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紅軍唯一的女將領是誰?陳賡許世友曾經是她部屬

  在紅軍將領中,張琴秋是唯一的女性。雖然鄧穎超、蔡暢、劉英、賀子珍、鐘月林、鄧六金等老大姐也參加瞭長征,但從事的大多為機要、秘書、及黨團婦女工作,沒有在紅軍作戰部隊中擔任高級職務。1955年授銜時唯一的女將軍李貞,在紅軍時代擔任的最高職務為紅二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而在紅軍時期,張琴秋曾擔任過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成為紅四方面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而陳賡、陳再道、王宏坤、許世友、王建安、洪學智、王新亭、劉華清等這些威名赫赫的共和國的大將上將們,當時都曾是她的部屬。紅二、四方面軍會師後組成瞭中共中央西北局,統一領導紅二、四兩個方面軍,張琴秋與朱德、任弼時、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劉伯承、賀龍、關向應等二十位紅軍高級領導人同為西北局委員,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而她的這一職務往往容易被人忽視。

  2000年出版的《張國燾傳》,將張琴秋與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曾中生、傅鐘等人並列為紅四方面軍的主要領導人。由於建國後張琴秋擔任瞭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兼黨組副書記,成為共和國第一代女部長,沒有在部隊工作,所以1955年沒有給她授銜。否則的話,以張琴秋紅軍時代的資歷,是完全可以授中將乃至中將以上的軍銜的。在《星火燎原》編輯部編輯由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介紹我軍各個歷史時期重要將領的《解放軍將領傳》中,張琴秋是其中唯一的女性。權威的《中國軍事大百科全書》,認定張琴秋是紅軍唯一的女將領。建黨80周年前夕,北京一傢著名報紙在“80位共產黨員的故事”中,稱張琴秋為“紅軍唯一的女師長”。但這是不準確的,張琴秋並未擔任過其所說的“婦女獨立師”的“師長”,而是“婦女獨立團”的團長。但她後來所擔任的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一職,卻是遠遠高於師長。

  從上海大學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張琴秋走上瞭革命道路。

  1904年11月15日,張琴秋出生於浙江桐鄉縣石門鎮的一戶小康人傢。1912至1920年,張琴秋一直就讀於石門振華女校。在這裡,張琴秋結識瞭她的小學同學孔德。從振華女校畢業後,張琴秋先後到杭州女子師范學校和蔡元培創辦的上海愛國女校讀書。在上海讀書期間,張琴秋經常去看望也在上海的孔德,很自然地認識瞭孔德的丈夫沈雁冰(茅盾),接著也認識瞭沈雁冰的弟弟沈澤民。早在1921年4月,沈澤民就經沈雁冰介紹,加入瞭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是我黨最早的黨員之一。


張琴秋

  1923年夏,張琴秋考取瞭南京美術專科學校。正巧,黨派沈澤民去南京建立和發展黨組織,兩人於是同行。入學不久,張琴秋由於傢庭困難,便輟學回到母校振華女校擔任代課教師。在半年多的代課日子裡,張琴秋開始真正接觸到社會,在生活的道路上邁出瞭新的一步。她看到瞭軍閥統治的腐敗、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感到非常茫然。張琴秋把自己鬱積在心中的煩惱和苦悶,全盤寫信告訴瞭沈澤民。她的直率和富於反抗的見解使沈澤民深為感動,他發現年輕的張琴秋是一位有志向,有理想,善於思考的青年,便多次熱情寫信幫助,並先後寄去《社會科學概論》等許多進步書刊。在沈澤民的幫助下,張琴秋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努力追求真理與光明。這一時期,他們通信頻繁,感情也日漸升溫。

  1924年初,張琴秋辭去母校的代課教師,來到上海,寄宿在沈雁冰傢,後考取瞭上海大學社會學系。上海大學是一所進步的學校,瞿秋白、蔡和森、沈雁冰、俞平伯、張太雷、惲代英、肖楚女等人都是該校的教師。恰巧,沈澤民此時已擔任瞭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琴秋與時任社會學系系主任的瞿秋白的妻子楊之華同為社會學系的同學。1924年4月,經楊之華等人的介紹,張琴秋加入瞭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於同年11月轉為中共黨員,成為我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張琴秋與沈澤民結下瞭深厚的情誼。1925年11月,張琴秋與沈澤民舉行瞭新式文明的婚禮。婚後他們與沈雁冰夫婦、瞿秋白夫婦比鄰而居,度過瞭一段非常愉快的生活。

  1925年11月,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張琴秋與張聞天、王稼祥、烏蘭夫、伍修權、孫冶方等一百多人來到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1926年春,沈澤民隨劉少奇率領的中國職工代表團來莫斯科出席國際職工大會,會後也留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6年5月,張琴秋生下瞭女兒張瑪婭。由於生孩子,張琴秋留瞭一級,與博古、楊尚昆、李伯昭(楊尚昆的夫人)等成為同學。

  1930年春,莫斯科中山大學停辦,學生回國分配工作。張琴秋和沈澤民也都回國。為瞭不影響工作,他們毅然決定把孩子留在莫斯科的國際兒童醫院。在1931年1月7日舉行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尚未認清王明真實面目並支持王明的沈澤民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後,沈澤民被剛取得中央實際領導權的王明任命為中央宣傳部部長。不久,為貫徹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王明派沈澤民作為中央代表,並擔任直接對中央政治局負責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書記。但不久,在黨內資歷很深、見風使舵投靠王明的張國燾被王明任命為中央代表、鄂豫皖分局書記兼軍委主席,沈澤民改任鄂豫皖分局常委兼鄂豫皖省委書記。

相關閱讀推薦:

紅軍不怕遠征難:羅元發中將憶紅軍艱辛

韓先楚憶:紅軍時師長要求我砍死尋兒子的老鄉

從紅軍英雄到法西斯幫兇:前蘇聯叛將弗拉索夫

專傢:紅軍士兵“坐飛機上扔手榴彈”確有其事

揭秘:蔣介石在廬山訓話蔑稱紅軍不知信義廉恥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初到鄂豫皖蘇區的張琴秋每天早上總是第一個來到操場,一身戎裝,英姿勃勃。

  在去鄂豫皖根據地的路上,張琴秋和沈澤民化裝成巨商夫婦。一個是西裝革履的瀟灑闊老板,一個是雍容華貴的闊太太。1931年5月上旬,他們來到鄂豫皖蘇區的中心金傢寨。在鄂豫皖蘇區,張琴秋任培養幹部彭(湃)楊(殷)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張琴秋化裝剛來到鄂豫皖蘇區時,大傢都說沈澤民帶來一位漂亮的夫人,對這個洋學生出身的女人能否當好軍校政治部主任還有懷疑。但每天早上軍號一響,張琴秋總是第一個來到操場,腰束皮帶,斜掛短槍,英姿勃勃。當時紅軍女戰士屈指可數,而女指揮員就更是鳳毛麟角瞭。張琴秋能以非常標準的軍人姿態和響亮的口令使大傢感到驚嘆。進行政治動員時,她豐富的政治理論知識和雄辯的口才更令人信服。早在莫斯科中山大學時,張琴秋便預見到回國可能帶兵,她不僅在校內的隊列訓練中非常認真,還同男人一樣在夏季去搞野戰演練,從摸爬滾打一直學到連、營、團的戰術指揮。

  到瞭1932年秋,在蔣介石二十萬大軍的“圍剿”下,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失敗。在決定紅軍的行動方針的黃柴畈會議上,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等領導人都贊成紅軍主力跳出鄂豫皖根據地,越過平漢線,跳出敵人的包圍圈,伺機殲敵後再返回根據地。但沈澤民卻不願走,主張分散打遊擊,表示要留下來堅持鬥爭。他說:“我是蘇區的省委書記,我的崗位在蘇區,我不能離開我的崗位。我的職責是和蘇區人民在一起,堅持武裝鬥爭,保衛蘇區,保衛革命勝利果實。”沈澤民受王明的影響,思想較“左”,對工作滿腔熱情,卻缺乏領導經驗和軍事鬥爭經驗。徐向前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歷史的回顧》中談到沈澤民時說:“他是沈雁冰同志的弟弟,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工作熱情積極,是個好同志,但在軍事上一竅不通,又缺乏領導經驗”;“一些領導同志害瞭‘左’派幼稚玻像沈澤民同志是好人,但‘左’得很。”

  在沈澤民的堅持下,張國燾最後同意他留在鄂豫皖根據地堅持鬥爭。此時已擔任七十三師政治部主任(師長為後來成為共和國大將的王樹聲)的張琴秋隨大部隊轉移。由於長期的勞累,而營養又不良,沈澤民的肺病復發瞭。經常吐血不止,這讓張琴秋非常擔心。大部隊轉移前,張琴秋與沈澤民依依惜別,成瞭他們一生中見的最後一面。張琴秋要沈澤民先去上海治療肺病,茅盾也這樣說,但沈澤民不肯離開蘇區。主力紅軍轉移後,在敵人的嚴密“圍剿”下,留守部隊的處境十分艱難。沈澤民又感染上瞭瘧疾,生命垂危。1933年11月30日,沈澤民病逝,享年33歲。

  1963年4月15日,沈澤民的遷葬追悼儀式在湖北紅安隆重舉行。張琴秋攜女兒瑪婭參加瞭遷葬儀式。抱著沈澤民的墓碑,張琴秋不禁潸然淚下。在回顧沈澤民時,張琴秋曾深情地說:“澤民同志是我一生中的良師益友。通過他,使我找到瞭黨。從此,把我引上瞭革命道路,救出瞭我這條溫柔的、又好似迷途的羔羊。否則,像我這樣的人,至多不過當一名賢妻良母罷瞭。沒有黨的引導和幫助,決不會走上革命道路。這是我永遠也忘懷不瞭的。”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