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崇禎

崇禎最大失誤:誅殺魏忠賢導致朝政失控

  崇禎皇帝一身做的最大的一件錯事就是殺魏忠賢,重用東林黨人士。明熹宗臨死前曾專門叮囑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後時刻對魏忠賢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固然摻雜著個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認識到瞭魏忠賢在處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決,尤其是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關鍵問題上,在事關國傢、民族生死存亡的政治立場上,所表現出來的深明大義和遠見卓識。  平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從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不徇私情、果斷罷免寧錦一戰中畏縮不出的袁崇煥,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還是心系國傢、講求原則的。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層能力、這種魄力、這份功績,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崇禎即位的時候,海內難民揭竿四起、關外清兵虎視眈眈,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魏忠賢這樣富有處理軍國大事經驗和把握動蕩時局能力的“能人”來獨當一面,雖然無法扭轉國勢日衰、積重難返的敗亡趨勢,但也不至於在短時間內坍塌崩潰。但崇禎為瞭整飭內政和平息民憤,更是為瞭報仇雪恨和獨掌大權,借著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勢徹底肅清瞭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瞭皇兄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國難當頭,非常時期,個人恩怨和個人私欲是不是應該暫時放一放呢?畢竟,國祚永存,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最硬的道理。在幡然醒悟的同時,也讓無力回天的崇禎在精神上徹底崩潰。收葬魏忠賢遺骸,既是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17年執政生涯的全盤否定。以魏的權勢在最後一刻也沒有反判過,如果當時魏放手一博的話,也許中國的歷史將會被改寫。相關閱讀推薦:太監也有女朋友:魏忠賢宮中打架隻為小情人滄州名人堂拒絕魏忠賢李蓮英引熱議各界力挺明熹宗朱由校簡介 明熹宗為何萬般寵信魏忠賢?魏忠賢是真太監還是假太監 魏忠賢是怎麼死的?

揭秘:崇禎皇帝為何拒絕陳圓圓入宮為妃?

  導讀:明末清初著名名妓陳圓圓被人議論,總繞不過她與吳三桂李自成形成的三角關系。卻不知這位亂世佳人差點還搭上瞭崇禎皇帝。  恰恰是田畹在宮之女田貴妃牽的線。在有些野史裡,說田妃做到瞭西宮皇娘,稱其為田後。她頗受崇禎寵信。後因各地動亂,明王朝內外交困,作為一把手的崇禎整天愁眉苦臉,寢食難安。有時接到地方上告急文書,束手無策,以至失聲痛哭。見到三千粉黛,也理都不理。  田後並不在意自己失寵,卻非常擔憂皇帝的身心,為討好他,想盡辦法,總不見效。她宮中有個閨蜜,建議:你娘傢新進瞭個陳圓圓,人見人愛,何不讓她給皇帝獻歌,或許可以解憂。田後覺得這是好主意。趕緊回傢與老父親商量,可否把國色天香的陳圓圓作為獻禮。田畹理解女兒此舉是為取悅天子,考慮到崇禎畢竟是自己的大靠山,一旦病倒,後果不堪設想。隻得忍痛割愛。挑瞭個好日子,找瞭個理由,親自領陳圓圓拜見皇帝。  崇禎見瞭跟在田畹身後的陳圓圓,覺得名不虛傳。陳圓圓的美名早己傳遍朝野。與宮中嬪妃相比,別有一種說不出的風韻。崇禎頓時有點暈。據《吳三桂演義》描述,田畹雖老,並不糊塗,很會講話:“此女雅善歌笙,並工詩畫,超凡仙品。藩府不敢私有,特進諸皇上。”偏偏此時又有州府失陷的消息傳來,崇禎立馬沒瞭心情,搖頭嘆息:“此女誠佳人。但朕以國傢多故,未嘗一日開懷,故無及此。國丈老矣,請留殊色以娛暮年,可也。”  我估計,崇禎一定想過後果:在此危急之際,如果收瞭此禮,必將背上好色誤國的罪名,還怎麼讓沙場血戰的將士心服口服?此時崇禎急需的治病良藥,不是女色,而是捷報。愛江山就別愛美人。崇禎拎得清輕重的。於是再也不看陳圓圓一眼。隻向田畹揮揮手,就低頭批改公文瞭。   田畹見皇帝謝絕,隻得帶著陳圓圓回傢。他並未感到失落。可能還有幾分失而復得的驚喜。感到失落的是陳圓圓。天降喜訊,她原本以為自己真能棲上帝國最高枝,一夜未睡,晨起即精心打扮,料任何男人都擋不住這誘惑。卻沒想到,崇禎真夠另類的,都沒給自己施展歌喉的機會。原本要給他解憂的幾首新曲,算是白準備瞭。一想到自己還要終日陪伴田畹這老朽,圓圓真有些傷心呢  在類似的野史裡,崇禎與陳圓圓有過一面之緣。有的版本還傳得更邪乎,說陳圓圓曾入宮教習嬪妃聲樂,後因國事垂危才遭遣返。  假若那一天,陳圓圓真被留下瞭,是否哄得崇禎開心呢?不管怎麼樣,李自成終究要打進來的。隻是,陳圓圓恐怕就遇不見吳三桂瞭。  正是在陳圓圓被崇禎拒絕的失意之際,吳三桂出現瞭。他是慕名來田府拜訪的。田畹不知其別有用心,又拿圓圓向來賓炫耀,讓她侍宴獻唱。《吳三桂演義》一書,把初相逢時的情景描繪得活色生香:“圓圓細移蓮步,輕款而出,向吳三桂深深一躹。吳三桂一面舉手相讓,卻移過身來看那圓圓,但見那生得:眼如秋水一泓,眉似春山八字。面不脂而桃花飛,腰不彎而楊柳舞。盤龍髻好,襯來雨鬢花香,落雁容嬌,擲下半天風韻。衣衫飄舞,香風則習習怡人;裙帶輕拖,響則叮叮入韻。低垂粉頸,羞態翩翩;乍啟珠唇,嬌聲滴滴。若非洛水仙女下降,定疑巫山神女歸來。”吳三桂看罷,覺得她艷名,真也聞名不如見面。  我等沒有吳三桂的眼福,見不到陳圓圓的面瞭。若實在無從想像陳圓圓究竟有多美,何以傾國傾城,就看看以上抄錄下來的這段文字吧。哪是圓圓啊,簡直是洛神。  自此以後,吳三桂就跟丟瞭魂似的,三天兩頭往田府跑,弄得田畹都煩瞭。三桂最終向田畹道明來意,並獻上重禮,苦苦哀求。田畹不想得罪這位正當紅的邊關大將,假大方地承諾:隻要陳圓圓也有此意,老夫還是有成人之美的。沒想到陳圓圓同意瞭。還反過來勸田畹借此拴牢國之柱石吳三桂。田畹確實憐惜陳圓圓,想自己風燭殘年,不是她持久的依靠,不如撒手,放她去找一個好去處。相關閱讀推薦:明朝崇禎皇帝怎麼死的 崇禎死前殺瞭多少妃嬪?吳三桂簡介 歷史上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情愛史揭秘:吳三桂初次遇見陳圓圓時發生瞭什麼?崇禎後人悲慘命運:福王被李自成砍頭後燉湯明思宗朱由檢簡介 明朝亡國皇帝崇禎怎麼死的?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如果後來沒有李自成橫插一杠子,吳三桂與陳圓圓,也算英雄美人的般配故事。這李自成也真是的,京城美女那麼多,加上你又占瞭崇禎的皇宮,接手瞭三千粉黛,還不夠消受啊,偏偏還要橫刀奪愛,搶吳三桂的小老婆。隻能這麼解釋:一方面是陳圓圓美得非別人可比,另一方面,看來這李自成骨子裡也是個“追星族”,喜歡有名氣的歌星。陳圓圓當初沒嫁成崇禎皇帝,卻遭到一個偽皇帝,大順皇帝搶親。看來她命中註定跟紫禁城有不解之緣,要進去住那麼幾天。  1939年拍攝的崇禎皇帝自縊的槐樹及下馬碑【傳說崇禎自縊前手刃子女及皇後,長嘆:“願汝等生生世世,勿生帝王之傢。”同時對滿朝文武頗有怨言:“朕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皆諸臣誤朕。”很明顯是在推卸自己的責任。李自成圍城後,崇禎親自敲鐘召集文武百官前來商議,無一人聽使喚。大傢避之猶恐不及。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真正成瞭孤傢寡人。尋死時身邊隻有一個小太監相隨。其屍骨被幾位當地士紳從煤山的“罪槐”上解下,裝在合夥湊錢買的廉價柳木棺裡運至昌平,草葬在早夭的貴妃田氏墓地。】  在《吳三桂演義》裡,李自成見玉肌花貌的陳圓圓雖在悲苦之中,不失妖嬈之態,不禁動瞭將之充作押寨夫人的念頭:“吾閱女子多矣!未見有如此妍麗者!此楚莊王所謂世間之尤物乎!吾若得此人,以充妃嬪,平生之願足矣!”他仿佛忘瞭闖進京城來幹什麼的,好像就是為瞭遭遇這價值連城的佳人,讓她知道自己是誰。一旁的軍師李巖相勸:“大王之言差矣。自來美女,一笑傾城,再笑傾國。願大王勿萌此心,以國事為重。方不負臣等跋涉相從之意。今為大王計,宜將吳襄,陳圓圓及其傢屬人等送還吳三桂,則三桂之感大王深矣。那時不患三桂不為我用也。”李自成不采納李巖之計謀,隻顧跟美女套近乎:“吾聞汝從三桂為慕其英雄也。今國破傢亡,三桂未能以一矢相援救,吾獨能踏平陜晉,掃凈燕雲,唾氣而取北京,我之英雄較三桂若何?汝若舍三桂而從我,當不失妃嬪之貴。”陳圓圓的答復很精彩:“大王此舉如志在與朱明共爭江山,自應以仁義之師,救塗炭之苦,若以一時聲勢,奪人之愛,而損人之節,固失人心,又誤大事,願大王勿為之。”說罷唯俯首不仰視,巧妙地潑瞭李自成一盆冷水。  因其言既合情又在理,李自成倒也無話可說。但他仍然舍不得釋放陳圓圓。他好像既愛江山又愛美人,什麼都要,最終什麼都要不到。   表面上看,陳圓圓是明清交替那段歷史的大花瓶,被你爭過來我搶過去,代替瞭那隻若隱若現的鼎,成為舞臺中央的道具。其實,她並不是花瓶式的女人,還是很有主見的,也不乏計謀。周旋於幾個舉足輕重的男人之間,卻遊刃有餘,把自己保護得好好的。當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借清兵入關,把李自成圍困在北京城裡,李自成在城樓上把吳三桂父親吳襄及傢屬三十餘口斬殺,卻手下留情,單單留下個陳圓圓。吳三桂逐一查驗城頭上擲下的親友首級,獨不見陳圓圓,便猜測到李自成將其據為己有。  李自成突圍,也沒忘記帶上陳圓圓,為掩飾私情,還跟部下說這是可脅迫吳三桂的人質。即今世所謂人體盾牌也。逃到山西地界,吳三桂仍窮追不舍。聰明的陳圓圓,想出脫身之計,嚇唬李自成:你帶著我,跑到哪裡,三桂肯定追到哪裡,他不隻是恨你才猛追的,還因為愛我,愛而不舍。大王不如把我放瞭,三桂一找到我,心中石頭落地,必然顧不上追殺大王瞭。  李自成也想脫身呢,一面許諾日後轉敗為勝再續前緣,必立陳圓圓為後,一面留給她一支令箭,說自己的部下見此物必不敢加害。  陳圓圓藏進一戶農傢,將李自成令箭掛在門外。果然,直到兵馬過盡,也無人擅自闖入騷擾。陳圓圓就這樣等到瞭追趕不迭的吳三桂。  見面先大哭:妾忍辱負重,為瞭能再見將軍一面。今天見到,可以無憾地死瞭。拔出剪刀假裝要自刎。弄得吳三桂心都要碎瞭,連忙奪刀,把淚流滿面的陳圓圓抱住:不怪你。都怪我。過去的事都別提瞭。以後我們再不會分開瞭。  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吳三桂對陳圓圓的感情更深瞭。陳圓圓既擺脫瞭李自成的侵害,又沒有失去吳三桂的歡愛,在兵荒馬亂之中,能如此保全自己,真是既有勇氣,又有智商,你說她容易嗎?  人們常以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的例子,來證明紅顏禍水論,證明美女的有害,不僅傾國傾城,還可能禍國。甚至到瞭當代還有類似的觀點:常在街上看美女,養眼,養心,促進血液循環,有可能長壽,而把美女娶回傢則是另一回事瞭,擔心,鬧心,既不好相處,又讓人患得患失,折壽。說起陳圓圓,則視之為招惹是非的美女。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我很反對這種以偏概全的歷史觀。崇禎皇帝拒絕陳圓圓入宮,不也沒保住江山社稷嗎?明朝的覆滅都是各路男人們相互爭鬥而造成的,是男人們鬧的亂子,幹嘛最後要讓一個弱女子來買單啊?如果沒有陳圓圓的因素,我不相信吳三桂就不會投靠多爾袞瞭,舊主子倒臺瞭,像他這樣待價而沽的一方諸侯,必定要尋找新主子的,在李自成與多爾袞之間,他要選擇一個更過硬的靠山。經過審時度勢,幾經猶豫,最終把寶押在瞭多爾袞一方。報復李自成奪愛之仇,不過是掛在嘴上的理由,以掩蓋自己引狼入室之罪過。  相比這一系列爭權奪利的男人而言,陳圓圓反而是無辜的。她本是個小女人,隻想依靠著如意郎君,或風花雪月或茶米油鹽地安度一輩子,偏偏樹欲靜而風不止,被拋到風口浪尖,仿佛舉手投足,都可能影響到歷史天平的傾斜度。她哪能擔得起這麼重的責任?她愛吳三桂,這有錯嗎?她愛的時候,吳三桂還是大明王朝的頂梁柱呢。誰料到這根柱子會變形、扭曲?因為這一點,她就成為替男人背黑鍋的女人。不僅替吳三桂的降清背黑鍋,還要替明朝的覆滅背黑鍋。  【馬傢寨,實際居住者全部姓吳,歷來自稱為吳三桂後代,如今吳氏後裔1000多人。為保護陳圓圓墓,雍正年間立碑之後未進行重修。】  其實,陳圓圓比吳三桂要識大體,重氣節。她阻攔吳三桂追剿李自成,勸他立馬趕回北京,以防建州九王(多爾袞)乘虛而入,定鼎北京。在《吳三桂演義》中,陳圓圓幾番提醒吳三桂不要讓建州九王漁翁得利:“恐將軍統兵西行,而九王己是定鼎北京矣……若不幸為妾所料,是將軍雖破逆闖而負罪多矣。今乘逆闖窮促之計,實無勞將軍虎威,方今為大局計,將軍宜迅回北京,以看九王動靜,或者九王以將軍兵威尚盛,將有戒心。不然中國已絕望矣。”

魏忠賢之死:崇禎煤山自盡前為何厚葬魏忠賢?

  導讀:死前被公佈罪狀、發配鳳陽,死後被碎屍萬段、懸首示眾,崇禎上臺後對魏忠賢的這一系列處置,在給當時的黑暗政壇帶來些許新鮮空氣的同時,也讓他贏得瞭聖明之君的歡呼頌揚。  然而,17年後,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禎卻下密旨收葬魏忠賢的遺骸,墓址就選在瞭魏忠賢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雲寺。崇禎在李自成大兵壓境的危急時刻,不把全部心思放在調兵遣將上,居然還有閑心做一件與禦敵守城毫不相幹的事情?  崇禎在國破人亡的慌亂絕望中,為什麼會突然改變自己打倒和否定魏忠賢的初衷,重新審視魏忠賢的價值和功績,並出人意料地為其收集骸骨、修墳立碑。明熹宗臨死前曾專門叮囑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後時刻對魏忠賢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固然摻雜著個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認識到瞭魏忠賢在處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決。尤其是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關鍵問題上,在事關國傢、民族生死存亡的政治立場上,所表現出來的深明大義和遠見卓識。  平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從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不徇私情、果斷罷免寧錦一戰中畏縮不出的袁崇煥,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還是心系國傢、講求原則的。 明朝崇禎皇帝  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層能力、這種魄力、這份功績,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崇禎即位的時候,海內難民揭竿四起、關外清兵虎視眈眈,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魏忠賢這樣富有處理軍國大事經驗和把握動蕩時局能力的“能人”來獨當一面。  雖然無法扭轉國勢日衰、積重難返的敗亡趨勢,但也不至於在短時間內坍塌崩潰。但崇禎為瞭整飭內政和平息民憤,更是為瞭報仇雪恨和獨掌大權,借著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勢徹底肅清瞭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相關閱讀推薦:崇禎最大失誤:誅殺魏忠賢導致朝政失控太監也有女朋友:魏忠賢宮中打架隻為小情人滄州名人堂拒絕魏忠賢李蓮英引熱議各界力挺明熹宗朱由校簡介 明熹宗為何萬般寵信魏忠賢?魏忠賢是真太監還是假太監 魏忠賢是怎麼死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能夠不動聲色地一舉鏟除魏忠賢,一直是崇禎自我標榜的人生得意之作,然而,正是由於過分欣賞自己的才幹,過度迷信自己的能力,卻讓他從自信變得自負,最後變得剛愎自用。  魏忠賢死後,崇禎起用瞭倡導儒傢思想的東林黨人,但在國內動蕩、邊關危急的存亡之際,那些擅長空談、治國乏術的文人儒將能有什麼作為?楊鶴對民風剽悍的起義軍實行“招安”,袁崇煥與狼子野心的皇太極私下“和談”,無不表現出東林黨人的庸俗、懦弱、酸腐和無能。  盡管崇禎志向遠大、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事必親躬,但他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加上他嚴苛、猜忌、多疑,對大臣動輒怒斥、問罪、砍頭、凌遲,其殘忍和冷酷與魏忠賢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禎還頻繁地調整官吏,17年間他竟然換瞭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這種讓人噤若寒蟬、如履薄冰的高壓態勢,造成國傢人才匱乏,有心報國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請纓效命。無奈之下,崇禎隻好培植私人勢力,重新起用大批更加腐朽無能的太監,最終導致“十萬太監亡大明”的歷史悲劇。 明朝宦官魏忠賢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瞭皇兄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  國難當頭,非常時期,個人恩怨和個人私欲是不是應該暫時放一放呢?畢竟,國祚永存,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最硬的道理。在幡然醒悟的同時,也讓無力回天的崇禎在精神上徹底崩潰。收葬魏忠賢遺骸,既是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17年執政生涯的全盤否定。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崇禎帝的私房錢:為省百萬兩白銀丟掉萬裡江山

  崇禎的私房錢:一六二七年,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十七歲受遺命繼承皇位。接這個爛攤子的時候,整個大明王朝如同行駛在汪洋中的一條船,通體千瘡百孔,形將傾覆。崇禎皇帝每天旰食宵衣,夜以繼日地批閱奏章,治理朝政,節儉自律,不近女色。盡管他天天生活在操勞、恐懼、痛苦、煩躁與焦慮之中,也無力堵住四處冒水的漏洞。  即位初年,為節省國庫開支,崇禎皇帝下令大幅度地裁撤邊防驛站、免官稅。為縮減宮內開支,他把宮中萬歷時所儲藏的上等遼參拿到集市上賣掉,用來補貼國用。同時,他還常常派人到宮外去從民間采買物品,詳細查問物價。崇禎皇帝自己的衣服破瞭也舍不得更換,以至於某日聽講官講書時,他穿的內衣袖子破損不堪,露在外面很不雅觀,隻好不時把它塞進去遮掩。就是這樣一位節儉的皇帝,其私藏的皇銀內帑數目卻非常驚人。  甲申年正月(一六四四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農民政權,百萬大師攻陷平陽和太原後進逼北京。驚恐萬狀的崇禎皇帝特地召見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等戶部、兵部的要員們,商量調關外的吳三桂入關勤王。吳襄給崇禎皇帝算瞭一筆賬:如果調吳三桂進衛北京,需要一百萬兩銀子的軍費,而國庫的賬上隻有區區四十萬兩。對此,大臣們反復上疏懇求,希望崇禎皇帝拿出自己的皇銀內帑以充軍餉。皇銀內帑,也稱皇帑,說白瞭就是皇帝的私房錢。拿自己的私房錢辦公傢的事,對一向節儉摳門的崇禎來說,無異於剜卻他的心頭肉。他向大臣們哭窮:“內帑業已用盡。”左都禦史李邦華眼看社稷已危,皇帝還如此吝惜那些身外之物,比崇禎還著急,也顧不得話不好聽:“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崇禎皇帝聽後,卻潸然淚下:“今日內帑難已告先生。”皇帝老兒都流眼淚瞭,大臣們還有什麼話說?   資金缺口無處彌補,想再從百姓頭上搜刮,時間來不及瞭,也沒有充足的地盤和執行的官吏。無計可施的崇禎皇帝隻有在大臣身上打主意──號召群臣募捐。  皇帝老兒為瞭自己的江山都不肯出錢,那些早想給自己留條後路的大臣們自然更不肯幹。崇禎雖然慳吝如鐵公雞,但腦子並不笨,深知萬事開頭難,有人率先垂范就好辦。於是,他派太監徐高通知周皇後之父、國丈嘉定伯周奎,讓他捐十萬兩白銀,起個表率作用。  沒想到周奎眼見得女婿將受滅頂之災,也不肯伸出援手,隻是一個勁兒地哭窮,堅稱沒有。最後,徐高實在看不過去,憤然而起,說:“老皇親如此鄙吝,朝廷萬難措手,大事必不可為矣。即使廣蓄多產,後來何益?”周奎無奈之下隻好答應勒緊褲帶捐獻一萬兩。崇禎皇帝覺得太少,要他拿出兩萬。周奎不敢再討價還價,卻暗地裡進宮去向女兒求援。皇後答應幫他出五千兩,並勸他盡可能滿足崇禎皇帝要求的數額。  可就是這本身出自崇禎“私房錢”的五千兩銀子,周奎還趁火打劫,雁過拔毛,隻取出其中三千兩捐瞭,凈得兩千外快。皇帝的老丈人都捐瞭,其它人再不掏腰包實在說不過去。出任首輔多年的魏藻德,傢藏萬金,隻拿瞭五百兩銀子意思意思。不過,與這些叫苦裝窮的大臣閣老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個住在彰德門外的六十多歲的老漢。他不肯做“大順”政權的順民,於是將自己平生所得──四百兩白銀全部捐獻給朝廷,充作軍餉。崇禎皇帝聞聽大喜,將有名無實的“錦衣千戶”官銜賜給老漢。可憐這老漢的“錦衣千戶”僅做瞭一天,次日崇禎皇帝便以發覆面光著一隻腳自縊於煤山,大明江山宣告易主。  李自成攻占北京後,從崇禎皇帝的宮內搜出白銀是多少呢?時以工部員外郎的官銜管理節慎庫的趙士錦在他的《甲申紀事》一書中說:“賊載往陜西金銀錠上有歷年字號,聞自萬歷八年以後,解內庫銀尚未動也。銀尚存三千餘萬兩,金一百五十萬兩。”節慎庫為工部礦銀的收入倉庫,主要提供宮廷使用。趙士錦的說法應該是可信的。至於捐一文錢都肉疼的國丈周奎呢,城破後,農民軍從他傢中搜出的現銀就多達五十三萬兩,果然應瞭徐太監“廣蓄多產,後來何益”那句話。  為瞭節省一百萬白銀而丟掉三千多萬乃至無法估價的萬裡江山,這本是一筆再簡單不過的明白賬,可自幼聰明好學的崇禎皇帝到死也沒有算清楚。也就在明王朝滅亡的這一年的年初,崇禎皇帝召見閣臣時曾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問題的答案可能很多,但他如何對待處理私房錢的態度肯定是其中一個。相關閱讀推薦:崇禎的遺詔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遺詔內容是什麼為什麼崇禎帝沒做亡國之事卻成瞭亡國之君?袁崇煥之死 崇禎帝為什麼會活剮袁崇煥?魏忠賢之死:崇禎煤山自盡前為何厚葬魏忠賢?揭秘:崇禎皇帝為何拒絕陳圓圓入宮為妃?

明末歷史懸案:明朝滅亡後崇禎子女跑哪去瞭?

  明末歷史懸案:崇禎迫周皇後自殺,又手刃妃、嬪、公主後,到萬歲山吊死在一顆槐樹上。明朝就此滅亡。但人們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明朝末代皇帝的子女們哪兒去瞭?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闖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率領農民起義軍直搗北京。同年三月十六日包圍北京,開始發動猛攻。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迫周皇後自殺,又手刃妃、嬪、公主後,到萬歲山(今景山)吊死在一顆槐樹上。明朝就此滅亡。與此同時,讓人們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明朝末代皇帝的子女們哪兒去瞭?  金庸先生曾在小說《鹿鼎記》中描繪的一位“白衣俠女纖塵不染,神功蓋世浪跡江湖”的尼姑形象。據說她乃是大明崇禎皇帝的公主長平,但這畢竟是小說故事。據《明史》記載:崇禎皇帝在皇宮中砍傷十六歲的長平公主後,長平公主暈死在血泊中,長平公主後來被人發現,抬到周皇後的父親周奎傢中,五天後竟然蘇醒過來。當她醒來的時候,北京城已經成瞭大順天下。周奎不敢收留她,就把她交給瞭李自成,李闖王見長公主居然死而復蘇,感到很意外,於是將她交給劉宗敏救治。“大順”隻在北京城裡呆瞭兩個月,就結束瞭它的歷史使命。李自成沒有來得及帶上長平公主,就在清軍的追擊下敗逃遠去。   清順治二年,長平公主向順治帝及攝政王多爾袞上書要求出傢為尼,但清政府為瞭籠絡人心,不但不答應,在長平公主上書不久,順治帝就下達詔命:讓她與崇禎為她選定的駙馬周顯完婚,並且同時賜予府邸、金銀、車馬、田地。但僅僅過瞭幾個月,長平公主就病逝瞭,時為順治三年,長平公主十八歲。賜葬廣寧門外。  長平公主的下落有瞭結論,崇禎帝的兒子下落至今卻還是個謎。  據《明史·諸王傳》記載崇禎帝的一生共生有7個兒子。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時,皇太子朱慈烺16歲,皇三子定王朱慈炯14歲,皇四子慈炤隻有十歲。除瞭這三個兒子外,崇禎帝的其他的兒子都是早夭。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之日,崇禎帝為給大明保留一絲血脈。他讓兒子們都換上平民的衣服,由太監護送逃出北京城。臨死,他還寫下遺詔,要求各地的官員協力輔佐太子,重振大明。  那麼,崇禎帝的這些兒子們逃到哪裡去瞭呢?相關閱讀推薦:是誰開啟明朝的男風盛行?明朝皇帝大臣皆好男風明朝後期皇帝為何壽命不長?是朱棣有遺傳病嗎沈萬三與朱元璋 明朝大富商沈萬三擁有多少錢?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說法一:被清廷捕獲殺害。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為在李自成戰敗後,太子趁機逃脫,被吳三桂部下捕獲,後來太子又逃到外舅周奎傢,周奎擔心私藏太子會惹來禍端,就將太子獻給瞭清攝政王多爾袞,經過一番辨認,最終被害。這一觀點依據《石匾書後集》中的《烈帝本紀》及《太子本紀》記載,《國壽錄·崇禎太子》及《甲申傳信錄》等書中也有比較類似的記述。這些說法都認為太子最終被清廷抓獲,然後遇害。  說法二:被吳三桂殺害。《明史紀事本末》中稱,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後,太子慈娘與定王慈炯、永王慈招一起被起義軍所擄獲。後來,李自成不敵戰敗,就與吳三桂議和,吳三桂提出用歸還太子與二王並離開北京城為條件,換取停戰。李自成同意瞭,就將太子等人交給瞭吳三桂。這樣說來,太子就落人瞭吳三桂的手中。據此,有人提出,太子已經遇害。  說法三:跟隨李自成敗退,不知所終。崇禎兒子三人等在北京陷落後,均未逃脫,一並為李自成軍俘獲。在對他們的處理上,李自成采納李巖等人的建議,封明太子為宋王,永王和定王也改封他爵。後來,吳三桂在山海關反叛,李自成率軍親征時,身邊還帶著明太子及兄弟,其用意自然是以此來堵住吳三桂效忠明廷之借口,並招降吳三桂。但此舉並沒有收到效果。李自成農民軍與吳三桂交戰受挫,決定離京西撤時,將他們三兄弟一起帶走。從此太子便杳無音信,不知死活。這種說法是依據《明史紀事本末》、《明季遺聞》以及《明史》等,如《明史紀事本末》雲:“京城被攻陷,李自成捕獲太子,封為宋王。當李自成向西前進時,太子卻不知所終。”《明季遺聞》的記述尤為具體:“李自成軍受挫後,便狼狽回到京城,之後又向西行。有人說太子和二王也一同出行。”《明季遺聞》乃鄒流綺父子所編輯,他們在甲申之變時都身臨其境,且該書面世之時離事情發生之日不過十年左右,因此人們認為他倆所輯錄的遺聞還是較為可靠的。   說法四:跟隨李自成敗退,後逃出做瞭和尚。有人認為在李自成軍隊敗退北京的路上,劉宗敏受瞭重傷,放松瞭對他的看管,他就找瞭個機會和他以前的老師李士淳從闖王的軍中逃瞭出來,後來到瞭李士淳的老傢廣東嘉應州陰那山出傢當瞭和尚。他們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裡建瞭一座寺廟叫做“聖壽寺”,大殿就取名叫“紫極殿”,處處都顯示瞭寺中和尚的神秘出身。據說太子死後,廟裡就開始供奉一尊“太子菩薩”的神位。這尊神位始終保留著,直到辛亥革命後,清王朝覆滅瞭,人們才知道原來供奉的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李士淳的後人也聲稱他們的先祖確實在亂軍之中救瞭太子,並把太子帶回自己的傢鄉,兩人還一同出傢做瞭和尚。  除瞭以上四種說法外《明季太略·太子一案》中則說,太子從李自成軍隊逃出後,被人帶到皇姑寺藏瞭起來,又和太監高起一起潛逃到天津,然後像傳言中的建文帝一樣,出海南下,不知所終。《野史無文》則記載太子曾逃往南京的南明小朝廷,清兵攻陷南京後,他被人獻出後被帶往北方,不知所終。還有的說,明末清初兵荒馬亂的,太子後來死於亂軍之中。但這些說法均無證據證實。  種種說法,不一而足,清康熙時期有人借崇禎太子之名舉行反清起義,牽連並死瞭很多人,結果也被證實是假的。崇禎的三個兒子到底下落何處,到今天仍是解不開的謎團。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崇禎怎麼死的?崇禎上吊的最初導火線是什麼?

  崇禎是怎麼死的?每一個朝代的滅亡都會有一個導火線,這個導火線雖然本身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可以由他漸漸的引起導致朝代滅亡的大事。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明朝的滅亡正是驗證瞭這句話,那麼明朝滅亡,崇禎皇帝上吊的最初導火線是什麼?  其實,導致明朝滅亡的導火線是一件難以啟齒,不光彩的事件。那就是一位大臣老婆的捉奸事件。這位大臣就是明朝的官員毛羽健。毛羽健本是一名小小的知縣,後來榮升為禦史,於是便在京城為官。毛羽健在京城為官,而他的老婆還在老傢,耐不住寂寞的他便養起瞭小妾。毛羽健的老婆知道後,從老傢殺過來捉奸,最終毛羽健被罰跪一天一夜。  毛羽健很是氣憤,他不敢恨老婆,隻恨驛遞。驛遞本來是隻為遞送使客,飛報軍情,轉運軍需物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驛遞便成瞭為官員外出享受提供服務的瞭。於是毛羽健聯合在刑部當官的親戚一起上書崇禎帝。朝廷正財務之時,毛羽健的親戚建議將裁掉的驛卒的軍餉用來對付滿洲人。崇禎帝覺得很對,於是便立馬裁驛。   於是那些失業的驛卒便加入瞭造反的行列,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李自成。於是,崇禎帝處於李自成暴動的內憂和滿洲清軍的外患之中。崇禎帝派楊鶴為陜西三邊總督解決內憂,楊鶴被拿下後,他又派出洪承疇去鎮壓造反大軍,而可滿洲人已經兵臨城下。所以洪承疇顧東就不能顧西,就這樣,明朝很快就面臨滅亡。  所以明朝的滅亡,崇禎帝上吊是由毛羽健一步步引起的,過程歸結為毛羽健老婆捉奸——毛羽健上書——劉懋上書——朝廷裁驛卒——李自成等驛卒失業——失業驛卒加入造反大軍——明朝滅亡。相關閱讀推薦:明末歷史懸案:明朝滅亡後崇禎子女跑哪去瞭?崇禎帝的私房錢:為省百萬兩白銀丟掉萬裡江山崇禎的遺詔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遺詔內容是什麼為什麼崇禎帝沒做亡國之事卻成瞭亡國之君?袁崇煥之死 崇禎帝為什麼會活剮袁崇煥?

崇禎子女下落之謎 明亡後崇禎的子女跑哪去瞭?

  崇禎子女下落之謎: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軍打進北京城,崇禎迫周皇後自殺,又手刃妃、嬪、公主後,到萬歲山吊死在一顆槐樹上。明朝就此滅亡。但人們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明朝末代皇帝的子女們哪兒去瞭?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闖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率領農民起義軍直搗北京。同年三月十六日包圍北京,開始發動猛攻。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迫周皇後自殺,又手刃妃、嬪、公主後,到萬歲山(今景山)吊死在一顆槐樹上。明朝就此滅亡。與此同時,讓人們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明朝末代皇帝的子女們哪兒去瞭?  金庸先生曾在小說《鹿鼎記》中描繪的一位“白衣俠女纖塵不染,神功蓋世浪跡江湖”的尼姑形象。據說她乃是大明崇禎皇帝的公主長平,但這畢竟是小說故事。據《明史》記載:崇禎皇帝在皇宮中砍傷十六歲的長平公主後,長平公主暈死在血泊中,長平公主後來被人發現,抬到周皇後的父親周奎傢中,五天後竟然蘇醒過來。當她醒來的時候,北京城已經成瞭大順天下。周奎不敢收留她,就把她交給瞭李自成,李闖王見長公主居然死而復蘇,感到很意外,於是將她交給劉宗敏救治。“大順”隻在北京城裡呆瞭兩個月,就結束瞭它的歷史使命。李自成沒有來得及帶上長平公主,就在清軍的追擊下敗逃遠去。   清順治二年,長平公主向順治帝及攝政王多爾袞上書要求出傢為尼,但清政府為瞭籠絡人心,不但不答應,在長平公主上書不久,順治帝就下達詔命:讓她與崇禎為她選定的駙馬周顯完婚,並且同時賜予府邸、金銀、車馬、田地。但僅僅過瞭幾個月,長平公主就病逝瞭,時為順治三年,長平公主十八歲。賜葬廣寧門外。  長平公主的下落有瞭結論,崇禎帝的兒子下落至今卻還是個謎。  據《明史·諸王傳》記載崇禎帝的一生共生有7個兒子。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時,皇太子朱慈烺16歲,皇三子定王朱慈炯14歲,皇四子慈炤隻有十歲。除瞭這三個兒子外,崇禎帝的其他的兒子都是早夭。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之日,崇禎帝為給大明保留一絲血脈。他讓兒子們都換上平民的衣服,由太監護送逃出北京城。臨死,他還寫下遺詔,要求各地的官員協力輔佐太子,重振大明。  那麼,崇禎帝的這些兒子們逃到哪裡去瞭呢?  說法一:被清廷捕獲殺害。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為在李自成戰敗後,太子趁機逃脫,被吳三桂部下捕獲,後來太子又逃到外舅周奎傢,周奎擔心私藏太子會惹來禍端,就將太子獻給瞭清攝政王多爾袞,經過一番辨認,最終被害。這一觀點依據《石匾書後集》中的《烈帝本紀》及《太子本紀》記載,《國壽錄·崇禎太子》及《甲申傳信錄》等書中也有比較類似的記述。這些說法都認為太子最終被清廷抓獲,然後遇害。相關閱讀推薦:崇禎怎麼死的?崇禎上吊的最初導火線是什麼?崇禎帝的私房錢:為省百萬兩白銀丟掉萬裡江山崇禎的遺詔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遺詔內容是什麼為什麼崇禎帝沒做亡國之事卻成瞭亡國之君?袁崇煥之死 崇禎帝為什麼會活剮袁崇煥?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說法二:被吳三桂殺害。《明史紀事本末》中稱,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後,太子慈娘與定王慈炯、永王慈招一起被起義軍所擄獲。後來,李自成不敵戰敗,就與吳三桂議和,吳三桂提出用歸還太子與二王並離開北京城為條件,換取停戰。李自成同意瞭,就將太子等人交給瞭吳三桂。這樣說來,太子就落人瞭吳三桂的手中。據此,有人提出,太子已經遇害。  說法三:跟隨李自成敗退,不知所終。崇禎兒子三人等在北京陷落後,均未逃脫,一並為李自成軍俘獲。在對他們的處理上,李自成采納李巖等人的建議,封明太子為宋王,永王和定王也改封他爵。後來,吳三桂在山海關反叛,李自成率軍親征時,身邊還帶著明太子及兄弟,其用意自然是以此來堵住吳三桂效忠明廷之借口,並招降吳三桂。但此舉並沒有收到效果。李自成農民軍與吳三桂交戰受挫,決定離京西撤時,將他們三兄弟一起帶走。從此太子便杳無音信,不知死活。這種說法是依據《明史紀事本末》、《明季遺聞》以及《明史》等,如《明史紀事本末》雲:“京城被攻陷,李自成捕獲太子,封為宋王。當李自成向西前進時,太子卻不知所終。”《明季遺聞》的記述尤為具體:“李自成軍受挫後,便狼狽回到京城,之後又向西行。有人說太子和二王也一同出行。”《明季遺聞》乃鄒流綺父子所編輯,他們在甲申之變時都身臨其境,且該書面世之時離事情發生之日不過十年左右,因此人們認為他倆所輯錄的遺聞還是較為可靠的。   說法四:跟隨李自成敗退,後逃出做瞭和尚。有人認為在李自成軍隊敗退北京的路上,劉宗敏受瞭重傷,放松瞭對他的看管,他就找瞭個機會和他以前的老師李士淳從闖王的軍中逃瞭出來,後來到瞭李士淳的老傢廣東嘉應州陰那山出傢當瞭和尚。他們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裡建瞭一座寺廟叫做“聖壽寺”,大殿就取名叫“紫極殿”,處處都顯示瞭寺中和尚的神秘出身。據說太子死後,廟裡就開始供奉一尊“太子菩薩”的神位。這尊神位始終保留著,直到辛亥革命後,清王朝覆滅瞭,人們才知道原來供奉的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李士淳的後人也聲稱他們的先祖確實在亂軍之中救瞭太子,並把太子帶回自己的傢鄉,兩人還一同出傢做瞭和尚。  除瞭以上四種說法外《明季太略·太子一案》中則說,太子從李自成軍隊逃出後,被人帶到皇姑寺藏瞭起來,又和太監高起一起潛逃到天津,然後像傳言中的建文帝一樣,出海南下,不知所終。《野史無文》則記載太子曾逃往南京的南明小朝廷,清兵攻陷南京後,他被人獻出後被帶往北方,不知所終。還有的說,明末清初兵荒馬亂的,太子後來死於亂軍之中。但這些說法均無證據證實。  種種說法,不一而足,清康熙時期有人借崇禎太子之名舉行反清起義,牽連並死瞭很多人,結果也被證實是假的。崇禎的三個兒子到底下落何處,到今天仍是解不開的謎團。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究竟是誰殺死瞭崇禎皇帝的遺孤? 清朝朱三太子案

  崇禎皇帝幾個兒子的悲慘結局:據《明史.諸王傳》記載崇禎帝的一生共生有7個兒子。其中,周皇後生瞭三個,即太子慈烺、懷隱王慈(火亙)(皇二子)、定王慈炯(皇三子);田貴妃生子四人,即永王慈炤(皇四子)、悼靈王慈煥(皇五子)、悼懷王無名(皇六子)、皇七子。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時,皇太子朱慈烺16歲,皇三子定王朱慈炯14歲,皇四子慈炤隻有十歲。除瞭這三個兒子外,崇禎帝的其他的兒子都是早夭。  李自成大軍破城之日,崇禎意識到局面已無可挽回,自己恐怕也逃不過被殺的命運,但愛子心切的崇禎帝仍希望能給大明保留一絲血脈。因此,他把兒子們都叫到自己的跟前,讓他們都換上平民的衣服,由太監護送出外逃生。希望兒子們能趁亂逃出城去,到南方重建王師,承擔復國大業。於是,在黑暗混亂的夜晚三個少年悄悄的溜出瞭紫禁城。第二天一大早,崇禎就聽到守城太監叛主投降,混亂中崇禎帝帶著幾個太監數度突圍,均被亂軍擋瞭回來,知道已是無路可逃的崇禎皇帝,砍殺瞭後妃公主,自己帶著一個老太監在紫禁城後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殺瞭。臨死,他還寫下遺詔,要求各地的官員協力輔佐太子,重振大明。他自己雖然死瞭,但是太子逃出去總還有一絲復國的希望,這是他死前心中念念不忘的事。崇禎帝用心良苦,隻可惜天不憐明,大明江山氣數已盡,他得皇子們出逃後並沒有帶來復國雪恥的那一天,而是從此沒瞭消息。  出逃的太子和他兩個弟弟到哪裡去瞭呢?有人說,太子三兄弟並沒有逃出被李自成重重包圍的北京城。出逃之日,面對熊熊戰火,三個人沒有辦法,商量瞭一下,決定先到周皇後的父親、也就是他們的外公周奎傢裡去躲一躲,等外面平靜一些,再設法逃到南方去。但是由於外邊的情況實在太混亂。太子與定王和永王兄弟走失,隻有定王、永王兄弟到瞭周奎傢。   李自成進城之後,命令搜捕崇禎諸子。周奎見局勢不妙,生怕引火上身,就將定王、永王交給瞭李自成。後來皇太子也被李自成的軍隊搜獲。由此還出現瞭太子與闖王李自成之間的一段對話。太子問李自成說:“為什麼不殺我?”李自成說:“你沒有罪,我豈能妄殺!”太子說:“既然這樣,你聽我一句話:第一,不可驚我祖宗陵寢;第二,速速埋葬我的父皇母後;第三,不可殺我百姓。” 據說李自成接受瞭他的建議,不但沒有殺他們,還封瞭皇太子為宋王,另外兩個皇子也封瞭爵,一並交給大將劉宗敏看管。後來,李自成得到吳三桂叛清的消息,親自帶兵討伐吳三桂時也把崇禎的三個皇子帶在身邊,想用他們勸說吳三桂投降。不料這一去,李自成的軍隊大敗,在李自成軍隊敗退北京的路上,劉宗敏受瞭重傷,放松瞭對他的看管,他就找瞭個機會從闖王的軍中逃瞭出來,跟隨他的還有他以前的老師李士淳。李士淳是明朝翰林院編修,曾任太子講官,明亡後被迫接受李自成封的官職。因為李士淳原籍在廣東嘉應州,他們就一路逃回瞭李士淳的老傢,在嘉應州陰那山出傢當瞭和尚。他們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裡建瞭一座寺廟叫做“聖壽寺”,大殿就取名叫“紫極殿”,處處都顯示瞭寺中和尚的神秘出身。據說太子死後,廟裡就開始供奉一尊“太子菩薩”的神位。這尊神位始終保留著,直到辛亥革命後,清王朝覆滅瞭,人們才知道原來供奉的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李士淳的後人也聲稱他們的先祖確實在亂軍之中救瞭太子,並把太子帶回自己的傢鄉,兩人還一同出傢做瞭和尚。相關閱讀推薦:崇禎帝賜死皇後妃嬪之謎:崇禎皇帝怎麼死的?崇禎帝臨終遺言內容:為何說“文臣人人可殺”崇禎子女下落之謎 明亡後崇禎的子女跑哪去瞭?崇禎怎麼死的?崇禎上吊的最初導火線是什麼?明末歷史懸案:明朝滅亡後崇禎子女跑哪去瞭?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關於太子的命運,還有一種說法,說他逃出宮後,被一個貧苦的老太太收養。但是老太太傢裡實在太窮,隻好把他送到國丈周奎的傢裡。當時長平公主也在周奎府中,姐弟二人見面後抱頭痛哭。周奎舉傢向太子行君臣之禮,並問太子:你一直藏在哪裡?太子回答說:城陷之日,我單獨藏匿在東廠門外。一日夜出,潛至東華門,被一個貧苦的老太太收養。後來又將我送到崇文門外的尼姑庵中,在那裡假裝貧困無依的孤兒住瞭半個月。但是,周奎膽小怕事,不敢長時間收留太子,皇太子無奈再次流落街頭,後來被巡邏的清兵以“犯夜”罪逮捕,交給刑部審理,皇太子向審理的官員說自己是前明皇太子,但是刑部主事官員,認為皇太子絕對不會這麼名目仗膽的說自己是皇太子,就斷其為假冒太子。但為慎重起見,刑部主事錢鳳覽就找來原司禮監太監王德化等人前來辨認,結果果真是皇太子。於是錢鳳覽見事情重大,立即上報多爾袞,多爾袞認為皇太子如果活在世上,就是明朝遺老遺少的一面旗幟,於是下令將皇太子處決。  除瞭以上兩種說法,還有一種說認為,皇太子成功地逃出瞭北京,順利逃到南方。後來被南明小朝廷的李繼周接往南京。行前太子問李繼周:“迎我進京,是讓我做皇帝嗎?”李繼周說:“此事臣不知。” 其實這時的南明處於福王朱由崧的控制之下,他聽說崇禎皇帝的太子前來投奔,這還得瞭,如果證明這個少年真是太子,他就得歸政於太子,那他就無法當皇帝瞭。所以皇太子到南京後,他沒有直接的接見他,也沒讓他入宮,而是被安排在興善寺暫住,並派兩名太監去見太子,辯認真偽。兩人見瞭之後,說果真是皇太子,福王大怒,處死瞭兩名太監。後來又讓原總督京營太監盧九德去辨認,盧九德鑒於前車之鑒,不敢表態,隻說有些像,卻認不真。皇太子在南京的消息傳出去之後,引發瞭小朝廷的政治危機。朝臣們分成瞭兩派,處於長江中遊的左良玉等人以擁護皇太子的為名率軍入京,江北的黃得功、劉良佐等總兵也上疏要求善視太子。福王為瞭保住自己的皇位,就想方設法除掉這位真假未明的皇太子。他逼迫曾經充任太子講官的王鐸,一口咬定太子是假。並將太子下獄審訊,說假太子真名叫王之明。並下獄收監,還沒來得及處置。南明小朝廷就被清軍攻破。南京百姓沖入監獄,救出瞭皇太子,隻可惜幾天之後,太子落入清軍之手,後被多鐸處死。   隨著歲月的流逝,關於崇禎皇子們的傳說,並沒有銷聲匿跡,直到康熙年間,以“朱三太子”為號召,舉兵抗清,這就是著名的“朱三太子案”。康熙十二年冬(1674年1月),北京有個叫楊起隆的人,詐稱自己是朱三太子,組織旗下奴仆﹑佃戶,密謀起事。後來因為事機漏泄,被清廷鎮壓,楊起隆逃走。康熙十九年,在陜西漢中有有人自稱朱三太子反清,清廷指其假冒,在京磔死。三藩之亂之時,福建蔡寅也有人詐稱朱三太子,擁眾數萬,與臺灣鄭經勾通反清,被清軍擊敗於天寶山。康熙四十年後,江蘇太倉﹑浙江大嵐山等處反清力量均稱擁立朱三太子。四十七年正月,捕獲在浙江大嵐山起兵抗清的張念一,四月,清廷根據他的口供在山東汶上縣捉獲張姓父子,指為起義軍所擁立之朱三,押解至浙審問。張供認本名朱慈煥,系崇禎帝三子,長期流落河南﹑浙江等地,先後改姓王﹑張,以課讀糊口,時年已七十五歲,與江南﹑浙江等處反清力量並無關系。但清廷指其偽冒明裔,以“通賊”罪仍將朱氏父子解京處死。朱三太子一案從此才告終結。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李自成和崇禎皇帝互斷龍脈之謎:誰逼死瞭崇禎帝

  李自成和崇禎皇帝互斷龍脈之謎:李自成(1606~1645年),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他率領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逼死瞭明崇禎皇帝,建立瞭大順政權,但不久農民起義軍就在吳三桂和滿清軍隊的聯合夾擊下敗亡,李自成也死於非命。有人說李自成和崇禎的兩敗俱傷是因為互斷瞭對方的龍脈,才使滿清的多爾袞撿瞭一個大便宜,這是怎麼一回事?  關於明皇族朱氏的龍脈之說,據《朱元璋系年要目》介紹,朱元璋祖居江蘇省句容縣通德鄉朱傢巷。元朝初期,為瞭逃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攜帶全傢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帶,居住在古泗州城北13裡的孫傢崗。  王文祿《龍興寺記》記載著這樣一個傳說:楊傢墩傢有個窪窩,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經常臥於其處。有一次,一個道士路過此處,見瞭這個地勢說:“葬於此處,後代可出天子。”  道士的徒弟追問原因,道士說:“你若是不信,就拿個枯樹枝栽在這兒,十天之內就能起死復生”,朱初一偷偷試驗瞭一下,果真如此,於是把道士的話告訴瞭朱元璋的父親朱世珍。十年後,泰定四年(1327年)朱初一病死,如道士所言,葬於此。半年後,朱世珍妻陳氏即懷瞭朱元璋。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參加瞭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一路登上皇帝之位,1386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標,帶領文武群臣和工匠,到泗州城北楊傢墩,開始修建祖陵。以後陸續增修,經過28年,耗費大量資金,到永樂十一年(1413年)才把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陵墓全部修建成功。至此,楊傢墩改稱明祖陵。李自成攻破此處後,為瞭破壞明朝的龍脈,將明祖陵破壞的一塌糊塗。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為瞭打擊李自成起義軍,崇禎皇帝竟然也派人挖瞭李自成的祖墳。  李自成是陜西米脂縣人,從小苦大仇深,和一些窮苦百姓參加瞭高迎祥領導的起義軍。後來因為作戰勇敢和有智慧,得到高迎祥的賞識,最後,接替高迎祥成為起義軍首領,所到之處,百姓雲集響應,一時間朱傢天下搖搖欲墜,李氏“帝王之相”隱隱可見。當此之時,崇禎帝不知聽瞭何人建議,希冀用伐掘李自成祖墳的辦法斷其“龍脈”,泄其“王氣”,以使“賊勢當自破矣”,從而挽大廈於將倒。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初八,接到崇禎皇帝密旨的陜西總督汪喬年命延安府米脂縣縣令邊大綬等人進山尋找李自成的祖、父的墓地。相關閱讀推薦:崇禎帝兒子下落:崇禎皇帝幾個兒子是怎麼死的?究竟是誰殺死瞭崇禎皇帝的遺孤? 清朝朱三太子案李自成寶藏在哪?古代農民起義三大寶藏下落 崇禎子女下落之謎 明亡後崇禎的子女跑哪去瞭?李自成的生死之謎:闖王李自成到底死在哪裡?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事先,邊大綬找到瞭曾參與埋葬的李自成的同鄉李誠。經過拷訓,李誠給邊大綬提供:“記得李闖祖父下葬掘土時,地下面有三個空穴,其中的一個空穴尚發現有一隻黑碗,當時用土填瞭兩個空穴,在其中一穴安葬,並用黑油點燈放在墓內棺前。因此,隻要找到那個置有黑碗的墳墓,便是李闖的祖墳。”  根據李誠提供的線索,邊大綬立刻下令尋找,但是,一連掘瞭數座墳,未見黑碗。到天晚,難以下山,他們坐在李自成舊窯中烤火。翌日凌晨,他們又挖瞭數傢墳塚,到瞭正午時分。果然在一墓中發現黑碗,照李誠所說它必然是李自成祖父的墳墓瞭。挖出來的骷髏如黑墨,額骨上長出瞭六七寸長的白毛,狀極恐怖。在李自成祖父墳的左側下方還有一座墳墓,據李誠指認它是李自成父守忠之墓。墓的正頂長有一棵榆樹,粗如臂膀,枝葉詭異,邊大綬命人砍下榆樹,不料樹倒墓開。墓中竟蟠著一條白蛇,“長尺有二寸,頭角嶄然”,役卒上前捕捉,將蛇置於練總郝光正行裝袋內。役卒把棺木打開後,隻見所有的骨節都變成青銅色的綠色,額骨上也有六七寸長的白毛。其餘七八座墓中骷髏上也都有白毛。邊大綬為瞭斷李自成的“龍脈”,還派人在舊址上邊的大小垴之間挖下寬二十米、深五米的大壕,他命人將骨骸“聚火燒化”,並把周圍“大小樹木一千三百餘棵悉數斫伐”。  挖李自成祖墳的全過程,邊大綬詳細記錄在瞭向陜西督軍汪喬年呈報的《塘報》中,陜西督軍汪喬年得知後,嘉獎邊大綬:“據來報,知闖王墓已開,可以制賊死命。他日功成,定當首敘以酬。”然而,崇禎皇帝的這一招並不奏效,就在前一年,李自成的農民軍在河南攻城破邑,所向披靡,並進逼潼關、直指西安,結果是眾所周知的:兩年後李自成攻占北京城,崇禎跑到皇宮北面的萬歲山投繯自盡。   李自成與崇禎在挖龍脈上兩敗俱傷,這也成就瞭清軍將領多爾袞。在他的功業基礎上,順治皇帝成為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開創瞭大清王朝的歷史篇章。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明朝滅亡後崇禎帝子女下落之謎:崇禎後代在哪?

  明朝末代皇帝的子女們下落之謎:崇禎迫周皇後自殺,又手刃妃、嬪、公主後,到萬歲山吊死在一顆槐樹上。明朝就此滅亡。但人們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明朝末代皇帝的子女們哪兒去瞭?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闖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率領農民起義軍直搗北京。同年三月十六日包圍北京,開始發動猛攻。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迫周皇後自殺,又手刃妃、嬪、公主後,到萬歲山(今景山)吊死在一顆槐樹上。明朝就此滅亡。與此同時,讓人們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明朝末代皇帝的子女們哪兒去瞭?  金庸先生曾在小說《鹿鼎記》中描繪的一位“白衣俠女纖塵不染,神功蓋世浪跡江湖”的尼姑形象。據說她乃是大明崇禎皇帝的公主長平,但這畢竟是小說故事。據《明史》記載:崇禎皇帝在皇宮中砍傷十六歲的長平公主後,長平公主暈死在血泊中,長平公主後來被人發現,抬到周皇後的父親周奎傢中,五天後竟然蘇醒過來。當她醒來的時候,北京城已經成瞭大順天下。周奎不敢收留她,就把她交給瞭李自成,李闖王見長公主居然死而復蘇,感到很意外,於是將她交給劉宗敏救治。“大順”隻在北京城裡呆瞭兩個月,就結束瞭它的歷史使命。李自成沒有來得及帶上長平公主,就在清軍的追擊下敗逃遠去。  清順治二年,長平公主向順治帝及攝政王多爾袞上書要求出傢為尼,但清政府為瞭籠絡人心,不但不答應,在長平公主上書不久,順治帝就下達詔命:讓她與崇禎為她選定的駙馬周顯完婚,並且同時賜予府邸、金銀、車馬、田地。但僅僅過瞭幾個月,長平公主就病逝瞭,時為順治三年,長平公主十八歲。賜葬廣寧門外。   長平公主的下落有瞭結論,崇禎帝的兒子下落至今卻還是個謎。  據《明史·諸王傳》記載崇禎帝的一生共生有7個兒子。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時,皇太子朱慈烺16歲,皇三子定王朱慈炯14歲,皇四子慈炤隻有十歲。除瞭這三個兒子外,崇禎帝的其他的兒子都是早夭。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之日,崇禎帝為給大明保留一絲血脈。他讓兒子們都換上平民的衣服,由太監護送逃出北京城。臨死,他還寫下遺詔,要求各地的官員協力輔佐太子,重振大明。  那麼,崇禎帝的這些兒子們逃到哪裡去瞭呢?  說法一:被清廷捕獲殺害。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為在李自成戰敗後,太子趁機逃脫,被吳三桂部下捕獲,後來太子又逃到外舅周奎傢,周奎擔心私藏太子會惹來禍端,就將太子獻給瞭清攝政王多爾袞,經過一番辨認,最終被害。這一觀點依據《石匾書後集》中的《烈帝本紀》及《太子本紀》記載,《國壽錄·崇禎太子》及《甲申傳信錄》等書中也有比較類似的記述。這些說法都認為太子最終被清廷抓獲,然後遇害。相關閱讀推薦:李自成和崇禎皇帝互斷龍脈之謎:誰逼死瞭崇禎帝究竟是誰殺死瞭崇禎皇帝的遺孤? 清朝朱三太子案崇禎帝賜死皇後妃嬪之謎:崇禎皇帝怎麼死的?崇禎簡介 大明末代皇帝為何死都不離開北京城?崇禎的遺詔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遺詔內容是什麼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說法二:被吳三桂殺害。《明史紀事本末》中稱,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後,太子慈娘與定王慈炯、永王慈招一起被起義軍所擄獲。後來,李自成不敵戰敗,就與吳三桂議和,吳三桂提出用歸還太子與二王並離開北京城為條件,換取停戰。李自成同意瞭,就將太子等人交給瞭吳三桂。這樣說來,太子就落人瞭吳三桂的手中。據此,有人提出,太子已經遇害。  說法三:跟隨李自成敗退,不知所終。崇禎兒子三人等在北京陷落後,均未逃脫,一並為李自成軍俘獲。在對他們的處理上,李自成采納李巖等人的建議,封明太子為宋王,永王和定王也改封他爵。後來,吳三桂在山海關反叛,李自成率軍親征時,身邊還帶著明太子及兄弟,其用意自然是以此來堵住吳三桂效忠明廷之借口,並招降吳三桂。但此舉並沒有收到效果。李自成農民軍與吳三桂交戰受挫,決定離京西撤時,將他們三兄弟一起帶走。從此太子便杳無音信,不知死活。這種說法是依據《明史紀事本末》、《明季遺聞》以及《明史》等,如《明史紀事本末》雲:“京城被攻陷,李自成捕獲太子,封為宋王。當李自成向西前進時,太子卻不知所終。”《明季遺聞》的記述尤為具體:“李自成軍受挫後,便狼狽回到京城,之後又向西行。有人說太子和二王也一同出行。”《明季遺聞》乃鄒流綺父子所編輯,他們在甲申之變時都身臨其境,且該書面世之時離事情發生之日不過十年左右,因此人們認為他倆所輯錄的遺聞還是較為可靠的。   說法四:跟隨李自成敗退,後逃出做瞭和尚。有人認為在李自成軍隊敗退北京的路上,劉宗敏受瞭重傷,放松瞭對他的看管,他就找瞭個機會和他以前的老師李士淳從闖王的軍中逃瞭出來,後來到瞭李士淳的老傢廣東嘉應州陰那山出傢當瞭和尚。他們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裡建瞭一座寺廟叫做“聖壽寺”,大殿就取名叫“紫極殿”,處處都顯示瞭寺中和尚的神秘出身。據說太子死後,廟裡就開始供奉一尊“太子菩薩”的神位。這尊神位始終保留著,直到辛亥革命後,清王朝覆滅瞭,人們才知道原來供奉的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李士淳的後人也聲稱他們的先祖確實在亂軍之中救瞭太子,並把太子帶回自己的傢鄉,兩人還一同出傢做瞭和尚。  除瞭以上四種說法外《明季太略·太子一案》中則說,太子從李自成軍隊逃出後,被人帶到皇姑寺藏瞭起來,又和太監高起一起潛逃到天津,然後像傳言中的建文帝一樣,出海南下,不知所終。《野史無文》則記載太子曾逃往南京的南明小朝廷,清兵攻陷南京後,他被人獻出後被帶往北方,不知所終。還有的說,明末清初兵荒馬亂的,太子後來死於亂軍之中。但這些說法均無證據證實。  種種說法,不一而足,清康熙時期有人借崇禎太子之名舉行反清起義,牽連並死瞭很多人,結果也被證實是假的。崇禎的三個兒子到底下落何處,到今天仍是解不開的謎團。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崇禎嫡女長平公主的真實命運:結局十分淒慘!

  在民間傳說中,有一位武功超凡的獨臂女尼,乃是明崇禎皇帝的嫡出長平公主,曾與袁崇煥之子有過婚約,但因為國破傢亡,被父親砍去手臂後流落民間,從此斬斷兒女情腸。懷著深仇大恨的公主練就瞭一身武功,誓要為父母報仇雪恨。人稱獨臂神尼九難。  傳說獨臂神尼九難收瞭八個天下無敵的徒弟:瞭因、黃仁父、李源、周潯、白泰官、路民瞻、甘鳳池、呂四娘。呂四娘是九難的關門弟子,後來潛入深宮,刺殺瞭雍正皇帝,輾轉為師父報瞭傢國之仇。這八個瞭不起的徒弟,被稱為“清初八大俠”,真是威震天下呀!  其實哪有這麼回事,長平公主哪有這麼好命。  ——袁崇煥督師也沒有這麼好命,他死的時候,兒子還沒有生出來呢。上哪裡去跟長平公主訂婚約?  粵劇中有一部極為經典的《帝女花》,講的也是長平公主的故事,說她在明亡後,出傢為尼,後來又被清朝廷找到,要她與駙馬完婚。為瞭讓父母能夠平安下葬,弟弟們能夠被釋出牢獄,她答應瞭這個要求。洞房花燭之夜,長平公主和駙馬周世顯服下瞭砒霜,以死報國。  那一折斷腸花燭夜“香夭”,實在是經典中的經典:“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臺上……”悠揚哀怨的唱腔一出,令人如醉如癡。  這個,雖然浪漫好聽,又太悲瞭一些,一樣差得太多。   大明崇禎元年的一天,紫禁城宮厥深處,一聲清脆的嬰啼,打破瞭禁宮的幽靜。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後宮妃嬪,又為他生下瞭一位公主。  這時的崇禎,還不到二十歲,滿懷壯志豪情,認為自己能夠挽回大明王朝頹廢的形勢,成為一代中興之主。作為中興新舉措之一,他下旨裁減瞭許多不必要的冗員。  就在小公主降生的時候,陜西米脂縣銀川驛,有一位名叫李自成的驛卒,隨著崇禎皇帝裁減令的下達,黯然離開瞭驛站,投向瞭茫茫天地間。  遠在禁紫城裡,正依偎在奶媽懷中熟睡的小公主不會知道,這個千裡外的小卒,將會在某一天,徹底更改她的命運軌跡。  她是崇禎皇帝的第二個女兒,也是六位公主中唯一長大成人的一個。她的生身母親究竟是誰,現在已經無法查考瞭。傳說中,長平是周皇後的親生女兒,而實際上周皇後隻生過一個女兒,早夭,追謚坤儀公主。若從時間來看,長平出生的時候,周皇後正懷著身孕,並於崇禎二年初生下瞭太子,所以她不可能是長平的生母。相關閱讀推薦:崇禎帝女兒長平公主的結局:死時有五個月身孕!崇禎皇帝煤山自殺前為何秘密收葬魏忠賢遺骸?明朝滅亡後崇禎帝子女下落之謎:崇禎後代在哪?李自成和崇禎皇帝互斷龍脈之謎:誰逼死瞭崇禎帝崇禎帝兒子下落:崇禎皇帝幾個兒子是怎麼死的?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崇禎是一個苦命的人。他的生母姓劉,祖上是海州(今遼寧海城)人,被選入太子東宮,成為朱常洛(明光宗)的妾:淑女。不久生下瞭朱由檢,即後來的崇禎皇帝。朱常洛性情怪異,脾氣狂燥。  在朱由檢五歲這年,朱常洛又一次歇斯底裡的大發作。在這次大發作中,劉淑女被他不分青紅皂白地處罰瞭一場。史書曰:“失光宗意,被遣,薨。”這話說得很堂皇,而實際上的情況,應該是朱常洛暴怒之下,將劉氏逼上瞭絕路自盡,甚至朱常洛親自或讓下人動手將劉氏活活打死瞭。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劉氏死後,光宗立即懊悔瞭。他倒不是有什麼情義或心疼兒子,而是害怕父親萬歷皇帝知道瞭,趁機廢瞭他這個太子位。於是朱常洛向身邊的太監宮女威逼利誘,告誡他們不能走漏風聲,隻說劉氏是病死的,將她以宮人的身份葬在西山。  沒有瞭母親的朱由檢慢慢長大。做為光宗的兒子,他被封為信王,屈死的劉氏也因此被追封為賢妃。  雖然朱由檢成瞭親王,但是由於劉氏死得不明不白,他也不敢公開去祭祀自己的母親,隻能悄悄向太監打聽母親下葬的方位,偷著拿些錢讓侍從去為母親祭掃而已。   朱由檢十七歲這一年,哥哥熹宗天啟帝朱由校無子早逝,將皇位傳給瞭他。直到這時,朱由檢才真正能夠光明正大地追悼自己的母親。他封早死的母親為孝純太後,將她從簡陋的墳墓中遷出,與父親光宗合葬慶陵。(可憐的劉氏,又要去受那個無情郎的折磨瞭。)  也許是因為母親不幸的經歷,崇禎的嬪妃很少,而且很重視傢庭,與子女妻妾的關系也很好。  然而正如史書上所說,他雖非亡國之君,卻面臨亡國之運,自己又缺乏力挽狂瀾的能力和個性,更何況明朝廷已如將傾大廈,積習深重難返,已無法再扶立起來。他傾盡全部力量,也隻能讓大明朝多喘幾口氣罷瞭。  在內外交困、殫精竭慮中,時間很快就推進到瞭崇禎十六年。  這年,公主已經十六歲瞭,她被封為長平公主。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崇禎對女兒很疼愛,雖然國事繁重,日以繼夜,還是在這一年為她挑選瞭駙馬:周顯。  然而,大明王朝已經走到瞭末路。在這一年,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義軍,分頭進逼,一座座城池,一片片土地,都被起義軍占領。  整個紫禁城連同它裡面的人,都在風雨飄搖中顫抖。  長平公主與周顯的婚期一拖再拖,始終沒能舉行婚禮。和長平一樣,因國傢動蕩而延誤婚期的,還有她的弟弟太子朱慈烺。  朱慈烺比長平小一歲,是周皇後嫡出的長子,生於崇禎二年二月。他十四歲這年,崇禎就已經想要為他冊定太子妃,然而面對內外交困的國傢,直到國破傢亡的那一天,崇禎都始終沒能為他的嫡出長子選定妻子。  崇禎十七年正月初四,已是心力交瘁的崇禎帝朱由檢向天問卜,卻得到瞭這樣一句卦辭:“星走月中,國破君亡。”  果然,他很快就得到李自成自稱大順皇帝的消息,同時,也聽說遠在南京的太祖朱元璋孝陵發生的不祥之兆:深夜時分,總有淒厲的哭聲從孝陵深處傳出,守陵軍士嚇得逃之夭夭。   正月,鳳陽地震;同月,南京地震;北京則出現瞭“星入月”的天象。  朱氏的祖籍和大明王朝的起源地、京城接連出現的異常天象,令崇禎心力交瘁。這時的國庫已經見底,為瞭抵抗勢如破竹的大順軍團,崇禎向大臣化緣,請求他們捐出傢財銀兩作軍費開支。  結果,那些憑著大明朝才富得流油的官員們,個個喊窮叫苦,即使親如田弘遇這樣的外戚,都隻不過在皇帝的再三請求下,勉強拿出瞭一萬兩銀子。  這樣的人心渙散,結果顯而易見。  三月甲辰(十六)日,李自成的軍隊攻陷北京城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昌平。  僅僅過瞭兩天,丙午(三月十八)日,北京城破。  崇禎和周皇後勉強支撐著,將三個兒子叫到面前,為他們換上粗佈舊衣,讓太監將他們送出皇宮逃生。  ——哭成一團的父母不會知道,等待十五歲太子、十二歲永王、十一歲定王的是怎樣的將來。  三兄弟逃出皇宮,首先想到的就是投奔自己的外祖父:太子和定王的外祖父周奎傢、永王的外祖父田弘遇傢。  然而,周傢和田傢都緊閉大門,拒絕讓自己的外孫避難。從來沒有體味過人世滋味的三兄弟不知還能相信誰,無處逃奔。幾天後(三月二十日)被大順軍擒獲。太子被李自成封為宋王。僅僅過瞭兩個月,清軍引兵入關,李自成率部西逃,一片混亂倉惶中,三兄弟從此不知所終。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一年後,福王之子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是為弘光帝。不久有一個自稱崇禎太子的少年由北方前來投奔。弘光帝宣佈他是假冒的太子,關進瞭牢獄。南京軍民對此十分不滿,一片嘩然。爭執尚未結束,清軍已臨南京城下。弘光帝南逃,將獄中的“太子”丟瞭下來。清軍經過再三驗證,確認少年不過是駙馬都尉王昺的孫子王之明而已。真正的崇禎太子、永王、定王,早已在亂軍中失去瞭蹤影。  這不知下落的三兄弟,成瞭清王朝的一個噩夢,此後的若幹年裡,數不清的人打著“大明太子”的名義起兵。  然而,真正的太子慈烺、定王慈炯、永王慈炤,他們的下落,卻從此成瞭一個謎。這可憐的三兄弟經受瞭怎樣的折磨,又究竟埋骨何方,誰也不知道。  劉宗敏是什麼人?他以為人酷毒聞名,殘忍好殺。明滅後,他將明朝的勛戚大臣、文官武將八百餘人(也包括將外孫關在門外的周奎田弘遇)抓起來,當年錦衣衛東廠的酷刑他無所不用,烙膚斷腿,逼著他們把收藏起來的金銀財寶交出來。幾個月前崇禎皇帝好言相求,得不到這些臣子們的助軍糧餉,如今卻全部都落入瞭劉宗敏的手裡。當初大學士魏藻德就曾經拒絕皇帝征餉,以為隻要投靠新主,財寶依舊可以傳傢傍身,沒料到會是這個下場,酷刑之下痛哭失聲,嘆道:“我當初不能盡忠報國為主,如今悔也遲瞭。”五日五夜的酷刑之後,魏藻忠腦裂而死,其子也被砍殺。   而其它那些在緊要關頭,斂金棄主的明朝舊臣,下場也與魏氏相仿,劉宗敏把他們的傢底金銀全部敲出來之後,便把他們一殺瞭之。  這麼一個傢夥,長平公主卻落在瞭他的手裡,真是令人掩卷長嘆。  幸好,“大順”隻在北京城裡呆瞭兩個月,就結束瞭它的歷史使命。李自成沒有來得及帶上長平公主和她的弟弟們,就在清軍的追擊下敗逃遠去。  長平公主身體尚未恢復,仍然掙紮在生死邊緣,一片混亂中,她沒有辦法逃脫,隻能躺在病榻上,目送弟弟們含淚遠去,從此生死兩茫茫。  清軍引兵入關,長平公主成瞭清朝廷的特殊“客人”。  為瞭籠絡人心,多爾袞下令,五月初六至初八,為崇禎帝哭靈三日,上謚號懷宗端皇帝,後來又改稱莊烈愍皇帝。與此同時,將他和周皇後的棺木起出,重新以皇帝之禮下葬,葬在昌平明皇陵區銀泉山田貴妃陵寢內,妃陵改稱思陵,一後一妃陪著崇禎去往另一個世界。  後來張廷玉修撰《明史》,有這樣的感嘆:“莊烈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又乏救亡之術,徒見其焦勞瞀亂,孑立於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聞良、平之謀,行間未睹李、郭之將,卒致宗社顛覆,徒以身殉。”這算是對崇禎三十四年的人生,做瞭一個高度的概括。他是歷朝亡國之君中,最令人同情惋惜的悲劇人物,與宋欽宗遙遙一對。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看著父母終於入土為安,長平公主雖然國破傢亡,也終於得到瞭一絲安慰。但是其後她再也沒有得到三個弟弟的絲毫消息。  與她相依為命的,這時隻有崇禎的袁貴妃。袁妃在李自成破京的那一天,曾經上吊自殺,結果絲帶斷裂,自盡未成。剛剛砍殺瞭兩個女兒的崇禎在這個時候來到瞭她的寢宮,一連向她砍瞭好幾劍。但是袁貴妃雖然重傷,最後也象長平那樣死而復蘇。順治入關後,將她找到並贍養終身。  清順治二年,長平公主得知自己的弟弟、“太子慈烺”在南京被堂兄朱由崧監禁的消息,傷心絕望中,向順治帝及攝政王多爾袞上書,說“九死臣妾,跼蹐高天,願髡緇空王,稍申罔極。”她希望自己能夠出傢為尼,斷絕這塵世間的哀傷悲痛。  然而,她是先朝長公主,為瞭讓漢人歸心,這個願望,清朝廷是不會答應她的。  不但不答應,為瞭反襯弘光帝虐待崇禎子嗣的惡行,在長平公主上書不久,順治帝的詔命就跟著下達瞭——不許公主出傢,而是讓她與崇禎為她選定的駙馬周顯完婚,並且同時賜予府邸、金銀、車馬、田地。  長平公主接到這道詔命,自覺身不由己,痛哭流涕。   賜婚如期舉行,婚禮隆重浩大。  婚禮之後,僅僅過瞭幾個月,長平公主就得到瞭南京城破,獄中的“朱慈烺”乃是假冒的消息。一直以來苦苦支持她的精神支柱垮瞭。  僅僅過瞭幾個月,長平公主便在萬念俱灰的哀怨中病逝,時為順治三年,長平公主十八歲。  長平公主短暫的人生就到此為止,她一生沒有踏出過北京城一步,而且纏瞭一雙小腳,也就不可能修習高超武功。她的生命起伏太大,超出她能夠承受的范圍也太大。  世間既然沒有過獨臂神尼,韋小寶的武功就應該是自學得來的瞭。分頁:5/5頁  上一頁345下一頁

崇禎帝自殺幕後不為人知的秘密:崇禎皇帝的遺書

  一個勵精圖治的君主,卻以自殺結束瞭277年的大明王朝,  一封慌亂中留下的遺書,竟意外的道出瞭自殺幕後的秘密  崇禎之死是無顏面對江山永逝的無奈?還是走投無路的被動選擇?  1644年一個春日的拂曉,往日莊嚴肅穆的紫禁城一片混亂,一個中年人和他的一個隨從互相攙扶著爬上瞭紫禁城北邊的萬歲山,他們找到兩棵一人高的海棠樹,然後拿出隨身帶著的繩子,在樹上上吊自殺瞭。  這個上吊自殺的中年人就是大明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崇禎皇帝死得非常狼狽,據說當時他披散著頭發,穿著藍色的衣服,左腳光著,隻有右腳上穿著一隻紅鞋,但是即使是這樣的情況下,崇禎皇帝為瞭避免後人對他的死產生不必要的猜測,還是特意留下瞭一封遺書,對他的自殺作瞭一個說明,那麼這個當瞭17年皇帝的崇禎究竟為什麼會自殺?他的死又是誰造成的那?  時間回到1644年崇禎十七年的正月,這一段時間,京城始終是天色晦暗,塵土飛揚,北京城冥冥中似乎彌漫著一種不祥的意味。節日的喜慶早已被焦慮不安所取代。有錢的富戶開始挖地窖藏金銀財寶,官宦人傢也開始暗中收拾細軟,做好瞭離京的準備。京城陷入茫然恐慌之中。   讓北京城陷入恐慌的是漫天飛舞的傳言,先是有人說,李自成的大軍已開出關中,進入瞭山西地界,很快就要打到北京瞭;又有傳言說,大明皇帝的老傢安徽鳳陽發生瞭嚴重的地震,震動瞭大明朝的龍脈。傳言中最可怕的是說有人夜晚經過紫禁城正門,經常會聽到鬼魂的喧鬧和哀嚎,那些鬼魂好象是大明朝曾經的皇親國戚們。總之一句話大明朝氣數已盡瞭。  和北京城內的恐慌比起來,皇宮中似乎顯得平靜許多,這一天,也就是1644年的正月初三,崇禎皇帝在宮中接見瞭一個大臣,這天的接見極為隱秘,除瞭崇禎自己以外沒有人知道將要談得是什麼話題。談話之前,崇禎讓所有的人退出,一主一臣就這樣從清晨一直談到瞭第二天的黎明破曉時節,才算把事情討論的情清楚楚。  那麼崇禎皇帝這樣一次秘密的會見談論得內容是什麼那?提起這件事還要先來看看當時中國的形勢。  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混亂的年代,定都北京的大明皇帝崇禎,已經不是中國唯一的皇帝瞭,在北京東邊的沈陽有虎視眈眈的大清軍隊,在北京的西面有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崇禎皇帝在位的17年中這三股勢力一直是此消彼漲,但是到1644年,原來均衡的勢力被打破瞭。在這年的年初,曾經的草寇李自成在古城西安建國,國號大順,建國伊始,李自成作的第一個決定就是要挺進中原,矛頭直指北京城。相關閱讀推薦:崇禎皇帝的遺書:揭開崇禎帝自殺背後的驚天秘密揭秘:崇禎帝朱由檢自殺前為何找自傢女眷殉葬?揭秘崇禎嫡女長平公主的真實命運:結局十分淒慘!崇禎皇帝煤山自殺前為何秘密收葬魏忠賢遺骸?明朝滅亡後崇禎帝子女下落之謎:崇禎後代在哪?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面對這樣的局面,當時大明朝的大臣們也是議論紛紛,有主和的,也有主戰的,那其中有一位叫做李明睿的大臣,他的建議就比較有創意,是主張三十六計走為上,也就是逃跑,當然人傢當時是沒這麼說,他的原話是建議北京城應該遷都,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咱萬歲爺在,早晚咱還能打回來。  正月初三崇禎皇帝召見得正是這位李明睿,商量的話題當然也就是關於北京城搬遷的事宜。但是皇上召見大臣幹嗎要搞得這麼神神秘秘那?這呀還要先瞭解一下崇禎得心思,這說起來話就比較長瞭。  話說17年前,那時崇禎皇帝的身份還是信王,當時的皇上是崇禎的哥,天啟皇帝朱由校。天啟皇帝沒什麼文化,基本算是文盲吧,但是他的愛好還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愛好就是能做一手非常漂亮的木匠活,每天清晨,皇宮中就能聽到他叮叮當當的做木工活得聲音,這聲音有時半夜都不消停。  因為忙於每天打傢具,天啟皇帝把朝中的事交給瞭一個是宦官魏忠賢,把傢裡的事情交給瞭自己的奶娘客氏,這兩個人據說還是名義上的夫妻,既然你把天下的事都交給人傢瞭,那人傢也就不客氣瞭,把大明朝當成瞭自己傢,隻要是可能傷害他們傢的人那隻有一條路-死最後大明朝的政事是烏煙瘴氣,而天啟皇帝自己也絕瞭後。天啟皇帝命短,年僅22歲便離開瞭人世,他唯一的弟弟信王朱有檢就這樣陰錯陽差成瞭當時全球最多子民的大明朝的皇上。   16歲登基的崇禎皇帝由信王府搬入大內,在宮中生活的最初幾天,每天吃的是自己從傢裡偷偷帶來的幹糧,宮中準備的東西根本就不敢碰。人們都估計這個小皇帝堅持不瞭多久就會死在魏忠賢的手裡,或著是換一種方式成為魏忠賢得傀儡,但是沒想到後來發生的事出乎瞭所有人的意料。  崇禎當上皇上後,對魏忠賢和客氏相當的禮遇,但是魏忠賢並不踏實。他的策略,就是送一些美女給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在明代皇帝中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怎麼好色。想來,在當時戰戰兢兢的心態下,崇禎皇帝自然對美色更無興趣瞭。  據說,為瞭不致引起魏忠賢的擔心,崇禎皇帝將送來的絕色女子全部留瞭下來,但卻仔細地搜這幾個女子的身。結果發現,在她們身上,都系著一顆細小的藥丸,宮中稱作為“迷魂香”,是一種能自然揮發的春藥。魏忠賢的目的很明顯,是要把崇禎皇帝帶壞,最後象他哥哥那樣成為自己的木偶。崇禎皇帝把春藥扔瞭,但是對魏忠賢卻不動聲色,依然是褒獎不斷。  在魏忠賢以為自己的危機已經解除的時候,崇禎卻借著一個大臣的奏折先是逼著魏忠賢辭瞭職,最後更是讓這個走投無路的宦官自瞭殺。從此,樹倒胡猻散,魏忠賢餘黨的清算也很快就著手進行瞭。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以16 歲的年齡對付一群勢力強大的閹黨,不僅幹凈利落而且不動聲色,從此以後這拍馬屁的大臣們可有的說瞭,天天稱崇禎是明君聖主,最後連崇禎自己也堅信自己就是一位英明果敢的君王,對自己的政治才能那是相當的自信。一直到1644年,當李自成的軍隊即將打到北京、這個自信的皇上面對遷都問題的時候,他自己有點轉不過來彎子。你想一個英明果敢的君王怎麼可能自己提出放棄宗廟,放棄京城,逃跑那,崇禎自己根本就接受不瞭。他不能被人議論哪,他丟不起這個人哪。那怎麼辦?隻好找個人代自己來提出這個南遷的計劃。  南遷的目的地是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在南京定都,到崇禎這一代南京依然是大明朝的陪都,也算是皇城,所以那裡不僅皇宮等建築是現成的,而且官員設置和皇城也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清軍和大順軍的勢力,都在長江以北地區,江南就要安定多瞭。  在皇帝和李明睿徹夜研究後的幾天以後,李明睿就在上朝時提出瞭遷都的動議,但是沒想到這個建議一提出來就遭到瞭大臣們的一頓炮轟,反對的最厲害的竟然是崇禎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大學士陳演。陳演提出皇帝應該殺瞭這個李明睿,這樣才能安定人心。  大臣們為什麼會反對這個提議那?其實原因很簡單,他們跟皇帝一樣認為崇禎皇帝是個忠烈的君主,皇帝不可能同意這樣一個逃跑的方案,所以紛紛表示反對以顯示自己的忠誠。事到如今皇帝也隻能啞巴吃黃蓮,把遷都的想法咽進瞭肚子裡。那麼接下來他會怎麼做那?廣告之後咱們接著說。   75公裡的城墻為什麼擋不住農民軍,四路勤王軍隊為什麼不能救崇禎於危難?剛才我們講瞭崇禎皇帝精心策劃的遷都計劃在大臣們的紛紛反對之下胎死腹中瞭,崇禎皇帝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跑是跑不瞭瞭,隻有死守這一條路瞭。  1644年的北京城已經是相當巨大瞭,到底有多大哪?咱們從城墻的城蝶上、也就是城垛上就可以推算出來,這時的北京城經過明代14個帝王的輪番擴建,到崇禎這一代,僅內外城墻上修建的雉堞,就達到瞭15萬四千多,每兩個雉堞相距大概5米左右,這麼算下來北京城內外城城墻總長已經達到瞭75公裡。但是守衛京城的三大營的總數僅僅隻有3萬人,許多城墻根本沒有士兵守衛。  據說為瞭征召士兵,崇禎皇帝曾經在大臣中募捐,他派太監徐高找到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讓他作個表率。周奎回答的挺幹脆說我那裡有錢,我窮的很那。徐高再三說明這是皇帝的意思,周奎還是不松口。徐高被逼急瞭,哭著說皇後的爹還這樣,大明算完瞭。周奎見話說到這個份上瞭,隻好答應捐獻瞭一萬兩。其他的大臣也和周奎一樣不願意捐,最終這場聲勢浩大的募捐隻募集到瞭:二十萬兩。但是這些大臣們到底有沒有錢那?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不少大臣被抄出巨額傢財,皇上的老丈人周奎僅現銀就被抄出五十二萬,傢中奇珍異寶更是不記其數。  既沒錢又沒人,沒辦法,一月中旬,崇禎皇帝召見瞭寧遠總兵吳三桂的老爹吳襄,當時吳三桂擁有精兵3萬人,是大明朝最重要也是最精良的一隻軍隊,崇禎皇帝有意把吳三桂的軍隊調進關來,對付農民軍,吳襄聽瞭崇禎的打算,慷慨陳詞說李自成絕對不是吳三桂的對手,這讓崇禎皇帝十分高興。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但是當時的局勢是吳三桂部一旦入關,山海關外就等於拱手送給瞭大清軍隊,崇禎皇帝實在是不好自己提出來調吳三桂回京,所以1月21日,崇禎召集大臣們集體議政,希望能有個人配合一下提出這個建議。  那麼大臣們為什麼還是要反對哪?因為崇禎皇帝的想法不明朗,所以大臣也都不敢承擔抽調四方重兵的責任。就這樣調兵勤王的事由於大臣們的反對又擱淺。  這樣一拖就拖到瞭3月1日,此時李自成的農民軍已攻陷大同,即將兵抵宣府。離北京隻有二三百公裡瞭。這時,崇禎皇帝終於做出瞭放棄寧遠,招吳三桂、王永吉、唐通、劉澤清四將入京勤王的決定。但是此時崇禎已經失去瞭對部下的控制。隻有唐通率領8000名援軍及時趕來,其他的三個將領不是稱病,就是延緩。  實在是沒轍瞭,三月初,一隻由近四千名太監組成的城防軍浩浩蕩蕩開上瞭北京的各處城墻。太監們沒學過打槍放炮,所以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前3天,太監們還在學習瞄準和放炮的技術。  比較有意思的是,三月初,崇禎皇帝曾經希望的遷都方案又被大臣們翻瞭出來瞭,這時的說法改瞭,說是讓崇禎皇帝固守京城,但是太子到南京監國,一旦時局有變,明朝進可攻、退可守。大臣們還自告奮勇要求護送太子出行。但是這時的崇禎已經和一月份判若兩人瞭。   一個曾經猶猶豫豫地皇帝竟然做出瞭一個果斷的決定?匆忙中留下的遺書,卻沒有指責謀權篡位的李自成?請接著看“北京城的明朝往事-煤山永憾崇禎帝 1644年3月18日 彰義門,也就是現在的廣安門外,香煙繚繞,已鋪上瞭黃毯,擺上瞭龍椅。李自成心滿意足地坐下,身邊是淪為階下囚的兩位明宗室親王:秦王、晉王。京城的虛實他早已派遣手下扮作客商摸的清清楚楚。現在,四郊各路官軍或降或逃基本掃平,北京已是一座唾手可下的孤城瞭。  李自成圍住北京後並沒有下令立即攻打北京城,而是派出投降的太監杜勛做為使者和崇禎議和,但是那個曾經因為自負而錯過瞭遷都、因為猶豫而延誤瞭調援軍的崇禎,這次豪不猶豫地拒絕瞭投降。  崇禎皇帝拒絕投降據說還有一段隱情,在幾年前,當李自成的農民武裝如火如荼的時候,崇禎皇帝曾經專門派人到陜西米脂縣將李自成的祖墳給破壞瞭,中國古人有傳統,一般會尊重先人的遺骨和宗廟,但是崇禎皇帝先破瞭這個例,後來,李自成打到北京經過明朝皇帝的12陵的時候也毫不猶豫的將12陵的享殿給焚毀瞭,據說崇禎皇帝聽到祖墳被焚毀的消息號啕大哭。在崇禎的心底也許還是有些擔心李自成將來對他毀掉李傢祖墳的事繼續進行報復。  勸降失敗以後,農民軍開始攻城瞭,一時之間火炮齊發,震耳欲聾。大順軍早已準備好瞭雲梯,吶喊聲中蜂擁而上,前排是幾隊架雲梯的,後排則是攜盾持刀的攻擊隊,前排倒下,後排跟上,連續沖鋒。很快西直門、平則門、德勝門被一舉攻占,太監曹化淳開彰義門投降。到下午外城被全部攻占。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而這時的崇禎登上瞭紫禁城的最高處,見北京外城烽火連天,農民攻城不止,卻看不到任何援軍的影子,直到大勢已去,大順軍攻進內城是早晚的事,他回到乾清宮,對皇後說瞭一句話:大事去矣,然後開始安排後事,崇禎先是令人將太子們換上便服,送到皇親們傢去,以備東山再起。  送走瞭太子,崇禎來到後宮,他命令皇後和妃子以及女兒們自殺,周皇後懸梁自盡,元貴妃自盡未果,崇禎揮刀砍去,接著他又連續砍傷瞭好幾個平時寵愛的嬪妃。可面對自己最喜歡的年僅15歲的常平公主,崇禎皇帝有點心軟,連砍瞭兩劍都砍偏瞭,長平公主失掉瞭一條胳膊,暈倒在地。小女兒昭仁公主被他一劍砍死。  崇禎皇帝一共是三個兒子兩個女兒,三個逃跑的太子後來投降瞭李自成,再後來就不知所蹤瞭,被砍傷的長平公主昏睡瞭5天後終於奇跡般的活瞭過來,長平公主經過這一劫,得瞭抑鬱癥,順治2年的時候她曾經請求順治允許自己出傢,但是順治卻沒有同意,還將長平公主嫁給瞭原來崇禎選定的駙馬周顯,但喜事反倒加重瞭長平公主的抑鬱,第二年她就病死瞭。死的那年她隻有18歲。

崇禎皇帝死後唯一的女兒下場如何?長平公主之死

  1644年,隨著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入北京,明崇禎皇帝朱由檢吊死煤山。這位“上吊皇帝”的寶貝女兒,恰恰是長平公主朱徽娖,同時也成為漢傢皇室最後一位公主。  朱徽娖生於1628年。生母不過是周皇後的侍女,生下嬰兒後,因產後血崩,不幸身亡。臨死前被封為“順妃”,年僅18歲。 朱徽娖被送入“坤寧宮”,由周皇後撫養。此後,“皇長子”朱慈烺過周歲之日,崇禎皇帝冊封朱慈烺為“皇太子”,冊封朱徽娖為“長平公主”。崇禎皇帝共有六個女兒,但六女當中,就有四女早逝。朱徽娖是第二個女兒,也是六姐妹中唯一長大成人的一個,崇禎皇帝非常疼愛她。  崇禎皇帝雖非亡國之君,卻面臨亡國之運,自己又缺乏力挽狂瀾的能力,更何況此時的大明朝廷已如將傾大廈,積重難返,再難以扶立起來。  關於她的傳說,故事太多,掩蓋瞭她真正的面目。這位命運多舛的女子隻能在傳說中瀟灑,在自己的生活中卻“無可奈何花落去”。  她出身名門,身為末代帝王之傢的掌上明珠;她氣質高貴,處處流露出她的領導氣質;她曾出現在各種戲劇、小說中,甚至江湖中也流傳著她的傳說;她還是金庸著名小說《碧血劍》《鹿鼎記》中的獨臂神尼——阿九。  她就是明朝的最後一位公主——長平公主。   獨臂神尼一襲白衣纖塵不染,身懷蓋世武功,浪跡江湖,懲惡揚善,令惡人奸徒聞風喪膽,讓黎民百姓喜笑開顏。可這些都是關於這位美麗公主的傳說,歷史上那個真實的她是位纖纖弱女子,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救贖,左右不瞭,更不要說救贖別人瞭。  亡國君王的掌上明珠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長平公主名叫朱媺娖,生於明朝末,父親就是那個上吊自殺的明思宗朱由檢,而她的生母是誰已經無從考證,一說她的生母就是周皇後;另一說她的生母原本是周皇後的侍女,隻是在生下她之後血崩身亡,所以她交由周皇後撫養。出生都這樣傳奇,所以關於她的一切就註定成為一種傳奇。  既然提到瞭崇禎皇帝,就不得不介紹一下這位生不逢時的帝王。如果說中國歷朝歷代的末代皇帝大多是驕奢荒淫的無道昏君,那這位皇帝還是個值得學習的榜樣。  公元1628年,崇禎帝即位的時候還不到20歲。這位少年天子豪情萬丈,他勵精圖治,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力挽狂瀾,讓國傢實現中興。隻是大明朝問題太多,積重難返,就算殫精竭慮,無奈的他最終仍然隻能做個亡國皇帝。  崇禎皇帝一共有6個女兒,隻是4個女兒都早早夭折瞭。長平公主是崇禎帝的第二個女兒,也是六姐妹中唯一一個長大成人的。長平公主16歲時,崇禎帝在百忙之中為自己最喜歡的這個女兒選定瞭駙馬,他就是太仆周國輔的兒子周顯(也叫周世顯)。隻是由於當時的大明朝在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的沖擊下,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長平公主與周顯的婚事隻好一拖再拖。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大明朝滅亡後崇禎的子女們都去瞭哪裡?崇禎皇帝的遺書:揭開崇禎帝自殺背後的驚天秘密解讀:崇禎皇帝之女長平公主的真實命運大揭秘揭秘崇禎嫡女長平公主的真實命運:結局十分淒慘!崇禎帝女兒長平公主的結局:死時有五個月身孕!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突遭國傢巨變  生於帝王之傢並非十全十美,否則就不會有崇禎皇帝的那句“汝何故生我傢”!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得到瞭李自成兵臨昌平城的消息,他見大勢已去,國難即將臨頭,就把三個兒子叫到身邊,讓他們換上瞭粗佈衣服逃出瞭皇宮。  不知道是崇禎皇帝重男輕女,還是希望他的兒子以後能夠復興明室,還是想為老朱傢留下根,反正他放走瞭兒子,卻留下瞭女兒和妃子——不由得讓人感慨女人在封建社會的身不由己。  皇子走瞭,崇禎帝下瞭他傳奇一生的最後一道旨意——讓後妃們全部自裁。周皇後當場自盡身亡,袁貴妃上吊時繩子斷瞭,這位亡國之君殘忍地向她連刺三劍,直到她氣絕身亡。殺紅眼的崇禎帝又砍死瞭其他幾名嬪妃後,來到瞭長平公主居住的壽寧宮,讓長平公主自盡。  長平公主哪見過這陣勢,又有哪個人願意在16歲這個如花似玉的年紀就香消玉殞。崇禎帝見長平公主不願自盡,舉起手中的利劍就劈瞭下來。長平公主下意識地一躲,又本能地用左臂去擋劍,那麼柔弱的胳膊怎麼擋得住父皇的利劍,長平公主的胳膊就這樣被生生地砍斷瞭。長平公主血流如註,當時就痛暈瞭。  腦袋已經一團亂的崇禎皇帝以為女兒就這樣死瞭,大哭著跑到瞭三女兒居住的昭仁宮,一劍結束瞭年僅十歲的小女兒的生命。  第二天,崇禎皇帝就在紫禁城後面煤山上的一棵大樹上上吊自殺瞭。   要說這長平公主也是命大的人,她暈死過去之後,被入宮的尚衣監何新發現。何新把長平公主送到周皇後的父親周奎府裡養傷,直到五天後,長平公主才慢慢醒來。  隻是這五天發生瞭太多的事,國破——大明變成瞭大順;傢亡——除瞭那三個逃出宮的皇子再無親人,長平公主不禁悲痛欲絕。於是,她成為明朝的最後一位公主。  不久,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大順朝又變成瞭大清朝。  被政治牢牢捆住  被人捆住手腳肯定不舒服,但有形的枷鎖容易斬斷,無形的枷鎖才是真正的毀人不倦!  作為大清朝找得著的明朝後人,長平公主的命運已經不由自己掌握。她上書清廷,不卑不亢地把自己的悲慘命運陳述一遍,請求清朝皇帝能讓她出傢為尼,瞭結塵緣。當時,大清國剛剛入主中原,為瞭拉攏和改善與漢族人的關系,正力主滿漢一傢,長平公主出傢為尼的願望必然讓本就不願屈服於滿族人統治的漢族人產生不滿。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於是,清順治帝下令不許長平公主出傢,還讓她與原來的駙馬周顯完婚。那時的周顯已經投降大清,還接受瞭清廷賞賜的金銀與田地。  長平公主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隻能答應與周顯完婚。婚禮那天,清廷為長平公主舉辦瞭盛大的儀式,可在長平的心裡也許正是於繁華處倍感寂寞吧!  結婚後的長平公主與周顯生活得也算恩愛,隻是在經歷瞭國破傢亡之後,她的身心都受到巨大創傷。在結婚後的一年多時間裡,長平公主每天都哭父泣母,最終在悲痛哀怨中病逝。年僅18歲,而且死時已經有瞭五個月的身孕!  如果長平出生在太平盛世,如果長平僅出生在普通人傢,也許她的一生就不會這麼大起大落,承受這些遠遠超出一個弱女子能夠承受的壓力。  就在長平公主去世後不久,坊間關於長平公主的傳奇故事紛紛出現:一位武功卓越的獨臂神尼,胸懷深仇大恨,發誓反清復明,結果功敗垂成。  其實關於獨臂神尼的傳說,隻是人們的美好願望,寄托瞭當時民眾對明朝的思念。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如果說長平公主死於那個無法逆轉的大時代,還不如說她死於自己的性格;如果說長平公主改變不瞭自己身不由己的命運,還不如說她改變不瞭自己的性格。  從史料中我們看得出,當初長平公主嫁給周顯之後,小日子過得還算幸福,清廷為拉攏漢人,必定會為這個大明的皇傢後人安排好生活。而周顯除瞭娶瞭這位末代公主,也沒什麼大的作為,由於公主的特殊身份,他也要善待長平。  可以說,長平在嫁人之後,是有機會過上舒心日子的。可是長平總是沉溺於對過去傢國的思念中,於“隱處飲泣,呼皇父皇母”,甚至“泣盡繼以血”,這就怪不得別人瞭。  長平公主在國破傢亡之時沒有選擇自殺,也幸運地沒有被殺死,那麼為什麼不好好地活下去,反而日夜折磨自己,最終帶著那個無辜的、已經五個月大的孩子抑鬱而終?  從今人的角度來看,人生不能隻活在過去,還要看到現在,並且放眼未來。人生下來其實隻面對兩個問題:生與死。其它困苦與磨難,隻是人生的小點綴。當面對重大困難與抉擇時,要麼選擇堅持而坦然地面對,與困難英勇搏鬥,好好地活下去;要麼接受失敗,甚至死亡。說白瞭,人隻能自我救贖,別人誰也幫不上忙!  所以,既然選擇活著,那活著就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活得好、活得堅強、活得勇敢,還要活出精彩。這樣才不枉來這人世一遭!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為什麼崇禎帝沒做亡國之事卻成瞭亡國之君?

  導讀:大明朝,是漢族人在中華大地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它的建立,使中華大地的漢族人民擺脫蒙古貴族的殘暴統治,又一次贏得瞭民族獨立;它的滅亡,又讓漢族人民成為滿洲貴族奴役壓迫的對象,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舞臺。它的存在有偉績,像鄭和下西洋、一條鞭法、驅除蒙韃倭寇、收復臺灣、改土歸流;有污點,像東廠錦衣衛等特務組織的建立、宦官專權、黨爭不斷、土地兼並嚴重、民不聊生紛紛起義。  它處於世界變革的大時代,西歐由此走向強盛,中國也由此走向衰落。雖然明朝為很多國人詬病,因為其社會極其黑暗,吏治極其腐敗,但我還是要說,相對清朝,我對明朝是極其喜歡的,不為別的,就為它捍衛漢民族文明的決心。  封建王朝的核心,就是皇帝。作為國傢的政策制定者,皇帝的意見直接導致社會的變化。明朝滅亡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它建立者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又叫重八,貧農出身,雙親死後,給地主放過牛,當過和尚和乞丐,元末參加過紅巾軍起義。明朝建立後,他深知民間疾苦,頒佈瞭一系列修養生息的政策,穩定社會。但正是由於深知民間疾苦知道百姓的力量,朱元璋懼怕百姓的起義,所以重典治國,頒佈《大明律》與《大誥》。胡惟庸案因連坐一萬多人喪命,藍玉案更有兩萬多人因連坐而死。朱元璋還建立錦衣衛、興詔獄,開啟瞭明朝廠衛制度的先河。  朱元璋的種種高壓手段雖然有效的穩定瞭明朝的統治,皇權前所未有的加強,但是卻激起瞭百姓的不滿,皇帝把百官百姓當做工具,為明朝滅亡埋下瞭禍根。   朱允炆當政期間廢除瞭錦衣衛,但他削藩太過急切,且步驟錯誤,讓本有奪取天下之心的叔叔朱棣坐立難安,給予其口實以“清君側”之名推翻瞭自己的統治。個人認為朱允炆能夠繼續做皇帝的話,應該能夠實行仁政,當個好皇帝。畢竟此時大明朝已不是亂世,不必用重典。  朱棣當皇帝後,繼續發揚他老爸的高壓統治,不僅恢復瞭錦衣衛,還設立東廠,讓太監掌管。朱棣打破瞭他老爸對太監的種種限制,為以後太監亂政創造瞭條件。好在永樂朝的太監比較老實本分,不敢打什麼壞主意,還出瞭鄭和這個響徹海內外的航海傢。最讓人震驚的是朱棣硬是加上“門生”這一族,將支持建文帝的方孝孺滅瞭“十族”,打破滅九族的記錄。當官的命尚且如此不值錢,也難怪人民會不斷起義瞭。朱棣還急切遷都北京來“天子戍邊”,後來事實證明這件事弊大於利,一是土木堡之變,二是俺答汗趨兵南下,三是李自成起義。  朱棣他兒子還有他孫子,也就是仁、宣二宗在大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歷史中還算英主。為什麼算英主,其實就是他們沒他們後人那麼胡鬧,坐享他爸,他爺爺的成果,落得個守成之主的英名。這一時期社會相對穩定,內閣制也逐漸完善。  英宗,是個命運多舛的皇帝。太監亂政從他開始,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他親征瓦剌,又因王振不願軍馬踐踏自己田地的莊稼改道宣府,導致土木堡之變的發生,淪為也先的階下囚。對於皇帝來說,淪為階下囚是莫大的恥辱,敵營中的英宗痛定思痛,總結教訓。回國後,在弟弟代宗病危時發動政變,二次登基。英宗後期政治逐漸成熟起來,百官各司其職,政局較穩定,但是卻挽回不瞭明朝衰落的命運,土木堡之變就是其分水嶺。相關閱讀推薦:袁崇煥之死 崇禎帝為什麼會活剮袁崇煥?魏忠賢之死:崇禎煤山自盡前為何厚葬魏忠賢?揭秘:崇禎皇帝為何拒絕陳圓圓入宮為妃?崇禎最大失誤:誅殺魏忠賢導致朝政失控明朝崇禎皇帝怎麼死的 崇禎死前殺瞭多少妃嬪?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英宗之後的皇帝,一個比一個昏庸無能,不是貪財,就是好色,有的迷信神仙不理朝政幾十年,有的貪玩,有的甚至喜好木工,其中有一個杯具帝—光宗朱常洛,因房事過多服紅丸,在位一個月就見他祖宗去瞭。所以請允許我無視他們吧。但其間有一個皇帝還是值得我們稱道的,那就是孝宗朱佑樘,他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英宗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觀。被譽為“中興之令主”。但這並不能改變明朝的命運,他兒子他孫子把他好不容易弄好的局面又搞亂瞭。  期間倭亂出現的原因是海禁。倭寇的實質是武裝走私者,並且並不全是日本人,有相當一部分中國人,這點大傢應該知道。  從英宗開始,統治者迨於政事,宦官竊權,政治腐敗黑暗,土地兼並嚴重,社會矛盾尖銳,農民活不下去,隻好起義。另外國傢財政拮據,軍備廢弛,內憂外患。這是明朝滅亡的深層次原因。  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我們的杯具帝二號,思宗朱由檢,也就是崇禎皇帝。現在請盡情喊悲劇帝吧。  說到崇禎帝,他是什麼人呢?話說咱們杯具帝滅掉魏忠賢這個無鳥人後,覺得自己很NB,也深知它的傢產病入膏肓,於是起用大批賢能之人,希望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但我們的杯具帝太過急切,就跟我們大躍進時候的心情一樣,但事與願違,越急切國傢沒得救,於是他就殺人,殺瞭一批又一批,奸臣,殺;忠臣,殺;大臣進諫說出逆耳忠言,殺。反正看不順眼的都殺,於是本來有希望的朝政沉淪在大臣們的沉默中,這個國傢是徹底沒救瞭。就連崇禎上吊煤山時都在罵他的傢奴(大臣)們誤國,是國傢滅亡。所以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崇禎,是一個剛愎自用,生性多疑的人。這樣的人,怎麼可以挽救國傢於危難之中呢。   下面透露一些細節:1.崇禎是個非常節儉的皇帝,但又是非常吝嗇的皇帝。他向建奴用兵時沒錢,問大臣們募捐,大臣們都哭窮,哭得最窮的是崇禎的嶽父周奎,隻拿出瞭一萬兩,最後隻募捐籌得二十多萬兩;有大臣建議崇禎從自己荷包裡出錢,崇禎沒理睬。崇禎死後,李自成在崇禎的個人財庫中發現“積年不用庫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五百兩為一錠”。起義軍還在周奎傢中搜出七千多萬兩銀子。杯具帝和他嶽父是十足的葛朗臺。  2.李自成逼近京師時,大臣建議崇禎遷都南京,崇禎心高氣傲,不允。  3.李自成曾兩次向崇禎議和。他圍困北京時讓崇禎封他為王,賜銀一百萬兩,封國秦晉兩省,然後李自成負責平定國內其他起義軍,為朝廷抗擊滿清,平定遼東。崇禎不允。最後他攻破北京,讓崇禎退位保全性命,驕傲的崇禎肯定不會答應,於是他就殉國成為杯具帝瞭。  在這裡,我不是說明朝滅亡就怪崇禎,而是說崇禎的性格悲劇直接加速瞭國傢的滅亡。  讓我們為杯具帝默哀吧,希望我們察覺出自己的性格缺陷,並盡量彌補,以免淪為又一個杯具。  評論:亂作為比不作為更可怕,有人一直認為明實亡於萬歷,而我個人認為明朝的滅亡其實是崇禎自己一手造成瞭,萬歷二十年沒上朝還能取得三大征的勝利,而崇禎一步一步將明王朝推向深淵。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崇禎的遺詔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遺詔內容是什麼

  導讀:崇禎在自縊之前留下遺書一份,算是自己最後的呼聲,不甘心做亡國皇帝。古代的皇帝死前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安排後事發佈遺詔,所謂遺詔,就是皇帝臨死時所寫的詔書。但在明朝,卻常常是在皇帝死後由大臣主持起草的,遺詔寫成的時候,皇帝早已命歸西天,其內容和皇帝本人的意願實際上沒有多大關系。因此明朝的皇帝更替,往往能給久負重望的大臣一個革除弊政、整飭朝綱的機會。如明武宗和明世宗逝世後,內閣首輔楊廷和和徐階,分別起草他們的遺詔,把當時弊政來瞭一個總清算,得到朝野的一片稱頌。  明朝還有一份遺詔也非常特殊,那就是末代皇帝崇禎的遺詔。之所以說這份遺詔非常特殊,是和別的遺詔相比有許多不同:它雖然是崇禎自己寫的,卻是他上吊前寫的;它不是寫在紙上,而是寫在衣襟上;它不是用筆墨寫成的,而是崇禎咬破手指,以指當筆,用自己的鮮血寫成的。這份遺詔的發佈對象也很特別:它不是向自己的臣民交代後事,而是專門留給對手李自成看的;更獨特的還是它的內容:“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與其說是一份遺詔,不如說是一份自責自悔書,哀告和埋怨信。  這份遺詔寫於農歷1644年4月25日(三月十九日)清晨,地點是煤山壽皇亭上。從兩天前李自成的農民軍開始圍攻北京城以來,崇禎已經連續兩個晚上沒有合過眼。23日晚上,他是在“內外諸臣誤我!誤我!”的通宵嘆息和埋怨中度過的;24日夜間,農民軍攻入北京城,精神已趨於崩潰的崇禎連殺瞭幾位嬪妃和親人後曾試圖出城,努力失敗後親自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可是鐘聲響瞭許久也沒有一個人前來,他徹底失望瞭,便想做自我瞭斷,也許是不想讓人們在皇宮發現他的慘狀,於是與太監王承恩登上瞭煤山壽皇亭。   當時壽皇亭是剛落成的一個亭子,為崇禎操練宮內士兵之處,可如今卻成瞭他要去見列祖列宗的地方。此時天已破曉,東方露出瞭魚肚色,山窮水盡、萬念俱灰的崇禎跌坐在亭子裡,欲哭無淚,但他實在不甘心就這樣默默地告別這個世界。於是脫下絳黃色的龍袍放在大腿上,咬破手指,在衣襟上憤然留下瞭這份遺詔。於是自縊而亡,陪同他上吊的,隻有宦官王承恩一人。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君主被敵人俘虜或殺死的很多,在政變中被殺的更多,但臨危自殺的卻隻有崇禎一人。三天後,李自成的部隊才找到這個僵死的國君。  崇禎的這份遺詔,從字面上可以歸結為四層意思:一是責備自己品德不足;二是埋怨諸大臣不忠心報國,欺騙瞭他,誤瞭國傢大事;三是自認為無臉面見祖宗;四是請李自成不要殺害百姓。而第一層意思隻是虛晃一槍,關鍵是為瞭烘托第二層意思:“諸臣誤朕”。如果說,“無面目見祖宗”,確實是一件痛心的事,那麼,“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無疑隻是一個善良的願望而已。所以,這份遺詔的落腳點或說崇禎最想表達的意思,還是“諸臣誤朕”四個字。這不僅僅是為瞭推卸責任,而是發自崇禎內心的宣言。相關閱讀推薦:為什麼崇禎帝沒做亡國之事卻成瞭亡國之君?袁崇煥之死 崇禎帝為什麼會活剮袁崇煥?魏忠賢之死:崇禎煤山自盡前為何厚葬魏忠賢?明朝崇禎皇帝怎麼死的 崇禎死前殺瞭多少妃嬪?明思宗朱由檢簡介 明朝亡國皇帝崇禎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