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之內

狄仁傑如何做到在一年之內斷案一萬七千起?

  影視中的狄仁傑,大都身手不凡,斷案入神,“狄仁傑‘神探’稱號主要來自他在地方和中央大理寺擔任司法官員時候的業績。他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曾擔任國傢最高司法職務,判決積案、疑案,糾正冤案、錯案、假案,有說他一年斷案一萬七千起,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史籍中沒有留下他斷案的詳細細節,有野史說他斷案效率高,擔任大理寺丞期間一年斷案一萬七千八百起,這意味著每天斷案四十餘,實際上這是指看卷宗進行案件復審,不是現場偵破,他要做的是發現漏洞,該重審重審,該結案結案,狄仁傑手下是有一批助手的,他是負總責,出瞭問題責任是他的,有這樣的功績榮譽也自然算在他名下。  可一天看四十多案宗也不是輕巧的活兒,不過,後人流傳的演繹主要來自清朝人寫過的《狄公案》和清末民國時荷蘭漢學傢高羅佩寫的《大唐狄公案》,狄公斷案的經過並沒有史料記載。課件這些都是文學想象,並不符合史實,之所以沒有留下斷案細節,估計是因為古代知識分子對於技術性細節歷來不重視,很少有詳細記載。   到瞭宋代才出現瞭《洗冤集錄》那樣系統記載刑偵技術的書籍,唐代沒有這樣的書。不過卻有記載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決瞭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1.7萬人,看來是有把這個弄錯,把涉及1.7萬人說成瞭斷案一萬七千起,一次來提高他的名聲。相關閱讀推薦:名臣狄仁傑70歲時與30歲的上官婉兒關系曖昧? 唐朝狄仁傑簡介 唐代歷史上真實的神探狄仁傑狄仁傑受寵的原因:被女皇武則天暗戀瞭一輩子?狄仁傑也搞裙帶關系:弟弟要想做官我能幫忙狄仁傑寧自殺也不誣告 血流滿面嚇住酷吏

唐玄宗李隆基為何一日之內連殺自己三個兒子?

  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殺瞭他的三個兒子嗎?趙美人,後來被封為趙麗妃,生的這個兒子後來還當瞭太子,名字叫做李瑛,隻可惜,這個太子後來被武惠妃陷害,和其他兩個兄弟一起,在一天之中都被玄宗殺掉瞭。真是血腥的傢庭悲劇啊!  這是怎麼回事呢?  說來話長。李瑛是玄宗的第二個兒子,是開元三年立的太子。可能有人會問,按照傳統,太子不應該是由皇帝的嫡長子來當嗎?這李瑛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為什麼讓他當太子啊?我們講過,玄宗的皇後王皇後沒有兒子,嫡子根本就不存在。嫡子沒有,那就應該考慮長子瞭,可是,玄宗的長子小時候打獵又被野獸抓傷瞭臉,有損國傢形象,也不適合當太子。老大不行那就考慮老二吧,這個老二李瑛不僅排行靠前,而且母親趙麗妃在開元初年也正得寵,以長以愛都占優勢,所以,他就順理成章地成瞭太子。如果沒有變故,這個太子就安心等著接皇帝的班瞭。但是,變故還是出現瞭。  什麼變故呢?武惠妃橫空出世瞭,而且很快就成瞭後宮專寵,趙麗妃靠邊站瞭。大傢都知道一句話叫作母色衰則子愛馳,李瑛的地位會不會受到威脅啊?沒有。因為武惠妃雖然專寵,也不停地生孩子,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她生的孩子都活不長。連著三個孩子都夭折瞭。接連的打擊讓武惠妃都沒自信瞭,所以,生到第四個孩子的時候,她再也不敢自己帶瞭,幹脆送給李隆基的大哥寧王去帶,對外都謊稱是人傢的兒子。這樣一來,雖然唐玄宗對趙麗妃的感情淡瞭,但是,李瑛的地位倒沒發生什麼動搖。可是,到瞭開元十二年之後,接連發生三件大事,使得情況又發生瞭變化。第一件事,開元十二年,武惠妃動用種種手段,終於扳倒瞭王皇後,眼看就要成為新一任皇後瞭。第二件,開元十三年,武惠妃的兒子李瑁已經七歲,過瞭兒童危險期,從寧王那裡回到瞭唐玄宗和武惠妃身邊,封為壽王瞭。第三、開元十四年,李瑛的親媽趙麗妃死瞭。這三件事疊加到一起,李瑛的地位可危險瞭,失去瞭親媽的庇護,又多瞭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他這個太子還能繼續當下去嗎?果然,就在開元十四年,李瑛人生中第一個考驗終於到來瞭。這一年,唐玄宗跟大臣提出,要立武惠妃當皇後。可以想象,如果這個動議一通過,武惠妃變成武皇後,李瑛馬上就得給她的兒子讓位。這可是千鈞一發的時刻,好在大臣出來說話瞭。大臣說:太子已立,武惠妃又有兒子,如果讓他當皇後,難道太子也要跟著換嗎?當時玄宗還比較明智,想想政治成本太大,終於放棄瞭這個想法。武惠妃幾乎到手的皇後之位隨風飄散,李瑛的位子才又算保瞭下來。李瑛政治生命中的第一波驚濤駭浪算是通過瞭。   可是,就像諺語說的那樣,女人柔弱,為母則強。隻要是為瞭孩子好,母親什麼事都做得出。武惠妃也是如此。雖然沒能當上皇後,但是,她還是想讓兒子當太子。可是,面對著明智的丈夫和對她並不友好的朝廷,武惠妃勢單力孤,一時也想不出什麼辦法。就這樣,十來年的時間就過去瞭。開元二十三年,壽王已經十七歲,該娶妻瞭。娶瞭誰呢?他娶瞭大美女楊玉環,就是後來的楊貴妃。眼看兒子長大成人瞭,武惠妃更著急瞭,怎麼辦呢?  就在這時候,事情出現瞭轉機,武惠妃一下子覺得又有希望瞭。什麼轉機呢?首先,李林甫悄悄讓宦官帶話,許諾要幫助壽王,武惠妃在朝廷終於有瞭支持者。另外,武惠妃的女兒咸宜公主也長大瞭,嫁瞭人,武惠妃又多瞭兩個幫手。咸宜公主嫁的人是誰啊?這個小夥子叫楊洄,說起來也是親上加親。當年唐中宗和韋皇後不是生瞭兩個女兒嗎?一個叫長寧公主,一個叫安樂公主。安樂公主被唐玄宗殺瞭,但是,長寧公主活瞭下來,楊洄就是她的兒子。楊傢在唐朝可是太出人才瞭,武則天的母親楊夫人,後來大名鼎鼎的楊貴妃都出身於這個傢族。這小夥子出身於政治世傢,可想而知,對政治也非常敏感。小夫妻兩個都表態,願意幫助母親給哥哥爭個太子當。這樣一來,武惠妃的勢力一下子增強瞭。這些資源怎麼利用呢?武惠妃不愧是武則天的侄孫女,馬上做出瞭部署。她自己專心致志在後宮給玄宗灌迷魂湯,李林甫在外廷暗中相助,至於楊洄嘛,就利用青年公子哥的身份,專門負責盯著太子的一舉一動,隨時舉報不法行為好瞭。俗話說三人成虎,她就不信這隻大老虎吃不瞭太子李瑛!  開元二十四年,機會終於來瞭。這一年的十月,楊洄向武惠妃匯報,最近,太子李瑛總和兩個弟弟一個叫鄂王瑤,一個叫光王琚混在一起,三個人經常發表對皇帝的不滿言論!這三個小夥子為什麼對皇帝不滿啊?其實很簡單。他們三個人的母親當年都曾經得過寵,後來有瞭武惠妃,又都失寵瞭。母親同病相憐,孩子自然就走得近一些,三個人所謂的不滿,也就是不滿意父親對自己的母親太薄情。這本來也算不上什麼大事,可是,武惠妃有本事把它做大。怎麼做呢?武惠妃對著玄宗哭瞭個梨花帶雨。說:太子和兩個王爺結黨,說是妾身奪瞭他們母親的寵愛,想要害死妾母子呢!請陛下千萬為我們母子做主啊!另外,他們還對您說瞭好多不堪的話,太惡毒瞭,我都不敢跟您說!唐玄宗一聽這話就怒瞭,為什麼呀?他生氣的倒不光是太子對武惠妃不敬,而是太子居然敢對他不滿!要知道,中國古代的皇帝跟太子的關系最微妙瞭,雖然是自己的兒子,但畢竟也是未來的接班人,試想,要是有這麼一人,職業就是等著你死瞭好去接你的班,任何人都會覺得不舒服,何況是夢想自己的統治千秋萬歲的皇帝呢!本來心裡就別扭著呢,你再說太子對他不滿,他能不生氣嗎!所以,唐玄宗聽武惠妃這麼一說,馬上血往上湧。第二天一上朝就跟宰相提出來瞭,太子和兩個兄弟結黨,擅自議論皇帝,應該廢掉!皇帝這麼一說,李瑛政治生命中的第二個大浪可又打過來瞭,而且來得比上次還猛,這一次他能頂住嗎?能,因為又有貴人來搭救瞭。誰呢?張九齡。相關閱讀推薦:楊貴妃秘史 揭秘李隆基寵妃楊貴妃的傳奇一生李隆基的妃子 唐玄宗妃子中有哪些妃子得寵上官婉兒之死:李隆基殺上官婉兒的歷史真相李隆基廢太子:為何在一日之間連續廢三位皇子揭秘:唐玄宗李隆基殺死上官婉兒的背後真相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要知道,這還是開元二十四年,這時的首席宰相還是張九齡。我們不是講過張九齡剛正不阿,喜歡跟皇帝叫板嗎?一般小事尚且要爭個是非曲直,何況是廢太子這樣的大事啊。張九齡說:“陛下踐祚垂三十年,太子諸王不離深宮,日受聖訓,天下之人皆慶陛下享國久長,子孫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聞大過,陛下奈何一旦以無根之語,喜怒之際,盡廢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輕搖。……陛下必欲為此,臣不敢奉詔。”表明態度之後,張九齡還給唐玄宗上起歷史課來瞭,講瞭一大堆歷史上因為聽瞭女人的話,改換太子引發的禍害,矛頭直指武惠妃。要知道,唐玄宗當時已經被感情所左右瞭,哪裡聽得進這些呀?越聽眉頭皺得越緊。可是,廢太子也是國傢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沒有宰相認可,玄宗不敢、也不能貿然行動,怎麼辦呢?  我們不是說過,李林甫為瞭當宰相,已經開始為武惠妃效力瞭嗎?他得發揮作用啊。怎麼發揮呢?李林甫用起瞭自己的經典招數,退朝之後悄悄嘀咕。這一次,他對著玄宗身邊的宦官嘀咕瞭一句:“此主上傢事,何必問外人!”他知道,宦官肯定會把他這句話報告給玄宗。那麼李林甫這句話厲害不厲害啊?太厲害瞭,要知道,這可是中國歷史上宰相慫恿皇帝違規時候最經典的說法瞭。當年,唐高宗想立武則天當皇帝,長孫無忌他們反對,李勣不就說瞭這麼一句,幫高宗下瞭決心嗎?時隔八十多年,李林甫又拿這句話來蠱惑皇帝瞭。唐玄宗一聽李林甫這麼說,心裡也頗有點豁然開朗之感,是啊,跟國傢有關系的事情我聽你宰相的也就罷瞭,可是,讓哪個兒子接班,這是我們李傢的私事,你張九齡管得著嗎!幹脆拋開宰相算瞭!可是,轉念一想吧,唐玄宗又有點負罪感,畢竟,在內心深處,他覺得張九齡還是對的。到底聽誰的呢?唐玄宗心裡的天使和魔鬼各占一半的位置,反復鬥爭,哪邊戰勝都有可能。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武惠妃沉不住氣瞭,走瞭一步臭棋,一下子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瞭。怎麼回事呢?當時廢不廢太子,關鍵不就在張九齡這兒嗎?武惠妃想,幹脆去他那裡疏通疏通關系好瞭,告訴他,隻要在這個問題上高抬貴手,武惠妃絕對虧待不瞭他!於是,就派瞭一個心腹宦官牛貴兒去找張九齡瞭,跟他說:“有廢必有興,公為之援,宰相可長處。”武惠妃這樣做好不好啊?大大的不好。她太低估張九齡的政治操守瞭。她以為宰相都像李林甫那樣,隻知道固權保位,她不知道,張九齡是有原則的人,這樣的人可能被打倒,但是決不能被收買。果然,張九齡一聽,鼻子都氣歪瞭,你武惠妃居然想收買我,這不是侮辱我嗎!對著牛貴兒一頓臭罵,把他給罵走瞭。這還不算,第二天一早,張九齡就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匯報給唐玄宗瞭。唐玄宗一聽,簡直像兜頭潑瞭一瓢冷水,一下子把他澆醒瞭。本來,武惠妃梨花帶雨一番哭訴,他還覺得武惠妃楚楚可憐,引起瞭他保護弱者的沖動,但是,現在看來,這個女人的心機不簡單啊!更要不得的是,她居然想對外廷插手,跟宰相勾結,這可就觸犯瞭唐玄宗的底線瞭。要知道,唐玄宗可是在武則天、韋皇後和太平公主時代歷練成長起來的,他太知道後宮和外廷勾結的威力瞭,他可以寵愛一個有政治頭腦的女人,但是,絕不能接受一個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就這樣,因為武惠妃的失著,也因為張九齡的保護,李瑛的太子之位又保住瞭。   李瑛的太子之位雖然保住瞭,他在唐玄宗心目中的位置可是越來越邊緣瞭。更糟糕的是,開元二十四年年底,他的保護人張九齡罷相瞭,而且在開元二十五年四月遠貶荊州,徹底離開瞭長安城的政治舞臺。失去瞭強有力的宰相的保護,李瑛人生的第三次危機出現瞭。怎麼回事呢?就在張九齡離開京城之後第二天,唐玄宗再次召集宰相,商量要把太子李瑛廢掉!大傢可能要疑惑瞭,這事怎麼又提出來瞭?唐玄宗為什麼再次提出廢掉太子呢?史書有兩種不同的記載。第一種記載是《舊唐書》和《資治通鑒》,說武惠妃的女婿楊洄又在唐玄宗面前打小報告瞭,說太子李瑛和他的兩個弟弟鄂王瑤、光王琚一起圖謀不軌,唐玄宗這才再次發威,舊事重提。這是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就是《新唐書》的記載瞭。說太子李瑛誤入武惠妃的圈套瞭。什麼圈套呢?《新唐書》記載:就在頭一天夜裡,武惠妃派人向太子兄弟傳旨,說是內宮有盜匪,請太子立即領兵護駕!事情緊急,哪裡容人多想啊,再說瞭,太子兄弟早就在玄宗面前失寵瞭,正想找機會挽回呢,所以,太子李瑛還有李瑤、李琚趕緊帶著自己的衛隊去瞭。一看三兄弟真的帶兵進宮瞭,武惠妃裝得比誰都緊張,大叫太子謀反!玄宗自己就是個搞政變的高手,對政變最敏感瞭,馬上采取行動,把三個兒子給抓起來瞭。李瑛他們這才知道,上瞭武惠妃的當。大體情節跟林沖誤入白虎堂差不多。  這兩個記載都出自正史,到底哪個是真的啊?我個人覺得,雖然《新唐書》的記載更加活靈活現,但是,它恐怕不是真的。為什麼呢?三點理由。首先,太子兄弟都是成年人,他們和武惠妃的矛盾由來已久瞭,武惠妃派人讓他們帶兵進宮,他們豈能那麼輕易相信?這也太低估太子兄弟的智力瞭。其次,如果太子帶兵入宮被抓,審問的時候必定會說出武惠妃假傳聖旨的事情,雖然武惠妃可以否認,但是唐玄宗也不是傻子呀!那樣冒的政治風險可就太大瞭。第三、如果真是帶兵入宮的話,事後牽連的人必定不少,可是,從以後處理的情況看,被牽連的都是三兄弟的親戚,這也不符合處理政變的慣例。這樣看來,我覺得,還是《舊唐書》和《資治通鑒》的記載更有道理。三兄弟並沒有吸取上次的教訓,還是經常混在一起,搞小集團,亂發牢騷。被楊洄抓住把柄瞭。唐玄宗對這個兒子早就不感興趣瞭,一看兒子屢教不改,就又動瞭廢太子的念頭瞭。  上一次玄宗要廢太子,被張九齡勸阻瞭,那麼,這一次玄宗跟宰相商量,宰相又會怎麼表態呢?要知道,這時候的首席宰相已經是李林甫瞭,李林甫當然是支持廢太子的。那他會怎麼說啊?說陛下,我早看太子不順眼瞭,廢掉算瞭?那可不是李林甫的風格。李林甫不是以柔順著稱嗎?他做任何事情,都要讓皇帝感覺是他自己在拿主意的。所以,李林甫還是那句話:“這是陛下的傢事,我們當大臣的不宜過問。您就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吧。”這種說法貌似不表態,其實就是支持啊!一看宰相沒有意見,唐玄宗的決心也就定瞭。李林甫不是說這是傢事嗎?那就按傢法處理吧,不用在朝廷裡宣佈瞭。他直接派瞭一個宦官到宮裡宣制,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都廢為庶人。廢黜的皇後通常沒有好結果,倒臺的太子也一樣。十五天之後,太子李瑛兄弟三人被賜死在長安城東的驛站裡。一日之內殺三子,這可是唐玄宗當皇帝以來最大的冤案。李瑛當太子已經二十多年瞭,從來沒出過什麼大錯,李瑤和李琚更是以學識著稱,三個人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瞭,好多人都替他們惋惜,覺得唐玄宗太心狠瞭。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