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由來

真武大帝是誰?真武大帝的由來

真武大帝是誰?真武大帝的由來 真武大帝是誰: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無量祖師,全稱真武蕩魔大帝,為道教   真武大帝是誰: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無量祖師,全稱真武蕩魔大帝,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現在湖北武當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發祖師。明朝以後,在全國影響極大,近代民間信仰尤為普遍。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凈樂國王善勝皇後之子。皇後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後既長成,遂舍傢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玄武一詞,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屈原《楚辭》之《遠遊》篇有句稱,“召玄武而奔屬”。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故註稱,“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北宋開寶年間,玄武神降於終南山。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封為翊聖將軍。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為翊聖保德真君。[此處或有誤,後人多將“翊聖將軍”附會為真武,其實壬戌所封的“翊聖將軍”,所指的神仙是“黑殺(煞)將軍”,此封號是受太平宮道士張守真所請。《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十二,23頁,卷十七,22頁)]後為避聖祖趙玄朗之諱,改玄武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欽宗等屢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禦用的監、局、司、廠、庫等衙門中,都建有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像。永樂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張信率軍夫二十餘萬人大建武當山宮觀群,使武當山真武大帝的香火達到瞭鼎盛。七宿之中有鬥宿。道教重視鬥星崇拜,稱“南鬥註生,北鬥註死”,凡是人從投胎之日起,就從南鬥過渡到北鬥。人之生命壽夭均由北鬥主其事。因此,人祈求延生長壽,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佑聖咒》稱真武大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因此,真武大帝屬水,當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宮內多建真武廟就為祈免水火之災。

接引道人是誰?接引道人的由來

接引道人是誰?接引道人的由來 接引道人是誰:阿彌陀佛,一般又叫接引佛祖。按《封神演義》來說,他就是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原型為接引他   接引道人是誰:阿彌陀佛,一般又叫接引佛祖。按《封神演義》來說,他就是 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原型為接引他人成佛的寶幢光王佛。阿彌陀佛在大乘佛教中被尊稱為釋迦摩尼如來的“接引導師”,這就是“接引”二字的由來。住在西方極樂之鄉。此人身高丈六,面皮黃色。長年累月不曾離得清凈之所。後來受人之約,三顆舍利取下戮仙門,與老子、元始共破通天誅仙陣。在洪荒流小說中,乃是六大天道聖人之一,發大宏願成就阿彌陀佛祖之尊。  接引道人在《封神演義》中是西方教教主 ,是西方二教主準提道人的師兄,天道聖人之一,其原型為寶幢光王佛。  寶幢光王佛在大乘佛教中被尊稱為釋迦摩尼如來的“接引導師”,這就是“接引”二字的由來。住在西方極樂之鄉。此人身高丈六,金身,面皮黃色。長年累月不曾離得清凈之所。《封神演義》中多次受闡教門人之約,攻克封神之路上的阻攔。三顆舍利取下戮仙門,與老子、元始共破通天誅仙陣;其後又與太上老君(老子)、元始天尊、燃燈道人、陸壓道人以及闡教眾門人共破萬仙陣,並在萬仙陣中用乾坤袋收瞭截教通天教主的很多門人,渡他們到西方。  接引(先天金庚之氣化形)準提(先天菩提靈根化形)自鴻蒙初開,便初開靈智,二人自化形來,結友而行,見西方貧瘠,故發下四十八大宏願“度盡世人”,建立西方教,天道感其慈悲之心,降下無邊功德,二人借功德成就萬劫不壞之身,不墮紅塵之苦,成就混元大羅金仙,聖人之尊。可惜後來二人偏離本心,叛道立佛,妄圖截取東土氣運,僅大興一量劫,還惹下無邊業力。

不名一錢的意思 成語故事不名一錢的由來出處

  不名一錢的意思:  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佞幸列傳》,長公主賜鄧通,吏輒隨沒入之,一簪不得著身。於是長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傢。  “不名一錢”這則成語的“名”是占有,不名一錢表示一個錢也沒有,比喻極度貧窮。  漢文帝當政的時候,有個名叫鄧通的善於劃船,被選到宮裡當禦船的水手。一天夜裡,文帝做瞭一個夢,夢中他想升天,卻怎麼也上不去。就在這時候,有個頭戴黃帽的人在背後推他,終於使他上瞭天。他回過頭來看推他的人,發現那人的衣帶在背後打瞭個結。  第二天,文帝來到建在宮西蒼池中的漸臺,見到有個禦船水手頭戴黃帽,衣帶在背後打瞭個結,正是他夢中遇見的人。召來一詢問,那人名叫鄧通。文帝想,他既然能把自己推上天,必定是個奇才,便非常寵愛他。鄧通也老實謹慎,不隨便和外人交往。文帝多次賞賜他的錢財,總數上億之多,還授予他上大夫的官職。其實,鄧通並沒有什麼才能。他自己處事謹慎,也不能推薦賢士,隻是諂媚文帝而已。有一次,文帝命一個善於算命的人去給鄧通相面,那人相面反對文帝說:“鄧通這個人將來要貧餓而死。”  漢文帝憂慮地說:“能讓鄧通富起來的隻有我,我怎麼會叫他受窮呢?”   於是,文帝下令把蜀郡嚴道的一座銅山賜給鄧通,允許他自已鑄錢。從此鄧通發瞭大財,他鑄造的銅錢佈滿天下,人人都知道有“鄧氏錢”。有一天,文帝背上生瞭個瘡,膿血流個不停。鄧通覺得孝順皇帝的機會到瞭,便天天進宮去,用嘴巴替文帝吮吸膿血。不過,文帝心中還是不高興。一天他問鄧通:“天下誰最愛我?”  鄧通恭順地回答:“應該說沒有誰比太子更愛陛下的瞭。”  一次太子劉啟來看望文帝病情,文帝要他吮膿血。太子見瘡口膿血模糊,腥臭難聞,禁不住一陣惡心,但又不敢違抗,隻得硬著頭皮吮吸,可是臉色很難看。後來他聽說,鄧通常為文帝吮吸膿血,感到慚愧,也因此而忌恨鄧通。  文帝死後,劉啟即位,史稱漢景帝。景帝免去鄧通的官職,讓他回傢閑居。不久,有人告發鄧通偷盜境外的鑄錢。景帝派人調查,結果確有此事,便把鄧通傢的錢財全部沒收,鄧通頓時變成瞭窮光蛋,還欠下好幾億錢的債。還是景帝的姐姐長公主記住文帝不讓他餓死的遺言,賜給他一些錢財。但是,官吏馬上把這些錢財用來抵債,連一根簪子都不讓他留下。長公主知道後,就讓手下人借給他些衣食和錢。這樣,鄧通不能占有一個錢,隻能寄食在別人傢裡直到死去。

斷袖之癖典故講的哪位皇帝?斷袖之癖的由來

  導讀:哀帝對董賢的愛之深,可用一個例子來說:據說,一天哀帝早晨醒來,見董賢還睡著,哀帝欲將衣袖掣回,卻又不忍驚動董賢。可是衣袖被董賢的身體壓住,不能取出。但要仍然睡下,自己又有事,不能待他醒來,一時性急,哀帝竟從床頭拔出佩刀,將衣袖割斷,然後悄悄出去。所以後人把寵愛男色,稱作“斷袖癖”。當時宮女都加以效仿而割斷一隻衣袖。待董賢醒來,見身下壓著哀帝的斷袖,也感到哀帝的深情,從此越發柔媚,須臾不離帝側。後人將同性戀稱為“斷袖之癖”,便是源出於此。原指男子的同性戀行為。現男女不限。  典故  漢哀帝劉欣的皇後傅氏,是孔鄉侯傅宴之女,哀帝祖母傅太後的侄女,傅太後作主,將自己的侄女嫁給瞭自己的孫子。  公元前7年,成帝病死,劉欣即位,是為漢哀帝,傅氏被封為皇後。可是誰想到漢哀帝專寵男寵達到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宮中有一個舍人名叫董賢,生得和女孩一模一樣,柔弱嬌俏,極會獻媚。哀帝拜董賢為黃門郎,陪侍左右,出入同輦,共枕而眠,恩恩愛愛真如夫妻一般,根本不理睬傅皇後和後宮佳麗。  有一天,漢哀帝醒來後要去上早朝,發現袖子枕在董賢身下,哀帝不忍驚醒董賢,便揮劍將衣袖斬斷。從此“斷袖之癖”就成瞭同性戀的別稱。   董賢一路高升,很快就當上瞭大司馬,其父也被封官,漢哀帝賞賜他的錢財不計其數。傅皇後卻一個人形孤影單。  公元前1年,年僅二十六歲的哀帝病逝。哀帝無子,元帝孫劉(彳刊)即位。  太皇太後重新起用王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董賢知大勢已去,與妻自殺。傅皇後被廢為庶人,因為不堪恥辱而自殺身亡。  董賢簡介  董賢,字聖卿,雲陽人也。父恭,為禦史,任賢為太子舍人。哀帝立,賢隨太子官為郎。二歲餘,賢傳漏在殿下,為人美麗自喜,哀帝望見,說其儀貌,識而問之,曰:“是舍人董賢邪?”因引上與語,拜為黃門郎,由是始幸。問及其父為雲中侯,即日征為霸陵令,遷光祿大夫。賢寵愛日甚,為駙馬都尉侍中,出則參乘,入禦左右,旬月間賞賜累巨萬,貴震朝廷。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其恩愛至此。賢亦性柔和便辟,善為媚以自固。每賜洗沐,不肯出,常留中視醫藥。上以賢難歸,詔令賢妻得通引籍殿中,止賢廬,若吏妻子居官寺舍。又召賢女弟以為昭儀,位次皇後,更名其舍為椒風,以配椒房雲。昭儀及賢與妻旦夕上下,並侍左右。

八拜之交的典故及由來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在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份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瞭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瞭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份低,不敢造次,隻得向文彥博拜瞭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瞭李稷的傲氣。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傢,子弟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  八拜之交,大傢對這個詞都很熟,就連香港B社會拜把子認兄弟也要行八拜之禮,一般人都認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之禮,但其實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動地的友情。  頭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第二拜:廉頗相如刎頸之交;  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  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  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  第六拜:劉關張生死之交;   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之交;  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  因為感動,所以值得去拜,因為去拜,所以我們要銘記,因為銘記,所以我們也要這樣對待朋友。

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誰?一字千金的故事由來

  一字千金的典故,一字千金典故是由誰而來?一字千金,一個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動一個字賞賜千金,見《史記·呂不韋列傳》:“佈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後用來稱贊詩文精妙,價值極高。也指書法作品的珍貴。  一字千金的來歷  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當時在趙國做質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後,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莊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瞭,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  當時養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便都養有門客數千人,呂不韋也養瞭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匯集起來,成瞭一部二十餘萬言的巨著,提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一天下的經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佈:懸瞭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   這段記載,見“史記”:“呂不韋傳”。後來的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一篇文章的價值很高,或者稱贊一篇文章在修辭上特別出色,字字珠磯,不可多得。例如我們讀到一位名學者的新作,他提出瞭一個新的教學方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業程度和品質,還能相應增加教師本身的進修,對這樣的一篇價值極高的文章,我們便可說它“一字千金”瞭。在近代的社會中,樣樣都成瞭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麼我們說,某著作傢的一篇文章,稿費價格之高,相當於“一字千金”。不過,通常我們還是用來形容文章的價值或修辭的美妙比較妥當。

成語日不暇給的由來 日不暇給的主人公是誰?

  日不暇給的由來及故事:公元前202年,劉邦戰勝項羽,即皇帝位,建立漢朝,史稱漢高祖。劉邦剛做皇帝的時候,朝廷直接統治的領土不過十五個郡,其餘的土地都封給有功的諸侯王,幾乎恢復瞭戰國時期的割據局面。但是,這種做法在當時是必要的,不這樣  公元前202年,劉邦戰勝項羽,即皇帝位,建立漢朝,史稱漢高祖。  劉邦剛做皇帝的時候,朝廷直接統治的領土不過十五個郡,其餘的土地都封給有功的諸侯王,幾乎恢復瞭戰國時期的割據局面。但是,這種做法在當時是必要的,不這樣做就不能換得這些人攻打項羽,不能換得這些人對漢皇帝名義上的承認,也就不能換得統一與和平。  為瞭求得一個安全的環境,必須建立各種規章制度。秦朝的各種規章制度都已經廢除,新的還沒有建立。為此,劉邦命丞相蕭何制訂一個國傢根本大法,使舉國上下有法可循。蕭何從縣吏一直當到大臣,對民情比較熟悉。早在起義軍進入秦都咸陽的時候,他就收取秦朝的律令圖書,掌握瞭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等情況。他奉命後,根據當時的社會情況,參照秦朝的制度,制定出瞭《九章律》。  軍事方面也得有個法令。韓信是位卓越的軍事傢。在幫助劉邦打敗項羽的戰爭中立瞭大功,劉邦讓他制定軍法。大臣張蒼是有名的歷算傢,劉邦叫他制定瞭有關歷數、度、量、衡等的規章制度。他還命博士官叔孫通制定禮儀制度,使君臣之間有瞭規定的禮節,大傢都能遵照執行。劉邦年輕時沒有讀過多少書,當瞭皇帝也沒有讀書的習慣。太中大夫陸賈喜歡讀書寫文章,還常常在劉邦面前談論《經》、《書》。劉邦每天處理政事已經非常繁忙,時間不夠用,聽多瞭就感到厭煩。有一次,他罵陸賈道:“我是騎在馬上取得天下的,關《詩》、《書》什麼事!”   陸賈又耐心地說:“陛下是騎在馬上取得天下的,可是能騎在馬上治理天下嗎?自古以來的聖君、賢王,都要研究治理天下的辦法,文武不能偏廢,國傢才能鞏固。”  劉邦覺得陸賈說的話有理,便說:“好吧,你既然知書達理,就把秦朝為什麼滅亡,我為什麼取得天下,以及從古到今朝廷興亡成敗的大事,都寫出來給我看。”不久,陸賈寫出瞭十二篇文章。劉邦看後覺得很有啟發,就把這些文章編成一部書起名《新瓊》。  劉邦還立下誓約,並叫人將分封功臣的文書用朱砂書寫,鑄成鐵券,把它放在金屬做成的盒子和石室中。然後藏在宗廟裡面,以便永久保存。  就這樣,劉邦雖然每天忙得一點空閑時間也沒有,但離他所要達到的規模還遠得很。  釋義:  “日不暇給”這則成語的“暇”是空閑的意思。這則成語表示事務繁重,時間不夠用。  這個成語來源於《漢書.高檻本紀下》,雖日不暇給,規摹私遠矣。

一問三不知的故事 成語故事一問三不知的由來

  出處《左傳·哀公二十七年》  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釋義一問三不知,就是從茍瑤的話語中概括出來的。它的原意是對某一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都不知道,現在用來表示對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知道。故事公元前468年,晉國的大夫茍瑤率大軍討伐鄭國。鄭國在春秋初年是個強國,後來日漸衰弱,成為一個弱小的諸侯國。鄭國君王抵擋不住晉軍的進攻,於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齊國去求救。  齊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晉國吞並鄭因而更加強大,構成對齊國的威脅,就派大夫陳成子率軍前去救援。陳成子率軍到達淄水河岸的時候,天下大雨,士卒們不願意冒雨過河。鄭國的向導子思說:“晉國的兵馬就在敝國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來告急,敝國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齊軍早日到達。如果再不行進,恐怕要來不及瞭。”  陳成子披著雨篷,拄著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揮齊軍過河。戰馬見瞭的舀滔的河水嚇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們過河,經過一番努力,齊軍安全地渡過瞭淄水,準備與晉軍交戰。   晉軍統帥茍瑤見齊軍軍容嚴整,心裡有點害伯,便對左右的部將說:”我占卜過攻打鄭國,卻沒有占卜過和齊國作戰。他們的軍隊排列得非常整齊,我們恐怕打不過他們。”部將們也贊成他的看法,主張撤兵。茍瑤一邊下令撤軍,一邊派一位使者去齊軍營地拜見陳成子。使者說:“我們的統帥讓我向您解釋:這次晉國出兵,其實是為瞭替您報仇。您陳大夫這一族,是從陳國分文出來的。陳國雖然是被楚國滅掠的,但卻是鄭國的罪過。所以,敝君派我來調查陳國被滅的原因,同時間問您是否在為陳國憂愁。”   陳成子聽瞭使者的活,知道這是茍瑤編造出來的說言,十分生氣他說:“欺壓別人的人絕沒有好下場:像茍瑤這樣的人難道能夠長久嗎?”齊國的使者走後,有個名叫茍寅的部將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陳成子聽瞭嚴肅他說:  “出發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晉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回國以後,我要把你的話報告國君。”  茍寅自知失言,後悔地說:“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為計麼總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瞭,君子謀劃一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後向上報告。現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怎能不碰壁呢?”幾天後晉軍撤兵,陳成子也率軍回國。

成語東窗事發的由來 秦檜與妻子密謀陷害嶽飛

  東窗事發:東窗事發就是相傳南宋奸臣秦檜與妻子在東窗下謀害瞭抗金名將嶽飛。秦檜想殺嶽飛,在東窗內同妻子王氏商量,王氏說:“抓住老虎容易,要想放走再把它抓住就很難瞭。”於是秦檜就決定殺掉嶽飛。後來秦檜在西湖遊玩,在船中睡著瞭,夢中看見一個披著長發的人大聲地說:“你害國害民,我已經告訴上天,上天要派人來捉拿你瞭。”  秦檜十分害怕,回傢後大病一場不久就死瞭,秦檜剛死沒幾天,他的兒子秦熺也死瞭。王氏設起神案,請道士驅鬼,道士呈表給上天,迷蒙中看見秦熺戴著鐵枷,就問:“太師在什麼地方?”秦熺回答說:“在鬼城鄷都。”方士按秦熺說的話到鄷都去,結果看見秦檜、萬俟卨都戴著鐵板枷,受瞭很多各種各樣的苦刑。秦檜說:“麻煩你傳話給我的夫人,東窗密謀殺害嶽飛的事情暴露瞭!”  “東窗事發”。原指在東窗下密謀陷害嶽飛一事敗露。後喻陰謀敗露,或罪案遭揭發,將被懲治,常用此語。   東窗事發原文:  檜之欲殺嶽飛也,於東窗下與妻王氏謀之。王氏曰:“縱虎易,擒虎難” 其意遂決。後檜遊西湖,舟中得疾,見一人披發厲聲曰:“汝誤國害民,吾已訴天,得請矣”檜歸,無何而死。未幾,子熺亦死。王氏沒蘸,方士伏章,見熺荷鐵枷,問:“太師何在?” 熺曰:“在酆都。”方士如其言而往,見檜與萬俟卨俱荷鐵枷,倍受諸苦。檜曰:“可煩傳語夫人,東窗事發矣”。

八拜之交的典故 成語八拜之交中八拜的由來

  八拜之交的典故:在中國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  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瞭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瞭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隻得向文彥博拜瞭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瞭李稷的傲氣。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  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傢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後來八拜之交成為結拜兄弟的最重要禮儀。  說起“八拜之交”中的“八拜”指的是俞伯牙、鐘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頗、藺相如的刎頸之交,陳重、雷義的膠膝之交,張元伯、范巨卿的雞黍之交,羊角哀、左伯桃的舍命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的生死之交,管仲、鮑叔牙的管鮑之交,孔融和禰衡以及范雲和何遜的忘年之交。   1.知音之交–俞伯牙 鐘子期  2.刎頸之交–廉頗 藺相如  3.膠漆之交–陳重 雷義  4.雞黍之交–張元伯

春聯的歷史與由來_春聯大全

春聯的由來,歷史  春聯是從桃符發展而來的。原來人們用桃木板畫神萘、鬱壘畫像,掛在兩扇門上。後來,畫像又改成隻寫字的 “門目”。但門目上兩邊各寫兩字,表達內容有限,人們覺得不過瘤,便又在大門兩側再掛上兩塊桃木板(後改用紙),寫上瞭字數較多、能充分反映心願的對子。據《宋史·蜀世傢》載:蜀後主孟旭命學士為題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據說這便是我國最早的一對春聯。明代朱元漳建都南京後,曾令各傢貼對聯,並將門聯改名為春聯,一律用紅紙書寫。傳說有一次,朱元璋親自到民間察看,隻一戶人傢沒貼春聯。一問,原來這人傢是閹豬的,不識字,於是親自動筆為他寫瞭一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於歷代大力提倡,使春聯成為我國一種特殊的民間文藝形式,長盛不衰。潮汕人對春聯更是重視,買一副春聯,往往要琢磨很久。 從各傢各戶所貼的春聯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審美情趣 和價值觀念。其中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勞上進、團結和睦的特點,像“和睦一傢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廣勤生產五 谷豐登,善治傢六畜興旺”等等。潮汕對聯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明朝潮州才子林大欽撰寫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一聯。傳說,林大欽早年曾當過私塾先生。有一年正月初一日,東傢夫人過生日,請來先生撰寫春聯、壽聯。隻見林大欽提筆沾墨,不假思索便寫出此聯。  英語單詞”couplet” ,其意有兩項:一為對句,指兩行尾韻相諧的詩句;一為“一對”,“一雙海譯文出版社1991年9月第1但也有的辭書譯為“兩行詩;對句;對聯”(《新英漢詞典》,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年4月第1版,第265頁)。有的辭書幹脆譯為“對句;對聯”(《袖珍英漢辭典》,商務印書館1959年12月初版,第68頁)。而《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oxford

感恩節是哪一天及感恩節的由來

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獨創的一個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傢歡聚的節日,在這天傢人團聚在一起,品嘗感恩節火雞和南瓜餅等美食。有大學生倡議,在中國大學生中設立自己的感恩節,在這天向自己的朋友、師長表達愛意和謝意,聯系周圍實際,讓他覺得這很有道理。   其實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樂於助人、知恩圖報,“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一度傳為名句。中國教育更多關註分數和升學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傢人的溺愛導致孩子覺得別人的關懷是理所當然,不少學生不懂得感謝、感激,隻知道索取;甚至對太過關心自己的傢人產生逆反、厭煩情緒。   在成年人之中也存在不知感恩、忘本的情況,一切隻從利益出發。在一個文明的社會,知道感謝,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這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要求,可促進社會各成員、群體、階層、集團之間的關系相處融洽、協調,促進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信任、幫助。   因此不少人建議在中國也設立感恩節,讓學生們學習換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讓成年人暫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誠地去體貼關心別人。   中國也可設立感恩節   借鑒西方節日,設立中國感恩節,讓孩子學習換位思考,理解父母;讓成年人互相體諒,人際關系更和諧。XX年3月18日,陳萬志向大會提交書面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