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僧格林沁

清朝戰神僧格林沁:草原放羊娃如何當上鐵帽子王?

  在沈陽法庫西北20公裡處,有一個四傢子蒙古族自治鄉公主陵村。  蒼穹下,一座5米多高的青石蟠龍碑伶仃矗立;碑身下殘破的石頭似乎也已經習慣瞭這荒涼與寂寞。 150年的風雨也許並不算是古老,碑上的刻字仍清晰可見:荷三朝之寵眷,經百戰之勛名……督師五省,侵寒耐暑;臨陣六年,奮爪士以同仇……這是清同治皇帝的聖旨。  清王朝最後一位橫刀立馬的王公——成吉思汗的第26代侄孫——僧格林沁親王,曾經葬於此地,如今唯石碑獨存。  放羊娃當上鐵帽子王  清時,今法庫縣巴虎山以北地域隸屬於科爾沁左翼王旗的世襲領地。公主陵一帶是科爾沁左翼王旗的王室傢族墓地,僧格林沁作為科爾沁左翼後旗紮薩克多羅郡王,死後葬到這裡,也算是按章辦事。  僧格林沁生於嘉慶十六年,父親是科左後旗臺吉傢族的四等臺吉。臺吉,據說是源於漢語皇太子、皇太弟的稱呼。僧格林沁雖擁有高人一等的臺吉身份,可到瞭他出生時傢境已經沒落。因此,當時人都戲稱僧格林沁的父親為“雅瑪臺吉”,蒙古語意為給人放羊的臺吉。僧格林沁因傢境貧寒,讀書不多,很小就跟隨父親到別人傢放羊。  後來,僧格林沁的族伯、科左後旗第九任紮薩克多羅郡王索特納木多佈齋因膝下無子,便選瞭儀表非凡的僧格林沁為嗣子,承襲科爾沁左翼後旗紮薩克多羅郡王爵。由於僧格林沁的養父娶瞭道光皇帝的姐姐,他便理所當然地成瞭皇親國戚。  道光五年,15歲的僧格林沁襲郡王爵位,奉命禦前行走,賞戴三眼花翎。 24歲時,被授予禦前大臣、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25歲時授鑲紅旗蒙古都統,成為統領一旗之士的年輕將領。  道光30年,40歲的僧格林沁奉命在京郊密雲縣剿匪,此戰,僧格林沁謀局佈陣,親冒箭矢,一舉剿滅悍匪,顯露出卓越的軍事才華。   咸豐即位,僧格林沁成為顧命十大臣之一。咸豐四年,僧格林沁因功被晉封為親王,並詔世襲罔替,就是鐵帽子王。咸豐七年,僧格林沁任欽差大臣。咸豐九年,僧格林沁指揮大沽口海戰,大敗英法聯軍。步入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僧格林沁亡我大清亡  僧格林沁護衛大清,可謂忠心耿耿。  咸豐三年8月,太平天國北伐軍攻入京畿重地。咸豐帝親自將清太祖努爾哈赤使用過的寶刀授予僧格林沁,命其率軍進剿。僧格林沁不負眾望,先是率軍在天津南一戰擊潰太平軍林風祥部,迫使其退守連鎮。次戰,又用計水淹七軍,生擒太平天國北伐軍統帥林風祥。因此豐功,咸豐五年2月,僧格林沁得封博多勒噶臺親王。此時,僧格林沁45歲。  這年6月,僧格林沁再次擊敗太平天國北伐軍餘部,俘獲太平軍又一名將李開芳。僧格林沁威名大振。  咸豐九年6月,在抗擊英法聯軍的大沽口保衛戰中,僧格林沁率軍勇敢出戰,擊沉英軍炮艇4艘,擊傷6艘,重傷英軍司令何伯。這是自1840年外強入侵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勝利,為國傢的獨立和尊嚴立下瞭功勛。咸豐十年9月,英法聯軍卷土重來。退守京畿八裡橋的僧格林沁率所部1萬蒙古騎兵,與侵略者再次展開激戰。八裡橋一戰,僧格林沁冒著槍林彈雨和忠勇的士兵一道拼死殺敵。但這一次,僧格林沁敗瞭,馬刀沒有拼過洋槍,北京淪陷,圓明園也被一把火焚毀。僧格林沁被革職。  1865年5月,被慈禧太後看好的僧格林沁再次奉詔出山,這一次的對手是河南山東一帶的農民義軍捻軍。僧格林沁率蒙古騎兵,為朝廷安危在山東橫沖直撞,反復進剿,他想一鼓作氣消滅捻軍,甚至十幾天不離馬鞍,最後累得雙手連馬韁也拿不住,要用佈帶拴住肩膀才能駕馭馬匹。久疲之師,終於落入機動作戰的捻軍伏擊圈中。 5月18日,僧格林沁戰死,那年55歲。相關閱讀推薦:清朝史上風流皇帝乾隆最喜歡的一個兒媳婦是誰?揭秘:不得自由的清朝光緒帝一生中的八大不幸為什麼說乾隆盛世拉開清朝大崩潰序幕?清朝歷史上不貪不色的翁同龢為何救不瞭大清國?清朝順治皇帝賜給崇禎女兒婚姻幸福是作秀嗎?清朝史上曾國藩的為官原則:隻辦大事專找替手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僧格林沁一生輔佐瞭大清三朝皇帝,道光、咸豐、同治,堪為鷹獒之士。身為武將,其人忠勇剛烈,沖鋒陷陣,敢為人先。咸豐帝聽說他在戰場上勇冒矢石的事跡後,特賜其“湍多羅巴圖魯”稱號,意為急流一樣不可阻擋的英雄。  僧格林沁身在清廷40年,膺親王之爵,食雙倍俸祿,多次挽狂瀾於危機之時,生前身後,倍極榮耀。就連他的兒子和孫子,也分別迎娶的是清室貴胄女子為妻室。作為從科爾沁草原上走出來的忠勇之士,他最終實現瞭為大清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慈禧太後曾說:“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國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國亡。”47年後,清朝在風雨飄搖中終結。  僧王死的地方也叫落王座  賴文光率領的捻軍與僧格林沁對壘時,賴文光采取遊擊戰和運動戰與清兵周旋。而所向披靡的僧格林沁終於犯瞭輕敵冒進的錯誤。在山東前線,僧格林沁以輕騎追擊,日行300裡。當時有人向曾國藩匯報軍情,曾國藩驚曰:“輕騎追擊為用兵大忌,僧王險矣。”果然,不久前線就傳來噩耗,僧格林沁陣亡。曾國藩立即派左宗棠領一萬兵去戰場救援。  左宗棠剛走到半路,見有人騎一匹快馬背馱一個大包飛奔到面前翻身下馬。左宗棠一看,來人是僧格林沁的馬僮王世珍。左宗棠急忙問僧王的情況,王世珍哭著說出瞭僧僧格林沁戰死沙場的前後經過。  當左宗棠讓王世珍帶路趕到戰場時,隻見一片慘狀,屍橫遍地,好不容易在亂叢中找到僧格林沁的屍體,草草地裝殮在棺內。左宗棠派人仔細打聽後得知,僧格林沁遇難的地方叫張傢樓子,此地另外還有個名字叫落王座。   從亂軍中逃命出來的貼身馬僮王世珍把僧格林沁唯一的遺物,一頂珊瑚紅頂帽帶回北京的僧王府,結果被僧格林沁的兒子大罵一頓:“王爺死得起,你死不起,給我滾開,不接!”連送三次,都遭到拒絕。最後,王世珍被派到昌圖任職養老,一直活到民國初期。當地人都叫他“王五老爺”。張作霖的結拜兄弟“吳大舌頭”吳俊升,就是他收養的義子……  十六歲捻童殺瞭老英雄  曹州之戰,捻軍首領張宗禹誘敵深入,驕橫的僧格林沁不知是計,窮追猛打,結果陷入重圍。僧格林沁突圍時受傷落馬,藏在麥田裡。一個叫張皮綆的小捻軍持刀搜索殘敵,他發現瞭身穿黃馬褂、渾身是血的僧格林沁。小捻軍不知此人是誰,見還有氣便上前捅瞭一刀。當他穿著黃馬褂回到軍中,人們才知道他殺瞭清軍大將僧格林沁。當時,張皮綆還是個16歲的孩子。張皮綆是渦陽北張樓村人,出身貧寒。捻軍來後,父母領著張皮綆投捻,被收為捻童。  後來,張皮綆母親病故,父兄也在軍中戰死,張遂離軍返傢,用帶回的銀兩在龍山置地,改名為張凌雲,娶妻,生一子,名張武。  同治十二年,山東巡撫丁寶楨派3名暗探,化裝成商販至渦陽,尋捕張皮綆。暗探住在一傢糧坊裡,恰巧,糧坊老板就是張皮綆。因酒後失言,張皮綆身份暴露。暗探將其拘捕,並從他傢中搜出僧格林沁的朝珠等遺物。  朝廷得知殺害僧王的元兇落網,下令將其押解山東濟南,凌遲處死。凌遲,就是千刀萬剮。刑前,張皮綆慷慨直言,陳述斬殺僧格林沁的經過,如在眼前。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陵墓被毀僧格林沁不是黃金頭  關於僧格林沁之死,民間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僧王遇難後,被捻軍割去頭顱,身首異處,屬下隻搶回一具無頭的身子。安葬時,清廷特選派工匠,打造瞭一隻黃金頭顱安上。  1948年夏,已安臥巴虎山下83年的僧格林沁墓,被當地農民拆毀。人們打開地宮,掀開棺槨,死去近百年的僧格林沁靜靜地仰臥其中,屍體尚未腐爛,身著親王朝服,身首俱全。哪裡有什麼黃金頭?僧格林沁屍身裸露後,隨風而朽。  陵園附近的村民說,僧格林沁陵墓被毀時,珠寶玉器成籮筐地往外搬。其中有一隻九龍杯尤其顯眼,裝滿酒時,杯中會出現九條遊動的金龍,引頸奮爪,狀若活物,此杯後來不知所蹤。有當地老人介紹,從墓穴裡翻出好多的綢緞,後來都做扭秧歌的帶子,用瞭好些年。現在,僧陵隻有又重又大的“聖旨碑”未被砸毀,成為墓園的唯一遺跡。  僧格林沁王陵占地約70畝,位於公主陵村東一處朝陽的山坡上,當地人稱馬鞍山,系巴虎山餘脈。據史書記載,僧王陵園建築極具工巧,氣勢恢弘,分為內墻、外墻,前殿、後殿,幾進院落;墻裡墻外,松柏參天。沿山坡而上約百米,起有三個寶頂,為僧格林沁及其妻妾穴居所在。陵前有碑樓,樓內青石鋪地,內中端坐一碩大贔屃,身上馱的便是同治帝所題的青石蟠龍碑。僧格林沁下葬時,同治皇帝載淳不過10歲,能否親提碑文隻有天知道。

僧格林沁簡介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1859年(清咸豐九年)6月,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國軍民抗擊英法聯軍第二次進攻天津大沽口的作戰。     《中英天津條約》和《中法天津條約》簽訂後,咸豐帝諭令清軍悍將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主持和加強大沽口防務,將炮臺增至6座,共設大炮60門,由4000名清軍駐守,並在天津以南15公裡處的雙港修築13座小炮臺,駐兵把守。英、法政府不滿足於《天津條約》的條款,準備利用進京換約之機,再燃戰火。是年6月下旬,英法聯軍艦隊及兩國公使先後到達大沽口外,要求從大沽口溯白河而上,武裝進京換約。新任直隸總督恒福奉命照會英、法公使,約其由北塘登岸,遭到拒絕。25日晨,聯軍艦隊司令賀佈少將親率13艘艦艇闖入海口,拆除障礙物,並炮擊南北兩岸炮臺,守軍發炮還擊。15時,海口第一道障礙物被清除,聯軍艦隊即向橫鎖海口的鐵鏈進逼,並發炮猛轟兩岸炮臺,守軍以猛烈炮火還擊。聯軍旗艦“鴿鳥”號中彈,多人斃命,賀佈亦受傷,改乘“鸕鶿”號繼續指揮戰鬥。至16時,聯軍艦艇幾乎全部被擊傷,有的被擊沈,“鴴鳥”號亦被擊毀,僅一人跳水逃脫。17時,聯軍陸戰隊千餘人分乘20餘隻小艇,由美國軍艦協助拖帶,從南岸強行登陸。僧格林沁急調精兵前往阻擊,北岸炮臺亦發炮支援。聯軍死傷慘重,被迫於午夜退回艦艇,狼狽撤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