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宋慶簡介

宋慶簡介

  宋慶(1820-1902),字祝三,山東蓬萊人。行伍出身。幼年傢境貧寒,1853年赴防安徽,助毫州知州宮國勛鎮壓捻軍有功,擢參將。1861年以同太平軍和捻軍作戰有功,晉升總兵,賜“毅勇巴圖魯”勇號。1864年授南陽鎮總兵。1868年,授湖南提督,賞二等輕騎都尉。1874年調任四川提督,駐兵潼關。1882年移屯旅順。1894年,賞加“尚書”銜。同年8月,甲午戰爭爆發,9月15日,陸軍在平壤戰敗。17日黃海大戰失利。東北邊境告急。20日,清廷任命宋慶為幫辦北洋軍務,令率軍赴九連城設防。10月8日,宋慶率所部毅軍五營2000人,到達鳳凰城。10日抵九連城,與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會商協守鴨綠江防務。時清軍集結於鴨綠江下遊九連城一帶兵力,計毅軍、銘軍、盛軍、奉軍、蘆榆防軍、黑龍江鎮邊軍等新舊達70餘營,共4萬餘人。除依克唐阿所部鎮邊軍外,其餘各軍均歸宋慶節制。

  10月下旬,日軍第一軍和第二軍,分兩路進犯中國東北。10月24日晚,日軍在九連城江面乘黑夜偷架浮橋兩座,終夜而成。25日凌晨,日軍以炮兵掩護陸軍渡河,全力進攻虎山清軍陣地。聶士成等守虎山力戰不支,宋慶令銘軍出援,劉盛休觀望不前,並率軍退走。其他各軍也隨之潰退。宋慶亦怯向西北退保鳳凰城。26日,日軍占領九連城。29日,宋慶又棄守鳳凰城,退保摩天嶺一線。至11月下旬,東邊道全境幾乎全被日軍侵占。

  當日軍第一軍從鴨綠江入侵東邊道地區的同時,第二軍也由遼東半島花園口登陸,進犯金州和旅大。時金旅地區兵力空虛,清政府急電宋慶率兵回援。11月8日,宋慶率軍由摩天嶺南援金旅,20日到達金州城下,時金州、大連已失,日軍正全力進犯旅順。21日,宋慶率軍反攻金州失敗,旅順也在當天失守,宋慶退軍蓋平。

  12月13日,日本第一軍第三師團占領海城。宋慶由蓋平北上援海。20日與日軍戰於海城西南的馬圈子、感王寨。此役,日軍傷亡慘重,毅軍傷亡也很大,最後失敗,退往田莊臺。

  12月28日,清廷授湘軍宿將劉坤一為欽差大臣,督辦東征軍務。命宋慶幫辦軍務。1895年2月21日,宋慶與湘軍統帥吳大瀓、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吉林將軍長順等發動第四次反攻海城。宋慶負責指揮毅軍、銘軍進攻大平山,以鉗制由蓋平北上援救海城的日軍。21日,宋慶派部將馬玉昆等馳抵大平山,對占據大平山附近的日軍發動進攻。激戰4小時,“將大平山奪回”。次日,日軍以小股來犯,被擊退。23日,天降大雪,積雪深逾2尺。24日,日軍分三路從大平山東、南、北三面撲來,並搶登大平山頂。在各山頂分設快炮數十尊,連環轟發,清軍不屈,奮力抵抗,自卯至申,進行瞭一天的激戰。戰場上屍體“堆積成山,血流如註”。日軍援軍大至,將清軍包圍,宋慶下令且戰且退。馬玉昆率親兵闖出重圍,見宋慶仍在圍中,便“重復殺入,沖開一路”,護宋慶而出。其“戰馬三易,均被炮斃”,\”親兵百人兩次沖殺,僅剩二十餘人\”。宋慶坐騎也被炮擊,墜馬“傾跌傷腰”。日軍也傷亡慘重。

  宋慶於大平山戰敗後,率軍退紮營門。時進犯山東半島的日軍,已於2月17日占領威海衛,全殲北洋水師,打開瞭山東半島門戶,為入侵京津地區創造瞭條件。這時,盤據在東北地區的日軍也極力想在冰雪解凍前,發動進攻,打敗遼南地區的清軍,攻占遼河下遊的牛莊、營口、田莊臺諸城後,越過遼河進軍山海關,實現大本營關於在直隸平原與清軍主力決戰的“作戰大方針”第二期作戰計劃。

  3月5日,日軍攻陷牛莊。6日,向營口發起攻擊。在日軍進攻營口之前,駐守營口附近的有宋慶指揮下的毅軍、銘軍、嵩武軍、親慶軍等50餘營,2萬餘人。但5日晨,宋慶因駐守牛莊一帶的幫辦東征軍務、湖南巡撫吳大瀓,迭次告急求援,乃率大軍趕赴田莊臺,守營口清軍寡不敵眾,7日,日軍占領營口。

  之後,日軍向田莊臺發動進攻。當時隨宋慶駐守田莊臺的清軍有毅軍、銘軍、嵩武軍、親慶軍、鳳字軍等樓層9營,亦2萬餘人。但宋慶“既不西南扼河曲,東北扼赴牛莊大道以截倭人前後來路,又不北顧石山站大道,以通後路聲援,而擁數十營盡屯田莊臺附近民舍,無斥候”,坐待日軍來攻。

  3月9日,日軍分三路向田莊臺發起進攻。兩軍激戰終日,由於宋慶調度無方和炮火劣,清軍戰敗,當天田莊臺淪陷。田莊臺失守後,宋慶率軍向西退走雙臺子、石山站。從此清軍在遼南戰場全部瓦解,遼、錦聲援梗塞,畿輔危逼,戰事益不可為。

  3月25日,清廷以“宋慶統軍剿寇屢經失利,此次回救田莊臺,又未能力扼狂氛,以致營口被襲,田莊臺亦復不守”等罪,予以革職留任處分。

  4月17日,中日兩國簽訂《馬關條約》,25日,宋慶曾奏請整軍再戰,未果。不久奉命回防旅順。1898年移守山海關。改所統毅軍30營為武衛左軍。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宋慶奉命在天津堵禦不力。退回北京。1902年卒,清廷照尚書銜賜恤,封三等男爵,入祀賢良祠。予謚“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