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Month: October 2014

砥平裡之戰傷亡真相:徐國夫少將大聲疾呼軍史誤人

  徐國夫是東北野戰軍3縱9師首任師長。9師原為山東軍區由地方部隊編成的獨立旅,進入東北後,與曾克林部合編為9師。部隊中山東參軍老成分占10%,東北參軍及俘虜各占45%。“該部隊原系山東地方武裝的基礎,作戰力較弱,來東北後在長期戰鬥中鍛煉,進步甚快,戰鬥力有很大提高,頑強性較強,有攻堅之經驗。”在3縱內部,有諺曰:“7師拱(攻),8師頂,9師轉”。徐國夫每當搶不到戰鬥任務時,就自嘲曰:“7師打,8師看,9師圍著打轉轉”。  四平保衛戰中,徐國夫到兄弟部隊協同防務,歸來途中順便去查看一處陣地。其時,陣地已被敵人占領,距離山頂還有五六十米時,徐國夫被敵人發現,敵人大喊:“八路的大官,抓活的呀!”隨即開槍。徐國夫立即跳下馬隱蔽,利用敵人射擊間隙往後退。徐國夫的馬極通人性,跑回25團,25團團長認出徐國夫的馬,知道出瞭事,立即派部隊出擊,打退瞭敵人,接回瞭徐國夫。  肖勁光有一次對徐國夫說:“早就聽說你是位打仗好手,打仗不要命,槍一響就往前跑,作為戰士,這是十分難得的。但現在不同啦,國夫同志,現在你是師長,是‘將’,古人雲:‘將在謀而不在勇’。幾千人的性命就攥在你的手裡,稍微的莽撞大意都可能造成流血犧牲,所以個人的勇敢遠不及深謀遠慮更重要。一個人再勇敢,力量畢竟有限,如果用兵得法,把部下的勇猛都調動起來,發揮出來,那會是怎樣的效果呢?”肖勁光的話,使徐國夫收益匪淺。  1949年10月,徐國夫指揮第40軍119師經過三個晝夜的急行軍,進入衡陽西南的楊傢橋一帶,截住瞭欲南逃祁陽的白崇禧的嫡系部隊第7軍主力,打瞭一場激烈的阻擊戰。當時,部隊到楊傢橋後沒有發現敵情,便停下來做飯,徐國夫正在和房東聊天,突然聽到一陣機槍聲。徐國夫一怔:“是敵人來瞭吧?”作戰科長說:“可能是哪個連走火瞭吧?”“不可能,機關槍哪有輕易走火的!”徐國夫帶著警衛員就往山上跑,跑到山頂一看,原來是部隊趕到瞭白崇禧第7軍的前面瞭,356團不等命令立即出擊,控制瞭茅草嶺和無名高地。徐國夫即命令357團在356團右翼展開,將355團東調集中,作為預備隊,並將情況報告四野總部。林彪回電:“119師,來電獲悉,甚喜,甚慰。堅決堵敵南逃祁陽,戰至一人一槍一彈也要守住陣地,堅守到主力到達,圍殲該敵。”徐國夫鎮定自若,沉著應戰,119師堅持瞭一天,使兄弟部隊紛紛趕到。戰後,林彪來電:“此次你們以神速之動作,將桂系精銳四個師抓住,不顧疲勞,日夜戰鬥,進行反復堵擊與包圍,終將敵人全部消滅。此種積極精神與戰鬥作風,甚為良好。尤其是119師、135師,頑強的堵擊與反擊敵人,使敵突圍失敗,更值得表揚。”   抗美援朝  建國後,徐國夫率第40軍119師入朝作戰。入朝前,徐國夫有針對性地指導瞭部隊的戰前訓練,抓瞭空襲下的走、打、藏、住,師作戰科為部隊介紹瞭美機的機型、作戰特點、飛行活動規律,著重進行山地與夜戰,演練現代戰法,提高機關的協同指揮能力。徐國夫專門選調瞭一個朝鮮族警衛戰士,在整個戰爭期間,一直跟他學朝鮮話。  在第一次戰役中,徐國夫率部趕到雲山龜頭洞、立石洞地區,從運動中向敵陣地攻擊,在120師協同下,將韓6師7團大部殲滅。119師由立石洞南下,與從球場出來準備增援雲山的南韓8師兩個團遭遇,因為是夜間行軍,兩軍互相穿插,起初竟互未發現。直到拂曉,119師的三個團幾乎同時與敵打起來,連徐國夫的師指揮部也和敵人攪在一起。經過激戰,119師擊潰瞭南韓8師兩個團,俘虜南韓官兵300多人,還俘虜瞭40多名美騎兵1師官兵。徐國夫很納悶:“騎兵1師,怎麼沒看見他們的馬呢?”經解釋才知道,騎兵1師是美國國內戰爭時期一支功勛卓著的騎兵部隊,故沿用瞭這個番號,全師已實現摩托化,官兵肩頭都佩帶一個馬頭標記。在第一次戰役中,119師斃傷俘敵1400餘人,其中美軍1259人。  第一次戰役結束後,徐國夫奉命以356團與當面之敵保持接觸,誘敵深入。第二次戰役開始後,徐國夫率領119師跨過清川江,翻越妙香山,119師由阻援改為主攻,兩次攻打蘇民洞和龍水洞,與美2師打夜戰和近戰。徐國夫有效地組織強攻,激戰兩晝夜,攻下幾個山頭和陣地,擊潰瞭美軍,控制瞭蘇民洞地區。第38軍切斷美軍退路後,119師則乘勢在清谷裡追殲美2師4團大部,俘虜美軍700多人。美2師右翼的第9團3營,各連都受到背後的攻擊而毀滅,2營受到四面包圍,1營營部受到奇襲而毀滅,營長沃爾夫和很多參謀下落不明。有俘虜問徐國夫:“你們中國自己的臺灣還沒打,為什麼來朝鮮作戰?”徐國夫說:“隻要有中國人民在,美帝國主義就休想在世界上稱霸。”  第三次戰役,119師355團、356團主攻當面韓6師防禦陣地,兩個團全線突破,深入敵縱深。此時,119師已與118師形成瞭南北夾擊韓6師的態勢,但因通信聯絡不暢,情況不明,部隊按老習慣白天隱蔽休息,韓6師僥幸漏網。  第四次戰役,119師指揮第42軍26師、第39軍115師、第40軍120師各一個團,加上本師三個團,進攻砥平裡之敵,鄧華責成徐國夫組成前指,負責統一指揮。徐國夫建議偵察敵情與地形後再打,鄧華認為敵人要逃,沒有同意。由於偵察有誤,砥平裡之敵不是四個營,而是美2師一個步兵團、一個炮兵營、一個工兵營和一個法國營,不是南逃而是設防,奉命死守。我軍六個團分屬三個軍,徐國夫實際上隻掌握四個團。徐國夫指揮兩個團打到天亮,未能攻占敵主要陣地。鄧華未同意撤退,令徐國夫堅守即設陣地,致使兩個團遭受敵炮火與空襲,傷亡較大。徐國夫曾一度決心把119師拼光。黃昏,徐國夫繼續指揮攻擊砥平裡,119師357團曾攻占鳳尾山,115師的部隊曾攻進砥平裡街內,給敵重大殺傷,美軍23團團長亦負傷。但徐國夫後發現敵人越打越多,便和師政委劉光濤建議鄧華停止攻擊,撤出戰鬥。經鄧華、彭德懷同意,停止瞭進攻。這一仗,我軍傷亡1830人,敵軍傷亡大約隻有800人。戰後,鄧華作瞭檢討,主動承擔瞭責任。徐國夫後來說,砥平裡的失利,我在處置情況中的輕敵,攻擊力量的分散,組織協同不夠好,有實施指揮中的責任。在第四次戰役中,119師參加瞭28天機動的防禦,共戰鬥190餘次,抗擊美軍騎1師、24師、25師、英27旅、韓6師的各一部的進攻,殲敵5000餘名。  第五次戰役,119師打得猛,插得快,一舉突破敵人防禦,迅速插到指定地區,完成瞭戰役割裂任務,保障瞭戰役側後的安全。  1952年4月,第40軍接替第64軍防禦任務,徐國夫多次組織戰術反擊,共殲敵1000多人。相關閱讀推薦:抗美援朝特級英雄楊根思:與40多個美軍同歸於盡志願軍為何會被金日成趕出朝鮮? 抗美援朝謎團韓國眼中的抗美援朝竟是這樣的 國人不敢相信!抗美援朝的14個謎團的徹底澄清!鮮為人知的秘密揭秘:抗美援朝哪場戰鬥中國女兵犧牲最多?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砥平裡之戰傷亡真相,徐國夫大聲疾呼“軍史”誤人  砥平裡之戰,徐國夫時任第40軍119師師長,在橫城戰鬥進入尾聲、砥平裡戰鬥發起前的鄧指會議上,被志願軍鄧華副司令員指定為前線統一指揮。徐國夫是志願軍我方對於砥平裡戰鬥前線傷亡數字及勝負評定的最有代表性、最有權威性的指揮員。可是,在徐國夫回憶錄裡,他不承認一般被廣為流傳的對於砥平裡戰鬥傷亡數字很大的描寫,並否認營團指揮員(特別是357團團長孟灼華)泣不成聲的說法。徐國夫在書中直言,1995年編寫軍史作者是戰爭勝負觀點錯誤在先,不訪親身經歷者、筆誤顛倒誤導後人在後。  1、砥平裡戰鬥經過及我見  橫城戰鬥進入尾聲時,鄧華集團指揮部即有集中八個團的兵力,對砥平裡之敵實施攻擊之計劃,但由於一個不準確的情報,致使鄧指未及調集部隊,便反以現有的擔任預備隊的五個團倉促命令發起向砥平裡攻擊,而實際參加攻擊的隻有三個團,其他兩個團因故未能投入戰鬥。事實經過如下:  1951年2月12日,鄧集團指揮部於漢江之北的放谷,召集沒有參加橫城戰鬥的各師師長會議。我師僅355團配屬118師參加橫城殲滅偽8師戰鬥,其他兩個團作為預備隊於陽徳院西北地區集結待命。接到鄧指會議通知,我立即趕到鄧指駐地。  會議由鄧華副司令員主持。一開始他就告訴我們一個消息:“據42軍報告,砥平裡的敵人有南逃跡象,並且隻有一兩個營的兵力,今晚我們要立即行動,將這股敵人截擊殲滅,趁機奪取砥平裡,以使我東西防線連成一體。”隨後征求大傢意見。當時,有位剛剛從國內入朝的某師領導說,他們師到瞭安東才知道入朝作戰任務,走時特別倉促,武器未及擦拭,攜帶彈藥極少,難以參加戰鬥。鄧副司令想瞭一會兒對我說道:  “這項任務來得比較突然,原來我們也是想等橫城戰鬥結束後再考慮攻打砥平裡。現在情況有變,如果不立即行動,敵人很可能會跑掉。這樣吧,以你們119師的兩個團擔任這次行動的主力,我再給你們配屬120師359團,125師375團和40軍炮兵團,以五個團打一兩個營,雖然現在部隊減員較大,雖然敵人是美國兵和法國兵,但也問題不大吧,就由你徐國夫統一指揮,怎麼樣?”  參加會議之前,我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首長突然佈置任務,我當時確實有些心理負擔,但看到鄧副司令很著急的樣子,我又不能不表態:“首長下達的命令,我119師堅決執行,但我請示能否緩些行動。1.我師355團參加橫城戰鬥未歸建;2.總兵力雖有五個團,但分別來自三個師和一個軍直,既沒有集結,通訊聯系又很難接通,恐怕統一指揮不方便;3.對砥平裡的地形不僅我沒親自看過,各團領導也都不熟悉;4.砥平裡現在的敵軍兵力是否準確,我們有必要進行偵察。”  “徐師長,你說的這些都是有道理,但我們現在掌握的情況,砥平裡敵人是準備逃跑的,如果我們行動遲緩,讓敵人跑掉,你徐國夫負得起這個責任嗎?”鄧華顯得很激動。  見首長把話說到這個份上,我也不好再說什麼,隻好說:“那就按首長的意圖辦!”   隨後,在我的師部召集瞭統一行動的各團領導作戰會議。參加這個會議的五個團團長隻到瞭三位:120師359團團長李林一未到,隻政委肖錫三到會,據肖講,李團長不來;125師375團隻有副團長李文清到會,據他講,團長、政委均有事不能來。另外,李文清副團長講道,他剛剛從砥平裡前線下來,現在砥平裡的敵人不是一兩個營,仍是美2師23團和法國營,並且構築瞭工事,沒有發現要逃跑的跡象。聽完瞭這個情況後,我一面讓夏克參謀長立即向“鄧指”匯報請示,一面按鄧華首長原來要求做戰鬥部署。  行動時間我定在2月13日下午4時半。但就在接近這個時間之前,發生瞭兩件意想不到的情況:配屬我此次行動的炮兵42團因馬匹受驚暴露目標,在下午1時左右遭到敵機空襲,損失極重,無法投入戰鬥;42軍125師的375團下午也失去聯系,原因不詳。  夏克參謀長將375團李文清講的情況向“鄧指”匯報後,幾次催問也沒有答復。預定行動時間已到,我隻好命令我119師356、357團和120師的359團2300多人在沒有炮火支援的情況下向砥平裡發起攻擊。出發前,我向三個團的團長交代:“炮團已經不能參加行動,375團又失去聯系,現在隻好由你們三個團來完成這個任務。如果砥平裡真的是一兩個營又準備逃跑,憑你們三個團截住再殲滅也不成問題。如果像李文清副團長說的那種情況,我們就要慎重啦,但無論如何,在上級沒有改變決心前,我們必須堅定信心,穩中求發展。我的指揮所和你們一起行動,大傢要隨時保持聯系,註意配合!”  砥平裡北靠鳳尾山,東、南亦有些小山,中間為起伏地,村莊約四五十戶,原州至漢城的鐵路從此處通過,另有大路通向南面的驪州、利川。我判斷,西面漢城為我軍占領,不可能向西逃跑,隻有東南的原州、驪州、利川,最大可能是驪州、原州,因為這兩地都有敵人的部隊,所以我命令357團由北向南攻擊鳳尾山,356團和359團由東向西南攻擊,截斷通向兩地通道。  戰鬥一開始,進行還比較順利,356團、359團先後攻占瞭砥平裡東南的幾個高地,357團也有進展,約11時左右以後,我攻擊部隊便遇到瞭敵人較頑強抗擊。此期間,我和夏克參謀長幾次登上高地試圖查清敵情,但終因夜間視線差,未達目的。但從各團匯報情況分析,敵人似乎不像逃跑,但也不敢加以肯定。因為,逃跑之敵一般也都是很重視逃前防守的。所以,我命令356、359團加快攻占砥平裡東南的主要高地,截斷敵退路。  戰鬥越發展越艱苦,幾乎每個高地敵人都有佈防,且築有較堅固的防禦工事,加之敵人有炮火支援,輕重武器火力也比較強,所以每攻取一個高地都要付出很大代價。但我們的戰士和基層幹部們依然英勇頑強,毫無畏懼,充分發揮我善於近戰夜戰的特長,以機巧靈活的戰術,將敵人的碉堡工事一個個摧毀,打的敵人屋裡哇啦亂叫。  這時,我根據各團上報情況和我觀察的情況綜合分析,認為敵人不是逃跑,也絕不是一兩個營兵力,很可能正如李文清匯報的情況那樣。所以,我讓夏克參謀長堅持與“鄧指”聯系。在實在無法接通的情況下,我們與軍電臺取得聯系後,令其代為轉告我的判斷並請求指示。但等瞭許久,軍指揮所告知雖已將我的意見報告“鄧指”,但無結果。同時透露上級有增加兵力、全殲砥平裡之敵之可能。當時我們幾位師領導分析,“增加兵力,全殲砥平裡敵人”的可能性很大,一是此前有這個計劃;二是橫城戰鬥已結束;三是東側敵人確實後退。如此時再投入幾個團攻擊砥平裡,全殲敵人是有把握的。所以,我令各團鞏固已奪取的高地,保護自己,盡量減少傷亡,一定要拖住敵人,準備配合增援部隊全殲守敵。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經過兩晝夜激戰,砥平裡外圍高地均為我軍占領,敵退縮在不到兩平方公裡的起伏地帶,憑借房屋、據點式工事及強大炮火頑強反抗。這時,如果我有炮兵支援,憑三個團現有兵力也有把握全殲守敵。但無炮兵支援,僅以我戰士手中的輕武器攻擊,實在力不從心。因為敵人除各種火炮外,還有坦克。當時,我們已沒有專門對付坦克的重磅手榴彈和爆破筒,更何況各團在攻占高地時已出現很大傷亡。至此,我們與敵人形成瞭暫時的對峙。  15日拂曉,我們突然接到軍部轉來的“鄧指”命令,要求我們立即撤出戰鬥。當時,我們幾個師領導都不太理解,既然已經付出很大代價,再稍作努力,就可以攻占砥平裡,全殲守敵,何以要撤退呢?向軍指詢問,軍裡也未作解釋。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我隻好帶著遺憾下達撤出戰鬥的命令。當時,有的團領導因為不瞭解情況,建議不該撤退,我耐心說明情況後,大傢也不無遺憾地服從瞭命令。後來才知道,砥平裡守敵既不是一兩個營,也不光是美2師一個團和法國營,還有一個炮兵營和一個坦克中隊,總兵力約6000多人,是我攻擊部隊的3倍餘。並且敵人由利川的增援部隊也抵近砥平裡。判明情況後,“志司”首長考慮到砥平裡東南敵人已作縱深防禦,奪取較突出的砥平裡一點也不易固防,為保證後續部隊入朝作戰,準備將防線後移至漢江以北作機動防禦,因而,“鄧指”作出我攻擊砥平裡部隊主動撤出戰鬥的命令。   這場戰鬥,雖然上級對敵情判斷有誤,但我攻擊部隊判明情況後一面向上級匯報一面調整瞭部署和作戰方針。在未得到新的命令之前,以頑強勇敢之精神與敵英勇戰鬥,奮力拼搏,僅以手中輕武器殲美法軍800多人,但我三個團付出的代價也很慘重,約900餘人傷亡。事後,鄧華副司令員專門發來電報,對此承擔責任,並在電話中對我說,敵情不準,造成瞭判斷失誤,決心有誤,但對我本人的指揮和參戰的三個團戰鬥精神給予瞭充分肯定。他說道:  “你徐國夫果然沒讓敵人跑掉啊(玩笑話)!雖然我們判斷有誤,但你們打得不錯。你能及時調整部署,隨機攻擊,不愧是個老打仗的。我們前線指揮員就應該隨機應變,敵變我變,處變不驚才行。雖然我們付出代價不小,但這個責任在我,在我的指揮部,由我來承擔責任。357團和42團沒能參加戰鬥,致使你們攻擊力量單薄,他們有責任,你們不是一個軍不好說話,我找他們算賬!要做好你師兩個團的工作,後續部隊上來後,我馬上給你把減員補齊……”  他沒提及我在戰場發去敵情有變的電報後而未回電的事,是未收到還是另有別情,這個不得而知。  聽瞭鄧華的話我很激動,我為他敢於承擔責任的態度表示欽佩。這在當時是很難得的。不像有的極個別領導,有瞭成績,即使與他不沾邊,也要千方百計靠上去。特別有些風險的戰鬥,這種人一般不表態,或借故離開,待戰事基本趨於明朗化時,他突然出現在前線,指手畫腳。一旦戰鬥不理想,這種人或者把責任推到下邊,或溜之大吉,裝作與他沒關系。這種人過去有,現在也有;一般幹部中有,極個別中高級幹部中也有。請註意,是極個別的!  砥平裡戰鬥結束,355團歸建,我師於漢江北休整三天後,奉命在座防山、萬樹洞、三聖裡一帶作運動防禦,為後續入朝作戰兵團集結、開進,進入前線換取時間。此期間,我師雖減員很大,但依然保持瞭頑強的戰鬥力。擬入朝作戰的15軍45師師長崔建功同志奉“志司”指示來我師體驗生活,熟悉情況,我一邊指揮戰鬥,一邊向他介紹朝鮮戰場地理環境特點,特別介紹瞭我師多次與美軍作戰的經驗體會。他親自目睹和親身經歷瞭我師官兵戰鬥精神與我指揮方法後,深表敬佩。  運動防禦作戰的28天裡,我師共進行大小戰鬥190餘次,並先後與美1師、美24師、美25師、美騎1師、土耳其旅、英國27旅、李偽6師各部交戰,計殲敵5000多人。崔建功同志通過這一段時間的體驗,對與美偽之敵作戰有瞭較全面的瞭解,在爾後的上甘嶺作戰中表現出瞭不俗的戰績,我們個人之間也結下瞭深厚的情誼。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2、關於兩本書裡的“砥平裡戰鬥”  砥平裡戰鬥結束後,我們很快進入瞭運動防禦,中間僅休整三天。這三天,說是休整也不準確,因為我們還要行軍,要由砥平裡撤至漢江以北,所以真正休整也就一天多時間吧。此後我一直忙得很,包括回國後也一直忙於部隊建設,對砥平裡戰鬥很少去想,一是沒時間想,二是沒必要想,因為它是我從1927年參加皖西農民遊擊隊組織的“摸瓜隊”,直到從朝鮮戰場回國這二十六年間無數戰鬥中的很平常的一仗而已。並且,當時部隊中也無大反響。盡管鄧華同志認為傷亡較大與其判斷決策有誤有關,以革命傢的風度主動檢查,這隻能說明其高度的責任感,上級並未因此而有任何說法。其實戰爭本身就是殘酷的,在中國革命幾十年征戰史上,即使在抗美援朝征戰史上,砥平裡戰鬥也無特別之處,判斷失誤不止砥平裡,我之傷亡超過敵之傷亡也不止砥平裡。因此,我們這些在前線終日戰鬥的指揮員也好,戰士也罷,想不起它、記不住它,也是很正常的。如果誰想之記之,則必有特殊原因。  此外,鄧華同志所說的“檢討”或電報我至今未見到原文。除當時他在電話中跟我說要承擔責任、要檢查外,我還是從前幾年某軍編寫的“軍史”中見到摘錄的一段。我查閱瞭1988年由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其中也無有關文字記載。  在職期間,我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工作,即便讀書,也僅讀些政治類和軍事理論方面的書籍,文學作品一本沒讀過。離職之後,雖然有瞭時間,但幾十年養成的毛病,也很少去看文學作品,僅僅看幾部“三國志”、“二十四史”之類歷史性書籍。前幾年,某軍編瞭“軍史”送給我這當年代軍長一本,我翻瞭翻,沒有認真讀。1996年,40軍的同志送給我一本“揭開戰爭序幕的先鋒—40軍在朝鮮”,我開始將其放在書架上未曾閱讀,以後我的一個孩子看瞭後說,書中有寫我的事情給我看,我這才認認真真地細讀瞭兩遍。在閱讀過程中,因有些涉及“軍史”,因此我也才把1996年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軍軍史”與我有關的部分看瞭看。因兩本書的書名都比較長,為簡便,以下隻稱“四十軍在朝鮮”和“軍史”。  兩本書的出發點是好的,以文字形式把我40軍幾十年的成長歷史記載下來,總結經驗,教育部隊都是十分必要和很有價值的,看得出來編寫者們的辛苦和勤奮,作為曾在40軍擔任過師長、副軍長的我,真誠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隻是遺憾其中有些情節不符合真實,有些事我是親身經歷者並且是主角,我都不知道的情節卻真真鑿鑿地寫進書中,實在讓人無法不遺憾,如果是小說也就罷瞭,因為小說可以虛構嘛。偏偏這不是小說,一本是“史”,另一本是與史很接近的“紀實叢書”,都是真人真事嘛,真人真事就該講個“真”字才是!  兩本書都很長,不能一一說到,僅以記述砥平裡戰鬥一段為例。“四十軍在朝鮮”書中標題是“血濺砥平裡”,血乎淋漓,令人恐懼。  書中說我和溫軍長被一起叫到“鄧指”接受戰鬥任務。我沒有和溫軍長一起去,也沒見到他在那裡開會。所以書中說到的有關溫軍長在場時的一切表現也無從談起。  書中對戰鬥場面的細節描寫我無法肯定,當時我是師長,是戰鬥指揮員,我有我的位置,我無法知道一個戰士或者一個營連排長當時怎麼說、怎麼做,我所知道的情況在前文中已寫的很清楚,並且有今天依然在世的夏克同志證實。不知作者是從哪裡得知那些細節的,是你們之中哪位親身在場,還是聽哪位親身在場的人所說?  書中說14日夜間溫軍長到瞭我陣地前線,我還向他作瞭匯報。整個戰鬥期間,我未見到任何軍首長到砥平裡陣地,所以向溫軍長匯報的事也毫不存在。  當時經過三次戰役各部隊減員都很大,不止我軍我師,每個連最多七八十人,每個團也就六七百人,我三個參加戰鬥的團總共就2300多人左右,因為我無當時的記錄,所以不能說出準確數字。按書中所講,我傷亡兩個團還多。  我掌握的情況不是這樣:戰鬥中,各團領導隨時向我報告傷亡數字,戰鬥結束前最後一次報的數字累計是700多人;戰鬥結束,我讓作戰科統計三個團上報的傷亡數字是900多人,犧牲約300多,剩下為傷員。  書中說我357團孟灼華團長向軍師首長匯報傷亡情況時竟失聲大哭,不知他是向哪一位匯報時哭的,反正向我匯報時他沒有哭,並且我沒發現一個營團幹部或其他幹部哭,因為撤出戰鬥他們中表示遺憾和發牢騷的倒是確有其人。我也從未見到我師的幹部戰士在戰鬥中或者戰鬥後哭過。也許跟別人去哭瞭。  書中還說,敵人越打越多,最後“鄧指”讓溫軍長統一指揮,收拾殘局。我從戰鬥開始到戰鬥結束一直在砥平裡前線,有時還到各高地上查看敵情,並沒有發現敵人大量增多,而是越打越少,最後被我壓制在不到兩平方公裡的村莊一帶時,能看到的敵人並不是很多,因為敵人都是在工事裡。說6000敵人和敵人增兵是撤出戰鬥後聽軍和“鄧指”同志說的,此前我和我部隊皆不知準確人數,這6000敵人的數字是否準確我未作核實。至於溫軍長統一指揮收拾殘局的事,我不知道。撤出戰鬥是軍電臺轉來的“鄧指”電報,我下達的命令,未曾見到溫軍長和他的電話以致其他任何指揮戰鬥的情節。

評流寇馬仲英:馬仲英的軍事才能該怎麼評價?

  馬仲英起事的原因據說是因為馮玉祥國民軍趙席聘部在河州征糧、索款,雷厲風行,河州發生回族間的教派之爭,趙將當事的頭目抓來殺掉,因而激起瞭眾憤,教民們起來向河州進攻。曾任馬麒部下的營長馬仲英在馬麒的慫恿下,趕到河州,把起事的教民組織起來,勢力逐漸擴大,向河州猛攻,戰事就一躍而無法控制瞭。馬仲英之父馬寶亦在此時被國民軍處死。馬仲英率眾向河州進攻,趙席聘外號“趙大肚子”,“在國民軍中從未打過一個勝仗”,是有名的腐朽無能的庸將,招架不住馬仲英手下的亡命之徒,退守在河州城內,電劉鬱芬告急求援。當時國民軍在蘭州的部隊隻有戴靖宇新編的一個師和李松昆、劉兆祥的兩個旅。劉命戴靖宇的一師從寧定川向河州增援。戴部在南陽坡與馬仲英相遇,雙方傷亡都很重,戴靖宇肋部中彈,舁回蘭州,因而這路的攻勢受到頓挫。與此同時,李松昆、劉兆祥的兩個旅也奉劉的命令從唐汪川向河州增援。李、劉兩旅到達河州時,馬仲英已經向河州的西鄉退去。  時值天下大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馬仲英起事也算事出有因。然而,無論國民軍征糧有多重、索款有多急,都不能成為馬仲英屠殺無辜漢族人民的理由。馬仲英所至,屠殺漢人,極為殘酷。“陷湟源殺漢人三千餘人,陷永昌殺漢人二千三百餘人,陷民勤殺漢人四千六百餘人,馬廷勷陷涼州,冀魯豫客籍漢人,幾無幸免。”(政協文史研究會 文史資料選輯第七十五輯)。無辜百姓的鮮血染紅瞭馬仲英的馬刀。濃烈的血腥味在今天似乎已經淡漠,紅柯先生的煌煌大作《西去的騎手》成瞭今日的暢銷書,然而,書中 ‘我們起兵造反打國民軍,漢人你一個逗不成,殺官劫兵搶富漢。[逗:動,招惹。]與你窮人莫相幹,我們要當英雄漢,窮人貴賤不要犯,阿一個殺下漢民的老百姓,一個人哈十個人抵命。’完全是徹頭徹尾的謊言!在這場變亂中,大量的漢、回無辜百姓死於非命,亡魂的怨氣充塞於天地之間。用謊言堆砌成的神話,文辭再優美,語調再動聽,也終歸有煙消雲散的一天。陳年的傷口需要精心呵護、調養才能平復,它經不起反復的翻動,更何況再塗上毒藥呢?   被這位紅先生吹得神乎其神的馬仲英其實隻是包圍瞭草包趙席聘,打敗瞭戴靖宇的新兵而已。北伐結束後,中原息兵,一九二八年秋,孫連仲部隊奉命西來,克復涼州,進軍西寧。劉鬱芬以孫連仲部隊進抵涼州,已無後顧之憂,遂重新部署河州部隊,向馬仲英反攻,馬仲英立即露出瞭銀樣鑞槍頭的原形。北原一役,馬匪傷亡頗重,退出河州,南竄洮岷,復結合當地回民,聲勢又震,分股北犯,進擾渭源。馮安邦旅,阻敵於渭源西南,馬遂東竄圍攻隴西,吉鴻昌率十一師所轄李松昆、劉兆祥兩旅馳援,叛軍解圍南走,陷武山,據伏羌(甘谷),平叛大軍追至伏羌,敵已北竄秦安。翌日,吉鴻昌於赴秦安途中,折往天水,偃旗息鼓,黃昏入城。入城後部隊作以下部署:四門以內地區,各配置步兵一團,由團再酌派便衣部隊潛伏城關,滬造山炮曳上鼓樓,炮口分向城門方向放列,以留守處傷愈官兵百餘,配合縣隊,由留守參謀任伴蘭率領,上城守衛,鳴鑼擊鼓,表示空虛,待敵逼近城垣,炮兵接到發射命令,連續放炮,同時發射,炮擊停止,潛伏城關便衣部隊,即向當面之敵出擊,各團迅速增援,敵如退卻,分途窮追,當晚部署既定,以待明日殲敵。翌晨見城外西北山頭,遍豎旗幟,敵兵麋集,何止萬千,紛紛下山,逐步向城垣包圍,大喊大叫:“開城不殺不燒,如果打進城去,雞犬不留。”時值正午,吉鴻昌見敵已逼近城垣,,即下令炮兵發炮,炮兵停止,城關部隊立即出擊,城內部隊繼之於後,叛軍驚如空天霹靂,猝不及防,掉頭便走,自相踐踏。十一師歩機槍齊發,叛軍傷亡枕籍、潰散遍野,一部竄至西南山口,企圖繞山逃走。而炮火已將路口封鎖,追兵繼之,叛軍進退失據,傷亡尤多。經此戰役,殘匪又逃回岷縣,十一師繼續追擊,馬仲英率殘部向西寧退去。  由天水經岷縣至洮州,沿途數百裡,滿目瘡痍,村民稀少,雞犬盡絕,更無牛羊之跡。當時隴南雖未經嚴重兵火,而人民苦於征役,加以股匪蹂躪,民不堪命。據吉鴻昌的參謀長傅二虞回憶:“我在成縣行軍途中,遇一婦人,另有一女子隨其後,年約十四、五歲,上披破襖,下體赤露,我叫勤務兵給這婦人五元錢,婦人接錢在手,返身追來,連喊叫我站住,她說‘大人你貴姓啊?’我說:‘你別問我姓名,趕快給你姑娘做條褲子吧。’”人讀至此,孰不鼻酸?這就是紅柯先生“有關英雄和血性的史詩式長篇”背後的情況。  一九二九年,農歷二月上旬,劉鬱芬急電吉鴻昌:“馬仲英匪部經永昌攻陷鎮番(民勤),殺掠極慘,該師迅即進剿。”鎮番城內,商店住戶,大街小巷,屍體縱橫,其中尤以婦孺為多,此皆當馬仲英入城時,未及逃出,慘遭屠殺者。吉鴻昌召集難民回城,責令縣政府救濟,派軍隊掩埋屍體,清除街道。即使在此時,吉鴻昌也註意整頓軍紀,軍中有擅取回民衣服者,吉鴻昌即將一個連長、兩個排長當場槍決,以為擅取民物者戒。  馬仲英於農歷三月上旬攻陷寧夏省城,軍政機關職員,多未逃出,相率隱蔽在商店或百姓傢,馬仲英日事搜查,一經逮捕,悉予殺害。當吉鴻昌從馬仲英手裡克復寧夏後,一個警察槍殺瞭一個沒有逃跑的無辜回民,吉鴻昌一知道這個情況,立即把這個警察予以正法,並發出告示,保護和安撫回民。吉鴻昌、馬仲英相比不啻霄壤,紅柯將二人並列,實在是侮辱瞭九泉之下吉將軍的英靈。  後來馬仲英在新疆也多次屠城。筆者去開都河流域考察水土流失情況時,看到瞭焉耆、和靜等縣的縣志。在現在已經成為回族自治縣的焉耆縣縣志中,清楚地記載瞭馬部屠城的經過,行政長牛時全傢被殺,農歷新年暴徒們以大刀、木棒血洗瞭焉耆古城,隻有極少數漢人由阿訇陜文清保護瞭下來。在現在很多所謂的紀實作品中,馬仲英往往以英雄形象出現,大量篇幅誇張其悍不畏死的虛勇,對其暴行卻隻字不提。難怪不明真相的讀者讀瞭這樣的作品,會把馬仲英部當作秋毫無犯的仁義之師瞭。相關閱讀推薦:重慶談判:蔣介石曾準備讓毛澤東出任新疆省主席“青海王”馬步芳蹂躪5千女子 兄嫂侄女都不放過揭秘:將青海全部納入中原王朝版圖的皇帝是誰?慈禧為何力排眾議支持左宗棠少數派收復新疆?清朝後宮唯一一位新疆妃子是誰?乾隆香妃原型

不一樣的西遊記:西遊記中130個你沒註意到的事實

  導讀:真相總是令人難以置信,事實遠比傳說更加精彩。這裡列舉出那些令人吃驚的事實,卻都是西遊記原著所描述的,可能會顛覆人們過去某些固有的觀念。比方說,孫悟空自己親口說自己曾在花果山變化成美女吃人,和白骨精所作所為基本上差不多,屬於倩女幽魂一類的情節,而他在加入佛門之前是做男女之事的。  1 . 四大部洲的念法: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應該是——西,牛賀洲;東,勝神洲;南,瞻部洲;北,俱蘆洲。其中瞻部意思指當時的中國。  2 . 花果山不是普通的仙山,不但孕育瞭神猴孫悟空,而且是十洲三島的祖脈,大地之根,比如來所在的靈山,以及須彌山要強大的多。花果山經常有龍、麒麟和鳳凰出現,但因為後來孫悟空和天兵天將對抗,最終被二郎神和手下付之一炬。  3 .

梁山五虎將排名:關勝為什麼能排在五虎將第一位?

  水滸傳記載,梁山排座次後,分封眾好漢,各司其職。其中,馬軍五虎將五員:大刀關勝、豹子頭林沖、雙鞭呼延灼、霹靂火秦明、雙槍將董平。  NO.1 大刀關勝——馬軍五虎將之首  排名:坐第5把交椅  籍貫:運城(今山西省運城市)  綽號:大刀  武器:青龍偃月刀  星號:天勇星  相貌:堂堂八尺五六身軀,細細三柳髭髯,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如重棗,唇若塗朱。  原型:南宋初,劉豫任濟南知府,金軍攻濟南。劉豫受金人利誘,殺守將關勝,降金。這段故事被清陳忱加以演義,寫入瞭《水滸後傳》。此關勝可能就是小說中的原型。  出場回合:第063回  後代:關鈴,在《說嶽全傳》出場,嶽雲的義弟。  關勝乃漢末三國義勇武安王關羽嫡傳子孫,長相與關雲長頗為相似,也使一把青龍偃月刀,精通兵法,人稱為大刀關勝,幼讀兵書,深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原來是蒲東的巡檢,後被蔡太師調往梁山泊攻打宋江。關勝一人大戰林沖、秦明兩人。後用計擒住張順、阮小七。宋江不能取勝。呼延灼用假投降的辦法引關勝兵馬進入宋江的大寨,被撓掛鉤拖下馬鞍活捉。關勝感到宋江有膽識重義氣,便歸順瞭梁山。關勝念及宋江及梁山諸英雄的俠義,以及朝廷的昏昧,奸臣弄權而投靠瞭梁山,並招降瞭單廷珪、魏定國等人。 蔡京調兵進攻梁山,關勝和聖水將單廷圭幾十回合,後用拖刀計打敗單廷圭,勸服使之投降瞭梁山。受招安後,關勝被封為大名府正兵馬總管。在梁山泊英雄中排馬軍五虎將第一位,總第五把交椅。在攻打遼國、方臘的戰鬥中表現卓越。   梁山眾將受招安後,關勝隨宋江出征,沖鋒陷陣,刀斬遼國都統軍兀顏光;在掃田虎、平王慶過程中屢立戰功;征方臘戰常州刀斬方臘手下名將錢振鵬,數戰殺死梁山戰將多人的南軍大將石寶,最終功成回京,金殿受封為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甚得軍心,眾皆欽伏。一日,操練軍馬回來,因大醉失腳落馬,得病身亡。相關閱讀推薦:水滸傳扈三娘綽號為什麼叫一丈青?盤點水滸中10大無能之人:108將中誰是最沒用的揭秘:《水滸傳》中女性占10% 死亡率卻達到43%不可思議:揭秘顯赫權貴孫立傢族也被逼上梁山?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為何都不近女色?和習武有關?分頁:1/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NO.2 豹子頭林沖——馬軍五虎將之右軍大將  座次:坐第6把交椅  籍貫:東京(今河南開封)  星名:天雄星  綽號:豹子頭

揭秘《水滸》梁山好漢中最倒黴的一個英雄是誰?

  水滸中最慘的倒黴蛋是誰?應該說水泊梁山上的英雄們都有過不如意的時刻,不然誰好好的會上梁山落草為寇呢?隻是有位倒黴中的極品,估計少有人發現,他的一生基本沒有什麼得意的時間,而是一個失意接著一個失意,做人倒黴到瞭這個地步,真的是令人同情。他就是名門之後青面獸楊志。  一  應該說,楊志的人生起步比一般人高出許多:一來他是名將楊老令公之孫,貴族身份非今天的暴發戶可比;二來他20歲時考上瞭武舉,做到瞭殿司制使官,本身又有傢傳本事,加上朝野親朋照顧,四五十歲混到地方軍區當個司令本是再正常不過的瞭。  可楊志的運氣實在不好,先是一個最沒有風險、名利雙收的好機會被他錯過瞭,後又失陷花石綱,怕不能交差而開始流浪避難。  罪責被赦免後,楊志東拼西湊瞭一擔財禮,懷著憧憬,到舉目無親的東京拉關系,繼續他的仕途夢想。可嘆他的命運實在不濟,途經梁山,財物遭搶。搶他財物的林沖也恰是個鬱悶之人,正為命運慘遭變故、王倫的小肚雞腸悶悶不樂。   不打不相識,王倫早看林沖不爽,想制造個窩裡鬥,於是他極力挽留楊志,但沒說兩句,楊志就搬出瞭他的貴族身份,然後撒瞭個謊:“感謝大傢抬舉,我有個親眷在東京居住,前陣因我的事受瞭連累,今日要到那裡走一趟,望各位大哥還我財物,不然,我隻有空手去瞭。”  這就是楊志的出場,乏味而鬱悶,充斥著今天我們隨處可見的炫耀、謊言、懦弱和逃避。  二  風塵仆仆的楊志站在東京的城門外,心情激動,他握瞭握手中的包袱,咽瞭口唾沫,暗想:我的前途全寄托在你身上瞭。  這時的楊志沒有背景,沒有基礎,要靠自己打拼未來。他開始正經八百地打點:先打點樞密院,好不容易搞到殿司府制使申請表,結果晉見部門最高領導高俅時,高俅拿楊志的檔案一看,大怒道:“既是你等十個制使去運花石綱,九個回到京師交納瞭,偏你這廝把花石綱失陷瞭!又不來首告,倒又在逃,許多時捉拿不著!今日還要來當差,雖已赦免,難以委用!”可以想象當時楊志的臉色有多難看。  回到客店,楊志鬱悶一陣,對墻痛罵一番,感慨自己空有一身本領,而高太尉忒狠毒刻薄,揪住自己的失誤硬是不放,一個有為青年就這樣被一棍子打死。   三  求職失敗,銀兩花光,楊志的生活陷入貧困。無奈之下,他隻好在東京街頭變賣祖上傳下的寶刀。誰想禍不單行,生意沒做成,在拉拉扯扯過程中還一刀捅死瞭潑皮牛二!  在這場沖突中,楊志表現得蠢笨迂腐。作為一個將門之後、武舉之才,居然失手捅死瞭人,看來這武舉文憑水分極大。  楊志當時若充滿蔑視、殺氣和自信,再加上那張青臉,牛二這等欺軟怕硬的貨色必定服軟,可楊志的表現實在令人失望,竟磕磕巴巴地跟牛二論起理來。最後,看著倒在血泊中的牛二,他像木樁一樣呆在一旁。  魯智深三拳打死鄭屠,一見出人命瞭,趕緊大罵幾句“你詐死!灑傢和你慢慢理會”,然後趕緊逃命,而楊志此時卻說:“灑傢殺死這個潑皮,怎肯連累你們,潑皮既已死瞭,你們都來同灑傢去官府裡自首!”坊隅眾人慌忙攏來,隨同楊志徑往開封府。  審判結果是二十脊杖,刺金印,發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寶刀沒官入庫。相關閱讀推薦:盤點水滸中10大無能之人:108將中誰是最沒用的揭秘:《水滸傳》中女性占10% 死亡率卻達到43%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為何都不近女色?和習武有關?盤點梁山十大小矮人:誰是水滸108將中最矮的?盤點水滸裡的五大毒美女:誰是水滸中最毒女人?分頁:1/13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四  楊志刺配大名府正應瞭句古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大名府是離楊志實現傢族理想最近的一段時光,也是他正式走入梁山的前奏。  鬱悶的楊志來到大名府後,才知北京大名府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最有勢力的留守司梁中書是當朝太師蔡京的女婿,最關鍵的是,與他曾是吃過幾場花酒的哥們兒。楊志的心情登時舒暢瞭許多。  因梁中書也是初到大名府為官,軍隊老幹部的副牌軍周謹和正牌軍急先鋒索超等人讓他不太爽,便早想找機會收拾一下這幹人。現在以前的哥們兒、將門之後楊志來瞭,這事算成瞭。  先是周謹與楊志兩個比槍法,大槍都去瞭槍頭,用氈片包住,蘸瞭石灰。這雖是《水滸》中楊志頭回用槍,可楊傢槍也是祖傳的功夫,熬資歷出來的周謹並不是楊志的對手。  不懂“得饒人處且饒人”也就罷瞭,楊志硬是一點面子沒給周謹留,兩個人鬥瞭四五十回合,周謹滿身斑斑點點,約有三五十處,楊志隻有左肩胛下一點白。   回到大廳,梁中書登時來瞭勁兒,對周謹道:“我的前任參你做個軍中副牌,可你這般武藝,如何南征北討?沒資格做這副牌嘛!楊志代替你瞭。”周謹下崗瞭,梁子也就結下瞭。  其他同志想替周謹挽回點面子,提議說:“周謹槍法生疏,弓馬熟嫻,不如再教周謹與楊志比箭如何?”梁中書已看出兩人水平高低,樂得落個從善如流的名聲,便道:“言之極當。”  楊志、周謹二人得瞭將令,都插瞭槍,各取瞭弓箭進場。楊志提出:“恩相,弓箭發處,事不容情;恐有傷損,乞請鈞旨。”梁中書道:“武夫比試,何慮傷殘?但有本事,射死勿論。”   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梁領導說得再明白不過,但楊志又開始犯渾,躲過三箭開弓時,又考慮“射中他後心窩,必至傷瞭他性命,我和他又沒冤仇,灑傢隻射他不致命處便瞭”。結果一箭正中周謹左肩,周謹措手不及,翻身落馬。  這時,索超也想替小弟挽回點面子,提出與楊志比試。兩人大戰五十回合,沒分出勝負。梁中書怕他們受傷,趕緊叫停。他的目的已達到,既收拾瞭周謹,又揚瞭自個兒的臉,挫瞭索超小團夥的銳氣,今後工作安排容易多瞭,最後,對兩人各有賞賜,又升他們做管軍提轄使。  楊志總算是可以繼續做他的光宗耀祖之夢瞭,可不知底下已是暗流湧動。分頁:2/13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五  “智劫生辰綱”非常精彩:先是有領袖潛質的老大提出項目,然後是老謀深算的軍師開始策劃過程,接著是找一幫身懷絕技的弟兄,最後是精確組織實施。其間,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充分,甚至包括如何將蒙汗藥放入第二個酒桶中,簡直是完美無缺!  活該楊志倒黴,碰上這一幫強盜祖宗。他的準備工作不可謂不細,從走路時間的調整、生辰綱的偽裝、路上起居的嚴格管理都是煞費苦心。但老管傢和士兵因老上司周謹的緣故極不配合,有抵觸情緒,終究中瞭吳用的蒙汗藥。  楊志吃的酒少,便醒得快,他爬將起來,兀自捉腳不住。看那14個人時,都口角流涎,動彈不得。楊志此時感到的是極度失敗,第一個念頭是自殺:“如今閃得俺有傢難奔,有國難投,待走哪裡去?不如就這岡子上尋個死處!”撩衣踏步望著黃泥岡便往下跳。  剛要跳,楊志又猛然醒悟,尋思道:“爹娘生下灑傢,堂堂一表,凜凜一軀。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終不成隻這般休瞭?比及今日尋個死處,不如日後等他拿得著時,卻再理會。”

水滸傳之諸好漢武力狀況大綜述:梁山各好漢武力值

  所謂武力,包含著武與力。力相對比較易於考量,而武卻比較復雜,其中又分徒手、器械、馬戰、步戰、格鬥術、內功、法術、特殊技能等等。梁山好漢各有絕技,有的武藝好,有的武功高,有的力量大,有的手段絕,所以不能交互比較,隻好平行論述,然後得出綜合的評價。  下面,即按天罡星的順序,逐一分析各好漢的具體武力狀況:  一,宋江  宋江的武力到底如何,在水滸傳中所述不詳。宋公明的統帥才能、心計謀略和軍事韜略還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武力如何很難看出來。一般認為不強,但是在書中宋江出場時候有一段描述,稱其有虎象狼形,並且“刀筆精通…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可見並非文弱。可是在之後的戰場和江湖上卻從不曾在一招一式上有取勝的紀錄,反有很多任人宰割的經歷,不是求饒就是哀告,連自衛反擊的都幾乎沒有。可見宋江的武力並不實用,隻是一個幌子和門面,難以防身和戰鬥。當然,他能用普通傢用壓衣刀,一刀就斬下閻婆惜的腦袋,可見比常人來講,還是有點狠辣手段的。  二,盧俊義  盧俊義的武功很好,人所共知。“一身好武藝,棍棒天下無對”,號稱萬人莫敵。他難得的地方在於其武功的全面。他步戰、馬戰、格鬥等方面都強。初到梁山之前,盧俊義步行憑一桿樸刀,連戰李逵、武松、魯智深、劉唐、穆弘、李應、雷橫、朱仝等眾好漢,其中不乏一敵二、一敵三的戰鬥,不曾有失,雖說有賺他的計策在裡面,但是其步戰能力,已經彰顯無疑。盧俊義馬上的本事也是十分瞭得。捉史文恭時,不過是腿股上隻一樸刀就搠下馬來,須知史文恭可是二十合即戰敗秦明的馬上高手,雖說有晁蓋陰魂報復,慌不擇路,心神散亂的因素,但是能一招敗之,盧俊義的武功已顯非凡。盧俊義的單挑記錄並不太多,所以具體武力高度很難作評判,後期擔任統帥,在征遼時候力敵番邦四員大將,並殺死耶律宗霖,是一大亮點。但是盧俊義又不是那種武力高得不容置疑的武將,他在和田虎、王慶等集團的戰爭中,又常常有和敵將相持幾十回合不能取勝或方能取勝的戰例,相比林沖甚至秦明等人的凌厲殺氣,似乎又呈現出一種穩健和持重。總的來說,其作為處於梁山好漢第一武力集團的領軍人物,當無異議。   三,吳用  吳用的角色是鄉村教師和梁山軍師,他的作用主要體現為謀略和計策。吳用前期心思細密,偶有妙計,到瞭後期羽扇綸巾,反倒難見有什麼驚人的計謀。他幾乎完全是一個文職人物,武力看似和他不沾邊,但是吳用是否通武藝還是有疑點的,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他曾在東溪村用兩條銅鏈,輕易分開手執樸刀,紅眼相拼的兩條惡漢劉唐和雷橫。不要小看這銅鏈輕輕一隔,這可是武俠小說中上乘高手的作為,需要拿捏分寸,判斷招式極準才可以,否則不但不能勸解開來,反會傷及自身。而且他可以準確地判斷出當時劉唐和雷橫的武功高下,不似不曉武學之人。所以,吳用的武力究竟如何,還是一個謎。  四,公孫勝  公孫勝是道傢弟子,本應是化外之人,然而仍脫不瞭義氣,在梁山幹出一番事業。此人的出場就很不平凡,在晁蓋傢院裡空手打翻瞭十幾名莊客。晁蓋的莊客可不一般,都是隨著晁蓋打熬力氣,習練拳棒的精健漢子,卻被公孫勝趕雞一樣打,可見公孫一清的拳法武功已臻高手境界。而且他的武功和其他好漢不同,走的似乎是道傢內力一路,不僅輕功瞭得,還有呼風喚雨作法的本事,此人的武功,迥然不同於尋常軍旅的路數,而是道傢功夫的一流傳人,而且武功不斷進步,從毆打莊客,到高唐州鬥法破高廉,到五龍山挫敗喬道清,呈現出一個跳躍上升的走勢,可見他修煉的功夫不斷在升級。後來他可以輕輕松松遙控秦明的狼牙棒,大戰敵軍,道行已經是匪夷所思的瞭。  五,關勝  關勝的出身極好,乃是武聖人關羽的嫡派後人,而且長相據描述接近祖上,也騎赤兔馬,舞青龍刀。他的武藝主要體現在刀馬作戰。剛出場的時候和秦明對戰,林沖夾攻,關勝和二人戰鬥回合數不詳,但據文字描述,三騎馬向征塵影裡,轉燈般廝殺,應該戰瞭些回合。之後關勝看看要輸給林秦二將,可見關勝的武藝至少與秦明、林沖在一個水平線上,但也並不會高出許多。緊接著他和索超單挑,十合左右,索超斧怯,可見關勝的武藝高過索超不少,而索超馬上的武藝至少和楊志齊平,所以關勝的武藝理所當然可入一流集團的前列。之後關勝作為梁山的主將之一,在征遼、平亂等戰役中,都有斬將的表現,大刀關勝,給人一種穩重不敗的印象。相關閱讀推薦:《水滸傳》結局最好的一個:浪子燕青的完美人生揭秘《水滸》梁山好漢中最倒黴的一個英雄是誰?盤點水滸中10大無能之人:108將中誰是最沒用的揭秘:《水滸傳》中女性占10% 死亡率卻達到43%盤點梁山十大小矮人:誰是水滸108將中最矮的?分頁:1/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六,林沖  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的武藝,當然是無可挑剔,而且全面。林沖早期表現相對內斂,隻在和魯智深的交往中側面顯示出他的武學修養,能讓魯智深折服並願為之效命的人,肯定有過人的本事。林沖起先表現懦弱,但是在武藝上畢竟是高手,發配途中用棒步戰鬥敗瞭洪教頭,之後和楊志有一場徒步三四十合的樸刀大戰。樸刀是當時的江湖器械,可見林沖武藝的全面性。林沖在對外戰役中馬上單挑的表現,可以說是一流集團中最耀眼的,他無論面對朝廷的官軍,地方的豪強,外邦的番將,起義的草莽,都有完全憑實力的挑殺記錄,一桿蛇矛輔以暴雷也似的怒吼,就是取敵方性命的信號,不愧“小張飛”之名。林沖慣於沖鋒陷陣,愛打頭陣,不避強手,在這樣的情況下戰鬥記錄非常輝煌,死在他矛下的將領頗多,而自身除瞭受箭石暗算之外,無有敗績,很能說明問題。他的武藝在梁山五虎將之中我認為可與關勝齊平,在秦明之上,是梁山不可或缺的頂尖大將。  七,秦明  前青州統制官,號稱霹靂火,也是萬夫難當的猛將。此人出場時帶兵殺奔清風山,清風山上幾個好漢聽得是秦明來,竟駭然面面相覷——這幾個好漢之前可是狠得不得瞭,鎮三山黃信都讓他們打得狼狽竄逃,可他們聽得秦明兵到,卻心生懼怕,連花榮也不敢力敵,強調智取,可見秦明勇武非常。秦明用的兵器是狼牙棒,狼牙棒屬於力戰型重兵器,非膂力過人的戰將不能使用,秦明的力量由此可以認定是相當大的。秦明是力戰型的將領,雖勇猛當然也有其缺陷,那就是武藝未必臻致上乘境界,防禦力不夠全面,所以偶有失手落敗,力戰不敵的戰例,最後也是被方傑殺死在戰場上,但他的可貴之處也正在於此。他和林沖一樣,不畏強手,敢於爭先,敢打遭遇戰,廝殺單挑的次數數一數二,強弱通吃,並不考慮自己吃不吃的下,也不考慮自己身名得失,所以擊殺敵將的輝煌戰例也很多。他的武力綜合起來看客觀地說,是位於一流集團的中後位,但是氣勢和勇猛可以排頭幾名,也幫助他在戰場上提升瞭戰力,不愧是梁山的霹靂先鋒。  八,呼延灼  開國名將之後,武藝精熟,剛出場的時候梁山很是重視,安排瞭五隊人馬車輪迎戰。呼延灼是傳統的雙鞭型戰將,類似唐初秦瓊。這一類武將往往武藝精熟,破綻不多,其兵器不是長兵器,防禦強於進攻,即很難被打敗,但是大敗對手的機會也相對少一點。數一數呼延灼的單挑次數也很多,其中比例最大的是相持不下的情形。其具體戰力,可以這樣來分析一下:初出場時候和林沖鬥瞭五十合不分勝敗,隨後和一丈青扈三娘戰瞭十餘合,急切贏不下,隨後和孫立大戰,三十餘合勝負不分,後來又和魯智深、楊志相持不下。和林沖遭遇戰五十合平手,可見兩人武藝水平接近;十合拿不下已經和彭屺鬥瞭二十餘合的一丈青,可見攻擊力不足,須知一丈青和林沖遭遇,林沖不到十合生擒之,可見攻擊力存在差距;之後和孫立、魯智深(馬上的魯智深)、楊志都難見高下,防禦力肯定一流,但攻擊力未顯露。不多的攻擊亮點是擊死荊忠和打斷兀顏延壽的兵器並活捉瞭他。這樣看來,隻能評價其武藝必然屬於梁山一流集團,但具體的綜合實力界定很模糊,似乎缺乏爆發力。後來在說嶽中,呼延灼以耄耋之齡力戰金兀術,雖然最終不敵,仍然全身而退,吊橋上失誤身死,其耐力和防禦力果然驚人。   九,花榮  花榮的成名絕技當然就是神箭。小李廣的箭法獨步天下,百步取敵性命易如反掌,射大雁這種中高空候鳥,居然可以指定一隻一箭穿雁頭,箭法當然第一,憑他的箭,立下瞭無數戰功。除瞭箭法,其馬上槍法也相當不錯,和秦明遭遇時雖然強調智取,仍然面對面打足瞭五十合才退卻誘敵,槍法的實力可見一斑,後來的戰鬥中反映出來其馬戰技至少和徐寧相當,基本上算一個技巧型的戰將。盡管他的槍法也算出色,但是花榮在戰場上還是非常聰明,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上高手太多,自己的槍法也許不是最好的,但是他懂得發揮自己的長處,懂得估計對手的實力,懂得在關鍵的時候運用自己的神箭優勢,懂得帶兵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所以雖然大小戰役參加無數,但是其個人戰敗的次數幾乎沒有,而且還幫助瞭很多戰場上處在生死困境的兄弟反敗為勝,著實是救星型的將領,武力若加入箭法,可入一流集團。  十,柴進  大周皇帝的嫡派子孫,生活安逸瞭半輩子,當然脫不瞭那一點紈絝習氣。但此人還是很重義氣的,名氣大錢多,廣納天下豪傑,所以江湖地位很高。其武力如何不詳,因為戰例缺乏,最後冒充駙馬臥底倒是虛戰過梁山弟兄,但由於戰鬥水分太大,隻能判斷他通曉武藝,至少也會幾下。若從側面瞭解:柴進肯定是好武之人,不然不會喜歡狩獵、喜歡擺放兵器、也不會出銀子組織教頭對抗賽。但是他前期的武學水平恐怕還是紙上談兵的三腳貓,因為他待洪教頭如上賓,結果林沖出手才知道誰是高人;他起先也看不上武松,不知道這傢夥卻是徒手搏虎的太歲。眼光的偏差可以歸結為武學的不濟,其好武恐怕也是光看不練,眼高手低,葉公好龍。後期武藝的乍現,估計是上山之後受兄弟們影響,練瞭一點本事。說句實話,梁山上讓他掌管錢糧,我還有點擔心他算不算得來帳。分頁:2/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十一,李應  李應有撲天雕的英名,雖然和柴進同管錢糧,參加戰鬥不多,我認為其武力卻遠遠超過瞭柴進。背插飛刀能取敵將性命,一桿渾鐵鋼槍,馬戰武力也很不錯,偶爾的幾次真刀真槍的上陣,表現還是相當不俗:他和祝彪賭鬥,馬戰十餘合祝彪不敵,而祝彪後來和花榮戰十數合不敗,可見李應的戰力相當可觀,槍法似並不在花榮之下。梁山幾番征戰之後,他也是少數存留下來。此人的武力,似至少可排在二流集團中前列,但是由於從事內政多,作戰次數太少,大傢不太容易註意到他的武功。  十二,朱仝  此人出身都頭,統轄地方軍警,馬步皆擅,而且和關勝一樣,有著關雲長的美髯相貌,義氣深重,連放晁蓋、宋江、雷橫,所以梁山地位不低。朱仝的武藝還是很全面的,他馬戰能力強,所以可以排入八驃將,步戰能力也很不弱,一桿樸刀,和雷橫一起步戰。奇怪的是朱仝的出現是時而步將,時而馬將,武藝也似乎不斷上升,到後期則越發勇猛,常常以主將的身份單挑出擊,其中他和關勝秦明花榮徐寧等人一起捉對單挑方貌手下八員上將,就是他第一個單挑成功,殺瞭茍正。可見此人是個復合型的人才。而且其人為人低調,武藝高強,不聲不響地也可以帶來驚喜,是個非常頂用的實用型大將,武力可以排入第二集團的前列。  十三,魯智深  花和尚堪稱是水泊梁山最磊落、最灑脫的好漢之一。此人身軀龐大,力大無窮,更兼一身好武藝。一條渾鐵水磨禪杖六十二斤,舞起來威勢驚人,風雨不透,有後人名之“瘋魔杖法”。連林沖這樣的大行傢,菜園初見魯智深舞禪杖時,也不由得脫口而出:“端的使得好!”魯智深的神力突出體現在倒拔垂楊柳,這可是現代吊車機械的活,非常人能為。三拳斃鄭屠、五臺山、野豬林、二龍山,魯智深的力量、武功和膽魄彰顯無遺。魯智深最精彩激烈的戰鬥有這麼幾處:瓦罐寺大戰生鐵佛和丘道人,先敗後勝,顯示其韌性和勇力雙全;戰楊志四五十合,楊志暗驚“剛剛隻敵得他住!”,可見其武藝隻在楊志之上;馬戰呼延灼,魯智深逞瞭一把馬上戰將的功夫,和呼延灼並瞭五十合旗鼓相當,呼延灼贊:“恁地瞭得!”,可見兩人武藝相若;大戰方臘太子麾下寶光國師,兩人皆用禪杖,形象相仿,武功相當,這一場大戰驚天動地,觀者動容,兩人高下難分,而寶光國師的地位高於元帥石寶,石寶的武藝不低於關勝!魯智深戰鬥參加無數,但是都是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所以也有幾樁被暗算的經歷。為人急公好義,霹靂手段行菩薩心腸。最後還力擒方臘,為宋江立下畢勝一功後超然圓寂,其武功固然一流,境界更已在凡人之上。   十四,武松  武松是民間情義勇武等諸方面的代表人物,此人步戰武功在梁山位於前列,拳術格鬥技術則數一數二。其人身軀魁梧,壯健非常,成名之作乃景陽岡徒手斃虎,雖然我從生物學角度頗懷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但武松其人英雄瞭得,是沒有疑義的。為報兄仇鬥殺西門慶,那西門慶也頗有些拳棒功夫,但是當不住武松老虎一樣的人;武松的力氣大,在施恩那裡輕易舉起天王堂前四五百斤石墩,並擲高一丈後輕松接住,眾人皆拜服,驚為天人。醉打蔣門神,是武松一流外傢工夫的集中展現,玉環步、鴛鴦腳,已經接近現代武俠小說的描述瞭。大戰飛天蜈蚣王道人,更是武松的外傢武功和道傢內傢功夫的一次對決,結果武松雙刀勝瞭王道人雙劍。民間評話等傳說武松曾師從少林寺,雖不足采信,但如此傳說,也反映出人們對武松強悍武功的愛慕。武松後半部書中作為梁山步軍頭領,與魯智深搭檔,雖然沒有多少驚天動地的戰鬥功績,也立瞭不少功勞。武松的武功以力為主,強悍兇猛,至剛至強,但是最後仍然在道傢包道乙的劍下斷瞭左臂,可見武功之道,絕無盡境,柔亦能克剛,氣亦可勝力。這個殺人無數的好漢子,最後駐身六和寺,也算瞭身達命,洞穿世事瞭。  十五,董平  此人原為兵馬都監,武藝高超,雙槍神出鬼沒,百勝將韓滔是梁山第一個和他交手的將官,結果宋江看出韓滔鬥不過董平,又叫徐寧出馬,他和徐寧戰瞭數十合,宋江恐徐寧有失,鳴金收軍,可見此人的武藝隻在徐寧之上;戰張清他可以連躲張清兩顆飛石,最後疏忽才功敗垂成。一敗高俅之時董平與王文德大戰三十合,對方料贏不得,“少歇”回陣後再不敢挑戰,可見董平武藝;征大遼時與號稱有萬夫不當之勇的上將耶律國珍大戰五十合並最終刺死耶律國珍。董平雖位居五虎之末,但其中有上山晚的因素,其武力至少應略高過秦明,位於一流集團中前位。董平的性格是高傲且愛虛榮的,所以在戰場上極盡打扮標榜之能事,同時又很情緒化,急功近利,性子耐不住,有“一直撞”的名頭,攻擊力強於防禦力,所以最終被人偷襲,慘遭腰斬亦非意外。其人品缺乏亮點,上山前殺上司奪其女,有點不夠仁義。總的來說,董平雖然武藝過人,卻是一個缺乏人格魅力和好漢色彩的將領,在我眼中是個純粹的技術流,一個蒼白的俊俏身影。分頁:3/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十六,張清  沒羽箭張清最輝煌的時刻,就是未上梁山之前的一場廝殺。這場廝殺張清顯露瞭驚人的暗器本領,連敗梁山十五員大將,其中有徐寧、楊志、宣贊、關勝、呼延灼、董平等大將!飛石技大大擴展瞭張清的攻擊范圍,而且效率極高,如果說百步之外,有花榮神箭,那麼百步之內,有張清飛石。打童貫張清飛石打落周信,戰高逑飛石擊傷梅展,征遼的過程中張清飛石點殺番邦悍將阿裡奇、耶律國寶、擊傷兀顏統軍,討伐田虎時張清的飛石點殺竺敬等大將,發揮瞭很大作用,可以說征四寇的過程中,有瞭張清,梁山減少瞭很多挫折和損失。其中以飛石為緣,還和瓊英郡主成就瞭姻緣,形成瞭著名的夫妻檔暗器組合。不過撇去飛石技巧,張清的槍法實在就相形見絀,書上寫的分明:“槍法上卻慢。”一般認為其槍法在二流水準,武藝不在郝思文、宣贊等之上,最後死在厲天閏的槍下。發揮出飛石技術的張清,理所當然可以排入一流集團前列,而沒有瞭飛石的張清,隻是二流中後的排位瞭。  十七,楊志  作為楊傢將的後代,楊志的身上承擔瞭祖上的榮光和大眾的期許,他當然也算是爭氣的,練就瞭一身好武藝。北京鬥武,楊志充分展現瞭其作為一員戰將非常全面的騎射和軍器技能,射箭、槍法都無可挑剔,大戰索超,兩人的武藝表面上顯示不相上下,但是其中必有楊志顧忌自己罪犯身份的因素,楊志的武藝可能還在索超之上。和林沖的一場步鬥,兩人三十合內平分秋色;和魯智深鬥,五十合內不敗,其武力似可在一流之內。但是楊志的武藝似乎大過膽魄,為人低調隱忍,他很少有出馬單挑對手的記錄,在梁山的戰鬥戰役中表現並不搶眼。其中固然有宋將不賞識他的緣故,也可能是楊志患得患失的心結過重,他不象秦明、林沖,甚至孫立那樣主動出馬和高手交戰,怕壞瞭祖上的名聲。楊志的悲情氣質太重,心理負擔太沉,所以他的武力總是像他的為人,不夠狠辣,不夠煞氣,就象他面上那一大塊青記,預示著他晦暗的一生。   十八,徐寧  金槍手原為軍隊教師出身,武藝精熟,槍法獨到,妙在馬步均可施展,八字口訣是“鉤、撥、搠、繳、攢、分、鬥、奪”,和丐幫絕學打狗棒法的“絆、劈、纏、戳、挑、引、封、轉”八字口訣有異曲同工之妙,隨身有傢傳雁翎寶鎧。徐寧總體表現比較穩定,戰鬥也很勇敢,他在梁山沒有派系根底,完全憑借自身戰力在水泊占據八驃正將的位置,是個實用的技術型將領。鉤鐮槍破連環馬,力戰雙槍將董平,單挑力挫天山勇,是徐寧戰例中的閃光點。他的武藝,我認為可以作為一流和二流集團武力分野的參照,低於徐寧,則為二流,高過徐寧,必為一流。三十合輸給阿裡奇,是徐寧征戰史上的一大瑕疵和遺憾。而死於藥箭,是這員悍勇的將軍的最後命運,而他不善於防禦暗器的弱點,早在和張清交手時候就暴露瞭出來。分頁:4/9頁  上一頁23456789下一頁  十九,索超  北京上將急先鋒,橫擔金斧舞朔風。堪比巨靈神的索超原在北京,雖然武藝高強,不過是大名府正牌軍的職銜,也許上司梁中書不識人才,加之有天王李成、大刀聞達二人占據軍隊要職,索超不得出頭——李成聞達在我看來空負盛名,單論武藝可能並不高過索超,這在後來梁山泊征伐北京的戰役中表現無遺,李聞二人連吃敗仗,毫無出彩之處,往往倒是索超匹馬當先,可見大宋軍中用人之弊。無權無事的索超還有空教瞭個徒弟喚作周謹,和楊志比武慘敗,索超氣忿,和楊志上演瞭一場高手對決,兩人五十餘合平分秋色,索超借此戰方才驚動梁中書和軍隊高層,得以同楊志一道升為提轄使。索超性如烈火,屬於力量速度型的戰將,上梁山前和秦明廝殺二十合平手,箭傷初愈之後,和關勝戰不到十合卻顯出斧怯;上梁山後,征王慶大戰上將縻牲,縻牲此人也用大斧,武力不弱,索超和他戰五十合勝敗不分,可見其人武藝的發揮需要身體和心理狀態的支持。如果受傷或者太過興奮,容易失手,後來索超就猝然死於石寶的流星錘下。綜合來看,索超的武藝等級,基本上與徐寧相當,徐寧長於槍法,索超勇力過人,但是否經得起一流強硬好手的真正考驗,還是不夠讓人放心。  二十,戴宗  神行太保的本事就是如風一般日行八百的速度。戴宗在梁山從事情報工作,外出打探消息是他的特長。他的神行法要用紙甲馬作,還要吃素才行,應該屬於道傢邪門輕功一類,不知戴宗從何處學來。此人有心機,作人圓滑,作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的時候,一樣收黑錢,欺壓犯人,對李逵的長期控制、利用甚至捉弄,可以看出此人的心機。當他看準瞭宋江非尋常之輩,便死心塌地投靠,憑借神行百裡的技術和對宋江的忠心,一直得到宋江的庇護和重用,一直提拔到“總探聲息頭領”。此人喜歡交朋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所以社會關系不少,連吳用和他都有密切往來,在梁山很吃得開。戴宗的具體武力狀況不詳,但可以推測的是粗通武藝,但本領不高。依據是戴宗經常有作為領軍頭領出陣的記錄,常常和一些將領一起帶兵,如果毫無武力,是不會這麼安排的,但是他打鬥記錄幾乎為零,可見本領很差。征方臘之後戴宗被封為兗州府都統制(這是武官),但他不接受,去泰安嶽廟終瞭一生,死時哈哈大笑,死後經常顯靈,也算成瞭正果。此人的神行術武林一絕,其他武功似為梁山末流。

誰是水滸好漢中結局最好的人?梁山108將的全部死法

  浪子燕青——《水滸傳》結局最好的一個:燕青是《水滸傳》中的經典人物形象,綽號“浪子”,直隸大名人(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原是盧俊義的心腹親隨,會吹簫唱曲,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楊之功,平方臘後,燕青感於政治紛爭復雜難測,便獨自隱退。  浪子燕青的出場可謂姍姍來遲,第六十一回才現身,而且身份僅是盧俊義的一個傢奴。三十六天罡中,比燕青出場遲的還有關勝、張清、董平等人,但刻畫單薄,作為文學形象基本上立不起來。燕青在第六十一回出場,似乎是有意的安排,《水滸傳》後六十回實際上隻塑造瞭一個人物,就是燕青。  施耐庵對這個人物顯然十分鐘愛,出場詞沁園春一首如此介紹燕青: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面似堆瓊。有出人英武,凌雲志氣,資稟聰明。儀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誇能。益州古調,唱出繞梁聲,果然是藝苑專精,風月叢中第一名。聽鼓板喧雲,笙聲嘹亮,暢敘幽情。棍棒參差,揎拳飛腳,四百軍州到處驚。人都羨英雄領袖,浪子燕青。這首詞誇燕青無非三層意思:其一,英俊瀟灑;其二,武功高強;其三,多才多藝。  既然是梁山好漢,就得從武功講起。燕青的武功,不似林沖、呼延灼之輩,立馬橫刀,統率三軍;也不像魯智深、李逵等人,蠻力蓋世,排頭兒砍人;燕青的武功有兩個特點:很個性化,很有技術含量。   燕青的功夫並不適合疆場作戰,隻適合一對一的單挑。他的看傢本領是“相撲”——不是日本的那種相撲,而是一種類似現在柔道、空手道之類的摔打功夫。“自幼跟盧員外學得這身相撲,江湖上不曾逢著對手”。盧俊義是他師父,但過起招來未必是他的對手,就像現在很多體育項目,教練隻能教,真與隊員過招是不行的。黑旋風李逵在梁山上天不怕地不怕,翻瞭臉宋江也敢罵,唯獨怕燕青。“李逵若不隨他,燕青小廝撲,手到一交。李逵多曾著他手腳,以次怕他,隻得隨順。”擎天柱任原身長一丈,貌若金剛,有千百斤力氣,在泰安擺擂兩年未遇對手,結果被燕青“頭在下,腳在上,直攛下獻臺來”。不帶兵器的單打獨鬥,燕青隻怕會打遍天下無敵手。  燕青還有一手絕活:拿著一張川弩,隻用三枝短箭,百步穿楊,箭到物落。在林子裡救盧俊義,一箭一個,結束瞭董超、薛霸的性命。後來學弓,向空中射雁,箭箭不空,須臾之間,射下十幾隻鴻雁。這功夫,梁山好漢中也隻有小李廣花榮堪比。  李逵、任安力氣都比燕青大,且任安是專業撲手,曾揚言“相撲世間無對手,爭交天下我為魁”。燕青能降伏二人,靠的是智慧,用燕青的話說:“相撲的有力鬥力,無力鬥智,不怕他長大身材,隻恐他不著圈套。”在泰安獻臺上,就是設瞭一個局,才將擎天柱扔下臺去。射弩隻帶三枝短箭,天大的問題,隻在三箭內解決,像謀殺戴高樂的豺狼,隻有三顆子彈。寸鐵殺人,非世界級的殺手,敢如此托大?  梁山泊裡。粗人多,武夫多,燕青卻是個雅人,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扮個山東貨郎,“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貨郎太平歌,與山東人不差分毫來去”。與一代名妓李師師琴簫和奏,玉佩齊鳴,黃鶯對囀。師師不住聲喝彩:“哥哥原來恁地吹得好簫!”唱起歌來,聲清韻美,字正腔真,宋徽宗聽瞭,青眼有加,“命叫再唱”。徽宗、師師何等人物,燕青以一不速之客,僅憑幾分才藝,讓二人喝彩,水平之高,自不待言。  燕青是梁山泊第一流的外交人才。相關閱讀推薦:水滸傳之諸好漢武力狀況大綜述:梁山各好漢武力值揭秘《水滸》梁山好漢中最倒黴的一個英雄是誰?梁山五虎將排名:關勝為什麼能排在五虎將第一位?盤點梁山十大小矮人:誰是水滸108將中最矮的?水滸秘史:晁蓋遺囑為何不立宋江為梁山之主?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定座次後,宋江要到京城看花燈,實則是為自己的招安探探路。此時燕青的外交才幹還未顯山露水,宋江也沒打算帶他,隻是李逵鬧著要去,宋江隻好要燕青陪去,任務無非是看住李逵。沒料想燕青是那種給點陽光就十分燦爛的人物,一到東京就粘上瞭徽宗皇帝的寵姬李師師,而且引宋江進瞭檔,與此花魁娘子對坐飲酒。徽宗從地道來時,宋江一夥“閃在黑暗處”,偷窺瞭皇帝與師師的幽會,得睹天顏。因為這一次的突出表現,後來的招安之事,宋江幾乎交與燕青一手操辦。浪子燕青果然不負重托,以琴簫之和迷住李師師,憑一唱一哭打動瞭徽宗,進而將宋江欲受招安的意思和盤托出,使徽宗瞭解瞭童貫、高俅等人兵敗梁山的實情,下定瞭招安梁山好漢的決心。  接下來的問題,是要解決誰去招安。朝廷第一次招安不成,就是用人不當。宋江等在山寨就議定,非宿太尉出馬不能成功。燕青面見天顏後,和戴宗去見太尉。但太尉“是今上心愛的近侍官員,早晚與天子寸步不離,歸早歸晚,難以指定。”燕青當機立斷,在街上跪下擋駕,用一封舊友書信和金珠寶物,將宿太尉搞定。招安的準備工作,至此被燕青做得滴水不漏。梁山一夥接受招安,已是水到渠成。  宋江人生中的頭件大事,就是招安,而招安的關鍵人物就是燕青。在整個事件中,其察言觀色的明慧、八面玲瓏的機巧、見風使舵的急智、當機立斷的果敢、操控大局的魄力,叫人擊碎唾壺。可以說,無燕青則無梁山的招安。至於招安的對錯,本不是燕青的責任。以他的身份,隻是個業務幹部,不能影響梁山的決策。因此,燕青在梁山招安中的作用,類似二戰中的山本五十六。作為戰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是錯的;但在戰術層面,山本的指揮堪稱戰爭史上的經典。隻可惜燕青身在江湖,通身才膽,隻能用於招安瞭。   燕青之為人,可謂錦口繡心。在大名府時,他是盧俊義的傢奴,隻有忠誠於盧一人即可。上得梁山,人際關系就得十分復雜,有多重關系需要處理。首先是與盧俊義的關系,從最後他離開盧俊義時的情形看,他們的主仆身份是沒有變的,他自始至終保持瞭對盧的忠誠。第二層是與宋江的關系。宋江是梁山的首腦,燕青是他的部下,因此,燕青在梁山除瞭要處理好與盧俊義的主仆關系,還得處理好與宋江的上下級關系。燕青上山不久,即取得瞭宋江的高度信任,成為宋江最主要的心腹。宋對他的倚重,超過瞭很多江州時期的弟兄。  第三層關系是與梁山上的各位弟兄。盧俊義在梁山上,處境其實非常尷尬。盧才上山,宋江就要讓位於他,被李逵、武松等一頓吵鬧,隻得作罷。打下曾頭市後,宋江又要讓位,結果吳用、李逵、劉唐、魯智深等人,唱的唱紅臉,唱的唱白臉,又給攪和瞭。後來雖然坐瞭第二把交椅,盧俊義和這些人的關系,能好到哪兒去?以燕青的身份,很容易兩頭受氣,裡外不是人。燕青卻智義雙修,把這些兄弟都擺平瞭。反對盧俊義當一把手的急先鋒李逵,和燕青幾乎成瞭最好的朋友,左一個“小乙哥”,右一個“小乙哥”。燕青到泰安打擂要跟著去,燕青進城看燈也要跟著去。柴進、戴宗與宋江是生死之交,梁山上的資深頭領,都與燕青十分友好。燕青下山去辦招安事,戴宗主動要“幫他去走一遭”;打方臘時,柴進欲入虎穴,到方臘身邊當臥底,對宋江提要求:“隻是得燕青為伴同行最好。”宋江特地行文從盧俊義處調來瞭燕青,使與柴進一同前往。從時間上看,燕青與這些人實在交淺,但他們都視燕青為生死之交,燕青為人水平之高,梁山泊裡實無能出其右者。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這廝聰明絕倫,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會享受生活。最大的特點,就是能看透世事,所以他才拜瞭李絲絲為幹姐,待藏弓烹狗之時,才浪跡天涯去也。  現在得說說燕青的風流瞭。對於燕青的成長過程,《水滸傳》交代得很少,隻說“北京土居人氏,自小父母雙亡,盧員外傢中養的他大”。但從出場詞中,可以窺出他平時生活的一些端倪:益州古調,唱出繞梁聲,果然是藝苑專精,風月叢中第一名。可見經常出入青樓,憑著口舌便利、能吹會唱,風月叢中左右逢源。燕青在大名府的生活狀況,指為“風流”應該是恰當的。  綜觀《水滸傳》一書,其仇視女色的傾向十分明顯。著墨最多的兩個女子潘金蓮和潘巧雲,是禍水,是淫婦。梁山上的三個女英雄,一個是“母夜叉”,一個是“母大蟲”;稍有幾分姿色的扈三娘,也被宋江活生生發配給瞭矮腳虎王英,似乎是用王英的猥瑣平白無辜地懲罰扈三娘的美麗。而好漢隻要好色,便是大節有虧,不能頂天立地。王英搶個美婦,要留做押寨夫人,宋江便說他:“原來王英兄弟要貪女色,不是好漢的勾當。”梁山好漢中還有一人也堪當“風流”二字,就是雙搶將董平,自己打的旗號是“英雄雙搶將,風流萬戶侯”。此君本為東平府兵馬都監,貪戀程太守女兒姿色,欲娶為妻;太守不允,於是兩人有隙。董平降梁山後,帶領梁山人馬沖進城去,“董平徑直奔私衙,殺瞭程太守一傢人口,奪瞭這女兒”。書中對董平之行徑,不著一句評說,但其人格之卑污躍然紙上。因此,面對女色,隻有兩種情況算得“好漢勾當”:一種如李逵、魯智深之類,性功能似乎還未成熟,隻知打打殺殺,不知憐香惜玉;武松也可歸為此類,其拒絕潘金蓮雖然是出於倫理的考慮,但他本來對女色似乎也是毫無感覺的。第二類是宋江、盧俊義、楊雄之流,雖有妻妾,但“平昔隻顧打熬氣力,不近女色”;而且最後都是步調一致地剮妻殺妾,落草為寇。   燕青衣食無憂而廝混於煙花之地,其形狀較之王英出於解決性饑渴而搶個壓寨夫人,性質要惡劣得多,但作者卻讓他在第八十一回完成瞭一次靈肉的涅槃。李師師為燕青風度才藝所迷,春心已動,“口兒裡悠悠放出些妖嬈聲嗽,來惹燕青”。即便燕青當年在大名府覽盡春色,但李師師這樣的尤物投懷送抱,何曾得遇?此時的燕青,幾乎可以說是面臨著《水滸傳》裡最大的一次誘惑。但燕青“怕誤瞭哥哥大事”,巧妙地提議與師師結為姐弟,對她拜瞭八拜,“拜住那婦人一點邪心”。後來住進師師傢,也坐懷不亂——何等定力!拈得起,放得下,出於“色”之泥淖,綻開“義”之蓮花,梁山川108將,唯燕青具有這種人性的圓滿。所以,浪子燕青是《水滸傳》裡最人性化的形象。  梁山英雄的結局,一言以蔽之——“不得好死”。明睿地激流勇退而得善終者,隻有燕青。魯智深聽潮信而圓寂,因為他是空門中人,逃不脫宿命。武松留在六和寺,因為已成廢人,而且他本來也是出傢人。李俊帶著童猛童威乘駕出海,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江洋大盜,而且是帶瞭一彪人馬,到海外暹羅國稱王稱霸去瞭。隻有燕青的離去,是因為洞透瞭人生的底蘊,“若燕青,可謂知進退存亡之機矣。”他最後留給宋江一紙辭書並四句口號:“燕序分飛自可驚,納還官誥不求榮。身邊自有君王赦,灑脫風塵過一生。”這裡提到的“君王赦”,是指他在梁山辦招安外交時,順便要徽宗皇帝為自己寫的特赦文書,此事也可見燕青心思之縝密。《水滸傳》第七十四回,有一句對燕青的評價,最為精當:“話說這燕青,他雖是三十六星之末,卻機巧心靈,瞭身達命,都強似那三十五個。”施耐庵從九紋龍史進起,縱橫捭合,波瀾壯闊,寫瞭多少英雄多少事,然而他的理想隻在燕青身上。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水滸梁山108條好漢的全部死法:梁山108好漢大結局  水滸傳108將的各自最終結局:  三十六天罡星  天魁星:及時雨(呼保義)·宋江——得勝後被高俅毒死  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得勝後被奸臣陷害,誤飲毒酒後,失足落水而死  天機星:智多星·吳用——宋江死後與花榮上吊  天閑星:入雲龍·公孫勝——征方臘前回羅真人處  天勇星:大刀·關 勝——得勝後酒醉墜馬得病而亡  天雄星:豹子頭·林沖——得勝後風癱與武松留在六和寺,一年後病死  天猛星:霹靂火·秦明——征清溪洞被杜微、方傑殺死  天威星:雙 鞭·呼延灼——得勝做官,後在河西陣亡,死於金兀術  天英星:小李廣·花榮——隨吳用上吊而死  天貴星:小旋風·柴進——得勝做官,後辭官回鄉,無疾而終  天富星:撲天雕·李應——得勝後與杜興同為富豪而善終  天滿星:美髯公·朱仝——得勝做官,官至節度使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得勝後在浙江坐化  天傷星:行者·武松——征烏龍嶺時被包天師砍斷左臂,後六合寺終老  天立星:雙槍將·董平——獨松關被張韜砍作兩半

三國時期的西川四將是哪些人?西川四將簡介

  西川四將,是三國時期益州劉璋軍部下四位將領的合稱,分別是張任、劉璝、泠苞、鄧賢。  張任  張任(?-213年),益州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東漢末年益州牧劉璋的屬下,官至益州從事。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在劉備進攻劉璋的戰爭中,張任率軍迎戰劉備,戰敗被殺。  張任是益州蜀郡人,出生於貧寒傢庭,但張任自少就膽大勇敢,為人有志向節氣。後出仕益州,官任從事。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末,劉備率眾進攻劉璋,占據廣漢郡的涪城。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劉璋派遣張任、劉璝、冷苞、鄧賢等率兵在涪縣一帶與劉備軍交戰,但皆被劉備擊敗,張任等退守綿竹。  劉備率軍進逼綿竹,劉璋任命李嚴為護軍,都督綿竹諸軍抵擋劉備,但李嚴卻率領部下投降劉備,綿竹落入劉備之手。張任和劉璝退至雒城,與劉璋之子劉循共同在此抵禦劉備的進攻。其後,劉備進軍包圍雒城,張任勒兵戰於雁橋,卻戰敗被擒。劉備聽聞張任之忠勇,令軍士勸降張任,張任厲聲答道:“老臣我終究是不會侍奉二主的。”於是被殺,劉備為之嘆息。 張任劇照  張任引數十騎望山路而走,正撞著張飛。張任方欲退走,張飛大喝一聲,眾軍齊上,將張任活捉瞭。原來卓膺見張任中計,已投趙雲軍前降瞭,一發都到大寨。玄德賞瞭卓膺。張飛解張任至。孔明亦坐於帳中。玄德謂張任曰:”蜀中諸將,望風而降,汝何不早投降?”張任睜目怒叫曰:”忠臣豈肯事二主乎?”玄德曰:”汝不識天時耳。降即免死。”任曰:”今曰便降,久後也不降!可速殺我!”玄德不忍殺之。張任厲聲高罵。孔明命斬之以全其名。相關閱讀推薦:雪藏千年的三國絕世美人 曹丕之妃薛靈蕓簡介揭秘:三國歷史上蜀國五虎上將之武力值點評盤點三國演義中十大地理錯誤:羅貫中是個地理盲TOP10 三國十大戰神排名:呂佈和趙雲爭當一二!三國十大文武全才:三國時有哪些文武雙全的人?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劉璝  劉璝(?–214?),東漢末年益州牧劉璋部將。是劉璋部下的忠義之士,但其知名度遠不如同為義士的張任。璝讀guī。  璋請劉備入川,其將璝等不悅。後二劉設宴,備將魏延、劉封欲乘機殺璋,璝及張任、泠苞、鄧賢等禦之。後備攻益州,璋遂令璝、泠苞、張任、鄧賢點五萬大軍,星夜往守雒縣拒備。四將行兵之次,璝請同往錦屏山問命於紫虛上人。所得災運,璝信,任不從。璝數與備軍戰,各有勝負,後退守雒城。及任亡,備軍聞城。璝在城上大罵。備將嚴顏方待取箭射之,其將張翼拔劍砍翻璝,開門投降。  泠苞  泠(líng)苞(生卒年不詳),東漢末年劉璋的部將。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劉備攻取益州,劉璋派遣遣泠苞、劉璝、張任、鄧賢等四人在涪水關抵抗劉備,四人都戰敗,退保綿竹。此後的事跡無記載。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泠苞登場於第60至63回,其形象較歷史上豐富許多。泠苞被描寫為“西川四將”之一,是劉璋手下的名將,性格剛勇。劉璋想邀請劉備入川,泠苞等文臣武將都認為不可行,劉璋不聽。魏延在席上舞劍想要謀害劉璋時,泠苞起身舞劍阻止。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劉備侵攻益州,劉璋派泠苞、劉璝、張任、鄧賢等點五萬大軍,星夜往守雒縣抵抗劉備。泠苞被黃忠擊敗,被魏延的伏兵所擒。泠苞以招降其他將領為理由逃回,後來泠苞打算決水淹沒劉備軍,計謀卻被彭羕用占卜識破,劉備軍事先有瞭準備。劉璋軍因此戰敗,泠苞被魏延俘虜,劉備下令將泠苞處決。   苞為蜀中名將,血氣方剛。璋欲引劉備入川,苞等一班文武官皆以為不可,璋不從。後備軍師龐統命魏延於宴中舞劍,取璋性命,苞、張任等知其意,與之共舞。建安十六年,備取益州,璋遣苞、劉璝、張任、鄧賢等點五萬大軍,星夜往守雒縣,以拒備。苞與鄧賢於城外下寨,設埋伏困延。延與苞戰到三十合,川兵分兩路來襲漢軍。黃忠引軍援之,苞抵敵不住,望後便走。苞敗走,為延伏兵所擒。苞詐降,言招降他將,備放之歸,而苞復引軍來攻,又為延所擒,備命推出斬首。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鄧賢  三國時期割據益州的諸侯劉璋部將,建安十六年,劉備攻取益州,鄧賢與泠苞、劉璝、張任等統兵抵禦劉備,為劉備所敗。  益州牧劉璋部將。賢為蜀中名將,血氣方剛。璋欲引劉備入川,賢等一班文武官皆以為不可,璋不從。後備軍師龐統命魏延於宴中舞劍,取璋性命,賢、泠苞、張任等知其意,與之共舞。建安十六年,備取益州,璋遣賢、苞、任、劉璝等點五萬大軍,星夜往守雒縣,以拒備。賢與苞於城外下寨,設埋伏困延。後延果來劫寨,賢伏兵出,延慌走,忽延馬失蹄,將延掀將下來。賢馬奔到,挺槍來刺延。槍未到處,黃忠弓弦響,賢倒撞下馬。  四人中唯張任在正史和演義中有單獨評價記載。  贊張任詩:  烈士豈甘從二主,  張君忠勇死猶生。  高明正似天邊月,  夜夜流光照雒城。   玄德感嘆不已,令收其屍首,葬於金雁橋側,以表其忠。  出於蜀中大將惟張任英雄!  《三國志·先主傳》:  張任,蜀郡人,傢世寒門,少有膽勇,有志節,仕州為從事。  劉璋遣張任,劉璝率精兵拒先主於涪,為先主所破,退與璋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於雁橋,戰復敗。擒任。先主聞任之忠勇,令軍降之,任厲聲曰:“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矣。”乃殺之,先主嘆息焉。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國民黨五虎上將衛立煌的傳奇人生 衛立煌簡介

  導讀:他曾是孫中山的警衛,後又成為蔣介石“剿共”的幹將;他既為蔣介石立下赫赫戰功,又敢於和他唱對臺戲;他在抗戰中雖創下輝煌戰績,勝利後卻被解除瞭兵權;在遼沈戰役中他暗做“內應”,配合瞭解放軍的戰略進攻,事後卻成瞭中共公佈的戰犯;蔣介石下野後,他逃到香港隱居,1955年初卻突然返回大陸……這就是國民黨愛國將領衛立煌曲折而傳奇的一生。  內戰中,衛立煌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一切可能按兵不動,並利用其地位造成影響,既使東北高級將領們無所適從,也使蔣介石的戰略計劃泡湯,在戰爭關鍵時期配合瞭人民解放軍的戰略進攻。  衛立煌簡介:衛立煌(1897~1960),國軍名將,中華民國高級將領,愛國人士。字俊如,又字輝珊,安徽省合肥縣東鄉衛楊村(今肥東縣)人。國軍陸軍二級上將軍銜。取得瞭中原大戰中擊敗石友三解除南京之圍、鄂豫皖“圍剿”、鎮壓“閩變”分路暨主功、擊敗岡村寧次收復鄭州、緬北滇西反攻戰役(含強渡怒江戰役)等一系列戰役的勝利[1] 。忻口會戰亦破壞瞭日軍的作戰計劃。建國後曾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二屆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等職。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歲,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的“虎將”。日軍華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稱其為“支那虎將 ”。史迪威在回憶錄中稱其為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幹的將領,美國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稱其為“常勝將軍”,這種殊榮,在國民黨軍人中實屬罕見。  衛立煌與“立煌縣”  1897年,衛立煌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衛楊村。青年時期投身行伍,在孫中山的廣州大本營擔任警衛,因機靈能幹,由一名普通士兵而逐步提升為中級軍官。北伐戰爭時期,他歷任國民革命軍團長、旅長、副師長等職務。1925年,孫中山逝世。蔣介石利用各種政治手段打擊政敵,籠絡人才。蔣極力宣揚自己“永豐”艦上保駕孫中山的功績,把自己標榜為總理未竟事業的接班人。那時思想單純的衛立煌,受到蔣介石的迷惑,遂投靠其麾下,追隨蔣東征北伐,成為他手下一員能打硬仗的驍將。蔣介石背叛革命後,他也跟著走上反共的道路。 衛立煌   1930年衛立煌奉蔣介石之命在蚌埠組建第四十五師,九一八、一二八事變相繼爆發後,衛部因參與滬杭線警戒擴編為第十四軍。衛立煌後來成為蔣介石嫡系部隊的重要力量,在對紅軍的圍剿和對福建事變的鎮壓中立下瞭“汗馬功勞”。1932年7月,蔣介石發動瞭對紅軍的“圍剿”,衛立煌被派為中路軍第六縱隊指揮官,進攻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由於中共當時被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所統治,又由於張國燾的錯誤指導,第四方面軍指揮機關先是盲目輕敵,在敵人大舉進攻後,又驚慌失措,指揮主力倉皇西撤。於是衛立煌率軍趁虛而入,8月間占領瞭鄂豫皖邊區的軍政中心—金傢寨。為瞭嘉獎衛立煌的功勞,鼓勵其他“剿共”部隊的士氣,蔣介石除獎給衛立煌以巨額金錢以外,還由國民黨政府頒佈明令,在大別山中地跨鄂豫皖三省之間“三不管”的險要城鎮金傢寨建立一個新的縣治,用衛立煌的名字命名為“立煌縣”。蔣以手下將領的名字命名為縣名的隻有兩例,一個是所謂“經扶縣”,即劉峙(字經扶)的字,另一個就是衛立煌。蔣介石此舉,既鼓舞瞭士氣,也明確地將衛立煌推到瞭反共反人民的立場。衛立煌部隊占領金傢寨後,到處搜捕蘇區幹部、赤衛隊員和紅軍傢屬,鎮壓農會積極分子,保護封建地主,搞反攻倒算,一時造成蘇區的白色恐怖。相關閱讀推薦:揭秘遼沈戰役衛立煌為何要去東北當陳誠的替死鬼遼沈戰役最後階段蔣介石為何不讓衛立煌離開東北五虎上將是誰,國民黨蔣介石的五虎上將資料馬超簡介:三國五虎上將之馬超的資料簡介“國民黨頭等戰犯”衛立煌為何1955年突然回大陸? 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1933年11月,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領導的十九路軍在福建成立瞭“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高舉“反蔣抗日”的旗幟,和紅軍簽訂瞭停戰協定。蔣介石十分恐慌,忙派衛立煌、張治中、蔣鼎文擔任三路總指揮,分兵向福州進軍。衛立煌行動迅速,很快抵達福建北部,對十九路軍形成夾擊之勢。剛剛成立不到百日的“人民革命政府”由於內部不團結,許多事情還沒有商定,就宣告夭折瞭。衛立煌為瞭截斷十九路軍經泉州退人廣東的道路,又迅速行軍,隱蔽地繞到閩江以南進行阻擊。衛立煌在這一內戰中又替蔣介石出瞭大力,受蔣厚賞,他當上瞭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目無領袖”  衛立煌雖因戰功卓著而名列“五虎將”之一,但他一非蔣氏同鄉,二非黃埔軍校學生,蔣氏對他心存間隙,二人並非親密無間。衛立煌對蔣用人唯親,凡事以個人私利當先多有不滿,而蔣對衛這匹動不動就發脾氣,難以馴服的悍馬也是一肚子氣,二人時不時發生摩擦。早在北伐時二人就產生過矛盾。1925年蔣介石借廖仲愷一案逼走衛的上級許崇智,許的粵軍被改編為國民軍第一軍,衛立煌由旅長降為團長,心生不滿,他對許崇智懷有感情,一有機會總想見許,但蔣阻止他倆往來。衛曾對手下親信說:“如果有兵力在手,非把不講信義的蔣介石搞垮不可。”       1933年10月,蔣介石發動對紅軍的第五次“圍剿”,任命衛立煌為第一縱隊指揮官,雖處於最前線,但位居“小委員長”陳誠之下,他甚為惱火,一氣之下,回瞭南京。別人問他原因,他言道:仗打贏瞭,全是別人的功勞;輸瞭,全是自己的責任。衛也不想把事情鬧大,稱病住院。探視者絡繹不絕,蔣雖有意追究衛的責任,後來也隻有不瞭瞭之。鎮壓“福建事變”,衛立煌居功至偉,但事後蔣卻把福建省主席一職給瞭陳儀,省主席一職被視為受蔣重用的標志,顧祝同與衛立煌資歷相當,早在1930年顧就當上瞭江蘇省主席,而衛卻始終與此無緣,對於蔣始終不信任自己,不予重用,衛心中很沮喪。

比諸葛亮還牛的奇才是誰? 為躲劉備花瞭十三年!

  當年,劉備得到孔明之後,曾說過他得到孔明是“如魚得水”,這樣的君臣關系,羨煞瞭後世百代。  三顧茅廬的傳奇,世人已經熟到不能再熟。但是,如果以為諸葛亮是劉備尋訪賢才的過程中,最為辛苦的一個,那你就錯瞭。  另一位奇才,追他追得更辛苦,劉備追遍瞭荊州益州,差點要殺到交趾去;追他的過程中,有時高興得要開宴會,有時氣得想幹脆把他砍死算瞭。  而且,追到孔明之後,隨便劉備愛怎麼睡就怎麼睡(三國的君臣常同眠以增進感情,這裡所說的睡就是睡的意思,不要想太多!),這個人身在蜀營,還是冷若冰霜,好像蜀國的人都欠他一樣。  他就是劉巴。      劉巴簡介  劉巴,字子徹,零陵烝陽(今湖南邵東)人。祖父劉曜,蒼梧太守。父劉祥,江夏太守、蕩寇將軍。公元l90年,劉巴禍避零陵,為郡主記主薄。公元208 年,曹操南下荊州,劉巴北上投奔曹操。赤壁戰後,奉曹操之命回江南招降。劉備深恨劉巴。諸葛亮勸劉巴留下,劉巴不從。因無法復命曹操,劉巴便南下交州,改姓張,輾轉進入益州,投劉璋麾下。公元211年,劉備取益州,劉巴歸附備,為左將軍西曹掾。劉備稱帝的第二年,劉巴病逝。  此人的才幹,連諸葛亮都自嘆不如,挖角最給力的也是諸葛亮。為瞭把他請出來,劉備陣營幾乎是全部動員,這位架子奇大的劉巴,何許人也?  劉巴字子初,是荊州世傢名人,少年時就很有才趕,不過卻是打從他出名開始,就以“討厭劉備”出名。偏偏他跟劉備有緣到瞭極點,不管他怎麼閃,都會遇到劉備。   他十八歲時,在荊州擔任郡署戶曹吏主記主簿。當時劉備正好來荊州投奔劉表。  劉巴何時開始討厭劉備,我們不知道。隻知道這時他已經十分有名氣,劉備叫劉表的甥兒周不疑去向他求學,劉巴一聽是劉備介紹的,拼命推辭,說自己承當不起,大大謙虛瞭一番。本來這隻能證明他很謙虛,不能證明他討厭劉備,但是不久之後,劉備就發現原來他真的是討厭自己的。  在赤壁之戰前夕,劉備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開始逃難,荊州的士族都跟著劉備走,隻有劉巴一個人往北上,去找曹操。這下可表明他寧願去當漢奸(漢朝的奸臣)也不要跟著劉備。相關閱讀推薦:中國古代十大用兵奇才排行榜!十大天才級名將【圖】三國史上最悲劇的奇才是誰?未遇明主鬱悶而死揭秘:歷史上真實的魏延 遭諸葛亮陷害的軍事奇才諸葛亮自嘆不如的奇才 三國傳奇人物劉巴簡介謀聖鬼谷子是誰?史上培養奇才最多的牛人

哪位國軍名將不通知蔣介石就敢私自調十萬大軍?

  導讀:日軍在進攻武漢時,遭到中國軍隊頑強有效的抵抗,讓日軍南路沿江攻擊武漢的計劃被迫推遲。在久攻不下中國軍隊正面陣地後,岡村寧次以賭徒式的冒險,令日軍第106師團利用中國軍隊防線上的縫隙,僅攜帶6天口糧,孤軍深入後方,試圖偷襲中國軍隊後路。然而日軍的動向即被中國軍隊第4軍發現。這支在北伐中於丁泗橋戰役一戰成名的“鐵軍”迅速纏住日軍。此時的薛嶽正調動部隊剛剛包圍日軍第27軍。當發現日軍第106師團孤軍深入之後,薛嶽迅速放棄日軍第27軍,轉而攻擊更加孤立的第106師團。薛嶽先斬後奏,在尚未獲得武漢軍委會批準就迅速調集重兵包圍第106師團,並動用蔣介石部署在廬山做敵後遊擊之用的第66軍斷絕日軍後路。當身在九江的岡村寧次從空軍偵察中發現薛嶽的部署意圖時,日軍第106師團已經陷入10萬中國大軍的合圍之中。  蔣介石對薛嶽下令務必在10月9日24時前全殲日軍106師團,作為給“雙十節”獻禮。第106師團的防禦陣地於10月9日徹底崩潰。薛嶽第1兵團主力第74軍第51師師長王耀武,命令第305團團長張靈甫親率敢死隊,經浴血奮戰占領萬傢嶺戰場最高峰張古山制高點,徹底斷絕瞭日軍退路。  為拯救死傷慘重的日軍第106師團,日本華中派遣軍司令官俊六大將親自組織向萬傢嶺地區空投瞭200多名聯隊長以下軍官,以補充該師團戰鬥力。此舉動顯示出中國軍隊對第106師團的重大殺傷。在萬傢嶺戰場周圍約1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日軍的輜重、馬的屍骨、鋼盔、馬鞍、彈藥箱、毒氣筒、防毒面具等雜物,俯拾可得。此外沿山麓、沿道路、沿溪流,到處都是日兵骸骨,若說五步一屍、十步一馬,並不算過分。統計雷鳴谷劉村、嗶嘰街、萬傢嶺一帶戰場,日兵骸骨至少在6000具以上,馬骨至少在千具以上。 相關閱讀推薦:鮮為人知的蔣介石側室姚冶誠:同居十年無名分!青年蔣介石覬覦日本人妻引風波:蔣介石風流野史揭秘:新中國成立的這一天,蔣介石都在做些什麼?蔣經國生母抗戰被炸死 蔣介石為何下令低調安葬?1927年蔣介石下野後都幹瞭啥?蔣介石為何下野?歷史上的今天10月22日 蔣介石西安訓示張學良楊虎城

名妓李師師最後嫁給瞭誰?迷倒皇帝最終嫁為人妾

  白居易在《長恨歌》裡有這麼幾句,挺能用來形容李師師的遭遇。“……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公元1126年正月,金人的“鞞鼓”動地而來,宋徽宗與李師師的愛情佳話,亦戛然而止。“千乘萬騎”不是走向西南,而是北方的茫茫大漠。那麼,在這個龐大的俘虜隊伍裡,有沒有一代名妓李師師呢?  許多後妃公主被蹂躪至死  按正常的推斷,開封圍城如鐵桶一般,李師師斷無先行逃走的可能。《三朝北盟會編》裡說,斯月,為湊齊金人勒索的巨額金銀,尚書省奉旨“籍沒”瞭李師師、趙元奴等倡優之傢。  這則記載是可信的,她當時還在城內。  金兵主帥索取婦女的名單,大多是著名漢奸張邦昌等人提供的,李師師想必也在其中。李師師的艷名以及與皇帝的風流韻事,在當時傳播極廣,若以為金人都是聾子傻子,那也未免忒小覷人傢的間諜工作瞭。因此,張邦昌等人絕不敢故意隱瞞,也沒有隱瞞的必要。  《開封府志》載,徽宗之女茂德帝姬趙福金,初嫁宣和殿待制蔡鞗(蔡京的兒子),由於容貌最美,金人指名索要,為第一批送入金營者。一個養在深閨的公主,金人尚且知其貌美,遑論“公眾人物”李師師?   蹊蹺的是,幾乎所有的正史、野史、筆記,均沒有李師師被俘北去的文字記錄。  此時李師師約莫29歲,風華正茂,遠沒到色衰謝幕的年紀。另外,名媛優伶歷來是坊間熱衷的談資,亦是文人墨客給予深切關懷的對象,一舉一動,皆成八卦,如此震驚中外的大事件,安能無記錄?  若說文人故意為所愛者諱,不盡然。  具有史料價值的《開封府志》、《宋俘記》、《呻吟語》、《青宮譯語》等書裡,實錄瞭許許多多後妃公主被蹂躪至死的淒慘經歷,有些細節描述一如小說。如果說要“為所愛者諱”的話,高宗原配懿節皇後(追封)邢秉懿、第一美女茂德帝姬等人,難道不可愛?種種跡象表明,李師師並未被俘。  至於她是如何逃出開封圍城的,不得而知。以她的聰明才智,化妝隱匿民間,借機隨難民潮南下,也不是沒有可能。  李師師逃去瞭南方  李師師到底去瞭哪裡?  靖康元年春天的某日,在前往江南的官道上,有位讀書人見過一個面容憔悴的女子,據說正是李師師。在她那略含憂思的目光裡,讀書人分明讀出瞭淒涼,除瞭淒涼,還是淒涼。這個讀書人就是評話小說《宣和遺事》的作者無名氏。本朝人說本朝事兒,值得相信嗎?您看著辦。總之前路漫漫,何處是歸程!相關閱讀推薦:美男子燕青和名妓李師師是什麼關系?揭秘:歷史上李師師為何寧當妓女也不做皇妃?李師師的結局如何?李師師與宋徽宗的刻骨愛情李師師怎麼死的 水滸傾國名妓李師師是怎麼死的名妓李師師失去皇帝眷顧後的最終歸宿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評話小說若不可信,那麼張邦基的《墨莊漫錄》總還可信吧。  張邦基,南宋高宗時人,他在書中說:“政和間,李師師、崔念奴二妓,名著一時”;又說,李師師流落浙江,“士大夫猶邀之以聽其歌”,但“憔悴無復向來之態矣”。這一記載,被後世許多史傢所認同。  看來李師師確乎逃到瞭江南。  我們或能想到當時的場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女子,色未衰,藝未荒,又曾是皇帝的情人,陡然遭遇傢國破碎的打擊,顛沛流離的磨難,心灰意懶的情狀,委實就在眼前。曾經的紅男綠女、歌聲沉醉、欲海橫流,都已如夢似幻,成為過眼雲煙,唯有“縷衣檀板”以茍且度日罷瞭。  也有人在湖湘間發現瞭李師師的芳蹤。  1141年,南宋詩人劉子翬遊歷湖湘,有當地商人拿出女子肖像一幅,求題詩,子翬見畫中人竟是李師師,乃大驚,復唏噓不已。作詩曰: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  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年動帝王。  劉子翬,朱熹的老師,北宋末名臣劉韐的兒子,理學傢。劉韐在靖康之難時奉命出使金營,拒絕金人誘降,自縊而死。  其時劉子翬已然三十歲,這份國仇傢恨當刻骨焉,若借李師師之死煽動百姓抗金,倒是可能,何以自承李師師逃脫瞭金人之毒手呢?另,他的《汴京紀事詩》,在學界有“詩史”之譽,可信度極高。  當然,這也並非孤證。  明代有本青樓傳記(註意,是傳記)《青泥蓮花記》也雲:“靖康之亂,師師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間,衰老憔悴,無復向時風態。”  如果說李師師是從浙江流落到湖湘的,則可以找到理由。因為站穩瞭腳跟的宋高宗,是絕不會允許一個跟他老子有染的妓女在兩浙一帶重操舊業的。她隻能再次離開繁華地,終為湖湘商賈所得。   唯一歸宿是嫁作商人婦  昔得帝王寵,今作商人婦。造化弄人!  那麼,劉子翬看到畫像時,李師師多大?就垂垂老矣!  據《東京夢華錄》所載,“崇、觀以來,在京瓦肆伎藝”,“小唱:李師師、徐婆惜、封宜奴、孫三四等,誠其角者”,師師名第一。崇、觀指崇寧(1102-1106)、大觀(1107-1110),是徽宗第二、第三個年號。徽宗即位時年十九,大觀末是二十九歲。而當時的李師師,小荷才露尖尖角,“娉娉嫋嫋十三餘”。到瞭1141年,也才44歲而已,怎麼就衰老到這個地步?  江湖淪落十餘年,她是真的提前衰老瞭——不堪騷擾,或是主要原因。  名優的日子,總是伴隨騷擾的,現在如此,古代亦然。  官府欺壓,當是傢常便飯,因為皇帝不待見她;士大夫邀請,也屬可能;老百姓的好奇圍觀,那是免不瞭的;勾欄瓦舍的盤剝,則是肯定的,你要在我這裡混飯吃,就得聽我的,否則,走人。  不得已,老大嫁作商人婦,也許是她唯一歸宿。  曾經的榮華,一切都已隨風,如今花殘柳敗,心冷如灰,該謝幕瞭。  她或許比《琵琶行》中的女子要幸運一些,所嫁夫婿,未必就是“重利輕別離”之輩,能夠珍藏其畫像,足見有情有義。  饒是如此,亦不可能慰藉李師師那顆冰冷的心瞭。  一代優伶很快魂殞湖湘,就此淹沒,滾滾紅塵中,再無她的任何消息。  根據以上資料,一些學者認為李師師在汴京失陷後,逃難到浙中和湖湘一帶,成為商人眷屬的結局比較可信。然而李師師畢竟是與亡國君主有關系的女子,皇帝與妓女,貴賤懸殊,有關她的傳聞實在太多,甚至難免有臆測和訛傳。李師師真正的命運結局如何?恐是歷史上的難解之謎瞭。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三國十大經典單騎救主 單騎救主的都有哪些名將

  三國演義之中,有很多人物在最最危險的時候,會有部下挺身而出,拼死相救,保護主公脫險。看著這一例例可歌可泣的故事,心中不免感慨萬分,特選十例,以表敬仰之情。  10——趙雲飛騎救公孫  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發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於坡下。文醜急捻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醜此戰是子龍的亮相之戰,以對概念中的河北名將文醜的不分勝負,使大傢對趙雲的武勇有瞭一個初步的印象。至於救公孫瓚嘛,好像隻是順便而已。  緊急度:7;忘我度:7   9——典韋飛戟退追兵  操不能前進,無計可脫,大叫:“誰人救我!”馬軍隊裡,一將踴出,乃典韋也,手挺雙鐵戟,大叫:“主公勿憂!”飛身下馬,插住雙戟,取短戟十數枝,挾在手中此戰典韋施展瞭自己超凡的投擲能力,以精準的飛戟,殺死、逼退十步、五步而來的追兵,使曹操避免瞭腹背受敵。  緊急度:7;忘我度:8相關閱讀推薦:死不瞑目的三國十大風流人物!盤點三國悲情英雄三國時期的西川四將是哪些人?西川四將簡介雪藏千年的三國絕世美人 曹丕之妃薛靈蕓簡介揭秘:三國歷史上蜀國五虎上將之武力值點評TOP10 三國十大戰神排名:呂佈和趙雲爭當一二!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8——周泰宣城救孫權  時值更深,不及抵敵,泰抱權上馬。數十賊眾,用刀來砍。泰赤體步行,提刀殺賊,砍殺十餘人。隨後一賊躍馬挺槍直取周泰,被泰扯住槍,拖下馬來,奪瞭槍馬,殺條血路。救出孫權。  呵呵,此時的孫權,還是個需要人抱上馬的少年吧。周泰的奮勇退敵,一定在他的心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後來的那次裡,看見瞭周泰,就仿佛安全瞭一般。  緊急度:8;忘我度:8   7——許褚護曹奪船避箭  許褚獨奮神威,將兩腿夾舵搖撼,一手使篙撐船,一手舉鞍遮護曹操。  曹操初遇馬超軍。連番慘敗。此處許褚也真是夠奮神威瞭,搖舵、撐篙、舉鞍,一個人幹瞭三個人都未必幹得好的活。  緊急度:8;忘我度:8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6——曹洪護曹步隨渡水  操翻身落馬,被二卒擒住。隻見一將飛馬而來,揮刀砍死兩個步軍,下馬救起曹操。操視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於此矣,賢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馬!洪願步行。”操曰:“賊兵趕上,汝將奈何?”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  曹操這回都被抓住瞭,幸虧曹洪及時趕到,先是步行護主,又負曹操渡水,不過最感動我的,還是曹洪說的那句話——“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  緊急度:9;忘我度:8   5——周泰救權慘戰重圍  泰曰:“主公可隨泰殺出。”於是泰在前,權在後,奮力沖突。泰到江邊,回頭又不見孫權,乃復翻身殺入圍中,又尋見孫權。權曰:“弓弩齊發,不能得出,如何?”泰曰:“主公在前,某在後,可以出圍。”  周泰為瞭護主沖出重圍,想盡瞭辦法,孫權脫險後,也感動的不行,於是有瞭“一處傷令吃一觥酒”的君臣佳話。  緊急度:9;忘我度:9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4——曹洪擋超竭力死戰  超縱馬趕來,山坡邊轉過一將,大叫:“勿傷吾主!曹洪在此!”值蹲萋恚棺馬超。操得命走脫。洪與馬超戰到四五十合,漸漸刀法散亂,氣力不加。  又是曹洪,及時出現,揮刀救主。面對武藝上遠遠強於自己的馬超,他舍命死戰,到瞭最危急的關頭也沒有撤退的打算,也許他心裡想的就隻有盡量多纏住對手一會兒,好讓曹操走脫吧。  緊急度:9;忘我度:9  3——曹昂讓父奉馬身死  操長子曹昂,即以己所乘之馬奉操。操上馬急奔。曹昂卻被亂箭射死。操乃走脫。曹昂將自己的馬讓給瞭父親,用句現代的話來說,這就是把生的希望留給瞭父親。簡簡單單的一段話,描述瞭一個偉大的孝子。  緊急度:9;忘我度:10

揭秘清朝雍正皇帝的死因:竟是被敏感詞折騰至死

  導讀: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最黑暗的時期之一。所以,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清三帝根本不值得文化人為他們唱贊歌,因為他們殺的,就是文化人這種動物。偏偏中國的文化人最不要的東西,就是臉,越是殺文化人厲害的帝王,就越受中國文化人的追捧。  雍正是歷史上死得最不明不白的皇帝之一。歷史上關於雍正死因的傳說有很多,比較受人歡迎的死法,是說雍正被呂四娘割瞭頭。武俠小說名傢梁羽生的《江湖三女俠》,就是寫這一段傳說的。雖然從理論上來說,雍正被呂四娘割頭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民間歡迎雍正皇帝如此殘酷的死法,也算是對帝皇文化的一種補償。雍正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呢?據我推測,應該是被敏感詞敏感至死的。   敏感詞之所以敏感,是因為它有著讓人心驚肉跳的功能。雍正雖然貴為天子,但其實心眼比較小,這從他親自寫作的《大義覺迷錄》可以看出。雍正對付反對他的輿論指責,做瞭兩手的準備:一手叫血滴子,動武的,也就是秘密警察;另一手叫文的,就是出版瞭《大義覺迷錄》。《大義覺迷錄》是由雍正皇帝在百忙之中親自抽出瞭時間,對當時社會上的一些反動言論做瞭批駁。然而,《大義覺迷錄》不算好書,他的兒子乾隆上位後,就把《大義覺迷錄》列入瞭禁書的名單,被敏感掉瞭。相關閱讀推薦:揭秘雍正皇帝奇談:貪官之弊易除 清官之弊難除順治出傢、雍正被刺:揭開史上清宮四大奇案真史秘史:雍正最小兒子被乾隆過繼 雍正有多少個兒子雍正接瞭顆金頭!雍正的棺內為何隻有屍體沒有頭四阿哥雍正竟然是死於林黛玉之手?雍正最離奇死法中國歷史上十大皇帝的特殊嗜好:雍正蕭衍上榜!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但饒是如此,雍正仍然還是不明不白地死瞭。連死去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雍正死得突然,所以他死於心肌梗塞或者腦梗塞的可能性就很大瞭。那麼雍正為什麼會死得如此突然呢?從他親自寫作《大義覺迷錄》的過程,以及他對“雍正無頭”的“維民所止”的暴跳如雷來看,他的性格其實是非常的脆弱而敏感。他應該是死於敏感詞的折磨。敏感詞能夠折磨得雍正皇帝睡不好覺,焦頭爛額,性格暴躁,最終導致心肌梗塞,可見其威力巨大。  對於窮得隻剩下嘴巴的民眾來說,敏感詞亦可以成為最厲害的武器。這是我們以前沒有想到過的哲學深處。換一個角度來看,對於心懷鬼胎的那些統治者而言,沒有比敏感詞更厲害的核武器瞭。所以請不要忘記,隨時張開你的嘴巴,源源不斷地創造一些新的敏感詞吧。這些敏感詞的詞組,終究將變成歷史的洪流,改變歷史的進程。我相信。因為這是鐵血皇帝雍正用生命給我們換來的教訓。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哪一位國軍將領敢在22年裡三次逼蔣介石下野?

  導讀:947年,臺灣“二二八”事件爆發後,白崇禧受蔣介石之命,於3月17日飛抵臺灣平息瞭危機。返回南京後,蔣介石擬讓白崇禧任行政院副院長,仍兼國防部長,以酬其功,白崇禧認識到行政院副院長乃一虛職,便拒絕瞭蔣介石的一番“好意”。是年11月10日,蔣介石召見白崇禧,要他在九江設立國防部九江指揮所,以對抗大別山區的劉鄧大軍。11月中旬,國防部九江指揮所正式成立,這是白崇禧自任國防部長以來蔣介石首次給他以部隊的指揮權。  白崇禧借此之機,忙向蔣介石提出瞭他醞釀已久的“守江必守淮”的戰略原則,主張華中隻能成立一個戰區,以期兵力能夠集中使用;主張華中“剿總”總部設在蚌埠,以重兵運動於江淮河漢之間,鞏固南京這個政治中樞的防衛。但蔣介石不同意,而堅持在徐州成立另一個“剿總”,以劉峙為總司令;華中“剿總”不設在蚌埠而設在武漢,也僅指揮江北上遊部隊。白崇禧以為中原劃分兩個戰區,緩急不能相顧,根本違背瞭他的“守江必守淮”的戰略方針,如此分兵使用,後果將不堪設想。但蔣介石恐怕白崇禧兵權太重,尾大不掉,難以控制,不許所請,反而免去瞭白的國防部長職位而將其調往武漢任華中“剿總”。但白崇禧不肯就任,並在自己的寓所裡宴請李宗仁借機訴一下冤,說他將赴上海住一個時期,如蔣介石不答應其“守江必守淮”的原則,決不接受蔣介石的任命。   不多幾天,蔣介石派吳忠信到上海去勸白崇禧接受任命,白崇禧仍不為所動。後來又叫黃紹竑去勸他,黃一到上海就打電話給白崇禧。白說:“你如果代表那個人來勸我,那我們便沒有什麼好談。”黃說:“當然是那個人叫我來,但我自己還有別的看法。”等到兩人一見面,黃紹竑就開門見山地說:“人傢都說你是小諸葛,現在我看你這個諸葛亮,實在太不亮瞭。這些年來你在南京,不過是籠中之鳥,既然蔣介石要放你出去,你何不借此機會遠走高飛。你到武漢之後,把廣西部隊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到時機成熟,就可以制造形勢,迫蔣介石下臺,讓德鄰出來代理總統,開創一個新的政治局面,豈不是一舉而數得嗎?”白聽此說竟然茅塞頓開,隨即回南京,同李宗仁面談一切。1948年6月28日,白崇禧在漢口就任華中“剿總”職務。“守江必守淮”的主張也就隨之擱置不談瞭。相關閱讀推薦:哪位國軍名將不通知蔣介石就敢私自調十萬大軍?鮮為人知的蔣介石側室姚冶誠:同居十年無名分!青年蔣介石覬覦日本人妻引風波:蔣介石風流野史揭秘:新中國成立的這一天,蔣介石都在做些什麼?蔣經國生母抗戰被炸死 蔣介石為何下令低調安葬?1927年蔣介石下野後都幹瞭啥?蔣介石為何下野?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是年10月19日,錦州被解放後,何應欽等預感到淮海會戰可能隨即展開,決定由白崇禧統一指揮華中和徐州兩個“剿總”所屬部隊,以期集中兵力,保衛南京中樞。這本來是白崇禧當初提出過而被蔣介石否決瞭的計劃。此次又由何應欽舊事重提。24日,何電告白崇禧由白統一指揮大軍的決策,但白崇禧自有自己的考慮,此次雖讓他統一指揮兩個戰區的大軍,但兵力佈置與其“守江必守淮”的主張大相徑庭,他怕蔣介石造成圈套,讓他上當。同時,他發現滬寧一帶政治氣氛有點異樣,呼籲和談的聲浪正在興起,覺得還是在漢口靜觀風向為好。因此白崇禧沒有接受任命,把蔣介石氣得不輕。  隨後,蔣介石電令將華中“剿總”所轄的黃維兵團和張淦兵團調到津浦路段去參加會戰。黃系蔣的嫡系,白自然同意黃東調參戰,還希望看到其潰滅,而張淦兵團是白的老本,無論如何不讓調去。為此白崇禧和蔣介石在電話裡吵起來。蔣介石說明東線戰況的需要,白崇禧則以武漢重要,說華中地區部隊太少,不能再調。雙方交鋒瞭幾十個回合,爭吵半個多小時毫無結果。蔣介石指責白崇禧不服從命令,白崇禧說:“合理的命令我服從,不合理的命令我不能接受。”氣得蔣使勁摔電話機,大罵“娘希匹”。  在淮海戰役高潮時,白崇禧已預感到瞭國民黨將要覆滅的危機。白與其作戰處長覃戈鳴討論前途時說:“蔣快完瞭,我們不能為他陪葬,要一百八十度地向左轉,李任潮(李濟深)或許可以作橋梁,可以試一試。”從這時起便開始瞭“備戰求和”和“求和備戰”兩手活動。白崇禧於12月末迭次致電蔣介石,建議與共產黨談判。白的電報是促使蔣介石於1949年1月21日第三次辭職下野的因素。白崇禧聽到蔣介石下野的文告後,從漢口打電話到南京,非常激動地對李宗仁說:“全文沒有‘引退’這個詞,蔣既不‘引退’,你李德公怎麼上臺呢?這是值得註意的問題,應當設法補救。”李宗仁說:“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蔣走得很幹脆,不會拖泥帶水。”兩人因看法相左而爭吵起來。最後李宗仁說:“算瞭吧,你這一套我已經聽夠瞭,我不要聽瞭。”說完就把電話掛斷。李、白感情自此出現瞭隔閡。   4月上旬,當和談代表劉斐由北平返回南京報告毛澤東和周恩來“無論戰和,人民解放軍都要渡江”的決定,並幻想江南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同廣西部隊合作,以守衛長江。白崇禧自恃有三四十萬能戰之兵,為華中擎天一柱,且西南、西北還有半壁河山。又大反前態,反對和平談判,準備通盤重新調整部署,與“共軍”作有計劃的長期作戰,劃長江而南北分治。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但白崇禧並沒有完全看清形勢。1949年4月21日凌晨,解放軍百萬雄師渡過長江,23日解放瞭南京。白崇禧率部至以衡陽、邵陽為中心的湘南地區。解放軍乘勝追擊,在衡寶戰役中重創桂系主力,後又組織廣西戰役將白崇禧和李宗仁多年經營的桂系武裝基本殲滅。至此,白氏的政治本錢已經輸光。1949年9月下旬,蔣介石抵達廣州,他一反過去先召見李宗仁的常態,而是先單獨召見白崇禧,並閉門密談。蔣介石說:“民國十六年我們兩人精誠團結,所以能完成北伐,統一全國。嗣後不幸為奸人挑撥離間,以致同室操戈。但後來盧溝橋事起,我兩人又復衷心合作,終於把倭寇打敗,收復國土,建立不世之功。今共黨雖極猖狂,國勢雖極危險,隻要我兩人能一心一德,徹底合作,事尚有可為。”一席話使白崇禧受寵若驚,心中的天平慢慢傾向瞭蔣介石,後來他對李宗仁談到此事時,不禁感慨地說:“蔣先生這次倒很誠懇。”  11月份,蔣介石想復職“總統”,見逼李“勸進”不行,他轉過來又要逼他下野的頭號人物白崇禧對李施加影響。吳忠信受蔣之托與白崇禧商洽,吳忠信說:“蔣先生說你不僅長於軍事,政治也很內行,如今局勢這麼嚴重,非你出來不可。”白崇禧被捧得暈暈乎乎,假裝推辭:“哪裡,哪裡,本人不才,隻願為總裁效犬馬之勞。”這時,他正窺視著“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的寶座,不過他知道要想謀得個一權半職,沒有蔣介石的點頭是不行的,所以他雖然仍與李宗仁維系著老關系,但同時對蔣又暗送秋波。經過這次懇談,白崇禧轉而聲稱:“蔣之復出已成定局,不管環境如何惡劣,亦必力促實現。”  同時,白崇禧對李宗仁的所為也日益不滿。他曾對程思遠說:“過去三個月,德公不知談瞭多少事,事實證明他是一個扶不起來的人。他不聽我的話,以致陷於今日無所作為的境地。”他還抱怨說:“總結李宗仁上臺十個多月來的經驗,給瞭我們一個寶貴的教訓,那就是蔣既不肯放手,而我們也搞不通。如果長此僵持下去,斷非善策……隻有蔣、李妥協,才能有利於挽救西南危局。”於是,他決心勸李讓步,放棄“代總統”的名義,讓蔣介石復出主政,消除當前危機。   此時,重慶迎蔣復職已如箭在弦上,白崇禧乘機勸李:“我建議德公去昆明休息一個月,由我出來調處,看看是否能夠達成妥協,然後,德公再定行止。”在蔣介石的逼迫之下,李宗仁囑托白崇禧見機行事,遂飛往昆明。李宗仁走後,11月3日,白崇禧與程思遠等商量擬出瞭一個蔣、李妥協的方案:蔣介石宣佈復職;李宗仁回任“副總統”(但因李患胃病,急需赴美就醫,並借此在美進行“外交”活動);白崇禧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11月7日,吳忠信將此方案轉達到臺北,蔣介石認為李宗仁不是真心求退,而是形勢所逼,知難而退。吳忠信也說:“不應以研究李之有否誠意為出處之基準。”蔣介石感到此言甚是切中要害,遂對此方案作如下答復:蔣介石同意復職;李宗仁出國之議此時不能提,一提就表明蔣、李不能合作;白崇禧出任“行政院長”一事,不能作為蔣、李合作的條件。蔣介石不同意李宗仁出國,那麼李氏憑什麼答應蔣介石復職呢?至此,白崇禧的調停活動宣佈失敗。  11月10日,程思遠從重慶飛往昆明,向李宗仁匯報白崇禧的調停及結果。李宗仁借此向程思遠傾吐他的想法。他說:“白健生(崇禧)的一些做法過於天真率直,他還指望同蔣介石合作,我則對蔣介石不寄予任何希望,因為我太瞭解他瞭。蔣對人毫無誠意,唯知玩弄權術,當他要利用你時,不惜稱兄道弟,歃血為盟,一旦獸盡狗烹就要置人於死地。記得1928年9月,蔣介石一面命健生代行總司令職權,用兵冀東,一面派劉興北上奪軍,並授劉興密令:‘如果抓到白健生就把他殺瞭。’其人陰險狠毒,由此可見一斑,所以臺灣我是不去的。目前唯一的一條退路就是去美國,我將為此做準備。”  11月11日,李宗仁自昆明飛往桂林,而蔣介石則由臺北飛抵重慶。行前,蔣親自電告白崇禧:“昨聞貴陽垂危,川東吃緊,已於本日飛渝,甚望德鄰即日飛渝,策劃全局,請兄力促命駕。”蔣介石還說:“餘為革命歷史及民族人格計,實不能不順從眾議,決心飛渝,竭說人事。明其不可為,而在我更不能不為也……乃決心飛渝,尚期李能徹悟回頭也。”   李宗仁對蔣不予理會,決定先飛赴香港。白崇禧見李決心已定,知多說已無用,但他還是禁不住問:“你還是‘代總統’,中樞重心所寄,可否先在政治上部署一番,然後再行出國?”李宗仁回答:“不必,依法‘代總統’離職時可由‘行政院長’代行。我到香港後當將此意電告閻百川(錫山,此時為‘行政院長’)。”白崇禧最終同意瞭李宗仁的這一做法。11月20日,李宗仁包機自南寧飛往香港,當日白崇禧即往重慶拜謁蔣介石,報告李宗仁已飛抵香港。蔣介石聽後不勝駭異,他實在料想不到李宗仁如此孤註一擲。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11月21日,蔣介石再約白崇禧在重慶“林園”談話,謂:“我已決定派居正、朱傢驊等4人赴港挽留德鄰,請你告訴他,我不在此時‘復行視事’,但必須德鄰立即回到重慶來,待商定對內對外大計後未嘗不可以出國。”白崇禧應承轉達此意,但不能強迫李宗仁返渝。他知道,李宗仁已堅拒同蔣氏合作瞭,這時讓李再回重慶那將意味著什麼。作為患難兄弟,他還不忍心出賣朋友。  28日,居正、朱傢驊等到香港,帶去瞭國民黨中央常委會決議:“以當前國傢局勢之嚴重,西南戰役之艱危,中樞不可一日無人主持。仍望‘代總統’宗仁同志迅返中樞,力疾視事。萬一為病勢所不許,再請總裁復行‘總統’職權。”李宗仁接此決議後嚴肅聲明:本人具有“法統”地位,不受中央常委會決議所限制。朱、居等人無可奈何而歸。不久,解放軍相繼解放桂林、柳州、梧州等地,桂系精銳大部被殲,白崇禧退守海口,李宗仁赴美就醫,蔣介石回到臺北。12月10日,蔣介石命前軍政部軍需署長陳良和陸軍副總司令羅奇到海口白崇禧住處。他們兩人各有使命:陳良帶去金磚數萬兩,說是清發所欠華中部隊軍費;羅奇則請白崇禧去臺北與蔣共商大局,並暗示蔣有意讓他出任“行政院長”一職。對於蔣介石的恩寵,白崇禧自然心知肚明:老蔣與他“共商大局”是假,到臺北“勸進”是真。因為蔣氏的復職活動一直沒有停止,現在李宗仁在美養病,蔣就更振振有詞瞭。但是,不管怎樣,做“行政院長”組閣是極具吸引力的一件事,他不能錯過這次機會。  12月15日,白崇禧聯名李品仙、夏威等桂系將領致電李宗仁:“蔣曾勸禧往晤,意在勸進。仙不日赴臺謁蔣,勸蔣稍待公治病結果對自身問題有所表示後再談復位問題。”李宗仁復電雲:“請總裁考慮復職事不必提出,因復職無法律根據,理由是:子、總裁既已引退,即為平民,決不能恢復已放棄之職位;醜、仁之代理,非代理總裁個人,乃代理‘總統’之職位;寅、依照憲法,缺位為死亡,總裁非死亡,亦非因故不能行使職權,第49條全不適用,故用代理字樣;卯、‘代總統’引退,則由‘行政院長’代理,3個月後另選,不能由前任‘總統’任職。”

鮮為人知的蔣介石側室姚冶誠:同居十年無名分!

  1911年1月,辛亥革命爆發後,年僅24歲的蔣介石已從日本回到瞭國內,其後隨革命黨人陳其美一直在上海、杭州一帶從事革命鬥爭活動。其間,蔣介石在上海偶然結識瞭一位名叫姚冶誠的女人,兩人同居生活瞭近10年,其間蔣介石又迎娶瞭第三夫人陳潔如,直至蔣介石遇到宋美齡女士才正式宣告分手……  一場美麗的相遇  年輕的蔣介石與姚冶誠的相遇過程頗具一些革命的傳奇色彩,說來也很象某些傳奇電影的驚險情節一樣。1911年1月的一天,正在上海從事地下革命活動的蔣介石,在外出時突然遭到警察追捕。在匆忙之中,蔣介石躲進瞭深巷裡一座深宅大院中。此時的警察們已經趕到,正在挨傢挨戶地搜查。躲進大院裡的蔣介石,發現這是一傢妓院。  情急之下,蔣介石便跑到後院,推開一間房門就進去瞭。蔣介石進屋後,見是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便慌忙說後有追兵,要躲一下。那女子連忙將蔣介石帶到裡屋的大床後邊藏起來。然後,那女子則不慌不忙地從裡屋走瞭出去,巧言妙語地打發那些追上前來的警察。  警察們離開後,那女子喚呼蔣介石出來。驚魂未定的蔣介石對這位年輕貌美的女恩人連連道謝。蔣介石深深敬佩她臨危不懼和鎮靜自如。這位女子就是姚冶誠。事後,蔣介石經常來姚冶誠處會面,兩人之間逐漸開始無話不談,感情也越發融洽起來。   經過交談,蔣介石得知姚冶誠乃蘇州南橋小鎮人,自幼父母早逝,由叔叔扶養長大,後來嫁給姚天生為妻。結婚後,夫妻倆來到上海謀生。丈夫姚天生在西藏路八仙橋一帶幫人傢幹幹抬轎子、扛棺材等粗雜活兒,姚冶誠則在妓館裡做娘姨。由於姚天生到上海後逐漸養成瞭酗酒、吸鴉片、玩女人等惡習,姚冶誠幾經規勸他,非但不聽,反而還時常拳打腳踢,導致最終姚冶誠忍受不瞭凌辱,與姚天生斷絕瞭夫妻關系。相關閱讀推薦:青年蔣介石覬覦日本人妻引風波:蔣介石風流野史揭秘:新中國成立的這一天,蔣介石都在做些什麼?蔣經國生母抗戰被炸死 蔣介石為何下令低調安葬?1927年蔣介石下野後都幹瞭啥?蔣介石為何下野?歷史上的今天10月22日 蔣介石西安訓示張學良楊虎城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沒有姚氏的相救相助,決不會有我蔣介石的今天”  青年蔣介石的意外出現,以及隨著時間推移兩人感情的加深,讓姚冶誠重新看到瞭人生的希望。於是,姚冶誠便把一切心思都放在瞭蔣介石的身上,甚至把她自己節省積蓄下來的“私房錢”全都資助給瞭年輕的蔣介石。  蔣介石自然對姚冶誠的救命相助之恩感激不盡,直至後來發跡後也比較尊重姚冶誠,他曾對蔣經國、蔣緯國說過:“當年如果沒有姚氏的相救相助,決不會有我蔣介石的今天……”  蔣介石結識姚冶誠後不久,就在在上海法租界蒲石路新民裡13號租瞭房子,兩人過起瞭秘密的同居生活。然而,姚冶誠與蔣介石同居的事情還是被姚冶誠的傢裡知道瞭,姚冶誠的叔叔姚小寶出於自己招贅續嗣的考慮,卻堅決不同意姚冶誠與蔣介石的結合。  為瞭避免事端,姚冶誠四處避著叔叔姚小寶。當時,姚小寶的堂房哥哥姚雲顯在上海做裁縫,生意興旺。有一次,姚月英在某戲院包廂裡看戲時,恰巧碰到姚冶誠。後經過姚月英等人的多方調解勸說,姚小寶答應瞭這門親事,並由蔣介石出面補辦瞭喜酒,姚冶誠才正式成為蔣介石的側室夫人。   婚後感情甚好  據說,姚冶誠與蔣介石婚後感情甚好。當時,正值辛亥革命爆發後,各項工作十分繁忙,蔣介石終日奔波於各地籌措反袁事宜,蹤跡不定,姚氏不僅安心隨蔣,而且在生活方面更加體貼照顧他。蔣介石對她始終懷有感激之情。  蔣介石與姚冶誠婚後的第二年,便將姚氏送回浙江奉化溪口老傢,與蔣介石發妻毛福梅一同住在豐鎬房。由於蔣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寬容大度,加上姚冶誠的幾多乖巧,對婆婆王采玉十分孝順,對毛福梅也極尊重,因而蔣傢老宅裡的幾位女人相安無事,相處得比較融洽。由於姚冶誠不識字,蔣介石便聘請兩人湖州育嬰師范畢業生陳志堅為傢庭教師,專門教姚冶誠識字學文化。  姚冶誠與蔣介石結婚後,一直沒有生育子女。蔣介石後來在上海收養瞭戴季陶過繼的兒子蔣緯國。1919年蔣緯國4歲時,被專門送回奉化溪口老傢,交給姚冶誠撫養照顧。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關系開始出現裂痕  由於老傢溪口豐鎬房的房子較小,蔣介石後來便將姚冶誠和蔣緯國遷到奉化城內居住,隨後又相繼遷往寧波、上海等地居住,傢庭教師陳志堅也一並隨往,繼續教授姚氏母子識字學文化。在這期間,蔣介石也經常回到姚冶誠身邊看望,感情一直甚好。  此後不久,蔣介石與姚冶誠的夫妻關系開始出現瞭一些矛盾和裂痕。由於蔣介石性格比較急躁暴戾,與人說話辦事常常說一不二,個人意見第一,而且從不會給別人退步讓步。而姚冶誠出身低微,缺乏文化涵養,日常難免好玩好賭,語出失利,於是蔣介石與姚冶誠之間的吵罵時有發生。  情急之下的蔣介石,幾次借故甩掉姚冶誠,但由於張靜江、戴季陶等人從中勸解,尤其是考慮到蔣緯國需要有人撫養,蔣介石考慮再三,最終未能馬上與姚冶誠分道揚鑣。  日漸疏遠  蔣介石在迎娶三夫人陳潔如之後,於1924年離滬赴穗出任黃埔軍校校長,與陳潔如長住廣州,而姚冶誠則帶著蔣緯國一直留居上海,由此使蔣介石越發對姚冶誠疏遠瞭。  姚冶誠也是一位頗有心計的女人,有時她為瞭見上蔣介石一面,不得不略施小計。她知道蔣介石鐘愛蔣緯國,於是就給蔣緯國拍瞭一張照,並用蔣緯國的名義給蔣介石寫瞭一封信,一同給蔣寄去。信中說:“我已好久沒有見到親愛的爸爸,心裡非想念,如果我能插上翅膀,我一定飛到廣州探望您老人傢瞭。”   晚年的姚冶誠(中)與蔣緯國邱愛倫夫婦合影  蔣介石接到信後,讀瞭又讀,頗受感動,立即拍電報要蔣緯國立刻到廣州來。這樣,姚冶誠就有機會帶著蔣緯國來到瞭廣州,住進瞭蔣公館。姚氏的到來,讓蔣介石和新婚夫人陳潔如十分難堪。  蔣介石從中周旋,說服陳潔如先回上海,留姚冶誠暫住廣州照顧蔣緯國,才把這個難題暫時解決。但是,姚冶誠雖可暫代主婦之位,在社交場合卻無法隨蔣介石拋頭露面。沒過多久,蔣介石就把陳潔如從上海接回。姚氏無可奈何,被迫返回瞭奉化居住。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與蔣緯國相依為命  1927年,蔣介石為瞭和宋美齡結婚,先行宣告與毛福梅、姚冶誠、陳潔如三人離婚。為瞭不讓姚冶誠將蔣緯國帶走,特意要蔣緯國托養給蔣介石的留日同學、貴州省主席吳忠信夫婦,隨後要姚冶誠離開上海移居蘇州,事實上仍與蔣緯國生活在一起,由蔣介石負擔生活費用。  姚冶誠初到蘇州時,先暫居鳳凰街吳忠信宅第裡,後來她在南園的蔡貞坊選中瞭一塊地皮建造新居。1929年後新居落成,姚冶誠和蔣緯國等遷入,被當地人稱之為蔣公館。  住在蔣公館的人員不多,除姚氏、緯國母子倆外,還有姚冶誠的侄子姚金和為蔣緯國伴讀,以及傢庭教師陳志堅。姚冶誠在蘇州居住期間,與蔣介石經常有書信往來,也見面有接觸,但不同居。蔣介石有時路過蘇州,姚氏即攜緯國去車站與蔣介石小聚。1937年蔣經國攜妻挈子由俄返國回奉化傢鄉時,姚冶誠特地帶蔣緯國趕往溪口豐鎬房團聚。姚氏本一字不識,但經陳志堅指點教授,進步很快,佛經和書信一般都看得懂,但字寫得歪歪斜斜。據說,姚冶誠給蔣介石的信,一般都是蔣緯國寫的。  抗戰爆發後,姚冶誠攜蔣緯國隨蔣介石去瞭重慶。蔣介石不時以探望蔣緯國為名,與姚氏母子相聚。抗戰勝利以後,姚冶誠又搬回蘇州南園居住。此時,蔣緯國在國民黨部隊服役,姚金和在上海工作,姚冶誠的生活就由其侄姚覺和負責照料。

揭秘:蔣介石與大舅子宋子文之間的二十年的恩怨

  導讀:在蔣介石統治中國20多年中,宋子文是蔣傢重臣。然而,由於蔣宋兩人出身、經歷和性格愛好上的差異,還有一些政治觀點的差異,以及經濟利益關系,兩人經常因意見相左而爭吵不斷,甚至施以拳腳。當蔣介石大勢已去,將去臺灣時,這對爭吵瞭20多年的親傢與冤傢,有一句非常精彩的對話:蔣說:“你為黨國做瞭許多事,我都記得。”宋則說:“你打瞭我幾次,我也記得。”  利益所趨蔣宋聯姻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後,時出任兩廣鹽務稽核所經理宋子文積極籌措經費,保證戰爭進行。北伐軍占領武漢後,蔣介石催促將國民政府北遷武漢。但當宋慶齡、孫科、宋子文等一行人由廣州動身北上,準備去武漢時,蔣介石突然變卦要國民政府同他的總司令部都設在南昌,蔣的用意很明顯,他要把中央政府置於他的軍事管理范圍內。  由此蔣介石與宋慶齡發生瞭他們交往以來的最激烈的爭論,宋慶齡堅決不同意將中央政府設在南昌。在這關頭,宋子文出瞭大力,掐斷瞭蔣介石的經濟來源。在此情況下,蔣隻得同意把國民政府遷往武漢。從此,蔣介石與宋子文之間埋下瞭第一顆“炸彈”。其實,宋子文這樣做不是出於政治原因,而是對蔣介石有點反感。原來,從1924年開始,蔣介石就開始追求宋美齡。在與蔣幾次的接觸中,宋子文認為蔣身上有幾點不能接受:一是蔣讀書太少;二是蔣身上有很濃的草頭王加軍閥的霸氣;三是他有一種預感,蔣的介入會引起宋傢的裂變……作為宋傢長子宋子文力勸母親,阻止宋美齡與蔣的婚姻。但母親告訴他,盡管蔣的風度她也不喜歡。但美齡對蔣印象頗好,另外宋傢的財力需要蔣介石共同維護。   武漢國民政府成立後,宋子文任國民黨常務委員兼財政部長,成為決策人物之一。1927年3月宋子文奉命去上海,勸蔣介石不要搞分裂,但到上海後宋被蔣軟禁。面對蔣的武力,宋子文心情十分緊張,同時他又瞭解到武漢的大革命形勢,嚇得他靠到蔣介石一邊。當宋子文的政治態度在個人安危、利益的作用下發生瞭質的變化,宋美齡與蔣介石的婚姻障礙也就化為烏有。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禮在上海舉行瞭。相關閱讀推薦:蔣介石想撤銷孔祥熙宋子文黨籍 遇宋美齡阻擾民國驚天詐騙案:蔣介石、宋子文竟然全被忽悠揭秘:“世界首富”宋子文留下瞭多少遺產宋子文葬禮上為何不見宋氏三姐妹? 宋子文猝死之謎揭秘1971年宋子文突然猝死之謎:宋子文猝死原因民國驚天詐騙案:蔣介石宋子文全被農民忽悠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當宋子文完全投到蔣介石一邊之初,倒是實實在在為蔣介石辦瞭些事,包括兩人假意下野,真心排除異己孫科等。然而,由於宋與蔣原有積怨,為此,在1934年的一場起因於抗戰觀點不同時,他們發生瞭一次大爭吵。吵到激烈處,宋子文這位大舅竟吃瞭蔣介石的兩記耳光。兩天後宋子文寫瞭辭職報告。蔣介石批準瞭宋子文的辭職報告,由孔祥熙接替他。宋子文的辭職在宋傢引起軒然大波,宋母對蔣十分不滿,罵他沒心沒肺。宋美齡也認為蔣太過火,威脅他不給子文恢復職務和名譽,她就回到母親那裡去!日子久瞭,火氣平瞭,蔣介石也發覺自己有些過分。於是,又任命宋為全國經濟委員會主席。至此,這場蔣宋之爭才暫告平息。  隨著日本軍國主義囂張氣焰的加劇,蔣介石已感到不依靠美、英抵抗日本,自己的利益必將受到嚴重沖擊。為此,他一邊向美國人表現誠意,一邊派宋子文作為自己私人代表出使美國。宋子文於1940年6月出使美國。此次美國之行,宋的收獲很大,美國政府表示將向南京政府提供援助總額達數億美元(包括物資),除2000萬美元需要償還外,其餘一概作為無償贈送。毫無疑問,宋子文為南京政府立下瞭汗馬功勞。但他在美國同時也為自己撈一把的行為,不但引起瞭南京政府內部、朝野上下異議,也引起瞭宋氏傢族的嫉妒。對此事,蔣介石心裡也明白,他也非常不滿;但另一方面他認為,至目前為止,能與美國人打交道的隻有宋子文。所以,當宋傢人不斷地向他鼓吹宋子文的“經濟問題”時,他說:“你們都說他有問題。可你們誰人能代替他和美國人打交道,誰能把美元搞到手。我就相信誰!”   一聽蔣介石這樣說,宋美齡立即回答:“我可以去!”面對蔣介石有些疑問的目光,宋靄齡和孔祥熙等人極力推薦,說宋美齡無論從智力到外交手段,包括外語都不在宋子文之下。老蔣略一思考,便同意瞭。於是,1942年11月,宋美齡以蔣介石夫人的身份去美國訪問。她此行責任重大,按照蔣介石的指示,一是通過她自己的管道親近美國政府,尋求美元支持,在可能的前提下逐漸替代宋子文;二是要查清宋子文在美國與哪些人聯絡,他爭取美元的管道有哪些。他要宋美齡通過努力,在較短的時間內改變以宋子文為惟一中心與美國交往的局面。同時,宋美齡去美國也為自己治病。  宋美齡通過在美國7個多月的頻繁活動,不論是在美元爭取的數量上,還是與美國高層的溝通上,其成績遠在宋子文之上。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傢庭會議再次開打  當蔣介石因夫人宋美齡的成功而明白宋子文並非他在美國的惟一依靠時,便決心踢開宋子文。他下令召宋子文回國。蔣介石親自主持瞭一次蔣宋傢族會議。宋美齡盡管對宋子文不滿,但她還是向蔣介石提出瞭兩點要求:一、傢醜不可外傳;二、為瞭國傢大業,不要太計較幾個美元的小事。為此,蔣介石回答:隻想證實一下判斷,絕不會傷及親情,更不會危害國傢。  在1944年元月5日的蔣宋傢族會上,宋美齡、宋靄齡、孔祥熙和宋子文出席。首先由蔣介石婉轉地提出,希望宋子文把在美國租借物資的管理權交出來,以避免醜聞的流傳。宋子文自然不願交出管理權力,他大聲發問:“醜聞,什麼醜聞?”蔣介石回答:“你出去打聽一下。整個南京上下,對你在美國的行為議論太多瞭,我也是出於維護你的威信著想,子文兄,並不是我信不過你,完全是為瞭證明你的清白,這樣做大傢都好。”宋子文問:“交給誰?”蔣介石停瞭一下,說:“從關系上講,是不是由財政部管理更順一些。”宋子文立即拿出預先準備好的一大堆材料,證明由財政部管理的美國對華救濟聯合會的捐款,同樣存在著大量的問題。”  蔣介石問他:“子文兄,你講講,財政經濟問題究竟怎樣處理才行?根本原因是什麼?”宋回答:“造成經濟混亂的根本原因是機構太多,而又沒有一個機構具備解決所有經濟問題的權力。政出多門,必然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我可以辭去外交部長之職,請求成立一個專門機構,來監督其它機構。”   宋子文的目的很明顯:寧可不當外交部長,也不能丟掉財政大權。但這正好與蔣介石的想法相悖,蔣的目的是要宋子文交出財權。所以蔣回答:“成立這樣一個機構,勢必打亂現行的政府機構,從根本上講,它不符合憲法。”一聽此言,宋子文放肆大笑起來:“憲法?憲法是什麼?是一個橡皮制成的圖章,是一個任人奸淫的下等妓女。在我們整個南京政府,包括憲法在內的一切還不是你隨意幾個想法,隨便幾句話嗎?你蔣委員長大權在手,我在美國為你出瞭多少力?可你懷疑我、派你的夫人去調查我,哼,我和你那些部下是不一樣的!”宋子文的狂妄終於激怒瞭蔣介石。他早已忘掉夫人美齡的告誡,馬上立起,隨手抓起一隻茶杯扔向宋子文,宋子文的額頭頓時鮮血直流。這便是蔣宋傢族中有名的“茶杯風波”。  一對冤傢隨風逝去  到瞭1949年,蔣介石政權已面臨徹底崩潰。這年1月21日,蔣介石再次宣告下野。而6月9日,宋子文也偕夫人一同飛往美國紐約。至此,他晚年一直生活在美國。1971年4月21日,宋子文因進餐時被一塊牛排卡住氣管,導致心臟病發作而亡。77歲的宋子文死瞭。他與蔣介石的恩怨也結束瞭。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慈禧太後一生殺人無數為何卻偏偏後悔殺記者?

  導讀:慈禧太後一生殺人無數,都未深受如此的責備,她本人也頗有悔意。清廷之所以沒有堅持引渡“蘇報案”當事人章太炎等,就與沈藎之死有關。慈禧太後掌握生殺予奪大權47年之久,平生殺人多矣,卻曾為殺瞭沈藎而後悔。1903年7月31日,在日本人主辦的《天津日日新聞》報館就職的沈藎在刑部獄中被活活杖死。從被捕到處死僅僅20天,他的罪狀並沒有公佈。當時,人們一般認為他的死因是披露瞭《中俄密約》草案,也有人考證這個說法沒有根據,他的死主要是因為他是三年前自立軍的首要人物之一,唐才常等遭殺戮後,他僥幸漏網,一直是清廷通緝的要犯。  沈藎下獄那個月正值光緒帝生日,刑部接旨,“萬歲月內例不行刑,著即日立斃杖下,欽此。”刑部為此特制瞭一塊大木板,打瞭二百多下,直打得血肉飛裂,骨頭如粉,他都未出一聲。行刑者都以為他死瞭,不料血肉模糊的他發出聲音:“何以還不死,速用繩絞我。”最後隻能用繩子將他活活勒死。據說,這個牢房不久還關押過原廣西提督蘇元春與名妓賽金花,刑部司員因此戲成一語,作上聯:兒女英雄流血黨。迄今尚無下聯。一年後,戊戌黨人王照獲罪下獄,恰巧也關在同一牢房,王照的《方傢園雜詠紀事》回憶,“粉墻有黑紫暈跡,高至四五尺,沈血所濺也。”   沈藎死狀之慘不久即公諸於世,連西方人也聞之膽寒。《泰晤士報》駐華記者莫理循把慈禧叫做“那個該殺的兇惡老婦人”。在沈藎送給他的照片背面寫下:“沈克誠,杖斃,1903年7月31日,星期五”。也幸虧莫理循保存的這張照片,讓我們一百多年後能清晰地看到沈藎的面容。沈藎之死等於給反對者送去瞭一個炮彈,因“蘇報案”獲罪的章太炎在上海獄中寫詩追悼,章士釗編瞭《沈藎》一書,留日學生刊物《浙江潮》、《江蘇》也分別發表批評文章,譴責清廷的暴行,給排滿革命再增加一個理由。同年8月4日,天津《大公報》公開發表沈藎絕命詞四首,以往較為流行的是最後一首:今年三十有一歲,贏得浮名不值錢。從此興亡都不管,靈魂歸去樂諸天。相關閱讀推薦:慈禧如何“色誘”老羅斯福? 換回千萬庚子賠款珍貴老照片:慈禧出殯的真實現場照 場面恐怖!慈禧曾孫解密真實慈禧太後:慈禧一生堅貞守寡!慈禧太後死後被盜墓者撕破臉皮:屍身曾遭凌辱!殺心早萌:慈禧狠心毒殺光緒背後究竟有何隱情?揭秘甲午海戰:慈禧是甲午海戰失利的替罪羊嗎?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詩中傳達的是他面對死亡的坦然與達觀,相比之下,另外幾首詩透露的信息要更多一些,第一首中“菜市故人流血地,五忠六士共翱翔”,坦承他與五年前殉難的“戊戌六君子”之間的關系,他是湖南人,和譚嗣同是志趣相投的密友。《大公報》最初報道沈藎案時,隻是說他“牽涉戊戌之事”,後邊的持續報道也始終未涉及案情真相。其實,在他第二、三兩首絕命詞中,不僅有“誰把遼東今斷送,中朝從此失陪都”的詩句,而且直接就有“驗疫管關新密約”這樣的句子。由這兩首絕命詩推測,他的死因似乎與《中俄密約》不無關系。  無論沈藎是否確為《中俄密約》而死,眾口一詞,百年以來幾成定論。慈禧太後一生殺人無數,沒有一次像這一次深受中外輿論的責備,沈藎因此被譽為“中國史上第一個殉職的記者”。因為各國駐京公使“嘖有煩言”,同年9月14日,《大公報》的報道說,沈藎杖斃之後,各國公使夫人在覲見慈禧太後時都為沈藎喊冤,慈禧也頗有悔意,表示自己已面諭廷臣,會黨要嚴拿,但千萬不可株連良善,以致喪失人心。清廷之所以沒有堅持引渡“蘇報案”當事人章太炎、鄒容,就與沈藎之死大有關聯。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兩晉南北朝最厲害的十八位名將:誰軍事才能最高

  兩晉南北朝名將縱覽  1、劉裕  南朝的第一個皇帝,手下名將如林,是以少勝多的高手。  他是打孫恩起傢的,曾經以一千兵力追擊孫恩四十萬叛軍,孫恩後來覆滅,跟他有直接關系。隨後不久他又打擊桓玄,桓玄看似勢力強大,但在他極少兵力的打擊下,很快灰飛煙滅。打完桓玄,他讓朱齡石取蜀,收復瞭因叛變獨立的東晉領土。隨後他開始第一次北伐,南燕在他猛攻下滅亡。就在此時盧循、徐道覆叛軍幾十萬兵臨石頭城下,劉裕曾經的兩個戰友紛紛戰敗,劉裕開始再次平叛,他讓名將沈田子從海路奪取盧循老巢廣州,然後在長江上大敗盧循、徐道覆,讓東晉再次度過危機。不久後,劉裕率手下眾多名將第二次北伐,消滅後秦,軍功達到頂點。但劉裕的失敗也很快到來,他留兒子鎮守長安,南下代晉,雖然如願當上皇帝,但他辛辛苦苦拿下的關中卻被赫連勃勃奪取,手下名將死亡殆盡,他再也沒有能力建立更大的功業瞭。  劉裕作戰喜歡冒險,常常出奇制勝,而且他相當勇猛(曾經一個人跟孫恩幾千人戰鬥),這是他沒有讀過什麼兵書卻常常以少勝多的原因。他平叛很有一套,攘外也很有手段。劉裕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善於用人,手下王鎮惡、沈田子、檀道濟等人都是相當瞭得的名將。但劉裕也有缺點,他用人並不敢完全相信,如果他不讓他兒子鎮守關中,如果他信任王鎮惡的話,或許不會有關中之敗。他還有一個最大缺點,就是雄心不足,隻想立功代晉,如果他有相當的雄心的話,我想他打敗赫連勃勃也是有可能,甚至消滅北魏統一中國,估計也能夠成功。看到劉裕的歷史,會覺得一個人一生能做的事實在不多,當你老瞭的時候,似乎完成很多事,但是更大的功業卻不敢企及瞭。   2、赫連勃勃  十六國夏國的建立者,遊擊戰高手。  他是匈奴劉姓部落首領的兒子,父親被殺,他流亡與後秦,但後來忘恩負義,以怨報德,把後秦打的嗚呼哀哉,西域諸城白天都不敢開門。當然他人生的頂點在打敗南軍,把劉裕手下諸多名將全部殺死。赫連勃勃活著的時候,連北魏都不敢以統萬城為攻擊目標。  赫連勃勃雖然戰鬥力極強,但為人兇殘,是個極其可怕的人。  3、陳慶之  梁武帝手下第一名將,個人覺得他比韋睿還強。  梁武帝第二次北伐,百萬大軍潰敗,隻有他的部隊全軍而還。他人生的頂點是護送北魏皇族還洛陽,那次北伐震動乾坤,陳慶之隻有7000白袍軍,愣是把北魏百萬大軍打得灰飛煙滅,如果不是那個白癡皇族無知,不讓梁武帝派援軍駐紮占領的城市的話,梁武帝完全有可能乘北方大亂統一中國,陳慶之的勝利也因此迅速結束,最後白袍軍死亡殆盡,陳慶之化妝成和尚逃回南梁。陳慶之打敗侯景後不久就死瞭,梁武帝手下再無名將。  陳慶之熟讀兵書,而且是梁武帝身邊一等一的親信,他很厲害,隻是國傢不給力。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南北朝漢人戰敗後婦女被俘數萬人成生子機器盤點: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的10大著名將領介紹中國魏晉南北朝十大美男是誰?美男如玉的傳奇年代邙山之戰簡介 南北朝時期的第一次邙山之戰魏晉南北朝的故事 美男衛玠真的是被看死的嗎?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4、拓跋珪  北魏的建立者。  最有名的是參合陂之戰,消滅慕容垂之子數萬大軍,在慕容垂死後消滅後燕,統一北方,建立瞭北朝的第一個朝代。  他跟赫連勃勃一樣殘忍,不過還是有點人性的,消滅後燕後他汲取瞭參合陂坑殺後燕軍隊的教訓,不殺百姓。他39歲就死瞭,否則應該能看到他跟赫連勃勃的惡戰。  5、謝玄  東晉名將,名相謝安的侄子,北府軍的創始人。  他的北府軍在抗擊前秦的戰鬥中屢建奇功,尤其在後來的淝水大戰,以8萬兵力大敗苻堅97萬大軍,這一仗是中國歷史最著名的大戰之一,也是晉朝第一名戰。後來,謝玄北伐,打到黃河邊上就不再打瞭。  謝玄是名門之後,一代儒將,他給東晉留下瞭一支精銳“北府軍”,這也是劉裕起傢的資本。他知道東晉沒有統一全國的實力,所以謝安和桓沖死後,北伐就停止瞭。   6、韋睿  梁武帝手下第一個名將,老將的典范。  梁武帝第一次北伐,他屢奪堅城,但由於梁武帝用人不當,北伐失敗。隨後鐘離攻防戰很快開始,這一戰成就瞭韋睿,他以30萬兵力全殲北魏80萬大軍,這也是南北朝第一名戰。  韋睿老年出名,雖然身材瘦弱,卻被稱為“韋虎”,勇氣可嘉。  7、石勒  平民出身,是十六國後趙的建立者。  石勒早年經歷很低調,到三十幾歲才被劉淵看中,消滅西晉有他功勞,後來又消滅前趙,幾乎統一北方。  石勒算是少數民族的卓越領袖,但是他沒有看穿侄子石虎,這也是他沒能建立北朝的原因。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8、馬隆  西晉名將,個人認為如果他在中原,劉淵未必能取勝。  攻打禿發樹機能是他一生的名戰,三千精兵就能殲滅禿發樹機能十幾萬軍隊,比很多西晉將領強多瞭。  可能是他死的太早,否則八王之亂後,他也許有機會像陶侃一樣。  9、祖逖  東晉名將,以戰養戰的高手。  他在晉朝垂危的時候,奉晉元帝命率軍北伐,要知道東晉草創,實力有限,祖逖大概隻有一千多人北伐,他在有生之年收復瞭淮北,打敗石虎,石勒都不敢南下。  他有一句話:“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他是值得敬佩的愛國志士!  10、慕容垂  十六國後燕的君主,一代名將。  他最有名的一仗,就是打敗桓溫。枋頭之戰,擋住瞭桓溫的攻勢,襄邑之戰打敗斬桓溫三萬級。在苻堅手下,忍到苻堅滅亡,建立後燕,雖然有些戰績,但他死後後燕很快滅亡。  他的戰鬥能力很強,但有一些缺點,就是戰略思維不足,而且他不是個政治傢。   11、桓溫  東晉名將,也是一代奸臣。  他年輕時有“枕戈泣血”的故事,自比劉琨,是個愛國志士。庾翼說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後來他做荊州刺史,收復蜀地,消滅十六國之一的成漢,是東晉僅有的兩個能消滅十六國一國的將領。北伐前秦,是他第一次北伐,幾乎要成功瞭,但由於兵力和補給不足,最後隻能撤退。這次北伐,他認識瞭王猛,可惜沒有一起合作,否則是否會一起統一中國也未可知。後來桓溫北伐姚襄,修繕瞭西晉陵墓。後來他跟慕容恪對峙,多年沒有收獲。慕容恪死後,他發動瞭最後一次北伐,他率軍5萬,由京口出發,開始進展順利,湖陸、魚臺、林渚、黃墟等戰均是完勝,但後來枋頭之戰,被慕容垂8萬精兵擋住,之後天氣大旱,補給跟不上,隨後襄邑之敗,死亡3萬。桓溫晚年收復壽陽時擊敗苻堅,那是他最後一仗。  我覺得桓溫年輕時未必有代晉的野心,但他軍功蓋世,越來越輕視朝廷,到最後廢帝,這也是野心的膨脹。大體來說,他是對東晉有功的,要知道,謝玄曾經在他手下任參軍,北府軍幾乎可以說是他草創的。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12、謝艾  十六國前涼名將,一代儒將。  他開始隻是個主簿,但石虎大軍逼近,他被任命為主帥,兩次大敗後趙軍隊,石虎說:“前涼有人,不可圖也。”  後來他被害死,前涼自毀長城。  13、劉牢之  東晉名將,北府軍軍魂。  謝玄是北府軍的頭,劉牢之是北府軍的膽。淝水之戰前抗擊前秦,屢立戰功,當到謝玄的參軍。淝水之戰,他先發制人,以5千人打敗苻堅前鋒5萬精兵,讓苻堅嚇瞭一跳,渡河時讓苻堅草木皆兵。後來北伐,大敗慕容垂,如果不是貪物資,或許慕容垂也會被擊斃。晚年多次打敗孫恩。可惜後來三次叛變,最後失去人心,上吊自殺。  劉牢之是猛將,但是政治頭腦有限。有一點要說,劉裕是他起用的。  14、慕容恪  十六國前燕名將。  他作戰喜歡減少傷亡,而且愛護士兵。他活著的時候,桓溫不敢北伐。他死後,王猛攻陷太原,說:“慕容玄恭真乃奇士!”

雪藏千年的三國絕世美人 曹丕之妃薛靈蕓簡介

  導讀:薛靈蕓十七歲那年,已是容顏絕世。閭中的少年,都暗慕薛靈蕓,趁夜色悄悄潛來偷看她。但是一直沒有機會與她接觸。  薛靈蕓是誰?薛靈蕓歷史上確有其人嗎?薛靈蕓到底是誰的老婆?  薛靈蕓是三國時常山人。其父薛業是亭長,母親陳氏隨丈夫住在亭旁。他們那裡十分貧窮,夜裡婦女們聚在一起紡紗,點燃麻藁以照亮。  咸熙元年,谷習任常山郡守,他聽說亭長有美女而傢境甚貧。當時魏文帝曹丕選良傢女子以充入六宮。谷習以千金聘走瞭薛靈蕓,然後將她獻給魏文帝。薛靈蕓與父母告別時,淚水沾濕瞭衣襟。在登車上路時,淚水不可抑制,她以玉唾壺盛淚,淚水落在壺中成瞭紅色。  還未到京師,壺中的淚已凝如血色。文帝以雕刻著花紋的十輛車迎接薛靈蕓。車皆鏤金為輪輞,丹青畫轂軛,前後綴滿瞭寶石;鈴鐺鏘鏘和鳴,清脆的聲音回蕩在林野;所駕的青色駢蹄牛,可以日行三百裡。這種牛是屍塗國進獻的,蹄子與馬蹄一樣。路邊燒石葉香。這種石頭層層疊疊,形狀如雲母,所發的香氣可以避惡疾,是腹題國進獻的。  薛靈蕓去京師的一路上,數十裡點起膏燭,久久不熄滅。車子走過的路,塵土遮蔽瞭星月,時人稱為“塵霄”。築赤土為臺,臺基三十丈,列膏燭於臺下,名叫“燭臺”,遠望如流星墜地。  大路兩旁,每隔一裡鑄一銅表,高五尺,以標志裡數。因此有路人歌曰:“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闕望崔嵬,清風細雨雜香來,土上出金火照臺。”當時以銅表標志裡數,是“土上出金”的意思。而“火照臺”的意思是膏燭之火在土的下面,漢代是火德王、魏代是土德王,“火照臺”即漢亡而魏興。“土上出金”則隱喻魏滅而晉興。   薛靈蕓距離京師十裡,文帝乘雕玉的車輦,遠遠看見,嘆息說:“古人雲:朝為行雲,暮為行雨。今非雲非雨,非朝非暮。”因此改薛靈蕓的名字為“夜來”。後世花卉名“夜來香”即得自薛靈蕓。  薛靈蕓入宮後受到寵愛。外國進獻火珠龍鸞釵很重,文帝憐惜薛靈蕓弱不禁風,於是說:“明珠翠羽都不勝其重,何況這麼重的龍鸞釵。”薛靈蕓縫制衣服的那根針出神入化,雖然處於深幃內,夜裡不用點燈燭,她也可以縫制衣服。凡不是薛靈蕓縫制的衣服,文帝一概不穿。宮中稱她為“針神”。魏文帝為之改名“夜來”。相關閱讀推薦:中國十九位美女皇後的結局:盤點史上美女皇後揭秘:古代歷史上以四大美女命名的九種美食盤點致命魅惑的美女馮小憐:五件事令北齊後主身死國滅埃及艷後根本不是美女!一枚古銀幣揭秘歷史真相盤點水滸裡的五大毒美女:誰是水滸中最毒女人?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黃初七年,魏文帝病逝,薛靈蕓也不知下落。令人不解的是魏文帝的兩個有名的妃子都與“神仙”有關,甄妃是“洛神”,薛靈蕓是“針神”。  薛靈蕓的故事在正史裡沒有記載,許多野史筆記偶爾提及,如《拾遺記》、《太平廣記》、《艷異編》等。李商隱有“一夜芙蓉紅淚多”;賀鑄《石州引》有“畫樓芳酒,紅淚清歌,頓成輕別。已是經年,杳杳音塵多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其中“紅淚”即是薛靈蕓的典故。《拾遺記》中說,薛靈蕓離別父母登車上路之時,用玉唾壺承淚,壺呈紅色。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後世因而稱女子的眼淚為“紅淚”。後來成瞭一個通用的典故,如紅蠟燭垂的是“紅淚”,子規鳥哀啼泣血等。據說唐代楊玉環被召入宮前,“泣涕登車,時方寒,淚結為紅冰”。  清代冒鶴亭《太清遺事詩》雲:“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來。人是傾城姓傾國,丁香花發一低徊。”其中“夜來”亦指薛靈蕓。《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敘眾人玩象牙籌:“黛玉寶釵取出幾根來看,一面刻的是古來美人,一面是詞句並各種飲例。大傢都說有趣,當下說定由寶釵起令。寶釵抽瞭一根,刻的美人是薛靈蕓,那面詞句是‘問何因玉筋惹春紅’,註‘善啼者飲,濃妝者飲’。笑道:‘這善啼的,除瞭林妹妹還有誰?’”大概薛靈蕓之善哭隻有林黛玉可以比擬一二。   估計薛靈蕓神秘莫測的事跡純屬歷史虛構,但作為一種精神的意象,她比真實的存在更加深入人心。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