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散文:享受恬淡

路過街頭,看幾個老年人圍著象棋攤子,靜靜地消磨著時光,心中很是羨慕。街邊繁忙的門面裡穿梭著購買的人群,街道上車水馬龍,喧囂著貨車和摩托。但是,幾個皓首老翁仿佛不見這一切,隻是聚在長滿新葉的梧桐樹下,註視著楚河漢界。那份靜默,那份恬適,那份淡定,實在不是我這樣一種性情浮躁的俗人所能擁有。
讀古詩文時,常常羨慕古人那份恬淡的情懷,以為現實太浮躁,生活太壓抑,仿如上瞭一輛顛簸的拖拉機,不由得自己不全身搖擺,心神難定。現在看來是大錯而特錯瞭,因為這幾個覽盡人世風雲,嘗盡人世辛酸的老者,雖然並無高深的學識,專門的修煉,但是他們卻尋得瞭我所以為不能得的淡定。原來心志淡泊的人,未必非是那種世外高人。
其實,想想那些求得恬淡的古人,他們也未必是什麼世外高人,他們能尋得恬淡的志趣,仿佛反而是因為他們進入瞭人世,受到瞭人間煙火的熏烤。陶淵明當初“久在樊籠裡”,經過一番精神的折磨之後,終於從天堂墜落人間,“開荒南野際”,“但道桑麻長”,“種豆南山下”,“帶月荷鋤歸”,“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這種山澗濯足,漉酒鬥雞的閑適生活,正是在自己走進現實以後才找到的。南宋失意將領辛棄疾也有過“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小兒“臥剝蓮蓬”的村居閑情,而這樣的恬淡生活,恰好是在他拋開瞭功名,回歸俗世之後才求得的,他仰天試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時候,可怎麼也得不到這樣的清凈閑適。
曾經讀到宋代詩人趙師秀一首《約客》詩,很為詩人那份鎮定悠閑所敬佩:“黃梅時節傢傢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趙師秀與同時的詩人徐璣、徐照與翁卷乃並稱“四靈”,他們在詩歌創作上崇尚唐風,乃是瞭不起的才子,但是他們在官場上卻並不怎麼得意,尤其是趙師秀,雖也中瞭進士,但是“自為貧簍驅,十年九離索”,晚年終於看破功名,隱居錢塘。這首詩應該就是他隱居時所作,詩中久等棋友不至,卻不急不躁的那份耐性,如今又有幾人能夠修養得來。
前段時間看瞭一個近現代人的經歷,就很為之所折服。這個人就是近現代畫傢李叔同,即弘一大師。李叔同本是天津人,傢庭很是富有,青年時期又到日本去留學,個人才華卓著,既是中國話劇藝術的奠基人,又是詩人、音樂傢、畫傢、書法篆刻傢,這樣一個瞭不起的人物,應該說混世不乏手段,但卻最終拋棄與自己癡心相愛的日本美女“醉心佛法”,進杭州虎跑寺做瞭和尚,而且成為南山律宗大師,律宗第十一世祖。李叔同有那麼好的傢庭和社會背景,如果能夠保持青年時期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應該說會有享用不盡的富貴榮華,但他卻恬淡隱退,做瞭一個實在的“苦行僧”,這實在非有超乎常人的定力是不能辦到的。相比而言,四川人張大千就沒有他那麼有靜定之毅力瞭,張大千先是從教,繼而從政,政治之後又從事鹽業,總與名利有牽掛,守不得心中那份恬淡,最後也展轉遷徙世界各國,專攻繪畫,以致於客死他鄉。
二十一世紀之現時,能夠求得恬淡之心者,本來也不很容易,盡管人們閱讀那些清凈悠閑的作品,揣摩那些“高人雅士”的淡泊心境時,總免不瞭心向往之,卻始終不願意真進入,隻在岸邊望洋興嘆:那境界實在太高瞭。所以,受教育之時往往都“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出身社會以後更免不瞭狗茍蠅營,快意得失,大有舍我其誰的架勢。殊不知,人世漂浮一番之後,未必所有的人都能稱心如意,隻有那適者才最終在高處生存瞭下來,大多數人都不過做瞭黃粱一夢,南柯一遊。這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人世浮雲,紅塵幻影,所有的追逐都不過是在兌現一個沒有結局的承諾,享受過程成瞭我們最好的自我安慰的哲學名言。有些不能承受現實苦痛的人,幹脆大呼上天不公,尋個自我瞭斷,以抗議命運的欺騙,他哪裡明白這一切都是自己在騙自己呢?共2頁,當前第1頁12※本文作者:風雪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