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中國歷史上17位屬羊的帝王是哪些?

  漢宣帝(前91—前49年),即劉詢,原名劉病已,生於西漢都城長安(今陜西西安),西漢第10位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我國古代唯一登基前坐過牢的皇帝,並創立“昭宣之治”。


  魏武帝(155-220年),即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政治傢、軍事傢、文學傢、書法傢。三國中曹魏政權締造者,“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內消滅二袁、呂佈、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在世時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建魏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晉宣帝(179—251年),司馬懿,字仲達,河南溫縣人。出身士族傢庭,少時即被贊許為“非常之器”,曹操多次請他方出山。三國魏國重臣。文帝、明帝時任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等,並受遺詔輔政。249年控制中央禁軍,發動政變,晉王朝奠基人。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政。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封其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其為宣皇帝。


  北魏道武帝(371—409年),即拓跋珪,鮮卑族,生於參合陂北(今山西大同陽高與內蒙交界處),北魏開國皇帝。385年,15歲的拓跋珪趁亂重興代國,在盛樂即位為王。又在次年定國號為魏,是為北魏。398年將國都從盛樂遷到大同,並自稱皇帝。即位初年積極擴張疆土,勵精圖治,將鮮卑政權推進到封建社會;晚年卻好酒色,剛愎自用,不團結兄弟,導致在409年宮廷政變中遇刺身亡,年僅39歲,在位24年。其子拓跋嗣登位後,於410年謚其為宣武皇帝,420年改謚為武皇帝。


  南朝宋文帝(407—453年),即劉義隆,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第3位皇帝,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第3子,晉時封彭城公,宋時封宜都王,官至鎮西將軍、荊州刺史,受徐羨之推舉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謚號文皇帝,廟號太祖。創立“元嘉之治”,頗有政績。


  北魏孝文帝(467-499年),即拓跋珪,後改名元宏,鮮卑族,生於平城(今山西大同北),北魏王朝第6位皇帝,獻文帝拓跋弘長子,傑出政治傢、改革傢。即位時僅5歲,490年親政。大力推行改革:從平城遷都洛陽,加強瞭對北方的統治;改鮮卑姓氏為漢姓,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藉以改善該族的風俗、語言、服飾、血緣;評定士族門第,加強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的聯合統治;參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儀。孝文帝的改革,對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發展起到瞭積極作用。


  南朝陳武帝(503—559年),即陳霸先,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裡人,漢太丘長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出身低微,卻好讀兵書,同時打魚練武,後幫助王僧辯平定“侯景之亂”,漸漸控制瞭梁朝的政權,並打敗北齊,於557年廢梁敬帝蕭方智,自立為帝,建立大陳,改元永定。在位3年,謚曰武皇帝,廟號高祖,養子陳蒨即位。

相關閱讀推薦:

自己激怒皇帝要求“誅十族”:明朝怪人方孝孺

接近30年不上朝還能有所作為的神奇皇帝是誰?

清朝歷史上康熙皇帝為何要殺忠誠如狗的鰲拜?

明朝皇帝誰更英明?太祖朱元璋還是成祖朱棣?

揭中國史上屬羊的三大美貌皇妃:史上屬羊的美女

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唐太宗(599[1月23日]—649年),即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生於陜西武功,唐朝第2位皇帝(623-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後的次子,於623年發動“玄武門兵變”繼位,皇後長孫氏。我國古代著名政治傢、軍事傢、書法傢,一代聖君,人稱“千古第一帝”、“天可汗”。開創“貞觀之治”,開疆拓土,消滅各地割據勢力,並虛心納諫,聽取群臣意見以文治天下,在國內厲行節約,容許百姓休養生息,對外開放友結,使得社會出現國泰民安局面,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他的生日是馬之尾羊之頭,所以多數人認為他是屬馬的。我也是持這個觀點,既然是說生肖,那就得按舊歷來。


  錢穆王(887—941年),即錢元瓘,杭州臨安(今屬浙江)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第2任君主(932—941年在位),武肅王錢鏐第7子。著有詩詞千餘首,編集其中300首,命名為《錦樓集》。


  遼聖宗(971—1031年),即耶律隆緒,契丹族,遼朝第6位皇帝(982—1031年在位),遼景宗耶律賢長子,母承天皇太後蕭綽。喜讀書,能詩文,精射法,好繪畫,曉音律,所作曲達100餘首。12歲即位,1009年親政,數次率軍南下攻宋,屢敗宋軍訂立“澶淵之盟”,又親征高麗。在位期間曾整頓吏治,開科取士,變更刑法,實行賦稅制,使遼進一步封建化;又通過戰爭,擴大勢力,被稱為遼的全盛時期。


  宋孝宗 (1127—1194年),即趙眘,南宋第2位皇帝(1162—1189年在位),宋太祖趙匡胤7世孫,秦王趙德芳6世孫,宋高宗趙構同宗侄子,後過繼給宋高宗為子並即位,1189年禪位其子宋光宗趙惇。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平反嶽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加強中央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重視農業生產,百姓生活安康,史稱“乾淳之治”。


  金宣帝(1163—1223年),即金朝皇帝完顏XX,女真族,1213—1223年在位。即位後向蒙古求和。從北京遷都河南開封,以避蒙古兵鋒,導致北京城不守。後來遼東又陷。1217年遣軍攻宋。(無圖)

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宋恭帝(1271—1323年),即趙隰,南宋第7位皇帝(1274—1276年在位),宋度宗趙禥次子,宋端宗趙昰弟弟,宋懷宗趙昺哥哥,母親是全皇後。在位期間朝政由祖母太皇太後謝道清代理。謝在政治上前期依靠賈似道,後期依靠陳宜中,而軍事上則秘密詔令江萬載攝行軍中事。陳宜中屢次逃跑,江萬載卻盡心盡職,保護南宋小朝廷延續3年,行程幾千公裡,直到厓山海戰前為救宋端宗殉國。

  明英宗(1427—1464年),即朱祁鎮,明朝第6位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兩次在位),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明代宗朱祁鈺異母兄,明憲宗朱見深之父。第一次即位年僅9歲,國事全由太皇太後張氏把持,賢臣“三楊”主政。後張氏駕崩,“三楊”去位,寵信太監導致專權。1449年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其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遙尊其為太上皇。瓦剌無奈之下將其釋放。朱祁鈺將其軟禁於南宮達7年。1457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復位稱帝。前後在位22年,早期寵信王振,後又寵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雖有不足之處,但晚年任用李賢,聽信納諫,仁儉愛民,還廢除瞭殉葬制度,美善很多。

  清太祖(1559—1626年),即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滿族,建州女真首領,後金建立者,清王朝奠基者,生於赫圖阿拉。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25歲起兵統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國關東部,1616年建立後金,割據遼東。1619年薩爾滸之戰後遷都沈陽。席卷遼東,攻下明朝70餘城。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戰,同年4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7月中旬身患毒疽不久去世。清朝建立後,尊其為清太祖。

  袁世凱(1859—1916年),河南項城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傢、軍事傢、改革傢、陰謀傢、野心傢,北洋軍閥領袖。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朝時期任山東巡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內閣總理大臣等職。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期間逼溥儀退位,以和平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翌年頒佈《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佈自稱皇帝,改國號“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他不得不在做瞭83天皇帝後宣佈取消帝制。

  清德宗(1871—1908年),即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滿族,清朝第11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9位皇帝(1874—1908年在位)。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氏為慈禧太後親妹。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極力主戰,1898年實行戊戌變法,但均失敗。

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