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公主

揭秘:文成公主為何成為唐朝最賠本的一次和親?

  導讀:“和親”成為兩國間王室通婚的專有名詞,其實是從唐代開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準公主嫁到異國當王妃。不過,這裡面隻有三位是貨真價實的公主。其餘的,都是親王或王族的女孩兒,稱為“宗室女”,公主的女兒稱為“宗室出女”,臨到異邦要來討人瞭,才手忙腳亂地把這些郡主、縣主封為公主,讓她們體體面面地出嫁,為國獻身。  且看,高祖李淵有女兒十九人,太宗李世民有女兒二十一人,除瞭早夭者,全部下嫁有名有姓的本朝臣子,沒一個出國的。顯然按唐時的觀念,嫁給外國的國王,還不如在國內招一個駙馬。那時哪有那麼多守節的破規矩,嫁一個覺著不好,和老爸說一聲,立刻可以改嫁。因此唐朝中期以前,皇帝的親生女兒都不肯嫁到國外去和親——要去,就讓那些堂姐堂妹們去吧。  松贊幹佈,吐蕃的第一任國王,雄才大略,先已娶泥婆羅(尼泊爾)王女尺尊公主,又遣使向唐朝求婚,太宗開始不想答應。松贊幹佈頭腦一熱,就要跟唐朝幹架,還威脅說:“不嫁公主,我就打將進來。”唐朝先擊敗吐蕃,壓瞭他的氣勢,然後許婚。嫁出去的文成公主究竟是誰的女兒?文獻隻記載是“唐宗室女”,估計她爹的身份也與皇帝關系較遠。文成公主出嫁時規格很高,由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節送公主至吐蕃,松贊幹佈率其部兵次柏海,親迎於河源。見瞭李道宗,“執子婿之禮甚恭”。顯然,他還以為真的娶瞭唐太宗的親生女兒呢。以前可從來沒有人娶過上國的皇帝女兒呀——松贊得意地為公主修建瞭一座城,專門用來曬命。“饒你奸似鬼,喝瞭我的洗腳水。”皇帝老兒心裡頭一定很爽吧。   當然,這位文成公主不辱使命,文才武略,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女外交傢。據說,她和松贊幹佈的確一見鐘情,感情非常好。唐朝這支送親的隊伍,除瞭攜帶著豐盛的嫁妝外,還帶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除瞭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還有一批文士、樂師和農技人員。後來,文成公主還把一大批吐蕃人派去唐朝,參加各種幹部培訓班和科學文化學習班。她自己也沒閑著,給吐蕃人貫輸先進的漢文化,革除陳規陋習,既參政,又不幹涉政治,整個吐蕃上上下下都把她視若神明。相關閱讀推薦:吐蕃王松贊幹佈最寵信的女人為何不是文成公主揭秘真實的文成公主:當小老婆守瞭三十一年活寡文成公主入藏的“陪嫁”是什麼? 文成公主的故事文成公主入藏後的真實境遇如何? 地位平庸如丫鬟揭秘:歷史上松贊幹佈被迫迎娶文成公主之謎?松贊幹佈和文成公主 松贊幹佈因何迎娶文成公主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唐太宗自鳴得意的送親,未免“太炫耀”。不過,換回邊陲數十年的平靜,並給吐蕃開辟鴻蒙,接受教化,也未嘗不是目光遠大。總比下西洋的鄭和好吧:一船一船的金銀珠寶沿海給人傢送過去,換回幾隻長頸鹿、幾頭大象,還洋洋自得,以為撿到寶。  文成公主是最後一個濫竽充數的公主。頭一年,唐太宗剛剛把弘化公主嫁給吐谷渾末代國王諾曷缽,禮儀也十分隆重,想借此蒙混過關,不料送親的淮陽王李道明一不留神,竟泄漏瞭“弘化公主並非皇帝的親生女”的國傢機密,李道明也被革除王位降職。後來,和親公主“非帝女”的真實身份不再隱瞞,金城公主入藏,就明言她是雍王李守禮的女兒。不過,她的規格更高,由皇帝親自送親到始平縣,還割瞭水草豐美的河西九曲給公主,成瞭唐代最為隆重,也是最為賠本的一次和親。  到瞭唐肅宗之後,唐的國力已弱,皇帝不得不派自己的親生女兒去和親瞭。打虎尤靠親兄親,和親還須親生女。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和親史上傑出的西域雙星

  作為和親公主,解憂公主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成功、貢獻最大的一個和親公主。解憂公主的影響范圍和歷史作用是王昭君、文成公主等和親公主都無法相比的。  中國古代和親史上傑出女性的西域雙星  說起遠嫁異域的和親公主,漢代的王昭君和唐代的文成公主可謂傢喻戶曉,歷史上的文人、藝術傢對她們的歷史功績都極盡渲染,從而成為中國普通老百姓十分熟悉的舞臺形象。而細君公主劉細君和解憂公主出塞和親的故事,就鮮為人知瞭。漢代是一個英雄與美人,鐵血與柔情倍出的時代,解憂和馮嫽可謂中國古代史上傑出女性的西域雙星。  細君公主是絲綢之路上第一個遠嫁西域的公主。她先後嫁給爺孫兩輩烏孫王,語言不通,胡俗難耐,思鄉不已,劉細君的一曲《黃鵠歌》唱的連漢武帝都“聞而憐之”,因隔年遣使厚贈慰問。後人創作的漢曲大都以細君公主的琵琶曲為哀怨基調,可謂和親公主的千古絕唱。作為漢朝與烏孫的第一個友好使者,細君公主積極聯絡烏孫上層貴族,使烏孫與漢朝建立瞭鞏固的軍事聯盟,初步實現瞭聯合烏孫,遏制匈奴的戰略目標。細君公主在烏孫隻生活瞭五年便去世瞭。細君公主去世後,公元前102年,漢朝又把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嫁給瞭烏孫王軍須靡。   歷代公主遠嫁和親,無論丈夫對之如何,都是一件極痛苦的事,一個個如花的天之驕女,要麼在痛苦和屈辱中終日以淚洗面,日漸凋零枯萎,要麼在痛苦和屈辱中奮發作為,幹出一番烘烘烈烈的事業。在命運安排的逆境中,和親公主要麼終日沉淪,最終被屈辱的歲月吞噬,要麼自強奮發,使自已像火炬一樣燃燒,發出光明,照耀別人也照耀自已。歷史選擇瞭解憂,解憂也選擇瞭後者,所以她無愧於千古流芳。  解憂公主從十八九歲和親出嫁到烏孫,先後嫁給三個烏孫王,生有四子兩女,長子元貴靡為烏孫大昆彌,次子萬年做瞭莎車王,三子大樂為烏孫左大將,長女弟史嫁給龜茲王,小女素光嫁給烏孫翮侯。她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的心血都貢獻給瞭烏孫和漢族人民的友好事業。直到七十餘歲才回到京都長安,居住在上林苑中的蒲陶宮,朝見禮儀與皇親公主待遇相等,隻是一種過得去的獎賞。兩年後[公元前49年],解憂公主和漢宣帝同年歸天,溘然長逝。十六年後才有王昭君出塞和親的盛事。  解憂公主去世四十八年後,即漢哀帝時期的公元前一年,烏孫國大昆彌伊秩靡和匈奴單於烏珠留若鞮一並入朝,伊秩靡是解憂公主三兒子大樂將軍的孫子,烏珠留若鞮是呼韓邪單於的兒子囊知牙斯。漢朝以此為榮,將解憂公主的後裔以及王昭君的後裔們一並安置在上林苑蒲陶宮,可謂漢代和親史上的一件盛事。  解憂公主在烏孫生活瞭半個多世紀,她在西域的活躍年代正是西漢政府統一西域的時期,她以卓越的政治才能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臺上,積極配合漢朝,遏制匈奴,為加強、鞏固漢室與烏孫的關系作出瞭貢獻。這對實現西域各族與漢族的聯合,對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對絲綢之路的暢通,都起到瞭重大的作用。  解憂公主與烏孫王翁歸靡的結合時期是烏孫最為強盛的時期,解憂公主的時代,漢文化以及先進生產技術在烏孫及西域的傳播是全方位的。在解憂公主與烏孫名王翁歸靡執政時期,她積極協助翁歸靡處理政治、經濟、軍事等事務,使烏孫走上瞭國富民強的康莊大道。漢朝的西北邊疆安然無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日益頻繁密切,絲綢之路繁榮鼎盛,漢朝的威儀和影響進一步遠播天山南北,西域諸國都爭相與漢交好。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中國歷史上唯一賣身為奴的公主的悲慘命運揭秘:武則天到太平公主 唐朝女人都愛欺負男人中國古代十大公主的悲慘命運:哪位公主死得最慘!吐蕃王松贊幹佈最寵信的女人為何不是文成公主揭秘:史上嫁兩姓三輩四任可汗的大唐公主是誰?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漢昭帝末年到漢宣帝初年的三四年間,匈奴聯合車師向烏孫大舉進攻,長驅直入烏孫腹地,先後吞並烏孫東部大片國土,威逼烏孫交出解憂公主,斷絕和漢朝來往,方肯罷兵。王廷內部人心惶惶,有人主戰,有人主降。大軍壓境謠言四起的情勢下,解憂公主臨危不懼,憑著堅定的信念和政治膽識,說服翁歸靡堅決維護烏漢聯盟,抗擊匈奴。  先由解憂公主上書,奏明烏孫國的危難情勢,向漢朝請求支援。真是無奈的很啊!從漢昭帝病危到駕崩,救援烏孫的奏議拖瞭又拖,出兵之事幹打雷不下雨,漢朝的大臣們為立誰為國君都愁的要死,忙得要命,哪還顧得上解救遠在西域的烏孫國的危難呢?漢宣帝即位後,翁歸靡與解憂公主再次聯名上書漢朝,請求漢廷聯合夾擊匈奴,並表示烏孫“願發國半精兵,自給人馬五千騎,盡力擊匈奴。”又因宣帝初即位,百事待舉,無暇顧及。在這內憂外患的三四年中,解憂公主費盡心力,團結烏孫貴族,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奮力抗擊匈奴的侵略的顛覆,使匈奴大軍始終不能進入伊犁河谷,從而穩定瞭民心。  直到漢宣帝即位三年後,才決定出兵救援烏孫。公元前71年春,漢、烏聯軍20萬,東西夾擊匈奴。烏孫王翁歸靡親率五萬精兵,千裡奔襲,直搗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廷,俘獲匈奴單於的叔叔、嫂嫂、公主、名王、騎將以下官兵三萬九千人,奪得馬、牛、驢、騾、駱駝、羊等牲畜70餘萬頭,大獲全勝。此後三年中,烏孫、丁零、烏桓從東、西、北三個方向不斷出擊匈奴,使匈奴大傷元氣,從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71年這一場烏、漢聯合對匈奴的反侵略的戰爭,不僅徹底解除瞭烏孫來自匈奴的威脅,還大大加快瞭漢朝統一西域的步伐。公元前60年(西漢神爵二年),漢王朝正式派出統管西域地區軍政事務的西域都護。這標志著西域地區,包括烏孫所居的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地區,至此正式列入漢朝版圖。長期威脅漢政權的匈奴勢力在漢與烏孫等西域諸國的共同打擊下日漸衰落。公元前52年,呼韓邪單於歸漢,實現瞭匈漢和解。  法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傢魯保羅教授在他的名著《西域的歷史和文化》一書中說:“漢朝對該地區[指西域]的真正占領應斷代為公元前70–前60年之間,而且於100年左右之後又重新開始。”由此更值得我們反思解憂公主對西域歷史的巨大貢獻。解憂公主在烏孫國的地位如日中天,被烏孫國人譽為“烏孫國母”,史書中也稱“烏孫公主”。  解憂公主和她的子女以及隨從們為漢王朝統一西域、締造多民族的統一國傢,起到瞭積極的作用。對於漢朝在西域都護府的建立和西域三十六國正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都是功不可沒的。近年才有史學傢論證,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是西域民族史、新疆歷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十大人物;解憂公主和馮嫽的美德和貢獻足以與張騫、班超、玄奘、林則徐並駕齊驅、彪炳千秋。由此可見,解憂公主的歷史貢獻遠勝王昭君。  解憂公主的侍女馮嫽是個多才多藝、精明幹練的女子,她不僅通曉歷史,而且善於處理各種事務。她不僅是解憂公主相伴一生的金蘭姐妹,而且是解憂公主從政烏孫的得力助手,具有政治顧問的特殊角色。她作為解憂公主的全權代表,持漢節、行賞賜,遍訪天山南北城郭諸國,以她自身的犧牲精神和文化修養,廣泛聯系諸國,幫助他們調停糾紛,平息幹戈,大力發展經濟協作,使漢朝的治國方略、先進技術和文化觀念無形中浸潤於西域大地。她的外交活動深受西域各國臣民的愛戴,城郭諸國都尊稱她為“馮夫人”。她的出訪,對於增進城郭諸國對漢朝的瞭解,促進西域都護府的建立都起到瞭良好地推動作用。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公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因解憂公主年老,思歸故土,加上長子元貴靡和幼子鴟靡都死於流行病災,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請求回漢,以求落葉歸根,漢宣帝悲憫解憂一生的苦難和突出貢獻,因予準奏。馮嫽隨同她一起返回都城長安。解憂公主歸漢後,烏孫大昆彌元貴靡的兒子星靡代行大昆彌事,由於星靡性情怯弱,國內又不穩定。匈奴郅支單於向西域擴張,對烏孫形成巨大壓力。  馮嫽為此上書皇帝,請求再次出使烏孫。漢元帝初年,年逾古稀的馮嫽,為瞭鞏固漢與烏孫的聯盟,又一次以漢朝使節的身份,不辭辛苦,踏上萬裡西行的征程。前往烏孫輔佐星靡治國,直到老死在烏孫。馮嫽作為一個女子,幾次被朝廷任命為正式使節,出使異邦,這種情況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是絕無僅有的。  《漢書》雖然未能為馮嫽單獨開篇立傳,但從《西域傳》中有關她的描寫來看,也足以透視出她在西域的作為瞭。筆者反復孜研《漢書》史料,推斷馮嫽公元前60年之後,極有可能在西域都護府任職。公元前54–前53年左右,在烏孫內亂期間,馮嫽受西域都護鄭吉委派,出面調解烏孫王位之爭的激烈對峙,在鄭吉舉薦下,受到漢宣帝接見,並以欽差大臣的特殊身份前往烏孫冊立大小昆彌,平息烏孫內亂。  史稱“馮嫽定局”。西漢時期漢廷共派出十八任西域都護,從他們的政績和功業來論,也隻有鄭吉和段會宗可同馮嫽相媲美。她為瞭加強漢族與西域少數民族的團結,可以說貢獻瞭畢生精力,在民族團結史上,寫下瞭光輝的一頁。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傢,也是一位傑出的漢文化的女使者。白壽彝總主編的《中國通史》第四卷 中古時代·秦漢時期第四節有馮嫽專節介紹。   解憂公主的長女弟史在解憂公主的支持下,嫁給龜茲國王絳賓,使龜茲與漢朝的關系更加密切。公元前65年,絳賓王攜夫人弟史帶著許多龜茲樂器一起去長安朝賀,漢宣帝封弟史為漢傢公主,這完全是漢天於對解憂和弟史的偏愛。漢宣帝留他們在長安住瞭一年。回國時還賜給公主車騎旗鼓,並贈給一個數十人的歌舞團。  據《漢書。烏孫傳》記載,解憂公主的孫子星靡、重孫雌粟靡、曾孫伊秩靡相繼為烏孫大昆彌。解憂公主的後代都秉承解憂公主的教導,始終維護漢朝和烏孫的親情關系。解憂公主的重孫烏孫大昆彌雌粟靡在位時期[公元前33–前16],烏孫的強盛恢復到翁歸靡時期的興盛局面。另據史料記載,自絳賓王娶解憂公主的長女弟史以後,龜茲國與漢朝親密無間,長達一個多世紀。公元16年,西漢派往西域的五威將軍王駿率領莎車、龜茲等國兵七千餘人前往焉耆平叛失利。  西域最後一任都護李崇在漢朝五威將軍王駿等官兵被殺後,仍以龜茲國為根據地堅守。直到王莽死後才隱匿起來。據《後漢書。西域傳》記載,直到公元41年,莎車王賢到洛陽朝貢,請求東漢政府在向西域派遣都護。光武帝劉秀因為全國剛統一不久,無力顧及西域,沒有答應。隨後莎車王賢對此忌恨,自封單於,多次進攻龜茲國。公元45年,車師前部、鄯善、焉耆、龜茲等國都派遣王子到洛陽朝貢,請求漢廷派遣西域都護,保護西域各國。劉秀拒絕瞭。西域各國無所依靠,此後才被匈奴所征服。可見龜茲國與漢朝的友好關系保持瞭110年之多。  烏孫與中原王朝的友好關系保持更為久遠。直到公元四世紀末的南北朝時期,柔然的勢力發展到西域,實際控制瞭車師、焉耆、龜茲、姑墨等國,烏孫才在柔然的擠壓下南遷蔥嶺一帶。北魏興起後,烏孫與北魏保持友好關系,並且為北魏恢復對西域諸國的管轄及中亞粟特等國的友好關系做出瞭很大貢獻。在烏孫與中原王朝長達五百年之久的友好關系中,解憂公主及其後代對烏孫的深遠影響是源遠流長的。由此不難看出解憂公主對西域的影響是很大的。  作為和親公主,解憂公主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成功、貢獻最大的一個和親公主。解憂公主的影響范圍和歷史作用是王昭君、文成公主等和親公主都無法相比的。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歷史上最美的公主是誰?歷代美麗公主的悲慘命運

  細品中國歷史上多位生平有著傳奇色彩的公主,光鮮亮麗的表面粉飾不瞭悲涼淒慘的內情。  前言:生於帝王之傢,貴為金枝玉葉,在凡人眼中是前世修來的福祉,可以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可是,金碧輝煌的外表下往往卻是這些天之驕女們的血淚和哀怨,她們在深宮內帷中所受的煎熬與折磨,又豈是世人所能瞭解的?  第一位:長平公主幻人間  長平公主,令人哀憐;身世悲涼,幻影人間。或許史書記載常有難言之隱;或許民間傳聞多寓美好希冀;或許文學作品關註亂世情緣;或許國破傢亡之美麗公主,英年早逝魂不散。  史書記載,故事簡練。《明史》列傳第九曰:“長平公主,年十六,帝選周顯尚主。將婚,以寇警暫停。城陷,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傢!’以劍揮斫之,斷左臂;又斫昭仁公主於昭仁殿。越五曰,長平主復蘇。大清順治二年上書言:‘九死臣妾,R高天,願髡緇空王,稍申罔極。’詔不許,命顯復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錢車馬錫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賜葬廣寧門外。”  民間傳聞,軼事纏綿。傳說李自成義軍打開彰義門,崇禎皇帝朱由檢登煤山,望京城烽火徹天,徘徊良久乃歸乾清宮。凌晨五鼓,催皇後、貴妃自盡,於壽寧宮斬殺愛女長平公主,因不忍力微,斷其左臂,公主未殊死而悶絕於地。後為尚衣監何新入宮所見,負之而出,自此神秘失蹤。再後,或說與狀元郎周世顯諦結美好姻緣;或說皈依佛門永伴青燈尼姑庵。   戲曲小說,演繹紛繁。《倚睛樓七種曲》之《帝女花》,一對金童玉女欲結連理,下凡人間。於亂世驚濤之中,尋尋覓覓,至死不渝。玉女幻影為長平公主,金童投生為狀元郎周世顯。明朝亡國,崇禎劍刃帝女。公主未死,輾轉至庵堂避難,巧遇郎君世顯,二人重續前緣,然後雙雙殉愛而去,飛往天界之飄渺雲煙。金庸小說之《碧血劍》,演繹長平公主村姑裝扮,行走江湖,相貌極美,氣質高貴,描寫公主國恨愛情錯綜復雜之少女情懷;《鹿鼎記》再度描繪長平公主為獨臂神尼,白衣俠女纖塵不染,神功蓋世浪跡江湖。  可憐如花似玉女,生於末世帝王傢。  國破傢亡烽煙起,飄零淪落夢天涯。相關閱讀推薦: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和親史上傑出的西域雙星揭秘:文成公主為何成為唐朝最賠本的一次和親?揭秘清朝唯一的一個漢人公主:和碩格格孔四貞揭秘:中國歷史上唯一賣身為奴的公主的悲慘命運中國古代政治聯姻犧牲品:元朝公主13歲下嫁高麗國分頁:1/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第二位:永泰公主死因謎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眾說紛紜,撲朔迷離。生於帝王之傢,唐中宗李顯之女,武則天之孫女;喜榮華正好,年僅妙齡十之有七;恨無常早降,禍起蕭墻一命歸西。生之尊貴,葬之顯赫,死因神秘。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處死。《新唐書·則天順聖武皇後紀》中說: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殺邵王重潤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 《資治通鑒·則天順聖皇後》中說:“太後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於太後,九月壬申,太後皆逼令自殺。”史書記載,均為懿德太子李重潤與永泰公主,因議論武則天私生活而被其賜死。  一說永泰公主死於難產。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掘永泰公主之墓,墓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碑。有人根據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塊骨盆碎片,復原瞭永泰公主之骨盆,經科學測量與鑒定,認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較之同齡女性骨盆都顯得狹小,並結合墓志銘“珠胎毀月”句,斷定“永泰公主死於難產”,而非其祖母武則天所殺害。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毒死。永泰公主墓志銘有“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句。有人判斷,“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說明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喪命於利刃後,永泰公主仍孤單生活。“槐火未移,柏舟空泛”,說明焚燒大槐樹之火,即殺武延基之事,雖然未波及公主,但她不久亦死去。墓志銘另有“珠胎毀月,怨十裡之無香”句。 “珠胎”為懷孕, “珠胎毀月”當是志文作者隱喻公主被武則天所毀。因身懷有孕,不立斬或杖殺,而緩期逼令服藥自殺。這就是“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所謂永泰公主之“守寡生活”。  皇親國戚金波粒,冷酷無常索香魂。  尋常百姓粗茶淡,摯愛親情享天倫。分頁:2/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第三位:文成公主進吐蕃  文成公主,和親吐蕃;雪域高原,佳話千古。西藏之歷史熠熠生輝,拉薩之古跡脈脈傾訴。美麗公主深情邊陲,冰山雪蓮綻放幽香;黃河文明涓涓流向青藏高原,雅魯藏佈江水交映黃河長江。  文成公主,和平使者。公元7世紀中葉,松贊幹佈完成吐蕃部族統一大業,仰慕唐朝文化,派使者長途跋涉,到長安訪問。並向唐朝求親,唐太宗不允。吐蕃使者恐無功謊稱:唐天子將允公主嫁,吐谷渾王求親而不決。松贊幹佈因怨吐谷渾,發兵二十萬驅之。侵唐松州,以武求親。太宗譴侯君集將兵反擊,松贊幹佈乃求和。公元640年,松贊幹佈再派使者,備黃金珍寶厚禮,到長安去求親。太宗應允。翌年,文成公主動身前往吐蕃。華夏邊疆平和寧靜,炎黃兒女幸福安康。  文成公主,身世不詳。唐高祖李淵有女兒19,太宗李世民有女兒21,除早夭者,均嫁有名本朝之臣。文獻記載,文成公主為“唐宗室女”,當為李姓。按慣例。親王之女亦會有史籍註明,若以宗室女身份出嫁,或許與宗親關系較遠,其父爵位不會太高。或許“和親”事關

盤點歷史中那些嫁不出去的公主:皇帝女兒也不幸

  盤點中國歷史中那些嫁不出去的公主:  元代計有公主47位,未嫁出去者有1位,亦即晉王甘麻拉女壽寧公主。  明代有公主82位,其中未嫁出去者有25人,她們是:太祖朱元璋的親孫女宜倫公主、南平公主、仁宗朱高熾女德安公主、延平公主、德慶公主、憲宗朱見深女長泰公主、仙遊公主、孝宗朱祐樘女太康公主、興獻王朱祐杌女長寧公主、善化公主、世宗朱厚熜女常安公主、思柔公主、歸善公主、穆宗朱載厚女蓬萊公主、太和公主、神宗朱翊鈞靜樂公主、雲和公主、雲夢公主、靈邱公主、仙居公主、泰順公主、香山公主、天臺公主、懷淑公主、思宗朱由檢女坤義公主、昭仁公主。  清代共有100位公主,其中未嫁出去者有37個,她們是:世祖福臨第一女、第三女、第四女、第五女、第六女、聖祖玄燁第一女、第二女、第四女、第七女、第八女、第十一女、第十二女、第十六女、第十七女、第十八女、第十九女、第二十女、世宗胤稹第一女、第三女、第四女、高宗弘歷第一女、第二女、第五女、第六女、第八女、仁宗秬琰第一女、第二女、慧安和碩公主、第六女、第七女、第八女、慧愍固倫公主、宣宗曼寧女端憫固倫公主、第二女、端順固倫公主、第七女、第十女。  這些嫁不出去的公主,有一些是因為很早就死瞭(以宋、清兩代為多),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並非是因為早卒,而是沒人願娶或沒人敢娶——古代的男人大概也不願意心甘情願當“氣管炎”或“床頭櫃”!   已經嫁出去的那些也並非個個都生活得很美滿,她們當中有的人結瞭婚馬上又離婚,如唐昭宗李曄女平原公主,嫁給李繼偘之後,不到一個月就“拜拜”瞭,有的結過幾次婚,如西漢王朝的(楚)漢公主,先後嫁給嶺娶、翁靡、狂生三個人;東晉簡文帝女新安公主先後嫁給桓濟、王獻之兩個人;唐中宗李顯女安定公主先後嫁給王同皎、韋濯、崔銑三個人;玄宗李隆基女興信公主先後嫁給張垍、裴穎、楊敷三個人;唐肅宗李亨女寧國公主先後嫁給鄭巽、薛康衡、磨延啜三個人;遼興宗耶律宗真女魏國公主先後嫁給蕭撒八、蕭阿速、蕭窩匿三個人;元太祖鐵木真女趙國公主先後嫁給不顏昔班、鎮國、孛要合三個人;元世祖忽必烈女魯國公主先後嫁給幹羅陳、鐵木兒、蠻子臺三個人。  至於給人傢當“填房”或當小老婆者也不乏其人:如北魏太祖拓跋珪女獲澤公主就是嫁給閭大肥為繼室(填房)、北魏文成帝女建興公主、平陽公主給同一個人——劉昶為繼室。  南北朝時劉宋武帝劉裕女呈郡公主嫁給褚湛之為繼室。  隋煬帝楊廣女義成公主嫁給染於為繼室。  唐代榮王李琬女小寧國公主嫁給回紇英武可汗當“媵”(小老婆)。  五代十國時,後梁太祖女金華公主嫁給羅廷規為繼室。  元太祖鐵木真女昌國公主嫁給孛禿為繼室、太子闊出女八不叉公主嫁給紐林為繼室、太子真金女魯國公主嫁給蠻子臺為繼室、秦王忙哥刺女奴兀倫公主嫁給鎖兒哈為繼室、安西王阿答難女兀魯真公主嫁給紐林為繼室、成宗貼木兒女昌國公主嫁給阿失為繼室、趙國公主嫁給闊裡吉思為繼室、魏王阿木哥女曹國公主嫁給王燾為繼室。相關閱讀推薦:中國古代十大公主的悲慘命運:哪位公主死得最慘!崇禎皇帝死後唯一的女兒下場如何?長平公主之死和親公主竟先後被嫁給祖孫四人!古代最悲情公主揭秘:史上嫁兩姓三輩四任可汗的大唐公主是誰?揭秘:唐代十五位和親公主究竟有幾位是皇帝女兒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從上面所引的這些材料中我們不難看出:  1.並非所有時代,所有皇帝的女兒都不愁嫁不出;  2.已經嫁出去的皇帝的女兒也並不總是高人一等。  一般說來,在下面這幾種情況下,皇帝女兒的身價與其身份常常名不副實:  1.皇朝衰落、各地方政府或占地為王的軍閥勢力超過中央、到瞭尾大不掉的時候,如唐代後期從文宗李昂時代開始,到昭宗李曄時止,44位公主中僅有6人嫁出,其中一人(昭宗女)平原公主還是正月結婚,二月就離婚瞭的,註意:平原公主婚姻之失敗並不是因為她自恃公主身份看不起丈夫,而是丈夫自恃節度使(軍閥)李茂貞之子的身份沒有瞧得起她這個公主。  2.民族矛盾——這種矛盾說穿瞭乃是政治矛盾大於民族和解時,作為“和親”——和解手段的“和親公主”往往會身價一落千丈,有的甚至還有性命之虞。如五胡十六國時代西涼太祖李暠女長公主本已與北涼三任王沮渠茂虔訂婚,後因北涼與西涼刀兵相見而絕婚;再如唐代的靜樂公主和宜芳公主本已嫁給契丹可汗李懷節和奚可汗李延寵為妻,但二李見唐代自“安史之亂”後國勢大大削弱,不想做“天可汗”的附庸,因而成婚之後不到半年就叫兩個如花似玉的美人兒做瞭刀下之鬼。   3.門閥士族制度不僅深入人心,而且紮根人腦。在這種情況下,公主雖然有“皇帝女兒”的身份,但也往往敵不過(至少在人們的心目中敵不過)名門望族的千金小姐,我們前面舉的鄭顥恨白敏中就是一個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唐代以前(甚至包括唐代),連有些皇帝本人都打心眼裡覺得“名門”之人高不可攀。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南朝劉宋帝國有一位名叫王弘的大臣,是宋武帝劉裕的親信,此人雖然姓王,但卻是“不入品”(即庶姓)的王,因而也就不得進入“士大夫”的行列。有一天他為此事求助於皇帝,劉裕對他說:你如果想當士大夫,前提條件是能與王球(名門望族,時任宰相)坐在一起。你不妨說奉我的命令,前去試試。”——(沈約修撰的《宋書》這樣寫道:“中書舍人王弘為太祖所愛,遇上謂曰:‘卿欲作士人,得就王球坐,乃當判耳!’”)  王弘“傻狗不識臭”,真的到王球傢去拜訪,當他打算坐在王球的身邊時,王球用扇子阻止他說:“你不可以坐”(“若不得爾!”)王弘氣憤而回,向劉裕訴苦,劉裕把手一攤說:“我便無如此何!”——“我也拿他沒辦法!”  稍後於王弘有一位紀僧真,他向當時的宋孝武帝劉駿請求成為“士”,劉駿回答說:“這事由都官尚書江敩做主,求我也沒有用,你可以去找他試試。”紀僧真是劉駿最為寵信的大臣之一,可他到瞭江敩那,遭遇與王弘相同。回來之後,紀僧真向皇上訴苦,劉駿回答說:“士大夫不是皇帝可以委派的!”連皇帝都覺得名門望族的身價高不可攀,更不用說一般的士大夫及平民百姓瞭。  我們不是考據論者,更不是為瞭考證而考證,我們花費相當多的筆墨說明皇帝的女兒其身價並非總是天下第一,目的無非是想善意地給那些喜歡以偏概全的讀者朋友們提個醒,千萬別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和親史上傑出的西域雙星

  作為和親公主,解憂公主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成功、貢獻最大的一個和親公主。解憂公主的影響范圍和歷史作用是王昭君、文成公主等和親公主都無法相比的。  中國古代和親史上傑出女性的西域雙星  說起遠嫁異域的和親公主,漢代的王昭君和唐代的文成公主可謂傢喻戶曉,歷史上的文人、藝術傢對她們的歷史功績都極盡渲染,從而成為中國普通老百姓十分熟悉的舞臺形象。而細君公主劉細君和解憂公主出塞和親的故事,就鮮為人知瞭。漢代是一個英雄與美人,鐵血與柔情倍出的時代,解憂和馮嫽可謂中國古代史上傑出女性的西域雙星。  細君公主是絲綢之路上第一個遠嫁西域的公主。她先後嫁給爺孫兩輩烏孫王,語言不通,胡俗難耐,思鄉不已,劉細君的一曲《黃鵠歌》唱的連漢武帝都“聞而憐之”,因隔年遣使厚贈慰問。後人創作的漢曲大都以細君公主的琵琶曲為哀怨基調,可謂和親公主的千古絕唱。作為漢朝與烏孫的第一個友好使者,細君公主積極聯絡烏孫上層貴族,使烏孫與漢朝建立瞭鞏固的軍事聯盟,初步實現瞭聯合烏孫,遏制匈奴的戰略目標。細君公主在烏孫隻生活瞭五年便去世瞭。細君公主去世後,公元前102年,漢朝又把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嫁給瞭烏孫王軍須靡。   歷代公主遠嫁和親,無論丈夫對之如何,都是一件極痛苦的事,一個個如花的天之驕女,要麼在痛苦和屈辱中終日以淚洗面,日漸凋零枯萎,要麼在痛苦和屈辱中奮發作為,幹出一番烘烘烈烈的事業。在命運安排的逆境中,和親公主要麼終日沉淪,最終被屈辱的歲月吞噬,要麼自強奮發,使自已像火炬一樣燃燒,發出光明,照耀別人也照耀自已。歷史選擇瞭解憂,解憂也選擇瞭後者,所以她無愧於千古流芳。  解憂公主從十八九歲和親出嫁到烏孫,先後嫁給三個烏孫王,生有四子兩女,長子元貴靡為烏孫大昆彌,次子萬年做瞭莎車王,三子大樂為烏孫左大將,長女弟史嫁給龜茲王,小女素光嫁給烏孫翮侯。她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的心血都貢獻給瞭烏孫和漢族人民的友好事業。直到七十餘歲才回到京都長安,居住在上林苑中的蒲陶宮,朝見禮儀與皇親公主待遇相等,隻是一種過得去的獎賞。兩年後[公元前49年],解憂公主和漢宣帝同年歸天,溘然長逝。十六年後才有王昭君出塞和親的盛事。  解憂公主去世四十八年後,即漢哀帝時期的公元前一年,烏孫國大昆彌伊秩靡和匈奴單於烏珠留若鞮一並入朝,伊秩靡是解憂公主三兒子大樂將軍的孫子,烏珠留若鞮是呼韓邪單於的兒子囊知牙斯。漢朝以此為榮,將解憂公主的後裔以及王昭君的後裔們一並安置在上林苑蒲陶宮,可謂漢代和親史上的一件盛事。  解憂公主在烏孫生活瞭半個多世紀,她在西域的活躍年代正是西漢政府統一西域的時期,她以卓越的政治才能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臺上,積極配合漢朝,遏制匈奴,為加強、鞏固漢室與烏孫的關系作出瞭貢獻。這對實現西域各族與漢族的聯合,對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對絲綢之路的暢通,都起到瞭重大的作用。  解憂公主與烏孫王翁歸靡的結合時期是烏孫最為強盛的時期,解憂公主的時代,漢文化以及先進生產技術在烏孫及西域的傳播是全方位的。在解憂公主與烏孫名王翁歸靡執政時期,她積極協助翁歸靡處理政治、經濟、軍事等事務,使烏孫走上瞭國富民強的康莊大道。漢朝的西北邊疆安然無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日益頻繁密切,絲綢之路繁榮鼎盛,漢朝的威儀和影響進一步遠播天山南北,西域諸國都爭相與漢交好。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中國歷史上唯一賣身為奴的公主的悲慘命運揭秘:武則天到太平公主 唐朝女人都愛欺負男人中國古代十大公主的悲慘命運:哪位公主死得最慘!吐蕃王松贊幹佈最寵信的女人為何不是文成公主揭秘:史上嫁兩姓三輩四任可汗的大唐公主是誰?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漢昭帝末年到漢宣帝初年的三四年間,匈奴聯合車師向烏孫大舉進攻,長驅直入烏孫腹地,先後吞並烏孫東部大片國土,威逼烏孫交出解憂公主,斷絕和漢朝來往,方肯罷兵。王廷內部人心惶惶,有人主戰,有人主降。大軍壓境謠言四起的情勢下,解憂公主臨危不懼,憑著堅定的信念和政治膽識,說服翁歸靡堅決維護烏漢聯盟,抗擊匈奴。  先由解憂公主上書,奏明烏孫國的危難情勢,向漢朝請求支援。真是無奈的很啊!從漢昭帝病危到駕崩,救援烏孫的奏議拖瞭又拖,出兵之事幹打雷不下雨,漢朝的大臣們為立誰為國君都愁的要死,忙得要命,哪還顧得上解救遠在西域的烏孫國的危難呢?漢宣帝即位後,翁歸靡與解憂公主再次聯名上書漢朝,請求漢廷聯合夾擊匈奴,並表示烏孫“願發國半精兵,自給人馬五千騎,盡力擊匈奴。”又因宣帝初即位,百事待舉,無暇顧及。在這內憂外患的三四年中,解憂公主費盡心力,團結烏孫貴族,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奮力抗擊匈奴的侵略的顛覆,使匈奴大軍始終不能進入伊犁河谷,從而穩定瞭民心。  直到漢宣帝即位三年後,才決定出兵救援烏孫。公元前71年春,漢、烏聯軍20萬,東西夾擊匈奴。烏孫王翁歸靡親率五萬精兵,千裡奔襲,直搗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廷,俘獲匈奴單於的叔叔、嫂嫂、公主、名王、騎將以下官兵三萬九千人,奪得馬、牛、驢、騾、駱駝、羊等牲畜70餘萬頭,大獲全勝。此後三年中,烏孫、丁零、烏桓從東、西、北三個方向不斷出擊匈奴,使匈奴大傷元氣,從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71年這一場烏、漢聯合對匈奴的反侵略的戰爭,不僅徹底解除瞭烏孫來自匈奴的威脅,還大大加快瞭漢朝統一西域的步伐。公元前60年(西漢神爵二年),漢王朝正式派出統管西域地區軍政事務的西域都護。這標志著西域地區,包括烏孫所居的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地區,至此正式列入漢朝版圖。長期威脅漢政權的匈奴勢力在漢與烏孫等西域諸國的共同打擊下日漸衰落。公元前52年,呼韓邪單於歸漢,實現瞭匈漢和解。  法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傢魯保羅教授在他的名著《西域的歷史和文化》一書中說:“漢朝對該地區[指西域]的真正占領應斷代為公元前70–前60年之間,而且於100年左右之後又重新開始。”由此更值得我們反思解憂公主對西域歷史的巨大貢獻。解憂公主在烏孫國的地位如日中天,被烏孫國人譽為“烏孫國母”,史書中也稱“烏孫公主”。  解憂公主和她的子女以及隨從們為漢王朝統一西域、締造多民族的統一國傢,起到瞭積極的作用。對於漢朝在西域都護府的建立和西域三十六國正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都是功不可沒的。近年才有史學傢論證,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是西域民族史、新疆歷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十大人物;解憂公主和馮嫽的美德和貢獻足以與張騫、班超、玄奘、林則徐並駕齊驅、彪炳千秋。由此可見,解憂公主的歷史貢獻遠勝王昭君。  解憂公主的侍女馮嫽是個多才多藝、精明幹練的女子,她不僅通曉歷史,而且善於處理各種事務。她不僅是解憂公主相伴一生的金蘭姐妹,而且是解憂公主從政烏孫的得力助手,具有政治顧問的特殊角色。她作為解憂公主的全權代表,持漢節、行賞賜,遍訪天山南北城郭諸國,以她自身的犧牲精神和文化修養,廣泛聯系諸國,幫助他們調停糾紛,平息幹戈,大力發展經濟協作,使漢朝的治國方略、先進技術和文化觀念無形中浸潤於西域大地。她的外交活動深受西域各國臣民的愛戴,城郭諸國都尊稱她為“馮夫人”。她的出訪,對於增進城郭諸國對漢朝的瞭解,促進西域都護府的建立都起到瞭良好地推動作用。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公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因解憂公主年老,思歸故土,加上長子元貴靡和幼子鴟靡都死於流行病災,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請求回漢,以求落葉歸根,漢宣帝悲憫解憂一生的苦難和突出貢獻,因予準奏。馮嫽隨同她一起返回都城長安。解憂公主歸漢後,烏孫大昆彌元貴靡的兒子星靡代行大昆彌事,由於星靡性情怯弱,國內又不穩定。匈奴郅支單於向西域擴張,對烏孫形成巨大壓力。  馮嫽為此上書皇帝,請求再次出使烏孫。漢元帝初年,年逾古稀的馮嫽,為瞭鞏固漢與烏孫的聯盟,又一次以漢朝使節的身份,不辭辛苦,踏上萬裡西行的征程。前往烏孫輔佐星靡治國,直到老死在烏孫。馮嫽作為一個女子,幾次被朝廷任命為正式使節,出使異邦,這種情況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是絕無僅有的。  《漢書》雖然未能為馮嫽單獨開篇立傳,但從《西域傳》中有關她的描寫來看,也足以透視出她在西域的作為瞭。筆者反復孜研《漢書》史料,推斷馮嫽公元前60年之後,極有可能在西域都護府任職。公元前54–前53年左右,在烏孫內亂期間,馮嫽受西域都護鄭吉委派,出面調解烏孫王位之爭的激烈對峙,在鄭吉舉薦下,受到漢宣帝接見,並以欽差大臣的特殊身份前往烏孫冊立大小昆彌,平息烏孫內亂。  史稱“馮嫽定局”。西漢時期漢廷共派出十八任西域都護,從他們的政績和功業來論,也隻有鄭吉和段會宗可同馮嫽相媲美。她為瞭加強漢族與西域少數民族的團結,可以說貢獻瞭畢生精力,在民族團結史上,寫下瞭光輝的一頁。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傢,也是一位傑出的漢文化的女使者。白壽彝總主編的《中國通史》第四卷 中古時代·秦漢時期第四節有馮嫽專節介紹。   解憂公主的長女弟史在解憂公主的支持下,嫁給龜茲國王絳賓,使龜茲與漢朝的關系更加密切。公元前65年,絳賓王攜夫人弟史帶著許多龜茲樂器一起去長安朝賀,漢宣帝封弟史為漢傢公主,這完全是漢天於對解憂和弟史的偏愛。漢宣帝留他們在長安住瞭一年。回國時還賜給公主車騎旗鼓,並贈給一個數十人的歌舞團。  據《漢書。烏孫傳》記載,解憂公主的孫子星靡、重孫雌粟靡、曾孫伊秩靡相繼為烏孫大昆彌。解憂公主的後代都秉承解憂公主的教導,始終維護漢朝和烏孫的親情關系。解憂公主的重孫烏孫大昆彌雌粟靡在位時期[公元前33–前16],烏孫的強盛恢復到翁歸靡時期的興盛局面。另據史料記載,自絳賓王娶解憂公主的長女弟史以後,龜茲國與漢朝親密無間,長達一個多世紀。公元16年,西漢派往西域的五威將軍王駿率領莎車、龜茲等國兵七千餘人前往焉耆平叛失利。  西域最後一任都護李崇在漢朝五威將軍王駿等官兵被殺後,仍以龜茲國為根據地堅守。直到王莽死後才隱匿起來。據《後漢書。西域傳》記載,直到公元41年,莎車王賢到洛陽朝貢,請求東漢政府在向西域派遣都護。光武帝劉秀因為全國剛統一不久,無力顧及西域,沒有答應。隨後莎車王賢對此忌恨,自封單於,多次進攻龜茲國。公元45年,車師前部、鄯善、焉耆、龜茲等國都派遣王子到洛陽朝貢,請求漢廷派遣西域都護,保護西域各國。劉秀拒絕瞭。西域各國無所依靠,此後才被匈奴所征服。可見龜茲國與漢朝的友好關系保持瞭110年之多。  烏孫與中原王朝的友好關系保持更為久遠。直到公元四世紀末的南北朝時期,柔然的勢力發展到西域,實際控制瞭車師、焉耆、龜茲、姑墨等國,烏孫才在柔然的擠壓下南遷蔥嶺一帶。北魏興起後,烏孫與北魏保持友好關系,並且為北魏恢復對西域諸國的管轄及中亞粟特等國的友好關系做出瞭很大貢獻。在烏孫與中原王朝長達五百年之久的友好關系中,解憂公主及其後代對烏孫的深遠影響是源遠流長的。由此不難看出解憂公主對西域的影響是很大的。  作為和親公主,解憂公主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成功、貢獻最大的一個和親公主。解憂公主的影響范圍和歷史作用是王昭君、文成公主等和親公主都無法相比的。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唯一被凌遲處死的清朝公主是誰?十大最悲慘公主

  唯一被凌遲處死的清朝公主是誰?今沈陽大南門裡路東一角,清初是努爾哈赤第三子莽古爾泰王府所在地。莽古爾泰曾經在這裡與弟弟德格類、姐姐莽古濟密謀設“鴻門宴”,謀害皇太極奪取皇位。可是不知為何,這項奪權方案確定不久,莽古爾泰與德格類先後暴亡。“鴻門宴”事件被揭發後,莽古濟及其黨羽一千多人被處決。這件事成為沈城乃至清史上一樁最大、最殘酷的奇案。  拔刀怒向皇太極  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嫡子,母親是富察氏,生於明萬歷十六年(1588)。身任正藍旗旗主,三大貝勒。論出身、地位本來都在皇太極之上,隻因其母與大貝勒代善關系曖昧,努爾哈赤不忍心將其殺害,僅以私藏財物為名把她休瞭。而莽古爾泰為取悅於父汗,竟殘忍地把母親殺瞭。這種禽獸般的行為使得莽古爾泰在後金國的地位、影響大為降低。以至於天命十一年(1626)在推舉汗位繼承人時竟無人提名於他。  皇太極繼位時,莽古爾泰雖然依附眾議,不得不投瞭他一票,但內心卻並不平衡。久之,與皇太極矛盾日深。最終以“禦前露刃”事件使兩人矛盾達到白熱化。  那是天聰五年(1631),明朝大將祖大壽復修大凌河城。皇太極對明軍進逼後金感到不安,決心要拔掉這顆“釘子”。這年8月,皇太極統帥八旗勁旅圍攻大凌河城。八旗軍各按方位圍城,莽古爾泰與其弟德格類率正藍旗攻擊城的正南面,由於這裡是明軍炮火最集中的地區,明軍給莽古爾泰軍卒以很大殺傷,莽古爾泰見狀及時下令撤退。爾後,莽古爾泰來到皇太極禦帳,請求皇太極將出哨的正藍旗護軍調回,以補充軍力,以利再戰。這本來是合理要求,可皇太極不等莽古爾泰奏請完畢,就下令護衛備馬,說是有要事要辦。   莽古爾泰本來性情魯莽,見此情形大為惱怒。大聲地說:“皇上對我有何成見請公開宣諭,不要這樣為難我,我對皇上一直是處處順承,可是我這樣盡心竭力皇上還是不滿,皇上是不是要往死路逼我? ”  莽古爾泰邊說邊把手放到瞭刀柄上。站在他身邊的德格類看到這種情形,急步上前給瞭莽古爾泰一拳,提醒他莫幹“傻事”。莽古爾泰挨瞭一拳,更加怒不可遏,隨手將刀拔出五寸許。德格類大驚失色,趕忙將其手按住,並用力把他推出禦帳之外。皇太極見到這種情形,大罵身邊的侍衛們說:“他們露刃犯朕,你們為啥不趕緊拔刀擋在朕前?古人說:操刀必割,執斧必伐。他們露刃的目的你們不明白嗎,怎麼敢坐視不動? ”  當天晚上,莽古爾泰在弟弟德格類的勸說下,以自已飲酒過量,導致狂言失態為借口,來到皇太極黃帳前向皇太極陪罪,但被皇太極拒之帳外。相關閱讀推薦: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和親史上傑出的西域雙星揭秘:文成公主為何成為唐朝最賠本的一次和親?揭秘史上幾次最著名的凌遲酷刑:凌遲是怎麼廢除的揭秘清朝史上的殘酷奇案:皇太極將姐姐凌遲處死中國歷史上幾次最著名的凌遲事件 古代凌遲案分頁:1/14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姐弟密謀“鴻門宴”  大凌河之戰勝利結束,八旗大軍從前線撤回盛京。法司開始處理莽古爾泰“禦前露刃”事件,審理後向皇太極報批,莽古爾泰被判革除大貝勒名號、奪五牛錄人口、罰銀一萬兩。  莽古爾泰對這個判決結果並不在乎,在乎的是徹底得罪瞭皇太極,給自已的前景蒙上瞭陰影。所以內心十分懊喪,甚至經常獨坐而哭。姐姐莽古濟、姐夫瑣諾木對弟弟的遭遇甚感同情,特地從開原趕來相勸。  酒過三巡之後,莽古爾泰借著酒興,把一直深藏在內心的想法坦吐出來。他說:“我現在把皇太極徹底得罪瞭,今後恐怕也沒啥好果子吃,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找機會把他除掉,奪取汗位。如果這招失敗,我們就退到開原,開原城大堅固,在那自立為王。 ”野史筆記上說,莽古爾泰的計劃是,在傢裡擺“鴻門宴”,宴請皇太極,用藥酒將其“鴆殺”。弟弟德格類、姐姐莽古濟以及姐夫瑣諾木聽到這個計劃很感震驚,勸莽古爾泰不可莽撞行事。莽古爾泰卻說:“我不殺他,他必殺我,我已經沒有退路瞭。

“富二代”胡亥的殘忍:為權殺害12位公子10位公主

  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富二代”應該出現在秦朝,以胡亥為代表的秦始皇的兒子們,是那個時代“富二代”的典型代表。因為,秦始皇不僅締造瞭大一統的封建帝國,而且把天下財富通通攬在懷裡。  當初,秦始皇把自己命名為始皇帝,初衷是想讓自己的兒孫們繼承自己的偉業和財富,二世、三世,以至萬世,永遠流傳下去。如果用經濟學觀點來分析,秦始皇實際上的意思是“富一世”,秦二世是“富二世”。盡管秦始皇的願望非常美好,然而,終究是造化弄人,他的這一偉大構想,不僅沒有實現,到瞭“富二世”這裡,更窮得叮當,胡亥混到最後,連腦袋也混沒瞭。總結“富二代”胡亥的人生經歷,可以用“糊塗”二字一言以蔽之,也可以說他姓胡叫“胡來”。  輕信趙高之言,上瞭奪權的賊船  胡亥雖然是秦始皇的兒子,但不是長子。從權利和財富傳承的角度來看,他並不能繼承老爹的皇位和財產。這方面,不僅老爹秦始皇沒給他這個特殊照顧,胡亥本人也沒有這個能力,更沒有這個想法。論說,老爹死後,他遵照老人的遺囑,本本分分、安安穩穩地過他應該過的日子,也還不錯,然而,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為他輕信瞭一個人。   這個人叫趙高。趙高本是個閹人,但又是一個極其陰險極其狡猾的人。秦始皇南巡途中得病,臨死前留下遺囑,要長子扶蘇帶兵回咸陽,守候喪葬,繼承傢產和皇位,並要趙高速速派人將信送給扶蘇,但是居心叵測的趙高截留瞭這一重要信函。秦始皇死後,趙高先是與李斯串通在一起,然後找到胡亥,對他進行瞭全新的人生誘導。  這天,趙高拿著禦書去找胡亥,對胡亥說:“主上駕崩,並無詔書分封諸子為王,而獨賜長子書。長子扶蘇一到,即皇帝位,而公子無尺寸之地,為之奈何?”意思是說,你老爹皇上已經死瞭,可是並沒有立你們幾個弟兄為王,也沒有給你們任何財產,而是把江山和傢產都留給瞭老大扶蘇。扶蘇一旦到瞭,就成瞭皇帝,而你什麼也沒有,這該怎麼辦呢?  很顯然,趙高這是在誘導胡亥想辦法改變這一結果。這時候的胡亥,實事求是地講,還真沒有這種想法和打算。他說:“我知道,皇上最瞭解自己手下的大臣,老爹最熟悉自己的兒子,既然老爹做出這樣的決定,自有他的想法和道理,我當兒子的隻管遵守就是瞭,沒有什麼可以議論的。”意思是說,我沒錢沒地,是老爹的安排,這事兒與你無關,你就別再瞎操心瞎議論瞭。   看到胡亥如此愚笨,趙高並沒有就此罷休,他繼續進行深入誘導:“不然,方今天下大權,存亡在你、我及丞相三人,願公子早自為謀。人為我所制,與我為人所制,情況大不相同。”意思是說,公子啊,可不是像你說的這樣啊。當今天下的財富和大權,究竟歸誰,在於你、我和丞相三個人。希望你早為自己打算。手中有權有錢,管制別人,和手中沒權沒錢,被別人管制,情況是大不同啊。  這話,胡亥是聽明白瞭,但是,他仍然在猶豫,因為他還在堅持自己已經形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說:“廢兄立弟,是為不義;不奉父詔,是不孝;自問無才,因人求榮,是不能。三者背德,天下不服,如若妄行,必至身殆國危,社稷也危在旦夕瞭。”這話說得多好啊,如果胡亥按照這一說法堅持下去,即便為趙高所害,也會留下一世英名,遺憾的是他沒有堅持下來,最終被趙高所說服。  對此,趙高並不為他的言論所動,繼續力勸胡亥:“臣聞湯武殺其主,天下稱義,不為不忠;衛君殺其父,國人皆服,孔子且默許,不為不孝。從來大行不顧小謹,盛德不矜小讓,事貴權達,怎可墨守?顧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猶豫,必然後悔。願公子當機立斷,必會成功。”  趙高這番貌似替他考慮的話,說得胡亥有所動搖。“今大行未發,喪禮未終,怎能以此事,去求丞相?”趙高見狀,心中暗喜,那個高興勁,就別提瞭,當即表示,這事兒不用你操心,全包在我身上,並立即去找丞相李斯商議。  自此,胡亥算是上瞭趙高預謀好的奪權賊船。這是他的人生路上犯下的第一個致命錯誤。你想手中有權,幹一番事業,當然可以,但是,為什麼非要違背父命,幹搶班奪權的勾當呢?你想建立同盟,經營人生,當然也可以,可為何偏偏和趙高這樣的人成為合夥人呢?相關閱讀推薦:秦二世胡亥繼位真相:秦始皇接班人怎麼是胡亥?秦二世為什麼要處死李斯?李斯被滿門抄斬的原因秦始皇死後誰繼位 誰繼承瞭皇位成為瞭秦二世?趙高殺二世始末:為什麼趙高殺瞭秦二世後不稱帝秦二世胡亥簡介:為權殘殺公子12位公主10位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編織罪名濫殺無辜,喪失做人底線  如果說胡亥和趙高密謀奪權,是他人生之路犯的第一大錯誤,那麼,在趙高的幫助下,羅織罪名,濫殺有功之臣和無辜,是他犯的第二大錯誤。這一錯誤,讓他喪失瞭做人的最基本要求。  趙高在胡亥默許之後,征得李斯的同意,藏匿瞭秦始皇的詔書,然後偽造瞭一封假遺書,派人送達本該繼承皇位的公子扶蘇。遺書上寫道:  朕巡視天下,壽寺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述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自裁!將軍蒙恬與扶蘇局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這樣一封胡說八道,顛倒黑白的遺書,出自胡亥、趙高、李斯的密謀。從中可以看出,此時的胡亥,早已把他所謂的不能“不義、不孝、不能”律條拋到九霄雲外。  面對這封假造的遺書,蒙恬曾勸公子扶蘇不要輕信,但扶蘇說:“父要子死,不得不死,況且父皇的脾氣,你我都是知道的,他決定瞭的事情,再請求也沒用的。”說完,拔劍自刎,熱血噴湧而出,一個本該繼承皇位的人,就這樣遭到弟弟的暗算。真是可悲可嘆!   扶蘇的死訊傳到京城,胡亥不僅沒有任何愧疚之意和惻隱之心,反而感到一塊石頭落瞭地,為初戰告捷感到慶幸。由此可見,那個時代,所謂兄弟情誼,比紙還薄。  隨後,胡亥和趙高用幾乎相同的手法,幹掉瞭另兩個對手和最大威脅,一個是蒙恬,一個是蒙毅,從而在邪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說胡亥和趙高設計謀害扶蘇、蒙恬和蒙毅,是出於奪取皇位的大局考慮,多少還殘存一點良知的話,隨後發生的事情,完全改變瞭殺人的性質,成為一種主動和自覺意識。  有一天,胡亥對趙高說:“朕即位後,大臣不服,諸公子想同我爭位,你看這事情怎麼辦呢?”其實,胡亥這番話,純粹是杞人憂天,是對自身能力不足擔憂的表現。但是,正是這句話,讓趙高有瞭繼續作惡的上方寶劍,兩人狼狽為奸,開始瞭一場空前的鏟除異己大行動。皇親國戚、功臣勛貴,逮捕的逮捕,殺頭的殺頭,株連無數,一時血雨腥風。其中,被殺的秦始皇的公子多達十二位,公主十位。對此,胡亥一點也不心痛,反而非常高興。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趙高蹬鼻子上天,胡亥一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隨著屠殺行為的升級,趙高的權勢越來越大,從而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遺憾的是,胡亥似乎天生愚鈍,根本沒有看清趙高這個人的本質,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自己看不清也不打緊,別人提醒瞭,依然執迷不悟。  當李斯發現趙高的卑鄙和惡毒之後,曾向胡亥報送奏章,歷數趙高罪狀,要求彈劾趙高。沒想到胡亥看瞭奏章搖頭說:“宦臣趙高,在宮多年,為人清廉強幹,上合朕意,下知世情,你就不要再懷疑他瞭。”這種智商和判斷力,如何能當得瞭皇上。  在這種情況下,發生趙高指鹿為馬的“雷人”故事,也就成為很自然的事情瞭。這個故事的發生,問題不在於趙高敢於這樣做,而是他為何這樣做。趙高為何一定要指鹿為馬呢?顯然不是因為他要當動物學傢,要搞物種變異研究,個人看來,他是為瞭挑戰人生極限,同時也是再次確認胡亥的領導能力和工作水平。  胡亥不是後來的康熙,他沒有康熙對付鰲拜一樣的手腕和辦法。雖然他明明知道那不是馬,但他也必須承認是馬,因為他沒有糾正“糊塗”問題的能力。如果趙高碰到的是康熙,而不是胡亥,那麼,僅此一件事,他就死定瞭,而且死無葬身之地。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特別是一個領導人,手腕和能力非常重要。沒有能力,那就是個擺設,就是一個糊塗蛋。  相對於胡亥,趙高是有能力的,但那都是幹壞事的能力,不是正經八百的能力,如果他真有能力,當起義軍烽火四起時,他能夠帶兵打仗,擊敗對手,才算是能力,可是,他唯獨缺乏幹正事的能力。   明明已經死到臨頭,依然心存諸多僥幸  隨著形勢的發展,趙高越來越覺得有除掉胡亥,直接走上前臺的必要瞭,於是,他精心設計瞭一場宮廷政變。對此,胡亥竟然絲毫沒有察覺。在這場政變中,趙高給出的要求是胡亥“無條件”消失,胡亥最後卻想保住最低生活保障線。  那天夜裡,趙高明令閻樂殺進宮中,高喊抓小偷。禦前侍衛被殺之後,胡亥直接面對閻樂的長劍。胡亥大聲質問:“宮中哪裡有小偷?抓什麼小偷?”閻樂回答:“你就是最大的小偷?”胡亥顫聲質問:“此話怎講?”閻樂指著他的鼻子說:“因為你篡奪瞭本該屬於公子扶蘇的皇位。”  胡亥還不明就裡:“誰讓你來的?”閻樂理直氣壯地告訴他:“丞相!”到這個時候,胡亥似乎才明白是怎麼個事情瞭。  胡亥說:“想必是丞相讓我讓出皇位,那好,我隻願做個郡王,不當皇上瞭,可以嗎?”閻樂說:“不行!”“不許我為王,就做個萬戶侯吧?”閻樂還是說:“不行!”“隻求丞相放我一條生路,與妻子做個普通百姓!”到這個時候瞭,胡亥還心存幻想,真是糊塗得可以。  閻樂最後說:“擺在你面前的,隻有一條路:死亡!”胡亥終於明白瞭一切的一切,絕望地拔劍自刎。一個二十三歲的生命,當瞭三年皇帝之後,就這樣糊裡糊塗地一命嗚呼瞭。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韓國女總統:公主樸槿惠復仇記

  兩場刺殺讓樸槿惠失去父母,他們一個死於朝韓冷戰中的敵對仇恨,一個死於獨裁統治的自身危機。樸槿惠告慰父母的唯一途徑,是以相反方式投入他們未竟的建設事業用寬恕消融仇恨,用和解終結獨裁。  無論12月19日韓國大選的結果如何,它都將創造韓國歷史上的第一:第一位女總統,第一位前秘書長總統,或第一位無黨派總統。至11月,這場“三國志”的局勢仍不明朗。而其中最受關註的候選人,便是有“韓國鐵娘子”之稱的樸槿惠。  生為前總統樸正熙之女,樸槿惠在年輕時嘗盡人生的大悲大喜。青瓦臺中的萬眾矚目,“冷宮”歲月裡的人情冷暖,政敵的責難,百姓的非議,如今都沉淀在她慈愛的笑容裡。與之一起沉淀的,是韓國從獨裁走向民主的滄桑史詩。  青瓦臺的童年  1952年2月,樸槿惠出生於朝鮮戰爭硝煙中的大邱市,那曾是戰爭初期韓軍的最後一座堡壘。母親陸英修是“沃川首富”陸鐘寬的二女兒,父親樸正熙時任韓國陸軍本部作戰部次長。這名畢業於日本陸軍軍官學校的軍官,先是服役於“滿洲國”偽軍,後又差點被韓軍當做共產黨槍決,據稱因為供出同黨才得幸免。  戰爭結束後,樸槿惠隨父母搬到漢城,就讀於獎忠小學,同現代集團創辦者鄭州永的兒子、後來的議員和足協會長鄭夢準是同學。曾在偽滿洲國生活的母親會說中國“東北話”,樸槿惠也自小精通漢語。從小學起她熟讀《三國志》,尤愛趙雲,一看他出場心就跳得厲害。她打趣說:“回頭想,我的初戀是不是就是趙子龍啊。” 樸槿惠一傢  樸槿惠的小書桌似乎難以平靜安放。8歲時,四次當選總統的獨裁者李承晚在舉國抗議聲浪中流亡美國,史稱“4·19革命”。新上臺的民主黨政府施政無力、內鬥不止,民眾抗議愈演愈烈。一年後,父親樸正熙少將發動“5·16政變”,推翻民選政府,成立軍人組成的“國傢重建最高會議”並自任議長。1963年,經過近兩年的鎮壓清洗和組黨準備,樸正熙恢復民選制度並當選總統,開始瞭韓國的“第三共和”。剛上小學六年級的樸槿惠已經是全國矚目的“大令愛”(“第一女兒”)瞭。  樸正熙並沒有讓女兒養尊處優。他要求女兒出門必須自己坐公交車。就讀聖心女子中學時,樸槿惠經常自帶大麥飯和醬土豆到學校,從沒有外國進口的文具,隻能羨慕同學手裡的日本文具。初高中階段,樸槿惠一直是班級第一。老師對她有很多好評,但也提到她“過度成熟”、“因過度慎重而沉默寡言”。 樸正熙  就在她上中學時的1968年,一支朝鮮特種部隊潛入漢城試圖刺殺樸正熙,被韓國軍警殲滅。事件發生後,樸正熙宣傳“國傢安保優先”以壓制民主運動。1971年大選中,樸正熙險些敗給反對黨的金大中。感到威脅的樸正熙次年發佈“緊急戒嚴令”,解散國會,禁止黨團活動,頒佈“維新憲法”,當上終身總統,史稱“維新體制”。相關閱讀推薦:美國第一個總統是誰?美國第一個總統叫什麼寧可喝稀粥也絕不當漢奸的原民國總統是誰?東亞首位女總統樸槿惠:從青瓦臺的女兒到主人 韓國女總統樸槿惠的悲情身世:父母均遇刺身亡 韓國女總統樸槿惠 大膽表白初戀竟是中國人!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強人身後步步驚心  樸槿惠考大學時,盡管母親希望她學習歷史,但她稱“想致力於企業發展”,考入西江大學電子工學系。母親多次感慨地說“槿惠好像沒有選擇普通女性所選擇的平凡道路”。4年後,樸槿惠以4年平均學分3.82分(滿分4分)的優秀成績畢業,前往法國準備留學。旅行當中,卻突然接到要她立即回國的通知。在機場的報攤上,她看到一行醒目的標題“樸夫人遇刺”,仿佛感到“利刃深深刺入心臟,陣陣劇痛襲來”。  陸英修死於當年8月15日的光復節紀念活動。刺客朝主席臺上的樸正熙開槍,卻擊中瞭陸英修的頭部。經調查,刺客受到“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幹部的指使,但朝鮮方面始終否認策動瞭刺殺。  22歲的樸槿惠在母親逝世6年後承擔起“第一夫人”的部分職責。她在日記中寫道:“現在我最大的義務是讓國民看到父親並不孤單。我決定放棄灑脫的生活,放棄我的夢想,放棄所有的一切。”  老一輩韓國人不會忘記那個陪在嚴肅的總統身旁溫婉大方的“大令愛”。樸槿惠成為樸正熙的高參,那5年在權力巔峰的經歷抵得過普通政客摸爬滾打20年。1975年,樸槿惠著力推進父親的“新村運動”,政府向全國村莊無償提供水泥,把漢城之外遍地可見的農村茅草屋換成瞭磚瓦房。從1962年開始的一個個“五年計劃”亦收獲成果。政府重金資助采礦、紡織、鋼鐵、機械行業,制造業突飛猛進,現代、三星等大財團便從那時崛起。樸正熙力排眾議建設的京釜高速公路和龜尾工業園區至今仍造福於韓國經濟。樸正熙開啟的“漢江奇跡”,使韓國GDP首次超過朝鮮,從農業國邁向先進工業國。

吐蕃王松贊幹佈最寵信的女人為何不是文成公主

  最寵信的王妃——赤尊公主  下嫁吐蕃的大唐公主,先後有兩位,分別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這兩位女性雖然是“宗室之女”,可惜,算不上皇帝的親閨女,不過,安置到吐蕃之後,個人的地位倒是很高。值得申明的是,吐蕃最寵信的王妃,還得說是泥婆羅王國的“赤尊公主”。  很多後人覺得,在吐蕃稱王的松贊幹佈,是個目光遠大,臣服大唐的歷史人物。有趣的是,中國歷史反倒揚起瞭一副美麗、動人的帽子。畢竟,這位君主被大面積地美化和神化瞭。關於泥婆羅古國的“赤尊公主”,的確跟松贊幹佈結成瞭美滿婚姻。  可惜,吐蕃文獻以及漢人史料的記載當中,隻談松贊幹佈娶“文成公主”,卻沒有松贊幹佈娶泥婆羅古國的“赤尊公主”這件事兒。看來,“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時候,居然踏上瞭兩場婚姻。一場,“文成公主”屬於主角;另一場,坐在主人位置上的,卻是尼泊爾境內“泥婆羅”古國的新婚公主——“赤尊公主”。  赤尊公主是誰?  查閱史料就能發現,著名的“赤尊公主”出身於尼泊爾的塔庫裡王朝,父親名為鴦輸伐摩。七世紀中期,松贊幹佈統一瞭青藏高原、建立吐蕃政權之後,國勢越來越強盛。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鴦輸伐摩王為瞭求取邊境和平,曾於641年,將自己的寶貝女兒——“赤尊公主”,遠嫁到西藏。也有人說,松贊幹佈之所以要迎娶“赤尊公主”為妃,是為瞭加強與“泥婆羅”的友好關系,從而起到鞏固吐蕃和印度半島的宗教聯系作用。   “赤尊公主”在遠嫁吐蕃時,也帶來一些工匠,還帶來一尊釋迦牟尼八歲等的佛像。根據史料記載,“赤尊公主”曾邀請“文成公主”共同建造寺廟,於是,就有瞭後來享譽吐蕃的“大昭寺”和“小昭寺”。“大昭寺”主神殿裡供奉著“赤尊公主”帶來的佛像,“小昭寺”供奉著“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歷史上松贊幹佈被迫迎娶文成公主之謎?松贊幹佈的貢獻 盤點歷史上松贊幹佈的一生評價松贊幹佈和文成公主 松贊幹佈因何迎娶文成公主松贊幹佈生平 吐番王朝國王松贊幹佈的介紹松贊幹佈簡介 吐蕃王朝的立國之君松贊幹佈生平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此後,吐蕃地區瘟疫流行,死亡較大。據說,松贊幹佈與“赤尊公主”在649年過世。松贊幹佈死後,成為一道光芒,進入“大昭寺”的木制佛像之中。松贊幹佈病逝之後,在文成公主的安排下,兩座佛寺互換瞭彼此珍藏的釋迦牟尼佛像。  “赤尊公主”入藏的時間,各種史書的記載不同。不過,大多認同,松贊幹佈16歲時,才正式迎娶“赤尊公主”。松贊幹佈的生年不詳,僅以最被公眾接受的617年來推算,“赤尊公主”應是633年入藏,與松贊幹佈結婚。  下嫁吐蕃的大唐公主,先後有兩位,分別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這兩位女性雖然是“宗室之女”,可惜,算不上皇帝的親閨女,不過,安置到吐蕃之後,個人的地位倒是很高。值得申明的是,松贊幹佈最寵信的王妃,還得說是泥婆羅王國的“赤尊公主”。  文成公主隻是小老婆  松贊幹佈軟硬兼施,最終迫使唐太宗送出公主,這不免令大唐所有人感到面上無光,於是史官們在竭力淡化這場和親的“被迫性”的同時,便唯有大吹文成公主入藏後的地位和影響,試圖營造出大唐公主在番邦地位尊崇,眾蠻夷皆景仰拜服,歡天喜地沐浴上國天恩的假象。這幕虛假歷史在歷代均被史官們心照不宣地沿用,建國後更是大行其道。筆者在飽含中國特色的歷史傳播中淫浸多年,受毒害甚深,直到不久前才知道,原來文成公主竟然不是王妃,隻不過是松贊幹佈的小老婆,而且是五個小老婆中的尋常一個,入藏多年,無子,無寵,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負責伺候松贊幹佈的起居,實與筆者之前心中那個高高在上、雍容高貴、深受蕃人敬重的“國母”形象大相徑庭。

中國古代十大公主的悲慘命運:哪位公主死得最慘!

  前言:生於帝王之傢,貴為金枝玉葉,在凡人眼中是前世修來的福祉,可以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可是,金碧輝煌的外表下往往卻是這些天之驕女們的血淚和哀怨,她們在深宮內帷中所受的煎熬與折磨,又豈是世人所能瞭解的?  第一位:長平公主幻人間  長平公主,令人哀憐;身世悲涼,幻影人間。或許史書記載常有難言之隱;或許民間傳聞多寓美好希冀;或許文學作品關註亂世情緣;或許國破傢亡之美麗公主,英年早逝魂不散。  史書記載,故事簡練。《明史》列傳第九曰:“長平公主,年十六,帝選周顯尚主。將婚,以寇警暫停。城陷,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傢!’以劍揮斫之,斷左臂;又斫昭仁公主於昭仁殿。越五曰,長平主復蘇。大清順治二年上書言:‘九死臣妾,R高天,願髡緇空王,稍申罔極。’詔不許,命顯復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錢車馬錫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賜葬廣寧門外。”  民間傳聞,軼事纏綿。傳說李自成義軍打開彰義門,崇禎皇帝朱由檢登煤山,望京城烽火徹天,徘徊良久乃歸乾清宮。凌晨五鼓,催皇後、貴妃自盡,於壽寧宮斬殺愛女長平公主,因不忍力微,斷其左臂,公主未殊死而悶絕於地。後為尚衣監何新入宮所見,負之而出,自此神秘失蹤。再後,或說與狀元郎周世顯諦結美好姻緣;或說皈依佛門永伴青燈尼姑庵。   戲曲小說,演繹紛繁。《倚睛樓七種曲》之《帝女花》,一對金童玉女欲結連理,下凡人間。於亂世驚濤之中,尋尋覓覓,至死不渝。玉女幻影為長平公主,金童投生為狀元郎周世顯。明朝亡國,崇禎劍刃帝女。公主未死,輾轉至庵堂避難,巧遇郎君世顯,二人重續前緣,然後雙雙殉愛而去,飛往天界之飄渺雲煙。金庸小說之《碧血劍》,演繹長平公主村姑裝扮,行走江湖,相貌極美,氣質高貴,描寫公主國恨愛情錯綜復雜之少女情懷;《鹿鼎記》再度描繪長平公主為獨臂神尼,白衣俠女纖塵不染,神功蓋世浪跡江湖。  可憐如花似玉女,生於末世帝王傢。  國破傢亡烽煙起,飄零淪落夢天涯。相關閱讀推薦:真假公主:南宋美女尼姑冒充公主十二年嫁高官吐蕃王松贊幹佈最寵信的女人為何不是文成公主崇禎皇帝死後唯一的女兒下場如何?長平公主之死和親公主竟先後被嫁給祖孫四人!古代最悲情公主揭秘:史上嫁兩姓三輩四任可汗的大唐公主是誰?分頁:1/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第二位:永泰公主死因謎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眾說紛紜,撲朔迷離。生於帝王之傢,唐中宗李顯之女,武則天之孫女;喜榮華正好,年僅妙齡十之有七;恨無常早降,禍起蕭墻一命歸西。生之尊貴,葬之顯赫,死因神秘。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處死。《新唐書·則天順聖武皇後紀》中說: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殺邵王重潤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 《資治通鑒·則天順聖皇後》中說:“太後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於太後,九月壬申,太後皆逼令自殺。”史書記載,均為懿德太子李重潤與永泰公主,因議論武則天私生活而被其賜死。  一說永泰公主死於難產。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掘永泰公主之墓,墓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碑。有人根據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塊骨盆碎片,復原瞭永泰公主之骨盆,經科學測量與鑒定,認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較之同齡女性骨盆都顯得狹小,並結合墓志銘“珠胎毀月”句,斷定“永泰公主死於難產”,而非其祖母武則天所殺害。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毒死。永泰公主墓志銘有“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句。有人判斷,“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說明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喪命於利刃後,永泰公主仍孤單生活。“槐火未移,柏舟空泛”,說明焚燒大槐樹之火,即殺武延基之事,雖然未波及公主,但她不久亦死去。墓志銘另有“珠胎毀月,怨十裡之無香”句。 “珠胎”為懷孕, “珠胎毀月”當是志文作者隱喻公主被武則天所毀。因身懷有孕,不立斬或杖殺,而緩期逼令服藥自殺。這就是“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所謂永泰公主之“守寡生活”。  皇親國戚金波粒,冷酷無常索香魂。  尋常百姓粗茶淡,摯愛親情享天倫。分頁:2/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第三位:文成公主進吐蕃  文成公主,和親吐蕃;雪域高原,佳話千古。西藏之歷史熠熠生輝,拉薩之古跡脈脈傾訴。美麗公主深情邊陲,冰山雪蓮綻放幽香;黃河文明涓涓流向青藏高原,雅魯藏佈江水交映黃河長江。  文成公主,和平使者。公元7世紀中葉,松贊幹佈完成吐蕃部族統一大業,仰慕唐朝文化,派使者長途跋涉,到長安訪問。並向唐朝求親,唐太宗不允。吐蕃使者恐無功謊稱:唐天子將允公主嫁,吐谷渾王求親而不決。松贊幹佈因怨吐谷渾,發兵二十萬驅之。侵唐松州,以武求親。太宗譴侯君集將兵反擊,松贊幹佈乃求和。公元640年,松贊幹佈再派使者,備黃金珍寶厚禮,到長安去求親。太宗應允。翌年,文成公主動身前往吐蕃。華夏邊疆平和寧靜,炎黃兒女幸福安康。  文成公主,身世不詳。唐高祖李淵有女兒19,太宗李世民有女兒21,除早夭者,均嫁有名本朝之臣。文獻記載,文成公主為“唐宗室女”,當為李姓。按慣例。親王之女亦會有史籍註明,若以宗室女身份出嫁,或許與宗親關系較遠,其父爵位不會太高。或許“和親”事關

太平公主簡介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是什麼關系?

  導讀: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則天。下嫁薛紹,再嫁武攸暨。生前曾受封“鎮國太平公主”,後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她幾乎真的成瞭“武則天第二”。  關於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關系  李隆基是太平公主的哥哥相王李旦的第三個孩子。先被封為楚王,後被封為臨淄王。太平公主在誅殺韋皇後一夥前後,與李隆基的關系是不錯的;李隆基也借助太平公主的力量壯大自己。後來,唐睿宗將李隆基立為太子時,引起瞭太平公主的不滿——李隆基成為太平公主新的政敵。她認為,李隆基精明幹練,恐怕對自己在政治上不利,打算立一位軟弱無能的人為太子,這樣自己就可以長久專權。於是她指使心腹制造流言蜚語,在太子身邊安插親信,監視太子的行動。甚至親自攔住上朝的宰相,要求他們廢立太子。面對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結黨營私活動,李隆基深感不安,姑侄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  關於太平公主之死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下詔傳位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位,是為唐玄宗。太平公主見大勢已去,企圖作最後掙紮。圖謀廢立。並勾結宮人元氏,在禦膳中下毒,打算毒死李隆基。這些陰謀均沒有得逞。開元元年(公元713年)七月,李隆基突然起事,與親信率傢兵三百餘人,首先殺瞭太平公主安插在身邊的朋黨,然後追捕太平公主。太平公主驚恐萬狀,先逃入南山寺,三日後返回傢中,被李隆基賜死。   太平公主簡介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則天。下嫁薛紹,再嫁武攸暨。生前曾受封“鎮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她幾乎真的成瞭“武則天第二”。相關閱讀推薦:楊恭如顛覆女神形象 《唐宮燕》耍狠搏“上位”《唐宮燕》女漢子亂政奪權 男人淪為背景武三思之子武崇訓簡介 唐朝武崇訓怎麼死的?唐宮燕中李重俊怎麼死的?唐中宗第三子李重俊簡介 《唐宮燕》闡述宮廷生存法則

歷史上傑出的女英雄:唐朝平陽公主李秀寧簡介

  南北朝統一,但是亂世還沒有結束,不久中國又一次陷入瞭大分裂的狀態。這次分裂的時間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淵隻用瞭7年時間就擊敗群雄,再一次統一瞭天下。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一統天下,歷史上隻有漢高祖劉邦勝過李淵。但是漢高祖擊敗項羽,當上皇帝後,全國仍然動蕩不休。漢高祖直到死前不久還在親自鎮壓叛亂。而唐朝卻不存在這個問題。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因為唐高祖李淵傑出的兒女,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兒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女兒,當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麼,正史上卻沒有記載。中國的史書對待女子的態度至五代為之一變。五代以前,不論何種女子,史書上多半會留下她們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後那樣由於前秦存在的時間極短,歷史紀錄未必完整而沒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瞭宋朝以後,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開紀錄在史冊中瞭。越是尊貴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謂的“女賊”往往在史書上被直呼其名。紀錄平陽公主事跡的《舊唐書》和《新唐書》一作於後晉,一作於北宋,但無一記載平陽公主的名字和年齡。所以弄得後世隻好給她胡亂起個名字叫李秀寧。  唐高祖李淵共有19個女兒,平陽公主排行老三。這19個女兒當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陽公主的母親是李淵的原配竇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親。說起這位竇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   竇氏是京兆平陵(今陜西興平)人,父親竇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帥之一(竇毅官封上柱國。這個官名沒有對應的現代官名。北周設八個柱國大將軍統領全國官兵。勉強翻譯可譯為方面軍司令。但是實際上這個官銜的榮譽性大於實際權力。所以和本朝開國時所封的元帥相仿。)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竇氏從小就很聰明,深受武帝喜愛,把她留在宮中當自己的女兒撫養。當時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個。為瞭取得外援,武帝娶瞭一名突厥公主當皇後。但是武帝對這個政治婚姻很不滿意,經常讓突厥公主守空房。竇氏就經常勸說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脅,全力對付南方的陳和東面的北齊。  不久,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皇位。竇氏恨恨地說:“我恨自己不是男子,無法為舅舅傢掃除禍患。”嚇得父親趕緊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說!這是滅門之罪!”不過竇毅由此認為自己的女兒不是等閑之輩,當然不能隨便嫁人。於是到瞭女兒談婚論嫁的年紀,就搞瞭個比武招親的辦法。當然,這個比武招親可不是象武俠小說裡那樣擺個擂臺讓大傢上去和竇氏對打。竇毅讓人在大門上畫瞭兩隻孔雀,有意招親的必須在百步外射兩箭。凡是兩箭各射中一隻孔雀眼睛的,就招為女婿。根據現在的正史記載,李淵是相當平庸的一個人。但是他別的好處沒有,箭法倒是相當高超的。幾十人來應試,隻有李淵兩箭都射中瞭。  竇氏嫁給李淵後成瞭他的賢內助。李淵的臉上皺紋多,隋煬帝便戲稱李淵“阿婆”李淵回到傢很不高興。竇氏問清原因,馬上安慰他:“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國公,唐和堂諧音,阿婆是一傢之主也就是堂主啊。”當時,天子的金鑾寶殿也叫做明堂。竇氏指的是李淵將來要做皇帝,取代隋煬帝。  由於長在宮廷,竇氏對宮廷政治頗多心得。李淵養瞭不少駿馬,竇氏就勸他獻給愛馬的隋煬帝:“皇上喜歡鷹和馬,您是知道的,現在應該把駿馬獻給皇上,不該自己留著,否則會招人誣陷。”李淵開始還舍不得他的駿馬,後來真的被隋煬帝責問,才趕緊獻瞭上去。竇氏在四十五歲時去世,李淵這才細細琢磨亡妻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經常給隋煬帝送駿馬鷹犬,隋煬帝果然異常高興,很快升李淵為將軍。李淵流著淚對兒女說:“我如果早點聽你們母親的話,早就做上這種官瞭。”  在這亂紛紛的時局中,李淵的勝出機會起初並沒有那麼大。他的地盤在遙遠的山西邊境,遠離首都長安和東都洛陽。手下兵力也不足,不過萬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對突厥的進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傢眷全都在長安,身邊隻有一個次子李世民跟著。  由於傢人都在長安作人質,李淵不敢明目張膽的稱王稱帝,對外他宣稱領兵離開自己的防地是為瞭到江都去接應被困在那裡的隋煬帝。可是他的進軍路線不是東南面的江都恰恰是西面的首都長安。這麼幹連李淵自己都說是“掩耳盜鈴”。當然更瞞不過在長安留守的隋朝官員。長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淵的傢人。逮捕名單中就包括瞭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紹。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這位柴紹先生在唐朝的凌煙閣24功臣中排名第14,謀略出眾,善於以少勝多,消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有他一份。消滅唐朝最後一個對手梁師都他還是主將。李賀有詩雲:“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不過大業13年時,柴紹可沒有詩中的這股英雄氣概。聽到捉拿他的命令,他立刻撒腿就跑。跑之前還對老婆說:“你爸爸造反,我想去和他會合。我們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會有危險,你說怎麼辦?”他的意思是老婆是李傢的人,怕帶著目標太大,自己一個人逃跑勝算就大一點。平陽公主何等聰明,當然看的出這裡面的潛臺詞。但是她的膽量比老公大多瞭,立刻說:“你盡管一個人走,我婦道人傢,躲起來很容易,到時候自有辦法。”於是柴紹就心安理得獨自逃走瞭。  平陽公主說她是婦道人傢躲起來很容易不過是為瞭寬柴紹的心,但是她的確有自己的計劃。柴紹離開後,平陽公主立刻動身回到鄠縣(今陜西戶縣)的李氏莊園,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將產業變賣,招兵買馬,公開與朝廷對抗。當時天下大亂,長安雖然還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圍的州縣到處都是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的首領是西域來的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幾萬人。平陽公主派傢僮馬三寶前去遊說何潘仁歸降。不知道馬三寶使瞭什麼手段,勢力遠遠超過平陽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願做平陽公主的手下。這倒是和本朝太祖初上井岡山時收編王佐,袁文才頗為相似。本朝太祖熟知史實,不知道當時是否想起過這段歷史。  言歸正傳,平陽公主收編瞭何潘仁後又連續收編瞭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土匪,勢力大增。在此期間,朝廷不斷派兵攻打平陽公主。平陽公主不但打敗瞭每一次進攻,而且趁機擴大戰果,連續奪取瞭鄠縣,武功,周至,始平等縣。隊伍也擴張到瞭7萬多人。平陽公主收編的這幫手下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如果沒有幾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鎮不住他們。何況兵源來自原來不相統屬的系統。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收編的烏合之眾變為一支百戰百勝的勁旅,取得如此大的戰績,平陽公主的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實在是出類拔萃的。  公元617年9月,李淵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關中。這時他很高興的發現平陽公主已經為他在關中打下瞭一大片地盤。他派柴紹去迎接平陽公主。夫妻二人見面,看到妻子如此風光,不知柴紹是否會臉紅。接下來,平陽公主挑選瞭一萬多精兵與李世民會師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長安。柴紹屬於李世民的部下,與平陽公主平級。夫妻二人各領一軍,各自有各自的指揮部(幕府)。平陽公主的這一萬多精兵就稱為 “娘子軍”。11月9日,攻克長安。  平陽公主在關中行動的意義對建立李唐王朝來說是怎樣評價都不過分的。前面說過,李淵是個很平庸的人。雖然很有野心,卻是屬於有賊心沒賊膽的人。起兵之後稍稍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曾經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虧李世民苦勸,才勉強前進。他在渡黃河以前一直在與隋將屈突通纏鬥。後來采取李世民的計策,用少量兵力牽制屈突通,主力直攻關中。如果沒有平陽公主在關中接應,這一招就成瞭孤軍深入,是極為冒險的。要是進攻長安不利,則後路勢必讓屈突通切斷,那時就真成瞭甕中之鱉瞭。  長安之戰後,平陽公主的事跡就不再見於史籍。直到6年之後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書上才突如其來地記瞭一筆她的死訊。而之所以會記上這一筆還主要是由於她的葬禮與眾不同,是以軍禮下葬(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為什麼會這樣,前面已經分析過,中國的史籍一貫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慣帶兵的女人。古籍都是歷代一再刪削過的。平陽公主的事跡大概就是這樣湮沒的。不過根據種種史籍中的蛛絲馬跡,對這六年的情況,我們還是可以勾勒出一個大概來的。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攻克長安之後,平陽公主繼續領兵作戰為大唐打江山。李淵雖然攻克瞭長安,但是他不過大致控制瞭半個關中。他的四周都是敵人。攻克長安後,李淵立刻面對據有隴西之地的薛舉和涼州(今甘肅武威)李軌。從唐武德元年七月薛舉派兵大敗唐軍於淺水原開始至二年二月擒李軌占河西五郡為止,李淵好不容易才安定瞭關中和西方。才喘瞭口氣,劉武周就抄瞭李淵的後路,攻占瞭李淵的老巢山西。李淵命李世民征討。李世民用瞭差不多兩年時間才打敗劉武周奪回山西。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滅王世充。這一役唐軍圍城打援,把前來援救王世充的竇建德一起幹掉瞭。這幾仗柴紹都有份參加。如果說平陽公主這時在長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為傑出的將領,她當然是要參加這些決定大唐命運的決戰的。竇建德覆滅後,餘部推劉黑闥為主,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徐圓朗、高開道亦舉兵響應。他們北聯突厥,不到半年盡復竇建德舊地。平陽公主這時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守李傢的大本營山西。她駐守的地方就是娘子關。  娘子關位於太行山脈西側“井陘”西口,今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上,與河北省交界,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葦澤關,因平陽公主率數萬“娘子軍”駐守於此才更名娘子關。“井陘”是晉中和冀中地區之間最近捷的通道,秦末韓信滅趙就是走的這條路線。山西是中原和關中地區的屏障,無山西則中原和關中不穩,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目的就是為瞭防止敵人從“井陘”進入山西。  由於沒有打敗劉武周奪回山西前平陽公主不可能駐守在此,所以平陽公主最早也要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進駐娘子關。那麼她之前都在做什麼呢?當然是在打仗。在沒有一天不打仗的情況下,李淵怎麼可能讓平陽公主這樣一員良將閑置3年多後又突然啟用呢?  平陽公主最後死於何種原因,史書上沒有說。李世民生於公元599年。公元617年李淵起兵時他18歲,李建成大李世民10歲左右為28歲,李元吉比李世民小 2歲左右為16歲。如果平陽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她應該是至少16歲瞭。再小就不可能為老爹在關中搶地盤瞭。但是16歲又不太可能。因為除非她和李元吉是雙胞胎,否則很少有人能夠連續三年每年生一胎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她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李淵起兵時她的年齡應該是20到26歲之間。這樣,到公元623年,她的年齡應該介於26至32歲之間,萬一她是李世民的妹妹,那麼去世時不過22歲而已。古人的壽命雖然不長。但以這樣的年齡去世,對於身體強壯的武將來說,生病的可能性好像不大。結合她死時以軍禮下葬,大膽推測一下,應該是戰死或負瞭重傷回到長安後創發而死的。  她戰死的情況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性是在與突厥作戰時身亡。當時中國內亂,北方軍閥包括李淵在內都和突厥結盟。利用突厥攻擊自己的敵人。突厥也不把結盟當一回事,經常入侵。山西正是突厥經常侵犯的地區。另一種可能性則是在實行消滅劉黑闥作戰時身亡。622年11月,李淵派李建成統兵討伐劉黑闥,開始雙方互有勝負。直到 12月25日才將其徹底擊潰。平陽公主駐守的娘子關就在前線,當然會率部參戰。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於此時,則其屍體運回長安差不多要半個月。由於是公主,下葬的準備工作也差不多半個月。則時間上也吻合。  唐朝的女強人很多,公主女強人尤其多。平陽公主開風氣之先,之後又有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等等。但是論才能和功績都比不上平陽公主。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唐朝最後一位和親公主是誰?被遺忘的太和公主

  太和公主是唐代晚期的公主,她是為瞭唐朝的平安而出嫁番邦,但卻鮮少有人知道她的史事。太和公主是第四位被送到回紇(回鶻)可汗的大唐公主,盡管西方敦煌學的研究者對她的評價頗高,但是在我國,她的名氣卻遠不及初唐的高陽公主、文成公主或是盛唐的太平公主。  公元821年,回鶻保義可汗請婚,唐穆宗許以親妹妹、憲宗之女永安公主嫁之,尚未成行,保義可汗就死瞭,永安公主留在唐土,出傢做瞭道士。穆宗的另一妹妹太和公主,則於同年嫁給保義可汗的兒子、崇德可汗,太和公主的姑婆咸安公主,曾在唐廷倉促要求回紇出兵協助對抗吐蕃而被送到吐蕃和親,可憐的咸安公主作為政治籌碼,在回紇待到808年,直到過世為止,前後總共嫁給三位可汗。  太和公主則是唐代最後一位和親的公主,當時衰弱的唐廷,長安城竟沒有足夠的設備能夠招待所有迎親的回紇使節團人員,於是有大部分的回紇使者是被安排在邊境外,唐朝還得被迫以強勢貨幣來買多馀的貢品(回紇以馬匹作為貢品要求唐朝以絲綢來交換),以及公主的嫁妝。好在唐回兩國邊貿自此和親之後重新活躍,隻是好景不長。一是公主嫁過去才三年,崇德可汗也死瞭,二是回鶻在戰爭中先敗於吐蕃。   公元840年又大敗於其西北部族黠戛斯,盛極一時的回鶻汗國竟然轉瞬崩潰。黠戛斯自認是漢將李陵之後,與李氏唐室本為一傢,遂派人送太和公主歸唐,中途為回鶻殘部烏介可汗所劫,企圖奉公主南徙至唐朝邊境重振河山。這時唐帝國見其衰敗若此,便再也不將一度不可一世的回鶻放在眼裡,果斷出兵予以痛擊,搶回公主,一吐咽瞭將近百年的惡氣。烏介可汗不曾料到和親瞭這麼多年的嶽傢,竟會從背後給自己來這麼一刀,倉惶中率三千人逃走,後為部下所殺,回鶻亡國,眾部族離散。唐回兩國恩怨,終於瞭斷。  太和公主回到闊別二十多年的故國,悲喜交集,尤其見到宗親故舊,說起國外所經歷的周折、磨難及思鄉之痛,欷噓流涕。唐王朝以極為隆重的禮儀恭候公主來歸,在京百官班迎再拜。並進封為定安長公主,以感謝她為國傢作出的貢獻。而那些未被遠嫁他鄉執行和親的她的姐姐妹妹們,在京中養尊處優慣瞭,有七位公主見她回來享有那麼高的榮譽,竟拒不出迎,激起武宗皇帝憤怒,差奪瞭她們的封絹(公主食俸)以贖罪。  對南詔和親議由來已久,朝中重臣贊同反對各執一詞,故好幾年未能決。公元880年,鎮守西南邊陲的地方節度使再申和親議,唐僖宗被勸說不過,同意以宗室女為安化長公主許婚。南詔王隆舜見求瞭多年才有結果,十分高興、慎重,當即派三位宰相前來迎接公主。而最先提出和親的唐前西川節度使高駢從揚州上書僖宗,說這三人都是南詔重要謀臣,最好將他們毒死,“蠻可圖也”。於是三位南詔宰相被毒死。  第二年,南詔又遣使臣來迎公主,還帶來一百多床珍異氈毯進獻,僖宗找瞭個托詞,說是正為公主準備嫁妝,把他們打發掉瞭。過瞭兩年,南詔不屈不撓再遣使來迎,僖宗大概也不好意思再推托,隻好約定禮使、副使及婚使,擇日送公主南下和親。這一年正是中和三年,即公元883年。《新唐書·南蠻傳》的記載是,“未行,而黃巢平,帝東還,乃歸其使。”最終還是讓他們空手而返。  唐末皇帝的謀臣們,總是以蠻夷們不講信義,勸諫君王對他們也不講什麼誠信,甚至可以先下手為強。像僖宗這樣反復無常、將兩國外交嬉同兒戲,在一些人眼裡還成瞭維護國傢利益和形象的聰明之舉。可是他們卻忘瞭唐朝初期是以誠信立國的,大唐盛世期間唐太宗和唐高宗又何曾背棄與周圍邦國的盟約?南紹王隆舜死後,謚號聖明文武皇帝,其子即位,遣使欲與唐朝修好,唐昭宗不答。這時的南詔王國與大唐帝國,都已走到歷史的盡頭,不復相通。沒幾年,兩國皆亡於內亂。相關閱讀推薦:唐太宗李世民兩位女兒如何淪為政治鬥爭犧牲品唐朝初年著名良相房玄齡簡介 李世民的傑出謀臣歷史上傑出的女英雄:唐朝平陽公主李秀寧簡介孤懸海外有遺忠:安史之亂後孤守西域的唐軍

德齡公主:沒有時間觀念早是中國人陋習

  路途過半時,我們終於到達瞭城門口。一般說來,北京城每天晚上7時就要關上所有進出的門,第二天早晨才能打開。當我們到達時,城門已經大開,守門的官兵對我們解釋說,他們接到宮裡的命令,要打開城門讓我們出城。  似乎還是黑夜,在身著官服的官員們的禮節中,我們出瞭城門。昔日平淡的生活與如今不平凡的遭遇不斷在我腦海中重疊、回蕩,我不住地猜測,太後有著怎樣的性格?她是否會喜歡我?聽說太後還有可能留我們在宮中,那讓我很是興奮,如果真給我們這樣的機會,我們是不是可以勸說並幫助太後對中國的政治體制進行改革?我一定要盡力讓中國富強起來……幻想著光明的前途,我順手拉開瞭轎子的簾幕,遠方的地平線上升起一道淡紅色的光芒,是一個不錯的天氣。  我正懷疑如此遙遠的旅途是否會讓我們永遠到不瞭目的地時,官吏終於來告知:萬壽山還有4裡地,這多少讓本已不耐煩的我沉住瞭氣。前往海淀的路上,我們還見識瞭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塔。海淀是一個美麗的村莊,那裡有一些整整齊齊的磚瓦房,很幹凈,但是沒有什麼樓房。坐在轎子裡,我聽見路旁一個小孩對另一個小孩說:“這些女子都是到宮裡做皇後的。”我忍不住笑瞭……天色漸漸變亮,鮮活的景致也在我的面前一一呈現,漸行漸過,我們離皇宮已越來越近,接著一處屋頂上覆著黃綠色琉璃瓦的宮殿就出現在我們眼前,宮殿被那些叢山間高低起伏的紅墻曲曲折折地圍繞著,陽光下的紅墻綠瓦就那麼自自然然地構成瞭一幅燦爛的畫面。離開海淀後,我看到瞭一座牌樓,牌樓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建築,上面的雕花極為精美。轎子最後停在牌樓邊,映入眼簾的是百碼之外的頤和園大門,大門共有瞭3扇門:中間是一個大門,兩旁各有一個小門,據說隻有太後出入時,中間的大門才會開啟,離大門500碼的地方是兩所禁衛軍住的房子。我們到達時,左邊的小門已經開瞭,我們的轎子就在門前停瞭下來。  轎子一停,我便聽到有幾個官員跑進門去,大聲喊道:“已經到啦!”兩個四等太監出來迎接我們,他們恭恭敬敬地站在轎門兩旁,請我們進園。下轎後,又有另外兩個太監帶領10個小太監,把太後所賜的黃絲簾掛在轎上,這是我們的極大榮幸。一進門,我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大院子裡,鋪著地磚的院子約有兩百碼,種瞭很多花壇和古松,松樹上還掛著不少鳥籠。進門的對面便是一排紅墻,上面也有三扇門,墻的左右兩邊各有一排矮房子,每排都是12間屋子,那是候應室。院子裡,穿著官服的大大小小官員們穿梭往來,看著忙是忙透瞭,就是不知道他們在忙什麼,或許,這就是中國人的特色。看見我們進來,這些官員便傻傻地站在一旁,兩個太監領我們進瞭一間屋子,屋子長寬都約20英尺,三面窗戶都掛著絲簾,裡頭的桌椅是黑漆的,上面隨意擱瞭些紅色的墊子。在那個屋子裡待瞭還不到5分鐘,一個衣著華麗的太監便進來對我們說:  “太後有旨:請裕太太和格格們到東邊宮裡靜候。”話音剛落,那兩個引領我們的太監就趕緊跪下:“是。”在中國,見懿旨如見太後親臨,接旨時,各級官員都必須恭恭敬敬地下跪。於是,在太監的引領下,我們又從左門出去,到瞭另一個院子。這個院子的格局和擺設與第一個基本相似,隻是現在的這個院子在仁壽宮南面,房間也比前一個院落的要寬敞些。太監帶我們進瞭朝東的房間,房間裡掛瞭十四座形態各異的掛鐘,精雕細琢的花桌和椅子上都蓋著藍緞,四面墻壁上也都掛有精致的雕花和藍緞。沒過多久,兩個年輕的宮妃過來,說太後正在打扮,請我們稍等片刻。兩個半小時後,太後還沒打扮好,沒有時間觀念已成瞭中國人的陋習。即使如此,因為還不時有太監送來太後賞賜的牛奶等食品,我們倒也不至於太無聊。在這一段時間內,太後賜給我們每人一個鑲著珍珠的金戒指,珍珠自然又大又圓。再過瞭一會兒,太監主管李蓮英出現瞭,他告訴我們,太後會立刻接見我們,並奉太後之命,送給我們每人一個玉戒指。當時的李蓮英已經上瞭年紀,滿臉都是皺紋,是唯一可以頭戴孔雀翎的太監,但態度非常好。與太後素未謀面,她就已賞賜瞭我們諸多珍貴的東西,她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下子和善瞭起來。 免責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網huanqiu.com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平陽公主是大唐“超女”?死後按元帥級下葬

  潛伏在男人堆中的唐代女將軍  正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隋唐演義》中,無論是“賈傢樓結義的四十六兄弟”,還是“十三條好漢”、“十八路反王”,以及後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噴放”出來的全是陽剛之氣。即使以前播放的多部反映唐代女性的電影或電視劇,一般都隻對武則天、太平公主、楊貴妃、上官婉兒等唐代著名女性在後宮鉤心鬥角及淫亂之事等津津樂道。  其實,女性的社會及傢庭地位在唐代得到瞭空前提高。且不提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帝產生於唐朝,僅從流傳下來的典籍和古墓發掘等中,看看唐朝女性開放的穿著、自由的婚姻等便知端倪。也許史學傢們普遍繼承孔子“惟小人女子難養”觀點,記錄歷史對女人都不太友好。故而,即使記錄像幫助父兄打江山的唐代平陽公主和團結瞭少數民族的文成公主,也是惜墨如金。  那麼,平陽公主又是如何在隋末天下大亂中幫助父親的呢?《舊唐書》謂:“平陽公主(?—六二三年),唐高祖李淵女,柴紹妻。大業十三年,柴紹往太原隨李淵起兵反隋,平陽公主在鄠縣散傢財招募壯丁,響應李淵,眾至七萬,威震關中,時稱娘子軍。後與李世民會師渭北。”《隋唐嘉話》載:“平陽公主聞高祖起義太原,乃於鄠司竹園招募亡命以迎軍。”而《獨異志》裡說,“唐高祖起義並州,第三女柴紹妻聚兵鄠、杜間,以應高祖。高祖登位後,封平陽公主。號娘子軍,克著勛績。獲封邑不因夫子者,葬用鹵簿,自此始。”  從歷史記載中不難看出,平陽公主不僅膽識過人、智慧超群,而且還是領兵打仗的帥才。但就是這樣一位為大唐江山立下赫赫戰功的女強人,即使去世後按元帥級別進行葬禮,也沒留下大名。《新唐書》載,武德六年(公元六二三年)卒,詔命加前後部羽、鼓樂、班劍、虎賁、甲卒送葬,又令按謚法“明德有功日昭”,謚公主為昭。因史稱“平陽昭公主”。是不是李淵父子恩威並施教育平陽公主,逼著這位“超女”發毒誓“死瞭也不能說出芳名”就不得而知瞭。  大唐這位“超女”,要是擱在現在,至少不會潛伏得連個芳名也不留下。

歷史上傑出的女英雄:唐朝平陽公主李秀寧

  南北朝統一,但是亂世還沒有結束,不久中國又一次陷入瞭大分裂的狀態。這次分裂的時間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淵隻用瞭7年時間就擊敗群雄,再一次統一瞭天下。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一統天下,歷史上隻有漢高祖劉邦勝過李淵。但是漢高祖擊敗項羽,當上皇帝後,全國仍然動蕩不休。漢高祖直到死前不久還在親自鎮壓叛亂。而唐朝卻不存在這個問題。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因為唐高祖李淵傑出的兒女,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兒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女兒,當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麼,正史上卻沒有記載。中國的史書對待女子的態度至五代為之一變。五代以前,不論何種女子,史書上多半會留下她們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後那樣由於前秦存在的時間極短,歷史紀錄未必完整而沒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瞭宋朝以後,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開紀錄在史冊中瞭。越是尊貴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謂的“女賊”往往在史書上被直呼其名。紀錄平陽公主事跡的《舊唐書》和《新唐書》一作於後晉,一作於北宋,但無一記載平陽公主的名字和年齡。所以弄得後世隻好給她胡亂起個名字叫李秀寧。  唐高祖李淵共有19個女兒,平陽公主排行老三。這19個女兒當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陽公主的母親是李淵的原配竇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親。說起這位竇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  竇氏是京兆平陵(今陜西興平)人,父親竇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帥之一(竇毅官封上柱國。這個官名沒有對應的現代官名。北周設八個柱國大將軍統領全國官兵。勉強翻譯可譯為方面軍司令。但是實際上這個官銜的榮譽性大於實際權力。所以和本朝開國時所封的元帥相仿。)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竇氏從小就很聰明,深受武帝喜愛,把她留在宮中當自己的女兒撫養。當時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個。為瞭取得外援,武帝娶瞭一名突厥公主當皇後。但是武帝對這個政治婚姻很不滿意,經常讓突厥公主守空房。竇氏就經常勸說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脅,全力對付南方的陳和東面的北齊。  不久,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皇位。竇氏恨恨地說:“我恨自己不是男子,無法為舅舅傢掃除禍患。”嚇得父親趕緊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說!這是滅門之罪!”不過竇毅由此認為自己的女兒不是等閑之輩,當然不能隨便嫁人。於是到瞭女兒談婚論嫁的年紀,就搞瞭個比武招親的辦法。當然,這個比武招親可不是象武俠小說裡那樣擺個擂臺讓大傢上去和竇氏對打。竇毅讓人在大門上畫瞭兩隻孔雀,有意招親的必須在百步外射兩箭。凡是兩箭各射中一隻孔雀眼睛的,就招為女婿。根據現在的正史記載,李淵是相當平庸的一個人。但是他別的好處沒有,箭法倒是相當高超的。幾十人來應試,隻有李淵兩箭都射中瞭。  竇氏嫁給李淵後成瞭他的賢內助。李淵的臉上皺紋多,隋煬帝便戲稱李淵“阿婆”李淵回到傢很不高興。竇氏問清原因,馬上安慰他:“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國公,唐和堂諧音,阿婆是一傢之主也就是堂主啊。”當時,天子的金鑾寶殿也叫做明堂。竇氏指的是李淵將來要做皇帝,取代隋煬帝。  由於長在宮廷,竇氏對宮廷政治頗多心得。李淵養瞭不少駿馬,竇氏就勸他獻給愛馬的隋煬帝:“皇上喜歡鷹和馬,您是知道的,現在應該把駿馬獻給皇上,不該自己留著,否則會招人誣陷。”李淵開始還舍不得他的駿馬,後來真的被隋煬帝責問,才趕緊獻瞭上去。竇氏在四十五歲時去世,李淵這才細細琢磨亡妻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經常給隋煬帝送駿馬鷹犬,隋煬帝果然異常高興,很快升李淵為將軍。李淵流著淚對兒女說:“我如果早點聽你們母親的話,早就做上這種官瞭。”  在這亂紛紛的時局中,李淵的勝出機會起初並沒有那麼大。他的地盤在遙遠的山西邊境,遠離首都長安和東都洛陽。手下兵力也不足,不過萬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對突厥的進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傢眷全都在長安,身邊隻有一個次子李世民跟著。  由於傢人都在長安作人質,李淵不敢明目張膽的稱王稱帝,對外他宣稱領兵離開自己的防地是為瞭到江都去接應被困在那裡的隋煬帝。可是他的進軍路線不是東南面的江都恰恰是西面的首都長安。這麼幹連李淵自己都說是“掩耳盜鈴”。當然更瞞不過在長安留守的隋朝官員。長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淵的傢人。逮捕名單中就包括瞭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紹。  這位柴紹先生在唐朝的凌煙閣24功臣中排名第14,謀略出眾,善於以少勝多,消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有他一份。消滅唐朝最後一個對手梁師都他還是主將。李賀有詩雲:“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不過大業13年時,柴紹可沒有詩中的這股英雄氣概。聽到捉拿他的命令,他立刻撒腿就跑。跑之前還對老婆說:“你爸爸造反,我想去和他會合。我們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會有危險,你說怎麼辦?”他的意思是老婆是李傢的人,怕帶著目標太大,自己一個人逃跑勝算就大一點。平陽公主何等聰明,當然看的出這裡面的潛臺詞。但是她的膽量比老公大多瞭,立刻說:“你盡管一個人走,我婦道人傢,躲起來很容易,到時候自有辦法。”於是柴紹就心安理得獨自逃走瞭。  平陽公主說她是婦道人傢躲起來很容易不過是為瞭寬柴紹的心,但是她的確有自己的計劃。柴紹離開後,平陽公主立刻動身回到鄠縣(今陜西戶縣)的李氏莊園,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將產業變賣,招兵買馬,公開與朝廷對抗。當時天下大亂,長安雖然還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圍的州縣到處都是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的首領是西域來的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幾萬人。平陽公主派傢僮馬三寶前去遊說何潘仁歸降。不知道馬三寶使瞭什麼手段,勢力遠遠超過平陽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願做平陽公主的手下。這倒是和本朝太祖初上井岡山時收編王佐,袁文才頗為相似。本朝太祖熟知史實,不知道當時是否想起過這段歷史。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言歸正傳,平陽公主收編瞭何潘仁後又連續收編瞭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土匪,勢力大增。在此期間,朝廷不斷派兵攻打平陽公主。平陽公主不但打敗瞭每一次進攻,而且趁機擴大戰果,連續奪取瞭鄠縣,武功,周至,始平等縣。隊伍也擴張到瞭7萬多人。平陽公主收編的這幫手下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如果沒有幾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鎮不住他們。何況兵源來自原來不相統屬的系統。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收編的烏合之眾變為一支百戰百勝的勁旅,取得如此大的戰績,平陽公主的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實在是出類拔萃的。  公元617年9月,李淵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關中。這時他很高興的發現平陽公主已經為他在關中打下瞭一大片地盤。他派柴紹去迎接平陽公主。夫妻二人見面,看到妻子如此風光,不知柴紹是否會臉紅。接下來,平陽公主挑選瞭一萬多精兵與李世民會師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長安。柴紹屬於李世民的部下,與平陽公主平級。夫妻二人各領一軍,各自有各自的指揮部(幕府)。平陽公主的這一萬多精兵就稱為 “娘子軍”。11月9日,攻克長安。  平陽公主在關中行動的意義對建立李唐王朝來說是怎樣評價都不過分的。前面說過,李淵是個很平庸的人。雖然很有野心,卻是屬於有賊心沒賊膽的人。起兵之後稍稍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曾經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虧李世民苦勸,才勉強前進。他在渡黃河以前一直在與隋將屈突通纏鬥。後來采取李世民的計策,用少量兵力牽制屈突通,主力直攻關中。如果沒有平陽公主在關中接應,這一招就成瞭孤軍深入,是極為冒險的。要是進攻長安不利,則後路勢必讓屈突通切斷,那時就真成瞭甕中之鱉瞭。  長安之戰後,平陽公主的事跡就不再見於史籍。直到6年之後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書上才突如其來地記瞭一筆她的死訊。而之所以會記上這一筆還主要是由於她的葬禮與眾不同,是以軍禮下葬(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為什麼會這樣,前面已經分析過,中國的史籍一貫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慣帶兵的女人。古籍都是歷代一再刪削過的。平陽公主的事跡大概就是這樣湮沒的。不過根據種種史籍中的蛛絲馬跡,對這六年的情況,我們還是可以勾勒出一個大概來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攻克長安之後,平陽公主繼續領兵作戰為大唐打江山。李淵雖然攻克瞭長安,但是他不過大致控制瞭半個關中。他的四周都是敵人。攻克長安後,李淵立刻面對據有隴西之地的薛舉和涼州(今甘肅武威)李軌。從唐武德元年七月薛舉派兵大敗唐軍於淺水原開始至二年二月擒李軌占河西五郡為止,李淵好不容易才安定瞭關中和西方。才喘瞭口氣,劉武周就抄瞭李淵的後路,攻占瞭李淵的老巢山西。李淵命李世民征討。李世民用瞭差不多兩年時間才打敗劉武周奪回山西。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滅王世充。這一役唐軍圍城打援,把前來援救王世充的竇建德一起幹掉瞭。這幾仗柴紹都有份參加。如果說平陽公主這時在長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為傑出的將領,她當然是要參加這些決定大唐命運的決戰的。竇建德覆滅後,餘部推劉黑闥為主,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徐圓朗、高開道亦舉兵響應。他們北聯突厥,不到半年盡復竇建德舊地。平陽公主這時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守李傢的大本營山西。她駐守的地方就是娘子關。  娘子關位於太行山脈西側“井陘”西口,今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上,與河北省交界,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葦澤關,因平陽公主率數萬“娘子軍”駐守於此才更名娘子關。“井陘”是晉中和冀中地區之間最近捷的通道,秦末韓信滅趙就是走的這條路線。山西是中原和關中地區的屏障,無山西則中原和關中不穩,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目的就是為瞭防止敵人從“井陘”進入山西。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由於沒有打敗劉武周奪回山西前平陽公主不可能駐守在此,所以平陽公主最早也要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進駐娘子關。那麼她之前都在做什麼呢?當然是在打仗。在沒有一天不打仗的情況下,李淵怎麼可能讓平陽公主這樣一員良將閑置3年多後又突然啟用呢?  平陽公主最後死於何種原因,史書上沒有說。李世民生於公元599年。公元617年李淵起兵時他18歲,李建成大李世民10歲左右為28歲,李元吉比李世民小 2歲左右為16歲。如果平陽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她應該是至少16歲瞭。再小就不可能為老爹在關中搶地盤瞭。但是16歲又不太可能。因為除非她和李元吉是雙胞胎,否則很少有人能夠連續三年每年生一胎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她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李淵起兵時她的年齡應該是20到26歲之間。這樣,到公元623年,她的年齡應該介於26至32歲之間,萬一她是李世民的妹妹,那麼去世時不過22歲而已。古人的壽命雖然不長。但以這樣的年齡去世,對於身體強壯的武將來說,生病的可能性好像不大。結合她死時以軍禮下葬,大膽推測一下,應該是戰死或負瞭重傷回到長安後創發而死的。  她戰死的情況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性是在與突厥作戰時身亡。當時中國內亂,北方軍閥包括李淵在內都和突厥結盟。利用突厥攻擊自己的敵人。突厥也不把結盟當一回事,經常入侵。山西正是突厥經常侵犯的地區。另一種可能性則是在實行消滅劉黑闥作戰時身亡。622年11月,李淵派李建成統兵討伐劉黑闥,開始雙方互有勝負。直到 12月25日才將其徹底擊潰。平陽公主駐守的娘子關就在前線,當然會率部參戰。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於此時,則其屍體運回長安差不多要半個月。由於是公主,下葬的準備工作也差不多半個月。則時間上也吻合。  唐朝的女強人很多,公主女強人尤其多。平陽公主開風氣之先,之後又有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等等。但是論才能和功績都比不上平陽公主。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永泰公主是誰? 唐朝的永泰公主是怎麼死的?

  導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第七女,韋皇後所生嫡出第三女,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墳墓被冠稱為“陵”的公主,規格與帝王相等。  永泰公主(684年-701)李仙蕙,是唐中宗第七女,韋皇後所生嫡出第三女,初封永泰郡主。李仙蕙在其父李顯復位東宮之後,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長子武延基。永泰公主死時僅有十七歲,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墳墓被冠稱為“陵”的公主,規格與帝王相等,關於她的有眾多說法,那麼永泰公主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眾說紛紜,撲朔迷離。生於帝王之傢,唐中宗李顯之女,武則天之孫女;喜榮華正好,年僅妙齡十之有七;恨無常早降,禍起蕭墻一命歸西。生之尊貴,葬之顯赫,死因神秘。  關於永泰公主的死因,文獻記載,唐大足元年九月,永泰郡主(時李顯為廬陵王)因參與議論張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宮中”,為武則天所殺害。一千多年來史學傢無有異議,1982年在永泰公主墓中出土瞭《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墓石後,遂引起對永泰公主死因的爭論,有三種說法: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處死。《新唐書·則天順聖武皇後紀》中說: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殺邵王重潤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資治通鑒·則天順聖皇後》中說:“太後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於太後,九月壬申,太後皆逼令自殺。”。 永泰公主  史書記載,均為懿德太子李重潤與永泰公主,因議論武則天私生活而被其賜死。據兩唐書、《資治通鑒》記載,永泰公主與其夫武延基(武則天之侄孫)及其兄懿德太子李重潤等,由於不滿得幸於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的胡作非為,私下議論,觸怒瞭武則天,所以招致殺身之禍,於大足元年(701)九月壬申被逼令自殺。  其兄李重潤和夫武延基忤武則天男寵張易之,為武後所殺。張易之垂涎於仙蕙的美色,奈何仙蕙不從,後來張易之在武則天面前屢次詆毀仙蕙,終於致使武則天下令賜死仙蕙,由張易之負責執行,本來皇傢美眷完全可以自盡,但是張易之確下令活捉瞭仙蕙,將其斬首,把玩其螓首良久方才泄恨,可憐年僅17歲的美貌公主腦袋被掛在屋簷下數日。  中宗復位後追贈為公主,以禮改葬,號墓為陵,1960年9月,永泰公主墓志銘出土,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墳墓被冠稱為“陵”的公主,規格與帝王相等。  一說永泰公主死於難產。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掘永泰公主之墓,墓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碑。有人考釋1960年9月出土的《永泰公主墓志銘》後,竟發現永泰公主的死因與史書所說全然不同。相關閱讀推薦:楊恭如顛覆女神形象 《唐宮燕》耍狠搏“上位”《唐宮燕》女漢子亂政奪權 男人淪為背景唐宮燕中李重俊怎麼死的?唐中宗第三子李重俊簡介 《唐宮燕》闡述宮廷生存法則 劉庭羽嘆宮女很忙唐宮燕演員表

唐朝安樂公主簡介 中國歷史上最不孝的公主

  導讀:安樂公主,唐中宗李顯幼女。684年,生於李顯被武則天廢掉帝位貶謫房州途中。出生時,李顯脫下自己的衣服包住小嬰兒,故小名曰裹兒。  窮途末路的前任皇帝皇後,此時心酸地發現,他們連一張多餘的被氈都找不到。李顯急得沒有辦法,隻好將身上穿的衣服脫瞭下來,將凍得有些發青的女兒裹在裡面。這個小女嬰,因此被他稱為“裹兒”。就是我們要講的故事主角:安樂公主。  生於困苦中的李裹兒,從此和父母兄姐一起,在房州生活瞭下來。雖然沒有記載,但是同樣做為韋後的親生孩子,這時僅有幾歲的李重潤與李仙蕙沒有理由還能留在長安,應該是跟著父母,一起被流放瞭。  對於血統高貴的她來說,長在如此惡劣的環境裡,固然是一種悲哀,但是,她也因此享受到瞭絕大多數公主不可能享受到的傢庭生活。對女兒心懷愧疚的李顯和韋氏,自然不必說,是對她百般呵護;而哥哥姐姐對這個小妹妹,更是友愛疼惜。  對於這個如此生不逢時的孩子,傢人都給予瞭盡可能多的關心和愛護。因此,盡管條件艱難,又時時面臨死亡威脅,李裹兒還是順利地長大瞭。到她十三歲這年,事情忽然發生瞭戲劇性的轉變。   武傢兄弟終於在皇位繼承人的爭鬥中敗下陣來,武則天最後還是決定將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於是派人將李顯一傢接回瞭長安。李裹兒被封為安樂郡主。  破衣敗絮一下子變成瞭錦繡綢緞,蓬頭垢面卻原來是金枝玉葉。李裹兒立即被如此金碧輝煌的生活強烈地吸引瞭。  為瞭與武氏傢族維持關系,不讓儲位之爭重演,老謀深算的韋氏將自己的兩個親生女兒的婚事也安排得滴水不漏:長女永泰郡主嫁給瞭武承嗣的兒子武延基,幼女安樂郡主則嫁給瞭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  然而不久,就發生瞭李重潤、武延基、永泰郡主死於非命的事件。武承嗣與李顯爭位失敗,又突然失去瞭心愛的兒子和尚在胎中的孫兒,這個晴天霹靂震得他神魂俱失,不久就死去瞭。李顯一傢人悲悲戚戚,更加小心謹慎地生活。  四年後,李顯終於登上瞭帝位。  終於徹底翻身的韋氏成瞭皇後,立即開始弄權享樂,誓要將失去的美好年華都補回來。在這方面,安樂公主跟母親是有同感的。李顯共有八女四子,其中,隻有李重潤、永泰公主、長寧公主、安樂公主是韋皇後親生的。其它的公主皇子是: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永壽公主(她早死,追封永壽公主)、宜城公主、新平公主、定安公主、成安公主。  現在,嫡出的李重潤與永泰公主都死瞭,做為嫡出的小女兒,安樂公主自然享有極度的尊榮。其它的公主皇子根本不能與她相比。安樂公主看不起庶出的現太子李重俊,常對他指手劃腳,嘲弄譏諷,如對仆役。李重俊終於忍無可忍,於公元707年七月,發動兵變,殺死瞭武三思、武崇訓父子。但是安樂公主這天正好回瞭皇宮,逃過一難。相關閱讀推薦:永泰公主是誰? 唐朝的永泰公主是怎麼死的?李隆基之死緣由 唐玄宗李隆基是怎麼死的?武三思之子武崇訓簡介 唐朝武崇訓怎麼死的?武三思是誰? 武則天侄子武三思怎麼死的?唐宮燕中李重俊怎麼死的?唐中宗第三子李重俊簡介

安樂公主李裹兒簡介 歷史上的安樂公主是怎樣的?

  導讀:公元685年,中宗李顯與妻子韋氏一起,被母親派人押到房州流放。這年的3月,在去往房州的途中,韋氏在押送的車裡痛苦地生下瞭一個女孩。窮途末路前任皇帝皇後,此時心酸地發現,他們連一張多餘的被氈都找不到。李顯急得沒有辦法,隻好將身上穿的衣服脫瞭下來,將凍得有些發青的女兒裹在裡面。這個小女嬰,因此被他稱為“裹兒”。就是我們要講的故事主角:安樂公主。  生於困苦中的李裹兒,從此和父母兄姐一起,在房州生活瞭下來。  雖然沒有記載,但是同樣做為韋後的親生孩子,這時僅有幾歲的李重潤與李仙蕙沒有理由還能留在長安,應該是跟著父母,一起被流放瞭。  對於血統高貴的她來說,長在如此惡劣的環境裡,固然是一種悲哀,但是,她也因此享受到瞭絕大多數公主不可能享受到的傢庭生活。對女兒心懷愧疚的李顯和韋氏,自然不必說,是對她百般呵護;而哥哥姐姐對這個小妹妹,更是友愛疼惜。  對於這個如此生不逢時的孩子,傢人都給予瞭盡可能多的關心和愛護。因此,盡管條件艱難,又時時面臨死亡威脅,李裹兒還是順利地長大瞭。  到她十三歲這年,事情忽然發生瞭戲劇性的轉變。   武傢兄弟終於在皇位繼承人的爭鬥中敗下陣來,武則天最後還是決定將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於是派人將李顯一傢接回瞭長安。李裹兒被封為安樂郡主。  破衣敗絮一下子變成瞭錦繡綢緞,蓬頭垢面卻原來是金枝玉葉。李裹兒立即被如此金碧輝煌的生活強烈地吸引瞭。  為瞭與武氏傢族維持關系,不讓儲位之爭重演,老謀深算的韋氏將自己的兩個親生女兒的婚事也安排得滴水不漏:長女永泰郡主嫁給瞭武承嗣的兒子武延基,幼女安樂郡主則嫁給瞭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  然而不久,就發生瞭李重潤、武延基、永泰郡主死於非命的事件。  武承嗣與李顯爭位失敗,又突然失去瞭心愛的兒子和尚在胎中的孫兒,這個晴天霹靂震得他神魂俱失,不久就死去瞭。  李顯一傢人悲悲戚戚,更加小心謹慎地生活。  四年後,李顯終於登上瞭帝位。  終於徹底翻身的韋氏成瞭皇後,立即開始弄權享樂,誓要將失去的美好年華都補回來。在這方面,安樂公主跟母親是有同感的。  李顯共有八女四子,其中,隻有李重潤、永泰公主、長寧公主、安樂公主是韋皇後親生的。其它的公主皇子是: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永壽公主(她早死,追封永壽公主)、宜城公主、新平公主、定安公主、成安公主。  現在,嫡出的李重潤與永泰公主都死瞭,做為嫡出的小女兒,安樂公主自然享有極度的尊榮。其它的公主皇子根本不能與她相比。  安樂公主看不起庶出的現太子李重俊,常對他指手劃腳,嘲弄譏諷,如對仆役。相關閱讀推薦: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簡介 薛崇簡怎麼死的?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劉樂簡介 劉樂是怎麼死的?《唐宮燕》熱播 首部讓太平公主有名字的電視劇唐中宗女兒列表:安樂公主是唐中宗第幾個女兒?唐朝安樂公主簡介 中國歷史上最不孝的公主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李重俊終於忍無可忍,於公元707年七月,發動兵變,殺死瞭武三思、武崇訓父子。但是安樂公主這天正好回瞭皇宮,逃過一難。  聞聽變亂,李顯、韋氏與安樂都嚇得抖成一團,上官婉兒卻非常沉著應變,請求中宗親臨城樓督戰,果然平定事態。  李重俊被殺。  此時,被父母寵得無法無天的安樂公主,早已忘瞭親哥哥姐姐當年對自己的友愛禮讓,更不記得他們的慘死瞭。她反而暗暗慶幸,幸虧他們早死瞭,否則,哥哥為皇太子,姐姐為嫡長女,幾時才輪到我安樂出頭呢?  於是,她賴著父親,要求讓自己頂上哥哥李重潤的位子,當“皇太女”,韋氏也大力附和。但是太平公主自然是不會讓她們得逞的。於是最後,還是李重茂接任瞭皇太子。  一樣不成,再弄第二樣。  安樂公主的駙馬武崇訓死在兵變中,安樂公主趁機向李顯提出,自己與駙馬情義深重,日後定會與駙馬合葬,因此,現在就要讓武崇訓的墳墓尊稱為“陵”,自己身後才好也葬在裡面。————總之,她安樂公主可不能讓永泰公主獨得這高人一等的待遇。  永泰公主的為人與慘死,朝中大臣們基本都是瞭解的,因此,並不反對李顯疼愛並尊崇她的行為,但是由此及彼,也要給予安樂公主、甚至給她的丈夫,大臣們就不幹瞭。  由給事中盧粲出面,再三上書,堅決地反對李顯的這一行為。  李顯本就覺得此事不妥,此時也就收回瞭對安樂公主的承諾。  安樂公主大怒,不久,硬是逼著李顯將盧粲貶到河南去當一個州官。

秦櫟陽公主簡介:大秦帝國之縱橫櫟陽公主的結局

  導讀:古裝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正在熱播,劇中的櫟陽公主是秦惠文王嬴駟的堂姐嬴薑,那麼歷史上有櫟陽公主這個人嗎?歷史上的櫟陽公主是誰?  歷史上的櫟陽公主傳說為秦始皇之女,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北十五公裡渭河邊有一古鎮,名櫟陽鎮,是秦朝時秦始皇的女兒櫟陽公主所住地,名叫櫟陽宮,也是高漸離教櫟陽公主彈琴發生愛情故事的地方。  戰國末期,燕國人高漸離是個樂曲傢和俠義之士,高漸離少年時跟隨在趙國做人質的燕太子丹和同樣在趙國做人質秦王孫異人之子趙政是好朋友,在趙政一次病重時是高漸離母親用乳汁救活瞭他。  高漸離用琴聲幫助趙政克服瞭對死亡的恐懼,二人成為生死之交,分別多年以後,趙政當瞭秦王,高漸離成瞭燕國的樂師。秦王吞並六國後,自稱為皇帝,當燕國被占領以後,秦王於是逐放太子丹,對參與荊軻刺秦案的全部燕人處以死刑。  對燕國的俘虜在額頭上全部烙上囚字,高漸離額頭也被烙上囚字,但秦王對高漸離勉於死刑,並封他為秦樂府令,貴為九卿。並命令高漸離寫一首為他歌功頌德的樂章“秦頌”。(當時秦王正在招攬人才,高漸離是當時的樂曲名人,秦王也喜愛音樂,才勉於死刑)   高漸離懷著亡國的仇恨,抱著必死的信念進入秦宮,對秦王的封賞並不領情,堅決不接受,並請求秦王賜他一死,秦王不肯,高漸離以絕食而抗爭,秦王認為作秦頌非高漸離莫屬,但無計可施。  這時一樣喜歡樂曲的秦王愛女櫟陽公主主動提出由他說服高漸離活下去,並創作秦頌,櫟陽公主就將高漸離帶回櫟陽宮,遠離瞭秦宮。櫟陽公主用他的真誠打動瞭高漸離,使高漸離暫時打消瞭死的念頭,並隔簾教櫟陽公主彈琴。  在教習櫟陽公主彈琴的過稱中,高漸離用他的琴聲深深打動瞭這位少女的心,而櫟陽公主用他娓婉動聽的歌聲也打動瞭高漸離的心,兩人同時有瞭愛慕之心,在一次琴聲激情時櫟陽公主從隔簾內走出撲向高漸離,將她的一棵愛心獻給瞭高漸離。相關閱讀推薦:大秦帝國之縱橫第7集劇情 張儀向惠施要相國之位大秦帝國樗裡疾(嬴疾)簡介 樗裡疾怎麼死的? 昭文君姬傑是怎麼死的?大秦帝國中昭文君簡介羋原是誰?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羋原就是屈原嗎?秦國宰相公孫衍(犀首)簡介 公孫衍怎麼死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在高漸離第一次見到櫟陽公主一時驚呆瞭,他沒想櫟陽公主是如此的美麗,她穿一身潔白的宮紗,肌膚潔白如雪。在二人激情後,沒想到櫟陽公主久治不愈的下肢癱瘓病好瞭,能站立行走如飛,櫟陽公主慶幸他遇到瞭高漸離如春風沐浴回到陽春時期。  高漸離為櫟陽公主譜寫瞭一首高雅的“陽春”曲牌,在櫟陽宮修築瞭“陽春”樂曲臺二人在臺上奏樂跳舞,組成瞭人間高雅的《陽春白雪》曲。但二人好景不常,事情很快傳到瞭秦王的耳中。  秦王聽後大怒,而秦王早已將櫟陽公主做為政治籌碼許配給為他打仗的將軍王翦的兒子王賁,怎能容忍高漸離與櫟陽公主愛情的存在,但在高漸離沒有寫完“秦頌”時又不能殺,秦王就將高漸離定為偷看公主之罪,用秦宮酷刑。  “酷刑”薰瞎瞭高漸離的眼睛,使高漸離再也看不到光明,看不到他心愛的公主。櫟陽公主在新婚前夜,在“陽春”樂曲臺上香禱告天地,回憶她和高漸離相親相愛的美好生活,告別高漸離投身渭河,一代白雪,香消渭水,為秦王朝做瞭犧牲品。  在櫟陽公主死後,高漸離抱著必死的信念求速死,但秦王以屠殺一萬多名燕俘相要挾,高漸離為瞭拯救燕國人的生命,也為瞭櫟陽公主的恩情,違心寫作瞭悲壯的“秦頌”。在秦始皇的登基大典上,高漸離演奏完“秦頌”後,他想起瞭國破傢亡。  想起荊軻未完成的事業,想起櫟陽公主,毅然將灌鉛的琴投向秦始皇,被秦始皇的定秦劍刺殺在祭壇上。——根據《史記·刺客列傳》、電影《秦頌》與《櫟陽宮遺址考察》。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