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少帥

張學良少帥稱呼解:對其輕蔑的人才會稱呼少帥

  說起少帥,許多人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張學良。的確,一直長演不衰的少帥戲中,不僅劇名用少帥直接命名,戲中“報告少帥”、“有請少帥”等臺詞也不絕於耳,就更讓人感覺少帥就是張學良的專用代稱瞭。   “少帥”二字,從字面本意上理解,似乎有“少年英俊”或“少年統帥”的含義,這也許是今天人們之所以用其代稱張學良並借指某些少年得志而掌權者的主要原因吧。   其實,這其中有兩個錯誤,兩個至為荒謬的錯誤。第一,少帥在當時不是張學良的專稱。“少帥”,即不是一級軍銜,也不是專門特指哪一個人的別稱,而是一種泛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最高的軍銜就是上將。隻不過按照前清的慣例,人們仍然習慣稱一些較大的軍閥為“帥”。比如稱吳佩孚“玉帥”(吳字子玉)、“吳大帥”、稱張作霖“雨帥”(張字雨亭)、“張大帥”、稱孫傳芳、唐繼堯等作“聯帥”(孫曾任五省聯軍總司令,唐曾任西南聯軍總司令)等,這都是一種習慣性的尊稱,在社交中可以公開使用。要是敵對方面的人員稱之,則往往戲謔地將某人的特點(往往是不好的特點)加上帥聯稱,如稱辮子軍首領張勛“辮帥”、稱胡子出身的張作霖“胡帥”等。總之吧,那個年代稱這個帥那個帥的很多。因為手下人在公館裡往往稱他們的主人作“大帥”,相應的對於這些“大帥”的親屬,便也往往戲謔地稱作什麼什麼帥,比如什麼“舅帥”——–軍閥的小舅子、“姑帥”——–軍閥的姑爺(即女婿)、“少帥”——–軍閥的子侄等等。   在那個群雄割據混戰的年代,被稱作“帥”的軍閥是此起彼落,大帥們三妻六妾,他們的兒子不會比他們的數量更少,少帥自然就比大帥更多,至少肯定不會僅僅指張學良一人。西北軍閥馬麒之子馬步芳、皖系軍閥盧永祥之子盧小嘉,舊桂系軍閥陸榮廷之子陸裕光等,都是當年風流一時的“少帥”。   您可別誤會,不要以為隻有長大成人並帶兵打仗瞭才能稱作少帥。不是的,恰恰相反,稱某公子為少帥,往往是稱那些未成年孩童的,而一旦長大成人瞭,再稱少帥就顯的不恭瞭。   當然,出身軍閥傢庭,子承父業,並在中國近代歷史舞臺上充當瞭重要角色,給人們留下瞭深刻印象的,當首推張學良,而更主要的是近些年來一些文藝作品的炒作,於是給人一種誤解,好象“少帥”就隻是張學良的專用別稱似的。

少帥張學良曾談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秘密是四個字

  張學良曾談西安事變:秘密就是四個字  張學良是中國現代史上許多重要事件的當事人和參與者,對20世紀的中國歷史有著重要的影響。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囚禁達五十餘年,直到1990年才逐漸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後定居美國,2001年10月14日逝世。張學良恢復人身自由後受到各方關註,多國媒體和學者對他進行瞭訪談。1991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與張學良商定開展口述歷史的工作,從1991年12月至1993年8月,由張之丙、張之宇擔綱對張學良進行瞭60次訪談,共采得錄音帶145盤,錄音資料約7000多分鐘。這些資料現存於哥倫比亞大學“毅荻書齋”。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遼寧大學、沈陽大帥府博物館、溫州大學、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西北大學等單位的十餘位民國史和張學良研究專傢、學者組成“‘毅荻書齋’存藏‘張學良口述歷史’整理與編輯委員會”,對這批錄音材料進行編輯整理,成諸本書,是目前對張學良口述歷史傾力最多,做得最好的一部口述歷史史料。  “毅荻書齋”存藏“張學良口述歷史”內容廣泛、豐富而詳盡,不僅涵蓋瞭張學良的一生,還涉及許多政治人物和歷史當事人,以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歷史、藝術、宗教、哲學諸方面,訪談時張學良所處環境較以前寬松,是歷次口述中最為坦誠的,涉及的話題深度超越以往,對許多事件、人物、問題進行瞭評論,表達瞭晚年張學良對自己一生和國傢、民族歷史的總結性認識。此外,它公開瞭張學良口述歷史中很多沒有公開出版的部分,填補瞭一些歷史事件的空白、斷點,糾正瞭一些訛傳,澄清瞭一些混沌模糊的歷史真相;張學良的一些“即興點評”,使有些復雜的歷史敘述變得簡單明白,有些茫昧的人物變得清晰; 張學良對其親歷的歷史事件和接觸過的眾多歷史人物都有比較冷靜、客觀的認識評價,對自己一生的所作所為、是非功過也都有坦誠的敘述。   《張學良口述歷史(訪談實錄)》  西安事變的秘密是四個字  張學良:沒有意思,犧牲很多的。那,唉!什麼意思?沒有意思,我想起這內戰,跟你們說起來,那難過呀,可是你難也得要打仗啊!我說,就是我父親讓我打,我沒法子(不打),要有法子我這點我不打的,所以有西安事變。內戰,我不幹瞭,說什麼我都不幹,我寧可叛變,我那時候也等於叛變。你跟日本打,我打!你和共產黨打,我不幹,我不打瞭。現在西安事變,你道是什麼?共產黨我不打;你打日本,我打。不打共產黨,我跟蔣先生說瞭,所以現在可以說,秘密就是四個字,翻過來調過去。蔣先生說是“安內攘外”,我是“攘外安內”,就是倒過來。所以我在蔣先生去世以後,我寫有(一副挽)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那蔣先生待我實在是好。我跟你說,人傢外頭那誰罵我,蔣先生,是實在對我好。換句話,蔣先生看得起我,“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讎仇”。  趙一荻:沒有意義,自己殺自己。  張學良:我這人,剛才你說的話,現在咱們隨便扯著玩瞭,我這人吶,比如說西安事變,等於我叛變,那等於我叛變,那就是叛變吶。我上南京,把蔣先生送到南京,那我到南京,軍法會審,可以把我槍斃,我也知道,可能把我槍斃。槍斃就槍斃,我是軍人,我負責任。我幹的事兒我負責任。我這人是從來這樣子,我幹什麼我負責任,我決不退卻,我也決不推說這是他幹的,我從來沒有這樣,那是我的事兒。  訪問者:您也就是一個目標,不要打內戰。  張學良:我不要打內戰。  趙一荻:停止內戰,共同抗日。  張學良:我恨透瞭內戰,所以我父親,當然我們是父子的關系瞭,我父親出關,我就因為到河南去,到一個什麼地方,隴海路的一個站,我們到那地方,前頭有紅槍會,說不能走瞭,停在那兒,叫什麼地方名字?哎呀,我難過死瞭,現在想起來我的眼淚都要掉。火車停在那兒,那個人,那老太太,也不大歲數,五十不過。我們弄那面包啊,我們都吃饅頭,她就把那饅頭連土抓著往嘴裡吃,餓的,就在地上。我說你怎麼這樣啊?我想著我就很……她說,我傢裡的壯丁都叫人拉走瞭,當兵去瞭,就剩我,我也不能做事情,歲數大瞭。你看!  趙一荻:吃樹皮。張學良:把樹皮都吃沒有瞭,我現在吃什麼?所以我回來跟我父親掉眼淚,我說誰造的?我回到火車上,我自個兒我就想這誰造的罪孽呀!什麼人造的罪?不是我們嗎?什麼意思,打,打幾天又和瞭,然後又打,這幹什麼?自己當兵的可以,拿你的這種錢去當兵。那老百姓,為什麼?我就回來告訴我父親,我父親後來就聽我的,我說何必呢?算瞭,打什麼?有什麼意思?搶什麼?幾天又好瞭,好瞭完瞭又打,幾天又翻臉瞭。我跟我父親說,我父親這人很好,他心裡也難過。我說這何必呢?這是什麼玩意兒?這是什麼意思?所求的是什麼?最終的目的是什麼?日本人對這事情他不,日本是願意中國內戰。  趙一荻:你愈打愈好,愈打愈弱,愈打愈窮。  張學良:所以我對內戰恨透瞭。相關閱讀推薦:張學良談馮玉祥的失敗:專門說假話 最後沒人信他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細節:宋美齡攬住少帥的腰揭秘:哪位國軍名將在臺灣當瞭“張學良第二”?歷史上的今天12月25日 張學良護送蔣介石離西安張學良3任妻子8個子女今何在?張學良子女近況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訪問者:您剛才說,對西安事變,您都認為您負責,這事情是您負責。假如說您沒做那個,打到最後成什麼程度?就說彼此打仗會打成什麼樣?  張學良:西安事變,是因為剿共啊。  訪問者:假如不剿共,還打呀?繼續再打。  張學良:那不知道瞭。  趙一荻:那誰敢說呀,那是假設的問題瞭。  張學良:我不幹,還是剿共啊!  趙一荻:一直打,後來抗戰完瞭不是還在打!  汪精衛無恥,蔣先生耍滑頭 張學良趙一荻  訪問者:我有個問題。當時對您批評最厲害的是汪精衛,怪罪您不抵抗。您說當時是不是有人鼓動百姓說張將軍不抵抗,再有汪精衛在政治上制造這麼一個局勢,是不是也有陰謀在裡頭?  張學良:我沒有證據,不能隨便說。不過我是擁護南京,我是幫蔣先生的,可以說是擁護蔣先生的。那時候反對蔣先生——政治上反對派,咱不用說是誰啦,反對蔣先生當然要打擊我。甚至馬君武開玩笑的詩都是由此而來的。打擊我,主題還是打擊他瞭。當然我是他幫手,明白?這是我的猜度瞭。我也不敢說。  訪問者:汪精衛也可能別有用心?  張學良:汪精衛這個人,本來當年我對汪精衛很好的。不管救他命不救他的命,那都是小事兒。後來我認為這個人無恥,不要臉。一個人無恥,他什麼事都能做。像汪精衛這個人,我認為他不可能做的事他做瞭。像他的地位,他不能做。  訪問者:您認為他是不是要找到日本的支持來幫助他打擊別的人?  張學良:他是想叫我幫他,他這樣子我當然不幫,不但不幫他而且打擊他。  訪問者:在這個情況之下汪精衛對您的評語,然後回去後他要求您辭職、出國,他希望鼓動起民眾對您反面的印象,能夠打擊另外一個人。  張學良:這裡面周折太多瞭。簡單說是這樣。汪精衛最火兒火的是這樣。他到東北來,跟我講:“現在山海關的問題瞭,你要抵抗一下。”我說:“政府是不是有準備?”他說:“你要不打,現在的政治,就是政府玩不下去瞭。”我說:“您是不是要我犧牲我的部下來維持你們的政治生命?”他點點頭有這個意思。我說:“要是政府真有準備我就打,你既然這樣你就下命令吧。”他當時帶瞭一封蔣先生的信。蔣先生是政府軍事首領,蔣先生下命令,叫我怎麼打我就怎麼打。那就不是我的事情瞭。給我命令呀,那我就得打呀。他來和我商量,就是咱倆可以談。你說不打不能維持你的政治生命,那我絕不肯犧牲我部下的生命來維持你的政治生命,我做不到。我這下子把汪精衛得罪瞭。他說,“我來一趟和你說這事”,我說絕不肯犧牲我部下的生命來維持我的政治生命,我這個人從不做這個,而且還是為人傢的政治生命,我更不做呀。汪先生說我既然來瞭這一趟你給我這麼個大釘子,他回去辭職就為這事瞭。  訪問者:當時有沒有跟您吵?  張學良:不是吵,我不理他瞭,把他氣死瞭。宋子文來瞭,我們晚上出去玩去,我不理他。他走我連送都沒送。  訪問者:那宋子文先生怎麼說?  張學良:宋子文是陪他來的。他(指汪精衛)氣死瞭。他說:“我一個行政院長這麼大地位來跟你談。”我說:“不能因為你行政院長來瞭我就把我部下犧牲多少維持你的政治生命。咱們有良心的人不做這個。你既然是政府的人,要打就下命令,何必跟我商量?你跟我商量當然就是有餘地。你跟我商量,讓我自動來主持這事,政府不負責任,我不走這路。”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訪問者:他跟您說這話時,別的人有沒有支持您的或者支持他的?  張學良:隻有我們兩個人談話,沒有別的人。  訪問者:他帶瞭蔣先生的信去的話,那是蔣先生和他商量過瞭?  張學良:你拿蔣先生信裡。蔣先生信裡說是你來和我商量,談事。蔣先生是政府的軍事首領,他下命令當然我就聽。你來跟我談,是咱倆談,蔣先生讓咱倆談話,要是蔣先生信裡說“你要這麼辦”,那又不同。要我談就是要我聽你的命令嗎?既然要咱倆談我就可以有意見。既然你不同意我的意見,我不同意你的意見,這是咱倆的意見。如果你來瞭,你的話我就應該聽,那就不必跟我談,何不政府下命令呢?  訪問者:他(指汪精衛)什麼理由去跟蔣先生要這封信,想必是他說我去跟他(指張學良)談有把握。  張學良:蔣先生,我判斷,也在那兒耍滑頭。這封信裡,蔣先生就有意思是你自己斟酌這個事吧。不是我命令讓你做的。他(指汪精衛)跟我說你服從政府命令,我說蔣先生他不是給我下的命令,他信裡說得清清楚楚是您來跟我談。你是政府行政院長,我跟他叫開瞭。我說:“你要一定這樣,那你回去下命令。你為什麼不下命令?”我把他問短瞭,我說:“你讓我打一下,你認為我能打贏打不贏?要打不贏幹什麼?”他說維持政治生命,你再不打政治就“完瞭”。我說犧牲我部下的生命來維持你政治生命啊?他意思是,你打一下,如果失敗瞭,失敗是你的事瞭,政府是打瞭,好有個交代。 張學良與楊虎城  訪問者:那汪精衛也一定先得到瞭默契才去的吧?  張學良:蔣先生也耍滑頭。我認為蔣先生是認為他跟我談不攏的,否則蔣先生要不耍滑頭他何必這麼說呢?他可以硬一點說啊。蔣先生就是說我不負責任,至於你們倆談出什麼問題那是你們的事瞭。比如說打,那麼政府拿東西來,拿錢來,那我們政府沒下過這個命令。我問汪先生你們政府有準備沒有,如果沒有,那麼打一定失敗。為什麼失敗還要打,為瞭政治生命,你不打政府、老百姓那兒沒交代。那我就犧牲我的軍隊一部分的生命來維持你的政治生命?那我不做。汪先生說我不給他面子,我說這不是面子問題,拿人傢生命來維持面子,這個事情太大,我不幹。他們說你部下拿你當聖人一樣看,我對部下像我自己的手足一樣。  訪問者:您比如這個汪精衛,您那時有沒有覺得他這個人將來(會怎麼樣)。  張學良:我當時就看出這個人沒人格。我從前非常佩服他,後來他做瞭沒人格的事。這個人,胡漢民說他的一句話很有意思,那時他還沒失敗。我出國回來,到香港去見胡先生。胡漢民這個(人)非常好,很會說笑話,他說個小故事罵瞭兩個人,一個是汪先生,一個是蔣先生。他說:“汪精衛當年在總理孫中山孫先生面前專辦外交,辦外交的人是不說真話的。汪精衛就是習慣瞭,跟誰也不說真話瞭。”他說:“我在總理面前是亂說話的,什麼話都說,養成一個壞習慣,總理能饒恕我。現在我說出毛病來瞭。”這個話很有意思。  訪問者:他有沒有給您幾句忠言,勸您別回來?  張學良:胡漢民這位老先生可以說是相當正直的。在政治上說話是不應該的,他等於是我長官一樣。他隻能說這種偏鋒的話,你得看什麼地位。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36年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宋美齡攬住少帥的腰

  導讀:蔣夫人伸出胳膊攬住瞭他的腰,少帥也伸出胳膊攬住瞭她。總司令被人攙扶著下瞭飛機,腳一落地,前來問候的人欣喜若狂,他們把帽子拋向空中。  本文是美國人羅亞爾·倫納德的回憶。羅亞爾·倫納德1935年底應邀來中國,擔任張學良私人飛機的駕駛員。西安事變後,他又成為蔣介石的私人飛行員。  1936年的聖誕節午後,少帥把我帶進密室,問我能否在十分鐘內準備好飛機離開西安,我說可以。  到瞭機場,我發現這裡已經有少帥的四支隊伍在警戒。他們全都臉朝外,槍上裝好刺刀,子彈上瞭膛。汽車在飛機旁一停,我就立刻跳下車。此時,我註意到機場一角,有一大群學生手舉閃閃發光的橫幅大標語,旁邊還有一支管樂隊,他們操著鋥亮的樂器站在那裡。  少帥的三輛小車全速駛向飛機,隨後我聽到瞭拐彎時輪胎那又長又尖的剎車聲。學生們看到小車到瞭飛機跟前,紛紛向前擁去。少帥從第一輛車下來,命令士兵把學生往後推。少帥鉆進機艙,坐在我旁邊的副駕駛座位上。稍後我聽到身後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她帶著美國腔說:“準備好瞭嗎?”  我轉過身去,看見瞭一位迄今為止我所見過的最美麗的中國女人。這位女士當時坐在機艙左手的前排,她便是蔣介石夫人。“好瞭,”我回答說,“隨時可以起飛。”  “好,”夫人低聲說,“離開這裡!我們快走吧!”  “各位準備好瞭嗎?”我問。  “好瞭!準備好瞭!”蔣夫人不耐煩地說,“全都準備好瞭。”   起飛五分鐘後,少帥轉向我。他的臉繃得很緊,很嚴肅的樣子,他向我指指身後。我回頭一看,大吃一驚,我發現瞭總司令瘦長的身影。隻見他雙目緊閉,臉色憔悴,躺在機艙唯一的長沙發上,我沖少帥笑瞭笑。  “飛洛陽。”少帥說。半小時之後,我在潼關城外那縱橫交錯的戰壕上空盤旋。我們穿過瞭下面佈控的幾道戰線,將寫有和解內容的信件投下去。少帥這時看起來真是一身輕松,而且也不那麼硬撐著瞭,開始有瞭困意。我時不時地回頭看看機艙裡的情況。夫人望著窗外,臉上帶著快樂的微笑。端納一個人咯咯咯地笑著。宋子文大部分時間都在閉目養神,偶爾看兩眼報紙。總司令仍然睡著。到達洛陽時天剛剛擦黑,少帥讓我在空中先盤旋一兩圈,好讓下面的人知道我們要降落。  “沒有人發電文說我們要來?”我奇怪地問道。  “沒有,”他回答說,“西安那邊沒有多少人知道我們離開,我也不想讓任何人知道我們來。”  飛機一降落,那狹小的滿是沙子的機場上到處都是向我們跑來的學生和士兵。看見蔣夫人走出艙門,他們便在揚起的塵土中停下來,全都註視著她。她的雙腳剛著地,他們立即敬禮,其中的兩名軍官上前去攙扶她。少帥跟在蔣夫人後面。他剛剛踏上地面,四名士兵就拿槍對準他。  “要殺瞭他嗎?”其中一位士兵問。  “不!”蔣夫人斷然回答說。  蔣夫人伸出胳膊攬住瞭他的腰,少帥也伸出胳膊攬住瞭她。相關閱讀推薦:宋美齡晚年為何堅持在美國?巨額的支出靠誰呢?蔣介石死後宋美齡往蔣介石的靈柩中塞瞭些什麼?宋美齡往蔣介石棺材放瞭哪四本書?解密蔣介石葬禮揭秘宋美齡一生中的六大謎團:晚年巨額支出靠誰?被宋美齡封殺的民國絕色美女是誰?黃柳霜個人資料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總司令被人攙扶著下瞭飛機,腳一落地,前來問候的人欣喜若狂,他們把帽子拋向空中。  第二天早上,總司令、蔣夫人和端納乘坐幾架頭天夜裡就飛抵洛陽的容克飛機繼續飛往南京。數小時後,由護航飛機護航,我們的波音機隨後,機上坐著少帥和宋子文。  一場從蒙古刮來的沙塵暴,給少帥提供瞭一個可能會改變他命運的契機。中國人開的護航飛機被波音飛機甩下一大截,不久便消失在洶湧翻滾的黃雲裡。此時,少帥完全可以命令我飛到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然而他不這樣,仍決定繼續飛往南京。  我們到達瞭一個軍用機場,那裡群情激昂,人聲鼎沸。場面太亂瞭,我不得不把飛機停在跑道中間,讓機上的人下來。緊接著,一大群士兵馬上用自己的身體為少帥開瞭一條通道。  “現在要多加小心!”當他爬出機艙時,我提醒瞭他一句。“也許你不在乎有人想打死你,但也有其他一些人想讓你和我們在一起,不要作任何冒險!”  他轉過身子,掉淚瞭。這是我看到他頭一回掉眼淚。他用雙手緊緊握住我的手。   “謝謝你!”他說,“非常非常感謝!現在我們就此道別,無論我發生什麼事,你都要好好照顧自己。也許我再也見不到你瞭。”  他邁開幾步,又走回來,再一次默默地握瞭握我的手。  我目送著少帥。他身著黑色制服,頭戴黑色的筒形帽子,高昂著頭,眼淚順著臉頰往下流。  直到今天,張學良赴難的場景還凝固在我的心中。  (摘自《我為中國飛行——蔣介石、張學良私人飛行員自述》,[美]羅亞爾·倫納德著,劉萬勇等譯,昆侖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究竟是誰阻撓少帥回歸大陸:張學良終老他鄉之謎

  張學良終老異國之謎  2001年10月15日張學良在美國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逝世後,國內媒體對張學良生前為什麼不能回大陸一事,曾發表多篇文章。各種觀點爭論激烈,莫衷一是。時至今日,這仍是一個有待討論和研究的重要話題。筆者擬從鄧穎超致張學良親筆邀請函以及張學良的復信談起。  大陸方面已做好迎接張學良的準備  長期以來,史學界特別是東北的張學良研究者,一直都在爭論鄧穎超是否真有一封信函寄給遠在美國的張學良。新世紀伊始,筆者有幸見到瞭鄧大姐這封信的影印件。  1991年3月10日,當張學良和夫人從臺北桃園機場踏上飛美探親之途的消息傳到北京,中共中央對標志著這位著名愛國將領真正恢復自由的訪美之旅格外重視。中央書記處特別註意到張學良在臺北機場登機前對中外記者的談話中,公開表示有回祖國大陸探親的意向。鄧小平同志得知後,打電話給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和國傢主席楊尚昆,表示:“你們應該開個會呀,研究研究這個問題”,並對如何迎接張學良的歸來作瞭較為詳細的指示。   根據鄧小平和江-澤民的相關指示,中共中央有關部門馬上開始瞭緊張的準備工作,其中作瞭4項重要的安排:一是當年6月在北京為張學良舉辦91歲壽慶活動;二是紀念“九一八”事變60周年;三是派人去沈陽修葺張氏大帥府和大帥陵,為張學良歸來後赴遼寧撫順安葬其父張作霖的遺骸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四是派出一位中央副部級以上的黨內負責同志,親赴美國舊金山轉達中共中央對張學良的歡迎之意。前三項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但是,究竟派什麼人親赴美國迎接張學良歸來?反復比較,最終確定瞭呂正操同志。呂是張學良的故鄉海城人,東北軍的舊部袍澤,與張學良有過一段師生之誼,又是西安事變的直接參加者,與張有著至深的私人感情,當時雖已從全國政協-副主席的位置退瞭下來,但他是幾位人選中地位最高的一位(享受副總理待遇)。在中央確定呂正操前往美國迎接張學良以後,鄧穎超在中南海西花廳寓所親自召見瞭他。  這是因為,此前鄧穎超根據中共中央和鄧小平同志的意見,已以私人名義親筆為張學良寫瞭一封歡迎-信。當時由於鄧大姐尚不知赴美歡迎張學良的中共代表究竟是?-,所以,她在那封信上對赴美中共代表的人名暫空。她寫給張學良的信全文如下:  漢卿先生如晤: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數十年海天遙隔,想望之情,歷久彌濃。恩來生前每念及先生,輒慨嘆愴然。今先生身體安泰,諸事順遂,而有興作萬裡之遊,故人聞之,深以為慰。  先生闊別傢鄉多年,親朋故舊均翹首以盼,難盡其言。所幸近年來兩岸藩籬漸撤,往來日增。又值冬去春來,天氣和暖,正宜作故國之遊。今穎超受鄧小平先生委托,願以至誠,邀請先生伉儷在方便之時回訪大陸。看看傢鄉故土,或掃墓、或省親、或觀光、或敘舊、或定居。茲特介紹本黨專使 ×××同志趨前拜候,面陳一切事宜。 望先生以尊意示之,以便妥為安排。  問候您的夫人趙女士。  即頌春祺!鄧穎超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日  這已是鄧穎超寫給張學良的第二封親筆函件瞭。第一件是一年前張氏在臺北舉行90歲壽慶時她致的賀電。那時鄧穎超的賀電高高懸掛在臺北圓山大飯店昆侖廳祝壽的禮堂正中,引起瞭海內外人士的關註。鄧穎超第二次親筆寫成的邀請函,語言更加誠摯熱情,充分表達瞭對這位愛國將軍的敬重之情。相關閱讀推薦:一個比張學良還倒黴的少為人知的將軍:孫立人!揭秘:張學良與溥儀的弟妹偷情 差點娶瞭她揭秘:斯大林如何從張學良手中強占瞭黑瞎子島揭秘張學良父子為何槍殺邵飄萍:邵飄萍怎麼死的趙一荻與張學良的一世情緣:趙四為愛毅然私奔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呂正操等人奉中共中央之命,於5月23日悄悄從北京啟程。他們一行5人直飛舊金山以後,才發現晚來瞭一步。原來張學良早在幾天前即從此地飛往美國東部城市紐約訪問親友瞭。留在舊金山的則是趙四小姐及她的兒子張閭琳。在這裡,呂正操隻是出席瞭為趙一荻慶壽的活動,即刻率領隨員飛赴紐約。  張學良致鄧穎超信透出遺憾  5月29日,呂正操首次在紐約曼哈頓貝祖貽夫人的住所拜見瞭老上司張學良將軍。初次見面呂正操隻是禮節性的晤談和贈送壽禮。第二天上午,呂正操在紐約曼哈頓一傢瑞士銀行的經-理辦公室裡,避開所有外人和張學良進行瞭長達一小時之久的單獨談話。他首先將鄧穎超的親筆信交給張學良,張氏當時見瞭鄧大姐的親筆信,感慨萬千,顧不上使用放大鏡,就將眼睛貼近瞭那封信,反復看瞭兩遍,動情地說:“周恩來我熟悉,這個人很好,請替我問候鄧女士。”  呂正操向張學良表示瞭歡迎-他借赴美之便返回祖國大陸探親訪友的良好意願,張學良頗為感動。但是,由於事體重大,張學良鄭重向呂正操表示瞭暫且不能返回大陸的矛盾心境:“我這個人清清楚楚地很想回去,但現在時候不到,我一動就會牽動大陸、臺灣兩個方面。我不願意為我個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復雜。”  6月4日,張學良在紐約的祝壽活動結束以後,主動提出再次會晤呂正操,會面地點選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團長李道豫大使的官邸。  這次張學良和呂正操的談話整整持續瞭3個小時,談話的范圍也相當廣泛。呂正操著重向他介紹瞭中國共產黨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張學良對中國共產黨的上述主張深表贊同,並希望有生之年能為祖國的和平統一盡綿薄之力。張氏向呂正操表示:“我過去就是做這件事的,我願意保存我的這個身份,遲早有一天會用上。我雖然90多歲瞭,還有用得著我的地方,我很願意盡力。作為一個中國人,我願意為中國出力。”   盡管張學良坦率地向呂正操表露不能馬上返回祖國大陸探親,但他仍親自執筆給鄧穎超寫瞭一封回信:  周夫人穎超大姐惠鑒:  ×××來美交下尊札,無限欣快。又轉達中樞諸公對良之深厚關懷,實深感戴。良寄居臺灣,遐首雲天,無日不有懷鄉之感。一有機緣,定當踏上故土。  敬請×××代向中樞諸公致敬。  另轉請×××轉陳愚見。  肅此  敬頌夏安張××頓首 再拜六月二日  張學良在紐約出席旅美華人為他舉行的壽慶活動後不久,即與夫人趙一荻於

張學良後代 揭秘少帥張學良的子孫後代資料介紹

  張學良的後代:張學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稱少帥。他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他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愛國將領,曾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接下來由小編來為大傢說說張學良的後代。  張學良(1901-2001)與於鳳至共育有一女三子,分別是張閭瑛、閭珣、閭玗和閭琪。兒子的名字取自《詩經·爾雅》:“東方之美者有巫醫之珣、玗、琪焉”。  還在子女很小的時候,張學良就把孩子們送到沈陽一個著名的畫社——“湖社”學畫。陳師曾、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等著名畫傢都曾指導過張學良孩子的繪畫。在畫社不定期出版的刊物《湖社月刊》中,隨手就可翻到張閭瑛及其弟弟們的大量畫作評介,文中充滿瞭畫界大師們對張傢小姐少爺的贊嘆之詞,如:“閭玗公子年甫十歲亦能畫山水,而章法奇古,筆墨蒼渾,將來殊可未量。”而在刊載師徒們分手前的合影時,月刊撰文對“張副司令之男女公子”進行瞭一番評價:“沉靜好學,聰慧過人進步極速,習國畫四五年,或筆致勁健或瀟灑天真或肅穆有逸氣……”至今在張氏帥府大青樓二樓於鳳至臥室中還有子女們繪畫的復制品。  長子張閭珣從小聰明而又淘氣,深得爺爺張作霖的喜歡。有一次,閭珣悄悄跟在張作霖身後,張作霖到哪,他跟到哪。後來被張作霖發現,揪住鼻子,問:“你不去玩,跟著我幹嗎?”閭珣認真地說:“我在數,你一天能說幾個‘媽拉巴子’。”張作霖聽瞭,抱起閭珣哈哈大笑。原來張作霖在傢裡、在熟朋友面前愛罵“媽拉巴子”,人們聽慣瞭,也沒人在意。沒想到,小閭珣卻起瞭好奇心,決心跟定爺爺,數一數他從早到晚能說多少“媽拉巴子”。  1933年張學良下野出國考察,閭瑛、閭珣和閭玗也一同前往,並留在意大利學習。後來,由於意大利承認偽滿洲國,張學良憤而與墨索裡尼的女婿齊亞諾絕交,子女也隨之離開意大利,轉往英國。在英國期間,德國法西斯殘酷的空中大轟炸,導致張閭珣的精神出現嚴重的問題,1954年逝世,年僅37歲。   二兒子張閭玗繼承瞭張學良的運動天賦,從小喜歡騎馬、跑步、打網球。1929年第十四屆華北運動會上,閭玗在萬眾矚目之下和張學良表演打網球,球技精湛,令時人大為贊嘆!1958年,在美國的閭玗因車禍重傷,不治身亡。  三兒子張閭琪生於1919年,從小聰明伶俐,文思敏捷,格外受父母的寵愛。可是天有不測風雲,1929年,閭琪染上瞭肺結核。在那個時代,得瞭肺結核差不多可以宣告死亡。雖然張學良遍請名醫,於鳳至精心照料,可還是無力回天。張閭琪1931年死於沈陽,張學良痛苦至極,甚至不想活瞭。張閭琪死後,各種各樣的傳說非常多,有說是日本人害死的,還有說是醫生操作不當導致X光機爆炸,被炸死的。閭琪死後不久即爆發“九·一八”事變,令閭琪的死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各種傳說也流傳至今。相關閱讀推薦:張學良趙一荻臺灣幽禁照 一段被塵封的山中歲月趙四小姐簡介 傳奇女性趙四小姐與張學良的愛情張學良吸毒的故事:杜月笙曾將張學良捆床上戒毒張學良“不抵抗將軍”之名的稱號怎麼來的?蔣介石報西安之仇殺楊虎城 為何不殺張學良?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並非感情用事 西安事變真相:西安事變的“主謀”並非張學良

張學良後人近況 少帥張學良的後人如今在何方

  張學良後人:張學良(1901-2001)與於鳳至共育有一女三子,分別是張閭瑛、閭珣、閭玗和閭琪。兒子的名字取自《詩經·爾雅》:“東方之美者有巫醫之珣、玗、琪焉”。  還在子女很小的時候,張學良就把孩子們送到沈陽一個著名的畫社——“湖社”學畫。陳師曾、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等著名畫傢都曾指導過張學良孩子的繪畫。在畫社不定期出版的刊物《湖社月刊》中,隨手就可翻到張閭瑛及其弟弟們的大量畫作評介,文中充滿瞭畫界大師們對張傢小姐少爺的贊嘆之詞,如:“閭玗公子年甫十歲亦能畫山水,而章法奇古,筆墨蒼渾,將來殊可未量。”而在刊載師徒們分手前的合影時,月刊撰文對“張副司令之男女公子”進行瞭一番評價:“沉靜好學,聰慧過人進步極速,習國畫四五年,或筆致勁健或瀟灑天真或肅穆有逸氣……”至今在張氏帥府大青樓二樓於鳳至臥室中還有子女們繪畫的復制品。  長子張閭珣從小聰明而又淘氣,深得爺爺張作霖的喜歡。有一次,閭珣悄悄跟在張作霖身後,張作霖到哪,他跟到哪。後來被張作霖發現,揪住鼻子,問:“你不去玩,跟著我幹嗎?”閭珣認真地說:“我在數,你一天能說幾個‘媽拉巴子’。”張作霖聽瞭,抱起閭珣哈哈大笑。原來張作霖在傢裡、在熟朋友面前愛罵“媽拉巴子”,人們聽慣瞭,也沒人在意。沒想到,小閭珣卻起瞭好奇心,決心跟定爺爺,數一數他從早到晚能說多少“媽拉巴子”。  1933年張學良下野出國考察,閭瑛、閭珣和閭玗也一同前往,並留在意大利學習。後來,由於意大利承認偽滿洲國,張學良憤而與墨索裡尼的女婿齊亞諾絕交,子女也隨之離開意大利,轉往英國。在英國期間,德國法西斯殘酷的空中大轟炸,導致張閭珣的精神出現嚴重的問題,1954年逝世,年僅37歲。  二兒子張閭玗繼承瞭張學良的運動天賦,從小喜歡騎馬、跑步、打網球。1929年第十四屆華北運動會上,閭玗在萬眾矚目之下和張學良表演打網球,球技精湛,令時人大為贊嘆!1958年,在美國的閭玗因車禍重傷,不治身亡。  三兒子張閭琪生於1919年,從小聰明伶俐,文思敏捷,格外受父母的寵愛。可是天有不測風雲,1929年,閭琪染上瞭肺結核。在那個時代,得瞭肺結核差不多可以宣告死亡。雖然張學良遍請名醫,於鳳至精心照料,可還是無力回天。張閭琪1931年死於沈陽,張學良痛苦至極,甚至不想活瞭。張閭琪死後,各種各樣的傳說非常多,有說是日本人害死的,還有說是醫生操作不當導致X光機爆炸,被炸死的。閭琪死後不久即爆發“九·一八”事變,令閭琪的死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各種傳說也流傳至今。   女兒張閭瑛在英國留學期間與陶鵬飛相識。陶鵬飛是遼寧鳳城人,東北大學第一屆畢業生。閭瑛婚前,曾有人把閭瑛介紹給孔祥熙的兒子。但張閭瑛不為孔傢的財勢所動,說:“要嫁就嫁給佈衣”。張閭瑛與陶鵬飛結婚後,在美國定居。  1961年,陶鵬飛、張閭瑛夫婦去臺灣參加“陽明山華裔學人研討會”。趁此機會,張閭瑛向臺灣當局提出探望父親的請求。沒想到,臺灣當局來個不理不睬。張閭瑛沒辦法,找到張學良的密友張群幫忙。在張群的斡旋下,張閭瑛終於被允許與父親張學良見面。1934年,張學良與閭瑛在歐洲分別時,閭瑛還是一個小姑娘。現如今二十多年過去瞭,張閭瑛已為人婦,有瞭孩子。而張學良已頭發花白,步入暮年,父女倆見面,相擁而泣,在場人無不感慨萬千。這也是張學良第一次見到女婿陶鵬飛。但由於當局的嚴格限制,見面的時間僅僅一個多小時,就不得不再次分手。  1990年張學良重獲自由,自此張閭瑛每年都飛回臺灣看望父親。現今已90多歲的張閭瑛居住在美國,含飴弄孫,身體健康。  四子張閭琳(1930-),是張學良將軍的第四個兒子,母親是人稱“趙四小姐”的趙一荻,張閭琳是著名的旅美航天專傢,退休前供職於美國太空署,高級工程師。  10歲那年,趙四小姐要去陪伴囚禁中的張學良,便把閭琳送到美國,托付給伊雅格。  為瞭不讓張閭琳身份暴露,伊雅格將張閭琳改瞭美國名“克爾”。很快,張閭琳學會瞭一口流利的英語,把中國話漸漸忘得一幹二凈,到後來,張閭琳連父親張學良的名字都不會說瞭。  由於張閭琳天資聰慧、學習勤奮,中學畢業後便考取瞭加州大學,攻讀航天專業。大學畢業後,張閭琳終於成瞭一名航天方面的專傢。  1952年,在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幫助下,趙四小姐終於找到已多年沒有音訊的閭琳。1956年,張閭琳第一次來到臺灣。從此,張學良、趙四小姐終於和自己不會說漢語的兒子有瞭往來,共享天倫之樂。  張閭琳在加州大學讀書時,結識瞭一位華人少女陳淑貞。當時張閭琳並未告訴陳淑貞自己的傢世。陳淑貞也不願意追根探底。直到結婚後,陳淑貞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夫君就是赫赫有名的少帥張學良的兒子。而張閭琳也才知道,溫柔漂亮、知情達理的夫人是“南天王”陳濟棠的侄女。兩個名將之後,在異國他鄉喜結連理,真可說是天作之合!  張閭琳與陳淑貞結婚後生有兩個兒子,老大張居信1962年出生,斯坦福大學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在科研領域有突出貢獻,曾獲得美國全國科學獎金。次子張居仰,生於1967年。  1994年5月,張閭琳和妻子陳淑貞第一次經香港、北京回沈陽探親。他們夫婦來到北京以後,堅持要以非官方的身份,即以華裔旅美航天專傢的身份進行訪問。有關方面遂邀請張閭琳到航天航空公司去參觀我國歷次發射的衛星、火箭的實物及模型。參觀後,張閭琳對祖國航天工業的迅速發展感到分外欣慰。  隨後,張閭琳回到遼寧,代表父親憑吊祖父張作霖的“大帥陵”。看到眼前雄偉氣派的“大帥陵”,經歷瞭大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之後,仍然保存得十分完好時,張閭琳心中充滿感激之情。為瞭能讓遠在大洋彼岸的父親放心,張閭琳用攝影機拍下瞭陵區的全部景物,帶回美國。相關閱讀推薦:民國版“奶茶妹與強東哥”:趙四小姐與張學良張學良與杜月笙 杜月笙曾經強制張學良戒毒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不抵抗之謎:是張學良無能張學良趙一荻臺灣幽禁照 一段被塵封的山中歲月趙四小姐簡介 傳奇女性趙四小姐與張學良的愛情

張學良幾個老婆 少帥張學良相伴一生的紅顏們

  張學良幾個老婆?少帥張學良一生結過三次婚,原配夫人是於鳳至,第二個夫人是谷瑞玉,第三個夫人是趙一荻,即趙四小姐。人們皆知於鳳至和趙四小姐,對谷瑞玉則知之甚少。  張學良的原配夫人於鳳至,自幼聰明伶俐,文采出眾,並寫得一手清秀俊逸的毛筆小楷。在張傢大院的小一輩女人中,張學良的妻子於鳳至,最受張作霖重視。這不僅僅是由於兒媳婦的品貌出眾,還因為他十分珍視同於鳳至的父親於文鬥的舊誼。  張作霖1908年奉徐世昌之命赴鄭傢屯剿匪期間,到把兄弟於文鬥的傢中,看中瞭於鳳至的文才人品,就決定由她來做自己的長兒媳婦。當時張學良在奉天(沈陽)求學,追求他的高官之女甚多,他對於鳳至這樣出身低微的小鎮民女根本看不上,所以,當他奉父親之命,去鄭傢屯相親時,寫瞭一首《臨江仙》詞嘲諷於鳳至,暗示於傢是在巴結已握有東三省軍政大權的張傢。於鳳至當即回敬瞭張學良一首《臨江仙》,詞曰:  古鎮親赴為聯姻,難怪滿腹驚魂。千枝百朵處處春,卑亢怎成群?目中無麗人。海誓山盟心輕許,誰知此言偽真?門第懸殊難知音,勸君休孟浪,三思結秦晉。  張學良讀罷大吃一驚,深悔自己險些與一位才華超群的少女失之交臂。遂回心轉意,同意迎娶於鳳至。與張學良結婚以後,於鳳至深知自己縱有滿腹經綸,若沒有相當的學歷,也難以在張傢這豪門大戶立足的,所以堅決要求進東北大學讀書深造。於鳳至的文采學識,張學良常常自嘆不如。  於鳳至不僅聰慧,而且很漂亮,愛新覺羅溥傑就曾盛贊於鳳至“長得很美”。”她生就一張很古典的臉,清清秀秀的,宛若一枝雨後荷塘裡盛開的蓮。  張學良的第二個夫人是谷瑞玉,人稱“隨軍夫人”。  谷瑞玉,天津人。1904年2月出生於天津附近楊柳青一大戶人傢。1922年4月第一次奉直戰爭爆發,當時谷瑞玉剛剛18歲。這年7月間,谷瑞玉在出席二姐夫的傢宴時,有幸與張學良結識。豆蔻年華的谷瑞玉不僅天生麗質,而且通曉英語。一年之後,谷瑞玉任張學良的英語翻譯,其後二人感情日篤。  1924年9月,第二次奉直戰烽火再起。當時,張學良統帥著東北軍第三軍,日夜堅守在山海關九門口前線。正在戰事的緊急關頭,谷瑞玉來到前線去陪少帥。谷瑞玉在奉直激戰的前線陪伴著張學良度過瞭最困難的時刻,終於迎來瞭東北軍的最後勝利。張學良與谷瑞玉在戰地結合的情況傳到張作霖的耳朵後,他隻好對兒子與谷瑞玉的婚事表示默許,於是,1924年10月,張學良與谷瑞玉遂在天津結婚。  1928年2月,張學良升任第三方面軍團總司令,駐防保定。而素有隨軍夫人美稱的谷瑞玉獨自居住津門,學會瞭跳舞、泡酒巴等,常與人打麻將至深夜不散。還經常到北京一連數日聽戲不歸。數月後,張作霖在皇姑屯遇難。在秘不發喪期間,在天津居住的谷瑞玉未經許可,獨自冒然返回沈陽。正是由於谷瑞玉的擅自行動,引起瞭日本關東軍的註意。日本報紙上因此懷疑“秘不發喪”的真偽虛實,稱“張學良的如夫人谷瑞玉由津返回奉,說明張作霖在皇姑屯必死無疑。否則一向與大帥府關系並不密切的如夫人是不會在張學良不在奉天情況下獨自返回關東的。”谷瑞玉的冒然行動,埋下瞭在政治上與少帥分道揚鑣的禍根。   谷瑞玉的任性,使她與張學良間的裂痕越來越大。1928年冬天,奉系舊軍閥楊宇霆、常陰槐等心生異念,陰謀取張學良而代之。楊宇霆千方百計地收買谷瑞玉作內線,張學良發覺楊宇霆動機可疑,曾提醒谷瑞玉別上楊宇霆的當,然而谷瑞玉卻我行我素。是年12月楊宇霆假借乃父祝壽為名,請谷瑞玉與少帥一道去楊宅赴宴。張學良隨谷瑞玉前往後,險遭到一群日本浪人的暗算,幸虧於鳳至夫人早已識破樂楊宇霆的圖謀。此事發生後,張學良對谷瑞玉的誤解更深,其婚姻名存實亡。1931年1月,張學良與谷瑞玉解除瞭婚姻關系。張學良在天津的英租界為谷瑞玉購買小樓房一幢,又給她10萬元供其生活之用。相關閱讀推薦:張學良後人近況 少帥張學良的後人如今在何方民國版“奶茶妹與強東哥”:趙四小姐與張學良張學良與杜月笙 杜月笙曾經強制張學良戒毒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不抵抗之謎:是張學良無能張學良後代 揭秘少帥張學良的子孫後代資料介紹張學良趙一荻臺灣幽禁照 一段被塵封的山中歲月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張學良的第三個夫人是趙一荻,她與張學良相濡以沫,共度幽禁歲月,一直到終老。  趙一荻原名趙綺霞,原籍浙東蘭溪,1912年,她出身於一個頗有名望的官宦之傢。父親趙慶華是北洋軍閥直系政府時期鐵路局長。因在傢中排行老四,人們都稱她為趙四小姐。她十分美貌,而且冰雪聰明,十四五歲就曾成為《北洋畫報》的封面女郎。  1927年,剛剛過完15歲生日的趙一荻,在天津的舞會上認識瞭張學良。兩人一見鐘情,很快墜入愛河。此後的日子裡,張學良一有空閑就和趙一荻散步、聊天、打球、下棋,或者談論新詩。  父親趙慶華知道女兒與有婦之夫張學良在一起,一氣之下將趙一荻軟禁起來。在六哥趙燕生的幫助下,趙一荻與傢人不告而別,去東北投奔張學良,成瞭張學良的編外夫人。  其父趙慶華氣急敗壞地隻好在報上發表聲明:“四女綺霞,近日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傢祠規條第十九條及第二十二條,應行削除其名,本堂為祠任之一,自應依遵傢法,呈報祠長執行。嗣後,因此發生任何情事,概不負責,此啟。”趙慶華隨即聲言自身慚愧,從此辭離仕途,退隱而居。  趙一荻以張學良秘書的身份,搬進帥府後,非常感激於鳳至的寬厚仁德,對她更是恭順敬重。她和於鳳至和睦相處,情同姐妹。1929年,趙一荻為張學良生下瞭惟一的兒子張閭琳。  “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背信棄義,張學良在南京身陷囹圄,隨後,趙一荻陪隨著張學良開始瞭漫長的幽禁生涯。在與世隔絕的寂寞中,他們倆人相依為命,張學良把一切希望和歡樂都寄托在趙四小姐的身上,趙四小姐則盡自己全部的力量給張學良以安慰和照料。見過的人都說,趙四小姐經常身著藍衣,腳登佈鞋,幾乎洗盡鉛華,終日陪伴在張學良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