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崇禎

林丹汗與崇禎帝:晚明歷史的一對“難兄難弟”

  17世紀中期,一直爭雄東亞的兩大帝國蒙古與明幾乎同步走向衰落,而在相差9年的時間裡相繼亡於後起之秀的後金——清帝國。世代為敵而最終被第三者一舉並吞的例子在歷史上並不稀奇,遼與北宋先後滅亡於金,金與南宋先後滅亡於蒙古均是如此。但,兩個相爭二百多年的帝國,不僅滅亡時間相差極短,且兩個亡國之君,也有頗多相似之處,這就是比較難得的歷史機緣瞭。  明帝國的末代皇帝崇禎帝朱由檢與蒙古帝國末代可汗林丹汗,公平來說,都實在算不得合格的亡國之君,本人的缺陷更多是被時代所彰顯,顯得不可原諒。“時代的局限才是真正的局限”,這句話實不能否認。  林丹汗與崇禎帝的相似,  一 兩人承擔大任時都很年輕,一個13歲,一個17歲;性格上,都是剛烈、暴躁;志向上,都希望達到本民族最高的要求,崇禎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堯舜之君”,而林丹汗更是自稱“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事功上,都進瞭自己最大的努力要挽回頹勢,與自己的前任相比,有作為得多,但最後都恨水東逝。  二 內部不穩且面臨著強敵在外的的時候,一個國傢和民族的領袖的正確選擇是先安內後攘外,如“林丹汗”的祖先忽必烈先打敗瞭和自己爭奪汗位的阿裡不哥,然後再大軍南征,滅南宋,建立元朝。崇禎帝的祖先朱元璋將江南的張士誠、陳友諒一一消滅之後,才打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旗號北伐,將元朝趕回草原。   歷史證明,忽必烈和朱元璋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而他們的子孫,卻沒有如祖先那樣的睿智,面對著雙向的壓力,都實行雙拳敵四手的方針。面對著中原農民軍和東北的後金,崇禎皇帝一面要剿滅“闖賊”,一面要抵禦“建虜”,最後,國傢元氣喪盡,“闖賊”進瞭北京城,“建虜”成瞭大清朝。而林丹汗面對著蒙古草原各部林立,後金壓逼的情況下,為瞭回報明朝給予的互市權益,與“後金”一戰科爾沁部倒戈,二戰內喀爾喀部落聯盟與“努爾哈赤”結盟,三戰蒙古各部土崩瓦解,林丹汗戰敗逃入毛烏素沙漠。  三 林丹汗與崇禎帝都在40多歲正值壯年時悲慘的死去,眾所周知崇禎帝的親屬子孫的下場也非常悲慘,這裡就不多說瞭,而林丹汗的親屬子孫也一樣,作為亡國之君的林丹汗,自己的八個妻子,全部被皇太極及其兄弟、臣子瓜分。三藩之亂”爆發時,林丹汗的後代佈爾尼與其弟羅佈藏以為有機可趁,打著“光復大元”的旗號在察哈爾於1675年起兵反清。  佈爾尼等原以為自己高舉著“光復大元”的大旗,蒙古各部都會望風而來,豈料蒙古各部歸順清朝40餘年,早已經“親如一傢”,無人前來響應。孤立之下,率所部3000人與清軍交戰,寡不敵眾而敗,佈爾尼兄弟逃走,不久便被追及殺死。康熙皇帝平定佈爾尼之後,將拘押在盛京的阿佈奈絞殺,察哈爾汗室所有男性成員都被處死。林丹汗的子孫,便在這場不成功的造反當中,被絕滅。  由此可見,林丹汗與崇禎帝還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對名副其實的“難兄難弟”。相關閱讀推薦:崇禎臨終疾呼大臣亡國:他真的不用為亡國負責嗎?崇禎兒子的悲慘結局:躲藏一生76歲被康熙凌遲處死崇禎殺瞭多少大將?揭秘悲劇皇帝崇禎的末日瘋狂崇禎為何要將名將袁崇煥凌遲處死?被冤殺的袁崇煥明末荷蘭挑釁惹怒崇禎一場大海戰打得其賠款求饒

崇禎臨終疾呼大臣亡國:他真的不用為亡國負責嗎?

  明崇禎帝朱由檢臨死前,寫下一段著名的遺言: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  顯然,這位亡國之君把亡國之責算在瞭手下大臣頭上,而在此前後,崇禎手下重臣從洪承疇到吳三桂紛紛倒戈降清,似乎驗證瞭崇禎對諸臣責難不虛。  崇禎與大臣,究竟誰毀瞭誰?  不可否認,一些曾被崇禎皇帝寄予厚望的大臣的確戲弄瞭崇禎,諸如兵部尚書、太子太保洪承疇,暗地裡已經變節投敵,而崇禎皇帝卻以為其壯烈殉國,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追悼未完,傳來確認的“洪承疇降敵”消息,搞得主子好不難堪!  然而,如果據此把大臣的的作用誇大到“亡國”的地步,則對大臣而言,是極不公平的。事實上,明朝自朱元璋廢掉丞相以來,皇帝獨裁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無論體制上還是行政設置上,不存在大臣架空皇帝的可能,所以從根本分析,崇禎與大臣,首先是誰能毀誰,是不言而喻的。   危如累卵之下,誰能替皇帝撐住江山?隻能依靠同一個戰壕的人。而崇禎卻把朝廷大臣視為“賊寇”與“韃子”之外的“第三股敵人”,故此邊用邊毀,股肱之臣在他手下無一善終。  我們可以替崇禎皇帝算算這筆賬,自崇禎皇帝執政之後,從盧象升到袁崇煥,他毀掉瞭多少股肱之臣——崇禎在位17年,前前後後換過50位內閣,14位兵部尚書。殺死或逼得自殺的督師或總督多達11人,殺死巡撫11人、逼死1人。被他抓進監獄關押、毆打、間接逼死、戰死、自殺、判刑的高級官員多達幾十人。  崇禎十四年,也就是亡國前三年,被關押在監獄裡的具有大臣資格的官員就多達145人,這個數字幾乎占當時具有大臣資格官員的一成比例。  縱觀崇禎一朝,並非無人,袁崇煥、祖大壽、盧象升、孫傳庭等等,都是一時傑出的將帥。文官如文震孟、劉宗周等等,也都可圈可點。然而,這些人的下場都是悲劇。令皇太極膽寒的袁崇煥和直聲滿朝的翰林院庶吉士鄭鄤,以千刀萬剮的酷刑被處死。在剿“寇”戰場上曾俘獲高迎祥、幾乎使李自成全軍覆沒的盧象升和孫傳庭,在讒言中一個受重懲,一個被下獄達3年之久。最後,在監軍太監的淫威和朝廷的瞎指揮下,兩人均無謂地戰死,死時盧才39歲,孫也不過51歲。  在無常而又勤快的崇禎皇帝折騰下,股肱之臣隻有兩條路可走:一者犧牲;二者投敵。就是不能伴崇禎這個君主太久,否則會死得很難看。  就拿宿將盧象升來說,得到崇禎的重用得不到崇禎的信任,崇禎派他打仗卻不放開兵權,盧象升作為堂堂總督、總理,真正能夠完全控制的人馬不過區區六千人,如何能打贏國傢級別的大戰役?  最後,這個股肱之臣所能做的,就是隻求一死。因為他明白,回到這樣的朝廷,自己也早晚會成為“嶽飛第二”,與其窩窩囊囊地回去讓主人整死,不如戰死疆場馬革裹屍。史曰:文官不貪財,武將不畏死,則天下太平矣!而一個皇帝,一旦逼得股肱之臣心死,則天下易人亦不久矣!  即便是洪承疇這樣的貳臣,也不排出除迫於崇禎的壓力的緣由。洪承疇自知打瞭敗仗回去沒好,不會得到崇禎的寬容,不如改換門庭,一降瞭之的好。  主子的性情決定臣下的工作作風。在崇禎這個生性多疑、用人不專的皇帝手下做事,大臣沒有一點安全感,朝中人人自保、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工作作風”也是主子逼出來的結果。  在反復無常的主子手下,隻有“犧牲”能博得最終好評。崇禎皇帝特別希望大臣以犧牲來報答皇恩,如果你不“犧牲”,就得不到褒獎,甚至很難善終。  在這種幾乎變態的“崇拜犧牲”氛圍下,大臣不想被皇帝毀掉,就隻能一邊應付做“準備犧牲狀”,一般尋找自己的生路瞭。這是任何一個不想白白送死人的本能反應,如何怪得瞭大臣?怪隻怪小兒崇禎,不識人事,對大臣們的人性提出瞭過高的要求,由是,必然遭致大臣的“反毀”!相關閱讀推薦:崇禎兒子的悲慘結局:躲藏一生76歲被康熙凌遲處死崇禎殺瞭多少大將?揭秘悲劇皇帝崇禎的末日瘋狂崇禎為何要將名將袁崇煥凌遲處死?被冤殺的袁崇煥明末荷蘭挑釁惹怒崇禎一場大海戰打得其賠款求饒清入關後崇禎皇帝三個皇子的下落:崇禎有幾個兒子

崇禎兒子的悲慘結局:躲藏一生76歲被康熙凌遲處死

  導讀:清兵入關後,各地明皇室上層人物被誅殺盡凈,隻有崇禎之子朱慈煥僥幸活瞭下來,並且活到瞭70多歲,才被凌遲處死。  各地明皇室上層人物被誅殺凈盡,隻有崇禎之子朱慈煥僥幸活瞭下來,並且活到瞭七十多歲。  朱慈煥幼時被封為永王,在成大長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明朝滅亡那年,他剛剛十二歲,和兩個哥哥一起被李自成軍俘獲,又一起被李自成挾裹出北京城南下。  李自成兵敗後,朱慈煥開始瞭亂世飄零。他乞討到瞭一戶王姓鄉紳傢。鄉紳見他氣質特別,“細詢根由”。沒有城府的朱慈煥透露瞭自己的身份。王鄉紳是故明官員,見皇子淪落到如此地步,不禁“執手悲泣”,冒著風險收留瞭他,給他改名王士元,與自己的兒子一起讀書。  五年之後,王鄉紳病故,王傢不願意繼續收留他,他隻好流浪到江南當瞭和尚。後來浙江餘姚一位胡鄉紳到廟裡遊玩,見二十出頭的朱慈煥容貌清秀,氣質不俗,又滿腹詩書,十分健談(幾十年後,蓬萊人李力遠遇到朱慈煥,稱其“豐標秀整,議論風生……學淵博,且工手談,精音律”,可見朱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胡鄉紳極為欣賞,勸他還俗,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瞭他。於是朱慈煥落戶浙江,也算是成傢立業瞭。結婚後,朱慈煥以教書為業。嶽父去世後,隨著生兒育女,傢累日重,他不得不四處尋找教席,還經常向一些地方紳士打秋風,勉強維持生活。他一生小心翼翼,安分守法,哪裡風聲緊,他就趕緊帶著一大傢逃亡,幾十年間流動於大江南北,歷盡艱辛。雖然一輩子受盡委屈勞累,不過畢竟活過瞭古稀之年,生瞭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又有瞭孫子,也總算兒孫滿堂。特別是到瞭晚年,趕上康熙盛世,政治局面日益安定。康熙為瞭爭取民心,六次拜謁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禮。特別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拜瞭明孝陵後,還向大臣表示要查訪一個明皇室後裔,來管理明孝陵:  朕意欲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後,周封之於杞宋……爾等與九卿會議俱奏。  雖然朱慈煥不敢出頭去接受康熙皇帝的這個好意,但是皇帝對故明的態度如此“親善”,他認為自己這輩子可以善終瞭。  不料,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大禍發生。這一年四月,他正和東傢在書房下棋,突然闖入一隊官兵,將他鎖拿。   回憶起來,事發的根由是自己幾年前的一次口風不嚴。按理說,環境如此險惡,朱慈煥應該守口如瓶才對。但是,人總是有傾訴的欲望,特別是一個前朝皇子,如今卻落為到處打秋風討飯吃的可憐教書先生,自己身份如此巨大的落差,讓他心裡難免產生巨大的不平衡感。到瞭晚年,朱慈煥覺得自己可以松一口氣瞭,所以有一次酒後向一位交往很久的老友透露瞭一點自己的“秘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這個有爆炸力的消息很快傳瞭出去。浙江東部有一位志在反清復明的念一和尚,聽說這個消息,就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打起瞭朱慈煥的旗號,在大嵐山起事。朱慈煥聞訊大驚,立刻帶著一個兒子由浙江逃到山東,沒想到兩年之後還是被抓瞭。在抓他之前,官員曾到餘姚他的傢中搜查。他傢中還“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聞聽官兵來捕,氣勢洶洶,知道大事不好,除瞭一個兒子外,其他六個人“皆投繯,六命俱盡”。相關閱讀推薦:崇禎殺瞭多少大將?揭秘悲劇皇帝崇禎的末日瘋狂崇禎為何要將名將袁崇煥凌遲處死?被冤殺的袁崇煥明末荷蘭挑釁惹怒崇禎一場大海戰打得其賠款求饒清入關後崇禎皇帝三個皇子的下落:崇禎有幾個兒子崇禎帝是大清國臥底的八個理由!崇禎的真實身份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審訊結果證明他是清白的。雖然念一和尚打著他的旗號,但其實從來沒有直接聯系上他。官員們當庭讓念一和尚來與朱慈煥對質,“及提先生對質,又雲不相識”,證明兩個人根本不認識。  朱慈煥為自己的辯護也是極為有力的。他說:“吾數十年來改易姓名,冀避禍耳……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須發皆白,乃不反於三晉變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占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軍買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於此乎?”  審問官員也覺得朱慈煥所供有理,將審問結果上報給康熙。幾年前皇帝還說過要訪查一位明朝後代來當官,這個朱慈煥看起來是最佳人選,所以官員對他很禮貌,給他好吃好喝,就等著皇帝下處理決定。  不料,事實證明,康熙皇帝所說的“查訪明朝後裔”,其實是葉公好龍。如今,真的“朱三太子”落網,他大喜過望。雖然康熙一生都以“寬大仁慈”聞名,對手又是一個七十五歲手無寸鐵的可憐老人,他卻絕不放過。皇帝發下諭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遲處死。伊子……俱著立斬。”   逃亡一生須發皆白的朱慈煥,被押上瞭刑場,眼看著兩個兒子被斬首後,自己又被一刀刀凌遲。至此,崇禎的子孫被徹底消滅,真正是白茫茫一片,真幹凈。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崇禎為何要將名將袁崇煥凌遲處死?被冤殺的袁崇煥

  崇禎三年,鎮守邊關的遼東巡撫袁崇煥被以“謀叛”大罪論死。“八月,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裡,籍其傢。崇煥無子,傢亦無餘貲,天下冤之。”(《明史 列傳147》)這是繼南宋趙構冤殺嶽飛之後歷史上最令人扼腕嘆息的一起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自毀長城冤獄,其回響會伴隨中華歷史,即使千年也依舊餘音裊裊,讓人悲憤痛惜。  袁崇煥坐的是叛逆罪,所謂“磔”即是分屍,比之嶽飛遭遇更慘。趙構殺嶽飛,雖為求茍安,畢竟是其私心作祟。而崇禎殺袁崇煥,則是地地道道的自毀長城,“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觀崇禎其人的作為,並非如歷史上以往的亡國之君那麼昏庸荒淫,也沒有坐視國事日非而不顧及,“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一度被朝野譽為“明主”,面對危難時局,一心勵精圖治,“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既然崇禎是一個勤於政事的勤勉皇帝,為何會作出此等不智之舉呢?  這和崇禎的性格和心理有關。明朝的朱傢皇帝,皆有近乎病態偏執性格,莫不多疑刻薄,剛愎自用,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按現代心理學,所謂偏執癥狀是指帶有妄想性的信念,通常是被迫害性的。至於偏執性人格指對於事實上或想象出來的羞辱,常有過分的敏感和自我牽連,故常有為此給予反擊等想法。此種偏執性性格,人格相對完整,很少出現精神衰退現象。主要癥狀是妄想,但這種妄想具有高度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歸納起來有兩個特點:一是這類妄想滲透到妄想者人格的整個結構及特征中,二是妄想發展按部就班、逐漸進展、層次井然、前後協調、條理清楚,從而是自成體系。 崇禎畫像  偏執癥狀從明前朝太祖的多疑刻薄,成祖的狠毒無情,憲宗的濫用私人,武宗的狂妄自大,神宗的偏激逆反中都可以找得到影子。崇禎即位之際,國傢早已積重難返,國事日非,朝上“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 民間“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憂憤之中的崇禎,不免“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愈是如此,妄想性的偏狹愈強烈,到後來,崇禎發展到認為一切皆歸於“士大夫誤國傢”。對身擔重責的大臣,崇禎通常是先寄予極大的,甚至是超出實際的期望,一旦令其失望之後,又一變而為為切齒憤恨,必殺之而後快。故崇禎在位17年,所戮大臣不計其數,其中總督有7人,巡撫有11人。內閣重臣更頻繁替換走馬燈,先後用瞭近五十人。崇禎以唯才是用為標準,有諷刺意味的是,居然滿朝無可撐局面之人。其真無人乎?其個性不容人也。  這樣再論袁崇煥的冤獄,就比較容易理解瞭。崇禎剛開始對袁崇煥也是寄予厚望的。“崇煥入都,先奏陳兵事,帝召見平臺,慰勞甚至,咨以方略。對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帝曰:“復遼,朕不吝封侯賞。卿努力解天下倒懸,卿子孫亦受其福。’崇煥頓首謝。” 袁崇煥說瞭句不該說的大話,五年平遼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不過崇禎信以為真瞭,而對臣僚一些紙面上娓娓動聽,卻無實際收效的言論祟幀總是非常反感。這就種下瞭第一個禍根。  事後,深知崇禎性格的給事中許譽卿問及此事,袁崇煥回答:“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許譽卿提醒:“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袁崇煥這才自知失言。所以後來,“崇煥又言:‘以臣之力,制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裡,忌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帝起立傾聽,諭之曰:“卿無疑慮,朕自有主持。’大學士劉鴻訓等請收還之臣、桂尚方劍,以賜崇煥,假之便宜。帝悉從之,賜崇煥酒饌而出。”袁崇煥把話說得太滿,崇禎平邊心切,也不顧是否可行,一味下註,而後又感覺虧瞭本,以至認定袁崇煥辜負其信任,有被欺之感。這種下瞭第二個禍根。  “崇煥始受事,即欲誅毛文龍。”這是第三個禍根。毛文龍雖為地方軍閥,實力也一般,但天啟以來,明廷對其頗為倚重,“累加至左都督,掛將軍印,賜尚方劍,設軍鎮皮島如內地。”而且從戰略上考慮,毛文龍以海島為基地,以遊擊戰術出擊,確實起到瞭牽制清兵的作用。此話題可詳細論述,這裡略過。盡管毛文龍部有貪功,冒餉、不肯受節制,難以調遣等問題,但小疵不能亂大謀,袁崇煥殺毛文龍系冤殺、誤殺,這基本是定論。結果遼之東南戰場從鴨綠江到旅順的主要城鎮、海港、海島以及屬國朝鮮,都先後被後金占領,明幾乎全部退出上述地區,毛文龍多年的慘淡經營化為泡影。何況,毛文龍死後,局面更加亂。其部下尚可喜,耿精忠先後作亂,而後降清,更證明瞭這一點。毛文龍被斬,“帝驟聞,意殊駭,念既死,且方倚崇煥,乃優旨褒答。俄傳諭暴文龍罪,以安崇煥心”。這僅僅是崇禎基於用人不疑的思路,他對此是相當不滿意的。這樣,袁崇煥有過在先,就更不能出一點岔子瞭。相關閱讀推薦:清入關後崇禎皇帝三個皇子的下落:崇禎有幾個兒子崇禎帝是大清國臥底的八個理由!崇禎的真實身份崇禎為何手刃嬪妃公主?明亡後崇禎子女跑哪去瞭揭秘:崇禎皇帝凌遲處死抗清名將袁崇煥有何隱情揭秘:好皇帝崇禎為何救不瞭明朝 官僚腐敗無能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當時,盡管明屢戰屢敗,但基於天朝尊嚴,“諸將罔敢議戰守。”而“議戰守,自崇煥始。”不過,袁崇煥的和議雖戰略上完全正確,但沒有顧及嬌縱自大,尚無危機意識的“國情”。“崇煥初議和,中朝不知。及奏報,優旨許之,後以為非計,頻旨戒諭。崇煥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後來袁崇煥迫於壓力,也不敢多言議和,他對崇禎曾經小心地建議:“恢復之計,不外臣昔年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之說。”雖然得到認同,不過這種與皇太極關於和議的私下書信往來,是比較容易受人以柄,而且極易引發猜疑的事情。崇禎本人對議和的態度表面比較曖昧,但內心絕對反感。後來到崇禎十年,又有兵部尚書楊嗣昌提及此事,崇禎也曾私下允許楊見機行事,但又下令嚴禁邸報傳抄,主要是礙於面子,不願與後金平等對話,害怕外廷議論。而後來京都危機,袁崇煥議和之事被曝光張揚,為禍根四。  崇禎三年十月,皇太極率精騎十萬,避開袁祟煥把守的錦遠防線,繞道察哈爾入長城,攻占遵化。袁祟煥急馳入授,並於後金之前趕到通州。後金軍改道西犯京師。“崇煥懼,急引兵入護京師,營廣渠門外。帝立召見,深加慰勞,咨以戰守策,賜禦饌及貂裘。崇煥以士馬疲敝,請入休城中,不許。出與大軍鏖戰,互有殺傷。”皇太極隻得退兵。本來,“時所入隘口乃薊遼總理劉策所轄,而崇煥甫聞變即千裡赴救,自謂有功無罪。”不過,京都百姓和一些無知官員不懂這些國傢政治軍事大事,隻覺得既然是袁崇煥戍邊,敵大軍壓境,自是袁守疆有過,“都人驟遭兵,怨謗紛起,謂崇煥縱敵擁兵。”於是怨聲載道,皆指袁崇煥的不是。何況袁崇煥有與敵和議的事實,更使得“朝士因前通和議,誣其引敵脅和,將為城下之盟。”這是禍根五。  《明史》載:“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這就是說,殺袁崇煥是後金皇太極的反間計。反間或有之,但實際未必是袁崇煥的死因。袁崇煥下獄是崇禎二年十二月,處斬是三年八月,中間有近九個月的時間,如果要慎重審訊,反間不難破解。崇禎雖偏狹,但並不昏庸,對國事也不是不瞭解。京都危機無需仔細分析就可明白與遼東防線無關,這根本是基本事實。然而,崇禎痛恨的是袁崇煥戍邊以來,未曾為他分憂,盡管遼東穩固,但清軍依然可以大模大樣的繞過山海關騷擾邊境。五年平遼的諾言看來是不實之詞。這是對大臣要求苛刻的崇禎所不能容忍的。此外,後金居然兵臨京師,引發瞭朝野的騷動、驚恐和不安,所以這等奇恥大辱必需一個罪不可赦的替罪羊來平息,否則天朝面子何在?此事之後,袁崇煥因和議曝光而廣受非議,對遼東局勢,當時朝野雖有危機感,卻並未真正警醒,始終停留在戰事不利始於將帥無能的舊思維方式上,恰恰和議對如此的一個依舊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的王朝是最難以啟齒的羞恥,這是最後一個禍根。

崇禎殺瞭多少大將?揭秘悲劇皇帝崇禎的末日瘋狂

  乾清宮的悲劇很多,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皇帝的“三悲”——童年失母之悲、剛愎自用之悲和末日瘋狂之悲,是悲劇中的典型。  北京有句民諺說:北京城前三門,東面亡明,西面亡清。什麼意思呢?北京城的前三門,東面叫崇文門,明朝亡於崇禎帝;西面叫宣武門,清朝亡於宣統帝。當然,這是個巧合,也是後人的附會。大傢聽瞭,一笑置之。  崇禎帝即朱由檢,明代末帝,年號崇禎。他的父親是泰昌帝,就是那位登極一個月,八月初一日隆重登極稱帝,九月初一日吞下紅丸歸天,演繹成“紅丸案”,39歲就死去的薄命皇帝。泰昌帝有七個兒子,其中五個兒子早殤,隻剩下朱由校(天啟帝)和朱由檢(崇禎帝)。天啟帝朱由校16歲繼位,在位7年,23歲死去。天啟帝有三個兒子,都先他而死,所以他死後沒有兒子繼位。按照明朝朱傢皇帝的傢法,“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就是說父親死瞭兒子繼承,沒有兒子由弟弟繼承。天啟帝沒有兒子,死後就由皇五弟朱由檢繼承,這就是崇禎皇帝。  崇禎帝朱由檢,天啟二年(1622年)被封為信王。六年(1626年)搬出皇宮,到信王府。天啟七年(1627年),天啟帝死,崇禎帝立。崇禎帝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做皇帝,因為皇兄天啟帝朱由校死的時候才23歲!朱由檢18歲當皇帝後,第一件事就是找他失去的母親。   崇禎帝的生母是怎麼回事呢?這要從泰昌帝的後妃說起。《明史·後妃傳》記載,泰昌帝生前一妃、五選侍,都是悲劇結局——太子妃郭氏未及封後即病死;天啟帝生母王選侍,也早死;東李選侍,魏忠賢亂政,憤鬱而死;西李選侍,因“毆崩聖母(天啟帝生母)”也沒有好結果;趙選侍,因得罪魏忠賢和客氏,被“矯旨賜自盡”——“西向禮佛,痛哭自經死”;還有一位就是崇禎帝的生母劉選侍。  崇禎帝生母劉氏命運悲慘,死後被秘葬於西山,朱由檢當皇帝後,第一件事就是找他失去的母親。  崇禎帝生母劉氏,江蘇海州(今連雲港市海州區)人,後隸籍宛平(今北京市)。初入宮,為淑女。萬歷三十八年(1611年)十二月生朱由檢。不久,失寵,受到切責,驚嚇病死。夫君後悔,怕父皇萬歷帝知道,便秘密葬於西山。這年,朱由檢5歲(虛歲)。稍長大後,朱由檢問身邊近侍:“西山有劉娘娘墳乎?”回答說:“有!”他秘密地攜帶紙錢前往母親墳墓祭奠。崇禎帝童年失去母親是他人生的第一大悲。孤獨、驚恐的皇子生活,“三案”、復雜的宮廷糾葛,是形成崇禎帝孤僻多疑、剛愎多變性格的重要原因。或者說,幼年喪母,身處深宮,崇禎帝幼年形成瞭一種不健康的性格。  崇禎帝的母親,宮裡稱作劉娘娘。朱由檢做瞭皇帝,問左右宮女等人,我母親是什麼樣?誰也說不上來。有一位老宮女說自己曾和劉娘娘隔屋居住,知道劉娘娘長的模樣。於是照這位老宮女所述,由宮廷畫師畫瞭劉娘娘的像。像畫成,在隆重儀仗導引下,由正陽門經大明門,穿承天門過端門,迎往皇宮。崇禎帝在午門前,跪迎已故母親的畫像。崇禎帝見到母親畫像,往事回憶,思緒萬千,悲痛欲絕,淚如泉湧:“帝雨泣,六宮皆泣。”(《明史·後妃傳》卷一百十四)朱由檢迎進母親畫像,懸掛在宮中。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幼年喪母對他的傷害至深。相關閱讀推薦:崇禎為何要將名將袁崇煥凌遲處死?被冤殺的袁崇煥清入關後崇禎皇帝三個皇子的下落:崇禎有幾個兒子崇禎為何手刃嬪妃公主?明亡後崇禎子女跑哪去瞭勵精圖治的崇禎帝怎成亡國之君?崇禎是好皇帝嗎崇禎收葬魏忠賢遺骸的幾點質疑?崇禎葬魏忠賢之謎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崇禎帝登極後,很想有所作為,中興大明皇朝。上任的第一板斧,砍向客、魏集團。客,是客氏;魏,是魏忠賢。這一舉措,既得心應手,又頗得人心。當時真是人心大快、大快人心啊!但是,關內的農民軍,關外的八旗軍,兩拳打擊,雙重困擾,導致崇禎帝內外交困,焦頭爛額。本來,崇禎帝有志向,還算勤政,應當在“中興之路”上一步一步地前進。但是,崇禎帝自以為是,剛愎自用,事與願違,出現悲劇。  崇禎帝的性格決定瞭他的命運。他是一個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皇帝。崇禎帝認為:明朝覆亡原因,都由“諸臣誤朕”!他到臨死還不認錯,也不自省。  許多人同情崇禎帝,認為他還是一個勤政之君,他的悲劇原因之一,在於“生不逢時”。時勢雖不能違逆,但可以順應。崇禎帝登極後,殺瞭太監魏忠賢,卻啟用太監高起潛等,對於宦官頑癥問題,換湯不換藥,改革無決心,僅做個案處理,沒做制度改革。  崇禎皇帝在嚴峻形勢面前,開始重用太監,1644年,他命高起潛監軍山海關,太監杜勛鎮守宣府,太監曹化淳守廣寧門(今廣安門),太監王承恩提督京師全城防守。太監杜勛到任宣府後,不率眾堅守,卻立即“降賊”。廷臣要追究責任,崇禎帝受太監假情報的蒙蔽,傳旨:“杜勛罵賊殉難,予廕祠。”不僅不加懲治,還建廟祠祭祀。不久,李自成帶著杜勛到廣寧門外,還有原在西安的秦王,在太原的晉王,也被押在廣寧門外。杜勛在城下呼喊,要進城,見皇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守城的是太監,見城下呼喊的也是太監,就把太監杜勛用繩吊筐提到城墻上,同入大內。杜勛見崇禎帝,“盛稱賊勢,勸帝自為計”。崇禎帝左右大臣,請扣留他們,杜勛說:“不可,如果不返,則二王危。”於是,將他們放出,還是用繩吊筐縋下。杜勛還在廣寧門做策反:“吾曹富貴固在也!”鼓動大傢都投降。不久,農民軍攻打廣寧門,就是這個太監曹化淳打開城門投降,此是後話。崇禎帝用人的一大特點是:對太監是三個字:信,信,信;對忠良大臣也是三個字:殺,殺,殺!   一殺王洽。明崇禎朝六部中的兵部,第一個下獄死的是兵部尚書王洽。王洽,臨邑(今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人,萬歷進士。王洽貌美:“儀表頎(qí)偉,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清廉:“其廉能為一方最”,既廉潔、又能幹,為一方官吏中最為優秀的。王洽官工部侍郎,主持部務。崇禎元年(1628年)十二月,兵部尚書王在晉罷免,崇禎帝召見群臣——“奇洽狀貌,即擢任之”。崇禎帝任命王洽為兵部尚書。王洽上任不到一年,就是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八旗軍由大安口攻入,過通州,到京城,北京戒嚴。十一月,崇禎帝深感憂慮,召集廷臣,商討對策。這時,侍郎周延儒言:“世宗斬一丁汝夔,將士震悚,強敵宵遁。”意思是說,當年蒙古俺達兵臨北京城下,嘉靖帝下令將兵部尚書丁汝夔斬首——“即日斬於市,梟其首,妻流三千裡,子戍鐵嶺”。官兵震動,敵軍撤退。暗示這次皇太極兵臨城下,首要的是將兵部尚書王洽斬首,以振奮將士守城禦敵的決心。崇禎帝點頭,將王洽下獄。王洽的兵部尚書,上任不到一年,雖有責任,卻無死罪!次年四月,王洽死於獄中,死瞭還不算,還要“尋論罪,復坐大辟”——“大辟”,是古代五刑中最嚴重的一種,包括梟首、腰斬、剖腹、鑊烹、車裂、磔死等,崇禎帝將王洽大辟處死。  二殺袁崇煥。袁崇煥也是掛兵部尚書銜、薊遼督師,崇禎帝中皇太極“反間計”,老羞成怒,不聽大臣懇請慎重,“敵在城下,非他時比”的諫言,將袁崇煥凌遲處死。  三殺陳新甲。 陳新甲,四川長壽(今重慶市長壽區)人,萬歷舉人,知曉邊事,以才能著。史書稱他辦事幹練:“軍書旁午,裁答無滯。”崇禎十三年(1640年)正月,為兵部尚書。明朝自弘治以後,非進士出身,不能官尚書。但形勢危殆,諸大臣不願任兵部尚書,陳新甲才獲任此職。當時的局勢,南北交困,內外危機。崇禎帝開始秘密同皇太極進行議和。陳新甲為兵部尚書,受命遣使關外,負責這項工作,但朝廷官員不知。崇禎帝先後手寫書信數十封,交陳新甲同皇太極聯系,告誡他千萬不能泄露。一日,陳新甲所派遣的兵部職方郎中馬紹愉回京,以機密文件報告。陳新甲深夜看完報告後,沒有收起來,放在幾案上。第二天早晨,陳新甲的傢僮誤以為是塘報稿(“塘報”相當於現代的《內部簡報》),交付出去,進行抄傳。於是,朝廷上下,輿論嘩然。崇禎帝下嚴旨,命陳新甲回奏。陳新甲不但不引罪,反而誇功——這就使君臣矛盾激化。崇禎帝覽奏大怒,將陳新甲下獄。陳新甲在獄中派傢人上下行賄求人營救,沒有結果。有的大學士營救,說:“國法,敵兵不薄城,不殺大司馬。”奏上,不聽。崇禎十五年(1642年)八月,將陳新甲凌遲處死。  唐太宗說:用功不如用過。崇禎帝如有唐太宗的大度與胸懷,對王洽、袁崇煥、陳新甲等,不僅能用其功,而且能用其過,那麼,大明江山會是另一番局面,至少不會由自己演出“末日瘋狂”的悲劇。  滅亡之前多瘋狂,瘋狂之後必滅亡。崇禎帝在滅亡之前,表現瞭末日的瘋狂。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中國的政治舞臺,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主要有三股軍事、政治勢力:第一股是以朱由檢為代表的大明,第二股是以多爾袞為代表的大清,第三股是以李自成為代表的大順(還有大西)。清朝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歷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六十年的集聚,不僅建立八旗軍隊,而且建立清朝政權。特別是皇太極時期,關外軍隊先後六次,破墻入塞,騷擾中原,明朝政權受到極為沉重的打擊。西北農民軍揭竿而起,幾乎同崇禎帝糾纏瞭十六年。大明、大清、大順三股軍事、政治勢力,到甲申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1644年),進行瞭一場決定中國歷史命運的大決戰。在大明、大清、大順三角勢力決戰的關鍵時刻,在明清之際的舞臺上,崇禎皇帝的表演——不是智慧,而是愚昧;不是戰鬥,而是虛弱;不是鎮定,而是焦躁;不是理智,而是瘋狂。  一殺皇後。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天蒙蒙亮,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廣安門。崇禎帝見局勢危殆,對周皇後說:“大勢去矣!”周後跪下磕頭說:“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至有今日。”這時,周皇後邊撫慰皇太子和兩個兒子,邊慟哭。她派太監將兒子送出宮。這時,崇禎帝命令周皇後自裁。周後回到北屋,也就是坤寧宮,哭泣著,關上門。一會兒,宮女出來奏報:“皇後領旨!”就是大明崇禎帝的周皇後自殺瞭!  二殺貴妃。崇禎帝逼周皇後自殺後,又逼寵愛的袁貴妃自殺。袁貴妃被逼無奈,上吊自殺,但繩子斷瞭。她初雖斷氣,一會兒蘇醒過來。崇禎帝見袁貴妃沒死,揮劍砍到她的肩上,袁貴妃慘遭寵愛自己的皇帝夫君砍傷。崇禎帝又揮劍砍他的數位妃嬪,有的被砍死,有的被砍傷。   三殺公主。崇禎帝怎樣對待公主呢?他有六個女兒,此前已經死去四位,此時還有兩位公主。這兩位公主,一位是長平公主,十六歲,已經與周顯訂婚,本來要結婚,因北京告警,就暫緩婚期。這天,崇禎帝砍死袁貴妃、砍傷妃嬪後,提著寶劍,來到長平公主居住的壽寧宮。長平公主聽說城已陷落,皇後上吊自殺,自己正驚恐萬狀、六神無主的時候,皇父來到宮裡,急忙牽拉皇父的衣服,哭哭啼啼,哀求庇護。崇禎皇帝沒有安慰一句女兒,反倒無情地說:“汝何故生我傢!”對一個十六虛歲,不懂世事的女孩來說,是何等的無情!你崇禎皇帝是長平公主的生身父親,沒有父親之因,焉有女兒之果?崇禎皇帝不等女兒回答,便舉劍砍向長平公主的肩膀。一劍揮去,砍斷左臂。可憐長平公主,連驚帶嚇,出血過多,昏睡五天。清順治帝進京,長平公主請求出傢為尼,清帝不許!命周顯仍娶公主,並賜給土地、府邸、車馬、金錢等。公主因父母已亡,自己斷臂,驚恐未定,憂懼生病,一年後病死。(《明史·公主傳》卷一百二十一)另一位是昭仁公主,住在昭仁殿。崇禎帝來到殿中,又揮劍砍向這位可憐的小昭仁公主!  崇禎帝有七個兒子,早殤四人,另三人:明亡時長子十六歲,三子、四子都不知所終。太子的下落,一說城破後被李自成軍捉住,李自成撤退時逃出,不知所終。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明亡,自大學士范景文以下死者數十人。而宮人的命運更為悲慘。魏氏,見大軍入宮,大聲呼喊:“我輩必遭賊污,有志者早為計。”遂躍入禦河而死,從死者一二百人。宮女費氏,年十六,自投井。被撈出,見其姿容美麗,互相奪搶。費氏欺騙說:“我是長公主!”李自成命太監來驗看,證明不是。於是,李自成將她賞給將校羅某人。費氏又欺騙羅某人說:“我是天潢貴胄,將軍應隆重婚娶成禮。”羅某人很高興,置酒歡飲,喝得酩酊大醉。費氏懷揣利刃,直刺羅某人。羅某人斷喉而死。費氏也自刎死。  最後自殺。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天昧爽,內城陷。崇禎帝在萬歲山(今景山),自縊而死,太監王承恩從死。崇禎帝禦書衣襟曰:“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  崇禎帝演出瞭歷史悲劇——丟瞭大明江山,成為亡國之君。這既是崇禎的悲劇,也是明朝的悲劇。崇禎帝臨死冥頑不悟:明滅亡之因,“皆諸臣誤朕”。果真是這樣嗎?七十歲的文淵閣大學士成基命,為瞭大明江山,或痛哭伏宮外,或長跪會極門,自辰至酉,達十小時,崇禎帝仍不聽諫,一意孤行。  崇禎帝最後正如西方諺語所說:上帝要誰滅亡,就先讓他瘋狂。  崇禎帝在萬歲山(今景山)自殺,他在遺書裡把國破城亡的責任都推給瞭大臣。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明末荷蘭挑釁惹怒崇禎一場大海戰打得其賠款求饒

  導讀:明末中國曾與當時海上勢力最強的荷蘭進行瞭一場海戰,這場海戰在規模上不亞於鴉片戰爭,結局卻迥然不同。  1633年7月,荷蘭臺灣總督普特曼斯率領十三艘荷蘭戰艦,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對明朝沿海發起瞭進攻。荷蘭人提出中國方面立即停止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貿易,隻能與荷蘭人單獨貿易,否則將繼續開戰,此無理要求遭到明朝拒絕。同年9月22日,福建巡撫鄒維璉接到聖旨,崇禎皇帝嚴令懲荷。10月12日,鄒維璉以鄭芝龍為先鋒,高應嶽為左翼,張永產為右翼,王尚忠為遊兵,準備迎戰。在明方積極備戰時,荷蘭人也不敢怠慢,他們招來瞭大海盜劉香為增援。劉香帶來瞭戰船五十餘艘。  1633年10月22曰,得到可靠情報的明軍主力一百五十艘戰船悄悄開到瞭金門島南部的料羅灣口,在那裡,正停泊著荷蘭劉香聯合艦隊的全部主力。當發現明軍來襲時,荷劉艦隊擺開瞭一個荷蘭戰艦居中,海盜船四散策應的防禦陣形,明軍艦隊則在料羅灣東南角展開,以鄭芝龍部隊為先鋒,順東風采取瞭兩路突擊的戰術。按照事先佈置,明軍主力部隊全部直奔荷蘭艦隊,隻以輔助部隊對付海盜船。同時,他們采用瞭在歐洲戰場從未見過的火海戰術。明軍150艘戰船中,隻有50艘是炮艦,其餘100條小船全是火船,隨著一聲令下,在大船火炮掩護下,百條火船蜂擁而上搭鉤點火。   一陣喧囂過後,參戰的全部荷蘭大型戰艦中,兩艘剛一開戰即被火船搭住焚毀,另外兩艘則在炮戰中被擊沉,此外又被俘一艘,其餘幾艘全部在受重創後逃走。參戰的劉香戰船五十艘,全軍覆沒。料羅灣大戰是荷蘭人在遠東空前的慘敗,福建巡撫鄒維璉在戰後的奏捷書中寫到:“此一舉也,燒沉夷眾以千計,生擒夷眾一百一十八名,燒夷甲格巨艦五隻,奪夷甲板巨艦一隻。”荷蘭臺灣總督兼艦隊司令普特曼斯在海戰後即辭去總司令之職。戰後中國方面明確的要求是:荷蘭人到大員(臺灣古稱)去,不可到中國沿海;荷蘭人需賠償戰爭損失。  這樣,明朝艦隊最終奪取瞭從日本到南海的全部東亞制海權,當時凡航行在東亞地區的船隻,都必須花錢購買明朝的令旗,否則將被攔截。從此荷蘭人每年向明朝船隊繳納12萬法郎的進貢,才可以保證在遠東水域的安全。這對當時歐洲的海上霸主來說,無疑是一種羞辱。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明朝公主隻能嫁給平民百姓:屢次被無賴騙婚三國時曹操詭詐殘忍 使用“特務”手段堪比明朝明朝首輔高拱為何僅當瞭7天托孤大臣就遭罷免?大明“神算師”:劉伯溫是否算出瞭明朝死期?明朝狀元楊慎與嘉靖皇帝鬥一輩子:晚年自比妓女!島殤500年:明朝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對外開放悲劇

清入關後崇禎皇帝三個皇子的下落:崇禎有幾個兒子

  據《明史》記載,崇禎有七位皇子,分別是太子慈烺 ;次子慈(火+亙);三子慈炯;四子慈炤;五子慈煥;六子(名字未詳);七子(名字未詳)  崇禎皇帝幾位皇子的下落,說起來令人感嘆。  北京城破,崇禎皇帝讓三個兒子出宮躲藏,指定皇太子去成國公的府上,定王去嘉定侯府,永王去田皇親府。崇禎皇帝的這個安排和他的許多命令一樣不靠譜,此時北京城裡已經是一片混亂,道路難行,最終永王和定王一起跑進瞭嘉定侯府。皇太子離開皇宮的時間更晚一些,外面的形勢更混亂,也沒能按計劃趕到成國公府,結果藏身於民間。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進入北京,下令搜尋崇禎皇帝和皇太子。嘉定侯周奎把永王和定王送到李自成手裡。李自成親自接待二位,有人命令兩位皇子給李自成跪下,二人不從,隻是向上做瞭一個長揖。李自成對他們的態度還不錯,此時他還不知道崇禎皇帝已死,所以開口就問皇帝在哪裡:“你們的父親躲到哪裡去瞭?怎麼不出來與我相見?我絕不會殺他的。”  永王說:“父親並沒有躲起來,他不想忍受你們的羞辱,已經在宮中自縊而死。”  李自成不太相信,換瞭一個話題,問兩個人吃早飯瞭沒有。永王回答說還沒有,李自成就命令傳飯,讓兩位皇子和自己一起吃飯。   到瞭中午,李自成得到確切的消息,證明崇禎皇帝確實自盡。這個結果出乎李自成的預料,感覺很遺憾,對兩位皇子說:“你們的父皇何苦自盡呢?他活著,我不會殺他,讓自己背負殺君之名,我會與他分治天下。現在他自盡而死,不是我殺的。你們也不必傷心,不必害怕,等天下的形勢安定下來,我會給你們每人一塊封地。”  此後,李自成把永王和定王送往劉宗敏的府上,讓他善待二王。李自成對兩位皇子比較客氣,曾經公開宣佈說他將厚待他們。  兩位皇子出入宮廷,可以騎坐騾子。四月九日二人入朝,永王依然不肯跪拜李自成,還問李自成為什麼不殺瞭他。李自成說:“汝無罪,姑免。”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帶領二十萬大軍從北京出發,迎戰吳三桂的軍隊。文獻中提到瞭皇太子朱慈烺,“自成絨帽藍佈箭衣東出,太子、二王各一兵抱持馬上。東宮衣綠,二王衣玄。見者皆為隕涕。”  李自成不知出於何種考慮,出征時一定要帶上皇太子、永王和定王,最大的可能是對他們不放心。  另一種版本的說法中沒有皇太子,隻有永王、定王各由一位軍士抱在馬上,京城百姓聽說之後,擁到路旁圍觀。大隊人馬走到通州時,路邊的百姓向著二位皇子叩頭,定王的一隻鞋子被擠掉,百姓揀起鞋子,過來替他穿上。又說,兩位皇子坐在一輛裝糧食的大車上,車上有黃蓋蓋著。兩位皇子忍受不瞭饑餓,向路邊的人索要食物。  當時一起隨軍出發的,還有明朝宗室晉王。李自成與吳三桂的軍隊在山海關一帶展開混戰,晉王在陣前縱馬跑入吳三桂的陣營,並且留在那裡。吳三桂與清軍聯手,最終李自成的軍隊慘敗,倉惶退回到北京,然後再棄城而去,匆匆離開北京。相關閱讀推薦:崇禎帝是大清國臥底的八個理由!崇禎的真實身份崇禎為何手刃嬪妃公主?明亡後崇禎子女跑哪去瞭勵精圖治的崇禎帝怎成亡國之君?崇禎是好皇帝嗎揭秘:八個理由來證明明崇禎皇帝是大清國的臥底崇禎收葬魏忠賢遺骸的幾點質疑?崇禎葬魏忠賢之謎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那是一個混亂的時期,沒有人會顧得上兩位幼小的皇子,在李自成的軍中找不到永王和定王。吳三桂的軍隊隨後而至,他的陣營之中也沒有永王和定王的身影,更沒有什麼皇太子。有一種傳言說,定王在北京城南一處空園子裡被害,永王和皇太子則不知下落。  傳言在擴散的過程中變形,到最後民間都認為皇太子也在李自成的軍中。皇子們平時居住在深宮之中,北京的百姓平時根本沒有機會見到他們。就算他們出宮,要麼騎馬,要麼乘轎,前呼後擁,警衛森嚴,尋常百姓哪裡看得清楚?所以,李自成軍隊中一旦出現衣衫華麗、面目俊秀的小公子,都容易被大傢誤認為是皇子。  清軍進占北京,到瞭這一年的十一月,嘉定侯周奎的府上突然來瞭一個男子,身邊有人陪同。男子自稱為“皇太子”,看上去模樣也與皇太子很像。周奎卻假裝不認識此人,讓侄子周鐸帶著來人去見長平公主。  長平公主見到來人,上前與他抱頭痛哭。周奎這才帶著全傢人一齊向來人行瞭臣子之禮,然後請皇太子吃飯。吃飯中間,周奎問起皇太子這幾個月的經歷。皇太子說,當初北京城破之日,他從皇宮裡出來,躲在東廠門一帶,夜裡出來,在東華門附近遇到一傢豆腐店。   店裡的小夥計拿來一身破衣服,讓皇太子換上,裝扮成店裡的夥計,守在火爐旁邊。如此在店裡躲瞭五天。豆腐店終歸是在鬧市當中,人來人往,小夥計擔心被人發現,自己受連累,又把皇太子送到崇文門外的一處尼姑庵中。  尼姑們以為皇太子隻是平常的貧傢子弟,起初並不懷疑。半個月之後,皇太子的隨從太監被尼姑碰到,這才開始懷疑皇太子的身份。再留在尼姑庵中,難免走漏消息。於是皇太子和隨從離開那裡,躲到一處密室當中。現在聽說長平公主的下落,才趕過來相會。  天晚之後,皇太子哭著與長平公主道別,回到藏身之地。幾天之後皇太子再次過來,長平公主認為這樣不安全,送給他一件錦袍,告訴他說:“上次周府裡上上下下對著你恭敬施禮,已經引起別人的註意。你躲到別處去,千萬不要再來瞭。”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崇禎帝是大清國臥底的八個理由!崇禎的真實身份

  崇禎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根據他生前的種種表現,我們懷疑他很可能是滿清八旗組織打入明朝內部的奸隙,他的任務就是想盡辦法把明朝搞垮。誰都知道,大明王朝修瞭200多年的長城,防禦北方的入侵,可謂固若金湯,對於這樣一個超級堡壘,隻有從內部才能讓他崩潰這一條途徑,早在金代,就曾有奸隙秦檜害死嶽飛的先例,所以滿清想要在明朝內部扶植一個新秦檜,明朝人肯定不會重蹈覆轍,那就隻有把皇帝“策反”這一條路瞭。  1 大殺反清官員  崇禎在位17年,有人統計過,他換瞭50位內閣大學士(相當於宰相),14位兵部尚書。殺死或逼得自殺的督師或總督多達11人,殺死巡撫11人、逼死1人。這還都是直接死在他手上的,被他抓進監獄關押、毆打、間接逼死、戰死、自殺、判刑的相當於現在省部一級的官員可能多達幾十人。崇禎十四年,也就是亡國前三年,被關押在監獄裡的具有大臣資格的官員就多達145人,這個數字幾乎是當時具有大臣資格官員的1/10。  這裡面最著名的就包括開炮擊傷清太祖的袁崇煥,皇太極包圍北京的時候,崇禎就想消極抵抗,一心等清兵破城,讓大明完蛋,嘿,袁崇煥這個挨千刀的,在城外兩次擊退清朝的軍隊,崇禎不給袁崇煥的軍隊吃喝,想困死他們,也沒得逞,最後清軍無奈,放棄攻城,走瞭,崇禎氣的火冒三丈,立刻把袁崇煥碎屍萬段!   反正誰跟清朝作對,誰就要被崇禎除掉,以至於每次清軍入關劫掠,明朝的將領都在後面小心伺候,就是不敢交鋒,怕萬一打死瞭八旗將士,回去非被崇禎弄死!  2 崇禎堅決執行清太祖“殺儒”的路線  眾所周知,清太祖努爾哈赤最恨儒生,據歷史記載,他每攻克遼東一座城市,都要搜查儒生,一經發現,立刻處死,其目的無非是消滅漢人中的智囊,試想,如果劉邦身邊的張良被秦始皇早早殺瞭,就憑劉邦這豬腦子,能當上皇帝?如果朱元璋沒瞭劉伯溫,就這皇覺寺的要飯和尚,能登上天子寶座?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早朝,崇禎看著哭天抹淚的諸臣,隻是用手指在桌案上寫下“文臣個個可殺”六個字,可謂一下道破努爾哈赤重要思想的精髓。相關閱讀推薦:崇禎為何手刃嬪妃公主?明亡後崇禎子女跑哪去瞭勵精圖治的崇禎帝怎成亡國之君?崇禎是好皇帝嗎揭秘:崇禎皇帝凌遲處死抗清名將袁崇煥有何隱情崇禎收葬魏忠賢遺骸的幾點質疑?崇禎葬魏忠賢之謎揭秘:秦淮名妓陳圓圓與崇禎帝到底是什麼關系? 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3 崇禎明確告訴大臣,我是大清的人  就在崇禎滿心要等大清兵來北京的時候,卻讓李自成搶瞭先,當時皇太極就想出兵救革命戰友崇禎兄弟,可范文程嫉妒崇禎,死活不讓皇太極派兵,說等幾年,中原大亂,李自成不死也傷,到時候救崇禎一樣來得及,沒想到李闖禍動作太快,剎那間就把北京拿下瞭,崇禎沒盼來和皇太極會師,隻能先殉瞭大清國瞭,臨死前,他說出瞭下面的一番話:

勵精圖治的崇禎帝怎成亡國之君?崇禎是好皇帝嗎

  據史書記載,崇禎皇帝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頭發全白,皺紋滿面,可以說是宵衣旰食,朝幹夕惕。非常勤政的崇禎皇帝,勵精圖治,勞心費力,致力於擺脫內憂外患,使明朝恢復強盛,卻最終也難以挽回王朝的敗局。算得上是有名的有道無福之皇帝。  明朝中後期的閹黨之禍非常嚴重,到瞭明熹宗的時候,宦官魏忠賢權勢遮天,一手操縱朝廷,形成瞭明朝最大的閹黨集團。  天啟七年八月,明熹宗病故,其弟弟朱由檢便受命即位,次年改國號為“崇禎”,是為明思宗,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崇禎帝。崇禎即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鏟除閹黨勢力。即位之初,這個16歲的少年皇帝雷厲風行地鏟除瞭魏忠賢的羽翼,使他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之後,他趁熱打鐵,一紙詔書便將魏忠賢貶到鳳陽去看墳,一步步逼得魏忠賢自縊。除掉瞭這個大宦官之後,閹黨便樹倒猢猻散瞭。崇禎帝便將二百六十名閹黨或處死,或流放,或禁錮終身,一舉除掉瞭這個危害朝野多年的團夥。  但是,又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瞭崇禎帝面前。在鏟除閹黨的時候,崇禎帝主要倚重曾經飽受閹黨壓迫的文官集團,但是閹黨一除,這幫龐大的官僚馬上勢力膨脹起來,鬧起瞭內訌。   明朝末年,朝廷班子中很大部分官員都來自江南的文人,他們結成瞭一個官僚集團,稱號是“東林黨”,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以籍貫命名的“浙黨”、“齊黨”、“宣黨”等。  閹黨被鏟除後,東林黨人和其他一些位高權重的黨派之間便出現瞭很大的矛盾,鬥爭越來越激烈,夾在其中的崇禎帝最為苦惱,眼看著一大群臣子分庭對抗,卻難尋能用之人,而且,文官集團的勢力太強大,皇帝的權力就受到瞭很大限制,做什麼決斷都要召開討論會,各黨派之間往往意見不一,大大降低瞭行政效率。崇禎在位的十七年,除瞭鎮壓農民起義以及抵抗後金襲擾外,大部分心力都用於消弱文官集團的勢力。  除瞭閹黨和朋黨之爭外,崇禎皇帝還面臨著內憂外患的戰爭。萬歷年間,明朝北方的女真人勢力逐漸壯大,並由努爾哈赤建立瞭後金政權,公然舉旗反明。  面對這一來自北方的強敵,崇禎啟用瞭主戰派將領袁崇煥。此人雖然是文官出身,卻很熟悉兵法,而且有膽識謀略,曾讓後金軍隊聞風喪膽。天啟六年,後金兵渡遼河,女兒哈赤禦駕親征,率軍攻打寧遠。當時袁崇煥負責守衛寧遠,號稱“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戰無不捷,攻無不克”的努爾哈赤最終兵敗寧遠,不久就病逝。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崇禎皇帝凌遲處死抗清名將袁崇煥有何隱情崇禎皇帝死後唯一的女兒下場如何?長平公主之死崇禎帝自殺幕後不為人知的秘密:崇禎皇帝的遺書李自成和崇禎皇帝互斷龍脈之謎:誰逼死瞭崇禎帝崇禎帝兒子下落:崇禎皇帝幾個兒子是怎麼死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崇禎七年,崇禎皇帝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督史,並多次召見袁崇煥,為打消他的顧慮,不惜賜給他尚方寶劍,由此可見崇禎的戰鬥決心。  努爾哈赤死後,他的兒子皇太極即位,繼續對明朝發動猛烈攻擊,他知道袁崇煥是明朝的不倒長城,寧錦防線太難攻破,便設計繞道蒙古,避開守衛森嚴的山海關,攻進北京。袁崇煥早已料到這一舉,便兩次上書崇禎,可惜都沒有引起他的足夠重視,最終,這一令人恐怖的後果被袁崇煥言中瞭。  崇禎二年,後金的八旗軍兵分兩路,分別進攻瞭長城關隘龍井關、大安口等,當時,負責鎮守的軍隊軍紀廢弛,城墻年久失修,根本無法阻止後金的攻打,不幾日,後金的軍隊就打到瞭遵化,距離京師不到300裡。明王朝到瞭生死存亡之時。  這是明朝君臣沒有反思自己的問題所在,反而聽信朝內閹黨欲孽的誣陷和皇太極的反間計,將袁崇煥以通敵叛國的罪名逮捕,並分屍處死。   與此同時,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聲勢日漸浩大,成為明朝滅亡的定時炸彈。崇禎十年,明朝的大將楊嗣昌會兵10萬,增加軍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策略,主張限制起義軍的流動性,將它們各個擊破,最後殲滅。這一策略很快就有瞭效果,張獻忠兵敗投降,李自成在渭南遭洪承疇和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逃亡。  可是,內憂外患相伴而生,崇禎十一年,皇太極的清兵又從青口山。墻子嶺兩路入關,這個關鍵時刻,到底是攘外,還是安內,朝廷內部又出現瞭政策的搖擺。對於兩派的意見,崇禎也是猶豫不決,不知如何是好。  在各種打擊之下,明朝的軍隊已經完全喪失瞭士氣和戰鬥力。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的軍隊終於打進北京,無力回天的崇禎隻有逃離皇宮瞭。他帶著貼身的太監王承恩登上瞭煤山,面對連天戰火下滿目瘡痍的明王朝,他不禁流下瞭傷感的眼淚。  在生命最後一刻,崇禎隻有哀嘆,嘆自己壯志未酬身先死,嘆自己忙碌一生卻於事無補。隻有自縊殉國,無奈的做瞭亡國之君。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崇禎帝最寵愛的貴妃:揚州美女田貴妃

  田貴妃,明朝末年崇禎皇帝朱由檢最寵愛的貴妃。本名田秀英,祖籍陜西西安,因其父親田弘遇在揚州任千總時生下田秀英(1611年),故稱田貴妃為揚州人。  最愛還是田秀英  田秀英的母親精音律,善丹青,秀英自幼耳濡目染,得其真傳,“生而纖妍,性寡言,多才藝”,琴棋書畫、騎馬打獵、吹簫調絲,無所不精,加之長相甜美可人,“雖酷暑熱食,或行烈日中,肌無纖汗,枕席間皆有香氣”,深得信王朱由檢的喜愛。16歲(1627年)時便入選為信王妃。  1627年8月明熹宗朱由校病逝於乾清宮,因其膝下無子,遂其五弟朱由檢即任皇位,是為明思宗,追謚生母賢妃為孝純皇後。在懿安皇後(明熹宗朱由校之皇後)張嫣之主持下,朱由檢立周氏為皇後。但是朱由檢心中的最愛其實是貌美無雙、多才多藝的田秀英,然則礙於懿安皇後隻能將其封為禮妃,並將東六宮之一的永寧宮更名為承幹宮,給受寵的田禮妃居住。  藝壓群芳 倍受寵愛  不久以後,朱由檢擇機將田禮妃擢升為貴妃。田貴妃色冠六宮、藝壓群芳,屢屢展現出不同凡響的財富,令明思宗倍加寵愛。田貴妃吹笛,被思宗贊為“裂石穿雲”。一日,朱由檢在射場騎馬奔馳,聞聽田貴妃亦善騎馬打獵,便命其上馬,田貴妃優雅的馳騁姿態令人無不稱贊。   崇禎皇帝驚嘆於天貴妃的文韜武略,便問在場的周皇後為何不諳此道。周皇後不慌不忙地答道:“妾本儒傢,惟知蠶織耳,妃從何人授指法?”她這一說,令思宗滿腹狐疑,於是詰問田貴妃何處習得。田貴妃答曰得蒙母親親授。思宗便招田母薛氏入宮,當中演奏“朝天”一曲,解開眾人之惑,更增添思宗對於田貴妃之寵愛。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崇禎皇帝凌遲處死抗清名將袁崇煥有何隱情揭秘:好皇帝崇禎為何救不瞭明朝 官僚腐敗無能崇禎收葬魏忠賢遺骸的幾點質疑?崇禎葬魏忠賢之謎揭秘:秦淮名妓陳圓圓與崇禎帝到底是什麼關系? 崇禎皇帝死後唯一的女兒下場如何?長平公主之死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屢次與皇後發生磕碰 貶入啟祥宮反省  與吸取前朝經驗教訓,潛心輔佐思宗治理天下的周皇後不同,深得思宗寵愛的田貴妃,自此露出嬌態,與後宮嬪妃多有不和。於是周皇後便屢以宮廷禮儀來整束田貴妃。除夕之日,天氣寒冷,田貴妃覲見周皇後。周皇後為瞭調教她,故意拖延時間,讓田貴妃在外凍瞭很久,才讓她進宮;進宮以後又過瞭很久,方才從內室出來。她坐在禦座上受田貴妃的朝拜,但卻沒有任何表示,兩人對坐瞭很久一言不發。田貴妃隻好乘興而來,掃興而去。過瞭不久,袁貴妃也來朝見,周皇後熱情地接待瞭她。兩人一見,歡聲笑語,說個沒完沒瞭。  深得皇上寵愛的田貴妃豈能容得下如此羞辱?於是跑到思宗那裡連哭帶鬧告起禦狀。枕邊風吹多瞭,崇禎帝對周皇後有瞭誤解。一次,思宗在交泰殿與周皇後言語不合,盛怒之下把周皇後推倒在地。周皇後以絕食表示抗議。思宗事後深表悔恨,又派人給周皇後送去貂裀,並且問及起居以示道歉。  後來,因為田貴妃屢次與皇後發生磕碰,終令思宗不快,將其貶入啟祥宮反省思過。  國丈趁勢斂財  回過頭來再說說另外一個人,即田貴妃的父親田弘遇。自女兒貴為皇妃之後,身為國丈的田弘遇自然身價百倍,官至任左都督。其竊弄權威,為所欲為,令京城側目,人稱“田戚畹”。田弘遇聞得女兒失去皇上寵愛,如坐針氈,想出一個可以穩固自己地位的“絕招”:用女色籠絡皇上。  於是,田弘遇打著皇帝的旗號,趁南海進香的機會,在沿途所經之地非搶即奪,一是劫財,二是劫色。隻要聽說有點姿色,不論娼妓還是良婦,或暴力行搶,或高價賄買,定要到手方才罷休。地方官吏懼其勢力,誰也“不敢詰問”。最終擇得千名美女前往京師進獻皇上。其中就包括“江南八艷”之一的陳圓圓。

崇禎收葬魏忠賢遺骸的幾點質疑?崇禎葬魏忠賢之謎

  死前被公佈罪狀、發配鳳陽,死後被碎屍萬段、懸首示眾,崇禎上臺後對魏忠賢的這一系列處置,在給當時黑暗政壇帶來些許新鮮空氣的同時,也讓他贏得瞭聖明之君的歡呼頌揚。然而,十七年後,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禎卻下密旨收葬魏忠賢的遺骸,墓址就選在瞭魏忠賢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雲寺。歷史上崇禎皇帝真的收葬魏忠賢遺骸瞭嗎?  一、崇禎為魏忠賢“收集骸骨”、“修墳立碑”一事缺乏史料依據,疑點重重。  從帖中看,作者所謂崇禎“下密旨收葬魏忠賢的遺骸”並“修墳立碑”一事,應是從《明史》中讀到的。而我翻閱瞭《明史》有關崇禎和魏忠賢的記載,沒查到,於是又費時良久翻閱《崇禎長編》和《崇禎實錄》,亦未見記載此事。後來在馮夢龍《燕都日記》(一說該書作者佚名)中查到原話,在李自成攻陷北京的前幾天,太監曹化淳向崇禎奏言:“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聞此言,“上(崇禎)惻然,傳諭收葬忠賢骸首。”  《明史》是特指,與“明史”的涵義不盡相同。  下面就此事略作分析:  1,若崇禎果真下過密旨收葬魏忠賢遺骸,用作者的原話說“是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那無疑相當於為魏忠賢翻案。這麼重要的事,何以作為正史的《明史.魏忠賢傳》沒有片言記載?  2,魏忠賢死後有無遺骸(或能否找到遺骸)?天啟七年(1627)十一月初一,崇禎告諭指魏:“本當寸磔,念梓宮在殯,姑置鳳陽。二犯傢產,籍沒入官。其冒濫宗戚,俱煙瘴永戍”。在魏發配鳳陽途中,初四,上諭命“錦衣衛即差的當官旗前去扭解,押赴彼處,交割明白。所有跟隨群奸,即擒拿具奏,勿得縱容貽患”。初六,魏忠賢得知消息,在今河北阜成縣自殺。崇禎元年(1628)正月,下令磔忠賢屍於河間(魏的傢鄉)。   出於傳統道德價值觀,當時民間對閹黨專權陷害忠良可謂深惡痛絕,且崇禎給魏定的調調是“逆惡”,魏死後又遭磔屍,保存遺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從愛國名將袁崇煥死後屍骨無存就能見一斑。《國榷》作者談遷也說過:“魏忠賢犯殊死,不馀寸骨”。談遷是那個時代的人,他的話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3,從原帖標題看,崇禎收葬魏忠賢遺骸一事已成既成事實。這有多大可能?魏忠賢身亡地河北阜成縣距明都北京約300公裡,被磔屍地河間府距京200餘公裡,按《燕都日記》中的說法,崇禎傳諭收葬忠賢骸首是在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死前五天,在這五天內要想辦完收葬並“修墳立碑”,並不容易。  4,魏忠賢墓是怎麼回事?康熙四十年(1701),巡城禦史張瑗在巡視中偶然發現,在西山碧雲寺一側,有魏忠賢的一座及其壯麗的墳墓,“峻宇繚墻,復壓數裡,鬱蔥綿亙,金碧輝煌”。而早在順治十一年(1654),談遷為瞭給其著作《國榷》搜集資料到碧雲寺時,曾向寺中僧人打聽過魏墓的緣由,是“忠賢名下蘇應宣嘗被掠於建州,從清人入燕,立忠賢虛塚”,也就是說,魏忠賢墓隻是一個衣冠塚,並無所謂“骸首”。據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苗棣推測:魏墓是在滿清政權建立後,在原有墓塚基礎上(魏當權時營造,後被毀)所建。相關閱讀推薦:崇禎皇帝死後唯一的女兒下場如何?長平公主之死崇禎帝自殺幕後不為人知的秘密:崇禎皇帝的遺書崇禎皇帝的遺書:揭開崇禎帝自殺背後的驚天秘密解讀:崇禎皇帝之女長平公主的真實命運大揭秘魏忠賢是真太監還是假太監 魏忠賢是怎麼死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二,崇禎有無下過收葬魏忠賢骸首的密旨?  這一點,至少是缺乏可信史料來佐證的,畢竟,“傳諭收葬忠賢骸首”一說,僅僅出現在並非專業史料的古人筆記中,且是孤證。退一步講,即便崇禎下過此密旨,也不能輕率的說成“既是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十七年執政生涯的全盤否定。”  1,至少崇禎在位期間,從未給閹黨“逆案”平反翻案,直到死前,亦未留下重新肯定魏忠賢或對欽定閹黨逆案有所反悔的隻言片語。  2,當時京城面臨兵禍,而京營兵力和城防任務大都掌握在宦官手中。在其他宦官眼中,雖說魏忠賢之死與己無關,但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之心也難免會存在於部分人中。崇禎若真的下過收葬的密旨,也沒什麼值得做文章的地方,合理的解釋:那不過是籠絡和鼓勵宦官的一種策略。歷史上不乏類似事例,康熙時期,為瞭全力對付吳三桂叛亂,康熙就收回瞭本已發出的裁撤其他二藩尚可喜、耿精忠的諭旨,但沒有人會說康熙此舉“是對藩鎮存在價值的重新肯定”。與所謂的崇禎密旨收葬魏忠賢骸首一樣,康熙此舉亦屬權宜之計罷。  3,崇禎在亡國前尚為自己開脫責任:“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耳”,甚至臨死前也不忘責備臣子:“皆諸臣誤朕”,這哪裡有“對自己十七年執政生涯的全盤否定”的意思?   若真要舉出崇禎對自己全盤否定的例證,還不如隨便列出其眾多罪己詔之一,如崇禎十七年(1644)二月,在李自成軍將陷臨晉時,他下罪已詔曰:“…朕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為朕赤子,不得而懷保之。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穢,罪非朕躬,誰任其責!所以使民罹鋒鏑,蹈水火,堇量以壑,骸積成丘者,皆朕之過也。使民輸芻挽粟,居送行齎,加賦多無藝之征,預征有稱貸之苦者,又朕之過也。使民室如懸磬,田卒污萊,望煙火而無門,號冷風而絕命者,又朕之過也。使民日月告兇,旱潦薦至,師旅所處,疫癘為殃,上幹天地之和,下叢室傢之怨者,又朕之過也。至於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言官首鼠而議不清,武將驕懦而功不奏,皆由朕撫馭失道,誠感未孚。”從這裡可以看出崇禎對自己的責備和反省,比起傳說中的下密旨收葬魏忠賢骸首一事要深刻得多。  三、一點後話  關於魏忠賢此人,是否如天啟皇帝所雲“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及是否如原帖作者所謂“他(魏忠賢)還是心系國傢、講求原則的。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偶就不多說啦。正如一個人定要說煤球是白的,你沒必要跟他抬杠一樣。  實際上,為閹黨翻案的黑白顛倒事例,早在朱由崧的南明小朝廷時就有瞭。弘光元年(1645),在馬士英和阮大鋮的操縱下,原閹黨逆案中劉廷元、呂純如、王韶徽、徐兆魁等一大批人被分別“予謚蔭祭葬”或“復原官”[10]。這不合人心的舉措招來時人廣泛批評,如夏允彝(夏完淳之父)在所著《幸存錄.門戶雜志》中就說:“南都再建,逆案翻而宗社虛矣。此則當局者之咎也。”  綜上可見,說崇禎”秘密收葬魏忠賢遺骸”並為魏”修墳立碑”,是經不住推敲的,至於是否下過收葬密旨,亦屬不能肯定。以上拙見,或有不當處,尚望轉帖者或原帖作者指教。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秦淮名妓陳圓圓與崇禎帝到底是什麼關系?

  鐵獅子胡同,是崇楨皇帝的田貴妃的娘傢,以國丈自居的田畹府,門前有一對元代遺存的鐵獅子。田畹還金屋藏嬌,把一位艷名遠播的歌伎陳沅納為小妾,為之易名為陳圓圓。想不到陳圓圓這個名字後來影響更大,甚至說到明清交替的那段歷史都無法不提及這個小女子。吳三桂正是在田畹府巧遇陳圓圓,驚為天人,向田畹軟磨硬泡,好話說盡,就差自稱孫子瞭,才把別人的愛姬討到手。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搶來的美人,日後還會落到闖王李自成手裡。這回,原本準備給李自成當孫子的吳三桂,咽不下這口氣,又去給山海關外的多爾袞當孫子,借得清兵打跑李自成,才把陳圓圓又奪瞭回來。  這些事情大傢都知道。  關於陳圓圓的出處,也有幾種版本。有說她是太原人,有說她是蘇州人,看來她還做過一段時間的南京人。陳圓圓是嫌秦淮河的水太淺,才北漂到京師裡,在天子腳下遇見老國丈的呢,還是田畹來南京遊玩,在秦淮河上邂逅陳圓圓,當場拍板,將其千金購得,帶回北京?估計是後者。因為據野史記載,陳沅進田畹府前,混得就很不錯瞭,琴棋書畫都能來一手,歌唱得好:“自樹幟樂籍而後,艷名大著。凡買笑征歌之客,都喚她做沅姬。那沅姬的身價即高,凡侍一宴的須五金,為度一曲者亦如之。走馬王孫,墜鞭公子,趨之若鶩,大有車馬盈門之勢。即詞人墨客,凡以詩詞題贈沅姬的,亦更仆難數。”  陪一頓飯,唱一支歌,都要那麼高的出場費,看來田畹掏瞭千金相求的說法,不會是假的。即使這樣,人傢還不願意呢。嫌田畹太老瞭。陳圓圓骨子裡就是愛少年英雄。難怪日後碰上吳三桂,一拍即合呢。她雖力拒,鴇母卻見錢眼開,加上不敢得罪藩府,還是硬把她推進田畹這個老傢夥懷裡。 陳圓圓到底是金粉秦淮培養出來的,一入田畹藩府的私傢歌舞團,立馬艷壓群芳,成為一姐。   各路王侯將相,都很羨慕老國丈會引進人才,晚間常來鐵獅子胡同竄門,為的是親耳聆聽圓圓的美妙歌聲。田畹自然明白近期為何門庭若市,倍感驕傲。又請樂工琴師,不斷為圓圓量身訂制艷詞新曲,總能帶給滿座高朋以無限驚喜。田畹通過圓圓搞公關,大傢既陶醉於圓圓的一顰一笑,又大加贊美主人的好客。是啊,美是需要分享的,在分享中增值。如果說陳圓圓以前尚隻是秦淮河上的地方歌手,現在己成為首都的紅星瞭。好些新歌一經她演唱,就被各個王府侯門的樂班仿效。沒幾天就傳遍街坊。陳圓圓的唱腔,如同一股秦淮河的香風,北漂而來,席卷京城。  被當做禮物送給崇禎帝  今人議論陳圓圓,總繞不過她與吳三桂李自成形成的三角關系。卻不知這位亂世佳人差點還搭上瞭崇禎皇帝。恰恰是田畹在宮之女田貴妃牽的線。在有些野史裡,說田妃做到瞭西宮皇娘,稱其為田後。她頗受崇禎寵信。後因各地動亂,明王朝內外交困,作為一把手的崇禎整天愁眉苦臉,寢食難安。有時接到地方上告急文書,束手無策,以至失聲痛哭。見到三千粉黛,也理都不理。田後並不在意自己失寵,卻非常擔憂皇帝的身心,為討好他,想盡辦法,總不見效。她宮中有個閨密,建議:你娘傢新進瞭個陳圓圓,人見人愛,何不讓她給皇帝獻歌,或許可以解憂。田後覺得這是好主意。趕緊回傢與老父親商量,可否把國色天香的陳圓圓作為獻禮。田畹理解女兒此舉是為取悅天子,考慮到崇禎畢竟是自己的大靠山,一旦病倒,後果不堪設想。隻得忍痛割愛。挑瞭個好日子,找瞭個理由,親自領陳圓圓拜見皇帝。  崇禎見瞭跟在田畹身後的陳圓圓,覺得名不虛傳。陳圓圓的美名早己傳遍朝野。與宮中嬪妃相比,別有一種說不出的風韻。崇禎頓時有點暈。據《吳三桂演義》描述,田畹雖老,並不糊塗,很會講話:“此女雅善歌笙,並工詩畫,超凡仙品。藩府不敢私有,特進諸皇上。”偏偏此時又有州府失陷的消息傳來,崇禎立馬沒瞭心情,搖頭嘆息:“此女誠佳人。但朕以國傢多故,未嘗一日開懷,故無及此。國丈老矣,請留殊色以娛暮年,可也。”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崇禎帝朱由檢自殺前為何找自傢女眷殉葬?吳三桂投降清軍是因為陳圓圓嗎? 吳三桂降清內幕陳圓圓簡介 秦淮八艷之一陳圓圓漂浮不定的人生陳圓圓簡介:解密一代名妓陳圓圓的悲劇一生揭秘:崇禎皇帝為何拒絕陳圓圓入宮為妃?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崇禎皇帝拒絕陳圓圓入宮  我估計,崇禎一定想過後果:在此危急之際,如果收瞭此禮,必將背上好色誤國的罪名,還怎麼讓沙場血戰的將士心服口服?此時崇禎急需的治病良藥,不是女色,而是捷報。愛江山就別愛美人。崇禎拎得清輕重的。於是再也不看陳圓圓一眼。隻向田畹揮揮手,就低頭批改公文瞭。  田畹見皇帝謝絕,隻得帶著陳圓圓回傢。他並未感到失落。可能還有幾分失而復得的驚喜。感到失落的是陳圓圓。天降喜訊,她原本以為自己真能棲上帝國最高枝,一夜未睡,晨起即精心打扮,料任何男人都擋不住這誘惑。卻沒想到,崇禎真夠另類的,都沒給自己施展歌喉的機會。原本要給他解憂的幾首新曲,算是白準備瞭。一想到自己還要終日陪伴田畹這老朽,圓圓真有些傷心呢  在類似的野史裡,崇禎與陳圓圓有過一面之緣。有的版本還傳得更邪乎,說陳圓圓曾入宮教習嬪妃聲樂,後因國事垂危才遭遣返。。假若那一天,陳圓圓真被留下瞭,是否哄得崇禎開心呢?不管怎麼樣,李自成終究要打進來的。隻是,陳圓圓恐怕就遇不見吳三桂瞭。  緣遇吳三桂  正是在陳圓圓被崇禎拒絕的失意之際,吳三桂出現瞭。他是慕名來田府拜訪的。田畹不知其別有用心,又拿圓圓向來賓炫耀,讓她侍宴獻唱。《吳三桂演義》一書,把初相逢時的情景描繪得活色生香:“圓圓細移蓮步,輕款而出,向吳三桂深深一躹。吳三桂一面舉手相讓,卻移過身來看那圓圓,但見那生得:眼如秋水一泓,眉似春山八字。面不脂而桃花飛,腰不彎而楊柳舞。盤龍髻好,襯來雨鬢花香,落雁容嬌,擲下半天風韻。衣衫飄舞,香風則習習怡人;裙帶輕拖,響則叮叮入韻。低垂粉頸,羞態翩翩;乍啟珠唇,嬌聲滴滴。若非洛水仙女下降,定疑巫山神女歸來。”吳三桂看罷,覺得她艷名,真也聞名不如見面。   我等沒有吳三桂的眼福,見不到陳圓圓的面瞭。若實在無從想像陳圓圓究竟有多美,何以傾國傾城,就看看抄錄下來的這段文字吧。  自此以後,吳三桂就跟丟瞭魂似的,三天兩頭往田府跑,弄得田畹都煩瞭。三桂最終向田畹道明來意,並獻上重禮,苦苦哀求。田畹不想得罪這位正當紅的邊關大將,假大方地承諾:隻要陳圓圓也有此意,老夫還是有成人之美的。沒想到陳圓圓同意瞭。還反過來勸田畹借此拴牢國之柱石吳三桂。田畹確實憐惜陳圓圓,想自己風燭殘年,不是她持久的依靠,不如撒手,放她去找一個好去處。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李自成情迷陳圓圓  如果後來沒有李自成橫插一杠子,吳三桂與陳圓圓,也算英雄美人的般配故事。這李自成也真是的,京城美女那麼多,加上你又占瞭崇楨的皇宮,接手瞭三千粉黛,還不夠消受啊,偏偏還要橫刀奪愛,搶吳三桂的小老婆。隻能這麼解釋:一方面是陳圓圓美得非別人可比,另一方面,看來這李自成骨子裡也是個“追星族”,喜歡有名氣的歌星。陳圓圓當初沒嫁成崇禎皇帝,卻遭到一個偽皇帝,大順皇帝搶親。看來她命中註定跟紫禁城有不解之緣,要進去住那麼幾天。  在《吳三桂演義》裡,李自成見玉肌花貌的陳圓圓雖在悲苦之中,不失妖嬈之態,不禁動瞭將之充作押寨夫人的念頭:“吾閱女子多矣!未見有如此妍麗者!此楚莊王所謂世間之尤物乎!吾若得此人,以充妃嬪,平生之願足矣!”他仿佛忘瞭闖進京城來幹什麼的,好像就是為瞭遭遇這價值連城的佳人,讓她知道自己是誰。一旁的軍師李巖相勸:“大王之言差矣。自來美女,一笑傾城,再笑傾國。願大王勿萌此心,以國事為重。方不負臣等跋涉相從之意。今為大王計,宜將吳襄,陳圓圓及其傢屬人等送還吳三桂,則三桂之感大王深矣。那時不患三桂不為我用也。”  李自成不采納李巖之計謀,隻顧跟美女套近乎:“吾聞汝從三桂為慕其英雄也。今國破傢亡,三桂未能以一矢相援救,吾獨能踏平陜晉,掃凈燕雲,唾氣而取北京,我之英雄較三桂若何?汝若舍三桂而從我,當不失妃嬪之貴。”

明思宗朱由檢簡介 明朝亡國皇帝崇禎怎麼死的?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亡國之君。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於1622年(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號崇禎。即位後大力鏟除閹黨,並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在位期間農民起義猖獗,關外清朝勢大,已處於朝不保夕的地步。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後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5歲,在位17年。廟號思宗,後改毅宗、懷宗。清朝上謚號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謚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於十三陵思陵。  明思宗,朱由檢,年號:崇禎,明代第十六位皇帝,光宗朱常洛之子,熹宗朱由校之弟。  崇禎皇帝,幼年被封為信王,熹宗皇帝駕崩之後,由於沒有子嗣,按照古代兄終弟及的說法,信王坐上瞭本不屬於自己的皇帝寶座。皇帝的位子本來是人人向往的,但是此時的大明江山已是千瘡百孔,病入膏肓,雖有明君能臣在世亦難扭轉其頹勢瞭。何況朱由檢自幼生長在深宮,既不瞭解官場的勾心鬥角,派系之爭;更不瞭解戰場排兵佈陣,殺伐攻略。但是毫無經驗的朱由檢,硬是憑著自己中興的決心,將大明江山延續瞭17年之久,也算是一個不小的奇跡瞭。   歷史上對崇禎皇帝的評價褒貶不一,現簡單記錄其生平事跡。熹宗駕崩之際,正是克魏集團活動最猖獗的時期,克氏、魏忠賢互為表裡,禍亂後宮,把持朝政,不僅害死瞭熹宗皇帝,也將大明王朝推向瞭毀滅的深淵。  信王朱由檢自然瞭然於心,因此,在宣佈信王即位之後,朱由檢由信王府搬入大內,竟不敢食用為他準備的膳食,硬是憑借自己從傢裡偷偷帶來的幹糧度過瞭最危險的幾天,宮中的險惡可見一斑。  崇禎皇帝即位之初,雖然深惡魏忠賢的專權,但是畢竟自己羽翼未豐,不敢輕舉妄動,於是韜光隱晦,等待時機,正值巔峰的魏忠賢並沒有把這個孩子放在眼裡,認為不過是和他哥哥熹宗一樣的年輕後生,不會有多大的作為,於是更加猖獗,甚至要求各地為他建立生祠,罪惡已經招然於世。相關閱讀推薦:明熹宗朱由校簡介 明熹宗為何萬般寵信魏忠賢?明光宗朱常洛簡介 明朝皇帝朱常洛怎麼死的?明神宗朱翊鈞簡介 明神宗萬歷皇帝專寵鄭貴妃明穆宗朱載垕簡介

明朝崇禎皇帝怎麼死的 崇禎死前殺瞭多少妃嬪?

  導讀:明思宗(明毅宗)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於1622年(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號崇禎。  即位後大力鏟除閹黨,勤於政事,節儉樸素,並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在位期間農民起義猖獗,關外清朝勢大,已處於內憂外患交集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圍攻京城。  十八日晚,朱由檢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今北京石景山),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隻是哀聲長嘆,徘徊無語,回宮後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  又命周皇後、袁貴妃和3個兒子入宮,簡單叮囑瞭兒子們幾句,命太監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傢避藏。他又哭著對周皇後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後也哭著說:“妾跟從你18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麼敢不死?”說完解帶自縊而亡。  朱由檢轉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後去吧!”袁貴妃哭著拜別,也自縊。朱由檢又召來15歲的長平公主,流著淚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傢來啊!”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刀來砍中瞭她的左臂,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她昏死瞭過去。 明朝崇禎皇帝  朱由檢又砍死瞭妃嬪數人,並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張皇後自盡,懿安張皇後隔簾對朱由檢拜瞭幾拜,自縊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朱由檢咬破手指寫瞭一道給李自成的血書,說自己所以有今天,都是被臣下所誤。死瞭也無臉到地下見祖宗,隻有取下皇冠,披發遮面,任你們分割屍身,隻是不要去傷害百姓。  他將血書藏入衣襟,登上煤山(景山),自縊於壽皇亭,終年35歲,在位17年。王承恩也在對面樹上吊死,明朝滅亡、李自成進城後,將他的屍體抬到東華門,搜出身上的血書,葬在昌平州。當地平民又將他合葬在田貴妃墓中,清軍入關後,將他移葬於十三陵思陵,謚為懷宗,後改謚莊烈帝。南明政權謚他為思宗烈皇帝,後又改謚為毅宗,史又稱崇禎皇帝。相關閱讀推薦:明朝安慶公主簡介:朱元璋女兒安慶公主嫁給瞭誰?朱元璋結發妻子馬皇後簡介 明朝後宮第一任皇後明朝後宮:明朝皇帝一共娶瞭多少朝鮮籍老婆?崇禎後人悲慘命運:福王被李自成砍頭後燉湯明思宗朱由檢簡介 明朝亡國皇帝崇禎怎麼死的?

崇禎簡介 大明末代皇帝為何死都不離開北京城?

  崇禎簡介:崇禎皇帝在有明一代,算得上是一個勵精圖治有所作為的皇帝,崇禎的一生勤勤懇懇,最終沒能挽救大明王朝,在內憂外患中成瞭亡國之君。  崇禎時運不濟,他接手的是一個內外交困的爛攤子,衰亡的征兆在他出生之前早已初見端倪。他力圖挽狂瀾於既倒,他勤於理政,事必躬親,常朝不停輟,召對時時舉行,十七年來未稍懈怠,然而“所用非人,卒至寇亂,身殉社稷”,崇禎最大的也是致命的缺點就是沒有識人的眼光、沒有用人的氣量,沒有納諫的氣度,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用人不專,疑神疑鬼,更調頻繁,懲處隨意,搞得臣下畏首畏尾,離心離德,及至魂歸煤山,陪他而去的隻有貼身太監一人,願為他的社稷殉葬的也不過寥寥數人而已。  崇禎即位之初,以雷厲風行之手段收拾瞭魏忠賢。民間歡呼不已,《五人墓碑記》稱頌他為“聖人”,天下對他中興明朝抱有極大的期望,然而因為他的多疑和剛愎,親手的處死瞭大明的長城民族英雄袁崇煥,親手的毀掉瞭大明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大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臨沒頂之災。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已完全喪失戰鬥力。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檢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 (也稱萬壽山,今北京市景山),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隻是哀聲長嘆,徘徊無語。   回宮後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良。又命周皇後、袁貴妃和3個兒子入宮,簡單叮囑瞭兒子們幾句,命太監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傢避藏。他又哭著對周皇後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後也哭著說:“妾跟從你十八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麼敢不死?”說完解帶自縊而亡。朱由檢轉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後去吧!”袁貴妃哭著拜別,也自縊。朱由忙又召來15歲的長公主,流著淚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傢來啊!”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刀來砍中瞭她的左臂,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她昏死瞭過去。朱由檢又砍死瞭妃嬪數人,並命令左右去催張皇後自盡。張皇後隔簾對朱由檢拜瞭幾拜,自縊身亡。  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朱由檢咬破手指寫瞭一道給李自成的血書,說自己所以有今天,都是被臣下所誤,現在死瞭也無臉到地下見列祖列宗,隻有取下皇冠,披發遮面,任你們分割屍身,隻是不要去傷害百姓。他將血書藏入衣襟,登上煤山,自縊於壽皇亭。王承恩也在對面樹上吊死殉國。  李自成進城後,將他的屍體抬到東華門,搜出身上的血書,葬在昌平州。當地人民又將他合葬在田貴妃墓中。滿清軍入關後。將他移葬思陵,謚為懷宗,後改謚莊烈帝。南明政權謚他為思宗烈皇帝,後又改謚為毅宗,史又稱崇禎。  崇禎帝卒後,南明弘光年間謚思宗烈皇帝。廟號思宗,後改為毅宗。後金改為莊烈愍皇帝。廟號懷宗。葬北京昌平思陵。相關閱讀推薦:崇禎子女下落之謎 明亡後崇禎的子女跑哪去瞭?崇禎怎麼死的?崇禎上吊的最初導火線是什麼?崇禎帝的私房錢:為省百萬兩白銀丟掉萬裡江山崇禎的遺詔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遺詔內容是什麼為什麼崇禎帝沒做亡國之事卻成瞭亡國之君?

崇禎帝賜死皇後妃嬪之謎:崇禎皇帝怎麼死的?

  崇禎皇帝是怎麼死的?明思宗(明毅宗)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於1622年(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號崇禎。  即位後大力鏟除閹黨,勤於政事,節儉樸素,並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在位期間農民起義猖獗,關外清朝勢大,已處於內憂外患交集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圍攻京城。  十八日晚,朱由檢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今北京石景山),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隻是哀聲長嘆,徘徊無語,回宮後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   又命周皇後、袁貴妃和3個兒子入宮,簡單叮囑瞭兒子們幾句,命太監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傢避藏。他又哭著對周皇後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後也哭著說:“妾跟從你18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麼敢不死?”說完解帶自縊而亡。  朱由檢轉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後去吧!”袁貴妃哭著拜別,也自縊。朱由檢又召來15歲的長平公主,流著淚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傢來啊!”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刀來砍中瞭她的左臂,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她昏死瞭過去。  朱由檢又砍死瞭妃嬪數人,並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張皇後自盡,懿安張皇後隔簾對朱由檢拜瞭幾拜,自縊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朱由檢咬破手指寫瞭一道給李自成的血書,說自己所以有今天,都是被臣下所誤。死瞭也無臉到地下見祖宗,隻有取下皇冠,披發遮面,任你們分割屍身,隻是不要去傷害百姓。  他將血書藏入衣襟,登上煤山(景山),自縊於壽皇亭,終年35歲,在位17年。王承恩也在對面樹上吊死,明朝滅亡、李自成進城後,將他的屍體抬到東華門,搜出身上的血書,葬在昌平州。當地平民又將他合葬在田貴妃墓中,清軍入關後,將他移葬於十三陵思陵,謚為懷宗,後改謚莊烈帝。南明政權謚他為思宗烈皇帝,後又改謚為毅宗,史又稱崇禎皇帝。相關閱讀推薦:崇禎帝臨終遺言內容:為何說“文臣人人可殺”崇禎子女下落之謎 明亡後崇禎的子女跑哪去瞭?明末歷史懸案:明朝滅亡後崇禎子女跑哪去瞭?崇禎的遺詔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遺詔內容是什麼明思宗朱由檢簡介 明朝亡國皇帝崇禎怎麼死的?

崇禎帝兒子下落:崇禎皇帝幾個兒子是怎麼死的?

  崇禎皇帝有幾個兒子?諸多亡國之君中,恐怕很難再找出向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是在殫精竭慮、日理萬機的情況下無可奈何的用死來宣告自己王朝的覆滅。也很難再找出一個想盡辦法救國而不為自己的傢族考慮後路的末代皇帝。曾經與朋友們談起明之亡,也曾對此大惑不解,即使崇禎自己愛面子到瞭極點,不肯被人笑作臨陣脫逃,但怎麼也應該讓太子到南京暫避,這樣的話,北京即使陷落,他自己即使在煤山自盡,作為陪都的南京也可以立即以太子為中心建立名正言順無可爭議的“救亡政府”,何至於有什麼“福、潞之爭”以及多次的“北來太子案”?  可是,崇禎皇帝出瞭好面子之外,最大的弱點就是多疑,很難想象在他心中有什麼人是可以信任的,包括他的兒子。自己不去南京是因為面子,而不讓兒子去南京,就是多疑——他害怕自己成為李隆基第二,萬一要是北京沒有失守呢?已經16歲的兒子要是在南京自立為帝,奉自己為太上皇,把自己架空,該怎麼辦?所以,在擔心北京難保玉石俱焚的焦慮中,崇禎皇帝死死拉著他三個兒子與自己一起坐等著北京沉沒在農民軍的汪洋大海——很不符合常理和邏輯,可事實就是如此。  九門相繼落入敵手,崇禎可以把皇後、妃子、公主們殺死或賜死,自己也可以一死殉國,但對於三個兒子,總還是存著他們能夠逃出去重振社稷的希望,便把他們交給心腹太監們讓他們想辦法逃出去。但這個太晚的決定並沒有挽救皇子們的命運,那些平常裡最受皇帝信任的太監們可沒有什麼赤膽忠心,面對北京到處都是農民軍的情況,他們或是把皇子都在街上讓他們自生自滅(這還算是仁慈),或是幹脆拿著皇子去向大順軍請功,於是,他們全都落入瞭李自成的手中(取自《甲申核真略》和《定思小紀》的說法)。   李自成並沒有立即殺死他們,而是帶著他們去征討打著“克復神京、奠安宗社、乾坤再整、日月重光”旗號來和他作對的吳三桂,為的是以皇子來要挾吳三桂——李自成自然不會知道吳三桂後來對南明永歷帝的所作所為,否則的話絕不會想出這個主意。在山海關,李自成被吳、滿聯軍擊敗,接著一敗再敗,三位皇子奇跡般的活瞭下來並擺脫瞭大順軍,走上瞭各自不同但最後殊途同歸的路。  說“殊途同歸”,是因為三位皇子雖然相差瞭幾十年,但最後都死在滿清朝廷手中。  先說皇長子,也就是太子朱慈烺,他的身份最尊貴,運氣和遭遇也是最差。從大順軍中逃出後,可能是因為要尋找親人,他回到瞭已經落入滿清的手中的北京,找到瞭自己的外祖父周奎,寄居在瞭周傢。並和自己的妹妹,那個被崇禎帝砍掉一隻胳膊的長平公主重逢,兄妹倆抱頭痛哭。然而周傢人都是勢力小人,哪裡會保護安置這位燙手山芋?太子的舅舅周繹出面要剛安頓瞭兩天的太子馬上走人。在亂軍當中吃夠苦頭的太子早就一肚子怨憤,再見到這些臣子加親人的不忠不義,哪裡還壓得住火?與自己的舅舅大吵起來,以至於雙方拳腳相加,終於驚動瞭鄰裡和巡捕,周奎見已瞞不住,便把自己的外孫子舉報瞭。  清攝政王多爾袞無端的抓住瞭大明王朝的真命天子,按說應該是喜出望外,可事實上明太子的落網並不那麼簡單,無論是殺是留都很麻煩。作為外來入侵者,滿清一方面為瞭收買人心可以禮葬崇禎皇帝,可以善待所有不再抵抗的人,另一方面對於他們一統中原的障礙決不會手軟。可明太子正好處在這兩中態度的矛盾當中,若是留著他,明朝的忠臣義士就會心懷希望的打著他的旗號前赴後繼。可如果殺瞭他,滿清的為明朝報君父之仇的說法就會自食其言。  多爾袞不愧是精明的政治傢,他很快想出瞭一個一箭雙雕的好主意,那就是——讓人指出太子是假的,以冒充太子之罪將太子殺掉。於是,一場“認證真偽太子”的鬧劇上演瞭。首先是親人指認,太子外公周奎和舅舅周繹自然領會瞭攝政王的意圖,一口咬定太子是假冒的,長平公主堅持說是真,被周奎打瞭一個耳光後也不敢再說話。原太子的侍奉太監有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指認是真,馬上被處死,剩下的也就承認是假。連曾經是太子老師的原內閣大學士謝升也指出是假。雖然太子當眾說,謝先生,某年某月某日,你講書時說過某事,現在還記得嗎?弄得謝升啞口無言,怏怏而退。但結果已經出來瞭,太子是假的!還有人上表堅持說是真的?好辦,殺!一氣殺瞭十五個爭辯的大臣,終於沒人敢說話瞭。太子在被壓上斷頭臺的時候也許明白瞭,他原本來北京時看到滿清禮葬他的父皇,以為也會厚待他,可父皇受到禮遇是因為死瞭,而自己是活的。他終於連以一個前朝太子的身份去死的機會都沒有瞭。相關閱讀推薦:究竟是誰殺死瞭崇禎皇帝的遺孤? 清朝朱三太子案崇禎帝賜死皇後妃嬪之謎:崇禎皇帝怎麼死的?崇禎簡介 大明末代皇帝為何死都不離開北京城?崇禎子女下落之謎 明亡後崇禎的子女跑哪去瞭?崇禎怎麼死的?崇禎上吊的最初導火線是什麼?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最小的皇四子永王朱慈煥應該是兄弟姊妹中最幸運的一個,在大順軍中與兩個哥哥失散之後,與一位姓毛的將領逃到瞭河南,種瞭一年地。後因為清政府清查“流賊”,姓毛的逃走,他隻能一個人流浪,後在鳳陽遇到瞭一位前朝姓王的給事中,老給事中念及皇恩,將他收養在傢,並改姓為“王”。在王給事中去世後,朱慈煥又過上瞭流浪的生活,在浙江遇到瞭一位前朝姓胡的官員,這位胡大人也是個心念故國的人,便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從此朱慈煥以餘姚王士元為名靠教書為生,到瞭康熙47年,他已經七十五歲,並且組成瞭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個孫子的大傢庭。他對於自己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但作為明朝皇室的嫡系子孫,他最終也沒能擺脫那高人一等的意識,他按皇傢的傳統,在為所有的兒子取名時以“和”字排輩,最後一字都為帶有土部的怪字。這些舉動逐漸為人們所註意,一位念一和尚在浙東起義時便打著他的旗號,終於使這位隱藏瞭幾十年的前明龍種遭到瞭滅頂之災。化名王士元的朱慈煥全傢被捕,他的妻妾和女兒都自縊而死,男性傢人無一漏網。朱慈燦否認自己參與造反,他對主審官說:“今上有三大恩於前朝:流賊亂我國傢,今上誅滅流賊,與我傢報仇,一也;凡我先朝子孫,從不殺害, 二也;吾傢祖宗墳墓,今上躬行祭奠命人灑掃,三也。況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鬢發皆白,乃不做反於三藩叛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叛亂者,必先占據城池,集屯糧草,招兵買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於此乎?”話說得合情合理,而且也確實沒有他參與造反的證據,可是,他承認瞭自己是前明皇子,就隻能是死路一條。康熙皇帝又玩起瞭多爾袞的那一套,拒不承認朱慈煥的真實身份。清廷九卿審訊之後奏報:“朱三供系崇禎第四子。查崇禎第四子已於崇禎14年身故。又遵旨傳喚明代年老太監,俱不認識。朱三名系假冒,朱三父子應凌遲處死。”  所有明末清初的史籍都記載崇禎第四子並沒有在崇禎14年亡故,而已經事過60多年的老太監且不說是真是假,即使是真,又如何認得當年的皇子?可惜,殺機已現,斷難挽回,這些連康熙自己都騙不瞭的證據就把“王老先生”朱慈煥全傢送上瞭黃泉路,朱慈煥凌遲處死,所有子孫除死於獄中的,全部斬立決。(以上載於《雞林舊聞錄》和《清聖祖仁宗實錄》)  至此,崇禎皇帝的子孫徹底被消滅,而且全都是以不是他的子孫的名義被消滅。清朝皇帝一直在高唱舉逸興絕,善待前朝帝裔,以此來表示自己的寬仁大度和守禮好古,康熙皇帝還表示過:“朕意欲訪察明代後裔,受以職銜,裨其世受祀事。”但當真的前明後裔出現的時候,便開始“葉公好龍”瞭,都聰明的用不承認身份的辦法來食言,我是說過要保護善待你,可是你不是你,所以我殺你是理所當然的。中國統治者歷來都用這種辦法來保持自己的偉光正,我是說過要虛心納諫,但你說的不是忠言,是誹謗今上,所以你得死;我是說過要人人平等,但你是敵人,所以不能用平等來對待你;我是說過要提倡清廉,但你清廉是在沽名釣譽,所以我要整你……,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所承諾所標榜的經常改變,而偉光正是不會改變的。

崇禎帝女兒長平公主的結局:死時有五個月身孕!

  明朝長平公主是怎麼死的?禎命周皇後自縊,長平公主聞訊前來,看到皇後的屍體,痛哭失聲,跪在地上,爬上前想抱住崇禎皇帝的膝。崇禎一腳把公主踢翻,說到:“汝何故生我傢?”舉起劍來,劈頭砍下。公主下意識地抬起左臂一搪,劍鋒從左頰掃過,左小臂從肘部下面被齊齊斬斷。公主哼瞭一聲,昏倒在地……  “汝何故生我傢”這句中國歷史上慘痛的名言,是崇禎皇帝說給長平公主的。  1644年本來應該是長平公主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年。這一年公主十五歲,正值豆蔻華年。史載她“喜詩文,善針飪”,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女子。皇帝已經為她選定瞭翩翩佳公子都尉周世顯為駙馬,可惜天翻地覆的局勢讓婚禮一推再推。  農民軍攻占北京城的速度遠超出崇禎皇帝的預料。《明史》載:“城陷,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傢!’以劍揮斫之,斷左臂。”當時,崇禎命周皇後自縊,長平公主聞訊前來,看到皇後的屍體,痛哭失聲,跪在地上,爬上前想抱住崇禎皇帝的膝。崇禎一腳把公主踢翻,說到:“汝何故生我傢?”舉起劍來,劈頭砍下。公主下意識地抬起左臂一搪,劍鋒從左頰掃過,左小臂從肘部下面被齊齊斬斷。公主哼瞭一聲,昏倒在地。皇帝上前一步,想砍下公主的頭,手卻劇烈地戰抖起來,說什麼也握不住劍。“手栗而止”,轉身而出。 長平公主被斷臂   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幕。斷臂之後,不光崇禎,連所有的宮女從人都以為公主必因流血過多而死。尚衣監何新和宮女費氏怕公主屍體受辱,將昏迷中的長平公主抬出瞭宮,送到她的外祖父、周皇後的父親周奎府中。周傢將她安置在一間空屋,隻等她死去。不料公主生命力非常頑強,五天之後,居然轉醒,並且度過瞭傷後感染等重重危機,活瞭下來。活下來當然更不幸。  清朝高層的政治策略十分精巧:他們公開懸賞尋找崇禎帝的男性後代,說“有以真太子來告者,太子必加恩養,其來告之人亦給優賞。”實際上是打算騙到手後斬草除根。而崇禎的女眷們,因為不可能被人擁立,所以倒真是受到瞭清政府的“優待”。清朝撥給公主很高的生活費用,命周奎善待公主,作為宣傳清朝“恩仁”和統戰反清勢力的工具。長平公主國已破,傢已亡,身又殘,早無活下去的意趣,時時說:“父皇賜我死,何敢偷生?”無奈身為弱女子,除瞭聽任命運擺佈,又有什麼辦法?唯日日以淚洗面,靠讀讀佛經來平衡自己的內心。心中還燃燒著的唯一希望,是自己的三個兄弟能逃到南方,有朝一日光復大明。這就是吳偉業所說的“死早隨諸妹,生猶望二王。”  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順治二年崇禎皇帝的太子朱慈烺沒能南下到南明地界,而是從亂軍之中逃回,一路乞討回到北京,衣衫襤褸地出現在周奎門口。周奎和公主聞訊出見,“相見掩面泣,奎跪獻酒食”。離難中的兄妹沒想到這樣見瞭面,悲喜交加。相關閱讀推薦:明朝滅亡後崇禎帝子女下落之謎:崇禎後代在哪?李自成和崇禎皇帝互斷龍脈之謎:誰逼死瞭崇禎帝崇禎帝兒子下落:崇禎皇帝幾個兒子是怎麼死的?究竟是誰殺死瞭崇禎皇帝的遺孤? 清朝朱三太子案崇禎帝賜死皇後妃嬪之謎:崇禎皇帝怎麼死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然而,太子的出現,給周奎出瞭一個很大的難題:他早已投降瞭清朝,收留前朝太子豈不是大罪?所以過瞭兩天,他把這件事報告瞭朝廷。清廷沒想到這麼快太子就自投羅網。由於太子的號召力太強,清廷決定迅速將他殺掉,以絕後患。然而剛剛頒佈優待前明的詔令,怎好馬上自食其言?多爾袞腦筋一轉,導演瞭一出認真為偽的鬧劇。他私下派人,要求周奎和長平公主聲明太子是假冒的。長平公主當然不幹,但被周奎痛打之後,便不敢再開口瞭。於是先是周奎一口咬定太子是假的,清廷又先後命數十名太監和大臣去辯論。十幾名堅持認為太子為真的太監和大臣都被處死,太子身份就這樣被確定,“假”太子被迅速處斬。  這一事件給瞭十六歲的長平公主以極大刺激。她萬念俱灰,實在承受不瞭人生之悲苦,絕望之餘,上書朝廷,請求出傢:“九死臣妾,跼蹐高天,願髡緇空王,稍申罔極。”  朝廷毫不猶豫地回絕瞭她的請求,他們還要用公主這塊金字招牌將統戰工作進行到底。所以他們要千方百計地“施恩”於公主,並且要大張旗鼓地宣傳,讓天下人都知道。朝廷四處訪查駙馬周世顯,找到之後,撥出巨款,給他們舉行瞭華麗的婚禮,其規格等同於清室公主。   命運就是這樣弄人。兩年前,公主日夜夢想著這場婚禮的幸福,卻被世事變故阻隔。兩年後,婚禮雖然仍然盛大,然而除瞭屈辱和痛苦,她還能感受到什麼?大清王朝這樣深厚的恩仁,她實在無力承受瞭。結婚幾個月後,清軍攻陷瞭南京,弘光小朝廷滅亡瞭,被俘到北京的南明皇帝和王公們都在順治三年五月被同時處死,公主受到最後一次精神打擊。順治三年舊歷八月十八日,還不滿十八歲的她帶著沉重的傷痛猝然病逝,這時她結婚才剛剛一年,死時尚有五個月的身孕。  直到此時,清廷還不放過統戰機會,為她舉行瞭一場盛大的葬禮,厚葬於廣寧門外。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孝純皇後簡介 明朝崇禎帝生母孝純皇後生平介紹

  孝純皇後簡介:孝純皇後,劉氏。初為明光宗淑女。死後進賢妃。因兒子朱由檢即位為崇禎帝,追謚生母劉氏為孝純恭懿淑穆莊靜毗天毓聖皇太後,與光宗合葬慶陵。  孝純皇後劉氏,祖上是海州(今遼寧海城)人,被選入太子東宮,成為朱常洛(明光宗)的妾:淑女。萬歷三十八年十二月為皇太子朱常洛生下第五子朱由檢,即明思宗崇禎帝。劉淑女並不討朱常洛的歡心,在朱由檢五歲這年,劉淑女在朱常洛的一次歇斯底裡的大發作中,不明原因的死亡。史書曰:“失光宗意,被遣,薨。”這話說得很冠冕堂皇,而實際上的情況,應該是朱常洛暴怒之下,將劉氏逼上瞭絕路自盡,甚至朱常洛親自或讓下人動手將劉氏活活打死瞭。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劉氏死後,朱常洛懼怕此事被父親萬歷皇帝知道瞭會趁機廢瞭他這個礙眼的太子。萬歷一直都在努力想改立自己鐘愛的鄭貴妃的兒子為太子,為此引發瞭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最終由於重重阻力而作罷。心虛的朱常洛對身邊的太監宮女威逼利誘,警告他們不能走漏風聲,隻對外謊稱劉氏是病死的,將她以宮人的身份葬在西山。後來朱由檢因為哥哥朱由校即位,於天啟二年被封為信王,屈死的劉氏也因此被追封為賢妃。  雖然朱由檢成瞭親王,但是由於劉氏死得不明不白,他不敢公開去祭祀自己的母親,隻能悄悄向太監打聽母親下葬的方位。朱由檢居勖勤宮,問近侍:“西山有申懿王墳乎?”回答:“有。”又問:“傍有劉娘娘墳乎?”答曰:“有。”,並偷著拿些錢讓侍從去為母親祭掃。   朱由檢十七歲這一年,哥哥熹宗天啟帝朱由校無子早逝,將皇位傳給瞭他。直到這時,朱由檢才真正能夠光明正大地追悼自己的母親,他追謚生母劉氏為孝純恭懿淑穆莊靜毗天毓聖皇太後,將她從簡陋的墳墓中遷出,與父親光宗合葬慶陵。  崇禎帝五歲就失去母親劉氏,他十分懷念生母卻沒有找到母親的畫像,遂讓瀛國太夫人根據回憶指示畫工去畫母親的肖像。他讓老宮人來看畫的像不像,有人說像有人說不像,崇禎帝聽後更為傷感遺憾淚如雨下,後宮宮人亦因此而悲泣。相關閱讀推薦:揭秘: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為何沒當上皇後清朝三代帝王的幕後女人:孝莊皇後活瞭多少歲謝太後簡介 南宋理宗皇後謝道清的別樣人生介紹揭秘:當上皇後卻淪為慰安婦的絕代佳人是誰?揭秘明朝覆亡真相:隻因人口過多糧食耗盡而造反明思宗朱由檢簡介 明朝亡國皇帝崇禎怎麼死的?

崇禎皇帝的遺書:揭開崇禎帝自殺背後的驚天秘密

  一個勵精圖治的君主,卻以自殺結束瞭277年的大明王朝,一封慌亂中留下的遺書,竟意外的道出瞭自殺幕後的秘密。崇禎之死是無顏面對江山永逝的無奈?還是走投無路的被動選擇?  1644年一個春日的拂曉,往日莊嚴肅穆的紫禁城一片混亂,一個中年人和他的一個隨從互相攙扶著爬上瞭紫禁城北邊的萬歲山,他們找到兩棵一人高的海棠樹,然後拿出隨身帶著的繩子,在樹上上吊自殺瞭。  這個上吊自殺的中年人就是大明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崇禎皇帝死得非常狼狽,據說當時他披散著頭發,穿著藍色的衣服,左腳光著,隻有右腳上穿著一隻紅鞋,但是即使是這樣的情況下,崇禎皇帝為瞭避免後人對他的死產生不必要的猜測,還是特意留下瞭一封遺書,對他的自殺作瞭一個說明,那麼這個當瞭17年皇帝的崇禎究竟為什麼會自殺?他的死又是誰造成的那?  時間回到1644年崇禎十七年的正月,這一段時間,京城始終是天色晦暗,塵土飛揚,北京城冥冥中似乎彌漫著一種不祥的意味。節日的喜慶早已被焦慮不安所取代。有錢的富戶開始挖地窖藏金銀財寶,官宦人傢也開始暗中收拾細軟,做好瞭離京的準備。京城陷入茫然恐慌之中。   讓北京城陷入恐慌的是漫天飛舞的傳言,先是有人說,李自成的大軍已開出關中,進入瞭山西地界,很快就要打到北京瞭;又有傳言說,大明皇帝的老傢安徽鳳陽發生瞭嚴重的地震,震動瞭大明朝的龍脈。傳言中最可怕的是說有人夜晚經過紫禁城正門,經常會聽到鬼魂的喧鬧和哀嚎,那些鬼魂好象是大明朝曾經的皇親國戚們。總之一句話大明朝氣數已盡瞭。相關閱讀推薦:解讀:崇禎皇帝之女長平公主的真實命運大揭秘揭秘:崇禎帝朱由檢自殺前為何找自傢女眷殉葬?揭秘崇禎嫡女長平公主的真實命運:結局十分淒慘!孝純皇後簡介 明朝崇禎帝生母孝純皇後生平介紹崇禎帝女兒長平公主的結局:死時有五個月身孕!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和北京城內的恐慌比起來,皇宮中似乎顯得平靜許多,這一天,也就是1644年的正月初三,崇禎皇帝在宮中接見瞭一個大臣,這天的接見極為隱秘,除瞭崇禎自己以外沒有人知道將要談得是什麼話題。談話之前,崇禎讓所有的人退出,一主一臣就這樣從清晨一直談到瞭第二天的黎明破曉時節,才算把事情討論的情清楚楚。  那麼崇禎皇帝這樣一次秘密的會見談論得內容是什麼那?提起這件事還要先來看看當時中國的形勢。  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混亂的年代,定都北京的大明皇帝崇禎,已經不是中國唯一的皇帝瞭,在北京東邊的沈陽有虎視眈眈的大清軍隊,在北京的西面有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崇禎皇帝在位的17年中這三股勢力一直是此消彼漲,但是到1644年,原來均衡的勢力被打破瞭。在這年的年初,曾經的草寇李自成在古城西安建國,國號大順,建國伊始,李自成作的第一個決定就是要挺進中原,矛頭直指北京城。   面對這樣的局面,當時大明朝的大臣們也是議論紛紛,有主和的,也有主戰的,那其中有一位叫做李明睿的大臣,他的建議就比較有創意,是主張三十六計走為上,也就是逃跑,當然人傢當時是沒這麼說,他的原話是建議北京城應該遷都,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咱萬歲爺在,早晚咱還能打回來。  正月初三崇禎皇帝召見得正是這位李明睿,商量的話題當然也就是關於北京城搬遷的事宜。但是皇上召見大臣幹嗎要搞得這麼神神秘秘那?這呀還要先瞭解一下崇禎得心思,這說起來話就比較長瞭。  話說17年前,那時崇禎皇帝的身份還是信王,當時的皇上是崇禎的哥,天啟皇帝朱由校。天啟皇帝沒什麼文化,基本算是文盲吧,但是他的愛好還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愛好就是能做一手非常漂亮的木匠活,每天清晨,皇宮中就能聽到他叮叮當當的做木工活得聲音,這聲音有時半夜都不消停。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因為忙於每天打傢具,天啟皇帝把朝中的事交給瞭一個是宦官魏忠賢,把傢裡的事情交給瞭自己的奶娘客氏,這兩個人據說還是名義上的夫妻,既然你把天下的事都交給人傢瞭,那人傢也就不客氣瞭,把大明朝當成瞭自己傢,隻要是可能傷害他們傢的人那隻有一條路-死最後大明朝的政事是烏煙瘴氣,而天啟皇帝自己也絕瞭後。天啟皇帝命短,年僅22歲便離開瞭人世,他唯一的弟弟信王朱有檢就這樣陰錯陽差成瞭當時全球最多子民的大明朝的皇上。  16歲登基的崇禎皇帝由信王府搬入大內,在宮中生活的最初幾天,每天吃的是自己從傢裡偷偷帶來的幹糧,宮中準備的東西根本就不敢碰。人們都估計這個小皇帝堅持不瞭多久就會死在魏忠賢的手裡,或著是換一種方式成為魏忠賢得傀儡,但是沒想到後來發生的事出乎瞭所有人的意料。  崇禎當上皇上後,對魏忠賢和客氏相當的禮遇,但是魏忠賢並不踏實。他的策略,就是送一些美女給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在明代皇帝中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怎麼好色。想來,在當時戰戰兢兢的心態下,崇禎皇帝自然對美色更無興趣瞭。   據說,為瞭不致引起魏忠賢的擔心,崇禎皇帝將送來的絕色女子全部留瞭下來,但卻仔細地搜這幾個女子的身。結果發現,在她們身上,都系著一顆細小的藥丸,宮中稱作為“迷魂香”,是一種能自然揮發的CHUN藥。魏忠賢的目的很明顯,是要把崇禎皇帝帶壞,最後象他哥哥那樣成為自己的木偶。崇禎皇帝把CHUN藥扔瞭,但是對魏忠賢卻不動聲色,依然是褒獎不斷。  在魏忠賢以為自己的危機已經解除的時候,崇禎卻借著一個大臣的奏折先是逼著魏忠賢辭瞭職,最後更是讓這個走投無路的宦官自瞭殺。從此,樹倒胡猻散,魏忠賢餘黨的清算也很快就著手進行瞭。  以16歲的年齡對付一群勢力強大的閹黨,不僅幹凈利落而且不動聲色,從此以後這拍馬屁的大臣們可有的說瞭,天天稱崇禎是明君聖主,最後連崇禎自己也堅信自己就是一位英明果敢的君王,對自己的政治才能那是相當的自信。一直到1644年,當李自成的軍隊即將打到北京、這個自信的皇上面對遷都問題的時候,他自己有點轉不過來彎子。你想一個英明果敢的君王怎麼可能自己提出放棄宗廟,放棄京城,逃跑那,崇禎自己根本就接受不瞭。他不能被人議論哪,他丟不起這個人哪。那怎麼辦?隻好找個人代自己來提出這個南遷的計劃。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南遷的目的地是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在南京定都,到崇禎這一代南京依然是大明朝的陪都,也算是皇城,所以那裡不僅皇宮等建築是現成的,而且官員設置和皇城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清軍和大順軍的勢力,都在長江以北地區,江南就要安定多瞭。  在皇帝和李明睿徹夜研究後的幾天以後,李明睿就在上朝時提出瞭遷都的動議,但是沒想到這個建議一提出來就遭到瞭大臣們的一頓炮轟,反對的最厲害的竟然是崇禎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大學士陳演。陳演提出皇帝應該殺瞭這個李明睿,這樣才能安定人心。  大臣們為什麼會反對這個提議那?其實原因很簡單,他們跟皇帝一樣認為崇禎皇帝是個忠烈的君主,皇帝不可能同意這樣一個逃跑的方案,所以紛紛表示反對以顯示自己的忠誠。事到如今皇帝也隻能啞巴吃黃蓮,把遷都的想法咽進瞭肚子裡。那麼接下來他會怎麼做那?  75公裡的城墻為什麼擋不住農民軍,四路勤王軍隊為什麼不能救崇禎於危難?剛才我們講瞭崇禎皇帝精心策劃的遷都計劃在大臣們的紛紛反對之下胎死腹中瞭,崇禎皇帝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跑是跑不瞭瞭,隻有死守這一條路瞭。   1644年的北京城已經是相當巨大瞭,到底有多大哪?咱們從城墻的城蝶上、也就是城垛上就可以推算出來,這時的北京城經過明代14個帝王的輪番擴建,到崇禎這一代,僅內外城墻上修建的雉堞,就達到瞭15萬四千多,每兩個雉堞相距大概5米左右,這麼算下來北京城內外城城墻總長已經達到瞭75公裡。但是守衛京城的三大營的總數僅僅隻有3萬人,許多城墻根本沒有士兵守衛。  據說為瞭征召士兵,崇禎皇帝曾經在大臣中募捐,他派太監徐高找到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讓他作個表率。周奎回答的挺幹脆說我那裡有錢,我窮的很那。徐高再三說明這是皇帝的意思,周奎還是不松口。徐高被逼急瞭,哭著說皇後的爹還這樣,大明算完瞭。周奎見話說到這個份上瞭,隻好答應捐獻瞭一萬兩。其他的大臣也和周奎一樣不願意捐,最終這場聲勢浩大的募捐隻募集到瞭:二十萬兩。但是這些大臣們到底有沒有錢那?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不少大臣被抄出巨額傢財,皇上的老丈人周奎僅現銀就被抄出五十二萬,傢中奇珍異寶更是不記其數。  既沒錢又沒人,沒辦法,一月中旬,崇禎皇帝召見瞭寧遠總兵吳三桂的老爹吳襄,當時吳三桂擁有精兵3萬人,是大明朝最重要也是最精良的一隻軍隊,崇禎皇帝有意把吳三桂的軍隊調進關來,對付農民軍,吳襄聽瞭崇禎的打算,慷慨陳詞說李自成絕對不是吳三桂的對手,這讓崇禎皇帝十分高興。分頁:4/6頁  上一頁23456下一頁  但是當時的局勢是吳三桂部一旦入關,山海關外就等於拱手送給瞭大清軍隊,崇禎皇帝實在是不好自己提出來調吳三桂回京,所以1月21日,崇禎召集大臣們集體議政,希望能有個人配合一下提出這個建議。  那麼大臣們為什麼還是要反對哪?因為崇禎皇帝的想法不明朗,所以大臣也都不敢承擔抽調四方重兵的責任。就這樣調兵勤王的事由於大臣們的反對又擱淺。  這樣一拖就拖到瞭3月1日,此時李自成的農民軍已攻陷大同,即將兵抵宣府。離北京隻有二三百公裡瞭。這時,崇禎皇帝終於做出瞭放棄寧遠,招吳三桂、王永吉、唐通、劉澤清四將入京勤王的決定。但是此時崇禎已經失去瞭對部下的控制。隻有唐通率領8000名援軍及時趕來,其他的三個將領不是稱病,就是延緩。  實在是沒轍瞭,三月初,一隻由近四千名太監組成的城防軍浩浩蕩蕩開上瞭北京的各處城墻。太監們沒學過打槍放炮,所以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前3天,太監們還在學習瞄準和放炮的技術。  比較有意思的是,三月初,崇禎皇帝曾經希望的遷都方案又被大臣們翻瞭出來瞭,這時的說法改瞭,說是讓崇禎皇帝固守京城,但是太子到南京監國,一旦時局有變,明朝進可攻、退可守。大臣們還自告奮勇要求護送太子出行。但是這時的崇禎已經和一月份判若兩人瞭。  一個曾經猶猶豫豫地皇帝竟然做出瞭一個果斷的決定?匆忙中留下的遺書,卻沒有指責謀權篡位的李自成?請接著看“北京城的明朝往事-煤山永憾崇禎帝。  1644年3月18日彰義門,也就是現在的廣安門外,香煙繚繞,已鋪上瞭黃毯,擺上瞭龍椅。李自成心滿意足地坐下,身邊是淪為階下囚的兩位明宗室親王:秦王、晉王。京城的虛實他早已派遣手下扮作客商摸的清清楚楚。現在,四郊各路官軍或降或逃基本掃平,北京已是一座唾手可下的孤城瞭。  李自成圍住北京後並沒有下令立即攻打北京城,而是派出投降的太監杜勛做為使者和崇禎議和,但是那個曾經因為自負而錯過瞭遷都、因為猶豫而延誤瞭調援軍的崇禎,這次豪不猶豫地拒絕瞭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