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Category: 歷史解密

歷史解密

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終結局

  本文摘自《文史月刊》2009年第04期,作者:史宗義,原題: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的下場。   伯嚭——害賢禍國,國破被誅   伯嚭(pǐ),春秋晚期人,生於楚國貴族傢庭。因躲避父難投奔吳國,在伍子胥的引薦下擔任瞭吳國的太宰(大夫),與伍子胥一起共圖國事。起初,由於他在吳國尚未站穩腳跟,與伍子胥同舟共濟,出謀劃策,為吳國出瞭不少力。但得志後,他利欲熏心,幹起瞭禍國殃民的勾當。   公元前494年,吳國和越國交戰,越國眼看要滅亡瞭,越王勾踐派文種賄賂伯嚭,送瞭大量金錢美女。伯嚭接受瞭越國的賄賂之後,就極力慫恿吳王夫差答應瞭越國的議和請求,使越國有瞭喘息的機會。越王到瞭吳國之後,伍子胥勸吳王殺掉勾踐,以絕後患,伯嚭極力袒護勾踐,使吳王打消瞭殺掉越王的念頭。   羽翼漸豐的伯嚭望恩負義,開始殘害伍子胥。尤其是吳王得瞭美女西施後,大動土木,修建瞭姑蘇臺,日夜與西施等美人享樂。伍子胥看出瞭越國的意圖,苦苦相勸,令吳王十分反感。公元前484年,吳王想出兵攻打齊國,伍子胥不同意,並陳述瞭利害,吳王非但不聽,卻萌生瞭要殺掉伍子胥的念頭。伯嚭落井下石,使出借刀殺人之計,想除掉伍子胥,但沒有得逞。伯嚭並不甘心,又編造謊言,陷害伍子胥,最終使伍子胥自殺而死。   公元前482年,也就是伍子胥死後的第三年,越國趁機攻打吳國,幾乎使吳國滅亡。公元前478年,越國再次攻打吳國,吳軍大敗。公元前473年冬,越軍攻破吳都姑蘇,吳王夫差自殺。伯嚭以為自己對越國有功,竟厚顏無恥地向勾踐請功。沒想到,勾踐對他早已深惡痛絕,遂命武士將伯嚭斬首,並滅瞭他的全傢。禍國殃民的奸臣最終落瞭個可恥的下場。

貂蟬的真實身份:呂佈的隨軍“慰安婦”?

  本文摘自《圖說三國一百年》,諸葛文編著,黃山書社出版。   據《三國演義》記載,呂佈共有兩位妻子,即正妻嚴氏,次妻曹豹之女曹氏。而使其為之神魂顛倒的美女貂蟬卻是沒有過多的記載,也沒有說明貂蟬是否就是呂佈的妻子。但在史料中卻有著這樣的記載,呂佈有一個不知名的隨軍妻子,不知道此人會不會就是傳說中的貂蟬呢?   中國“四大美女”——王昭君、西施、貂蟬和楊貴妃,可以說要數貂蟬最迷人、最出彩,她竟使呂佈、董卓等英雄豪傑為之而神魂顛倒,紛紛拜倒在石榴裙下。當然,也數她最不可捉摸,查閱各種書籍,包括《三國志》、《後漢書》在內的正史中,我們都沒有發現任何明確的有關貂蟬的記載,至今人們還不清楚她的真面目,這一切使得貂蟬的身世更加撲朔迷離。關於她的身世,存在著以下幾種比較貼切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三國演義》說出瞭貂蟬是王允的歌妓。王允是東漢太原祁縣人,漢靈帝時,曾任豫州刺史。獻帝即位後任司徒,是三公之一的高官。當時正值董卓擅權,禍亂朝政。王允想施展美人計來鏟除董卓這個逆賊,可是一時間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因此常常悶悶不樂。貂蟬為瞭使王允開心,使盡渾身解數為其跳舞,但還是無濟於事。貂蟬知道王允的苦惱之後,便主動請纓,表示願意為王允解憂。貂蟬按照王允連環計的要求,用美色挑起瞭呂佈和董卓的矛盾。最後借用呂佈之手殺瞭董卓,除掉瞭王允的一塊心病。但是這隻是小說傢的一傢之言。   第二種說法,貂蟬是呂佈的妻子。呂佈,東漢末年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人,字奉先。最初從屬於並州刺史丁原,後歸董卓,最終又與王允合謀殺瞭董卓,任奮威將軍,並封溫侯,但最後卻被曹操所擒殺。據《三國志·魏書·呂佈張邈臧洪傳》註引《英雄記》記載:“佈見備,甚敬之……請備於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向拜,酌酒飲食。”從中可知,呂佈是有一個隨軍的妻子的。書中還記載到:“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佈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佈所治下邳府,詣廳事閣外,同聲大呼攻閣,閣堅不得入。佈不知反將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當呂佈與曹操作戰時,呂佈想要讓謀士陳宮和高順把守城門,自己去偷襲曹操的糧道。這時候呂佈的妻子說:“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在蹉跌,將軍當於何自立乎?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佈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從他們的這段對話可知,呂佈的妻子應該是貂蟬。   第三種說法,貂蟬是董卓的婢女。董卓原本是涼州的豪強,靈帝時,出任並州牧。昭寧元年(189年),董卓親率官兵攻入洛陽,廢除少帝,擁立獻帝,並自立為太師,擅權朝政。曹操與袁紹曾起兵反之,後來被呂佈所殺。據《後漢書·劉焉袁術呂佈列傳》載:“卓以佈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常小失卓意,卓拔戟擲之,佈拳捷得免。佈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佈守中閣,而私與侍婢情通,益不自安。”這便是傳說中的鳳儀亭擲戟之事。由此可見,貂蟬就是與呂佈私通的董卓婢女。

司馬遷創“中國人民”一詞 出現在《史記》

  先秦時還沒有“中國人民”這個詞,當時“中國”和“人民”都是單獨使用,詞義也不同於今天。“中國”本意是指京城,如《詩經·大雅·民勞》雲:“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毛詩傳就訓釋為:“中國,京師也。”後來,“中國”也引申指中原地區、天下之中心等。   而“人”與“民”,在先秦也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說文解字》說:“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民,眾萌也。”   那麼,“中國人民”作為完整獨立的語音單位是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呢?西漢史學傢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山西、山東、江南、塞北等地的物產,“皆中國人民所喜愛”。   這裡的“中國人民”,雖與先秦時的意義並無大差別,但它卻第一次將兩者連在一起,構成偏正詞組,所以說是司馬遷最早創造瞭這一詞匯。

國民黨如何治逃兵:吊打致死割雙耳屍體喂狗

  內戰中國民黨投誠軍隊 資料圖   本文節選自《靈魂裂變:188萬國民黨起義投誠部隊改造之謎》,作者:高戈裡,原載於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如果把改造起義、投誠部隊看成是一場政治戰役,那麼,戰役的突破口就應該選擇在對方最要害、最薄弱的地方。   闖出這條新路並找到這場政治戰役的突破口,源於一次“倒過來講”的政治教育嘗試。   據“民主同盟軍第1軍”政治部主任徐文烈1947年主持撰寫的《民主同盟軍一年來的改造工作》記載:

古代懲治“臨時夫妻”:將妻典給他人杖八十

  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劉麗在記者會上說,外出打工潮導致許多農村小夫妻長久分居,在不影響夫妻關系的情況下,異地臨時夫妻現象很常見。以至婚外戀情況增多,離婚率增高。希望政府降低農民工申請保障房的標準,解決農民工租房子難的問題。(綜合媒體報道)   用“臨時夫妻”這個詞有些別扭,它的實質就是“姘居”。由於缺乏法定關系,便出現兩位偽角色:“偽丈夫”給原丈夫戴瞭綠帽,“偽妻子”致使原妻子人財俱損。這跟古代的買、雇、典、贈予等方式形成的“姘居”關系,似有不同,但經濟層面上的連帶,則不可避免。婚外戀也好,組建臨時傢庭也罷,以當今的社會世俗而論,男方如果連自己也無法養活,女方幾無可能與他“戀愛”或結成“臨時夫妻”。   比較有趣的是,古代也曾出現“異地傢庭”或“臨時夫妻”現象,歷代朝廷還對此有過立法,意旨上似乎對“偽丈夫”網開一面,算是納妾,但是如果妾本身以妻子自居,做瞭“偽主婦”,法律就會大加韃伐。   古代的“臨時夫妻”   往往出現在官員、行腳商以及在外求學的士子中間。   元代作品中經常提到的“兩頭大”,就是這種現象的古代版。官員異地為官,讀書人出外遊學,商人常年在外經商,許多都不帶傢眷。於是,傢中有個老婆,在外或買或典或雇一妾,因為妻妾分住兩地,妾亦如同主婦,就變成兩頭都“大”瞭。這同樣也屬於“臨時夫妻”,因為並未影響到原先的夫妻關系。

水滸傳是冤獄錄:5大冤獄逼16位好漢上梁山

  一部《水滸傳》洋洋灑灑寫瞭108位梁山好漢,有36人因各種原因屈吃官司,被關進牢獄,記載瞭大小案件十餘起,有五起案件稱得上是典型的冤獄。其中四起案件與山東有關:宋江、武松、解珍、解寶是山東人,裴宣發配的沙門島是今長島,屬煙臺市長島縣管轄,在宋朝是流放、囚禁犯人的地方。因島嶼不大,犯人眾多,糧食、蔬菜、水源供應較少,所以看守官員每年都要處決大批犯人。因此,一個人若是犯罪,被發配到“沙門島”,基本上就等於是被判瞭死刑。   宋朝施行仁政的最有力證明就是提點刑獄的設立,也就是電視劇《大宋提刑官》所說的那個“提刑”。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此官的職責並不是偵破案件,而是到州府巡視、復查死刑案件。在宋朝,想讓一個人死是不容易的,判處一個人死刑要經過縣初審、州府復審、路(與明清時期的“省”相近)提刑復查、大理寺詳段詳復、審刑院再次詳段詳復、宰相把關並提出具體意見、皇帝簽字執行等多道手續。這在司法技術層面可最大限度避免“冤獄”的產生,而《水滸傳》中五件“冤獄”,是一些非司法因素對司法活動幹涉和幹擾的結果。   一、林沖誤入白虎堂案。林沖的妻子張氏是一個美女加淑女,被高衙內看上。高俅為瞭幫助兒子奪取林沖的妻子,便設計使林沖買瞭一把寶刀,又派兩個承局傳高俅的命令,說高太尉要看那寶刀。於是林沖奉命帶著寶刀去見高俅,被騙進商議軍事機密的白虎節堂,“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問他手執利刃,故入節堂,殺害本官”。當案孔目孫定和開封府府尹明知林沖是冤枉的,最後也不得不判林沖有罪,打二十板子,刺配滄州牢城。高俅途中又買通解差董超、薛霸,要在野豬林瞭結林沖性命,被魯智深搭救。林沖從此逼上梁山落草為寇。   二、武松“盜竊”張都監財物案。蔣門神丟瞭快活林,通過張團練買通張都監,設計栽贓陷害武松,張都監設局以偷盜罪把武松扭送到瞭官府,並從知府到押司孔目“上下都使瞭錢”,決意要置武松於死地。孟州知府明知武松是無辜的,卻因收受蔣門神、張都監的“金帛”,根本不會也沒有必要讓武松辯解:“休聽這廝胡說,隻顧與我加力打這廝。”武松隻能屈打成招。施恩和張團練比賽似的往官府裡送銀子,最終武松的命被保瞭下來,“脊杖二十,刺配恩州牢城”。在流放途中,張都監、張團練派人欲斬草除根。武藝高強的武松躲過追殺,殺死殺手後返回孟州,血濺鴛鴦樓,殺瞭張都監、張團練等人,走上瞭造反之路。    三、解珍、解寶“搶擄”毛太公傢財案。解珍、解寶是登州(治所蓬萊)一對獵戶,立下文書,在山上守候瞭三天三夜,好不容易捕住一隻老虎。那老虎中瞭藥毒,滾落下山掉進財主毛太公的後院。那毛太公也有捕虎任務,隨即將死虎隱匿起來,抵賴不還,反誣解珍、解寶“乘勢搶擄我傢財”。解珍、解寶被毛太公的兒子毛仲義捆送到登州府後,根本就沒有申辯的機會,因為“本州有個六案孔目,姓王名正,卻是毛太公女婿,已自先去知府面前稟說瞭,才把解珍、解寶押到廳前。不由分說,捆翻便打,定要他兩個招做混賴大蟲,各執鋼叉,因而搶擄財物”。可憐解珍、解寶吃打不過,隻得依他招瞭,下瞭死牢。若不是顧大嫂、孫立孫新兄弟等人劫獄救他們,隻能是死路一條。   四、宋江反詩案。宋江上梁山的根本原因是潯陽江頭題寫反詩,是一個典型的“文字獄”。宋江刺配江州,酒後在潯陽江頭題寫“他時若逐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被通判黃文炳抄錄下來報告給蔡九知府,蔡九哪管宋江有沒有犯罪的事實,馬上捉拿宋江,用刑訊逼供,讓宋江承認瞭自己寫反詩。宋江沒有任何可以申辯的機會。在將宋江斬首的犯由牌上寫道:“江州犯人一名,宋江,故吟反詩,妄連妖言,結連梁山泊強寇,律斬。”最終被判處斬首的宋江被晁蓋等人劫瞭法場,義無反顧上瞭梁山。

溥儀選皇後:婉容父親花20萬兩黃金買鳳冠?

  婉容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後,從1922年12月入宮,到1924年11月和末代皇帝溥儀一起被馮玉祥驅逐出宮,在紫禁城總共生活瞭兩年時間。婉容是怎樣被迎娶入宮的?她在宮中的生活又是哪般情形?透過原始的清宮檔案,我們可以有個大致的瞭解。   婉容入宮沒走大清門   溥儀結婚是在1922年12月1日, 他和婉容這一年都是17歲。清朝皇帝結婚稱為大婚禮。這時的清王朝雖然已被推翻11年,但按照皇室優待條件,溥儀仍然保持著皇帝的尊稱,並繼續住在紫禁城,所以對內對外仍然稱為大婚禮。這次迎入紫禁城的,除瞭皇後婉容,另有淑妃文繡。   婉容能被挑選當上皇後,真是費盡瞭周折。當初,要為溥儀選皇後的消息傳開後,提親的人便接踵而來。但按清朝定制,皇後都從滿蒙王公大臣傢的女兒中挑選。所以,像徐世昌、張作霖提親推薦的,都被婉言謝絕瞭。據說,當時負責匯總提親情況的溥儀叔父載濤的桌子上,女孩的照片都可以裝訂成冊瞭。在這讓人眼花繚亂的女子堆裡,經過反復篩選,有4人入圍成為候選人。再經仔細挑選,最後剩下婉容和文繡。   皇後隻有一個,是選婉容,還是文繡,皇室內部鉤心鬥角,特別是那些太妃們,都想讓小皇帝選自己看中的姑娘,以鞏固各自在宮中的勢力。這樣爭來爭去,各不相讓,最後隻好讓溥儀來“聖裁”。他看過婉容和文繡的照片後,最終選中婉容作皇後,文繡則封為淑妃。民間傳說是婉容的父親榮源花瞭20萬兩黃金,為女兒買下瞭皇後這頂鳳冠,這隻是傳聞,已很難證實瞭。

國民黨怎麼識別“共黨分子”?不貪污的就是

  20世紀的上半期,主要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在爭奪決定中國走向的主導權。單從力量對比看,這兩者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可就是共產黨這樣弱小的力量卻最終戰勝瞭看似強大的國民黨,這其中當然有許多原因。   胡適不贊同共產黨的理想,那是不消說的,但就是他也不得不對共產黨人獻身理想、勇於犧牲的精神深表嘆服。在1926年寫給好友張慰慈的信裡,胡適這樣寫道:“他們(共產黨)的理想也許是我們愛自由的人不能完全贊同的,但他們意志的專篤卻是我們不能不十分頂禮佩服的。他們有理想有計劃有絕對的信心,隻此三項已足使我們愧死!”   共產黨人的勇於犧牲不隻是在關鍵時刻,更多的是體現在平常時期的簡樸刻苦。范文瀾的一段故事可作註腳:1934年,范文瀾任北平女子文理學院院長時,因進步言論而遭國民黨憲兵第三團逮捕,押往南京,關瞭將近一年,後經蔡元培營救才得獲釋。在他被捕以後,國立北平大學校長徐誦明向南京國民黨政府說情,說范文瀾生活儉樸,平時連人力車都不坐,常常步行到學校上班,並且把薪金的一部分捐給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圖書館買書。陳立夫聽瞭之後說,這不正好證明范文瀾是共黨分子嗎?不是共產黨,哪有這樣的傻子啊!   范文瀾出來後,對熟悉他的千傢駒說,原來生活儉樸可以是共產黨的證據,我今後生活也要“腐化腐化”瞭。千傢駒問他怎麼個“腐化”法?他說:“我要做件皮袍子穿穿,也要逛逛中山公園。”千傢駒說:“這怎麼算‘腐化’呢!這腐化得太不夠瞭。”他笑笑說:“別的我不會啊!”   1936年一次吃飯時,范文瀾說自己生平沒有看過一次電影,不知道電影院是什麼樣子。胡適聽瞭大為驚訝,說電影是現代文明的結晶,怎麼可以不看電影呢?   無獨有偶,淮海戰役時國民黨一方的主將杜聿明與陳立夫有著相似的直覺。1948年,杜聿明奉蔣介石之命,實際指揮東北(遼沈)、徐蚌(淮海)兩大會戰,這期間他心裡始終有一個隱憂,他懷疑國防部作戰廳裡有共產黨的耳目,其中嫌疑最大的就是廳長郭汝瑰。說起來,郭也是他的黃埔同學,而且在抗戰時期屢建戰功,深得蔣介石、陳誠、顧祝同等人的器重。1947年3月,郭汝瑰調任國防部作戰廳長後,周旋於陳誠、何應欽、顧祝同、白崇禧四大軍事要人之間,如魚得水,頗受器重。對一個正在得寵的同僚如此猜疑,他杜聿明憑什麼?

古代正室“老婆經”:將“鬥二奶”進行到底

  前幾天借“臨時夫妻”的話題,我們說瞭古代妻貴妾賤的世俗認定及法律強制。那麼,如何防范妾的張狂,或者當妾一旦真的囂張起來,作為後院一把手的正妻,又該怎麼辦呢?   妾,在今天除瞭二奶之外,還有個可愛的稱呼,叫“小三兒”。網間有牛妻曾公開發表“老婆經”:“上得瞭廳堂,下得瞭廚房,鬥得過小三,打得過流氓”。說實在的,如果回到古代的話,就是標準的“鳳辣子”,遇到這麼厲害的主,“小三兒”算是倒八輩子血黴瞭,想想平兒丫頭所受的委屈,你會感同身受的。   其實老趙我對“小三兒”沒什麼成見,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需求永遠在支配市場,“小三兒”說到底也是弱勢群體,自古而今,她們都不容易。牛妻們跟“小三兒”鬥,實在是找錯對象瞭,管好自己的老公,想想如何拴住老公的心,恐怕才是正經事。古代媳婦智鬥“小三兒”,那是沒得辦法,形勢逼人呢。   “小三兒”必須鬥   在“老婆經”裡,古代媳婦兒也必須每天上廳堂,早上給公婆問安,叫“省”,晚上侍候公婆睡覺,叫“昏”,廳堂是個集散地。廚房就不消說瞭,有一首詩曰:“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給普通人傢做媳婦,廚房要進;給大戶人傢做媳婦,廚房同樣要進,別以為有丫鬟、老媽子、廚娘等人,媳婦兒就可以做甩手大爺瞭,沒門兒,孝敬公婆的飯食,得媳婦親手做。至於打流氓嘛,這種機會不太多,即便遇到流氓,也多半鬥不過。林沖的娘子如果會耍幾招跆拳道,高衙內焉敢百般糾纏?   上述三個“老婆經”念起來倒還不是太難,勤快些,多練練廚藝,少出門,就可以做到。唯獨“小三兒”鬥起來不易,什麼原因呢?心裡憋屈!首先,“小三兒”敢出來叫板,就已然說明傢裡的那個他變心瞭,正妻在情感上先輸瞭一籌;其次,明明是自己不待見的人,卻每天要在你面前晃來晃去,心態不好的,煩都得煩死,還怎麼靜得下來想計策玩“宮鬥”?若是智慧上再輸一籌,那就完瞭,即便安坐元配交椅,滋味也不怎麼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考證:明代朱元璋首創

  劉紹義在《廣州日報》撰文指出,現在播放的宮廷電視連續劇,我們常常看到太監在宣讀聖旨的時候,總拿“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其實這句話到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時才有,而且也不是這樣斷句的。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造瞭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其中一座規模最大的朝會大殿,取名為“奉天殿”。這是朱元璋和大臣們議事的地方。為瞭向人們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天的旨意,也就是進一步闡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他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瞭“奉天法祖”字樣,而且還寫瞭《禦制紀夢》一文,說自己夢遊天宮,見到瞭“道法三清”,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飾和法劍,為“奉天承運”找到瞭“事實根據”和“理論基礎”。朱元璋便自稱“奉天承運皇帝”,所以他頒發的詔書前面都要加上“奉天承運皇帝”六字。至於後邊的“詔曰”二字,是不能與“皇帝”斷在一起的。也許是後人為瞭念得方便,便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從中間斷開,這就是電視劇中常說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瞭。   至於清朝仍然沿用明代的稱呼,是因為它也想表明清朝發祥地盛京也有“奉天府”,它的皇帝也是天命所系。由此可知,明代以前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八個字,純粹是無稽之談。

揭秘:劉邦曾用四萬斤黃金成功離間項羽范增

  西漢金餅   1999年,陜西省西安市北郊譚傢鄉出土瞭219枚金光燦燦的金餅。每枚重量227.6克~254.4克,約相當於漢代的一斤,總重54116.1克,是迄今為止漢代金餅數量最大的一次發現。它們的出現,印證瞭史書上西漢“多金”的記載。   金餅,又稱餅金,為漢代貨幣之一。黃金在春秋戰國時期便有作為貨幣和饋贈的記錄,至戰國時廣為流通,主要用於賞賜、饋贈、酌金、罰金、贖罪、買爵以及大宗交易和軍事支持等各個方面。在漢武帝之前,黃金貨幣以戰國時期就已出現的餅金為主要形制。大致形狀為圓形餅狀,正背面皆實而不空,形如幹柿,便於攜帶和儲藏。秦漢時期的金餅鑄造多以陶質容器的器底為模型,將金液澆註其內而成,而且是一次性使用,因而金餅的大小不完全一致。加上鑄地不同和工匠的技術問題,造成金餅的厚薄、大小、形制都會有差別。   當年,劉邦用四萬斤黃金成功離間瞭項羽和范增的關系,失去范增之後的項羽一路敗走麥城,劉邦從而一霸天下。從這個意義上說,四萬斤黃金起到瞭開創西漢的作用,也預示著西漢是一個多金的年代。根據史書的記載可以發現,西漢時期的“黃金儲備”數額之巨,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實屬罕見,可說為歷朝之最。《魏晉南北朝史》載:“西漢初期,黃金的應用總數量在百萬斤以上。”如果按照《中國歷代度量衡考》中考據的西漢時1斤折合今日248克來計算,西漢的百萬斤即今日的248噸。而2013年3月公佈的中國黃金儲備為1053噸,也就是說西漢時期的黃金儲備已經達到我國現在黃金儲備的近四分之一。(記者:金葉)

明宣德皇帝為何活活烤死親叔叔並殺他傢滿門

  本文摘自《濱州日報》2012年6月5日第06版,作者:潘鈞國,原題:揭秘濱州歷史上的天字號疑案。   朱高煦隻身出城後,立即被城外的官軍捆綁瞭押到朱瞻基軍帳前,朱瞻基當即命扈從的禦史於謙朗聲宣讀其罪狀。這個於謙就是後來在明英宗“奪門之變”後被殺的那位兵部尚書、寫過《石灰吟》的著名忠臣。據《明史·於謙傳》記載,當時他“正詞嶄嶄,聲色震厲”使朱高煦“伏地戰栗”(怕是被氣得,而未必是被嚇得),而朱瞻基身邊的文武群臣也紛紛“列奏其罪,請正典刑”,要求皇帝“大義滅親”。據記載,這時跪在地上的朱高煦自己也說“臣罪萬死,惟生殺在皇上”。   然而,或許朱瞻基認為就這樣直接殺瞭隻身受縛的親叔父,未免不太合適,最終以“彼固不義,祖訓於待親藩自有成法”而回絕瞭群臣的鼓噪。朱瞻基一面讓人將群臣告發朱高煦謀反的劾章給其看,一面令其寫信,召諸子同歸京師(這也說明朱高煦的兒子們當時並未集中於樂安,朝廷先前所掌握的朱高煦“立五軍都督府:指揮王斌領前軍,韋違左軍,千戶盛堅右軍,知州朱烜後軍。諸子瞻垐、瞻域、瞻埣、瞻墿各監一軍。高煦率中軍,世子瞻垣居守”純屬虛妄之辭)。並遣其所親信內侍回到漢王府,慰安宮眷。同時派錦衣衛逮捕瞭被指認為“同謀”的王斌、王彧、韋達、朱恒、錢巽等數十人。   或許是要在樂安等待將朱高煦已分封為濟陽、臨淄、昌樂、淄川、齊東等地郡王的兒子們一一抓來,朱瞻基及所率親征大軍又在這裡停留瞭三天。在這三天裡,一是安排陽武侯薛祿、兵部尚書張本及禦史給事中等安撫軍民,收繳民間兵器。二是於八月二十二日,下令改樂安州為武定州。三是在八月二十三日,以勝利平定瞭朱高煦的“反叛”,分派官員敕諭在北京居守的皇弟鄭王瞻埈、襄王瞻墡代為祭告天地、宗廟、社稷,並分別奏報皇太後、告諭北京文武群臣,同時派員專程送信給自己的另一位叔叔趙王朱高燧,詳細通報瞭自己討伐朱高煦的原委及過程,並說明瞭自己對朱高煦“以親親之故,不忍棄絕。令同宮眷居於北京,以全始終之恩”的處置方式。同日,下詔讓各處動員之兵不必再前進,同時停止瞭為這次親征提供保障的糧餉運輸,派禮部官員先期出發告拜班師歸程所過山川。八月二十四日,在命陽武侯薛祿、尚書張本仍留武定州安撫軍民,並設置武定守禦千戶所,調德州衛前所官軍充實其兵員,強化瞭對樂安一帶的守備之後,朱瞻基的征討大軍取道相對來程偏西的樂陵、東光方向,讓太監“護送”著朱高煦父子和全部傢眷,讓錦衣衛官“械系”著所逮捕的所有“同逆者”緊隨其後,一路浩浩蕩蕩踏上瞭班師歸程。   當朱瞻基率領這支“勝利之師”離開樂安不遠,未到樂陵黃傢店時,久日不雨的天空竟然下起瞭滂沱大雨,迫使他不得不在這裡停留兩日。後又在獻縣單橋為是否轉向彰德削除趙王斟酌兩天。九月初六,車駕回到北京,朱瞻基就馬上親自祭告天地、宗廟,擺筵向社稷行謁謝禮。當他出禦奉天門視朝時,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暨文武廷臣再次劾奏朱高煦“謀危宗社,大逆不道,宜正國典,以為亂臣賊子之戒”。朱瞻基仍以“國傢待宗藩具有祖訓,朕宗社,大逆不道,宜正國典,以為亂臣賊子之戒”。朱瞻基仍以“國傢待宗藩具有祖訓,朕不敢違”為辭,下令工部專門在西安門內建造一館室,用以囚禁朱高煦父子妻女。但當群臣復奏“叛逆之人不分首從,皆得處極刑”時,他就下令要從王斌、韋達、朱恒等人審訊出朱高煦謀反實情,依法處置。   僅僅過瞭三天,九月初九,就將作為朱高煦“逆黨”的青州中護衛指揮王斌、樂安知州朱恒、樂安千戶所千戶盛堅,漢王府典仗侯海、長史錢巽、教授錢常、群牧所百戶井盛等六十餘人一並處決,隻有漢王府長史李默以曾經“諫諍”而免死,被判流放口外。翌日,九月初十,又處決瞭同樣被指為朱高煦“逆黨”的山東都指揮使靳榮及其兒子靳義等。此後,因被卷入此案被殺的還有天津衛鎮守都督僉事孫勝、青州左衛指揮史誠、河間衛鎮撫溫英、德州衛指揮鄭興、鎮撫劉志等六百四十餘人。連在錦衣衛大獄中被拷問至死的山西都指揮張傑、楊雲也被“戮其屍”。其他因“知而故縱與藏匿叛人”被免死罪發配至邊軍者一千五百餘人,被流放至邊境為民者七百二十七人。

32年湯恩伯殘忍屠殺百姓:可省彈藥練白刃戰

  本文摘自《縱橫》2011年第6期,作者:胡學亮,原題:《湯恩伯的“側面像”》,本文系節選。   湯恩伯薄情寡義是出瞭名的。在國民黨內部,他沒有什麼人緣,又不聽指揮,許多人都想置他於死地。正因為如此,他才死心塌地地投靠蔣介石,蔣介石也喜歡用這樣的人,理由隻有一個,聽話。1949年,他的恩師、國民黨浙江省主席陳儀策動湯起義,卻被他出賣而被蔣介石處死於臺灣。不僅如此,他對自己的親人也十分冷酷無情。據其部下葛天回憶:   記得1942年湯恩伯到重慶見蔣介石,住在十八梯永興巷12號(即第三十一集團軍總部駐渝辦事處)。這時,他在重慶第二十一兵工廠工作的弟弟湯克恭和在重慶讀書的兒子湯建元到辦事處看他。這原是人之常情,不料,他看到自己的兒子和弟弟,開口就罵,罵他們都沒用,要求他們永遠不要同他見面,並當面交代我不準給他們錢,如給瞭歸我負責。當時不僅他們兩人不瞭解原因,在場的人都莫名其妙。後來有人對我說:他所以不喜歡這個兒子,是因為這個兒子是被他遺棄的老婆所生;他所以不喜歡這個弟弟,是因為這個弟弟與他同父異母。   湯恩伯的留日同學張文心評價他“面似菩薩,性實嗜殺”。他認為帶兵之人不能有仁慈之心。他所用的人也多是那些性情殘暴者。他經常為瞭邀功而濫殺無辜百姓。據其部下李佑武回憶:   1932年湯恩伯擔任第八十九師師長,率部參加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圍剿”……每到一村,先將全村男女老幼驅集於村旁空地,然後將所有財物洗劫一空,防火焚燒各村莊……師部將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男子選出,盡行屠殺。其餘老幼婦孺,用武裝兵押送漢口,規定每天行程60裡,許多走不動的老弱就被刺死於途中……   湯恩伯屠殺百姓的方法更是慘絕人寰。他命令工兵營屠殺各團、營、連送來的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男子,開始用槍打,隨後用大刀殺頭……最後他命工兵營的士兵每班圍成一個圈,裝上刺刀,將被屠殺者一個一個地趕進圈中,由班長發口令喊“殺”,士兵就用刺刀刺上去,同聲喊“殺”,直到刺死為止。湯說:“這樣既可以節省彈藥,又可以使士兵練習白刃戰。”

蔣介石談青年時荒唐經歷:13歲就有初戀苗頭

  一直到蔣介石大業將成,身居國民黨軍政顯位之時,他才開始冷靜回顧自己青年時代風花雪月的荒唐經歷。為此,蔣介石在其親筆撰寫的自述事略中,以無限痛楚的筆觸,自省瞭他前半生所走過的坎坷之路。蔣介石認為他當年之所以在上海沉溺酒色,出沒青樓,周旋追逐在美色之間,完全是“當時涉世不深,驕矜自肆,且狎邪自誤,沉迷久之”所致。又表示說,正因為他不顧軍紀而生活糜爛,“其所部則對餘力加排斥,餘乃憤而辭職東遊。至今思之,當時實不知自愛,亦不懂人情與世態之炎涼,隻與二三宵小,如包、王之流做伴遨遊,故難怪知交者作冷眼觀,亦難怪他人之排餘,以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也。且當時驕奢淫逸,亦於此為盡。民國元年回滬,以環境未改,仍不改狎邪遊。一年奮發,毀之一旦,仍未自拔也。”蔣介石如此深刻地剖析自身,確實出於嚴肅的自省自責。鑒於此,讀者朋友們對於蔣介石早年曾經有過的荒唐浪漫之事,當然也能以歷史唯物的眼光,持冷靜的態度審之觀之。這也是本書擬此專題展示蔣介石人生另一側面的原因所在。   蔣未寫日記之前情竇已開   A. 13歲就有初戀苗頭   如若繼續往前追溯,那麼蔣介石風流好色的特性,其實早在他的少年時代就顯露瞭端倪。有人因而送蔣一個雅號,叫做“風流少年”!據臺灣出版的《 蔣傢王朝

蔣緯國身世之謎:戴季陶與日本護士的私生子

  昭覺寺,坐落於成都北郊,素有“川西第一禪林”之稱,殿宇規模宏大,林木蔥蘢,國民黨元老戴季陶就歸葬在此,成為唯一安葬在昭覺寺碑林裡的“在傢人”。戴季陶與昭覺寺有何淵源,傳說中蔣緯國到底是不是他親生兒子?作為民國時期的知名人物,生前有怎樣的風雲故事?   人物簡介>>>   戴季 陶 ,(1891年—1949年),籍貫浙江吳興,生於四川廣漢,國民黨元老之一。戴季陶早年留學日本,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後追隨孫中山,參加瞭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1912年從日本回國,在上海創辦《民權報》,後任孫中山秘書。黃埔軍校成立後,曾擔任黃埔軍校第一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參與策劃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8年以後,歷任國民政府委員、考試院院長、國史館館長等職。1949年2月11日,在廣州東園招待所服安眠藥自殺。   機緣

努爾哈赤汗王宮生活:娶妻16人均是政治聯姻

  汗王宮南圍墻位置   電視劇裡,汗王宮軒敞闊氣、雕梁畫棟,其實沒這麼好看。   妃子間“宮鬥”激烈,居住條件擁擠,飲酒喝茶都算是高消費……   2012年5月,在沈陽北中街動遷時發現的努爾哈赤汗王宮遺址,已確定原址保留,並躋身201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候選名單。   在汗王宮的綠釉瓦當、青磚墻基等遺跡之外,當年在汗王宮,除瞭努爾哈赤之外,還住著什麼人?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沈陽晚報記者采訪瞭多位清代歷史專傢,部分還原瞭汗王宮的生活細節。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居住在汗王宮的努爾哈赤實際上每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而他的妃嬪們,也不乏勾心鬥角之舉,上演著“甄嬛傳”式的宮鬥。   內外交困的努爾哈赤

揭秘:中國商品房住宅產權為何是七十年?

  核心提示:我們土地管理局一開始提出的是住宅50年產權。後來中央討論轉讓土地的問題時,一位主要領導問年限長一些行不行,我回答瞭上述理由,並表示如果覺得50年時間短瞭,再增加幾十年可以。後來制定法律時,就變成最高年限70年。   本文摘自《老年生活報》2012年3月28體第06版,作者:矢風,原題報:住宅產權為何是70年。   曾任中國第一任國傢土地管理局局長的王先進說: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一些新情況陸續出現,土地成為重要資產。1986年3月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管理、制止亂占耕地的通知》,並成立國傢土地管理局作為組織保證。   我們土地管理局一開始提出的是住宅50年產權。這個期限是根據境外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來的。這裡有一個比較近的樣板,就是香港。   我們國傢土地歸國傢所有,英國的土地全部歸國王所有。他們批租年限最高為999年,實際是永租制。但是在香港,因為是名義上租瞭中國的,租期99年,所以香港政府批租期就以99年為上限,按年頭逐漸減少。   我們先定瞭50年,理由主要有三個,第一個土地出讓歷史上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年限短點比較好調整;二是一個人的工作年限,一般為50年,假設從20歲開始,50年後就70歲瞭,可以夠他們一輩子經營,而且可以轉讓、繼承、續期;另外就是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房產產權的一般使用年限就是按50年計算,50年後房產就不能再用瞭。按照價值來算,用瞭50年就沒什麼價值瞭。

北齊皇帝高洋:肢解妃嬪屍體做琵琶當眾彈弄

  本文摘自:《民間故事選刊》2009年第12期,作者:苗祺輝,原題:《“酒鬼”皇帝高洋》。   說起中國歷史上喜歡飲酒的皇帝有很多,比如東晉五胡十六國時的前秦國主苻生就“沉湎於酒,無復晝夜”,有時一連數月不臨朝處理政事。大臣進上的奏章不審閱,常常擱置不理,有時在醉酒後處理政事。有時到申時酉時才出來臨朝視政,乘著醉意殺瞭許多人。還有我們非常熟悉的漢高祖劉邦,史書就記載說他隻好酒與女色。但卻沒發現記載他們有酒後發酒瘋、出洋相的文字。然而南北朝時期卻有一個嗜酒如命,行為怪誕的皇帝,他就是北齊的文宣帝高洋,堪稱真正的“酒鬼”皇帝。   高洋。南北朝時期北齊的開國君主。他是靠其父高歡的基業開創北齊王朝的,就跟三國時期的魏國的建立者曹丕依靠其父曹操的基業開創魏一樣。有一點不同的是,曹丕是直接承襲其父曹操權力的,而高歡死後是將權力交給瞭他的另一個兒子——即高洋的哥哥高澄,在高澄死後,高洋才快刀斬亂麻,控制瞭權力,繼而代魏自立,成為北齊的第一任皇帝。北齊文宣帝高洋剛剛立國的時候,還勵精圖治,很註意研究為政之道,一切政務,力求簡便穩定,有所任命,也是坦誠待人,臣子們也得以盡其所能為國服務。而且他還喜歡打仗,每次親臨戰陣,總是親自冒著箭石紛飛的危險,所到之處都立功績。幾年以後,文宣帝漸漸以為建立瞭大功業,驕傲自滿起來,於是就貪杯縱酒,淫浹無度,濫行狂暴之事。有時自己親自參與歌舞,又唱又跳。通宵達旦,從罩到晚,沒日沒夜。有時披散頭發,穿上胡服,披紅掛綠,有時卻又裸露著身體,塗脂抹粉;有時騎著驢、牛、駱駝、白象,連鞍子和勒繩也不用;有時讓大臣崔季舒、劉桃枝背著他走,自己挎著胡鼓用手拍得嘭嘭響;元勛與貴戚之傢,他常常不分朝夕駕臨,在集市上穿遊而行,坐街頭睡小巷都是常事;有時大夏天在太陽下曬身子;有時大冬天脫去衣服猛跑步;跟從他的人受不瞭這麼折騰,而他卻全不當一國事。三臺的梁柱高達二十七尺,兩柱之間相距二百多尺,工匠上去都感到危險畏懼,在身上系瞭繩子以防出現意外。但文宣帝爬上三臺的粱脊快步小跑。竟然一點也不害怕。跑著跑著還不時來點雅致的舞蹈動作,又折身子又打旋,居然符合節奏,旁邊看的人嚇得汗毛直豎。沒有不擔心的。有一次,文宣帝在路上問一個婦女說:“咱們的天子怎麼樣呢?”這婦女不知他就是天子,說:“他成天瘋瘋顛顛,杲果癡癡,哪有什麼天子樣!”虎尾春冰,豈容蹈涉?文宣帝把她殺瞭。   婁太後有一次因為文宣帝發酒瘋,舉起拐杖打他,說:“這樣英雄的父親竟生出瞭這樣混帳的兒子!”文宣帝竟然說:“看來得把這老太太嫁給胡人瞭。”婁太後勃然大怒,從此再也不說話,臉上也沒有瞭笑容。文宣帝想讓婁太後笑,自己爬到瞭床底下去,用身子把床抬起來,把坐在床上的太後摔瞭下來,使太後受瞭傷。酒醒之後,文宣帝高洋大感羞慚悔恨,讓人堆起柴堆點燃,自己想跳進去燒死。婁太後大吃一驚,害怕極瞭,趕忙親自過來又抱又拉,勉強笑著說:“剛剛是你喝醉瞭,我不當真。”文宣帝於是讓人鋪上地席,命令平秦王高歸彥親自執刑杖,自己口裡列數著自己的罪過,解開衣服露出背部接受刑杖。文宣帝對高歸彥說:“你用力打,打不出血來,我就殺瞭你。”婁太後上前自己抱著他不讓打,文宣帝痛哭流涕,最後還是在腳上打瞭五十下,然後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向婁太後拜謝寬恕之恩,一副悲不自勝的樣子。因為這一番酒後失言傷害太後的事,文宣帝下決心戒酒。但剛十天,又嗜酒如命,和原來一樣。   文宣帝曾去李皇後的傢,用帶響聲的箭射李後的母親崔氏,邊射邊大罵,說:“我醉酒的時候連太後都不認識,你這老奴才算個什麼!”還揮動馬鞭,一口氣打瞭一百多下。文宣帝雖然重用楊愔為丞相,但常輕侮他,讓他在自己屙屎時往廁所遞送拭穢的篾片。又用馬鞭打他背部,血流下來都濕透瞭衣袍。又曾想用小刀子在他的小腹上劃痕,大臣崔季舒一看不是事,就假托說笑話:“這是老公子與小公子惡作劇吶。”趁勢把文宣帝手裡的刀子拔出來拿開瞭。又有一次,文宣帝把楊愔放在棺材中,用喪車運著,演習大出殯。還有一次,文宣帝手持一把槊騎馬奔馳。三次用槊做向左丞相斛律金胸口刺去的動作,斛律金站著不動,文宣帝誇他勇敢,賞賜他一千段帛。   北齊文宣帝還曾經在大庭廣眾之中召見都督韓哲,也沒有什麼罪就把他斬首。還派人制造大鐵鍋、長鋸子、大鍘刀、大石碓之類刑具,擺在宮廷裡,每次喝醉瞭酒,就動手殺人,以此當作遊戲取樂。被他殺掉的人大多下令肢解,有的扔到火裡去燒,有的扔到水裡去。楊愔隻好選瞭一些鄴城的死罪囚徒,作為儀仗人員,叫作“供禦囚”,文宣帝一想殺人,就抓出來應命,如果三個月沒被殺掉,就得到寬大處理。

揭秘:林彪讀《紅樓夢》的批語暴露瞭什麼?

  本文摘自《大傢故事(天下事)》2007年09期,作者:佚名,林彪這樣讀“紅樓”,對賈雨村和平兒感興趣。   其實,林彪與《紅樓夢》沒有多大關系。作為軍事統帥和“資產階級野心傢”的他與作為文學作品的《紅樓夢》的關系,我們想見的也不會是文學的藝術的詩意的,而是政治的實用的工具性的。   我見到的關於林彪與《紅樓夢》的關系的資料有兩條,都是二手。一條是署名“江天”的、發表於1974年四月二十三日《人民日報》的文章《反革命兩面派的自我暴露——剖析林彪在《紅樓夢》第一百七回中的一段批語》。另一條是署名“嚴嘉良”的、發表於1974年第五期《海霞》雜志的文章《林彪一夥為什麼欣賞平兒》。   江天的文章有一段是這麼寫的:“叛徒、賣國賊林彪在《紅樓夢》第一百七回寫到賈雨村的地方,居心叵測地批瞭一段話。他寫到‘天馬行空,勿太密,親則疏’;還說什麼‘太接近’瞭,‘答應’、‘不答應’都不好辦,都會得罪人。”   而嚴嘉良的文章是這樣寫的:“林彪一夥對平兒贊美不已,使人繪像圖影,尊為‘四美’之一。”   林彪一夥是怎樣贊美平兒的?他們為平兒畫的像現在哪裡?不得而知。所以,我們也隻能“姑妄信之”“姑妄言之”瞭。

趣談三國:猛將呂佈緣何成瞭最失敗的跳槽者

  李詠跳瞭、白燕升跳瞭、王凱跳瞭、樂嘉跳瞭、李湘跳瞭,傳言中連撒貝寧也即將要跳槽瞭……進入3月以來,不管央視還是衛視,幾乎每天都會傳出某某主持人跳槽的新聞,“跳槽”也成瞭大熱詞。其實歷史上不乏此現象,就拿三國時期說說。   創業型跳槽者   這類人把跳槽當作學習過程,其代表人物是劉備。劉備先依附劉焉,後來跟過袁紹、曹操這些“大企業傢”,還跟劉表幹過,甚至和呂佈談過“合作”。這種人不在乎有多高的職位,他更在乎能否快速學完所在單位的精華。通過遊離於各個單位之間,劉備汲取各方經驗,為創業做準備。   良禽擇木型跳槽者   這類人有長遠的眼光,其代表人物是劉璋的老部下張松。其實張松在劉璋“公司”過得挺自在,很被老板賞識,而且是活少錢多離傢近。但是張松不滿意,因為劉璋“稟性暗弱”,根本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說不定哪天就破產瞭。於是,張松決定另擇新主,最後選定劉備。   反擊型跳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