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明朝逆境將軍俞大猷:從挫折中成長的抗倭名將

  俞大猷是明朝中後期的著名軍事將領。在抗倭上功勛卓著,是與戚繼光齊名的“抗倭英雄”。他雖然功名顯赫,為國傢貢獻頗多,卻屢遭打擊陷害,一生沉浮漂移,命運多舛。所幸的是,俞大猷總能化險為夷,東山再起,顯現出超常的政治軍事智慧。

  愈挫愈勇成名將

  俞大猷出身習武世傢, 20歲那年,他的父親突然病故,他便繼承瞭父親“百戶”的世襲職位,到軍隊裡為國效力。嘉靖十四年(1535年),全國舉行武科會試,年輕的俞大猷大膽參試,成績良好,中瞭武舉,升為千戶。朝廷派他到金門守防。當時的金門人口不多,但官軍市民無事生非者不少,告到公堂,難以治理。前面的官員對此一籌莫展,氣惱不已。俞大猷到任後,采取教化的方法,誘導民眾講禮法,懂規矩,倡導和為貴,安為上,民眾訴訟為之停息。當時海盜之患時有發生,俞大猷上書他的領導提刑按察使司,提出治理海盜的有效建言。誰料按察使惱怒地訓斥俞大猷說:“你一個小小軍校,有什麼資格上書言事?”將俞大猷一頓亂打,並剝奪瞭他千戶的官職。

  這顯然是俞大猷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俞大猷明明是一片好心,卻遭致飛來橫禍。他痛苦不堪,也百思不得其解,隻好忍氣吞聲,尋求翻身的時機。他抓住時任兵部尚書毛伯溫要帶兵征伐安南(今越南)的大好機會,果敢地上書,陳述自己的作戰方略並請求從軍作戰。毛伯溫接到俞大猷的建言,讀後頗感震驚,沒想到基層官兵中還有像俞大猷這樣有勇有謀的幹將,十分欣喜。隻因安南問題和平解決,俞大猷未能當即起用,但毛伯溫記住瞭俞大猷這位年輕兵士。幾年之後,北方蒙古俺答部舉兵大舉進攻山西。皇帝下詔選舉天下壯武勇士。俞大猷到巡按禦史面前自薦,禦史對他很感興趣,便將他的名字報至兵部。兵部尚書毛伯溫很快安排高官翟鵬召見俞大猷,就征伐蒙古問題討論軍事方略。俞大猷每每以真知灼見折服翟鵬。翟鵬對俞大猷施禮致意,此舉使全軍震驚。然而不知何故,翟鵬也未能重用俞大猷。俞大猷空懷一腔報國之志,隻能打道回府。


  這並沒有使俞大猷灰心泄氣,他耐心等待時機。當毛伯溫接到福建漳(州)汀(州)兩地發生民變的報告時,他這回起用瞭俞大猷,任命他為汀漳守備。俞大猷不辱使命,到任後找來當地幾個管事的族長,言說化解民亂的道理,提出懲惡揚善的條款,又抓瞭幾個搗蛋的地痞惡棍,很快將民變平息。兵部接到倭寇犯我東南沿海的報告。毛伯溫又指令俞大猷率軍出擊,消滅倭寇。俞大猷二話不說,帶領部隊就出發,連續搗毀海盜老巢,斬殺敵人300多,不僅受到嘉獎,還被提升為署理都指揮僉事,隸屬廣東都司。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俞大猷奉命平定“安南事變”,生擒敵首,消滅敵人1200多。凱旋時,手握朝廷大權的嚴嵩故意抑制打壓俞大猷,不為他報功,隻以贈銀五十兩作罷。這一點銀兩,連撫恤死難弟兄都不夠。無奈,俞大猷隻好從自己的結餘中拿出銀兩犒勞下屬。應當說,這也是命運對他的又一次戲弄。

  俞大猷能征善戰的名聲傳揚天下後,朝廷想不用他都不行。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舉侵擾浙東。皇帝詔令俞大猷為寧波、臺州諸府參將。當時寧波守軍不能打仗,被倭寇所破,是俞大猷率軍擊退敵人。倭寇敗而不退,轉而又去攻擊紹興臨山衛,再攻擊松陽。俞大猷得報,很快調集兵馬支援紹興和松陽。他們在知縣羅拱辰的兵馬配合下,奮力抵抗倭寇進攻,取得勝利。然而,莫名其妙的是,俞大猷打瞭勝仗,殺敵不少,卻被朝廷處分,以“失事”為由停發他的俸祿。俞大猷一頭霧水。因為前方戰事緊急,他無心向朝廷申訴,隻能把委屈吞進腹中,照樣不聲不響地組織軍隊抗倭,追殺大批量的倭寇於海中,焚燒敵船50餘艘,獲得“松陽大捷”。戰績報至朝廷,高官們十分尷尬,不得不撤銷對俞大猷的停發俸祿的處分。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因江蘇都督兼總兵官劉遠不能平倭,朝廷把他撤瞭,將能征善戰的俞大猷任命為總兵官。倭寇進犯西庵、沈莊及清水窪。俞大猷領兵還擊,很快把倭寇擊退。倭寇逃到浙江的陶山、黃浦,俞大猷乘勝追擊,將倭寇打得無處逃竄。倭寇很不甘心,又往徐海集結。俞大猷再率軍進擊,再次打得倭寇鬼哭狼嚎。皇帝這才知道俞大猷真正能戰,提升他為都督僉事。從此,俞大猷成為大明抗倭名將,聲震華夏。

  高壓之下謀解脫

  浙江巡撫胡宗憲是俞大猷、戚繼光的上司,曾多次支持俞大猷和戚繼光抗倭,也算是個明事懂理的好官。但是胡宗憲和敵寇汪直(安徽徽州人,明朝著名海盜)有染,公然與汪直通市貿易,受到俞大猷堅決反對。後來汪直被朝廷設計誘捕,倭寇大舉進兵攻擊舟山,企圖救出汪直。朝廷命胡宗憲盡快平倭。胡宗憲隻好派俞大猷發兵圍剿。舟山乃易守難攻之地,俞大猷這回雖小有勝利,卻也沒能將倭寇擊退。他請求胡宗憲派兵增援,朝廷也催促胡宗憲抓緊結束戰鬥。胡宗憲大話敷衍,朝廷不滿,怪罪下來,胡宗憲推脫責任。朝廷於是撤銷俞大猷、戚繼光的職務,並限定他們一個月平定倭寇。俞大猷和戚繼光隻好發動更加猛烈的攻勢,戰爭呈膠著狀態。俞大猷判定堅持就是勝利,倭寇糧草將盡,我卻有後方補給。果然,倭寇堅持不住就乘上戰船逃跑。俞大猷早料到這一手,提前佈置妥帖,乘船趕往海上攔截,將倭船擊沉。倭寇被迫往東南方向的福建逃竄,俞大猷和戚繼光又乘勝追擊,殺倭四五千人,幾乎平定倭患。這時又是胡宗憲使壞,他認為浙江剿倭已經一年有餘,此時倭寇逃往他省更好,隻要浙江太平無事就行,於是暗地派人告知倭寇讓他們溜走。俞大猷和戚繼光取得“舟山戰役”大勝,卻反被朝廷訓斥。俞大猷不解,問道何故?彈劾他們的禦史大夫說,他們的罪名是放走倭寇殘部。俞大猷喊冤,說放走倭寇的是胡宗憲,他下令叫我們不必追擊。現在追查起來,怎麼降罪我俞大猷瞭?禦史大夫於是彈劾胡宗憲。胡宗憲嚇得要命,就來做俞大猷的思想工作,請俞大猷為他代過受罰,保證日後予以補償。俞大猷心軟瞭,於是被撤職、逮捕,剝奪世襲爵位。

相關閱讀推薦:

能夠讓倭寇全部聽命於他的“商人”:海盜汪直

明軍10萬東渡日本:帶回20多個倭寇首級及臣服表

明朝抗倭怪現象:十個倭寇竟有九個是“自己人”

揭秘明朝那些殺倭寇如草芥的牛人:真正的高手!

戚繼光抗倭的故事:戚繼光真殺瞭一千個倭寇嗎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深陷牢獄的俞大猷,隻能悲嘆命運不濟。他不浪費時間,找來書籍不斷閱讀,以此給自己增加知識養料。他在讀書之餘也反思自己,思來想去,總覺得不應坐以待斃。有朋友來探監,他就把自己想早些出去的想法告知友人。他最要好的朋友陸炳決定幫助俞大猷,他用豐厚傢產向當時手握大權的嚴嵩之子嚴世蕃進貢說情,俞大猷這才得以出獄,並受命去邊塞立功贖罪。

  蒼茫的漠北,風沙揚起時遮天蔽日。長期生活在南方的俞大猷,開始很不適應北方氣候,但他很快習慣瞭這裡的生活,而且熟悉瞭沙漠地形地物。山西巡撫李文進瞭解俞大猷的才華,主動找他談論軍事作戰問題。俞大猷不負眾望,再一次顯示出他超人的軍事指揮才能。他根據沙漠作戰特點,自己創造性地設計制作出一種抵禦敵人騎兵的獨輪車。他用百輛獨輪車,三千騎兵,在安銀堡大敗敵人。人們這才發現,俞大猷不但善於海戰,而且善於沙漠山地作戰,可謂軍事通才。巡撫李文進很高興,他向朝廷推薦瞭俞大猷的這一戰車禦敵之法,朝廷請俞大猷為師,推廣他發明的戰車,並且設置瞭專門對蒙古作戰的兵車營。京師營中有兵車營這一編制,也是從這裡開始。俞大猷乘著士兵情緒高昂,同李文進商討偷襲蒙古部落的計策,兩人英雄所見略同,於是把作戰計劃佈置下去,很快偷襲成功。朝廷為此給俞大猷平反,還其世襲爵位。

  能征善戰的將軍哪裡都需要。南邊的鎮簟(今屬浙江寧波)出現匪情,川湖總督黃光升向朝廷推薦俞大猷率軍前往鎮壓,朝廷準許。俞大猷於是被任命為鎮簟參將,他很快率領軍隊將鎮簟匪盜平定,搞得那些曾經陷害過他的官員不服都不行。

  在此之前,俞大猷就專門組織訓練過他的“俞傢軍”。與戚繼光所教“戚傢軍”不同的是,俞大猷除教“俞傢軍”基礎理論知識外,更註重讓士兵們學習他獨創的劍法(亦即棍法),重點學他通過《易經》理論糅合軍事佈陣而創造的“劍陣”。“劍陣”主要由劍、射、陣三法組成。它的強項是集結士兵形成合力,集體配合攻擊敵人。在很多戰鬥中,“俞傢軍”都發揮出重大作用,成為與“戚傢軍”齊名的抗倭勁旅。

  廣東饒平賊人張璉,數次攻陷城邑,多年瞭卻沒有人能夠將其平定。皇帝於是下詔調俞大猷去南贛,集合廣東和福建的兵力進行討伐。這時胡宗憲兼管江西,他知道張璉遠離巢穴,命俞大猷帶兵迅速追擊。俞大猷告訴胡宗憲:以奇兵偷襲張璉巢穴,打擊他可能來救護的援軍,這才是上策,怎麼能用數萬人的部隊去跟著張璉一個人流動呢?胡宗憲以為俞大猷曾為他受過而記恨他,故而不聽他的指揮。俞大猷非常坦然地告訴胡宗憲,若是記恨,當初就沒有必要替胡宗憲代過受罪進監獄。現在不聽你胡宗憲的打法,實在是你胡宗憲的戰法太低劣,無法讓我俞大猷接受,並不是我有意不聽指揮。胡宗憲自知理虧,也就作罷。俞大猷按照他的戰法,先率軍將張璉老巢端掉,算定張璉會帶兵回救,於是在險處設伏,打一個漂亮的伏擊戰。張璉乃一介草莽武夫,一聽說自己的老巢被俞大猷搗毀,速速調兵遣將,趕忙打回老巢。眼見著張璉的隊伍漸漸走進俞大猷佈好的“口袋陣”,站在高山之巔進行瞭望的俞大猷十分欣慰。當俞大猷的殲敵號角吹響時,英勇的“俞傢軍”奮勇殺敵,呼聲震天。落入“口袋”的敵匪鬼哭狼嚎,狼狽逃竄。“俞傢軍”一下斬殺敵人1200餘。張璉且戰且退,毫無招架之力。俞大猷號召軍隊乘勝追擊,將張璉和另一匪首蕭雪峰擒獲。仗打勝瞭,搶功的人也來瞭。廣東人上報朝廷說張璉是他們抓獲的。俞大猷感到好笑。但他不予計較,隻是告訴廣東軍官說,既然你們能戰,這麼多年瞭為何不把敵匪消滅?既然你們廣東人抓獲敵匪首,為何張璉還在我的手中?廣東軍官聽瞭這番話,無地自容。

  面對被“俞傢軍”俘虜的兩萬多匪兵,有人主張將他們全部斬殺。俞大猷堅決不同意。他對屬下分析說:這些匪兵絕大部分是受騙而來的農傢子弟,如果全殺,他們年邁的父母就無人贍養,年輕的媳婦也會失去丈夫;這些人本性不是很壞,經過教育相信他們會改邪歸正。隻有少數頭領,無惡不作,犯下滔天罪行,這些人當殺。這樣,那些經過教育的兩萬餘農傢兵丁,就被俞大猷逐一遣返回傢。為此,朝廷升俞大猷為副總兵,協助駐守南(今江西大餘和廣東南雄地區)、贛(州)、汀(州)、漳(州)、惠(州)、潮(州)諸郡。

  身處險境有謀略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月,俞大猷調任南贛,次年改任廣東。當時潮州倭寇二萬多人與福建大盜相互聯絡,坑害百姓。加上福建延平(今福建南平)和汀州(今福建龍巖)又有盜寇作亂。朝廷告急。當時部隊尚未集結,兵力部署也未做好。為瞭安撫朝廷,俞大猷決定單身闖入敵營,說服那些首領,叫他們回到山寨,停止擾民掠財,遣散兵丁。屬下勸他說,這樣做太危險,弄不好會被匪寇殺頭。俞大猷鎮定自若。他很有信心,憑著他的威名,不但不會被殺,還有把握說服敵寇匪首。俞大猷走後,人們都為他捏一把汗,認為兇多吉少。誰想,俞大猷孤身闖敵營,身處險境,卻泰然自若,十分鎮定。匪徒首領要殺他。他幽默地應對說,你們可以來10個人,手持刀槍一起上。匪首說,我們知道你俞大猷能戰,但我們一下上30人,不信幹不倒你俞大猷。雙方一開打,敵匪一個個被俞大猷用獨傢劍法打得屁滾尿流。敵匪首被迫回到談判桌上進行談判。俞大猷開出優惠條件,隻要不占山為王,每個人都能得到利益。結果,俞大猷把那些首領說服,一個個離開城邑,回到山寨,或做小吏,或分得田地耕種。這事讓全國人為之震驚,簡直把俞大猷看成“神人”。有一個叫溫七的匪寇首領,不肯聽話,繼續為非作歹。俞大猷迅速帶兵將溫七剿滅。俞大猷的名聲更為響亮。發展到隻要敵寇一聽到“俞傢軍”的名聲,就聞風喪膽,拔腿逃竄。

  河源(今廣東省河源市)、翁源(今廣東省翁源縣)賊寇首領李亞元活動猖獗。廣東總督吳桂芳知道俞大猷能打仗,就要求朝廷調俞大猷前去征討。俞大猷這次的謀略不同於上次。在吳桂芳的支持下征兵10萬,分五路進擊,先取敵人老巢,再分軍各個擊破,很快將李亞元生擒,俘虜、斬殺敵人共計10400多人,救回被強搶的男女百姓8萬餘人,又一次取得重大勝利。沒多久,他就被提升為都督同知。又因為他在這個職位上帶兵消滅瞭大倭寇曾一本,他又被朝廷提升為都督。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