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真相

揭秘鴉片戰爭失敗真相:並非武器比英軍差

  在鴉片戰爭中,中英雙方武器殺傷效果的差距,遠比武器性能懸殊得多。清朝的失敗,首先是制度上的失敗,然後是技術上的失敗。  糟糕的滑膛槍  鴉片戰爭時期,英軍裝備的標準輕武器是前裝燧發滑膛槍。說實話,這不是先進武器。近代步槍武器技術的幾個重要發明,比如起爆藥、火帽、圓錐彈丸、擊發槍機剛剛發明出來,來不及用在這種槍上。帶有膛線、射程遠、準確率高的線膛槍,就是俗稱的來復槍,造價高,一直沒有成為歐洲士兵的制式武器。  前裝燧發滑膛槍的最大射程不超過300碼(1碼約合0.9米),可以對人體進行瞄準射擊的距離為100碼。1814年,英國陸軍的漢格上校寫下一段話:“想用一支平常的槍,射擊200碼外的人,你不如改為射擊月亮,命中的機率都是一樣的。”  在戰場上,士兵非常容易出錯。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裝填後,忘瞭將通條抽出槍管,一扣扳機,通條不知道飛到哪裡去瞭,自然無法再裝填。另外,常見的錯誤是在忙亂之間,誤將彈頭而非火藥塞入槍口,造成不發彈。士兵隻能退出行列,站到後面,使出吃奶的力氣,慢慢地把彈頭挖出來。更麻煩的是,火槍是隊列齊發的,那麼多槍一起發射,許多士兵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開槍,有沒有啞火,往往多次裝彈,把槍管塞得滿滿的。   清軍武器不算差  這時候,清軍雖然沒有完全放棄冷兵器,也有一半的士兵使用火器,主要是鳥槍和抬槍,數量最多的是鳥槍,屬於滑膛槍,是用火繩發射,潮濕的時候,不大方便。  總體來說,鳥槍射程稍小於英軍滑膛槍,抬槍射程要超過英軍滑膛槍。鳥槍的射擊速度,較之滑膛槍,可能不會相差很多,大約為每分鐘2發。不過,清軍鳥槍、抬槍的命中精確度,較英軍燧發槍則低。主要原因在於,鳥槍、抬槍都是手工打造,較之英軍燧發槍工藝粗糙,槍膛精度不高。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英軍燧發槍每分鐘發射3發,命中率90%;清軍鳥槍每分鐘發射2發,命中率70%。假設兩軍士兵各10名,射擊同樣距離的若幹目標,在一分鐘內,英軍士兵可以發射30發子彈,擊中27個目標;清軍士兵可以發射20發子彈,擊中14個目標。燧發槍效能約為鳥槍的2倍。這樣的差距,完全可以利用清軍的人數優勢來彌補。  相比之下,雙方火炮性能差距可能更大。清軍火炮的主要問題是,侵徹力不夠和命中精度不高。侵徹力不夠,主要是因為中國火藥不好;命中精度不高,主要是火炮機動性差造成的。同樣口徑的火炮,清軍火炮要重得多,缺乏靈活轉動的炮架。那些重達3至5噸的大口徑火炮,要在英軍猛烈的炮火下,一點一點地瞄準,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對英國軍艦威脅最大的,恰恰是這些重炮。英軍對清軍火炮頗為畏懼,屢屢驚呼“猛烈”、“厲害”。

朝鮮解放真相:蘇軍付出巨大犧牲 與美軍無關

  朝鮮解放真相:8月15日是朝鮮擺脫日本殖民統治的光復節,也是朝鮮北南雙方共同慶祝的唯一節日(當然,慶祝方法各不相同)。今天,當東京否認侵略並欲將自衛隊改成所謂“正常”軍隊的聲音甚囂塵上時,我們有必要回憶一下,1945年8月朝鮮半島到底發生瞭什麼。  在1945年2月舉行的雅爾塔會議上,反法西斯聯盟領導人約定,打敗納粹德國兩三個月後,蘇聯將對日本軍國主義者宣戰。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舉行的美英蘇波茨坦會議確認瞭雅爾塔協定中關於蘇聯參加遠東戰事的內容。蘇聯執行瞭協定的要求:1945年4月5日,蘇聯政府宣佈廢除蘇日互不侵犯條約;當年5—6月,蘇聯向遠東投送軍隊和武器。  為將朝鮮從日本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需要完成兩大任務:第一、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第二、將日本軍隊和殖民政權趕出朝鮮和毗鄰的中國領土。早在1941年已同日本開戰的美國顯然將第一個任務視為自己的主要使命。然而,美軍在陸地上的軍事行動並不像海上和空中那樣成功。例如,美軍花瞭整整十個月才在1945年7月解放瞭菲律賓。華盛頓非常清楚,沒有陸戰經驗豐富的蘇軍參與,要擊敗日本將十分困難。   1945年8月6日,美國轟炸機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造成巨大破壞和無數平民傷亡。這次行動與其說是軍事行動,不如說是對敵人的威嚇。當時世界上很少有人明白這一可怕新式武器的意義,但暗地與美展開核競賽的斯大林深諳其含義。1945年8月8日,蘇聯為履行對盟國義務向日本宣戰,並於8月9日對日作戰。同一天,美國空軍向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西方歷史學傢認為正是原子彈轟炸才導致日本投降。然而朝鮮半島的戰事無可爭議地表明,沒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和日軍在陸地上的慘敗,日本的軍事機器還會頑抗很長時間。

美國間諜飛機在中國失蹤的內幕:真相驚人!!!

  導讀:神秘543部隊:在北京郊區清河的一座禮堂裡,中國第一支地空導彈營誕生瞭。1958年6月的一天,張伯華上校來到空軍副司令員成鈞中將的辦公室,一個重大任務在等著他。很快,一道道調令飛向全國各地的雷達部隊、飛行部隊、高射炮部隊、探照燈部隊和防化學部隊。沒有解釋,團級幹部當營職,營職幹部當連職,高職低配,到一個神秘的543部隊報到。  在北京郊區清河的這座禮堂裡,張伯華親眼目睹瞭中國第一支地空導彈營的誕生。新中國如此急切地建立地對空導彈部隊,有著極為現實而且緊迫的原因。上世紀50年代,美國給臺灣的一種RB-57型偵察機從超高空深入大陸偵察,那時,解放軍的兵器還無法在這樣的高度上作戰。當時的作戰報告這樣描述:殲擊機緊急起飛攔截,盡管飛行員拼死把飛機上升到極限,仍舊相差2000米高度。50年代,航空兵頻繁起落,四處追殺那些膽大妄為的空中間諜,而美國給臺灣的RB-57型高空偵察機卻不斷改進,越飛越高。  高空戰略偵察的最早提倡者是科達膠片公司雇員、美軍第67空中偵察聯隊的退役指揮官萊格霍恩,他相信,由當時飛得最高的轟炸機改裝成的高空偵察機RB-57最終能夠滲透進前蘇聯和中國境內近1300公裡,可以拍攝到這兩個國傢內85%的情報目標。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為什麼如此執著地要對她做高空偵察呢?朝鮮戰爭中,美國和中國第一次發生正面沖突,結果令美國感到意外,在戰爭後期,美國就開始重新評價中國的實力和位置。因此,來自中國大陸的情報越來越重要,空中間諜的最佳基地就是臺灣。在臺灣島北端,有一個桃園機場,間諜飛機開始從這裡頻繁進入大陸,它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北京。   1953年秋的一天,在美國五角大樓,來辦事的洛克西德飛機公司開發計劃主任助理卡特意外瞭解到一個內幕,政府中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士並不喜歡RB-57,認為隻有上升到21000米以上的極限高度,才能躲過米格戰鬥機的致命攻擊。

揭秘北京不怕白宮真正原因 英國一語道驚人真相

  奧巴馬要“重返亞洲”?  內外交困的奧巴馬執政團隊推出的“重返亞洲”政策近日在全世界引起瞭普遍的不安,使得原本欣欣向榮的亞洲關系驟然緊張起來,謀求和平發展的中國外部環境立即險惡起來,為此美國的輿論幾乎一邊倒地為此喝彩,世界輿論不得不強烈地憂慮“美中能否和平共處”。  針對中國和新興國傢的快速發展,美國強化瞭在亞洲的軍事同盟和武力威脅。  近日美澳簽署軍事協定,正如英國媒體所言,“它的矛頭都是直指中國的”。  同時美國更是加劇插手中國南海問題,制造軍事沖突和地區對抗的熱點。  以及之前的美國航母戰鬥群悍然開進黃海,以及之前更早的臺海緊張局勢。  都在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瞭,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不過是強化的“美國威脅”惡性刺激的結果。   美國對華的“炮艦政策”,迫使中國在力爭和平發展的同時,被迫加強瞭軍力和反介入的軍事準備。  中國並不懼怕美國的“炮艦政策”,在朝鮮戰場,在越南戰場,中國曾迎頭痛擊美國對東亞的“炮艦政策”和對華威脅,才爭取到今天的和平共處。  中國真誠地歡迎美國珍惜慘痛的歷史教訓換來的和平共處和互利局面。  奧巴馬突然向中國高層作驚人保證:世界震驚  美國和德國周刊上周六根據斯諾登泄露的材料,報道美國國傢安全局侵入中國華為公司在深圳總部的服務器,監控華為高管的通訊,探查華為與中國軍方是否有關,還試圖透過尋找華為產品的技術漏洞,監控使用華為產品的其它國傢。德國《明鏡》周刊還報道,美國國傢安全局也監控中國前領導人,網絡攻擊目標包括中國前國傢主席、商務部、外交部、銀行和電信公司。

揭秘:金正恩不訪問中國的驚人真相

  導讀:上周日本和朝鮮在相對隱秘的情況下,達成瞭一份重啟“綁架事件”的協議——朝鮮同意就綁架問題重新進行“全面調查”,而日本則承諾解除部分對朝制裁。消息一出,引發瞭中國、美國、韓國的高度關註。日本和朝鮮在此時接近的目的就成瞭外界探討的有趣話題。  所謂的“綁架問題”是上個世紀70-80年代,朝鮮特工潛入日本境內,綁架瞭數十名日本平民到朝鮮,強迫他們為朝鮮官方服務的歷史。在2002年以前朝鮮對此矢口否認,還反過來猛烈抨擊“日本軍國主義”造謠生事。  從傳統的國際關系理論分析,國傢間關系的親疏好壞是由利益驅動的。因而日朝的突然接近,其本質應該是找到瞭利益共同點,從而實現各取所需的國傢利益訴求。  對朝鮮而言,走近日本,是打開外部“封鎖”環境的一個既定步驟。  最近1年多來,朝鮮外部環境確實不太好。美朝都不肯在核問題上作出實質性讓步,導致六方會談中斷5年後依然沒有重開的跡象。朝鮮繼續以發射導彈與核試驗相威脅的“邊緣政策”似乎也失去瞭效用——不僅美韓對朝鮮強硬以對,中國對朝鮮的態度也有瞭微妙的變化。   從金正恩2011年底獲得最高統治權至今,隻有蒙古總統訪問過該國,此外幾乎再無外國最高級別的首腦訪問。對外交往遲遲沒有打開,朝鮮成瞭在西方人眼中的國際棄兒。

非同尋常:朝鮮把中國視為惡鄰的幕後真相

  導讀:新加坡媒體6月7日援引韓國相關人士的話稱,朝鮮決策層今年4月發出“要拋棄對中國的幻想”的內部公告。該公告指中國“變成隻追求金錢利益卻輕視理念的組織”,更稱“中國是惡鄰,站在美國一邊,批評我們的核自衞能力”,強調要“強化自立經濟基礎,下令企業減少跟中國貿易往來,改為跟俄羅斯貿易,對中國人民幣交易比美元交易監視更徹底。”  近幾年來,盡管中朝關系時冷時熱,麻煩不斷,但是,朝鮮將中國視為“惡鄰”並在內部以公告形式發佈,這還是第一次。這或許是朝鮮對中國政策變化的一個風向標——以金正恩為首的朝鮮領導層已徹底顛覆瞭中朝兩國關系的性質。  值得一提的是,三年來,中國與朝鮮最高領導層均實現瞭新老交替,各項工作也走上瞭正軌,除瞭朝鮮前領導人張成澤、崔龍海訪華外,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至今未對中國進行訪問,這在金日成、金正日當政時期是不可想像的事。然而,在與中國關系漸行漸遠的情況下,朝鮮與俄羅斯、日本的關系卻熱乎起來瞭。  其一、朝鮮與俄羅斯大幅度靠近。4月28日,俄羅斯副總理兼總統駐遠東聯邦區全權代表尤裡·特魯特涅夫訪問朝鮮,並以俄羅斯盧佈作為朝俄貿易結算手段達成協議。朝鮮欠俄羅斯的108億美元債務也豁免瞭90%,剩下10%則決定用在天然氣管道和鐵路建設等兩國共同項目上。另外,朝鮮高麗航空平壤—莫斯科路線的航班量也將有所增加。   其二、朝鮮與日本的關系“突然融冰”。5月29日,當外交部長王毅在首爾透露中國領導人即將訪問韓國的消息時,平壤和東京也宣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瞭朝日外交部局長級會議,而且,朝鮮從一貫堅持的“被綁架的日本人質問題已經解決”的立場後退,答應瞭對日本人質事件進行重新調查。

國防部罕見出手“有圖有真相” 安倍氣炸肺

  面對日本方面再三炒作“中國軍機異常接近日本飛機”,中國國防部12日發佈視頻,用事實反擊日方污蔑:6月11日,中國空軍航空兵部隊在東海防空識別區進行例行巡邏,10時17分至28分,中方圖-154飛機在我近海有關空域正常飛行時,遭到日2架F-15飛機抵近跟蹤,最近距離約30米,嚴重影響中方飛行安全。日本媒體稱,中國國防部公佈的該事件是日本方面11日沒有對外說的,中國發佈視頻形成對日本的強勢壓力。面對中國方面“有圖有真相”,日本防衛省有些慌瞭神。12日晚,面對記者的包圍,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稱,日本這是“符合國際法的、安全的緊急升空”。氣急敗壞的《產經新聞》12日引述不具名日本政府高官的話稱,中國方面發佈的“是完全沒有關系的事件視頻”。  “非常罕見”,日本時事通訊社12日評價中國國防部發佈該視頻。報道稱,這兩段52秒的視頻看似是從中國飛機上拍攝的,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2架F-15飛機正在接近,錄音中還指出瞭自衛隊飛機的編號。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說,日方飛行員的做法是危險的,具有明顯的挑釁性質。12日晚,面對記者的包圍,小野寺五典在防衛省反駁中國方面的視頻稱,“看瞭視頻就知道,日本飛機是符合國際法的、安全的緊急升空,自衛隊戰鬥機與中國軍機保持一定距離進行飛行,完全不是中國所說的危險接近”。日本媒體則引述小野寺的話稱,“自衛隊飛機接近中國飛機不符合事實。或許是中國方面對接近日本飛機感到內疚,才自己故意公開視頻吧”。   針對日本11日熱炒的另一起軍機接近事件——“中國蘇-27接近日本偵察機”,國防部12日也進行瞭真相還原:11日上午,日本自衛隊YS-11EB和OP-3偵察機各1架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內進行偵察活動。根據相關規定,中國空軍出動2架殲-11飛機對日機進行瞭識別查證,與日機距離保持在150米以上。中方飛行員的操作是專業的、規范的,並保持瞭克制。時事通訊社稱,中國的說法與日本防衛省11日所稱中國飛機距離日本飛機“30米—45米”完全不同,“中日說法完全對立”。

揭秘孫立人兵變案真相:他是美國陰謀的犧牲品!

  孫立人(1900—1990),安徽舒城人。清華大學畢業後,在美國維吉尼亞軍校深造。抗戰時任新三十八師師長,率部遠征緬甸,戰功彪炳,曾獲英國皇傢勛章。抗戰勝利後奉調東北,因與杜聿明不和而被解職。1949年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臺灣防衛司令,翌年3月升任陸軍總司令兼臺北衛戍總司令,1954年調任“總統府”參軍長。次年5月25日,孫立人因僚屬郭廷亮等七人涉嫌叛亂被捕,同年8月3日被解除一切職務。8月20日,蔣介石下令陳誠等九人組成委員會,調查孫案。10月蔣下令“由國防部隨時考察以觀後效”。1988年3月20日,“國防部長”鄭為元親訪孫立人,宣佈“國防部”對他的看管已結束。  孫立人是美國對臺陰謀的犧牲品  1955年5月下旬,“國防部”保密局偵防組長谷正文奉命在臺北市南昌街孫公館旁賃屋監視孫立人這個“總統府”參軍長。6月2日,谷帶領憲兵到孫公館收繳槍械,接管廚師、司機、警衛等二十多人。嗣後將孫軟禁於臺中,谷氏負責監護孫5年之久。現在年逾八旬的谷正文早年加入過中共,被捕後投效軍統,光是從1949年8月起計算,他偵辦過一千九百多名中共地下黨員。他的記憶力似無問題。他於1996年10月3日在臺北的記者會上證明,孫立人失去自由後,曾在孫的文件櫃中搜出兩份“兵諫宣言”,內容是要求改革現狀,以蔣總統名義任命孫為參謀總長,而其中中文本是曾任蔣介石隨從秘書和軍委會少將高參的臺中東海大學教授徐復觀所撰。谷向當時的國傢安全會議副秘書長蔣經國匯報,蔣說瞭一句“文人無恥”,不再深究,故徐復觀進出臺灣自由直至患胃癌病故。而且自案發起,蔣經國確實不相信孫立人企圖兵變,力主淡化處理孫案。那麼這位戰績彪炳、威震異域的名將為何要被長期軟禁呢?冷戰結束後陸續解密的美國國務院、國安會、中情局、麥克阿瑟私人檔案,柯克上將私檔,英國外交檔案以及從事外交生涯五十年的顧維鈞回憶錄回答瞭上述疑問:20世紀40年代末期,美國杜魯門政府擬訂“棄蔣保臺”策略後,孫立人確曾向美方表示要策動兵變除蔣,還要求美方予以支持。   20世紀40年代末期,國民黨部隊兵敗如山倒,杜魯門認為腐敗無能的蔣政權難以抵擋共產黨部隊進攻臺灣,希望推出一名傑出能幹又反共親美的將領取代老蔣。出身維吉尼亞軍校、與當時美軍參謀長馬歇爾為前後期同學的孫立人便成瞭山姆大叔眼中的首選。  1949年5月,美國駐華大使館武官莫成德赴臺考察後,向國務卿艾奇遜與國安會提議,以孫立人主持臺灣以及美國長期租賃臺澎軍事基地作為經援臺灣的條件。從5月4日美國駐臺北領事艾嘉致國務卿艾奇遜的電報可知,美方欲以四千萬美元的經濟援助與兩千萬美元的軍事贈款交換美國海、空軍長期租用臺澎軍事基地;由孫立人統率全臺軍隊。在臺的軍隊均由孫氏篩選,目的在將當時駐臺軍隊的1/2至2/3遣返大陸。6月23日,美國國務院政策計劃處主任喬治·肯楠向國務院和國安會提出處理臺澎問題報告書,主張“聯絡菲、澳、印度、巴基斯坦、紐西蘭等國,各派遣一些象征性的兵力,會同美軍占領臺灣……邀請孫立人將軍加入占領軍的新政權……通知蔣介石,如他願意留在臺灣,當以政治難民之身份相待……美國在接管行政時,應極力避免擔任令人註目之職務,其目的在不使臺灣落入共黨之手”。

崖山之戰的歷史爭議:南宋滅亡的歷史真相及原因

  崖山之戰歷史爭議:在廣東省湛江市硇洲島。站在岸邊堆積的熔巖亂石之上,霧靄茫茫,水天一線,驚濤如訴。湛江文化研究專傢、湛江市博物館原館長陳志堅介紹,相傳當年流亡至此的南宋皇帝趙昰和抗元軍民正是在這裡憤慨山河淪陷,將岸邊巨石怒擊水中,代表與元朝抗爭到底的決心。是為“以石擊匈(元)”,“硇”字由此而生,硇洲島也因而得名。  雖然南宋朝廷茍且偏安後在此最後滅亡,然而這段歷史卻是粵西沿海地區最為珍貴的文化財富之一。南宋年間,粵西沿海大都是荒遠之地,正是因南宋流亡朝廷的一路南下,才為這些地區帶來瞭中原、江南文化的火種,並對其後世文化的傳承發展影響深遠。硇洲島,就是南宋朝廷這段流亡之旅的海上最南端根據地。在此地發生瞭兩件大事:一、年僅11歲的皇帝趙昰駕崩,7歲的南宋末代皇帝趙昺繼位;二、宋軍於此駐紮不久即莫名掉頭北返,走上瞭最終“自取滅亡”的不歸之路。  在這個僅有56平方公裡的小島上,與宋代相關的歷史文化底蘊卻是頗為厚重,宋皇城遺址、翔龍書院、宋皇井、宋皇碑、宋皇亭、宋皇村……這些滄桑斑駁的古跡隱藏在一片片茂密的火山島原始植被深處,曲徑通幽,充滿瞭神秘色彩。不僅如此,“不拜皇帝拜忠臣”,島上的廟宇除天後宮(媽祖廟)、關帝廟、宗族祠堂等在廣東沿海常見類型之外,早年修築的分別祭祀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宋末重臣的祠廟在這裡分佈眾多,香火不斷。島上居民至今仍延續著將三位宋臣神像請回傢中輪流供奉的虔誠風俗,每年廟會之際又送回廟中,島上、島外居民都會來此祭拜,以告慰英烈的在天之靈。   當代史學專傢對硇洲島的歷史背景一直存在著一定爭議。從地圖上看,宋廷流亡至硇洲,卻又突然掉頭北返,最終亡於崖山。行軍路線逆流,且迎向元軍追兵,似乎十分不合情理。然而在以硇洲島津前天後宮理事會副會長竇廣棟為代表的當地文化學者看來,這種疑慮似乎不應存在。在他和陳志堅老館長的帶領下,我們仔細考察瞭當年南宋朝廷駐紮過的遺跡。而對於學術界的爭議,竇廣棟等人有一個頗為大膽的猜想:或許歷史上的崖山海戰,根本不是亡宋之戰,史料所記載的,隻是後人以訛傳訛。崖山海戰的失利對宋軍海上主力的打擊雖是毀滅性的,但陸秀夫背負趙昺跳海記載中南宋滅亡的標志性事件可能並未在崖山發生。  “趙昺和陸秀夫可能是在硇洲島跳海的!”竇廣棟進一步陳述瞭他有如此猜想的論據:從海上逃亡路線分析,掉頭北返的確不合情理。因此北返的應該是張世傑所率領的宋軍精銳,企圖開辟“第二戰場”。崖山海戰確實讓宋軍喪失瞭大部作戰主力,但宋廷並非滅亡在崖山。在硇洲島上,宋廷修建行宮、書院等遺址真實存在,若非宋廷想長期駐紮於此,絕不會貿然勞師動眾大興土木。年幼的趙昺當時可能與陸秀夫等其他大臣留駐在硇洲島,苦等來張世傑崖山戰敗的消息後或於此地絕望跳海,或在隨後繼續流亡的途中最終葬身大海。  記載不詳的歷史的真相,或許永遠會伴隨著猜想、推敲和質疑。硇洲島在宋元之交那段特殊歷史中扮演的角色的細節究竟如何,還有待專傢學者的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