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李庭芝簡介

李庭芝

    李庭芝(1219—1276),字祥甫,隨州(今屬湖北)人,南宋名將。

    嘉熙末,投到京湖制置使孟珙的幕下,擔任權建始縣令。淳祐初又考中進士,重新投到孟珙部下任職,被任命為制置使司主管機宜文字。淳祐六年(1246),孟珙病重,臨終時薦李庭芝於朝廷。李庭芝感激孟珙知遇之恩,棄官,護送孟珙靈柩葬於興國(今屬江西),還辭官為孟珙服三年喪。

    淳祐九年(1249),賈似道任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後,起用李庭芝為制置司參議官。淳祐十年,賈似道改任兩淮制置大使、揚州知州後,李庭芝被任命為濠州(今安徽鳳陽東)知州。開慶元年(1259),賈似道以樞密使任京湖、四川宣撫大使兼江陵(今屬湖北)知府,留李庭芝為揚州權知州。六月,李庭芝升為湖北安撫副使兼峽州(今湖北宜昌)知州。

    景定元年(1260)五月,南宋提升李庭芝為主管兩淮安撫制置司公事兼揚州知州,負責淮東地區抗擊蒙古軍的重任。景定四年三月,李庭芝因為多次打敗蒙古軍,被南宋朝廷提升為兵部侍郎,仍兼原職。

    李庭芝考慮到蒙古軍每次進攻揚州時,都在城外的平山堂上建樓,從高處監視揚州城中動靜,還從這裡用車弩射擊城內目標。咸淳二年(1266),李庭芝為瞭控制制高點,就建造大城,把平山堂圍在城內。他又招募流民駐防在城內,以加強揚州的防守。次年六月,李庭芝被提升為兵部尚書,仍兼原職。咸淳五年(1269)正月,又改為兼兩淮制置大使、揚州知州。

    咸淳六年(1270)正月,宋朝將李庭芝調任京湖安撫制置使兼夔路策應使,要他督師救援襄陽、樊城。在前線的殿前副都指揮使范文虎多次被蒙古(元)軍打敗,他不聽李庭芝的督促,不出兵救援,以致守衛瞭三年的襄陽,在咸淳九年(1273)三月被元軍占領。隨後李庭芝被罷官,居住在京口(今江蘇鎮江)。

    咸淳九年十月,李庭芝又被起用為兩淮安撫制置使,南宋應李庭芝的請求,改任他為淮東安撫制置使、淮西策應使兼揚州知州。十年八月,李庭芝在淮河南岸的清河口(今江蘇淮陰東)要隘建城,升為清河軍,以加強淮東的防禦。十二月,元軍攻占鄂州(今湖北武漢)以後,南宋號召天下勤王,李庭芝首先響應。

    德祐元年(1275),元軍圍攻揚州,李庭芝帶領將士堅決抵抗,元軍又多次派人進入揚州城內勸降,李庭芝每次都將元勸降使殺死,燒毀招降榜文,鼓勵將士奮勇殺敵。這時,南宋又升李庭芝為參知政事(副相)仍兼任原職,並以金帛慰勞堅守揚州的將士。六月,李庭芝又升為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要他到臨安參與主持全國的抗元戰爭,但是因為局勢已很危急,前往臨安的道路已很難通行,因而沒能回朝。元軍多次猛攻揚州,仍沒有能攻下。由於元軍主力南下進攻臨安,進攻揚州的元軍就改用長期圍困的戰略。

    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二月,南宋朝廷降元。但李庭芝、薑才等人仍然死守揚州等地,成為元軍的心腹大患。元軍就命令已經投降的南宋謝太皇太後和皇帝(恭帝),仍然以頒降詔書的方式,要李庭芝投降,但是,李庭芝拒不奉詔,還登上城墻對招降使者說:“奉詔守城,未聞有詔諭降也。”不久,元軍押送南宋全太後、恭帝等北上,途經瓜洲(今江蘇揚州南),元軍又命全太後、恭帝再頒詔勸降,李庭芝不予理會,而以弩箭射退持詔招降的使者。部將薑才出兵救駕,然而沒有成功。

    在福州(今屬福建)即位的宋端宗,七月“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李庭芝就將揚州的防守任務移交給淮東制置副使朱煥,自己與部將薑才率兵前往,7000人出城向東,準備從海上前去福州。他們剛離揚州,守將朱煥就開城門向元軍投降,使苦守幾年的揚州失陷。李庭芝等剛到泰州就被追趕的元軍包圍,泰州守將孫貴、胡惟孝又開城門降元,並將李庭芝、薑才獻給元軍。兩人被押到揚州後,仍然誓死不降,最後以身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