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局面

李愬夜襲蔡州之戰:藩鎮割據局面在中唐稍稍緩解

  【“懸軍奇襲,置於死地而後生”】   李愬雪夜襲取蔡州,擒獲吳元濟之役,是一成功的奇襲戰的典型戰例。   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閏八月,彰義軍(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卒。其子吳元濟隱匿少陽死亡的消息,徑自接掌軍務,擁兵自立。淮西一鎮僅有蔡(今河南汝南)、申(今河南信陽)、光(今河南潢川)區區三州之地,周圍都是唐朝州縣,勢孤力單。十月,一向有志於削平藩鎮的唐憲宗以嚴緩為蔡、申、光招撫使,決定對淮西用兵,討伐吳元濟。   元和十年(815年),吳元濟在唐軍的四面圍攻下負隅頑抗,並派人向成德王承宗、淄青李師道求援。王、李一面上表請求赦免吳元濟,一面出兵策應淮西,派人燒毀朝廷儲藏的錢帛糧草,刺殺力主討伐的宰相武元衡。憲宗不為其所動,擢升主張用兵的裴度為宰相,令其主持征討,並以韓弘取代作戰一年、無功可言的嚴綬。同時,又將刺殺武元衡之罪歸之於王承宗,下令對成德用兵。   元和十一年(816年),唐軍進攻成德。各路唐軍因缺乏最高統帥,難以協調行動,被王承宗逐一擊破。淮西戰區的唐軍因主帥韓弘養寇自重,隻能各自為戰。東路唐軍擊敗淮西軍,攻占鏊山(今河南丘東)。北路唐軍連敗淮西軍。南路唐軍亦攻破申州外城。西路唐軍先敗淮西軍於朗山(今河南確山),但隨即大敗於鐵城(今河南遂平西南)。中外為之震驚。但憲宗決意繼續用兵,並以名將李晟之子太子詹事李愬為西路唐軍統帥。   元和十二年(817年),討伐淮西的戰事進入瞭關鍵的一年。五月,憲宗下令停止對成德用兵,決心集中力量,先平定淮西。這時,北路李光顏率河陽、宣武、魏博、河東、忠武諸鎮唐軍渡過溵水,進至郾城,擊敗淮西兵3萬,殲滅十之二三。郾城令董昌齡、守將鄧懷金舉城降唐。吳元濟得知郾城不守,十分恐慌,將親兵及蔡州守軍全部調往北線,以增援董重質防守的洄曲。淮西軍的主力和精銳都被吸引到瞭北線。這就為西路唐軍奇襲蔡州創造瞭條件。

露梁海戰簡介:為朝鮮半島帶來瞭200年和平局面

  露梁海戰簡介:露梁海戰是一場於1598年12月16日在朝鮮東南外海露梁海域展開的海戰。此次海戰中國明朝和朝鮮王朝的聯軍給與一部日軍殲滅性的打擊,對戰後朝鮮半島200年的和平局面起到瞭重要作用。  1598年11月,日軍無心戀戰,由蔚山出逃,明軍分道進擊。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明軍由陳璘提督水師,副將鄧子龍、遊擊馬文煥等皆由其統屬。以戰艦數百,分佈忠清、全羅、慶尚各個海口。就在日軍將領撤退之時,陳璘派遣鄧子龍偕同朝鮮名將李舜臣聯合出擊,在露梁海上截擊想援救小西行長的日軍援軍立花宗茂、島津義弘、小早川秀包、高橋統增、宗義智、寺澤廣高等部。鄧子龍年逾七十,仍然意氣風發,率三巨艦向日軍進攻,並自為前鋒,與日軍決戰。  戰鬥時曾攜壯士三百人躍入朝鮮戰艦以救援,直前奮擊,日軍死傷無數。但其他戰艦卻誤擲火器於鄧子龍的戰艦,使戰艦起火,結果鄧子龍無路可退,壯烈犧牲。而李舜臣領兵來援,率龜甲船沖入敵陣,但卻被日軍包圍,結果不幸身中流彈而亡,他死前叮囑不許張揚,並把軍旗交給部下代為發號施令,以繼續戰鬥。   隨後副將陳蠶、季金等領軍趕至,夾擊日軍,日軍則因為成功讓小西行長脫困而且戰且退。而得以逃脫登岸的日軍又為明朝所殲,而有大批的日軍焚溺而亡。這時劉綎方進攻小西行長,並奪取橋寨,陳璘以艦隊一同攻擊,再焚燒日軍戰艦百餘艘。小西行長的友軍島津義弘引艦隊來援,陳璘亦將其擊敗,結果來援日軍隻得揚帆退去,立花宗茂則作為殿後接應小西行長讓其餘日軍成功撤退。然而對日軍而言,此戰的目的僅是救出被圍困在順天的小西行長並撤退回日本,並非求戰勝。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淮海戰役期間解放軍為何遭遇的慘重失利?真實的淮海戰爭:國軍士兵爬著過來要吃的揭秘:淮海戰役中被俘虜的國軍將領為何死不認輸崖山海戰歷史背景 崖山海戰發生後的結局是什麼崖山海戰是哪個朝代的?崖山海戰的經過是什麼?甲午戰爭海戰後勝利的日艦為何多數遭遇噩運?

商世祖盤庚簡介 商朝自此稱殷商出現瞭復興局面

  盤庚,甲骨文做般庚姓子,名旬,生卒年不詳。祖丁子,陽甲弟。陽甲死後繼位。商代第20位國王,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國王他為瞭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搬遷到殷(今安陽)。在那裡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瞭復興的局面。病死,葬於殷(今安陽小屯村)。  人物生平  盤庚,甲骨文做般庚,名旬,生卒年不詳。祖丁子,陽甲弟。陽甲死後繼位。商代第20位國王,根據《夏商周年表修正》,在位28年(前1300-前1277年在位)。於在位的第三年(前1298年)遷都於殷。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國王。病死,葬於殷(今安陽)。  《尚書·盤庚》就是他在遷殷前後的的講話記錄。他還提倡節儉,改良風氣,減輕剝削,終於安定瞭局面。人民的辛勤勞動,使殷發展成為一個十分繁榮的都市,此後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這裡,商朝也被稱為殷朝殷商。他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國王。病死,葬於殷(今河南省安陽縣小屯莊)。  在盤庚以前,商王朝政局混亂,統治階級豪華奢侈,王朝的統治出現瞭危機。盤庚繼位以後,決定把都城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到殷(今河南安陽),遭到貴族的反對。但是盤庚決意遷都,並作書告諭,違者重懲。   公元前1298年遷都以後,執行比較開明的政策,人民安居樂業,文化發展,社會富足繁榮,商王期從此中興。故商又可稱為殷或殷商。遷到殷後,他又以強硬手段制止瞭貴族們搬回舊都的企圖。  歷史事件  遷都安陽  從商湯開始傳瞭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裡。盤庚是個能幹的君主。他為瞭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可是,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後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瞭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遊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瞭,就不得不搬傢。相關閱讀推薦:商悼王陽甲簡介 因內亂不止使得商朝再度衰落商頃王南庚簡介 在位期間商朝國運再度衰落商莊王祖丁簡介 中國商朝第16位國王商莊王簡歷商僖王沃甲簡介 商朝第十五任國王商僖王生平商桓王祖辛簡介

中日甲午戰爭背景:甲午戰爭中日歐三國局面

  甲午戰爭(又稱中日甲午戰爭、第一次中日戰爭、清日戰爭、清日甲午戰爭;日稱日清戰爭),是中國晚清年間發生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為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由於發生年為1894年即清光緒二十年,幹支為甲午,中國史稱“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歷時9個月,分為陸戰和海戰兩個戰場,日軍攻下朝鮮的平壤,在黃海海戰中大敗北洋水師,之後又攻下中國的旅順、威海,並於1894年11月22日在旅順進行大規模屠殺,血洗全城。戰後雙方於戰後簽訂《馬關條約》,規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賠款,中國清政府因此背負沉重外債,國力日趨衰退,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傢。而日本因獲得巨額戰爭賠款,國力軍力迅速強盛,並逐漸走上軍國主義對外擴張之路。      戰爭背景:噴薄欲出的近代國傢VS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國   日本方面  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當時的日本,正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1888年,日本產業革命出現高潮,因此急需對外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本身就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加之國內封建殘餘勢力的濃厚及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尖銳,因此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於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瞭所謂“清國征討策略”,逐漸演化為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臺灣,第二步是吞並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征服亞洲,稱霸世界,實現所謂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戰爭就是日本實現“大陸政策”前兩個步驟的重要環節。   中國方面  當時的中國處於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沉淪。  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清政府中的洋務派掀起瞭一場以“自強”、“求富”為口號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在科學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方面向歐美看齊,因此清王朝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景象。清朝於1888年正式建立瞭北洋水師,成為亞洲一個強大的海軍力量,即使歐美列強也放緩瞭侵略腳步。但清政府並未像日本那樣變革國傢制度,因此所謂的“中興”也隻是回光返照而已。此時清朝政治十分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幹,紀律松弛。19世紀末的東亞地區,一個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國,一個是噴薄欲出的近代國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戰。  歐美方面  那時候,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傢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美國希望日本成為其侵略中國和朝鮮的助手;英國企圖利用日本牽制俄國在遠東的勢力;德國和法國為瞭趁日本侵華之機奪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國。俄國雖然對中國東北和朝鮮懷有極大的野心,但尚未準備就緒,因此對日本采取不幹涉政策。列強默許或縱容的態度,成為日本實施侵略計劃的有利條件。相關閱讀推薦:甲午戰爭簡介: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於哪一年?戰後反思:甲午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解釋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