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國傢

法律名言大全|經典語錄大全

1. 法律顯示瞭國傢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2. 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波斯納

iPhone知識_哪個國傢人民最買得起蘋果iPhone6?_iPhone知識技巧

  作為14年又一次引爆手機市場的蘋果旗艦新機iPhone 6,集合流行的大屏、輕薄等時尚元素,成為果粉最新的心頭愛。4.7英寸屏幕比5S大瞭不少,無論是視野和操作手感都有所提升。 堅持不做低端市場的蘋果一直秉持高價策略,不過售價也因各國具體情況大有不同。在中國或許大部分人會覺得蘋果iPhone6上市的價格太貴瞭點,但是事實上當它發佈沒有多久後,你就可以看到很多人手裡就拿著這款手機瞭。所以隻看一部手機的單價有時或許不能完全反映問題,那麼考慮一個國傢的傢庭年平均收入呢?這樣或許更能反映國民對iPhone的購買能力。但是在這之前我們必須要知道iPhone在每個國傢的售價。   最近國外媒體WebpageFX就做瞭這麼一件事情,描述iPhone6裸機在全球范圍內不同國傢地區的售價差異,並進一步研究不同國傢國民對iPhone6的消費能力。讓我們跟著圖片一起來看一看。   上面這兩張圖展示瞭iPhone6在不同國傢裸機售價,從圖中可以看出,iPhone6裸機售價最便宜的是加拿大,為647.2美元(約合人民幣4134元),最貴的是巴西,為1107.53美元(約合人民幣7074元),而中國為851.64美元(約合人民幣5440元),在統計的國傢中排名第7,也算是比較貴的瞭。

科技改變國傢:三國一牛人就達成瞭這一成就

  諸葛亮不僅是政治傢、軍事傢,還是著名的發明傢,他發明的木牛、流馬為蜀軍北伐提供瞭堅實的補給,連弩成為蜀漢克敵制勝的法寶。除此之外,諸葛亮還發明瞭饅頭、孔明燈。  與諸葛亮同時代還有一位叫馬鈞的人,此人是我國科技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一些發明創造和技術革新不僅突破瞭諸葛亮,而且對提高生產力起到瞭巨大作用。  馬鈞有四件異於常人的發明創造和兩件最牛的改良設想。  第一件發明創造:再現指南車  據說遠古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發明瞭指南車,《古今註》、《志林》、《鬼谷子》等古籍中都有記載。不過,東漢末年指南車制作方法早就失傳。  當時馬鈞任給事中常與散騎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交談,高、秦二不信指南車之說,馬鈞據理力爭,高、秦二人說,先生既然名鈞字德衡,鈞是器具的模型,衡能決定物品的輕重,如果輕重沒有標準怎麼做器具呢。馬鈞說,理論上我說不過你們,我做出來給你們看看。二人報告魏明帝,曹睿批給經費命令馬鈞制作指南車,不久傳說中的指南車被馬鈞再造出來。   第二件發明創造:制造翻水車  馬鈞居住京城洛陽,城內有一塊空地,很適合作菜園子,但是沒有水澆灌,馬鈞看到後制作瞭一種翻水車,把河水引上地面,而且轉動起來毫不費力,兒童都可以攪動手柄輕便的就把水翻瞭上來。同時在雨澇季節還能把地面上的水翻到河裡,即解決瞭灌溉問題還有效的發揮瞭排澇作用。  第三件發明創造:研制“水轉百戲”  有人進獻木偶,明帝問,能讓它動起來嗎?馬鈞說,能。明帝下詔讓他制作,馬鈞用木輪做框架,利用水力推動,讓木偶在木輪上表演各種動作,有跳舞的、擊鼓吹簫的,有騎馬擊劍的、倒立的,有搗米磨面的、鬥雞的,還有百官衙門,這些木偶生動鮮活出入自如變化百端,明帝看瞭拍手稱快。  第四件發明創造:改良織綾機  織綾機是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一種簡單機械,舊的織綾機有五十根經線和六十根經線之分,分別為五十個踏具和六十個踏具,操作起來非常復雜繁瑣,他看到女工們常常累的抬不起腳彎不下腰,而且生產效率又低下,於是就萌發瞭改良的念頭,經過研究和實驗,他統一改成十二個踏具,投入使用後,不僅效率提高瞭,而且還減輕瞭工人們的勞動強度,受到女工們的贊揚。  第一件改良設想:改造發石車  曹操曾用發石車擊敗袁紹,馬鈞認為以往的發石車隻能單發,倘若敵人在城樓上架起濕牛皮就能將亂石擋在城外,所以馬鈞又想把它改造一下,於是他把發石車改造成轉輪式,輪上掛滿大石,機械帶動轉輪就可以接連不斷的把石頭發射出去,其威力不亞於迫擊炮,如果這種武器批量生產並投入使用,形成一種兵種,那麼絕對無堅不摧戰無不勝,其破壞性絕對超過“霹靂車”百倍千倍。  第二件改良設想:改進連弩  諸葛亮連弩是一種先進的致命武器,它一次能連續發射箭支數十發,這讓曹魏軍士聞風喪膽,有人繳獲瞭蜀漢的連弩給馬鈞看,馬鈞說:“巧則巧矣,未盡善也。”並誇口說可以改進,能夠讓連弩的威力增加五倍。相關閱讀推薦:一戰揭秘:經濟科技影響著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果克裡米亞戰爭:近代第一場需要後勤的科技戰爭解秘:2014年解放軍的六大神秘軍事科技【圖】中國古代趙州橋的建造者李春 隋朝工匠李春簡介魯班的故事:土木工匠之師祖

唐初宰相張行成:唐高宗李治治理國傢的原始骨幹

  張行成(587年-653年),字德立,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朝宰相。   張行成曾在隋朝擔任員外郎,後為鄭國度支尚書,降唐後歷任谷熟尉、陳倉尉、富平主簿、殿中侍禦史、給事中、刑部侍郎、太子少詹事、尚書左丞。   張行成是唐高宗的東宮屬官,多次輔佐高宗監國,在高宗繼位後被拜為宰相,擔任侍中,兼刑部尚書,封北平縣公,後又任尚書右仆射,加太子少傅。   永徽四年(653年),張行成病逝,追贈開府儀同三司、並州都督,謚號定。   早年經歷   張行成年輕時師從河間名士劉炫,在隋朝末年被舉為孝廉,授任謁者臺散從員外郎,後效力於王世充,擔任鄭國度支尚書。

除瞭中國外使用漢字的國傢還有哪些?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進步,漢語逐漸的收到重視,在除中國之外的很多國傢都使用漢字,所以我們應該瞭解一些關於漢字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積累。下面是學大的專傢為大傢總結的使用漢字的國傢。  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數千年來,她對中國文明作出瞭重大貢獻,同時對世界文明也產生瞭巨大的影響。除瞭我國(包括臺灣省)在使用漢字外。漢字還是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國的通用文字。也是聯合國組織的的書面文字之一。  新加坡華裔居民占人口的3/4,漢字是其官方文字之一。  據史料記載,遠在兩千多年前,漢字就傳入日本,早期的日文作品都是用漢字寫成的。漢字在日文中有著相當大的作用,隻是同一個漢字,中日對其意思的解釋不太一樣。現在日文中使用漢字約為1926個。  韓國也使用漢字,韓國當局於1961年公佈的《常見漢字表》收1300個漢字,1972年又規定中學教學用漢字1781個。此外,泰國,馬來西亞等國也不同程度的在使用漢字。  自從我國公佈推廣簡化漢字方案以來,簡化漢字的字數達到約2238個。一些使用漢字的國傢和地區也不同程度地使用瞭我國公佈的簡化字。如:  新加坡:先後三次公佈修訂簡體總表,現收入的簡體字約為2238個,與我國簡化字完全相同。   馬來西亞:1973年成立簡化漢字委員會,著手研究,編制在馬來西亞使用的簡化漢字。1981年出版《簡化漢字總表》收入簡化漢字2238個,與我國簡化字形體相同,並且規定該表是馬來西亞各族人民學習漢字的主要參考書。  泰國:1983年批準泰國各兼教中文的小學用簡化漢字教學。教育部還著令有關部門發行簡體字與繁體字對照手冊。並在兼教中文的小學課本上附加簡體字與繁體字對照表。  日本:1980年後,對當時的漢字進行重新審訂,次年公佈《常用漢字表》,收入1945個漢字。《人名用字別表》增至166個。目前,日本政府要求小學六年級畢業生需掌握996個漢字,初中生掌握《常用漢字表》中的全部漢字,會寫1000個漢字以上。中日兩國相同的簡化字有53個,字形稍異的有9個。相關閱讀推薦:中日韓三國通用八百漢字:共用漢字歷史近2000年中國最牛十大漢字排行榜 你認得幾個?囧!中國最難的22個漢字 你見過幾個?一讀就錯的50個漢字!你中瞭幾槍?揭秘:蔣介石兩次推行簡化漢字為何不瞭瞭之?

唐朝絲綢之路經過的國傢有哪些?

  公元589年隋王朝結束南北分裂時,新興突厥族占領瞭西域至裡海間廣大地區,今青海境吐谷渾也向河西走廊侵擾,中國和西域,西方的官方、民間交往受到不少阻礙。但隋與絲綢之路各國民族之間關系,仍愈來愈密切,西域商人多至張掖互市,煬帝曾派裴矩專管這方面工作。裴矩用厚禮吸引他們到內地,使其往來相繼。《隋書·西域傳》序還說那時侍禦史韋節,司隸從事杜行滿使於西番諸國,至罽賓(今塔什幹附近),得瑪瑙杯,印度王含城得佛經,史國得歌舞教練,獅子皮、火鼠毛。官、民的交往又活躍起來。  但絲綢之路交往的繁榮鼎盛時期,則是繼隋而建立的強大的唐王朝(618—907)時。它承前啟後,很多著名事件,對東、西方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意義都是非常深遠的。  唐朝第二代皇帝太宗李世民擊敗瞭東突厥吐谷渾,臣服瞭漠南北。唐高宗又滅西突厥。至武則天女皇時,設安西、北庭兩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又轄龜茲、碎葉、於闐、疏勒四鎮。唐朝疆域,東起朝鮮海濱,西至達昌水(阿姆河,一說底格裡斯河)。不久,便於新興的撒拉遜帝國(阿刺伯帝國,大食)接壤。而唐王朝則稱當時世界第一發達強盛國傢,經濟文化發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這樣,東西方開始通過絲綢之路,以大食帝國為橋梁,官方、民間都進行瞭全面友好的交往。  在絲綢之路東段,大漠南北與西域各國,修瞭很多支線通絲綢之路,亦稱“參天可汗道(天可汗指唐太宗)”。大食、東羅馬帝國也不斷派使節到長安與中國相通。敦煌、陽關、玉門這些地方,成瞭當時“陸地上的海市”。在海道上,中國也可以船舶赴林邑(今越南南部),真臘(柬埔寨),河陵(今爪哇島)、驃國(今緬甸),經天竺(今印度)直至大食,與歐洲各國發生關系。當時廣州、泉州、劉傢港(今上海吳淞口近處)等地,成瞭最著名的對外港口。史書記載廣州當時便有南海舶、昆侖舶、獅子國舶、婆羅門舶、西域舶、波斯舶等躉船性的船塢。西方各國在陸上取道中亞、西域,沿途駝馬商旅不斷;海路則多由大食首都巴格達出波斯灣,幾乎每日都有船隻遠涉重洋來到東方。   國際考古學界在絲綢之路各國—埃及、兩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亞細亞等地,出土過大量絲綢織品的文物,有的至今仍保存完好。西域出土的一件盛唐時期絲織鳥毛混紡衣,薄如紙,明似鏡,折疊後重不過二兩,從不同角度可看出各種不同的花紋圖案。它們反映出當時西方各國人民對絲綢織品的看重和喜愛。自那時期,能種桑飼蠶的地方,已開始大量註意引進中國的絲紡技術。在今西安附近,還出土瞭不少波斯和東羅馬帝國的錢幣,它反映出當時的東西商品交換已極為普遍廣泛。在長安、洛陽和廣州等地,出現瞭大量的胡商。他們從制售胡餅到珠寶、樂器,開瞭不少店鋪,有的多年不歸,把中國看成他們的第二故鄉。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北絲綢之路:遺落在古絲綢之路上的波斯帝國漢朝歷史解密:張騫開辟絲綢之路是為瞭旅遊?《天將雄師》:西域都護府絲綢之路上的維和部隊秦漢歷史引發的蝴蝶效應:絲綢之路的開啟數次出使西域的張騫:用一雙腳踏出瞭條絲綢之路

隋朝稅法改革:兩稅法使得隋朝輕徭薄賦國傢富足

  一開始隋朝沿用瞭北魏的租調制,規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以庸代役的制度開始部分推行,但是這個有年齡限制,50歲才可以納絹代役,不到50歲的話,該服徭役你還得去。唐朝以輕徭薄賦的思想改革賦役制度,實行租庸調制。谷物叫租,絹和佈叫調,服徭役的期限內如果想不去服役的,用納絹或佈代役叫庸。唐朝的庸不再有50歲的年齡限制,甭管多大的人,隻要不想去服徭役,都可以納絹代役。本來,在農忙季節如果大規模征發徭役,就沒有人種地,會誤瞭農時,現在不願意去的人可以納絹代役,留著勞動力去種地,多有好處。租庸調有一個前提,我給你交租、交庸、交調,前提條件是你給我土地。你不給我地我拿什麼交租子,佈帛是地裡種出來的,得種麻才能紡麻佈,種桑樹才能有絹子。但是中國古代的土地是私有的,歸地主所有,那麼國傢要給百姓分配土地,這個待分配的土地是從哪來的,顯然不能把地主的地給沒收瞭再去分。途徑隻有兩個,一個是新開墾的,再一個就是大規模的戰亂之後,人口大量死亡所形成的無主荒地。不過,隨著國傢承平日久,人口增加,無主的荒地幾乎沒有瞭,新開的地也夠戧,能開的差不多都開完瞭,那要去哪裡拿土地分給百姓呢?   這時候政府有瞭新的應對措施,它規定,每個成年男子20畝永業田,80畝口分田。20畝永業田可傳之子孫,80畝口分田,死後得歸還給國傢,然後國傢好拿去再分配。拿口分田去再分配,想得是挺好的,問題是到瞭天寶年間,土地買賣和兼並之風盛行。   土地本是私有的,這些大地主大官僚們占有大量土地之後,還開始兼並農民的土地,沒等農民死,他這一百畝地就沒瞭,被兼並瞭。這一被兼並,國傢就找不著口分田再往下分瞭,新出生的人就沒地瞭。沒地瞭,我的租庸調就交不瞭瞭,農民就隻能逃亡,逃亡後,政府的租庸調就收不上來,國傢就沒錢瞭。整個連鎖反應就是,政府直接分配的土地減少,均田制無法推行,租庸調制也無法維持,直接影響到瞭國傢的財政收入。   為瞭解決財政困難,國傢就得想招,不能再按照租庸調這種方法來收。公元780年,唐玄宗的曾孫唐德宗接受楊炎的建議,實行兩稅法。每戶按資產交納戶稅,按田畝交納地稅,然後一年分夏秋兩次,兩稅指的就是戶稅跟地稅。另外,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一年收兩回,夏天一回,秋天一回,一年分夏秋兩次征稅。   兩稅法改變瞭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表明封建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原來的租庸調制,它的收稅標準是以人丁計算,每個成年男子授田一百畝,每年為國傢交(比如)150斤糧食,兩丈四尺絹佈。有你這個人,就有國傢的150斤糧和兩丈四尺絹佈。意思就是,哪怕當年國傢分給你的地已經被兼並瞭,地都沒瞭,但是隻要你人在,照樣得交。那你唯一的選擇隻能是逃亡。   那麼被兼並的地到哪裡去瞭?到我這瞭,因為我勤勞致富。我們傢八個兒子,你們傢就兩個丫頭,所以你們幹活幹不過我們傢,最後我們傢發瞭財瞭,把你傢地兼並過來瞭。但我怎麼交稅?我還是按照我的人頭走,就算我現在有四千多畝地,我還是按照兩丈四尺絹佈,150斤糧這麼交,因為我就一個人,你也是一個人,我交的和你一樣。

明朝的體制之禍:朱元璋為國傢選瞭錯誤的道路

  在歷史學傢眼裡,朱元璋是個十分矛盾的人物,而唯一的從乞丐到皇帝的經歷,又讓他在帝王中十分獨特。分析一下他作瞭皇帝以後的所作所為,無疑有其獨到的價值。   朱元璋是個非常精明的帝王,他看得很清楚各個朝代的治亂交替,也很想解決這個問題。美化的說,他是想建立一個“長治久安”的王朝。無論他是不是想把這個王朝傳給萬代子孫,這個理想在帝王中是不壞的。   他的後半生作瞭兩件事。   第一件事叫做傢天下。殺功臣就是這個目的,結果是要高度的集權,以一人治天下。這個結果勤政的朱元璋很好的表現瞭它好的一面,那就是由於他大權在握,沒有抗衡的權利加上朱算一個“明君”,他通過殺戮和整肅創造瞭一個相對清廉的國傢環境 — 朱元璋是一個作瞭皇帝的梁山好漢,他的思路和宋江很相似,“隻反貪官不反皇帝”,認為天下的事情不是壞在皇帝手中,而是壞在貪官手中。這完全符合他個人的生活經歷,因為從他自撰的祖陵碑看,少年的朱元璋肯定是恨透瞭貪官惡霸,所以在他眼裡,貪官正是他的江山的敵人。朱元璋殺貪官,不是他殘忍,而是他理智的選擇。

甲午戰爭慘敗十大教訓:國傢需要全面的強盛

  甲午戰爭爆發已經爆發瞭120年,120年前中日之間進行瞭一場震驚世界的戰爭,中國戰敗,與日本政府簽訂瞭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在中國近代的對外戰爭中,中日甲午戰爭可以說是規模最大、失敗最慘、影響最深、後果最重、教訓最多的一場戰爭。正因為如此,重新反思這段歷史,也最具現實意義。   我認為,甲午戰爭慘敗的教訓主要有十條:   一、國殤傷在政體,體制落後必然挨打   19世紀後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傢已經完成瞭向帝國主義階段的轉變,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必然引起新一輪對殖民地更加激烈的爭奪。於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便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眼中的獵物。而此時,中國大陸戰禍連接,內憂外患頻仍,國運岌岌可危。李鴻章奉命創建海軍,建設國防力量,雖學習西方之經驗,但隻學其皮表,未觸實質。而慈禧太後竟將建軍之大量軍費挪用,作為修建三海及頤和園之用款。   反觀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建立新政,充實國力,汲取西方文化之精髓,摒棄不合時宜之思維,提出“開拓萬裡波濤”的口號,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1887年3月,正當中國準備挪用海軍購艦專款之際,日皇諭令從皇室內庫中提取30萬日元(相當皇室經費十分之一)作為購艦用費。諭令即出,全國影從,至當年9月,集資即達100餘萬日元。兩相比較,高下立現,由此可見大清帝國首先敗在國體政體上,甲午之戰,其實是兩種社會制度的較量;甲午之敗,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二、戰敗敗在貪腐,腐敗不除未戰先敗

興建大興城:為何隋文帝在國傢初建時建設新都?

  隋朝剛剛樹立,隋文帝就停止瞭三項嚴重的制度建立。與此同時,他又起用新人,協助他管理國度。經過一番制度和人事的革新,隋朝的中央集權顯著增強,整個國度 也欣欣向榮。可是,隋文帝覺得還不夠,他還要建一個有形的東西,讓人一看上去,就能覺得到君主高高在上的權威,也感遭到這個新王朝的龐大魄力。這個有形 的,天下人都能看到的東西是什麼呢?隋文帝決議要建一座都城。那麼隋文帝建造的新城選址在哪裡?新城是什麼樣的?   建新都,原都在哪兒?北周的都城,是當時的長安城。西漢的都城,王莽也定於此,東漢及前趙前秦後秦北周等都定於此,用瞭八 百年,在渭水南。這是古老的城市,隋文帝不願意定於此,一是傳城裡有鬼怪。二是由於長安城的水有問題,水污染是大問題。古代排污不好,淺層公開水被污染。 “水皆咸鹵,不甚宜人”,離河太近。離渭水近,隋的渭水更靠南,一眾多就告急。隋文帝夢見河水把都城淹瞭。三是由於原長安城格局不嚴整,缺乏以表現皇傢威

劉備托孤並沒有成功:諸葛亮並不適合為國傢掌舵

  劉備白帝城托孤給諸葛亮。讓其中掌控瞭蜀國後期的大權。蜀國在諸葛亮的領導下不斷地對外戰爭,導致自己命喪五丈原,死後還設計除掉瞭一流人才魏延。  可以說,諸葛亮並不是一個適合做老大的人。  原因有。  1、老大是發現人才使用人才,放手鍛煉人才。  劉備善於用人,發現瞭很多人才,魏延就是其中之一。劉備在拿下關中之後破格讓他鎮守。但是,諸葛亮卻在最後算計瞭魏延。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而讓大軍後撤。貽誤軍機,且制造瞭內訌。在用人上還不同先主勸告使用瞭自己的無能的親信,馬謖。諸葛亮識人,用人都不行。  2、老大主要的工作是抓戰略做大事,而不是讓自己限於瑣碎的小事。  一個人的經歷是有限的,做大事的人,必須抓大放小。把自己的思考和精力都用在處理戰略和大事中去。而諸葛亮,大權獨攬,事無巨細的處理,對手司馬懿都說,事情多,吃得少,不會活得太久。果不其然,自己累死。卻沒有留下一個人才濟濟的局面。忘掉瞭人才梯隊的建設和培養這樣的大事。導致瞭,蜀中無大將,廖化成先鋒的局面。   3、老大要有足夠的胸懷,接納所有的人和事。  無論是處理問題還是面對各類情況,胸懷是首要的。不能用道德去評判一個人。諸葛亮對劉禪身邊的人要求嚴格,不能體諒一個君主的尊嚴,把皇帝當孩子。狹隘的心胸,讓小人有機可乘。在他外出打仗的時候,讓小人找到機會,制造瞭障礙。政治傢要與足夠的胸懷面對各種人或醜陋。才能夠成就大事。法正當初睚眥必報,劉備就接納瞭。差別在哪,一看就能看出來。  所以說諸葛亮缺乏大局觀,和胸懷。對人才缺乏培養。所以說,諸葛亮並不適合做老大。  劉備選擇他做身後的控局人,略顯不足。相關閱讀推薦:合作的智慧:諸葛亮是如何“擺平”五虎上將?解析三國:諸葛亮和劉備,真的有機會一統天下嗎?腦後有反骨:諸葛亮為何要排擠和打擊大將魏延?龐統到底有什麼能力可以跟千古名臣諸葛亮並列?諸葛亮的致命缺陷:多任人唯親且十分固執己見

宋徽宗和蔡京的時代:兩個文化人把國傢“藝術化”

  1100年(元符三年)正月,年僅25歲的宋哲宗英年駕崩,由於他沒留下後代,哲宗之母向太後與大臣推薦趙佶。由於他從小就會耍小聰明,獻小殷勤,頗得向太後的寵愛,向太後便想立他,但遭到宰相章惇的反對,說趙佶太輕浮瞭,不是做皇帝的材料。    宋徽宗趙佶,北宋第八代皇帝(1082—1135),河北琢縣人,是著名的書畫傢。  但是,由於向太後的大力支持,19歲的趙佶,被推上瞭皇帝的寶座,一共在位共25年。  趙佶繼位之後,章惇立即遭殃,被貶出朝廷。盡管章惇是無能之輩,但他評論趙結,確實一針見血。他非常喜歡聽別人奉承的話語,不久身邊就聚集瞭一批小人,如蔡京、童貫、高俅等人,他們互相勾結,大肆揮霍朝廷庫銀,幾乎把王安石變法以來積累下來的庫存白銀五千多萬兩折騰完瞭。  蔡京提倡趙佶主張盡情享樂,對酒當歌,因為人生幾何,何必朝夕勞苦,勤理國政?  趙佶把蔡京當成瞭“重臣”,盡享“天下之奉”,大權逐漸傍落到蔡京手中。  蔡京絕非等閑之輩,無論是在官場和藝術上。   官場上  在趙佶在位的25年裡,蔡京當瞭十七年的宰相,幾乎和皇帝在位的時間一樣長瞭。他摸準瞭趙佶性格輕浮,當趙佶聽瞭別人議論蔡京,立即把他貶到邊遠地區。  而蔡京絕不為自己“伸冤”,一切聽從“組織”安排,因為他心裡非常清楚:皇帝離不開自己。  果然,趙佶每次貶蔡京出京城,總是在不久之後把他召回來。  “奸相”蔡京  愛玩的趙佶怎能沒有會玩的蔡京呢?據說趙佶生活窮奢極侈,濫增捐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興土木,修建華陽宮等宮殿園林。  蔡京知道後,建議設立蘇杭應奉局,搜刮江南民間的奇花異石,稱“花石綱”,運送汴京,修築“豐亨豫大”的園林,名為“艮嶽”。“花石綱”不但耗完國庫,而且害得許多百姓傾傢蕩產,傢破人亡。  宋徽宗一朝成為“蔡氏父子之天下”,蔡京兩個兒子蔡攸、蔡絛都拜大學士,蔡攸之子蔡行也擔任殿中監,連蔡攸之妻宋氏也有特權,可以隨時出入禁中,受到趙佶的寵幸。  藝術上  蔡京是個搞藝術的“宰相”,除瞭畫,還有書法。他的書法躋身於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傢之中。蔡京書法頗妙。初師蔡襄、徐季海,不久棄之,改學沈傳師,又厭棄,改學歐陽詢,又改學“二王”,博采諸傢眾長,自成一體。其書筆法姿媚,字勢豪健,痛快沉著,獨具風格,為海內所崇尚。  而我們的宋徽宗也是搞藝術的。他非常善書畫,精鑒別,並提出自己的藝術主張:強調形神並舉,提倡詩、書、畫、印結合。花鳥、山水、人物、樓閣,他無所不畫,這便是卓然大傢的共同特點。他廣收古物和書畫,網羅畫傢,擴充翰林圖畫院,令人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趙佶真書學薛曜,自創“瘦金體”,也寫狂草。繪畫重視寫生,以精工逼真著稱。工花鳥,相傳用生漆點鳥睛,生動傳神。徽宗也能詩詞,有《宣和宮詞》3卷。作為書畫大傢,其書畫藝術之高明,在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後世有不小的影響。隻可惜生在帝王傢!  兩個搞藝術的人碰到一起,怎能不擦出火花呢?  1125年(宣和七年)10月,金軍大舉南侵,惶恐不安的趙佶,急忙讓位於子趙桓(欽宗),自己帶著蔡京、童貫等奸臣逃瞭。還好,李綱最後擊退金兵。  一年後,金兵再次南下,攻破汴京。徽、欽二帝,連同後妃、宗室、百官數千人,以及其他人員,被押送北方,史稱“靖康之變”。  據說,趙佶聽到財寶等被擄掠毫不在乎,等聽到皇傢藏書也被搶去,才仰天長嘆幾聲。  趙佶與蔡京的所作所為,使民心失盡,這樣的王朝,豈能維持長久。相關閱讀推薦:傳奇名妓李師師:宋徽宗亡國而被硬推出來的禍水宋徽宗寵幸的宦官梁師成:北宋六賊之梁師成簡介北宋六賊之王黼簡介 宋徽宗朝宰相王黼生平宋徽宗為何重用蔡京:宋朝第一奸臣蔡京的官場沉浮宋徽宗:唯一稱得上茶學大師的皇帝

一戰揭秘:哪一個國傢的戰爭賠款共還瞭一百年?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四年後的11月,德國宣佈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1919年6月28日,各國代表簽訂《凡爾賽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根據協約國賠償委員會決定,德國共需賠償2260億馬克(約合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後減至1320億帝國馬克。1921年賠償金額確定為49.9億英鎊,即1320億馬克。這筆沉重的賠償給德國經濟戴上瞭一副沉重的枷鎖並間接導致瞭納粹黨在德國的崛起(大約等於4.7萬噸黃金,今日約合7000億歐元),分66年償清。德國每年償還20億馬克、以及德國出口總值的26%(大約10億馬克,相當於利息)。  1921年5月5日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將這一結果通知德國駐英大使,第二天德國國會投票接受這一方案。當年8月31日,德國移交瞭頭一筆10億金馬克的賠款。此後魏瑪德國政府為瞭支付賠款,在國際證券市場上發行瞭相關的債券。這筆沉重的賠償給德國經濟戴上瞭一副沉重的枷鎖並間接導致瞭納粹黨在德國的崛起。  1929年10月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德國賠款事實上已經終止瞭。1932年協約國召開洛桑會議,要求德國在1933年一年內移交30億金馬克的賠款,剩下的未付賠款可以予以免除。   但是第二年希特勒上臺,不承認凡爾賽和約的合法性,拒絕繼續支付賠款。到此時為止德國實際支付的賠款數量隻是協約國要求數量(1320億金馬克)的1/8左右。  二戰結束後,由於東西德的合並未能實現,賠款餘額的支付被暫時擱置。  1953年有關德國債務的國際會議規定德國當局有責任兌現魏瑪德國時期為瞭支付一戰賠款而在美國、法國等國發行的債券。同時規定其餘的債務問題將在兩個德國統一後予以解決。  1990年10月3日德國統一之後,老帳重新生效,且要在20年內清償。  2010年10月3日,德國政府贖回瞭最後一筆6995萬歐元的債券,但是仍然剩下5600萬歐元的利息(1945-1952年這段時間積累起來的)沒有支付。  德國最暢銷的報紙《圖片報》28日高興地刊文稱:“到本周日,最後一筆欠債就將付清,至少從財政上來說,一戰終於在德國落下瞭帷幕。”相關閱讀推薦:納粹德軍最後的輝煌:柏林帝國帝國大廈保衛戰最後的虎王:二戰中擊毀超過150輛坦克的德軍王牌趙尚志肖田地突圍戰損3比100 日軍嘆服稱如德軍二戰德軍戰地妓院:蘇聯曾效仿慰勞美英盟軍德軍木制魚雷艇傳奇:令638名美軍喪命 激怒美軍

隋煬帝的國傢大戰略:理想與現實存在的驚人差距

  “本期濟仁義,今為眾所嗤;滅名竟不試,世義安可支!”借用柳宗元的這段詩詞來形容隋煬帝一生的鬱鬱寡歡,也許很貼切。   根據謚法,好內怠政曰煬,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楊廣的一生都活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子民“不理解”的苦惱中。他為瞭使自己的歷史形象很“帝王”,寧負天下人,逆流而上,堅決要“有所作為”,大有法國路易十四“我死後哪管它洪水滔天”的架勢,所以他死後,李淵給他的謚號就是一個“煬”字。   隋煬帝主觀上極欲成為聖君,他素來崇拜秦皇漢武,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那樣的帝王,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名垂千古的偉大功業。所以,他的一生幾乎沒有消停過,一直按照自己的意志,固執地踐行著。隻是他的帝王沖動讓他無暇思考“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奧妙。在他的王者詞典裡,似乎不做出幾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就枉做帝王一場。   隋煬帝即位後,一開始就辦瞭兩件大事:一是在洛陽建造一座新的都城,叫東都;二是開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第一件事純粹是為瞭改善王室居住環境,於“史”無補;第二件事則可以“罪在當時,功在千秋”概之。   公元605年,隋煬帝派管理建築工程的大臣宇文愷負責造東都。宇文愷是個高明的工程專傢,他迎合隋煬帝追求奢侈的心理,把工程規模搞得特別宏大。建造宮殿需要的高級木材石料,都是從大江以南、五嶺以北地區運來的,光一根柱子就得用上千人拉。為瞭造東都,每月征發二百萬民工,日夜不停地施工。他們還在洛陽西面專門造瞭供隋煬帝玩賞的大花園,叫做“西苑”,周圍二百裡,園裡人造的海和假山,亭臺樓閣,奇花異草,應有盡有;尤其別出心裁的是到瞭冬天樹葉凋落的時候,他們派人用彩綾剪成花葉,紮在樹上,使這座花園四季長春。   《隋書》對此的評價甚為精湛:“豈謂瑤臺瓊室方為宮殿者乎,土階采椽而非帝王者乎?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一意孤行的隋煬帝一生追求排場,自然對此道理不屑一顧。

滿清時期經濟的畸形發展:整個國傢窮的隻剩錢瞭

    明清時期,統治者調整生產關系,鼓勵生產,經濟繼續發展。明清時期一直到鴉片戰爭,1840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不是高於英國就是跟英國持平,反正絕不比它差。   乾隆50年的時候,就是1785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占世界的32%,歐洲占22%,中國一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比歐洲11個主要國傢,高十個百分點。乾隆50年,1785年,就是200年前,美國都已經有瞭,那時候中國就牛成這樣瞭。全世界人口超過50萬的城市,隻有十個,六個在中國,八個在亞洲,除瞭中國的就是日本東京,當時叫江戶,印度的馬德拉斯,歐洲就倆:倫敦、巴黎,剩下的全在中國,北京、南京、揚州、廣州、蘇州、杭州。所以中國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是世界之最,農民富裕程度也是世界最高的。這個原因就是因為統治者調整生產關系。   第一,明朝推行一條鞭法。這是內閣首輔張居正推行的。一般最早入閣的那哥們兒,就被稱為首輔。我進內閣十年瞭,你剛來,那當然你得聽我的。張居正就是入閣的時間非常長,等於是穆宗皇帝臨終的時候托孤給他。當時即位的神宗就是萬歷皇帝,又很小,他等於是太子太師輔政這樣的大臣,就是他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並為一條,折成銀兩,把從前按戶丁征收的役銀,分攤在田畝上,按人丁和田畝的多寡來分擔。兩稅法按人丁征稅征的是個人所得稅,是你的財產,這個征的是役銀。就是說,你本來應該去服役,服徭役,現在你不去,按規定你可以納銀代役。服徭役是按人丁服,但是現在這個役銀也分攤在田畝上瞭,這表示人丁在稅收當中的作用就越來越下降。資產在其中的作用越來越上升。役銀按照人丁和田畝來分擔,這叫一條鞭法。它的作用是賦役征銀,適應瞭商品經濟,然後農產品的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你得把這個農產品給賣瞭,你地裡長不出銀子來,你得賣瞭,賣瞭就有瞭銅錢,然後到銀莊兌換成白銀。這樣一來,促進瞭農產品的商品化,等於把農民推向市場,你必須跟市場發生聯系,你不發生聯系的話,除非地裡能長出銀子來,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納銀代役,保證農民生產時間,減輕農民負擔。農民對國傢的人身依附關系有所松弛,這個跟前面講的兩稅法的意思其實是一樣的,你納銀代役,可以保證農民的生產時間,其實它不減輕農民的負擔。因為真正收糧食,農民的負擔可能輕,你收銀子,他的負擔可能會加重。如果豐產瞭,糧價就降下來瞭,它跟市場發生關系。這個是在調整賦稅制度。   到康熙帝,開始調整生產關系的第二點,康熙帝宣佈原來明朝藩王土地歸現在的耕種人所有,叫做更名田,這解決瞭農民的土地問題。農民失去土地是因為土地兼並。在明朝的藩王們最能兼並土地,朱元障本人就弄出25個兒子,這25個兒子,每個人再來上七八個兒子,這七八個兒子再弄上七八個兒子,你算算多少個。所以到瞭明朝末年,朱氏皇族有好幾十萬人,從朱元璋一傢繁衍出來好幾十萬。明朝是隻要皇子就封王,明朝得有多少個王爺?弄不好能趕上太平天國瞭,封王都封濫瞭。所以清朝除瞭開國的八傢鐵帽子王之外,隻有後來雍正爺封怡親王,是鐵帽子王。然後清末是恭王、醇王、慶王,三個鐵帽王。等於清朝一共就十二傢王爺是不降爵的,別的王爺都是往下降,逐級下降,你是親王,你的兒子就是郡王,你孫子就是貝勒,曾孫就是貝子。親王降到鎮國公,郡王降到輔國公,就是一級一級地往下降,到輔國公就不再往下降瞭,往下世襲就是世襲輔國公,輔國公跟王爺的級別可就差得太遠瞭。你是王爺你住在王府,等你不是王爺的時候,你得從王府搬出來,自己找地兒住去。你們傢四居室改筒子樓瞭,你就找地兒住去吧!所以清朝一般來講,一朝一個皇帝在位的時候,它王爺沒多少,十幾個瞭不起瞭,但是像明朝太多瞭,而且明朝又是把王爺封到別的地兒,清朝是弄到北京城裡不許出去,圈死在北京。所以你看清朝的王府全在北京,什麼鄭王府、豫王府全在北京。明朝王府全在外地,這朱氏子孫在外地待著置產業,兼並農民的土地。比如說,明神宗萬歷皇帝,他本身就貪財,沒事兒在皇宮裡挖一個大坑,埋銀子,他最寵愛他的兒子—

南美戰爭:小洛佩斯用血性幫助自己的國傢自殺

  這是一位狂人發動的戰爭,60歲的老人被編入軍隊,8歲的孩子也戴上假胡須跟成年人一起作戰,連婦女們都必須忍饑挨餓。這場戰爭,使國傢損失瞭超過一半人口……   戰爭前的巴拉圭   16世紀,來自歐洲的移民順著巴拉圭河北上,開始在水草豐沛的地方定居,期間不時與瓜拉尼族爆發沖突。最終,桀驁不馴的印第安武士被傳教士的“福音之劍”馴服,作為這個過程的副產品,一大批混血人在這片土地上誕生,正是他們和原住民一道,構成瞭所謂的“巴拉圭民族”。   作為殖民地,巴拉圭離國王太遠,而殖民地官員又太無能。不滿在滋長,但怨恨針對的不是王室,而是新拉普拉塔總督區的“老爺”們,當後者於1810年5月宣佈獨立,要求周邊地區加入“阿根廷共和國”時,巴拉圭人被激怒瞭。1811年5月,一面藍色國旗在亞松森升起,人們放聲高呼“不自由,毋寧死”,把土生土長的律師弗朗西亞推舉為執政。1840年,弗朗西亞溘然長逝,留給繼任者一個貧困但穩定的國傢,兩年後,安東尼奧?洛佩斯被推舉為總統——如果說弗朗西亞是國傢的奠基者,那麼洛佩斯就是它的建設者,正是他締造瞭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自給自足的財政和精幹的政府,首都亞松森出現瞭近代化工廠,還有從歐洲買來的大炮和軍艦。在1862年,老洛佩斯彌留之際,他這樣叮囑繼承人——索拉諾?洛佩斯:“關於懸而未決的問題,不要試圖用劍,而是用筆!”但小洛佩斯的反應卻令人錯愕:“他終於要死瞭?”   “南美的拿破侖”的野心   小洛佩斯具備敗傢子的全部特征。他曾作為特使訪問歐洲,感受到瞭英國和法國的強盛,而巴拉圭又是如此渺小,容納不下他這個“南美的拿破侖”。夢想和現實的落差讓年輕的總統變得狂躁,長期懸而未決的邊境問題更方便瞭他發泄怒火。

國傢終結者鐵木真的蒙古軍隊:50年橫掃文明世界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蒙古建國後就不斷地跟金打仗,當年英武絕倫的完顏阿骨打子孫經過100多年的漢化已經很衰落瞭,赫赫有名的馬上民族變得文弱不堪。1219年金中都被攻陷,成吉思汗一把大火把金中都燒為白地,所以之後忽必烈營建元大都的時候就得避開金中都瞭。現在西二環白紙坊橋就有金中都宮殿遺址,蓮花池是金中都的核心。   蒙古一打金,宋非常高興。宋跟金的仇可比北宋和遼的仇大多瞭,宋遼自澶淵之盟之後,119年沒打仗,而宋金老打仗,皇帝都死在金國,所以宋主動跟蒙古聯絡,我要跟你一塊兒滅金。金國這個時候應對之道比較失策,心說我在蒙古損失的我要在南宋那裡得回來,放著蒙古軍不抵抗不斷南下攻宋,這樣一來把宋朝的火越拱越高,導致宋軍跟蒙古軍聯合滅掉瞭金。   當然滅金的時候宋軍主要給人送糧,就幹點這個。攻金的最後一役在蔡州,金國的末代皇帝哀宗(謚法裡恭仁短折曰哀)完顏守緒上吊自殺。完顏守緒自殺前告訴太監,說我死之後你把我的遺體燒掉以免被敵人侮辱,然後才自縊殉國。太監趕緊放火,那會兒沒汽油,拿柴禾點,點完之後一看敵人馬上要打進來瞭,太監也想跑,周圍人也想跑,可能火沒燒透就跑瞭。等宋將打進來一看,屍身保存的基本完好,還冒煙呢。所以宋將特來勁,拉弓給死屍來瞭三箭,然後把金國大臣叫來百般侮辱,你看你小子也有今天。結果金國大臣回答:“自古無不滅之朝,然我國主之喪比汝之徽欽二帝如何?”你瞧我們皇上死的夠爺們兒吧,以身殉社稷,要不然就突圍瞭。國君死社稷這是最高境界,中國歷史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皇帝好像還真不多,明思宗崇禎皇帝,夠爺們兒,李闖王破京城之後煤山自縊殉國。   金亡之後,蒙古人開始征服吐蕃。   吐蕃王朝滅亡之後分裂瞭幾百年,蒙古人一來,這些人一看蒙古人殺人不眨眼,投降吧,咱用佛法征服蒙古人。征服吐蕃後,蒙古人又征服瞭雲貴的大理國,等於這樣一來,蒙古對宋就形成瞭包圍之勢。   蒙古人率先把這些地征服瞭,所以今天特別有意思的是,雲南、貴州、四川人的語言跟淮河以北的語言同屬於北方語族,北京話也屬於北方語族。漢語包括粵語、閩語、客傢、吳語等一共七個語族,北方話實際上是滿語、蒙語跟北方方言的融合,蒙古人征服的地方說的就是北方話,所以北方話在正統漢人眼裡屬於胡音。而北方語族的聽南方話也聽不懂,不翻譯還當是日語,跟外語一點區別都沒有。

為何乾隆統治的大清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

  導讀:我們今天之所以不停地提到乾隆皇帝,主要就是因為乾隆的統治成績非常厲害。從縱向說,乾隆時代是整個中國古代史上最富強的一個時代。從橫向對比,乾隆統治的大清帝國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這種強大有以下的這些數據做支撐:  第一,經濟總量非常大,國傢財力也比較雄厚。雖然對那個時候GDP計算的方法有各種爭論,但是用大傢比較認可的計算方式算出來乾隆時期的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總量的30%多,遠遠比今天美國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要多。乾隆時期,中國在世界制造業中的份額是當時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  第二,乾隆朝的軍事實力也非常強。乾隆的一大功績就是統一瞭新疆。乾隆24年統一新疆之後,中國的疆域達到瞭1453萬平方公裡,正好是今天960萬平方公裡的1.5倍。所以乾隆朝的疆域是整個中國歷史上除瞭元朝之外第二大的疆域。而且和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不一樣,清朝對整個疆域內的實際控制力是最強的。   第三,乾隆朝的人口數量達到瞭空前的水平。在中國歷史上,以前朝代大部分時間人口都徘徊在幾千萬之間,少數那麼幾個時點突破瞭一個億,像明朝末期就達到瞭一億多,到瞭清朝由於前面有康熙、雍正兩代的統治,所以乾隆繼位的時候,中國人口是1.4億,到乾隆退位的時候,人口達到2.9億。就是說乾隆用54年的時間就讓中國的人口翻瞭一番。在中國古代,人口多少一直是統治者統治成績的最有利的證明。乾隆朝用10億多畝的土地養活瞭當時世界上30%的人口,這在當時是認為非常瞭不起的統治成績。  成功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當然跟乾隆本身的天資有關。乾隆智商特別高,情商也很高。他從小特別喜歡歷史,把整個中國通史研究瞭很多遍。這樣他就能夠有效汲取中國歷朝歷代的統治經驗,把它們集大成。而且乾隆又特別聰明,特別會運用政治手腕,所以乾隆統治下,他消滅瞭中國歷朝歷代對皇權的幾乎所有威脅。中國歷史上對皇權威脅一般來講有以下幾種:敵國外患、農民起義、權臣專政、後妃外戚幹政、太監擅權、皇族幹政、朋黨之爭、地方割據勢力——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這八種勢力興風作浪,好像在乾隆之前還沒有哪個朝代把這個八種勢力完全都鎮壓下去瞭。隻有到乾隆朝,他汲取歷代的統治經驗,用高明的政治手腕把這八種威脅幾乎都消化於無形,達到瞭空前的政治穩定。   當然實現這個過程是很不容易的,我可以舉兩個例子。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乾隆是如何消除後妃幹政的威脅。首先乾隆要防范的是他母親,老太後。有很多歷史資料記載,乾隆是一個孝子。在老太後活著的時候,他每次南巡都要帶著太後。在宮中的時候,他每天都要給太後請安,盡可能的跟太後一起吃飯。老太後過生日的時候,他每一次都花很多錢。但是乾隆絕不允許太後幹擾他行政。乾隆在繼位之後第三天就給太後身邊的太監、宮女發佈瞭一道諭旨,他說:“凡國傢政事,關系重大,不許聞風妄行傳說,恐皇太後聞之心煩。” 實際上,就是對太後進行瞭信息封鎖,防范她有任何幹預朝政的可能。相關閱讀推薦:乾隆評價古代帝王:崇禎繼位時“國事已不可為”康熙與乾隆的江南美女情結:後宮蓄養蘇杭美女孝儀純皇後就是令妃:死後屍體不腐 為乾隆生育最多孝儀純皇後子女有哪些?令妃為乾隆生瞭幾個子女乾隆孝儀純皇後魏佳氏簡介 孝儀純皇後怎麼死的乾隆廢皇後烏喇納喇氏子女有哪些結局是什麼?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當然這個聖旨頒佈下去不見得每個人都能遵守。後來過瞭幾年之後,太後和皇帝之間發生過一次不愉快。有一次皇帝給太後請安,太後就跟乾隆閑聊天,說她聽說順天府東面有一個廟,特別靈驗,誰傢有什麼事到那兒去求一求,許個願,過幾天馬上就應驗,但是這個廟年久失修,快塌瞭,說,你能不能撥點銀子把這個廟修一下。乾隆當時趕緊表示說沒問題,馬上撥款派人去修。但是從太後宮中出來之後,乾隆馬上把太後身邊那些太監叫過來,說,你們誰跟太後說的這個順天府的廟的事,你們要不說太後怎麼能知道呢?把這些人狠狠的懲罰瞭一次,然後說這是第一次,但是下不為例,要是以後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你們可能就活不瞭瞭。然後又專門把這番話形成瞭一道聖旨頒發給這些太監。這個聖旨表面上是搬給太監和宮女的,實際上是搬給太後看的。太後也是個聰明人,從此之後,幾十年間,太後沒再提過任何一次類似的要求,乾隆就有效的杜絕瞭後妃幹政的可能。  乾隆這樣做並不是因為他這個人特別苛刻,特別刻薄,主要是因為他鑒於歷史上,從漢朝的呂後到清朝的孝莊太後,後妃幹政的事情出現的特別多,所以他必須要防微杜漸。接下來防范的就是他的親兄弟。乾隆當瞭皇帝之後,身邊有兩個親兄弟,一個是跟他同歲的弘晝,從小在一個桌上吃飯,一起玩,一起上學,感情非常深。但是當瞭皇帝之後,這種兄弟情分馬上就發生變化瞭。乾隆登基之後,一心想搞好和這兩個弟弟的關系,所以他在金錢上對這兩個弟弟非常厚待,給他們封瞭很高的爵位。但是乾隆從來不忘記敲打這兩個兄弟,提醒他們現在不再是兄弟關系,而是君臣關系。

荷蘭為什麼被稱為風車之國?風車之國是哪個國傢

  人們常把荷蘭稱為“風車之國”,荷蘭是歐洲西部一個隻有一千多萬人口的國傢。它的真正國名叫“尼德蘭”。“尼德”是低的意思,“蘭”是土地,合起來稱為“低窪之國”。荷蘭全國三分之一的面積隻高出北海海面l米,近四分之一低於海平面,真是名符其實的“尼德蘭”。  荷蘭座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風帶,一年四季盛吹西風。同時它瀕臨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國傢,海陸風長年不息。這就給缺乏水力、動力資源的荷蘭,提供瞭利用風力的優厚補償。  荷蘭的風車,最早從德國引進。開始時,風車僅用於磨粉之類。到瞭十六、七世紀,風車對荷蘭的經濟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當時,荷蘭在世界的商業中,占首要地位的各種原料,從各路水道運往風車加工,其中包括:北歐各國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木材,德國的大麻子和亞麻子,印度和東南亞的肉桂和胡椒。在荷蘭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風車的磨坊、鋸木廠和造紙廠。  隨著荷蘭人民圍海造陸工程的大規模開展,風車在這項艱巨的工程中發揮瞭巨大的作用。根據當地的濕潤多雨、風向多變的氣候特點,他們對風車進行瞭改革。首先是給風車配上活動的頂篷。此外,為瞭能四面迎風,他們又把風車的頂篷安裝在滾輪上。這種風車,被稱為荷蘭式風車(如左圖)。   荷蘭風車,最大的有好幾層樓高,風翼長達20米。有的風車,由整塊大柞木做成。十八世紀末,荷蘭全國的風車約有一萬二千架,每臺擁有6000匹馬力。這些風車用來碾谷物、粗鹽、煙葉、榨油,壓滾毛呢、毛氈、造紙,以及排除沼澤地的積水。正是這些風車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瞭全國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淪和人為魚鱉的威脅。  二十世紀以來,由於蒸氣機、內燃機、渦輪機的發展,依靠風力的古老風車曾一度變得暗淡無光,幾乎被人遺忘瞭。但是,因為風車利用的是自然風力,沒有污染、耗盡之虞,所以它不僅被荷蘭人民一直沿用至今,而且也成為今日新能源的一種,深深地吸引著人們。  目前,荷蘭大約有兩千多架各式各樣的風車。荷蘭人很喜愛他們的風車,在民歌和諺語中常常贊美風車。風車的建築物,總是盡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逢盛大節日,風車上圍上花環,懸掛著國旗和硬紙板做的太陽和星星。  在我國,使用風車的歷史很早。在遼陽三道壕東漢晚期的漢墓壁畫上,就畫有風車的圖樣。這表明,風車在我國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明代開始應用風力水車灌溉農田,並出現用於農副產品加工的風力機械瞭。  在埃及,還可以看到古代風磨的遺留品。現今保存的一部份磨石,說明它大約還是兩千年以前所造成的。這樣說來,東方國傢的人民在上古時代就已經在利用風力為他們工作瞭。  在歐洲,第一架風車大約是出現在公元八世紀的時候。到十九世紀,風車的使用達到全盛時期。據記載,當時不僅荷蘭有一萬多架風車,美國農村更有100多萬架風車。一直到本世紀初,多風的丹麥還保留有十多萬架風車。在英國、希臘等島嶼國傢的鄉村中,都在廣泛地使用著風車。在一些動力資源缺乏和交通不便的草原牧區、沿海島嶼,仍然用它來抽水灌溉、碾米磨面、粉碎飼料,或用它驅動小型發電機來照明等等。相關閱讀推薦:盤點三次英荷海戰:荷蘭輸掉瞭歐洲海上控制權荷蘭獨立戰爭: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傢成立明末荷蘭挑釁惹怒崇禎一場大海戰打得其賠款求饒歷史上的今天5月10日 德軍發動閃電戰進入荷蘭荷蘭人屠殺菲律賓華人向清朝謝罪乾隆何反應

與中國接壤的國傢有哪些?

  永歷帝  我國的陸地鄰國共15個,東北與朝鮮接壤,東北、西北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為鄰,正北方是蒙古國,西部毗鄰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與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相接,南面有緬甸、老撾和越南  現在14個.其中錫金現已完全被印度吞並中國已於2003年10月悄悄地將錫金從其外交部網站上的亞洲國傢和地區名單中拿掉,借此默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  備註:  錫金(vbras-ljong,“米之鄉”),古稱哲孟雄。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印度的一個邦。北部和東部同我國相連,東南部和不丹交界,南與印度西孟加拉邦和阿薩姆邦毗鄰,西與尼泊爾接壤。面積7 1 0 0 平方千米,印度各邦中土地面積排名倒數第二,次於果阿邦。人口54萬,是印度最少人口的邦,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