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學藝

華佗學藝的故事 華佗是怎麼成為名醫的?

  現在,人們稱贊醫生的高超技術經常用“華佗再世”這個詞語,充分體現出華佗的醫術的高明,下面講述一個華佗學藝的故事。  華佗的師傅是個老郎中,這人脾氣古怪,與眾不同。那時候,各行各業師傅收徒弟,是把徒弟當奴仆使喚,洗衣煮飯,掃地倒尿,什麼累活臟活都做。這老郎中不是這樣,他在書房門口貼瞭一副對聯:  不倒尿,看水穿石悟訣竅  莫洗衣,見病如親學功夫  誰要是來學藝,就先到書房門口對聯下來“考”一下。  這天,華佗來投師,老郎中還是不改老規矩,把華佗帶到門口,讓華佗看瞭對聯,問道:“華佗,你記住嗎?”  華佗說:“記住瞭:不倒尿,看水穿石悟訣竅;莫洗衣,見病如親學功夫!”  “好。你懂這個意思嗎?”  “我不懂。我慢慢學吧!”  “好!”  老郎中高興瞭,因為好多年輕人來投師時,都說:“懂。”一懂就壞瞭,老郎中就不收瞭。因為講起來簡單,做起來復雜啊!於是,老郎中帶著華佗到後園,指指水簷下一塊青石說:“什麼時候,水滴石穿,你就學好瞭。”“嗯!”  第二天,老郎中開始門診瞭。一天下來,老郎中看瞭五個病人,全要華佗把病例記下來。記一個,老郎中問一下:“華佗,你怕麻煩嗎?”“不怕。”“華佗,你怕辛苦嗎?”“不怕。”吃瞭晚飯,老郎中把華佗叫到跟前,說:“華佗,你把今天五個病例,查對一下醫書,看看用藥有無差錯處。”  華佗在燈下,對著病例,翻著醫書,一行一行地看著。五個病例弄好,也差不多二更鼓盡。華佗伸個懶腰,打著呵欠,感到疲勞。於是脫衣上床。剛好上床,老郎中來瞭,他說:“華佗,我來給你講課。”華佗隻得起來。講完課,老郎中說:“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你自己看吧!”於是,老郎中向外踱著,學著老夫子的腔調,哼著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用功時……”華佗聽著老郎中的詩,不覺舌頭一伸:“好嚴的老頭兒,這比洗衣倒尿難多啦!”又用心地看下去……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老郎中都這樣要求著,華佗勤奮學習,毫不松懈。  一年下來,華佗的病例已記瞭一千五百多個。這日,老郎中問道:“華佗,一千五百多個病例中,有多少黃疽病?”華佗說:“三十二個。”老郎中又問:“這三十二個用藥都相同嗎?”“沒有一個相同。”“為啥!”“根據老師教導,因為病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初患和復發等不同情況,因此用藥各不相同。”  華佗像背書一樣地回答,老郎中高興得直點頭。直到晚年,他才收瞭這麼一個稱意的徒弟。華佗的功夫過細、過深,使他佩服,老郎中戲謔地說:“看樣子,快水滴石穿快瞭!”華佗謙虛地說:“早咧!”  一天,一個產婦難產,去請老郎中和華佗。老郎中到瞭產婦傢,沒費多大工夫,孩子就生下來瞭,可是落地沒有聲音。老郎中招呼華佗說:“這是羊水悶的……”華佗沒等老郎中說完,就彎下腰,用嘴吮吸著胎兒嘴裡的羊水,孩子“哇”的一聲哭瞭。產婦全傢高興極瞭,熱情地款待瞭師徒倆。  師徒倆高高興興地回到傢,走到簷下,老郎中指著青石說:“細水滴穿青石,全靠功夫深啊!”華佗點點頭!走到書房門口,老郎中指著那對聯說:“華佗,如今你領會瞭吧?”  華佗望著老郎中,懇求他說:“老師啊,我還是領會不深。”老郎中高興地說:“你的話對啊,學無止境嘛!當初我行醫時,就遵循兩條:一是多熟讀醫書,多臨癥;二是對病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你如今兩條都已具備,就出師去闖吧!常言說得好,‘隻有狀元的學生,沒有狀元的老師’,我相信你將來會大有作為的。”  華佗牢記老郎中的話,依依不舍地告別瞭師傅。果然,他後來行醫出瞭名,名氣比他的師傅還響,還大,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相關閱讀推薦:華佗之死原因考:並不隻是曹操單方面的原因華佗排名第一!中國古代真實存在的十大武林高手解密:歷史上的名醫華佗到底是沒有醫德的醫生? 歷史謎案:三國名醫華佗真能治好曹操的病嗎?曹操為什麼要殺死華佗?

西遊記中孫悟空拜師學藝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佛傢講究因緣,當一塊石頭因緣到來,突然炸開,飛出一個石卵,迎風而化,變成瞭名傳千古的美猴王。  石猴的命運,改變於“生命中的第一哭”。有一天“石頭”突然煩惱,變成有情眾生。煩惱的起因,是很天真的願望,希望生命不受閻王爺管轄,逍遙自在。這個動機,石破天驚。在老同志的指點下,石猴踏上瞭拜師學藝的征程。  他來到一個地方,叫“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洞主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須菩提祖師。祖師是何許人也?書中交代,“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這裡有幾點信息,“大覺金仙”,是那位大畫傢昏君宋徽宗給“佛”胡謅的,此仁兄喜歡道士,廢除佛教,把佛教也兼並到道教去瞭。隻是後人不認賬,“金仙”也就曇花一現。第二句話很好理解,祖師是西天的佛傢祖師。  佛教史上,須菩提倒有其人,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解空第一”,難怪,給孫石猴取名“悟空”,看來,他們是有一定緣分的。“空”是佛教理論的核心之一,悟“空”是進入涅槃即成佛的重要法門。   傳說,須菩提出生時,傢裡貧窮得無以形容,傢徒四壁,滿室皆空。父母請占卜先生算一下,先生說,這是好兆頭啊,“因空而生,字曰‘空’生。”  我的理解是,孫悟空與須菩提是師徒,但他出生時,也是“空空”,石頭出生,父母都沒有,還有什麼?正因為如此,一切皆空,一切也不空,無窮大,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有。  看來,須菩提與孫大聖是有緣分的。從此,石猴跟著祖師,雜七雜八過瞭六七年,幹一些砍柴燒火的行當,也聽聽祖師講一些雜七雜八的道學。  有一天,祖師升座開講,說一會道,講一會禪,“天花亂墜,地湧金蓮”,那些徒子徒孫們個個像木頭,毫無反應。隻有石猴“在旁聞講”,高興地抓耳撓腮,眉開眼笑,手舞足蹈。祖師心靈感悟,發現自己的“金丹大道”終於有人聽懂,決心將石猴收為入室弟子。  經過一番彎彎繞的對話後,祖師見石猴這樣不學,那樣不學,生氣地跳下高臺,手持戒尺,在石猴的腦袋上“打瞭三下”,倒背著手,走進裡面,將中門關瞭。  那些木頭徒弟“人人驚懼”,紛紛埋怨石猴子。石猴子卻猜出瞭“啞謎”。到瞭三更時分,從後門來到祖師房間。祖師很高興,等瞭幾千年人,終等到一個有靈根的“眾生”,便傳授瞭石猴的本事。石猴由此開始“悟空”,成為名副其實的“孫悟空”。  這個故事,並不是吳承恩瞎編的,歷史上,真有與此一模一樣,也是“石破天驚”的拜師故事。可以肯定,孫悟空拜師的故事,來源於此。  這是一個關於禪宗六祖惠能的傳奇。相關閱讀推薦:在小說西遊記中齊天大聖孫悟空真正的知己是誰?出力卻不討好:孫悟空最致命的性格缺陷是什麼?西遊記中唐僧手無縛雞之力憑什麼讓孫悟空服帖?揭秘: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竟然是個吹牛大王?揭秘:為什麼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煉不化孫悟空?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惠能生於公元636年(一說638年),即唐太宗貞觀十年。這一年,偉大的唐僧即玄奘大師,西行求法,來到瞭今天的孟加拉國境內,訪問瞭著名的藝術寶庫阿施陀石窟。  惠能俗傢姓盧,父親叫盧行瑫,母親李氏。祖籍范陽,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及河北保定以北,造反派安祿山,曾任范陽節度使。父親曾在唐太祖李淵時為官,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被貶到新州,今廣東新興縣,職務變成“普通老百姓”,實際是被流放瞭。  惠能三歲時,父親去世,從此母子相依為命,貧困程度可想而知。及至長大,沒有機會上學堂讀書,也沒有其他的本事,隻能幹點粗活,砍柴賣柴為生。  惠能雖目不識丁,但從小就體現出與眾不同的風范。處於窮山辟野、山野村夫中,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超凡脫俗之氣質。  傳說中,惠能出生時,就有一些祥瑞之像。黎明時兩位來自異域的僧人造訪,他們對惠能的父親說,“我們特地連夜趕來,給您的孩子取名字,可以叫做惠能吧。”為什麼這麼叫呢?“惠”是能夠惠施眾生,“能”是能做佛事。說完就走瞭。惠能既是六祖的俗名,也是法名。這在僧人中是少有的。  萬事萬物都有因緣。緣分到瞭,花就開瞭。  有一天,惠能到市場上賣柴。估計是今天生意不好,沒有人前來問津。無聊之中,聽到一個過客在誦讀《金剛經》。一聽之後,惠能茅塞頓開,心底徹明,仿佛變成瞭另一個人。又驚又喜問那位客人,您從哪來,所誦何物?   客人說,我從蘄州(湖北蘄春)黃梅縣東禪寺來,誦讀的是《金剛經》。惠能還瞭解到該寺寺主為禪宗五祖弘忍大師,道行高深,德名遠揚。因是宿世姻緣,心領神會,決心到黃梅求法。  這裡有個難題,惠能走瞭,母親的贍養怎麼辦?剛好有一位素不相識、樂善好施的善客,送給惠能十兩銀子,安置好母親後,毅然北上。  成就六祖惠能的有很多人,這裡出現瞭兩位,一位是鬧市中誦讀《金剛經》的客人,一位是施舍十兩銀子的好人。正所謂,一佛出世,千佛護持。佛法的興旺,依然需要外護才行。  母子別離,感天動地。有一個傳說,惠能別母時,母親身體有病,不讓他走。母親出瞭個難題說,你如果能把這塊石頭拜出裂縫來,就讓你去學法。惠能一拜,石頭裂開,真是“孫悟空”出世瞭。母親看到因緣如此,不再阻攔,灑淚而別。  經過日夜兼程,惠能走瞭近三十天,翻山越嶺來到五祖弘忍的道場,前來禮拜祖師。  五祖一看,面前的人黑不溜秋的,又瘦又矮又黑,頭發雜長,混亂蓬松,倒像一隻“石猴子”。其時,惠能24歲,寺裡的人都叫他為“獦獠”,讀音“獵獠”,是西南夷舊稱,有貶義,意為少數民族依靠打獵為生的人,或稱“南蠻”。  五祖問他,“你從哪裡來,來此何事,求取何物?”  惠能非常直率說,“弟子是嶺南新州老百姓,前來拜師,隻想成佛,不求其他。”  這跟孫大聖拜師時一模一樣,祖師問他,你要學什麼?老孫說,隻要能長生不老就行瞭。  五祖聽瞭,大為驚訝,跟須菩提一樣,好久沒有見到這麼有悟性加“狂妄”之人瞭。  便問他,“你是嶺南人,又是獦獠,哪能成什麼佛呢?”  惠能說,“人雖然可分為南北,但是佛性是沒有南北的。我雖然是獦獠,身體與您有些不同,不過,我的佛性與您沒有什麼區別啊!”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五祖內心非常高興,卻不動聲色。想跟這位難得的弟子多說幾句話,卻怕手下其他弟子嫉妒,帶來不便,於是說,“別說什麼大話瞭,我看你去馬棚伺候馬匹,砍柴燒火倒也合適。”  因此,惠能這位剛來的“弼馬溫”就去馬棚幹活瞭。  最初的活是舂米。寺裡那麼多人要吃飯,舂米是個重活。不過,惠能本身就是幹重活的,也幹得不亦樂乎。由於身材矮小,舂米的工具叫“石碓(音對)”,利用的是杠桿原理,要腳踏一頭,將碓的另一頭高高踩起,腳一松開,另一頭便快速地下降,將米槽裡面的谷殼搗碎。惠能身體重量不夠,頭腦發達還順便來個小發明,在腰上系上一塊石頭,增加自己的重量,在踩碓時省瞭不少力。這塊栓腰石還在,保存在六祖道場廣東南華寺。  這樣渾渾噩噩過瞭七八個月,孫大聖是過瞭六七年。五祖一天“忽”見惠能。我想,這個“忽”是大有因緣的。五祖見因緣成熟,抽空見瞭惠能。他說,“我覺得你的想法是對的,不過擔心你太出眾瞭,有人害你,所以沒有當場與你詳說。”  惠能說,“弟子也知道師父的意思,因此,這麼久不敢去堂前打擾,使別人不知不覺。”  又過瞭一段時間,五祖召集所有門人,要求每個人明心見性,將所學所悟的,寫一首偈語,看看誰寫得好。誰寫得好,誰可以傳授衣缽。   這個誘惑可大瞭,能夠傳授法脈,是多少個輩子福分修來的。  你說,這上千號弟子都閉門寫偈語去瞭嗎?沒有!  這就是這個世界上,有的人為什麼能成名,有的人總是淪為平庸的原因。這些弟子們,都覺得自己的才華和悟性,比不上大師兄兼老師神秀。既然這樣,就讓神秀寫好瞭,大傢都省點事。  神秀也不負眾望,寫下瞭著名的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有些人以為這首偈語水平不高,是不對的。後人對這首偈語評價極高,難怪神秀大師也成為禪宗北宗之祖,唐高宗及武則天時的國師,並非浪得虛名。  作業高質量完成瞭,其他師兄弟很高興,偏偏神秀很擔心,自己的水平是不是具備傳承法脈的資格。當天晚上沒有睡好。  過瞭兩天,惠能偶爾經過,這位老兄大字不識半個,聽到一名童子在誦偈,便請童子帶他過去看看。  這時,真正的序幕拉開瞭,主角登場瞭。  其時,剛好江州張別駕在場,便幫惠能高聲朗誦。惠能聽後,對張別駕說,“我也有一偈,請您幫我寫上去。”  別駕說,“你也要寫偈?這真是稀有啊。”一臉看不起的樣子。  惠能說,“要學習高深的佛法,不能輕視初學者。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張仁兄一下子臉紅瞭,不過倒也聰明得很,“好吧,我幫你寫吧。我看你以後真能成佛,如果那樣,你可要先度老兄啊。”  於是,石破天驚的偈語寫出來瞭,“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寫完,觀看的師兄弟大驚小怪,大發感嘆,“真是奇怪啊,不能以貌取人,再過一段時間,這個人可是個肉身菩薩。”  五祖跑過來,看到眾人驚怪,倒像是看到“孫悟空變松樹一樣”,把眾人趕走,脫下一隻鞋子,趕緊把偈語擦掉,連說,“這還不行,沒有明心見性。”  第二天,五祖不動聲色來到惠能的作坊,見到他腰栓著石頭說,“求道的人,為瞭悟法總是忘記自己的身體,應該是這樣吧?”又問,“米舂好沒有?”  惠能說,“米早就舂好瞭,隻是沒有篩子。”好個惠能,一語雙關,這個“篩”,既是米篩的意思,也是沒有“老師”的意思。  五祖聽後,不聲不色,拿著拐杖,在石碓上敲瞭三下,就回去瞭。三下戒尺,將未來的“孫大聖”敲醒瞭。  惠能明白五祖的意思,三更時分,像孫猴子一樣,偷偷溜進五祖的禪房。五祖很高興,知道這個傢夥值得傳授衣缽,便拿著袈裟,將窗戶遮住,搞瞭一次震撼千年的地下行動。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