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佛語經典語錄100句|經典語錄大全

佛語經典語錄100句

寄語:佛曰如果你感覺不幸福,說明你再追求錯誤的事情。的確,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幸福,如果連幸福都沒有,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不要讓悲傷像個小孩子一樣一直跟著你,今天勵志網分享的正是佛系句子之佛語經典語錄100句,歡迎閱讀,喜歡的話記得分享哦。

1. 靜坐之重要:妙法蓮華經雲:“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恒沙七寶塔。”因為靜坐這一法,可以使我們脫離塵勞,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圓明,生死瞭脫。一須臾者,一剎那之間也。若人以清凈心,返照回光,坐須臾之久,縱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種,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須臾之間,是可以成佛的。

2. “每嘆學道之士,難增進勝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貪便宜。今日參禪,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廣及多門。不審正助,刻刻轉換門庭,妄希成佛,毫無佛行,造諸魔業,共為魔眷。待至皓首無成,反為訕謗正法。古雲,‘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xx。’今逢大士勝會,同心慶祝,各各須識自傢觀自在。大士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3. 能為別人設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4. 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5. 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6. 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7.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8. 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9. 如是一切法,盡在自性。自性常清凈,日月常明,隻為雲覆蓋,上明下暗,不能瞭見日月星辰。忽遇惠風吹散,卷盡雲霧,萬像森羅,一時皆現。

10. 如果你真的愛他,那麼你必須容忍他部份的缺點。

11. 凡當參學,要有三樣好;第一要有一對好眼睛,第二要有一雙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好眼睛就是金剛正眼,凡見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識好歹,別聖凡。好耳朵就是順風耳,什麼話一聽到,都知道說的什麼。好肚皮就是和彌勒菩薩的佈袋一樣,大肚能容撐不破,遇緣應機,化生辦事,把所見所聞作比較研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13. 一佛名為“大無畏”,其渡人也,曰“施無畏”。無畏有五,曰:無死畏,無惡名畏,無不活畏,無惡道畏,乃至無大眾威德畏。

14.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15. 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16. 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17. 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

18. 如果你能每天吶喊二十一遍“我用不著為這一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現,你心裡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

19.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0.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21. 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22. 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麼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23. 那隻是曇花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她蒙上瞭灰.

24. 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25. 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進;年輕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須知“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總要及早努力,方為上計。

26. 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27. 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28. 修行不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要講那麼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29. 不可說。

30. 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瞭什麼?

31. 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32. 修道人無論用什麼功,念佛,念咒……都不要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種貪心,有瞭貪心,就障礙智慧、靈感與自性光明。

33. 彌陀好念,勿虛彼國之金臺;閻老無情,莫惹他傢之鐵棒。

34. 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餘,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35.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

36.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37. 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38. 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39. 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40. 僧人: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沉影之心,是不是得瞭禪意?禪師:蘆花兩岸雪,江水一天秋。

41. 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隻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42.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43. 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

44. 不要因為眾生的愚疑,而帶來瞭自己的煩惱。不要因為眾生的無知,而痛苦瞭你自己。

45. 問:心是什麼?答:心是無形無相的我,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可以周遍宇宙。

46. 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47.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48. 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49. 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50.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

51. 修道人就是不為自己講道理,不狡辯,不談是非。

52.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聖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53.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54.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55. 我觀是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56. 鄰裡團結,傢庭美滿,職業安定,環境優美,這是眾生應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誠心地服務,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幸福。

57.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58. 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59. 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為正,以餘法作助,餘法都可回向凈土。念佛貴於心口不異,念念不間,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極樂……

60.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去管別人。

61. 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62. 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滾來滾去。五欲是財、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瞭。

63.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64. 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65. 吃苦是瞭苦,享福是消福。

66.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67. 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68. 人不是壞的,隻是習氣罷瞭,每個人都有習氣,隻是深淺不同罷瞭。隻要他有向道的心,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69. 要瞭解一個人,隻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70.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71. 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正好可以調整自己的缺點。

72. 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73. 當你的錯誤顯露時,可不要發脾氣,別以為任性或吵鬧,可以隱藏或克服你的缺點。

74. 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75. 大可笑,大可笑!好漢多迷屎尿竅!

76. 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佛陀隻是告訴眾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77. 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78.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災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又有多少?

79. 世出世間思維遍,不念彌陀更念誰。

80. 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81.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82.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83. 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84. 禪是靜慮,要在靜中思慮好歹,擇善而從。

85. 握緊拳頭,你的手裡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

86. 禪有四行:有求皆苦,無求乃樂,打破執著,是“無所求行”,讓自己從苦海解脫出來,用法凈之理作指導,是“稱法行”。

87. 不論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總要認定一門,驀直幹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來世一樣幹。溈山老人所謂:“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88. 若人欲瞭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89. 時間是剎那剎那的過,剎那剎那的催人老。

90. 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91. 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92. 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就看你會不會用?

93.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94. 真正的佈施,就是把你的煩惱、憂慮、分別和執著心通通放下。《禪語》

95. 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癡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經》釋義:貪婪淫亂使人衰老,憤怒使人患病,癡迷會奪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諦

96.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97. 緣來天註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98. 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饑,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龍山和尚那樣:“一池荷葉衣無數,滿地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

99. 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100. 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

關於佛語經典語錄大全 佛語人生哲理經典語錄80條 佛語人生經典語句 佛語禪心經典語錄 佛語經典語錄100句 佛語語錄十大經典,人人都知道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