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慈禧太後一生殺人無數為何卻偏偏後悔殺記者?

  導讀:慈禧太後一生殺人無數,都未深受如此的責備,她本人也頗有悔意。清廷之所以沒有堅持引渡“蘇報案”當事人章太炎等,就與沈藎之死有關。慈禧太後掌握生殺予奪大權47年之久,平生殺人多矣,卻曾為殺瞭沈藎而後悔。1903年7月31日,在日本人主辦的《天津日日新聞》報館就職的沈藎在刑部獄中被活活杖死。從被捕到處死僅僅20天,他的罪狀並沒有公佈。當時,人們一般認為他的死因是披露瞭《中俄密約》草案,也有人考證這個說法沒有根據,他的死主要是因為他是三年前自立軍的首要人物之一,唐才常等遭殺戮後,他僥幸漏網,一直是清廷通緝的要犯。

  沈藎下獄那個月正值光緒帝生日,刑部接旨,“萬歲月內例不行刑,著即日立斃杖下,欽此。”刑部為此特制瞭一塊大木板,打瞭二百多下,直打得血肉飛裂,骨頭如粉,他都未出一聲。行刑者都以為他死瞭,不料血肉模糊的他發出聲音:“何以還不死,速用繩絞我。”最後隻能用繩子將他活活勒死。據說,這個牢房不久還關押過原廣西提督蘇元春與名妓賽金花,刑部司員因此戲成一語,作上聯:兒女英雄流血黨。迄今尚無下聯。一年後,戊戌黨人王照獲罪下獄,恰巧也關在同一牢房,王照的《方傢園雜詠紀事》回憶,“粉墻有黑紫暈跡,高至四五尺,沈血所濺也。”


  沈藎死狀之慘不久即公諸於世,連西方人也聞之膽寒。《泰晤士報》駐華記者莫理循把慈禧叫做“那個該殺的兇惡老婦人”。在沈藎送給他的照片背面寫下:“沈克誠,杖斃,1903年7月31日,星期五”。也幸虧莫理循保存的這張照片,讓我們一百多年後能清晰地看到沈藎的面容。沈藎之死等於給反對者送去瞭一個炮彈,因“蘇報案”獲罪的章太炎在上海獄中寫詩追悼,章士釗編瞭《沈藎》一書,留日學生刊物《浙江潮》、《江蘇》也分別發表批評文章,譴責清廷的暴行,給排滿革命再增加一個理由。同年8月4日,天津《大公報》公開發表沈藎絕命詞四首,以往較為流行的是最後一首:今年三十有一歲,贏得浮名不值錢。從此興亡都不管,靈魂歸去樂諸天。

相關閱讀推薦:

慈禧如何“色誘”老羅斯福? 換回千萬庚子賠款

珍貴老照片:慈禧出殯的真實現場照 場面恐怖!

慈禧曾孫解密真實慈禧太後:慈禧一生堅貞守寡!

慈禧太後死後被盜墓者撕破臉皮:屍身曾遭凌辱!

殺心早萌:慈禧狠心毒殺光緒背後究竟有何隱情?

揭秘甲午海戰:慈禧是甲午海戰失利的替罪羊嗎?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詩中傳達的是他面對死亡的坦然與達觀,相比之下,另外幾首詩透露的信息要更多一些,第一首中“菜市故人流血地,五忠六士共翱翔”,坦承他與五年前殉難的“戊戌六君子”之間的關系,他是湖南人,和譚嗣同是志趣相投的密友。《大公報》最初報道沈藎案時,隻是說他“牽涉戊戌之事”,後邊的持續報道也始終未涉及案情真相。其實,在他第二、三兩首絕命詞中,不僅有“誰把遼東今斷送,中朝從此失陪都”的詩句,而且直接就有“驗疫管關新密約”這樣的句子。由這兩首絕命詩推測,他的死因似乎與《中俄密約》不無關系。

  無論沈藎是否確為《中俄密約》而死,眾口一詞,百年以來幾成定論。慈禧太後一生殺人無數,沒有一次像這一次深受中外輿論的責備,沈藎因此被譽為“中國史上第一個殉職的記者”。因為各國駐京公使“嘖有煩言”,同年9月14日,《大公報》的報道說,沈藎杖斃之後,各國公使夫人在覲見慈禧太後時都為沈藎喊冤,慈禧也頗有悔意,表示自己已面諭廷臣,會黨要嚴拿,但千萬不可株連良善,以致喪失人心。清廷之所以沒有堅持引渡“蘇報案”當事人章太炎、鄒容,就與沈藎之死大有關聯。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