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資料

梁啟超的後代 梁啟超的子孫後代資料照片簡介

  梁啟超的後代:梁啟超,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傢和政治傢。青年時期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是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也是中國近代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後事敗後出逃,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接下來由小編來為大傢說說成梁啟超的後代。  梁啟超的9個子女皆才俊  梁啟超的9個子女依次為:思順、思成、思永、思忠、思莊、思達、思懿、思寧、思禮。  其中,思順、思成、思莊為梁啟超的原配夫人李蕙仙(1868年-1923年)所生;思永、思忠、思達、思懿、思寧、思禮為梁啟超的第二個夫人王桂荃(1885年-1924年)所生。  一、長女梁思順:詩詞研究專傢  梁思順出生於廣東新會,畢業於日本女子師范學校。她自幼受到父親的熏陶和教育,愛好詩詞和音樂。梁啟超在世的時候,思順長期擔任父親的助手,並盡心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深受梁啟超的喜愛。在梁啟超流亡日本期間,她曾擔任梁啟超的日語翻譯。梁啟超逝世後,她精心保存瞭父親的許多信件,後來成為《梁啟超年譜長編》的重要素材。她還編有《藝蘅館詞選》,此書1908年初版,後多次再版,是研究梁啟超學術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她操守高潔,在1938年丈夫周希哲去世後,她獨自撫養4個孩子,雖然生活十分困難,但她卻堅決不肯為日本人做事;抗戰勝利以後,她又拒當“國大”代表,並向解放區捐贈衣物。她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曾參加北京女青年防癆協會。新中國成立後,已過花甲之年的她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並曾任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和中央文史館館長。  二、長子梁思成:建築學傢、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思成1915年進入清華學堂學習,1923年和林徽因一同赴美留學,後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獲碩士學位。1928年回國後,他去瞭條件十分艱苦的東北大學,並在那裡創辦瞭我國北方的第一個建築系。“九一八”事變前夕,他離開東北大學回到北平,加入瞭中國營造學社,從事中國古建築的研究。他率先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對我國的建築進行瞭分析研究,為中國的建築史研究開拓瞭道路。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編撰瞭我國第一部《中國建築史》,並用英文為外國讀者寫瞭一本通俗易懂的《中國建築史圖錄》,讓中國建築在國際上閃耀著燦爛的光輝。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深感國傢建築人才的缺乏,因而著手創辦瞭清華大學建築系。解放後,他立即投身到新中國的建設中,領導並參加瞭國徽圖案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指導整修瞭懷仁堂。   梁思成長期從事古建築研究和教學工作,在建築理論、建築教育思想、城市規劃理論方面都提出瞭不少超前的新觀點,是我國古建築研究的先驅者之一,也是我國建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47年,他被推薦為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團的中國代表。同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因他在中國建築學術上的重要貢獻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他當選為第一屆中國科學院院士、技術科學部委員。他是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1972年,在動亂中受盡屈辱和折磨的梁思成含冤去世。相關閱讀推薦:梁啟超的兒子 梁啟超的九個子女的人生大揭密梁啟超是怎麼死的?梁啟超早逝原因真相大揭秘梁啟超評價李鴻章:位居諸葛亮之下 郭子儀之上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三、次子梁思永:考古學傢、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思永出生於澳門,但其童年也是在日本度過的。1923年,梁思永自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畢業,赴美國入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考古學和人類學,研究東亞考古,曾參加印第安人古代遺址的發掘。期間,梁思永曾一度回國到清華學校國學研究所擔任助教。1930年夏天,梁思永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後,回國參加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工作。同年秋季,他到黑龍江參加瞭昂昂溪遺址的發掘。1931年春,他參加瞭河南安陽小屯和後岡的發掘。同年秋季,他又參加瞭山東歷城(今章丘)龍山鎮城子崖的第二次發掘。他的工作提高瞭中國考古發掘的科學水平,使之納入近代考古學的范疇。他還第一次從地層學證據上明確瞭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兩個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先後順序及它們與商代文化之間的關系,這是中國近代考古史上一次劃時代的重大發現。1934年,他主筆的《城子崖遺址發掘報告》出版,這是我國首次出版的大型田野考古報告集。抗日戰爭爆發後,梁思永跟隨史語所撤退到長沙,後經桂林入昆明,最後到達四川李莊。1939年,他在“第六次太平洋學術會議”上提交的論文中,全面總結瞭龍山文化,該成果一直影響到目前對龍山文化類型的進一步劃分。  梁思永一生致力於考古事業,是中國近代考古學和近代考古教育開拓者之一,是我國第一個受過西洋的近代考古學正式訓練的學者,有《梁思永考古論文集》傳世。他當選為第一屆中國科學院院士,1950年8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1954年4月2日,長期帶病堅持工作的他心臟病發作在北京逝世,終年50歲。  四、三子梁思忠:英年早逝的炮兵上校  梁思忠從日本回國後不久又到瞭美國,先後在弗吉尼亞陸軍學院和西點軍校學習。20世紀30年代初畢業回國,加入瞭國民革命軍。入伍後,由於留學資歷和傑出才幹,他很快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淞滬抗戰中,梁思忠表現相當出色。可惜此後不久,年僅25歲的他卻因患腹膜炎服錯瞭藥、貽誤瞭治療時機而去世。  五、次女梁思莊:著名的圖書館學傢  1925年,遵照父親梁啟超的囑咐,梁思莊被大姐梁思順帶到加拿大讀書,先是在渥太華中學學習,中學畢業後考入麥基爾大學攻讀文學。1930年,她獲得瞭麥基爾大學的文學學士學位。次年,她又到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院學習,並獲得圖書館學士學位。1931年學成歸國後,她立即投身於我國的圖書館事業,先後在北平圖書館、燕京大學圖書館、廣州中山圖書館從事西文編目工作。1936年,梁思莊重返燕京大學,在燕京大學圖書館任西文編目組長、主任。1943年—1946年,她在因戰爭而南遷的成都燕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1946年,燕京大學遷回北京後,她繼續擔任圖書館西文編目組組長,後任圖書館副主任。1952年,原燕京大學院系調整後,梁思莊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   她精通英、法、德、俄等語言,對各種西文工具書和書刊資料十分熟悉;她擅長西文圖書的分類編目,被公認為我國圖書館西文編目方面首屈一指的專傢;她奠定瞭燕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西文圖書編目的基礎,並且在目錄學領域有獨創;她一生致力於圖書館西文編目、參考咨詢和教學工作,為我國的圖書館事業嘔心瀝血、默默無聞地工作瞭整整50年。1980年,已屆古稀之年的梁思莊當選為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並代表中國圖書館學會赴菲律賓參加瞭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1981年4月,積勞成疾的梁思莊患上瞭腦栓塞。此後,她因病臥床5載,於1986年5月20日去世。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六、四子梁思達:著名的經濟學傢  1935年,梁思達從南開大學經濟系畢業,隨即考上該校的碩士研究生,並於1937年取得碩士學位。他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抗戰期間曾在重慶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和中國銀行長沙支行任職,1949年調北京國務院外資企業局(後改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秘書處,後在調研處任統計科科長,兼做內部資料的編輯工作。他曾經參加中國科學院經濟所《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編寫工作,並於1965年主編瞭《舊中國機制面粉工業統計資料》一書。他1972年退休,退休後一直住在北京。  七、三女梁思懿:著名的社會活動傢  梁思懿於1933年考入燕京大學醫學預備班,準備三年後進入協和醫學院學醫。後來,為瞭參加革命,她轉入燕京大學歷史系,並自1935年下半年開始投身於學生運動。她思想活躍,積極進步,曾任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大隊長,是“一二九”運動中的學生骨幹,是燕大學生領袖,為“燕京三傑”之一。她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參加瞭平津流亡學生集訓班,南下進行抗日請願,後來被派往上海,在基督教女青年會勞工部從事女工工作。1941年,她同丈夫一起到瞭美國,在美國學習美國歷史。1949年,在得知新中國即將誕生的消息後,她立即離美回國,先後任齊魯大學女部主任、山東省婦女聯合會主席,後調至北京任中國紅十字會國際聯絡部副部長、顧問,長期從事對外友好聯絡工作,多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紅十字會議。她還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88年病逝於北京。  八、四女梁思寧:光榮的革命軍人  梁思寧生於上海,早年曾就讀於南開大學。1937年日軍轟炸南開,她被迫失學。1940年,在三姐梁思懿的影響下,梁思寧投奔瞭新四軍,在新四軍123支隊司令部工作,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初期,陳毅元帥曾對建築學傢梁思成說:“當年我手下有兩個特殊的兵,一個是梁啟超的女兒,一個是章太炎的兒子。”陳毅元帥所說的梁啟超的女兒即梁思寧。1948年,由於“左”的思潮影響,梁思寧被開除黨籍,自此蒙冤35載,一直到1983年才恢復黨籍。離休後,梁思寧一直住在濟南某部隊幹休所內。   九、五子梁思禮:火箭系統控制專傢、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思禮出生於北京,1941年隨三姐思懿赴美留學,在普渡大學電機工程系主修無線電,後又學瞭自動控制。在普渡大學期間,他僅用兩年的時間就修完3年的課程,並於1945年取得瞭該校的學士學位。隨後,他又獲得瞭辛辛那提大學(Cincinnati)碩士(1947年)和博士學位(1949年)。1949年10月1日回國後,他被安排在郵電部電信技術研究所和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所從事技術工作,並參加瞭國務院組織的“12年科學遠景規劃”起草工作,負責起草我國運載火箭研制的長遠規則。1956年,他調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導彈系統研究室主任。此後,他先後領導和參加瞭多種導彈和運載火箭的控制系統研制試驗。他是我國自行設計並於1964年實驗成功的第一枚地—地導彈的控制系統負責人之一,並在以後改進的型號中領導研制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慣性制導系統;他參加瞭1966年10月27日在我國領土上進行的震驚世界的導彈核武器試驗;他還是我國向南太平洋發射的遠程液體火箭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副總設計師、控制系統研制工作的負責人;在他的主持下,我國首次把集成電路用於彈上計算機,並首次以此進行全彈自動化測試;他還參加瞭1980年向太平洋發射遠程火箭的飛行試驗。  梁思禮1985年獲“國傢科技進步特等獎”,1987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1994年當選為國際宇航聯合會副主席,1996年10月獲“何梁何利獎”,1997年9月榮獲“中國老教授科教興國貢獻獎”。此外,他還曾獲“何梁何利基金獎”,擔任過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董必武的後代 董必武的子孫後代資料圖片簡介

  董必武的後代:董必武,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傢,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黨和國傢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者。接下來由小編來為大傢說說成董必武的後代。  1973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的一篇長篇通訊《革命的好後代——記北京下鄉知識青年董良翮》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文播發瞭。一時間,董良翮成為中華大地傢喻戶曉的人物。有關董良翮的身世,文章中隻披露瞭他是“革命幹部的後代”,他的行動“得到父母的支持”。然而,生活在北京的不少“老三屆”的同學都知道,董良翮是中共元老、當時的國傢代主席董必武的小兒子。  28年過去瞭,董良翮現在在做什麼?董必武的其他子女狀況怎樣?  當電視專題片——《開國共產黨人的親情傢事》的攝像鏡頭對準董必武後人的時候,作者作為該片的撰稿人之一,隨筆記錄下他們當今的普通生活和對父親的珍貴回憶。  董良羽,董必武之長子  1938年3月生於延安,曾就讀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93年由北京空軍司令部退休  我是1938年3月在延安出生的。我出生時,父親不在身邊。當父親在武漢聽說我出生的消息時,高興得不得瞭,特意給我買瞭一條粉紅色的小連衣裙。長期以來,這件事成為母親責備父親不會買東西的一段笑料。當我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註視父親時,面對的是一位蓄著胡須的陌生老頭兒。我不理他,長時間地面壁而坐。父親一點也不生氣,而是想辦法接近我,給我撫愛。  妹妹良是1941年出生的。當年,延安的生活非常艱苦,冬天常常烤不上火,我和妹妹凍得直哭。父親每次從國統區回來,都給我們帶一些小禮物,非常疼愛地給我們洗臉、洗手,還經常把我們抱起來親親。我們漸漸喜歡上他,終於認可瞭這位父親。  我從小沒有上過幼兒園,而是跟隨父親到處奔波,重慶、南京、延安、西柏坡……當年,母親在延安參加大生產運動,是勞動模范,帶著兩個幼小的孩子,實在有些吃不消。為瞭減輕母親的負擔,父親便把我帶到重慶曾傢巖。   可以說,父親是我的啟蒙老師。那時,沒有教科書。父親用蠅頭小楷把授課內容寫在毛邊紙上,釘成課本,教我背誦。父親是嚴師,每天的功課背不下來,就不許睡覺,從不遷就我。  我從讀小學三年級起,就開始住校,與父親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盡管這樣,父親對我的教育一點也不放松。我每次回傢,他都要在百忙中抽出時間聽我匯報學習和思想情況。父親嚴肅有餘,很少開玩笑,講笑話。在我心中,他可敬,不可親。  父親在世時,我從不介入他的工作,瞭解不多,對他的歷史作用也不清楚。我退下來以後,參加瞭中央文獻研究室《董必武傳記》和《董必武年譜》的編寫工作,系統地閱讀瞭大量的資料,才對父親有瞭更深一層的瞭解,慢慢悟出瞭他的精神所在。父親用他一生的奮鬥和人格風范深深地影響和感染著我們。父親自幼古文很好,又工於律詩、書法,通曉英、日、俄語,法學造詣尤深。但他從不因為自己是黨的“一大”代表,而居功自傲,擺老資格。父親常常自喻為“佈頭”、“龍套”和“老牛”。黨需要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就幹好什麼。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退休前,部隊的一位首長曾好心地提示我:“老董呵,你是不是找找關系,在部隊再幹幾年。”言外之意,要我想辦法找上邊的人,解決職務和軍銜的問題。我沒有這樣做,55歲,到年齡就退休。我想,領導人的子女也是普通人,他們除瞭肩負更重的社會責任,沒有什麼可特殊的。  董良翬,董必武之女  1941年生於西安,曾就讀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哥哥良羽出生時,抗日戰爭剛剛爆發。那時,日本鬼子的飛機肆無忌憚地轟炸掃射,而我們國傢不能制造飛機。父親認為一個國傢能夠制造飛機就說明她的富強,所以給哥哥取名良羽。  出於這樣的想法,我出生時,父親就繼續在“羽”字上做文章,為我取名良翬。弟弟出生後,父親又為他取名良翮。  解放後,父親看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飛速發展的大好形勢十分欣喜。哥哥上大學時,選擇瞭導彈無線電控制專業,他就十分高興。1970年,我國第一顆地球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後,84歲高齡的父親親自帶我們去北京衛星地面站觀看“東方紅”衛星飛過首都上空時的情景。可以說,“羽”字是父親心中的寄托和期望。  1953年前後,我們傢曾住在北京鼓樓後面的小石橋,一個有很大後花園的套院裡。父親很喜歡這個住所,房子的建築佈局很合理,也很有氣魄。但父親還是決定搬傢,遷入中南海去。  為什麼要搬傢呢?父親伸出握拳的左手,用右手撥開食指,說:“第一,為我一個人,要有警衛排,要有人燒鍋爐、送煤,要有人跑這麼遠來送文件。這樣要占用多少人力、物力啊!這第二呢?我上班太遠,如果傢在中南海,上班就近瞭一半路程,節約瞭一半汽油。我們的國傢窮啊!”  這次搬傢大約是1958年。我們搬進中南海懷仁堂東側的一套兩進院。不久,王稼祥叔叔一傢也從外邊遷進來瞭。母親有時去探望王叔叔和朱仲麗阿姨。傢裡要開飯時,我隻要打開北面窗戶,扯著嗓子叫喚母親就行瞭。有幾回,我是從窗口跳過去把母親找回來的。我們兩傢就像一傢人一樣。“文革”開始前,王稼祥一傢遷出中南海。不久,紅得發紫的戚本禹突然搬瞭進來。這個院子就開始顯得聲氣浮囂,喧聲笑語常常吵至深夜。父親和母親的臥室在二進院北屋的西頭,窗戶正對著戚本禹住的院子。對於“文革”種種現象的不理解,對於弟弟良翮不明原因被囚禁,父母的心情很壓抑。兩位老人睡覺又少,如果晚上能夠談談也好,但現在不行瞭,隔墻有耳。對二老來說,這種壓抑在國統區嘗到過,沒有想到,1967年他們在中南海又處在這樣的境地!我傢的乒乓球室設在東墻外的一個車庫裡。父親打完球,常常從球室那扇大門走向中南海散步。距球室東側三四米遠的一個院子裡住著陳伯達的保姆。“文革”開始不久,有人硬是把父親經常進出的那扇大門用木板交叉釘死瞭。事前沒有和父親商量一下,甚至沒有通知一聲。據說為瞭安全、保密。就在這樣的環境裡,父親和母親商議要搬出中南海。  1968年初春,我們搬到六部口附近的一個院子。記得一天晚飯後,父親站在院子裡,舒暢地伸瞭一個“懶腰”,然後笑著對我說:“良,我們可以上街走走瞭吧?”我能體會到他的心情,他是多麼希望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公民呀!   父親去世以後,我常常想,父親是我們黨的創始人之一,做過不少工作,肩負過國傢重任。他的許多事跡卻不見於史料,我覺得很遺憾。  退休後,我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將父親留下的財富好好整理一下。這些東西屬於我,也不屬於我。我想讓大傢都知道。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董良翮,董必武的小兒子  1945年生於延安,1969年下鄉務農,現為廣州中聯置業公司董事長  在三個孩子中,我跟父親在一起的時間最長。父親對哥哥姐姐可能不像對我這麼寬愛。他們的特權不如我大。他們不能隨便進出父親的辦公室,我卻可以在他辦公室的地毯上打滾,甚至可以亂翻抽屜。父親曾經對我說:“上帝創造你,就是讓你破壞的。”父親很嚴肅,但他很有人情味,不打人,甚至沒有罵過我。  我在“文革”中,曾兩次無故被囚禁。1966年12月中旬的一個夜晚,母親從廣州打來長途電話,說父親接到中央通知,要我去投案、自首。沒有人向父親解釋原因。  在姐姐的陪同下,我直奔公安部,又去北京市公安局“投案”。就這樣,我開始瞭第一次囚徒生活。  當我和一大批紅衛兵被“特赦”時,江青、陳伯達、謝富治一夥在人民大會堂召見瞭我們,說是允許革命小將犯錯誤,歡迎他們改正錯誤。這批紅衛兵包括“聯動”和“西糾”兩批人。據說,我不屬於他們之列。  1968年冬季,父親在廣州養病。為瞭父親過生日熱鬧些,我們全傢人先後聚會廣州。這時,因“文革”暫停瞭兩年的征兵工作開始瞭。我興奮至極,一到廣州就纏著母親,讓她到軍區活動活動,接收我當兵。廣州軍區以我眼睛不好為理由,總說研究研究,一個半月後,才通知我可以入伍。  決定搭乘張雲逸大將的公車,先回北京處理一些事。不想在回京的列車上,我已被同包廂的兩個男人監視上瞭。一下火車,我便被他們扣上手銬,塞進一輛早已停在站臺上的小轎車裡,押走瞭。與我同行的姐姐和在站臺上接我的哥哥都驚呆瞭,不知所措。  姐姐說,這個時期,父親做瞭不少詩,內容都是關於我的。父親曾經對她說:“你弟弟是代我坐牢呀!”“文革”期間,我兩次坐牢,到底為什麼?我一直糊裡糊塗的。林彪摔死瞭,“四人幫”被揪出來瞭,我才慢慢明白過來。林彪、“四人幫”一夥為瞭篡黨奪權,整人的手段因人而異。對我父親,因為無權可奪,便對他老人傢進行精神折磨。他們把我抓起來,為的是逼著父親“跳出來”。隻要父親“跳”,就打倒他。但父親就是不理林彪、“四人幫”那一套。   “文革”開始時,我是北京市六中66屆高中畢業生。我出獄時,同學們早已離開學校瞭。1968年12月,父母經過幾天認真的考慮,決定送我到農村去。下鄉前幾天,父親跟我談瞭幾次話,他告訴我,要做好吃苦的準備,在農村上廁所沒有手紙,農民揩屁股用石頭……我不知道父親怎麼知道得這麼多,下鄉後,果然是這樣。  離校時,我24歲。出獄半年多,我的身體一下很不好。為瞭我和女朋友相互有個照顧,父親要我們結婚後一起去。那時,我還是高中生,中學生結婚沒有先例,學校不給開證明。父親說不開證明也結婚。這件事,我對父親很欽佩,那麼大歲數,還是清末秀才,但他沒有封建思想殘餘,對婚姻的看法,比現代人還清楚。我和愛人是下鄉後在農村辦的結婚手續。  我在農村幹瞭10年,從普通社員到大隊書記,到公社書記,到縣委副書記,三年上一個臺階,慢慢地升上來。從1973年當公社書記起,我每年都要堅持參加生產勞動二百天左右。我體會到,隻有和群眾一起勞動,才能聽到群眾的呼聲,感受到群眾的感情。當農民的10年經歷,為我一生積累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1979年,我離開農村,回到北京,在農機部農業機械化服務總公司工作。我沒有按部就班地上大學,隻是在幹部學院進行瞭企業管理專業的培訓。後來,又從農機部調到康華公司,接著又到瞭海南……現在在廣州經商。  如果父親活著,我相信他也不會落伍,一樣會尊重我們自己的選擇。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薛仁貴的後代 薛仁貴的兒子及後代的資料介紹

  薛仁貴的後代:薛仁貴,中國歷史上唐朝時期名將,薛仁貴的一生薛仁貴以字行世,創造瞭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勛。接下來由小編來為大傢說說薛仁貴的後代。  薛仁貴有5個兒子,其傢族在唐朝聲名顯赫。  薛仁貴長子薛訥亦是唐朝大將,也是《說唐演義》人物薛丁山的原型。另有四子: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  薛訥字慎言,薛訥在薛仁貴死前隻是個小縣令,49歲被武則天提拔為幽州太守,在玄宗時期長期跟突厥做戰,後隨阿史那等將領征吐蕃,雪父親的大非川之恥,他是大氣晚成的將軍,玄宗愛將,後被追封位羽林大將軍。唐玄宗時大破突厥,復封平陽郡公(薛仁貴封平陽郡公),謚號昭定,年七十二卒。《新唐書》說他:“性沉勇寡言,其用兵,臨大敵益壯。”  薛慎惑,官至司禮主簿。  薛楚卿、薛楚珍,文人,其族沒落。  薛楚玉字瑤,赫赫有名的平盧營口節度,後來被人告發瀆職,免其官,由安錄山取代,他的離職加快瞭安史之亂的爆發,說是瀆職,其實原因很復雜,主要原因還是在與他們兄弟兩個的軍事變革和朝庭對外權勢力的節制。《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薛楚玉,官至左羽林將軍,封汾陰縣伯。   薛嵩,薛楚玉之子,膂力過人,不治生產,少年時誤入歧途跟隨安史叛軍,後歸唐,為昭義軍節度使,封高平郡王,後改封平陽郡王。生平喜好蹴鞠,大歷七年卒,贈太保。  薛嵩之弟薛曨(《舊唐書》作薛崿),大歷七年繼承兄長薛嵩節度使位,但在大歷十年,被部將裴志清所逐,將兵馬歸田承嗣,逃到洺州。後入朝請罪,唐朝廷免其罪,將其地一分為三,以薛嵩族子薛擇為相州刺史,薛雄(薛慎惑之孫,薛光之子)為衛州刺史,薛堅(薛訥之孫,薛直之子)為洺州刺史。田承嗣引誘薛雄造反,薛雄不從,被田承嗣派去的刺客殺害瞭。  薛平,薛嵩之子,字坦途。以司徒致仕,封魏國公,年八十卒,贈太傅。  薛從,薛平之子,字順之。官終左領軍衛上將軍,贈工部尚書,與父親同為一時之名臣。相關閱讀推薦:薛仁貴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的薛仁貴是因何而死薛仁貴簡介 唐朝時期名將著名軍事傢薛仁貴生平歷史上薛仁貴是怎麼死的?薛仁貴簡介及畫像薛仁貴的老婆是誰?歷史上的薛仁貴老婆姓柳嗎薛仁貴與薛平貴是什麼關系? 薛平貴是薛仁貴嗎薛仁貴簡介及生平 薛仁貴是哪個朝代的人?

李小龍的後代 李小龍的子孫後代資料照片簡介

  李小龍的後代:李小龍,享譽全世界赫赫有名的功夫皇帝,他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功夫電影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也是中國功夫首位推廣者和好萊塢首位華人演員。李小龍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卻創造和打破瞭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之最。接下來由小編來為大傢說說成李小龍的後代。  李小龍和她的美國妻子一共有兩個孩子:兒子李國豪,女兒李香凝。  李國豪,生於1965年2月1日,死於1993年3月31日,年僅28歲。李國豪從小生活在武術的環境下,他剛剛學會走路動作,就開始自覺地模仿武術動作。李小龍也有意識地培養他,但很快就放棄瞭。因為李國豪在幼兒學校經常炫耀武力,跟同學打架,打得同學鼻青臉腫,致使傢長向李小龍告狀。李小龍為避免麻煩,不再教兒子。  李小龍在一篇自傳性的文章中說:“至於孩子的將來,還是讓他自由發展好瞭。”  1970年,李小龍攜妻子回香港度假,5歲的李國豪隨父親上電視臺作武術表演。父子倆都作瞭腳踢木板的表演,人們對李國豪的功夫驚嘆不已。   李香凝(ShannonLee)  出生日期:1969年4月19日  出生地:美國加州奧克蘭  功夫巨星李小龍之女,現從影。李小龍去世時,她隻有3歲,對於父親的印象都是後來從照片和電影以及媽媽、哥哥李國豪的回憶中得到的。她的身份使她有一定的壓力,所以在美國上大學時選讀瞭演藝專業,並在父親生前好友的幫助下苦練武功。在洛杉磯電視臺做過短期節目主持之後,便飛回香港參加由嘉禾公司投資的《渾身是膽》的拍攝工作,這也是她第一部動作片。許多國際片商看瞭《渾身是膽》的首映後,都贊嘆她有李小龍的凌厲眼神,她在凝視對手的那一剎那,仿佛李小龍再現。相關閱讀推薦:李小龍的妻子還活著嗎?揭秘李小龍的妻子近況李小龍是怎麼死的 國際巨星李小龍的真正死因葉問有幾個老婆?葉問與徒弟李小龍的真實關系

周幽王的妃子 揭秘周幽王的寵妃褒姒資料介紹

  周幽王的妃子:周幽王,西周的第十二代君王,想必大傢都知道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隻為博美人一笑的典故,那麼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女子,能讓作為一國之君的周幽王甘願如此呢?  褒姒(史記作襃姒),生卒年不詳。據稱夏朝末年有兩條龍來到王宮,自稱“褒之二君”,通過占卜得“藏之吉”,後來龍離去前遺留的口水唾液裝在木匣子裡收藏起來,直到周厲王時打開觀看,不小心使龍涎灑流於廷外,化為一隻“玄黿”爬進王府,一個小妾碰上瞭這隻鱉,便受瞭孕,四十年生一女嬰。該女嬰被扔棄,被褒國人撿回傢養大。後來褒人將她獻給周幽王姬宮涅,因姓姒,故稱為褒姒。成為周幽王的寵妃,生一子伯服。  褒姒(bāosì),史記作襃姒,周幽王姬宮涅的王後,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收養,在褒國(今陜西省漢中西北)長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後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後,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瞭。”  果然不出伯陽所預料,原來褒姒因為過不慣宮中生活,加之養父被太子宜臼所殺,心中憂恨,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艷麗迷人,周幽王發出重賞,誰能誘發褒姒一笑,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周幽王同褒後並駕遊驪山,燃起烽火,擂鼓報警諸侯一隊隊兵馬聞警來救,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見一隊隊兵馬,像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不覺啟唇而笑,幽王大喜,終於因此失信於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一說被殺),司馬遷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史記·周本紀》)意思是說,褒姒不喜笑,周幽王為瞭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來瞭。西周遂亡。   《史記·周本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唐代著名詩人胡曾也寫有褒姒傾國詩篇:“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烽火戲諸侯。隻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相關閱讀推薦:褒姒是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隻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姬宮湦簡介 烽火戲諸侯的西周亡國之君

楊廣的妃子 探秘隋煬帝楊廣的皇後妃子資料介紹

  楊廣的妃子:隋煬帝楊廣,他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楊廣在位期間修建瞭大運河,並且開創瞭科舉制度,但是因為濫用民力導致瞭天下大亂而直接導致瞭隋朝的滅亡。楊廣還是個好色的皇帝,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楊廣的妃子們。  隋煬帝楊廣也好色著稱,在位期間廣造高樓,網羅天下美女數千名納於迷樓中幽閉。但是留下記載的女人隻有以下幾位:  皇後1人:蕭皇後西梁明帝蕭巋之女,母張皇後。蕭皇後出生於二月的後梁國都江陵,因江南風俗認為二月出生的子女實為不吉,便由蕭巋的堂弟蕭岌收養,蕭岌過世後,輾轉由舅父張軻收養。由於張軻傢境貧寒,因此本貴為公主的蕭氏亦隨之操勞農務。  長大後,她被選成為楊廣之妻,封晉王妃。史書中記載,蕭氏性婉好學,頗得文帝與獨孤皇後之寵,與丈夫楊廣之間也相當合諧。生2子1女,即元德太子楊昭,齊王楊暕,南陽公主。  楊廣登基為帝,蕭氏被冊為皇後。雖然在即位後,煬帝妃嬪眾多,但對於皇後蕭氏一直相當禮遇。史書中也所記錄著許多煬帝對蕭後所說的話。對於煬帝的暴政,蕭皇後因為懼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賦》委婉勸戒。  大業十四年(618年),江都政變,身在行宮的煬帝被叛軍宇文化及等所弒,蕭皇後則被亂軍帶到瞭聊城。之後竇建德率兵攻城迎回皇後,並將皇後暫安置於武強縣。時突厥處羅可汗的妻子義城公主是蕭皇後的小姑(煬帝宗妹),因此關系,遂處羅可汗遣使恭迎皇後。竇建德不敢不從,於是蕭皇後便隨使前往突厥。在突厥生活瞭16年。唐朝貞觀四年,唐太宗破突厥,迎蕭皇後回京。回京後的蕭皇後得到瞭唐太宗的禮遇,貞觀二十一年,蕭皇後崩逝,享年約八十。皇後逝世後,唐太宗以後禮將蕭皇後葬於煬帝之陵,上謚“愍皇後”。   妃子:蕭嬪,生趙王杲;  陳貴人,名叫陳婤陳後主第六女;  王氏,名不詳,封號不詳,她出生高貴,母親是唐同安長公主,唐朝開國之君李淵的外甥女;  宣華夫人陳氏,陳宣帝女寧遠公主陳後主之妹。聰明且貌美,陳國滅亡以後被沒入掖庭,長大之後被選進宮中為隋文帝的嬪,獨孤皇後過世後得到隆寵,掌管後宮。當時為太子的楊廣借父親生病的時候調戲她,她不從,被隋文帝發現。隋文帝大怒,找前太子楊勇,打算廢楊廣的太子之位。楊素將這件事告訴太子後,太子便遣使者進入寢殿,並讓夫人與侍疾者都到別處,不久就傳出文帝駕崩的消息。宣華夫人與其他宮人都知道事情不對勁,相當恐懼。楊廣即位,霸占瞭宣華夫人。她一年多便過世瞭,終年二十九歲。煬帝為其作神傷賦以示哀悼。  容華夫人蔡氏,丹陽人,陳國滅亡之後,被選入隋宮。姿容婉麗,儀態大方。獨孤皇後過世後得到隆寵,封貴人,進夫人,參與掌管後宮之事。文帝過世後,蔡氏為楊廣霸占。  還有1位正史無記載,卻因詩而聞名的侯夫人:隋煬帝在位期間廣造高樓,並網羅天下美女數千名納於迷樓中幽閉,侯夫人就是這幾千名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隋煬帝的宮女之一,最後自縊而死,臂懸錦囊,左右取進,得自感詩三首。她死後顏面美貌異常,臂系錦囊,中藏宮怨詩,引發楊廣無限悲傷,令選美失職瀆職的宦官自盡,她是歷史上少見的死後才得到帝王無限寵愛並且美名、才名俱滿天下的美女。侯夫人大約16歲進宮,24歲左右自殺,存詩13首,為初唐四傑先聲。  相關閱讀推薦:楊廣未非禮母妃宣華夫人 倆人早有不正當關系歷史上真有瓊花公主嗎 瓊花公主是被楊廣殺的嗎隋煬帝楊廣簡介 隋煬帝楊廣的皇後和兒子是誰?隋煬帝楊廣最喜歡的女人是誰?歷數楊廣的妃子給隋朝皇帝楊堅和楊廣頭上戴綠帽子的人是誰?

李白是哪個朝代的 唐朝大詩人詩仙李白資料簡介

  李白是哪個朝代的人: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經歷坎坷,思想復雜,既是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遊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氣質。儒傢、道傢和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  李白留給後世人九百多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瞭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抱負,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功名事業的向往。《梁甫吟》、《讀諸葛武侯傳書懷》、《書情贈蔡舍人雄》等詩篇中,對此都有繪聲繪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時代就喜好任俠,寫下瞭不少遊俠的詩,《俠客行》是此類詩的代表作。在長安3年經歷的政治生活,對李白的創作產生瞭深刻的影響。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現實,發生瞭尖銳的矛盾,胸中淤積瞭難以言狀的痛苦和憤懣。憤怒出好詩,於是,便寫下瞭《行路難》、《古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一系列仰懷古人,壯思欲飛;自悲身世,愁懷難遣的著名詩篇。李白大半生過著流浪生活,遊歷瞭全國許多名山大川,寫下瞭大量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優美詩篇,借以表達出他那種酷愛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懷。在這一類詩作中,奇險的山川與他那叛逆的不羈的性格得到瞭完美的契合。這種詩在李白的詩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數量,被世世代代所傳誦,其中《夢遊天姥吟留別》是最傑出的代表作。詩人以淋漓揮灑、心花怒放的詩筆,盡情地無拘無束地舒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出瞭精神上的種種歷險和追求,讓苦悶、鬱悒的心靈在夢中得到瞭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更把詩人的一身傲骨展露無遺,成為後人考察李白偉大人格的重要依據。  李白作為一個熱愛祖國、關懷人民、不忘現實的偉大詩人,也十分關心戰爭這一重要問題。對保衛邊疆的將士予以熱情的歌頌(如《塞下曲》),對統治者的窮兵黷武則給予無情的鞭撻(如《戰城南》、《丁都護歌》等)。李白還寫瞭不少樂府詩,描寫勞動者的艱辛生活,表達對他們的關心與同情(如《長幹行》、《子夜吳歌》等)。   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藝術特色。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動瞭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瞭完美的統一。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裡的氣勢。比如,他入京求官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想念長安時,“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這樣一些詩句都是極富感染力的。  極度的誇張、貼切的比喻和驚人的幻想,讓人感到的卻是高度的真實。在讀到“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些詩句時,讀者不能不被詩人綿長的憂思和不絕的愁緒所感染。李白的這一藝術表現手法在《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詩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李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采、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韻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語言正如他的兩句詩所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明朗、活潑、雋永。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瞭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遊、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相關閱讀推薦:李白為什麼會被唐玄宗炒瞭魷魚? 李白失寵之謎 李白的身世之謎 歷史上詩仙李白的身世之謎揭秘李白殺過人嗎? 揭秘李白殺人詩背後的故事詩仙李白的兒子

朱熹是哪個朝代的 紫陽先生朱文公朱熹資料介紹

  朱熹是哪個朝代的人:朱熹,我國古代思想傢,是一個全才型人物。著名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出自朱熹之口。朱熹,被後世目為“理學之集大成者”,那麼朱熹是哪個朝代的人?他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朱熹(1130年(壬戌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南宋著名的理學傢、思想傢、哲學傢、教育傢、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傢境窮困,自小聰穎,弱冠及第,中紹興十八年進士,歷高孝光寧四朝。於建陽雲谷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世稱“考亭學派”,亦稱考亭先生。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歲正式拜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為師,專心儒學,成為程顥、程頤之後儒學的重要人物。乾道三年(1167),偕學生林用中、范念德從福建趕赴嶽麓書院,與張栻會講三月,會講的主要議題是“太極”和“中和”,然後同遊南嶽。朱張會講,盛況空前,學生多達千人之眾,其聲勢為全國之最,史稱湖湘學派自此之後,才去短集長,臻於成熟。  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與呂祖謙、陸九淵等會於江西上饒鉛山鵝湖寺,是為著名的鵝湖之會,朱陸分歧由此更加明確。朱熹在“白鹿國學”的基礎上,建立白鹿洞書院,訂立《學規》,講學授徒,宣揚道學。在潭州(今湖南長沙)修復嶽麓書院,講學以窮理致知、反躬踐實以及居敬為主旨。他繼承二程,又獨立發揮,形成瞭自己的體系,後人稱為程朱理學。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間,力主抗金,恤民省賦,節用輕役,限制土地兼並和高利盤剝,並實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參加瞭鎮壓農民起義的活動。朱熹在從事教育期間,對於經學、史學、文學、佛學、道教以及自然科學,都有所涉獵或有著述,著作廣博宏富。   淳熙二年(1175年),與陸九淵為首的另一學派在信州(今上饒)鵝湖寺相聚,就兩學派之間的哲學分歧展開辯論。淳熙五年(1178年),經宰相史浩推薦,朱熹出任南康(今江西星子縣)知軍。八年三月至八月,朱熹任江南西路茶鹽常平提舉,來到撫州常平司官邸。在任期間,他募集錢糧賑濟災民,百姓得以安生。擬調直秘閣,他以捐賑者未得獎賞不就職。宰相王淮以浙東大荒,改薦朱熹為浙東常平提舉。待捐賑者得到獎勵,他才赴紹興就職。後官至秘閣修撰、煥章閣待制兼侍講。  淳熙十二年(1185),他還動員衡州官府重修石鼓書院,提出把書院辦成德行道義之實的教育機構的方針,使書院教育走上正軌。在石鼓書院復興後,應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請,撰寫瞭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書院記》,由張栻親書,後人鐫制成石碑,置於石鼓書院內,使“石鼓有聲於天下”。他一生三次監南嶽廟,但都隻是遙領食俸,並未親臨南嶽。相關閱讀推薦:朱熹是哪個朝代的人?朱熹有什麼有名的詩歌

曹操是哪個朝代的人 曹魏奠基人曹操的資料介紹

  曹操是哪個朝代的人:曹操,字孟德,是漢魏之際著名的政治傢、軍事傢和詩人,對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曾做出瞭特別的貢獻。  公元155年,曹操誕生與一個屬於宦官集團的大官僚傢庭,這個傢庭的特殊背景對曹操的仕途和思想影響很大。公元174年,曹操任洛陽北部尉。公元177年,任頓丘縣令、議郎。178年,受事件影響,被免官,180年復職。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曹操任騎都尉,因為戰功升為濟南相。188年任西園新軍典軍校尉。189年,曹操回傢起兵加入關東聯軍討伐董卓。192年,曹操任充洲牧,受降青州黃巾軍30萬,組成瞭曹傢軍的主力,開始瞭與軍閥的兼並戰爭。  公元196年,曹操西迎漢帝,遷都許昌,執掌朝政。實行“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軍資”的政治、經濟兩大策略,運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先後打敗楊奉、張揚、袁術、陶謙、袁紹、劉表等豪強,接納黃巾軍餘部和張燕的黑山軍,平定烏恒,逐步統一瞭黃河流域,在鄴城建起瞭新的大本營。  公元208年六月,曹操任丞相。九月,南下,占領荊洲,十一月與孫權、劉備聯軍在赤壁會戰中失敗,退回北方。公元211年,出兵關西,擊敗瞭馬超等人的叛亂。公元213年,進魏公,215年,進攻漢中的張魯,並逼降張魯。216年,晉魏王。從209年到217年,四下巢湖,遏止瞭孫權的北犯。219年5月,與劉備在漢中交戰不利,放棄漢中,11月,與孫權聯合,在荊洲的襄陽擊殺關羽,穩定瞭西南防線。  公元220年二月,病故於洛陽,終年66歲;10月,兒子曹丕代漢稱帝,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曹操執政期間,代表中小地主集團的利益,銳意革新;抑制豪強勢力的發展,打擊擁漢反曹派;主張唯才是舉,重用有真才實幹的文人武士;調整賦稅,恢復鹽鐵官營;興修水利,組織軍民屯田。增加糧食,發展經濟;重視教育,移風易俗。是混亂的局勢安定瞭下來,使殘破的北方城鄉改變的面貌。  曹操親自參加並指揮瞭大小近50次戰役,既打硬仗惡仗,又打智仗巧仗,積累瞭豐富的實戰經驗。他整理瞭孫武的《孫子兵法》,寫瞭大量的軍事理論著作。他的軍事思想,主要是“重戰”、“慎戰”、建立強大的軍隊、保障充足的給養、以法治軍、賞罰分明、靈活運用機動的戰略戰術等,是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光輝傑作。  曹操武藝高強、博學多才、擅長書法、圍棋、通曉音樂歌舞和工程技術。在文學上,以四言詩見長,悲涼慷慨,氣勢宏偉;散文多是政令軍策,意到筆隨,簡潔明快。還借政治地位倡導文學,獎勵作傢,尊重創作個性,開展文學評論,是建安文學的領袖。  曹操的從政治理國傢的思想是法表裡,諸傢雜糅。以強權政治和仁義道德相結合等。在思想上,以務實聞名。   曹操一生順應時代的潮流,以其非凡的文治武功為自己樹裡瞭豐碑。他性格多變,所以很多人,尤其是文人認為他是絕世之奸雄,也有人說他是絕代鬼才。曹操是個永遠值得爭論的名字。  曹操對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  曹操的詩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內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遊仙詩。相關閱讀推薦:曹操墓 揭秘三國曹魏政權締造者曹操墓穴今何在說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說曹操曹操到是怎麼來的曹操死後誰繼位 曹操去世後由哪個兒子繼位?曹操的兒子 揭秘歷史上曹操最出名的三個兒子曹操哭過幾次

施耐庵是哪個朝代的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資料介紹

  施耐庵是哪個朝代的:施耐庵,中國古代著名作傢,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1296年-1370年),元末明初人,原名施彥端。大明(南直隸)揚州府興化白駒場施傢橋(今江蘇泰州興化施傢橋)人。元末張士誠於白駒場(今分屬興化和大豐)起義,定都平江(蘇州)建立抗元政權,自立吳王(朱元璋也是吳王,史稱西吳,以區分二者),施耐庵效力張士誠,之後施耐庵避亂遷居興化。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其實就是元末起義軍將領們的影子。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學傢。施耐庵是羅貫中的老師,住蘇州閶門外施傢巷,曾入仕錢塘(杭州)。  留世資料: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瞭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後裔,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傢。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錢塘縣尹,因替窮人辯冤糾枉遭縣官的訓訴,遂辭官回傢。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駒場鹽民張士誠等十八名壯士率壯丁起義反元。張士誠敬其文韜武略,再三邀請他為軍幕,施耐庵抱著建造“王道樂所”的宏遠計劃欣然前往,為張士誠獻瞭許多攻城奪地的計策。後因張士誠居功自傲,斷專行,親信佞臣,疏遠忠良,施耐庵幾次諫勸,張士誠都不予采納,於是憤然離開平江,並作《秋江送別》套曲贈予同在張幕的魯淵、劉亮等人。此後,浪跡江湖,替人醫病解難。  後入江陰祝塘財主徐騏傢中坐館,除瞭教書以外,還與拜他為師的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三遂平妖傳》的創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為撰寫《江湖豪客傳》準備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滅張士誠後,到處偵查張士誠的部屬。為避免麻煩,施耐庵征求興化好友顧逖的意見,在白駒修瞭房屋,從此隱居,專心於《江湖豪客傳》的創作。《江湖豪客傳》成書後,定為《水滸傳》。相關閱讀推薦: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水滸傳》作者施耐庵介紹

文天祥是哪個朝代的 宋末三傑之文天祥資料介紹

  文天祥是哪個朝代的:文天祥,想必大傢都一定很熟悉此人,尤其是那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絕世名句。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瞭解一下他。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屬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傢、文學傢,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寶祐四年(1256年)狀元,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後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鬥爭三年多。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漢族傑出的民族英雄,生活在一個漢民族危機陰影籠罩的時代。洋歷13世紀初,蒙古諸部在塞外強大起來,部落首領鐵木真建立瞭蒙古汗國。幾十年間,蒙古鐵騎席卷歐亞,攻城略地,基本統一瞭歐亞大陸。次子窩闊臺繼位後,相繼滅掉金國,隨即揮鞭南指,完虐南宋。從西元1235-1279年,南宋頑抗瞭40多年,君臣軍民蹈海殉天下。文天祥的一生,與這場壯烈的民族存亡抗擊戰爭相始終。他是一個永遠被載入歷史的愛國將領和著名詩人。他在強敵入侵,國土淪陷,生靈塗炭的危急時刻,他自賣傢產,組織義軍,舉兵抗擊蒙古鐵騎。戰敗被俘後,他義正辭嚴,痛斥漢奸和蒙古汗國,慷慨殉國。文天祥於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洋歷1236年6月6日)誕生在江西吉州廬陵縣(今江西青原)富田。這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小鄉鎮,鎮旁不遠處正是有丘壑林泉之勝的文山。他的先輩是地地道道的庶民,從未做過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說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為祖輩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鄉間略有名望,被稱為「君子長者」。這對文天祥的漢族士者風骨產生深遠的影響。   德祐二年(公元前1276)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為端宗。文天祥擔任樞密使兼都督諸路軍馬。南宋末期抗元明暗兩統帥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匯合,南宋形勢大為好轉。七月,文天祥在南劍州(福建南平)開督府,福建、廣東、江西的許多文臣武將、地方名士、勤王軍舊部紛紛前來投效,文天祥很快組成瞭一支督府軍,規模、聲勢比江西勤王軍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陳宜中、楊亮節、曾淵子不能同心同德對付敵人,成為抗蒙行動的一大障礙。景炎元年(1276)10月,戰鬥失利。在蒙元的攻擊下,南劍州也落入敵手,行都福安(福州)失去屏障。福安府陷落,南宋從此成為海上的流亡政府。  景炎二年1277初,元寇進逼汀州,文天祥退卻到廣東梅州。經過整頓,五月間又從梅州出發,打響瞭收復江西的戰役。景炎二年八月,蒙古鐵騎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文天祥被朝庭外派南劍州開督府時,並奏請楊太後及宋端宗下旨讓江氏子弟去軍擇地隱居。因此,文天祥所募督府軍由於沒有作戰經驗和嚴格訓練,戰鬥力不強,在元軍鐵騎猛烈的沖擊下,文臣武將或死或降,文天祥一傢隻剩下老少三人。  崖山戰役後,文天祥被俘並押到廣州。張弘范對他說:“南宋滅亡,忠孝之事已盡,即使殺身成仁,又有誰把這事寫在國史?文丞相如願轉而效元,定會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國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餘罪,怎能再懷二心。”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文天祥在一種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狀態下抵達元大都燕京。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義的日子。這一天,兵馬司監獄內外,佈滿瞭全副武裝的衛兵,戒備森嚴。上萬市民聽到文天祥就義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兩旁。從監獄到刑場,文天祥走得神態自若,舉止安詳。行刑前,文天祥問明瞭方向,隨即向著南方拜瞭幾拜。監斬官問:“丞相有什麼話要說?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說話,從容就義,終年四十七歲。  文天祥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瞭反對異族侵略,保衛國傢,他勇敢地走上瞭戰場。那時候,蒙元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傢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建一支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麼多,你這麼點人怎麼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傢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  南宋統治者投降瞭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傢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瞭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瞭元朝的多次勸降,實現瞭舍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袁枚是哪個朝代的 性靈派三大傢之袁枚資料介紹

  袁枚是哪個朝代的: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隨園先生。晚年自號蒼山居士,清代詩人、詩論傢。浙江錢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間的進士,才華出眾,詩文冠江南。他與紀曉嵐(清乾隆四庫全書的總編纂)有“南袁北紀”之稱。  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傢”。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調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很得當是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築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  一生以率情以行、風格特異而聞名。曾自謂“孔鄭門前不掉頭,程朱席上懶勾留”。他好詠,好色,好錢,好遊,好友,好花鳥泉石,不願“為大官作奴”。在江寧(今南京)任上建得隨園後,思想“使吾官於此,即一月至焉;使吾居於此,則日日至焉”,因而辭去官職,“竟以一官易此園”。  自此,他就在這裡過瞭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現人才,獎掖後進,為當時詩壇所宗。袁枚24歲參加朝廷的科考,試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莊,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總督尹繼善挺身而出,才免於落榜。  著作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子不語》24卷及《續子不語》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餘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袁枚倡導“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主張直抒胸臆,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歷作為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作追求,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後天努力相結合,創作出佳品,認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發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後天也”。主張文學應該進化,應有時代特色,反對宗唐宗宋。他譏諷神韻派是“貧賤驕人”,格調派是“木偶演戲”,肌理派是“開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兒搬傢”。他也反對沈德潛的“溫柔敦厚”說,認為“孔子論詩可信者,‘興觀群怨’也;不可信者,‘溫柔敦厚’也”。主張駢文和散文並重,認為駢文與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與奇一樣不可偏廢,二者同源而異流,它們的關系是雙峰並峙,兩水分流。詩歌清新雋永,流轉自如。寫景詩飄逸玲瓏。袁枚的文學思想有發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文學觀點及形式主義思潮有沖擊作用。另外,他強調駢文作為美文學的存在價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敘寫身邊瑣事,多風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會內容,有些詩趨向艷俗,不免淺薄甚至浮滑。

李自成是哪個朝代的 揭秘闖王李自成的資料介紹

  李自成是哪個朝代的:闖王李自成,明朝末期著名的造反傢,攻破北京,逼死崇禎皇帝。百姓有雲:吃他娘,喝他娘,打開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李自成(1606~1645年),原名鴻基。陜西米脂人。稱帝時以李繼遷為太祖。人稱闖王、李闖。明末農民軍領袖之一,大順政權的建立者。  李自成少年喜好槍馬棍棒,父親死後任明朝負責傳遞朝廷公文的驛站卒,負責照看馬匹。明朝末年的驛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年)全國三分之一的驛站被裁撤,李自成因丟失公文被裁撤,失業回傢,並欠瞭債。  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繳不起舉人艾詔的欠債,被艾舉人告到米脂縣衙。縣令晏子賓將他“械而遊於市,將置至死”,後由親友救出後,年底,殺死債主艾詔,接著,因妻子韓金兒和村上名叫蓋虎的通姦,李自成又殺瞭妻子。兩條人命在身,於是同侄兒李過於崇禎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肅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投軍。  當時,楊肇基任甘州總兵,王國任參將。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國提升為軍中的把總。同年在榆中(今甘肅蘭州榆中縣)因欠餉問題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發動兵變。  李自成-征戰  李自成起義後轉戰漢中,參加瞭王左掛的義軍。1629年,後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動,大將袁崇煥被皇帝凌遲處死。1630年王佐掛被朝廷招降,李轉投奔張存孟。1631年4月,張存孟在陜北戰敗,也降明。李自成率餘部東渡黃河,投奔瞭他的舅父“闖王”高迎祥,稱“闖將”。也有這一說(:歷史考證李自成並非另一闖王高迎祥的部將).  崇禎七年(1634年)後金軍第二次入塞,是年六月,陳奇瑜乃引軍西向,約會陜西、鄖陽、湖廣、河南四巡撫圍剿漢南農民軍。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部見明軍雲集,誤走興安(今陜西省石泉以東的漢江流域)車箱峽。峽谷之中為古棧道,四面山勢險峻,易入難出,唯一出口為明軍所截,“馬乏多死,弓矢皆脫”,情勢危殆,李自成用顧君恩之計,賄賂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詐降。此時陳奇瑜釋放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撫官將義軍遣送回籍,甫出棧道,自成立刻殺安撫官復叛。   1635年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裡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傢七十二營起義軍在河南召開滎陽大會,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方略。會後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率部攻下南直隸鳳陽,掘明皇室的祖墳,焚毀朱元璋曾經出傢的“皇覺寺”,殺宦官六十多人,斬中都守將朱國相。因爭奪俘虜,李自成與張獻忠失和,李自成分軍西走甘肅。  1636年後金改清。清軍第三次入塞。高迎祥進攻西安時兵敗被陜西巡撫孫傳庭所殺。李自成便被推為“闖王”,繼續征戰四川、甘肅、陜西一帶。《明史》稱其為“闖賊”。  崇楨十年(1637年),楊嗣昌會兵10萬,增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策略,限制起義軍的流動性,各個擊破,最後殲滅。此舉在二年內頗見成效。張獻忠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陜西東南的商洛山中。相關閱讀推薦:李自成寶藏在哪?古代農民起義三大寶藏下落 闖王李自成寶藏在哪?古代農民起義三大寶藏下落“福祿宴”是什麼?看李自成如何烹食明代王爺李自成的生死之謎:闖王李自成到底死在哪裡?李自成寶藏之謎:李自成的寶藏到底藏在哪裡?李自成是怎樣打敗孫傳庭的?解讀孫傳庭之死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崇楨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從青口山(今河北遷安市東北)、墻子嶺(今北京密雲東北)兩路毀墻入關,發動瞭第四次入關作戰。楊嗣昌為貫徹其“安內方可攘外”的戰略,力主與清議和,但遭到宣大總督、勤王兵總指揮盧象昇的激烈反對。崇禎和戰不定,急調洪承疇等人東去勤王,李自成大難不死。  李自成-稱王  1639年張獻忠在谷城(位於湖北襄樊)重新反叛,李自成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入河南,收留餘民,鄭廉在《豫變紀略》載李自成大賑饑民的盛況:“向之朽貫紅粟,賊乃藉之,以出示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自此李自成軍隊發展到數萬,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之“迎闖王,不納糧。”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1641年1月)攻克洛陽,殺萬歷皇帝的兒子福王朱常旬,從後園弄出幾頭鹿,與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為“福祿宴”,與將士們共享,“發藩邸及巨室米數萬石、金錢數十萬賑饑民”。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之後在一年半之內三圍省城開封未果,最後一次1642年決黃河堤沖毀開封,城中平民遇難者甚眾。先後殺死陜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與此同時明朝對清朝戰事不利,3月,洪承疇降清。11月,清軍第五次入塞,深入山東,掠走36萬人。  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5月張獻忠克武昌,稱“大西”王。10月,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督師孫傳庭,占領陜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以黨項人李繼遷為太祖,建國號“大順”。11月,張獻忠在成都稱大西皇帝。   李自成-入京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率軍五十萬東征北京,二月初二(3月10日),在沙渦口造船三千,渡過黃河,攻下汾州(今汾陽)、陽城(今晉城市陽城縣)、蒲州(今永濟),隔日攻下懷慶(今河南焦作),殺盧江王載堙。初五日(3月13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戰盡歿,初八日以守將張雄作內應,炮轟破城,蔡懋德自縊死。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省忻州市),官民迎降,代州(今屬忻州)守關總兵周遇吉憑城固守,雙方大戰十餘日,遇吉因兵少食盡,退守寧武關(今山西寧武境)。  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後火藥用盡,開門力戰而死,全身矢集如蝟毛,夫人劉氏率婦女二十餘人登屋而射,全被燒死。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寧武關,前後死將士七萬餘人,傷亡慘重,《罪惟錄》記“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寧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當晚,大同總兵薑瓖投降,宣城總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連下居庸關、昌平。崇楨急調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昌平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入衛京城,並號召在京勛戚官僚捐助餉銀。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大順軍抵達居庸關,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而降,十七日進高碑店、西直門,以大抱轟城,入午攻打平則門,彰義門,西直門。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打開外城西側的廣寧門,農民軍由此進入今復興門南郊一帶。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勛入城與崇禎秘密談判。據《小腆紀年附考》卷四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雙方談判破裂。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率軍,中午,李自成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入,經承天門步入內殿。此時崇楨帶著太監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宮,大臣皆己逃散,最後崇禎前往景山自縊,李自成下令予以“禮葬”,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後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於田貴妃墓中。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大順軍進城之初,兵不滿二萬,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京城秩序尚好,店舖營業如常,“有二賊掠緞鋪,立剮於棋盤街。民間大喜,安堵如故”。但從二十七日起,大順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傢,規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劉宗敏製作瞭五千具夾棍,“木皆生棱,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傢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牽魏藻德、方嶽貢、丘瑜、陳演、李遇知等,勛戚冉興讓、張國紀、徐允幀、張世澤等八百人追贓助餉。”談遷《棗林雜俎》稱死者有1600餘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四月十四日,西長安街出現告示:“明朝天數未盡,人思效忠,定於本月二十日立東宮為皇帝,改元義興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親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關征討吳三桂,留守北京者為劉亮與李侔。   據說李自成入北京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十?)兩,”(《明季北略》卷二十)。時人許重熙在《明季甲乙兩年匯略》借談遷之口謂曰:“損其奇零,即可代兩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內騷然,而扃鑰如故,豈先帝未睹遺籍耶?不勝追慨矣。”但可信度並不高。計六奇認為:“予謂果有如此多金,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萬方可載之,即迴圈交負,亦非計月可畢,則知斯言未可信。”據梁方仲估計,1390年至1486年,中國國內白銀總產量隻有三千萬兩上下。明亡前,雖有大量白銀流入,但也隻有四千五百萬兩。  李自成-覆滅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兵六萬,與駐守山海關將領吳三桂進行一片石戰役。戰至四月二十二日,吳軍漸漸不支。吳三桂乃降於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主將劉宗敏受傷,急令撤退。二十六日(5月31日)李自成逃到京城,僅三萬餘人,怒殺吳三桂傢大小34口。二十九日(6月3日)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稱帝,以李繼遷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為帝後;立妻高氏為皇後,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禮[24]。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兩路徹退。臨行前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築。多爾袞命吳三桂不得入京城,直接追擊李自成軍,五月初二日在定州清水河(今河北省定州市),李自成再次大敗。五月初三日(6月7日)多爾袞軍入主北京城。七月李自成軍渡黃河敗歸西安,不久,棄西安,經藍田,商州,走武關。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於是疑心日盛,終於妄殺李巖等人,致使人心離散。  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軍出擊潼關,大順軍列陣迎戰,清軍因主力及大抱尚未到達,堅守不戰。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以紅衣大炮攻破潼關,李自成採避戰的方式流竄,經襄陽、鄧州,入湖北,聲言欲取南京,水陸並  試圖與武昌的明朝總兵左良玉聯合抗清,左良玉東進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側”征討馬士英病死途中。四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軍一擊即潰。五月在江西再敗,後在湖北通山縣南九宮山被忠於明朝的程九伯地方武裝殺死,屍首不知何處,自成犧牲後,大順軍悲怒交集,立即掃蕩九宮山區,對當地團練予以報復性打擊。大順軍餘部稱李自成為先帝,其妻高氏為太後,李錦推舉李自成三弟李自敬為首領。  另說李自成兵敗後脫逃,在湖南省石門縣夾山寺削髮為僧,名奉天玉和尚,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圓寂於該寺。又說李自成隱居到甘肅蘭州青城。  雖然目前李自成死地之謎眾說紛紜,但在湖北通城周邊先後發現上千件李自成以及大順的相關文物,其中更有數十件直書李自成死於湖北省通城縣九宮山,相信不久的將來,歷史會還李自成死地之謎一個真正的清白。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曹植是哪個朝代的 曹操之子沉思王曹植資料介紹

  曹植是哪個朝代的: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詩人、文學傢,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傢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的評價。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他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傢,《詩品》稱為“建安之傑”。現在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最多,詩有八十多首,辭賦、散文完整的與殘缺不全的共四十餘篇。從這些作品來看,其成就的確在建安時期一般作傢之上。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稱帝為界,明顯地分為前後兩期。前期他以才華深得曹操的賞識與寵愛,幾乎被立為太子,志滿意得;後期曹丕父子做瞭皇帝,由於前期有爭為太子一段經歷,對他深懷猜忌,橫加壓抑與迫害,他雖然仍不失王侯的地位,卻“抑鬱不得志”,終於在憤懣與苦悶中死去。這種生活遭遇,對他的創作有著深刻的影響。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對安定的環境中過著貴公子生活,但頗有功名事業心。他一生所熱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與楊德祖書》)。當曹操奠定瞭天下三分的局面時,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滅“違命之蜀”,東滅“不臣之吳”,“混同宇內,以致太和”(《求自試表》)。他的詩歌的主要內容之一,便是表現這種雄心壯志。《薤露篇》說:“願得展功勤,輸力於明君。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群”。在《假但篇》裡,詩人自比為鴻鵠,把“勢利惟是謀”的小人比為“不知江海流”的假但和“安識鴻鵠遊”的燕雀。這些都表現瞭他追求理想和穎脫不群的性格。但由於詩人前後期生活境遇的不同,表現這方面內容的作品,其情調、風貌也有顯著的差異。前期以《白馬篇》為代表,它塑造瞭一個武藝高強、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壯烈犧牲的愛國壯士的形象,充滿豪壯的樂觀的精神:“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後期以《雜詩》為代表,更多地表現瞭壯志不得施展的憤激不平之情。如《雜詩》其五:  仆夫早嚴駕,吾行將遠遊。遠遊欲何之?吳國為我仇。將騁萬裡途,東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急流。願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   曹植後期備受迫害和壓抑。《世說新語》載一個故事說,曹丕曾命他七步中為詩,不成則將行大法。他作詩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個傳說很能表現他當時的處境。他的後期詩歌也主要是表現這種處境和心情。  作於黃初四年的《贈白馬王彪》是詩人後期的一篇重要作品。當時詩人和白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都去京師朝會,任城王到京後不明不白地死去,詩人與白馬王回返封地時,又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於是詩人“憤而成篇”,寫下瞭這首贈詩。全詩共分七章,表現瞭豐富的復雜的感情。詩中如“鴟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痛斥瞭迫使他們分行的有司;“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表現瞭對任城王暴亡的深沉悼念;“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也吐露瞭詩人在岌岌可危的處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這首詩雖然隻是抒發詩人的主觀感情,客觀上卻深刻地暴露瞭統治階級內部萁豆相煎的殘酷,是有深刻的思想意義的。這首詩的抒情藝術水平也很高。詩人把復雜的感情,通過章章蟬聯的轤轆體的形式,一步步抒發出來,極有層次。另外,詩人的感情雖然十分悲憤激切,卻不是一味的直接傾訴,往往通過敘事、寫景,或通過哀悼、勸勉等方式宕開去寫,這就把感情表現得沈著從容,豐富深厚。相關閱讀推薦:曹操的傢教 曹操是如何教育官二代曹丕曹植的?大話三國之歷史上曹植與甄宓的戀情存在嗎?曹植是曹操的第幾個兒子?曹植的母親是誰?“洛神”原型甄妃與曹植有艷遇? 甄妃怎麼死的?甄宓與曹植的關系 甄宓曹植之間有愛情嗎?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此外,他的《籲嗟篇》以轉蓬為喻形象地描寫瞭他“十一年中而三徒都”的生活處境和痛苦心情。《野田黃雀行》則表現瞭他對迫害的憤怒和反抗: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交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傢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詩人以羅傢喻迫害者,以雀喻受害者,塑造瞭一個解救受難者的俠義少年的形象,寄寓瞭作者的理想和反抗情緒。曹丕即位就積極翦除曹植的羽翼,殺死瞭他的好友丁儀、丁異等,可見這樣的詩是有現實背景的。  曹植前期的詩歌主要是表現他的壯志,很少反映社會現實,隻有《送應氏》第一首因送友人而連帶寫到友人所居的洛陽的殘破。後期由於自己生活的不幸,逐漸能體會到一些下層人民的痛苦,才寫出瞭個別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如《泰山梁甫行》給我們描繪瞭一幅當時邊海人民貧困生活的畫面:  八方各異氣,千裡殊風雨。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雜詩》第二首則表現瞭對從戎的“客子”的同情。  曹植還寫瞭不少情詩,如《七哀》、《美女篇》等。這些詩與表現壯志的詩風格明顯不同,感情哀婉纏綿,與漢末古詩中的抒情詩極相近。《七哀》一首情調尤肖《古詩十九首》。這些詩中有一些可能寄托瞭詩人君臣不偶和懷才不遇的感情。  《詩品》說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很能概括曹植詩歌的藝術風格。曹植一生熱中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後,壯志不衰,轉多憤激之情,所以詩歌內容充滿追求與反抗,富有氣勢和力量,這就形成瞭“骨氣奇高”的一面。  在建安詩人中,曹植要算是最講究藝術表現的。他的詩歌雖然也脫胎於漢樂府,但同時吸收瞭漢末文人古詩的成就,並努力在藝術上加以創造和發展。建安詩歌從樂府出來逐漸文人化,到瞭曹植手裡就具有明顯的文人詩的面目瞭。如《美女篇》模仿漢樂府《陌上桑》,但描寫的細致和詞藻的華麗,與《陌上桑》迥異其趣,正表現瞭這種傾向。曹植的這種努力造成瞭他的“詞采華茂”的一面。他的詩善用比喻,不隻多而貼切,並且常常以全篇為比,如以少年救雀喻解救受難者,以轉蓬飄蕩喻流徒生活,以女無所歸喻懷才不遇等。他的詩又註意對偶、煉字和聲色。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波長坂,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一連三聯對偶,後兩聯尤為工整。“被”字,“冒”字見出作者選詞用字的匠心。他有些詩句已暗合律詩的平仄,富於音樂性。此外曹植的詩還工於起調,善為警句,如“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它們或在篇首,或在篇中,都使全詩增色。曹植這方面的成就提高瞭詩歌的藝術性,但也開瞭雕琢詞藻的風氣。   曹植的辭賦也都是抒情小賦。《洛神賦》是他賦中的名作。這篇賦接受瞭《神女賦》的影響。它熔鑄神話題材,通過夢幻境界,描寫一個人神戀愛的悲劇。賦中先用大量篇幅描寫洛神宓妃的容貌、姿態和裝束,然後寫到詩人的愛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動:“於是洛靈感焉,徒倚旁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鬱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通過這些動作的描繪把洛神多情的性格也刻劃得十分突出。最後寫到由於“人神之道殊”,洛神含恨贈當而去,和詩人失意追戀的心情,有濃厚的悲劇氣氛。這篇賦想象豐富,描寫細膩,詞采流麗,抒情意味和神話色采很濃,藝術的魅力很大。  在曹植的文章中,《與吳季重書》和《與楊德祖書》是兩篇有名的散文書札。後一篇直抒懷抱,譏彈時人,文筆鋒利簡潔,也很能表現他自視甚高的性格。另外,他的《求自試表》、《求通親親表》是兩篇駢儷成分極重的文章。但它們都有一定的內容,而在形式上,對偶排比句也往往是三、四、五、六言相間,並且不排斥散句,所以錯落有致,工整而不萎弱,與後來許多形式主義的駢文有很大不同。特別是前一篇,詩人的急切用世之心,洋溢在字裡行間。  建安文學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個時期的文學能形成一種傳統而被接受下來是不多的。鍾嶸在反對晉以後的形式主義詩風時,曾慨嘆“建安風力盡矣”!初唐詩人陳子昂在進行詩歌革新時,也高舉“漢魏風骨”的旗幟,這說明“建安風骨”的傳統對後世文學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駱賓王哪個朝代的 初唐四傑之駱賓王資料介紹

  駱賓王是哪個朝代的:駱賓王,唐代詩人。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駱賓王和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號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其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死於任所。他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父死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瞭早年歲月。  高宗永徽(650~655)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陳述才能,他恥於自炫,辭不奉命。拜奉禮郎,為東臺詳正學士。因事被謫,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後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儀鳳三年(678),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禦史,因事被誣下獄。  次年,遇赦得釋。出獄後,曾北遊幽燕,再度投身戎幕。調露二年(680),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光宅元年(684),武則天廢中宗李顯為廬陵王,積極準備改唐為周。這年9月,徐敬業(即李敬業)據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駱賓王參加瞭這一軍事行動,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著名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就是這時寫的。11月,徐敬業兵敗,駱賓王下落不明。   《駱賓王集》最早為中宗時郗雲卿所輯10卷本,其書已佚。明、清兩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為後人重輯。清人陳熙晉《駱臨海集箋註》後出,最為完善,有中華書局排印本。相關閱讀推薦:駱賓王簡介 唐初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駱賓王生平王勃《秋日仙遊觀贈道士(一作駱賓王詩)》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劉徹是誰的兒子 漢武帝劉徹是誰的兒子資料介紹

  劉徹是誰的兒子:漢武帝劉徹,西漢的第7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傢、戰略傢、詩人。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那麼劉徹的父親又是誰呢?  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恒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王娡,在劉徹被冊立太子後成為皇後。漢武帝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據《史記》、《漢書》的後妃傳記載,漢武帝生於漢文帝後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母王氏,漢景帝中子。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景帝後,景帝說:“此貴征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就逝世瞭。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  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劉徹以皇子的身份被封為膠東王。同年,景帝的長子、他的異母長兄劉榮獲封為太子。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秋九月,無子無寵的薄皇後被廢。第二年(公元前150年)春正月,廢栗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夏四月乙巳,其母王氏被立為皇後,丁巳,劉徹被立為太子。他成為太子與其母孝景王皇後和其姑母館陶公主劉嫖有很大關系。劉嫖許諾將她的女兒陳氏嫁給當時四歲(古代按虛歲計算)的膠東王劉徹。劉徹後娶陳氏為妃,兩人成婚的時間無考。   後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太子劉徹即皇帝位,尊皇太後竇氏曰太皇太後,皇後王氏曰皇太後。相關閱讀推薦:漢武帝劉徹的生母 揭秘漢武帝劉徹生母王娡介紹劉徹死後誰繼位 漢武帝傳位給誰繼承瞭大漢江山漢武帝的妃子 揭秘漢武帝劉徹的皇後妃子介紹漢武帝的兒子 揭秘歷史上漢武帝劉徹的兒子命運霍去病猝死之謎

賈璉是誰的兒子 紅樓夢中賈璉和其父的資料介紹

  賈璉是誰的兒子:賈璉,《紅樓夢》中的人物,賈赦之子。他捐瞭個同知的官位,但不務正業。住在叔父賈政傢裡,和妻子王熙鳳幫著料理榮府傢務。他一味好色縱欲,女兒巧姐出天花,按迷信要夫妻分房,他一離開王熙鳳就找“多姑娘兒”鬼混。王熙鳳去過生日宴會,他就把鮑二媳婦勾搭上手,見瞭尤二姐,又貪圖其美色,騙娶為二房。父親賈赦卻誇他能幹,又把自己的丫環秋桐賞給他。他和王熙鳳同床異夢,也不知她背地裡重利盤剝,是個典型的紈絝子弟。  賈璉是王熙鳳的丈夫,賈赦的兒子。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曾這樣說賈璉:“這位璉爺身上現捐的是個同知,也是不肯讀書,於世路上好機變,言談去的,所以如今隻在乃叔政老爺傢住著,幫助料理傢務。  身為賈府的大管傢,他也有他的長處。在同輩男子中應該是唯一一個對榮國府的日常生活有實用價值的人:賈珠早死,寶玉隻在女孩堆裡混,賈環、賈琮年幼且不受重視。因為賈政不慣俗物,所以這一房的日常事物都由賈璉夫婦料理。鳳姐雖然能幹,畢竟不能像男子一樣可以在外拋頭露面,交際應酬。所以賈璉的存在是必須的。從冷子興口中可以知道賈璉是有一定才幹的,隻是娶親之後,風頭被妻子蓋過,“倒退瞭一射之地”。賈璉經辦的幾件事:林黛玉回傢探父,賈母堅持要命賈璉護送,這足以說明賈母對賈璉能力的肯定;其次營造大觀園,賈政放手交給賈璉、賈珍。賈政到正在籌建中的大觀園視察時,忽又想起一事,便命人去喚賈璉,賈璉趕來,忙向靴筒取掖內裝的一個折略節看來回答瞭賈政的問題。這就是很好的證明。如果沒他,我們就不能看到人間仙境般的“大觀園”瞭。賈政結交外官,也是賈璉帶信跑腿。賀吊往還等事更都離不開他。因此賈璉給人的印象就是在傢操勞,在外奔波。  賈璉的父親賈赦,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一個人物。字恩侯,榮國公之孫,賈代善、賈母之長子,邢夫人的丈夫。他承襲瞭榮國公的爵位。他生性好色,在第46回中,他想要母親的貼身丫環鴛鴦做妾,不惜威逼利誘鴛鴦的哥哥,後來遭到賈母的拒絕才作罷。後用銀子買瞭嫣紅來代替鴛鴦。   賈赦為人好色,平日依官作勢,行為不檢。曾與賈雨村勾結,強索石呆子古扇,逼得石呆子憤而自盡。雖上瞭年紀,兒子、孫子、侄子滿堂,卻還要左一個右一個小老婆放在屋裡尋歡作樂。連他母親賈母也說他放著身子不保養,官兒也不好生做去,成日裡和小老婆喝酒。  他不僅糟蹋瞭無數良傢女子,凡賈府中稍有頭臉的丫頭也都不肯輕易放過。在他胡子花白,兒子、孫子一大群時,還看上瞭賈母房中的鴛鴦,便執意要她做妾。雖遭到鴛鴦拒絕,仍不肯善罷甘休。直至賈母大發雷霆,方才勉強歇手,終究又花瞭八百兩銀子,買瞭一個十七歲女孩子嫣紅,收在屋裡,才悻悻瞭結。鴛鴦也隨賈母而去。  他不滿賈母偏向弟弟賈政,與賈母、賈政貌合神離。這個無恥的封建階級的末代子孫,終於遭到查抄傢產,革去世職,遠離都城,充軍邊地的應得下場。

朱棣有幾個老婆 永樂大帝朱棣的老婆資料介紹

  朱棣有幾個老婆?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漢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人們稱之為的永樂大帝。那麼朱棣有幾個老婆呢?  成祖仁孝皇後徐氏,中山王達長女也。幼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太祖聞後賢淑,召達謂曰:“朕與卿,佈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達頓首謝。  洪武九年,冊為燕王妃。高皇後深愛之。從王之籓,居孝慈高皇後喪三年,蔬食如禮。高皇後遺言可誦者,後一一舉之不遺。  靖難兵起,王襲大寧,李景隆乘間進圍北平。時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備禦,多稟命於後。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後激勸將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  王即帝位,冊為皇後。言:“南北每年戰鬥,兵民疲敝,宜與休息。”又言:“當世賢才皆高皇帝所遺,陛下不宜以新舊間。”又言:“帝堯施仁自親始。”帝輒嘉納焉。初,後弟增壽常以國情輸之燕,為惠帝所誅,至是欲贈爵,後力言不可。帝不聽,竟封定國公,命其子景昌襲,乃以告後。後曰:“非妾志也。”終弗謝。嘗言漢、趙二王性不順,官僚宜擇廷臣兼署之。一日,問:“陛下誰與圖治者?”帝曰:“六卿理政務,翰林職論思。”後因請悉召見其命婦,賜冠服鈔幣。諭曰:“婦之事夫,奚止饋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從有違,夫婦之言,婉順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為念,汝曹勉之。”嘗采《女憲》、《女誡》作《內訓》二十篇,又類編古人嘉言善行,作《勸善書》,頒行天下。   永樂五年七月,疾革,惟勸帝愛惜百姓,廣求賢才,恩禮宗室,毋驕畜外傢。又告皇太子:“曩者北平將校妻為我荷戈城守,恨未獲隨皇帝北巡,一賚恤之也。”是月乙卯崩,年四十有六。帝悲慟,為薦大齋於靈谷、天禧二寺,聽群臣致祭,光祿為具物。十月甲午,謚曰仁孝皇後。七年營壽陵於昌平之天壽山,又四年而陵成,以後葬焉,即長陵也。帝亦不復立後。仁宗即位,上尊謚曰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後,祔太廟。  昭獻貴妃王氏,蘇州人。永樂七年封貴妃。妃有賢德,事仁孝皇後恭謹,為帝所重。帝晚年多急怒。妃曲為調護,自太子諸王公主以下皆倚賴焉。十八年七月薨,禮視太祖成穆孫貴妃。  恭獻賢妃權氏,朝鮮人。永樂時,朝鮮貢女充掖庭,妃與焉。姿質穠農粹,善吹玉簫。帝愛憐之。七年封賢妃,命其父永均為光祿卿。明年十月侍帝北征。凱還,薨於臨城,葬嶧縣。相關閱讀推薦:明成祖朱棣曾找到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明成祖朱棣為什麼派遣鄭和下西洋 追殺建文帝?朱棣生母 歷史上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何許人也朱棣死後誰繼位 明朝永樂大帝朱棣傳位給瞭誰?朱棣的妃子 揭秘明成祖朱棣的後宮妃子列表介紹

鮑叔牙簡介 春秋時期齊國名臣鮑叔牙的資料介紹

  鮑叔牙簡介:鮑叔牙(約公元前723-前644年)(或說生約公元前716年)姒姓之後,鮑叔之子,名曰叔牙。潁上(今屬安徽潁上縣)人。春秋時期齊國大夫。鮑叔牙廣為世人所知的事情,莫過於管鮑之交,推薦管仲當上齊相,從而幫助齊桓公九合諸侯,成就齊國霸業。  春秋時齊國的大夫,以知人著稱。少年時和管仲友善,後因齊亂,隨公子小白出奔莒,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襄公被殺,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桓公任命他為相,他辭謝,保舉管仲。後來齊國經管仲改革,日漸富強,齊桓公也成為春秋時期的首霸。  鮑叔牙(?~公元前644年)臨淄人,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善交著稱。管仲、鮑叔牙多年友善,叔牙深知管仲有非凡的治世才能,始終如一地禮讓、尊重、信任。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成語“鮑子遺風”、“管鮑之交”,便是源於他們二人的友誼故事。管仲曾嘆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齊襄公在位時(公元前697—前686),荒淫無道,隨意誅殺,人人自危,紛逃國外。公子糾由管仲、召忽二人輔佐逃往魯國;公子小白則由鮑叔牙輔佐逃往莒國。公元前686年,齊國內亂,襄公被殺,國內無君。逃往國外的公子糾和小白都率兵回國爭位。兩方相遇,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銅制衣帶鉤,小白趁勢詐死,騙過瞭管仲,麻痹瞭魯軍,兼程直入臨淄,賴高傒等重臣的擁戴,得立為國君,是為齊桓公。這時,魯莊公方率魯軍護送公子糾行至幹時(今臨淄區西境)地方,齊桓公親自率軍迎戰,大敗魯軍,並盡奪魯國汶陽之地。   鮑叔牙深怕魯國因向齊國謝罪而殺害管仲,便暗地送信給魯國說:“管仲是齊國國君的死仇,齊國國君必要親手殺死他。”魯國新敗,隻得囚送管仲回齊國。小白做瞭國君,念念不忘一箭之仇,日夜想殺管仲。鮑叔牙先見桓公賀喜說:“管仲天下奇才,齊國得到他,豈不可賀。”桓公切齒道:“我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焉能用他!”叔牙正色勸說道:“難得的是臣下忠於其主啊,如果你重用瞭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豈射鉤可比呢?”桓公點點頭說:“好吧,我暫且聽你的話,先不殺他”。相關閱讀推薦: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一日,齊桓公欲拜叔牙為相,鮑叔牙誠懇地辭謝說:“主公如果隻想管理好齊國,有高傒和我就夠瞭。如想建樹王霸天下的不世功業,那非用管仲不可!”桓公沉吟說:“那我的先試探一下他的學問再說。”叔牙搖搖頭,進言說:“非常的人,必須以非常的禮節相待才行,天下的人知道主公尊賢禮士,不計私怨,會有更多的人來齊國效忠盡智!”齊桓公恍然大喜,即命人擇定吉日良辰,用“郊迎”的大禮,親自迎接管仲並同車進城。桓公與管仲一連談論三日三夜,句句投機,即拜管仲為相國,且尊稱為“仲父”,言聽計從,專任不疑,常囑左右:“國傢大政,先稟仲父;有所裁決,任憑仲父。”近臣易牙,豎刁想內外用事,單怕管仲。乃合詞進讒說:“現在什麼事也由仲父發號施令,齊國人懷疑好像沒有君王瞭。”桓公當即叱斥道:“我和仲父比如身軀與手足,隻有充分信賴仲父,我才能成為一個完好的國君!”  齊桓公聽從管仲的意見,不斷在士中選用人才。寧戚出身農牧,一經賞識,便委以國政,用為大司農。因此,很快便在他周圍聚集瞭象管仲、鮑叔牙、高傒、隰朋、寧戚、賓須無、東郭牙、王子成父等大批傑出人才。  桓公在管仲的謀劃下,對內政、經濟、軍事都進行瞭有效地改革,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  桓公和管仲依據中原形勢制訂瞭切合時宜的霸業方針--尊王攘夷。尊奉周朝王室,可以挾天子以命令諸侯;攘除夷狄侵擾,是中原各國的共同心願,可以團結諸侯,可以立德樹威。從公元前681年開始,齊桓公在這一旗幟下向外發展,取得瞭極大成功,雄霸中原三十多年。  公元前645年,管仲、、顯朋等人相繼死去,桓公不聽管仲遺言,又起用佞臣易牙、豎刁、開方。公元前643年,桓公病重,三人乘機作亂,自己也被斷食餓死。諸子爭位,內亂發生,屍體停放六十七天始得收斂,齊國也由此中衰,失去瞭霸主地位。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戰國時期李悝是怎麼死的?李悝的生平資料簡介

  李悝是怎麼死的:李悝,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傢、法學傢。,曾任魏文侯相,主持變法。其“重農”與“法治”結合的思想對商鞅、韓非影響極大。故一般認為他是法傢的始祖。歷史上的李悝又是怎麼死的呢?  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傢。也作李克。有的古書中還將李克寫成“裡克”,或訛作“李兌”、“季充”。李悝為魏文侯到武侯時人,曾受業於子夏弟子曾申門下,作過中山相和上地守。上地在河西,故李悝經常和秦人交鋒作戰。桓譚以為李悝為文侯師,班固、高誘以為是文侯之相。由於先秦文獻缺乏記載,故此說尚難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悝能參與機密,為文侯心腹之臣。司馬遷說:“魏用李克盡地力,為強君。”班固稱李悝“富國強兵”。這些記載都表明,文侯時魏能走上富強之路,李悝曾作出很大貢獻。  李悝以為“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還要“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有賞有罰,唯才是用,這是戰國時甚為流行的法傢主張,當時不少國傢都因貫徹這些主張走向富強。   在經濟策略方面,盡地力之教是李悝的主要主張。他認為田地的收成和為此付出的勞動成正比,“治田勤謹則畝益三鬥,不勤則損亦如之”。又認為糧貴則對士民工商不利,谷賤則傷農,善治國者必須兼顧士民工商和農民雙方的利益。他指出五口之傢的小農,每年除衣食、租稅和祭祀等開支外,還虧空四百五十錢,這就是農民生活貧困和不安心於田畝的原因。他針對此情況作平糴法,即將豐年分成大熟、中熟、小熟三個等級,按比例向農民糴糧;把荒年也分成大饑、中饑和小饑,在大饑之年把大熟之年所糴的糧食發放給農民,其餘則類推。這樣可使饑歲的糧價不致猛漲,農民也不會因此而逃亡或流散。由於能“取有餘以補不足”,“行之魏國,國以富強”。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法經》的編訂,是李悝在法律制度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春秋末年,晉、鄭諸國作刑鼎或刑書,以公佈新的法律條文。到戰國時,隨著歷史條件的改變,出現瞭更多的新的成文法典。李悝“撰次諸國法”,修訂出《法經》六篇,包括盜、賊、囚、捕、雜、具。盜是指侵犯財產的犯罪活動,大盜則戍為守卒,重者要處死。窺宮者和拾遺者要受臏、刖之刑,表明即使僅有侵占他人財物的動機,也仍構成犯罪行為。賊律是對有關殺人、傷人罪的處治條文,其中規定,殺一人者死,並籍沒其傢和妻傢;殺二人者,還要籍沒其母傢。囚、捕兩篇是有關劾捕盜賊的律文。雜律內容包羅尤廣,包括以下幾類:①淫禁。禁止夫有二妻或妻有外夫。②狡禁。有關盜竊符璽及議論國傢法令的罪行。③城禁。禁止人民越城的規定。④嬉禁。關於賭博的禁令。⑤徒禁。禁止人民群聚的禁令。⑥金禁。有關官吏貪污受賄的禁令。如規定丞相受賄,其左右要伏誅;犀首以下受賄的要處死。具律是《法經》的總則和序例。《法經》出現後,魏國一直沿用,後由商鞅帶往秦國,秦律即從《法經》脫胎而成,漢律又承襲秦律,故《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悝的著作著錄於《漢書·藝文志》者有法傢類《李子》三十二篇,儒傢類《李克》七篇;兵權謀傢《李子》十篇,也可能是李悝所作。李悝的思想和治術都屬於法傢范疇,故其大多數小說詩歌文學作品被列入法傢類。由於他和子夏學派有一定的關系,他的有些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不免帶有幾分儒傢色彩,《藝文志》將其列入儒傢也不為無因。以上三種著作早已亡佚,但在魏晉或隋唐時尚有零簡殘篇傳世。如《水經註》和《文選·魏都賦》註都引有《李克書》。由於《漢書》以李悝與李克為兩人,後代也有不少學者認為李悝是法傢,李克是儒傢。   《法經》早已不存,唯桓譚《新論》中有關於《法經》內容的簡述,《晉書·刑法忘》也有類似的記載。《新論》已亡佚,桓譚介紹《法經》的一條保留在明人董說《七國考》之中,是我們今天瞭解《法經》的重要依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輯有《法經》,夾雜瞭天尊、佛像等語,當是誤引他書所致,故難以憑信。  李悝的命運好於秦國的商鞅和楚國的吳起.他的仕途很順利,終身的受到瞭魏王尊敬和重用.他是壽終正寢的.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