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阿拉法特的傳奇:五大生存術打造中東不死鳥

  阿拉法特是誰?阿拉法特或許是當今世界上最後一位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長期以來,他已經成瞭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業的象征。

  阿拉法特也是一個爭議頗多的人物:支持、崇拜他的人贊揚他是“巴勒斯坦的民族英雄”、“審時度勢的和平夥伴”;反對、詆毀他的人則將他妖魔化為“冷酷無情的獨裁者”、“巴勒斯坦的本·拉登”。

  自阿拉法特1958年在科威特創建巴解運動法塔赫,1969年當選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以來,國際形勢和中東形勢已經發生瞭巨變,中東地區許多同一代的領導人已歷經多次更迭,而阿拉法特卻始終是巴勒斯坦人民無可爭議的領袖,堪稱中東土地上的不倒翁。

  阿拉法特的鬥爭生涯充滿傳奇色彩。他曾多次遇險,其中既有來自以色列的暗殺企圖,也有阿拉伯兄弟的反目成仇,還曾經歷過飛機迫降沙漠的險境,但每一次他都成功地逃脫瞭死亡威脅。

  巴勒斯坦的武裝鬥爭在以色列強大的軍事打壓下曾屢遭挫折、陷入低潮,但阿拉法特始終未曾屈服,團結起巴各派武裝力量向以色列發起挑戰。當地區和國際局勢出現變化時,阿拉法特又及時改變策略,尋求通過政治與外交努力來實現其建國理想。

  阿拉法特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是什麼使他成為巴勒斯坦人民的領袖?又是哪些生存之術使他一次次奇跡般地歷經挫折而不倒?

  一、不惜一切追求獨立的性格

  阿拉法特1929年出生於開羅,其父是一個遜尼派穆斯林富商。阿拉法特的童年記憶並不愉快。4歲時母親病逝,阿拉法特被送到耶路撒冷的叔叔傢中,4年後才回到開羅的傢。

  心理學傢認為,童年的經歷造就瞭阿拉法特強烈的追求獨立性格,母親去世和與父親分居使他產生瞭一種被拋棄、被背叛的感覺,使他從小就懂得:一切隻能依靠自己。

  青年時代,第一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傢的表現,從民族經歷的層次上強化瞭阿拉法特的這種性格,他認為是阿拉伯國傢和英國出賣瞭巴勒斯坦。

  阿拉法特不惜一切追求獨立、擺脫他人控制的性格反映在其整個政治生涯中,他始終拒絕接受其他阿拉伯國傢操控巴民族事業的企圖,拒絕大國壓力,堅持追求巴民族獨立的鬥爭,這為他贏得瞭巴人民的尊重和世人的敬佩。

  但另一方面,這種性格也造成瞭其領導風格中獨斷專行和傢長制的一面,獨立性格往往也伴隨著對他人的懷疑。批評者表示,阿拉法特對敵人和盟友同樣疑慮重重,他不相信任何人,始終把大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巴勒斯坦一些官員也抱怨說,阿拉法特經常不與助手商量,獨自作出決定。

  這種風格在領導地下抵抗組織時不失其有利的一面,但作為領導一個政權機構的國傢元首,則顯得缺乏民主作風。


  二、絕地求生的頑強本能

  阿拉法特一生中經歷過無數次危機,他似乎並不懼怕壓力,在壓力面前他一直有著良好的表現。無論是在1966年被敘利亞以暗殺指控投入監獄,還是1982年被以色列軍隊圍困在貝魯特地堡,阿拉法特都表現出瞭這種能力。

  有心理學傢認為,在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時,阿拉法特反倒能體會到極大的滿足感,他會努力表現出在精神上勝過對方一籌。在危機時刻,他充滿活力,毫不遲疑地作出困難的決定,表現出無所畏懼的勇氣,並準備為事業而作出必要的犧牲,乃至付出生命。

  阿拉法特的宗教信仰也有助於他在危機中的表現。他相信人的命運掌握在真主手中,這種宿命感使他在緊張局面下保持鎮定,勇氣不減。即使是在政治生涯最艱難的最近這兩年多時間裡,被困拉馬拉的阿拉法特也沒有任何退縮。

  三、屢敗屢戰的驚人生命力

  阿拉法特性格中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對目標的執著追求。即使是在看似無望的情況下,阿拉法特也從未屈服。

  在他暴風驟雨般的人生中,充滿瞭坎坷,他卻始終堅持自己的遠大目標——建立巴勒斯坦國。每一次遭受軍事上或政治上的重創慘敗後,他都會如同鳳凰涅般地重新崛起。

  1970年,阿拉法特在約旦承受瞭“黑九月”事件的沉重打擊,約旦國王侯賽因將他逐出約旦首都安曼,他的武裝力量也受到災難性的打擊。但很快,阿拉法特在黎巴嫩又重新拉起瞭人馬。

  1982年,以色列軍隊將阿拉法特趕出貝魯特,他又在突尼斯紮下根來。1991年,他在海灣戰爭中支持薩達姆,並為此付出瞭沉重的代價,失去瞭沙特和其他海灣國傢的經濟援助……

  這些隻是阿拉法特所遭受挫折中的一部分,盡管其中任何一件都可能終結一個領導人的政治生涯,但他每次卻都能夠迅速恢復,舔好傷口並重返舞臺,繼續他的鬥爭事業。

相關閱讀推薦:

解密:以色列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獲勝的原因

阿拉伯眼中最偉大外籍英雄:勞倫斯怎麼死的?

安拉之劍:阿拉伯頭號名將哈立德·本·瓦利德

中國正研殲10C艦載機 殲15借鑒以色列技術

歷史上的今天11月13日 以色列爆發嚴重政府危機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四、沒有個人愛好的工作狂作風

  多年來,阿拉法特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習慣幾乎從未改變,他每天工作很長時間,不分晝夜。按西方的標準,他可以算一個“工作狂”。他曾透露說,自己的工作格言是:“一個有能力的政治傢,應該親自閱讀呈遞給他的每一張紙片。”

  阿拉法特每天的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的,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通常他會在晚上與助手召開重要會議,直至凌晨。來訪者稱他在夜晚表現出最佳的工作狀態,顯得生氣勃勃而又機警敏銳。

  阿拉法特幾乎沒有任何私人愛好和娛樂活動,他幾乎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瞭巴民族事業。年輕時,為瞭事業他不得不與戀人解除婚約。直到1991年,他在62歲的花甲之年才與小自己數十歲的蘇哈結婚。

  婚後,他也沒有改變自己的工作習慣。面對蘇哈的抱怨,他總是說:“我很忙,我沒時間,我必須處理我們的國傢大事”。

  五、大權獨攬的政治手腕

  巴解組織從誕生之日起,內部的分歧和爭執就從未停止過,還曾發生過激烈的爭鬥。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也是各種勢力錯綜復雜,阿拉法特除瞭與以色列進行半個多世紀的生死較量外,還要在阿拉伯國傢之間的明爭暗鬥中周旋著夾縫求生。

  阿拉法特要在這樣復雜的局面下確立其無可爭辯的領袖地位長達30多年之久,沒有高超的政治手腕、或者說權術顯然是不可能的。

  阿拉法特牢牢把握著巴勒斯坦的財政大權。有一種誇張的說法:一旦阿拉法特撒手人寰,巴解組織可能需要50年時間才能重組,因為隻有他一個人掌握著它的財政細節。

  西方媒體報道說,阿拉法特掌握著巴勒斯坦10億美元的賬戶密碼;在離開拉馬拉前往巴黎治病前,巴總理庫賴曾試探性地向其詢問密碼,但被阿拉法特一口拒絕瞭。阿拉法特的財權獨攬也引起人們對其腐敗的指責,特別是他的妻女在巴黎的奢侈生活更遭到眾多非議。

  西方學者認為,阿拉法特善於通過個人任命籠絡人心,並利用分而治之的戰術獲取忠誠。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在他任命瞭一批官員後,又對他們置之不理,使他們難以預先判斷自己的意圖,因而小心謹慎,生怕出錯。阿拉法特還喜歡任命不同的官員負責相同或類似的職責,使其互相競爭,向自己競相輸誠。

  以色列還經常指責阿拉法特耍兩面派手法,以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稱阿拉法特利用傳媒的技巧很高超,是一個天生的演員;一方面用英語向國際社會表明其熱愛和平的意願,但一轉身就用阿拉伯語支持和縱容巴激進組織對以色列實施恐怖活動。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對阿拉法特作出截然不同的評價。要對這樣一位曾經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蓋棺定論殊非易事。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阿拉法特為巴勒斯坦民族事業奮鬥瞭一生,現在巴勒斯坦的建國夢想恐怕難以在其有生之年成為現實,但阿拉法特將作為巴勒斯坦之父而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被稱為猶太復國主義之父的赫茨爾去世後半個世紀,以色列的建國夢想才得以實現;對九死一生的阿拉法特老人來說,也許不用等待如此漫長的時間吧。

  阿拉法特檔案

  1929年 穆罕默德·阿拉法特生於埃及一巴勒斯坦富商傢庭,別名“亞西爾”,意為“隨和”。他就讀於開羅大學,後加入埃及軍隊。

  1948年 以色列建國,阿拉法特立誓要消滅這一“巴勒斯坦人的災難”。

  1953年 他給埃及總統納賽爾捎去一封血書,上面隻有寥寥數字——“勿忘巴勒斯坦”。

  1956年 在科威特開辦建築公司,並投身巴勒斯坦解放運動;1958年創建法塔赫組織。

  1967年 以軍在六天戰爭中大敗阿拉伯聯軍,占領西岸和加沙;法塔赫成為抗以主力。

  1969年 阿拉法特成為巴解主席。

  1971年 遭約旦驅逐,被迫流亡黎巴嫩。

  1982年 以軍攻打黎巴嫩,阿逃往突尼斯。

  1988年 巴解宣佈成立巴勒斯坦國,中國宣佈承認,並於1995年底在加沙開設辦事處。

  1990年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阿拉法特因支持薩達姆在海灣地區受孤立。同年他與26歲的富商之女蘇哈結婚,1996年生下一女兒。

  1993年 以巴簽署奧斯陸和約,確立“以土地換和平”原則,阿拉法特和以總理拉賓、以外長佩雷斯次年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2000年 新一輪巴以沖突9月爆發;此後阿拉法特被長期圍困在拉馬拉。

  2004年 10月 因病危被送往巴黎治療。

  名言:1974年阿拉法特現身聯大,首次在國際舞臺上亮相時說:“我是帶著一支橄欖枝和一支自由戰士的槍來的;請不要讓這支橄欖枝從我的手中落下。”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