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胡林翼簡介


胡林翼

    胡林翼(1812.7.14—1861.9.30),字貺生,號潤之(一作潤芝),湖南益陽人,清朝名將。

晚清大臣、湘軍首領。字貺生,號潤之(一作潤芝)。湖南益陽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後捐升知府, 1846年分發貴州。在安順、鎮遠、黎平等府任內,因舉辦保甲團練,自練壯勇,鎮壓各族群眾有功,得到雲貴、湖廣督撫倚重。1854年(咸豐四年)擢貴東道員,奉調帶勇赴湖北、湖南抗擊太平軍。曾國藩以其“才大心細”加以奏保,並令其自領一軍,隨同作戰。

1855年1月,隨曾國藩湘軍進攻江西九江、湖口,大敗。旋任湖北佈政使,帶所部回援武漢。4月,清廷因武昌失守,巡撫自殺,命其署理湖北巡撫。此後,胡林翼不斷整頓、擴充所部湘軍,在武漢及其外圍州縣與太平軍反復爭戰。在強行攻城屢遭失敗後,采取圍城打援戰術,於1856年12月攻陷武昌,又遣軍奪武昌縣(今湖北鄂城)、黃州(今湖北黃岡)等地。因收復湖北失地,實授湖北巡撫,加頭品頂戴。隨令李續賓等進圍九江,自居武昌調度。於湖北竭蹶經營,多方與督辦軍務欽差大臣、湖廣總督官文等滿族官僚交好,使無掣制。同時大力整飭吏治,廣泛引用人才。先後以“貪縱不職”等罪名,參革文武官吏數十人,代以辦事幹練和操守較好者。並整頓厘金,增設局卡,嚴防偷漏,力杜中飽。還改革漕糧征收,奏定新章,厘正積弊。對境內群眾鬥爭和武裝起義,悉以武力鎮壓。於是,使湖北統治得以鞏固,成為湘軍對付太平天國的有力基地。

1857年,在黃州督戰,擊潰進入鄂東的太平軍陳玉成部。進又視師九江,制定圍攻方略,次年5月攻占九江。旋分兵合圍安慶,但因主力李續賓部11月在三河鎮(今安徽桐城東北)之戰中全軍覆沒而受挫。1859年,與曾國藩定議四路進攻安徽,主張“殲敵為上,得城次之”。次年,以道員曾國荃一軍圍攻安慶,副都統多隆阿、按察使李續宜兩軍於桐城外圍阻遏太平軍援軍,迭有捷仗。但由於後方空虛,太平軍於1861年春夏攻入湖北,威逼武漢,胡林翼遂率部回援。9月,所遣之軍攻陷安慶,被推為首功,加太子太保銜。同月30日,病死武昌。贈總督,謚文忠。時人以與曾國藩並稱“曾胡”。著作有《讀史兵略》,所遺奏稿、書牘輯為《胡文忠公遺集》。

    胡林翼生於1812年(嘉慶十七年)7月14日生,父胡達源,官至詹事府少詹事。1836年(道光十六年)胡林翼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土,旋授編修,充江南副考官,捐升知府。1846年起,歷署貴州安順,鎮遠、思南知府,1851(咸豐元年)補黎平知府,以“剿匪”有功,擢貴東道員。

    1853年秋,雲貴總督吳文鎔調任湖廣總督。時太平天國業已定都天京(今南京),遣軍西征,威逼武昌,吳文鎔奏調胡林翼帶勇赴湖北協助他辦理軍務。

    1854年1月8日,胡林翼率黔勇600名自貴州鎮遠啟行。2月下旬抵湖北金口,聞吳文鎔在鄂東堵城被太平軍擊斃,遂止行。後曾國藩商得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同意,所部遂由湖南支給餉械,回駐嶽州,並在曾國藩指揮下與太平軍作戰。

    1854年夏,湘軍水陸師連敗西征太平軍,攻占武昌後又三路東下。胡林翼授湖北按察使,駐防崇陽,通城。秋,曾國藩率湘軍破太平軍半壁山防線,兵鋒直抵九江城下,因兵力不敷,奏調胡林翼助攻九江。胡林翼帶勇2000人自咸寧東出瑞昌,於1855年1月7日進抵九江城外,會同塔齊佈、羅澤南,圍攻九江,連攻數日不下。曾國藩改取“舍堅而攻瑕”之策,調胡林翼,羅澤南部轉攻九江以東、湖口對岸的梅傢洲。23日,抵盔山,當即分三路攻撲,遭到太平軍守將羅大綱的迎頭痛擊。次日,擊退瞭太平軍的四路反攻。之後,又配合水師連日向梅傢洲發動進攻,終未獲大的進展。

    1855年1月29日,湘軍水師120條輕便戰船冒險沖入鄱陽湖,上駛姑塘,被太平軍阻截於湖內,從而使長江內的大型戰船,失去輕便戰船的護衛與配合,戰鬥力頓減,湘軍八裡江水師老營當天即遭太平軍水師的火攻,船隻被焚40餘號,餘船紛紛逃回九江。2月11日,九江官牌夾水營又遭太平軍夜襲,曾國藩的坐船被焚奪,文案全失,險些喪命,餘船也紛紛上駛潰逃。太平軍乘勝轉入全線反攻,2月23日占漢陽、武昌。曾國藩轉守南昌。胡林翼也被迫撤離九江外圍,回援武昌。他帶勇1800人於3月6日駐營沌口。4月3日,武昌失守,巡撫陶恩培被殺,清廷以胡林翼署湖北巡撫,與道員李孟群所部水師共守金口。由此開始瞭長達年餘的圍困武昌之戰。

    胡林翼受命署理湖北巡撫後,在軍事上開始獨當一面。這時,他“巡撫號令不出三十裡”,手下兵少將疲,一時難以有所作為,怎麼辦呢?他在向皇上的第一份奏報中提出,“懲前毖後之計,首在練兵,明恥教戰之方,貴在選將。”(《胡文忠公全集》卷一第1頁。)表明瞭他將選將練兵、整頓部隊的決心和意向。這時他責任封疆,對武昌的太平軍,還得擺出進攻的姿態。5月1日,他督部逼武昌城外。17日,督攻武昌的沙洲。27日,出動水陸師合攻武昌,進戰均不利。6月10日在水師配合下,派副將王國才率部攻漢陽,他自率所部攻武昌。太平軍知其金口大營空虛,繞道襲金口,迫使他退回金口老營。這時進攻武昌,由於兵力單薄,隻具有騷擾性質,他自己也明白:“武昌城圍二十裡,城門凡九,臣之兵力攻其一而遺其八,”(《胡文忠公全集》(上)第12頁)根本不可能攻而克之。於是他改變主意,先攻漢陽。7月29日,副將楊載福率水師由嶽州到金口,水師的力量得到瞭加強,胡林翼對他頗為倚重。8月27日,出動水陸師分攻漢口、漢陽,斬斷瞭太平軍在襄河(即漢水)上架設的浮橋,鐵鎖,毀糧船300餘號.燒鑄炮局5座,火藥局6座,繳獲炮300尊,取得瞭一次較大的勝利。

    當胡林翼率部進攻漢口、漢陽之際,9月12日,太平軍兵分六路進攻金口,清軍大敗,陸營紛紛潰散,水師退守新堤。由於大營失陷,胡林翼被迫自漢陽損口退往奓山。18日,太平軍又分八路來攻,胡林翼所部陸營由於欠餉太多,無心作戰,紛紛潰散;他自己也退入江邊鮑超船中。自此,他結識瞭鮑超,發現他勇敢冠軍,曉暢兵略,準備重用。在此次潰退中,他的巡撫關防都丟瞭,其狼狽程度可以想見。

    胡林翼所部接連潰散,促使他下決心裁汰舊勇。他遂從水師挑派都司鮑超前去湖南,另募新勇3000人,與此同時,又奏調遣員羅澤南部湘軍自江西來援,以救燃眉之急。

    10月,羅澤南率5000人自江西義寧來援,連占通城、崇陽,胡林翼率部前往迎接,共同攻下蒲折。12月20日奪回金口,水師前出武昌近郊的沌口。25日,陸路前鋒直逼武昌西南的紙坊。

    胡林翼回顧一年多來圍攻武昌的戰事,真可謂苦不堪言。他給妻子寫信說,“今年打三四十仗,仗仗皆苦”,又說:“平生自謂才大,自幼即狂,謂世人皆無才。……三十七(歲)以後作守辦一方之事,當小亂之時,稍展其才,而今年之才力竭矣。今年之難之苦,則竭力盡心,萬難支持矣。心中未嘗不愁,卻喜性情開展,不甚怕死,故如此磨折,如此艱難,形狀如昔,惟須發稍白耳。”(梅英傑:《胡林翼年譜》咸豐五年)

    1856年1月3日,胡林翼進駐武昌城南李傢橋,羅澤南進駐洪山。自此之後,與太平軍展開瞭頻繁而激烈的爭奪戰,雙方互有勝負。太平軍以守為計,伺機出擊,給清軍以很大殺傷。這種情況,於兵力單薄的胡林翼十分不利,迫使他改變戰術。他確定“分派陸師,一扼武昌下三十裡之青山,一扼漢陽下三十裡之沙口,而以炮船之半駐於武漢下遊,則賊糧軍火,不禁自絕,賊必內訌,即有奔突,亦可乘其饑疲渙散,痛加剿冼,似較日夜仰攻,徒受炮傷為得計。”(《胡文忠公全集》(上)第52頁)但此時翼王石達開部太平軍挺進江西占領瞭50餘州縣,困曾國藩於南昌。曾國藩連連來信,催調羅澤南率部回援。客觀情況又不允許胡林翼對武昌實施“坐困”政策。

    1856年4月6日,武昌太平軍因援兵開到,兵力得到加強,遂洞開城門,多路出擊,對清軍展開強大的反攻。胡林翼、羅澤南被迫進行抵抗。此時,羅澤南求勝心切,企圖乘機攻入城內,占領武昌,以便迅速回援江西。結果被太平軍炮彈擊中頭部,於五天之後斃命。

    羅澤南死後,由其老部下知府李續賓接統其軍。因曾國藩望援孔急,胡林翼遣曾國華(曾國藩之弟),率4100人往援,李續賓所統羅澤南舊部遂隸胡林翼。胡林翼由此陸師依靠李續賓,水師依靠楊載福,軍勢隨之日益增強。他在一封信中說:“得迪庵(李續賓)而兵乃強,得厚庵(楊載福)而水路以通。”(《胡林翼年譜》咸豐五年)胡林翼自1855年春回援武昌、受署湖北巡撫以來,雖經百般攻戰,終未能攻克武昌;然長年的作戰,卻給胡林翼提供瞭一個裁汰、整頓和擴編部隊的機會,逐步組建起一支精幹的陸師和水師,成為他爾後征戰的骨幹力量。這支部隊是以湘軍水陸師為基礎組建擴編而成,因此也可以說它是湘軍的一部分,但它又是胡林翼一手扶植起來的,餉械全由湖北供給,故亦有稱之為“楚軍”或“鄂軍”。

    1856年7月,石達開於參加一破江南大營之後,率部自天京上援武昌,進入湖北後,便兵分四路,對武昌清軍取大包圍之勢。8月18日,石達開部抵達武昌近郊魯傢巷,戰事又趨緊張。

    正在這時,太平天國天京爆發瞭內訌,楊秀清及其僚屬數萬人被殺。9月上旬,石達開即率部回天京靖難,武昌外圍的軍事壓力解除,胡林翼得以添募兵勇,深浚長濠,嚴密圍困武昌。

    1856年12月,武昌被圍日久,外援漸絕,糧食、彈藥俱形匱乏,加之洪秀全將韋昌輝處死,武昌太平軍主要守將韋俊(亦名韋志俊,韋昌輝之弟)深恐株連,已無心再守。19日夜,乃洞開城門,七道並出,突圍他走。漢陽太平軍也同日撤出。胡林翼乘機占領武昌、漢陽,並以日行800裡的速度向朝廷奏捷。朝廷也以武昌克復,實授胡林翼湖北巡撫、賞戴頭品頂戴。

    胡林翼占領武昌之後,立即水陸東下,對太平軍實施追擊,旬日之間,連克武昌縣(今鄂州市)、黃州,大冶,蘄水,興國(今陽新)、廣濟、黃梅,湖北境內無太平軍蹤跡。於是令李續賓率軍9500人進圍九江,江寧將軍都興阿、楊載福、鮑超率6000人,屯九江對岸要隘小池口,而自居武漢,與湖廣總督官文通籌全局,整飭湖北軍政吏治,“裁通省浮勇以節糜費,設武漢重兵以固根本,嚴查保甲以靖奸宄,慎選賢能以資蘇息。設清查局,查被寇後州縣倉庫錢糧交代,設節義局,表章歷年殉難官紳士女,設軍需局,籌備東征軍士器械餉糈。”(《胡林翼年譜》咸豐七年)以此來支持前方的軍事。

    李續賓部自抵九江城外後,從1957年1月8日開始,連續6天,晝夜更番攻城,“緣登二十佘次”,均被守軍擊退。胡林翼見初攻不逞,知不能速勝,乃改取"長塹圍囤”之策,李續賓於城外挖掘長壕6道,三面合圍。並於長江北岸,駐紮水師10營,切斷太平軍的外援。

    正當戰事膠著於九江城下之際,太平軍年青將領陳玉成,統率大軍自安徽入湖北出英山,直插蘄水,然後回軍廣濟、黃梅,威脅圍困九江、小池口的湘軍後方。這時,胡林翼在武昌坐臥不安,不得不親自趕赴黃州。他到黃州後,“選精銳,授方略”,8月20日,多隆阿、鮑超部敗太平軍於黃臘山,9月11日,知府李續宜部敗太平軍於蘄水馬傢河,將太平軍再度趕出湖北境內。10月2日攻占九江對岸要隘小池口,為攻占九江創造瞭條件。當天,胡林翼到九江城外,與都興阿、李續賓、楊載福“會商進取之策”,確定再先取湖口,進一步切斷九江太平軍的外援。18日,胡林翼返回武昌。

    為攻取湖口,李續賓、楊載福等決定以陸師5000人繞出湖口之下,踞城後山嶺,進攻湖口側後,楊載福則密約內湖水師彭玉麟部,合攻湖口之前。10月25日,湘軍水陸師相互配合,攻占湖口縣城及其對岸的梅傢洲。九江太平軍由於失去小池口和湖口的支持,完全成瞭一座孤城。

    11月上旬,湘軍乘勝東下,連占彭澤、望江,東流,楊載福水師越過安慶,攻占銅陵,前鋒直至泥漢口,與江南大營西上之“紅單船”(紅單船。系江南大營從廣東奏調之外洋帆力船,船型大,裝炮多,活動於南京附近長江水域。)取得瞭聯絡。11月24日,水師返抵湖口,胡林翼令水師馬步專註九江,以期迅速攻克。

    1858年3月30日起,李續賓、楊載福督率圍攻九江兵勇,晝夜環攻,地道雲梯,多路並舉。九江太平軍守將林啟榮則督率守城太平軍將士,堅決抗擊湘軍的進攻,城垣隨塌隨補。胡林翼見湘軍傷亡慘重,函囑李續賓等相機持重,不要操之過急,以免造成更大傷亡。

    5月,湘軍日夜攻城,掩護開掘地道,8日,12日,東門及南門外的地雷先後轟塌城墻10餘丈,太平軍用點燃的火藥桶向城下拋擲,湘軍損失慘重。

    5月18日,東門外一處地道竣工,李續賓、楊載福等決定於19日晨發火轟城,同時於四門作好登城準備。及火發,頃刻磚石飛騰,聲震山嶽,城墻被轟塌數十丈,各門湘軍乘勢搶登,沖入城內,占領全城。林啟榮以下萬餘將士全部壯烈殉難。

    九江位於長江與鄱陽湖之交,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湘軍於圍城16個月之後,終於攻占九江。李續賓賞加巡撫銜,胡林翼賞太子少保銜。

    湘軍攻占九江後,便準備進一步東進。胡林翼說:“目前大計,自應以九江得勝之陸師,渡江剿辦,先清北岸,而後再及於江南,水師則先清安慶,而以餘力分討金陵,或再以餘力,調入蘇杭太湖等處。”(《胡文忠公全集》(上)第254、269頁。)一個月後,東進的計劃進一步明確為:“李續賓統師由中路進攻,都興阿由宿(松),太(湖)進兵,楊載福水師直攻安慶。”(《胡文忠公全集》(上)第254、269頁。)

    正在這時,太平軍各路將領也會集於安徽樅陽鎮。當時,他們首先商議的還不是如何對付湘軍的東進,而是如何破清軍的江北大營,以打通天京與江北的交通。會後,太平軍便兵分兩路,李秀成一路回滁州駐地,陳玉成率一路北上,於8月23日攻占廬州,然後東走店埠,梁園,進向滁州,與李秀成部會師後,於9月27日攻破江北大營,重占江浦,揚州、六合等地,打通瞭天京北路糧道。

    是年夏,胡林翼因母親去世,於9月17日回原籍湖南益陽治喪。湖北巡撫由湖廣總督官文暫署。

    此時,湘軍乘太平軍主力二破江北大營之機開始東進。李續賓、都興阿率部於9月22日攻占安徽太湖,揭開瞭東進的序幕。之後,遂分兵兩路:都興阿率副都統多隆阿和總兵鮑超於10月5日進圍安慶;李續賓則率所部北指廬州。李續賓於連陷潛山,桐城,舒城後,抵達廬州南面的三河鎮,遭到守將吳定規的堅決抵抗。不久,陳玉成、李秀成部也聞訊趕來回援,李續賓部被陳、李太平軍反包圍,三天之間,5000精銳全軍覆沒,李續賓也被擊斃(著,太平軍又連克舒城,桐城、潛山。這時圍攻安慶的都興阿部,恐後路被抄襲,也撤安慶之圍,由石牌退回宿松。自此,楚軍便與陳玉成,李秀成部太平軍相持於宿松,太湖間。

    11月下旬的一天,胡林翼正在傢裡治喪,忽然信差送來一封急件,他拆開一看,大驚失色,突然昏倒在地,口吐鮮血,過瞭好久才蘇醒過來。這是他得知三河敗訊的反應。他得信後提前結束喪期,趕回武昌。12月16日,他在益陽給皇上發瞭一份啟程赴鄂的奏報,其中談到瞭三河之敗的原因。他說:李續賓“提師入皖,一月之內,攻克四城,血戰力取,每次中傷精銳,已逾千人,又復急援廬州,疾行而顛,兵以屢分而單,氣以屢敗而泄,是固兵傢之深忌也。破桐城之後,分營留守,以數千之眾,用之賊所必爭之地,攻此難拔之城,前無牽制賊援之師,後無應救椅角之勢,百戰之餘,覆於一旦,良可痛也。”(《胡文忠公全集》(上)第282頁)

    胡林翼於1859年工月3日回到武昌,接篆任事。11日,即出駐黃州,與李續賓之弟李續宜“搜軍實,察夷傷,養生吊死,撫1b募新,”(《胡林翼年譜》咸豐八年)共得馬步二萬餘人。時多隆阿、鮑超率9000餘人攻太湖,唐訓方、蔣凝學7000多人駐太湖以南之荊橋,均交江寧將軍都興阿調遣,自留6000人防守黃州。為防太平軍由安徽霍山,六安進入湖北,胡林翼又於3月16日移駐上巴河。三河之戰後,經過一番整頓,他本想再行進兵安徽,然由於“添兵則苦於餉糈之竭,分兵又苦於統將之少”,隻得暫取守勢,等待時機。此時,欽差大臣勝保曾提出“皖軍會搗六合,楚師(指胡林翼部)由四面力攻舒、桐、安慶”,以合圍金陵的建議,也被胡林翼所婉拒,他認為“規復金陵,必須先清皖省,欲清皖省,必先清沿江上下,若能以馬步輔水師由宿、太、舒、桐攻克安慶,步步為營,次第下擊,力扼大江,則金陵之接濟可斷,勢將不攻自克。”(《胡文忠公全集》(上)第314頁)胡林翼經過三河之敗,在敵我形勢的估計上,較前實際多瞭。

    859年夏,翼王石達開率部自閩南、贛南進入湘南,圍攻寶慶(今邵陽)。胡林翼恐石達開部取道湖南,威脅湖北後方,隻好“挖肉補瘡,移緩就急”,先後從湖北調派馬隊200名,水師7營、船200餘號,陸師7000餘人赴援湖南,並委道員李續宜為統領。這支部隊到達寶慶之後,在湖南原有部隊的配合下,打敗瞭囤攻寶慶的石達開部,於同年11月撤回湖北。在此期間,胡林翼身邊隻留2000人。而太平軍陳玉成、李秀成部,也因忙於天京周圍的戰事而無暇西顧,故1859年全年,鄂、皖前線無重大戰事。

    1859年夏秋之交,石達開部攻入湖南、行將入川之際,朝廷曾有調曾國藩入川防堵之議,並命曾國藩赴湖北,與湖廣總督官文妥商入川途徑。後因石達開敗退廣西,朝廷乃命曾國藩暫緩入川,改援安徽。 9月30日,胡林翼在黃州會晤曾國藩,二人共同商定瞭四路援皖之策:胡林翼撥派10營歸曾國藩指揮,循宿松、石牌攻安慶,為第一路,以多隆阿、鮑超循太湖、潛山,以取桐城,為第二路,胡林翼自率所部出英山、霍山以取舒城,為第三路,李續宜出河南商城,固始以規廬州,為第四路。對這四路的險夷,胡林翼在一封信中說:“運道分四層,滌帥(曾國藩)一軍循石牌最易,多(隆阿)鮑(超)居第二層較難,林翼居第三層,已是萬山之中,用夫多而用力勞,是為更難;希庵(李續宜)之軍火,由麻城、英?山)、羅(山)運去,其米糧從商(城)、固(始)采辦轉運,尤難之難者也。”(《胡文忠公全集》(下)第759頁)曾國藩在一封給胡林翼的信中也說:胡林翼“自占英,霍山險之路,而以沿江平易之路讓鄙人,此公之盛德,而鄙人所最難安者。”(《曾文正公書札》卷九)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四路的分工主要是胡林翼的意見,從中還可看到,曾,胡二人關系之密切。

    胡林翼四路東進,取大范圍戰略包抄之勢,以避免孤軍深入,重蹈三河之敗的復轍。太平軍則堅守太湖,頂住湘軍的攻勢,等待後援。故雙方相持於太湖一線。

    面對這種形勢,胡林翼“與曾公一日一書,相謀議,終莫決,繞帳旁皇,呻吟晝夜。一夕,忽蹶起曰:兵事喜一而惡二三,屈我而伸人,今日是也。天堂拊潛太背,而壏其吭,地利既得,破寇必矣。”(《胡林翼年譜》咸豐九年)乃於8月20日派副將餘際昌率9營進駐軍事要地天堂,占據地利上的優勢。接著,對擔任進攻任務的多隆阿、鮑超、唐訓方、蔣凝學四支部隊,決心指定多隆阿實施統一指揮。原來多隆阿,鮑超,一為副都統,一為總兵,職級相當,又都是戰將,互不服氣。胡林翼經多方征詢意見後,不顧曾國藩的反對,最後作出決斷,由多隆阿統率太湖周圍的湘軍。

    這時,陳玉成、張樂行、龔得樹正率大隊來援,多隆阿受命之後,他根據胡林翼的意圖,調鮑超部駐小池驛當前敵,以蔣凝學部駐龍傢涼亭,為鮑部後援,自率所部屯新倉,僅留唐訓方部繼續圍太湖。12月29日,胡林翼前移英山,就近指揮太湖戰事。

    1860年1月14日,英王陳玉成部在捻軍配合下,敗多隆阿、蔣凝學部於地靈港,接著進圍鮑超部於小池驛。多隆阿,蔣凝學,唐訓方部先後率隊赴援小池驛,曾國藩也抽派部隊,加強圍困太湖的兵力。

    在此形勢下,胡林翼感到非出奇兵難以破敵,遂調知府金國琛率領11營,會合原在天堂的餘際昌9營,組成“山內之軍”,由山間出擊,配合鮑超部,夾擊陳玉成部太平軍。

    2月16日,兩軍於小池驛周圍展開大戰,太平軍稍挫。17日,兩軍正麈戰間,金國琛、餘際昌率隊由山內殺出,與山外多隆阿等部形成夾擊之勢,陳玉成太平軍前後受敵,抵擋不住,紛紛敗潰。太湖城內太平軍見外援無望,也於當夜棄城突圍。湘軍遂於17日占太湖,19日占潛山。安慶、桐城就暴露在湘軍的兵鋒之下。

    攻占太湖之後,胡林翼組織部隊休整,調整部署,並裁汰老弱,添募新勇。將其所統各營分別撥歸多隆阿、李續宜統帶。由於長年思慮過度,愁病交侵,他手足酸痛,夜不能寐,遂向皇上請假一個月,離營調養。

    關於下一步進兵問題,經與曾國藩商定,確定由道員曾國荃率13營進札集賢關內,圍困安慶,由多隆阿率萬人,進圍桐城,由李續宜率萬人紮青草塥,為兩路援兵。

    正當湘軍籌備東進時,太平軍虛攻杭州,吸引清軍,然後回師天京,勝利地進行瞭二破江南大營之役,然後揮師東下,攻占常州、蘇州,江南大營欽差大臣和春自殺身死,兩江總督何桂清被革職,朝廷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並要其統帶各軍,兼程前進,救援江南。

    1860年6月8日,曾國荃率13營進入集賢關,多隆阿部進逼桐城。曾國藩受命兩江總督之後,即將圍攻安慶的任務交給瞭曾國荃,自己則帶領萬人於7月3日自宿松起程,赴皖南祁門,“以固吳會之人心,而壯徽寧之聲援。”這樣一來,長江北岸圍攻安慶的重任,就落到瞭胡林翼的肩上。胡林翼分析形勢,由於陳玉成等的傢屬,財產盡在安慶,太平軍“來援必速”。要多隆阿、李續宜早作打援準備。後來隻是由於太平軍貪攻上海,援軍遲遲未來,從而贏得瞭充裕時間進行準備,於秋後完成瞭兵力部署:以1.45萬人圍安慶,以2萬餘人打援,另以萬餘人堵北路。

    胡林翼要求圍困安慶的曾國荃部全力圍城,他強調說“此事是全皖根本,即是謀吳根本,安慶不得,全局不振,惟丈(曾國荃)毅然行之。至援賊之多寡,他處之安危,責在多(隆阿),李(續宜),斷不至掣動安慶圍師也。”(《胡文忠公全集》(下)第906頁)他並要求楊載福水—師,扼守江面,斷太平軍接擠。

    胡林翼要求駐紮桐城外圍的多隆阿部全力打援,他在給多隆軻的信中強調說:“用兵之道,全軍為上策,得土地次之,殺賊為上策,破援賊為大功,得城池次之。……鄙意目今之局,不徒以得城為喜,而以破援賊為功。”(《胡文忠公全集》(下)第884頁)

    9月上旬,多隆阿親自帶領部隊於桐城外圍連續攻城,造成瞭800多人的傷亡,並正挖掘地道,準備攻占桐城。胡林翼得知後一再去信加以制止。他要多隆阿“審察兵機,蓄養士力,準備大戰,並請貴部專作戰兵、援兵及備剿之兵,是為主要。……若誤信營哨官言,以攻堅及地道等事為可僥幸,則異日必貽大禍。”(《胡文忠公全集》(下)第924頁)多隆阿接信之後,馬上停止挖掘地道,並離城紮營,休養生息,準備迎戰太平軍援師。

    1860年秋,洪秀全調集大軍,分作南北兩路,夾江西上。陳玉成率軍於9月30日自天京渡江出發,11月下旬進抵桐城外圍,於掛車河、香鋪街等處築壘數十座,圖解安慶之圍。多隆阿根據胡林翼的意見,靜觀虛實,不倉促出戰。12月10日,多隆阿、李續宜各率馬步萬人對陳玉成部太平軍實行前後夾擊,大敗太平軍。陳玉成退紮廬江。

    這時,胡林翼臥病行營,起坐已不能自主。他自稱年未五十,衰老已如八九十歲老人。他給妻子寫信說,想離營歸傢闊養,然軍務在身,病勢日篤而不可言病,悲感交集,苦不堪言。

    1861年1月23日,胡林翼冒著風寒,拖著病弱之軀,自英山移大營至太湖,以靠近安慶、桐城前線。3月,陳玉成率部自廬江趨霍山,並連占霍山、英山,蘄水;胡林翼先從前線抽調李續宜部後援,繼而又調楊載福水師西上,以保衛武漢。這時,胡林翼連日嘔血,面如白紙,軍報亦廢置不閱。

    4月,陳玉成部太平軍因在黃州受英國參贊巴夏禮的恐嚇,停止瞭對武漢的進軍,轉攻德安、隨州。中旬,陳玉成率部揮師東下,連下廣濟、黃梅。22日路過太湖, 以以騎賊二百到太湖五裡外一覘虛實,即遁去。”(《胡文忠公全集》(下)第983頁)此時胡林翼正在太湖,城內守軍僅2000人。當胡林翼得知太平軍大隊往援安慶,恐安慶、桐城圍軍不支,請曾國藩調鮑超自江南北援,自調總兵成大吉部自湖北增援安慶。陳玉成過太湖後,取道石牌,直抵集賢關。這時天京方面又派出洪仁玕,林紹璋率軍來援,駐紮桐城外圍,企圖與陳玉成部共解安慶之圍。但當進至新安渡、練潭一帶時,為多隆阿部所敗,退回桐城。不久,陳玉成以主力留守集賢關內外各壘,自率馬步五六千人赴桐城,會合洪仁玕、林紹璋等部,再援安慶,結果又為多隆阿部所阻截。集賢關內外各壘孤立無援,遂被前來增援的鮑超、成大吉部各個擊破。陳玉成主力被殲,元氣大傷。太平軍救援安慶的計劃,遭受嚴重挫折。

    1861年6月,忠王李秀成所部經皖南、江西義寧入湖北,連占通山、興國、大冶,武昌岌岌可危。胡林翼決定親帶成大吉10營回駐武昌。6月19日離太湖,病情加劇,每日吐血200餘口之多。22日與曾國藩相會於香口鎮,二人暢談四日。25日,曾國藩以“憂懼”的心情送胡林翼離香口鎮西上。7月10日抵武昌,因病日重,向朝廷請假兩月,日常政務由藩司代行,軍務仍親自辦理。不久,李秀成部主動退出湖北,武昌周圍各州縣相繼收復,形勢緩解。

    8月,湘軍擊退再度來援的陳玉成,楊輔清部,於9月5日占領安慶城。

    安慶克復,曾國藩推胡林翼為首功。他說:“楚軍圍攻安慶已逾兩年,其謀始於胡林翼一人。畫圖決策,商之官文與臣,並偏告各統領。前後佈置規模,謀剿援賊,皆胡林翼所定。”(《曾文正公全集》卷十四)朝廷以其謀劃攻克安慶有功,加太子太保銜,給騎都尉世職。朝廷的諭旨發出第二天,即1861年9月30日,胡林翼病死於武昌衙署,為維護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盡忠到最後一息。

    胡林翼治軍行間,練兵籌餉,日不暇給,而讀書不懈。在指揮進攻安慶期間,組織汪土鐸、胡兆春,張裕釗,莫友芝、丁取忠,張華理等人,從《春秋左氏傳》以及《資治通鑒》等史書中,“條取其言兵者匯編之”,於1861年工月22日,輯成《讀史兵略》,共28卷。後人又將其奏稿、書牘,批札及《讀史兵略》輯為《胡林翼全集》,共13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