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Category: 歷史解密

歷史解密

清朝最後的文字獄:章太炎鄒容被控大逆不道

  陳永忠 著   鄒容寫完《革命軍》後,就拿給章太炎看。章太炎越讀越興奮,激動地說:“我的反清文章,閱讀和理解的人都不太多,大約是因為我的文字太艱深瞭。鄒小弟寫得這樣通俗易懂,激動人心,真是好文章。”章太炎立即寫瞭一篇《序》交給上海大同書局正式出版。書上署名是“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   清王朝最後一樁文字獄案   在《革命軍序》一文中,章太炎指出:“夫中國吞噬於逆胡二百六十年矣。宰割之酷,詐暴之工,人人所身受,當無不昌言革命”。並盛贊鄒容的著作“一以叫咷姿言,發其慚恚,雖嚚味若羅、彭諸子,誦之猶當流汗祇悔。以是為義師先聲,庶幾民無異志,而材士亦知所返乎!若夫屠沽負販之徒,利其徑直易知而能恢發智識,則起所化遠矣”。 他的意思是說,鄒容這本書,完全以吶喊放肆的語言,引發人們的慚愧和憤怒。即使像羅澤南、彭玉麟這樣愚昧的人,讀瞭此書也應該流汗深悔。把這本書作為正義之師的先聲,大概人民是不會有其他想法的,而那些有才之士也知道自己應該迷途知返吧,至於殺豬賣酒的小生意人,受益於此書的直白易懂,從而能恢復發揚智慧見識,那麼此書的影響就深遠瞭。隨後,章太炎又在《蘇報》上發表瞭《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繼續痛斥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所謂的“滿漢不分,君民同治”,實際是“屈心忍志以處奴隸之地”。章太炎堅決站在民族民主革命立場上,對康有為主張君主立憲的種種謬論進行瞭無情的鞭撻,而對於革命鬥爭則給予熱情的謳歌。

中國古代妓女10大避孕方法揭秘 堪比滿清酷刑

  古代春宮畫 資料圖   本文摘自新華網 作者:佚名 原題為:揭秘古代人避孕十大“酷刑”。   在現代的避孕藥具出現之前,過去的青樓女子她們是如何采取避孕措施的呢?史書上鮮有記載,野史上也不多見,影視劇裡也是輕描淡寫瞭之。鞏俐出演的一部電影,就有這樣一個情節:一位妓女在接客之前,喝下一種湯藥,說是喝瞭就不會懷孕瞭。當然,這種藥究竟含有何種成分,無從考證,當關於古代的妓女避孕的方法也就眾說紛紜。

華佗能為關羽刮骨療傷為何不能為曹操治病?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神醫華佗共有兩次出場,當關雲長在襄陽之戰時為魏軍毒箭所中時,華佗不請自來,在觀察瞭關羽的傷口後,他說:毒已至骨,需用刀刮骨。關羽回答:任汝醫治。於是,華佗開始在血流盈盆中挖肉刮骨,悉悉有聲,旁邊的人看得目瞪口呆,掩面失色;而關羽卻是神態自若,雖然汗流如註卻依然大口喝酒大塊吃肉,談笑奕棋至華佗手術完畢,華佗也果真是手到病除。為此,關羽很高興地送給瞭華佗百兩黃金的“大紅包”,華佗卻堅決不收,於是留下瞭“華佗手術不收禮”的千古美談。   如果說上一次出場頗有幾分“浪漫”,那麼華佗的另一次出場卻顯得有幾分“悲壯”。那是在三國演義中的著名白臉曹操患頭痛風疾之時,深知華佗醫術不俗的曹操星夜請他入診。華佗在瞭解瞭病情後說:病根在腦袋,需先飲麻肺湯,然後用利斧劈開頭顱,取出風涎,方可除根。曹操聽罷大怒,認為是華佗要加害於他,遂急令拿下,囚禁追拷,一代名醫冤死獄中。殺瞭華佗後,曹操的病勢愈重,無人能治,遂一命歸西。   華佗與關羽、曹操之間的關系,事實上也就是醫患之間的關系,與關羽的醫患關系是建立在一定的坦誠相待的基礎之上的,醫生竭盡所能的救助,而病人則全心全力的配合,這樣,治療就得到瞭最佳的效果。這其中一方面是患者對醫生的尊重與信任,另一方面也是醫生對患者的負責與照顧。   可同樣是醫患關系,華佗與曹操之間卻仿佛隔著一座大山。華佗的大膽提案在今天看來也的確有驚世駭俗之處,更何況疑心多多的曹操,選擇對瞭治療方法,但選錯瞭治療手段,讓華佗的處境非常微妙。當然,以現代醫學心理學角度分析,曹操屬於偏執型人格障礙,此類人疑心重,主觀性強,過分敏感,不願信任別人。而作為醫生的華佗本應循循善誘,對這樣的病人加以合適的心理引導,並說明其認知上的誤期,可是他卻偏偏在當面前說出瞭曹操擔心多疑的弱點並以關雲長作比:“大王曾聞關公中毒箭,傷其右臂,某刮骨療毒,關公略無懼色;今大王小可之疾,何多疑焉”?   於是,曹操對華佗妙手回春的軼事奇聞的期許一下變成瞭震怒,並從開始的將信將疑變成瞭最後的“汝必與關公情熟,乘此機會,欲報仇耳”!於是痛下殺手,自身也與治病的良機交臂而過。而華佗因為與病人無法得到良好的溝通,又拿不出令曹操信服的診斷依據和資料,也是最終釀成悲劇的緣由。關於華佗之死,也有專傢考證說其絕非是如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說的那樣,是要為曹操做開顱手術而為曹操懷疑要謀害自己,終於不幸蒙難。據說,歷史上華佗對自己的醫生身份,一直是耿耿於懷的。史曰其:“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醫生,在史書上歸入《方技傳》,絕無可能單列一傳,從這個上面也可窺知一二。所以,華佗時刻在尋找走上仕途的機會。   華佗的機會到來是因為魏王曹操患有頭痛病,後來尤甚。華佗醫術出名,曹操遂“使佗專視”,華佗成為瞭曹操的“禦醫”,華佗看瞭曹操的病情後表示這個病一時難以治好,需要假以時日方可。在為曹操治療的過程中,華佗便開始故意拖延進程,並又借口“當得傢書,方欲暫還耳。”乃歸傢。而到傢以後,又假辭以妻子生病,數次逾期不歸。究其本意,乃是意圖要挾曹操,謀取官職。

宋代福州人過初一:女人盡可上賭場下館子

  正月初一,也叫“新正”。過著老春節,今天就聊聊舊節俗吧! 飲屠蘇酒食一日素     2月10日訊 在1000年前,福州人是怎麼過大年初一的?宋代福建地方志《三山志》有兩條有趣的記載。一條是關於大年初一早上要喝酒,說“漬酒東向而飲,自幼至長為序,可避瘟疫”——    這酒嘛,叫屠蘇酒,配方是這樣的:大黃、蜀椒、桔梗、桂心、防風各半兩,白術、虎杖各一分,烏頭半分。除夕那天,把這八味藥裝在紅佈袋裡,在井水裡浸一整天。初一五更以後,就來泡酒啦。    現在,全傢到齊瞭,都朝著東邊太陽升起的地方,大傢按年齡排排隊,一人喝一口,最小的先喝,最老的排最後,蘇東坡兄弟倆為這風俗都寫過詩。蘇東坡愛認老:“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爽快豁達;他弟弟蘇轍怕老,說:“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感慨多多。宋朝的福州人喝瞭這酒,還把酒渣在中門上掛3天,到正月初四,才拋入井裡——說這藥酒喝瞭以後,全年不得瘟疫。    另一條就是“卻葷食,率食素一日”。單從養生來說,除夕大魚大肉確實膩,吃一天素讓胃腸休息下,合理。150年前,美國傳教士盧公明發現這風俗還在,說:“……大約百分之九十的福州人在正月初一這一天不吃葷,這個習俗是出於對天地的敬畏,叫做‘吃菜敬天地’,被認為是一種美德。”嗯,今天,你吃素瞭嗎?    女子與小人,盡管頑皮吧    在宋代,正月初一是女人們一年裡的三大“開放日”之一(另兩天是寒食和冬至)。宋朝文學傢孟元老記錄瞭當時的盛況:“向晚,貴傢婦女縱賞關賭,入場觀看,入市店飲宴,慣習成風,不相笑訝。小民雖赤貧,亦須新潔衣服,把酒相酬爾。”看,我們印象裡不許拋頭露面的女人們,今天可以自己去下館子喝酒,去賭場看熱鬧,甚至上場賭一把!富婆貴婦們這晚上要三五成群出街公然放肆一回;窮傢女也要打扮清楚瞭,出門喝酒散散心。    至於小朋友,今天的吃飯規矩自己記住瞭:吃早飯,吃飯過半,一定要添飯;添瞭飯可以不吃光,留點在碗裡,說聲“有餘”;打破碗也不要緊,說聲“發瞭”,誰都不能打你。然後是初一到初三可以隨便兒頑皮,民俗上這三天不打孩子,要算什麼頑皮賬,通通留到初四。所以,盡管頑皮吧,孩子!(大路)

揭秘中國歷史上的隕石災:山東曾星隕如雨

  據專傢介紹,體積較小的隕石墜落地球事件每年平均發生5至10次,規模類似15日的“俄羅斯隕石”大約5年發生一次。多數墜落在人跡罕至的地區,因而不會傷人。   在中國,最近一次規模較大的“隕石雨”發生在青海西寧。而在山東,隕石的痕跡也並非難覓。   吉林隕石雨   1976年3月8日,在吉林市北郊,一個大火球突然從天而降,隨即分裂成許多小火球墜落在地。其中最大的一塊隕石吉林1號隕石沖擊地面造成蘑菇雲狀煙塵,並且砸穿凍土層,形成一個6.5米深、直徑2米的坑。這塊隕石重達1770千克,是世界上已知最重的石隕石。   西寧隕石雨   2012年2月11日,西寧市湟中縣上五莊鎮合爾蓋村降下“隕石雨”。這些隕石散落的范圍為方圓10公裡,呈半圓形。隕石專傢經過初步鑒定後確定,隕石的母體既不是月球也不是火星,而是一顆小行星。

揭秘:除夕之夜“撞鐘”為何要敲108響?

  辭舊迎新,年年歲歲的新年及除夕之夜,京城內外都會聽到鐘樓上傳出的響亮而綿長有力的108響鐘聲。鐘聲洪亮、莊嚴,音波起伏節奏明快,擊鐘的尾音可持續一分多鐘,鐘聲可遠傳至二十公裡以外。    鐘作為我國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傳說在黃帝炎帝時期就已出現瞭,鳴鐘擊鼓自古也成為皇朝、寺廟以及黎民百姓祭祀神佛、祈福、迎福、祝福、免災驅邪的一項禮俗。據史籍記載漢代已有“天明擊鼓催人起,入夜鳴鐘催人息”的晨鼓暮鐘制度。隨著佛教在漢代傳入我國,鐘鼓便同佛傢結瞭緣。在眾多寺院內的東西兩側都建有報時的鐘鼓二樓,鳴梵鐘與擊鼓既用於寺廟的法會佛事活動的禮儀,亦曾是城鎮鄉間舊時定更報點的“報時臺”。如在北京古老的雍和宮裡,僧人每日上殿誦經均鳴鐘擊鼓,寅時撞響悅耳的鐘聲,酉時即敲響如雷的鼓聲,鐘鼓聲曾響徹四九城內外。    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明永樂年間於地安門大街的北端築有鐘鼓二樓,兩樓前後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在高47.9米的鐘樓上懸有63噸的青銅報時鐘,高46.7米的鼓樓內有一面大鼓、二十四面小鼓,共25面更鼓。今日的鐘鼓樓是清乾隆年間重建的,自明清至民國初時,鐘鼓二樓始終掌管著京城內外的報更報時的任務,可以說老北京曾是在鐘鼓樓的鼓鳴鐘響聲中入睡和蘇醒的。清初時曾規定鐘鼓樓要晝夜報時,乾隆年間後改為夜間報更,從那時起清代鐘、鼓樓司職的更夫,在報更報點時很有規律,很講究敲擊的次序與節奏。清末民間就流傳有“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的俗語,其形容的就是宣統時期鐘樓鼓樓在交子、正午時兩次擊鼓撞鐘的事兒,每次54下,兩次鐘聲鼓聲合起來是108響。    雖然,古今中外寺廟新年的祝福用樂器、節奏、韻律各有異同,但卻都是敲108響。據我國古籍所述,鐘本是聚集在地下的陽氣,敲鐘就是要把陽氣從地下喚出來,約從漢代開始古人就有於夜晚敲鐘喚陽,白天擊鼓避陰之俗。古人認為元日前的除夕之夜為一歲之末,是一年中陰氣最盛的一天,到除夕子時正零點時,陰氣盛極,所以此時應鳴鐘擊鼓以避陰,迎接新的一年的陽氣,“鳴鐘擊鼓迎新年”之俗曾一直在我國各古城延續著。    “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為什麼在新年(除夕)交子時都必須擊鼓與撞鐘108下呢?明人郎瑛在《七修類稿》一書中說:“叩一百八聲者,一歲之意也。蓋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氣、七十二候(每五日為一候),正得此數。”佛教還認為敲108下即可消除人的108種煩惱。還有一種說法就是108包含著12個9,《易經》認為“九”是最大的陽數,“九”被看作數字之極,“九”與“久”諧音具有高貴、吉祥、長久之意;而一年有十二個月,“九”的十二倍正是一百零八。108這個數字盡管眾說紛紜,但它都代表著“吉慶”、“如意”、“驅除人生一切煩惱”之意。    如今的鼓樓、鐘樓早已失去司時的作用,已成為京城重要的旅遊景點,鐘鼓樓一帶成為老北京特色旅遊的必經之路。人們可在鼓樓觀覽到新復制的巨大群鼓以及古老的銅刻漏、碑漏等古代計時報刻的文物,在鐘樓內可觀覽到老北京最著名的古鐘之王,懸於鐘鼓樓的高4.5米、重63噸、鑄造於明永樂18年的報時銅鐘。張善培

古代婦女節即七夕節 婦女可穿盛裝逛街趕廟會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漢朝,就已經有瞭婦女節,隻不過那時的婦女節不在三月八日,而在農歷七月初七,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   這個節日與一個神話故事有關,漢樂府《古詩十九首》中載:“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詩中所描述的就是被分隔銀河兩岸、每年隻能見一次面的牛郎和織女。相傳,織女為天帝的女兒,不僅長得花容月貌,而且心靈手巧,擅長穿針引線,乃勤勞、聰慧與善良的化身。於是,民間就有瞭七夕乞巧的習俗。七夕之夜,有女孩的人傢,通常要擺上瓜果,女紅,以乞求織女把紡織和刺繡等技藝傳授給她們。   七夕節又稱為女節,是惟一的女性傳統節日。這一天,婦女們可以穿上節日的盛裝,打扮得漂漂亮亮,或走親訪友,或回娘傢團聚,或逛街趕廟會等。就連平時足不出戶的大傢閨秀,也可以自由出入。《西京雜記》中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荊楚歲時記》中亦載:“七月七日,是夕人傢婦女結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   到瞭明朝,女節則更加隆重。《帝京午目》中載:“七夕女兒節,角黍展榴裙。”七夕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的盛裝,佩戴著用五彩綾線結成的櫻桃、桑葚、角黍、葫蘆等形狀的飾品,成群結隊地來到大街上。不僅如此,傢中還要準備豐盛的食物供婦女享用。

“偽體”說出於杜甫 非千年之後的龔自珍

  “偽體”一說,其源蓋出於杜甫,而非千年之後的龔自珍。他的《戲為六絕句》之六:“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意思很明白,所謂“偽體”,就是“不親風雅”,也就是不遵循詩經以來的優秀傳統。那麼,什麼是詩經以來的優秀傳統呢?簡而言之,就是“文質彬彬”:既講形式又講內容。以此標準來衡量當下的詩詞創作,說它們全是“不親風雅”的偽體,未免言之過重,且與事實不符。其一,當今社會普遍浮躁,能有“百萬大軍”不講功利地潛心創作舊體詩詞,實在難能可貴。這是興亡繼絕的健康力量,用句時髦的話,他們是當今文化建設中需要扶持的“正能量”。對他們的全盤否定或者任意揶揄都是不負責任的。其二,詩詞創作中當然存在“偽體”,不僅現在,古即有之。辛棄疾早年就犯過此類毛病:“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問題在於不僅詩詞,各種文藝門類其實都有“偽體”,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何其多”,倒是很貼切的。我們如果不去批評電影、小說、散文那些主流文學中的“偽體”,卻把矛頭指向非主流的詩詞創作,未免會有“舍本逐末”之嫌。其三,要對某種文化現象作出總體或個體的評價,就必須深入其中,潛心調查研究。有“偽體”存在,與“偽體何其多”,完全是兩個概念,應該慎下結論才是。其四,古人是人,今人也是人,差別微乎其微。不是要說“性情”嗎?正是在這點上,古人今人幾無二致。比如面對釣魚島爭端,我們不也是“怒發沖冠”、“壯懷激烈”麼?所以,“躺在沙發電視機前,尋找古典詩詞的那種感覺和意境,”這話雖然說得很漫畫、很幽默,但卻也很外行、不厚道。照此邏輯,難道我們非得在外部環境、居室著裝等方面來個全面復古,才有資格捧讀唐詩三百首嗎?其五,與唐詩宋詞相比,當代詩詞整體顯得平庸是很正常的,其中原因多多,值得深究,但絕不是“不純真、無性情”所致。其實,所謂的“整體平庸”並不自今日始,明清詩詞比起唐宋來,難道就不平庸瞭嗎?我們又能背出多少明清詩詞的名句佳作呢?竊以為,當今詩詞創作的重要意義就在於傳承文化,哪怕是涓涓細流也要讓它綿延不絕。這才是當今詩詞創作的根本價值所在。我們不應奢望,在當今的大環境下,還能生出李白杜甫來。   說到此,想起瞭兩件事情。一是我的朋友陳尚君,超一流的文獻學專傢,增補全唐詩多達四千六百六十三首,在他那個領域成就斐然功莫大焉。有一次他的一位博士生跟校內財務處的人吵架,為仗勢曰:你知道我的老師是誰嗎?當他報出大名時,對方竟茫然問道:陳尚君是幹什麼的?那位博士生銳氣頓消,轉成笑柄。二是我的另一位朋友,當年考研入蔣天樞先生之門,初次見面,蔣先生命他歷數幾位當代史學大傢,其一時語塞,隻知有郭沫若、吳晗,不知有陳寅恪、陳垣。先生當即面露慍色,拂袖而去。兩件事情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隔行如隔山。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又能舉出多少個當今各行的“狀元”來呢?因此,你舉不出當代詩傢,並不等於當代沒有詩傢;你能舉出當代書傢,也不等於那些書傢已是婦孺皆知。當今詩壇固然沒有李白杜甫,但是當今書壇難道就有王羲之嗎? 胡中行

首顆原子彈爆炸前“意外”:馬匪闖入試爆區

  1964年10月13日,羅佈泊天高雲淡,茫茫大漠上荒無人煙,隻有陣陣涼風掀動著層層沙浪,不時向高高聳立的原子彈托架湧來。   擔任試驗場總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張愛萍上將,正在忙碌指揮著。此時,一份意外的秘密情報火急地送到他手上:偵察員發現,有一支一兩百人的雜色隊伍,突然出現在早已禁控的試爆區附近,而且鬼鬼祟祟地向試爆區靠近。情報中有一組伊爾偵察機從800米高空拍攝的照片。將軍打開一看,不由得驚呆瞭———一望無際的沙漠中,一堆未燃盡的枯柴,發出火光和細煙;一些馬蹄痕和人工鑿出來的深水坑,清晰可辨……   “不好,有意外!”張愛萍心中一震,不用細細思量,抓起電話就發出緊急命令:“馬上調查!”   時間一分分過去瞭,各個小分隊幾乎查遍瞭整個原子彈預定命中區域,結果沒有任何發現。核基地各方面的專傢開會研究,一致認為起爆時間不能變,應派人進入戈壁,在起爆前將人救出。周恩來總理聽瞭張愛萍的匯報後也指示:這裡絕不能成為第二個廣島!   “把搜索范圍擴大到輻射區域,一定要找到神秘人群!”張愛萍又下瞭一道秘密電令,他神經緊繃,雙眼盯住遠處的沙漠……   偵察機又一次騰空而起,幾支小分隊也攜帶著電臺、幹糧和水,向更廣闊的荒漠挺進。

揭秘:鹿鐘麟僅靠20人如何將溥儀趕出紫禁城

  本文摘自《北京晚報》2012年06月09日第21版,作者:佚名,原題:末代遜帝悲情少年   接上篇:溥儀生母死亡真實內幕:父親騙他說因腦溢血   接下篇:溥儀談婚姻:我和四個妻子都不曾有夫妻生活   “景山上有大炮”溥儀被嚇出紫禁城    1924年11月5日,這一天,溥儀被逐出故宮。    這一年,溥儀十九歲。    一般人所不知的是,載灃在溥儀出宮前,不止一次趕赴南苑駐軍營地,試圖親自勸說馮玉祥不要“逼宮”。    但馮玉祥絲毫不為所動,溥儀此前也曾派帝師陳寶琛拜望過馮玉祥,也被拒絕。    一個有趣的歷史內幕發生在京畿警備司令鹿鐘麟和警察總監張璧等商量如何執行幾經修改的《清室優待條件》時,當時,鹿鐘麟僅僅帶領二十人的手槍隊,懷裡揣著兩顆手榴彈,從神武門闖進紫禁城,趕往養心殿。    這些士兵采取“釘人術”,每見到一人,就強令站住,這樣一直找到內務府大臣紹英,要求他向溥儀馬上轉達命令,限時離開紫禁城。    當時溥儀正在儲秀宮跟孫耀庭踢完雞毛毽後,跟婉容一起吃蘋果。    由於事態緊急,限時將到,鹿鐘麟將懷中揣著的兩顆手榴彈掏出來,猛然摔在紹英的桌上,故意大聲向隨從說:時間雖然到瞭,景山先不要開炮,再延長二十分鐘……    溥儀被嚇得膽戰心驚,隻好在鹿鐘麟等人的“護送”下,悵然離開瞭紫禁城。    巧合的是,四十年後,溥儀在全國政協紀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的活動上,遇到瞭鹿鐘麟等人,溥儀特意向鹿鐘麟詢問當年景山上是否真的架有大炮。    鹿鐘麟哈哈大笑:“那是騙你的呀,哪兒有什麼大炮?”    溥儀出宮之際,召喚心腹之人去養心殿西暖閣將最具書法價值的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私藏在行李卷中欲帶出宮外,結果被守門的國民軍搜出,《快雪時晴帖》後來輾轉到瞭臺灣,現藏於臺北故宮。而三希堂的另外兩件珍品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被敬懿太妃偷偷地帶出瞭宮,此後又叫貼身太監賣給瞭後門橋一傢名叫品古齋的小古玩店。1951年,故宮將兩件珍品從香港的英國匯豐銀行購回,現藏於北京故宮。

曹雪芹傳說:去世後劉姥姥第一個來奔喪

  曹雪芹紀念館位於海淀區香山一帶的正白旗村,是一個幽靜的四合院。記者采訪時,由於前幾天剛下過雪,沒化的積雪伴著安靜的環境,不免讓人感受到文人的氣息,心也隨之靜瞭下來。這個紀念館的所在地正是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也正因為曹雪芹曾住在這裡,並在此修改瞭聞名遐邇的著作《紅樓夢》,讓這一帶的老百姓都對曹雪芹既有欣賞又有崇敬,於是便把他的故事進行瞭再加工、演變,形成瞭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曹雪芹的傳說。   代代人 口耳相傳   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的是,曹雪芹的傳說並沒有明確的傳承人,傳承的方式也有明顯的區別,並非像老手藝人那樣,父傳子、師帶徒,它是集體傳承的,即父親講故事給兒子、孫子聽,村裡人說給親戚、朋友知道。這樣一代代傳下來,雖不能說是具體哪一年開始流傳的,但至少可以確定的起始時間是清晚期,距今也已有140多年瞭。   海淀區香山一帶關於曹雪芹的故事和傳說涉及面很廣,包含有曹雪芹的個性、身世、經歷、親戚、朋友、曹雪芹如何寫作《紅樓夢》,曹雪芹的居所,曹雪芹如何扶危濟困等。百姓口耳相傳不僅保存瞭他的傳說故事,在曹雪芹相關文獻資料較少的情況下更加顯得寶貴與重要。   曹雪芹常聽“劉姥姥”講故事

刨根問底:“楚河漢界”指的是什麼地方?

  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橫亙著一條大河,“河中”一般都會寫有“楚河漢界”四個大字。所謂“楚河漢界”,即是源於歷史上的“楚漢相爭”。據《史記》記載:“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也就是說,鴻溝就是楚河漢界。“楚河漢界”究竟在哪裡呢?    據記載,歷史上的楚河漢界,是在古代豫州滎陽成皋一帶,它北臨黃河,西依鄺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代兵傢必爭之地。公元前205年夏,項羽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大敗漢軍,劉邦退到滎陽。此後,楚漢兩軍在滎陽一帶互相攻伐長達兩年之久。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的成皋,守將曹咎經不起劉邦軍士多次到城下叫陣謾罵,怒而率部出城,欲渡過汜水與漢軍作戰。當船至河中時,遭到漢軍突襲而敗,曹咎後悔不迭,自知無顏去見項羽,遂自殺而亡。劉邦順利攻取瞭成皋,屯兵廣武。項羽得知成皋失守後,立即調兵前往救援。為瞭迫使劉邦投降,項羽據城東把俘虜來的劉邦的父親拉至廣武山(今霸王城)上,隔澗要挾劉邦說:“你若不及早投降,我就把你父親下鍋煮死。”劉邦卻故作鎮靜地說,“當初咱二人共同反秦,盟誓結為弟兄,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煮咱們的父親,別忘瞭給我一碗肉湯”。項羽聽後更加惱怒,決定殺掉劉太公。在項伯的力勸之下,“太公幸存”。但劉邦閉城不出,並派大將韓信率兵抄瞭楚軍的後路,占領瞭河北、山東一帶。項羽因為糧缺兵乏,不得不被迫提出“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歷史就這樣使鴻溝成瞭“楚河漢界”。    如今,在河南滎陽城東北的廣武山上,還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的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是當年劉邦、項羽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這就是劉邦與項羽對壘的鴻溝。    那麼,象棋裡的楚河漢界有什麼人文意義呢?兩軍對壘的時候,中間隔著一個“楚河漢界”,敵我雙方分為黑紅,為“九五”而戰,戰局中“鬥智不鬥力”,通力擒拿敵軍的將帥,但將帥並不照面……中國象棋對弈中的這些“規則”,所沿襲的或許正是楚漢之戰的文化底蘊。

民國年間麻將牌風行 軍統太太打麻將搞情報

  四川某公園的露天茶社裡,幾位外國人在打麻將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民間傳說,麻將上的數字和符號與捕雀有關   位於東京郊區的麻將博物館   電影《聽風者》中,周迅扮演的地下黨在牌桌上展開情報工作   現實中,徐來從麻將桌上得到不少情報

毛澤東為何隻送花圈 不出席周恩來追悼會

  哈佛大學傅高義教授傾十年心力,完成著作《鄧小平時代》(馮克利譯,三聯書店出版)。作者以豐富的史料、國內外重要的研究成果、檔案資料和眾多獨傢訪談為基礎,對鄧小平個人性格及執政風格進行瞭深層分析,並對中國改革開放史進行瞭完整而獨到的闡釋。文字嚴謹專精,又具高度可讀性,被譽為鄧小平研究“紀念碑式”的著作。   從1975年12月到1976年9月短短一年內,中國有4位高層領導人離開瞭人世。先是康生,他曾是中共安全部門的領導人,在他的手中有數百名被控背叛革命的幹部遇害,他於1975年12月去世。接著是總理周恩來,他死於1976年1月8日凌晨。紅軍的締造者和早期軍隊領袖朱德死於1976年7月。毛主席在1976年9月撒手人寰。隨著這些人的去世和“四人幫”在1976年10月的被捕,一個被奉若神明的革命傢隻手就能撼動整個國傢的時代結束瞭。   周恩來去世   周恩來走在瞭毛澤東之前,這使毛澤東得以影響周恩來追悼會的安排。周恩來去世的當天下午,政治局開會籌備追悼會事宜,當時仍名義上擔任副總理的鄧小平於下午6點30分把政治局撰寫的訃告草稿送毛澤東批示。第二天一早毛就批準瞭訃告,對以毛澤東、王洪文、葉劍英、鄧小平和朱德為首的107人治喪委員會的人選也沒有提出意見。毛甚至同意由鄧小平致悼詞,將周恩來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但是毛澤東沒有出席追悼會。他讓機要秘書張玉鳳解釋說,他行動不便,無法出席。他給周恩來送瞭一個花圈,除此之外沒有參加其他追悼活動。   到1975年9月,周恩來的體重已從過去穩定的130多斤減少到僅80斤。鄧小平、葉劍英等親密同事常去醫院病房看望他,即便當他已無法說話時也是如此。1月5日他最後一次做手術時,鄧小平和李先念等人守候在一旁。周恩來去世的當天下午4點,鄧小平向毛匯報說,很多外國代表請求前來表達他們的敬意。當天下午晚些時候鄧小平在會見阿爾巴尼亞大使時宣佈,根據毛的指示,外國駐京大使可以參加吊唁活動,各國領導人可以前往中國駐該國使館憑吊,但不必派代表團來京。

民國情事解讀男女關系:男是茶壺 女是茶杯

  傳聞民國時期,詩人徐志摩和名媛陸小曼結婚時,請好友北大教授胡適喝喜酒。胡適西裝革履,欣然前去,還帶去自己畫的一張畫做賀禮。畫上畫的是一把茶壺和一隻茶杯。    陸小曼皺著娥眉看瞭半天,不解畫中意,徐志摩笑著對她耳語瞭一番,她才明白過來,笑得前仰後合,在婚床上打滾。畫中的茶壺當然是徐志摩,茶杯當然就是陸小曼,一把茶壺隻配一隻茶杯,這是說徐志摩配陸小曼。    沒想到,滿腹經綸的胡適,幽默起來竟然也是很讓人刮目相看的。婚後,陸小曼怕徐志摩再和別人談戀愛,所以對他說:“你不是我的茶壺,乃是我的牙刷,茶壺可以公開用的,牙刷不能公開用的!”    也是在民國,在清華大學教國文的清末探花汪鸞祥,曾因贊助戊戌政變被罷官,他卻贊成多妻制。他的理由是,男子譬如茶壺,女人譬如茶杯。一把茶壺的水可以倒在若幹茶杯中,但幾個茶杯中的水卻不可以倒在一個茶壺內,那樣做,水會變混濁的。    近代詩人易順鼎在京城寵愛女優劉喜奎,傳聞他曾寫詩給劉喜奎:“我願將身化為紙,喜奎更衣能染指。我願將身化為佈,裁作喜奎護襠褲。”用現在的廣告語來說就是:我願身為衛生巾,不滲不漏護緊你;我願身為護舒寶,讓你幹爽而舒服。    這多少有些惡搞,還不如一首流行歌曲中唱的:“如果你是朝霞,我願是那小草;如果你是那片雲,我願是那小雨。終日與你相偎依,會是多麼絢麗。”情純而意淺,不至於讓人想入非非。    其實,拿茶壺和茶杯來比喻男人與女人的關系,並非胡適的首創。據說最先說出這話的是民國時期的著名教授辜鴻銘。    辜鴻銘中西皆通,憤世嫉俗。據說為諷刺英國作傢毛姆,他送瞭兩首古詩給毛姆,毛姆不懂中文,後來請人翻譯出來一看,原來是兩首贈妓女的詩,令毛姆哭笑不得。    辜鴻銘主張男人納妾,他的理由是男人好比茶壺,女人好比茶杯,一把茶壺配幾隻茶杯是很自然的事。辜鴻銘的這個說法一傳出來,立刻受到當時許多北大教授的反擊。    其實,那些教授們的心裡大概也巴不得自己這把破茶壺能多配幾隻漂亮的小茶杯,才心滿意足。當然,最好是溫潤美麗,洋溢著無限風情那種。    張愛玲也是一隻彌漫著誘惑意味的茶杯,可胡蘭成這把爛茶壺沒珍惜她。胡蘭成擁有的茶杯太多,武漢有年輕漂亮的小周,溫州有豐滿嫵媚的范秀美,還有一個鮮花初綻的小美女。這些茶杯,於他一個也不能少。    徐志摩跟胡蘭成就不一樣,他是見到一個好茶杯,就毫不猶豫地把舊茶杯扔掉。陸小曼喜歡賭博,又熱衷於吸毒和按摩,哪一點都比不上張幼儀好,可因為是個新茶杯,徐志摩就小心翼翼地在掌心呵護著。    胡適為人穩重文雅,在許多人的眼裡,他是個標準的好丈夫。可是,這樣的人一旦花起心來,也是人間典型的情癡和情種,在美國,他有個豐滿標致的外國女人,他帶她回到徽州老傢,試探自己的母親。    後來,胡適又有一個女同學,還有杭州的小表妹,胡適這把破茶壺也可謂是配瞭幾隻精美的茶杯。但是,對於江冬秀這隻舊茶杯,胡適一直甩不掉。    江冬秀厲害,一次她抱著兒子站在胡適面前,高高舉起菜刀說,你再提離婚,我娘倆死給你看。這種陣勢把胡適的臉嚇得變瞭色,最終使出渾身解數,才哄住瞭這個小腳徽州女人。    從南京去臺灣時,胡適唉聲嘆氣,因為他隻拿到一張船票,不知道如何將江冬秀帶走。在那樣的一個兵荒馬亂的生死關頭,胡適還能惦記著自己這把破茶壺的原配茶杯。可見,茶杯雖舊,用久瞭也就用順手瞭,舍不得再丟掉瞭。

揭秘:西安事變後張學良楊虎城激烈爭吵內幕

  本文摘自《南京日報》2013年03月04日第A07版,作者:佚名,原題:西安事變“主謀”並非張學良。   楊虎城提出趁“蔣公來西安,餘等可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故事”。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臨潼幾聲槍響,時任西北“剿總”副司令的張學良和17路軍的總指揮楊虎城,用“兵諫”的方式扣留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   若問這場由張、楊聯合發動的“西安事變”中誰是主導者,名氣更大的張學良一直承擔“犯上作亂”的主要責任。然而在1991年張之丙姐妹對張學良的采訪中,張學良卻說:“‘西安事變’就是楊虎城……那可以說他(楊虎城)是主角哇,不過名義是我,我是主角瞭。當然由我負責任。”   1935年,曾經號稱中國最強軍隊的東北軍正處在落魄時期。熱河戰敗後,東北軍丟瞭東四省和河北的地盤,十幾萬大軍依靠蔣介石提供補給,一舉一動受蔣節制,境況非常淒涼。背著一個“不抵抗將軍”罵名離開東北的張學良有抗日的決心,不希望參與任何內戰。但結果卻事與願違,不得不接受蔣介石的委派到西北“剿共”。   來到西安的張學良,很自然地結識瞭時任陜西省主席、國民黨17路軍總指揮的楊虎城。隻不過,張學良開始對楊虎城的態度非常傲慢,認為楊虎城草莽出身,不過就是個“老粗”。而在楊虎城眼中,張學良卻是一個可以聯合抗日的對象。

揭秘:古代人如何應對春運“回傢難”?

  春運期間最大的矛盾是運力不足,在古代運力問題同樣存在。    由於道路建設落後和交通工具簡陋,許多人因為路途遙遠,根本無法回傢過年。即便到瞭交通相對發達的隋唐時期,“回傢難”現象也無法改變。雖然史料上沒有具體說明,但從當時詩人留下來的作品中可以看出。    隋代詩人薛道衡有一首挺有名的詩,叫《人日思歸》。詩中寫道:“入春才七日,離傢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是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人,他當時從北方來到南方。人日是正月初七,這說明薛道衡並未能及時趕回去與傢人團聚,而是在外過年的。看看南方歡快的節日氣氛,自己卻獨在異鄉,所以詩中流露出瞭他心中無限的惆悵和思鄉之情,從側面道出瞭古代春運“回傢難”之現象。    唐代詩人王灣也曾遇到瞭與薛道衡一樣過年不能回傢的情況。    王灣是中原洛陽人,一生中“嘗往來吳楚間”。有一年快過年時,他乘船到瞭今江蘇鎮江境內的北固山腳下,眼前水闊天長,獨雁哀鳴,孤帆遠行,再嗅嗅越來越濃的年味,王灣一下子動瞭感情,寫下瞭《次北固山下》一詩,其中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成瞭千古名句。    為瞭解決薛道衡、王灣這類“人在旅途”者回傢過年難題,創造歡樂吉祥的節日氣氛,古代官府也會盡量不在快過年的時候安排外出公務。而相當於今天普通“打工仔”的外出謀生者、經商人士,則會早早動身起程上路,爭取早日與傢人團聚。    鏈接    秦代的“高鐵”——硬木軌路    據《漢書·賈山傳》記載:“秦為馳道於天下……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馳道是秦國的國道,從記載來看,馳道並不輸於現代高速公路。折算一下,此馳道寬達69米。不隻路寬,路旁邊還栽植松樹,註意綠化降噪,這在當時算是世界第一。    除瞭馳道,秦時還有直道、軌路等。軌路是什麼路?就是當時的“高鐵”。當然,軌道非鐵軌,是用硬木做的,下墊枕木,除瞭工程材料不同外,與現代鐵路基本沒有什麼區別。馬車行駛在上面,速度超快。    春運“大巴”——畜力車    長途運輸,特別是物流主要靠畜力車,它是中國古代的“大巴”。主要有馬車、驢車、騾車、牛車等,其中馬車是古代春運最主要的工具,和現代長途大巴一樣重要,至今在北方個別地方仍能看到馬車。    古代春運的主體也是普通人,一般能坐個轏車(古代一種輕便車,結構簡單,車體材料檔次也低。)回傢就很顯擺瞭。大多數人隻能靠兩條腿或牲畜代步,實現“回傢過年”的心願。

婚前閱男無數的漢奸川島芳子最終嫁給瞭誰?

  1906年,清廷大勢已去之時,川島芳子出生在肅親王府裡,原名愛新覺羅·顯玗,字東珍,號誠之,漢名金璧輝,是肅親王善耆的第14位女兒。1912年,肅親王為圖借助日本之力復國,加之憐憫日本人川島浪速沒有孩子,作為友情的依據把女兒贈送給他,並在日本接受教育。以後,她有瞭一個為人熟知的日本名字——川島芳子。    川島芳子16歲那一年,被養父川島玷污。早年就是駐華間諜的川島浪速說:“你父親是個仁者,我是個勇者。我想,如將仁者和勇者的血結合在一起所生的孩子,必然是智勇仁兼備者。”川島芳子在手記裡寫道:“我永遠清算瞭女性。”次日一早,她頭梳日本式的發髻,身穿底擺帶花的和服,拍瞭一張少女訣別照,即剪瞭一個男式分頭,改著男裝改用男語(日本男、女用語不同)。    川島芳子從小便在在黑暗的氛圍裡耳濡目染,最終造就瞭她畸形的性格與人生信念。少年川島芳子的性格就已經變得浪蕩、瘋狂、粗野。但她同時也是一個明眸玉膚,出水芙蓉的美女。    1927年,21歲的川島芳子在日本軍方授意下回到中國,目的是遵循亡父善耆的遺願,與蒙古獨立勢力首領巴佈紮佈的次子甘珠兒紮佈結婚。這個婚約緣於兩傢曾經“奮鬥”的滿蒙獨立事業,現在這已被日本侵略者利用。甘珠兒紮佈曾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與川島嶼芳子有相似的身世,加上1米85的身高,既有蒙古漢子特有的粗獷,又融有現代兵士的瀟灑挺拔。甘珠兒紮佈以為自己是足以吸引住川島芳子這個“小妹妹”。他很快就感到自己判斷錯瞭,川島芳子不但婚前“閱男無數”,婚後也難以約束,散發出一般女人少有的妖氣和殺氣。    11月,川島芳子與甘珠兒紮佈的婚禮在旅順隆重舉行,中外矚目。但在這熱鬧非凡的婚禮之後,川島芳子過不慣平靜安逸的日子,嫌丈夫不思進取,對婚姻產生厭倦。盡管甘珠兒紮佈一再忍讓,還是挽不回川島芳子的心。第二年,川島芳子不辭而別,離傢出走,溜到東京去瞭。甘珠兒紮佈一個人在淚水中孤獨品嘗瞭那頓三周年結婚紀念晚餐。他們倆人一直都沒有辦過正式離婚手續。

親歷者憶伴毛澤東跳舞:手消毒後再用香水洗

  毛澤東在舞會上的照片(資料圖)   本文原載於《文史博覽》2012年第2期   20世紀50年代,湖南省人民政府交際處在每個周末都要舉辦舞會,以招待蘇聯專傢和省市領導。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書記周惠也經常參加,特別是年事已高的老書記譚餘保同志非常積極,基本上不缺席,由夫人易大姐陪同前來。參加會的陪同人員多是省歌舞團等文藝團體的演員、省直機關幹部、醫院的醫務人員、幼兒園老師以及裕湘紗廠的工人等。   舞會要求非常嚴格,一是參加人員的素質,二是有相關規定。比如著裝要整齊:男同志襯衫領扣、袖扣都要扣好,熱天也不能穿西裝短褲,頭發不能太長,必須刮須。女同志的裙子必須是過膝長裙或長褲,不能披發。除文藝工作者化淡妝外,一般都不化妝,體現著自然美。   在舞會進行中,場內秩序井井有條。如跳快三步,必須朝一個方向轉動,舞場裡大傢的動作表現得整齊而優美,每個人臉上都展露出愉快的神情。伴奏者是省管弦樂隊,是當時省裡的最高水準。   1957年,劉少奇來長沙處理有關中小學生的升學問題,工作結束後的周末,他來到瞭省委俱樂部(即現省委禮堂)參加舞會,大傢見到他,非常高興。

鐘馗何以成神?考試不第死而成神 掌管除妖

  鐘馗何以成神   作者:陳連山   這幅鐘馗像隻表現面部,給人以深刻印象。畫中鐘馗綠眉血口,紫面獠牙,右手握筆,左手持“新年大吉”的卷軸,形象似用“特寫”手法,極具沖擊力,黃紫對比,強烈奪目。民間在過年時,貼此像於門樓或影壁墻上,以辟邪納福。   鐘馗是民眾信仰中一位驅鬼辟邪的神靈,年畫和新年應時戲曲中多有鐘馗的形象出現。   傳統民居的大門一般是雙扇對開的,所以年畫中的門神也多是成對的,神荼對鬱壘,秦瓊對尉遲恭。但是,門神鐘馗的像卻是獨一份。我1993年到楊柳青鎮參觀,買瞭一幅《福從天降》 ,畫的就是長髯、赤袍、持劍的鐘馗,左上角一隻蝙蝠從天而降。這種門神適合貼在單開門上。新年貼鐘馗像的習俗始於唐代。那時候,每年年末,翰林們向皇帝進獻鐘馗像,用以賞賜大臣。民間也流行於門首懸掛鐘馗像以驅鬼辟邪。鐘馗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