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乾隆

乾隆風流成性:為何還能成為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在中國數千年的帝王史上,超過八十歲的長壽皇帝有三位:一是南北朝時的梁武帝蕭衍,活瞭八十六歲;二是一代女皇武則天,享年八十二歲,而乾隆皇帝終年則為八十九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其實,乾隆是眾所周知的好色成性、縱情聲色的風流皇帝,他不僅擁有三宮六院,宮中美女如雲,佳麗薈萃,而且六下江南還留下無數風流香艷的歷史傳說;晚年他與一個異族美女香妃的浪漫傳奇,更讓後人領略瞭他的風流好色世上無人能及。俗話說,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那麼,乾隆如此風流成性、縱情聲色,為什麼能成為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呢?  乾隆第一任皇後富察氏是他還未做皇帝的時候就迎娶的嫡福晉。但是,他竟是與富察氏的嫂嫂暗度陳倉,如膠似漆,結果氣得皇後一命歸西去瞭。這是乾隆十三年二月裡的事。到瞭乾隆十五年八月,冊立烏喇那拉氏貴妃娘娘為新皇後,但他卻在秦淮河上的風流快活,把新皇後氣得尋死覓活,結果把頭上的萬縷青絲一古腦兒剪幹凈,以示抗議。不久,這位烏喇那拉氏皇後也淚盡血枯,命喪黃泉。  當時,在乾隆的後宮中,還有一位寵妃,就是電視連續劇《環珠格格》中所說的那位知書達理的令妃娘娘。這位令妃在歷史上也是確有其人。當皇後烏拉那拉氏與乾隆的關系日趨緩和的之時,令妃卻在無意中成瞭第三者。那麼,乾隆為何對令妃情有獨鐘呢?原來令妃乃江蘇美女,原名叫魏佳氏,比乾隆小十六歲。更重要的,這魏佳氏聰明伶俐,深諳夫妻之道,她對乾隆的風流艷事采取的基本原則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給瞭乾隆充分的空間和自由。所以沒多久,魏佳氏就從貴人一路晉封為瞭令妃,直至被冊封為令貴妃。  然而,當那位滿懷異域風情的新疆美女香妃進京的那一刻起,乾隆立馬就把目光從令妃身上轉移開來,全部投到瞭這位渾身噴香的異域美女身上。為瞭緩解香妃的思鄉之情,乾隆破例在皇城禁地,圈處一片少數民族聚集區,安置瞭隨同香妃一起進京的娘傢人。除此之外,乾隆還為她配備瞭廚師,專做新疆飯菜。由此不難看出來,這位身邊美女如雲的皇帝,此時此刻把所有的心思都撲在瞭香妃的身上。  其實,不論是兩位皇後也好,還是令妃、香妃也罷,都不過是乾隆後宮三千佳麗的代表而已。乾隆一生閱女無數,風流成性,那麼,他為何擁有八十九歲的高壽呢?  乾隆生於公元1710年,駕崩於公元1799年,在位六十年,終年八十九歲。考究起來,乾隆之所以長壽,除去飲食起居條件優越,喜好習武強身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生酷愛書法,把所吟所賦凝於筆端,當作健身執法,這是他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乾隆一生愛好廣泛,學識淵博。他愛讀書,是封建帝王中少有的多才多藝的皇帝。他情趣甚廣,喜書法,喜詩文,還喜歡聽戲、觀燈、看雜技、滑冰等,並親自演過戲,這些活動,對修身養性頗有裨益。  古人把習練書法作為健身之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周、秦時期就已把書法作為“六藝”課程之一。縱觀歷史,書法傢大多長壽。如著名的書法傢、書寫《多寶塔》和《麻姑仙西雲記》的顏真卿,去世時七十六歲;書寫《九成宮》的歐陽詢,終年八十五歲;書寫《玄秘塔》的柳公權,享年八十八歲;而書寫《夫子廟》碑刻的虞世南,則與乾隆一樣活瞭八十九歲。  習練書法所以能夠健身,是因為在回避之前需要沉思凝神,心不外弛。揮毫時要心正氣和,一心專註,一氣呵成。實際上和氣功有著許多相同之處。而乾隆自由酷愛書法,周圍有很多大學士做老師,嚴格教導。繼位後又孜孜不倦,刻苦用功,每到一處都提筆留詩。從皇宮到酒樓,從行宮到古剎,幾乎隨處可見乾隆墨跡。  據有關史料記載:“高宗萬幾之暇,惟事丹銘,禦制詩五集,至十萬餘首。”當然,這裡未免有點誇張。其實,據有的學者考證隻有五萬多首。這在歷史上也是頗為可觀的。歷史上寫詩較多的可算是南宋詩人楊萬裡瞭,一生作詩兩萬多首。集唐、五代兩千多位詩人作品的《全唐詩》,也不到五萬首。所以有人說乾隆詩詞遍天下,確是事實。  乾隆所以酷愛書法,是和幼年所受的教育分不開的。清朝作為少數民族統一中國後,深深感到必須學習優秀的漢文化,才能鞏固自己的統治。所以定都北京後,對宗室子弟八旗少年學漢文、臨碑帖每天都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康熙曾親自指導乾隆習練書法,並且教導習練書法是健康之本:“人專心於一藝一技,則心不外馳,於此有益。朕所及明季人與我國之嗜舊,善於書法者俱壽考而身強健。富有能畫漢人或造物匠役,其巧絕於人者皆壽至七八十,身體強健,而作如常……”  除此以外,乾隆還喜歡四處“旅遊”。他六下江南,三上五臺,遊覽名川大山、古剎舊寺。如此涉足野外寬闊幽靜之地,令人心曠神怡,悠然忘返,對身心健康是大有益處的。同時,乾隆起居飲食很有規律。他早上大約6點多起床,先洗漱後用膳。早餐後,處理政務,然後與大臣議事,午後遊覽。晚飯後,看書習字,作文賦詩,然後就寢。乾隆的飲食多以新鮮蔬菜為主,肉類、野味少而食之,並且從不過飽。乾隆喜喝茶,對飲用水,即禦用西山泉水十分講究。他還效法祖父康熙皇帝,從不吸煙。  其實,人的身體壽命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一般來說是和新陳代謝的速度有關。目前的科技水平還沒有找到延緩細胞衰老的有效辦法。每個人的內在的身體素質、生理機制以及外在的生存環境都不相同,因此壽命長短也就不同。古人很重視養生之道,帝王更是如此,當時正處於康乾盛世,天下太平,乾隆一生多才多藝,為人又瀟灑豁達,晚年傳位於嘉慶皇帝,早早做瞭太上皇,不為朝政煩心,心情愉悅,加之重視保健養生,即便風流成性,縱情聲色,身體自然也不會輕易被拖垮。相關閱讀推薦:康熙傳位於雍正 是否與他特別喜歡乾隆有關?乾隆的兒子們的結局是怎樣下場的:你肯定不知道為什麼說乾隆皇帝可以算史上運氣最好的君王?多爾袞曾經被開除“族籍” 乾隆年間才恢復乾隆統治達到頂峰的標志性事件:平定準噶爾部

清史解密:乾隆為何選擇在執政六十年時禪讓皇位?

    乾隆六十年,已是八十五歲高齡的乾隆皇帝決定將皇位禪讓給第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自己退位稱太上皇帝。乾隆為什麼要選擇在他執政六十年的時候做出如此舉動?在這一舉動的背後是否有一種壓力籠罩著乾隆帝呢?在這千古罕見的權力交接中,究竟發生瞭哪些波折?  永琰終於通過瞭父皇乾隆帝長達二十二年的考察,最終登上皇帝寶座,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那麼,在這漫長、苛刻的皇儲考察中,永琰是如何表現的呢?面對禪讓皇位的父皇乾隆,嘉慶帝該如何對待呢?而乾隆帝是否能默默無聞地退出政治舞臺呢?  乾隆六十年正月初二日,公歷是1795年1月22日,乾清宮內外花團錦簇,頂翎輝煌,樂曲悠揚。八十五歲的乾隆老皇帝設傢宴招待前來拜年的傢族成員和近支宗室。由於欽天監預報正月初一恰逢日食,於是,推遲到瞭今天舉行。皇子、皇孫、皇曾孫、皇玄孫濟濟一堂,依次向皇帝行禮拜年。看著子孫滿堂的盛況,遙想臨禦天下六十年的歷程,乾隆皇帝感慨萬千。  太監抬來瞭滿滿幾大箱銀元寶,乾隆帝要給子孫發紅包。領到紅包的人忙不迭地叩頭謝恩,還沒領到的人兩眼直勾勾地期待著。然而,紅包發完,唯獨一個人沒給,這個人是誰?您猜,他就是皇十五子永琰!  為什麼不給我,本來應該人人有份,為什麼偏偏落下瞭自己?永琰不敢質問,但一臉錯愕,楞在那裡。大傢也百思不得其解。看來是故意不給十五阿哥的,不像是忘給瞭,這是為什麼呢?  這時,乾隆皇帝不緊不慢地輕聲說瞭一句石破天驚的話:“你要銀子何用?”  “你要銀子何用”?這是什麼意思?什麼人有錢無處花?  短暫的沉寂,現場立即迸發出一片輕聲的驚嘆,大傢明白瞭,皇帝留給永琰的“紅包”最大,堪稱是“超值大禮包”–未來大清朝的錦繡江山!   幾十年的秘密揭曉瞭,盡管現場的所有人對這個秘密都有心理準備,但當這一時刻到來的時候,大傢還是心潮澎湃,尤其是皇子們更是說不清酸甜苦辣;另外,儲位歸屬本是皇傢大忌,皇帝欲言又止,並沒有說得很透徹,大傢都不知如何表態,永琰本人更是尷尬。  元年盟誓,帝王心結  據考證,乾隆帝此時此地透露這個天大的秘密,很可能跟這次日食有關。  最近幾年來,乾隆皇帝一直處在一個無法啟齒的巨大的壓力之下,這個壓力源於六十年前的一個誓言。  乾隆元年,剛剛登上皇帝寶座的乾隆帝焚香默禱,禱告什麼呢?他說:“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也就是說,希望能長壽,即使長壽也不敢打破爺爺康熙帝統治六十一年的記錄,就幹六十年,到時候不死也退位。  今天看來,像康熙大帝那樣能治理國傢六十一年,堪稱奇跡,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乾隆跟爺爺康熙大帝關系十分親近,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二歲的弘歷–對不起,在這裡不能叫乾隆帝,拉著爸爸的手,走進瞭花紅柳綠的圓明園,第一次見到瞭爺爺康熙大帝。爺爺非常喜歡這個孫子,立即留在身邊,親自教養,教他讀書,教他使用火器,弘歷都是一學就會。一次,在避暑山莊,康熙的禦舟靠岸,爺爺看見孫子,揮手相招;孫子看見爺爺,從山坡上連蹦帶跳飛奔而下。爺爺急得直跺腳,連呼“慢著!慢著!別摔著!”當然,弘歷與爺爺相處時間不長,多半年後,爺爺去世瞭,這已經是幾十年前的往事瞭,但一閉上眼睛,就歷歷在目,恍如昨日。弘歷後來被立為太子,也與爺爺的愛憐有一定的關系,而且,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雄才大略,功績卓著,孫子更是羨慕不已,他也希望做一個像爺爺那樣的君主,但是,無論如何,他不敢超越爺爺。  不過,乾隆皇帝雖然表達瞭這個願望,但對此並沒有多少信心。爺爺登基的時候才八歲,幹六十一年,還不到七十歲;自己現在已經二十五歲瞭,幹六十年,就八十五歲瞭。要知道,當皇帝與今天裝空調的工人一樣,都屬於高危職業(如果皇帝也算是個職業的話),他倒不必擔心失足墜樓,而是時刻提防別人謀害。吃飯得有人嘗過才敢動筷,出行要帶龐大的警衛隊,這個且拋開不談,當時醫療水平低,人們的平均壽命低,清代人均壽命三十五歲左右。當然,有人說皇帝在營養和醫療方面條件稍好,壽命肯定長,誰說的?當時沒有營養學知識,皇帝吃的都是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雞鴨豬羊肉。乾隆四十三年八月,朝鮮進貢海參二百斤,全是無污染的純天然綠色食品,皇帝不識貨,賞給瞭太監,加上運動又少,很容易得心腦血管病。至於醫療條件,倒是有個皇傢禦用的太醫院,但太醫院治不瞭病是出瞭名的,為什麼?大傢知道,給皇帝看病的風險很大,差不多是個玩兒命的活兒,中藥材都有副作用,太醫們為瞭降低自己的風險,就得降低藥材的副作用,副作用沒有瞭,“正作用”也沒有瞭,怎麼治病?所以,清朝人一形容“有名無實”,往往不說“有名無實”,而是用“太醫院的藥方,翰林院的文章,八大胡同的婆娘”這一套嗑來代替。所以,乾隆帝的這個願望實現的難度太大,當然,年輕人,理想遠大些總不是壞事。  不過,從乾隆五十年以來,他越來越感到瞭壓力。為什麼呢?他已經接近八十歲瞭,身體還行。直覺告訴他,十來年內恐怕死不瞭。壞瞭!爺爺的記錄很可能被打破。  維護爺爺的記錄,踐行諾言把皇位傳給太子,將意味著放棄皇權。一想到這一點,恐懼頓時襲上心頭。權力代表著榮譽、成功、財富和安全感,沒有權力,這一切也就沒有瞭,所以,中國帝王都實行終身制,沒有自願交出政權,心甘情願退位的。  按說,打破爺爺的記錄也沒什麼大不瞭的,爺爺的在天之靈肯定不會怪罪他,哪有爺爺不希望孫子好的,古語說得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關鍵是向上天發過誓,古人把發誓看得很重,違背誓言就會遭天譴。  本來,這事兒隻有天知己知,誰料想後來弄得天下皆知,那是乾隆四十三年的事,這年皇帝到盛京,就是今天的沈陽市祭祖,回來的途中,收到錦縣一個叫金從善的秀才上的一個請願書,金從善請求他立太子、立皇後,居然質問皇帝:“大清不宜立太子,豈以不正之運自待耶?” 什麼叫“以不正之運自待”,就是自己不拿自己當人,準確點兒說,自己不把自己看成一個合法政府。這話說得太重瞭,而且,潛臺詞等於說你不立太子,你想千秋萬代?你不立皇後,養著幾十個“情人”,就是嬪妃,想得到萬民的敬仰?乾隆氣得火冒三丈,殺瞭金從善,還不解氣,又詔告天下,說誰說我不立太子,早在三十八年就立太子瞭;誰說我貪戀皇位,我早在元年就發誓,能活到乾隆六十年就自動退位,傳位太子。至於不立皇後,我都六十多歲瞭還立什麼皇後,不怕天下人笑話?這一下,普天之下都知道皇帝大公無私。當然,這時離乾隆六十年還有十七年之久,所以,隻圖一時痛快,張嘴就說,真沒想到,六十年轉眼就到瞭,一旦自食其言,上天不容,百姓又會怎樣議論這個言而無信的皇帝呢?  乾隆帝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經過幾年的思想鬥爭,他決定踐行諾言,按時傳位。這不,時間的年輪剛剛過瞭乾隆五十九年,六十年的第一天就發生瞭日食,這不是上天的提醒或警告嗎?太可怕瞭,所以,皇帝決定透露一點兒,給上天一個交代。於是,在新年給小輩發紅包時漏掉瞭永琰,而且說瞭句“你要銀子何用?”的雙關語,是啊,當瞭皇帝還要銀子幹什麼,你到哪裡去花?  韜光養晦,取信父皇  前面說乾隆皇帝本來對永琰並不十分滿意,認為他較為平庸,其實,永琰能通過乾隆帝二十二年的漫長考察,最終登上皇帝寶座,確有他的過人之處。  大傢知道,乾隆帝實行的是秘密立儲,那麼,永琰應該不會知道他已經被立為皇太子,但是,他能猜呀,畢竟就這幾個人選嗎。當時,大傢私底下都在猜,猜的結果是乾隆帝如果傳兒子,基本上就是永琰;如果要是傳孫子,當年冤死的皇長子的第二個兒子綿恩的可能性最大。  綿恩是“長房長子次孫”,但乾隆實際上是把他當長孫看的。既然乾隆帝對長子有一份歉疚,隻好拿孫子補報,將孫子封為親王。要知道,乾隆帝封綿恩親王的時候,自己的兒子還沒有全部封王,而且,綿恩身材魁梧,儀表出眾,武功超群,長期擔任京師禁衛軍的領導,負擔保衛北京的重擔。乾隆帝那些皇子憑著父親的提拔,在中央各部任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連班兒都懶得上,這樣一比較,可見綿恩確實是個人才。當時,朝鮮國經常來京進貢,帶些半島的土特產,順便打探些宗主國的情報,回國後加以分析。他們曾認為,未來的主子將在十五子永琰和皇次孫綿恩之間產生,綿恩的可能性更大。順便說一句,綿恩生於乾隆十一年(1746),比他的叔叔永琰還大十四歲呢。  但是,北京的王公還是更傾向於把寶押在永琰身上,他們不大相信皇帝能繞過兒子,傳位孫子,這不僅不近人情,而且,乾隆帝以前談經論史,曾批評過明太祖朱元璋。批評朱元璋什麼?批評朱元璋將皇位傳給孫子,埋下瞭後來骨肉相殘的禍根兒。就此來看,永琰勝算更大。對此,永琰應該認識得到,他肯定知道他是熱門的未來皇帝候選人之一,這樣一來,怎樣通過父親苛刻、漫長的考察,他一定下瞭一番苦心,更何況他身邊還有一個智囊–師傅朱珪。  這個朱珪,是個品行端正,心眼也不少的人。關於師徒之間的關系,我們將在以後細講。朱珪肯定給永琰出瞭不少主意,師徒二人都知道,一旦永琰被秘密立為太子,他們必將處在乾隆帝的嚴密監視之中,所以,都很小心謹慎,為人做事也很低調,連話都很少說。  當然,能通過考察的關鍵是獲得乾隆帝的喜歡。永琰個性循規蹈矩,沉默持重。這是個缺點,也可以說是個優點。您發現沒有,在中國歷史上,雄才大略的英明統治者的繼承人,往往相對平庸一些,可見英明的君主並不歡迎同樣的英明的繼承人,這樣的例子很多。相關閱讀推薦:“冰床”最早流行於北宋 康熙乾隆及慈禧熱衷此道和紳受寵之謎:曾替乾隆皇帝料理過後宮的緋聞?乾隆爺的神奇折扇:乾隆的防身利器竟然是扇子?乾隆風流成性:為何還能成為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康熙傳位於雍正 是否與他特別喜歡乾隆有關?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為什麼英明的君主不願意選擇同樣英明的繼承人呢?我想,英明的君主一生都留下瞭很多業績,他需要下一代繼承這些業績,而不希望下一代君主上臺後今天撥亂反正,明天平反冤假錯案,像自己那樣,一點兒不給祖宗留面子。相反,選擇一個忠厚老實的繼承人,也許能力差點兒,但肯定會按自己確定的既定方針辦,凡是老皇帝說過的,凡是先皇做過的,一概奉行不移。當然,乾隆帝兒子中也沒有什麼英才,但小聰明還有幾個,乾隆帝一概不選,就選擇忠厚的永琰,不能說沒有深刻的考慮。  當然,僅僅忠厚也不行,還得顯示出一些其他方面的特長。怎麼顯示呢?父皇又沒給自己什麼差事,無法幹出一番業績。乾隆五十四年,永琰被晉升為親王,名為嘉親王,依然是光桿兒親王一個,什麼權力也沒有。於是,永琰在另一方面下功夫,什麼功夫,就是一個“勤”字。沒有工作你勤什麼勤?永琰隻好勤奮學習。他起早貪黑,刻苦攻讀。大傢知道,現在的教育體制都有個學習周期,學到一定程度就畢業瞭,永琰什麼時候畢業?乾隆帝什麼時候讓他當太子,他就什麼時候畢業;乾隆帝什麼時候讓他當太子?天知道,都七老八十瞭還沒病沒災,翹辮子遙遙無期,自己都三十多歲瞭每天還跟那些牙牙學語的皇曾孫、皇玄孫混在一起,連老師都懶得提問他,您說無聊不無聊。  不過,乾隆帝看到他學習興趣濃厚,派給他個差事,就是讓他協助老師照看皇孫、皇曾孫、皇玄孫的學習,拿今天話說,相當於班級裡面的學習委員或班長一類的班幹部,不算正式的國傢幹部,但永琰幹得勤勤懇懇。我看《清高宗實錄》,發現這個“班幹部”有時還向乾隆帝打老師的小報告,以示自己履行班幹部職責的認真。比如昨天下雨,十個師傅來瞭七個,誰誰沒來;又比如哪幾位師傅要求不嚴格等。要是趕上乾隆不高興,這位師傅就倒黴瞭,輕者罰俸,重者降級;當然,要是趕上乾隆心情不錯,乾隆帝就讓永琰自己去規勸師傅。畢竟永琰的兒子也在上書房讀書,永琰也算個傢長,老師有要求不嚴的地方,可以直接規勸。

和珅之謎:為何都知道他是貪官而乾隆一直重用?

  大傢都知道和珅是個大奸臣、大貪官,乾隆皇帝是個比較明智的君主,在位期間,政治清明,又能肅清雍正時代的流弊,為何在晚年不動和珅,難道乾隆不知道和珅是個貪官嗎?  江湖以為,乾隆知道,和珅是個貪官,而且是個大貪官,但乾隆還是要重用他,這是官場之道:  其一,一個朝廷的安定,需要正邪兩派的互相鬥爭,隻有這樣,乾隆的皇位才能坐穩,才沒有人惦記他的王位!和珅雖然有貪欲,但沒有取而代之的危險,這一點乾隆是熟知的。既然如此,乾隆自然敢於大膽使用。  其二,和珅有能力,精通回藏滿蒙維吾爾漢族的語言,而且很有辦事能力,許多大事經過和珅的辦理,往往井井有條。有瞭和珅的巧妙安排,省卻瞭乾隆皇帝的多少麻煩。   其三,乾隆皇帝需要錢,他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這方方面面的錢最後都需要和珅來打點。乾隆皇帝揣著明白裝糊塗,但他知道你和珅是個理財能手,但你聚斂再多的錢物,也隻是藏在你自己的傢裡。不論是我,還是我的孩子隻要想動你,都會讓你把錢從你的傢裡移到國庫,因為你是個守財奴,你舍不得花。  其四,和珅很聰明,做事讓乾隆很高興。乾隆四十年和珅出現的年代,不論是國庫還是內帑,都已經捉襟見肘、外強中幹,不容易維持瞭,此時這個並沒有管理財政經驗的小夥子,居然把國傢財政和內務府錢財全都管得井井有條,不但沒虧空,反倒有盈餘瞭!乾隆前四次下江南,和珅年紀還小,沒有趕上;至少第五、第六兩次,和珅居然能夠想盡一切辦法,不動用內帑,發動江淮富戶出錢接駕,讓乾隆皇帝舒舒服服地盡興而回。要知道,皇帝出遊,那可是一支上千人的消費大軍,不是簡單輕易就能打發的!這個超水平的發揮,一下子讓乾隆很受用,於是一直把他提拔為自己的肱骨之臣。  其五,把和珅交給自己的兒子,為兒子嘉慶帝立威。和珅雖然是乾隆的親信,但是總不如自己兒子親,何況這是繼承自己大統的兒子?因此,也絕不排斥乾隆曾經對嘉慶明說或者暗示:在我活著的時候,你先不要動和珅,等我壽終天年,你想怎麼處置和珅,我可就不管,也管不著瞭!  因此乾隆皇帝一駕崩,嘉慶馬上雷厲風行地置和珅於死地:初四日宣佈撤銷他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的職務,並將他與其死黨福長安軟禁;初五日頒佈征求朝政意見的詔書,其實是鼓動臣下彈劾和珅;初八日拘捕和珅並進行審訊;十五日公佈他二十條罪狀,三天後下達賜死的詔書。 這時候和珅恍然大悟,寫下瞭以淚洗面的獄中詩:“夜色明如許,嗟餘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挨曉,墻高不見春。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可惜,神馬都是浮雲,一切都完瞭。相關閱讀推薦:被“註水”的和珅:和珅貪污清單有造假的嫌疑慶親王奕劻堪稱晚清第一貪 與和珅貪婪級別不相上下清朝貪官和珅的官場權術:兒子娶公主女兒嫁皇族和珅隻忠不順的處世哲學:因此倍受乾隆重視和珅迅速發傢的法寶:把握乾隆帝心裡的拍馬屁

乾隆朝第一權臣和珅:富可敵國卻最終被嘉慶清算

  和珅,幼年喪母,傢境貧寒,貧窮和冷漠的生活給和珅童年留下瞭深深的創傷和陰影,從那時起和珅就立志要出人頭地,爭取抓住一切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和珅十來歲時就被選入咸安宮官學,接受儒學經典和滿、漢、蒙古文字教育。他天資聰穎,勤奮努力,成績突出,因而得到老師的器重。乾隆三十四年,20歲的和珅繼承祖上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第二年,和珅參加科舉鄉試,沒有考中舉人。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23歲的和坤被任命為乾隆身邊的三等侍衛,成為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和珅利用隨帝侍君的關系,竭力向乾隆展示自己,以期得以飛黃騰達。   皇帝的侍衛很多,但為什麼和珅會得到乾隆的賞識呢?這主要靠和珅精到的溜須拍馬之術。乾隆博學多才,和珅想要拍馬屁就要恰到好處,才能使龍顏大樂,得到賞識。和珅博學多才,善於古玩鑒賞,而且文筆非常好,這都是他得寵的重要原因。和珅的另一手腕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愛作詩、書法,和珅為瞭迎合乾隆,在這些方面下瞭不少功夫,並達到瞭較高的水平。乾隆的書法很見功力,和珅的字酷似乾隆,可能是他刻意模仿的,乾隆後期的有些詩匾幹脆交由和珅代筆。掛在北京故宮崇敬殿的禦制詩匾,據考證就是由和珅代筆。   乾隆四十年,有一天,乾隆出宮,在轎中聽到奏報說有罪犯潛逃。乾隆微怒,背誦起《 論語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這時隨從的掌護衛、護衛軍等,都驚愕相視,不知所措;繼而互相詢問,帝語何意?和珅胸有成竹地對答道:”典守者(縣尉,掌緝捕和獄囚)不得辭其責。”乾隆聽後大為驚異,心想此人能夠猜到自己的意思,於是問其出身及所學。和珅應對如流,頗令乾隆滿意。   《

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之謎:乾隆為什麼拒絕英國?

  海外貿易由來已久,與英國是在明崇禎時開始建立聯系。清開放瞭四個口岸通商。在中國對外貿易進程中,英國很快成為最大的貿易夥伴。隻有廣州面對西洋人。要通過行商來交易,這是官府的特許商人。這些人去收購產品,運到廣州,還加價,導致英國人從行商買來的商品,價格就高瞭,運到英國等價格更高。還有粵海關,還對英國人收取額外的費用。英國商人負擔重,幾次與廣州官府商量沒有結果。英國想將自己的棉產品運到中國,賣不動。   這樣造成瞭貿易逆差,而且越來越重。要解決這個,得開放幾個口岸就行。有些英國商人就選擇瞭寧波。這兒靠近蘇杭,可以節約成本。但是廣州的利益就受損瞭,堅決反對他們去北方。乾隆也覺得有安全隱患,也不願意讓他們去寧波,於是1759年乾隆下令關閉三個口岸,隻留下廣卅對外通商。而且嚴格限制他們,這是閉關政策。到瞭十八世紀末,英國產品嚴重過剩,就希望打開中國市場。馬戛爾尼派來中國。1798年7月25日到達中國。七月初六,就是8月12日,上奏折,乾隆看過後,要求一定得按中國禮節來叩見自己。七月初九,就跟他們提出要在覲見時,按中國禮節三跪九叩。   馬戛爾尼堅持要按英國禮節。小住幾天後,他們到瞭避暑山莊,準備參加慶典,大臣們請出和砷,和砷拒絕瞭馬戛爾尼的請求。英國的記載是和砷同意馬戛爾尼以脫帽的禮節來覲見。而中國記載的是一定得按三跪九叩來見面。馬戛爾尼前往避暑山莊的萬樹園,到帳蓬裡等著。乾隆坐著轎子緩緩而來。馬戛爾尼來,大傢是全部跪倒,其他國傢使臣也跪倒瞭。馬戛爾尼不跪肯定不合適呀。馬戛爾尼和其他成員也被迫跪瞭下來,不過是單膝跪倒,乾隆坐定後,開始接見各國使臣,馬戛爾尼送上國書,互贈禮品。馬戛爾尼接過十二歲的小斯當東,他會說漢語,乾隆贈送小荷包給瞭他。馬戛爾尼觀察乾隆精神不錯。接下來的幾天,和砷陪著他們參觀承德避暑山莊。萬壽慶典時,還免不瞭要行禮。中英雙方記載不一樣。英國記瞭是行瞭屈膝禮,有人說是鞠躬禮。中國都聲稱是三跪九叩瞭。   乾隆下逐客令:這幾天,馬戛爾尼希望和和砷談對外貿易的條件。但是和砷不願意談,得回北京再談。馬戛爾尼隻能等待。回到北京,乾隆看國書,生氣瞭。發現英國國王與自己平等相待,而且要求派人在北京常住。這讓乾隆不痛快。覺得馬戛爾尼等英國人是心懷不軌。他嚴令提防。他嚴令英國使團九月初三前離開。和砷指著東西說,我會派人送到你們的住地,有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禦旨。有乾隆送給英國國王與使團的禮品。   馬戛爾尼希望跟和砷再談條件。和砷讓他將條件寫出交給自己。馬戛爾尼一看禦旨更泄氣瞭。乾隆明確指出,不必派人來中國常住。馬戛爾尼失望。寫出書信,送給和砷。他代表英國政府提瞭六個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允許在北京建立貨棧,允許英國商人在舟山居住,允許英國商人在廣州常駐,降低關稅,削減不合理的規費。這個不過分,體現自由平等貿易的原則。但是在乾隆看來,這麼事多,還想與自己平等,成何體統?英國使團離開北京,和砷為他們送行。乾隆再發禦旨,禁止英國人在中國傳教,馬戛爾尼的出使完全失敗瞭。他歷經八個月回到瞭英國。他們沒完成任務,中英貿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22年後,阿美士德再次率團來中國。   英國使團又—次失敗的外交:嘉慶二十一年,阿美士德使團前來中國。最懂的是小斯當東。當年來過中國。在來華的路上,使團議定兩項要求,一是允許英派出使節常駐北京,設立使館,二是多開放幾個口岸。嘉慶沒興趣。使團來到天津,派瞭蘇楞額接待。同樣要求行三跪九叩之禮。對於是否磕頭,有瞭爭議。既然政府有令,有人認為磕頭唄。小斯當東堅決反對。阿美士德沒主意瞭。他清楚不磕頭,就觸怒皇帝,連皇帝都見不到。可是小斯當東是中國通,不能不聽他的。權衡後,贊同不磕頭。嘉慶聽說後,罵瞭蘇楞額。讓他趕緊做工作,不磕頭就趕走。

乾隆長壽疑雲:乾隆為什麼能夠活過七十歲?

  1799年乾隆駕崩,享年89歲,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皇帝的圈子裡,也是七十古來稀。大概隻有十個皇帝超過瞭七十歲。超過八十的隻有五人,乾隆,武則天,趙構,忽必烈,蕭衍。乾隆為什麼能長壽?各種長壽秘訣在社會上廣為流傳。這與乾隆的飲食與習慣都有關,學術界覺得不太靠譜。學術界概括為四大秘訣:—是遺傳長壽因素,乾隆壽命長,主要利益於父母所賜。   父親雍正,母親是誰?有爭議。有認為是熹妃。多認為是鈕祜祿氏。也有認為是漢人錢氏。乾隆繼位後,將生母奉為崇慶皇太後。可以肯定的是她的壽命長,活瞭85歲。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太後之一。乾隆的長壽與她有關嗎?復旦大學曾做過課題,得出的結論是長壽是可以遺傳的,主要是從母親方面遺傳。如果母親能長壽,子女長壽的可能性大。乾隆的長壽可能與母親的長壽有關。生母的父親叫凌柱,活瞭83歲。這是三代人積累的基礎。但是孝莊活瞭76,順治卻隻活瞭24歲。還有同治,光緒都是短壽。復旦金力教授的結論是母親長壽,子女長壽的可能性比較大。王笑峰認為,人在四十歲前,遺傳因素在長壽中占的影響大約在百分之二十左右。順治與同治是得瞭暴病。甚至說光緒是被毒死的。   乾隆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一是飲食韶層押律,四十歲前,哪些因素影響人的壽命呢?飲食起居規律,為長壽奠定瞭基礎。先看乾隆的起居。百姓一般上班都是朝九晚五。作為清的皇帝,乾隆的上班是準點在卯時,大概早晨五點起床,開始看奏折。然後召見大臣。一天有四五撥。見完大臣後,得見軍機大臣,交代重要任務。見完後,差不多到中午瞭,如果沒什麼事,就要娛樂瞭。   內容豐富,騎馬繪畫寫詩等。到瞭傍晚,再看一天的公務哪些沒完成,再完成。天黑就睡覺。這一天,工作繁忙,任務也多。但是也沒覺得痛苦。一天充實。父親雍正愛熬夜,尤其是後半夜,一天批幾十份奏折。乾隆不愛熬夜。當天盡量完成,不加班。乾隆早睡早起,守時。乾隆不是完全待在紫禁城中,常出去散心,圓明園待幾天,承德避暑,西苑三海也是常去的。他還曾六下江南。康熙常自嘲當皇帝累。乾隆卻似乎不苦。這樣的生活堪稱完美。再說飲食,皇帝不同,得叫用膳。不能叫吃飯。開飯叫傳膳。起床不久,就吃早餐。一天兩頓正飯,兩頓小吃。晚膳在下午兩點。小吃隨意,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大概在下午和晚上。正餐吃什麼呢?盤肉、湯肉,豬油羊雞鴨等。夠豐盛的。不是他一個人吃。他吃飯,基本是點到為止。不會暴飲暴食,大多賜給瞭身邊人。     他講究清淡,食材來源廣泛。對酒水講究,隻喝玉泉酒。這是低度數的糯米酒。禦茶膳房每做一道萊,都要內務府大臣簽字,才能送進宮給皇帝吃。如果不是皇帝傳旨,任何人不能與皇帝同桌吃飯。如果傳瞭後妃一起吃飯,意味著要陪皇帝過夜。逢年過節,還召來傢宴。吃得精細健康科學,為他長壽打下瞭基礎。再說個人生活,在百姓印象中,乾隆是風流才子,好色。實際上,乾隆對個人生活比較節制。孝賢皇後是結發妻子,沒當皇帝前就結婚瞭。關系不錯。孝賢皇後是馬齊的侄女,生活儉樸。宮中都稱贊她。她孝…自婆婆,婆媳關系好。乾隆對這位皇後專寵。不幸的是乾隆十三年,皇後死瞭。乾隆再也找不到一位像孝賢一樣的知音瞭。客觀上,也註定瞭他的節制。乾隆多子多福,有十七個兒子,十個閨女。我們現在生活節奏快,乾隆的養生之道還是可以提供一些經驗。比如工作上,盡可能少加班,早睡早起,保持旺盛精力。不要暴飲暴食,少吃油鹽,少喝酒。

乾隆棺槨能自己移動?揭秘清東陵的十大未解謎團

       清東陵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首要的帝王後妃陵墓群,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築,共建有皇陵五座—順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東(慈安)、西(慈禧)太後等後陵四座、妃園五座、公主陵一座,計埋葬14個皇後和136個妃嬪。  清東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內,西距北京市區125公裡,據說是順治到此打獵時選定的,康熙2年(1663年)開始修建。陵區南北長125公裡、寬 20公裡,四面環山,正南煙燉、天臺兩山對峙,形成寬僅50公尺的谷口,俗稱龍門口。清代在此陸續建成217座宮殿牌樓,組成大小15座陵園,埋葬160 餘人,諸陵園以順治的孝陵為中心,排列於昌瑞山南麓,均由宮墻、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樓及寶頂等建築構成。其中方城明樓為各陵園最高的建築物,內立石碑, 碑上以漢、滿、蒙三種文字刻寫墓主的謚號;明樓之後為”寶頂”(大墳頭),其下方是停放靈柩的”地宮”。由陵區最南端的石牌坊向北到孝陵寶頂,由一條約 12公尺寬、6公裡長的神道連成一氣,沿途大紅門、大碑樓(聖德神功碑樓)、石像生、龍鳳門、七孔橋、小碑樓(神道碑樓)、隆恩門、隆恩殿、方城明樓等建

乾隆統治達到頂峰的標志性事件:平定準噶爾部

  準葛爾部是蒙古的一支,長期生活在今天的新疆、青海一帶。而準葛爾部就是明朝制造土木堡事變的瓦剌的後代。  明朝末年,蒙古族分裂為漠南蒙古(今天內蒙古一帶)、漠北蒙古(漠南蒙古的北方)和漠西蒙古,而準葛爾部是屬於漠西蒙古的一支。  十七世紀初,準葛爾部在其首領巴圖爾渾臺吉的率領下,勢力一步步擴大,而到瞭其首領葛爾丹的領導下,兼並漠西蒙古其他的分支,並且控制瞭回部,成為能夠威脅清朝政權的強大存在。  而當時的中亞已經把葛爾丹、俄羅斯的彼得大帝以及清朝的康熙並稱為東北亞的三大首領,但是葛爾丹感覺生不逢時,正好碰上瞭康熙,康熙讓他沒辦法完成重新統一蒙古的美夢。而且接下來康熙親征準葛爾,數次打敗葛爾丹,在清軍的數次打擊之下,葛爾丹眾叛親離,憂傷過度,死於馬上風。   《康熙王朝》中的葛爾丹  然而康熙僅僅是挫敗瞭準葛爾部的計劃,準葛爾部直到乾隆年間才被完全平定。  乾隆二十年,大清帝國已經在乾隆的治理下經歷瞭二十年的太平,而此時準葛爾內部因為繼承問題產生瞭矛盾,乾隆認為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於是決定徹底平定準葛爾。  乾隆二十年清軍兵分兩路出師,共計五萬人。清軍所到之處受到歡迎,新任準葛爾首領無心抵抗。清軍窮追不舍,將其首領擒獲送往京師。  然而漠西蒙古的餘部有一個首領野心勃勃,欲效仿葛爾丹舊事,發動叛亂,乾隆不得不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再次派兵憑欄。然而這次平定過程不是很順利,清軍一路上對蒙古各部幾乎就是在搶劫,於是就遭到瞭漠西蒙古各部的強烈抵抗。  乾隆二十二年準葛爾部在清軍的全力追繳下全線潰敗。準葛爾部被平定。  然而在這期間,本來乾隆預計隻需要幾個月時間,花費幾百萬兩白銀就可以瞭,但是現在竟然花費瞭三年時間,數千萬兩白銀,這讓乾隆惱羞成怒。而且乾隆本著為大清江山千秋萬代考慮,防止準葛爾部死灰復燃,做出決定:“總以嚴行剿殺為要”。事實上是一道滅族令。  在乾隆皇帝的威壓之下,在兆惠的親自指揮下,準葛爾部幾乎被滅族,後來的魏源估計這場屠殺超過數十萬戶,為瞭填補真空,乾隆從全國各地調集人口充實邊境。在新疆南北大力推行政教分離,並且將東幹人遷往新疆,實行以回制回。  而乾隆平定準葛爾部以及大小和卓,代表著中原王朝終於實現瞭對於西域完全徹底有效的管轄。而在張宏傑先生看來,這一事件同時也標志著乾隆盛世達到瞭全盛。  首先,這次平定意味著乾隆幾乎消滅瞭所有潛在對他有威脅的勢力,實現瞭政治穩定。  其次,國傢的經濟實力達到瞭頂峰。當時清朝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再次,經過乾隆對周圍的戰爭,展現瞭清朝的武力強盛,而且真正對新疆、西藏以及蒙古地區實現瞭有效的統治。  第四,乾隆時期的中國人口,由乾隆初年的一億多,飆升到乾隆末年的近三億。  以平定準葛爾部為契機,乾隆盛世進入瞭全盛時期。相關閱讀推薦:1689年除夕康熙為何取消瞭國宴?被自己太子黨害死的康熙廢太子胤礽:胤礽為何被廢康熙毒死之說可信程度有多大?康熙皇帝死因之謎揭秘:才智過人的周培公為何被康熙發配盛京?揭秘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周培公:周培公生平簡介

康熙傳位於雍正 是否與他特別喜歡乾隆有關?

  康熙傳位於雍正 是否與他特別喜歡乾隆有關?  一  康熙六十一年,愛新覺羅傢族中兩個最偉大的人物,康熙皇帝和後來的乾隆皇帝,在圓明園首次見面瞭。不過弘歷當時年僅十二歲,他不可能瞭解這次偶然的會面對自己乃至對國傢將會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  那是康熙生命中最後一個春天,圓明園牡丹臺前數百本牡丹開得正艷。雍親王提出請父皇來傢中賞牡丹,老皇帝欣然應允。  老皇帝願意到胤禛傢裡來坐坐,因為在十幾個如狼似虎的兒子當中,隻有這個四阿哥從來沒有表現出對皇位的特別渴望,也似乎沒有參與任何與競爭儲位有關的陰謀。這個貌不驚人的老四,擅長草書,精研佛法,在別的皇子為皇位打破頭的時候,他卻坐在書齋中修身養性,一派閑雲野鶴之姿。不過,四十四歲的雍親王也並非平庸之輩。皇帝偶爾交給他一些臨時任務,比如安排太後喪事,清查倉米發放弊端等,他都完成得迅速周到,給皇帝留下瞭頗深的印象。(馮爾康《雍正傳》)  康熙晚年,經常到四阿哥的賜園中去散心遊玩。據《清聖祖實錄》統計,皇帝晚年共幸臨胤禛的賜園圓明園十一次。除瞭胤祉外,其他皇子從來沒有享受到過這樣的恩榮。這當然是因為四阿哥的傢讓他感到安全和放松。   三月十二日傍晚,皇帝駕臨牡丹臺,把酒臨風,心情愉快。  很多歷史學傢都說,把弘歷介紹給康熙,是雍親王精心策劃的一個步驟。不過康熙並沒有察覺到這一點。在父子閑聊之際,胤禛閑閑地提起:”您的兩個孫子打生下來還沒機會見到聖顏呢。”  老皇帝隨口答道:”好啊!上次我聽侍衛說你有個兒子書讀得很好。把他們倆叫出來我看看。”  長到十多歲,孫子才有機會見到祖父,這在愛新覺羅傢中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因為康熙皇帝的孫子實在太多瞭,一共九十七名,政務纏身的老皇帝隻見過不到其中的一半。  一見到這兩個孩子,老皇帝不覺放下瞭手中的酒杯。  弟弟弘晝沒有給皇帝留下太深的印象,但哥哥弘歷卻讓康熙過目難忘。這孩子相當與眾不同。他身材頎長,容貌清秀。特別是兩隻秋水般澄澈的眼睛裡流動著不同尋常的靈氣與沉靜。剛才行禮的時候,皇帝註意到他一舉一動既敏捷得體,又不慌不忙,一點也沒有這個年齡段孩子常有的緊張局促。跟在他身後的同歲的弟弟弘晝就明顯拘束很多。  憑著豐富的閱人經驗,老皇帝確信這個孩子與眾不同。他慈愛地招招手,讓弘歷站到自己面前,詢問起他的功課。弘歷落落大方地背瞭幾段經書,從頭到尾清晰地講解瞭一遍。  一陣喜悅攫住瞭康熙的心臟。他見過的所有孫子當中,這一個無疑是最出色的。  過瞭幾天,老皇帝派太監來到圓明園,命雍親王寫下弘歷的”八字”,呈皇帝親閱。  又過瞭幾天,康熙再次駕臨圓明園,吃瞭一頓飯後,宣佈瞭一個不同尋常的決定:要將弘歷帶回宮中養育。(《清聖祖實錄》、《樂善堂全集定本》)相關閱讀推薦:真相:“雍正”年號是否意味著雍親王得位之正?清朝雍正帝勤政批過奏折數以萬計:一掃衰頹之風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瞭嗎雍正皇帝的子女:雍正有幾個兒子有幾個女兒?雍正王朝文字獄第一案:年羹堯案是怎麼發生的?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二  在康熙眾多的孫子中,弘歷本來是極不起眼的一個。他於康熙五十年(1711)誕生於北京城內的雍親王府。母親是二十歲的普通格格鈕祜魯氏。  曾經有許多歷史學傢誤以為乾隆的生母是大傢閨秀,是因為她姓”鈕祜魯氏”。確實,有清一代”鈕祜魯氏”被列為”八大傢”,是最有名的姓氏之一。這個姓氏名臣輩出,也出過許多後妃。  然而,”八大傢”之中的”鈕祜魯氏”,確切地說,是指開國元勛額亦都一支。而乾隆的母親之先祖,隻是額亦都的一個命運平庸的叔伯兄弟,叫額亦騰。這一支開國以來沒出過什麼大人物,到瞭乾隆母親的祖父一代,甚至淪落成瞭一介白丁。乾隆的外祖父凌柱,最高官職也不過是”四品典儀”,估計是父隨女貴而取得的閑職。  從種種跡象推斷,十三歲的鈕祜魯氏進入雍親王府時,隻是一個普通的丫頭,幹些端茶倒水之類的雜活。直到康熙四十九年的某一天,精力十足而又無所事事的雍親王不經意間發現這個入府六年的丫頭已經長大成人–十九歲的她高大健壯,雖然面貌不過中人以上,但是身材異常豐腴飽滿,青春光彩難以掩抑。三十二歲的親王感覺自己身體裡突然騰起一股犀利的欲望。   土地很肥沃,第二年就結果瞭。乾隆皇帝屬兔,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時(《玉牒》)。因為母親身份太低,這個孩子的出生並沒有引起人們的多大關註。  但是這孩子的八字卻有些不同尋常。  清代檔案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康熙六十年六月,四川總督年羹堯入京辦事,皇帝命他找京城的”名算”羅瞎子推算某事。年聽說這個羅瞎子為人四處招搖,且有病在身,就沒去找他算。皇帝在他匯報此事的折子上批道:”此人原有不老誠,但占得還算他好。”(《掌故叢編·年羹堯折》)  可見,皇帝是這個瞎子的老主顧兼粉絲。  ”八字”推命即是以一個人出生時間的年月日時,來推斷人生發展的結果。在今天來看,這當然是徹頭徹尾的迷信。可是,在過去,這些迷信往往在偶然中決定瞭歷史之車的走向。乾隆的八字即是如此。  1929年故宮博物院文獻館首批公佈的內閣大庫檔案中,有乾隆生辰八字及康熙六十一年時人批語。內容如下:  乾隆八字:  辛卯(康熙五十年)  丁酉(八月)  庚午(十三日)  丙子(子時)。  批語:庚金生於仲秋,陽刃之格,金遇旺鄉,重重帶劫,用火為奇最美,時幹透煞,乃為火焰秋金,鑄作劍鋒之器。格局清奇,生成富貴福祿天然。地支子、午、卯、酉,身居沐浴,最喜逢沖,又美傷官,駕煞反成大格。  書雲:子午酉卯成大格,文武經邦,為人聰秀,作事能為。連運行乙未。甲午,癸巳身旺,泄制為奇,俱以為美。  此命貴富天然,這是不用說。占得性情異常,聰明秀氣出眾,為人仁孝,學必文武精微。幼歲總見浮災,並不妨礙。運交十六歲為之得運,該當身健,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賢最能,子息極多,壽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禎祥,別的不用問。  很明顯,這個批語是算命先生寫的。中國古代的命相之理,有一套固定的推算方法。按命相理論,乾隆八字,天幹庚辛丙丁,火煉秋金,是天賦甚厚的強勢命造,術語稱為”身旺”;地支子午卯酉,局全四正,男命得之,為駟馬乘風,主大富貴。  也許正是這與眾不同的八字讓康熙做出瞭將弘歷養育宮中的決定。  ”養育宮中”對於康熙時代的皇孫來講確實是極大的”恩遇”。在弘歷之前,近百個孫子中,隻有太子長子弘皙曾經被康熙”養育宮中”。這個皇孫極為康熙所喜愛,以至於在康熙晚年太子兩立兩廢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是割舍不瞭這個弘。朝鮮使臣回國後向國王匯報說:”皇長孫頗賢,難於廢立雲。”又說:”或雲太子之子甚賢,故不忍立他子而尚爾貶處雲矣。”也就是說,因為希望這個孫子將來能登上皇位,康熙才在廢太子問題上遲遲下不瞭決心。(《朝鮮李朝實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有人認為,喜歡弘歷,是康熙傳位給雍正的一個理由。我們很難說,胤禛把自己的兒子介紹給父親,不是老謀深算的一步。對於胤禛來說,這一舉動從哪方面來說都沒有壞處。首先,這是試探老皇帝態度的一個機會。如果老皇帝把自己列入繼位的候選人行列,那麼必然會關心自己的子息。因為一個政治傢必須多算幾步。退一步來講,即使老皇帝不打算把自己列入候選人行列,那麼使祖孫們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對自己的政治安全,無疑也大有好處。  事情的發展甚至超過瞭雍親王的期望。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三  康熙像康熙六十一年夏秋兩季五個多月,避暑山莊中祖孫兩人幾乎天天在一起,形影不離。康熙批閱奏章的時候,小弘歷就在旁邊磨墨寫字。老皇帝時常站起來,走到孫子身邊,手把手教他寫。吃飯的時候,祖孫兩坐在一桌,爺爺不斷地給孫子夾菜。甚至接見大臣討論軍國大事,康熙也特批弘歷可以留在身邊。弘歷此時總是懂事地”屏息而侍”,大氣都不敢出。乖巧的孫子給康熙一生中的最後歲月帶來瞭巨大的歡樂,短短半年之中,祖孫倆建立起瞭深厚的感情。  夏天的一個中午,康熙泛舟避暑山莊湖上,弘歷正在山上玩耍。遠遠望見禦舟駛來,就滿心歡喜地跑下山來。老皇帝見瞭,生怕孫子跌倒,急忙跑到船頭,朝弘歷大喊:”慢點跑,別摔瞭!”祖父焦急的聲音深深印在弘歷的腦海裡,六十年後還在禦制詩《晴碧亭憶舊》中提及此事。  在這半年之中,弘歷的體育天分也給康熙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雖然才十二歲,但是他反應之敏捷,舉止之精確,非常人可比。康熙親自教弘歷射箭,弘歷也真爭氣,首次習射就連中五矢,康熙喜出望外,賜給他一件黃馬褂。”或命步射,以示群臣,持滿連中,皇祖必為之色動。”(《避暑山莊紀恩堂記》)  弘歷初次練習用火槍,教師把一隻羊捆在百步之外,他初次試射,就”一發斃羊”。康熙十分高興。   八月之初,秋高馬肥,祖父帶著孫子,開始行圍打獵。在永安莽喀圍場,康熙用火槍擊中一熊,大熊倒地良久,毫無動靜,康熙以為熊已經毫無威脅,遂命弘歷上前補射一箭,以讓這個孩子博得”初圍獲熊”的美名。弘歷上馬之後,不知為何,遲遲不動。康熙心中有些不高興。本來這個孩子一直膽子很大,今天見到熊之後怎麼害怕起來?康熙在馬上高喊:”弘歷,怎麼不進?”  弘歷這才像醒過神來,催馬欲進。不料此時那倒地的大熊忽然一個翻身,直立起來,嘴裡發出一聲怒吼,直奔弘歷的坐騎撲來。眾人一剎那間都驚呆瞭,隻有康熙反應及時,舉槍便射,子彈從熊耳射入,大熊如同半堵墻一樣應聲仆地。所有人都驚出一身冷汗。  這件事給康熙留下瞭極深的印象。似乎冥冥中有天意,保佑這個不同尋常的孫子。晚上回到帳中,他對隨駕的和妃說:”弘歷這孩子的命真是貴重!如果他早一點催馬過去,熊起馬驚,不知道會出多大的事啊!這孩子將來福氣比我還大啊!”(《嘯亭雜錄》)  這次行圍之後,皇帝特意去瞭四阿哥的熱河賜園獅子園,指名要看看乾隆的生母。不知何故的鈕祜魯氏跪在皇帝面前,心中充滿疑惑。老皇帝命她抬起頭來,細細觀看,足足看瞭半分鐘之久,邊看邊說:”果是有福之人,有福之人!”(《清高宗實錄》)  在這次晉見公公之前,鈕祜魯氏從來沒有引人註目過。生瞭這個孩子也沒能幫助她完全扭轉命運。直到雍正登上皇位前的十多年時間,她仍然被人們習慣地稱為”格格”,即滿語中的”姐姐”。  然而康熙卻發現瞭這個媳婦的”異相”,這個普普通通的格格,日後確實如康熙所說,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福氣的太後之一,長壽而且境遇順遂,享盡尊榮富貴。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四  乾隆皇帝的基因,得自他父親的那一半非常優秀自不待言。愛新覺羅傢族的出色素質在此前歷代皇帝身上已經體現無餘。極高的智商、強大的自制力、無窮的精力、無比精明的頭腦、難以扼制的進取精神,乾隆身上這些素質主要應該都是得自父系。  乾隆母親孝聖憲皇後從母親身上得到的,是支撐這些精神因素的強大身體基礎。乾隆皇帝體格之健壯,壽元之高厚,在中國歷代皇帝中絕無僅有。在乾隆以前,五位皇帝平均壽命為五十四歲,而乾隆活到八十九歲,比其祖先的平均年齡高三十五歲。在兄弟當中,乾隆也最為長壽。他兄弟九人,均與他異母。其中夭折者五,活下來的最長壽者也不過六十歲,獨乾隆皇帝一枝獨秀,這不能不說與其母的遺傳因素有關。  出身平民傢庭的鈕祜魯氏身上完整地保存瞭滿洲人在白山黑水中陶鑄起來的強壯和”皮實”。傳世的清宮”慈寧燕喜圖”中有老年鈕祜魯氏的畫像,畫面上的老太太方面大耳,心寬體胖。與那些出生富貴人傢的後妃比起來,鈕祜魯氏身體強健,生性好玩好動。乾隆皇帝登基後,每次出巡,都要帶老太太一起走:她生前趕上的四次南巡,一次也沒落下。老太太一生還曾經三遊五臺,三登泰山,還到過嵩山。至於避暑山莊,那更是去瞭無數次。去世前一年,以八十五歲高齡,仍然跟著乾隆登上瞭泰山,步履甚健。  雍正弓馬平常,中年後經常鬧病。而乾隆天生擅長運動,敏捷性和平衡性極佳,各種兵器,上手很快,武功騎射,在清代諸帝中首屈一指。他終生好動,不樂安居,四處巡遊,以至有”馬上皇帝”之稱。活到八十九歲,一生沒有生過大病。在位六十四年,天天處理奏章,日理萬機,很少感覺疲倦。這應該是得自母親一系的遺傳。   五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從避暑山莊回京後兩個月,猝然崩逝於暢春園。  《清高宗實錄》卷一說:乾隆繼承皇位是”聖祖深愛神知,默定於前;世宗垂裕谷詒,周註於後”。乾隆也說,康熙當時之所以叫出他的生母來相相面,也是因為起瞭托付之意:”即今仰窺皇祖恩意,似已知予異日可以付托,因欲豫觀聖母福相也。”(《乾隆禦制詩初集》)  這個說法也許有所誇大,不過在傳位於胤禛的決定中,弘歷肯定起瞭作用。對於這個兒子,雍正心底有一種特殊的感念之情。  當年十二月,朝鮮國大臣金演在與清王朝的外事交往中聽到瞭這樣的消息:  康熙皇帝病劇,知其不能起,召來閣老馬齊,對他說:”我的第四子最賢,我死後立為嗣皇。胤禛第二子弘歷有英雄氣象,必封為太子。”乃以為君臣不易之道,平治天下之要,訓誡胤禛。解脫其頭項所掛念珠,對胤禛說:”此乃順治皇帝臨終時賜朕之物,今我贈爾,有意存焉,爾其知之……”言訖而逝。(《朝鮮李朝實錄》)  有人說這個記載不盡可靠。不過,已經遠傳到朝鮮,可見這個傳聞傳播之廣,也可見在雍正剛剛繼位之際,未來的乾隆皇帝的大名以及其與祖父的特殊關系就已經廣為全國所知。從雍正登基之時,弘歷就已經成為太子的第一人選,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雍正元年正月十一,雍正皇帝即位後首次前往天壇,舉行祈谷大典。還宮後,雍正把弘歷召到養心殿,賜給他一塊肉,讓他吃掉,此外沒再說一句話。弘歷默默吃掉這塊肉,味道十分鮮美,不過分辨不出是什麼肉。乖巧的他吃完肉後,也沒有多說話,就退瞭出來。不過此事給瞭他極深的印象。因為在此之前,不論什麼事,父親對他和弟弟弘晝同是同等對待。而這次隻獨獨召見他一人,並且是在剛剛從天壇回來之後,顯然是有深意的。從那時起,聰明的弘歷就已經知道自己被父親默定為太子。(《乾隆禦制詩五集》)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乾隆爺的神奇折扇:乾隆的防身利器竟然是扇子?

  影視作品當中,乾隆皇帝的防身武器都是清一色的精致折扇。很多時候,他都是用它來抵禦外敵的。然而,歷史中的皇帝真的隻用一把扇子作為防身武器嗎?真的如同記載所說的那樣嗎?下面就由本文為大傢解密清史謎團吧!  乾隆是世界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被觀眾所熟知的乾隆皇帝,手中總有一把一年四季不曾離手的折扇。除瞭用以顯露他儒雅高貴的氣質外,必要時折扇還可以作為防身的武器。  每到危急時刻,這扇子在乾隆爺的手中,就仿佛一把利刃,可隨時置敵人於死地,成為化腐朽為神奇的利器。  當然,以上所說的僅僅是影視作品或文學作品中塑造的乾隆形象。而現實中的乾隆皇帝又是怎樣的?他的隨身武器真的僅僅是一把扇子嗎?  公元1644 年,滿洲貴族率兵攻進瞭山海關,自此開始瞭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統治歷史。不可否認,作為清王朝入主中原後的第四任皇帝,乾隆確實是一位文武兼備的皇帝。他在位的六十年內,最令其引以為豪的就是他的“十全武功”。  所謂的“十全武功”,指的是他曾經多次平定邊亂其中較為突出的十次。而這其中較為有名的是兩次征服瞭西南的大小金川,兩次平定瞭西北地區的準噶爾部,一次平定瞭回部。   這一次次的出兵討伐,乾隆皇帝大多身配禦刀,除瞭用來顯示帝王的威嚴以外,同時還有防身的功效。實際上,乾隆的防身武器並非影視作品中所描述的折扇,而是一柄貨真價實的寶刀。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就有著這樣一組珍貴的文物——乾隆禦用刀。根據故宮內的專傢介紹,乾隆禦用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腰刀,另一種是佩刀。通常,腰刀的刀身為直線型,它的長度要比普通的長劍稍短一些;而佩刀的造型則更為小巧一些。  這些被珍藏於故宮中的禦用刀具,具有很強的馬上民族風格特征。它們的造型很像現在的蒙古刀,大多呈彎月形狀。另外,在刀鞘與刀柄的位置處,有的用金絲緊緊纏繞,有的飾有美麗的紋飾,還有的鑲嵌著多彩的寶石。  根據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的實物與檔案中的記載,乾隆皇帝共命清朝內務府造辦處制作瞭四批,共計百餘把帶有款識的禦用寶刀。第一批刀具的設計制作始於公元1748 年,即乾隆十三年。  據說,乾隆皇帝對這批刀具的制造,真可謂是費盡苦心。無論是最初的紙樣、木樣設計,還是在具體制造的數量、名稱、紋飾、年款,甚至是刀具的什件、皮鞘、楠木箱、用金量以及所附皮簽上面的文字選用等,事無巨細,全都要親自過問安排。相關閱讀推薦:乾隆風流成性:為何還能成為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康熙傳位於雍正 是否與他特別喜歡乾隆有關?乾隆的兒子們的結局是怎樣下場的:你肯定不知道為什麼說乾隆皇帝可以算史上運氣最好的君王?清朝歷史上乾隆皇帝的四大寶物之“九龍寶劍”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每當造辦處完成一道制作工序後,都要由司庫白世秀與七品首領薩木哈親自帶進宮內,轉交給太監總管胡世傑,由他送至養心殿,呈給乾隆皇帝禦覽。待乾隆皇帝詳細閱看後,再對不滿意的地方提出修改要求。  然後,造辦處再奉旨進行改動、加工。之後再呈遞禦覽。如此反復修動,直到達到乾隆皇帝的要求,才算真正的完工。就這樣,這批寶刀在反復的修改下,直到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757 年,才正式完成,前後共花去瞭十年的光景。  乾隆皇帝對這批刀具的用心及重視程度,在清朝時期是比較罕見的,而造刀有功的司庫白世秀,也因此被提升為員外郎。在此之後,乾隆皇帝又陸續命人制作瞭三批刀具。  這三批刀具每把的重量均在十八兩左右,其造型、長度、款識、圖記等方面,皆與第一批刀具基本相同,隻是在刀柄、皮鞘、護手方面,略有區別。  乾隆在位期間,除瞭有計劃、有規范地制造瞭四批禦用寶刀之外,還時常命人制作一些造型精巧別致的刀具。這些刀的長短大小不一,有的同匕首般大小。

清宮:侍寢乾隆28年的香妃為何沒有懷孕生子?

  “液池南岸嫌其遠,構以層樓居路中。州載畫圖朝夕似,新正吟詠昔日同。”這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他八十高齡時提筆寫的一首懷舊詩中的前四句。這時恰逢香妃死後的第三年,從詩中不難看出,這位中國歷史上最高壽的皇帝對他最寵愛的來自異域的嬪妃的一腔懷戀之情。  雍正十二年,即公元1734年9月15日,香妃出生在新疆和卓族的一個傢庭,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其父為第二十九世回部臺吉圖爾都。乾隆二十四年,即公元1759年,朝廷出兵平息瞭大、小和卓木的叛亂。第二年,圖爾都等五戶在平叛中立有戰功的和卓應召陸續來到北京,拜見乾隆皇帝。朝廷讓他們在北京居住,並派使者接他們的傢眷來京,並封圖爾都等為一等臺吉。圖爾都為感謝皇恩,便將二十七歲的妹妹送入皇宮,被冊封為和貴人。顯然,這是乾隆皇帝統一新疆後,實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聯姻。  由於和貴人入宮時帶來瞭祥瑞,也就是從南方移栽到宮內的荔枝樹,竟結出瞭二百多顆荔枝,很得乾隆的青睞,也很受皇太後的喜愛。因此在和貴人入宮後的第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皇太後降旨,冊封和貴人為容嬪。她的哥哥圖爾都被封為輔國公。   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春天,乾隆第四次南巡,攜皇太後、皇後、慶妃、香妃、圖爾都以及大學士傅恒等王公貴戚一千多人同下江南。一路上,乾隆對香妃格外恩賞.前後賜給她八十多種口味適宜的飯菜,其中就有名貴的奶酥油野鴨子、酒燉羊肉、羊池士等。  來自西域的香妃的天然美麗和異域情調進一步贏得乾隆皇帝的垂愛和信任,皇太後再下懿旨,將她由容嬪晉為容妃,並由賞給處為她準備滿洲朝服、吉服、項圈、耳墜、數珠等等。其冊封容妃的冊文上說:“爾容嬪霍卓氏,端謹持躬,柔嘉表則,秉小心而有恪,久勤服事於慈闈,供內職以無違,夙協箴規於女史,茲奉皇太後慈諭,冊封爾為容妃……。”這一年,香妃三十五歲。  三年以後,乾隆又攜香妃等六位妃嬪東巡,遊歷泰山,拜竭孔廟。由於乾隆三十一年烏喇那拉氏皇後亡故,乾隆聲稱不再立後;乾隆四十年,皇貴妃又被賜死,因此,到這個時候,香妃妃在乾隆的眾多後妃中已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圓明園奉三無私殿設宴會餐,香妃已入主瞭西邊頭桌的首位,到同年十二月乾清宮大宴,香妃妃又升格到瞭東邊坐桌的第二位。這時,香妃已四十八歲,到瞭她地位與殊榮的頂峰。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香妃在圓明園去世,享年五十五歲。  香妃的故事歷來非常迷人。傳說她“玉容未近,芳香襲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別有一種奇芳異馥,沁人心脾”。而在1914年,北京故宮古物陳列所從沈陽故宮和承德避暑山莊調來一批文物搞展覽,其中有一幅年輕女子的戎妝像。在這幅畫像下面的說明文字中,明確指出:“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體有異香,不假熏沐,國人號之曰香妃。”這種說明無疑傳遞兩個信息:第一,香妃當時是西域回族;第二,香妃之名與生來就“體有異香”有關。其實,不管香妃體有異,但是香妃的美貌,應當是毋庸置疑的,否則乾隆不會打破祖宗的傢法將一位異族的女子納為皇妃。  香妃究竟美到什麼程度?人們總希望一睹真容。目前,流傳於世的、被稱為香妃畫像的有四種:一是身穿紅色旗裝的半身像;二是身穿歐式盔甲、手握戰刀的半身像;三是身穿西式長裙,一手提花籃、一手拿花鏟、頭戴涼帽的坐像;四是太倉陸夫人在東陵裕妃園寢拍照的香妃吉服半身像。看起來,不論是哪一種畫像,香妃之美都是令人嘆為觀止的。  香妃二十七歲入宮,到去世之時,已經在紫禁城為乾隆侍寢整整二十八年,然而,當時正青春鼎盛的香妃一直沒有懷孕生子。這成為香妃一生最大的遺憾。那麼,在乾隆兒孫滿堂的後宮,香妃為什麼一直沒有懷孕生子呢?相關閱讀推薦:容妃真的是香妃嗎?香妃真實身份與娘傢背景大解密中國十大千年古屍復原照 康熙曹操香妃都長啥樣?揭秘:傳說中比乾隆香妃還早千年的唐朝時期香妃唐中宗李顯皇後韋氏變香妃的傳說:揭韋皇後風流史清宮謎案:揭秘香妃究竟被何種惡疾奪去生命?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據說,香妃來自西域,自從入宮之後,整日悶悶不樂,經常幻想著能回到自己的故鄉。因為她早在十五歲的時候,就嫁給瞭南疆首領小和卓霍集占。霍集占和他的哥哥大和卓在南疆策動瞭叛亂。在叛亂發生後,香妃曾經歷瞭長達數年的流離之痛;清廷平息大小和卓叛亂後,她又經歷瞭近一年的顛簸之苦,才隨父兄來到瞭北京。  來到北京之後,她以一位寡婦之身進入皇宮成為瞭乾隆的女人。因此,她的深眸中隱藏著一種遠離故土後深深的憂鬱。當乾隆癡迷於她散發謎一樣香氣而納她為妃時,她心中恐怕是一萬個不願意。因為此時的乾隆已經年過半百,到瞭知天命之年瞭。她深知她的婚姻是一種難以言傳得到政治婚姻。  一個弱女子的命運就從這裡發生瞭巨大的轉折。當香妃跪倒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中時,看到的一步步向她走來的是一個身著龍袍卻是老態龍鐘的男人。為瞭消除香妃一臉思念傢鄉故土的憂鬱,乾隆便為她修建瞭一座寶月樓。據說,此樓建造得彤墻碧瓦,富麗堂皇,巍峨壯觀。登臨其上,既可以覽北海、中南海、什剎海等三海之形勝,又可以觀“回回營”,也就是容妃的傢族所在地的風情。  這座宮殿的內部陳列更是非常考究:四壁鑲嵌精制瓷磚,中間羅列珍貴的琺瑯古董,室內掛著價值萬貫的繪有西域景物的壁畫。居中立著高丈餘、寬五尺的大銅鏡,四周擺著國之瑰寶、異國奇玩。乾隆對這座宮殿分外垂青,親自揮筆寫瞭一篇《寶月樓記》。這篇《寶月樓記》的最後寫道:“樓之義無窮,而獨名之曰寶月者、池與月適當其前,抑有肖乎廣寒之庭也。”這幾句話,既有金屋藏嬌之意,又含有此處為奔月嫦娥的仙客之所在,由此可見乾隆對香妃無盡的眷戀之情瞭。   北京的圓明園遺址中有一個香妃樓,這無疑是乾隆專門為香妃化妝建造的。那座樓如今也隻剩下瞭幾塊石頭。圓明園管理會為瞭讓遊人能夠目睹到圓明園的風采,在每座遺址前都畫瞭一幅原型畫。據說,圓明園殘留的很多石頭上都刻有古蘭經。在世人的眼裡,與其說圓明園是一個歷史的殘骸,還不如說它是愛情的殘骸。  乾隆皇帝雖然已到知天命之年,但他和香妃在一起,似乎煥發出一種無窮無盡的激情。乾隆經常巡幸寶月樓,和香妃對弈下棋,飯酒賦詩,出題對聯,有時觀賞香妃排演的西域舞蹈。乾隆非常喜歡香妃穿戴維吾爾族服飾。有一天,他射獵歸來到瞭寶月樓,香妃還未來得及換“胡服”和摘下戎帽,乾隆見香妃如此裝束,愈發覺得她分外美麗。於是,乾隆皇帝命人請來宮廷畫師、意大利著名畫傢朗世寧給她畫瞭一張胡裝戎服像。  乾隆非常喜歡這幅畫像,從此一直掛在寶月樓香妃的寢室裡。據說現在掛在喀什噶爾香妃墓的那張像便是朗世寧的復制品。乾隆著實熱愛著這位香噴噴的美人,無論是南遊風景勝地蘇杭,還是北巡祖先發祥地的滿洲,他都喜歡把香妃帶在身邊,以香妃所愛而愛,所好而好。  不僅如此,乾隆還在寶月樓專門為香妃設瞭一個“回回膳房”,專有維吾爾族禦廚為她調制各種回味佳肴。在穿著上,她也可以破例保持本民族的服飾。據說,在寶月樓裡為香妃制作“胡服”的裁縫工人就有二十多位,侍候她的太監和宮女就多達二十四人。  香妃在幽靜清冷的皇宮裡,對後宮妃子們為爭寵而發生的血腥爭鬥一無所知。她並不獲知女人爭寵的意義,不知道爭寵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她的異域女人的天生麗質,以及神秘氣息幫助瞭她,美麗使她獲得瞭機會,使她處於一種更加優越和飄逸的境界,人世間瑣碎的。而她此時最開心的事莫過於臨登寶月樓。在這座名揚四海的寶月樓上,可以眺望遠方,因為那裡是她的傢鄉。  乾隆五十三年,即公元1788年,香妃在無盡的憂鬱之中溘然長逝。她沒有給乾隆留下一男半女,卻給乾隆留下瞭無盡的思念。香妃之死,使七十七歲的乾隆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他經常去寶月樓瞻仰香妃那張胡服戎裝遺像,每逢香妃的生日和伊斯蘭教的節日,他都命官員去掃墓祭奠,還特別囑咐在其供品中多擺些香妃生前喜歡吃的食品。在香妃死後的第三年,八十高齡的乾隆還不顧年高老邁之身親自寫瞭一首懷念香妃的詩歌。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劉墉和和珅交惡之謎:劉墉才是乾隆朝的鐵齒銅牙

  和珅是清朝著名的大貪官,富可敵國,又以善於討乾隆開心著稱,而同朝稱臣的劉羅鍋以耿直清廉著稱,兩人不時有齷齪,關系頗不融洽,但兩人的真實關系究竟如何,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在清代野史中,盛傳劉墉與和珅關系頗不融洽。《清朝野史大觀》中說,和珅天性警敏,讀書不多,但能強記,做官身份高貴之後,經常請吳省欽等人到他的傢中談古論今。所以和珅對詩詞文章也能粗通,自己寫的一些東西,私下請彭元瑞、紀曉嵐等為之潤色,彭、紀二人怕被他詆毀,常代他寫作。惟有劉墉能和他抗衡,人們傳說劉墉為人耿直清廉,但並不知道他性格中還有詼諧的一面,他曾多次以戲弄的話刺激和珅,使和珅難以忍受。乾隆也知道兩個人之間不夠融洽,常常以溫和的語言從中調和他們。   據民間流傳,和珅與劉墉結怨有幾種說法和原因。其一傳說有“雪泥戲和珅”一事。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有一年新春,劉墉偵知和珅應召入宮,其時正值風雪交加,泥濘滿地,便有意出和珅的洋相。他換上一件破舊的皮袍,匆匆趕到通往宮中的路上等候和珅。等和珅來到後,劉墉便差人攔著轎子遞上帖子說:“劉大人昨日過府賀年沒有遇到和大人,現在路邊候著。”   和珅雖然不喜歡劉墉,但劉墉對自己如此尊重,又同是皇上的寵臣,此時此刻不能失禮。他隻好冒著風雪下瞭轎子。   和珅正要和劉墉打招呼,就見劉墉先“撲通”一聲跪在雪地上,口中說:“給和大人賀年!”   和珅一見劉墉跪在地上給他賀年,也不得不跪到地上回拜,可是他過年穿在身上的是特別名貴的貂皮袍,外罩錦繡馬褂,一下子弄得污濁不堪。等兩人站起來後,和珅發現,劉墉雖然身上也沾瞭不少泥污,但他穿的是一件舊皮袍,早已破舊不堪,根本不值幾個錢,看來是有準備,又不好明說,隻有心中叫苦不迭。 其二是關於劉墉出對聯,和珅獻醜的事。

乾隆反腐恐怖手段:五十六名朝廷官員人頭落地!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發生瞭一件清朝建立以來最大的貪污案。自封疆大吏到州牧縣令,被判處死刑的多達100 多人,其中56 名被砍掉瞭腦袋。這就是轟動朝野的甘肅全省官員謊報災賑、貪污捐監糧的大案。這場特大貪污案件的首犯,就是乾隆皇帝曾十分倚重的封疆大吏王亶望。王亶望,山西臨汾人,自舉人捐納知縣,累任知縣、知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 調任甘肅佈政使,受命專門辦理收捐監糧。  甘肅地瘠民貧,是全國最窮的省份,每年戶部都要調撥巨額款項購買糧食,以撫恤災民,供應當地滿漢駐軍以及救濟新疆之需。為節省國庫開支,乾隆二十五年(1760

乾隆評價古代帝王:崇禎繼位時“國事已不可為”

  導讀:北京歷代帝王廟是明清兩朝專門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傢廟宇,始建於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在該廟的景德崇聖殿內,供奉著188位古代帝王的牌位,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禎。乾隆與歷代帝王廟有著不解之緣,他曾經六次親祭帝王廟,並且重修殿宇,在廟內留下四座石碑。這些碑文記錄瞭乾隆對入祀帝王的評價,同時也反映出他治理國傢的心路歷程。  乾隆三年(1738年),28歲的弘歷第一次到歷代帝王廟祭祀。據《清史稿》記載,這一年水災、風災、旱災、雹災、蝗災頻發。十一月寧夏、甘肅發生特大地震,地震又引發火災、河堤決口。乾隆緊急調撥蘭州庫銀二十萬兩,並且派專員去賑濟,次年他還免去瞭災區的所有額賦。親祭帝王廟之後,乾隆作瞭一首《禮成紀述八韻》。詩中寫道:“志曾希舜禹,心媿作君師。”由此可以看出,乾隆心懷大志,但是對於如何駕馭這個龐大的國傢,他還有些惶恐不安。  乾隆九年(1744年),34歲的乾隆第二次親祭歷代帝王廟,這次祭祀沒有留下什麼感言。為瞭修繕帝王廟,乾隆從二十七年開始,將景德崇聖殿的頂瓦換成黃色琉璃瓦,並且將主體建築的外立面換成金龍和璽彩畫,從而將正殿的規格提高瞭。完工後,乾隆於1764年第三次親臨致祭,並且寫下《歷代帝王廟瞻禮詩》和《重修歷代帝王廟碑文》,鐫刻在石碑上,立於帝王廟西南碑亭。   這一年是有著特殊歷史意義的一年。1644年甲申年,明朝滅亡,清軍入關,開始瞭大清王朝的統治。巧合的是,這一年也是甲申年,隻不過時間已經過去120年,正好兩個甲子。是年乾隆54歲,而這一階段也是他統治的巔峰時期:先後平定準噶爾叛亂、大小和卓,並且在新疆設伊犁將軍。此時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口增長,疆域遼闊,乾隆本人也是躊躇滿志,頗為自得。《歷代帝王廟瞻禮詩》開頭便說:“三皇五帝道功崇,歷代君王懋建中。雖是乘除撫人世,莫非兢業代天工。”其意是說三皇五帝的功德崇高偉大,其他君王也都有勉力建業之功。雖然世事消長引發朝代更替,但是帝王們沒有不兢兢業業、代天職事的。這首詩既是對古代帝王的歌功頌德,也是對自己的肯定。  在《重修歷代帝王廟碑文》中,乾隆強調要“觀德”。“觀德”一詞出自偽古文《尚書》中的《咸有一德》篇:“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乾隆認為,“觀德”並不是單純的歌功頌德,而是觀察並且引以為戒。他舉例說:周人曾經被商王朝監管,一旦周滅瞭商,就稱自己是正統,而把商叫作“勝國”,就是被滅之國,這種朝代的更替能不讓人警惕甚至害怕嗎?所以乾隆說,如今把各個朝代的帝王聚於一室,不僅僅是為瞭效法,還要從朝代的興衰更替中吸取教訓。“觀法之所存,即知戒之所寓”,這才是乾隆的“觀德之意”。   乾隆四十年(1775年)農歷二月, 65歲的乾隆第四次來帝王廟祭祀,並且寫下《躬祭歷代帝王廟禮成有述》。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他對古代帝王有瞭新的認識。他在詩中寫道:“聖惟吾法庸吾戒,法者實稀戒實多。”意思是說:我要效法那些聖賢之君,對那些昏庸之君則要引以為戒。然而縱觀廟裡入祀的這些帝王,值得效法的實在太少瞭,要引以為戒的卻實在太多瞭。相比上次祭祀提出的“法、戒並舉”,這次乾隆更強調“戒”。  乾隆於四十八年(1783年)農歷三月,第五次來帝王廟祭祀。此時乾隆年逾古稀(73歲),他寫下《癸卯暮春祭歷代帝王廟禮成述事》。詩的大義說:“我擺出供品請帝王們饗用,史書記載的朝代更迭則讓我心生畏懼。祭典完成之後起駕回宮,我還頻頻回首,思緒萬千。”此時乾隆已經暗下決心,要對帝王廟進行改革瞭。明太祖朱元璋最早在南京建帝王廟時,隻供奉16位帝王、37個陪臣。清代康熙皇帝在去世之前提出:“應將凡曾在位、除無道被弒亡國之主外,盡宜入廟崇祀。”雍正秉承康熙遺願,將入祀人數增加到164位帝王、79個陪臣。乾隆認為,康熙、雍正的做法是“至大至公”。其實早在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就增加一人入祀,他就是明朝建文帝。乾隆在諭旨裡追謚建文帝為“恭閔惠皇帝”,並且將其牌位放在明太祖的牌位旁邊。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下瞭一道很長的聖諭,對帝王廟入祀帝王的增減做出較大變動。乾隆首先肯定瞭崇禎皇帝。他認為,明之所以亡國,是因為萬歷、天啟皇帝不理朝政,以致法度廢弛。崇禎繼位時,“國事已不可為”,他雖然辛苦經營17年,仍不能“補救傾危”,最後以身殉國。所以,乾隆把崇禎的牌位添進去,而不入祀萬歷、泰昌、天啟,在乾隆看來,實乃“千古大公定論”。相關閱讀推薦:康熙與乾隆的江南美女情結:後宮蓄養蘇杭美女孝儀純皇後就是令妃:死後屍體不腐 為乾隆生育最多孝儀純皇後子女有哪些?令妃為乾隆生瞭幾個子女乾隆孝儀純皇後魏佳氏簡介 孝儀純皇後怎麼死的乾隆廢皇後烏喇納喇氏子女有哪些結局是什麼?孝賢純皇後皇後為乾隆生瞭幾個子女結局都是什麼

為何乾隆統治的大清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

  導讀:我們今天之所以不停地提到乾隆皇帝,主要就是因為乾隆的統治成績非常厲害。從縱向說,乾隆時代是整個中國古代史上最富強的一個時代。從橫向對比,乾隆統治的大清帝國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這種強大有以下的這些數據做支撐:  第一,經濟總量非常大,國傢財力也比較雄厚。雖然對那個時候GDP計算的方法有各種爭論,但是用大傢比較認可的計算方式算出來乾隆時期的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總量的30%多,遠遠比今天美國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要多。乾隆時期,中國在世界制造業中的份額是當時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  第二,乾隆朝的軍事實力也非常強。乾隆的一大功績就是統一瞭新疆。乾隆24年統一新疆之後,中國的疆域達到瞭1453萬平方公裡,正好是今天960萬平方公裡的1.5倍。所以乾隆朝的疆域是整個中國歷史上除瞭元朝之外第二大的疆域。而且和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不一樣,清朝對整個疆域內的實際控制力是最強的。   第三,乾隆朝的人口數量達到瞭空前的水平。在中國歷史上,以前朝代大部分時間人口都徘徊在幾千萬之間,少數那麼幾個時點突破瞭一個億,像明朝末期就達到瞭一億多,到瞭清朝由於前面有康熙、雍正兩代的統治,所以乾隆繼位的時候,中國人口是1.4億,到乾隆退位的時候,人口達到2.9億。就是說乾隆用54年的時間就讓中國的人口翻瞭一番。在中國古代,人口多少一直是統治者統治成績的最有利的證明。乾隆朝用10億多畝的土地養活瞭當時世界上30%的人口,這在當時是認為非常瞭不起的統治成績。  成功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當然跟乾隆本身的天資有關。乾隆智商特別高,情商也很高。他從小特別喜歡歷史,把整個中國通史研究瞭很多遍。這樣他就能夠有效汲取中國歷朝歷代的統治經驗,把它們集大成。而且乾隆又特別聰明,特別會運用政治手腕,所以乾隆統治下,他消滅瞭中國歷朝歷代對皇權的幾乎所有威脅。中國歷史上對皇權威脅一般來講有以下幾種:敵國外患、農民起義、權臣專政、後妃外戚幹政、太監擅權、皇族幹政、朋黨之爭、地方割據勢力——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這八種勢力興風作浪,好像在乾隆之前還沒有哪個朝代把這個八種勢力完全都鎮壓下去瞭。隻有到乾隆朝,他汲取歷代的統治經驗,用高明的政治手腕把這八種威脅幾乎都消化於無形,達到瞭空前的政治穩定。   當然實現這個過程是很不容易的,我可以舉兩個例子。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乾隆是如何消除後妃幹政的威脅。首先乾隆要防范的是他母親,老太後。有很多歷史資料記載,乾隆是一個孝子。在老太後活著的時候,他每次南巡都要帶著太後。在宮中的時候,他每天都要給太後請安,盡可能的跟太後一起吃飯。老太後過生日的時候,他每一次都花很多錢。但是乾隆絕不允許太後幹擾他行政。乾隆在繼位之後第三天就給太後身邊的太監、宮女發佈瞭一道諭旨,他說:“凡國傢政事,關系重大,不許聞風妄行傳說,恐皇太後聞之心煩。” 實際上,就是對太後進行瞭信息封鎖,防范她有任何幹預朝政的可能。相關閱讀推薦:乾隆評價古代帝王:崇禎繼位時“國事已不可為”康熙與乾隆的江南美女情結:後宮蓄養蘇杭美女孝儀純皇後就是令妃:死後屍體不腐 為乾隆生育最多孝儀純皇後子女有哪些?令妃為乾隆生瞭幾個子女乾隆孝儀純皇後魏佳氏簡介 孝儀純皇後怎麼死的乾隆廢皇後烏喇納喇氏子女有哪些結局是什麼?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當然這個聖旨頒佈下去不見得每個人都能遵守。後來過瞭幾年之後,太後和皇帝之間發生過一次不愉快。有一次皇帝給太後請安,太後就跟乾隆閑聊天,說她聽說順天府東面有一個廟,特別靈驗,誰傢有什麼事到那兒去求一求,許個願,過幾天馬上就應驗,但是這個廟年久失修,快塌瞭,說,你能不能撥點銀子把這個廟修一下。乾隆當時趕緊表示說沒問題,馬上撥款派人去修。但是從太後宮中出來之後,乾隆馬上把太後身邊那些太監叫過來,說,你們誰跟太後說的這個順天府的廟的事,你們要不說太後怎麼能知道呢?把這些人狠狠的懲罰瞭一次,然後說這是第一次,但是下不為例,要是以後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你們可能就活不瞭瞭。然後又專門把這番話形成瞭一道聖旨頒發給這些太監。這個聖旨表面上是搬給太監和宮女的,實際上是搬給太後看的。太後也是個聰明人,從此之後,幾十年間,太後沒再提過任何一次類似的要求,乾隆就有效的杜絕瞭後妃幹政的可能。  乾隆這樣做並不是因為他這個人特別苛刻,特別刻薄,主要是因為他鑒於歷史上,從漢朝的呂後到清朝的孝莊太後,後妃幹政的事情出現的特別多,所以他必須要防微杜漸。接下來防范的就是他的親兄弟。乾隆當瞭皇帝之後,身邊有兩個親兄弟,一個是跟他同歲的弘晝,從小在一個桌上吃飯,一起玩,一起上學,感情非常深。但是當瞭皇帝之後,這種兄弟情分馬上就發生變化瞭。乾隆登基之後,一心想搞好和這兩個弟弟的關系,所以他在金錢上對這兩個弟弟非常厚待,給他們封瞭很高的爵位。但是乾隆從來不忘記敲打這兩個兄弟,提醒他們現在不再是兄弟關系,而是君臣關系。

和珅隻忠不順的處世哲學:因此倍受乾隆重視

  在專制制度下,一個有才能的人在和皇帝的意旨發生分歧和矛盾的時候,都難免有犯上的“逆鱗”之舉。當然,這一切必須是在維護皇帝尊嚴的前提下來進行,否?你隻能是“抱道忤時”,英雄無用武之地,甚至死無藏身之所。   乾隆三十九年(1779年)八月,山東臨清發生瞭王倫組織的清水教民反清起義。給事中李漱芳上疏說是“饑寒所迫”。乾隆卻說李漱芳是沽名釣譽。一個月後,清軍鎮壓王倫起義獲勝,乾隆親自在紫光閣審訊被抓獲的起義群眾,命李漱芳旁聽,在這種情況下,被審問者當然不敢講實話,“無以災對者”。李漱芳因此事降為禮部主事,范傢賓被充軍新疆。後來過瞭四年,禮部請將李漱芳升員外郎,乾隆還沒忘此事,沒有批準。李漱芳從此就進瞭另冊,這一輩子隻做到員外郎。李漱芳等大臣講實話受?隆排斥的事實使和珅感覺到,皇帝身邊是需要一些為人正直、清儉廉明的正人君子一類的高官,但是你在皇帝面前再正直、再正確,官職再高再大,如果一旦忘記瞭自己仍隻是一個皇帝的奴才的話,也終將會被皇帝所討厭、遺棄,甚至治罪打入十八層地獄。在他前任的那些大學士、軍機首輔們如紀曉嵐、阿桂、劉墉等人,無不如此。因此和珅感到奴才就是奴才,隻有永遠以奴才的身份與皇帝相處,才能博得皇帝的真心喜歡,皇帝才能永遠不會從根本上剝奪你的利益。   據《朝鮮李朝實錄》的記載:和珅對乾隆“言不稱臣,必曰奴才,隨旨使令,殆同皂隸”。?位居大學士之後,和珅仍舊像當年做禦前侍衛那樣恭謹用命,“皇帝若有咳唾之時,和珅以溺器進之。”和珅連仆役下人的活都能幹,皇帝怎麼能不喜歡這樣的奴才呢?   和珅的這種忠實的奴才身份,甚至在乾隆決定歸政給嗣皇帝嘉慶,大清朝形成瞭父子“兩個天子”並存的局面時,和珅也身份未變。他雖也表面上討好於嘉慶,但實際上仍忠實於乾隆皇帝。   和珅感覺到,隻忠不順的忠臣,其可貴處也是失敗處就在於他們有時忘瞭自己的奴才身份。   乾隆越到晚年,越津津樂道他開創的“乾隆盛世”。大概是因為年歲大瞭,往往願意懷舊,乾隆?年一直陶醉於盛世中。因此,直言揭露朝廷弊政的人則常遭厄運。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尹壯圖就因直言被革職。

乾隆第一任皇後孝賢純皇後富察氏:深得乾隆寵愛

  乾隆皇帝王朝立有3位皇後,一位被廢,妃嬪有定額,5位皇貴妃,5位貴妃,後宮共約40人。  第一位孝賢皇後富察氏是乾隆皇帝十分鐘情的皇後。雍正五年十六歲的時候,與當時還是皇子的弘歷成婚,是他的嫡妃。  富察氏溫情脈脈,很得丈夫寵愛。她為人恭謹儉樸,不尚奢華。平時,隻是采摘一些通草絨花戴在頭上作妝飾,從來不戴什麼珠翠寶石。逢到年節,她親手用鹿羔的毛皮做成荷包贈給乾隆帝,仿行清代祖先當年在關外的遺制,表示不忘本的意思,所以更得皇帝的敬愛,富察氏出身名門,她的曾祖父哈什屯順治時任議政大臣,祖父米思翰康熙時任內務府總管、戶部尚書、議政大臣,父親李榮保任察哈爾總管,兄馬齊任兵部尚書、左都禦史、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歷相三朝”,兄馬武任內務府總管、鑲白旗蒙古都統、領侍衛內大臣,弟傅恒任戶部尚書、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賜第在東安門內。皇後富察氏,性賢淑,尚節儉,不奢華,孝順太後,敬愛乾隆。乾隆年輕時,曾患癤,剛愈,太醫說:“須養百日,元氣可復。”皇後就每晚在乾隆寢宮外面居住,精心奉侍,百日之後,才回寢宮。  孝賢皇後先後生有二男二女,但是都不幸夭折瞭,最後隻有一個女兒還活著,皇後本來有個兒子永璉,已由皇帝按傢法秘立為太子,但不幸生病夭折,乾隆帝百般勸慰,要她再生嫡子,一定立為皇儲,並追封永璉為端慧皇太子。過瞭幾年,皇後又生下一子名永琮。恰在此時皇後心情不好之際,永琮又出天花死瞭。皇後受不瞭這般打擊,哭得死去活來。  於是,乾隆帝為瞭安慰皇後才以東巡為名,奉皇太後以及帶瞭皇後出京遊覽,誰知就此同皇後永訣瞭。 乾隆帝帶瞭大行皇後靈樞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在長壽宮設立靈堂,喪禮格外隆重,除為皇後服縞素十二天外,還親自作祭文《述悲賦》,抒發自己的哀思。乾隆帝充分發揮這方面的才華,寫得足夠地哀婉悱惻,令人讀後柔腸寸斷。然而有誰能知道帝後之間這段難解的糾葛呢? 皇後生前曾為自己討過謚號,那是皇貴妃高佳氏死時,乾隆贈以溢號“慧賢”,皇後便說:“我死之後,以‘孝賢’二字稱謚號,可以嗎?”至此,乾隆帝便按照她的遺願,謚號“孝賢純皇後”。  孝賢皇後之死,眾說不一。有喪子痛心、憂鬱而死之說;有微感寒疾、病重亡身說;亦有失足落水、喪命汪洋一說,真是莫衷一是。 楊冪飾演的富察氏  喪子說:孝賢皇後居潛邸福晉時,於雍正八年生皇二子。雍正皇帝親自為皇孫命名“永璉”,隱示承繼皇位之意。所以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初二日乾隆帝就密定皇儲,親自書寫瞭“永璉為皇太子”的密旨,放置在正大光明匾後。可惜,這位十分受寵的永璉,隻活瞭九歲就早亡瞭。乾隆三年十一月,皇二子永璉死後一個月,乾隆帝告知各官員:  永璉乃皇後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禦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祀用皇太子儀註行。  繼而又為皇太子永璉加瞭“端慧”謚號,專門在薊縣朱華山修建瞭端慧皇太子園寢。乾隆八年十一月初六日葬於端慧皇太子園寢地宮。 乾隆帝、後失去愛子,十分悲痛。事隔三年,於乾隆十一年四月初一日,皇後又生瞭皇七子,取名“永琮”,乾隆帝又打算立這個嫡出的皇子為皇太子。不料,永琮剛滿兩歲,竟被天花奪去瞭生命。永琮死後三個月,乾隆帝又道出他內心的苦衷:“先朝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耶。” 這位皇七子盡管沒被立為皇太子,但由於乾隆帝的鐘愛,他死後的喪儀仍高於一般的皇子,賜謚為“悼敏”,也入葬在朱華山端慧皇太子園寢之中。皇後連續失去兩個親生皇子,精神上受到瞭沉重打擊,在皇七子死後的第二年春天,她隨同乾隆帝,奉皇太後東巡,在歸途中崩逝。這與她心情憂鬱、喪子痛心有著極重要的關系。  病重說:乾隆帝曾降諭昭告天下說:  皇後同朕奉皇太後東巡,諸禮已畢,忽在濟南微感寒疾,將息數天已覺漸愈,誠恐久駐勞眾,重廑聖母之念,勸朕回鑾,朕亦以膚苛已痊,途次亦可將息,因命車駕還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變故。言念大行皇後,乃皇考恩命作配朕躬,二十二年以來,誠敬皇考,孝奉聖母,事朕盡禮,待下極仁,此亦宮中、府中所盡知者。今在舟行值此事故,永失內佐,痛何忍言。昔古帝王尚有因巡方而殂落在外者,況皇後隨朕事聖母膝下,仙逝於此,亦所愉快。一應典禮至京舉行,佈告天下,咸使聞知。  乾隆帝對皇後之死無比悲痛,他給禮部的諭旨:  皇後富察氏,德鐘勛族,教秉名宗,作配朕躬二十二年。正位中宮一十三載,逮事皇考克盡孝忱,上奉聖母,深蒙慈愛。問安蘭殿,極愉婉以承歡;敷化椒塗,佐憂勤而出治。性符坤順,宮廷肅敬慎之儀;德懋恒貞,圖史協賢明之頌。覃寬仁以逮下,崇節儉以褆躬。此宮中府中所習知,亦億人兆人所共仰者。茲於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崩逝,睠惟內佐,久籍贊襄。追念懿規,良深痛悼。宜加稱謚,昭茂典於千秋;永著徽音,播遺芳於奕禩。從來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知妻者莫如夫。朕作賦皇後挽詩,有“聖慈深憶孝,宮壺盡稱賢”之句,思惟“孝賢”二字之嘉名,實該皇後一生之淑德。應謚為孝賢皇後,所有應行典禮,爾部照例奏聞。  皇後在這次東巡時,確實在濟南微感寒疾,可是經過數天將息已漸愈,是在德州舟上忽遭“變故”。乾隆帝又稱皇後之死為“事故”,可見這變故或事故都說明皇後不是病故,而是有其他原因的。落水說:皇後為落水而死,這是廣為流傳的說法。除皇傢修史之外,也有人寫些清代歷史,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二月帝奉皇太後及皇後東巡至德州,皇後崩。是月,帝奉皇太後及皇後東巡,駐趙北口,至曲阜,謁孔林。至泰安,詣岱嶽廟,幸歷下亭,回鑾至德州。帝在舟中夜宴,後在他舟聞之,恐滋事變。後素性嚴重,雖在行次,不忘永巷之規。是日至帝舟,因事進諫,語頗激切。時帝已被酒,怒後頗加詬誶。後羞忿返,失足蹈水死。帝醒乃大悔,命莊王、和王,奉太後緩程回京。自留德州,親視殯殮畢,扶櫬回京,飾終之典,視他後獨隆。  也有的書中記載:  高宗孝賢皇後,傅文忠公恒之妹也。相傳傅恒夫人與高宗通,後屢反目,高宗積不能平。南巡還,至直隸境,同宿禦舟中,偶論及舊事,後誚讓備至,高宗大怒,逼之墜水。還京後,以病殂告,終覺疚心,謚後號孝賢。  另有野史小說,也談及高宗與傅夫人之事

孝儀純皇後就是令妃:死後屍體不腐 為乾隆生育最多

  從宮女搖身到令妃  魏佳氏,本為魏氏,是內管領清泰的女兒,原屬漢軍正黃旗,後因魏氏為妃的關系而被乾隆抬入滿洲鑲黃旗,史稱“抬旗”,是一種提高身份地位之舉。魏佳氏生於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因其隸屬內務府包衣旗,所以是以宮女的身份被選入宮中的,但後來脫穎而出,被封為瞭貴人,成為瞭皇帝的嬪妃。  史料中用瞭個“充”字,因為在後宮中,貴人、常在、答應均屬低品級。按照清朝內務府選拔宮女的規定,入選宮女的年齡應在十三到十七歲中間,因此魏佳氏應該是在乾隆四年進宮。  估計魏佳氏容顏秀美,心地善良,很得乾隆帝的喜愛,所以在乾隆十年的正月便封為貴人,此時魏佳氏僅十九歲,入宮不過六年。  十年十一月便位列三嬪之一(當時乾隆帝嬪位上共有三人,即舒嬪葉赫那拉氏,怡嬪柏氏與令嬪魏氏),乾隆帝封其為“令嬪”,“令”字語出《詩經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在古代漢語中有美好之意,大概是魏佳氏讓皇帝聽到和看到的都是如玉石般善良、美好的一面,所以才會得到此封號。  從《清實錄》中的記載可以看出,晉封時魏佳氏已列眾嬪之首,排在瞭傢世與資歷均比她有優勢的舒嬪葉赫那拉之前,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大的榮寵。  在乾隆三十年她成為皇貴妃,此時孝賢純皇後已亡,皇後烏喇納喇氏(純帝繼皇後)也失寵被打入冷宮後,乾隆皇帝再未立過皇後,所以魏佳氏從此已皇貴妃之尊統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後之責,成為無名號而有實權的後宮之主達10年之久。   為乾隆生育下一代皇帝  魏佳氏是為乾隆皇帝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後妃,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後妃之一。  她為乾隆生瞭4子2女,其中皇十五子永琰,即後來的嘉慶帝。在生皇十七子永璘時,魏佳氏年齡已有四十歲,成為為清代後妃中最為高齡的一位產婦。  乾隆帝一生禦後妃41人,其中得皇後封號的有三位,一位高宗的結發之妻孝賢純皇後富察氏,一位因自行削發而備受冷遇的第二任純帝繼皇後烏喇那拉氏,最後一位就是嘉慶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也就是《還珠格格》裡面的令妃。  俗話說,宮門一入深似海,在這壁壘森嚴的後宮之中,魏佳氏能浮出水面實屬不易。皇後烏拉那拉氏南巡失寵,時為令貴妃的魏佳氏也隨侍在場,納喇氏從炙手可熱的皇後高位轉瞬跌入不見天日的深淵,魏佳氏應是最好的見證人。相關閱讀推薦:令妃是不是孝儀純皇後?令妃孝儀純皇後是同一人嗎孝儀純皇後子女有哪些?令妃為乾隆生瞭幾個子女乾隆孝儀純皇後魏佳氏簡介 孝儀純皇後怎麼死的孝賢純皇後皇後為乾隆生瞭幾個子女結局都是什麼乾隆第一任皇後孝賢純皇後富察氏:深得乾隆寵愛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而從一個毫無身份地位可言的宮女到成為後宮之主,魏佳氏三十多年來伴隨君側,在這之後又以烏拉那拉氏為前車之鑒,小心翼翼地執掌著皇貴妃之權,十年中穩坐皇貴妃的高位而未遭乾隆帝的責難,實在是難得。  致死的遺憾  乾隆在三十七年(1773年)秘密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之後,為瞭不流露出立儲意向,也隻能讓永琰的母親魏佳氏繼續保持皇貴妃的身份。從乾隆二十年到四十年長達20年的時間裡,無論是在乾隆心中,還是在後宮中,最有影響的當屬魏佳氏。  乾隆本想等到乾隆六十年公佈皇太子的人選、宣佈退位的同時,再冊封魏佳氏為皇後,不料秘密立儲才兩年,魏佳氏竟一命歸天,享年四十九歲。這就使得以皇貴妃的身份攝六宮事長達十一年的魏佳氏,一直到去世也未得到本應得到的皇後名分。也許是出於一種心靈上的彌補,在魏佳氏去世後乾隆將令皇貴妃魏佳氏的靈柩葬入裕陵地宮。她的兒子永琰即位後追封她為皇後,她到死也沒能看到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這對她來說,是一種遺憾。  從魏佳氏的身上,大致可以看出一個入宮女子的生活軌跡。當然她是位幸運的入宮女子。   1928年,軍閥孫殿英盜掘瞭乾隆帝的裕陵,當清皇室成員為裕陵做善後處理時發現,在裕陵地宮中所葬的一帝(乾隆)二後(孝賢,孝儀)三皇貴妃(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中,隻有孝儀純皇後魏佳氏的遺體歷經153年不腐,面目如生,令人驚嘆不已。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康熙與乾隆的江南美女情結:後宮蓄養蘇杭美女

  導讀:世人都說乾隆皇帝風流倜儻,數次遊歷江南“收獲”美女無數。鮮為人知的是,乾隆的這個“嗜好”竟然是從他無限崇敬的“聖祖爺”康熙那兒繼承過來的!  康熙帝妃嬪中的蘇杭美女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說的是江南蘇州、杭州美景甲天下。可能是因為那裡山美、水美,所以人也美。自古以來,我國江南,特別是蘇州、杭州一帶多出美女。據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清史專傢楊珍研究員考證,在康熙帝的妃嬪中就有來自江南蘇杭一帶的漢族美女。據說清朝皇傢有一個內部規定,為瞭保持滿族血統,清朝皇帝不得納娶漢族女子為妃。漢族女子所以能進入皇宮,成為大清皇帝的妃子,那她的最大的長處和優勢就是出類拔萃地美!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如果不是這樣,那漢族女子是很難成為皇妃的。在康熙帝的後宮中順懿密妃就是來自蘇杭的漢族女子。   順懿密妃,王氏,知縣王國正的女兒,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入侍宮中。楊珍研究員認為,康熙帝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和二十八年(1689年)先後兩次南巡,都曾駐蹕蘇州。蘇州向以出美女名聞天下。當地官員、縉紳為瞭討得皇帝的歡心,一定會挖空心思,以各種形式向皇帝表示忠誠,向皇帝進獻美女歷來是討好皇帝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王氏很可能就是在二十八年這次南巡時從蘇杭帶入皇宮的。所以《清皇室四譜》說她二十九年入宮當不會錯的。長期周旋於滿、蒙女子床第之間已覺得有些煩膩的康熙帝對於來自江南溫柔之鄉的婀娜多姿的漢族美女自然要多幾分憐愛,倍加寵幸。王氏入宮後,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十五子愉恪郡王允禑.兩年後,王氏又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六月十八日生皇十六子莊親王允祿。允禑後來封為愉郡王,允禮封為果親王。特別是允禮在乾隆初期曾任總理大臣,成為乾隆帝的膀臂。康熙四十年(1701年)八月初八日王氏又生皇十八子允祄。王氏入宮後連生瞭3個皇子,可謂頗有勞績,所以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冊封為密嬪。  康熙帝死後,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初十日雍正帝晉尊她為皇考密妃。乾隆元年(1736年)十一月初三日乾隆帝又晉封她為皇祖順懿密太妃。這位妃子入宮後,侍奉康熙皇帝30多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到乾隆九年(1744年),已年逾七旬。由於她淑慎溫恭,慈祥和易,誕育賢王,福德兼備,所以深受乾隆皇帝的尊敬。這年四月,順懿密太妃染病在床,病勢漸漸沉重。乾隆皇帝知道後,準備親自探視病情,正要啟駕前往,忽聞奏報,太妃已薨逝,這天正是四月十八日,乾隆帝輟朝三日,第二天,乾隆皇帝陪著皇太後到順懿密妃寢宮靈前致奠。金棺暫安京北曹八裡屯。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十六日入葬,位於園寢的正中,處於最尊貴的位置。她生的皇十八子允祄也葬在瞭這座園寢內。   在官書和檔案中是看不到對皇帝妃嬪容貌的描述的。所以王氏長得漂亮不漂亮,我們難以知道。但是從一個親眼目睹過康熙帝後宮中另一個來自蘇杭的漢族女子風彩的外國人的記敘中,可以推想出王氏之美隻能在其上,而不會在其下。康熙朝晚期在清宮任畫師的意大利人馬國賢神甫在他寫的回憶錄《京庭十三年》裡記載瞭這麼一件事。康熙六十年(1721年)夏,他隨皇帝居住在避暑山莊。他很想看一看活佛是什麼樣子。太監告訴他,當活佛路過他的住處時,讓他從窗紙孔中偷看。沒想到他看錯瞭方向,沒看到活佛,卻看到瞭一位如花似玉的年輕美貌的婦人坐在對面的湖岸邊上,身上披著深紅色的鬥蓬,頭上戴的珠寶熠熠發光,耀眼奪目,宛如一位聖潔的女神。一個大約5歲的小男孩正跪在她的腿邊與她說話。馬國賢驚異地說:“一個如此年輕、美麗之人,竟學會這種能將一個人變得不正常的詭術,”“並且竟使自己被陛下的一個孩子當作神一樣崇拜著。”太監告訴他,他所看到的那個美人是皇上的一個妃嬪。因為近日身體不爽,正在湖邊休息閑坐。她身邊的那個小孩是她的兒子。相關閱讀推薦:滿漢全席的背景:原本隻是康熙巡幸江南的借口探秘:為什麼說清朝康熙皇帝的陵墓最八卦?清宮秘史:清朝康熙皇帝的後妃因何接連暴斃之謎施瑯平臺的背後內幕:康熙為此準備瞭20年康熙的南書房:康熙朝文人想進入中樞必經之路康熙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簡介 孝昭仁皇後怎麼死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經楊珍研究員考證,這個年輕美貌的貴婦人就是來自蘇州的漢族美女。當時她很可能是一名貴人,後來死於雍正年間,乾隆帝即位後追封她為穆嬪。穆嬪姓陳,她的父親叫陳歧山。在《清皇室四譜》中一般妃嬪的父親都註出官職,而穆嬪的父親未註出官職,這隻能說是個平民百姓。穆嬪生的那個兒子是康熙帝的皇二十四子允祕,後來被封為和碩諴親王。一名低級的貴人尚且如此貌美,那位位列妃位的王氏之美,就可以想見瞭。  乾隆後宮裡也有江南美女  前面在講康熙帝的後宮時,就提到過順懿密妃和穆嬪都是來自江南蘇州和杭州的美女。江南蘇杭一帶向以出美女而聞名天下。康熙帝不顧祖制傢法,將江南美女納入後宮,風流多情的乾隆皇帝就不可以將江南美女充實自己的後妃隊伍嗎?清史專傢從浩如煙海的清宮檔案中筢犁出幾條史料得知,乾隆帝的芳妃和祿貴人都是來自江南的女子。並且從這些史料中發現瞭乾隆帝關於這些來自江南女子的密諭。   據檔案記載,明貴人陳氏(乾隆五十九年封為芳嬪,嘉慶三年晉封為芳妃)是揚州人。祿貴人是蘇州人。檔案記載瞭這樣兩件事。一是,在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十三日,明貴人非常惦念自己的哥哥。於是分咐手下的太監王成到宮外傢裡看望自己的哥哥。王成說:看望父母還可以,如果看哥哥則不可以。明貴人就讓王成去奏聞皇上,請求允許她派人去看望哥哥。結果遭到瞭乾隆帝的嚴厲拒絕。過瞭兩年,明貴人的哥哥陳濟到京城要求當差。總管內務府大臣福隆安將這件事上奏給瞭皇帝。乾隆皇帝命福隆安傳諭兩淮鹽政伊齡阿:“朕於宮眷等親屬管束極嚴,從不容其在外生事,恐伊等不知謹飭,妄欲以國戚自居,則大可不必。” 同時這道密諭還提到:“陸常在系蘇州籍貫,其有無親屬人等,亦當詳細查明,嚴加管束。”上面提到的陸常在就是後來的祿貴人。從這些諭旨中我們可以看出乾隆帝對漢族妃嬪傢屬管束嚴厲,一方面是防止其傢人依仗皇親欺壓地方,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面也可能有怕人知道大清皇帝納娶漢族女子的用意。  這隻是從檔案中找到的這兩人的史料,知道瞭她倆人是江南女子。後宮中還有沒有來自江南女子,還是一個未知數。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張廷玉怎麼死的?張廷玉得罪乾隆後是怎麼死的

  張廷玉怎麼死的?張廷玉哪裡得罪瞭乾隆?  張廷玉,康熙進士,清代康雍乾三朝元老,歷任保和殿大學士、禮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少保銜,後加太保,一生享盡殊榮,死後更是配享太廟。對於這樣一個權臣,張廷玉又是怎麼死的呢?  清朝太廟是皇帝祭祀先祖的祖廟。太廟前殿為祭祀主殿,中殿供奉努爾哈赤以下歷代帝後神龕,中殿後界供奉努爾哈赤以上四世先祖。前殿東廡以功勛王公配享;前殿西廡為滿臣功臣配享;中、後殿兩廡儲藏祭器。每年除夕前一日祫祭(皇帝所舉行的集合遠近祖先神主於太祖廟的大合祭),國有大事大典,也都進行祭告。整個清王朝296年歷史,有資格配享太廟的異姓大臣隻有12人,這其中僅有一名漢臣獲得過這最高殊榮,這個無人比肩的漢臣是張廷玉。  張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康熙朝大學士張英之子。張廷玉是康雍乾三朝元老,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居官達50年。先後編纂《康熙字典》、《雍正實錄》,充實《明史》、《國史館》、《清會典》。  張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進士,他真正得到重用是在雍正朝。《清史稿·張廷玉傳》說:“雍正元年,復命直南書房”,“廷玉周敏勤慎,尤為上所倚”。雍正認為張廷玉“遵旨繕寫上諭,悉能詳達朕意,訓示臣民,其功甚巨。”張廷玉所草之上諭,全合雍正本意。康熙駕崩,雍正守喪期間朝中政局不穩。此時張廷玉每日奉旨繕寫諭旨,雍正口授後張廷玉片刻擬就,從未出錯,雍正對其大加贊揚。實際上好長時間張廷玉主要工作是擔任雍正的高級秘書。  雍正八年(1730年),設立“軍機房”(又稱“軍機處”)。“命怡親王允祥、張廷玉及大學士蔣廷錫領其事”,“廷玉定規制”。張廷玉在軍機處僅次於怡親王允祥位列第二,他長期處機要之地最受到雍正的寵信和厚愛。《清史稿·張廷玉傳》載:“廷玉定規制:諸臣陳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內閣擬旨;要事用折,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親禦朱筆批發。自是內閣權移於軍機處,大學士必充軍機大臣,始得預政事,日必召入對,承旨,平章政事,參與機密”。自此以後,“奏折”作為一種官文書制度被確立下來。它的確立和軍機處的設立一樣,是清朝政治上的重大變化,對清朝中後期的政治產生瞭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這一制度一直實行到清末。張廷玉完善瞭清廷奏折制度與軍機處的運作規則,功不可沒。  張廷玉職務繁多,工作忙碌,雍正經常一天召見他兩三次。西北戰役,他“遵奉密諭,籌畫經理,羽書四出,刻不容緩”。從內廷到朝房,請求指示和批閱文件的屬吏常達數十人,他即使坐在轎中也經常批覽文書,處決事務。傍晚回到傢中,仍然“燃雙燭以完本日未竟之事,並辦次日應辦之事。”   張廷玉同雍正“名曰君臣,情同契友”。雍正五年(1727年),張廷玉得病,雍正對近侍說:“朕連日來臂痛,你們知道嗎?張廷玉患病,不是聯的臂病又能是什麼呢?”當雍正身體不舒服時,凡有密旨,悉交張廷玉承領。雍正十一年(1733年),張廷玉回鄉祭祖,雍正贈給他一件玉如意,祝他“往來事事如意”。還下令“所過地方派撥兵弁護送,並文武官員迎接。”雍正還賜張廷玉春聯一副:“天恩春灝蕩,文治日光華。”雍正視張廷玉為左右之臂、股肱大臣。  張廷玉為人謹小慎微,他把“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當做座右銘,“終身誦之。”他在修《康熙朝實錄》時刪削瞭許多不利於雍正的文字。雍正贊他“器量純全,抒誠供職”,稱其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張廷玉身居要職數十年,然卻“門無竿牘,饋禮有價值百金者輒卻之。”凡是別人饋送之禮,價值超過百金則拒絕。雍正皇帝顧念張廷玉生活清苦,雍正八年(1730年),曾賞銀兩萬兩,張廷玉不敢收。雍正說:“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不許他推辭。他將此銀兩或用於激勵士子發奮學習或資助鄉裡窮困者和災民。雍正還將位於圓明園附近的澄懷園賞給瞭張廷玉,張廷玉因之號“澄懷主人”。  乾隆二年(1737年),張廷玉用雍正皇帝所賜白銀近五千兩在桐城東門外建石橋一座,得到鄉人的稱贊,此橋被稱為“良弼橋”。乾隆五年(1740年)春,張廷玉聞知桐城一帶欠收,米價暴漲,便寄信回傢,令傢人捐谷一千石以救濟貧民。  雍正皇帝最賞識鄂爾泰、張廷玉這兩位老臣。鑒於新君好通過處罰前朝老臣來樹立威望,雍正皇帝在彌留之際,以“將來二臣可配享太廟”的方式來保護二人,彰顯瞭雍正用心良苦,也表明雍正對張廷玉惺惺相惜的情分。  鄂爾泰去世後,乾隆為瞭防止張廷玉一黨權勢過大,開始對張氏傢族抑制,還對張廷玉做出瞭略帶侮辱性的評價:說張廷玉不過“以繕寫諭旨為職”。在本朝的十幾年,“毫無建白,毫無襄贊”“不過因其歷任有年,如鼎彝古器,陳設座右而已”。說張廷玉不過是個寫聖旨的,在本朝十幾年沒有一點輔改的功績,隻不過是因為他供職多年,如那些古時的器皿樣,隻是個擺設而已。  乾隆十二年(1747年),張廷玉因年老多病祈求退休。乾隆不高興,對他說:“朕以為,作為人臣,如果心意預先有辭官而去的想法,必將對一切事物漠然視之,敷衍瞭事疏於政務,年齡已到就奉身告退辭職,誰還會全力為國傢管理實務?這是不能不加以辨別說明的。”乾隆實際上不想放張廷玉離開朝廷,他要親自看著他老此終身。張廷玉從此不再敢輕言辭職一事。相關閱讀推薦:清朝史上風流皇帝乾隆最喜歡的一個兒媳婦是誰?乾隆盛世為何沒能清除腐敗?盛世是個巨大泡沫!深得康雍乾三朝皇帝重用的牛人:三朝元老張廷玉揭秘:太保張廷玉如何歷三朝 居官五十年不倒?張廷玉怎麼死的 清廷配享皇傢太廟的唯一漢臣!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以張廷玉年逾古稀為由,準他不必早朝,遇天熱,或刮風下雨,可以不必入內,他的內閣首輔位置由訥親取而代之。張廷玉明晰皇上此舉的真正意圖,於是立即上疏請求辭去兼管吏部事務的職務,要求回鄉,這次乾隆準瞭。張廷玉奉請入朝謝恩,奏稱“蒙受世宗遺命得到配享太廟殊榮,乞求聖上將所說立為憑證。”為自己身後配享太廟之事讓乾隆皇帝給他寫一份保證。這讓乾隆很不高興,但他還是寫瞭首詩賜給張廷玉,在詩中表明不會改變先皇遺詔。第二天,張廷玉讓兒子張若澄上朝代謝皇恩。乾隆很惱怒:“張廷玉就在京城,即使病得很重,就是爬著來,也該來謝恩。為自己要賞賜時能親自上朝,可是謝恩時就不能親自來瞭,這樣對待朝廷給他的莫大恩惠,好像這都是他應該得到的,天下有這樣的道理嗎?”  乾隆的怒言被張廷玉的門生協辦大學士汪由敦暗中通風給他。張廷玉第三日早上趕緊進朝謝恩。乾隆見狀猜想有人走漏消息,經查果然如此。乾隆十分生氣:“朕為天下主,而令在廷大臣因師生而成門戶,在朝則倚恃眷註,事事要被典,及去位而又有得意門生留星替月,此可姑容乎!”斥責張廷玉“負恩植黨”,立即削去張廷玉伯爵。那些嫉妒張廷玉的朝臣見風使舵,向上進言,稱張廷玉沒有資格享受死後配享太廟這一最高榮譽。乾隆諭示仍保留張廷玉配享太廟。罷去汪由敦協辦大學士及尚書職,留任辦事贖罪。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長子定安親王永璜病死。初祭剛過,張廷玉不顧自己是永璜老師的身份,急匆匆地向乾隆皇帝奏請南歸故裡。乾隆斥責道:“你曾待候朕講讀,又曾是定安親王的師傅,卻是這樣的冷漠無情到如此地步,這是有良心的人做的事嗎?”還詔命把配享太廟的名單給他看,讓他自己說是否夠資格配享太廟。張廷玉惶恐萬分請求罷允配享太廟,照律治罪。乾隆命令九卿討論張廷玉是否有資格配享太廟,並定議具奏。朝臣看出乾隆皇帝的心意,一致認為應該罷免張廷玉配享太廟,並上奏乾隆。乾隆皇帝以此修改瞭雍正皇帝遺詔,罷除瞭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的待遇。同年9月,又有人揭發張廷玉的姻親朱荃曾涉及呂留良案,乾隆皇帝降旨罰張廷玉白銀一萬五千兩,並追繳以前賞賜的各種物品,查抄其在京住宅。而張廷玉的其他黨羽如汪由敦等人也都受罰。可見乾隆對張廷玉的怨恨。   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83歲的張廷玉病逝,乾隆皇帝做出眷念老臣的姿態,寬恕瞭張廷玉的罪過,謚號文和,恩準其配享太廟。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對張廷玉之事仍念念不忘,當他再次看到張廷玉的奏折,認為他的一些觀點和自己的一致,命刻碑記之。乾隆在碑後題記,謂:“廷玉有此卓識,乃未見及。朕必遵皇考遺旨,令其配享。古所謂老而戒得,朕以廷玉之戒為戒,且為廷玉惜之。”  古人說“老而戒得”、“七十懸車”。正因此,張廷玉七十歲後才多次請求回鄉養老,絕不為過。可卻因此惹瞭乾隆,遭受罷官、削奪爵位、免予配享的處分。  回頭看,張廷玉為清王朝日理萬機嘔心瀝血這樣瞭還不行,按照乾隆的觀點你要“生命不息,工作不止。”這樣的苛刻要求,打擊加上侮辱摧殘,絕對夠七十多歲的張廷玉經受的,鬱悶恐懼恐怕一直伴隨在其最後的歲月,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張廷玉帶著深深的遺憾溘然長逝。盡管他仍被恩準配享太廟,那畢竟是他死後的事情瞭,當事人本身不知曉,給後世人做眼罩子看,又有多少意義?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