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簡介

光緒皇後孝定景皇後簡介 隆裕太後生平簡介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桂祥之女。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後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後,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  孝定景皇後(隆裕)朝服像清廷入關後,歷經10帝,然而最後一位皇後卻是第九帝光緒的孝定皇後葉赫那拉氏。這是因為第十帝宣統帝隻在皇帝寶座上坐瞭3年就退位瞭,當時隻有6歲,還未大婚立後。所以孝定皇後就成瞭清朝的,也是中國二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最後一位皇後。  孝定皇後葉赫那拉氏,史書和清宮檔案中都沒有記載她的名字,隻有德齡在《瀛臺泣血記》中說她叫“靜芬”。孝定皇後生於同治七年(1868)正月初十日,比光緒帝大3歲。其父桂祥當時任副都統,是慈禧的胞弟,孝定皇後是慈禧的娘傢侄女。  光緒十四年(1888),18歲的光緒帝載湉已經是一位風度翩翩的青年瞭。順治帝14歲大婚,雍正帝成婚不晚於14歲,嘉慶帝和同治帝均為17歲成婚。慈禧對以前清帝的成婚年齡是非常清楚的,那為什麼光緒帝到18歲瞭還不給他成婚呢?其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光緒帝一旦成婚就意味著成年,成年瞭就要親政,自己就得“歸政”交權。這對嗜權如命的慈禧來說,比失去什麼都難受。精力旺盛、權欲極強的慈禧不甘心就此隱居幕後,退出權力舞臺,她要為自己提前作好安排,以便即使光緒親政,自己也還能實際操縱大清朝的政權。   光緒皇帝便服像據德齡講,慈禧早在10年前就開始為光緒帝謀劃婚事瞭。慈禧曾巧妙地安排這位未來的皇後與光緒帝有過一段時間的接觸。“當時光緒隻向靜芬看瞭一眼,心上便老大不高興。他覺得這個小女孩子,絕對不是理想中的同伴”。慈禧的這一精心安排,顯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但是,不情願歸不情願,從小生活在慈禧的嚴厲管教和壓制之下的光緒帝,性格懦弱,在這件事情上根本不可能有自主權。慈禧欲將自己的侄女立為皇後與推遲光緒帝的婚期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瞭一個“權”字。首先,親上加親,可以使光緒帝更加俯首帖耳地聽自己擺佈。其二,將自己的侄女立為皇後,常伴在光緒帝的身邊,無異是在光緒帝身邊安置瞭一個最忠實可靠的耳目和密探。這樣,光緒帝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慈禧的掌握之中。特別是在慈禧歸政、長期居住頤和園以後,這一安排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  在早已確定瞭皇後人選的情況下,慈禧於光緒十四年假惺惺地安排瞭一場“選秀”。表面上看起來皇後和妃嬪的人選是由皇帝自己做主選定的,實際上卻是在慈禧的操控下表演的過場戲(詳見“珍妃”章)。在這場選秀鬧劇中,幾個當事人都不痛快,光緒帝不能選立自己喜歡的江西巡撫德馨傢的姐妹花,心中鬱悶苦惱,在慈禧的極力幫襯下被選中皇後的孝定難堪羞惱,看到光緒差點沒有按自己意旨行事的慈禧更是氣惱不已。清朝最後一次大婚禮就在這幾位主角各懷心事、別別扭扭的情況下拉開帷幕,操辦起來瞭。經欽天監敬擇吉期,定於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六日舉行皇後冊立禮。光緒皇帝大婚時用過的喜轎就在婚禮前40天,即光緒十四年(1888)臘月十五日深夜,一場大火將太和門、貞度門和昭德門化為灰燼。太和門在明朝叫皇極門,是皇帝聽政的地方。  順治帝曾在此門舉行過登極大典。貞度、昭德二門是大臣們上朝、退朝的必經之門。這三門是大婚典禮的重要場所,三門的被燒,使皇宮上下極為震驚和恐慌。在那個年代,人們都十分迷信,認為這是上天示警。大婚在即,竟發生瞭如此一場大火,肯定是不祥之兆。因此在火災發生三天後,慈禧下令“所有頤和園工程除佛宇暨正路殿座外,其餘工作一律停止”,以表示“知儆修省”之意。  婚禮隆重。光緒十四年(1888)十月初五日,慈禧頒佈懿旨,正式公佈瞭為光緒帝立後的理由和所立皇後的人選:  皇帝寅紹丕基,春秋日富,允宜擇賢作配,佐理宮闈,以協坤儀而輔君德。茲選得副都統桂祥之女葉赫那拉氏,端莊賢淑,著立之為皇後。  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五日,遣禮部尚書李鴻藻為正使、總管內務府大臣續昌為副使,持節詣皇後邸行大征禮。正月二十六日,遣大學士額勒和佈為正使、禮部尚書奎潤為副使,持節奉冊寶詣皇後邸,冊立葉赫那拉氏為皇後。行冊立禮的同日,遣額勒和佈和奎潤為正、副使,持節詣皇後邸行奉迎禮。正月二十七日凌晨,皇後於邸第升鳳輿,由大清門進入皇宮,進坤寧宮洞房,與光緒帝行合巹禮。這年光緒帝18歲,皇後21歲。  清宮檔案《光緒大婚典禮紅檔》詳細記載瞭光緒帝與葉赫那拉氏大婚後第二天即正月二十八日一天的活動情況:  二十八日寅時,福晉等恭候皇後冠服,戴鳳鈿,穿明黃五彩龍袍,八團五彩有水龍褂,戴項圈、拴辮手巾,正珠朝珠,畢。皇帝率皇後詣坤寧宮西案、北案前行禮。次詣灶君前上香行禮。皇帝還東暖閣,升南床居左,皇後升南床居右,相向坐。內務府女官恭進宴桌,福晉等恭侍宴畢,皇帝、皇後乘轎,提爐前導,出順貞門、神武門,進北上門,詣壽皇殿列聖聖容前拈香行禮。還,詣承乾宮孝全皇後(道光帝的皇後、咸豐帝生母)禦容前,毓慶宮孝靜皇後(道光帝的皇後)禦容前,乾清宮咸豐帝、同治帝聖容前,建福宮孝德皇後、孝貞皇後神牌前,拈香行禮,畢。詣儲秀宮皇太後(慈禧)前跪進金如意,行禮,畢。皇太後賜皇帝、皇後金如意,畢。還養心殿,詣東佛堂莊順皇貴妃(道光帝妃,醇親王奕母)神牌前拈香行禮,畢。皇帝升明殿寶座,皇後詣皇帝前跪遞金如意,皇帝賜皇後金如意,畢。皇後率嬪禦等詣皇帝前行禮。皇後由吉祥門還鐘粹宮佛前拈香,畢。升前殿寶座,嬪禦等率公主、福晉、命婦等詣皇後前行禮 。  盡管光緒帝、皇後和慈禧三人之間互相遞瞭許多如意,但後來的事實表明,這門婚事她們三人都極不如意。葉赫那拉氏皇後是“後黨”的重要成員,事事站在慈禧的立場上,與光緒帝作對。他們倆名為夫妻,實際上如同陌路,甚至是政敵。本來就沒有感情的婚姻,又加上政治上的分道揚鑣,使他們終生不如意。  在為光緒帝立後這件事情上,慈禧可謂用心良苦,慮事周詳,但這一切都是從她自己的角度出發,為自己著想,根本不去顧及兩個年輕人的感受。慈禧太後的專橫跋扈,無視光緒帝本人的意願,強行決斷,給瞭光緒皇帝以很大的刺激,他不敢也不能對抗慈禧,隻能把自己隆裕深深的怨憤轉向皇後,從一開始就對她不理不睬,一心一意隻是寵愛珍妃。沒有享受過一天夫妻溫情的皇後,處境尷尬,但她又無力、也無才無德去改變這種狀況,隻能向慈禧哭訴,隻能持著對光緒不滿、對受寵的珍妃妒恨的這種極不平衡的心態,度日如年。慈禧以一己之私,毀瞭一對年青人的終身幸福,使他們長期處於痛苦之中,最後以悲劇結束。相關閱讀推薦:解密:中國最後一位皇太後隆裕太後的悲慘人生歷史揭秘:歷史上袁世凱為何要納隆裕太後為妾?隆裕太後禪位及袁世凱竊國陰謀:袁世凱如何竊國?隆裕太後生平簡介 隆裕太後是怎麼死的?揭秘:清末隆裕太後為何退位後力挺袁世凱登基?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後人在看待這出鬧劇時,多將同情的眼光投向光緒和珍妃,尤其因為珍妃的冤死,更將孝定視為進讒者和慈禧的幫兇。其實,孝定又何嘗不是一個受害者呢?她肯定也渴望真摯的愛情、美滿的婚姻,對生活也會有美好的期望。可是作為慈禧手中的一顆棋子,她註定擺脫不掉被利用的命運。縱使是自己的親姑母,她可以補償她以中宮皇後這麼顯赫的地位,可以幫她除去情敵,卻不能強迫光緒帝去愛她,更無法排解她內心的失落和孤獨。作為一個女人,孝定皇後是失敗的。那麼作為一位母儀天下的中宮皇後,當歷史給瞭她一定的機會時,她是否表現出一定的政治才幹呢?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被囚禁瞭10年的光緒帝駕崩,第二天,慈禧也薨逝瞭。當時,孝定年僅41歲,嗣帝溥儀隻有3歲。孝定本想效仿慈禧垂簾聽政,把朝政大權抓在自己手中,但她實在是一個庸碌無識的人,才智遠遜於其姑母慈禧。慈禧可能對自己的侄女太瞭解瞭,深知她無才無德,沒有能力撐起大清朝的重擔,她在光緒帝駕崩當天,就命溥儀之父、第二代醇親王載灃為監國攝政王,“所有軍國政事,悉秉承予之訓示,裁度施行”。不過第二天,慈禧又有所改變,她在懿旨中說:  隆裕與溥儀昨經降旨,特命攝政王為監國,所有軍國政事,悉秉承予之訓示,裁度施行。現予病勢危篤,恐將不起,嗣後軍國政事均由攝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須請皇太後懿旨者,由攝政王隨時面請施行 。  孝定皇後垂簾聽政的夢想雖然成瞭泡影,但慈禧為瞭維護和鞏固自己娘傢在朝廷中的地位,還是給瞭她一定的幹預朝政的權力。宣統帝監國攝政王載灃  即位後,孝定成為皇太後,上徽號“隆裕”,故稱隆裕皇太後,簡稱隆裕。隆裕未能垂簾聽政,心中頗為不快,因此遷怒於載灃。她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對載灃在攝政期間的用人施政,橫加幹預,多次掣肘。 慈禧與隆裕太後(右一)  宣佈清帝退位。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全國響應,各省紛紛宣告獨立,清王朝的統治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清廷被迫起用閑置回傢的袁世凱,任命他為內閣總理大臣,節制水陸各軍。老奸巨滑的袁世凱一面利用清廷的武力要挾革命黨人議和妥協,清帝退位詔書答應實行共和後由他任大總統;另一方面以革命勢力逼迫清帝退位。是退位還是力戰,清廷召開瞭多次禦前會議討論。會上爭論激烈,各持己見,達不成共識。隆裕毫無主見,惟有抱著宣統帝痛哭流涕。袁世凱軟硬兼施,並以“優待條件”為誘餌,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隆裕連發三道懿旨,宣佈大清皇帝辭位,實行立憲共和國體。第一道懿旨後來被人們稱為“退位詔書”,上面有袁世凱等11位各部院大臣的簽字。第二道懿旨勸諭臣民。第三道懿旨公佈《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關於滿族待遇之條件》、《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這三道懿旨的頒佈,標志著268年的大清王朝統治的覆滅,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結束。  憂居故宮內廷。根據《優待條件》,溥儀退位之後,仍居住在紫禁城的後半部分,稱內廷(也稱後寢),即從乾清門往北的東西十二宮、慈寧宮、寧壽宮等處。失去大權後的失落使隆裕感到上瞭袁世凱的當,終日憂鬱,悶悶不樂。  與瑜、珣、瑨三貴妃不睦。因為宣統帝溥儀是承祧穆宗為嗣,又兼承德宗之祧,也就是說既是同治帝的兒子,又是光緒帝隆裕(右)與慈禧、瑾妃(左)等的兒子。這樣同治帝和光緒帝的後妃都是溥儀的母親。身為皇太後的隆裕沒有絲毫母儀天下的氣派和寬容大度的胸懷,她依仗自己是中宮皇後出身,瞧不起瑾妃和同治帝的三妃。  同治帝三妃中的瑜妃赫舍裡氏,據說是原同治帝四妃嬪中最漂亮的。她身材修長,艷麗超群,而且聰明機智,精通文墨,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宣統即位後,尊封為瑜皇貴妃。珣妃阿魯特氏,是孝哲皇後的姑母,宣統帝封她為珣皇貴妃。瑨妃西林覺羅氏,宣統帝尊封她為瑨貴妃。隆裕晉尊為皇太後之後,一天,瑜妃前去見隆裕,隆裕讓她跪見,口稱奴才。瑜妃對此非常生氣。《清稗類鈔》一書記載瞭這麼一件事:慈禧入葬山陵時,隆裕、瑾妃及同治帝三妃都參加瞭葬禮。禮畢,三妃不肯回宮,表示要追隨慈禧於地下。攝政王載灃派貝子載振前去迎接。瑜妃十分嚴肅地對載振說:“皇上是專繼德宗,抑系兼繼穆宗?”載振回答:“兼繼穆宗。”瑜妃說:“既兼繼穆宗,孝欽後隆裕與太監及孝哲後今已賓天,則穆宗一系,我為之長。皇上既系過繼,何得獨以隆裕太後為母,而我為奴才?”載振力請三妃回宮後從長計議。瑜妃表示,與其回宮做奴才,還不如追隨慈禧皇太後於地下。珣妃、瑨妃也在旁附和。載振無奈,返回京師,與攝政王載灃、慶親王奕劻等商定,晉封三妃為太妃,不稱奴才,“禮請還宮,警蹕而入”,並增加瞭三妃的月費。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也講到瞭同治三妃聯合瑾妃找王公說理,爭得瞭“太妃”身份的事,但沒提到參加慈禧葬禮不回的情節。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的《孝欽顯皇後升遐記事檔》記載,隆裕及瑾妃、瑜妃、珣妃、瑨妃確實都前往遵化東陵參加瞭慈禧的葬禮。看來,隆裕與三妃不睦的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隆裕長期憂悶,積鬱成疾,於1913年2月22日凌晨撒手人寰,病逝於長春宮,終年46歲。據載,隆裕死時,身邊隻有宣統帝溥儀、總管內袁世凱像務府大臣世續和二三個宮女。死前她對世續說:“孤兒寡母,千古傷心,睹宮宇之荒涼,不知魂歸何所。”又對溥儀說:“汝生帝王傢,一事未喻,而國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別汝之期至矣,溝瀆道途,聽汝自為而已。”隆裕死亡當天,掌禮司太監用鵝黃吉祥轎將隆裕遺體移送到皇極殿。申初二刻,在溥儀所遣總管謙和及瑜皇貴妃、珣皇貴妃、瑨貴妃、瑾貴妃的敬視下,隆裕皇後的遺體殮入瞭棺內。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1913年3月31日,溥儀尊謚隆裕皇太後為“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後”。  民國政府對隆裕的去世十分重視。總統袁世凱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參議院除下半旗外,於二月二十六日休會一天。二月二十八日為祭奠之期,袁世凱臂戴黑紗,舉哀致祭,並出賻金三萬元。國務員廕昌奉總統之命到皇極殿幾筵前恭代致祭後,國務總理趙秉鈞等民國要員一一前往皇極殿吊唁。  許多軍政要員紛紛致電清室,對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副總統黎元洪在唁電中稱贊隆裕“德至功高,女中堯舜”。山西都督閻錫山在唁電中說:“皇太後賢明淑慎,洞達時機,垂憫蒼生,主持遜位,視天下不私一生,俾五族克建共和。盛德隆恩,道高千古。”參議院議長吳景濂也對隆裕進行瞭肉麻地吹捧,他說:“隆裕太後以堯舜禪讓之心,贊周召共和之美。值中國帝運之末,開東亞民主之基。順天應人,超今邁古。”  在吳景濂的倡議下,三月十九日在太和殿召開瞭國民哀悼大會。靈堂上方懸掛著“女中堯舜”的白色橫幅,靈堂正中擺放著隆裕像。所有外露的梁柱均用白佈包裹著。殿堂內擺滿瞭挽聯、花圈。穿著清式喪服和現代軍服的儀仗隊在靈堂前左右站立。這在清代皇後喪禮中是最具特色的  1913年4月3日早晨,孝定皇後梓宮用火車運往西陵。當天下午到達西陵梁各莊行宮,暫安於殿內。10年前即光緒二十九年(1903)三月初八日,孝定皇後隨慈禧、光緒帝展謁西陵時乘坐的就是火車,當時是從北京永定門火車站登車出發的。她是大清國首次乘火車謁陵的人員之一,也是死後梓宮用火車奉移山陵的惟一的皇後。  光緒帝在位雖然長達34年,但生前卻未營建陵寢。光緒帝死後,朝廷才派大臣擇定易縣西陵的金龍峪為崇陵陵址,於宣統元年(1909)二月初八日卯時破土,於閏二月十七日興工,陵寢規制仿同治帝的惠陵。崇陵工程尚未進行到一半,清王朝就滅亡瞭。《優待清室條件》第五款規定:“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清王朝滅亡後,崇陵工程曾停頓一段時間。後來,皇室與民國政府經過協商,崇陵工程得以繼續進行。

崇禎帝女兒長平公主簡介 長平公主怎麼死的?

  長平公主(1629年-1646年),閨名朱媺(měi)娖(chuò)(一說”徽媞“),原封號為坤興公主,降清後封長平公主,明思宗朱由檢次女,母親愍周皇後,而公主生母為王順妃的說法實為1996年臺灣作傢林佩芬所寫的《天問·明末春秋》一書中的杜撰情節,但後來卻被多次引用。  同母姐姐坤儀公主,妹妹昭仁公主。 同母兄弟:悼皇帝朱慈烺、懷隱王朱慈烜、定哀王朱慈炯。  長平公主是崇禎最疼愛的女兒,但因身處末代皇帝之傢,國破傢亡,身世悲慘,為人熟知。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崇禎帝心灰意冷,對長平公主嘆道:“汝何故生我傢!”。順治二年,帝詔長平公主與駙馬周顯完婚。後因思念父母,抑鬱成疾,在順治三年(1646年)病逝。  朱媺(měi)娖(chuò)十六歲時,崇禎帝將其許配給都尉周顯(又稱周世顯),然而婚事卻因流寇逼近而暫停。  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消息傳到宮中,崇禎心灰意冷,要周皇後自裁、袁貴妃自盡,對長平公主嘆瞭聲:“汝何故生我傢!”揮劍斫公主,斷左臂。後又斬殺幼年的昭仁公主(6歲)。長平公主於五日後復蘇。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長平公主曾上書順治帝要求出傢未獲準,順治將她嫁與周顯,據張宸《長平公主誄》記載,長平公主婚後和周顯相敬如賓,她喜愛詩文,擅長針黹、烹飪。  順治三年(1646年)二月公主因思念父母,抑鬱成疾。葬於廣寧門(亦稱彰義門)外周氏宅旁。 孫菲菲版長平公主  人物爭議  名字  《明紀》記載,長平公主閨名媺娖。媺(měi),美也。娖(chuò),《說文》謹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七章》也采用瞭此說:“他們乘龍、鳳輦到奉先殿上瞭香,叩瞭頭,告慰瞭祖宗,然後到交泰殿盤桓片刻。在閑談中崇禎問到長平公主媺娖讀書有無長進。皇後回答說也有長進,隻是幾個陪她讀書的小都人都不夠聰明,也很貪玩。想挑一個肯讀書的、聰明伶俐的都人給媺娖,尚未挑選到。①媺娖——音“měi chuò”。這是長平公主的小名,意為“美好,修整”。”  一說“徽娖”,但據《明紀》載“媺”讀音含義、《春明夢餘錄》原書,“徽娖”之說是不成立的。《春明夢餘錄·卷29》:“皇女樂安長公主,名“徽娖”(一說“徽媞”)。”“媺”和“徽”兩字相似、明朝公主不少人閨名中帶“徽”字,因而誤傳成長平公主閨名。  民間相傳長平公主於明亡後出傢為尼,並學得一身武藝,是為獨臂神尼,並進行反清復明,收瞭呂四娘等人為徒,但此傳說純屬虛構。而金庸小說《碧血劍》的阿九、鹿鼎記中的九難以及梁羽生小說《江湖三女俠》的獨臂神尼亦是以此傳說的長平公主為原型。相關閱讀推薦:崇禎皇帝死後唯一的女兒下場如何?長平公主之死解讀:崇禎皇帝之女長平公主的真實命運大揭秘揭秘崇禎嫡女長平公主的真實命運:結局十分淒慘!崇禎帝女兒長平公主的結局:死時有五個月身孕!明代長平公主的最後結局:死時尚有五個月身孕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史料記載  《明史 · 卷一百二十一

崇禎獻愍太子朱慈烺簡介 朱由檢長子朱慈烺下落之謎

  朱慈烺(1629年-1644年),明思宗朱由檢長子、母莊烈愍皇後周氏。崇禎二年二月出生,崇禎三年二月封為皇太子。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李邦華、史可法及薑曰廣希望朱慈烺到南京監國,不久因北京外城被攻破而無結果。後本擬送朱慈烺到朱純臣傢暫避,但北京內城被攻破,李自成先已找到他,李自成指朱慈烺無罪,而朱慈烺請求李自成“不可驚我祖宗陵寢”、“速以禮葬我父皇母後”及“不可殺戮我百姓”,並指現在投降的官員是不忠不義,應盡殺之。後封其為宋王。李自成敗退後,吳三桂奉他還京,建年號義興。不到一個月,清軍入京,吳三桂希望立朱慈烺為明帝,但被多爾袞拒絕。吳三桂憤而挾持朱慈烺到山西,朱慈烺死在陜西寧傢灣。南明年間追封為獻愍太子,魯王監國元年謚為悼皇帝。  太子歲月  崇禎二年(1629年)二月,崇禎的皇後周皇後生下一子,這也是崇禎的第一個兒子,此子就是朱慈烺。崇禎三年(1630年)二月,朱慈烺被立為皇太子。當時,正是他父親在疲於應付國內的農民暴亂和北方的滿人,對於這位太子,崇禎根本就沒有時間來教導他,從他兩歲到八歲這六年時間裡,朱慈烺一直住在鐘粹宮裡。  八歲那年,崇禎開始選擇東宮侍班講讀官。命令禮部尚書薑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王鐸、屈可伸侍班;禮部侍郎方逢年,諭德項煜,修撰劉理順,編修吳偉業、楊廷麟、林曾志講讀;編修胡守恒、楊士聰校書。  看看這些人,這些大明帝國最後的名臣們,都集中在瞭太子朱慈烺周圍。由此可知,崇禎對這個即將成人的太子的期望有多高。  崇禎十一年(1638年)二月,太子出閣講學。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開講,閣臣具文奏上講義。七月,改慈慶宮為端本宮。慈慶,是懿安皇後所居之宮。當時太子十四歲,議定第二年選擇婚配,所以先為他設置宮室,而遷移懿安皇後到仁壽殿。隨後,農民義軍大舉進犯,而暫時停止。   也就是說,從朱慈烺被立為太子到十三歲出宮,他一直住在鐘粹宮裡。按照我們的理解,他在鐘粹宮每天的安排無非就是讀書、玩樂。但事情似乎沒有這麼簡單,作為一個朝代的末期太子,他除瞭下落不明外,在太子之時恐怕也並不是像我們今天所想的那樣風平浪靜的。  朱慈烺的母親周皇後在天啟年間被選入當時還是信王的崇禎府中,後來被冊封為信王妃,崇禎即位後,她便被立為皇後。  除瞭周皇後外,崇禎有兩個妃子,一個是袁妃,另一個就是田貴妃。田貴妃是陜西人,在其小時,父親田宏遇帶她到瞭 揚州。揚州本多歌妓,田宏遇親選能鼓琴的妓女,納做侍妾,並令侍妾教女兒鼓琴。又請瞭宿儒,使貴妃讀書識字。田貴妃自幼就聰明絕倫,十二三歲時,已能吟詩作賦,每成一篇,總是秀艷典雅,傳誦一時。父親又性情豪爽,結交名士高人,幾遍天下,當時稱他做小孟嘗。田貴妃到瞭十七歲那年,還沒有登基的信王選妃,田宏遇的一位朋友就把田貴妃送入信邸。信王見田貴妃生得端莊纖妍,就納為侍姬。  登基後的崇禎帝憂心國事,終日在禦書房裡睡覺,一個月中進宮不到一二次。田貴妃卻很能事,善侍色笑,崇禎帝每次入宮,總是愁眉不展的,但經田貴妃的婉言解釋,崇禎帝便眉開眼笑,憂慮就此盡忘。正是因此緣故,崇禎帝對於田貴妃,也愛逾他妃。特別是田貴妃有一雙三寸金蓮,使得崇禎帝更是喜愛非常。據說,崇禎曾在周皇後前贊美田氏的纖足,而嗤笑袁妃的大腳。在這樣的情況下,周皇後受到冷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周皇後自然知道自己在崇禎心中的地位在一天一天地滑落,而導致這種滑落的原因就是田貴妃。所以,兩個人的爭鬥從朱慈烺被立為太子不久就開始瞭。  有一年元旦,天氣十分寒冷,按照慣例,妃子要在這一天朝見皇後。當田貴妃來朝見周皇後時,周皇後故意拖延時間,讓田貴妃在外凍瞭很久,然後才讓她進宮,進宮以後又過瞭很久才出來,坐在禦座上受田貴妃的朝拜,而周皇後隻是淡淡地點瞭點頭而已。田貴妃氣得差點就哭瞭。  為瞭報復周皇後,某一日,田貴妃故意讓宮女抬轎去見崇禎皇帝。崇禎見是宮女抬轎,而不是如往常一樣由宦官抬轎,感到非常奇怪。田貴妃趁機解釋說:“宦官們恣肆無狀,尤其是周皇後宮中的小太監狎宮婢,故遠之耳。”崇禎本是生性多疑之人,立即下令搜查周皇後居住的坤寧宮,果然查獲瞭宦官使用的多種狎具,周皇後氣得當場吐血。  兩個人的爭鬥自然也就影響到瞭太子朱慈烺,這個在十三歲之前一直住在後宮的小太子。有一次,周皇後派宮女給太子送茶果,宮女們從田貴妃所住的承乾宮經過,嬉笑打鬧著推石獅子玩,正在午睡的田貴妃驚醒,以為發生瞭什麼變故,慌忙起來叫人堵住瞭幾個宮女。經過詢問,田貴妃才知道不過是給太子送茶果。可她依舊不甘心,認為這是驚瞭自己的美夢,她把這幾個宮女交給瞭崇禎。崇禎正如熱鍋上的螞蟻在對付內憂外患呢,聽瞭這件事後,就沒有理。這件事也就不瞭瞭之瞭。  周皇後卻認為田貴妃這是在想要對太子不利,因為從兩個人所生孩子數量來看,是不相上下的。太子慈烺、懷隱王慈烜、定王慈炯是周皇後所生,而田貴妃生瞭永王慈炤、悼靈王慈煥、悼懷王及皇七子。後兩個很早就死掉瞭。但她憑著這兩個兒子也足以和周皇後的太子朱慈烺抗衡,後來諸多的朱三太子案就能證明這一點。相關閱讀推薦:獨臂神尼是誰?獨臂神尼是不是崇禎女兒長平公主崇禎帝女兒長平公主簡介 長平公主怎麼死的?撲朔迷離的崇禎太子下落之謎:太子朱慈烺的結局崇禎為何手刃嬪妃公主?明亡後崇禎子女跑哪去瞭崇禎子女下落之謎 明亡後崇禎的子女跑哪去瞭?明末歷史懸案:明朝滅亡後崇禎子女跑哪去瞭?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國破傢亡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已完全喪失戰鬥力。三月十七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十八日晚,朱由檢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今北京市景山),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隻是哀聲長嘆,徘徊無語。回宮後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後、袁貴妃和3個兒子入宮,簡單叮囑瞭兒子們幾句,命太監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傢避藏。當天,崇禎皇帝在景山上吊自殺,周皇後也自殺殉國,明朝滅亡。  下落成迷  朱慈烺在太子歲月留下的資料跟他的下落一樣,是個謎。可以說,沒有任何一朝的太子像他這樣留下這麼少得可憐的資料。總是有一種感覺,這個太子是否真的存在過。因為在大明朝末期,人人註意的都是崇禎和李自成還有滿人,一個並沒有成為皇帝的太子朱慈烺,其分量真是太輕瞭。當時英雄太多,遂使他默默無聞。  逃亡死於陜西  一種說法,周皇後自殺前,將兒子送到父親傢躲避,但據說這位國丈怕孫子會連累自己,狠心的將他出賣給瞭李自成。又一說,周皇後本擬送兒子到朱純臣傢暫避,但北京內城被攻破,李自成先已找到他。  後來李自成封朱慈烺為宋王,敗退時被送給吳三桂,吳三桂奉他還京,建年號義興。不足一個月後,清軍到北京,吳三桂希望立朱慈烺為明帝,但被攝政王多爾袞拒絕。吳三桂憤而挾持朱慈烺到山西,朱慈烺死在陜西寧傢灣。南明年間追封為獻愍太子,魯王監國元年謚為悼皇帝,楊起隆托稱朱三太子1673年建元廣德,增謚朱慈烺為順宗同天合道承明純靖康文懿武神仁獻孝悼皇帝。   死於大順軍  太子死於李自成之說也在當時比較流行,南太子案發生後,督師史可法在一件給弘光帝的奏疏中說提到傳言太子為賊所害。北使陳洪范給弘光帝的奏疏中說道:“臣遍訪北來諸人,僉謂流賊聞清兵將至,先殺皇太子,挾二王馬上偕行迎戰。永平失利,二王亦受害。” 

崇禎皇帝朱由檢第五子朱慈煥簡介

  朱慈煥(1633年—1708年),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第五子。崇禎六年(1633年)出生,母田貴妃。甲申之變後,朱慈煥為躲避禍亂,隱姓埋名,先後多處安身。雖然本人並無復明逆反之意,但朱慈煥的存在對滿清政權而言始終是一個威脅,很多人借著擁立他的名號從事逆反活動,“朱三太子”成瞭當時的一種旗號。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朱慈煥在汶上縣被捕,並於當年被清康熙帝以“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為罪名凌遲處死,享年七十六歲。其子嗣亦皆被殺害。  隱姓埋名  明崇禎帝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殤,隻剩下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煥。朱慈煥因與四哥(同父同母)朱慈炤同歲,所以人們習慣把他稱作“朱三太子”。  朱慈煥崇禎六年(1633年)出生,後封永王。甲申之變時,年十二,倉皇出奔,流離顛沛。在大順軍中與兩個哥哥失散之後,與一位姓毛的將領逃到瞭河南,種瞭一年地。後因為清政府清查“流賊”,姓毛的逃走,他隻能一個人流浪。十三歲到鳳陽,遇到一位姓王的前明老給事中,細詢根由,執手悲泣,乃留在王傢,改姓“王”,名士元。年十九時,王傢突遭變故,慈煥再度流亡江湖。至一佛寺中削發為僧,偷生度日。 後又往浙中,結識一個姓胡的餘姚人,亦明官員後裔,後兩人談經論文後,胡頗欽佩他的才學,勸他還俗,並將女兒嫁給她。從此朱慈煥以餘姚王士元為名靠教私塾為生。  康熙四十四年,在寧波認識秀才張月懷,後來別人亦稱他張老先生。 不久,發現張行事不安分,便帶傢屬居湖州長興縣。 後風聲吃緊,寧波、鎮海都“一步一步挨查”。 聞得事發,妻女六人,均上吊自盡,三子一孫,被捕收。朱慈煥躲避流亡。康熙四十七年,官府逮捕康熙四十五年在大嵐山起事的浙東和尚張念一,並從其口中得悉慈煥的行蹤。四月,在山東汶上縣躲避兩年多的朱慈煥被捕,押解京師受審。   清廷滅族  康熙四十七年時,朱慈煥已達七十五歲高齡。並且組成瞭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個孫子的大傢庭。他對於自己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但作為明朝皇室的嫡系子孫,他最終也沒能擺脫那高人一等的意識,他按皇傢的傳統,在為所有的兒子取名時以“和”字排輩,最後一字都為帶有土部的怪字。這些舉動逐漸為人們所註意,一位念一和尚在浙東起義時便打著他的旗號,終於使這位隱藏瞭幾十年的前明龍種遭到瞭滅頂之災。  經浙江遭審問時,官府問他:“朝廷待汝不薄,何為謀反呢?”

明思宗朱由檢皇後周皇後簡介 愍周皇後生平簡介

  愍周皇後(1611年—1644年),明思宗崇禎皇帝的皇後。甲申國變,於坤寧宮自盡殉國,與崇禎帝合葬於思陵。孫承恩《思陵典禮記》記載:“後生辛亥(即1611年)三月二十八日子時。”“初為信王妃,曉書畫,亦諳藥性,在潛邸,與上甚和莊,既冊立,協謀去魏逆,稱賢功。”  摘自樊樹志《崇禎傳》  朱由檢的皇後周氏,蘇州人,父親周奎,母親丁氏是周奎的繼室,傢境清貧,周氏年幼時就操持傢務。遷居北京後,周奎在前門大街鬧市,以看相算命謀生。天啟六年(1626),當時的信王朱由檢為瞭大婚挑選王妃時,主持後宮事務的懿安皇後,以長嫂代母的身份,從眾多候選人中挑選瞭周氏。朱由檢即位以後,周氏就由信王妃晉升為皇後。  由於她出身貧寒,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過一段時間,始終保持平民本色。清初歷史學傢張岱在《石匱書後集》中,這樣描述周皇後:在後宮常常身穿佈衣,吃素食,與皇帝一起提倡節儉,一切女紅紡織之類事務,都親自動手。張岱的這些話,並非毫無根據的阿諛奉承之詞,這從周氏在後宮設置二十四具紡車,教宮女紡紗一事,可以得到印證。《崇禎宮詞》稱贊她“有恭儉之德”,親自操持傢務,身穿舊衣服,把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員分百二領璇宮,撙節咸資內教功。三灑親蠶重浣服,擬將恭儉贊王風。所謂親自操持傢務,還包括親自燒飯。天啟七年(1627)朱由檢剛剛登極時,由於魏忠賢專權,形勢十分險惡,懿安皇後(即朱由檢的皇嫂)秘密告誡:不要吃宮中的食物,朱由檢是帶瞭傢中的麥餅進宮的。進宮後,還得提防魏忠賢買通禦膳房下毒暗害,飲食全由周皇後親自操作。這件事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卻是確鑿無疑的事實,許多野史都有記載。一個能夠燒飯洗衣、紡紗織佈的皇後,不能說絕無僅有,至少是罕見的。  皇帝與皇後之間情深誼篤,“上重周後賢,伉儷恩甚備”,看來是真實的寫照。《崇禎宮詞》有一首這樣寫道:湘管揮來口授餘,儼然村校接天居。何當一頓童蒙膝,遂揭雞竿下赦書。說的是這麼一件事:有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小太監秦某,在坤寧宮侍候皇後。有一天,皇後問他是否識字,秦某回答不識字。皇後就教他識字,少頃考問,秦某全部忘記,被罰跪階下。皇帝見瞭笑著說:我請求先生寬恕他,如何?皇後佯裝嗔怒說:壞瞭學規。秦某謝恩而起。透過這種日常生活細節,人們似乎可以看到皇帝、皇後之間那種尋常夫妻談笑諧謔之情。   摘自《中國歷代秘聞軼事》(明朝篇)  周皇後年幼之時,就已經展現出驚人的美貌和柔婉的個性,深得傢人的喜愛,被奉為掌上明珠。周皇後早年在傢時,有一次被文士陳仁錫瞧見,陳仁錫驚嘆周氏的美貌,對她 的父親說,“君女天下貴人。”陳仁錫便教授周氏《資治通鑒》和經史之書。因此,周皇 後知書達禮,頗通文墨。崇禎也極好讀書,各處宮室寶座左右,都遍置書籍,坐即隨手翻閱,他還常作四書八股文出示群臣,並頒行天下,士子們爭相傳誦。拍馬屁的大臣還寫文稱贊崇禎皇帝有書生風度。崇禎自己也非常驕傲,認為自己即使不當皇帝,肯定也是天下名士,輕而易舉的就能金榜題名。書生風度的崇禎帝自然對才色雙絕的周皇後寵愛無比,視為紅顏知己。  周皇後果然沒有辜負當初選她為妃的劉太後的希望,入主六宮以後,即以瘦弱單薄的身軀擔任起治理後宮的重任。她儀態萬方,天生威嚴,在宮中威望很高。而且她生性簡樸,剛一人宮就著手裁減宮中用度,撤消不必要的費用。崇禎一朝內亂外患接連不斷,周皇後就常常勸崇禎皇帝要愛惜百姓,安定人心,再團結對外。而且她還勸說崇禎皇帝要寬以待人,善待臣民百姓。可是崇禎固執自負,根本聽不進周皇後的勸告,總是覺得全天下的人都辜負瞭他。因為當時四處用兵,軍費緊張。周皇後關心著國傢社稷,也常常拿出自己的私蓄和宮中節省下來的費用充作軍費,崇禎對周皇後的深明大義十分感激。  崇禎八年以後,各路起義軍迅速壯大,嚴重威脅瞭明王朝的統治,關外的後金(即後來的大清)大軍也在虎視眈眈,伺機而動。崇禎皇帝為瞭朝廷上的政事和緊急的軍情憂心不已,堅持茹素理政,因為過於勞累,日漸憔悴。周皇後看在眼中,急在心中,可是又知道皇帝不聽勸,假稱崇禎皇帝的親生母親李純皇太後托夢給她,勸皇帝要註意身體,增強飲食。另一方面,皇後又在宮中提前置辦好美食,等皇帝回宮後享用。崇禎皇帝回到後宮,見到如此情景,知道皇後為瞭自己費盡瞭心思,又想朝政的混亂,兩人不禁相對而泣。  盡管崇禎皇帝殫精竭慮的想挽回敗局,但是卻已經無力回天,明王朝的滅亡之日一天天逼近瞭。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起義軍終於突破重重險阻,來到瞭北京城下 。許多文武大臣望風而逃,逃不掉的就投降瞭義軍,被派去監軍守城的太監更是見利忘義,大開城門,迎闖王軍隊進城。崇禎皇帝眼見大勢已去,想逃出城去又告失敗,無奈之下,他回到後宮,見瞭周皇後,痛苦地說道:“如今大勢已去,不可挽回,你是一國之母,絕不能受辱,還是盡快自盡吧!”周皇後聽瞭,也早知道會有這一天,隻是跪在地上向皇帝告別痛哭著說:“我服侍陛下十八年瞭,可陛下從來不肯聽我一句勸,以致有今日,我能夠以身殉國,也沒有什麼可說的瞭!”話說完,她撫著三個皇子又哭瞭一會兒,就毅然決然地轉身進屋,把門鎖上瞭。一會兒,屋內的宮女 出來報告說,皇後已經遵旨自盡瞭。崇禎皇帝到這時想起多年的夫妻之情,也不禁悲痛的涕淚橫流。他又命令三個皇子迅速改穿便裝逃出宮去,其他妃子則一律賜死。然後他自己直奔皇宮後面的煤山自盡瞭。  周皇後這明王朝的末代皇後,生前深明大義,勤於治傢,贏得天下人民的愛戴,當國傢危急之時,又以身相殉,其悲壯淒美的一生,真是讓人不能不由衷感嘆。相關閱讀推薦:獨臂神尼是誰?獨臂神尼是不是崇禎女兒長平公主崇禎帝女兒長平公主生母是誰?崇禎帝女兒長平公主簡介

陳橋兵變是誰發動的?陳橋兵變的故事簡介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  趙匡胤,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趙匡胤任禁軍軍官。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為殿前都點檢。世宗死,恭帝即位,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於960年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建立宋朝前夕所進行的一場政變。後周恭帝顯德七年(960),大將趙匡胤借口北漢與遼聯合南侵率軍出大梁(今河南開封),至陳橋驛(今開封東北)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袍擁立他為帝。此次兵變最後導致瞭後周的滅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動瞭歷史的發展。  陳橋兵變的主要人物  趙匡胤  即宋太祖(927–976),宋朝的開國皇帝。涿州(今河北省涿縣)人。父趙弘殷時遷居洛陽。他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父親先後為後唐、後晉、後漢的軍官。趙匡胤起初投奔後漢大將郭威,因喜愛武藝,得到瞭郭威的賞識。後他又參預擁立郭威為後周皇帝,被重用為典掌禁軍。周世宗柴榮時,他又因戰功而升任殿前都點檢(皇帝親軍的最高將領)。掌握瞭後周的兵權,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縣南)歸德軍節度使,負責防守汴京。周世宗死後,趙匡胤和弟趙匡義、幕僚趙普密謀篡奪皇位。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建立北宋。在趙普的幫助謀劃下,趙匡胤首先擊潰瞭後周殘餘勢力李筠、李重進等的反抗,然後采取“先南後北”的統一中國的策略,先後攻滅瞭南平、楚、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同時又加強瞭對北方契丹的防禦。  趙匡胤在位17年,病死,後人又懷疑為其弟趙匡義所害,終年50歲,葬於永昌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堤東保),廟號太祖。   石守信  太祖的好哥們。後周末,為太祖副手。資歷也較深,後周恭帝時建節,兼任殿前都指揮使。是太祖“義社十兄弟”中第三個建節的,成為後周的高級將領。“陳橋兵變”時在京城裡為內應,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進城,確保瞭太祖登基。建隆元年李筠、李重進反宋,石守信均為主帥,在太祖親自督戰下,迅速平定叛亂。已加同平章事為使相的石守信深知趙匡胤的心意,自己上表解除兵權,即請求免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的名義,專任天平軍節度使。太平興國9年死,終年57歲。  《宋史》評價:守信累任節鎮,專務聚斂,積財鉅萬。尤信奉釋氏,在西京建崇德寺,募民輦瓦木,驅迫甚急,而傭直不給,人多苦之。  高懷德  後周初,高懷德已是殿前東西班都指揮使瞭,職位在太祖之上。後周恭帝時與石守信同時建節。在“陳橋兵變”中積極擁戴太祖。宋朝建立後,在為擁戴的功臣的加官進爵中位列第二,僅次於石守信。受命與石守信平息上黨李筠叛亂。太祖親征李重進從行。太祖還將胞妹燕國長公主嫁給高懷德,高懷德是開國功臣中第一個皇親國戚。太祖收兵權時被罷殿前都點檢軍職。太平興國7年死,終年57歲。  《宋史》評價:懷德將傢子,練習戎事,不喜讀書,性簡率,不拘小節。善音律,自為新聲,度曲極精妙。好射獵,嘗三五日露宿野次,獲狐兔累數百,或對客不揖而起,由別門引數十騎從禽於郊。  張令鐸  後周恭帝時升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與高懷德同時分掌侍衛親軍司馬、步軍,也和高懷德同時建節。在“陳橋兵變”中同樣有擁戴之功,在宋太祖為開國功臣們加官進爵中,略次於高懷德。建隆二年建節,但同時被罷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侯軍職。太祖征李筠時,為東京舊城內都巡檢。太祖後為皇弟秦王趙廷美娶其第三女(後封楚國夫人)。張令鐸繼高懷德之後成為宋太祖的親傢。開寶3年春死,終年60歲。  《宋史》評價:令鐸性仁恕,嘗語人曰:“我從軍三十年,大小四十餘戰,多摧堅陷敵,未嘗妄殺一人。”及卒,人多惜之。  王審琦  也是“義社十兄弟”,太祖的好哥們。後周時屢立戰功,恭帝時升任殿前都虞候。“陳橋兵變”時在京城裡與石守信同為為內應。宋建立初既建節,兼任殿前都指揮使。參加瞭平定李筠、李重進叛亂的戰爭。建隆二年罷殿前都指揮使。開寶7年死,終年50歲。  《宋史》評價:審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騎射。鎮壽春,歲得租課,量入為出,未嘗有所誅求。素不能飲,嘗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祿;審琦,朕佈衣交也。方興朕共享富貴,何靳之不令飲邪?”祝畢,顧謂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試飲之,勿憚也。”審琦受詔,飲十杯無苦。自此侍宴常引滿,及歸私傢即不能飲,或強飲輒病。  張光翰  張光翰在後周末任虎捷左廂都指揮使,屬侍衛親軍司步軍主力之一,是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的部屬。在參與陳橋之變的翊戴功臣中,張光翰與宋太祖的關系比較疏遠,《宋史》裡也沒有專門的傳,但建節應該比較早。“陳橋兵變”後不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及寧江軍節度使銜都為宋太祖義社十兄弟之一的韓重贇所接替。從趙彥徽的情況推測,張光翰即被出為永清軍(貝州,今河北清河西)節度使,此後行跡不詳。乾德5年死,因其何年而生不清楚,故不知其終年多少。相關閱讀推薦:趙匡胤母親杜太後簡介 宋朝昭憲太後生平簡介宋太祖趙匡胤的父親是誰?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簡介盤點中國歷史上的體育皇帝:趙匡胤創立少林棍法宋太祖趙匡胤究竟有多摳門:不讓公主穿華麗衣服陰謀所代表的境界: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的細節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趙彥徽  《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與上(太祖)同事周世宗,嘗拜為兄”,其年應長於太祖,他在後周世宗初年的職位,當與太祖相近或稍高。與宋太祖的關系一般,《宋史》裡也沒有專門的傳。與張光翰同於建隆元年5月首先被罷軍職,後即改為建雄軍(晉州,今山西臨汾)節度使。可能與“陳橋兵變”中張光翰、趙彥徽兩人的向背,直接關系到兵變的成敗,張光翰、趙彥徽也許是在兵變最初時態度不太明朗,盡管他們還是支持趙匡胤的兵變,但趙匡胤對他們並不放心,因而在平定潞州李筠之後,急忙解除他們的兵權,可能為瞭防備在其後鎮壓張光翰、趙彥徽原來的上司、後周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淮南節度使李重進時,別生枝節。開寶元年死。同樣不知其終年多少。  韓重贇  也是“義社十兄弟”, 太祖的好哥們。後周末,已升任殿前司控鶴軍都指揮使。參與瞭“陳橋兵變”,“以翊戴功”升為侍衛親軍司馬軍主力龍捷左廂都指揮使,建隆元年建節。參加瞭平定李筠、李重進叛亂的戰爭。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罷軍職出為忠正軍節度使後,韓重贇繼任殿前都指揮使。乾德5年,有人“譖(韓)重贇私取親兵為腹心”。太祖大怒,要殺韓重贇。趙普諫說:“親兵(指殿前司禁軍),陛下必不自將,須擇人付之。若重贇以讒誅,即人人懼罪,誰復為陛下將親兵者。”同年2月解除他的軍職,出為彰德軍(相州,今河南安陽)節度使。開寶2年(969),太祖親征北漢,韓重贇任為北面都部署。開寶7年死。  《宋史》評價:重贇信奉釋氏,在安陽六七年,課氏采木為寺,郡內苦之。   李繼勛  “義社十兄弟”中不僅最年長,而且升遷速度最快,是第一個升任殿前司副長官殿前都虞侯、第一個建節。在攻打南唐時失職,次年七月才免去其節度使而責為右武衛大將軍。後任戰棹左廂都部署,成為水路都部署趙匡胤的部屬。沒有參與“陳橋兵變”,不屬於翊戴功臣。後在進攻北漢邊境及抗擊北漢中屢建功勛。曾大敗北漢名將劉繼業(即後來的楊業),兵臨太原城。契丹來救,李繼勛才率軍退回宋境。次年又隨太祖攻北漢,後退兵。太平興國2年死,終年62歲。  羅彥環  後周末,任殿前司散指揮都虞侯,成為太祖心腹。“陳橋兵變”進入開封後,宰相范質、王溥等人被抓至趙匡胤面前。范質當面質問太祖,太祖一時不知所對。羅彥環既“挺劍而出曰:’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王溥先跪拜,范質不得已隻好跪下口稱萬歲。可見其在兵變中發揮瞭重要作用。宋建立後,羅彥環提升非常迅速,當年7月既建節,在宋初少有。隨宋太祖親征,平定李筠叛亂。乾德2年,他與李繼勛,郭進、曹彬在遼州城下大敗支援北漢的6萬契丹兵,升安國軍節度使,4年二月又與田欽祚在靜陽砦大破北漢兵,擒鹿英,升鎮國節度使。開寶2年死,終年47歲。  王彥升  後周末,以功升為殿前司散員都指揮使,與太祖關系密切。“陳橋兵變”後,王彥升率所部先入京,可見王彥升在兵變中的地位相當重要。他在回京後,首先殺死後周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在京巡檢韓通及全傢。王彥升濫殺有損於太祖形象,也違背瞭秋毫無犯的約定,因而被拘捕,還表示要斬首以懲其“專殺”之罪。後來很快便被釋放,但終生未曾建節。《宋史》載“王彥升之棄命專殺也,上(太祖)怒甚,將斬以徇,已而釋之,然亦終身不授節”。曾半夜跑道宰相王溥傢,“意在求賄”。不僅被免去其京城巡檢的兼職,又罷去他鐵騎左廂都指揮使的軍職,還將他外放為地方官。後任原州(今鎮原)防禦使兼緣邊巡檢,與慶州(今甘肅慶陽)姚內斌、通遠軍(今環縣)董遵誨等,成為太祖西北邊防的主要將領。王彥升性殘忍,“戎人有犯漢法者”,“手捽其耳嚼之”,作下酒菜。開寶7年死,終年58歲。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宋太祖趙匡胤的原配妻子孝惠皇後簡介

  孝惠皇後(929年―958年),賀氏,開封人,宋太祖的第一位妻子。 後晉開運初年(944年),趙弘殷(宋太祖父)為太祖迎聘賀氏。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太祖任官定國軍節度使,賀氏封為會稽郡夫人。賀氏生魏國公主、魯國公主、魏王趙德昭。後周顯德五年(958年),賀氏逝世,年三十。太祖登基後,在建隆三年(962年)四月,追封賀氏為皇後。乾德二年(964年)三月,上謚孝惠皇後。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於別廟。宋神宗時,與宋太祖孝章皇後、宋太宗淑德皇後,宋真宗章懷皇後並祔太廟。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  太祖孝惠賀皇後,開封人。右千牛衛率府率景思長女也。性溫柔恭順,動以禮法。景思常為軍校,與宣祖同居護聖營。晉開運初,宣祖為太祖聘焉。周顯德三年,太祖為定國軍節度使,封會稽郡夫人。生秦國晉國二公主、魏王德昭。五年,寢疾薨,年三十。建隆三年四月,詔追冊為皇後。乾德二年三月,有司上謚曰孝惠。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於別廟。神宗時,與孝章、淑德、章懷並祔太廟。相關閱讀推薦:宋太祖趙匡胤有幾個皇後分別是誰?趙匡胤幾個妻子宋太祖趙匡胤的父親是誰?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簡介宋朝歷史上宋太祖的選帥用將之道:親自為人拍背宋太祖趙匡胤究竟有多摳門:不讓公主穿華麗衣服陰謀所代表的境界: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的細節

宋太祖趙匡胤的父親是誰?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簡介

  趙匡胤的父親是趙弘殷。  趙弘殷(899—956),涿郡(今河北涿縣)人,後遷居洛陽。趙敬之子。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與繼位者宋太宗趙光義的父親。少驍勇善戰,初事後唐鎔,有功,留典禁軍。後漢任護聖都指揮使。入後周,以功累遷至檢校司徒,封天水縣男,與子匡胤分典禁兵。顯德三年(956年)七月二十六日駕崩,贈武德軍節度使。建隆元年三月追尊為武昭皇帝,廟號宣祖,陵曰安陵。  趙弘殷在保州長大,年少驍勇,擅長騎射。後來,投靠鎮州趙王王鎔為其手下,並在此地與杜四娘子(即後來的昭憲太後)結婚 。他曾經為王鎔帶領五百騎馳援後唐莊宗李存勖於河上,有戰功。後唐莊宗李存勖愛惜他作戰英勇,留用於洛陽禁軍。公元926年,後唐發生瞭興教門之變,李存勖被殺。  李存勖死後的次年(公元927年),趙匡胤在洛陽出生。趙匡胤21歲時(虛歲,公元947年),離傢闖蕩江湖。後漢乾祐年間(948年-950年),趙弘殷隨軍征伐王景於鳳翔,適逢蜀兵來救援王景,後漢軍與後蜀軍在陳倉交戰。剛一交戰,他就被敵箭射中左眼,但他不顧疼痛,奮力抗敵,最終擊敗對手,因此次戰功升為護聖都指揮使。後周廣順最後一年(公元953年),改任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又轉任右廂都指揮,領嶽州防禦使。其後,從軍征淮南,在前軍後退、南唐軍來攻的危急關頭,趙弘殷領兵攔截並擊敗敵軍。後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趙弘殷帶兵征揚州,與後周世宗柴榮在壽春會合。  壽春城中賣餅的人傢所提供的餅又薄又小,柴榮非常生氣,帶瞭十幾個手下準備要去殺死那戶人傢,但是趙弘殷執意勸諫,救瞭賣餅人全傢的性命。後來,後周皇帝又追贈他的父親趙敬左驍騎衛上將軍的官爵。最後,官至檢校司徒、天水縣男,與趙匡胤分掌禁軍,地位非常高。顯德三年(956年)七月二十六日去世,死後追贈武清軍節度使、太尉。   妻妾  嫡妻:杜夫人,即昭憲太後杜氏,也稱“杜太後”  小妾:陳國夫人,耿氏  兒女  長子:趙匡濟 早薨,建隆三年四月,贈中書令,賜名,追封邕王。元符三年三月,贈太師兼尚書令,追封曹王  次子:趙匡胤 宋太祖  三子:趙炅(趙匡義、趙光義) 宋太宗  四子:趙廷美(趙光美)

宋太祖趙匡胤的繼室孝明皇後王氏簡介

  孝明皇後(942年-963年),王氏,邠州新平人,宋太祖繼後。孝惠皇後崩後,後周顯德五年,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迎娶王氏為繼室。王氏為人“恭勤不懈,仁慈禦下”。後來,後周世宗賜王氏冠帔,封為瑯邪郡夫人。趙匡胤稱帝後,在建隆元年八月,冊封王氏為皇後。她常服寬衣,佐禦膳,善彈箏鼓琴,早上起床,便會誦讀佛書。王皇後事奉杜太後至孝。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於別廟。太平興國二年,祔享太廟。  後周顯德五年,宋太祖在第一任妻子賀氏逝世後。迎娶王氏為繼室。宋太祖當時為殿前都點檢。王氏為人“恭勤不懈,仁慈禦下”。後來,後周世宗賜王氏冠帔,封為瑯邪郡夫人。  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八月,冊王氏為皇後。她常服寬衣,佐禦膳,善彈箏鼓琴,早上起床,便會誦讀佛書。王皇後事奉杜太後至孝。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於別廟。太平興國二年,祔享太廟。  史料記載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  孝明王皇後,邠州新平人。彰德軍節度饒第三女。孝惠崩,周顯德五年,太祖為殿前都點檢,聘後為繼室。後恭勤不懈,仁慈禦下。周世宗賜冠帔,封瑯邪郡夫人。  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八月,冊為皇後。常服寬衣,佐禦膳,善彈箏鼓琴。晨起,誦佛書。事杜太後得驩心。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有司上謚,翰林學士竇儀撰哀冊文。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於別廟。太平興國二年,祔享太廟。相關閱讀推薦:宋太祖趙匡胤的原配妻子孝惠皇後簡介宋太祖趙匡胤有幾個皇後分別是誰?趙匡胤幾個妻子宋太祖趙匡胤的父親是誰?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簡介宋朝歷史上宋太祖的選帥用將之道:親自為人拍背宋太祖趙匡胤究竟有多摳門:不讓公主穿華麗衣服

宋太祖趙匡胤孝章皇後簡介 北宋開寶皇後簡介

  孝章宋皇後(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北宋至道元年(995)四月),宋太祖皇後,號為“開寶皇後”。  系譜  宋太祖孝章皇後宋氏,河南洛陽人,左衛上將軍、忠武軍節度使宋偓(926-989年)之長女,生母為後漢永寧公主(後漢太祖劉知遠之女)。宋偓是後唐莊宗外孫,其生母為後唐義寧公主。宋傢可謂三朝國戚,《宋史·宋偓傳》稱其“近代貴盛,鮮有其比”。  生平  出生於顯貴之傢的宋氏自幼出入宮廷,因而見多識廣,進退有度。幼時隨母入見,即為後周太祖郭威所喜愛,賜以冠帔(以郭威歿年計算,其時宋氏當在三歲以下)。其時宋偓在華州節度使任上,宋氏隨母歸鎮。後乾德五年(967),復隨母來賀長春節,又蒙宋太祖垂青,再次賜以冠帔。孝明王皇後(942-963年)死後,中宮虛位,至開寶元年(968)二月,宋氏被納入宮為皇後,時年十七,成為宋太祖繼孝惠賀皇後(929-958年)、孝明王皇後之後的第三位皇後。  簡介  太祖比宋皇後大二十五歲,甚至其元配所生長子趙德昭(951-979年)也比宋後要年長一歲,然而夫妻相處和洽。宋皇後性情柔順好禮,史稱她每當太祖退朝,「常具冠帔候接,佐禦饌」(《宋史·後妃傳》),足見夫妻相敬如賓。宋後無出,她在太祖僅存的兩個兒子德昭和德芳(959-981年)中,似乎更為偏愛幼子德芳。由於德昭年紀比名義上的母親還要大,宋後或許是為瞭回避這種尷尬,對他保持距離,而對於小自己七歲的德芳,就不存在這種顧忌——當然這僅是一種猜測而已。  開寶九年(976)十月十日夜,太祖暴崩,皇弟光義嗣位為太宗,號宋皇後為「開寶皇後」,次年命她移居西宮。雍熙四年(987),又命她移居東宮。至道元年(995)四月,宋皇後去世。有司上謚號曰「孝章皇後」,然而太宗卻不為皇嫂成服,亦不令群臣臨喪,完全不合宋氏身為前朝皇後應享有的禮儀。於是翰林學士王禹偁對賓客言「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宋史·王禹偁傳》),竟坐訕謗遭貶,出知滁州。宋皇後梓宮遷於故燕國長公主(宋太祖妹)第,權殯普濟佛舍,既不與太祖合葬,神主亦不祔廟。至道三年(997)正月,乃祔葬太祖永昌陵之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冊文,神主享於別廟。至太宗的玄孫神宗時,方纔升祔太廟。後世史傢如李贄等據此痛責太宗,認為太宗的薄情之舉與宋後在「燭影斧聲」當夜的行動有關(後述)。   宋後的父親為宋朝立國有功,兄弟多富貴,幼妹則嫁與名相寇準為妻。宋後病重時,曾對晉國長公主(太祖元配賀皇後所生)說,「我瞑目無他憂,惟慮族屬不敦睦,貽笑於人」(《宋史·宋偓傳》)。真宗景德中(998-1003年),她的幼弟宋元翰果真來到開封,要求分傢析財。由此可見宋後的先知。  太祖死後當晚的宋皇後  史料記載  據司馬光《涑水紀聞》記載,「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王繼恩之誤)召秦王德芳。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又遇醫官賈德玄(程德玄之誤),「乃告以故,叩門與之俱入見王,且召之。王大驚,猶豫不敢行,曰:『吾當與傢人議之。』入久不出。繼隆促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遂與王雪下步行至宮門,呼而入。繼隆使王且止其直廬,曰:『王且待於此,繼隆當先入言之。』德玄曰:『便應直前,何待之有?』遂與俱進至寢殿。」下面這一段描述很有戲劇性:「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傢曰:『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傢。』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司馬光上距太祖太宗不到百年,其人又是謹嚴的歷史學傢,除去時值太宗子孫當朝,司馬光出於「為尊者諱」的考慮,對太宗或有辯護開脫(此段文字暗示太祖崩時唯有宋後在旁,太宗不在宮中,自不可能如僧文瑩《續湘山野錄》所言弒兄)外,其言當較可信。此說日後也為南宋學者李燾所采,編入《續資治通鑒長編》中。  據司馬光言,宋後的初衷,是令秦王德芳入承大統,誰料王繼恩竟然私召晉王光義,出賣宋後,宋後縱然既驚且怒,作為一個失去庇護的青年寡婦,無權無勢,倉促之中隻有稱呼晉王為「官傢」,承認既成事實而已。由此可見宋後之意在德芳,而不在晉王(還有一疑團未釋,即為何也不在德昭),這是否與太祖的意向相符,尚待考究。然而宋後身為一個青年寡婦,若果真如太宗繼位後所稱,兄終弟及是奉母親杜太後之命,且有「金匱之盟」的誓書,那麼宋後何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毀棄成約,改立他人?王繼恩以為「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既然如此,為何身為太祖的妻子,頗為敬重和瞭解他的宋後卻竟然不知此事,反而是一名宦官知曉更深?人或可謂宋後是為瞭己私而違背太祖素志,然而觀諸史書,宋後為人,柔順識大體,她如何忍心在丈夫屍骨未寒時就拂逆他平生的意願?而王繼恩、程德玄兩人的言語諸如「事久,將為他人有」「便應直前,何待之有?」等就更加不可思議;晉王既負有太後、太祖顧命,便是當仁不讓的嗣君之選,何以意識到強敵的存在,唯恐落人後?更為要緊的是,當宋後見到晉王時,非但愕然失色,至於恐懼到以母子身傢性命相求,這是否透露瞭一些內幕?如此種種,加上太祖的猝死,以及日後太宗對其兄長骨肉的猜忌迫害和對嫂嫂的涼薄,自然不能不使得後人懷疑太祖死因及太宗繼位的合法性。除去著《續湘山野錄》的文瑩幾近肯定太宗對太祖之死負有責任外,《宋史·太宗本紀》《續資治通鑒長編》等的作者都不約而同地向太宗對待嫂侄的作為發出瞭質疑。  經歷  宋皇後在太祖崩後的舉動,與「金匱之盟」、「燭影斧聲」一起,成為大宋宮闈的迷案。自太祖而太宗,這畸形的皇位繼承的真實內幕,就隻有留給後人去想象瞭。歷史留下來的,隻是終北宋一朝,太宗的後代占據皇位,而開國太祖的後代卻短命飄零,宋皇後死後連該當的喪儀禮遇也得不到的事實。相關閱讀推薦:宋太祖趙匡胤的繼室孝明皇後王氏簡介宋太祖趙匡胤的原配妻子孝惠皇後簡介宋太祖趙匡胤有幾個皇後分別是誰?趙匡胤幾個妻子宋太祖趙匡胤的父親是誰?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簡介宋朝歷史上宋太祖的選帥用將之道:親自為人拍背

趙匡胤母親杜太後簡介 宋朝昭憲太後生平簡介

  昭憲太後(902年―961年9月17日),杜氏,名失考,定州安喜人,贈太師杜爽長女,母范氏,宋宣祖趙弘殷的妻子,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的生母。杜氏初因兒子趙匡胤為官緣故,受封南陽郡太夫人。趙匡胤登基稱帝後,尊為皇太後。建隆二年(961年),杜氏去世,終年六十歲,謚號明憲太後,葬於安陵,後改謚號為昭憲太後。  治傢嚴謹  杜氏約在十五歲時,嫁給趙弘殷為妻。杜氏婚後,治傢嚴謹果毅,很有禮法。先後共生育五子二女:邕王趙光濟、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秦王趙廷美、夔王趙光贊、秦國大長公主和陳國長公主。  尊為太後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杜氏的兒子趙匡胤擔任定國軍節度使,杜氏因而有命婦身份,受封為南陽郡太夫人。顯德七年(960年),時任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天下,建立北宋政權,是為宋太祖。宋太祖回到京都時,有人跑來報告杜氏說:“點檢已經做瞭皇帝。”杜氏說:“我兒一向胸懷大志,現在果然如此。”  建隆元年(960年)二月初五日,宋太祖尊母親杜氏為皇太後。宋太祖在朝堂上禮拜太後杜氏,大臣們都向杜氏表示恭賀。杜氏鬱鬱不樂,有個文臣勸她說:“臣聽說過‘母以子貴’,現在您的兒子做瞭皇帝,您為什麼不高興呢?”杜氏說:“我聽說‘為君難’,皇帝位在億萬兆民之上,如果治國有方,則皇位可尊;一旦國傢失去駕馭,即使想當匹夫也不可能,這是我所憂慮的啊!”宋太祖再次向杜氏拜道:“我一定聽從您的教導。”   因病去世  建隆二年(961年),杜氏患病,宋太祖服侍杜氏用藥進食不離左右。五月初一日,宋太祖因杜氏有病,特下詔赦免雜犯死罪以下囚犯。杜氏病情加重時,召丞相趙普來聽取遺命。杜氏問宋太祖說:“你知道你得到天下的原因嗎?”宋太祖悲泣不能回答。杜氏再次問他,宋太祖說:“我所以能得天下,完全是父母積德所致!”杜氏說:“不對,隻是由於後周世宗柴榮讓小孩子主宰天下之故!如果周氏有年長德高的皇帝,天下難道會成為你的嗎?你去世後應把皇位傳給你的弟弟。天下太大,頭緒太多,如能立長者為君,真是國傢的福氣!”宋太祖叩頭悲泣說:”我不敢不聽你的教導。”杜氏對趙普說:“你一起記住我的話,不可違背。”命趙普在床榻前寫下誓書,趙普在紙尾寫上“臣普書”。把它藏在金匣裡,命令謹慎小心的宮人掌管。  六月初二日,杜氏在滋德殿去世,享年六十歲,謚號明憲太後,葬於安陵,神位放在太廟附祭。  乾德二年(962年)三月二十五日,宋太祖改其謚號為昭憲太後,與趙弘殷合葬於安陵。相關閱讀推薦:宋太祖趙匡胤的父親是誰?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簡介盤點中國歷史上的體育皇帝:趙匡胤創立少林棍法宋太祖趙匡胤究竟有多摳門:不讓公主穿華麗衣服陰謀所代表的境界: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的細節重文輕武的經典手筆:趙匡胤如何完成杯酒釋兵權

宋真宗趙恒第一任妻子章懷皇後潘氏簡介

  章懷皇後(968年-989年),潘氏,宋真宗趙恒第一任妻子,大名人,北宋名將、忠武軍節度潘美之八女。另一說為潘美五子惟熙之女,為惟熙娶秦王女所生。  章懷皇後(968年-989年)潘氏,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忠武節度使潘美第八女 ,宋真宗趙恒第一位夫人。  潘氏16歲時(公元983年),宋太宗趙光義將潘氏賜婚給韓王趙恒,封為莒國夫人。六年後,端拱二年(989年)五月,潘氏逝世,享年僅二十三歲,未留下任何子女。  宋真宗趙恒即位後,於至道三年六月,追封潘氏為莊懷皇後,葬永昌陵之側保泰陵。神主享於別廟,舊制皇後謚冠以帝謚。慶歷中,禮官言,“孝”字連太祖謚,“德”字連太宗謚。宋仁宗遂改謚為章懷皇後,以連真宗謚。  史書記載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  真宗章懷潘皇後,大名人,忠武軍節度美第八女。真宗在韓邸,太宗為聘之,封莒國夫人。端拱二年五月薨,年二十二。真宗即位,追冊為皇後,謚壯懷,葬永昌陵之側,陵名保泰。神主享於別廟,舊制後謚冠以帝謚。慶歷中,禮官言,”孝”字連太祖謚,”德”字連太宗謚。遂改”壯”為”章”,以連真宗謚雲。  《宋會要輯稿·後妃》(一之三)記載:“真宗章懷皇後,潘氏忠武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美之女,雍熈二年閏九月歸襄邸……”。  宋代杜大珪編《名臣碑傳琬琰集·潘武惠公美傳》記載:“雍熈二年太宗為真宗娶美次女為夫人……將成禮召美還都數月歸屯所”。   影視形象  《楊傢將》故事中,作為奸臣角色的潘仁美,他的女兒成為皇妃角色。因為楊業之死是在宋太宗時,所以小說、戲劇都將潘妃設定為宋太宗的皇妃,而不是史書上的宋真宗的結發妻子。比如電視劇《少年楊傢將》裡的潘妃原型應該就是這位章懷皇後潘氏。潘美(劇中稱為潘仁美)的女兒中,嫁給皇帝的,僅她一位。不過潘氏死得早,死時僅僅是王妃的身份。如果潘氏活到真宗即位,將會是皇後而不是嬪妃。  電視劇《少年楊傢將》童瑤飾演潘影,原型為章懷皇後潘氏  莊靜而飾演潘妃,原型為章懷皇後潘氏相關閱讀推薦:歷史上宋真宗與誰生瞭私生子最終竟不敢承認?宋真宗死後誰繼位?宋真宗被禪讓的幕後之手哪位美女與皇帝偷情15年後成國母?宋真宗傳奇皇後揭秘:宋真宗愛上名戲子劉娥 立為皇後癡愛一生揭秘:宋真宗遇大忽悠 相信蝗蟲怕自己集體自殺

宋太宗趙光義懿德符皇後簡介

  懿德皇後(941年—975年)符氏,她出生顯赫,兩位姐姐分別周世宗的皇後,即使“宣懿符皇後”和“宣慈符皇後“,父親符彥卿,是天雄軍節度使、魏王。  後周顯德年間,嫁給趙匡義為繼室。建隆初,封汝南郡夫人,進封楚國夫人。趙匡義封晉王,改越國。開寶八年逝世,年三十四。葬安陵西北。帝即位,追冊為皇後,謚懿德,享於別廟。至道三年十一月,詔有司議太宗配,宰相請以後配,詔從之。奉神主升祔太廟。  相關史料  《宋史列傳第一 後妃上》  懿德符皇後,陳州宛丘人。魏王彥卿第六女也。周顯德中,歸太宗。建隆初,封汝南郡夫人,進封楚國夫人。太宗封晉王,改越國。開寶八年薨,年三十四。葬安陵西北。帝即位,追冊為皇後,謚懿德,享於別廟。至道三年十一月,詔有司議太宗配,宰相請以後配,詔從之。奉神主升祔太廟,後姊,周世宗後也,淳化四年殂。相關閱讀推薦:宋太宗趙光義尹皇後生平簡介宋太宗趙光義皇後是誰?趙光義幾個皇後分別是誰宋太祖趙匡胤孝章皇後簡介 北宋開寶皇後簡介宋太祖趙匡胤的繼室孝明皇後王氏簡介宋太祖趙匡胤的原配妻子孝惠皇後簡介

宋太宗趙光義明德皇後李氏簡介 趙光義李皇後生平

  明德皇後李氏(960——1004)年,宋太宗趙光義的皇後,父親李處耘是為開國元勛。雍熙元年被立為皇後。李皇後,性格謹慎,寬厚仁慈。太宗至道三年去世,當是宮廷內部很復雜,李皇後之兄李繼隆,當時為殿前都指揮使,與宦官王繼恩參與此次政變,也許與李皇後的態度有關,最後,宰相呂端將王繼恩軟禁起來瞭。在呂端的勸說下,李皇後同意真宗繼位。繼位後,真宗,改李繼隆為鎮安軍節度使,過一個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歸本鎮。因為李繼隆是李後的親哥哥,處分比較輕些。真宗對李太後很孝敬,專為她建造瞭萬安宮。景德元年,李太後病逝,時年46歲。  李氏(960——1004),太宗趙光義皇後。潞州上黨(今山西長治)人,其父李處耘是宋朝的開國元勛。公元984年被立為皇後。謚號“明德”。李氏端莊知禮,仁慈寬厚。李氏曾生過一個兒子,但不幸夭折。真宗即位後,尊李氏為皇太後,居住在西宮嘉慶殿。真宗對李氏十分孝敬,專為她建造瞭一座萬安宮。李氏生病,真宗親手調劑藥餌,朝堂上露出憂傷的神情。李氏病重,真宗連說話都帶哭腔,屢次下詔懸賞民間名醫,景德元年(1004)三月十五日,李氏死於萬安宮。終年45歲。先是殯於沙臺,三年後葬於永熙陵。相關閱讀推薦:宋太宗趙光義懿德符皇後簡介宋太宗趙光義尹皇後生平簡介宋太宗趙光義皇後是誰?趙光義幾個皇後分別是誰宋太宗真的弒兄奪位瞭嗎?宋太宗怎樣登上皇位的宋太宗趙匡義怎麼死的?宋太宗趙匡義墓在哪

司馬懿簡介:司馬懿因為鷹視狼顧而天生奸臣?

司馬氏的晉朝替代曹魏皇族的步伐,是從司馬懿開始起步的。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傢世顯赫,是東漢以來河內有名的望族。其父司馬防曾官至京兆尹,祿二千石。司馬懿青少年時,就顯露出才華。史書稱他“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晉書宣帝紀》)。雖生在亂世,卻慨然有憂天下之心。當時社會上有品人之風,司馬懿得到瞭許多名士們的品評贊揚。大名士崔琰說他“聰亮明允,剛斷英特”。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也說他絕非尋常之人。因此,司馬懿在社會上很有名氣。 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時年22歲,正血氣方剛,滿懷正義,知曹操為一代奸雄,又嫌曹操出身低微,恥為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患有風痹病,不能起居,婉言謝絕征召。曹操懷疑司馬懿有意推托,夜間派刺客去探聽虛實。來人把刀架在司馬懿的脖子上,作出要刺殺他的樣子,但司馬懿躺在那裡,瞪著兩眼,一動不動,像真的風痹病人一樣。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漢丞相後,用強制手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使者臨行,曹操交代說:“若復盤桓,便收之”(《晉書宣帝紀》)。就是說司馬懿再裝病不來,就解決瞭他。司馬懿這才害怕瞭,隻得就職。 此後,司馬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先後升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曹操為瞭恢復北方經濟,解決軍糧問題,曾苦思良策,司馬懿時任丞相軍司馬,向曹操建議推行包括民屯、軍屯兩類的屯田制度。曹操行之,結果曹操所統治區域,一時“務農積谷,國用豐贍”。以後成為曹魏制度,並設有專門的屯田官。這也是三國時期唯魏獨強的原因之一。 司馬懿是一名戰略傢,自隨曹操出戰起,他在軍事上提出過許多重大的建議,這些建議均顯示瞭他戰略上的深謀遠慮,有些建議的實施甚至對當時的天下形勢發生瞭重大的影響。如,他曾提醒曹操,說,荊州刺史胡修為人粗暴,南鄉太守傅方為人驕奢,都不應該讓他們駐守邊防,但曹操未予重視。後來劉備襲取漢中,攻占房陵、上庸後,關羽也北攻新野、襄陽,水淹於禁七軍,蜀漢一時“威震華夏”。胡、傅二人果然乘機獻城降蜀。許都危在旦夕,曹操為避關羽鋒芒,一度準備遷都河北。司馬懿和蔣濟及時勸阻,讓他利用孫、劉爭奪荊州的矛盾,聯絡孫權出兵攻取荊州,魏則出兵取漢中、秦川,使劉備首尾不能相顧。由於司馬懿的這一建議,於是才有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吳蜀彝陵之戰等後事。

西楚霸王妃虞姬簡介:因為項羽而燦若星河的女人

  虞姬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姬,她的名字已經失傳,隻知道姓虞。也有人說虞是她的名,姓則不可考。   秦朝末年,項羽在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殺瞭?長起兵,打到吳縣時遇到瞭虞姬,當即為她的美貌和才華所傾倒。虞姬不但貌美如仙,而且書畫歌舞,無一不精。   在那個時代,美女易得,才女難求。英雄美人相見恨晚,兩人十分恩愛,項羽轉戰南北,總把虞姬帶在身邊,她分享瞭項羽的威風,也分享瞭項羽的榮耀。然而,她是一位善良純潔的女子,從沒有幹涉過政治,從沒有在西楚王朝扮演過使人註目或使人遷怒的角色。因此,在四面楚歌之前,史書中根本沒有她的影子。可是,她卻分享瞭西楚政權覆亡的災難,而且留下一抹如彗星般璀璨的光芒。   公元前202年初春,劉邦的西漢兵團在垓下把項羽的西楚大軍重重包圍。當晚,滿天星鬥,月明如晝。忽然間,四面八方的漢軍陣地裡傳出楚歌,項羽側耳傾聽,大駭道:“楚人怎麼這麼多,難道我們的疆土全部陷落瞭嗎?”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項羽的力量隻剩下這支殘存八百騎的孤軍。聽著四面楚歌,項羽不能入睡,在營帳中徘徊,虞姬在一旁陪伴。項羽的戰馬名叫烏騅,也在帳外長嘶。項羽百感交集,慷慨悲歌,歌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南朝陳國樂昌公主簡介:破鏡重圓的人生悲喜劇

  樂昌公主是南朝最後一位皇帝陳後主陳叔寶的妹妹。她的故事為中國貢獻瞭兩個典故:一是“元宵節”這個華人傳統的情人節(這個節日的來歷有許多本,這是其中之一),二是“破鏡重圓”這個成語。   陳叔寶是一位風流天子,他當皇帝時,不太管理國傢大事,就喜歡喝酒吟詩,著名的《玉樹後庭花》就是他的作品。樂昌公主不但貌若天仙,而且琴棋詩書皆通,是歷史上有名的女詩人。她選擇夫婿自有眼光,不戀侯門貴族,獨重詩文才識,成年後,由自己做主下嫁太子舍人(即門客)徐德言為妻。   當時北邊的楊堅已建立隋朝,隨時可能南下滅陳。一天,徐德言對妻子說:“一旦國破傢亡,憑著你的才氣容貌,一定會被擄入權貴豪門,夫妻恩愛一場就可能成為永訣。到時候,倘若情緣未斷,還望?相見之日,應該有信物為憑。”公主聽罷,淚流滿面,便從妝奩中拿出一面鏡子。那個時候還沒有玻璃,鏡子是銅的。徐德言將這面銅鏡破為兩半,自己留一半,另一半給妻子,作為日後重見的憑證,鏡子重圓日,就是夫妻團圓時。徐德言說:“你以後每年正月十五那天在市上賣這半面鏡子,如果我還活著,我也在這天來找你。”   以鏡子作為愛人之間信物的習慣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我國古代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經雙方傢長同意後,就下聘禮,聘禮中就有銅鏡和鏡臺,且有夫妻雙鏡成對使用的習俗。傳說自漢以後,常用銅鏡作為男女相愛?信物,生前相互贈送,作為紀念,死後隨葬。考古中也有破鏡重圓的發現。西漢東方朔的《神異經》載,從前有夫婦相別,把一面鏡子一分為二,各執一半。後來其一與人私奔,那半面鏡子變為一隻烏鵲,飛到丈夫面前。   兩人破瞭鏡子之後不久,隋文帝派次子楊廣和大將楊素率軍滅瞭南陳,民眾流離失所,樂昌公主和徐德言也在戰亂中失散瞭。樂昌公主被掠入隋朝大臣越公楊素傢裡,成為他的寵姬。但樂昌公主鬱鬱寡歡,日夜都在思念著徐德言。每到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樂昌公主便私下命老仆拿著自己一直珍藏在身邊的半塊銅鏡沿街叫賣。行人見那老仆隻?半面鏡子都十分奇怪,詢問要價幾何,誰知老仆的開價高得離譜,眾人都以為是瘋人瘋語,從此再無人過問。   再說徐德言,自從和妻子失散後,顛沛流離,生活困苦不堪,但依然沒有放棄找尋妻子,揣著懷裡的半面鏡子多方打聽妻子的下落。幾年後他流浪到隋朝的京城長安。又逢正月十五這天,他來到集市上,看到有人正在高價叫賣半面鏡子,徐德言一番打聽之後,拿出自己保存的半面鏡子,兩下一合,果然破鏡重圓。一問之下,才知道妻子已淪為權傾朝野的越國公的愛妾,徐德言的心不禁冷瞭半截,但他不死心,便在鏡面上寫瞭一首五言詩:

春秋美女南子簡介:因為招惹孔子而名聲不好

  南子是春秋時期,衛國國君衛靈公的妻子。南子是宋國人,她在嫁到衛國前就有一個叫子朝的情人,是當時著名的美男子。後來兩人雖然相隔遙遠,卻依?藕斷絲連。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衛靈公知道這事後不但不生氣,反而將子朝招來,精心安排他與妻子約會。雖然春秋時期,世俗禮法還比較寬松,但南子這個事還是召來瞭不好的反響。   南子的兒子蒯聵有一次出使齊國,途經宋國時,聽到有人對著他唱淫穢的歌曲:“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意思是說:“你們的母豬已經得到滿足,何時歸還我們英俊的種豬啊?”這顯然是挖苦蒯聵的母親南子。丟人丟到國際上瞭,蒯聵感到莫大的恥辱,準備雇兇殺母。沒想到殺手一見南子的美貌就傻瞭,站在一旁的蒯聵幾次暗示他動手,但他根本不舍得辣手摧花。後來,?子感到不對勁,驚叫道:“太子要殺我!”這時候,被戴瞭綠帽子的衛靈公及時出手,拉著她跑瞭出來,南子逃過一劫。蒯聵見陰謀敗露,隻好逃命。   南子除瞭男女關系比較混亂外,在其他方面倒也沒有太大的瑕疵。甚至還值得稱贊。   一天晚上,她與衛靈公閑坐著聊天,門外傳來馬車行駛的聲音,但到王宮門口時,車聲沒有瞭;過瞭宮門,車聲又慢慢響起。衛靈公問南子:“你猜這是誰的馬車?南子答:“如此懂禮數的人,隻可能是蘧伯玉。”蘧伯玉是當時衛國聲譽最高的重臣,他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及時反省自己,“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衛靈公跑出去一看,妻子說的果然不錯。不過,他有意騙南子說:“你猜錯瞭。”南子一聽立即端起酒杯要敬靈公。靈公不明就裡。南子說:“我原來以為衛國隻有一個蘧伯玉,今天又發現瞭一個與他品德同樣高的人,您有兩個賢臣瞭。好官兒越來越多,這是國傢的福分啊!”   衛靈公一聽,頓時泄瞭氣,隻能心裡嘀咕,哪來那麼多好大臣。

皇太極簡介生平:他憑什麼被公推繼承後金汗位

  姓名:愛新覺羅·皇太極  曾用名:愛新覺羅·黃臺吉  性別:男  出生日期:1592年11月28日  出生地: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老城村  屬相:龍  星座:射手座  血型:A型  身高:174厘米  體重:51千克   職業:皇帝  特長:喜歡瞎掰,富有創意  社會關系:  父親: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母親:葉赫那拉氏  擁有同父異母兄弟15人,表哥、表弟130人心路歷程:0歲:出生。  7歲:成為愛新覺羅大傢族的管傢。  20歲:參軍入伍,並參加瞭剿滅東海女真烏拉部落的戰鬥。  24歲:晉級成為八大旗主(貝勒)之一,主掌正黃旗。  26歲:參加瞭撫順關戰役。  27歲:薩爾滸戰役爆發,大明偽政權派出瞭47萬偽軍,兵分四路,直取赫圖阿拉,皇太極率旗下人馬參加瞭這次戰役,盡殲大明偽軍四路人馬中的三路,立下瞭赫赫功勛。  34歲:參加瞭寧遠戰役,在這場戰爭中,老汗王努爾哈赤殞命。  34歲:團結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打掉瞭後宮大福晉阿巴亥為首的“反老公集團”,撥正瞭大清航船前進的方向。  34歲:與三大貝勒同登大寶,實行集體領導制。  35歲:發動寧遠戰役,給大明在寧遠的守將袁崇煥以重創。  37歲:率領野戰軍繞道喜峰口,直逼北京,發起瞭北京戰役,嚴重地打擊瞭大明偽政權的囂張氣焰。  38歲:堅持不懈地與極左勢力作鬥爭,打掉瞭以二貝勒阿敏為首的“反四貝勒集團”,撥正瞭大清航船前進的方向。  39歲:打掉瞭以三貝勒莽古爾泰為首的“反四貝勒集團”,再一次指明瞭大清前進的方向。  43歲:打掉瞭以大貝勒代善為首的“反四貝勒集團”,確定瞭他無可動搖的領導地位。  43歲:堅持不懈地與軍事冒險主義作鬥爭,打掉瞭以阿巴亥長子阿濟格為首的“反四貝勒集團”。  47歲:創造性地發明瞭一個全新的文字組合“滿洲”,獲得歷史創意獎。  48歲:創造並發明瞭“大清”這一全新的文字組合,獲得瞭歷史最高榮譽獎。  52歲:因突發腦溢血,卒。我們從這份個人簡歷上可以發現,皇太極這輩子活得可真是不輕松,他疲於奔命地與各傢貝勒拼命,不停地消滅他們……此外原來皇太極並不叫皇太極……確切地說,他的名字發音是皇太極,但早年努爾哈赤給他起名字的時候,用的並非是皇太極這三個字,而是黃臺吉。  而黃臺吉這個名字,卻是滿族人最常用的起名方法,臺吉就是大胖小子的意思,再在臺吉面前隨便添一個顏色,譬如紅臺吉,綠臺吉,黑臺吉……花臺吉……總之是這個名字與“皇”無幹,更與“太極”無涉。可想而知,這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分明是不受重視,看這名字起的,太漫不經心瞭。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看看皇太極的生母是誰——葉赫那拉氏。  哈哈,原來生下皇太極的女子,便是努爾哈赤的死對頭葉赫部落的女人,又稱孟古格格。孟古格格有一個表哥?名叫不宰,曾經參加瞭九部聯盟討伐努爾哈赤的戰役,然而在九綜山,不宰不幸犧牲。犧牲就犧牲瞭吧,可你猜努爾哈赤幹瞭什麼?  他命人將不宰的屍體撕成兩半,一半自己留瞭下來,另一半還給瞭葉赫部。  努爾哈赫到底是個野蠻人,他留下人傢一半屍體幹什麼?煮著吃嗎?不管怎麼說,葉赫部與努爾哈赫從此結下瞭血海深仇,後來被迫將孟古格格送給努爾哈赤幸禦,這就意味著努爾哈赤的人生成功。  如此說起來,皇太極這廝,不過是努爾哈赤摟草打兔子、捎帶腳的戰利品而已。或者說,皇太極這個倒黴孩子,打一生下來就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政治上不夠清白,血統上不夠純正。  史書上說:皇太極這可憐孩子,他在生活中遭遇到瞭許多艱難和困苦……  能不苦嗎,出身不好,在愛新覺羅大傢庭裡,他是地地道道的“黑五類”。這個“黑五類”能夠讓自己吃飽長大,就已經是不菲的人生成就瞭;他居然還能夠晉級為貝勒,繼而推翻集體領導制,改由他一人說瞭算,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驚訝。  我們並不知道皇太極這孩子打小都受過什麼苦,遭過什麼罪,但可想而知,這孩子遭受饑餓威脅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他最大的人生痛苦,始於自己出身不正、成分不高所帶來的精神屈辱。這種屈辱恰恰也帶來瞭他人生奮鬥的動力……不能再這樣下去瞭,到瞭自己這一輩,就已經是“黑五類”瞭,如果不能混上個皇帝當當,等到自己的下一輩,就是狗崽子瞭;再往後,就是不齒於人類的垃圾堆……再往後……這樣的政治背景,還有以後嗎?  所以要奮鬥,要成功,皇太極當時就琢磨。  可是這個鬥,又該如何一個奮法呢?萬一奮錯瞭,折騰到最後鐵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那麼如何才能夠避免把鬥奮錯,弄得無功可成呢?於是皇太極仰天長嘯,發出瞭一聲怒吼:我要讀書……相關閱讀推薦:民國趣聞:張學良槍斃土匪張學良 溥儀撞見皇太極皇太極是什麼意思?皇太極為什麼叫皇太極袁崇煥的五年平遼大夢被皇太極戳破:己巳之變神奇的歷史: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兼侄女婿皇太極:為見愛妃最後一面狂奔600裡累死6匹馬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於是皇太極就開始瞭讀書。  這一發奮讀書,讓皇太極直如羊群裡的駱駝,立即於愛新覺羅這傢人中脫穎而出。史書上說,皇太極這孩子極有出息,他不僅精通滿文,還能閱讀漢文,剛剛年滿七歲的時候,就已經負責替努爾哈赤打理傢政。  皇太極固然聰明過人,但才七歲就在傢族中嶄露頭角,這跟愛新覺羅這一傢人太原始、太不愛讀書有相當大的關系。據《滿洲秘檔》記載,在皇太極將三個哥哥從皇位上硬推下去,改集團領導為首長負責制之後,他做的頭一樁事,就是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讀書運動:天聰五年十一月,上諭金、漢、蒙古官員知悉:“儒書一節,深明道理。朕聞各官多有不願子弟讀書,以為我國歷來取勝,何用書為。然昨年灤州失守,二王不救,其遵化、遷安、永平棄城,皆由不讀書、不曉義理之故也。昨我兵圍困大腸河三月有餘,城內官兵食人死守,及救兵殺盡,復城已拔,而錦州、松山,仍守不棄,皆因讀書通曉盡忠守節之道。爾金漢等官,但有子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俱令報名讀書,不許姑息容隱。如有愛惜不令讀書者,其父兄亦不許披甲隨征,可與子弟一同在傢閑處,特諭。”看看這皇太極,他甚至明確規定,不愛讀書的子弟們,傢長一並要受到責罰,不允許上戰場,統統在傢裡待著……待著幹什麼?那肯定是服苦役,別人上戰場廝殺,你就因為不讀書,在傢裡吃現成的,世上沒這好事兒。  由此可見,這皇太極真的是一個讀書人,大凡喜歡讀書的皇帝,就會喜歡找人瞎辯論,朝中自然會擠滿瞭喜歡讀書的儒生大臣,而像秦始皇這種人,鐵定不喜歡讀書,所以他才“焚書坑儒”。   那麼皇太極讀來讀去,都讀出瞭什麼門道呢?他在書中發現瞭一個天大的秘密,正是這個秘密,讓他得以問鼎天下,獨登大寶。  那麼皇太極到底在書中發現瞭什麼秘密呢?  皇太極發現的這個秘密,那說起來可謂是石破天驚,把這個秘密概括起來就一句話:人生就是一場戲。  人生就是一場戲?這句話聽起來,好像一點也不陌生,憑這句話就能當上皇帝,這是不是有點瞎掰?  不是瞎掰。一旦你用腦子仔細地想一想,就會發現,在這句話裡邊,潛藏著極深的大智慧。  在皇太極37歲的那一年,我們可以看他的個人簡歷,那時候他還沒有打掉三個貝勒的“反四貝勒集團”。愛新覺羅傢族內部的政治鬥爭,可以說是波詭雲譎,險象環生。但就在這麼復雜的政治局勢之下,他老人傢也沒有撂挑子,而是勇敢地承擔起人生重擔,親自率領大軍不辭辛苦地繞道喜峰口,跑到北京城郊區,去找大明崇禎皇帝的麻煩。  大軍一路所向披靡,入洪山口,克遵化城,遂由薊州進逼燕京。到瞭燕京城外,大隊人馬駐營於城北土城關之東,後來不曉何故,又搬傢去瞭南海子,這當口部屬們紛紛求見,要求領兵攻城。  皇太極親切地問:“哦,你們要攻城……有信心沒有?”  大傢齊齊回答:“有!”  “有信心就好,”皇太極點頭道,“不過攻打這座城池,我們會不會損傷人馬呢?”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大傢齊齊回答:“有奮鬥,就會有犧牲。”  “那你們傢裡的老婆孩子,都安頓好瞭沒有?”皇太極問。  “這個……”眾人眼珠一轉,齊齊答道,“某等隻知有國,不知有傢,老婆孩子的事……這個……就托付給朝廷瞭……”  皇太極站瞭起來,沉下瞭一張臉:“開什麼玩笑?兄弟我受命於天,攻城必克,可是如果攻城之戰,傷害到我的部屬的話,那我寧可選擇不攻城。實話跟你們說瞭吧,在我眼裡,即使是一萬座城池,也比不瞭你們這些忠勇猛將更值錢……所以我決定,這個城,咱們不攻瞭,就留給崇禎吧。”  史書上說,皇太極慷慨激昂地說完這番話,“遂止弗攻”。然後史官評價說:“嗚呼,噫籲戲,嗚嗷……聖人智勇天賜,猶審幾遵養如此,唐之太宗宋之太祖,瞠乎後矣……”  可是史官這麼瞎掰,蒙得瞭別人,卻蒙不瞭我們。先不要說皇太極的文治武功,與唐太宗宋太祖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他差得太遠,單隻說他不攻打城池一事,是不是原因隻是擔心部屬的傷亡呢?  沒那事!  攻城或是不攻城,這個純粹是基於戰略的全盤考慮。對於一個軍事指揮官來說,如果這座城池應該攻打,那麼哪怕是部屬死光死絕瞭,這城也是要攻的;反之,如果這座城完全沒有必要攻,那指揮官就算是吃得再飽,也撐不到攻城這份上來。   那麼這座城,到底是該攻還是不該攻呢?  這個故事還沒完……天聰己巳,文皇帝欲伐明,先與明巡撫袁崇煥書,申講和議。崇煥信其言,故對莊烈帝有“五載復遼”之語,實受文皇紿也。帝乃因其不備,假科爾沁部道,自喜峰口洪山入,明人震驚,薊遼總督劉策潛逃。帝率八旗勁旅抵燕,圍之匝月,諸將爭請攻城,帝笑曰:“城中癡兒,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圉尚強,非旦夕可潰者,得之易,守之難,不若簡兵練旅以待天命可也。”因解圍向房山,謁金太祖陵返,下遵化四城,振旅而歸。偉哉帝言,雖周武觀兵孟津何以異哉?明人罔知深謀,如姚希孟輩,反謂本朝夙無大志,真蠡測之見。這裡說的還是這件事,要攻的,還是同一座城。但是在這裡,皇太極卻給出瞭完全不同的解釋。  這一次皇太極說:“兄弟們啊,實話我跟你們說瞭吧……我們要拿下這座城,真是太容易瞭。可是我們拿下這座城幹啥呢?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四方疆域仍然穩固,名臣宿將仍然驍勇,絕不是你拿下人傢一座城池就能徹底解決問題的。再者說瞭,如果我們真要是拿下這座城的話,糧草的問題如何解決?到時候人傢四面八方的勤王大軍,絡繹不絕地開瞭來,你拿什麼來守住這座孤城?與其攻打一座根本不可能守得住的城,還不如留下城裡的活口,讓他們自己死磕去吧,等他們自己把自己搞得七七八八瞭,咱們再來收拾局面……”  這才是皇太極不肯攻城的真正原因。不是他不想攻,而是攻下來也沒什麼好玩的,還不如不攻。不攻也就算瞭,他偏偏還跟部屬們瞎扯,說什麼他愛惜部將的忠勇,擔心部屬的傷亡……說得像真的一樣。  或許有人會認為,皇太極聲稱擔心部屬傷亡的說法,隻是出自於本能的虛偽,目的是收買人心。這固然是不錯,但是我們要知道,皇太極此人,對於收買人心,有著比較嚴重的嗜好。  《滿洲秘檔》中還有這麼一段記載,說的是皇太極40歲的那一年,他老兄帶瞭扈從,親自去費德裡山打獵。當時的情形是這樣,他自己引弓搭箭,全神戒備地走在前面,到處尋找目標。他的一名侍衛,名字叫詹士謝圖,距離皇太極約有二十步左右的距離,騎在一匹馬上,也在東張西望。忽然之間,詹士謝圖的眼睛,與樹林中一雙溫柔的目光相遇瞭。  那是一隻兇猛的老虎。  詹士謝圖剛剛認出這是一隻老虎,還沒來得及打招呼,這時候就聽“嗖”的一聲,也不知誰這麼缺德,猛的一箭射瞭過來,老虎頓時大怒,咆哮一聲,凌空一躍撲來。詹士謝圖既然身為禦前侍衛,那身手是相當的不凡,叫一聲,來的好……媽呀!已經被老虎撲下馬去,按倒在地。  有可能詹士謝圖大聲地呼喊救命,但也有可能他咬緊牙關,不屈不撓地與老虎展開瞭自由搏擊,到底是哪一種可能,書上沒有記載。  史書記載的是皇太極,他是理所當然的主角,聚光燈要打在他的身上才對。詹士謝圖,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跑龍套的匪兵甲……  但皇太極發現詹士謝圖被老虎按倒在地,當即發出瞭一聲吶喊:“呔,兀那花尾巴大貍貓,不得傷我的侍衛……”並勇猛地向老虎撲瞭過去,打算揪住老虎的花皮蓋,打這傢夥個半死,老虎分明是被這隻彪悍的靈長類動物嚇壞瞭,竟然跳起來,遠遠地躲開瞭。  然而不幸的是,這隻老虎最終未能躲得過去,“詹士謝圖幸未大傷,虎為禦前眾侍衛射死……”  這又是一段皇太極勤政愛民、愛兵如子的歷史性記載,盡管這裡邊破綻極多,比如一隻老虎會不會被一個疾沖過來的大活人嚇得掉頭飛逃?要逃到多遠,才能夠任由侍衛們引弓搭箭、一通亂射並保證不會射到皇太極的屁股上……這些問題,我們已經無法追究瞭。我們要追究的是,皇太極何以喜歡讓史官給他記錄這些不著邊際的糗事兒?  說這些記載不著邊際,那是有緣故的,因為在《滿洲秘檔》中,類似的怪異記載很多,而且多不可信。  比如說,曾經有一年,有一個捕鳥人,逮到瞭一隻稀有的銅嘴雀,就把這隻倒黴的鳥裝進籠子裡,興高采烈地給皇太極送去。可是皇太極卻說什麼:“這隻鳥兒啊,叫得是挺好聽,可以讓人耳朵一新……不過呢,有一個教訓大傢可別忘瞭啊,玩物這東西,可是喪志的……把這隻鳥拿回去,以後誰再逮到這東西,別再給我送來瞭,我不要。”  這段記載,十足十的抄瞭唐太宗玩鳥的故事。貞觀年間,唐太宗就喜歡玩鳥,可是名臣魏征專門跟唐太宗過不去,有一次,唐太宗正玩著自己的鳥,這時候魏征來瞭,唐太宗心裡發慌,害怕魏征發現,就急忙將鳥藏在瞭自己的衣服裡,卻不料魏征早就發現瞭,偏偏裝出不知道的樣子,故意揪住唐太宗東拉西扯,等他扯得開心走掉之後,唐太宗再瞧瞧自己的鳥……死鳥!  但是,關於唐太宗的這段記載,突出的是名臣魏征的形象,明顯有著抹黑英明領袖唐太宗的意圖。等到瞭皇太極這裡,他就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瞭,他要將聚光燈全部打在自己身上,隻讓觀眾看到他自己的光輝形象。  但是皇太極卻忘瞭,像唐太宗玩鳥之事,真實性是毋庸置疑的,君王嗎,就是一個玩鳥,不是在後宮裡玩,就是在朝堂上玩,誰也管不著。可等皇太極隻顧突出自己的時候,破綻就出來瞭。  這個破綻,讓我們發現這樣一件史實:皇太極本人,是一個成功的演員,一個在他的人生遊戲之中,完美地出演瞭他的角色的藝術傢。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清朝順治孝惠章皇後簡介 孝惠章皇後怎麼死的

  清朝順治孝惠章皇後簡介 孝惠章皇後怎麼死的  孝惠章皇後(1641年-1718年),博爾濟吉特氏。生於清崇德六年十月初三日(1641年11月5日),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世祖廢後的侄女,孝莊文皇後的兒媳。清世祖順治帝的第二任皇後。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選滿珠習禮孫入宮,封為妃;六月,冊為皇後。康熙帝繼位後,與孝康章皇後兩宮並尊,稱母後皇太後,上徽號曰仁憲皇太後。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丙戌(1718年1月7日)崩,年七十七。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謚,葬清東陵之孝陵之東(孝東陵),祔太廟。經雍正、乾隆累加謚,最終謚號為“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無子女。其妹淑惠妃亦為順治帝後妃。  康熙五十六年卒,年77歲。五十七年(1718年)上謚,葬孝陵(清東陵)之東,稱孝東陵,祔太廟。雍正、乾隆朝累加謚,為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  出身科爾沁部左翼紮薩克(意為執政官)達爾漢巴圖魯親王滿珠習禮傢族。祖滿珠習禮,忠親王宰桑子,與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並為孝莊文皇後兄;父綽爾濟,本為科爾沁鎮國公,康熙元年,疑因女為太後故晉封貝勒,康熙九年十二月薨;手足於正史可考者二人,兄鄂緝爾,襲封科爾沁貝勒,妹博爾濟吉特氏,同侍清世祖,康熙十二年,尊封皇考淑惠妃,五十二年十月薨。順治十年八月,世祖廢元後博爾濟吉特氏為靜妃,廢後,科爾沁左翼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女。  十一年五月,選滿珠習禮孫入宮,封為妃;六月,冊為皇後。後與世祖感情不睦,十三年八月,內大臣鄂碩女董鄂氏入宮,冊為賢妃;十二月,晉董鄂賢妃為皇貴妃。  十五年正月,因太後不豫,世祖責後禮節疏闕,停用中宮箋表,下諸王大臣議論廢後事宜;三月,因太後旨,事未成。十七年八月,董鄂妃病故,追尊孝獻皇後;十八年,世祖崩。皇三子玄燁登基,是為康熙帝,尊後為母後皇太後,上尊號曰仁憲皇太後,居慈仁宮,後有撫康熙第五子胤祺於宮。康熙二年,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後崩;二十六年,孝莊文皇後崩。   至孝莊崩前,康熙帝雖晨昏定省,但與嫡母僅保持官方關系,至孝莊崩,帝後母子慟甚,孝惠後哀哭不能起,康熙帝亦割辮哀痛以表孝思,此後,母子二人遂有更進一步接觸。  二十八年,修建寧壽新宮,落成,康熙帝率諸王大臣請太後入居。  三十五年,康熙北巡,逢太後壽,奉書稱祝,太後亦遣送衣裘,康熙帝雖因河未冰不能服,仍上書表示待天寒必歡喜服之,又遣送水果幹並土產至宮中,令總管太監顧問行請太後嘗鮮(事見懋勤殿收康熙帝傢書)。  三十八年,帝南巡,奉太後同行。而後,太後六十壽、七十壽,康熙帝均親制詞賦並大禮以祝,然太後均以尚儉故,停宴飲。  康熙五十二年,太後親妹淑惠太妃(淑惠妃)亡故;時太後老邁,發蒼齒搖,心中不樂,對康熙語曰“牙齒動搖,其已脫落者,則痛止,其未脫落者,痛難忍”,康熙則對曰“太後聖壽已逾七旬,孫及曾孫殆及百餘,且太後之孫,皆已須發將白而牙齒將落矣,何況祖母享如此高年。我朝先輩,常言老人牙齒脫落,於子孫有益,此正太後慈闈福澤綿長之嘉兆也”,太後聞言歡喜倍常,笑曰“皇帝此語,凡我老嫗輩,皆當聞之而生歡喜也!”(事見《康熙帝傢訓格言》)  五十六年十二月,太後病重,康熙帝亦因廢太子事心力交瘁,頭眩足腫不能行,仍以帕裹足至寧壽宮親奉湯藥,太後昏迷之際,康熙帝跪於床下,捧太後手呼曰“母後,臣在此”,太後聞言,張目而視,不能語,執帝手視之;丙戌,太後崩,康熙號慟欲絕,堅行割辮之禮(割辮原僅用於帝喪)以盡哀思,不亞於孝莊之亡;時有臣子迎上意,以孝康後升祔以久不宜遷動,而欲以孝惠後、孝康後神主並尊祔於廟,大學士王掞曰“陛下聖孝格天,曩時太皇太後祔廟,不以躋孝端上,今肯以孝康躋孝惠上乎?”,後康熙果斥之,令改正,以嫡母神主加於生母之上。孝惠後崩後,雍正及乾隆年間累加謚,曰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孝惠後葬於世祖孝陵之東,曰孝東陵,世祖、孝康後、孝獻後(董鄂妃)同葬於孝陵,然康熙帝僅上章字於嫡母、生母,並稱章皇後,同祔大廟,孝獻後則僅能於孝陵祭祀,在康熙年間不知是否因顧慮孝惠後的緣故,於孝獻後生辰祭日亦未派遣使節祭陵。  康熙五十六年薨,年77歲。相關閱讀推薦:清朝順治皇帝賜給崇禎女兒婚姻幸福是作秀嗎?傳教士揭秘:誰令順治決心立庶出的康熙為太子?清順治帝兩次廢後究竟為何?順治帝有幾個皇後?大清朝順治皇帝為何認為做皇帝還不如出傢當和尚揭秘愛妃死後順治為何要跑到崇禎墳前哭訴衷腸?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孝惠章皇後怎麼死的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四,孝惠病危,當時,康熙帝身體也不好,雙腳浮腫得幾乎走不動。他用手帕纏裹雙腳,乘軟輿來到寧壽宮,跪在嫡母榻前,雙手捧著嫡母的手說道:“母親,我在此。”此時,孝惠身體極弱,已經不能說話瞭,她一手握著皇兒康熙帝的手,久久望著他,嫡母眼神裡充滿瞭生命最後一刻,對於康熙帝無限的眷戀與感激之情。十二月初六晚,孝惠章皇後走完瞭77年的人生之路。從十二月初四日孝惠去世的前兩天,直至康熙五十七年正月初三的一個月裡,康熙帝都住在蒼震門內,未回寢宮。十二月十五日,他親自赴寧壽宮奠酒致祭。往事歷歷,物在人去,康熙帝悲不自勝,還未開始讀祭文,已痛哭失聲,祭文讀畢,仍抽泣不止。孝惠的逝世,使康熙帝失去瞭皇室中的最後一個長輩。康熙帝出生後三個月便有瞭這位嫡母,直到他去世前五年,才與嫡母訣別。康熙帝62年的皇帝生涯中,共有57年嫡母健在,這也是中外罕見的。他們和睦相處,感情深重,康熙帝由衷地發出“當此之時,止有孝敬朕之人,並無愛恤朕之人”的哀嘆,表明瞭康熙帝雖然年近古稀,兒孫滿堂,但仍然渴望被人真誠地關心、愛護,而孝惠作為嫡母對皇兒的關心和愛護,是康熙帝周圍包括嬪妃在內的其他人,都無法給予的。所以,嫡母的離去,為康熙帝生命最後的五年,留下一個不可彌補的缺憾。  典范  孝惠章皇後是順治皇帝的皇後,當她來到紫禁城時,年齡還不到13歲,比玄燁(康熙皇帝)年長12歲。康熙皇帝十歲時,母親佟佳氏病故,玄燁心目中除祖母孝莊文皇後以外,嫡母孝惠章皇後自然更加重要。  孝惠章皇後對孝莊文皇後一直懷有很深的感激之情,更加深瞭她們之間的深厚感情。後來,孝惠章皇後雖然成瞭皇太後,但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對孝莊文皇後極盡孝敬,以致雍正皇帝即位後,也曾舉出孝惠章皇後的例子來要求諸母妃像她平時對待孝莊文皇後那樣,對待自己的生母孝恭皇太後。   孝惠章皇後77歲的一生中,有64年是在皇宮中度過。她雖然身居深宮,但不幹涉朝廷政事。康熙帝奉祖母孝莊文皇後、嫡母孝惠章皇後前往祭謁順治帝陵寢,皇後赫舍裡氏隨行。在清朝歷史上,清帝與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後一起謁陵,這是第一次,以後也沒有過,僅此一次。  這充分表明瞭他們祖孫三代及婆媳的深厚感情。這反映瞭他們的和睦相處,讓世人刮目相看。太皇太後孝莊文皇後、皇太後孝惠章皇後和皇後赫舍裡氏她們三代皇後之間的親密和和諧在清朝歷史上也是一個典范。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