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是誰

史上第一個封宦官為王的皇帝是誰?

  宦官封王,在中國歷史上至少出現過三次。唐朝的李輔國、北宋的童貫,是大傢比較熟知的;但第一個封王的宦官卻是北魏的宗愛。  宦官,作為刑餘之人,作為宮腐之族,身體有殘缺,靈魂遭扭曲,少瞭男歡女愛的本錢,人生所剩快事也不外乎口舌上吃香喝辣、政治上呼風喚雨瞭,故對金錢和權勢有著強烈的追逐心。其實,宦官靠著給皇室服務這點優勢,撈取點油水,倒也無傷大局;但一旦染指權力,左右朝政,那這個帝國、這個王朝必遭劫難。  李輔國封王,在朝中不可一世,政敵安祿山紅瞭眼,索性搞瞭個“安史之亂”,導致皇帝跑路,帝國傾危;童貫封王,六賊胡作非為更甚,金人鐵騎趁亂沖殺進來,結果演變成“靖康之亂”,導致皇帝被俘,王朝葬送。與此二人相比,宗愛封王雖未給北魏王朝造成致命創傷,卻引起瞭鮮卑拓跋政權政治上的一次大地震,——那個給他王爵的皇帝拓跋餘在位僅八個月就遭到瞭他的毒手。  拓跋餘(?—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之子,生母為左昭儀閭氏,鮮卑名可博真,在存活下來的六兄弟中排在最後。延和元年(432年),拓跋燾立長子拓跋晃為太子,太平真君三年(442年),拓跋燾封其他諸子為藩王,其中拓跋餘被封為吳王。作為宗室一員,拓跋餘一則年齡小,二則無特長,隻是在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九月皇帝南征劉宋、太子北伐柔然時奉命留守過京城,除此之外無其他可圈點之處。如果不是不久發生的太子暴薨事件,拓跋餘恐怕一生與皇位無緣。  太子拓跋晃之死,罪魁禍首就是宦官宗愛。宗愛本是一名不起眼的中常侍,因為離拓跋燾近,又擅長鉆營討好,故深得拓跋燾寵信。正平元年(451年)正月,拓跋燾封宗愛為秦郡公,宗愛的地位陡升。然而,宗愛畢竟是個“天性險暴”之人,仗著皇帝這顆大樹“行多非法”(《魏書》),別人敢怒不敢言,拓跋晃卻“惡之”(《資治通鑒》)。拓跋晃是個精明人,監國視政期間越發恪盡職守,洞察細微,加之他的幾個助手與宗愛有些私人恩怨,勢必與宗愛格格不入。宗愛擔心被遲早會被太子收拾,索性惡人先告狀,借拓跋珪之手除掉瞭拓跋晃的左膀右臂,東宮不少官員也受到牽連被斬首。正平元年(451年)六月,拓跋晃在驚懼中暴薨。  拓跋晃早在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就生下一子,名為拓跋濬。拓跋濬自幼聰明敏達,深受祖父拓跋燾喜愛,被稱為“世嫡皇孫”。拓跋晃死後,拓跋燾很內疚,追謚拓跋晃為景穆太子,並漸漸將關愛和關註轉移到拓跋濬身上,有瞭立皇孫為接班人的念頭。這一點,史料中雖未明註,但這是肯定無疑的。其一,拓跋晃死後,拓跋燾一直沒有從諸子中擇優重新冊立太子;其二,拓跋燾在將拓跋濬封為藩王後不久隨即撤銷,仍以“世嫡皇孫”待之;其三,拓跋燾將諸子的王爵從一字王削弱為二字王,依此提升拓跋濬無與爭鋒的地位,拓跋餘也由吳王被改封為南安王。這些信號,已經清除表明拓跋燾有瞭日後傳位拓跋濬的念頭。   宗愛大概也看到瞭這一點,唯恐將來拓跋濬即位後會報仇,殺心漸起。不過,他要殺的人不是拓跋濬,而是準備把皇位傳給拓跋濬的當朝皇帝拓跋燾。正平二年(452年)二月,宗愛趁拓跋燾熟睡,將其勒死,擁立年齡較小且與自己關系向來不錯的拓跋餘為皇帝,並將政敵鏟除掉。拓跋餘登基後,大赦天下,改元永平(或作承平),成為北魏第四任皇帝。從一個不起眼的王爺,搖身一變成為高高在上的皇帝,拓跋餘新的人生剛剛起步,但噩夢已在不知不覺中降臨。這場噩夢,正是由拓跋餘的不自信、不作為,到後來的亂作為、不掩飾,慢慢釀成的。  鮮卑拓跋氏雖屬北方遊牧民族,但自道武帝拓跋珪傾心漢化以來,立嫡以長的皇位承傳制度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在拓跋燾眾子中,拓跋餘非嫡非長,身上也沒有什麼閃光點,加之有那位“世嫡皇孫”的存在,拓跋餘坐在龍椅上一直不自信,甚至如坐針氈,生怕哪天會被趕下臺去。為瞭坐穩江山,拓跋餘擺出瞭大手筆,一是“厚賞群下,取悅於眾”,二是“為長夜之飲,聲樂不絕”,結果很快就花光瞭傢底,“旬月之間,帑藏空罄”(《魏書》)。即使遇到外敵侵擾,拓跋餘照舊宴飲自如,不恤百姓,造成上下離心,群情憤恨。  除此之外,拓跋餘為瞭報答宗愛擁立之功,還“以愛為大司馬、大將軍、太師、都督中外諸軍事,領中秘書,封馮翊王”(《資治通鑒》),給瞭宗愛無限權勢。當年,拓跋燾封宗愛為公,已是不妥;如今,拓跋餘封宗愛為王,更是出格。拓跋餘由此成為第一個封宦官為王的皇帝,宗愛成為第一個被封王的宦官。然而,狼終歸是狼,給瞭狼王爵,給瞭狼權勢,難保不被狼咬,不被狼吃。  宗愛總攬朝政軍事大權後,飛揚跋扈,為所欲為,“坐召公卿,權恣日甚”,儼然無冕之皇,不久便搞得內外上下人人忌憚。大臣們也認為宗愛“必有趙高、閻樂之禍”(《魏書》),將來一定會像趙高殺掉秦二世那樣對拓跋餘不利。拓跋餘也在耳聞目睹中漸漸開始懷疑宗愛,並籌劃削奪宗愛的權力,但行事不夠隱秘,最終招來殺身之禍。宗愛得知拓跋餘要對他動手後,乘拓跋餘十月初一夜間祭廟之機,安排幾個小黃門殺死拓跋餘。二月登基,十月喪命,拓跋餘在位僅八個月。  拓跋濬即位後,誅殺宗愛等人,撥亂反正,追謚沒當過皇帝的父親拓跋晃為景穆皇帝,但不承認坐瞭八個月寶座的叔叔拓跋餘為皇帝,最後隻是“葬以王禮,謚曰隱”(《魏書》)。因拓跋餘登基前曾為南安王,謚號為隱,故在史學界稱之為南安隱王。按照古代謚法,“陷拂不成曰隱,不顯屍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隱括不成曰隱,不屍其位曰隱,違拂不成曰隱,懷情不盡曰隱”,觀拓跋餘在位之情形,其死後被廢去帝號,被免上廟號,被謚為隱,倒也恰如其分。相關閱讀推薦:北魏的傳奇傢族:楊播傢族二十年走出數十位公卿北魏朝堂有點亂:盤點北魏那些死於非命的皇帝北魏孝明帝元詡的皇後胡氏:臨朝聽政丟掉性命北魏文明太後馮氏:穩定政權 垂簾聽政二十餘年 最窩囊的傀儡皇帝北魏孝靜帝:被高湛污蔑為謀反

諸葛恪是誰?諸葛亮之侄、東吳權臣諸葛恪簡介

  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東吳權臣,東吳大將軍諸葛瑾長子,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從小就以神童著稱,深受孫權賞識,弱冠拜騎都尉,孫登為太子時,諸葛恪為左輔都尉,為東宮幕僚領袖。曾任丹楊太守,平定山越。陸遜病故,諸葛恪領其兵,為大將軍,主管上遊軍事。孫權臨終前為托孤大臣之首。孫亮繼位後,諸葛恪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初期革新政治,並率軍抗魏取得東興大捷,頗孚眾望。此後諸葛恪開始輕敵,大舉興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回軍後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後被孫峻聯合孫亮設計殺害,被夷滅三族。孫綝被殺後,孫休下詔將諸葛恪依禮改葬。  才思敏捷  諸葛恪身長七尺六寸,少須眉,折頞廣額,大口高聲。少有才思,辯論應機,莫與為對。及長,英才卓越,超逾倫匹。令孫權大為欣賞。成年後,即拜騎都尉,與顧譚、張休等人向太子孫登待講道藝,並為賓友,為左輔都尉。  公元222年(黃武元年),諸葛恪弱冠後即被拜為騎都尉,與顧譚、張休等人隨侍太子孫登講論道藝,成瞭太子的賓友。後來,諸葛恪又從中庶子轉任左輔都尉。 一次,孫權見到諸葛恪,問他:“你的父親和你的叔父(指諸葛亮)誰更優秀?”諸葛恪應聲回答:“我的父親更優秀。”孫權問他原因,諸葛恪說:“我的父親知道應該服侍誰,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親更優秀。”孫權聽罷大笑,便命諸葛恪依次給大傢斟酒,斟到張昭面前,張昭先已有瞭幾分酒意,不肯再喝,對諸葛恪說:“這樣的勸酒恐怕不符合尊敬老人的禮節。”孫權說:“你能否讓張公理屈詞窮,喝下這杯酒?”於是諸葛恪反駁張昭:“呂尚年九十,依然高舉白旄,手持兵器,指揮部隊作戰,還沒有告老退休。如今軍隊上的事,將軍您跟在後邊;聚會飲宴的事,將軍您總被請到前面,這還不夠尊敬老人?”張昭無話可說,隻好飲酒。後來蜀國有使者到來,群臣集會。孫權對蜀國使者說:“這個諸葛恪很喜歡騎馬,回去告訴諸葛丞相,為他的侄子選一匹好馬送來。”諸葛恪當即跪在孫權面前拜謝,孫權感到奇怪,問他:“馬還沒有到為何就當面稱謝呢?”諸葛恪說:“蜀國就好像陛下在外面的馬廄,如今有瞭旨意,好馬就一定能送到,我如何敢不謝呢?”這類表現諸葛恪才思敏捷、善於應對的事還有很多。  孫權覺得他不同凡響,想考察他的能力,任命他為代理節度,掌管部隊的糧食供應,但這個工作往來文書繁瑣,他不太喜歡。  平定山越  諸葛恪曾多次要求自己領兵平定居於丹陽山上的山越人,諸葛恪認為丹陽山勢險峻,民風果敢剛勁,以前雖也在那裡征發過兵眾,但征的不過是邊緣縣分的平民,很少有深遠腹地的人。想去把那裡的兵員全部調發出來,並說,隻要三年,就可征得甲士四萬人。朝中官員議論紛紛,都認為丹陽地勢險阻,地形四通八達,那裡的百姓自制兵器,崇尚習武,出山就為強盜,朝廷出兵征討就躲回山中不見蹤影,自漢朝以來就無法管制,當時的人皆認為不太可能,連父親諸葛瑾亦認為不會成功,更說:“恪兒不會使諸葛傢興盛,反而會令傢族遭受災禍。” 諸葛恪劇照  公元234年(嘉禾三年),由於諸葛恪堅稱他必會成功,於是孫權提拔諸葛恪為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撥給他手執棨戟的騎兵三百人,授官儀式完畢後,孫權還特意命令擺好儀仗,興作鼓吹,引導簇擁者他回傢。諸葛恪到任後,采用武力圍困與招撫並用的方針,發放公文給四郡所轄屬縣的長官,命令各郡嚴守疆界,嚴肅法紀,已歸順的山民,一律設屯聚居。隨後,調集各路將領,派兵據守險要峪口,修築圍困工事,不與山越交兵,又令士兵全部搶收田野成熟的稻谷。山越人新谷無收,舊谷食盡,因饑饉而被迫出山歸降。諸葛恪下令:“山民揚棄惡習,接受教化,應當安撫。遷到外縣的山民,官府不得隨便懷疑,加以拘禁。”山民周遺,過去橫暴為惡,如今困迫無路,隻好出山,心仍存異志,準備伺機為亂,臼陽縣長胡伉知他心思,把他綁送到郡府。諸葛恪認為胡伉違反瞭“不得拘禁山民”的教令,將其斬首。山民聽說胡伉被殺經過,知道官府隻是想讓大傢出山,沒有別的意思,於是大批山民扶老攜幼,紛紛歸降。三年後,諸葛恪先後收服山民達十萬餘人,和預期的完全相同,他將其中壯丁四萬餘人編入軍隊,自己統領一萬人,其餘的分給瞭其他各位將領。  孫權嘉賞諸葛恪的功績,派尚書仆射薛綜赴軍慰勞,拜諸葛恪為威北將軍,封都鄉侯。諸葛恪請求率兵在廬江皖口屯田。他到皖口後,派輕兵襲擊舒縣,俘獲該縣百姓,然後回軍。諸葛恪還向遠處派遣偵察人員,察看道路和險要關隘的形勢,想要攻取壽春。孫權認為時機不成熟,沒有同意。  受詔輔政  公元243年(赤烏六年),魏將司馬懿欲攻諸葛恪,孫權想發兵接應,可望氣者說不利於出兵,於是讓諸葛恪移守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公元245年(赤烏八年),諸葛恪得知丞相陸遜對自己有意見,便寫信給他(諸葛恪與陸遜書),講述不能求全責備,應以大局為重。不久,丞相陸遜去世,諸葛恪升為大將軍,假節,駐武昌,並代替陸遜領荊州事。  公元251年(赤烏十四年),孫權久病,而太子孫亮年紀還小,便命令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中書令孫弘兼任太子少傅。  公元252年(神鳳元年),孫權病危,又召集諸葛恪、孫弘、太常滕胤、將軍呂據以及侍中孫峻處理身後事。第二天,孫權去世。孫弘平時與諸葛恪不和,害怕以後受制於他,便封鎖孫權去世的消息,想矯詔除掉他。諸葛恪聞知,殺死孫弘,發佈孫權死訊,為之治喪。孫亮即位後,拜諸葛恪為太傅。諸葛恪為收取民心,廣施德政,取消監視官民情事的制度,罷免耳目之官,免掉拖欠的賦稅,取消關稅。每一舉措,都盡量給百姓以德澤實惠,民眾無不高興。諸葛恪每次外出,都有很多人引頸相望,想一睹其風采。相關閱讀推薦:東吳權臣諸葛恪曾受老百姓擁護 鴻門宴上被亂刀刺死歷史的誤讀:曹操的錦囊妙計被算到瞭諸葛亮頭上三國“十大武器”排行:諸葛亮什麼武器排第一?被無數人看中的諸葛恪為什麼最後自我毀滅?東吳多神童:諸葛恪從小的口才就為人驚嘆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東興大捷  同年,諸葛恪在東興征集人力,重建以前未完成的大堤,左右依山各築城一座。派留略、全端分守東、西兩城,各帶兵千人,自己則率兵返回建業。魏國認為吳軍入其疆土,恥於受侮,魏大將軍司馬師想借孫權新亡,吳國政局不穩之際乘機攻吳。十二月,司馬師發兵攻南郡(今湖北荊沙)、武昌(今鄂州),並令安東將軍司馬昭為監軍;征東將軍胡遵、鎮東將軍諸葛誕率步騎七萬攻東興,欲毀壞大堤。諸葛誕提議三路進軍伐吳,由王昶、毋丘儉為誘敵各攻打南郡、武昌;諸葛誕與胡遵為主主力,率兵七萬架浮橋攻東興。 吳軍情告急,諸葛恪親自率領四萬援軍到東興。並命冠軍將軍丁奉與呂據、留贊、唐咨等作前鋒,攀山西進,因山路狹窄而緩慢前進。丁奉親率三千人趕往,下山後改坐舟楫順水而下,兩日到達東興並占據徐塘。因天降大雪,胡遵等人喝酒而毫無戒備。丁奉率本部人馬輕裝突襲魏軍營壘,呂據等部也相繼到達。魏軍見狀便驚恐慌而逃,因爭渡浮橋超載而斷,落水及互相踐踏的死者皆有萬人,魏將韓綜、樂安太守桓嘉先後遇溺,毌丘儉、王昶等得知東興兵敗,皆燒營退走,並留下大批軍需物資,被吳軍繳獲。吳主孫亮進封諸葛恪為陽都侯,加封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並賜金一百斤,馬二百匹,繒佈各萬匹 。東興之戰獲勝後,諸葛恪有輕敵之心。  新城兵敗  公元253年(建興二年)春,諸葛恪又要出兵伐魏。大臣們認為國力不支,軍士疲憊,一致勸阻。諸葛恪不聽,還特意寫瞭一篇文章來曉喻眾人。文中諸葛恪舉出古今事例,認為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不乘此時伐魏,將留下長遠的遺憾。大臣們明知諸葛恪強詞奪理,但形格勢禁,一時無人敢再勸阻。丹楊太守聶友與諸葛恪素有交情,寫信勸阻,諸葛恪把自己寫的文章送給聶友,並在後面題字說:“你說的雖然也有道理,但沒有看到長遠大局,仔細看看我的文章,你就會明白瞭。”  同年三月,諸葛恪不顧眾人反對,征發二十萬人伐魏。吳地百姓騷動,諸葛恪開始失去民心。諸葛恪欲先到淮南炫耀武力,驅略百姓。有部將勸他:“如今引軍深入,敵人領地裡的百姓一定會逃走,恐怕士兵辛苦而收獲很小,不如停下來包圍新城。新城被圍困,敵人的救兵一定會到來,那時再設法進攻,一定會有大的收獲。”諸葛恪采納瞭這個計謀,於五月回軍包圍新城。魏牙門將張特率三千人拒守新城,苦戰月餘,士卒病亡戰死者過半。但吳兵仍不能攻克。諸葛恪督師強攻,城池將陷。張特行緩兵之計,向吳軍偽降,乘夜修補城防工事,繼續死守。吳軍士卒疲勞,加上天熱和飲水等原因,士卒們患腹泄、腳氣病的已經達半數以上,死的傷的隨處可見。各營軍官所報病人數目越來越多。患疾者過半,死傷慘重。諸葛恪認為軍官們說假話,揚言要把他們殺掉,於是誰也不敢再去匯報。  諸葛恪自知攻魏失策,又以攻城不下為恥,怒形於色。將軍朱異提瞭點不同看法,諸葛恪大怒,立奪其兵權;都尉蔡林屢次獻策,諸葛恪都不采納,於是他策馬投魏。魏國知吳軍疲病,於是命司馬孚、毌丘儉趁勢率軍急進,合擊吳軍。諸葛恪被迫率兵撤退,土卒受傷染病,流落於道路,有的倒地添溝,有的被魏軍捕獲,存亡忿痛,大呼小叫,而諸葛恪卻安然自若。諸葛恪率軍在江渚住瞭一個月,後又想到潯陽去屯墾,直等朝廷召他回去的詔書一封接一封地送來,他才慢悠悠地領兵返回。從此,百姓對諸葛恪大為失望,怨恨的情緒產生。同年八月,諸葛恪回到建業,當即召來中書令孫嘿,厲聲喝叱:“你們怎麼敢隨意濫發詔書?”孫嘿噤若寒蟬,惶懼退出,告病辭官。諸葛恪檢點名錄,把自己出征後選曹奏準任命的各級官員,一律罷免,重新選任。此後,諸葛恪愈治威嚴,動不動就對人橫加責備,進見他的人,個個屏息斂氣。他還改換宿衛人員,用他親近的人來擔任,並命令部隊整裝待發,想進攻青州、徐州。

古代最有皇後命的皇後是誰?盤點古代皇後之最

  在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皇後您能說出哪些呢?絕大多數的人脫口而出的一定是:武則天、慈禧……事實上,皇帝後宮佳麗三千,為何隻有一個女人的地位能牢牢穩固?今天,小編從歷史故事中為你盤點古代皇宮的婚姻生活,一起看看什麼樣的男人最吸女人吧!  歷史故事  後宮三千佳麗,皇後身為“皇帝的正妻”,地位自然不是普通妃嬪可比。歷代皇後有美有醜,各種存在都有,一起來看看。  惡性影響最深遠的皇後——漢高祖皇後呂氏  呂氏就是呂雉,劉邦死後,滅瞭劉邦一半兒子,還狠辣利落地把對手制成“人彘”,垂簾聽政。自她之後,皇帝們“殺母留子”當成固有手段保留。  身份最尷尬的皇後——漢惠帝皇後張氏  權力鬥爭、權貴聯姻,後宮中充斥著有血緣關系的妃嬪。堂兄妹之間的婚姻已是醜聞,張嫣與漢惠帝卻是親舅舅與外甥。漢文帝新立,張嫣失去瞭皇太後名銜,死時仍是完璧之身。  最有皇後命的皇後——漢文帝皇後竇氏  竇漪房出身良傢,是呂後的宮女。宮女被賞賜給諸侯王,竇姑娘陰差陽錯,被送到代國。結果“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先是代王後病逝,育有子女的竇漪房,代理王後。代王做皇帝,他四個嫡出的兒子也都病死,竇氏的兒子劉啟做瞭太子,竇漪房當上瞭皇後,麻雀變鳳凰。   最年幼的皇後——漢昭帝皇後上官氏  上官氏成為皇後隻有六歲。昭帝二十一歲駕崩,上官氏時年十五,尊為皇太後,新皇帝不久被廢,劉據之孫為帝,尊上官氏為太皇太後,她也成瞭中國最年幼的太皇太後。  最名不副實的皇後——漢哀帝皇後傅氏  皇後可能不受寵、不懷孕、不招人待見,而傅氏則連這樣的機會都沒有,就因為哀帝愛男寵,隻近男色不進女色。  最幸運的廢後——漢光武帝皇後郭氏  郭氏郭聖通比陰麗華年輕漂亮,比陰麗華背景雄厚,兒子也是太子,但她還是拼不過命運成瞭廢後。不過輸瞭卻沒丟命,還享受封國太後的頭銜跟著幼子移居,讓娘傢提前享受到太後外戚待遇,娘傢一直受優待,很幸運。  最醜的皇後——晉惠帝皇後賈氏  一個女人,不性感,不漂亮,沒氣質,不可愛,不溫柔,那就隻能年輕……而賈南風符合最後一項,居然當瞭皇後,她生得粗、短、黑,面貌奇醜,性格惡劣,妒忌心重,殘酷冷血。  復立次數最多的皇後——晉惠帝皇後羊氏  羊獻容皇後是繼任,出身名門。八王之亂中,白癡皇帝司馬衷就是一步棋,羊氏日子也好過。她一生五廢六立,被別人耍來耍去,後來被劉曜給奪去做瞭皇後,有點小慘。   垂簾聽政次數最多的皇後——晉康帝皇後褚氏  褚氏本是瑯琊王妃,她丈夫的兄長早逝,她丈夫當瞭皇帝。可是皇後才當兩年丈夫晉康帝病逝,留下瞭二十一歲的褚皇後和一個兩歲的小皇帝。第一次的垂簾聽政十三年,沒過幾年,晉穆帝無子而逝,晉哀帝修仙煉丹,褚氏第二次垂簾聽政。 垂簾一年,皇帝就真當神仙瞭,哀帝的胞弟繼位,沒清靜一年,朝廷政局不穩,褚氏第三次上崗,而且還是以堂嫂的身份。  最想得開的皇後——北齊武成帝皇後胡氏  胡氏的丈夫高湛沒什麼常理,他迷戀嫂子,而胡皇後與親信和士開偷情。最後高湛讓位與胡氏的兒子高緯,這對太上皇與皇太後的夫妻更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井水不犯河水。北齊被北周剿滅後,她和自己的兒媳穆皇後在長安一起當起瞭妓女。  最與歷史形象有出入的皇後——宋真宗皇後劉氏  “貍貓換太子”,她成瞭個徹頭徹尾的大反派。然而歷史上的劉皇後,卻是“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劉娥出身卑微,與真宗一生如膠似漆。  最被衷情的皇後——明孝宗皇後張氏  歷史留名的寵後中,最賢明君主明孝宗的張皇後獨一無二,孝宗偌大的後宮,始終就隻有張皇後一個人。孝宗與張氏以及他們的獨子厚照,組成瞭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三口之傢。  最皇後輩出的傢族——遼朝蕭氏  縱觀遼代的皇後譜系,除瞭開國皇後述律氏外,皇後們清一色的都姓蕭。蕭傢的皇後不僅人數多,質量也不錯,或強悍果敢、或溫柔才情,幾乎沒有禍國殃民的記錄,最差的也就是當的平庸一點罷瞭。  首先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後述律平,斷腕明志。接著是太宗、世宗、穆宗的三代蕭皇後,雖不再像述律氏般彪悍,但也通情達理、本本分分,一輩子沒惹過大禍。風風雨雨二百年,蕭氏的後族命運隨著遼國一同退下瞭歷史的舞臺。相關閱讀推薦:光緒為何拒絕與隆裕皇後同房?不得寵的隆裕皇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童養媳皇後:上官皇後的悲劇人生劉弗陵皇後上官小妹:15歲女孩如何成為瞭太皇太後孫權7位夫人:唯一被立為皇後的竟被宮女縊死衛子夫:如何由歌妓成為大漢皇後最後滅族自殺

劉邦長子劉肥的母親是誰?齊王劉肥生母曹氏簡介

  劉肥(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89年),沛郡豐邑(今徐州豐縣)人,西漢諸侯王。劉肥是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漢惠帝劉盈異母兄,其母曹氏是漢高祖情婦。公元前201年,劉肥受封齊王,建立齊國,定都臨淄,統轄七十三城,成為西漢最大的諸侯國。公元前189年,劉肥去世,謚號悼惠王,其子劉襄即位,是為齊哀王。  曹氏,生卒年不詳,中國 西漢高祖劉邦少年時的婚外姘婦。在呂雉之前就與劉邦生活在一起,她為高祖劉邦生下瞭長子劉肥,生平事跡不祥。在《史記》、《漢書》僅有簡單記載。  曹氏,生卒年不詳,中國 西漢高祖劉邦少年時的婚外姘婦。在呂雉之前就與劉邦生活在一起,她為高祖劉邦生下瞭長子劉肥,生平事跡不祥。在《史記》、《漢書》僅有簡單記載。  曹氏沒有名份,所以她的兒子劉肥,雖是劉邦長子,也隻能稱作為:最大的庶子。  漢高祖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劉邦封劉肥為齊王,封他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說齊語的都歸屬齊王。  漢惠帝二年(戊申,公元前193年),齊王劉肥入京朝見弟弟漢惠帝。惠帝與齊王飲宴,二人行平等禮節如尋常傢人兄弟一樣。呂太後為此發怒,要誅殺齊王。齊王害怕不能免禍,幸虧他的內史勛出計策,讓他把城陽郡(今山東莒縣)獻出,做為呂太後的女兒魯元公主的封地。這才使得呂太後轉怒為喜,齊王才得以辭朝歸國。  漢惠帝六年(壬子,公元前189年),劉肥去世,謚為悼惠王。他的兒子劉襄繼承他的位子,為哀王。   漢惠帝七年(癸醜,公元前188年),孝惠帝劉盈去世,呂太後行使皇權,天下事都由呂太後決斷。第二年,呂太後把她哥哥的兒子酈侯呂臺封為呂王,分出齊國的濟南郡做為呂王的封地。後來,呂太後又分割齊國的瑯琊郡,把營陵侯劉澤封為瑯邪王。  漢文帝前元元年(壬戌,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劉恒把呂太後時從齊國分割出去的城陽、瑯邪和濟南郡全部歸還齊國,瑯邪王改封為燕王,朱虛侯、東牟侯,並加封領地各二千戶。劉邦對曹氏母子可謂不薄。相關閱讀推薦:認自己妹妹為幹媽的齊王劉肥:揭秘劉邦長子劉肥劉邦庶長子齊王劉肥有幾個兒子?齊王劉肥的兒子劉邦的名言:關於漢高祖劉邦最經典的八句話!九天玄女:傳說中助劉邦建都的古代神話女神民間傳說:九天玄女幫助漢高祖劉邦建都的故事

劉邦第五子梁王劉恢的妻子是誰?

  劉恢(?-公元前181年),漢高祖劉邦第五子,西漢諸侯王。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受封梁王。呂後時期,因趙王劉友餓死,便被改封為趙王,被迫娶呂產的女兒為王後。呂後七年(公元前181年),呂產之女毒殺劉恢的寵妃,劉恢因此悶悶不樂,於同年六月,殉情自殺。呂後認為劉恢因為婦人自殺,廢黜其嗣。漢文帝時追謚為恭王。  呂後七年(公元前181年)正月,劉恢的異母弟趙幽王劉友遭呂後幽禁餓死後,趙地懸空,由於對第一任趙王劉如意的深惡痛絕,呂後也恨人及地。同年二月,呂後下詔讓劉恢遷往趙地為趙王 ,而梁地則交由呂王呂產接管,於是:梁王劉恢成為趙王;呂王呂產則成為梁王。  劉恢的梁王爵位本是漢高祖在世時所封,封王時劉恢還是一個小孩子,現則已經長大,被呂後突然改封為趙王,劉恢不知所措。從常理來講,應該是不會滿意。一來他在梁地長大,古人鄉土情結很重,交通不便,肯定不想離開故土;二來,趙地地形偏僻,遠沒有梁地肥沃;第三點更重要,那就是在趙地為王不吉利,前面兩任趙王都死於非命,在那裡做王的都遭到血光之災,如今劉恢自己又要到這個極其危險的是非之地,形勢又不利於自己,任憑是誰都覺前途無望。  劉恢到趙地之後,呂後沒有對他立馬下手,但並未放棄對他的監管,為瞭完全把他控制於股掌之中,呂後又使出劉呂聯姻的伎倆,勒令他迎娶呂產的女兒為王後。  在此之前,劉恢已有一個自己寵愛的妃子,二人非常恩愛。而呂王後性格蠻狠,心腸歹毒,自峙有呂後在幕後撐腰,在宮內獨攬權力,暗中察視劉恢,根本不把劉恢放在眼中,不讓劉恢親近其他任何女子,剝奪劉恢任何一點享受天倫之樂的權利。  而劉恢明知她是呂後佈置在自己跟前的眼線,現又失去權力,使他更感到絕望;更加糟糕的是他還不敢表露出自己任何的不滿或不安的情緒。劉恢雖然懾於淫威,時時忍讓退卻,但他好歹還是有血氣的劉姓諸侯王。俗語說忍耐總是有一定的限度,於是他就背著自己的呂王後,偷偷與自己心愛的妃子幽會。可是這一切都無法瞞過呂王後。呂王後在呂後的支持下,派人把劉恢的愛妃用毒酒毒死。   面對這種明目張膽的政治暗殺行為,劉恢悲慟異常,卻又無計可施,眼前的任何活路似乎都對他進行瞭關閉,他除瞭憤怒,有更多的絕望、恐懼。劉恢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劉恢為愛妃創作四首挽歌,每天命樂師們反反復復地吟誦不止。愛姬死後僅僅過瞭四個月,呂後七年(公元前181年)六月,劉恢因悲思過度,於是殉情自殺。呂後聽說後,認為劉恢為一個女人自殺,而不思供奉宗廟祭祀,遂廢其國,堅決不肯為他過繼兒子,於是劉恢至此絕嗣。直至漢文帝時追謚為恭王。相關閱讀推薦:殉情自殺的劉邦第五子劉恢簡介 劉恢怎麼死的?劉邦長子劉肥的母親是誰?齊王劉肥生母曹氏簡介認自己妹妹為幹媽的齊王劉肥:揭秘劉邦長子劉肥劉邦庶長子齊王劉肥有幾個兒子?齊王劉肥的兒子劉邦的名言:關於漢高祖劉邦最經典的八句話!

漢元帝妃子傅昭儀的兒子是誰?傅昭儀有幾個子女

  傅昭儀(?—公元前2年),傅氏,漢元帝劉奭的妃嬪,定陶恭王劉康生母,漢哀帝劉欣的祖母。其父為河內溫縣人,早逝;其母遂改嫁為魏郡鄭翁。  傅氏初為上官太後的才人,漢元帝劉奭為太子時,得以進幸。漢元帝即位,立為婕妤,甚得寵愛。生有一男一女,女為平都公主,男為定陶恭王劉康。後封為昭儀。  竟寧元年(前33年),漢元帝去世,傅氏隨子劉康歸定陶國,稱定陶太後。陽朔二年(前22年),劉康去世,其子劉欣繼王位,由傅太後親自撫養。時漢成帝無子,遂立劉欣為太子。  綏和二年(前7年),漢成帝去世,劉欣繼位,是為漢哀帝,尊祖母傅氏為恭皇太後。一年後,改稱帝太太後。後又改稱皇太太後。元壽元年(前1年),傅氏去世,與漢元帝合葬渭陵,稱為孝元傅皇後。  傅昭儀的子孫  兒子:定陶恭王劉康  永光三年(前41年)三月,劉康受封為濟陽王。八年後,改封為山陽王。又過八年,又改封為定陶王。劉康自幼受到父親漢元帝的寵愛,長大後多才藝,懂得音樂聲律,漢元帝以之為奇,很器重他。他的母親傅昭儀又得漢元帝寵幸,幾乎取代皇後太子。竟寧元年(前33年),漢元帝去世,劉康的哥哥漢成帝劉驁即位,遵照先帝意,厚待他不同於別的諸侯王。陽朔元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劉康去世 ,他的兒子劉欣繼承定陶王爵位。  女兒:平都公主  平都公主,生卒年不詳,西漢公主,漢元帝劉奭之女,母昭儀傅氏(傅昭儀)。  孫子:漢哀帝劉欣  漢哀帝劉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字和,漢元帝劉奭的孫子,漢成帝劉驁的侄子,定陶恭王劉康之子,母丁姬,西漢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相關閱讀推薦:漢元帝劉奭寵妃傅昭儀怎麼死的?傅昭儀墓在哪漢元帝劉奭的寵妃傅昭儀簡介 漢哀帝祖母定陶太後漢元帝之後的皇帝是誰?漢元帝死後誰做皇帝漢元帝王皇後為何誓稱漢傢寡婦?王政君結局怎樣揭秘:漢元帝因何沒能寵幸到四大美女的王昭君?

漢明帝皇後是誰?漢明帝劉莊明德馬皇後簡介

  明德皇後(公元39年-公元79年),馬氏,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南)人,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漢明帝劉莊的皇後。公元52年(建武二十八年),她被選入太子宮時隻有十三歲。由於她生性謙恭和順,對太子的母親陰皇後服侍體貼,對其她妃嬪誠摯熱情,宮中無人不對她稱贊,太子對她也是寵愛有加。公元57年(中元二年),光武帝病逝,劉莊即位,謂漢明帝。馬氏即被封為貴人。公元60年(永平三年)春,馬氏被立為皇後。馬皇後一生以儉樸自奉、不信巫祝、待人和善、約束外傢著稱,公元79年(建初四年),馬皇後去世,終年四十餘歲,謚號明德,與漢明帝合葬於顯節陵。明德馬皇後是中國第一位女史學傢,著有《顯宗起居註》一書,開創瞭“起居註”這一史書體例之先聲。  幼理傢事  明德皇後,馬氏,名字失載,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少年時父母都逝世。其兄馬客卿聰明穎惠而早夭,他的母親藺夫人因悲痛傷心而引發疾病,神志恍惚。馬氏當時隻有十歲,料理傢事,管理教育仆人,內外之事咨詢稟報,她處理起來如同成人一樣。  起初,別人都不知道這種情況,聽說以後,都表示驚異和贊嘆。馬氏曾經長時間地患病,其母藺夫人讓人給她占卜,卜筮者說:“這女子雖然是有病的樣子,但是她必將大貴,其兆不可說出。”後來又叫來相面的人給女兒們占卜,相面的人見到馬氏,大驚說:“我必將對此女稱臣。然而她雖然尊貴,卻少有子息,若是養育別人生的孩子得力的話,比自己親生的孩子還要強。”  入太子宮  起初,馬氏的父親馬援領兵攻打五溪蠻人,死在軍中,虎賁中郎將梁松、黃門侍郎竇固等人趁機誣陷馬援,由此馬傢日益衰落,又多次被權貴們所欺侮。馬氏堂兄馬嚴十分憂心憤怒,稟告藺夫人斷絕與竇氏的婚約,請求將馬氏進納掖庭。於是便上書說:“我的叔父馬援先逝去辜負皇恩未報,而妻子和孩子受到特殊恩惠得以保全,對陛下愛戴尊仰,像對待上天對待父親一樣。人之常情既然得以不死,就想追求祥福。我聽說太子、諸王的妃子匹配尚未齊備,馬援有三個女兒,長女十五歲,次女十四歲,幼女的十三歲,她們的儀容身材頭發皮膚,在女子中都屬上中以上的人才。而且都孝順小心,文靜溫柔有禮教。希望派相工下來察看,從中選拔合格的人。如萬一有幸入選,馬援在黃泉之下也可得到安慰瞭。另外馬援的姑姐妹都是漢成帝的妃子,葬在延陵。臣馬嚴有幸蒙恩重獲此生,希望憑借先姑的關系,讓我的堂妹充入後宮。”於是把馬氏選入太子宮,時年十三歲。侍奉皇後陰麗華,接近周圍的嬪妃,禮法完備,上上下下都和她處得很好。受到太子劉莊的寵愛,經常居住在劉莊寢宮的後堂。   封為貴人  公元57年(建武中元二年),光武帝劉秀駕崩,皇太子劉莊即位,是為漢明帝,立馬氏為貴人。當時馬氏異母姐姐的女兒賈氏也被選人後宮,生下劉炟(漢章帝)。漢明帝因為馬氏沒有兒子,就讓她來帶養劉炟。對她說:“人不一定要自己生兒子,怕的隻是不精心愛護養育而已。”於是馬氏對劉炟精心撫育,操勞的程度要超過對自己的親生孩子。而劉炟也是天性孝順淳厚,感恩的本性出於自然,所以母慈子愛,始終沒有一點矛盾隔閡。馬氏常常因為漢明帝的子嗣不多,每每心懷憂慮,薦引左右侍奉皇帝的人,似乎惟恐有不及之時。後宮嬪妃有進見皇帝的人,她每每安慰接納。如果多次得到皇帝的寵愛,總是提高對被寵愛的嬪妃的待遇。  賢德皇後  公元60年(永平三年)春,有關主管官員上奏想要立長秋宮,即確定皇後的人選,漢明帝沒有表示。皇太後陰麗華說:“馬貴人的德行在後宮當中是數第一的,就立她吧。”於是就立馬氏為皇後。  馬氏在被立為皇後的前幾天,她夢見有無數隻小飛蟲飛來落在她的身上,鉆入她的皮膚又飛出來。她成為皇後以後,愈加謙遜恭敬。她身高七尺二寸,方口,一頭美發。能夠背誦《易經》,喜好讀《春秋》、 《楚辭》,最喜歡《周禮》和董仲舒的著作。時常身穿粗帛,衣裙都不加邊。初一和十五眾妃公主前來朝見,遠遠看去馬皇後袍衣粗疏,反而以為是精細的絲綢,靠近瞭看,才笑瞭。馬皇後借口說:“這種絲織品特別適宜染色,因此才穿用。”嬪妃們聽瞭,無不嘆息。漢明帝經常出宮到苑囿離宮,馬皇後總是提醒漢明帝風雲變化註意健康,說的話和表達出的意思誠懇周備,大多被漢明帝仔細采納。漢明帝到濯龍園中,把眾才人都召集來,下邳王以下的人都在一旁,請求喚出皇後一同遊樂。漢明帝笑著說:“她生性志趣不喜歡遊樂,即使來瞭,也沒有歡樂。”因此漢明帝的出遊娛樂之事她很少隨從。  公元72年(永平十五年),漢明帝查案地圖,準備封給皇子,封給他們的封地都隻有其他諸侯國一半大。馬皇後晉見之後說道:“諸位皇子的封地才隻有幾個縣,從制度上說不是過分節儉瞭嗎?”漢明帝說:“我的兒子怎麼好與先帝的兒子相等呢?每年得到的供應二千萬就足夠瞭。”當時楚王劉英的案件連年不斷,囚犯互相指證牽連,因罪被捕的人極多。馬皇後擔心此案牽連的人過多過濫,乘機說到此事,心中悲惻。漢明帝有所感悟,夜間起來徘徊,思索馬皇後所獻納的話,終於有很多人得到寬宥。當時各位將領上言奏事以及公卿大臣公開討論難以評定的,漢明帝多次試讓馬皇後來評論。馬皇後則分析其中的旨趣道理,對各種意見都能推求其真實情況。每當服侍漢明帝的時候。總要談到國傢政事,對漢明帝決策多有輔助補益,而不曾以自傢私事求漢明帝。所以漢明帝對她的寵愛和尊敬日益加深,始終不衰。  拒封外戚  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漢明帝去世,漢章帝劉炟即位,尊馬皇後為皇太後。諸貴人應當遷徙到南宮居住,馬太後感念離別之情,各賜予她們諸侯王赤綬,另加安車駟馬,白越佈三千端,雜色帛二千匹,黃金十斤。親自撰寫《顯宗起居註》,刪去其中她的哥哥馬防參管醫藥事務的內容。漢章帝請求她說:“黃門舅馬防朝夕侍奉將近一年,既沒有褒揚顯異之舉,又不記綠他的勤勞,不是太過分瞭嗎!”太後回答說:“我不願意讓後世之人聽到先帝多次親近後宮傢屬的事情,所以不著錄。”  公元76年(建初元年),漢章帝想給幾個舅舅封爵,太後不允許。第二年(公元77年)夏天,大旱成災,議論事情的人認為是沒有封外戚的緣故,有關官員為此上奏漢章帝,認為應該依從以前的典章制度。太後下詔說:“所有議論事情的人都是想要獻媚討好我來求得好處而已。昔日漢成帝時曾給王太後的五個弟弟同一天封侯,那時黃霧彌漫,並沒有聽說有時雨的瑞應。另外田蚡、竇嬰這些外戚,倚仗著尊寵和高貴,恣意橫行,遭受傾敗覆滅之禍,這已經是為世人廣為傳說的。所以明帝在世時就對外戚的事情小心提防,不讓他們占據重要的地位。在給自己的兒子封國時,隻讓他們擁有楚、淮陽等封國的一半大小,常常說“我的兒子不應當和先帝的兒子一樣”。現在有關官員為什麼想要拿現在的外戚比先帝的外戚呢!我是天下之母,但身著粗帛,吃飯不求甘美,身邊的侍從人員也穿著普通佈帛的衣服,沒有香囊之類的飾物,這是想以自己的行動來給下面的人做表率。本以為外戚們看到此種情況,應當憂心自誡,可他們隻是笑著說太後一向喜好儉樸。以前在過濯龍園時,看到來問候起居的外戚們,攜帶的仆從眾多,可說是車如流水,馬如遊龍,奴仆穿著綠色臂衣,衣領衣袖色澤正白,回頭看看給我趕車的禦者,比他們差遠瞭。故意不對他們表示譴責憤怒,隻是斷絕他們一年的費用而已,希望以此默默地讓他們內心感到慚愧,而他們卻還是松懈懶惰,沒有憂國忘傢的想法。瞭解大臣沒有誰能比得上君主,何況是親屬呢?我怎麼可以上負先帝的意旨,下損我馬氏祖先的德行,而重蹈西京敗亡之禍呀!”堅決不允許給外戚封爵。相關閱讀推薦:漢明帝劉莊怎麼死的?漢明帝劉莊的墓在哪真愛永恒: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至死不忘文德皇後?漢朝歷史上一介女子衛子夫怎麼成瞭漢武帝的皇後揭秘:當上皇後卻淪為慰安婦的絕代佳人是誰?漢明帝劉莊簡介 開創明章之治的東漢漢明帝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漢章帝看到太後的詔書悲傷感嘆,又重新請求說:“漢朝興起之時,舅氏親族封侯,猶如皇子封王一樣。太後誠心保持謙虛,怎能讓兒臣偏偏不對三位舅舅加以恩賞呢?況且擔任衛尉的舅父年紀已大,另兩位擔任校尉的舅舅也是身患重病,如果出現不可諱言的情況,將使臣長懷刻骨銘心的遺憾。應趁著他們都健在的好時機給予封賞,而不可拖延。”  太後回答說:“我反復考慮過此事,想使之兩全其美。難道隻是想要獲得謙讓之名聲,而使皇帝受到不對外戚施恩封爵的嫌疑嗎!昔日竇太後想要封王皇後的哥哥王信為侯,丞相條侯說受漢高祖之約規定,沒有軍功的,不是劉氏傢族不能封侯。今天我馬氏傢族對國傢沒有功勞,怎麼能與陰氏、郭氏這些中興之時的皇後等同呢?常常看到富貴的人傢,官祿爵位重疊,猶如再度結實的樹,它的根必受損傷。況且人們之所以願意封侯的原因,無非是想上奉祖宗祭祀,下求溫飽罷瞭。現在外戚傢祭祀所用的是接受四方貢獻的珍品,衣食則承蒙有皇傢府藏的餘資,這難道還不夠,而必須要得到一縣之封嗎?我考慮這件事已經是深思熟慮,不要再有懷疑。所謂至孝的品行,應以安慰雙親為上。現在國傢多次遭受變異之災,糧價上漲數倍,使人晝夜憂慮惶恐,坐臥不安,而要先去營謀給外戚封侯,違背瞭慈母的拳拳之心呀!我一向剛直性急,有胸中之氣,不可不順。若是陰陽之氣調和,邊境清靜無爭,然後再行皇帝的志向。我將口含飴糖,逗弄小孫子,安度晚年,不能再關心國政瞭。”  議政去世  當時新平主傢的禦者不慎失火,火勢延及北閣後殿。太後認為是自己的過失,起居不樂。當時正準備拜謁原陵,她自認守備不慎之過,愧見陵園,於是不肯動身前往。起初,太後的母親埋葬,起墳略微高瞭一些,太後為此說瞭話,其兄馬廖等人立即把墳減削到合適的程度。她的外戚當中有謙虛樸素仁義品行的,她就給予好言褒獎,賞給財物官位。如有細微的差錯,她的臉上先表現出嚴峻的神色,然後加以譴責。對於那些乘坐好車穿著華貴而不遵守法度的人,太後便斷絕其屬籍關系,遣返他回鄉下種田。廣平王、巨鹿王、樂成王所使用的車騎樸素,沒有金銀的裝飾,漢章帝把此事稟告太後,太後立即賜給他們錢每人五百萬。於是宮內宮外都歸從教化,穿著如一,諸傢皇親國戚惶恐小心,其程度比永平年間倍加嚴重。於是便設置織佈房,在濯龍園中植桑養蠶,並且多次前往觀看,以此為娛樂。太後還經常與漢章帝朝夕談論國傢政事,以及教授諸位小王子,論說經書,敘述生平經歷,使後宮終日和睦。  公元79年(建初四年),全國糧食豐收,邊陲也沒有戰事,漢章帝於是便封他的三位舅舅馬廖、馬防和馬光為列侯。三人都推辭不受,願意就任關內侯,領受爵號而不受封地。太後聽說此事之後,說道:“聖人設置教化,各有不同的方式,這是因為知道人的性情沒有人能使它整齊一致。在我年輕力壯的時候,隻是羨慕古人青史留名,不顧生命的長短。現在雖然已經年老,還是遵循‘警戒貪得’的古訓,不肯濫封親戚,所以我日夜憂懼如同時刻面臨危險,想著自己貶抑謙下。居住不要求安逸,膳食不追求飽足。希望能以這種做法,不辜負先帝的恩寵。我所以要教化勸導我的兄弟,共同遵守這一志向,是想使我在瞑目之時,不再有什麼遺憾。哪裡料到老來的志向還不肯聽從呢?看來是一定要留下千年的長恨瞭!”她的哥哥馬廖等人不得已,接受瞭封爵後又辭退爵位回傢。   同年,太後臥病在床,她不信巫術小醫,多次敕令禁止禱告祭祀。公元79年(建初四年)六月三十日,太後逝世,終年四十餘歲,謚號明德皇後。七月初九日,與漢明帝合葬在顯節陵。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歷史上三位“口吃”皇帝都是誰?

  口吃是指說話時字音重復或詞句中斷的現象。口吃,會惹出很多不必要的笑料,令人自卑和困窘。當然我們作為一個有素質的人,不能夠嘲笑有口吃的人,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口吃的人很多,也分佈在各個行業當中,古代的帝王就有口吃的,皇帝口吃,這可沒人敢笑,要是笑,那恐怕就不是笑掉大牙,而是笑掉腦袋瞭。幾千年的歷史,出現瞭三位口吃皇帝,對,是三位,你沒看錯。  一:高殷  他是那位神經病皇帝高洋的兒子。高殷天資聰慧,對各種經義十分熟稔。高洋在宮廷舉行瞭一次儒經辯論會。12歲的高殷在眾多宿儒中間,一會兒口若懸河闡發微言大義,一會兒四出詰難,辯駁群儒,令人驚嘆。天保九年,高洋外出晉陽巡察,太子高殷監國。高殷不失時機,親自主持瞭一次《孝經》討論會。高殷十分敦厚、善良。有一次,高洋命令他用劍去把一個囚犯的頭取下來作樂,但高殷遲遲不忍心下手,催逼再三,高殷手中的劍就是抬不起來。高洋氣得揚起馬鞭,狠狠抽打高殷,高殷被打得遍體鱗傷,從此常常精神錯亂,氣悸口吃。  二:高緯  高緯是個口吃,一直很自卑,除瞭內侍外不和別人講話,還不愛見大臣。生死存亡的關頭,斛律孝卿給高緯準備演講稿,要他對軍隊將士痛哭流涕,慷慨陳詞,這樣能感動將士為他奮勇殺敵。高緯生於後宮之中,養在婦人之手,過慣瞭歌舞升平的日子,哪裡會和鮮卑武士這些頭上長角的猙獰之輩打交道?他到瞭軍隊中就口吃大發作,一句話也講不出來,也許是為瞭救自己的冷場,高緯本能地大笑起來。  鮮卑武士們終於明白自己效忠的皇帝是怎麼一個素質。何必陪這種人去死?軍隊毫無鬥志,北齊亡國,高緯身死。   三:朱見深  公元1449年英宗北征時奉皇太後之命,立朱見深為皇太子。誰知命運與他開瞭個玩笑,他的叔叔明代宗即位後,隨著政局的逐漸穩定,就開始考慮如何廢掉他,而用自己的兒子取而代之。經過一番精心的謀劃,朱見深被廢為沂王。此後不久先是被立為太子的朱見濟早夭,然後“奪門之變”,他的父親奪回瞭皇位,他的太子之位也失而復得。但由於幼年卷在皇位之爭的漩渦中,精神壓力非常之大,因此留下瞭口吃的毛病。  三位口吃皇帝,兩位都是因為精神壓力的問題導致的,皇室的悲哀,不得不讓人惋惜。相關閱讀推薦:明朝敗傢太監梁芳如何獲得明憲宗朱見深寵愛?明憲宗朱見深活瞭多少歲?明憲宗墓在哪高緯迷戀女人亡國:揭秘成語“玉體橫陳”的由來蘭陵王是誰的兒子?蘭陵王與後主高緯什麼關系蘭陵王高長恭怎麼死的?高緯為什麼要殺他?

劉邦的名字是誰起的?劉邦名字的由來

  漢高祖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小名劉季,而在電視劇《楚漢傳奇》中,劉邦一直使用劉季這個名字,當他攻下沛縣,成為沛公後改名為劉邦。那麼劉邦的名字是誰起的?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歷史上劉邦名字的由來:  劉邦的父親生有四個兒子,一次按照伯、仲、邦、交排序,劉邦的大哥叫劉伯,二哥叫劉仲,因他排名老三叫劉邦,四弟叫劉交,名字是劉邦的父親起的。  楚漢傳奇中劉邦名字的由來:  在電視劇楚漢傳奇中,劉邦一直使用劉季這個名字,劉邦打敗雍齒,當上沛縣的主人,稱為沛公。蕭何給他起名為劉邦。蕭何在跟他談話時說,他現在已經是沛公瞭,不能總讓別人稱呼大號為劉季。並說,當年在洛水邊諸侯們朝拜周天子,有人拍馬屁寫瞭首詩,其中有一句叫“天子萬年,安傢定邦”,覺得這個邦字用的很好,於是劉季改名為劉邦。所以劉邦的名字是謀士蕭何給他起的。相關閱讀推薦:劉邦殺掉那麼多開國功臣 為何獨獨對蕭何最放心 !張良為何能躲過劉邦發動的“剪除功臣”運動?揭秘:蕭何貪污漢高祖劉邦為何不怒反而很高興?劉邦和項羽起兵反秦 為什麼身邊重臣大多是鄰裡街坊 劉邦被封漢中王之謎:漢中為楚地的漢中非漢中郡

驪姬是誰?為何敢設計殺死太子

  驪姬,山西人,本是驪戎首領的女兒,公元前672年,被晉獻公虜入晉國成為獻公的妃子。不久懷孕,驪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齊,同時陪嫁的妹妹少姬,也隨驪姬來到晉國,為晉獻公生下卓子。  其實在這之前,晉獻公就已經娶瞭妻子,但沒生兒子。他就和齊薑私通,生瞭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又在戎娶瞭兩個女人,大戎狐姬生瞭重耳,小戎子生瞭夷吾。  驪姬既漂亮又陰險狡詐,靠獻媚取憐,逐漸獲得晉獻公寵愛,參與朝政。但驪姬仍不滿足,又與優施通奸,淫亂宮闈。還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驪姬賄賂男寵梁五和東關嬖五,讓他們對晉獻公說:“曲沃是君王的宗邑,蒲地和二屈是君王的邊疆,不可以沒有強大的地方官。宗邑缺乏有力的主管,百姓就不會畏懼;邊疆沒有有力的主管,就會勾引戎狄侵犯的念頭。戎狄有侵犯的念頭,百姓就會輕視政令,這是國傢的禍患。如果讓太子主管曲沃,又讓重耳、夷吾主管蒲地和二屈,就可以使百姓畏懼、戎狄害怕,而且可以表彰君王的功績。”  晉侯認為很合理,就讓太子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其他公子也都住在邊境上,隻有驪姬和她妹妹的兒子在絳城。  但驪姬沒有滿足,她心裡正在醞釀一個更毒的計劃。  一次,她邀請太子申生到花園去賞花,申生明知驪姬想害自己,但他還是去瞭。這時,盤旋在花蕊上的蜂蝶,聞到蜜香,紛紛離開盛開的鮮花,圍著驪姬飛舞。驪姬假裝十分害怕的樣子,往申生的身邊靠瞭靠,側臉吩咐道:“太子,快替我趕走它們!”申生隻得舉起衣袖,左右拍打。  這一幕。被晉獻公看見瞭,認為太子要擁抱驪姬,做那茍且之事,頓時大發雷霆。  他擬旨就要處死申生,但遭到文武百官的反對。晉獻公最後把申生趕回瞭曲沃。   又一次,晉獻公由於旅途勞頓,又饑又渴,拿起一塊胙肉就要吃。驪姬連忙勸阻說:“從外面送來的東西,可要當心,別吃壞肚子。”  晉獻公順手把手裡的胙肉扔給瞭獵狗,誰知獵狗吞進,不一會兒就口吐白沫死瞭。  驪姬見狀,誣陷說是太子所為。  晉獻公立即派梁五、東關五率兵車二百乘,討伐曲沃。  太子申生死後,驪姬又用同樣是手段迫使重耳、夷吾出奔他國。  不過,讓驪姬沒有想到的是:當晉獻公去世,自己那剛剛登基的兒子奚齊卻被大夫裡克殺死瞭。  驪姬見大勢已去,自傢性命難保,最後投湖自殺瞭。相關閱讀推薦:春秋時的諸侯爭霸:西周分封制帶來的可怕惡果春秋貪官羊舌鮒:中國貪官的“開山鼻祖”揭秘:春秋史上因老婆太漂亮而亡國喪命倒黴國君晉國“驪姬之亂”是怎麼回事?毒美人如何禍亂邦國驪姬之亂: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逃亡之路岑參《驪姬墓下作隔河相去十三裡》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傳奇九龍母婁昭君:婁昭君的兒子分別是誰?

  古代歷史雖說是男人們角逐的舞臺,但也不乏女性的光輝色彩。據小編甜心即可瞭解,在中國歷史上,生養過四個皇帝的母親隻有兩位。先說第二位,她就是蒙元時期的唆魯禾帖尼,她是拖雷(成吉思汗第四子)的妻子,生下瞭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裡不哥四位叱吒歐亞大陸的風雲人物。相比之下,第一位母親則有些黯然失色,因為她的兒子實在比不上前面那四位,但她本人仍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此人便是北朝的婁昭君。  501年婁昭君出生於北魏六鎮之一的懷朔鎮,父親名叫婁內幹。婁昭君少時聰明,人長得漂亮,傢裡經濟條件又不錯,因此當地許多豪傢大族都上門提親。但婁昭君性子強,自己的婚事堅決自己做主,因此上門求親的都被她一口回絕,對此父母也無可奈何。  一次婁昭君帶著侍女外出,途經城墻時,被一個在城頭上執戈的士兵深深吸引。但見此人“長而深沉有大度,目有精光,長頭高顴,齒白如玉”,白話來講,就是一個“高帥”。婁傢居於北地,婁昭君也不似中原女子般矜持,看著眼前的“高帥”驚嘆道:“此真吾夫也。”但她可不好意思自己親自出面 ,便讓自己的侍女前去傳遞情意。  這個“高帥”的小夥子名叫高歡,原本他也是出身官宦世傢,祖父由於犯罪被貶到懷朔鎮。但高歡父親是個遊手好閑的浪蕩子弟,母親又早逝。高歡從小在姐姐傢長大,生活艱辛,因此傢境十分貧寒。婁昭君得知這些情況,多次向高歡贈送私財,讓他來下聘禮迎娶自己。高歡求親時,盡管婁昭君父母很不願意,但最終也拗不過自己的女兒。  就這樣高歡、婁昭君成婚瞭,高歡也因此走上仕途。因為在當時,有馬的人才能在邊鎮隊伍中當隊主(下屬100人左右),以前高歡傢窮,買不起馬,所以一直做士兵,這次婁傢陪嫁豐厚,其中就有一匹馬。高歡志向高遠,蕩盡傢財來結交英雄豪傑,婁昭君經常參預密謀秘策,成為高歡的賢內助。  後來高歡發達,成為東魏權臣,婁昭君也成為勃海王妃,管理內廷。婁昭君高亢明爽,處事果斷,遵從儉約,隨身隨從不過十人。她為人性情寬厚,不妒忌,對高歡的姬妾,一律以禮相待。有次高歡率部西征,婁昭君深夜產下一男一女,左右認為情況危急,請求追回高歡。婁昭君不同意,說:“王出統大兵,何得以我故輕離軍幕?死生命也,來復何為。”高歡聽說後,感慨許久。   高歡有十五個兒子,婁昭君慈愛諸子,如同自己親生,她親自紡織,給每個孩子一套衣服,並親手縫制軍服。婁昭君的弟弟婁昭,是依靠戰功而地位顯達的,其餘的親屬,婁昭君從不為他們請求過官爵。  以上就是婁昭君早年間的一些情況,547年高歡病死,婁昭君迎來瞭她的後半生。婁昭君為高歡生育六男二女,其中四個人成為瞭皇帝,她本人也被當時人稱為九龍母,下面就介紹她諸子的情況:  1.高澄  高歡的長子,出生於521年,婁昭君在懷他的時候,曾夢見一條斷龍。高歡死後,高澄成瞭東魏權臣,549年就在他準備稱帝之時,發生瞭意外,被手下人殺死。嚴格來講,高澄沒有登上皇位,但他死後被追封為文襄皇帝。值得一提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就是高澄之子。  2.高洋  高歡的次子,出生於529年,婁昭君在懷他的時候,夢見大龍,頭尾連接天地,張口動目,勢狀驚人。高澄被殺後,高洋出手接管瞭政權,並於550年稱帝,建立北齊。高洋即位之初雷厲風行,北齊國力強勢,但之後他開始陷入瘋癲,甚至惡搞,摔傷自己的母親婁昭君。559年高洋病死。  3.高演  高歡的第六子,535年出生。婁昭君在懷他的時候,夢見“蠕龍於地”。高演事母極孝,而婁昭君在諸子中也比較喜歡高演。高洋死後,其子高殷即位。位高權重的高演決心奪位,於是與母親約定,自己登位,但保證高殷的生命安全。560年高演即位,高殷被廢為濟南王。561年高演違反約定,殺死高殷。  不久,高演神志錯亂,病入膏肓,婁昭君探病,再三問高殷的所在,高演不應。婁昭君知道高殷已被害,怒斥道:“殺之耶?不用吾言,死其宜矣!”不久高演病死。  4.高湛  高歡第九子,537年出生。婁昭君在懷他的時候,夢見“龍浴於海”。高演死後,遺令高湛即位。  5.其他  除瞭四位皇帝,婁昭君還生下高歡的第八子襄城王高淯,第十二子博陵王高濟,據記載“孕襄城、博陵二王,夢鼠入衣下”,還生下兩個女兒,分別嫁給北魏孝武帝元修、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562年春,婁昭君患病,衣服突然自行飛起,於是聽從巫婆的話改姓石氏。四月婁昭君在北宮病死,時年六十二歲。婁昭君臨死前,民間有童謠說“九龍母死不作孝”,婁昭君死後,皇帝高湛像往常一樣穿紅色衣袍。還登上三臺,設宴奏樂。高湛的女兒送上孝服,高湛竟然大怒,將孝服扔到臺下。大臣和士開請求停止奏樂,高湛竟鞭打和士開。高湛排行第九,正好應驗童謠。相關閱讀推薦:致命魅惑的美女:一弱女子竟使北齊後主身死國滅北齊權傾一時女權臣:皇子乳母竟讓皇帝言聽計從北周實力不濟卻滅瞭北齊:歷史為什麼出現逆轉?明長城多為修復加固:主要格局為北齊時期構建揭秘北齊皇室:高傢這些皇帝都存在精神疾病北齊婁太後婁昭君簡介 歷史上婁太後怎麼死的?

淳於長是誰?如何評價西漢第一貪淳於長

  淳於長,字子鴻,西漢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人。其父族雖無權勢,但母族十分顯赫:其姨娘王政君,是漢元帝劉奭的皇後,成帝劉鷔的皇太後;其大舅王鳳是大司馬、大將軍;二舅王譚、三舅王商、四舅王立、五舅王根和六舅王逢時,也於同一天分別被封為平阿侯、成都侯、紅陽侯、曲陽侯和商平侯,一時有”五侯”的盛名。基於此,他20來歲便當上瞭黃門郎,可以出入於宮廷之中,往來於顯貴之間。從此,他竭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千方百計地接近和討好成帝,漸漸取得瞭成帝的信任,很快升為衛尉,成為九卿之一。  綜觀淳於長的一生,可以看到,他在政治舞臺上混跡十餘年,於國於民毫無建樹。他的人生軌跡連接起來可以概括成一個字:貪。  他貪權,貪勢,歸根結底還是貪錢。這種人占據要職,無疑使當時的政治更加腐敗、黑暗。  正是在成帝對淳於長大見信用、淳於長大受賄賂之際,人民紛紛起來進行反抗鬥爭。永始三年(前 14年)十一月,陳留郡尉氏縣以樊首的一夥百姓組織暴動,他們殺死陳留太守,劫略官府、富戶,自稱將軍。同年十二月,山陽郡官營鐵場的手工工人蘇令等二百二十八人又奮起反抗,攻殺長吏,搶走兵庫兵器,自稱將軍。這支起義隊伍橫掃十九個郡國,殺死東郡太守、汝南都尉,震動瞭西漢王朝。這些農民和手工業者的起義當然都是當時政治腐敗、官逼民反的結果。  而政治腐敗的原因之一不能不與包括淳於長在內的一大批貪官污吏把持朝政有關。他們的出現對西漢政治的影響,就好比在本已開始腐敗的食物中添上酵母一樣,更加速瞭它的腐敗。因此,西漢王朝這座大廈的崩潰,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被淳於長之類的“蛀蟲”蛀空的。 相關閱讀推薦:西漢外戚之爭:竇王兩傢互掐最終是個什麼結果?宋代人所評中國古代百大名將:西漢之李廣揭西漢一代巨貪淳於長:攀龍附鳳仰仗裙帶關系揭秘西漢第一貪淳於長 淳於長結局怎麼死的?王莽表哥吃皇後的豆腐全傢被殺:淳於長是什麼人?

君王後是誰?春秋戰國時齊襄王的王後君王後簡介

  君王後(?—公元前249年),姓後,太史敫的女兒。齊襄王田法章的王後,由於她的特殊姓氏,所以歷史把她稱之為‘君王後’。  公元前284年,燕、秦等六國攻打齊國,齊湣王被殺,齊湣王之子田法章改名換姓在太史敫傢做傭人。太史敫之女認為田法章絕非常人,便與他私通。不久,田法章繼位,是為齊襄王,立太史敫之女為王後,史稱君王後。  公元前265年,齊襄王去世,君王後之子田建繼位,史稱齊王建。齊王建繼位後,尊君王後為太後。君王後賢德,與秦國交往謹慎,與諸侯講求誠信,因此齊王建在位四十多年,齊國未經受戰爭。公元前249年,君王後去世。  立為王後  公元前284年,燕、秦等六國攻打齊國,齊國國君齊湣王被殺。齊湣王之子田法章改名換姓在太史敫傢中做傭人。太史敫的女兒(君王後)覺得田法章狀貌奇偉,認為絕非平常之人,因而很喜歡他,對他很好,經常偷來衣食給他。 後來田法章就把自己的真實身份告訴瞭她,她就和田法章私通。  不久,莒地百姓共同擁立田法章為國君,是為齊襄王。齊襄王繼位後,立太史敫的女兒(君王後)為王後,史稱“君王後”。太史敫說:“女兒不因媒人介紹而自己嫁人,不配做我女兒,玷污瞭我祖宗名聲。”終生不見君王後。君王後賢德,不因為父親不見她就失去作兒女的禮節。公元前280年(齊襄王四年),君王後生下兒子田建。   免遭戰亂  公元前265年(齊襄王十九年),齊襄王去世,田建繼位,尊母親君王後為太後。  君王後與秦國交往十分謹慎,與諸侯交往講求誠信,齊國又處在遠離秦國的東海邊上,秦國日夜攻打韓、趙、魏、燕、楚五國,五國在秦國的進攻中忙於自救,因此齊王田建繼位四十多年未經受戰爭。  公元前249年(齊王建十六年),君王後去世。  軼事典故  玉連環  秦始皇曾派使臣到齊國給君王後一副玉連環,說:“齊國人都很聰明,但能解開這個玉連環嗎?”君王後把玉連環拿給群臣看,群臣沒有人知道如何解開。君王後拿起一把錘子把它敲破,並告訴秦始皇的使者說已經解開瞭。  臨終言  公元前249年(齊王田建十六年),君王後病危快死時,她告誡兒子田建說:“群臣中某某人可以任用。”田建沒有聽清,請求請把他們的名字寫下來。君王後同意,於是田建取筆和木簡要她寫下遺言。君王後卻說她已經忘記瞭。  傢庭成員  父親:太史敫  丈夫:齊襄王田法章  兒子:齊王田建相關閱讀推薦:君王後:為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畫上句號的女人春秋戰國趣事多 春秋戰國那些牛人牛事揭秘:春秋戰國歷史上死的最蹊蹺的國君是誰?春秋戰國時期的復仇者:伍子胥破楚鞭屍春秋戰國歷史上蔡姬河中戲齊王:齊桓公一怒休妻

張讓是誰?東漢十常侍之首張讓簡介

  張讓(?—189年),東漢宦官,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桓帝、靈帝時,歷為小黃門、中常侍等職,封列侯。在職時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靈帝極為寵信,常謂“張常侍是我父”。中平六年(189年),何進謀誅宦官,事泄,他和其餘幾個常侍設計伏殺何進。袁紹、袁術等人聞何進被殺,入宮殺盡宦官,張讓走投無路,投水自盡。  封侯貴寵  張讓潁川郡人,趙忠安平人。少年時都在宮廷中做事,桓帝時任小黃門。趙忠因為參加誅殺梁冀功封都鄉侯。延熹八年(165年),黜為關內侯,食本縣租千斛。漢靈帝時張讓、趙忠一起升為中常侍,封為列侯。  與曹節、王甫等人內外一氣。曹節死後,趙忠兼任大長秋。張讓有監奴主管傢務,勾結權貴,收受賄賂,威名很大。扶風人孟佗,傢產富足,同張讓的監奴結為朋友,竭自己所有送給監奴,沒有剩下一點自己所愛的東西。監奴感激他,問孟佗:“您有什麼要求呢?我都能為您辦啊。”孟佗說“:我隻希望你們為我一拜而已。”當時請求見張讓的賓客,經常在門口停著數百上千輛車子。孟佗那時也去見張讓,因為後到,不能進去,監奴就率領各奴仆在路上迎拜孟佗,並且共同抬著他的車子進門。賓客們大為驚奇,認為孟佗和張讓很相好,都爭著用珍寶奇玩賄賂他。孟佗分一些給張讓,張讓大喜,讓孟佗當瞭涼州刺史。這時,張讓、趙忠及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人,都任中常侍,封侯貴寵,父子兄弟分佈州郡當官,貪污殘暴,是百姓的禍害。  張鈞彈劾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民變四起,郎中中山張鈞上書說:“我想張角所以能夠興兵作亂,成千上萬的人願意跟著他,其根源都在十常侍,把他們的父兄、子弟、親戚、賓客放到各州郡,獨占財利,侵奪百姓,百姓的冤屈無處申訴,所以圖謀不軌,聚積成為盜賊。應該殺瞭十常侍,把他們的腦袋懸掛南郊,以此向老百姓請罪。再派使者佈告天下,這樣可以不須用兵,而大寇自會消散。”漢靈帝把張鈞的奏章給張讓等人看,他們都脫掉帽子、靴子叩頭請罪,乞求讓自己去洛陽監獄,並且拿出傢財以助軍費。  讓漢靈帝詔令他們都戴上帽子,穿起靴子,和以前一樣工作。漢靈帝發怒對張鈞說:“你真是一個瘋子啊!十常侍中硬沒有一個好的嗎?”張鈞又上書,還是和上次的奏章一樣。但總是被扣壓不上報。漢靈帝下詔廷尉、侍禦史調查搞張角太平道的人,禦史秉承張讓等人的意旨,誣告張鈞學黃巾道,把他逮捕,拷打他,死在獄中。而張讓等人卻與張角勾結往來。後來中常侍封諝、徐奉與黃巾勾結的事敗露被殺,漢靈帝因此發怒責問張讓等人說“:你們常說黨人圖謀不軌,下令禁錮,有的還被殺掉,現在黨人成為國傢有用的人才,你們反與張角私通,這可殺不可殺?”張讓等都叩頭說:“這是前中常侍王甫、侯覽幹的。”漢靈帝就沒有追究瞭。   禍亂朝綱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南宮遭火災。張讓、趙忠等人勸漢靈帝下令收天下田地稅每畝十錢,用來修建宮室。征調太原、河東、狄道各郡的木材和有花紋的石頭,每當州郡把這些東西送到京師,黃門常侍總是下令譴責呵斥那些運送木石不合格的人,並且強行折價,賤價收買,十分的隻給一分的價錢,又把它賣給宦官,宦官又不馬上接受,木材因而堆積腐朽,宮室連年修不成。刺史、太守又私自增加征調的數量,百姓呼號嘆息,苦不堪言。  凡是漢靈帝征求的東西,都派西園中的騎士秘密帶著皇帝的命令,號稱“中使”,恐嚇州郡,多受賄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的提拔任用,都責令出助軍需和修宮室錢,大郡到二三千萬,其餘各有差別。應當上任的人,都必須先去西園評定價值,然後才去。有的錢交不夠,甚至自殺。那些保持清白的人請求不去上任,都被強行派去。  當時新任命的巨鹿郡太守河內郡人司馬直,因有清名,減少一些,責令交三百萬。司馬直接到詔令,惆悵地說:“為人民父母,反而搜刮百姓,以滿足當今所需,我心不忍啊!”托病辭官,上面不準。走到孟津,上書盡力陳述當世的過失,古今禍敗的教訓,然後吞藥自殺。書奏上後,漢靈帝為此暫時停征瞭修宮錢。又建萬金堂於西園,取司農的金錢繒帛,滿積其中。又回到河間買田地住宅,建造宅第樓觀。靈帝本是侯爵出身,素來貧窮,常常嘆息桓帝不能置傢業,所以聚斂金錢財物作為私產,又收存瞭小黃門常侍的錢各數千萬。  漢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宦官得志,無所畏懼,大傢仿照宮室營造私人住宅。漢靈帝常登永安侯臺,宦官怕他看見自己的住宅,就使中大人尚但勸漢靈帝說:“天子不應當登高,登高,老百姓就要虛散。”漢靈帝從此不再登亭臺樓閣。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漢靈帝派鉤盾令宋典修繕南宮玉堂,又派掖廷令畢嵐鑄造四個銅人排列在蒼龍、玄武宮前。又鑄瞭四座鐘,可容二千斛糧食,懸掛於玉堂及雲臺殿前。又鑄天祿蝦蟆,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流入宮內。又造翻車渴烏,安放橋西,用來噴灑南北郊道路,以節省百姓灑道路的費用。又鑄四出文錢,錢上都有四道和邊輪相連的花紋。懂得的人私下議論說,奢侈暴虐已經到瞭極點。形象征兆出現,這種錢鑄成,一定要四方流散。等到京師大亂,這種錢果然流散四海。又任用趙忠為車騎將軍,百多天免職。  投水自盡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中軍校尉袁紹勸大將軍何進下令殺宦官以得民心。謀劃泄露,,張讓、趙忠等人乘何進入宮之際,共同殺瞭何進。袁紹率兵殺瞭趙忠,搜捕宦官,無論老小,統統殺掉。張讓等幾十人劫持天子作為人質逃到黃河邊上,追趕得急迫,張讓等人悲痛地哭著向天子告辭說:“我等滅絕,天下大亂啊!希望陛下自己愛惜自己!”說完,都投河自殺。  歷史評價編輯《後漢書》:是時,讓、忠及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人,皆為中常侍,封侯貴寵,父兄子弟佈列州郡,所在貪賤,為人蠹害。  《後漢書》:自古喪大業絕宗禋者,其所漸有由矣。三代以嬖色取禍,嬴氏以奢虐致災,西京自外戚失祚,東都緣閹尹傾國。成敗之來,先史商之久矣。至於釁起宦夫,其略猶或可言。何者?刑餘之醜,理謝全生,聲榮無輝於門閥,肌膚莫傳於來體,推情未鑒其敝,即事易以取信,加漸染朝事,頗識典物,故少主憑謹舊之庸,女君資出內之命,顧訪無猜憚之心,恩狎有可悅之色。亦有忠厚平端,懷術糾邪;或敏才給對,飾巧亂實;或借譽貞良,先時薦譽。非直茍恣兇德,止於暴橫而已。然莫邪並行,情貌相越,故能回惑昏幼,迷瞀視聽,蓋亦有其理焉。詐利既滋,朋徒日廣,直臣抗議,必漏先言之間,至戚發憤,方啟專奪之隙,斯忠賢所以智屈,社稷故其為墟。《易》曰:“履霜堅冰至。”雲所從來久矣。今跡其所以,亦豈一朝一夕哉!  贊曰:任失無小,過用則違。況乃巷職,遠參天機。舞文巧態,作惠作威。兇傢害國,夫豈異歸!  張鈞:“竊惟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辜榷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宜斬十常侍,縣頭南郊,以謝百姓,又遣使者佈告天下,可不須師旅,而大寇自消。”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張讓主要出場於前三回,事跡與正史大體相當,與趙忠、曹節、段珪等為“十常侍”,為靈帝所寵。張讓等人專權亂政、賣官索財,朝野都痛恨他們。郎中張鈞上書奏請誅殺十常侍,靈帝不準,張讓等人私下殺害張鈞。等到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打算誅滅十常侍,張讓等人在何太後面前求情,招何進入宮,將其斬殺。袁紹率軍攻打張讓,張讓等人劫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出逃北邙山,到瞭二更時分,閔貢追急,張讓等人投水自盡。  影視形象  1988年電視劇《貂蟬》:鐵孟秋飾演張讓;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謝志堅飾演張讓。相關閱讀推薦:真相!曹操並未行刺過董卓 遭其刺殺的是宦官張讓33張讓人毛骨悚然的詭異老照片 你敢進來嗎?漢朝張讓是怎麼死的?宦官張讓為何深得靈帝寵幸

茶的第一發現者是誰?古代什麼時候開始飲茶

  飲茶的發源時間,見於一些史料上.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裡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瞭。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瞭。《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瞭人工栽培的茶園瞭。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發明飲茶的方式: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或者說茶是怎樣起源的?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始終是茶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因為做為任何一個茶學學者或茶學工作者,如果連“茶是怎樣來的”都不能解釋的話,那就太不夠瞭。而現在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多種答案:  1.祭品說: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2.藥物說: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文章來自微信號 cha567 關註我學習更多茶葉知識。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藥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為瞭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瞭。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瞭。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采制。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雲“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相關閱讀推薦:茶史:宋朝以前是沒有茶壺的中國十大名茶的美麗傳說 龍井茶的傳說故事圖文細說中國茶的淵源與歷史元朝歧視性稅收:漢人稅最重

十常侍是誰?十常侍人物簡介

  十常侍指中國古代東漢(公元25年—220年)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個宦官。他們都任職中常侍。  張讓(?—189年),東漢宦官,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桓帝、靈帝時,歷為小黃門、中常侍等職,封列侯。在職時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靈帝極為寵信,常謂“張常侍是我父”。中平六年(189年),何進謀誅宦官,事泄,他和其餘幾個常侍設計伏殺何進。袁紹、袁術等人聞何進被殺,入宮殺盡宦官,張讓走投無路,投水自盡。  趙忠(?—189年),安平人,東漢末年宦官,趙延之兄。桓帝、靈帝時,歷為小黃門、中常侍、大長秋、車騎將軍等職,封都鄉侯。在職時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靈帝極為寵信,常謂“趙常侍是我母”。中平六年(189年),何進謀誅宦官,事泄,他和其餘幾個常侍設計伏殺何進,袁紹、袁術等人聞何進被殺,入宮殺盡宦官,捕殺後趙忠。  夏惲(?—189),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據《三國演義》記載載:後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團的黑暗腐敗,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郎中張鈞在給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黃巾起義是外戚宦官專權逼出來的,他說:“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賓客典據州郡,辜確財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 後十常侍被袁紹所誅。  郭勝,南陽人。漢靈帝時為中常侍,與張讓、趙忠等狼狽為奸,並皆封侯。曾助同鄉何進貴幸。後被袁紹等人率兵誅滅。  孫璋(?-189年?)東漢末期漢靈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為十常侍之一,在張讓、趙忠之下位居第三。光熹元年(189年),張讓、趙忠、段圭等誅殺何進,袁紹率軍入宮,誅殺孫璋。  畢嵐(?—189),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十常侍朋比為奸,禍亂朝綱,制造出黨錮之禍,後被袁紹誅殺。另外,畢嵐曾制造翻車,用於取河水灑路。   栗嵩(?-189年?)東漢末期漢靈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為十常侍之一,在張讓、趙忠之下位居第五。光熹元年(189年),張讓、趙忠、段珪等誅殺何進,袁紹率軍入宮,誅殺栗嵩。  段珪(?-公元189),東漢十常侍之一。張讓既殺何進,袁紹帶兵進入皇宮,盡殺宦官。段珪與張讓打劫少帝(劉辯)及陳留王(劉協)夜奔小平津,其下落史書無記載,可能投河自盡。  高望(?-189年?)東漢末期漢靈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為十常侍之一,在張讓、趙忠之下位居第七。光熹元年(189年),張讓、趙忠、段珪等誅殺何進,袁紹率軍入宮,誅殺高望。  張恭(?-189年?)東漢末期漢靈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為十常侍之一,在張讓、趙忠之下位居第八。光熹元年(189年),張讓、趙忠、段珪等誅殺何進,袁紹率軍入宮,誅殺張恭。  韓悝(?-189年?)東漢末期漢靈帝的宦官,官居中常侍,為十常侍之一,在張讓、趙忠之下位居第九。光熹元年(189年),張讓、趙忠、段珪等誅殺何進,袁紹率軍入宮,誅殺韓悝。  宋典(?-189年),東漢時的宦官,十常侍之一。185年,漢南宮玉堂大火,翌年漢靈帝命宋典修葺,宋典卻藉修葺之名,大肆搜括民財,導致民間怨聲載道。後來袁紹入宮誅殺宦官,十常侍等人逃出洛陽,張讓建議逃到孟津,宋典則建議逃到黃河。最終,宋典逃到黃河但無渡河工具,被袁紹追到,投河自盡。相關閱讀推薦:漢靈帝為何不殺掉專權的十常侍?漢靈帝靈懷皇後王榮怎麼死的?靈懷皇後為何被毒死張讓是誰?東漢十常侍之首張讓簡介 十常侍得寵之謎:官員太強勢皇帝隻能信任宦官

中國歷史上的六不總督是誰?是哪六不?

  葉名琛,湖北漢陽人。進士出身,1852年由廣東巡撫升任兩廣總督。是個昏庸虛驕的封建官僚。1856年“亞羅號事件”中,對英國采取妥協態度,釋放瞭被捕人犯。1857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前夕,不作戰守準備,每天隻在衙門裡“扶乩”(請神仙下界出主意)。臨戰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敵船入內”,也“不可發炮還擊”。廣州失陷後,被俘,解往印度加爾各答,後死於囚禁中。時人譏為“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負,古之所無,今亦罕有。”  葉名琛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形象近乎反面。“粵人憾其誤國,為之語曰:“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之罕有。”史書中的這種評價,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於昏聵的咸豐皇帝的個人態度,以第二次鴉片戰爭為分水嶺,咸豐帝對葉名琛的評價陡轉一百八十度。在新中國建立後,出於政治宣傳的目的,葉名琛形象又被刻意醜化歪曲,成瞭十惡不赦的罪人。  作為朝廷能幹的大員將,葉名琛知人善任、勤勉政事;作為鎮壓叛亂的劊子手,葉名琛是令人憎惡痛恨;作為客死他鄉有氣節和操守的俘虜,葉名琛又值得敬佩和尊敬。  首先,我們非常尊敬葉名琛的民族氣節。《清史稿》記載,“名琛既被虜,英人挾至印度孟加拉,居之鎮海樓上。猶時作書畫,自署曰‘海上蘇武’,賦詩見志,日誦呂祖經不輟。”葉名琛在吃完從傢中攜帶的食物之後,於1859年不食異鄉粟米絕食而亡,死於印度加爾各答,氣節堪比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 相關閱讀推薦:清咸豐時兩廣總督葉名琛:餓死印度的“六不總督”清朝權臣和珅固寵的手段:讓自己的兒子成為駙馬悲慘的清朝公主:清朝公主為何必須得守活寡?天真的清朝官吏:兩廣總督葉名琛何以客死印度?六不總督葉名琛:在印度絕食而死的“海上蘇武”

七大聖結義為何孫悟空排最後?西遊記七大聖是誰

  七大聖結義為何孫悟空排名最後?  在《西遊記》中,但凡出現的妖怪,幾乎都有來歷和去處,但是唯有花果山結義的七兄弟十分神秘,其中除瞭孫悟空和牛魔王以外,其餘五兄弟均隻出現過一次,沒有來歷,沒有結局。  七大聖首次登場在《西遊記》第三回——他(孫悟空)放下心,日逐騰雲駕霧,遨遊四海,行樂千山。施武藝,遍訪英豪;弄神通,廣交賢友。此時又會瞭個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連自傢美猴王七個。  這裡簡略地交代瞭一下孫悟空其餘六兄弟是如何會聚花果山的,他們是孫悟空走千山、訪四海時結交的妖王,可以說,孫悟空具有十分英明的戰略目光,他已經預測到自己有朝一日必遭上天忌恨,所以首先壯大自己的實力,結交下六個魔王,收納七十二洞妖怪,就是為瞭要壯大花果山起義基地。   《西遊記》第四回——你看那猴王得勝歸山,那七十二洞妖王與那六弟兄,俱來賀喜。在洞天福地,飲樂無比。他卻對六弟兄說:“小弟既稱齊天大聖,你們亦可以大聖稱之。”內有牛魔王忽然高聲叫道:“賢弟言之有理,我即稱做個平天大聖。”蛟魔王道:“我稱覆海大聖。”鵬魔王道:“我稱混天大聖。”獅駝王道:“我稱移山大聖。”獼猴王道:“我稱通風大聖。” 禺狨王道:“我稱驅神大聖。”此時七大聖自作自為,自稱自號,耍樂一日,各散訖。  從以上兩段文字來看,七大聖結義是有排名先後的,從前至後依次是牛魔王(平天大聖)、蛟魔王(復海大聖)、鵬魔王(混天大聖)、獅駝王(移山大聖)、獼猴王(通風大聖)、犬禺狨王(驅神大聖)、美猴王 (齊天大聖)。  按古時候結義的規則來看,此七人結義是按年齡算的,而非是本領大小。就如《三國演義》裡的劉關張;《水滸傳》裡的武松、張青、孫二娘;《射雕英雄傳》裡的郭靖、楊康;《倚天屠龍記》裡的謝遜、張翠山等等就是如此,敘年齒、拜天地,歃血結義!這是不變的結義規則,近來聽到許多人說七大聖是按照本領排名先後的,孫悟空在其中本領最小,筆者感到很可笑,下面做一一剖析。相關閱讀推薦:在《西遊記》中菩提祖師為何不認孫悟空是徒弟?孫悟空結拜七兄弟 孫悟空七兄弟是哪幾個?西遊記中豬八戒為何要把大師兄孫悟空當作敵人?西遊記中孫悟空師父須菩提祖師本事到底有多大?曾把孫悟空當小孩耍的西遊記最神秘高手是誰?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在《西遊記》第四十一回,行者對紅孩兒道:“你是不知,我乃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是也。我當初未鬧天宮時,遍遊海角天涯,四大部洲,無方不到。那時節,專慕豪傑,你令尊叫做牛魔王,稱為平天大聖,與我老孫結為七弟兄,讓他做瞭大哥;還有個蛟魔王,稱為復海大聖,做瞭二哥;又有個大鵬魔王,稱為混天大聖,做瞭三哥;又有個獅狔王,稱為移山大聖,做瞭四哥;又有個獼猴王,稱為通風大聖,做瞭五哥;又有個禺狨王,稱為驅神大聖,做瞭六哥;惟有老孫身小,稱為齊天大聖,排行第七。我老弟兄們那時節耍子時,還不曾生你哩!”  這裡面孫悟空提到“惟有老孫身小,稱為齊天大聖,排行第七”,“身小”可以理解為“身體小”或者“生身年齡小”,若說是身體小,筆者以為獼猴比孫悟空大不瞭大少,而且以身子大小排名更不靠譜,那樣肯定是蛟魔王做老大,所以說應該是生身年齡小。至於“排行”就更明顯不過瞭,排行第幾,都是按照年齡算的。   但是還有一個事實就是,孫悟空是拜菩提老祖為師的,菩提老祖教人修煉的過程十分迅速,而且孫悟空悟性極高,而菩提老祖教下的徒弟又都是成仙而不是成妖,孫悟空也是修煉成太乙散仙的,也就是說孫悟空和牛魔王等人的成道過程不同,牛魔王等人是邪魔,是修煉成精的妖怪,如果說牛魔王等人的年齡沒有孫悟空大,那麼孫悟空和他們結拜的時候,他們也頂多是三百四十二歲,修煉三百多年的妖怪能有多大本領,能值得孫悟空去拜會,並且結為兄弟?  所以說,牛魔王等人的年齡應該都比孫悟空大,而且大的不止百歲。他們結拜的規則就是按年齡。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中國歷史上十大最強大腦:古代最著名的謀士是誰

  Top10、滿清奪取天下的第一功臣——洪承疇  洪承疇是漢奸,是叛臣,這點無可辯駁,但是,無論他在明朝為官,還是後來統領江南,出征西南,都取得瞭赫赫功績。洪承疇一生雖然不是常勝將軍,但是,無可否認,平定江南和掃平西南,洪承疇立功最多。雖然他背叛瞭明朝,不過對江南百姓還是不錯的。拋開民族來說,良禽擇木而棲,有何不可?清朝皇帝把他編入《貳臣傳》,卸磨殺驢如此,讓人心寒。  Top9、輔佐朱元璋登上皇位的第一謀士——劉基  此人的字更有名。劉伯溫,在民間猶如諸葛亮一般,羽扇綸巾,談笑間平定天下的頂級謀士。朱元璋多次贊嘆他是張良再世,對劉伯溫非常敬重。  Top8、建立北宋的第一功臣——趙普  趙普的貢獻很大,可以說,宋初制定的每一項重大國策,背後都有趙普的身影。杯酒釋兵權,壓制藩鎮勢力,設立轉運使,分化地方財政大權。宋朝能夠終結亂世,走出藩鎮割據的怪圈,趙普功莫大焉。 劉基  Top7、唐太宗的治國媒臣——魏徵  魏征,本來是太子李建成的屬官。李建成死亡之後,投靠唐太宗。此後的半生致力於進諫,一生進諫無數,留下許多著名篇章。可以說,他成就瞭唐太宗,當然,唐太宗也成就瞭他。  Top6、輔佐二主建立蜀漢霸業——諸葛亮  諸葛亮,未出山時就三分天下,驚才絕艷無人可比。此後輔佐劉備建立蜀漢爭權。為瞭回報劉備的知遇之恩,屢次北伐中原,以圖恢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已經成為中國為國為民者的典范。相關閱讀推薦:開明大臣中靠著九個字就遠勝劉伯溫的謀士是誰?三國時最強謀士竟並非諸葛亮?諸葛亮竟隻排第六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是法正而非諸葛亮解讀: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謀士都有誰?大揭秘!蔣介石的第一謀士陳佈雷為何神秘自殺?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Top5、輔佐劉邦創建西漢王朝的謀略傢——張良  張良,本為韓國貴族,曾經雇傭高手刺殺秦王。此後學習韜略,輔佐劉邦爭奪天下。在古代,薑子牙更多神話色彩,而張良則成為中國歷代最佳謀士,最聰明的人的代名詞。吾之子房也,是歷代君王對身邊謀士的最高評價。  Top4、計關秦王朝興衰成敗——李斯  李斯,制定瞭許多政策,比如推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等等。李斯與秦始皇一起制定的許多制度,成為封建時代兩千多年的主要框架,影響深遠。  Top3、奇謀成霸業、經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輔佐勾踐滅吳。之後功成身退,以經商富甲天下。有錢之後,范蠡散盡傢財,再次創業。如此多次。此人無論從政還是經商,都是第一流人物。 管仲  Top2、春秋第一霸的主謀者——管仲  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其《管子》一書影響深遠。他對生產、經商、軍事、經濟等等都有不俗見解,在他的努力下,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他本人也成為“春秋第一相”,並且,後世大凡講到宰相之才,必然會說如同管仲。比如諸葛亮,自比管仲  Top1、韜略鼻祖、兵傢之宗——呂尚(薑子牙)  薑子牙,神話級別的高人,絕對的大器晚成,據說八十歲輔佐周文王,活瞭139歲,輔佐周朝,消滅商朝。後來的儒傢、道傢、法傢、兵傢、縱橫傢幾乎都受到他思想的影響。因此,稱他為中國史上最強大腦,也毫不過分。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水滸傳十大惡人:梁山好漢中的十大惡人都是誰?

  梁山好漢中的十大惡人都是誰?  梁山上的人並非是個個都是令人敬佩的英雄好漢。細細讀來,其中卻有不少窮兇極惡之輩。  一、黑旋風李逵:  李逵這人,我幼小時候讀此書時對他十分喜愛,像一些電視劇等也揚善隱惡,將李逵的一些事情或修改,或遮掩,都改得好瞭,其實就原著細看,李逵實乃一大惡人。  第五十回中,三打祝傢莊時:“且說李逵正殺得手順,直搶入扈傢莊裡,把扈太公一門老幼,盡數殺瞭,不留一個。”人傢扈成本已投降,又捉瞭祝彪納獻,李逵卻不分青紅皂白,殺瞭人傢一傢老幼,太也不通情理。扈三娘身在梁山後,對李逵恐怕少不得要懷恨在心。李逵隻為瞭一時殺人的快活,就做這等傷天害理的蠢事,實屬毫無道理。   更有李逵殺死四歲小男孩–滄州小衙內,狄太公的女兒和其男友王小二(黑旋風喬捉鬼一回),都是濫殺無辜的行為。李逵還想殺羅真人和其身邊的道童,雖然殺人未遂,但也有殺人之心。李逵還吃人肉,把李鬼大腿上的肉割瞭烤著吃瞭,簡直是個“不吃人頭”李大嘴(古龍《絕代雙嬌》中的十大惡人之一)嘛。李逵還和老人搶著吃面,拍桌子打翻人傢面碗,又揪起人傢老兒來要打,既不尊老,也不愛幼,可算上是一大惡人。  二、插翅虎雷橫:  雷橫這廝是鄆城縣的都頭,平時仗著權勢,多行不義。書中十四回時就領著兵丁到晁蓋莊上白吃白喝,詐瞭十兩銀子,劉唐為此還追上和他打瞭一架。後來枷打白秀英,更是雷橫的不是。雷橫這廝看白秀英和白玉喬父女倆賣藝,沒有帶錢也就罷瞭,其實雷橫真想付錢,雷橫在本縣中如此熟識(那時候縣城規模更小,像雷橫這樣人識得他的更多),討點錢來也不為難。但雷橫仗著自已是執法部門的人,沒錢也橫,將人傢白玉喬一個上年紀的老人打得“唇綻齒落”,更不知算何等英雄,什麼好漢。也難怪,雷橫一貫的城管人員的作風,打個把老頭也是傢常便飯。但這場面若是讓魯智深遇上瞭,說不定將雷橫馬上腦揪過來,三拳打得如鄭屠一般。後來雷橫懷恨在心,更行兇打死瞭弱女子白秀英,雷橫之橫,名如其人,算得上惡人一個。 相關閱讀推薦:《水滸傳》中入雲龍公孫勝其人對梁山意味著什麼水滸傳中雞鳴狗盜之徒為何竟然成為瞭梁山好漢?《水滸傳》中的梁山泊究竟是桃花源還是烏托邦?揭秘《水滸傳》中蛇蠍兄弟為何進入梁山天罡之數李逵下山暴露瞭哪些梁山潛規則?揭秘梁山潛規則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三、船火兒張橫:  這船火兒張橫,乃是一江上殺人的悍匪,不知有多少客商在他船上吃瞭“板刀面”和“餛飩”。一般客商哪有宋江那樣的好運,江底不知有多少冤魂。書中李俊說張橫:“如今又弄這一手“,可見張橫害人之多。張橫、雷橫確實橫得厲害。  四、催命判官李立:  這李立和孫二娘一般,專門開下蒙汗藥害人的酒店,人肉餡的饅頭做得也不少。人傢孫二娘還有點原則,什麼約法三章,雲遊僧道、行院妓女、流配的罪人,都不加害,這李立卻沒有這些條條,宋江屬於流配的罪人,也立馬放倒。想必更是殺人如麻。  五、沒遮攔穆弘:  穆弘這鳥人(呵,用這詞罵他,說明他更為可恨)是揭陽鎮一霸,這惡霸見薛永來賣藝沒有先拜見他們交錢納貢,就分付人分文不給人傢,宋江給瞭錢,又分付鎮上的酒傢誰也不得賣酒肉給宋江等,如果違犯,就會遭到酒店打得粉碎的厄運。一路追殺宋江,兇惡如此。後來又捉瞭薛永,吊起來打瞭一頓,還商量著明日要將薛永丟到江裡淹死,這等惡霸,好不教人氣憤。   六、矮腳虎王英:  王矮虎和燕順一夥占山為王,吃人心都吃出經驗來瞭,書中寫道:“那個掇水的小嘍羅,便把雙手潑起水來,澆那宋江心窩裡。原來但凡人心,都是熱血裹著,把這冷水潑散瞭熱血,取出心肝來時,便脆瞭好吃。”更不知吃瞭多少人心才積累出這等經驗。而且王矮虎好色如命,雖然書中所說王矮虎幾次欲奸淫劉高的妻子都未得逞,但王矮虎占山為王已久,之前更不知做瞭多少歹事。比之笑傲江湖中的田伯光,可能也殊不多讓。 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七、神行太保戴宗:  戴宗這人後來表現的彬彬有禮,倒像個正直之人。但在江州時,初時不認得宋江,那一番勒索錢財的手段,卻又可恨。請看書中所寫:“話說當時宋江……到點視廳上看時,見那節級(戴宗)……高聲喝道:“那個是新配到囚徒?”牌頭指著宋江道:‘這個便是。’戴宗便罵道:‘你這黑矮殺才,倚仗誰的勢要,不送常例錢來與我?’宋江道:‘人情人情,在人情願。你如何逼取人財……’戴宗大怒,喝罵:‘賊配軍,安敢如此無禮!……且打這廝一百訊棍!’……宋江說道:‘節級,你要打我,我得何罪?’戴宗大喝道:‘你這賊配軍,是我手裡行貨,輕咳嗽便是罪過。’宋江道:‘你便尋我過失,也不到得該死。’戴宗怒道:‘你說不該死,我要結果你也不難,隻似打殺一個蒼蠅。’”讀到此處,不禁暗自心驚,如果不是宋江,而是沒有梁山泊書信的一般平民百姓,在戴宗手下輕咳嗽便是罪過,害死瞭也是打殺瞭一個蒼蠅。  八、小霸王周通:  小霸王周通看上人傢劉太公的女兒,就明火執仗的搶奪,比之鎮關西鄭屠,更為兇惡。魯智深後來瞧不起李忠、周通二人,也多半為此。   九、金眼彪施恩:  施恩這廝貌似忠直,其實也不是什麼好鳥。看那快活林的勾當:“小弟此間東門外,有一座市井,地名喚做快活林。但是山東、河北客商們,都來那裡做買賣。有百十處大客店,三二十處賭坊兌坊。往常時,小弟一者倚仗隨身本事,二者捉著營裡有八九十個拚命囚徒,去那裡開著一個酒肉店,都分與眾店傢和賭錢兌坊裡。但有過路妓女之人,到那裡來時,先要來參見小弟,然後許他去趁食。那許多去處,每朝每日,都有閑錢,月終也有三二百兩銀子尋覓。”原來卻是黃賭毒俱全的地方。施恩那老爹說的好聽:“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買賣,非為貪財好利,實是壯觀孟州,增添豪俠氣象。”當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明明以黃賭暴利賺錢,還冠以活躍孟州經濟的虛名,既當婊子,又立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