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第一次鴉片戰爭始末 鴉片戰爭戰爭爆發的經過

  第一次鴉片戰爭——戰爭經過概述

  1839年7月,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兇手,義律卻自己輕判瞭事。

  8月15日,林則徐下令禁止一切貿易,派兵開進澳門,更進一步驅逐英人出境。此事因而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10月1日,英國內閣以商務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脅為理由,作出“派遣艦隊去中國海”的決定,雖然依據中國法律英國人無權在中國領土上存放鴉片。

  1840年1月5日,林則徐根據道光帝旨意,宣佈正式封港,永遠斷絕和英國貿易。1月8日英國“窩拉疑”號艦長宣佈,自1月15日起,封鎖廣州口岸與珠江口。1月16日,維多利亞女王在國會演說,謂正密切註意英人在華利益及國傢尊嚴。

  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引起我國臣民與該國通商關系中斷,朕已極嚴重註意,並將繼續註意這一影向我國臣民利益與王室尊嚴的事件。


  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英軍總司令。

  4月,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下,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英政府始終未正式宣戰,認為軍事行動隻是一種報復(reprisal),而非戰爭。

  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的機動艦隊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海面,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英國出兵的深層原因據羅茲·墨菲的分析,則是為瞭擁有與巨大的中國市場自由貿易的機會,從而能夠直接進入中國市場。並且希望清朝政府能夠承認英國是平等國傢。而中國因傳統的天下秩序、五服朝貢制度等非平等外交,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態度,使英國無法容忍遭受輕視或忽視和遭受排擠,中國的態度在當時已經進入近代世界的國際社會中顯得格格不入。英國將中國的拒絕看作是落後的表現,而部分西方人也有一種必要時訴諸武力把中國推向近代世界的使命感,認為這對雙方都會帶來利益。正是雙方的自大,導致瞭正面沖突的爆發。

相關閱讀推薦: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原因 英國發起侵略戰爭動因

鴉片戰爭背景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前國內外形勢

第一次鴉片戰爭簡介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什麼時間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天朝上國”何日能清醒

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什麼條約 戰爭結果如何?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第一階段

  戰爭爆發之初,中方隻視英軍為蠻夷,認為不具威脅。1840年6月,英軍統帥兼全權代表懿律領兵到達廣州海面,並根據英國外相巴麥尊的指示,在封鎖珠江口之後,北上進攻浙江舟山,並攻陷戰略要地定海縣城。(中國方面稱英軍之所以北犯浙江,是因為遭早已當地準備作戰的林則徐擊退,之後轉而攻擊廈門,亦被閩浙總督鄧廷楨擊敗。但英國方面的指令從一開始已是進攻定海。)8月,英艦抵達天津大沽口外,本來主張戰爭的道光帝,眼見英艦迫近,開始動搖。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國書,令琦善轉告英人,允許通商和懲辦林則徐,以此求得英艦撤至廣州,並派琦善南下廣州談判。10月,琦善署理兩廣總督。林則徐、鄧廷楨被革職。12月,琦善通過私人翻譯鮑鵬與義律談判,拖延時間。義律失去耐心,決定戰後再商。1841年1月7日,英軍突然攻占虎門的大角、沙角炮臺,清守軍死傷700餘人,師船、拖船沉毀11艘。琦善被迫讓步,1月25日與義律簽訂《穿鼻草約》,條約第一款就是將香港島割與英國。第二天,英國軍隊就占領瞭香港島。林則徐被發配新疆,他雖上書道光帝,力言必須禁煙和重視海防,使被道光帝斥為一片胡言。不過穿鼻草約由始至終並未經中國皇帝批準,而琦善也沒有蓋用關防印,因此該條約不具法律效力。

  第二階段

  由於英國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簽訂,使道光帝大為不滿,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傢革職,派奕山、隆文和楊芳赴廣東指揮作戰。但義律先下手為強,於1841年2月23日進攻虎門炮臺,雖然部隊英勇抵抗,但不敵英軍,虎門炮臺最終失陷。5月21日,奕山令水陸軍1700餘人,於黑夜分乘快船出動,挈火箭、噴筒,夜襲英船,擲火焚燒。次日早晨英軍2400人反攻。清軍潰退。四天之內,廣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軍盡退城內,秩序大亂,奕山豎起白旗求和,簽訂《廣州和約》,不但率部撤離瞭廣州,還勒索廣州商傢向英軍支付瞭600萬銀元的贖城費。英軍收錢後也撤出廣州。期間廣州民間反英氣氛熾熱,發生瞭三元裡抗英事件。而奕山為瞭不被皇帝懲罰,便虛報戰功,甚至將該戰役的慘敗說成大勝。

  第三階段

  英國政府認為穿鼻草約所獲權益太少,撤換義律,改派璞鼎查來華為全權代表,擴大侵略。1841年8月27日,英軍再次北上,攻陷鼓浪嶼、廈門、定海、鎮海(今寧波)及乍浦(浙江平湖)。其中定海是第二次被攻破,總兵葛雲飛及四千將士戰死,英軍也損失慘重。英軍後來又攻打長江的門戶吳淞,江南提督陳化成率軍堅守西炮臺,兩江總督牛鑒欲求和,下令撤退被拒。牛鑒逃走,東炮臺被攻陷,陳化成與部下死守西炮臺,孤軍作戰,直至戰死。吳淞的失利,使英軍軍艦開入長江。鎮江駐防副都統海齡自聞乍浦、吳淞不守,認為漢人通敵,縱兵殺害漢人。7月21日,英軍6600餘人擊敗鎮江城外綠營守軍,越城而入,與1500蒙古八旗兵巷戰,英軍死37人傷129人,旗兵死約600人,海齡自殺。全城慘遭焚掠,廢墟一片。鎮江對岸的揚州紳商,惶恐萬狀,向英軍交納五十萬兩贖城費,免收軍事占領。8月4日,英軍直逼南京,清廷處於不利位置。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