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Category: 名人

名人

樂毅簡介

樂毅–戰國中的璀璨將星   三國時期的大政治傢、大軍事傢諸葛亮在隱居隆中、躬耕城商期間,曾以“管、樂”自許,希望輔佐明主,建功立業。這裡所說的“管、樂”,是指我國歷史上的兩位傑出人物。其中的“管”,就是春秋前期齊國的著名政治傢管仲;而“樂”,則是指戰國中期輔佐燕昭王,統率五國聯軍大破齊國的曠世名將樂毅。   (一) 樂毅,具體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戰國中期,是趙國靈壽(今河北平山縣)人。他出生於一個富有武學淵源的貴族傢庭,其先祖是戰國初期魏國的名將樂羊。魏文侯四十年(公元前4o6年),樂羊曾統帥魏國大軍攻滅中山國,因軍功卓著而被封於靈壽。其後,靈壽被納入趙國的版圖,樂毅傢族便成瞭趙國的臣民。這樣特殊的傢庭環境,使樂毅從小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他品行端正,聰穎好學,嗜好兵法,這就為其日後走上戎馬倥傯的征戰道路,篤行其建功立業的抱負,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戰國時期,戰爭頻繁,各諸侯國為瞭在激烈的兼並戰爭中占居主動,並最終奪取勝利,都紛紛招攬人才,進行改革;同時也積極開展爭取與國的外交攻勢。在這種特定環境之下,上階層的地位迅速提高,出現瞭“邦無定交、士無定主”的局面。有才華的士人懷著建功立業的夙願,紛紛投靠明主,以求在歷史舞臺上一展身手。樂毅走的也是這條道路。他開始時因其才能出眾和善於用兵而被拔擢為趙國官吏。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趙國發生瞭沙丘之亂,政局動蕩,樂毅失望之餘作出決定,辭離趙國。前赴魏邦,並在那裡擔任大夫的官職。不久,樂毅的人生道路又遇上一次重大的轉機,這就是他在出使燕國的過程中,知遇於一代明主燕昭王,於是樂毅放棄瞭魏國所給予的優厚待遇,毅然留在燕國,擔任“亞卿”要職,主持軍國大事,佐助燕昭王演出瞭一場克齊興燕的歷史活劇。   樂毅先後仕趙、仕魏和仕燕,這段豐富的政治生活經歷,對於他開拓視野,增長才幹,最終叱吒風雲、匡建功勛具有重大的影響。這種機遇的出現固然與當時人才自由流動的環境有關,因為當時出國遊歷,無需持有護照,不必辦理簽證;但他出仕燕國,同多年來齊燕矛盾激化的形勢更息息相關。換句話說,燕國求賢、圖強,是樂毅成為一代軍事奇才的歷史契機。

公羊高簡介

《公羊傳》 與《左傳》《谷梁傳》同為解說《春秋》的三傳之一。亦稱《春秋公羊傳》。舊說創始於子夏弟子齊人公羊高,傳五世至西漢景帝時得立於官學。其大師胡毋生、董仲舒等任博士,專門從事研習、講授之業。武帝時貧苦儒生公孫弘因通曉該書竟得官至丞相,其後學者益眾,遂為漢代顯學。該書援引前人解“經”成說頗多,如魯子、高子、子沈子、子司馬子等,子公羊子僅屬其中之一,未見處於特殊地位。但書中認為從春秋戰國之際的公羊高到漢景帝時的公羊壽,歷三百年僅傳五代,亦甚可疑。大約《春秋》曾作為孔門教材,傳習不絕,歷代儒生研討講述,遺說甚多,其中一部分經西漢初的公羊氏及其弟子胡毋生等整理,編著成書而行於世。由於它寫成於漢初,用的是漢代通行文字“今文”,故屬“今文經”,並為“今文經學”主要經典(見經今古文學)。 《公羊傳》用問答體解說《春秋》所記史事,著重從政治而非歷史學的角度闡述這些記載的是非觀,並把它看成孔子政治理想的體現,作為指導後世帝王行事的準則。由於其借對史事的議論發揮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常有一些“非常異義可怪之論”。如齊襄公恃強兼並紀國,卻被肯定,以為是為其九世祖齊哀公復仇;宋襄公在泓之戰坐失戰機,喪師辱國,歌頌為“臨大事而不忘大禮,有君而無臣,以為雖文王之戰亦不過此也。”該書本文二萬七千多字,其中有三十七年無傳,可能已有殘缺。東漢何休依據胡毋生條例所作《春秋公羊解詁》,集兩漢公羊學之大成。北宋著錄有徐彥所作《公羊傳疏》。清人陳立著《春秋公羊義疏》,廣搜諸傢解說,可供參考。

老子簡介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傢,生活於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人,他對後世的影響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經》的著作,他開創瞭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但有關老子本人的記載留下得不多,這就給後人創造瞭一個巨大的想像空間,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認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關老子的傳說不勝枚舉,種種的遐想賦予瞭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那麼老子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老子作為道教的開山鼻祖,被尊稱為太上老君,這位神話般的人物,具有和其他聖人不一樣的名字,老子,他不同於常人的稱謂也許隻有在神話傳說中才能解釋得清。   神話傳說給予瞭老子很多神秘的味道,這是一種後人對前人和聖人的敬仰。那麼,真實的老子是什麼樣的呢?   作為國傢管理圖書的官吏,老子閱讀瞭大量的文獻典籍,在他管理圖書的若***年中,周王室日漸衰弱,老子決定離開東周,他的這一決定誕生瞭我國最早的哲學著作,卻也暴露瞭老子自相矛盾的問題,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中說“言者不如知者默”,也就是說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老子主張大智慧的人不說話,不寫文章,可是為什麼老子自己卻寫瞭五千言的《道德經》,這不是拿己之矛攻己之盾嗎?究竟是老子愚蠢還是另有智慧?   走出函谷關的老子,除瞭給人們留下一部《道德經》外,再也沒有任何別的信息,直到現在,老子晚年究竟去瞭哪裡,最後死在哪裡,都是一個歷史之謎。而他的《道德經》也像一部謎書一樣,讓後人有說不盡的話語空間,《道德經》所闡述的道的精要人們未必全部理解。

槐簡介

槐簡介    槐,一作帝芬。生卒年不詳。杼子,杼病死後繼位,在位26年,病死,葬於安邑附近。   槐在位期間,先後征服瞭居住於泗水、淮水之間的九夷、即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等部落,擴展瞭夏朝的勢力。同時夏朝的社會經濟都有所發展。

荊軻簡介

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 據說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戰國末期人,人稱慶卿,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他喜好讀書擊劍,曾向衛元君遊說,不為所用。秦王政六年(前241),秦取衛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作為秦東郡的治所,將衛元君遷至野王(今河南泌陽),成為秦的附庸。荊軻於是到四方遊歷,結識瞭許多豪傑志士。在榆次,他與蓋聶討論劍法,話不投機,蓋聶怒目而視,他就揚長而去。在邯鄲,他與魯句踐奕棋賭博,爭棋路,魯句踐對他加以呵斥,他仍是不予計較,悄然離去。隨後,荊軻來到燕國,與當地的狗屠夫和擅長擊築的高漸離交上瞭朋友。荊軻喜好喝酒,整天與狗屠夫、高漸離一起在街市喝酒,然後,高漸離擊築,他和著樂聲唱歌,唱著唱著就哭起來瞭。田光也與荊軻成為至交,知道他並非等閑之輩。   田光決定以自己的生命來激勵荊軻為太子丹效力,對荊軻講瞭將他推薦給太子丹的事,希望他能很快到太子宮去,說完就自殺而亡。荊軻見太子丹,告訴他田光已死。太子丹再三跪拜,淚流滿面,後悔不迭。太子丹對荊軻說:“秦王要兼並天下之地,臣服海內之人,貪婪至極。現在,秦國已經滅瞭韓國,又南伐楚,北討趙。趙國支持不住,肯定要降秦,接下來就是燕國瞭。燕國力弱民少,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而各諸侯國害怕秦王,又不敢合縱。我私下以為,如果有一位勇士出使秦國,以重利相誘,劫持秦王,迫使他全部歸還諸侯的土地,那當然最好不過瞭。如若不行,幹脆殺瞭他,然後乘其內亂,諸侯合縱,一定能打敗秦人。隻是我至今還不知道派誰合適,請荊軻幫我留意。”荊軻思忖再三,回答道:“這是國傢大事,我才幹鴛駑下,恐怕不能勝任。”太子丹急忙叩頭,再三請求他不要推辭。荊軻終於答應瞭,太子丹馬上尊荊軻為上卿,安排他住在最好的房舍裡,每天去問安,供給他三牲具備的飲食,送給他各種珍寶,車騎美女由他隨意享受。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將王翦率兵破邯鄲,俘趙王遷,隨即北進,兵臨易水,作攻燕的準備。太子丹見情況已萬分危急,就催促荊軻上路。荊軻說:“要到秦國去,必須有信物,否則秦王不會相信。秦國以金千斤和邑萬傢懸賞緝拿樊將軍,希望給我樊將軍的首級與燕國督亢的地圖,拿去進獻,秦王一定會高興地接見我,我這才能實現計劃。”太子丹說:“樊將軍在危難之際來投奔,我不忍心殺他,請你另想辦法。”荊軻見此,就自己去見樊於期,說:“秦國也太狠毒瞭,把將軍的父母宗族都戮沒,又以重金大邑求購將軍的首級,將軍怎麼辦?”樊於期仰天長嘆,流著淚說:“我恨透瞭秦王,隻是不知怎麼辦。”荊軻就說:“我有辦法既能為將軍報仇,又能解燕國的憂患。”“什麼辦法?”“希望能得到將軍的頭顱,拿去獻給秦王,在秦王見臣時,臣左手揪住他的袖子,右手持刀刺進他的胸膛。將軍覺得如何?”樊於期知道自己的仇能報瞭,毅然自刎。太子丹聽到消息,急忙趕來,伏屍痛哭,然後將樊於期的頭顱裝進一隻匣子裡。   荊軻帶瞭一把塗滿劇毒藥物的匕首,以十三歲就殺人不眨眼的勇士秦舞陽作為副使,從薊都(今北京)出發。太子丹和賓客都穿瞭白衣服為他送行。到瞭易水邊上,祭瞭道路之神,就要上道瞭,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築聲唱起瞭變征之歌,人們無不涕淚交加,痛切異常。荊軻唱道:“風蕭蕭啊,易水寒;壯士一去啊,不復還!”樂調由淒厲變為悲壯,送行的人都怒發沖冠、熱血沸騰。荊軻毅然登車西去。   到秦以後,荊軻給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迭瞭千金的厚禮,請其向秦王稟報燕使前來進獻樊於期頭和督亢地圖的消息。秦王政大喜,穿瞭朝服,設九賓的隆重禮節,在咸陽宮接見燕使者。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的匣子,秦舞陽捧著裝地圖的匣子,走瞭進來。到瞭宮殿臺階前,秦舞陽突然嚇得變瞭臉色,大臣們都感到奇怪。荊軻笑著看瞭秦舞陽一眼,說道:“北方蠻夷小人,從來沒有見過天子,所以害怕瞭。請大王原諒。”秦王對荊軻說:“把秦舞陽捧的地圖拿來。”荊軻送上地圖,秦王打開地圖,一把匕首露瞭出來。荊軻左手揪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起匕首就向秦王胸部刺去。秦王一驚,站瞭起來,掙斷瞭衣袖。秦王想拔劍,劍太長,又硬,一下子拔不出來。荊軻追刺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大臣們一時都驚愕得不知所措,而帶有武器的侍衛郎中又都在殿下,沒有詔諭不能上殿。情況太突然,來不及召郎中上殿,所以荊軻還在追逐秦王。侍醫夏無且首先清醒過來,提起手上的藥袋就向荊軻砸去,其它人叫喊道:“大王背劍!”秦王猛地將劍轉到背後,拔出劍就將荊軻的左腿砍斷。荊軻跪在地上,將匕首用力投向秦王。秦王一閃,匕首嵌在瞭銅柱上。秦王將荊軻連砍八劍。荊軻倚著柱子大笑,說:“我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生擒你,以迫使你將諸侯的土地退還。”郎中們沖上殿,將荊軻殺死。

晉文公簡介

晉文公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    晉文公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君,姓姬,名重耳,晉獻公子,公元前636年一前628年在位。     晉獻公有5個兒子,申生是太子,重耳、夷吾為狄人所生,奚齊、卓子分別是妃子驪姬和她陪嫁的妹妹所生。    

薑太公簡介

薑尚(薑太公)封齊   薑尚,字牙,或尊稱子牙,其先人伯夷封於呂,以國為氏,因而也稱呂尚。史稱他“生而早慧,預知未來”。自幼喜好學道修禮,畫陣比戰。年長後進一步精研傳統推數之術,善於洞察時事,分析形勢,應時權變,是西周間的一個偉大政治傢、軍事傢、經濟改革先驅人物。為求賢主入西周、周文王拜他為師。他以文韜武略,不畏天命、不懼鬼神、順勢進取,佐周滅紂。以首功封齊,創建瞭東方大國――齊國的千載業基,受到永世贊譽。   一、周師齊祖   薑尚雖抱補天凌雲壯志,但仕途不暢,曾經歷瞭“屠牛朝歌、賣食棘津,” 長期流蕩和隱居避世的生活。《史記·齊太公世傢》載:“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遊說諸候,無所遇,而卒歸周西伯”。在他七十多歲的時候,才遇西伯姬昌訪聘歸周,開始瞭他佐周文、武兩王修德安國、強兵興邦、兼濟天下的宏圖大業。   薑尚入周,先是佐文王姬昌表面上做殷的順民,暗中以德治政、舉賢任能、爭取民心、聯絡諸候,強兵以備攻伐。公元前1055年,在經過長期的軍事及輿論準備之後,為瞭預測一下伐紂可以集結的軍事力量於武王九年(公元前1133年),太公輔佐周武王在孟津大會諸候,命諸候帝兵前往集結會盟。《史記·齊太公世傢》載:“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東伐以觀集否”。出發前武王依傳統先祭兵主天星,申明出兵要義,懇請上蒼庇佑;並舉起瞭文王的旗幟,自稱“太子發,奉文王遺命伐紂,不敢自專”,以號召天下諸候,祭畢,又把文王牌位車載軍中,以鎮懾諸候,鼓舞士氣。當然這些都是太公的安排,大軍出發時稱師尚父薑太公為三軍統帥,左手舉著統帥三軍的信物黃鉞,右手舉著指揮各軍行動的令旗,向三軍下達命令。要求全軍將士,聽從指揮,奮勇向前,後到的斬首。軍紀嚴整,號令森嚴、大軍直奔孟津。行軍途中,每到一處,無不受到士民歡迎,武王乘船渡河,行至中流,有一條白色的魚跳入船中,過河宿營,又有火光芒覆於武王帳頂。傳說中的這些吉祥征兆大大振作瞭士氣,鼓舞瞭軍心,到瞭孟津,“不期而會者八百諸候”。檢閱車、舟演陣、各諸候軍配合默契。攻戰自如,顯示瞭強大的戰鬥力。諸候們都主張順勢一鼓,但薑尚卻有不同看法和打算,他認為滅殷的時機還未到,讓武王詔告會盟諸候,各自回兵待命。

公孫無知簡介

《公孫無知之亂》譯文 《公孫無知之亂》——《左傳》 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請代,弗許;故謀作亂。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於僖公,衣服禮秩如適。襄公絀之。二人因之以作亂。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寵。使間公,曰:“捷,吾以女為夫人。” 冬十二月,齊侯遊於姑棼,遂田於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墜於車,傷足,喪屨。反,誅屨於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走出,遇賊於門,劫而束之。費曰:“我奚禦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費請先入。伏公而出,鬥,死於門中。石之紛如死於階下。遂入,殺孟陽於床。曰:“非君也,不類。”見公之足於戶下,遂弒之,而立無知。 初、襄公立,無常。鮑叔牙曰:“君使民慢,亂將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亂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來奔。 初,公孫無知虐於雍廩。九年春,雍廩殺無知。夏,公伐齊,納子糾。桓公自莒先入。秋,師及齊師戰於幹時,我師敗績。公喪戎路,傳乘而歸。秦子、梁子以公旗辟於下道,是以皆止。

不降簡介

不降簡介   不降,生卒年不詳,泄子。泄病死後繼位。在位48年,病死,葬於安邑附近。   不降晚年,因為兒子孔甲性情乖僻,擔心他治理不好國傢,決定改變從啟以來實行的傳子制度,傳位於北扃。這種將王位讓給兄弟的方式,史稱“內禪”。不降禪位後,又活瞭11年才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