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侄子

古代名人中的吝嗇鬼奇葩:侄子結婚送單衣還心疼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歷史上,曾有過不少富而且貴的吝嗇之徒,好多還是身居要職的官場之人。現根據古籍記載對其進行盤點,擇出十大最吝嗇的古代官員供各位看官觀瞻。提前聲明:雷死人可不償命啊!呵呵。  一是曹洪。三國時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數次舍命救過曹操,隨曹操南征北戰,屢屢征伐有功,被拜為都護將軍。曹丕稱帝後,任曹洪為衛將軍,再升驃騎將軍,封野王侯,後再轉封都陽侯。曹操任司空時,親自帶頭將每次月調儲在縣,曹洪所儲之款連曹操也自認不及。《魏略》中記載,曹洪斂財有術,是曹操手下諸人中的第一巨富。曹洪卻吝嗇刻薄,為此差點丟瞭小命。  事情是這樣的:魏文帝曹丕還在做太子的時候,有一次找曹洪借一百匹絹。曹洪覺得肉痛,百般托詞不願意借,結果惹惱瞭曹丕。一直懷恨在心的曹丕即位後,找瞭個由頭把這位堂叔下到獄中,準備處死他。後來幸得卞太後求情,曹洪才免於一死,但被施以削官職、減爵位之處罰。   二是王戎。在著名的《世說新語》中,有專門的一個章節,是寫“儉嗇”的,一共有九個故事。其中的四個,是有關官至司徒的大名士王戎的。  《世說新語》“儉嗇”中說,“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後更責之”。就是王戎說生性吝嗇,他的一個侄子結婚,作為伯父的王戎當然要隨個份子:“送他一件單衣”。但是,過後王戎心疼不已,又跑到人傢傢裡給要瞭回來。  就連對自己的女兒,王戎也沒有大方到哪裡去。“王戎女適裴頠,貸錢數萬”,就是說王戎的女兒嫁給瞭裴傢的公子,又從老爹這裡借瞭好幾萬的錢。“女歸,戎色不悅”,女兒回娘傢的時候,忘瞭歸還老爹的那幾萬錢,結果惹得自己的親爹很不悅。“女遽還錢”,就是說王戎的女兒趕緊將錢還上,這種情況下,王戎“乃釋然”。  王戎十分富有,《世說新語》上說他,“既貴且富,區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屬,洛下無比”。但吝嗇成性的他對日常消費卻沒有任何興趣,一心想讓蛋生蛋,錢生錢,在個人理財方面雄霸天下。可就是一根小小的牙簽還要自己親手做,為的是省這幾個銅板錢。傢裡種出瞭上好的李子,他便高價出售,但因為害怕別人用他的李子做種子栽培出好李子,就事先把李子裡面的核給拿掉瞭。王戎每夜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每與夫人燭,下散籌算計”。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世俗之心如此之盛的傢夥,卻給我們貢獻瞭成語“卿卿我我”。王戎之妻常以“卿”稱呼王戎。王戎說:“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其妻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王戎隻好聽之任之(據世說新語·惑溺第三十五)。成語“卿卿我我”即出於此典。  三是周札。東晉年間,右將軍周札一傢五人封侯,身居要職。周氏勢力的發展,遭到權傾天下的王敦的猜忌。於是,王敦悄悄聯合江南的沈氏士族共同討伐周札。等周札得到消息,已是兵臨城下,倉促間準備率領幾百名部下出城迎敵。  在周札的庫房中,存有一批打造精良的兵器,手下都勸他趕緊拿出來裝備士兵,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周札竟然舍不得,遂將劣質兵器分發給士兵。見周札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依然如此吝嗇,士卒也沒有為他賣命的決心,結果在敵軍的沖擊下潰不成軍,周札遂被殺。  這個因吝嗇而送命的周札,其父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曾斬蛟伏虎的周處,他是周處的第三個兒子。  四是蕭紀。南北朝時的武陵王蕭紀,是梁武帝的第八子,少得父寵,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按說不應該把錢財當作一回事,可他偏偏極其吝嗇,每一個小錢他都要算計。  蕭紀頗有武略,南開寧州、越雋,西通資陵、吐谷渾,內勸農桑,外通商賈,財用豐饒,器甲殷積,本可以成其霸業,但就因為這個吝嗇的小毛病,卻最後使他“出師未捷身先死”。  史載,蕭紀曾率軍攻打江陵,他熔金成餅,100個金餅一籃,裝瞭100多籃,高高掛起,而銀子則是金子的五六倍之多,還有各種綾羅綢緞,不計其數,以此激勵將士英勇殺敵,但這位吝嗇鬼隻不過是讓大傢飽飽眼福而已,每戰結束從不論功行賞。軍心大亂,叛逃者十之八九,在很短的時間內兩岸十四城俱降,蕭紀兵敗如山倒,自己也在亂軍中死於非命。  五是元宗逵。明·謝肇淛《五雜俎》記載:唐朝時有個元宗逵,官為果州司馬。他傢有個婢女死瞭,就吩咐值班的管傢說:“我傢的老婢女死瞭,她在我傢聽使喚有年頭瞭,應該為她找一口棺材入殮出殯。我初來乍到,傢裡窮得很,買不起新棺材,隻要買到能用的就行。你也不必說是我傢要買,就說是你們傢要買就行瞭。”管傢出門把元宗逵的這番話說給大傢聽,一州人都在笑話這位司馬太小氣,都把他的這番話作為茶餘飯後的笑料。  《大唐新語》對此事也有記載:唐元宗逵為果州司馬,有婢死,處分直典雲:“逵傢老婢死,驅使來久,為覓一棺木殯之。逵初到傢貧,不能買得新者,但得一經用者,充事即得。亦不須道逵買,雲君傢自有須。”直典出門說之,一州以為口實。  六是鄭仁凱。《朝野僉載》記載:仁凱為密州刺史,有小奴告以履穿。凱曰:“阿翁為汝經營鞋。”有頃,門夫著新鞋者至,凱廳前樹上有鴷(啄木鳥)窠,遺門夫上樹取其子。門夫脫鞋而緣之,凱令奴著鞋而去。門夫竟至徒跣。凱有德色。  這個身為密州刺史的鄭仁凱真是惜錢如命,且很搞笑。他傢中有個小廝,央求他給買一雙鞋,鄭仁凱說:“這事好辦,我為你找一雙鞋來。”不一會,門夫穿著鞋進來,鄭仁凱故意支使門夫爬到樹上掏鳥窩。門夫脫瞭鞋爬上樹,鄭仁凱就偷偷讓小廝把門夫的鞋穿走。等到門夫下樹,遍尋鞋子無著,隻得打赤腳走瞭。鄭仁凱竟然為此非常得意。  七是韋莊。五代時期的大詞人韋莊,名滿天下。而他的吝嗇,也與他的詞一樣著名。韋莊每次做飯,下多少米都有固定的分量;做飯燒的柴,也要事先稱好;若是吃烤肉,哪怕是少瞭一片他都會知曉。韋莊有個兒子,八歲時夭折瞭,入葬時,妻子為孩子穿上生前的衣服,卻被韋莊剝瞭下來,隻是以孩子原來睡的舊草席包裹著埋瞭。而且掩埋之後,韋莊還把草席帶瞭回來……  八是張允。五代的後漢時期,吏部侍郎張允也以吝嗇而出名。就算是自己的妻子,張允也不會多給她一文錢。他害怕妻子偷偷地拿他的錢用,就把各種鑰匙都別在腰間,走起路來叮叮當當亂響,乍一聽像是個身上掛瞭很多耳環首飾的女人。郭威兵變後,張允躲到一個破廟裡勉強逃瞭性命,可是卻讓兵丁把他的鑰匙一股腦全給搶瞭去,等他回到傢裡一看,早已被搶劫一空,張允心如刀絞,哇地一聲,鮮血狂噴,不到半日,竟一命歸陰。  九是李越。宋·陳元靚《事林廣記》記載:李越歸明人,作蔡州上蔡縣令。李越性情很是小氣,處事多讓人不好理解。他們傢一年到頭很少吃肉,每到臘月初八祭祀祖先的時候,就派采購人員到肉行裡借熟肉一斤回來放在盆中,再用幾個碟子盛錢數文,就這樣來祭祀祖先。並禱告說:“酒是我用作官的錢買來的,清醇可愛;肉是我從肉行裡借來的,新香可吃;因為事忙沒來得及買果子,就用錢權當果子吧。”等祭祀完畢,就拿著肉招呼采購人員說:“快還到肉行裡去吧。”人們都笑話他太吝嗇瞭。  十是湯斌。清代康熙年間,江寧巡撫湯斌被尊為“理學名臣”,是當時程朱學派思想的代表人物。湯斌一生以清苦的生活砥礪名節,其為人之吝嗇十分出名。據有關文獻記載,這位老先生有一天心血來潮,查看傢中賬本,發現上面開瞭一隻雞蛋,頓時大怒:“我來到蘇州還從來沒有吃過雞蛋,到底是誰買的?”下人答說是公子。他便把兒子招來,罰跪在庭下,數落道:“你以為蘇州的雞蛋與河南是一樣的價錢?你想吃雞蛋,就回河南老傢去……”(劉繼興)相關閱讀推薦:解密三國:劉備駕崩後,曹丕和孫權有什麼反應?曹丕也是大才子:魏文帝曹丕更看重文字的不朽!三國魏明帝曹睿身世之謎:其有可能並非曹丕親子魏文帝曹丕的另一面:一個對外人厚道而且幽默孫權和曹丕的對比:辛棄疾感慨當如孫仲謀的緣由

張學良後代:張學良侄子稱張傢人一直都想回大陸

  在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78號,有一座紅頂白墻的三層洋樓,人稱“少帥府”。1925年至1931年,張學良曾在這裡居住,並與趙四小姐(趙一荻)結下瞭一世戀情。在經過多次轉賣後,“少帥府”被劃歸國有,現在經營湘菜。  2010年,這裡迎來瞭一位特殊的客人:張作霖之孫、張學良六弟張學浚之子張閭實。張閭實在臺灣與張學良相處瞭25年,此次來天津,就任歷史文化顧問,將張氏的生活情況帶回到“少帥府”。  2011年一個清爽的夏日,環球人物雜志記者來到天津“少帥府”,和張閭實促膝而談。一件淺藍色襯衣,休閑牛仔褲,笑起來嘴角掛著兩個淺淺的酒窩,張閭實給人的印象儒雅而隨性。他一直是本刊的忠實讀者,經常看到他在微博中,對《環球人物》的報道進行點評。談起張氏後人,他顯得很自豪:“我們張傢六房,沒有用過張學良的名字謀利,全都靠自己努力。”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張閭實面對記者,追溯瞭爺爺張作霖和大伯張學良塵封多年的往事。  從“土匪”到“東北王”  “念書的時候,人傢就說我是大土匪、大軍閥的孫子。上歷史課講到祖父時,老師就叫我到外面去不要聽,怕太刺激瞭……”張閭實說,小時候父親張學浚從沒告訴過他,爺爺就是張作霖。“上小學懂事後,從學校的課外讀物中,我才知道,原來客廳掛的老相片中的爺爺就是張作霖,每年過年時見的大伯便是張學良。”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  張作霖作為北洋軍閥奉系首領,“北洋政府”最後一個掌權者,是中國近代史上爭議最大的人物之一。他1875年出生於遼寧海城縣一個貧苦農民傢庭,從小聰明好學。但迫於傢境,他賣過包子,做過貨郎,還曾跟著養父學習獸醫,醫術遠近聞名。談起他的出身,方傢野史卻幾乎眾口一詞——“土匪”。對此,張作霖自己當然不承認:“都說我張作霖當過‘胡子’,我要是拿過誰一個掃帚疙瘩,死後也要入十八層地獄,變驢變馬去還人傢。”可以想見,他是非常委屈和氣憤的。然而他沒有想到,自己此後的人生,跌宕起伏、撲朔迷離,留給後人無數的謎,也讓後代“長期生活在歷史的陰影下”。  1895年,20歲的張作霖有瞭第一次婚姻,妻子趙氏比較端莊,但眼睛斜視,性格剛烈。1901年,她生下一個男嬰,就是張學良。張閭實告訴記者:“《馬關條約》簽訂後,東北社會秩序混亂,爺爺成立瞭保險隊,自己當頭,負責周圍七八個村子的治安,深受百姓稱贊。後來,他的隊伍發展到三四百人,成瞭遼西一代最強悍的武裝之一,這就是日後奉系軍閥的最初班底,也是爺爺後來發跡的資本。”  張作霖一生共娶瞭6位夫人,生有14個子女。張閭實的奶奶張壽懿(音同“易”)是張作霖的五夫人,她聰穎賢惠,人們稱她“壽夫人”、大帥府的“二把手”。1916年,袁世凱去世後,張作霖被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那年夏天,他應邀參加奉天省立女子中學的畢業典禮。壽懿代表全體畢業生致謝詞,她嬌柔的聲音,曼妙的身姿,一下就吸引住瞭張作霖。後來,張作霖派人調查發現,這位女子身世不凡,是滿族人,其父親壽山將軍是黑龍江一位民族英雄,其爺爺也是清軍的一名悍將,曾在一次作戰中身中12處刀傷仍不下戰場。張作霖肅然起敬。不久,壽懿便嫁給瞭大她近20歲的張作霖。  1917年,張作霖扳倒政敵馮德麟,完全控制瞭奉天省的軍事大權。之後,“機警過人”、“長於權謀數術”的他,在角逐東北的過程中,用一系列政治手腕,完成瞭統一東三省的霸業,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人們曾形容他當年的狀態是“穩坐奉天,抽著煙,喝著茶,手裡操控著幾根線,上連段祺瑞,下連許蘭洲、孟恩遠。他說‘動’,就有人動;說‘停’,就有人停。”相關閱讀推薦:張學良侄子披露張傢財富去向:被日本人搜刮殆盡張學良回大陸第一個想見的人竟是他!捉蔣英雄孫銘九墨索裡尼女兒愛上張學良!張學良究竟有多少情人張學良口述揭秘:張作霖生平最害怕的人竟是他!張學良將軍的終身之恨:我的一生是被日本人毀瞭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突如其來的變故  在位於遼寧沈陽的張氏帥府東院,有一棟中西合璧的小青樓,位於帥府花園的中心,呈“凹”字形,分上下兩層,一樓東、西兩個房間分別是壽夫人的臥室和會客廳。因樓上曾是張作霖幾個女兒的住所,小青樓也一直有個別號叫“小姐樓”。但其實,這座樓最初就是張作霖專門為心愛的五夫人而建的。張作霖的幾位妻子曾異口同聲地感嘆:“嫁給他就嫁給瞭眼淚”,因為張作霖之後雖然還娶瞭六夫人,但10多年中,隻有壽夫人一直深得寵愛,無人能及。張閭實告訴記者:“奶奶之所以受寵,和她的精明能幹、智慧周到有關。她很善於協調和其他人的關系,和各位夫人相處融洽,口碑很好。”  1928年6月4日凌晨5點30分,張作霖乘專車通過京奉與南滿鐵路交叉處時被炸,後被證實是日本關東軍所為,這就是著名的“皇姑屯事件”。張閭實說:“日本多年前就想在東北實現侵占計劃,但始終沒能得逞,爺爺是主要障礙。在對待日本人的問題上,爺爺曾說,‘我不能出賣東北,不能讓後代罵我張作霖是賣國賊。我什麼也不怕,這個臭皮囊早就不打算要瞭。’”  當日,張作霖遇險後立即被送回小青樓一層的西屋內,當時在車上已因被彈片割斷喉嚨氣絕身亡。張閭實說:“爺爺被炸後,送回帥府時已死亡,壽夫人下令不得對外公佈並立即私擬瞭遺囑,其中幾句話是‘此系日本人陰謀無疑,我的生命已難救。唯宜嚴守秘密,不使外人得知,一面力持鎮靜,維持秩序。召小六子(張學良)回奉主持政事,希望諸人輔助。’” 張作霖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壽夫人強忍悲痛,沉著應對。“當時我奶奶主持傢政,每天照樣濃妝艷抹,有說有笑地接待各方來客。”張閭實說。一天,日本總領事太太以訪問壽夫人為名,來探聽張作霖的死活。當時,張學良尚未趕回沈陽。事態緊急,壽夫人急中生智,忙到裡屋梳洗打扮,身著艷麗的服裝,從容不迫地走進客廳,招待日本總領事太太。言談之中,壽夫人一面讓副官開啟香檳,與日本總領事太太慶祝張作霖逃此大難;一面連連致歉,稱“大帥遇險受傷並受驚嚇,剛剛安置睡下”,搪塞過去。壽夫人毫無悲戚之相,最終騙得日本總領事太太深信,張作霖還活著。  壽夫人一生,為張作霖生下張學森、張學浚、張學英、張學銓四子。張作霖去世時,她隻有35歲。之後為夫守節,終生未再嫁。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她移居天津,1948年底,轉遷臺灣。1974年在臺北病逝,終年81歲。  “張傢男人不需要扶”  張作霖去世後不久,1928年6月18日,張學良喬裝乘車秘密返回沈陽。第二天,他正式任職軍務督辦,並成立東北臨時保安委員會,任委員長。從此,張學良開始統治東北,“少帥”的美名遠揚。“但讓人遺憾的是,爺爺的去世和大伯的生日竟是同一天,爺爺死後,大伯便從來都不在6月4日這一天過生日。”張閭實說。  張閭實告訴記者,張學良在東北繼承瞭爺爺的事業後,並不輕松。1928年12月29日,蔣介石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總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大伯正在北京療養寒病,第二天一早得知消息,立即召開緊集會議,向南京國民政府發出請示電報。後來有媒體說當時大伯在北京六國飯店跳舞,還有的說他正在睡覺,事實並非如此。大伯是一接到消息立即行動,但卻得到蔣介石的回電——‘為瞭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必須堅持不抵抗原則’。因此,大伯才指示他的部隊自始至終沒有抵抗,背上瞭‘不抵抗將軍’的罵名。”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張閭實說,“九一八”事變後,因為倍感沮喪,大伯變得抑鬱起來,開始吸毒、抽鴉片,身體狀況急轉直下。1933年4月11日,張學良前往意大利戒毒,在歐洲待瞭8個多月後回到上海。  1936年12月12日凌晨,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蔣介石被活捉,張學良和楊虎城聯名向全國發出通電,即著名的“八大綱領”,最終促成瞭第二次國共合作。而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張學良由於精神過度緊張,已近崩潰。12月25日下午,他找到楊虎城,說打算送蔣介石回南京。“大伯的命運由此發生瞭劇變——送蔣介石回到南京後,他被軍事法庭判瞭10年徒刑,從此失去瞭自由。”  這一軟禁,就是近30年。1949年,國民政府撤往臺灣,蔣介石將張學良轉至臺北居所,繼續軟禁。直到1961年9月,張學良的生活才有瞭變化,“當局”準他自己出錢在臺北附近的北投建一棟房子。那是一棟兩層樓,位於北投路70號。新居落成時,蔣經國送瞭一套客房用傢具,張學良自己買瞭一輛二手的福特汽車。他也終於可以和張傢人見面瞭。  “我第一次見到大伯是在1967年。”張閭實回憶,“當時,我們從天津搬到香港又搬到瞭臺灣。剛到沒幾天,就有兩輛漂亮的外國大車停在傢門口,說接我們去看大伯。大伯的房子好大,進門後有個大花園,有樹林、假山、水池……屋裡擺設也很豪華。突然,我聽到爸爸喊瞭一聲‘大哥!’一轉頭,看見一個胖胖的老人,戴個眼鏡,旁邊站著一位像校長的女性,就是大伯和趙一荻。”張學良原配夫人於鳳至,1931年因病去美國就醫,張學良在長期的幽禁生涯中得到“趙四小姐”趙一荻的陪伴。1964年應臺灣政府要求,張學良主動提出與於鳳至離婚,後來便與趙四小姐結婚,從此相伴。“那一天,張傢隻有張學森參加瞭婚禮,其餘親屬都仍在澳門。”   後來,張閭實每年都能至少見到大伯三四次。“開始每次見面,都是趙一荻下廚,她會做好多西式菜點,像英國烤肉、蔬菜沙拉、奶油蘑菇湯,飯後還會拿水果蛋糕和冰激凌給我們吃。後來她身體不好瞭,便請五星級飯店的廚師來做飯。小孩子們根本不知道大伯被‘軟禁’的事。但我能明顯感覺到,他已經不瞭解社會的變化瞭——他對錢的貶值升值一點概念也沒有,過年的紅包20年都沒變,一直都是200元。”  1988年蔣經國去世後,張學良的生活自由瞭許多,“在臺北的超市及百貨公司都可以遇到他,每次都有兩三人陪同。但大伯明顯老瞭,走路、行動都比以前慢。一次,我看到大伯要到二樓去上洗手間,爬樓梯非常吃力,想上前扶他,他卻對我說:‘我們張傢的男人是從來不需要人扶的,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往前走。你要記住瞭,因為你是張傢的男人。’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  1994年,張學良定居夏威夷。起初,他住在夏威夷希爾頓飯店,後來因費用太高及身體不適改租老人公寓療養中心。親戚們對張學良不回沈陽,一直很奇怪。張閭實說,“後來我才知道,這與大伯在夏威夷的經歷有關。他當初計劃先去美國看望一下親屬就回東北,但當時臺灣和大陸的關系緊張,不能前往;後來,大陸有領導人來夏威夷看望大伯,大伯穿戴整齊,在輪椅上等瞭一天,但最終沒能見到;還有些大陸群眾,在他的寓所及基督教教堂內等著見他,甚至與保安大打出手,頭破血流也不被允許靠近。最後大伯再也不去教堂瞭……”  2000年6月22日,趙一荻去世,享年88歲。她的過世對張學良打擊很大。一年後的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去世。張閭實說:“當時,我們後代都聚集到瞭夏威夷。按照他老人傢的遺願,告別儀式采用基督教的方式進行,葬禮莊嚴而簡單,隻邀請傢人參加,謝絕一切外賓。我有時候想,大伯的離去其實也是一種解脫,他終於可以不再為歷史、政治所煩惱,也不必為親人、朋友的離去而憂傷。”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後代謀生很不易  張閭實說,自從爺爺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傢的後代就不再受到庇護。張學良那一輩,8個兄弟都獨立地走自己的路。  對於外界猜測甚多的張傢財富,記者在《走近張作霖》一書中,看到一組數據:“據1926年10月10日成都《民視日報》所列財產表顯示,北洋時期,71個官僚軍閥要人私產總額高達6.3億元,而張作霖個人獨占5000萬元,高居榜首。他有20萬坰土地(1坰為1公頃)、遍佈東三省的商號、上百傢廠礦,還有奉軍的飛機大炮坦克……此後26年,財富更是快速增加。”  此外民間還有種說法,稱日本侵占沈陽之後,曾公開說希望張傢的人能夠回到東北接收張傢產業。最終是膽大心細的壽夫人,從日軍手中拿回瞭財產。但張閭實說,這完全是杜撰。“‘九一八’事變當晚,奶奶在天津度假,根據大伯張學良晚年口述,與他私交甚好的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自掏腰包,將帥府裡的珍寶財物裝滿3列火車開到瞭北京。但是大伯拒收,還告訴本莊繁,‘要還的話,你應該把東北還給中國。’本莊繁隻好命令火車返回沈陽。”據說,火車一出山海關,就被日本兵洗劫一空。所以,當時在天津的壽夫人,手上隻有所帶的極少盤纏,甚至一度要靠天津的親戚接濟度日。   張閭實還提到瞭“張三義堂”,那是掌管張傢在東北的財富與產業賬目的機構。離開沈陽前,壽夫人曾委托張學良的大姐張首芳代為掌管張三義堂。“九一八”事變後,張首芳和張傢人一起逃到瞭天津。直到抗戰勝利後,張傢人才返回沈陽查找張三義堂與張傢產業的去向,才知基本已被日本人搜刮殆盡。  張閭實生在澳門,長在臺北,後到沈陽。特殊的傢庭背景,讓他們的生活十分曲折。回憶起早年服兵役的經歷,張閭實苦不堪言。“進空軍服役第一天,就被輔導長叫進辦公室,告誡我言行要小心。每周我都要做思想報告,經常半夜被叫起來出操,有時還會無緣無故招來一頓打……”他感嘆,那段時間連談戀愛也受到瞭影響,“我本來認識一個航空公司的女孩,結果她母親聽說我是張傢的小孩,堅決不準瞭。”  張閭實的父親最初找工作時也受到白眼,常有人說:“你不是張學良的六弟嗎,還用工作?”張閭實回憶說:“我們傢過得一直比較辛苦,父親來臺灣後拒絕替臺灣當局做事,就到臺北‘大陸工程公司’工作瞭七八年,後來自己開瞭貿易公司,做建材買賣,也開過餐館。我念書的時候也是半工半讀過來的,並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過得舒服。後來在外面我們從不說自己是誰,因為一旦讓人傢知道,對方就會很反感。”  張閭實是張氏傢族的後人中,第一個返鄉定居的。他說:“張傢人其實一直都想回大陸。我是張傢最小的男孩子,我把路探好瞭,再把堂哥堂姐帶回來,這裡才是他們的根。”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張學良侄子披露張傢財富去向:被日本人搜刮殆盡

  導讀: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去世。張學良侄子張閭實說:“當時,我們後代都聚集到瞭夏威夷。按照他老人傢的遺願,告別儀式采用基督教的方式進行,葬禮莊嚴而簡單,隻邀請傢人參加,謝絕一切外賓。  在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78號,有一座紅頂白墻的三層洋樓,人稱“少帥府”。1925年至1931年,張學良曾在這裡居住,並與趙四小姐(趙一荻)結下瞭一世戀情。在經過多次轉賣後,“少帥府”被劃歸國有,現在經營湘菜。  2010年,這裡迎來瞭一位特殊的客人:張作霖之孫、張學良六弟張學浚之子張閭實。張閭實在臺灣與張學良相處瞭25年,此次來天津,就任歷史文化顧問,將張氏的生活情況帶回到“少帥府”。  2011年一個清爽的夏日,筆者來到天津“少帥府”,和張閭實促膝而談。一件淺藍色襯衣,休閑牛仔褲,笑起來嘴角掛著兩個淺淺的酒窩,張閭實給人的印象儒雅而隨性。談起張氏後人,他顯得很自豪:“我們張傢六房,沒有用過張學良的名字謀利,全都靠自己努力。”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張閭實面對筆者,追溯瞭爺爺張作霖和大伯張學良塵封多年的往事。  從“土匪”到“東北王”  “念書的時候,人傢就說我是大土匪、大軍閥的孫子。上歷史課講到祖父時,老師就叫我到外面去不要聽,怕太刺激瞭……”張閭實說,小時候父親張學浚從沒告訴過他,爺爺就是張作霖。“上小學懂事後,從學校的課外讀物中,我才知道,原來客廳掛的老相片中的爺爺就是張作霖,每年過年時見的大伯便是張學良。”  張作霖作為北洋軍閥奉系首領,“北洋政府”最後一個掌權者,是中國近代史上爭議最大的人物之一。他1875年出生於遼寧海城縣一個貧苦農民傢庭,從小聰明好學。但迫於傢境,他賣過包子,做過貨郎,還曾跟著養父學習獸醫,醫術遠近聞名。談起他的出身,方傢野史卻幾乎眾口一詞——“土匪”。對此,張作霖自己當然不承認:“都說我張作霖當過‘胡子’,我要是拿過誰一個掃帚疙瘩,死後也要入十八層地獄,變驢變馬去還人傢。”可以想見,他是非常委屈和氣憤的。然而他沒有想到,自己此後的人生,跌宕起伏、撲朔迷離,留給後人無數的謎,也讓後代“長期生活在歷史的陰影下”。 張閭實  1895年,20歲的張作霖有瞭第一次婚姻,妻子趙氏比較端莊,但眼睛斜視,性格剛烈。1901年,她生下一個男嬰,就是張學良。張閭實告訴筆者:“《馬關條約》簽訂後,東北社會秩序混亂,爺爺成立瞭保險隊,自己當頭,負責周圍七八個村子的治安,深受百姓稱贊。後來,他的隊伍發展到三四百人,成瞭遼西一代最強悍的武裝之一,這就是日後奉系軍閥的最初班底,也是爺爺後來發跡的資本。”  張作霖一生共娶瞭6位夫人,生有14個子女。張閭實的奶奶張壽懿(音同“易”)是張作霖的五夫人,她聰穎賢惠,人們稱她“壽夫人”、大帥府的“二把手”。1916年,袁世凱去世後,張作霖被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那年夏天,他應邀參加奉天省立女子中學的畢業典禮。壽懿代表全體畢業生致謝詞,她嬌柔的聲音,曼妙的身姿,一下就吸引住瞭張作霖。後來,張作霖派人調查發現,這位女子身世不凡,是滿族人,其父親壽山將軍是黑龍江一位民族英雄,其爺爺也是清軍的一名悍將,曾在一次作戰中身中12處刀傷仍不下戰場。張作霖肅然起敬。不久,壽懿便嫁給瞭大她近20歲的張作霖。  1917年,張作霖扳倒政敵馮德麟,完全控制瞭奉天省的軍事大權。之後,“機警過人”、“長於權謀數術”的他,在角逐東北的過程中,用一系列政治手腕,完成瞭統一東三省的霸業,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人們曾形容他當年的狀態是“穩坐奉天,抽著煙,喝著茶,手裡操控著幾根線,上連段祺瑞,下連許蘭洲、孟恩遠。他說‘動’,就有人動;說‘停’,就有人停。”  突如其來的變故  在位於遼寧沈陽的張氏帥府東院,有一棟中西合璧的小青樓,位於帥府花園的中心,呈“凹”字形,分上下兩層,一樓東、西兩個房間分別是壽夫人的臥室和會客廳。因樓上曾是張作霖幾個女兒的住所,小青樓也一直有個別號叫“小姐樓”。但其實,這座樓最初就是張作霖專門為心愛的五夫人而建的。張作霖的幾位妻子曾異口同聲地感嘆:“嫁給他就嫁給瞭眼淚”,因為張作霖之後雖然還娶瞭六夫人,但10多年中,隻有壽夫人一直深得寵愛,無人能及。張閭實告訴筆者:“奶奶之所以受寵,和她的精明能幹、智慧周到有關。她很善於協調和其他人的關系,和各位夫人相處融洽,口碑很好。”  1928年6月4日凌晨5點30分,張作霖乘專車通過京奉與南滿鐵路交叉處時被炸,後被證實是日本關東軍所為,這就是著名的“皇姑屯事件”。張閭實說:“日本多年前就想在東北實現侵占計劃,但始終沒能得逞,爺爺是主要障礙。在對待日本人的問題上,爺爺曾說,‘我不能出賣東北,不能讓後代罵我張作霖是賣國賊。我什麼也不怕,這個臭皮囊早就不打算要瞭。’”  當日,張作霖遇險後立即被送回小青樓一層的西屋內,當時在車上已因被彈片割斷喉嚨氣絕身亡。張閭實說:“爺爺被炸後,送回帥府時已死亡,壽夫人下令不得對外公佈並立即私擬瞭遺囑,其中幾句話是‘此系日本人陰謀無疑,我的生命已難救。唯宜嚴守秘密,不使外人得知,一面力持鎮靜,維持秩序。召小六子(張學良)回奉主持政事,希望諸人輔助。’”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壽夫人強忍悲痛,沉著應對。“當時我奶奶主持傢政,每天照樣濃妝艷抹,有說有笑地接待各方來客。”張閭實說。一天,日本總領事太太以訪問壽夫人為名,來探聽張作霖的死活。當時,張學良尚未趕回沈陽。事態緊急,壽夫人急中生智,忙到裡屋梳洗打扮,身著艷麗的服裝,從容不迫地走進客廳,招待日本總領事太太。言談之中,壽夫人一面讓副官開啟香檳,與日本總領事太太慶祝張作霖逃此大難;一面連連致歉,稱“大帥遇險受傷並受驚嚇,剛剛安置睡下”,搪塞過去。壽夫人毫無悲戚之相,最終騙得日本總領事太太深信,張作霖還活著。  壽夫人一生,為張作霖生下張學森、張學浚、張學英、張學銓四子。張作霖去世時,她隻有35歲。之後為夫守節,終生未再嫁。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她移居天津,1948年底,轉遷臺灣。1974年在臺北病逝,終年81歲。相關閱讀推薦:張作霖指定東北軍繼承人是誰?張學良如何上位的張學良被軟禁期間愛讀明史 青睞三位明史學傢張學良終生未回大陸之隱情:被李登輝嚴厲責問張學良警衛營長憶西安事變捉蔣過程:西安事變內幕張學良回大陸第一個想見的人竟是他!捉蔣英雄孫銘九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張傢男人不需要扶”  張作霖去世後不久,1928年6月18日,張學良喬裝乘車秘密返回沈陽。第二天,他正式任職軍務督辦,並成立東北臨時保安委員會,任委員長。從此,張學良開始統治東北,“少帥”的美名遠揚。“但讓人遺憾的是,爺爺的去世和大伯的生日竟是同一天,爺爺死後,大伯便從來都不在6月4日這一天過生日。”張閭實說。  張閭實告訴筆者,張學良在東北繼承瞭爺爺的事業後,並不輕松。1928年12月29日,蔣介石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總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大伯正在北京療養寒病,第二天一早得知消息,立即召開緊集會議,向南京國民政府發出請示電報。後來有媒體說當時大伯在北京六國飯店跳舞,還有的說他正在睡覺,事實並非如此。大伯是一接到消息立即行動,但卻得到蔣介石的回電——‘為瞭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必須堅持不抵抗原則’。因此,大伯才指示他的部隊自始至終沒有抵抗,背上瞭‘不抵抗將軍’的罵名。”  張閭實說,“九一八”事變後,因為倍感沮喪,大伯變得抑鬱起來,開始吸毒、抽鴉片,身體狀況急轉直下。1933年4月11日,張學良前往意大利戒毒,在歐洲待瞭8個多月後回到上海。  1936年12月12日凌晨,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蔣介石被活捉,張學良和楊虎城聯名向全國發出通電,即著名的“八大綱領”,最終促成瞭第二次國共合作。而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張學良由於精神過度緊張,已近崩潰。12月25日下午,他找到楊虎城,說打算送蔣介石回南京。“大伯的命運由此發生瞭劇變——送蔣介石回到南京後,他被軍事法庭判瞭10年徒刑,從此失去瞭自由。”  這一軟禁,就是近30年。1949年,國民政府撤往臺灣,蔣介石將張學良轉至臺北居所,繼續軟禁。直到1961年9月,張學良的生活才有瞭變化,“當局”準他自己出錢在臺北附近的北投建一棟房子。那是一棟兩層樓,位於北投路70號。新居落成時,蔣經國送瞭一套客房用傢具,張學良自己買瞭一輛二手的福特汽車。他也終於可以和張傢人見面瞭。   “我第一次見到大伯是在1967年。”張閭實回憶,“當時,我們從天津搬到香港又搬到瞭臺灣。剛到沒幾天,就有兩輛漂亮的外國大車停在傢門口,說接我們去看大伯。大伯的房子好大,進門後有個大花園,有樹林、假山、水池……屋裡擺設也很豪華。突然,我聽到爸爸喊瞭一聲‘大哥!’一轉頭,看見一個胖胖的老人,戴個眼鏡,旁邊站著一位像校長的女性,就是大伯和趙一荻。”張學良原配夫人於鳳至,1931年因病去美國就醫,張學良在長期的幽禁生涯中得到“趙四小姐”趙一荻的陪伴。1964年應臺灣政府要求,張學良主動提出與於鳳至離婚,後來便與趙四小姐結婚,從此相伴。“那一天,張傢隻有張學森參加瞭婚禮,其餘親屬都仍在澳門。”  後來,張閭實每年都能至少見到大伯三四次。“開始每次見面,都是趙一荻下廚,她會做好多西式菜點,像英國烤肉、蔬菜沙拉、奶油蘑菇湯,飯後還會拿水果蛋糕和冰激凌給我們吃。後來她身體不好瞭,便請五星級飯店的廚師來做飯。小孩子們根本不知道大伯被‘軟禁’的事。但我能明顯感覺到,他已經不瞭解社會的變化瞭——他對錢的貶值升值一點概念也沒有,過年的紅包20年都沒變,一直都是200元。”  1988年蔣經國去世後,張學良的生活自由瞭許多,“在臺北的超市及百貨公司都可以遇到他,每次都有兩三人陪同。但大伯明顯老瞭,走路、行動都比以前慢。一次,我看到大伯要到二樓去上洗手間,爬樓梯非常吃力,想上前扶他,他卻對我說:‘我們張傢的男人是從來不需要人扶的,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往前走。你要記住瞭,因為你是張傢的男人。’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  1994年,張學良定居夏威夷。起初,他住在夏威夷希爾頓飯店,後來因費用太高及身體不適改租老人公寓療養中心。親戚們對張學良不回沈陽,一直很奇怪。張閭實說,“後來我才知道,這與大伯在夏威夷的經歷有關。他當初計劃先去美國看望一下親屬就回東北,但當時臺灣和大陸的關系緊張,不能前往;後來,大陸有領導人來夏威夷看望大伯,大伯穿戴整齊,在輪椅上等瞭一天,但最終沒能見到;還有些大陸群眾,在他的寓所及基督教教堂內等著見他,甚至與保安大打出手,頭破血流也不被允許靠近。最後大伯再也不去教堂瞭……”  2000年6月22日,趙一荻去世,享年88歲。她的過世對張學良打擊很大。一年後的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去世。張閭實說:“當時,我們後代都聚集到瞭夏威夷。按照他老人傢的遺願,告別儀式采用基督教的方式進行,葬禮莊嚴而簡單,隻邀請傢人參加,謝絕一切外賓。我有時候想,大伯的離去其實也是一種解脫,他終於可以不再為歷史、政治所煩惱,也不必為親人、朋友的離去而憂傷。”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後代謀生很不易  張閭實說,自從爺爺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傢的後代就不再受到庇護。張學良那一輩,8個兄弟都獨立地走自己的路。  對於外界猜測甚多的張傢財富,筆者在《走近張作霖》一書中,看到一組數據:“據1926年10月10日成都《民視日報》所列財產表顯示,北洋時期,71個官僚軍閥要人私產總額高達6.3億元,而張作霖個人獨占5000萬元,高居榜首。他有20萬坰土地(1坰為1公頃)、遍佈東三省的商號、上百傢廠礦,還有奉軍的飛機大炮坦克……此後26年,財富更是快速增加。”  此外民間還有種說法,稱日本侵占沈陽之後,曾公開說希望張傢的人能夠回到東北接收張傢產業。最終是膽大心細的壽夫人,從日軍手中拿回瞭財產。但張閭實說,這完全是杜撰。“‘九一八’事變當晚,奶奶在天津度假,根據大伯張學良晚年口述,與他私交甚好的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自掏腰包,將帥府裡的珍寶財物裝滿3列火車開到瞭北京。但是大伯拒收,還告訴本莊繁,‘要還的話,你應該把東北還給中國。’本莊繁隻好命令火車返回沈陽。”據說,火車一出山海關,就被日本兵洗劫一空。所以,當時在天津的壽夫人,手上隻有所帶的極少盤纏,甚至一度要靠天津的親戚接濟度日。  張閭實還提到瞭“張三義堂”,那是掌管張傢在東北的財富與產業賬目的機構。離開沈陽前,壽夫人曾委托張學良的大姐張首芳代為掌管張三義堂。“九一八”事變後,張首芳和張傢人一起逃到瞭天津。直到抗戰勝利後,張傢人才返回沈陽查找張三義堂與張傢產業的去向,才知基本已被日本人搜刮殆盡。  張閭實生在澳門,長在臺北,後到沈陽。特殊的傢庭背景,讓他們的生活十分曲折。回憶起早年服兵役的經歷,張閭實苦不堪言。“進空軍服役第一天,就被輔導長叫進辦公室,告誡我言行要小心。每周我都要做思想報告,經常半夜被叫起來出操,有時還會無緣無故招來一頓打……”他感嘆,那段時間連談戀愛也受到瞭影響,“我本來認識一個航空公司的女孩,結果她母親聽說我是張傢的小孩,堅決不準瞭。”   張閭實的父親最初找工作時也受到白眼,常有人說:“你不是張學良的六弟嗎,還用工作?”張閭實回憶說:“我們傢過得一直比較辛苦,父親來臺灣後拒絕替臺灣當局做事,就到臺北‘大陸工程公司’工作瞭七八年,後來自己開瞭貿易公司,做建材買賣,也開過餐館。我念書的時候也是半工半讀過來的,並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過得舒服。後來在外面我們從不說自己是誰,因為一旦讓人傢知道,對方就會很反感。”  張閭實是張氏傢族的後人中,第一個返鄉定居的。他說:“張傢人其實一直都想回大陸。我是張傢最小的男孩子,我把路探好瞭,再把堂哥堂姐帶回來,這裡才是他們的根。”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諸葛亮侄子諸葛恪兩次與魏作戰 一勝一敗細節驚人相似

  導讀:251年,魏國司馬懿病逝,兒子司馬師執掌大權。252年,孫權去世,諸葛恪執掌大權。新上臺的都是絕頂高手,隔江相望,誰才是天下第一呢?  諸葛恪始終有個夢,就是建功立業,稱霸天下。  251年,魏國司馬懿病逝,兒子司馬師執掌大權。252年,孫權去世,諸葛恪執掌大權。新上臺的都是絕頂高手,隔江相望,誰才是天下第一呢?  一輪紅日冉冉飛升,兩個人影騰空而起,拳風掌力激蕩,狂風四起,天地變色。在他們的兩次過招中,卻有一個細節驚人的巧合,冥冥之中似乎是上天的安排。  3000名東吳兵勝瞭7萬魏軍  在巢湖上,孫權曾經構築瞭一條東興(安徽巢縣東南)大堤,大堤南邊能停靠艦船。後來,魏、吳戰事變少,大堤逐漸廢棄。252年的10月,諸葛恪帶兵來到東興,重新整修東興大堤,還在大堤兩頭,各修建瞭一個軍事據點,留下各千人防守。然後諸葛恪帶兵回到建業。  這種明顯的挑釁行為讓魏國憤怒不已。相當於兩個人本來和平共處,突然一個人跑到另一個人面前秀肌肉,揮拳頭,然後扭頭回去瞭。司馬師牙縫裡隻吐出一個字:打。 他派出三路軍同時南下,其中主力是胡遵、諸葛誕率領的7萬人,目標直指東興。諸葛恪得到消息後,帶4萬人北上救援。  如果從實力來講,魏國占有優勢,但他們一點點的驕傲自大,為此付出瞭沉重代價。  那幾天北風勁吹,漫天飄雪,寒氣凜冽。魏軍在大堤上安營紮寨,猛攻兩邊的東吳軍事城池,一時無法突破。魏軍也累瞭,決定中場休息,看吳的援軍還沒有到,先填飽肚子吧。於是胡遵、諸葛誕等人在大堤上擺下酒筵,飲酒作樂,當作在這寒冷的鬼天氣裡暖暖身子。  在大雪茫茫的天地之下,另有3000人卻在急速前進,那是東吳老將丁奉帶領先鋒敢死隊,晝夜兼程,比預定時間提前兩天到達東興。接近大堤之時,丁奉傳下命令:我們已沒有瞭退路,敵人正在喝酒,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立功領賞,就在今日。 東興大捷   宣城的丁奉塑像  戰士們被他豪氣感動,願意破釜沉舟,拼死一戰。丁奉命令士兵脫掉鎧甲外套,扔掉槍矛,隻是手拿大刀、盾牌,沿著堤防而上。曹魏軍遠遠看見吳軍都不穿鎧甲,覺得很奇怪,在搞什麼名堂啊,哈哈大笑。吳軍趁機沖殺,個個如猛虎下山,以一當十,殺聲震天。魏軍大亂,互相踐踏,死傷不計其數。諸葛恪俘獲輜重武器,堆積如山。史稱東興大捷。  魏國有一個將領叫韓綜(東吳名將韓當的兒子),是吳國的叛將。孫權對他恨得咬牙切齒,但生前一直沒有抓到他。這次被吳軍斬殺,諸葛恪命人把韓綜首級送回建業,以祭告孫權。  東吳20萬人敗在魏3000人手下  諸葛恪一時風光無限,仰天長嘯,強大的曹魏原來是紙老虎啊。  第二年,諸葛恪決定錦上添花,再次出兵伐魏。大臣們上書勸說:我們剛剛打過仗,國庫沒錢,軍士們又疲憊,還是別打瞭。 在諸葛恪眼裡,他們就是一幫紙上談兵的書生,有什麼可以商量的呢?  這年3月,雙方在新城(位於合肥)大戰。 東吳總兵力20萬人,守城的魏軍3000人,負責人是張特。  東吳策略:引誘魏軍前來營救,圍城打援。  魏軍策略:派20萬救兵,但不著急去救。司馬師決定豪賭一次,那就是城池堅固,一定能守住。等到吳軍攻城疲憊,再全軍反擊。  諸葛恪雄心勃勃,在城下猛攻,以為易如反掌,然而越是想得到,越是得不到。攻瞭3個多月,

武則天稱帝後的兩難抉擇:歸政給兒子或傳位侄子

  武則天建立瞭不世偉業,不僅破天荒地當瞭女皇,開創瞭自己的王朝,而且令人驚異地穩穩坐瞭十四年皇座。這在絕對男權的封建社會中,真是不可想象。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女皇,在接班人問題上卻始終處於兩難抉擇。她可以通過“造神運動”把自己置於“半神半人”的超人狀況,從而成為一個國傢的元首,但她無法改變整個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基礎。況且,在她自己的內心,也還是擺脫不瞭傳統的男權影響。她雖然非常寵愛女兒太平公主,但她從來沒想過要把自己的帝位傳給女兒。接班人的競爭主要是在武則天的侄子與武則天的兒子間展開。   中國歷史上的女性專權,常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必須建立自己的勢力集團,這一集團的主要力量往往是娘傢人。武則天也是如此。武氏傢族是一個大的傢族,在武則天的後輩中,最出類拔萃的是她的侄子武承嗣與武三思。尤其是武承嗣,稱得上武則天“造神運動”中最重要的功臣和始作俑者。武則天稱帝後,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為武氏的始祖,尊為文皇帝,尊自己的祖先平王少子武為睿祖康皇帝,太原靖王為嚴祖成皇帝,趙肅恭王為肅祖章敬皇帝,魏義康王為烈祖昭安皇帝,周安成王為顯祖文穆皇帝,忠孝太皇為太祖孝明高皇帝,這些人的夫人均稱為皇後。然後,她大封武氏傢人為王,立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武攸寧為建昌王,武攸歸、武重規、武載德、武攸暨、武懿宗、武嗣宗、武攸宜、武攸望、武攸緒、武攸止等都被封為郡王,諸姑姊均被封為長公主。如此一來,武氏的力量頓時空前。而武承嗣謀取太子的呼聲則變得非常高。   武則天的兒子睿宗已被降為皇嗣,仍居住在東宮,實際上被嚴密地監管起來。武則天雖將兒子賜姓為武,而內心深處,仍將兒子劃在李傢後代的范疇。   最初的時候,武則天確實傾向於武承嗣。為此,她將反對立武承嗣為太子的宰相岑長倩、格輔元誅殺。但武則天內心則不無矛盾,因為,皇嗣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武承嗣為謀太子位,進行瞭積極的籌劃。永昌二年(690年)年底,武承嗣暗中指使王慶之等數百人上表,請立武承嗣為皇太子。   王慶之見武則天,陳述請求。武則天說:“皇嗣我子,奈何廢之?”王慶之按照武承嗣的囑咐,說:“‘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今誰有天下,而以李氏為嗣乎!”武則天下諭,令他出去。王慶之伏地,以死泣請,不離開。武則天心有猶豫,於是將一張印紙給他,說:“想見我時,以此出示門者。”王慶之以為得逞,屢次求見。武則天對王慶之得寸進尺的帶有要挾性質的舉止很是厭惡,大怒之餘,命鳳閣侍郎李昭德杖打王慶之。李昭德馬上將王慶之引出光政門外,對朝士們說:“此賊欲廢我皇嗣,立武承嗣!”命侍衛們撲打,一直打到眼睛耳朵都出血為止,最後又將其杖殺之。李昭德殺一儆百後,趁熱打火地對武則天說:“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當傳之子孫為萬代業,豈得以侄為嗣乎!自古未聞侄為天子而為姑立廟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顧托,若以天下與承嗣,則天皇不血食矣。”太後聽後,細一琢磨,確實是這個道理,哪有不傳兒子傳侄子的道理,哪有侄子當瞭皇帝而為姑姑立廟供奉的。於是打消瞭立武承嗣為太子的想法。

揭秘:宋太宗即位後是怎樣殺掉自己弟弟和侄子的

  976年,38歲的趙光義登基稱帝,史稱宋太宗。而太平興國的年號,可謂太宗一生的追求,而太宗即位之後的種種行為,卻給這四個字蒙上瞭一層陰影。  宋太宗一生揮之不去的就是奪位之後的疑慮,他致力於開創自己的天下,即位之後等不到第二年,立刻改元,就是極端不自信,努力造成既成事實。又把自己的名字趙光義改為趙炅,炅,和光同義,明亮的意思,可是沒有瞭原來的排行意義,看或許太宗心中不想讓世人把自己僅僅看成是趙匡胤的弟弟,而希望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君王。可惜後人還是稱其為趙光義,真是徒勞呢。  奪位的事情就不贅述瞭,在奪位之後,如何緩和矛盾,坐穩龍椅,是趙光義考慮的第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趙光義解決的很不錯,太宗繼位後,大封群臣,尤其對趙匡胤的兒女和趙廷美特別優待,安撫自己的敵對派。畢竟秦王趙廷美手握重權,而宋皇後和趙德昭等人也有一大批自己的人馬。太宗還罷黜瞭一批元老宿將如趙普、向拱、高懷德、馮繼業和張美等,將他們調到京師附近做官,以防和趙德昭等人勾結。而當時的宰相盧多遜等人,和太宗關系密切,早在藩邸,太宗就刻意結交,盧多遜也成為太宗朝的第一位宰相,風光瞭好幾年。太宗又把自己的心腹如程羽、賈琰、陳從信、張平等人都陸續進入朝廷擔任要職,慢慢替換太祖朝的大臣。  而趙普因為權力過大,在太祖晚年已經罷相,趙普和太宗關系不和,據傳是太祖問起皇位繼承問題時,趙普說瞭太宗的一些壞話。在兩人和好之後,趙普當然說一切都是謠傳,自己怎麼會說太宗壞話,肯定是政敵盧多遜造謠。而太宗也不再深究。事實呢,我想,在當初趙普追隨宋太祖的時候,自然一切圍繞太祖考慮,而趙光義正是太祖晚年最大的政治對手,也是威脅到太祖皇子趙德昭繼承皇位的最大障礙,說一些“壞話”完全合理。  不過,安撫隻是第一步,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斬草除根,讓趙廷美、趙德昭兄弟從眼前徹底消失。而恰在太宗苦無良策的時候,趙普上書,表示自己曾經在杜太後臨終之時參與“金匱預盟”,是現在唯一的最好的證人。於是太宗把趙普調回京師,兩人密謀,一拍即合,以往的種種分歧,風流雲散。趙普一生追求權力,在權力邊緣的日子是危險的也是他不能容忍的。而趙普的加盟,也讓太宗對太祖的眾多舊臣有瞭最有號召力的旗幟,而且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自己得位不正的尷尬局面。  於是兩人合謀出臺瞭“金匱預盟”,說杜太後臨終之時,考慮到五代尤其是後周失去王位世因為國無長君,因此遺命趙匡胤百年之後傳位其弟趙光義,趙光義傳趙廷美,趙廷美再傳趙德昭、趙德芳。金匱預盟使太宗朝初年蠢蠢欲動的反對派暫時的平靜下來,給瞭他們一個美好的希望。   幾年之後,太宗權勢穩固,就深感“金匱預盟”是自己百年之後最大的禍患,群臣以為太宗皇帝百年之後會傳位給趙廷美、趙德昭等,兩位的勢力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更加強大,成為威脅到太宗統治的主要力量。“金匱預盟”隻是權宜之計,而且兄終弟及的弊端,太宗比誰都清楚,而發生在趙德昭身上的一件事情更加深瞭太宗的憂慮。  太宗征遼時,趙德昭從征幽州。高梁河之戰,宋軍慘敗,太宗隻身逃脫,不知所蹤。這時有人商議立德昭為帝。後來,太宗生還,此事便作罷。班師回京後,太宗以此次北伐不利,對之前平定北漢的功臣也不進行封賞,將士們不免議論紛紛。德昭便為將士們請賞,認為即使與遼作戰失敗瞭,還是應該賞賜平北漢有功的將領。太宗聽後很不高興,就說:“待你做瞭皇帝再賞賜也不遲。”此言一出,趙德昭惶恐萬分,低頭垂淚,默然而出。  眾將擁立趙德昭稱帝,成為太宗皇帝心頭無法忍受的刺痛,而太宗的話語也撕裂瞭兩人表面的和睦。在不久之後,趙德昭莫名死亡,是自殺?是他殺?無論趙德昭具體如何死的,太宗都難辭其咎。而在兩年之後,趙德芳又莫名死去。  畢竟趙德昭和趙德芳僅僅是少年皇子,和一些手握重兵的將軍,手握大權的宰輔沒有密切的聯系,除去不會有太大的波動,而趙廷美就不同瞭。趙廷美多年為官,身居高位,而且在太宗即位之後擔任開封府尹要職,身邊有一大群中樞要員。  而趙普的加入讓太宗徹底解決瞭這個難題。趙普和盧多遜素來不和,剛好查到盧多遜和趙廷美的來往信函,宰相和王爺之間的信件來往說大也大,說小也小,但私下往來有違朝廷制度。於是趙普狀告盧多遜溝通趙廷美,意圖不軌,並且盧多遜在信中說希望太宗皇帝早日晏駕,趙廷美盡早登基,而趙廷美雖然表面斥責,卻贈送弓箭以示賞賜。太宗聞言大怒。而太宗的一些心腹也紛紛舉報趙廷美意圖謀反,一時之間,朝廷上下風聲鶴唳。  太宗當然是個明白人,抓住大好時機大做文章,雖然趙廷美謀反最終也沒找到切實的證據,但是在朝廷上下已經有瞭非常不好的影響,而且和宰輔私下往來確實有違制度,於是罷黜趙廷美開封府尹,遷居西京、房州。趙廷美雖有不滿,但自己與大義有虧,隻能忍氣吞聲。而太宗步步緊逼,授意當地官員,加緊監管,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向太宗密奏。984年,趙廷美憂憤成疾,最終病逝。  至此,太宗最終解決瞭自己的即位問題。相關閱讀推薦:宋太宗趙光義太子趙元佐為什麼被廢?趙元佐簡介揭秘:宋太宗一生大力編書修史是想掩蓋什麼?宋太宗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如何評價宋太宗宋太宗為何三換太子?宋太宗為什麼要兩次廢太子

北燕皇帝馮弘簡介 殺掉一百多個侄子的血腥君主

  導讀:十六國時期北燕國君馮弘自立為天王,廢殺太子馮翼。最最過分的,馮弘又把大哥馮弘多年來與嬪妃所生的兒子一百多人悉數殺死。馮大哥真能生,馮老弟真能殺,古來兄弟相篡殺戮之事不少,但一氣殺掉一百多個侄子,且大多是懷抱小兒或十幾歲的少年,這樣兇殘的叔父,中國歷史上就這麼一個。殺掉眾侄,馮弘見宋氏貌美,便又把嫂子給辦瞭,奸夫淫婦,正好配對。  說起十六國中的幾個“燕”國,大傢想當然地會認為又是慕容氏的支族當國主。北燕不同,當時的國主姓馮,不是鮮卑族,而是漢人。說起北燕,還有一段有趣的歷史要交待一下。  說北燕,必定得講一下後燕的倒黴皇帝慕容寶。  後燕老皇帝慕容垂死後,他不爭氣的兒子慕容寶就一直被北魏當時的道武帝拓跋珪追著打,狂逃至鮮卑老巢龍城。反反復復多日,後燕宗室自相殘殺,慕容寶的舅父蘭汗心懷野心,假裝救援,迎慕容寶入龍城。慕容寶不疑,入城後即被蘭汗謀殺。這位蘭汗一不做二不休,又殺掉慕容寶太子慕容策及宗室、王公大臣一百多人,自己做起瞭皇帝。  慕容寶有個庶長子慕容盛,聞聽父親被害,竟然敢於隻身返回龍城為父吊喪。蘭汗的女兒是慕容盛之妻,老太人乍見這個女婿也嚇一跳,蘭汗的諸弟皆勸說要殺掉慕容盛。蘭汗的老婆、女人當然持相反意見,大哭大鬧。想來想去,枕邊風硬,愛女心切,加之剛剛殺掉人傢的皇帝老子,蘭汗就沒再好意思殺掉兒子——怎麼講也是自己親女婿,就任慕容盛為侍中,當作親信加以使用。   慕容傢族是有名的狼性基因,隱忍剛毅。慕容盛得活一命,假裝謙恭,暗中一直準備復仇。他先是聯系蘭汗的一名外孫、自己的堂侄慕容奇作內應,又拉攏宮中衛士,暗中積聚力量。同時,他不斷挑撥蘭汗與兩個兄弟蘭堤、蘭難的關系,使幾個人反目成仇。  蘭汗兄弟相攻,慕容盛自然一馬當先,把蘭堤、蘭難打得逃出龍城。蘭汗大喜,慶功宴上飲酒大醉。慕容盛立刻下手,斬殺蘭汗父子。接著,他又派兵四出追捕,擊斬外逃的蘭汗二弟,終於為父報仇成功。堂侄慕容奇本來被派出外結丁零諸族進討蘭汗。聽說蘭汗已死,慕容奇又想自立,在外拒兵,最終也被慕容盛殺掉,畢竟這小子身上流著蘭汗的鮮血。  慕容盛稱帝後,竟也氣象一新,把常常襲擾的高麗和庫莫奚打得大敗。但是,這位新帝駁下過嚴,嚴刑峻法,惹得已故丁太後的侄子段璣等人密結宗親,率禁衛兵趁夜謀反。政變失敗,慕容盛卻傷重身死,年僅二十九歲,在位三年。死前,他召叔父慕容熙入朝,托以後事。相關閱讀推薦:北齊皇帝高洋:肢解妃嬪屍體做琵琶當眾彈弄明宣德皇帝為何活活烤死親叔叔並殺他傢滿門揭秘: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與“偏房”共天下?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慕容熙是慕容垂最小的兒子,輩份雖高,卻比剛剛死去的侄子皇帝慕容盛還小十二歲,時年十七。當朝的丁太後(慕容全之妻)一直與小夥兒慕容熙通奸,便下令廢掉慕容盛太子慕容定,立慕容熙為帝。慕容熙一即位,馬上殺掉慕容盛的弟弟慕容元(年紀比他自己還長的“侄子”),清除當時不願意立自己為帝的朝中大臣。  轉年,慕容熙娶苻氏二女為妃,夜夜流連。丁太後(也就三十歲左右)醋得不行,又與娘傢侄子丁信密謀,想廢慕容熙另立他人。慕容熙得知消息,殺掉丁信等人,逼老情人丁太後自殺。  苻氏二妃是前秦宗室之女,美貌絕倫。大姐名狨嫦,小妹名訓英。慕容熙對二美女愛寵得不行,役使數萬人,建造花園宮殿,勞民傷財,耗損國力。苻氏二女福薄。大姐狨嫦病死不久,小妹訓英又患病而死。慕容熙想痛得不行,竟哭絕於地,太醫搶救瞭半天才把這位皇上小夥救回來。“大殮既迄,復啟其棺,而已交接。”皇帝奸屍,慕容熙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同時,他嚴命大臣哭臨,無淚者處斬。當時還沒有辣椒傳入中國,大臣們都以大蒜等辛辣物抹眼,以使自己“淚如雨下”。  慕容熙又為愛妃建造周圍數裡的墳陵。為使巨大的靈車出城,他又下令拆毀城門。待他哭天搶地護送靈車出城,禁衛軍統領馮跋等人便關閉大門,擁立慕容寶的義子慕容雲為主。   慕容熙帶兵反攻龍城,不克,逃跑途中被抓,押回城內,被慕容雲殺掉,時年二十三,在位五年多。後燕至此才最終完全亡掉,時為東晉安帝義熙三年(公元407年)。  慕容雲稱帝,也稱燕國,但歷史上稱為北燕,已經不是後燕。  慕容雲原姓高,是高麗人。慕容寶當太子時喜他武藝高強,收為義子。他當皇帝後,復姓高氏,自稱大燕天王。  高雲自以為高麗庶種,雖被擁為帝,內心極其自卑。他天天大開府庫,賞賜眾位文臣武將,收買人心,想拿金銀財寶買“支持”。  馮跋兄弟擁立高雲,高雲卻對馮氏兄弟疑懼提防,便養瞭一幫壯士在身邊,與自己天天“同臥起”,吃飯、穿衣皆與自己同等對待,天天賜以金寶“以慰其心”。這幫貼身侍衛的頭目,是離班和桃仁(姓名殊為古怪,也許是高麗或別的種族)。天知道離班、桃仁兩個莽夫是怎麼想的,好吃好喝皇帝哥們兒一般的待遇,仍不滿足,趁議事之機,兩個人竟把高雲當場刺死於禦座上。至此,高雲在位三年,死年大概三十六歲。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離班、桃仁兩個武夫與高雲在堂上推搡耍刀子時,馮跋也殿中。他並沒有上前護駕,反而跑到殿中高處,靜觀高雲被殺。接著,他馬上率兵,仗劍入殿,立斬離班、桃仁兩個莽漢。這兩個人真正是死催,各種史書都沒講兩人弒君的因由,也不是馮跋安排的陰謀,讓人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他倆為什麼要弒對待自己那麼好的皇帝。  馮跋為眾人所推,即天王位,仍不改國號,因此,從他開始,這北燕便姓馮瞭。馮跋是漢族人,籍貫信都(今河北棗強)。  馮跋繼位後,堂兄馮萬泥、馮乳陳叔侄兩人不服,馮跋的二弟馮弘率大軍鎮壓,斬殺馮萬泥叔侄,平定四川重鎮。馮弘大喜,任馮弘為驃騎大將軍,晉封中山公。  馮跋還有個大弟弟,叫馮素弗,“慷慨有大志,姿貌魁偉,雄傑不群”,其兄馮跋立功為王,主要是依靠這個弟弟,所以史書稱“(馮)跋之偽業(正統視馮跋為偽主),(馮)素弗所建也。”輔兄立業後,馮素弗也是“謙虛恭慎”,但享年不永,七年後(公元415年)即病死。1965年,遼寧北票西官營子發現瞭馮素弗墓,出土瞭銅虎子、弦紋玉盞等大批文物,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副馬鐙,三角形,木蕊外鑲鎏金銅片,標志著東晉十六國時期我國已有馬鐙存在,這在中國軍史事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馬鐙先傳到高麗,又傳至今天的土耳其一帶,過後才傳至歐洲。“我們可以這樣說,就象中國的火藥在封建主義的最後階段幫助摧毀瞭歐洲封建制度一樣,中國的馬鐙在最初都幫助瞭歐洲實現封建制度的建立。”   馮跋在位二十二年,是十六國中比較少見的仁德君主。他輕徭薄賦,崇尚儒學,勸民農桑、息兵止武,使北燕境內人民享受瞭少有的亂世粗安。  公元430年秋,馮跋病危,以太子馮翼監攝國事。馮跋寵妃宋氏有兒名馮受居,很想立已子為後,便矯詔禁止太子入內侍病。太監胡福與馮跋之弟馮弘要好,忙把宋氏要謀篡的消息向馮弘匯報。馮弘立刻率兵沖入皇宮,幽囚宋氏母子。眼見亂兵突入寢宮,彌留之際的馮跋驚嚇而死。  馮弘自立為天王,廢殺太子馮翼。最最過分的,馮弘又把大哥馮弘多年來與嬪妃所生的兒子一百多人悉數殺死。馮大哥真能生,馮老弟真能殺,古來兄弟相篡殺戮之事不少,但一氣殺掉一百多個侄子,且大多是懷抱小兒或十幾歲的少年,這樣兇殘的叔父,中國歷史上就這麼一個。  殺掉眾侄,馮弘見宋氏貌美,便又把嫂子給辦瞭,奸夫淫婦,正好配對。  馮弘即位後,眾叛親離,其長子馮崇等數個兒子都懼禍,奔亡北魏。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太武帝拓跋燾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停發兵,想一舉擊滅這個臥榻旁的“外人”。連戰連敗之餘,北燕十多個大郡均為北魏攻陷吞並。  無奈之餘,馮弘舍近求遠,向南朝宋文帝求援,遣使稱藩。宋文帝當然高興,封馮弘為“黃龍國主”,並答應出兵助北燕。說歸說,大老遠的地方,宋軍一時還真去不瞭。自延和一年起(公元433年),馮弘做皇帝後沒幾天好日子過。最後,北魏四萬大軍兵臨城下,馮弘隻得送子為質,獻上美女多人,北魏這才撤兵,臨走擄走數千北燕士女。  想來想去,馮弘總覺得稱臣當孫子的日子不好過,竟然突出奇想,又密派人向自己的附庸高麗求援,得到高麗王允諾後,他於436年六月率宗族、後宮以及龍城百姓,連夜向高麗國境內逃竄。臨行,這位北燕主還下令焚城,把宮殿燒個幹凈。至此,在北魏的連連進逼下,北燕滅亡,共三主(算高雲),二十九年。  馮弘竄至高麗,被高麗王安置在北豐(今遼寧興賓縣)。寄人籬下,裝裝孫子當一小城城主就算瞭,但他“素侮高麗,政刑賞罰,猶如其國”,儼然是高麗的王上王。高麗王大怒,盡驅馮弘侍衛,並把他的太子抓走當人質。一來二去,馮弘才感受到瞭“殘酷現實”,就派人偷往建康,求宋文帝派人把自己接往建康。  當時,高麗也向宋國稱臣,聽說宋文帝派數千軍隊來迎馮弘,很沒面子,就派兵一舉包圍瞭馮弘營地,把馮三爺全傢老小以及近侍,統統殺掉,一個不留,隨便挖大坑埋掉。其時為宋文帝元嘉十四年四月(公元437年)。  馮氏北燕雖滅,事情卻沒完。馮弘的一位孫女,就是北魏日後大名鼎鼎的文明馮太後。這位太後智勇過人,多權略,性猜忍,毒死繼子北魏獻文帝,又躬養獻文帝兒子孝文帝,在北魏歷史上赫赫有名。暫且不表。  北燕之滅,實是馮弘自找,天怨神怒,不得不亡。無論如何,也是亡於北魏。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武三思是誰? 武則天侄子武三思怎麼死的?

  導讀:武三思,生年不詳,卒於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並州文水(今屬山西)人,唐朝荊州都督武士彟之孫,女皇武則天異母兄武元慶之子,即為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是一個寡廉鮮恥的小人,為瞭利祿什麼都幹得出來,仗著自己姑媽武則天大行其道。最終,沒有死於大風大浪,沒有死於武則天被兵諫之時,卻在不經意中死在瞭血氣方剛的李重俊刀下。  生平  武則天時期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死,中宗李顯繼位,武則天以太後身份臨朝稱制,掌握著唐朝實權。武則天為瞭鞏固自己的權勢和自己當皇帝,便大力起用武氏親屬,因此,武三思由右衛將軍累進夏官(兵部)、春官(禮部)尚書,並監修國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史稱武周。為尊崇武氏,武則天追封其先世祖先為皇帝,大封其侄及侄孫們為王。武三思為梁王,賜實封一千戶。武三思性乖巧,善揣人意,善阿諛奉承,所以特受武則天信任。早在光宅元年(684年),武三思與其堂兄武承嗣,就屢勸武則天先殺掉“屈尊位重”的韓王李元嘉和魯王李靈夔等。垂拱四年(688年),以韓王、魯王等和起兵反武的越王李貞、瑯邪王李沖等通謀,迫令他們自殺,並盡殺其黨羽,為武則天稱帝掃清道路。垂拱元年(685年)以後,武則天先後寵信薛懷義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武三思、武承嗣對薛懷義“皆執僮仆之禮以事之”,“懷義欲乘馬,承嗣、三思必為之執轡。”對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他們皆“爭執鞭轡,謂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武三思還“贈昌宗詩,盛稱昌宗才貌是王子晉後身,仍令朝士遙相屈和”。為瞭討好武則天,延載元年(694年)八月,武三思帥四夷首長請鑄銅鐵為天樞,借以“黜唐頌周”。“諸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武則天晚年,年邁體衰,厭居宮中,武三思遂創建三陽宮於嵩山,興泰宮於萬壽山,供武則天每歲巡遊。“工役巨萬萬,百姓愁嘆。”武三思討好武則天及其寵臣,有其個人目的,他曾數使人勸說武則天:“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謀求當天子。   聖歷元年(698年),武則天雖在宰相狄仁傑、吉項等人的勸說下,決定立子不立侄,並召回其被廢20餘年的兒子李顯,立為太子,但並不怪罪武三思,仍繼續信任重用,聖歷二年(699年)以武三思為內史(中書令),讓他擔任宰相要職。武則天晚年,體弱多病,武三思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掌握著朝廷大權。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中臺(尚書省)右丞敬暉、司農少卿桓彥范、相王府司馬袁恕己等發動軍事政變,殺死二張及其同黨,逼武則天傳位中宗,但對武三思的能量和反撲,完全喪失警惕。  唐中宗時期  中宗是個昏庸無能之人,復位後,朝廷實權掌握在皇後韋氏、婕妤上官婉兒、嬌女安樂公主手裡。而武三思與韋後,上官捷妤私通,安樂公主又是武三思之子武崇訓之妻。因此,中宗復位僅兩個月,武三思就通過上官婉兒、韋後的關系,重登宰相高位。張柬之、敬暉等—看形勢不妙,遂數勸中宗殺掉武三思,中宗不聽;要求“抑損其祿位”,中宗也不聽。張柬之等知大勢已去,除瞭憤慨悔恨,已無可奈何!武三思掌權以後,積極網羅親信,迫害異己。他把打擊矛頭首先對準他最痛恨的幫助中宗復位的新任宰相敬暉、張柬之、桓彥范、袁恕己、崔玄暐等5人。神龍元年五月,中宗給敬暉等5人進爵為王,但卻罷瞭他們的宰相職務。表面看來是尊寵功臣,其實是削奪他們的實權。  接著,武三思令韋皇後、安樂公主進讒於內,讓走狗侍禦史鄭怡構誣於外,很快就一步一步地把敬暉等5人貶官、流放,直至殘酷地殺害。殺害瞭敬暉等五王之後,大權盡歸武三思,“凡不附武氏者斥之,為五王所逐者復之。”駙馬都尉王同皎也是殺二張、幫助中宗復位的功臣,他非常痛恨“武三思及韋後所為,每與所親言之,輒切齒”。武三思接到告密,即令黨羽冉祖雍等,上書誣告王同皎與洛陽人張忡之,祖延慶等,“潛結壯士,謀殺三思,因勒兵詣闕,廢皇後。”同皎等全部被殺。中書舍人岑羲因曾為敬瑋等五王起草請削武氏諸王表,“語甚激切。”中書舍人偃師構當值,宣讀此表,“辭色明厲。”武三思則貶岑羲官,出偃師構為潤州刺史。朝官韋月將、高軫等曾上疏揭露武三思父子罪惡,有司秉承武三思的旨意,表奏“月將當棄市,軫配流嶺外”。黃門侍郎宋璟堅持“月將所犯,不合至死”,大理卿尹思貞也借故要求推延刑期,武三思遂出尹思貞為青州刺史、宋璟為貝州刺史。武三思在排斥異己的同時,對阿附於他的兵部尚書宗楚客、禦史中丞周利用等,大力提拔重用,作為自己的“羽翼”和“耳目”。時人把周利用、冉祖雍等斥之為武三思“五狗”。武三思常對人講:“我不知代間何者謂之善人,何者謂之惡人,但於我善者則為善人,於我惡者則為惡人耳。”真可謂以我劃線,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典型。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韋後所生,韋後、武三思都很厭惡他。安樂公主,武崇訓夫妻也經常侮辱太子,甚至呼太子為奴。武崇訓又唆使安樂公主請求中宗廢掉太子,立自己為皇太女。太子李重俊氣憤之極,於景龍元年(707年)七月,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發羽林千騎兵300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及其親黨10餘人。武三思死,中宗追封其為梁王,謚曰宣;追封武崇訓為魯王,謚曰忠。唐睿宗立,下令將死去的武三思、武崇訓斬棺、暴屍,平其墳墓。  武三思“略涉文史”,曾與魏元忠等撰《則天皇後實錄》20卷。相關閱讀推薦:唐宮燕中李重俊怎麼死的?唐中宗第三子李重俊簡介 《唐宮燕》闡述宮廷生存法則 劉庭羽嘆宮女很忙唐宮燕演員表 唐宮燕角色介紹孟凡孟芙李隆基歷史上的韋皇後怎麼死的?武則天的兒媳婦韋皇後唐中宗韋皇後簡介 唐宮燕中韋皇後怎麼死的?

徐堅簡介 唐太宗徐賢妃高宗徐婕妤侄子徐堅生平

  徐堅(659年-729年),字符固,湖州人。徐孝德之孫,徐齊聃之子,唐太宗徐賢妃、唐高宗徐婕妤的侄子。幼年智力過人,沛王李賢聞其名,召見他,授紙為賦,更覺訝異,後舉進士。聖歷中為東都留守判官,專主表奏,王方慶稱為“掌綸誥之選”。楊再思說他:“此鳳閣舍人樣”。聖歷二年(699年),與徐彥伯、劉知幾、張說同修《三教珠英》。唐中宗時,為給事中。唐玄宗改麗正書院為集賢院,以徐堅充學士。十七年卒,贈太子少保,謚曰文。著有《初學記》。  《太平廣記》錄——  張說、徐堅同為集賢學士十餘年,好尚頗同,情契相得。時諸學士凋落者眾,說、堅二人存焉。說手疏諸人名,與堅同觀之。堅謂說曰:“諸公昔年皆擅一時之美,敢問藝之先後?”說曰:“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之文,皆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富嘉謨之文,如孤峰絕岸,壁立萬仞,叢雲鬱興,震雷俱發,誠可異乎?若施之於廊廟,則為駭矣。閻朝隱之文,則如麗色靚妝,衣之綺繡,燕歌趙舞,觀者忘憂。然類之風雅,則為俳矣。”。堅又曰:“今之後進,文詞孰賢?”說曰:“韓休之文,有如大羹玄酒,雖雅有典則,而薄於滋味。許景先之文,有如豐肌膩體,雖穠華可愛,而乏風骨。張九齡之文,有如輕縑素練,實濟時用,而窘於邊幅。王翰之文,有如瓊林玉斝,雖爛然可珍,而多有玷缺。若能箴其所短,濟其所長,亦一時之秀也。”

朱元璋懲貪不避親:為反腐處死親侄子與親女婿!

  鐵腕懲貪,不避親故。朱元璋法不徇私,處死親侄、女婿,給後世留下瞭一段歷史佳話。  明朝初年吏治腐敗,賄賂風行,激起瞭百姓的強烈不滿與反抗,僅洪武年間百姓不堪壓迫,揭竿而起者就達一百八十餘次。長此以往,朱元璋弓馬鋒鏑中奪取的江山必將付諸東流。朱元璋憂心忡忡,下決心整頓吏治,懲貪勸廉。整頓力度之大,可謂前所未有,即使親侄、女婿也不寬恕,這一舉動獲得瞭後人的好評。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跟著他鞍前馬後,屢立戰功,特別是鄱陽湖一戰,為消滅朱元璋的勁敵陳友諒立下瞭汗馬功勞,官至大都督,鎮守江西,但他嫌功大賞小,心懷怨恨,生活腐化,不思親民,任用刁蠻小吏為心腹,專搶民間有姿色女子淫樂,留宿數十日後,即投之於井,另搶新人。百姓礙著他是天子之侄,敢怒不敢言。朱文正又會以小恩小惠籠絡人心,凡朱元璋差人到這裡公幹,他便送以金銀,差人回朝後,無不稱贊他治理地方有方,朱元璋也受瞭蒙蔽,屢屢下詔誇獎他。後來,一個叫凌說的官員告發瞭朱文正,朱元璋將他召回朝中打算問罪,馬皇後親自為朱文正說情,朱元璋才沒有殺他,但從此不受重用。朱文正對此不滿,口出不遜之言,傳到朱元璋耳朵裡,朱元璋又要懲治他,馬皇後再次出面講情,朱文正才免於一死,但被罷免一切官職,安置在老傢鳳陽守護先人墳墓。朱文正哪裡吃得瞭這般苦,隨即逃跑,途中被士兵捉住,朱元璋下令賜死。   駙馬都尉歐陽倫是朱元璋與馬皇後親生女兒安慶公主的丈夫,在朝中無人敢與他抗衡。當時朝廷三番五次下令,不準官吏經商販運。歐陽倫自恃是皇親國戚,不顧禁令,多次派傢奴去陜西偷運私茶出境販賣。他有個叫周保的傢奴尤為暴虐,恃勢凌辱地方官吏,稍不如意便拳打腳踢,地方官忍氣吞聲,不敢申辯。洪武三十年(1397)春天,正是春耕大忙季節,歐陽倫卻命令陜西佈政司發文讓下屬州縣派a車替他往河州(今甘肅臨夏東北)遠私茶,共索車50輛。行至蘭縣(今甘肅蘭州)河橋巡檢司處,一言不合,周保又毆打巡檢司的小吏,小吏遂向朝廷告發此事。朱元璋得知後勃然大怒,下詔駙馬歐陽倫、陜西佈政司主管官員、傢人周保等一並賜死,茶葉充公,那個不畏權貴的小吏則得到瞭褒獎。  朱元璋言出法隨,執法無私,即使親侄、女婿觸犯律條,也照樣殺而不赦,接著一大批營私舞弊的官吏受到瞭懲處,政治變得清明,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明吏·循吏傳》說:“一時守令畏法,潔己愛民,以當上指,吏治渙然丕變矣。下逮仁、宣,撫循休息,民人安樂,吏治澄清者百餘年。”這段佳話雖不無溢美之辭,但大體上是可信的。  鐵腕懲貪,不避親故。朱元璋法不徇私,處死親侄、女婿,給後世留下瞭一段歷史佳話。但願天下的官吏也能從朱元璋身上借鑒他的懲貪之法,不管是誰,無論級別多高,隻要犯瞭法律,一律繩之以法,天下能不至治嗎?相關閱讀推薦:古代將帥為何喜歡收養義子 朱元璋有多少義子?揭秘:明太祖朱元璋殺功臣隻因擔心兒孫受欺負揭開朱元璋死後“十三城門同時出棺”秘葬真相大明王朝的統一之路:明太祖朱元璋北征蒙古之路“第一屠夫”明太祖朱元璋的殘暴刑罰:殺人如麻

孝昭帝高演怎麼當上皇帝的?高演殺侄子高殷之謎

  導讀:北齊孝昭帝高演是北齊第三位皇帝,也是北齊的六位皇帝中唯一一位德才兼備的皇帝。高演是東魏權臣高歡的第六子,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的同母兄弟。在古代一般都是兒子繼承皇位,而孝昭帝高演是高洋的弟弟,那麼他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呢?繼承皇位後為什麼還要殺掉侄子高殷呢?  高演奪皇位廢侄子  高演是文宣帝高洋最寵信的人,所以他臨死前,命弟弟高演照顧好兒子高殷,輔佐他成為新君。當然,如果想謀權篡位的話,請求他不要殺掉自己的兒子,當時高演驚駭不已,連說不敢。高洋去世後太子高殷即位,進封常山王高演為太傅,長廣王高湛為司徒。  公元560年,大臣楊愔等人想奪高演與其弟長廣王高湛的兵權,於是,高演聯合母親婁太後、弟弟長廣王高湛等發動政變,殺楊愔等人。不久,高演廢侄子高殷封他為濟南王,自己成瞭皇帝,並改元皇建。高演繼位之初,母親婁太後囑咐他不要殺掉廢帝高殷,當時他也是滿口答應。   高演殺侄子之謎  高演是個孝順的明君,算是個一言九鼎的人吧,當初答應哥哥文宣帝不殺其子,也答應母親婁太後不殺其孫。那麼為什麼他後來又改變主意,殺掉瞭自己的侄子高殷呢?  古人迷信,而高演也不例外,是個十分迷信的人。561年,高演巡行晉陽時,弟弟高湛在鄴城。占卜師說鄴城有天子氣,這個“天子氣”其實指的是他的弟弟高湛,但當時,他卻誤以為是廢帝高殷。高演怕侄子高殷被人擁立復辟,就派人帶毒藥給他喝,但高殷掙紮不從,於是兵士便把這位年僅十七歲的廢帝活活掐死。  廢帝高殷去世不久,高演便因墜馬而死,臨死前,為瞭保住自己兒子高百年的小命,他讓弟弟高湛繼承皇位,並寫遺書給高湛:“宜將吾妻子置一好處,勿學前人也”。意思就是,囑托弟弟不要學自己殺侄子。可見當時占卜師所說的鄴城有天子氣確實指的是高湛,而非侄子高殷。相關閱讀推薦:孝昭帝高演是誰 歷史上的孝昭帝高演怎麼死的? 北齊武成帝高湛的皇後是誰?高湛皇後妃子簡介北齊武成帝高湛簡介 不思國事沉湎美色的昏君北齊孝昭帝高演簡介 北齊難得一見的明君孝昭帝

揭秘胡耀邦侄子現狀:一人得道雞犬未升天

  1982年,胡耀邦侄子胡德資被嶽陽市某工廠招工,被胡耀邦知曉,認為是“走後門”,將其喚回鄉村。如今,胡德資與兄長胡德全都已年過半百,仍在耕種著自傢的幾畝農田。兩傢的子女也大多在外打零工。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封建社會的惡習,曾擔任黨的總書記的胡耀邦對此特別痛恨,多次告誡部下與親屬,絕不能學封建社會那一套,要清白如水、廉潔自律。  上世紀60年代初大饑荒時期糧食緊張,城市人口的定量都很低。胡耀邦是中央委員,按規定有補助,但他給傢裡人定下規矩:“全傢每人每天都要吃兩頓粗糧,不許吃補助和細糧,因為那是特殊化。”有一次,炊事員老張給胡耀邦正在上學的小女兒滿妹帶午飯時悄悄裝瞭點米飯,不巧被人發現,告訴瞭胡耀邦。胡耀邦把老張叫來,嚴厲地批評瞭一頓。  後來,滿妹當瞭兵,她身邊的戰友幾乎都被推薦上瞭大學。苦悶的她給父親寫信,希望父親能托托關系,讓她也有個上大學的機會。胡耀邦很快回信:“你原先分配在工廠,後來當兵我是不知道的,內心也是不贊成的,因為是走的後門。現在又提出想上大學,我認為你應該靠自己的能力。我們傢的人不應該走後門,而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和理想。”那時的滿妹完全不能理解父親,把信撕得粉碎。自此以後,她再也沒有指望能沾父親半點光。  1982年,胡耀邦侄子胡德資被嶽陽市某工廠招工,被胡耀邦知曉,認為是“走後門”,將其喚回鄉村。如今,胡德資與兄長胡德全都已年過半百,仍在耕種著自傢的幾畝農田。兩傢的子女也大多在外打零工。1992年9月6日,胡耀邦一直在傢務農的胞兄、83歲的胡耀福老人逝世時,有人送來一副挽聯:“國中有典型,兩袖清風做赤子;天下無先例,一代‘皇兄’是農人”,在當地一直被傳為佳話。 胡耀邦與鄧小平  他鐵面無私,一塵不染,直到逝世,他在瀏陽的親屬沒有一個人轉為城市戶口、安排工作的,全都是普通農民。他沒有給傢鄉人批過一張條子。他的親友,一不幹政,二不要官,三不經商,四不出國,一直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秦王子嬰是不是秦二世胡亥的侄子?

  子嬰是不是胡亥的侄子?  先秦歷史總有吊詭之處,一方面司馬遷白紙黑字的說:子嬰是秦二世胡亥的兄子,另外子嬰居然還能和自己成年的兒子謀誅趙高?!在這裡我就簡單的做一些加減法,來推測一下子嬰的年齡。  如果假定和自己的兒子謀劃是假,那一切都可以解釋,沒有任何沖突。  如果子嬰確實是和自己的成年兒子謀劃,假定他兒子15歲,古人十五歲得子,那麼子嬰的年齡下限當在三十歲左右,而胡亥死的時候才23歲。當然,大傢族裡面,侄子比叔叔大也是有可能的,那麼保守估計子嬰的爸爸,也就是胡亥的這個兄長在胡亥死的那一年應該是至少四十五歲。秦二世在位兩年,那麼在秦始皇死的時候,這位秦始皇的兒子應該是四十三歲左右。秦始皇死的時候五十四歲,也就是說秦始皇的這個神秘的兒子是秦始皇11歲得來的兒子!並且這個兒子15歲迅速有瞭子嬰,子嬰也在十五歲迅速的有瞭後代。  所以子嬰不大可能是胡亥的侄子輩。  是同樣的道理,因為胡亥死年的上限,子嬰也不可能是胡亥的弟弟。如果是兄長的話,那麼子嬰的年齡必然在扶蘇和胡亥之間,但是胡亥把秦始皇的骨肉連公子帶公主都殺的二十來個,子嬰是不是能從這裡面逃出來?這個已經沒有任何的史料記載瞭。所以胡亥子嬰同輩,暫且存疑。  那麼子嬰是不是皇叔呢?這個就牽扯到秦始皇有沒有弟弟的問題瞭,史書記載,秦始皇還有一個弟弟,謀反的長安君成蟜。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記載。問題在於,如果子嬰真的是秦始皇的弟弟,那麼秦莊襄王難道會不給他們封君?所以皇叔的可能性倒也不大。  子嬰是一個“公子”,史記上提出來瞭很多次,能被稱為公子的,隻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或者秦始皇的兒子輩,綜合上述的討論,子嬰應該是扶蘇胡亥的同輩,秦始皇的庶子,或者是秦始皇的弟弟的兒子之類的可能性更大。相關閱讀推薦:秦二世胡亥最後的結局秦二世胡亥當瞭幾年皇帝秦二世胡亥與公子扶蘇之間的故事歷史上秦二世胡亥的母親是誰?秦二世胡亥簡介:歷史上第一敗傢子胡亥怎麼當上皇帝的? 秦二世胡亥怎麼死的

揭秘:希特勒的親侄子曾請願加入美國反納粹聯盟

  據美國《紐約每日新聞》消息,希特勒的親侄子威廉姆·希特勒(William Patrick Hitler)極力反對叔叔的專政暴行,在逃離德國後,誠摯地請願加入“反納粹”聯盟。因此,希特勒非常憎恨這個侄子。  希特勒,納粹德國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第二次世界大戰頭號戰犯。出生於奧地利北部佈勞瑙鎮一個海關職員之傢。中學畢業後夢想當藝術傢,去維也納報考美術學院,結果名落孫山。1913年遷居德國慕尼黑前無固定職業,成為民族主義和反猶主義的狂熱信徒。  1914年 8月加入德國陸軍,在巴伐利亞預備步兵第 16團服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軍銜至下士。戰後退役,曾一度在慕尼克為國防軍反諜機關當密探。為尋生活出路,於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黨。該黨於次年改名為德國國傢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1921年,希特勒成為納粹黨的魁首,隨即組織黨的武裝沖鋒隊。  1923年11月在慕尼克發動”啤酒館暴動”,企圖仿效墨索裡尼建立法西斯政權。失敗後,被捕入獄。他在獄中口述瞭《我的奮鬥》一書,鼓吹廢除《凡爾賽和約》,奪取生存空間,擴充領土,征服世界,宣揚復仇主義,種族主義,民族沙文主義和反蘇反共思想。1924年底,希特勒出獄。   出獄後,他改用合法手段奪權。經多年組織工作和苦心經營,待到1933年1月,終於在壟斷資本集團和軍界支持下,將納粹黨發展成為國會中的第一大黨,他本人也因此登上瞭總理的寶座,開始實現其稱霸世界和使德國納粹化的計劃。1934年總統興登堡死後,希特勒得以集總統和總理的大權於一身,廢止共和國,改稱德意志第三帝國,自稱國傢”元首”。他解散國會,取締納粹黨以外的其他一切政黨,迫害和屠殺共產黨人,進步人士和猶太人,實行法西斯獨裁專政。  1935年,他撕毀凡爾賽條約,宣佈重整軍備,為發動侵略戰爭做準備。他在構成對德國有利的國際形勢後,便於

為什麼武則天立侄子武三思做繼承人行不通?

  武則天曾在決定將帝位傳給唐李後人還是武氏後人上頗為周折,她打算將帝位傳給侄子,卻一度阻力重重、左右為難。最後,一代女皇還是將帝位傳給瞭兒子,而不是侄子,這是為什麼呢?  武則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她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高宗去世後,武則天權勢空前強大。  武則天與唐高宗生瞭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早夭。次子李賢被高宗立為太子,這個兒子才能出眾,深得群臣敬服。武則天深感這個兒子是她奪權路上的一大障礙,在680年,武則天派人誣告李賢謀反,廢其太子稱號,不久又派人把他殺死。  於是高宗就立三兒子李顯為太子。唐高宗死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武則天被尊為皇太後,但事實上把持朝政,影響全局。  唐中宗打算封自己的皇後的父親,也就是嶽父大人韋玄貞為宰相,遭到裴炎的阻止。裴炎有助武則天臨朝之功,深得武則天寵信,所以有恃無恐,敢頂撞皇上。中宗很不爽,說瞭句氣話:就是把天下全部給瞭韋玄貞也未嘗不可。裴炎把這話傳到武則天耳裡,武則天震怒,廢中宗為廬陵王並貶出長安,自己接過李唐王朝,稱帝即位,是為武周皇帝,定都洛陽,改國號為周。   武則天當瞭皇帝,當然要考慮皇位的繼承之事,也就是立皇儲的問題,這是帝國的一件大事,不容閃失。按一般規矩,皇帝首立長子,次立其他兒子,再次立弟,或是立孫,或是立本姓宗室之人。無論如何,不能讓皇權旁落到異姓手上,這是最最基本的原則。  如果按照皇權不旁落異姓的原則,武則天應該將帝位傳給武氏。因為考慮到瞭這一層,武則天廢三兒子李顯後,強迫四兒子李旦跟自己姓武,徙居東宮,立為皇儲。  可是武則天的娘傢人見此不樂意瞭,武則天當皇帝,這天下就是武氏的天下,怎麼能傳給李旦呢?李旦再怎麼改姓,他還是李治的兒子,還是李傢的後人。武則天的兩個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更是積極活動,企圖讓武則天立武氏後人為皇儲,以鞏固武氏權力。  武承嗣授意王慶之等人上表,要求立武承嗣為太子。武則天就問,李旦已經被立為太子,為什麼要廢掉改立武承嗣?你倒是給個說法啊。王慶之就搬出“自古以來未有立異姓為嗣者”的理由,講瞭一番大道理。  王慶之的道理委實沒有錯,現在是武氏天下,豈可以李姓後人為皇儲。她武則天雖然強迫李旦改姓武,可一旦李旦擺脫她的控制,肯定會恢復李姓,隻認父系血統,周武王朝就得結束,這不能不讓武則天擔憂。  其實武則天想立武三思為太子,可每一次征求大臣意見,都遭到反對。武則天非常惱火,借故屠殺和罷免一批“擁唐派”,後來再征求意見,群臣就裝聾作啞,立武三思為太子的事就擱置下來瞭,但並未完全消除她要立武氏後人為皇儲的心思。  真正讓武則天放棄立武氏後人為皇儲的,恐怕還是狄仁傑那的一番話。698年,武則天詢問狄仁傑:我想要改立自己的侄子為太子,你認為怎麼樣啊?狄仁傑說:陛下與武氏弟兄是姑侄關系,與廬陵王是母子關系,姑侄與母子,你認為哪個更親呢?當然是兒子更親。陛下立兒子為太子,等陛下千秋萬歲之後就能入太廟,與先皇共享世代香火祭祀;而自古以來,哪有皇帝在太廟供奉姑母的呢?  這一席話無異於一盤冷水,澆滅瞭武則天立武氏後人為皇儲的希望。這句話的要害在於,一代女皇武則天並沒有活在丈夫李治的陰影下,但她卻無可奈何地活在夫權之下。她萬上之上,一言九鼎,不將任何人放在眼裡,但她卻無法改變一個現實,那就是整個社會被夫權所掌控。  夫權是舊時在婚姻傢庭生活中,丈夫對妻子的統治和支配權力。即女方嫁於男方後,便脫離父傢而加入夫傢,身份、姓氏均依其夫,其子女姓氏也依夫傢,其財產不論婚前或婚後所得,一律歸夫所有。妻子再能幹,也要生男育女,繼血統,承祭祀。  夫權的形成源於古代婚姻的流變。人類最早出現過群婚制,“男女雜遊,不媒不聘”。之後出現過族內婚和族外婚,再後又出來瞭對偶婚,其中包括“望門居”和“居婦傢制”的婚居方式。相關閱讀推薦:歷史上第一個號稱皇帝的女人並非武則天?武則天乾陵地宮寶藏:最少有500噸金銀珠寶?揭秘:武則天為何舍不得殺“情敵”上官婉兒?太平公主差點成瞭武則天之後的第二位女皇帝?武則天的出身之謎: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出身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望門居”是指男女分別在自己的母氏族內生產和消費,男子到異姓女子氏族中過著“夜赴晨歸”的同居生活,就有點像現在的“一夜情”那樣,那會還沒有夫妻穩居的傢庭生活。而“居婦傢制”則進瞭一步,丈夫到妻方傢生活,有點像現在的“上門女婿”,血統按母氏計算,財產按母系繼承,子女姓氏也隨母系。  隨著金屬器的使用,使犁耕農業和畜牧業成為社會的主要生產部門,男子承擔瞭大量的農業重體力勞動,男子社會地位提升,逐漸掌握剩餘產品的支配權。經過漫長的婚姻傢庭氏族鬥爭,人們逐漸由“居婦傢制”改為“居夫傢制”,女娶男嫁變為男娶女嫁。如《白虎通》中說“嫁者,傢也。”“嫁”表示女子到男方以夫傢為傢。“娶者,取也”,表示男子把女子取到自己的傢裡來。子女從父不再從母,世系按父系計算,財產按父系繼承,姓氏按父系確認,母系社會被打破,父系社會形成,在社會中開始體現出鮮明的夫權支配色彩。  回頭看武則天,她縱是坐有天下,仍然逃不出夫權。夫權是有形的,更是無形的。唐高宗、甚至唐李宗族對武則天並無統治和支配權,但整個社會,李氏夫權仍然對武則天有無形的控制。   換言之,武則天雖貴為皇帝,想要什麼有什麼,似乎天下沒有她擺不平的事,但在世俗的眼裡,她仍然是李傢的媳婦,這一定位或說歸屬關系始終未曾改變。當時的很多朝臣,根本不認為自己是武周的臣子,而是李唐的臣子,把武則天的權力歸為李唐所有,反對武則天立武三思為太子亦是理所當然。  或許正是考慮到哪怕作為一個女皇也無法抗衡的夫權,武則天始終不敢強硬地立武三思為皇儲。其實,為瞭權力連兒子都舍得殺掉的武則天,她要真的處理掉兩個兒子,立武三思為皇儲並不是做不到。問題是,這樣做對武則天有什麼好處呢?在夫權根深蒂固的情況下,他立武氏而廢李氏,隻會讓自己處於尷尬境地。就像狄仁傑所說,死後連香火都不配享受,折騰一番又是為瞭什麼呢?或許正是這一點自私的心理占勝瞭她的偏執行為。  699年,武則天將廬陵王李顯召回,重新立為太子。至於為什麼立李顯而不是立李旦,固然是受“立嫡為長”的影響。而更重要的,是武則天對夫權的尊重,畢竟,李顯是唐高宗生前立的太子,李旦則是她武則天廢黜李顯後立的太子。讓李顯歸位,表明對李唐王朝的延續,對夫權的尊重,這就順應瞭世態民心。想必在武則天內心裡,她對婚姻與姓氏這種男權力量,是相當的絕望無奈,留個無字碑,任由你們說去吧。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希特勒的親侄子曾請願加入美國反納粹聯盟

  據美國《紐約每日新聞》消息,希特勒的親侄子威廉姆·希特勒(William Patrick Hitler)極力反對叔叔的專政暴行,在逃離德國後,誠摯地請願加入“反納粹”聯盟。因此,希特勒非常憎恨這個侄子。  希特勒,納粹德國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第二次世界大戰頭號戰犯。出生於奧地利北部佈勞瑙鎮一個海關職員之傢。中學畢業後夢想當藝術傢,去維也納報考美術學院,結果名落孫山。1913年遷居德國慕尼黑前無固定職業,成為民族主義和反猶主義的狂熱信徒。  1914年 8月加入德國陸軍,在巴伐利亞預備步兵第 16團服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軍銜至下士。戰後退役,曾一度在慕尼克為國防軍反諜機關當密探。為尋生活出路,於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黨。該黨於次年改名為德國國傢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1921年,希特勒成為納粹黨的魁首,隨即組織黨的武裝沖鋒隊。  1923年11月在慕尼克發動”啤酒館暴動”,企圖仿效墨索裡尼建立法西斯政權。失敗後,被捕入獄。他在獄中口述瞭《我的奮鬥》一書,鼓吹廢除《凡爾賽和約》,奪取生存空間,擴充領土,征服世界,宣揚復仇主義,種族主義,民族沙文主義和反蘇反共思想。1924年底,希特勒出獄。   出獄後,他改用合法手段奪權。經多年組織工作和苦心經營,待到1933年1月,終於在壟斷資本集團和軍界支持下,將納粹黨發展成為國會中的第一大黨,他本人也因此登上瞭總理的寶座,開始實現其稱霸世界和使德國納粹化的計劃。1934年總統興登堡死後,希特勒得以集總統和總理的大權於一身,廢止共和國,改稱德意志第三帝國,自稱國傢”元首”。他解散國會,取締納粹黨以外的其他一切政黨,迫害和屠殺共產黨人,進步人士和猶太人,實行法西斯獨裁專政。  1935年,他撕毀凡爾賽條約,宣佈重整軍備,為發動侵略戰爭做準備。他在構成對德國有利的國際形勢後,便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