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將軍

馬雲創業語錄,不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經典語錄大全

馬雲創業語錄,不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寄語:馬雲是一個非常優秀的CEO,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個傳奇。這個長相怪異的人有著拿破侖一樣的身材,同時也有著拿破侖一樣偉大的志向。不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馬雲創業語錄由勵志網精選,歡迎閱讀。 1. 我既要扔鞭炮,又要扔炸彈。扔鞭炮是為瞭吸引別人的註意,迷惑敵人;扔炸彈才是我真正的目的。不過,我可不會告訴你我什麼時候扔鞭炮,什麼時候扔炸彈。遊戲就是要虛虛實實,這樣才開心。如果你在遊戲中感到很痛苦,那說明你的玩法選錯瞭。 2. 隻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理由。

揭秘那些當過土匪的東北抗日名將:東北土匪將軍

  座山雕的原型是東北抗日聯軍第8軍軍長謝文東?電影《智取威虎山》熱映讓這樣一種說法流傳,很快又被歷史學者證偽。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東北的抗日將領很多出身於土匪,不過由於其自身的復雜性,他們大部分被埋沒在史料中。  馬占山:就任偽滿官員不忘抗日  馬占山(1885—1950)是吉林省懷德縣人。1903年,馬占山因弄丟地主傢的一匹馬,被逼落草為寇。日俄戰爭結束後,清政府招撫“綠林好漢”,馬占山帶領手下“弟兄”下山接受清政府收編,1925年成為張作霖麾下騎兵第二軍軍長。  1931年11月4日,在黑龍江省嫩江橋面,馬占山率部向日本侵略者奮起反擊(史稱“江橋抗戰”),被認為打響瞭武裝抗日鬥爭的第一槍。馬占山經媒介渲染成為民族英雄,瞬間紅透華夏。有人特制包銷“馬占山牌香煙”,有人上街募捐“馬軍長抗日基金”,馬傢軍每天收到慰問品數以噸計。   人們不知道,此時馬占山也面臨著諸多選擇——日本關東軍多次與馬占山接洽,勸其放棄抵抗。沒過多久,馬占山出現在事關偽滿洲國建國的“四巨頭會議”上,並就任偽滿洲國軍政部總長兼黑龍江省省長,站到瞭中華民族的對立面。  就在人們以為馬占山就此走上親日路線時,他卻來瞭個180度大轉彎,秘密將2400萬元款項、300匹戰馬及其它軍需物資運出城外,繼續抗日,並率軍隊一度攻至農安縣城,威脅長春。  1937年“七七”事變後,蔣介石任命馬占山為東北挺進軍總司令兼東北招撫。他堅持同共產黨人合作抗日,1938年因病到延安就醫,中共中央舉行盛大的歡迎會。毛澤東致詞,稱贊他是始終如一、抗戰到底的民族英雄。相關閱讀推薦:民國趣聞:張學良槍斃土匪張學良 溥儀撞見皇太極不出名的吳越王錢鏐猛事:率20人嚇走十萬土匪民國這十大土匪的人生結局很悲慘!誰死得最窩囊自我救贖:上萬湘西土匪為何走上抗美援朝英雄路民國真實的東北土匪:為何規定不準搶劫外國人?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謝文東:抗聯軍長抗戰後成土匪  謝文東(1887-1946)是遼寧寬甸人。1925年,幾個土匪朋友綁票牽連到謝文東被官府捉拿,他舉傢逃至黑龍江省依蘭縣。“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謝文東樹起抗日旗幟。1934年3月8日,他帶領當地2000多農民舉行暴動,打死日本關東軍第十師團六十三聯隊聯隊長飯塚朝吾大佐等17人。  1934年10月,謝文東的隊伍被日偽軍近萬人包圍,經過數日苦戰,人員傷亡殆盡。1935年1月,謝文東在黑龍江方正縣遇到共產黨員趙尚志,與其組成東北抗日聯軍總指揮部。1936年9月,謝文東升任抗聯第8軍軍長(與抗聯第1軍軍長楊靖宇平級),帶領部隊與日偽軍交戰20多次。  從1939年冬天開始,日本關東軍出動70萬日軍和30萬偽軍對東北抗日聯軍進行“大討伐”,謝文東的抗聯8軍由鼎盛時期的2000多人銳減至一二百人,戰士們凍死、餓死的越來越多,7個師除戰死的師長外,有5個師長率部下投降。1939年3月19日,謝文東在走投無路之下,率領僅有的24名部下向日偽投降。   謝文東投降後堅持不為日滿政府做事,在煤礦當瞭一名普通員工。抗戰結束後,他在國民黨的支持下又發展起近4000人的匪幫。1946年4月解放軍剿匪,11月20日俘虜瞭謝文東及其兒子。12月3日,在群眾的血淚控訴中,大土匪謝文東被處決。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張海天:詐降後猛打日軍  張海天(1890-1939)綽號“老北風”,是遼寧海城人,二十出頭當瞭土匪,逐漸成為遼河一帶著名的土匪頭子。  日本大特務土肥原賢二長期在東北向土匪提供大批的槍支、金錢,以便關鍵時刻能為己所用。過去數年中,土肥原沒少在“老北風”身上下功夫,“九·一八”事變後,他派大漢奸凌印清來找“老北風”,讓其率部歸順日本人。與此同時,張學良也派人找到“老北風”,勸他擒奸抗日。張海天對張學良派來的人說:“雖然少帥過去派兵打我,但我沒話說,你是官,我是匪。但小日本來瞭就不行,因為我是中國人。”張海天決定詐降,再拿凌印清開刀。1931年11月3日清晨,天降大霧,張海天突然率部突入凌印清盤踞的三道溝。一槍未放,生擒凌印清及偽軍200餘人。  “老北風”在對日作戰中打過不少勝仗,1932年被任命為東北抗日軍區第二軍區第三路司令長官。以後,“老北風”數次受傷並赴北平療傷,1939年在貧病交加中逝於北平。   像“老北風”這樣英勇抗日的土匪不在少數,“九·一八”事變後活躍在東北的抗日義勇軍大部分由土匪轉化而來。就是抗聯部隊中也有不少人是綠林出身,很多人為抗日獻出生命。抗戰勝利後,東北土匪大多被國民黨收編,瘋狂殘殺翻身農民,1946年開始,中共進行瞭根除性圍剿。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名將程璧光:第一個參加美國閱兵式的中國將軍

  清末民初的海軍名將程璧光,廣東香山人,是福州船政學堂後堂的駕駛班畢業生,畢業後調廣東水師,任廣丙號魚雷快艦管帶。   廣丙號和廣乙號是當時廣東水師最好的鋼制國產戰艦,我國一般稱其為巡洋艦,但它速度快,以魚雷和快炮為主要兵器,艦型帶有驅逐艦的特征,可說是這一艦種的 鼻祖之一。中日開戰,程璧光正率廣甲艦到天津送貢品荔枝,當即請求參戰,受到嘉獎。這一點被很多有關人士責難,認為他的請戰造成三艘廣東軍艦參加海戰,結 果兩沉一俘全部損失,可是這卻是北洋以外唯一參戰的外省軍艦,其他督撫都按兵不動,是甲午海戰失利的重要原因。   在甲午海戰中,這兩艘小軍艦表現都不錯,程璧光在大東溝海戰中指揮廣丙於下午加入戰鬥,對迫使日軍先走起到瞭重要作用,自己也在戰鬥中負傷。   威海衛之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程璧光奉丁汝昌最後命令用兩枚魚雷擊沉瞭擱淺的靖遠號。在丁汝昌死後,北洋殘軍議降,程因不是北洋所部,身份特殊,被推舉為

二戰時哪位美國將軍從未上戰場卻成瞭五星上將?

  導讀:但有一位從未親自帶兵打仗,而僅僅憑著在作戰圖上,用一支紅藍鉛筆畫畫線,就眾望所歸地獲得瞭五星上將的最高軍銜的參謀官。他就是最後曾官至美國陸軍參謀長的喬治·卡特裡克·馬歇爾。  本文摘自:《當代軍事文摘》2007年06期,作者:佚名,原題:《馬歇爾:從未帶過兵的五星上將》  在世界各國軍事與戰爭的歷史上,驍勇善戰於沙場,而後逐步得到最高軍銜和職位的指揮官不盡其數。但有一位從未親自帶兵打仗,而僅僅憑著在作戰圖上,用一支紅藍鉛筆畫畫線,就眾望所歸地獲得瞭五星上將的最高軍銜的參謀官。他就是最後曾官至美國陸軍參謀長的喬治·卡特裡克·馬歇爾。  堅忍的軍校新生  1897年9月,不滿17歲的馬歇爾跨入瞭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剛剛從一場傷寒病中痊愈的馬歇爾,一入校門很快就贏得瞭全校高年級學員們的敬重。當時,高年級學員經常以虐待新生為樂,其中最拿手的一項虐待方式是坐刺刀,在地板上立起刺刀,刀尖朝上,然後命令新生蹲坐在刀尖上;坐刀者必須恰到好處地壓住刀尖而不使刺刀倒下;同時又要避免蹲得太重而使臀部刺痛。大病初愈的馬歇爾因體力不支而倒在地板上,刀尖深深地刺入瞭他的臀部,血流不止。如果馬歇爾向校方告發,則肇事者肯定會被開除,但馬歇爾保持緘默,校方對此事的唯一表示是在校門口公告馬歇爾因傷休息3天。但從此之後,新學員馬歇爾威名大振,高年級學員宣佈,自這一天起將決不再欺侮這個勇氣過人的“北方佬”。堅忍不拔的良好品性伴著馬歇爾度過瞭4年的軍校生活和終其一生的軍旅生涯。  艱難的攀登之路  1918年8月,馬歇爾等人負責制訂的聖米希爾進攻計劃獲得采用;稍後他又獨自制訂瞭獲勝的默茲一阿爾貢進攻計劃。在整個大戰期間,馬歇爾一直在積極謀求前線部隊的指揮職務,但師長佈拉德將軍則明確表示:“我不能批準他的要求,因為我知道馬歇爾中校特別勝任參謀工作,也因為我懷疑他如果直接下到連隊去帶兵,無論是擔負訓練或實際作戰的任務,是否還能取得同樣的成就。”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佈拉德將軍惜才如金,他雖不放馬歇爾下部隊帶兵打仗,卻推舉他到美國歐洲遠征軍部司令官潘興將軍的總部去當作戰參謀。馬歇爾不負重望,以出色的工作贏得潘興將軍的器重。在大戰結束前,潘興將軍提拔馬歇爾擔任第1集團軍的作戰處長,並報請他晉升為準將。遺憾的是,晉升報告未經批準,大戰就落下瞭帷幕。馬歇爾不得不等瞭18年之久,直到1936年才晉升為準將。  大戰的結束,意味著因戰功而出名的英雄要開始進入一種逐漸遠離鮮花和歡呼的平靜生活。1924年7月,在潘興將軍即將退休之際,馬歇爾中校被派往到中國天津,先後任美國第15步兵團副團長,代理團長。1927至1932年在本寧堡步兵學校任職期間,是馬歇爾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之一,對美國陸軍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他在這裡傾心培養造就瞭一批傑出的青年軍官和教官。當時受到馬歇爾賞識的共有160人,他們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因功成為將軍。其中著名的人物有後來成為五星上將的奧馬爾·佈萊德雷,派任為中國戰區參謀長的約瑟夫·史迪威中將,1949年出任陸軍參謀長的柯林斯上將等。  1936年8月,馬歇爾晉升為陸軍準將,任第3步兵師第5旅旅長,終於步入瞭將官的行列。但此時他已56歲,且缺少正規陸軍部隊較高級別的帶兵作戰資歷,因此,在軍界似乎已經沒有什麼發展前途瞭。   輝煌的陸軍登頂之人  不久之後卻發生瞭變化,1938年2月,馬歇爾出任陸軍助理參謀長,主管作戰計劃處。同年10月,升任陸軍參謀長。對於這位年近六旬的準將來說,機運又來到眼前。  1939年4月初,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白宮單獨召見瞭馬歇爾,表示已打算讓他在9月1日接任美國陸軍參謀長這個最高軍職。相關閱讀推薦:名將程璧光:第一個參加美國閱兵式的中國將軍美國人眼裡中國最牛的十個軍長:美軍心有餘悸!自由女神像是哪個國傢送給美國的禮物?朱自清並非不領美國面粉餓死!朱自清是怎麼死的一個美國將軍對朝鮮戰爭的評價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9月1日清晨,馬歇爾住宅的電話鈴響瞭,他被告知,就在幾個小時之前,德國納粹軍隊已越過波蘭邊界,英法兩國按照對波蘭政府作出的保證,必須出兵支援波蘭抵抗德國。馬歇爾立即意識到世界大戰已為期不遠瞭。  9月1日上午,原定的就職儀式取消瞭,馬歇爾準將未經宣誓就立即前往陸軍部,他先受領瞭美國陸軍的永久少將軍銜。片刻之後,他再次舉起右手,宣誓受領臨時上將軍銜並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就這樣,在經歷瞭漫長而又希望渺茫的曲折軍旅生涯之後,從未親自帶兵打仗的59歲的老參謀軍官馬歇爾,從準將越過眾多資歷豐富且具有實戰經驗的少將和中將,成為四星上將陸軍參謀長,成為美國陸軍的登頂之人。  知人善任的陸軍參謀長  在二戰期間,馬歇爾大膽啟用瞭一批年富力強的優秀軍官,這批軍官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和戰績,回報瞭馬歇爾的知遇這恩。這些在大戰中獲得奇功偉績的著名將領就是馬歇爾上將知人善任的最好註腳。   馬歇爾有一個黑色皮面筆記本,上面記著一些有才華和培養前途的壯年軍官的名字。第3集團參謀長艾森豪威爾上校的名字便在其中。根據艾森豪威爾上校在演習中的出眾表現,馬歇爾建議予以破格提拔,擔任陸軍作戰計劃處長。艾森豪威爾後來回憶說:“馬歇爾親自給參謀長聯席會議寫報告,請求把我提升為少將,他說他在美國陸軍中創立的作戰處並不真正是一個參謀位置。他說我是一個指揮官,因為我做的工作是調兵遣將等等。此後不久,他決定派我去英國,當他派我去那裡時,他給我加瞭一顆星,接著又是加瞭一顆星。”在大戰中,馬歇爾全力支持艾森豪威爾全權指揮作戰,使這位歐洲盟軍最高統帥創造瞭一系列佳績,並在戰後以卓著的戰功進而當選美國總統。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倒戈將軍孟達的人生悲劇:數易其主最終身死

  “城頭變幻大王旗”魯迅的這句詩,算是對亂世最真實的寫照瞭。亂世之中,政權頻繁更迭,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大多也沒什麼節操瞭,倒戈、投降是司空見慣的。但頻繁倒戈的人,即使在亂世,也隻是別人的棋子,結局大多淒涼。三國時期的馬騰如此、呂佈如此,孟達也同樣如此。   三國時期有兩個孟達,一個是魏國的安定太守孟達,為人忠貞,還多次為國傢推薦賢才。而我們要說的是換瞭三個主子的孟達,也算是”三姓傢奴“瞭。   孟達本來字叫子敬,因為劉備的叔父叫劉子敬,為避諱改瞭。這人也真是的,避諱之說有避皇帝的,也有避皇帝他爹的,從來沒聽說避皇帝他叔叔、二大爺的,而且當時劉備還沒稱帝呢,估計是孟達自己討好劉備。   孟達最初是劉璋的部下,和法正的關系不錯,兩人一起投靠劉璋的。劉備入蜀的時候,劉璋就派他和法正一起去迎接。後來劉備和劉璋關系破裂,他投靠瞭劉備。劉備奪取蜀地之後,他成瞭宜都太守。劉備奪取漢中時,孟達攻下瞭房陵郡,並和劉封合兵拿下瞭上庸郡。   關羽敗走麥城時,孟達和劉封都沒有出兵。事後孟達怕劉備追究責任,畢竟人傢劉封是劉備的兒子,而他素來和劉封不和,劉封曾搶過他的樂隊。於是孟達給劉備寫瞭一封信,之後就帶著部眾投降瞭魏國。   曹丕對孟達還是挺看重的,委以重任,封他做瞭建武將軍,而且還封瞭個平陽亭侯。雖然屬於末等侯爵,但好歹也算是封侯瞭。

從騎奴到戰無不勝的大司馬大將軍:大漢名將衛青

歷史上戰無不勝的將軍有很多,但下場大有不同。有的功高蓋主慘死,有的自以為是起兵造反等等。但漢武帝時期的衛青是這些將軍中的一個例外,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取,但他始終記得自己曾經是一個“騎奴”,一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沒有因為自己的姐姐受寵而驕傲,也沒有因為自己戰功赫赫而自大,這份寵辱不驚,是我們現在每個人都值得學習的。 衛青的身世悲慘,母親是曹壽(西漢開國名將曹參的後代)傢裡的仆人衛媼,衛媼丈夫死後與縣吏鄭季私通,生下瞭衛青。衛青是私生子這樣的身世,在那個遙遠的封建社會是被人唾棄的,就算是現在,也是被別人看不起的。甚至他的生父都看不起他,拿他當奴隸看待。最終衛青選擇離開,重新回到瞭自己的母親身邊,做瞭平陽公主傢的騎奴。漢武帝建元二年春,衛青的姐姐衛子夫被灞上掃墓做客平陽府的漢武帝看中。衛青後與姐姐一並進宮,在建章宮當差。這是他的人生轉折。 後面的故事相必大傢都很清楚瞭,衛子夫受寵,衛青也跟著姐姐沾光,平步青雲,當然這與衛青本身的能力是分不開的。《史記》記載:衛青河南之戰,以3800戶封長平侯,河朔之戰,益封3000戶,破右賢王,益封6000戶,共12800戶。加上三子為侯,各1300戶,總計萬六千七百戶。漢武帝元光六年,匈奴又一次興兵南下直指上谷。衛青為車騎將軍,領兵一萬迎擊匈奴。衛青雖然是首次出征,但果敢冷靜,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虜700人,取得勝利。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隻有衛青勝利凱旋,漢武帝封衛青為關內侯。龍城之戰是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這次勝利讓所有人有瞭對匈奴作戰的信心,也是漢匈戰爭的轉折點,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同樣也是衛青人生的轉折點。漢武帝元朔元年秋,衛青為車騎將軍出雁門,領三萬騎兵,長驅而進斬首虜數千人。漢武帝元朔二年,衛青率大軍進攻匈奴盤踞的河南地,最終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數百萬之多,控制瞭河套地區。此役漢軍全甲兵而還,衛青立有大功,被封為長平侯,食邑3800戶。漢武帝元朔五年春,朝廷命令車騎將軍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出擊高闕,此役漢軍俘虜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1.5萬餘人,牲畜達千百萬頭。漢武帝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6000戶,所有將領歸他指揮。衛青的三個還在襁褓中的兒子,被漢武帝封為列侯。漢武帝元朔六年,衛青為大將軍兩次領十萬騎兵掃蕩漠南伊稚斜單於大本營。殲敵過萬。漢武帝元狩四年春,出擊漠北,漠北之戰擊潰瞭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逐漸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漢武帝特加封他為大司馬,得以管理日常的軍事行政事務,以代太尉之職。漢武帝元封五年,衛青去世。從騎奴到大司馬,看似一個不可能實現的跨越,在衛青身上實現瞭,可能我們會說他有一個好姐姐,但從古至今有好姐姐的人多瞭,有衛青這樣成就的人並不多,外界因素固然重要,可再重要也重要不過自身的努力。相關閱讀推薦:大漢盛世抗擊匈奴的最傑出的將領:衛青和霍去病衛青替李廣求情免罪:初戰勝利有賴於李廣的牽制霍去病為何比衛青更受重用:霍去病是漢武帝教的讓匈奴帝國消失的兩個西漢私生子:衛青和霍去病!萬昂原型是衛青兒子嗎?衛青兒子衛伉怎麼死的?

閃電將軍夏侯淵:黃忠殺他為何是魏國重大失敗?

  夏侯淵,曹操老婆的妹夫,一生都是跟著曹老大混,為他坐牢、為他擋箭,因為善於發動閃電戰而成為一代名將,可惜勇猛有餘,而機智不足,最後黃忠發動突襲,被殺於定軍山。  夏侯淵是哪裡人  夏侯淵,字妙才,安徽亳(讀 bo)州人,夏侯淵的老婆是曹操妻子的妹妹,讀起來有點拗口,簡單來說,夏侯淵和曹操是親戚,當時夏侯傢和曹傢,都是亳州本地的大傢族,世代聯姻,你傢的姑娘嫁給我,我的姑娘嫁給你,就是這麼回事兒。  老曹傢,到瞭曹騰這一輩,算是出人頭地瞭,雖然是個太監,但是作為中常侍,有權有勢,而曹操呢,成名很早,年紀不大,就整天和四世三公的袁紹他們混在一起,是好朋友,不久,又作為典軍校尉,開始在京城嶄露頭角,後來大將軍何進被殺,董卓進入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就回瞭老傢亳州。  這麼有個性的姐夫,沒有一官半職的夏侯淵,非常崇拜。  從小到大,我們身邊,總是會有那麼幾個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天生的領導力,小時候,叫孩子王,最有名的就是劉邦,傢裡窮的揭不開鍋,但是出去,照樣有一群小子,老大老大的叫著,很明顯,曹操也有這樣一種領導力,夏侯淵、夏侯惇兄弟倆才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他混。   在古代,人的價值標準是忠孝兩全,但是出來混,還有一條行為準則就是義氣,70-80年代,香港的古惑仔橫行的時候,有義氣的人,走到哪裡都會被人所尊敬,叫一聲大哥,這些人為瞭朋友,往往拋妻棄子,隻為朋友兩肋插刀,按照這個標準,如果夏侯淵出來混,肯定是這些古惑仔的祖師。  英雄本色:  那一年,曹操還年輕,是不是17歲,就不記得瞭,總之,他還是一個熱血青年,希望闖一番事業,留一個好名聲,卻得罪瞭朝廷權貴,得知消息的曹操,連夜跑回瞭老傢,想避避風頭。  剛到傢門口,追兵就來瞭:小子,犯瞭事,還想跑,跟著我們回衙門吧。  正當衙役帶著鐵鏈去曹操傢抓人的時候,夏侯淵出現瞭,哥們義氣啊:那啥,是我幹的,要殺,殺我吧。  本來,這些當官的也有點擔心,殺瞭曹操,曹嵩的面子上不好看,畢竟現在曹嵩繼承瞭曹騰老爺子的一切爵位,這倒好,來個不怕死的,給曹嵩一個順水人情,就把夏侯淵給扔進瞭牢裡。  當然,夏侯淵最後也沒死,整部三國演義,最牛逼的人物,是曹操,人生大贏傢,要地位有地位,要女人有女人,就算劉備、孫權,甚至皇帝,對他都得點頭哈腰,這樣的人物,怎麼可能隨便讓自己的兄弟去送死。  在整部三國演義裡,這些猛將似乎天天喝酒吃肉,其實在曹操發達之前,夏侯淵過的也很不容易,經常吃瞭上頓沒下頓,但是夏侯淵講哥們義氣啊,他還有個親弟弟,可惜因為戰亂,隻留下瞭一個女兒,但是傢裡就這麼點吃的,一傢人實在沒辦法,最後,夏侯淵拋棄瞭自己的小兒子,隻為弟弟留下唯一的血脈,而這個小妹妹,在張飛張翼德的一次大掃蕩中,被擄回傢,做瞭壓寨夫人,沒想到,張飛和夏侯淵還是親傢!  夏侯淵為什麼被稱為名將  有句古話,叫時勢造英雄,其實也就是現在被說爛瞭的,站在風口上的豬,整個東漢末年,到處都在打仗,這樣的環境,造就瞭三國時代一大批名將,而夏侯淵就是其中之一,夏侯將軍賴以成名的絕技,就是善於利用騎兵,閃電戰。  閃電戰是二戰時期,德國人古德裡安創造的戰爭方式,利用飛機摧毀對方的指揮系統,然後快速推進,波蘭戰爭,就是閃電戰的著名戰役,德國軍隊隻用瞭一個月,死瞭3萬人,就消滅瞭波蘭80萬軍隊,曾經號稱,27天征服波蘭,1天征服丹麥,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蘭,18天征服比利時,39天就征服瞭“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孫子兵法裡,關於閃電戰是這麼寫的:進而不可禦者,速也。  閃電戰:  我們來看看,夏侯淵的戰績:  1、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8月,曹操派於禁攻打反叛的昌豨(讀 chang xi),打不過,後來又派瞭夏侯淵,夏侯淵攻克昌豨據點十幾座,最後昌豨投降被殺;  2、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10月,黃巾軍徐和、司馬俱在濟南、樂安等地,造反,夏侯淵斬徐和;  3、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討伐孫權時,廬江人陳蘭、梅成、雷緒等反叛,曹操命夏侯淵回軍平叛;  4、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侯淵大破韓遂於略陽;  5、同年,夏侯淵乘勝圍攻興國,滅瞭興國氐王阿貴;  6、公元214年十月,夏侯淵再次出擊,僅一個月,就消滅瞭兵強馬壯,為亂三十餘年的隴西人宋建;  夏侯淵是使用騎兵的高手,所以每次曹操和羌族談判,護衛在左右,震懾胡人的,還是夏侯淵,在曹操的軍隊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可行五百裡,六日可赴千裡。  夏侯淵是怎麼死的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二月,張魯被曹操打敗後,夏侯淵鎮守漢中,直接與劉備對抗。  當時,劉備進軍陽平關,從陽平南渡沔水沿山前進,並在定軍山依山立營,然後聲東擊西,利用優勢兵力,進攻張郃,當夏侯淵分兵去救時,劉備派遣黃忠居高臨下,發動猛攻,夏侯淵戰死。  曹操對夏侯淵的評價是這樣的: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恃勇也。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可惜一代名將夏侯淵,最後還是這樣死在瞭戰場。相關閱讀推薦:關羽為何不肯與黃忠同列為官?關羽為何不滿黃忠入五虎?關羽為什麼會厭惡黃忠找不到“彎弓搭箭”記載:歷史上黃忠真會射箭嗎老黃忠真的“老”嗎?黃忠的年齡是個謎!三國大將黃忠是怎麼死的?黃忠的墓在哪

妙才將軍夏侯淵和張遼、曹仁相比究竟誰更厲害?

  夏侯淵的水平很高。但具體多高,尤其跟五子良將比,很難說。因為五子良將在曹操時代,幾無獨立統軍作戰之機會,所以,夏侯淵的水平頗難評斷。  你說他不如五子良將吧,他又確是方面大員。他西面,曹仁南面,是兩個獨立王牌。張遼在東面刷孫權如無物,但他是合肥之戰後才升瞭征東;合肥之戰,他和樂進、李典屬於合力作戰。  打個比方:夏侯淵是長途奔襲型前腰。曹仁是善於突進又能防守的後腰。這倆都是教練兼隊員。張遼是拖後前鋒。樂進是搶點型前鋒。於禁是沉穩型自由人。張郃是智慧型組織者。徐晃是不犯錯型中前衛,這五個都是純球員。夏侯惇是俱樂部老板的弟弟。  夏侯淵擅長客場作戰,刷一些小聯賽球隊贏瞭許多球,最後跟強隊踢時輸瞭。曹仁和周瑜、關羽等執教的強隊踢瞭幾場,場面難看,但沒輸。   你可以說:張遼如果當瞭教練,一定比他倆強!——可能吧,但張遼真沒當過教練,所以難說。  但僅論戰績,夏侯淵還是挺瞭得的——再低,也足以和曹仁、張遼,列到曹魏前三。  許多人隻記住瞭夏侯淵漢中戰績瞭,其實:昌豨反,遣於禁擊之,未拔,復遣淵與禁並力,遂擊豨,降其十馀屯,豨詣禁降。以此戰績,說夏侯淵大於等於於禁,不為過。太祖征孫權還,使淵督諸將擊廬江叛者雷緒,緒破,又行征西護軍,督徐晃擊太原賊,攻下二十馀屯,斬賊帥商曜,屠其城。從征韓遂等,戰於渭南。又督硃靈平隃糜、汧氐。與太祖會安定,降楊秋。  這裡的細節是:夏侯淵在廬江、在太原、在渭水、在安定,塞北江左,到處作戰。論其全面性,曹魏首屈一指。張遼在東南和東北天下無敵,但沒到過西北。  三點可以證明這些:  A西北很難征服。董卓、孫堅、鐘繇們在這裡折騰來折騰去,最後是夏侯淵打瞭個七七八八。  B馬超在渭水一戰被曹操打回去,但最後是被夏侯淵給幹飛的。韓遂亦然。  C宋建在西北折騰三十年,隻有夏侯淵降得住。僅以上戰績,就夠瞭。相關閱讀推薦:閃電將軍夏侯淵:黃忠殺他為何是魏國重大失敗?揭秘:三國歷史上曹魏名將張遼的求職之路大解析 夏侯淵的兒子們都叫什麼?夏侯淵有幾個兒子?夏侯淵用什麼武器?曹操手下猛將夏侯淵人物生平夏侯淵簡介 三國征西將軍夏侯淵怎麼死的?

39歲殉國將軍張成義:寧死不屈最終被日軍燒死

  提起抗戰初期的豐鎮保衛戰,如今已經鮮有人知。對於豐鎮保衛戰中為國捐軀的綏遠國民兵綏東區防司令張成義將軍更是近乎被人遺忘瞭,偶有史志資料提及也不過寥寥數筆,語焉不詳。張成義將軍是抗戰中綏遠地區犧牲的第一個將軍,也是犧牲銜級最高的將領。他以裝備和訓練皆不足一個團的國民兵部隊和縣保安隊,奮勇抗擊日寇近3個聯隊的瘋狂進攻,堅守彈丸之地豐鎮縣城達兩日之久,給日寇以重大殺傷,遲滯瞭日寇進占綏遠的進程,為綏遠的集寧、歸綏等地保衛戰贏得瞭寶貴時間,在抗戰史上寫下瞭輝煌和悲壯的一頁。  一  張成義,字宜齋,1898年生於河北省正定縣西塔子口村一個農民傢庭。正定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秦朝名將趙佗、三國名將趙雲、北宋名將高懷德均出於此。張成義早年棄筆從戎,1919年任陸軍第4混成旅10團第1營第3連司務長;1924年任第10團3營9連連長;1926年任第10旅第20團2營營長。他因機敏過人、勇猛善戰,在而立之年的1928年即升為獨立第11旅第20團團長,1931年又調任第35軍第210旅419團團長。  張成義有兄弟5人,他排行老大,二弟也是軍人,在他當連長時就陣亡瞭。全傢主要靠張成義接濟。張成義經歷瞭直奉戰爭、北伐戰爭、中原大戰等連年的征戰,目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痛感國傢積貧積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科技和教育的落後,所以在戎馬倥傯中不忘叮囑孩子們好好讀書。他雖粗獷豪放,但並非一介武夫,內心十分細膩,與妻子感情甚篤。  1933年3月,長城抗戰打響,雖經兩個多月的浴血奮戰,終不能抵擋日寇精銳武器的猛烈進攻,全線失利。5月下旬,華北軍第59軍奉命在懷柔牛欄山一帶阻擊日寇,掩護西線主力撤退,保護古都北平安全。張成義所部419團擔負第一線左翼禦敵任務,以“近戰狠打”的戰術,英勇抗擊日寇第8師團主力部隊鈴木旅團和川原旅團,給敵人以重大殺傷,狠狠打擊瞭日寇的囂張氣焰,直至中日雙方達成停戰協議才奉令撤退,成為長城戰役“最後有力的光榮一戰”。   1936年8月,日寇方面唆使偽軍進犯綏東,綏遠抗戰爆發。1936年11月,繼紅格爾圖戰役勝利之後,晉綏軍總指揮、綏遠省主席傅作義將軍決定奇襲百靈廟,拔除日寇侵綏的戰略據點,消除來自綏北的重大威脅。在這次軍事行動中,時任35軍211旅419團團長的張成義被列為“中央縱隊”,擔負攻打百靈廟最艱巨的主攻任務——突破東南山口要隘。張成義不辱使命,率部雪夜奔襲360餘裡,冒著偽軍的猛烈炮火,突破敵人數道重兵把守的防線,率先攻入廟內,全殲守敵,取得瞭著名的百靈廟大捷。張成義因其赫赫戰功獲頒六等雲麾勛章,被譽為“收復百靈廟勛將”,其肖像和事跡刊登在天津《大公報》等報刊上,成為舉國敬仰的民族英雄。  二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寇進占平津。綏遠省主席兼35軍軍長傅作義被任命為第七集團軍總司令,指揮南口戰役和平綏線阻擊戰。  鑒於綏東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防守綏東豐鎮、集寧二縣必須是可擔大任之人。傅作義任命張成義為綏遠國民兵綏東區防少將司令,專門負責豐鎮、集寧兩地防衛事宜。8月26日,我軍在南口與敵人血戰20餘日後失利,被迫全線撤退。日寇沿平綏路長驅直入,企圖占領山西、控制華北,切斷中國北部的國際交通線。在綏遠國防守備空虛的情況下,面對日寇的虎狼之師,張成義率羸弱之兵毅然擔負起守衛綏遠門戶豐鎮的重任。  豐鎮位於大同和集寧之間,扼守平綏線,是有著近500年歷史的商業重鎮。9月12日,日寇占領大同,直逼綏遠。為保衛綏遠,當時負責綏遠軍事指揮的騎一軍軍長趙承綬和留守的綏遠國民兵司令袁慶曾在集寧設立瞭守備司令部,讓綏東區防司令張成義專守豐鎮。  9月15日,日寇千田機械化兵團、板倉育(加土)雄混合隊、一宮基混合隊沿鐵路北進。當日中午,其先頭部隊步兵300多人附戰車2輛、野炮4門,到達豐鎮縣城南10華裡之三道梁,張成義派國民兵一部迎擊,是夜與敵相持在三道梁附近。16日,敵人增兵千餘向我軍發起攻擊,並進逼豐鎮火車站。至17時,日寇又以3列火車運兵,將攻城部隊增至5000餘人,將豐鎮縣城包圍。我軍苦撐危局,與敵相持至晚。17日凌晨,日寇以飛機、坦克、大炮向豐鎮南門陣地和豐鎮火車站猛烈進攻,張成義使用長城抗戰時的戰術,避敵鋒芒,近戰狠打,指揮我軍依據工事殊死抵抗,打退瞭敵人一波又一波的沖鋒。日寇見攻擊進展緩慢,不惜使用重達500多公斤的重型炸彈,對我軍陣地進行瘋狂轟炸,國民兵官兵傷亡慘重。  日寇派兵迂回至城東北,截斷平綏鐵路,將我軍護路鐵甲車擊毀,並占領雲留山高地。雲留山雖高不足20米,但此山距東門僅300餘米,登此山豐鎮全城可盡收眼底。東門附近張成義的指揮部就暴露在日寇的火力威脅之下,城內我軍腹背受敵。在日寇飛機、大炮集中火力猛烈轟炸下,午後3時,豐鎮縣城南門被摧毀,日寇在戰車掩護下乘勢突入城內我軍守兵傷亡過多,搶堵不及,城遂失陷。  張成義率殘存部隊與敵人展開激烈巷戰,雙方拼死肉搏。張成義在堅守司令部大院時腿部負傷,衛兵要背他突圍,他說:“我腿已斷,不要管我。我決心殉國,以報效國傢。”當日寇突破司令部大門時,張成義在司令部北墻執手提槍掩護戰友突圍,激戰中張成義傷重昏迷,不幸落入日寇之手。日寇得知他是高級將領,企圖誘降他,張成義大義凜然,寧死不屈。殘暴的日寇在城東北雲留山東崖靈巖寺前河灘上,將張成義架到木柴上,澆上汽油活活燒死。一代虎將張成義將軍就這樣壯烈殉國,時年39歲。(趙殿武)相關閱讀推薦:衡陽保衛戰: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二戰解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的三大致勝武器莫斯科保衛戰5大真相 關鍵戰鬥德軍很不經打戰史之謎:哪兩支部隊成建制從南京保衛戰突圍?軍犬、老鼠挑大梁: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的法寶

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位海軍司令:丁汝昌將軍

  中外古今,都不乏因一次戰爭的勝負而改變雙方前途和命運的事例。經過甲午戰爭,日本因勝利而更快地走向軍國主義道路,並使這個原來封建落後的太平洋島國躋身於世界強國的行列;中國清朝政府的失敗則使得對中國發展具有一定促進作用的洋務運動破產,並使此後中國近代化的道路更加曲折而艱難。今天,世界的形勢和中日關系已經發生瞭很大的變化,但我們不能忘卻我們民族所受的恥辱與苦難。痛定思痛,我們更應該對這一歷史事件進行認真的反思。  丁汝昌是甲午海戰中的關鍵人物,以往不少中國近代史的論著和辭典都對其大加頌揚、說他作戰勇敢,指揮鎮定,最後“嚴辭拒絕”敵人的誘降,(苑書義等著《中國近代史新編》(中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堅持不屈”服毒自殺,(《中國近代史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年10月版。)還有一些作者將丁收入“歷代名將”、“歷代愛國將領”一類辭典。然而、據我們廣泛地查核資料,考證史實,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為瞭更好地總結歷史經驗,以免誤導我們的後代,我們認為有必要還丁汝昌以本來面目。  據史載,丁汝昌1836年出生於安徽廬江北鄉石嘴頭村,14歲時,父母在荒旱中雙雙餓病而死。1853年,走投無路的丁汝昌參加瞭太平軍,駐安慶。1861年隨程學啟叛反,編入湘軍,為哨官,授千總。1862年被撥入淮軍劉銘傳所部,不久升營官,領馬隊。後在作戰中先後擔任瞭馬隊的參將、副將。1868年,因對捻軍作戰有功,授總兵,加提督銜,賜協勇巴圖魯勇號。1874年,朝廷“裁兵節餉”,丁汝昌被置於“閑散”之列,便致書抗議。劉銘傳擬“命將召至而戮之”,丁汝昌逃到巢縣汪郎中村,隱居賦閑,僻居鄉間數年。1877年,蒙光緒召見,奉旨發往甘肅差遣。不久,又因“回籍措資,傷病復發,呈清咨部展限”,仍回故裡。1879年,面謁李鴻章,留北洋水師差遣。1880年,去英國購置超勇、楊威兩艘快船。1883年,授天津鎮總兵,賞黃袍馬褂。1888年,授北洋海軍提督。   從上述史料記載看,丁汝昌發跡的歷史並不光彩,他有奶便是娘,始則參加農民起義軍,終則棄之,見風駛舵,賣主求榮。而一般教科書、論著和辭典對此均隻字不提,使人們對丁汝昌無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千古艱難唯一死!丁汝昌之死堪稱甲午戰爭史上最為悲壯蒼涼的一幕。這位性情溫和、任事勤勉的水軍老將,自大戰伊始就承受著他人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限於種種情由,一手扶持、帶領的北洋海軍難期振作,後路炮臺一失,艦隊更是身陷絕地。丁汝昌困守劉公島,在內無彈藥、外無援軍的情況下,仍率領上下士卒先後擊退日軍十多次進攻。他寧死也不願背叛自己的國傢,又不忍心讓全島軍兵隨自己赴死,在全然看不到希望的情況下,他在深夜吞下鴉片,淒涼地死去。相關閱讀推薦:北洋水師降服始末:提督丁汝昌為何最終選擇瞭死北洋海軍首任提督丁汝昌 從農傢子弟到海軍將領甲午海戰中丁汝昌:下令炸沉軍艦 服毒自盡不降敵

將相和釋義解:可以看出乎廉頗當將軍是尚且年輕

  廉頗負荊請罪是傢喻戶曉的故事,凡有負荊請罪的圖畫,畫面的廉頗必是須發皆白的老頭子。中學語文課本教師用書中還說,這是一個”勇於承認錯誤的老將軍”;小學課本的插圖也將廉頗畫得白胡子老長。然而,考之歷史,這個時候的廉頗應該是一個青年人。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頗攻取齊國陽晉,被趙王拜為上卿。這是廉頗事跡的最早記載。趙王與秦王澠池會是在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負荊請罪的事發生在這之後不久。   這個時候廉頗的年紀尚不可能知道,但從打敗齊國,拜為上卿這事來看,肯定不是十歲八歲的小孩子,應該是有些戰鬥經歷的人。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從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到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後,廉頗因與樂乘的矛盾,憤而離開趙國投奔魏國,”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於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離開趙國後,由於趙奢指揮得當,趙國在對秦戰爭中一連打瞭幾個勝仗,這個時候趙王是不可能想到起用廉頗的。至趙悼襄王五年(公元前240年)時,趙被秦攻下龍、孤、慶都,第二年秦又攻趙上黨。”趙王思復得廉頗”,應該是悼襄王五年(公元前240年)之後的事。趙悼襄王思用廉頗,派人到魏國看看廉將軍還能不能領兵打仗。這時的廉頗尚能夠”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可見,這時的廉頗將軍並不是很老。若不是有人說壞話,趙王還是願意讓他回國作戰的,因為廉頗並不是老得不中用瞭。如果這個時候廉頗真的是已經年紀很大,已經八九十歲瞭,趙悼襄王是絕不可能動勸他回國的念頭。廉頗的仇人郭開聽說趙王欲起用廉頗,”多與使者金,令毀之”。可見,不但趙王認為廉頗可用,他的仇人也感到廉頗是個威脅。使者說他”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使者雖然想使壞廉頗,但也不直說他老得不行,不便從年紀上做文章,隻能從排泄不好入手。這說明即使是在這個時候廉頗依然是有能力的,也並不是很老。廉頗回國未成,但還是有人拿他當人才的,”楚聞廉頗在魏,陰使人迎之。廉頗一為楚將,無功,曰:’我思用趙人。’廉頗卒死於壽春”。這時的廉頗真的年紀很大瞭,楚國是不會”陰使人迎之”,並任他”為楚將”的。   廉頗入楚後活瞭多少年,也不清楚,但”廉頗卒死於壽春”,”卒”是最後的意思,這肯定他並不是入楚就去世的。   現在我們算一下,從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頗負荊請罪,到趙悼襄王五年(公元前240年)趙王思用廉頗,已經過瞭39年,廉頗”居魏久之”,以後又到楚國,最後死在楚國。這怎麼的也得有幾年時間。假如廉頗負荊請罪時就是老將,就算是60歲,那麼他任楚將時已經將近百歲。   古人的壽命與健康是遠遠不及今人的。楚國不惜得罪魏國,挖來一個百歲老人做武將,這隻能是神話。但《史記》並不是神話,它是歷史,隻能歷史地看。假如,廉頗為楚將時是70歲,那麼40多年前負荊請罪時的他,不到30歲。30歲不到的大將軍,應該算是年輕的瞭。

樹國威!歷史上第一位開國將軍打得日本軍官敬禮

   作為軍人,任何時候都要有憂患意識,牢固樹立戰鬥力標準,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如此,我們的軍隊才能無愧於祖國的鋼鐵長城的稱號…   人物檔案:張秀龍,湖北沔陽(今仙桃)人,1914年出生,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瞭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百團大戰、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戰鬥。曾任浙江省軍區司令員、湖北省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武漢武昌小洪山北麓,松青竹翠,格外寧靜,一生頗具傳奇色彩的原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張秀龍將軍便居住於此。  賀龍稱贊他為鐵匠  張秀龍是從洪湖蘇區走出來的開國將軍。其傢境貧寒,傢鄉沔陽過去曾流傳“沙湖沔陽洲,十年九不收”的民謠。他少年離傢進入鐵匠鋪當學徒,參與為紅軍遊擊隊打造刀槍兵器和散發傳單、張貼標語等革命活動。15歲參加紅軍,征戰幾十年,至今身上還留有戰爭年代的彈片。  1932年,張秀龍在賀龍領導的紅二軍團川漢獨立團任警衛班長。一次戰鬥中,他帶人一舉擊退敵人,還為紅軍搞回幾百擔糧食。賀龍誇獎他能幹,“像個鐵匠”。從此,“鐵匠”之名越叫越響。   此後,在一次戰鬥中,部隊傷亡慘重。臨陣指揮的賀龍來到已任營長的張秀龍面前說道:“鐵匠,這次戰鬥就看你的瞭,你帶人沖上去!”張秀龍率隊英勇拼殺,將敵人打得潰不成軍。  長征時期,張秀龍任二軍團9師17團參謀長,曾3次負傷。一次,部隊行至貴州畢節境內,與敵人交火。情況危急,師長郭鵬、政委廖漢生命令張秀龍帶傷出征。他帶領部隊,硬是將氣勢洶洶的敵人打得鬼哭狼嚎。此戰中,張秀龍的腿部受瞭重傷,部隊撤離時,張秀龍不見瞭。  師長郭鵬下令去找,才將受重傷的張秀龍找回。部隊過瞭金沙江後。張秀龍問賀龍:“前面高高的是什麼山?”賀龍答道:“雪山。”隨後,賀龍令戰士找來防寒的衣服給他,牽來一匹騾子,把張秀龍扶上騾子。就這樣,渾身是傷的張秀龍跟隨部隊爬過瞭雪山。  那一仗打得真痛快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秀龍隨部隊轉戰山西。  談到山西靜樂康傢會戰鬥時,老人神采飛揚。他起身從書桌抽屜取出地圖,準確地指出康傢會在哪、婁煩在哪:“我們在山西打日軍據點,是在打瞭婁煩後打康傢會的。康傢會那一仗打得真痛快,整整消滅瞭日軍1個中隊。戰後一名日軍軍官向我敬禮,說是被我這個長官捉瞭才活下來的。”  1940年8月,八路軍發動瞭著名的“百團大戰”。張秀龍對當時戰鬥的激烈尤難忘懷。“日軍以鐵路、公路為鏈,碉堡為鎖,企圖困死我根據地軍民。我軍以破襲正太鐵路為重點,戰士向鐵路、公路沿線的敵軍發起攻擊,一個一個地拔除敵偽據點。  戰鬥從頭年8月一直打到第二年5月。經過浴血奮戰,我們成功地粉碎瞭敵軍的‘囚籠政策’。”戰鬥中,張秀龍親眼看到並肩作戰的連長被敵軍子彈擊傷,兩個排長和幾個戰士犧牲。  “有成千上萬的戰友犧牲,他們是共和國的功臣,應該為他們樹碑立傳!”老人越說越激動,禁不住滿眼噙淚。  中原突圍生死對決  1946年,中原解放軍約5萬部隊吸引瞭國民黨30萬大軍,這使得解放戰爭初期解放軍其他部隊的壓力大大減輕,爭取瞭發展的寶貴時間。  1949年8月21日,時任22軍副軍長張秀龍在舟山指揮戰鬥。  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包圍,中原解放軍分路突圍。張秀龍時任江漢軍區副司令員,隨部隊向四川方向突圍,準備去找陳賡部會合。他的部隊越打越少,包括兄弟部隊在內打到宜昌時隻剩一個營的兵力。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打,有一天在麻城附近,遭遇瞭麻城保安團。附近活動的遊擊隊聽到槍聲,聞聲趕來支援。  與遊擊隊會合後,暫時沒有瞭被包圍的危險,大傢一致認為應該盡快與黨中央取得聯系,以便明確下一步的行動方向。開會的結果是大傢推舉張秀龍化裝出去聯絡。  遊擊隊的同志送給張秀龍一個金戒指,上面刻有“曹金山”三個字,可能是哪個地主老財的名字。張秀龍順勢化名為曹金山,戴著禮帽,坐著轎子,帶瞭3個人“做起瞭綢緞生意”。一路上他們多次看到“捉李先念懸賞五百萬大洋,皮定均和張秀龍三百萬大洋”的告示,但是整個過程出奇的順利,沒有受到任何盤查。  將軍告訴記者,戰爭年代他6次掛彩,均死裡逃生,但是他的好多戰友卻犧牲瞭,沒有能夠看到勝利的這一天。如今,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老將軍叮囑: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作為軍人,任何時候都要有憂患意識,牢固樹立戰鬥力標準,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如此,我們的軍隊才能無愧於祖國的鋼鐵長城的稱號。相關閱讀推薦:揭秘:誰是抗戰中最後一個被日寇殘害的文化名人鄙視!淞滬抗戰中國人因錢為日軍做間諜出賣情報北伐名將抗日功臣黃琪翔:抗戰後堅決要求退役抗戰八路軍最大叛徒邢仁甫:腐化墮落後投降日寇國軍抗戰英烈閻海文:高呼“中國無被俘之空軍”

馬占山將軍為什麼詐降日本?應該怎樣評價馬占山

  馬占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比較復雜的一個人物,對於馬占山的評價應該區分對內對外兩個方面。就對內來說,馬占山是當年的軍閥之一,他的一些做法帶有明顯的歷史反面性,這也是當年軍閥林立的社會歷史的固有特征。但對外來說,馬占山絕對可以稱得上民族英雄,直到90年代末,哪些還在世的鬼子兵,對他仍然心有餘悸。所以,抗日英雄馬占山絕對值得大書特書。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幾近亡國滅種,隻要是抗日,不論手段,客觀論述詐降一事,值得一看。  江橋抗戰爆發以後,馬占山將軍率黑龍江一省之孤軍弱旅,對日本侵略者打出瞭中國政府軍武裝抗日的第一槍!  大挫日本關東軍的囂張氣焰,維護瞭民族尊嚴,鼓舞瞭東北乃至全國軍民的士氣,極大激發瞭愛國民眾的抗日熱情。  但最終因敵我力量懸殊,黑龍江軍隊在沒有得到國民政府一槍一彈、一兵一卒的支援下,被迫放棄省城齊齊哈爾,撤至海倫一帶休整,以利再戰。  雖然江橋抗戰以失敗告終,但馬占山將軍武裝抗日的決心,絲毫沒有一絲動搖。在海他倫秣兵歷馬,還多次派出騎兵襲擊日偽小股部隊,擾亂日本人治理下的黑龍江秩序。  但實際上這個時候,是馬占山壓力最大、最彷徨和迷茫的時候。  雖然激起瞭廣大愛國青年的抗日熱情,紛紛投軍報國,補充瞭很多學生兵。可是部隊彈藥消耗已經到瞭極限,新兵沒有槍支、沒有子彈,甚至要拿著木頭槍參加日常訓練。   沒有彈藥給他們實彈射擊,這個時候每一顆子彈都是寶貴的。部隊的抗日熱情十分高漲、士氣高昂,在加上有海倫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吃喝都不是問題。可馬占山自己卻十分清楚,喊口號是打不走日本人的,部隊補充大量學生兵,沒有多餘的子彈,讓他們練習射擊,到瞭戰場上,上千人的學生兵,往往還不如日軍的一個戰術小隊。  他不能讓那些學生兵,拿著木頭槍上戰場。也不能拿士兵的生命,換他抗日英雄的美名。  他曾多次致電北平和南京政府,“黑省情形,已如釜底遊魚,環境實屬險惡,惟懇諸君,迅即決策,果與援助,以解危亡!” 起初他通常能接到六個字的回電‘靜候中央命令!’或‘等待國際調停’!可到瞭後期,不論是南京政府,還是北平行營,幹脆連搪塞的話都懶得回復瞭。  馬占山對國民政府徹底的失望瞭,他深知,要想讓這支抗日武裝存在下去,要想繼續抗擊日寇,就必須自己想辦法。 沒有辦法創造辦法也要跟鬼子幹!  怎麼能在一場沒有政府支持的戰爭中,還要維持戰爭。是擺在馬占山面前的首要難題。甚至到今天,這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就在江橋抗戰後不久,東北軍吉林省北部的馮占海、李杜兩部,進駐哈爾濱。很快日軍即對哈爾濱發動全線進攻,哈爾濱保衛戰爆發!  馬占山將軍在海倫得知這一消息,在既要保證海倫安全,又要防止關東軍從齊齊哈爾向東進犯,加上部隊極缺彈藥的實際不利情況下,他不顧身邊人勸他保存實力的建議,毅然決定抽調苑崇谷旅,火速向哈爾濱方向挺進,支援馮、李二部武裝保衛哈爾濱。  他派苑崇谷旅前去支援自然有他的考慮,苑崇谷就是哈爾濱賓縣人,對哈爾濱一帶的地形、民情等實際情況,可謂瞭如指掌,讓苑崇谷去支援自己的老傢,那自然就會賣力、拼命!馬占山也可謂用心良苦!  可苑崇谷旅在南下哈爾濱的路上,被日本關東軍重兵阻擊,雙方發生激烈的戰鬥,苑崇谷幾次組織強有力的進攻,希望快速突擊過去,支援哈爾濱!可都被關東軍強大的火力和優勢的兵力截住,苑旅傷亡很大,而且雙方持續進行拉鋸戰,給日軍抽調兵力包圍苑旅贏得瞭充足的時間。相關閱讀推薦:這些年的抗日神劇雷人臺詞 爺爺9歲被鬼子殺瞭 抗日名將劉仁軌:曾四次把日本人打得全軍覆滅馬占山上將之謎:馬占山的上將銜為偽滿政府授予桃園結義鄧寶珊傅作義馬占山:力促“北平無戰事”九一八事變後產生的九大著名漢奸:馬占山溥儀上榜!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苑旅在經過江橋抗戰後,士兵疲憊、彈藥告急,以屬疲憊之師。再加上這一次的慘烈的激戰,部隊減員過半。苑崇谷為瞭最後不被日軍包圍全殲,在電請馬占山以後,苑崇谷下令部隊在日軍包圍圈即將形成,尚未紮死口袋的情況下,果斷放棄南下支援哈爾濱的計劃,陸續撤出戰鬥!最後,苑崇谷損失慘重,整旅幾乎被拼光,不得不加以休整!  不久,哈爾濱淪陷,此時的馬占山更加擔心黑龍江抗日部隊的命運。  因為,哈爾濱淪陷後,這標志著日本關東軍,又準備騰出手來,進攻海倫。可眼下他的這支部隊,根本沒有足夠的彈藥和武器,與之抗衡,隻有束手待斃的份!  關東軍在調兵遣將的同時,又派板垣征四郎等高級軍官為代表,前來與馬占山商談,和平解決黑龍江的反日武裝問題。  馬占山在思想上,也經歷瞭一場復雜的鬥爭,最後為瞭拖延時間,避其鋒芒,不做無謂犧牲,他答應與板垣征四郎等關東軍代表進行會面,並口頭答應日軍不與其發生沖突等條件,贊同日滿親善等主張。  日方則表示隻要馬占山不與日本軍隊作對,將繼續由馬占山出任滿洲國黑龍江省長,並且不在對馬占山的部隊進行圍剿。但對於日軍方面拿出來的,簽字性的正式文書,馬占山總以沒念過書,不會寫字為由,婉言拒絕。但口頭同意日方的條件。

揭秘:向日軍打響第一槍的中國將軍是誰?

  馬占山(1885—1950年),字秀芳,吉林懷德人,祖籍河北豐潤,東北軍愛國將領,國民軍陸軍中將加上將銜。馬占山是個傳奇人物,他從一個貧苦的牧馬少年成為黑龍江省政府主席,也從一個落草為寇的綠林漢子變成叱吒風雲的抗日英雄。  1931年“九·一八”事變,馬占山在齊齊哈爾就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當日本在侵略遼寧、吉林得手之後進逼黑龍江省,馬占山將軍率領愛國官兵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表示“吾奉命為一省主席,守土有責,不能為降將軍”。他奮起領導江橋抗戰,以黑龍江省一省之軍力力阻日軍,成為蜚聲中外的抗日名將。江橋抗戰打響瞭中國人民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日軍共損失兵力1000餘人,是“九·一八”事變以來首次受到的重挫。  那是1931年11月4日晨,1300餘名日軍在7架飛機的掩護下,以保護修橋為名,直趨江橋(嫩江鐵橋)中國軍隊駐地大興站,驅趕中方修橋人員,迫令守軍後撤,並強行抓去中方哨兵3名。中午,又悍然向中國軍陣地發起猛攻。馬占山當即下令抵抗,全體將士英勇戰鬥,同敵血戰三天二夜,擊退瞭敵人多次進犯。這就是馳名中外的江橋抗戰,是中國軍隊不顧張學良不抵抗政策而對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大規模抵抗。馬占山奮起抗戰,深受全國人民稱贊,國內各地報紙都以大字標題報道江橋抗戰。全國各地群眾自動組織慰問團、後援會,捐錢捐物,支援黑龍江省抗戰。上海、哈爾濱等地青年學生紛紛投筆從戎,組織“援馬抗日團”,參加抗日隊伍。  馬占山將軍“為國傢爭國格,為民族爭人格”的大犧牲精神,奮起抵抗並重創入侵之敵的英勇壯舉,極大地推動瞭中國抗日運動的高漲。  1、寸土必爭,誓與日寇決死戰  2、血戰江橋,打響抗戰第一槍  3、歷盡艱險,白山黑水燃烽煙  4、多方奔走,西安事變促統一  5、再戰東北,抗日英雄舉大義   相關閱讀推薦:馬占山將軍為什麼詐降日本?應該怎樣評價馬占山馬占山上將之謎:馬占山的上將銜為偽滿政府授予桃園結義鄧寶珊傅作義馬占山:力促“北平無戰事”九一八事變後產生的九大著名漢奸:馬占山溥儀上榜!

中國工農紅軍唯一女將軍為何建國後未授軍銜?

  張琴秋(1904年11月3日—1968年4月22日),又名張悟,浙江桐鄉人,中國工農紅軍著名女將領。1924年入黨,先後就讀於浙江桐鄉石門振華女校、浙江杭州女子師范學校、上海愛國女校、江蘇南京美術專科學校、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等,後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長征及抗戰期間曾任七十三師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總醫院政治部主任、婦女獨立團團長兼政委、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西路軍組織部長,抗大女生大隊大隊長,中國女子大學教育長等職;建國後任紡織工業部黨組副書記和副部長等職。  可是,像這樣一位紅軍歷史上唯一的女將軍,為何建國後竟未授軍銜呢?這是因為,像其他許多類似的革命軍事先驅一樣,他們在建國後甚至在建國前,就已經比較早離開瞭軍隊,離開瞭作戰前線,轉業到瞭地方建設部門工作。  紅軍老戰士王定國回憶說:“1955年授軍銜時,張琴秋已轉業到紡織工業部任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雖然她失去瞭授軍銜的機會,但是大傢都稱她是沒有授銜的女將軍。”  1904年11月15日,張琴秋出生於浙江桐鄉縣石門鎮的一戶小康人傢。1912至1920年,張琴秋在石門振華女校讀瞭8年書。在這裡,張琴秋結識瞭她的小學同學孔德沚,這對她的第一次婚姻乃至一生都發生瞭重要影響。從振華女校畢業後,張琴秋先後到杭州女子師范學校和蔡元培創辦的上海愛國女校讀書。在上海讀書期間,張琴秋經常去看望也在上海的孔德沚,很自然地認識瞭孔德沚的丈夫沈雁冰(茅盾),接著也認識瞭沈雁冰的弟弟沈澤民。   早在1921年4月,沈澤民就經沈雁冰介紹,加入瞭上海共產主義小組。1923年,在沈雁冰的支持下,張琴秋考取瞭南京美術專科學校。正巧,黨派沈澤民 去南京建立和發展黨組織,兩人於是同行。入學不久,張琴秋由於傢庭困難,便輟學回到母校振華女校擔任代課教師。  在半年多的代課日子裡,張琴秋開始真正接觸到社會,在生活的道路上邁出瞭新的一步。她看到瞭軍閥統治的腐敗、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感到非常茫然。張琴秋把自己鬱積在心中的煩惱和苦悶,全盤寫信告訴瞭沈澤民。她的直率和富於反抗的見解使沈澤民深為感動,他發現年輕的張琴秋是一位有志向,有理想,善於思考的青年,便多次熱情寫信幫助,並先後寄去《社會科學概論》等許多進步書刊。在沈澤民的幫助下,張琴秋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努力追求真理與光明。這一時期,他們通信頻繁,感情也日漸升溫。  1924年初,張琴秋辭去母校的代課教師,來到上海,寄宿在沈雁冰傢。恰巧沈澤民此時也已回上海擔任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沈澤民建議張琴秋報考上海大學。張琴秋聽從瞭他的建議,順利地考取瞭該校社會學系,與時任該系系主任的瞿秋白的妻子楊之華同為社會學系的同學。1924年4月,經楊之華和中共上海地委負責人徐梅坤的介紹,張琴秋加入瞭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於同年11月轉入瞭中國共產黨。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張琴秋與沈澤民結下瞭深厚的情誼。1925年11月,張琴秋與沈澤民舉行瞭新式文明的婚禮。婚後與沈雁冰夫婦、瞿秋白夫婦比鄰而居,度過瞭一段非常愉快充實的生活。不久,楊之華又介紹孔德沚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樣,沈雁冰夫婦、沈澤民夫婦都成為共產黨員,成瞭一個名副其實的革命傢庭。  1925年11月,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張琴秋與張聞天、王稼祥、烏蘭夫、伍修權、孫冶方等一百多人來到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1926年春,沈澤民隨劉少奇率領的中國職工代表團來莫斯科出席國際職工大會,會後也留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6年5月,張琴秋生下瞭女兒張瑪婭。由於生孩子,張琴秋留瞭一級,與博古、楊尚昆、李伯昭等成為同學。  1930年春,莫斯科中山大學停辦,學生回國分配工作。1930年4月,周恩來同志應共產國際和斯大林的邀請,赴莫斯科。在周恩來的精心安排下,沈澤民和張琴秋繞道法國,乘法國郵船回上海。為瞭不影響工作,他們毅然決定把孩子留在莫斯科的國際兒童醫院。  在1931年1月7日舉行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沈澤民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後,沈澤民被剛取得中央實際領導權的王明任命為中央宣傳部部長。不久,為貫徹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王明派沈澤民作為中央代表,並擔任直接對中央政治局負責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書記。但不久,在黨內資歷很深的張國燾被王明任命為中央代表、鄂豫皖分局書記兼軍委主席,沈澤民改任鄂豫皖分局常委兼鄂豫皖省委書記。  在去鄂豫皖蘇區的路上,張琴秋和沈澤民化裝成巨商夫婦,一個是西裝革履的闊老板,一個是雍容華貴的闊太太。1931年5月上旬,他們來到蘇區的中心金傢寨。在鄂豫皖蘇區,張琴秋任彭(湃)楊(殷)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每天早上軍號一響,張琴秋總是第一個來到操場,腰束皮帶,斜掛短槍,顯得英姿颯爽。當時紅軍女戰士屈指可數,而女指揮員就更是鳳毛麟角瞭。  年僅27歲的女政治部主任張琴秋,顯示出瞭文武全才。張琴秋組織宣傳隊時,親自教姑娘們跳蘇聯海軍舞、烏克蘭舞。後來到瞭川陜革命根據地後,她又組建瞭四方面軍劇團,給大都是童養媳出身的演員們上文化課,並編寫劇本。在帶劇團慰問部隊和傷病員時,張琴秋自己也登臺演出。到瞭1932年秋,在蔣介石20萬大軍的“圍剿”下,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失敗。在決定紅軍的行動方針的黃柴畈會議上,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等負責人都贊成紅軍主力跳出鄂豫皖根據地,越過平漢線,伺機殲敵後再返回根據地。但沈澤民卻不願走,表示要留下來堅持鬥爭。他說:“我是蘇區的省委書記,我的崗位在蘇區,我不能離開我的崗位。我的職責是和蘇區人民在一起,堅持武裝鬥爭,保衛蘇區,保衛革命勝利果實”。  張國燾最後同意將沈澤民留在根據地,此時已擔任七十三師政治部主任(師長王樹聲)的張琴秋隨大部隊轉移。客觀地說,當時轉移是正確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轉移保存瞭革命力量。但沈澤民舍不得離開根據地,為自己埋下瞭後患。  由於長期的勞累,而營養又不良,沈澤民的肺病復發瞭,經常吐血不止,這讓張琴秋非常擔心。大部隊轉移前,張琴秋與沈澤民見瞭一面。張琴秋要沈澤民先去上海治療肺病,但沈澤民已和鄂豫皖蘇區人民建立瞭深厚的情誼,不願意離開。  張琴秋沒有料到,這一別,竟成瞭他們夫妻的永別。主力紅軍轉移後,在敵人的嚴密“圍剿”下,留守部隊的處境十分艱難。沈澤民又感染上瞭瘧疾,生命垂危。沈澤民對工作滿腔熱情,卻缺乏領導經驗和軍事鬥爭經驗。徐向前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歷史的回顧》中談到沈澤民時說:“他是沈雁冰同志的弟弟,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過,工作熱情積極,是個好同志,但在軍事上一竅不通,又缺乏領導經驗”;“一些領導同志害瞭‘左’派幼稚病。像沈澤民同志是好人,但‘左’的很。”經過實際鬥爭,沈澤民已認識到瞭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嚴重危害,並給中央寫瞭工作報告,分析瞭失敗的原因。在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還在黨內占統治地位的情況下,沈澤民勇敢地承認錯誤,決心轉變,還提出瞭正確的方針,這是很難得的。彌留之際,沈澤民將瞿秋白送給自己的懷表轉贈給徐海東,留作紀念。相關閱讀推薦:紅軍西路軍強渡黃河:2萬餘指戰員踏上西征不歸路瑞典籍傳教士勃沙特:隨著紅軍長征的軍史親歷者揭秘紅軍史:紅軍長征在雪山草地的糧食供給問題悲壯的紅軍西路軍歷程:兩萬西路軍被馬傢軍消滅揭秘:為什麼紅軍在土地革命期間沒中過埋伏?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1933年11月20日,沈澤民病逝,年僅33歲。為瞭紀念沈澤民,當時由瞿秋白任校長,毛澤東、林伯渠等任校務委員的“蘇維埃大學”改名為“國立沈澤民蘇維埃大學”。  1963年4月15日,沈澤民的遷葬追悼儀式在紅安隆重舉行。張琴秋攜女兒瑪婭參加瞭遷葬儀式。抱著沈澤民的墓碑,張琴秋淚雨紛飛,心如刀絞。在回顧沈澤民時,張琴秋曾深情地說:“澤民同志是我一生中的良師益友。通過他,使我找到瞭黨。從此,把我引上瞭革命道路,救出瞭我這條溫柔的、又好似迷途的羔羊。否則,像我這樣的人,至多不過當一名賢妻良母罷瞭。沒有黨的引導和幫  (右邊的新婚合影,在“陳昌浩”的百度百科裡也出現過,到底是張琴秋和誰的結婚照?請查實~~!!!)  助,決不會走上革命道路。這是我永遠也忘懷不瞭的。”建國後,張琴秋在北京擔任領導工作,在她的床頭,一直放著沈澤民的兩張照片,寄托瞭她對引導她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位丈夫的無限思念。1932年10月11日,紅四方面軍主力開始轉移,向西挺進,轉戰瞭三千多裡,最後建立瞭川陜革命根據地。轉移途中,在小河口會議後,張琴秋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成為紅四方面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當紅四方面軍在川陜大巴山區立足穩固後,張國燾開始秋後算賬,罷免瞭曾對自己獨斷專權提過意見的張琴秋的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一職,貶為川陜革命根據地紅江縣(今通江縣涪陽壩)縣委書記。  1933年夏,張琴秋調任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政治部主任,後任婦女獨立團團長兼政委,1935年擔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1936年7月中央決定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統一領導會師後的紅二、四方面軍,張琴秋與朱德、張國燾、劉伯承、任弼時、賀龍、關向應、徐向前、陳昌浩等20人任西北局委員,張國燾任書記,任弼時任副書記。  1936年7月,在第三次過草地之前,張琴秋與紅四方面軍政委陳昌浩結婚,開始瞭她的第二次婚姻。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一部兩萬餘人組成西路軍,進入甘肅河西走廊。已懷孕的張琴秋作為組織部長,擔負著繁重的幹部調配工作。不久,擔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的陳昌浩要西路軍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把張琴秋送到西路軍總醫院,以使她能安全分娩。   但在臨澤守衛戰失敗後,西路軍後勤單位被迫撤離。在撤離途中,“馬傢軍”的騎兵窮追不舍,張琴秋恰巧在這個危急時刻分娩瞭。由於戰場的特殊環境,這個嬰兒沒有存活下來。這次分娩給張琴秋留下瞭嚴重的婦科病,使她此後再沒有能夠生育。  由於敵眾我寡,西路軍雖英勇殺敵,但仍難以擺脫失敗的命運。1937年3月13日,西路軍軍政委員會舉行瞭最後一次會議,包括張琴秋在內的20多位師團級幹部參加。軍政委員會主席陳昌浩宣佈,他和徐向前回陜北向黨中央匯報,餘下的部隊組成幾個支隊,就地分散活動。當晚,陳昌浩和徐向前悄然離開瞭部隊。臨別時,由於西征失敗,陳昌浩心情十分沉重,他沒有與張琴秋說什麼話。  張琴秋在分散突圍中不幸被俘;“馬傢軍”審訊她時,戰友怕她那南方口音暴露身份,搶著替她回答說叫茍秀英,四川人,45歲,夥夫。就這樣,張琴秋在戰友的掩護下,暫時躲過瞭劫難,被押送到西寧羊毛廠做苦工。但不久,因叛徒告密,張琴秋的身份暴露瞭。當敵人知道她原來就是早已聞名的紅軍女將領張琴秋時,頓時欣喜若狂,感到“立大功”的時機已經到來,立即派人悄悄地把她和其他兩位女戰士一道押送南京邀賞。  1937年8月,張琴秋被押解到南京,關在“首都反省院”。不久,參加國共談判的周恩來經與國民黨交涉,將張琴秋等一大批幹部接出獄。10月,經歷劫難後的張琴秋回到瞭延安。回到延安,張琴秋猶如久離母親的孩子回到母親的懷抱,倍感到黨的親切、組織的溫暖。她看到延安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激動得熱淚盈眶,迫不及待地向組織要求工作。  在張琴秋的多次請求下,她被安排到中央黨校進行短期的學習。1938年春學習結束後,她被分配到安吳堡青年訓練班任生活指導處主任,後調抗大女生大隊任大隊長。1939年“三八”婦女節紀念大會上,毛澤東倡導建立女子大學。不久,張琴秋又調到王明兼任校長的中國女子大學任教育長。她不僅是個經驗豐富的組織領導者、訓練有素的軍事教官,而且也是個出色的教育行傢。張琴秋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火一樣的工作熱情,深入淺出的教學藝術,以及高超的組織才能,都給在女大工作和學習的人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大傢贊揚她說:“我們的教育長又能文,又能武,真是個文武雙全的女將軍。”  陳昌浩在西路軍失敗後,輾轉回到自己的故鄉武漢,後來回到延安,在中宣部當瞭一名普通的科長,同時在中央黨校和陜北公學兼課。在延安,他們夫妻團聚瞭。每逢周末,張琴秋就到陳昌浩那裡,並悉心照料著陳昌浩與前妻劉秀貞的小兒子陳祖濤。陳昌浩過去的老部下王樹聲、李先念、李天煥等,這時也在延安馬列學院學習,節假日也常到陳昌浩居住的窯洞裡去看他和張琴秋。  由於過度勞累,陳昌浩的胃病復發,久治不愈,在缺醫少藥的延安無法根治。1939年7月10日,周恩來騎馬時造成右臂粉碎性骨折,中共中央於8月20日作出決定,送周恩來去蘇聯醫治。同時毛澤東也批準陳昌浩可以攜陳祖濤一同去蘇聯治病。8月27日,周恩來、陳昌浩、原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以及周恩來的養女孫維世、陳昌浩之子陳祖濤、高崗之子高毅、陳伯達之子陳小達在延安機場登上瞭一架道格拉斯飛機。張琴秋也到機場為陳昌浩送行,兩人依依惜別。  在陳昌浩去蘇聯治病並由於蘇德戰爭的爆發而無法回國不得不長期滯留蘇聯後,他與張秋琴的婚姻便名存實亡,組織上同意瞭張琴秋與陳昌浩解除婚姻關系的請求。和陳昌浩解除婚姻後,張琴秋在對待陳昌浩的前妻和孩子上,表現出瞭高尚的人格,對他們進行瞭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受到人們的贊揚。  1943年春,經中共中央組織部批準,張琴秋與紅四方面軍的老戰友蘇井觀結為夫妻。  蘇井觀是河南潢川人,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入黨。1931年春,張琴秋與沈澤民來到鄂豫皖蘇區時,蘇井觀已在紅軍衛生部門擔任領導職務。張琴秋的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一職被張國燾解除後,調到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擔任政治部主任,和蘇井觀同在一個單位工作。巧的是,蘇井觀此時也蒙受不白之冤,不再擔任醫院的領導職務,被降為醫院附設的衛生學校校長。  張琴秋擔任醫院政治部主任之後不久,就主持審議瞭蘇井觀的“案情”,確認他在政治上是清白無辜的。然後報經上級批準,在全院召開的黨團員大會上,宣佈恢復已被停止瞭一年半的黨籍。不久,蘇井觀被任命為總醫院院長。他們相互配合工作,關系就更為密切瞭。由於工作的需要,他們時而分開,時而相聚,並都經歷瞭紅四方面軍長征時三過草地、兩爬雪山和西路軍兵敗河西走廊的全過程。這兩段經歷,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難以忘懷的。張琴秋在河西走廊兵敗之後被俘,蘇井觀則要比張琴秋幸運一些。他跟隨李先念指揮的支隊,終於沖破敵人的重圍,走出祁連山,到達新疆星星峽,被奉黨中央指示來接他們的陳雲接到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後去蘇聯。  1941年蘇井觀從蘇聯回延安以後,知道張琴秋和陳昌浩的婚姻已經解除,他和張琴秋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每逢節假日,蘇井觀都要派警衛員陳明鏡牽著馬,去把張琴秋接到柳樹店陜甘寧晉綏五省聯防軍衛生部來相會。  1943年春,經中共中央組織部批準,蘇井觀和張琴秋結為夫妻。婚禮在蘇井觀居住的窯洞裡舉行。徐向前和當年紅四方面軍的許多老戰友都趕來向他們慶賀。新房的墻壁上張貼著原紅四方面軍老戰友撰寫的一副對聯:“兩位老傢夥,一對新夫妻”。[2]  這副對聯令人頗多回味。此時,新郎蘇井觀已經三十八歲瞭,而新娘張琴秋還比他大一歲,都已不再年輕。無論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還是在革命的征程中,他們都經歷瞭艱難曲折和酸甜苦辣,老戰友們都是完全瞭解與深切同情的。  與蘇井觀、張琴秋交往很深的周恩來、鄧穎超夫婦未能參加他們的婚禮。1943年7月,周恩來、鄧穎超由重慶回到延安以後,在當時延安的一傢飯館裡宴請瞭蘇井觀和張琴秋,向這對新婚夫婦表示慶賀。周恩來和蘇井觀頻頻舉杯,相互敬酒。對他們的婚事,周恩來感到很滿意。  建國以後,蘇井觀、張琴秋夫婦雙雙擔任瞭中央人民政府的副部長:一個在衛生部,一個在紡織工業部。他們相敬相愛,過瞭一段十分美滿幸福的生活。  1962年,蘇井觀被發現得瞭癌癥。怕妻子擔心,他一直將自己的病情瞞著張琴秋。其實醫生在確診之後,便通知瞭作為病人傢屬的張琴秋。出於同樣的心理,張琴秋也對蘇井觀“守口如瓶”。就這樣,夫婦倆人就相互保守著同一個已不成為秘密的“秘密”。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史上最殘暴將軍:秦名將白起坑殺趙國40萬降卒?

  白起主要戰績:  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  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  攻趙先後殲滅趙軍60萬(含長平之戰坑殺趙國40萬降卒)。  攻韓魏殲滅30萬。  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  白起,又名公孫起,秦國上將,“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王翦、李牧)之首。白起善於用兵,史書記載他“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他一生征戰37年,未嘗一敗,打得六國無人敢掛帥迎敵,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不世之功;但卻因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國40萬降卒,而被正統史傢永遠打入“冷宮”,不得立於名將之列。  是百戰百勝的“戰神”,還是殺戮無度的“殺人魔”?人物的解讀有不同角度,而史實卻是唯一的。透過千年變幻的歷史煙雲,回到那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的戰國時代。白起,這個有血有肉的關西漢子,向我們走來……   關西大將,一戰成名  “關東出相,關西出將”,這句話,或許正是源於白起。白起是今陜西眉縣常興人,當年這裡是秦國關西故地,百姓與羌胡等族雜居,崇尚勇力、精於騎射。  白起的檔案在公元前294年前是一片空白,史書上沒有關於他的任何記載。公元前294年,在韓國的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外,白起第一次亮劍,以左庶長(相當於中級將領)的身份指揮新城之戰。他一戰告捷,初步展示瞭自己的軍事才華。  此時,距離商鞅開啟的變法時代,剛剛過去62年。接下來的37年,秦國進入瞭白起的征戰時代。  新城之戰,打開瞭秦國東進的大門。韓國當然咽不下這口氣。為瞭奪回新城,韓國找到魏國幫忙。24萬聯軍聚集在伊闕(今洛陽龍門),向白起叫板。  秦軍人數不及對方一半,唯一的可趁之機是韓、魏兩軍各有私心。白起繞到瞭魏軍的背面,突襲得手,再掉過頭來,全殲韓軍,俘獲瞭主將公孫喜.  這是戰國時代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24萬聯軍化為烏有,韓、魏兩國被擠出瞭強國俱樂部,5座城池歸於秦國。第二年,一聽說白起又要出兵,魏軍聞風而逃,61座城池拱手相讓。  至此,韓、魏已不堪一擊,秦國開始把主攻方向改向南方的楚國。公元前279年,對楚國的戰爭打響。在這個老牌的南方大國面前,白起的進展出乎意料地順利,先是連下5城,接著輕而易舉攻陷都城。楚國的國都,一夜之間變成秦國的南郡,楚王倉皇逃走。  消息傳到咸陽,秦昭王大喜過望,封白起為武安君,“以武安民”。  長平之戰,千古罪證  秦國剩下的宿敵隻有一個:趙國。在戰國七雄中,最有可能和秦爭奪統一權的,也是趙國。  秦國商鞅變法完成之後,趙國也開始瞭“胡服騎射”的改革。秦趙兩國的勢均力敵,從“戰國四大名將”就可見一斑:白起戰廉頗、王翦對李牧,他們分屬秦趙兩國,是彼此畢生的勁敵。  公元前262年,白起再度攻打韓國,奪取野王城,切斷瞭韓國的上黨和都城的聯系。上黨郡守馮亭和老百姓商量說:“通往都城的道路切斷瞭,韓國肯定沒法管我們。秦軍逼近,韓國不能接應,我們不如歸附趙國。趙國如果接納瞭我們,秦國肯定會攻打趙國。趙國受到武力威脅,必定和韓國結盟。這樣一來,就能阻擋秦國瞭。”  上黨的歸附,在趙國引起瞭一場爭議。有人預見到瞭禍害,有人垂涎一郡之地。最後,趙王還是決定接納上黨。  兩年後,秦國的報復來瞭。秦將王齕奪取上黨,上黨軍民紛紛逃往趙國。趙國在長平駐軍,接應上黨的百姓。這給秦國落下瞭攻趙的口實。  長平之戰是一場兩國的生死大戰。趙國派出瞭王牌將軍廉頗。在長平,廉頗堅壁清野,三年不出,迫使秦軍陷入僵持戰。無可奈何的秦國,想到瞭一個好辦法,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反間計就此上演——秦相范雎派人帶著千兩黃金,進入趙國,“間諜”逢人就說,秦軍不怕廉頗,廉頗有什麼本事,隻會守不會攻,秦軍就怕趙奢的兒子趙括。  趙王果然中計,立即把趙括調往前線。趙括隻會紙上談兵,卻不懂臨陣應變。秦國反間計得逞,立即啟用白起為主將,王齕調為副將。同時下令:“任何人敢泄露武安君擔任主帥的秘密,斬!”趙括準備好的一套應對王齕的策略,完全落空瞭。  長平之戰以白起的勝利告終。趙括走投無路,被秦軍射死,40萬士兵投降。白起卻做瞭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為防降兵暴動,除瞭派240名年幼的趙國小兵回國報信外,40萬人全部坑殺!  趙國震驚,七國震驚。這也成為白起在史書上留下的濃重的一筆,縱然有一生不敗的戰功,但坑卒40萬,成瞭白起萬世難辯的罪證。  君王猜忌,悲劇結局  長平之戰過後,是秦國滅趙的最好時機,白起當然希望一勞永逸。但一報還一報,趙國也想到瞭反間計。  公元前259年,大名鼎鼎的說客蘇代,受趙王委托,帶上豐厚的禮物入秦,問秦相范雎:“武安君擒殺瞭趙括嗎?”  “是。”  “秦國就要圍攻趙都邯鄲瞭嗎?”  “是。”  蘇代於是說:“滅瞭趙國,秦國稱王,武安君必然位列三公,他為秦國奪取瞭70多座城池,就是歷史上周公、召公的功勞,也不過如此。到時候,您就要屈居其下瞭。”  蘇代接著說:“上黨的百姓寧可歸附趙國,也不向秦投降,可見天下百姓不願做秦國的臣民。如果秦國滅瞭趙國,趙國北方的人會投奔燕國,東邊的歸入齊國,南面的跑去韓國魏國,秦國能得到的百姓又有多少呢?不如趁著趙國驚恐之際,叫趙國割地求和,別再讓武安君建功立業瞭。”  這段話說到瞭范雎的心坎上,他果然勸秦昭王和談。白起大失所望。一年後,等秦昭王再次意欲攻趙時,時機已然錯過瞭:趙國從重創中喘息過來,白起的身體也大不如前  秦昭王首先派王陵出兵,大敗。於是去請白起,白起斷然拒絕:“邯鄲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何況各國的救兵紛紛開進趙國,他們對秦國的怨恨何止一日兩日?長平一戰,趙軍雖然死瞭40萬,但秦軍也折損瞭一半,我們國內空虛,還要遠征別國。趙軍以逸待勞,各國援軍裡應外合,秦軍必敗。”  昭王不聽,強行派兵。不久,第二員大將王齕果然遭遇瞭趙楚魏三國聯軍的夾擊。白起不免自鳴得意:“不聽我的話,如今怎麼樣啊?”這句話傳到昭王的耳朵裡,昭王惱羞成怒。那好,你白起上陣吧!國相范雎親自去請,但白起犟如黃牛,偏不從命。一個將軍,既然不能為王所用,就隻能為王所棄。  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奪官、削爵、降為士兵、遷居他鄉。由於病情反復,白起無法遠遷。他滯留在咸陽的3個月裡,正是秦軍節節敗退之時。顏面掃地的秦昭王,不想讓他繼續得意,更不想讓他看到自己決策的失敗,便勒令他離開。  白起才走,秦昭王就和范雎商量:“白起心懷怨誹,不如處死。”在咸陽城外十裡,白起接到瞭賜死的命令。剛烈的白起拔出劍:“我有什麼彌天大罪,何至於這個下場?”良久,他又嘆息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40萬人投降,我欺騙瞭他們,把他們都活埋瞭,這足夠死罪。”說罷,他舉起瞭那把鮮血浸染過的戰劍,刺向瞭自己。  白起的悲劇,源於他的性格。昭王明知必敗仍強令出征,這已經不是對白起軍事能力的考驗,而是對他聽命與否的檢測,白起偏偏看不到這一點,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此後秦國的另一位名將王翦就很好地接受瞭白起的教訓,在殘暴的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終。  在後人的眼中,白起更多是以“殺神”的形象出現;然而當年,他是秦國真正的“戰神”,他的軍事才能無人能敵。秦國最終能一統天下,和他征戰數十年取得的赫赫戰功關系密切——這是歷代史學傢都不會否認的事實。相關閱讀推薦:毛遂自薦釋義解:認為白起是小豎子應該如何解?秦統一六國血腥屠城史:大將白起斬首近90萬戰國最耀眼的名將白起:屠戮天下 為中國之最!秦國第一名將為什麼不是白起王翦而是司馬錯?解密:戰國第一悍將白起如何評價自己呢?

南宋大將張浚忠奸之論:到底他是否是個稱職將軍

  張浚是南宋初年一位主戰派大臣,幾度執政,幾次率大軍與金決戰,兼為將相,權傾一時,頗為顯赫。然而八百多年以來,人們對他的評價,卻存在著截然相反的兩種意見:褒之者譽之為抗戰派英雄;貶之者斥之為害國之狗熊。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張浚(1097一1164)字德遠,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出生於一個世代仕宦之傢,政和八年(1118),二十二歲時進士及第,歷褒城令、太常寺主簿諸職.建炎元年(1127),赴行在南京,除樞密院編修官,擢殿中侍禦史。建炎三年(1129),杭州發生苗劉之變,張浚以禦營使司參贊軍事同節制諸路軍馬駐守平江,遂朕絡呂頤浩、韓世忠諸路軍馬起兵勤王,一月後平叛,高宗復辟,有功而除知樞密院事,成為執政大臣。   張浚力主抗金,建議經營川陜,以保東南,遂出任川陜宣撫處置使。建炎四年九月,合陜西五路兵馬四十萬人,與金兵會戰於富平,諸路兵皆失利,關陜失陷。此後三年,退守四川,擢吳玠為大將,每戰輒勝,趙開為轉運使,善於理財,劉子羽為上賓,頗有才略。人謂張浚知人善任,得保全蜀。紹興四年(1134),遭禦史彈劾而罷職奉祠。九月,偽齊入寇,十一月,復除知樞密院事。紹興五年,除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命嶽飛進討洞庭楊么義軍。紹興六年,偽齊入寇,張浚督張俊、劉光世、楊沂中諸將擊退之。紹興七年,張浚“總中外之政”,部署淮西軍不當,大將酈瓊率四萬人馬叛降偽齊,張引咎辭職。   此後,秦檜執政,被排斥在外二十五年,或知州郡,或為貶黜.因堅持抗金立場,不附和議其名愈高,“四方之士,莫不傾心,健將悍卒見之者必咨嗟太息”(《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一)。   紹興三十一年(ll6l),金兵大舉南侵,朝廷復召張浚,及浚至而敵兵已破。官判建康府兼行宮留守,老當益壯。孝宗即位,有恢復志,除浚少傅、江淮東西路宣撫使,封魏國公。隆興元年(1163)擢張浚為樞密使,督師八萬北伐。終因將領不和,符離之戰失利。次年四月,張浚由是解職,朝廷遂作求和之議。八月,去世。   肯定褒揚者,如宋高宗曾將張浚譽之為東晉之王導,多次談到“張浚愛君愛國,出於誠心”。宋孝宗對張浚也“倚之如長城”,曾說:“今朝廷所恃惟公。”(《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朱熹評論張浚在平定苗、劉之亂諸事件中的表現時贊賞道:“自靖康後,紀綱不振,王室陵夷。公首倡大義,率諸將誅傅、正彥,乘輿返正,復論瓊罪,而後國法立,人心服。自武夫悍卒,小兒灶婦,深山窮谷,裔夷絕域,皆聞公名,盎然歸仰,忠義之感,實自此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五上)楊萬裡《誠齋文集》更是對張浚贊不絕口:“身兼文武全才,心傳聖賢之絕學”,“出將入相,捐軀許國”,“忠義勛名,中興第一”。

吳佩孚為什麼被稱為三不將軍?

  北洋軍閥吳佩孚,在教科書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是鎮壓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制造“二七大慘案”的元兇。而在歷史的另一面,他堅持“不舉外債,不入租界,”“足為中國舊軍人最後一個典范”。  1924年9月8日,新鮮出爐的《時代》周刊讓美國人大吃一驚,這期的封面人物居然是個黃種人!照片下的說明是“General Wu(吳將軍)”和“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國最強者)”。“吳將軍”就是吳佩孚。那時,他被北洋政府授予將軍府孚威上將軍稱號,手握重兵,出任直、魯、豫三省巡閱使,駐軍於京漢路,是當時實力最強,控制地域最廣,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軍閥。  這大約是吳佩孚一生最為煊赫的時候。頂峰過後,便是江河日下。登上《時代》封面一周後,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吳佩孚把奉系打回關外,大獲全勝。而這一次,由於直系大將馮玉祥10月22日發動北平政變,吳佩孚一敗塗地,隻得浮海南逃。雖然中間曾短暫再握重兵,然而,北伐一起,直系潰敗,這位昔日“中國最強者”身邊隻剩下自願追隨的衛隊,四處流寓。  吳佩孚本是一介書生,22歲考上秀才,會寫詩、繪畫,字也寫得好,熟讀《易經》、《春秋》,有“儒將”之譽。  上海《民生》雜志曾在1939年創刊號上專門描述過吳佩孚的日常生活:他雖身居要職,無奈賦性剛毅,廉潔自守,與其部屬同甘共苦,所以說到他的衣服方面,當在職時除瞭數襲必備的軍服外,西裝和華服一件也沒有的。……他的衣料全系國產所制,絕無一襲非國貨之物,即傢中眷屬亦然如是,至於西服則吳將軍終生並未穿過。關於他的食物嗜好,倒可把“節食淡飯”來形容他。他權勢雖然煊赫,為瞭杜絕任人唯親,曾下過一道手諭,蓬萊吳姓五世之內不得依傍他為官。  由於從小受到相對良好的傳統教育,秀才從軍,在國傢大義上,吳佩孚比許多純粹的隻為保存和擴大自己的實力,隻為升官發財的軍人要旗幟鮮明得多。最為人稱道的,便是他不降日本人。  “九·一八”事變後,吳佩孚結束流亡生涯,遷居北平。然而,他手無兵權,縱然滿腹抗日之志,亦有心無力,隻得寓居什錦花園,靠研究陰陽學說,與舊部對聯唱和度日。

把火炮封為“將軍”:明清奇葩的武器榮譽規定

  黑龍江省博物館歷史文物展廳內有一門大銅炮,炮身有滿漢兩種文字:“神威無敵大將軍”、“大清康熙十五年三月二日造”。“康熙十五年”即1676年。從西清《黑龍江外紀》中可以得知,這是當年雅克薩戰爭中用過的銅炮,是17世紀我國各族軍民抗擊沙俄侵略的證物。   “神威無敵大將軍”是鑄造的銅炮,炮口外徑275毫米,內徑110毫米,炮筒前細後粗,最粗處外徑345毫米,全長2480毫米,重達一噸。炮身中部有雙耳,炮尾呈球形。可裝藥2千克,鐵彈重2?7千克。炮膛內還有一枚實心炮彈,炮彈直徑90毫米,重2700克。為國傢一級文物。1975年,在齊齊哈爾建華機械廠的廢鐵堆中,發現瞭這門大炮。   稱大炮為“將軍”,始於朱元璋。   至遲在808年,含硝、硫、炭三種成分的火藥已經在中國制成。火藥發明以後,至公元10世紀,中國人已經開始用火藥來制造兵器。明萬歷年間,歐洲火炮開始傳入中國。   1335年,起義剛三年的朱元璋得到瞭幾十支火龍炮,“勢若飛龍,洞穿層革”,威力很大。朱元璋看後十分高興,覺得如果軍隊裝備上這樣的火器,則“取天下如反掌”。於是,下令如果戰鬥中大炮有效果,就封這些炮為大將軍。從此,火炮就有瞭正式的封號。   大清康熙年間,國庫充實,鑄炮數量大增,種類繁多,皇帝也經常賜給炮“將軍”的封號,比如制勝將軍炮、威遠將軍炮、神威無敵大將軍炮、神威將軍炮、武成永固大將軍炮、神功將軍炮等等,每年秋天,朝廷還派大臣到盧溝橋祭祀大炮。八旗軍出征,要在前一天推大炮到軍帳前,陳列犧牲供物獻酒於炮,領軍主帥還要親自向大炮三次揖拜。戰鬥獲勝,則為大炮披紅,以鼓吹迎之,然後上奏請賞給“將軍”封號;如果戰敗,大炮也要受到懲罰,少的打棍子一百或八十,多的要打八百至一千。

狗肉將軍張宗昌的爆笑詩集

  張宗昌(1881~1932.9.3),字效坤。山東掖縣(今萊州市)人。1925年-1930年歷任山東省軍務督辦,山東省省長,山東省省主席。張宗昌人稱“三不知”將軍,即兵不知有多少,錢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有多少。  張宗昌覺得自己既然身為孔聖人的父母官,不帶點斯文,枉來山東一趟。於是,現場拜師學藝。一番苦練之後,那張宗昌功力大進,不久便出版一本詩集,分送諸友同好。百年中國,詩人成群,但象張宗昌這樣仍有詩句流傳、仍被人惦記的詩人寥寥無幾。以下摘抄幾首,可謂奇文共欣賞。  《遊趵突泉》  趵突泉,泉趵突,  三個眼子一般粗,  三股水,光咕嘟,  咕嘟咕嘟光咕嘟  《笑劉邦》  聽說項羽力拔山,嚇得劉邦就要竄。  不是俺傢小張良,奶奶(的)早已回沛縣。  《俺也寫個大風歌》  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傢鄉。  數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遊泰山》  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  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詠閃電》  忽見天上一火鐮,疑是玉皇要抽煙。  如果玉皇不抽煙,為何又是一火鐮?  《遊蓬萊閣》  好個蓬萊閣,他媽真不錯。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  靠窗擺下酒,對海唱高歌。來來猜幾拳,舅子怕喝多!  《下雪》  什麼東西天上飛  東一堆來西一堆  莫非玉皇蓋金殿  篩石灰啊篩石灰  《無題無題》  要問女人有幾何,  俺也不知多少個。  昨天一孩喊俺爹,  不知他娘是哪個?  《混蛋詩》  你叫我去這樣幹,  他叫我去那樣幹。  真是一群大混蛋,  全都混你媽的蛋。  《求雨》  玉皇爺爺也姓張,  為啥為難俺張宗昌?  三天之內不下雨,  先扒龍皇廟,  再用大炮轟你娘。  《破冰歌》  看見地上一條縫,  灌上涼水就上凍。  如果不是凍化瞭,  誰知這裡有條縫  《雪日大便》  大雪紛紛下,烏鴉啃樹皮。  風吹屁股冷,不如在屋裡。  張宗昌的詩狂放、粗鄙,俗不可耐,諸如“他娘”、“他媽”、“奶奶”這些等而下之的污言穢語,也都順手拿來入詩,真是“文如其人”。相關閱讀推薦:張宗昌作戰迷信算丟性命 閻錫山借佛升官一場空山東軍閥張宗昌軼事:張宗昌是個什麼樣的人?揭秘:張宗昌“狗肉將軍”的綽號是怎麼來的?民國時期的北洋軍閥張宗昌的國際縱隊“後宮”歷史上軍閥張宗昌竟信迷信:曾畫數萬道符送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