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崩潰

心情低落無奈句子,心累瞭快要崩潰的說說|心情語錄大全

心情低落無奈句子,心累瞭快要崩潰的說說 1、當我閉上眼睛,淚水流不出來,顯然我的心碎瞭 2、當心在動,心仍然死瞭,我還能相信你並相信愛嗎? 心情低落無奈句子 3、世界上沒有同理心。針灸無法到達您。您永遠不知道這有多痛苦。 4、你是我意想不到的勇氣,是我必須放棄的糾纏。

大唐的最後崩潰:保存實力讓藩鎮不敢面對黃巢

  唐末的天下呈現瞭三足鼎立之勢:長江以北,大體以黃河為界,大河以北是藩鎮割據所轄區;大河以南是唐朝統治區。長江以南則為流寇流竄之所。   藩鎮割據,軍閥作亂,雖然把天下瓜分成條塊,嚴重的時候一片烏煙瘴氣,但是軍閥永遠不成氣候。因為軍閥往往以單純的武力來壓制很小的地區,講究“我的地盤我做主”,彼此間本身就是一個制衡。自身利益的過多考慮,使得彼此間形成強大凝聚力的概率很小。   而流寇的殺傷力就要嚴重的多瞭,流寇的可怕在於一個“流”字,就是流動性,他們見縫紮針,“打一炮換一個地方”,危害范圍廣,襲擊也不確定。所以,藩鎮割據多年,唐朝依然有招架之力,而流竄南北的黃巢起義軍,短短六年,一舉使唐帝國全面崩潰。   藩鎮遇上流寇還畏懼三分呢。黃巢起義本來不能持續那麼久的,唐王朝命令各地將領,鎮壓起義軍的時候,各地藩鎮都害怕跟義軍交鋒,互相觀望,使起義之勢愈演愈烈。   毛澤東說過:“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起義造反,無論怎麼演義,都脫不瞭一條:被逼無奈+有機可乘。   873年,唐懿宗死,僖宗立,政治黑暗,財政虧空年達300萬貫。這一年又逢黃河中下遊遭受旱災,夏季麥收一半,秋季顆粒不收。農民隻好以野菜、樹皮充饑。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徭役,賦稅仍未減輕,逼得農民無法生活。

邯鄲戰役:高樹勛起義拉開瞭個國民黨軍崩潰序幕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10月至11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河北省邯鄲以南地區對國民黨軍的反擊戰役,亦稱平漢戰役。   10月14日,國民黨軍第11戰區司令長官馬法五(兼第40軍軍長)、高樹勛(兼新編第8軍軍長)率領第30、第40軍及新編第8軍共7個師、4.5萬餘人采取“並列重疊配置”,從新鄉沿平漢線北進,以第40軍及工兵第9團為右翼兵團,以新8軍及第30軍為左翼兵團,分兩路自新鄉北進,第32軍尾隨第40軍等部進至安陽為第二梯隊,企圖與進占石傢莊的第一戰區第3、第16軍會合,然後繼續北進,與空運到達北平的第92、第94軍南北會師,完全控制平漢路。國民黨軍的旨在占領邯鄲,打通平漢鐵路(北平至漢口),為進軍華北、東北創造有利條件。其中新8軍是西北軍,有我黨的工作基礎,該軍中的民主分子對蔣介石歧視吞並非嫡系部隊和驅使他們充當內戰先鋒深為不滿。   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進行上黨戰役期間,曾以一部兵力肅清新鄉以北平漢路沿線日偽軍,基本上控制瞭從淇縣至高邑的200餘公裡鐵路,為主力遂行邯鄲戰役開辟瞭戰場。   據此,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於10月中旬指示晉冀魯豫軍區:“山東、華中主力轉移至冀熱遼區及東北,至快還須一月;各部到達後,佈置戰場,熟悉地形,初步完成準備,至快亦須兩月至三月。因此,我們阻礙和遲滯頑軍北進,是當前嚴重的戰略任務。”要求晉冀魯豫軍區除以一部兵力截擊沿同蒲路北進的第一戰區後續部隊外,集中主力,由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親自指揮,對付沿平漢路北進的馬法五、高樹勛部,務求殲滅其一部或大部。在打法上,軍委指出,必須審慎忍耐,以逸待勞,誘敵深入到安陽、沙河之間於我有利的地區,再堅決扼制之,逼迫敵全部或大部展開,我主力再從敵暴露的翼側或後方進行猛烈突擊而殲滅之。   20日,國民黨軍先頭部隊進占漳河邊的嶽鎮、豐樂鎮等橋頭陣地,掩護架橋。22日國民黨軍主力北渡漳河,遭到先期趕至邯鄲以南的第1縱隊主力的阻擊。24日,國民黨軍3個軍渡過漳河,全力北進,其第40軍之第106師等部在密集炮火掩護下向第1縱隊第1旅陣地反復攻擊竟日,於黃昏從崔曲、夾堤間突破,並進至高莊、南泊子一線。第1縱隊的頑強阻擊為軍區後續部隊到達預定戰場贏得瞭時間。晉冀魯豫軍區隨即組成北、南兩集團,從邯鄲以南、光祿鎮磁縣以西、馬頭鎮以東3個方面對北進之國民黨軍形成包圍之勢。   劉伯承、鄧小平根據軍委的意圖,決心集中第1、第2、第3縱隊及冀魯豫、冀南、太行軍區部隊各一部共6萬人,並動員10萬民兵配合作戰,在漳河以北、邯鄲以南的滏陽河套地區殲滅由新鄉北進之敵;在給敵以軍事打擊的同時,爭取新8軍戰場起義。預定的作戰方案是:預定的作戰方案是:首先以太行、冀魯豫軍區部隊和民兵,在黃河以北至安陽間破壞鐵路,加強襲擾,以疲憊和遲滯敵人,爭取時間掩護我軍主力向作戰地區集中;待敵渡過漳河後,立即以一部兵力控制漳河渡口,切斷其與安陽之敵的聯系。然後誘使北上之國民黨軍至漳河以北、邯鄲以南地區,予以各個殲滅。同時,以第2縱隊自上黨地區先行東進,配合己在平漢路作戰的部隊,肅清盤踞於臨漳、成安、臨洛關(今永年)等地的偽軍,並組織預定戰場附近的軍民,破路填溝,拆碉平寨,使進入預設戰場的敵人無所依托。我軍殲敵的具體部署是:第1縱隊和冀魯豫軍區部隊為路(平漢路)東軍,以第2、第3縱隊和太行、冀南軍區部隊為路西軍,對敵實施東西鉗擊並予以分割圍殲。

大清與南京臨時政府都覆滅於同個原因:財政崩潰

  一、大清王朝的覆滅與財政崩潰  清王朝覆滅原因太多,其中清政府財政的崩潰是極其重要的原因。同樣的,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攫取的原因太多,其中孫中山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財政崩潰也是極其重要的原因。甚至可以誇大一點說,大清王朝與南京臨時政府都倒臺於財政崩潰的危機之中。  基本的常識告訴我們,財政是國傢政治的重要基石。沒有充足的財政支持,就難以維持國傢機器的運轉,必然危及國傢政治的安全。在和平年代,財政為國傢機器的方方面面運轉提供物質保障,在戰亂年代,則主要體現為為國傢機器的最主要部分——軍隊的運轉提供物質保證。清王朝無力應對辛亥革命,以至於要退位求全,極其重要的原因是財政窘迫,到瞭無力支付軍餉的地步,覆滅已不可避免。同樣地,孫中山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之所以搞不過袁世凱,也是因為財政太空虛。總之一句話,政治玩的就是錢,沒有錢,肯定玩不成,玩不好。何以見得如此,不防細細道來。  武昌起義暴發後,迅速席卷全國,18個省紛紛宣佈獨立,已然在全國形成燎原之勢。清政府驚恐萬狀,想要鎮壓革命,保住大清江山。既想鎮壓革命,必須調動大量的軍隊,因此需要大量的餉械,官兵不可能個個都免費地為清政府出生入死,而且打仗絕不同於平時的國傢機器維護,多一點少一點無所謂,為瞭取得勝利,尤其是取得關鍵性戰役的勝利,是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的,也就是說需要拿銀子往裡砸。   沒有人可以計算出清政府撲滅革命烈火需要多少銀子,但是我們能夠知道,鎮壓活動才剛剛開始,清政府就顯出捉襟見肘瞭。當時清政府度支部尚存銀兩100餘萬兩,而皇室積累的財富多過六七千萬兩,可見國傢之窮而權貴之富。據《溥偉日記》記載,辛亥革命時,馮國璋攻破漢陽,載澤請隆裕太後發餉三月,隆裕答:“現在內帑已竭,前次所發之三萬現金,是皇帝內庫的,我真沒有。”連軍餉都發不起,這仗還怎麼打得下去、打得贏?  不光是前線的北洋將士要餉要械,揚言“言戰必先籌餉”,要皇親國戚拿出自己的錢房錢來助戰。那些暫未獨立的省,也紛紛向中央政府要錢要部隊,多的動不動就上百萬兩,少的也有個十萬二十萬的,囊中羞澀的清政府如何應付得過來,隻能老實承認“勢難兼顧”。  這在財政緊張之際,大清政府後院又起一火——金融恐慌。本來,革命動亂會造成時局不穩,直接影響金融穩定,民眾會因人心惶惶而急急向銀行擠兌,為瞭保值,又會將鈔票換成硬通貨銀兩。為瞭穩定金融局勢,清政府應該立即加緊向銀行投放現銀,擔當兌匯任務,“維市面而安人心”。可是在這個時候,清政府囊中羞澀,因此就要把手伸向銀行提錢、要錢,而且數目標往往不小,這就讓銀根告緊,本已風雨飄搖的金融局勢更加動蕩不安,這樣,清政府投入那點安慰性的現銀之於全國性的金融恐慌如同杯水車薪,不僅無濟於事,還讓其財政危險雪上加霜,連最後一點精血都幾乎耗盡。  還有一個勒著清政府財政脖子的繩套在一步步收緊——償付賠款和外債。據統計,甲午戰爭前後,清政府共向外國借款七次,計34000萬兩,另外有大量的賠款需要逐年償還。在面臨革命烽火四起的危機之時,清政府與債權國商量,能不能暫緩賠償,沒有得到列強同意。無奈之下,清政府想出一個歪招,讓處在金融中心的上海道,“在滬關洋藥稅厘項下設法籌措”賠款的錢。上海道回復說現在銀根奇絀,無錢可提,一提就會倒閉,語氣十分嚴峻為難。這一招弄不到錢也就罷瞭,還引起瞭上海金融業的恐慌,商界紛紛反抗,這一歪招隻能胎死腹中。  人禍偏逢天災,辛亥年國內許多地方發生災荒,可謂“災民遍野”,為瞭穩定社會情緒,政府又不得不拿出一些錢來賑災濟民,收籠人心,雖然錢不多,但畢竟僧多粥少。就這一點點小錢,還被一些地方官挪用作軍餉,更加激起底層民眾的不滿。相關閱讀推薦:八次圖強維新的機會 大清就這樣錯過瞭!國庫900萬兩白銀因何不翼而飛?揭“道光”奇案日薄西山的大清王朝:圓明園裡的六個病夫皇帝毀掉大清的新軍嘩變:清廷未來的支柱為何要暴動揭秘: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失敗求和找海嘯當借口?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從10月10日暴發武昌起義,到12月底,才區區兩個月不到,清政府國庫瀕臨崩潰瞭,用度支部的話說是,“現在時局危迫,庫款告罄……倘不速籌款,則嘩潰即在目前。”  為瞭挽狂瀾於既倒,清政府解決財政危機的第一法寶就是再借外債,“非大借外債分配各省,不足以救危急。”可是,這個時候,精明的列強一方面在觀察革命形勢的發展,一方面也看到清政府的權威已成強弩之末,他們在尋找在中國的合意的合作者,這個人就是被稱為“非袁莫屬”的袁世凱,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之星。因此,對於清政府的借款“概行拒絕”。在清政府的再借外債的所有努力中,隻獲得瞭法國金融資本傢勾堆男爵的支持,借瞭兩次款,共計24000萬法郎,但這些精明的資本傢雖然同意借款,但考慮到局勢並未完全有利於清政府,所以遲遲不肯交款。  清政府解決財政危機的另一手段是發行愛國公債和開捐籌款,隻是這個時候,人心飄搖,辛亥革命本身就具有排滿的意義,有幾個人還那麼愛滿人之“國”呢?發行愛國公債隻能成為泡影。愛國公債不能吸引國人的興趣,說明國人對清政府已失望深重。開捐籌款也註定難有成效,更何況這與“仿行憲政”是相違背的事,既要立憲,就是要改政體,又搞什麼捐官的事情,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所以也不會有人“投資”。逼到這一步,隻有濫發貨幣,這無異於飲鴆止渴,預示著末世的到來。   其實,清政府的財政崩潰到什麼程度,隻需要一個事例就可以說明,那就是1911年12月底,裕隆皇帝決意將貯藏於沈陽故宮和熱河行宮的禦用瓷器等拿出來拍賣,“變價充餉,以救目前之急”。照說,這些都是祖宗的遺物,是絕不能隨意動用的,以示對先人的尊重,就像窮人傢不被逼到絕境絕不會把傢祖傳的某個寶貝拿出去典當或拍賣一樣。清政府拍賣禦用瓷器是一個標志,標志著清政府財政已走到窮途末路,辛亥革命隻是壓在這隻走到窮途末路的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應該說,晚清清政府的腐敗程度並沒有達到駭人聽聞的地步,晚清一些貪官在歷史上還排不上號呢,雖然國傢窮皇室富,但腐敗並不是晚清財政危機的主要原因。晚清財政危機是一個緩慢形成的過程,是一次次政治危機掏空瞭清政府的財政,最後這根“頂梁柱”倒瞭,大清江山也就倒塌瞭。其中有幾次大的政治危機是不能不說的,一次是太平天國,雖然最後太平天國被鎮壓下去瞭,但付出的財政付價是沉重的。在1853年11月,咸豐帝的一次上諭中說,“軍興三載,征調頻仍……比年內外拔軍需不下四千餘萬兩”,而當時清政府的年收入也不過三四千萬兩而已。為瞭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清政府不說是“蕩產”,也可以說是“傾傢”瞭。  第二次大的政治危機是甲午戰爭。這場歷時近一年的戰爭不僅將洋務運動的心血付之一炬,耗掉清政府6000萬兩白銀,還不包括因戰敗的對日賠款。這是清政府勒緊數年褲腰帶才能積贊的收入總和,雖然能通過不斷借外債勉強應付,但財政敗相已顯。  第三次大的政治危機當屬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的直接後果是清政府與西方十一個國傢簽訂《辛醜條約》,賠款總額高達4.5億兩白銀,還不算高達5億多的利息。這個時候,清政府的財政已如大廈將傾,已經經不起任何折騰,可就在這個時候,居然發生轟轟烈烈,燃遍全國的革命,這不是生生地要大清王朝的命麼。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在財政危機剝皮肉一樣一層層剝去,最後隻剩下骨頭的時候,仍然得不到絲毫的補充,原因是有一個十分要命的東西,就是對內對外,清政府都缺少財政自主權。對外,晚清政府歷次戰敗,關稅自主權被列強一步步控制,因之財政收支受到列強的影響,清政府財政的大項來源,如關稅等被拿來作為賠款和借債的抵押,受制於列強,晚清政府財政的自我平衡能力大為減弱。  對內,自太平天國戰亂以降,地方政府日益做強,擁兵自重,自霸一方。地方勢力為瞭壯大自己的實力,必然不願意拿自己的錢奉中央所用。非但不如此,地方督撫還想方設法揩清政府的油,借著時局混亂,隨便開口向清政府要餉要械,為瞭壯大自己的實力,甚至發行地方債務。面對清政府近乎跪求的呼喊,“求各省分籌接濟,稍救眉急”,各省應者寥寥。如此情境,就是革命黨人不發難,清政府也大有難以為繼之嘆瞭吧。  二、南京臨時政府的覆滅與財政崩潰  現在再來說說南京臨時政府的完結與其財政危機的關系,真可以說與大清王朝如出一轍。要不是因為南京臨時政府財政困窘,孫中山也不至於讓位於袁世凱,南京臨時政府變成南京正式政府,他這個臨時大總統變成正大大總統有什麼不可以?革命黨用血肉換來的政權也不至於老老實實地拱手讓給袁世凱,也不會有後來那麼多的革命黨與袁世凱的爭權奪利,新仇舊怨,歷史恐怕得改變。   戰爭需要財力支持,從財政支持來講,清政府與革命黨對弈,雖然清政府政府危機十分嚴重,但我們也要看到,革命黨其實也是財力有限,要不是這場革命得到各省立憲派的支持,我相信革命黨人早就堅持不下去瞭,更不要說推翻滿清統治,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清政府大廈雖傾,但單靠革命黨來推是很難推得倒的,要是革命黨很有錢,也不用孫中山在國外到處化緣,化緣得點錢也往往杯水車薪。革命黨跟清政府玩“持久戰”那就更不靠譜。俗話說,“翻倒眾人推”,清政府的倒臺就是眾人推的結果,不單革命黨推,立憲派也推,最後,連清政府倚重的袁世凱也推,這麼多力量加在一起,大清王朝不倒都難。  清政府覆滅後,照說政權就順利地落到瞭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手中,但問題就在這裡,清政府的倒臺是眾人推的結果,不是孫中山一派推倒的,所以在“分贓”的時候,你革命黨人就不能獨吞勝利的果實,事實是,你也不敢獨吞,還要看立憲派和袁世凱的北洋派的臉色,這樣,勝利果實就由推到墻的“眾人”來分,而且還很難說按照誰出的力多來分,而是按誰的力多來分。而袁世凱的力誰也不敢說少,而且他的力(軍事實力)明顯占上鋒,這個事情對於革命黨來說就很不好,是他們欲除之而後快的對象。  要想跟袁世凱玩,就得有錢,沒有錢,不要說北伐,就是新生的革命政權能不能保得住都是個問題。  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白手起傢的政府,幾乎沒有從清政府那繼承任何的政治遺產,那些革命傢也個個都是“窮光蛋”。辛亥革命後,各省在滬代表議決臨時政府設在南京。選黎元洪為大元帥,選黃興為副元帥。黃興這個副元帥要到南京去就職,不能兩手空空,連個沒有辦公費,無奈之下,黃興通過張謇向上海三井洋行借款30萬元,作為到南京後的軍政費用。而孫中山從海外歸國,革命黨人最關心的是他能帶會多少錢,結果孫中山說他沒有帶一分錢回來,而是帶回瞭革命思想,令不少革命黨人大失所望。  時任總統府秘書長的胡漢民後來回憶說:“有一次,安徽都督孫毓筠派專使來,說軍餉奇缺,要求撥給二十萬元。孫先生批示撥給二十萬。但等我拿著批條到財政部時,庫中僅存十洋。”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在滬代表們知道張謇既有錢又有弄錢的關系,還懂得理財,就推舉張謇任財政部長,張力辭不就。張騫為什麼放著大好的位置不做?就因為這個位置不緊不是一個肥缺,而且還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位置。這實因張騫對於政治和時局有著太為清晰的認識。  張謇在《對於南京新政府財政意見書》裡指出,欲使各國承認臨時政府,必先使臨時政府有鞏固的權力,政府權力鞏固的象征有二,一是統一的軍隊,二是充裕的財政,而軍隊能否統一,全在財力的強弱。按他的預算,臨時政府一年的軍費需要5000萬兩、中央行政及外交經費至少需要3000萬兩,加上其他支出,一年的財政支出需要2億兩;而歲入甚少,海關稅3000萬兩,兩淮鹽稅僅1000萬兩,除此無其他進項,外省除江蘇、浙江、廣東稍有盈餘補貼中央財政外,其他各省尚且不能自足,中央財政每年最少赤字8000萬兩。  張謇提出瞭兩條補救建議:“一、各省代表均集南京,請將以上約集項目,及每年所短八千萬兩,宣告各代表,詢問自明年起,每省能擔任若幹萬兩,務必確實答復。二、孫中山先生久在外洋,信譽素著,……能否於新政府成立後,擔任募集外債一萬萬兩或至少五千萬兩以上。”  為瞭鞏固新政權,南京臨時政府盡力去“開源”,開源最便捷的辦就是對外舉債,可是孫中山跑斷瞭腿向英美等國銀行借款謀就是借不到,這個時候,列強並不看好孫中山及以孫中山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認為孫中山並不是他們在中國最理想的利益代理者、合作者。英國甚至主張從經濟上遏制南京臨時政府,使革命黨人與袁世凱回到談判桌上,避免因戰爭而損害英國的在華利益。英國不僅自己不向臨時政府貸款,還阻止其他列強向臨時政府貸款。   孫中山、黃興曾決定以漢冶萍鐵礦為抵押向日商借款500萬元,對外則稱該礦集股3000萬,中日各半合營,由公司轉借500萬給臨時政府。此事泄露,輿論大嘩,遭到各方反對,尤其是英國直接出面阻止日本,認為“上述借款之一部分,無疑將提供革命軍作為軍費使用,希望貴國政府加以制止。英國政府將繼續盡最大努力制止本國財團向官、革雙方之任何一方提供借款,確信貴國政府亦應采取同樣措施。”這次借款之事最終沒有搞成,反而讓實業部長張謇大為反感,辭去實業部長,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孫、黃又想到向日本求援,日本乘機向孫中山提出租借滿蒙,通過雙方的報報往來可見,大致的交換條件是,“日本如能在漢冶萍公司五百萬元借款之外再借與一千萬元,則孫等與袁世凱之和議即可中止,而孫文或黃興即可赴日訂立關於滿洲之密約。”  借不到外債有內部支援也行啊。可是南京臨時政府連內部支持也很難弄到。光復後的各省地方政權林立,有的省有數個都督,也有的省有十來個軍政府,各自為政,並不完全聽命中央政府。政權的不統一意味著財權的不統一,所以當中央政府入不敷出,像張騫所說,要求每省能擔任若幹萬兩,各省政府就沒有覺得有理由要承擔中央政府的財政。  南京臨時政府還想瞭一些解決財政危機的辦法,如發行軍需公債、發行軍用鈔票、設立銀行、整頓金融秩序及沒收敵產等。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瞭財政壓力,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財政問題。  在此不能不提一下軍需公債,這是南京臨時政府寄望最厚的籌款辦法,其重要意義正如南京臨時政府在頒佈公債章程時所強調的,“兩方勝負之所判,實隻財政豐嗇之攸關”,“不世之奇勛,爭手腕不爭喉舌,最終之勝利,在鐵血尤在金錢”。因此,臨時政府要求國民“同矢匈奴未滅之心,共揚卜式輸財之誼”,希望國民購買公債,共赴時艱。為瞭確保軍需公債達到目的,臨時政府要求“聯十四省財賦之區,毋分畛域”,既要各省都督承領債票,同時限制各省自辦公債,以其財政之統一,同時派人到日本、南洋去遊說,勸募公債。  然而,公債發行並未取得如意效果,軍需公債定額1億元,隻獲得730多萬元(一說463萬元),杯水車薪,並沒有讓臨時政府財政轉危為安。但是不能不說,軍需公債發行所籌到的款項,對處在風雨飄搖中的臨時政府仍起瞭穩固時局的重要作用,試想沒有這些款項,臨時政府恐怕連三個月都難以為繼。分頁:4/6頁  上一頁23456下一頁  南京臨時政府一方面籌不到錢,財政十分困難,一方面包括軍費在內的支出卻十分浩繁,尤其是軍費是一個大問題。當時,革命動員起來的大量軍隊此時有三種選擇:一種是趁勢而為進行北伐,“以武力掃除北京勢力”,統一全中國,建立全國范圍的民國政府;一種選擇是北伐時機尚未成成熟,又有條件和能力養著這些軍隊,以圖他日;一種是沒有財力養這些軍隊,隻好載減和遣散一些軍隊。任何一種選擇都跟政府的財力有關,第一種選擇是在財力雄厚的前提下可以叫板袁世凱,第二種選擇是財力尚可的情況下可以維持現狀,第三種選擇是財力微弱,隻好坐困窮城,眼睜睜看著想辦的事辦不成。  很不幸,南京臨時政府就面臨第三種選擇,一種無可選擇的選擇。即便要遣散這些軍隊也要花錢,不給錢的話,索餉者踏破你的門檻,這還是小事,發生嚴重的軍隊嘩變則有可能斷送來之不易的共和政體,這是不能不讓南京臨時政府的領導層謹慎考慮,左右權衡的。  毫無疑問,倘若革命黨人稍為有更多一點財力的話,他們斷不會屈就現實。事實上,為瞭能夠保住現狀或是能夠北伐,他們是想瞭辦法的。其中孫中山租借滿洲以求獲得日本資金上的支持,就是為瞭籌得北伐的錢。誰知道日本軍方認為,“在中日、日俄兩次戰爭中,滿洲是日本人為之拋灑珍貴的鮮血的地方,理應享有一切權益,而無須以金錢收買。”南京臨時政府北伐的最後一點希望變成瞭泡影,不能不接受和談,向袁世凱妥協,並將政權移交袁世凱,南京臨時政府僅存三個多月就天折瞭。這就是日本山田純三郎在回憶時說的,“孫先生方面,既無打倒袁世凱的武器,又無資金”,“不得不含淚同意南北妥協,最終讓位於袁世凱”。用俗說來講,這叫做一分錢急死英雄漢,沒有錢很難辦得成事,更不要說辦政治。

揭秘:1949年到底發生瞭什麼 使國民黨突然崩潰?

  (一)“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認為共 產 黨會打贏,輿論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  重慶談判的時候,國共兩黨領袖的口袋裡都有一個清單。  正值抗日戰爭剛結束,蔣介石的個人聲望達到瞭頂點,而當時國民黨國民政府的威望、軍事力量也達到瞭高峰,軍隊總人數接近500萬。國民黨軍隊中最強的就是陸軍,陸軍主流部隊的裝備和當時反法西斯戰場上的盟軍是一樣的,就連士兵的鞋帶都和美軍的一樣,更不要說武器瞭———輕武器都是盟軍裝備,重炮都是美式榴彈炮。  而那時毛.澤東主席兜裡也有個清單,是******從延安發過來的,當做一個談判的籌碼。  這個清單上寫著的軍隊總人數是127萬。其實,我認為這個數字大大地有水分,當時我們的正規部隊可以計算出來———抗戰期間八路軍有3個師,新四軍基本上沒有瞭,哪裡來的127萬人?隻能是算上民兵瞭。但最重要還不是人數,是武器,我們最好的主力部隊裝備就是步槍,部隊的火炮就是繳獲的日本山炮。而我們的民兵甚至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手持大刀就上戰場。  近年來學者到臺灣訪問,突然發現一個問題:臺灣的一些學者,甚至蔣介石的高級將領以及他們的後代,總要提這樣一個疑問,直到現在他們還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從1947年到1949年間到底發生瞭什麼事情?怎麼國民黨好好的一個政權就沒有瞭?坍塌得太迅速瞭!   (二)“在一場戰爭裡,軍人們擁抱著什麼樣的信仰很重要,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為瞭什麼而戰!”  蔣介石在1948年8月的一個軍事檢討會議上曾說:“現在我們大多數高級將領精神墮落、生活腐化,革命的信心根本動搖,責任觀念完全消失。尤其使我痛心的是,這幾年來有許多受我耳提面命的高級將領被捕受屈而不能慷慨成仁,許多下級官兵被匪軍俘虜,編入匪部來殘殺自己,而不能相繼反政,這真是我們革命軍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這是蔣介石的原話。  國民黨相當一部分的高級將領,在抗日戰爭期間為民族做出瞭貢獻,他們是能打仗、誓死不屈的,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但是在解放戰爭當中,被我們的普通小戰士、甚至是民兵摁在地上活捉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少將級別以上的就有260多人。許多有名有姓的抗戰名將就這麼被我們生俘瞭,包括杜聿明、黃維等人。還有很多的高級將領不是在戰場上被俘虜的,而是逃出瞭戰場、已經走出一兩百裡地瞭,居然被我們的民兵抓住。  解放戰爭打到中後期,許多國民黨的將士都開始疑惑,自己究竟是為什麼而戰。戰鬥中,共產黨每場打下來傷亡很大,但是越打人越多,渡江戰役時共產黨的軍隊達到瞭400多萬人。  我查瞭一下渡江戰役的詳細部隊構成,發現其中相當一部分連隊百分之七八十是“解放戰士”。什麼叫解放戰士?就是國民黨俘虜,甚至有的連的幹部、指揮員都是“解放戰士”充當的。  最有意思的例子是遼沈戰役。第一戰打廖耀湘,在野地裡俘虜瞭國民黨士兵17萬人,這是第一場大規模決戰,第一次能抓那麼多人,共產黨的政工幹部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按照政工條例,抓瞭俘虜是要甄別的。但是17萬人怎麼甄別?相關閱讀推薦:1949年宋慶齡北上途經南京時為何不願去中山陵?新中國十大悍匪戰力排行榜:盤點1949年後十大悍匪動蕩年代:太平輪事件背後的1949年上海1949年太平輪沉沒真相:一場人禍與失敗的救援揭秘1949年哪些人能夠去臺灣?去臺灣究竟有多難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最後沒有辦法,就在野地裡拿松樹條搭瞭一個門,上面貼瞭三個字“解放門”,願意跟著共產黨部隊參軍的,從這個門走過來,不願意的從門邊上走,給兩塊大洋的路費,讓他回傢種地去,傢裡分地瞭。  最後,有三分之二的國民黨士兵從門裡面走過來。我們的政工幹部就在門邊握手歡迎。  (三)“在解放戰爭中,國共雙方一個是對信仰的擁有,一個是對信仰的喪失,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解放戰爭另一個重要的勝利原因在於土地改革。  我查到當時土改的一份文件,很驚訝。其中有一個條款很有意思,是這樣寫的:“在分土地的時候,如果本村有在國民黨軍隊服役、現役的官兵傢人,一視同仁,一樣分地。”  當時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國民黨軍隊被包圍,包圍圈裡沒吃沒喝,共產黨就拿大喇叭喊話。他們的長官最害怕我們喊兩個內容:第一是“趕緊過來吧,這邊有肉包子”。因為他們食物隻能靠空投,一圍就是一個月,餓得慌。但共產黨這邊確實有肉包子,是老百姓給的,這香味抵擋不瞭;第二就是“兄弟趕緊過來吧,回傢吧,你們傢分地瞭”。後者更不可阻擋,造成國民黨軍隊成建制地往這邊投誠。  信仰並不是抽象的詞,它是很具體的。堅信自己做的是正義的事業,堅信民族能夠得到解放、繁榮,堅信自己能為此貢獻自己的一生,這就是信仰。   1947年,解放區的翻身農民紛紛把自己的子弟送來參加人民解放軍  盡管現在一些年輕人以標榜自己什麼都不信為時髦,但我還是想說,我沒見過哪個真正成功的人,心裡是沒有信仰的!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四)“當時國民黨的腐敗直接反映在軍事上。國民黨高級戰區將領多數身兼二職,一是指揮作戰,二是做生意。對於其中大概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來說,軍事隻是他們的副業。”  國民黨在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一股不可遏止的腐敗浪潮迅速席卷瞭全黨。後來蔣介石到瞭臺灣總結自己為什麼失敗,他還說,“我們失敗就失敗在‘接收’二字。”  當時全國上下約有2300多個接收委員會。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的軍政大員發“國難財”,打著“接收”的旗號,把土地、企業礦山、國傢財產都拿來中飽私囊,從此重新開始國民黨作為執政黨的統治,但是內部的腐敗已經不可遏制。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時,海州的司令官是李延年。國防部讓李延年帶著海州部隊和野戰軍沿著隴海鐵路趕緊向徐州收縮,但這一行動要冒極大危險,因為陳粟大軍就壓在隴海鐵路北邊,決不能讓對手事先知道。  因此,對這次行動,國民黨內部保密做得很嚴格。嚴到什麼程度?———第二天要出發瞭,頭一天司令官還不知道。   出發前一天晚上,李延年正要睡覺,竟然有一個老百姓敲門進來,對他說:“李司令啊,你千萬不能走啊,你要走也不能自己走,要帶著我啊!”李延年當時對他說:“校長讓我們死守海州,我能上哪裡去?”  但事後覺得不對勁,他趕緊給南京方面打電話,才知道果然如此,命令天亮就到,趕緊行動。  李延年晚年的回憶錄中有這樣一句話:“國民黨不敗才奇怪瞭!”  對此,李延年很憤怒。他作為戰區司令都不知道有軍事變動,這個老百姓如何得知這麼大的軍事秘密?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後來經過查證,那並非普通老百姓,而是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在海州的代理人,做的是海鹽生意。軍隊轉移的秘密,必然是劉峙透露給他的。劉峙清楚地知道這個軍事行動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但還是寧肯不告知戰區司令員,也要先通知自己生意代理人,以免遭受財產損失。  (五)“當時國民黨高官腐敗成風,官兵軍餉欠發是常有的事,錢到瞭哪裡?大部分在上海的黃金交易所裡被長官們炒來炒去。”  此外還有一例。杜聿明從徐州撤退,五個軍幾十萬人往江淮撤退。  杜聿明認為,此事萬萬不可事先被陳粟知道,事關生死存亡。所以,第二天部隊就要撤走,前一天晚上還在唱戲,假說是給杜聿明的母親過壽,以此來迷惑共軍。  但實際上,共產黨早已偵知此事。那天晚上,杜聿明隻發瞭一道命令給徐州的警備司令,要求當晚查封在徐州銀行和錢莊的金庫,因為裡面有一些黃金需要運走。但是沒過多久,警備司令就回來報告說:“別說金庫,所有錢莊的經理和掌櫃連傢屬,在三天前就全部離開徐州。”後來,杜聿明在回憶錄裡寫道:“看來我們是已經沒有希望瞭。”  實際上,隻有一群人能事先通知徐州銀行傢撤走,就是南京的國防部高官。他們很多人在徐州有生意,風聲從最高層就泄露出去瞭。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中國遠征軍崩潰原因:三個師抵不過日軍一個師團

  “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這首《挽戴安瀾將軍》,是1943年毛主席悼念戴將軍為國捐軀而作。戴安瀾將軍率領的中國遠征軍,征戰千裡,痛擊日軍,揚我民族威武。但是,中國遠征軍在戰略上和戰場上的一個失算是,它漏掉瞭一個加強的日軍師團,恰恰是這個日軍第56師團出其不意突破我軍側翼並席卷瞭整個後方,導致整個遠征軍的全面崩潰。   根據參戰將領的各種回憶錄,大陸和臺灣選編出版的歷史文件,以及史傢研究的觀點來看,一般認為遠征軍失敗的戰場原因是:因兵力不能及時集結,中路的主力會戰遲遲不能展開,同時忽視瞭東線側翼防守,被日軍從側翼席卷後方,導致整個戰局崩潰。   具體情況是,當東路日軍攻克和邦後,一部西進占領東枝,主力繼續北上,孤軍奮進,以期前出我遠征軍主力後方。此刻英軍送來錯誤情報,說西線皎勃東(喬克巴當)西南發現3000名日軍,防線有被撕裂的危險,在史迪威、羅卓英的嚴令下,原定用於補救東線危機的新編第38師和第96師以及200師主力之一部緊急西調,這一調動正好與戰場情形相反。皎勃東撲空後,疲於奔命的中國軍隊再掉頭東進,已經來回折騰瞭500公裡,且已耽擱瞭三天時間。第200師再全力東進,來爭東枝,通過夜戰一舉拿下該城,正準備向和邦攻擊前進,以便切斷日軍穿插縱隊退路並準備一路尾擊之,解除中國遠征軍後路被斷之危局。這時史迪威和羅卓英連續四次下令:攻下東枝後,除留下第200師繼續進攻和邦、萊林一線外,第5軍直屬部隊和正在向東集結準備跟進的新編第22師和第96師轉向,進行根本不可能的“曼德勒會戰”,按照杜聿明的看法,這一錯誤調動正好與戰場形勢的實際要求南轅北轍,從而鑄成大錯。   中國遠征軍的失算   如果史迪威、羅卓英在這緊急關頭不出現兩次調兵失誤,中國遠征軍正常應對的結果是在激戰中各部隊交替掩護著向後方作有秩序的退卻,而不是全面崩潰,也就是說失敗的程度不會像後來那麼慘烈。   史迪威方案的錯誤之一是中國最高統帥部過於輕敵,蔣介石對當時中國軍隊的戰鬥力一般估計是三個師抵一個日軍師團。這一估計未必準確,在國內戰場上,程潛第一戰區6個軍12萬人包圍土肥原賢二第14師團2萬人,但最後該師團輕松地破圍而去。實際作戰中,東線的第6軍兩個師根本擋不住日軍第56師團進攻,根據昆侖關戰役經驗和同古作戰經歷,隻有像最精銳的機械化第200師那樣的部隊,才能三個師對付一個日本師團,一般裝備的部隊,六七個師也不一定抵得上日軍一個師團的戰鬥力,更何況甘麗初第6軍分散兵力、逐次投入使用都屬於兵傢之大忌。因此,如果情況像原先估計的那樣,隻有兩個日軍師團在緬甸登陸,那麼殲滅登陸日軍、收復仰光的計劃還可以嘗試一下,第5、第6、第66三個軍共9個師,對付日軍2個師團,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可以打成平手(大多數師戰鬥力遠不如機械化第200師)。但出乎意料的是日軍在緬甸投入瞭第33、55、18、56共四個精銳師團外加一個第5飛行師團,且不論戰略戰術日軍高出一籌、關鍵的戰場制空權也在對方手裡,單憑地面部隊實力,就是全部遠征軍的裝備都達到機械化第200師的水平,還需增加3個師,方能與敵持平(僅就地面部隊的戰鬥力而言,不考慮制空權問題),可見遠征軍的作戰計劃已經遠遠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

中將:朝鮮若崩潰中國救不瞭 中國人不必為朝打仗

  近日,朝韓問題專傢、浙江大學李敦球教授在《環球時報》撰文,認為“有一些戰略學者建議中國放棄朝鮮,問題異常嚴重”。  筆者不同意李教授的看法,因為目前中國不存在放棄朝鮮的問題。  一是李教授說“中國朝鮮是兩個獨立國傢”,這點筆者完全贊同,但說“中朝兩國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筆者則不敢茍同。中朝都有各自的國傢利益,有的利益可能相近或一致,有的利益則大不一樣。比如朝鮮的擁核和中國要求朝鮮棄核,都是基於不同的國傢利益所提出和堅持的。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中國沒有必要為瞭朝鮮的利益而損害自己的利益。朝鮮擁核已產生對我國邊境地區造成核污染的嚴重威脅,中國政府為瞭該地區中國老百姓的安全,不僅要嚴厲批評朝鮮擁核,而且完全有理由要求朝鮮核設施遠離中國,不能給中國造成核威脅。在這一點上,“中朝兩國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嗎?另外,朝鮮擁核,可能刺激日韓擁核。假如小小的東北亞地區,有俄、中、朝、韓、日同時擁核,再加上美國的核陰影,東北亞還能安寧嗎?中國在一系列原則問題上堅持本國的立場,反對朝鮮有損我國利益的做法,不能看作是放棄朝鮮。以前為朝鮮“擦屁股”的事太多瞭,專傢應該比筆者更清楚。今後則可不必。  二是李教授說“朝鮮是社會主義政治體制,它難有替代中國的地緣政治選擇”。其實,朝鮮早就放棄瞭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建黨的指導思想,在意識形態上與中國沒有任何相同之處,並不是真正的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傢。朝鮮在1972年《憲法》中還規定:“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創造性地運用於我國現實的朝鮮勞動黨的主體思想,作為自己活動的方針”,但到1980年朝鮮勞動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就把“金日成同志的革命思想、主體思想作為唯一的指導方針”,“領袖是賦予人民生命的恩人和慈父”,這時朝鮮已放棄瞭馬克思列寧主義。2013年朝鮮勞動黨在建黨《十大原則》(其地位高於黨章和憲法)中,明確在主體思想指引下,“應深化樹立黨的唯一領導體制事業,並世代延續”,並規定“應將黨和革命的血脈白頭山血統(即金氏血統)永遠延續下去並堅決保持其絕對的純潔性”。這裡有一點馬克思主義的味道沒有?類似論斷還有很多,希望專傢多說給老百姓聽一聽,讓老百姓自己做出判斷!中朝兩國隻有國傢利益的關系,即國傢關系,而不存在社會主義政黨之間的同志關系,這是朝鮮主動拋棄的。道不同,不相為謀。無產階級建黨思想要比資產階級建黨思想先進很多,也高明很多,更比封建專制思想進步很多,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大方向。我國由共產黨執政、各民主黨派參政,協商和選舉產生瞭黨和國傢各代領導集體和最高領導人。而朝鮮三代領導人世襲產生。兩者有相同之處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正是以兩個平等的政黨、兩個平等的國傢與朝鮮相處,與其他與我國友好的政黨和友好的國傢一樣。這才是正常的政黨關系和國傢關系。另外,不同政治體制的國傢和諧相處,在全世界比比皆是,“朝鮮難有替代中國的地緣政治選擇”是朝鮮采取的閉關鎖國政策造成的,怨不得中國,中國不必對此負責。   三是西方國傢妖魔化朝鮮,打著“人權”的旗號,幹涉朝鮮內政,中國絕不摻和。朝鮮遠離國際社會,內部防控很嚴,對外十分警惕,這是不爭的事實。哪一個國傢都有所謂的“人權”問題,包括美國自己。最近美國小鎮費澤森警察槍殺一名12歲持仿真槍的黑人少年,引發全國大范圍騷亂,又是一明證。老實說,中國對朝鮮的人權狀況一點都不瞭解,不能聽幾個“脫北者”的口述就給朝鮮下斷語,聯合國大會還通過審判朝鮮領導人的議案。在人權狀況不明的情況下,說朝鮮人權好或不好,都沒有依據,中國投反對票是理所應當的。中朝雙方在1961年簽訂瞭《中朝互助友好條約》,已續簽兩次。條約規定:“一旦締約一方受到任何一個國傢或者幾個國傢聯合的武器進攻,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另一方應立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這一條約到2021年有效。這實際上已給予朝鮮政治上和軍事上的保護。條約還規定:“締約雙方將繼續對兩國共同利益有關的一切重大國際問題進行協商。”試問,朝鮮擁核與中國協商瞭嗎?條約還規定:“締約雙方將繼續為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和各國人民的安全而盡一切努力。”朝鮮如果切實遵守的話,就不會在我民航飛機即將飛臨朝鮮上空時,卻往航線上發射火箭彈,置飛機上一兩百乘員於巨大危險當中;也不會在靠近朝鮮的公海上抓捕我國漁民,給我漁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威脅。朝鮮還三番五次地宣佈廢止板門店《停戰協定》,使朝韓(美)進入準戰爭狀態。在《中朝互助友好條約》還有效的情況下,朝韓(美)雙方一旦打起來,朝鮮將把中國置於何等地位?這是中國“放棄朝鮮”,還是朝鮮一意孤行?這不是聽不聽中國話的問題,《中朝互助友好條約》在那裡擺著呢,朝鮮的做法已經傷害瞭中國的根本利益,不知教授怎麼得出“中朝兩國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結論。  四是把朝鮮作為我國的“戰略屏障”,或沒有這個“戰略屏障”,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從地緣關系的政治、軍事上講,其重要地位大大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歷史上朝鮮半島從來不是中原政權的主要戰略方向,但這個方向上有事,要牽扯到主要戰略方向,往往拖累中原政權,地位作用相當重要。但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從政治上看,周邊國傢包括朝鮮,對我友好當然重要,哪個國傢不希望周邊是善鄰而非惡鄰呢?中國以鄰為善,對菲律賓這樣的弱國都不動武,甚至被國際社會和國內部分民眾看作是軟弱的表現。但是從整體上看,周邊既使惡鄰環峙,也阻擋不瞭中國現代化的步伐,中國正在崛起。從軍事上看,朝鮮半島北部從三八線到我國邊境,縱深也就五、六百公裡,充其量隻是一個現代戰役的縱深。抗美援朝戰爭時,我隻用三個戰役行動,兩個多月就把進抵我邊境的“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以南。當代信息化戰爭,擴大瞭空間和縮短瞭時間,隻有一個戰役縱深的所謂“戰略屏障”,又有多大的意義?  李教授認為“放棄朝鮮”會出現三種結果:一是朝鮮投入第三國懷抱,二是朝鮮崩潰,三是朝鮮決一死戰,半島再燃戰火。這三種結果把帽子戴得太大瞭,有點嚇人。首先,朝鮮從來就沒有投入中國的懷抱,何來再投入第三國懷抱?金日成政權開打朝鮮戰爭,就沒有充分聽取中國的意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中國甚至比一般國傢還要冷淡;我國與美國建交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更是對我說三道四,直到蘇東巨變,情況才有所改善。我想作為朝韓問題專傢,應該比筆者清楚。其次,一個國傢的崩潰,主要不取決於外力,如果一個政權得不到人民的擁護,“崩潰”隻是遲早的。“拉攏”也好,“放棄”也好,不起重要作用,不要把中國對朝鮮的關系看作歷史上曾有過的朝貢關系,中國不是救世主,朝鮮真要崩潰,中國也救不瞭它。中國做好相應準備就是瞭,說大瞭也就是我東北地區受到一定的影響,不可能打斷我國現代化進程。再次,要清楚地看到,中國左右不瞭朝鮮半島的局勢,一個朝核六方會談都進行不下去,中國能對朝鮮半島“戰火”負責嗎?如果朝鮮“決一死戰,再燃戰火”,雙方的目標也不是中國,中國沒有必要引火燒身。誰挑起戰火誰負責。當下早已沒有“社會主義陣營”,中國的子弟不必為別國打仗。這道理誰都懂吧?  總之,中朝兩國兩黨關系,要建立在正常國傢交往和黨際交往的基礎上。從我國傢利益出發,並照顧朝鮮(包括對應的任何國傢)利益,該支持就支持,該反對就反對,主持公平正義,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既不“拉攏”朝鮮,也不“放棄”朝鮮,這應是我國的基本態度。相關閱讀推薦:朝鮮政府新接班人曝光:金正恩身旁驚現神秘女人漫畫披露美軍如何虐待朝鮮婦女:朝鮮反美宣傳畫真相揭秘:朝鮮戰爭中交戰各方損失多少軍人?朝鮮解放真相:蘇軍付出巨大犧牲 與美軍無關

日刊:美應攻擊一絕佳目標 中國將崩潰隻能屈服

  原標題:日媒:美應攻擊一絕佳目標 中國將崩潰必屈服(轉自環球網)  據日本《軍事研究》11月號報道,原題:《攻擊長江鐵路橋可產生摧毀中國的效果》。作者:軍事作傢文谷數重,文章認為,僅封鎖海上,很難讓中國屈服。要想讓中國的戰時經濟崩潰,粉碎其繼續作戰的意念,美軍應對連接中國南北物流的長江鐵路橋實施攻擊。  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優勢正在發生動搖,,對中國內陸很難實施長時間的持續轟炸,有人就此提出利用海軍優勢與中國對峙的離岸構想。因此美國希望將對華戰爭的戰線後退至海上。這種情況下,有兩個“離岸化”的提議成為話題。這兩個提議分別是“離岸控制”和“離岸制衡”。雖然名字不同,但主要思路都是對中國的戰線從大陸邊緣地區後退至外洋。  的確,如果奪走中國通往外洋的通道,中國將無法獲得部分能源和食品。但中國本土有足夠的資源,而且還可從陸路邊境進口商品。目前,中國半數以上的原油、四分之三的鐵礦石、幾乎全部的大豆依賴海外輸入。然而,中國可以從陸路邊境購買原油,煤炭也可通過自給自足來滿足,鐵礦石和大豆其本來就能自給,隻是因國際價格和品質的原因才改為進口。   僅靠海上封鎖,很難讓中國放棄繼續戰爭的意願。對中國來說,海上運輸雖然重要,但即使喪失瞭,也仍然能夠承受。  其實,有一招妙棋,那便是攻擊長江鐵路橋。如果破壞瞭中國物流網中最脆弱的長江連接點,就有望摧毀中國的戰時經濟。攻擊鐵路橋即使對於將來相對弱化的美國來說,也完全有能力實施。  長江基本上將中國按人口和GDP分為南北兩部分。聯結這兩部分的隻是15座脆弱的鐵路橋。因此,破壞產生的效果將非常大。這樣可以讓南部因煤炭短缺陷入經濟癱瘓,北部經濟也會受此影響而陷入混亂,進而擊潰中國繼續戰爭的意願。  對中國,美國隻有海上封鎖這一種辦法嗎?  離岸化的前提是,在中國周邊無法確保制空權和制海權,無法攻擊中國本土。是基於“因為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別說中國的沿岸地區,就連沿海都接近不瞭”這種悲觀的想法。  不過,在大陸邊緣地區“美國無法確保制空權和制海權”,並不意味著“中國能確保制空權和制海權”。的確,雙方的航空戰力處於競爭狀態。美國無法自由地空襲中國本土,但也僅此而已。如果硬是就此得出美國隻能在外洋進行海上封鎖的結論,著實有些武斷。  這裡忽略瞭美軍“可以發動有限規模攻擊”的能力。美國雖然不能實時在中國沿岸地區上空確保壓倒性的空中優勢,但卻可以接近東海和中國內陸,根據需要實施有限規模的攻擊。  雖然有限攻擊對於擊潰中國繼續戰爭意志的能力也比較弱,但比起隻依靠海上封鎖這種離岸方法來,仍然更有可能制造出結束戰爭的契機。相關閱讀推薦:中美開戰十大理由:中國越發強硬 開戰是時間問題揭秘:中美俄朝韓五國的教科書如何描述朝鮮戰爭?二戰中美國政府為何默認本國公司幫助納粹德國?1908年袁世凱首次作秀答美國記者:大談中美關系讓中美蘇三國默契嚴守瞭50年的秘密是什麼?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那麼,該攻擊何種目標呢?  美國攻擊中國的A2/AD能力,是為瞭進入中國本土。但如果不能繼續實施大規模攻擊,也就沒什麼意義,而且美國能否攻擊得瞭中國內陸地區的A2/AD戰力和指揮通信系統還是個未知數。  另外,攻擊網絡或直接攻擊通信網絡也缺乏威力,此舉可以造成中國指揮通信系統和金融系統癱瘓,給軍隊和經濟造成巨大混亂,但效果也隻是暫時的。  要想產生實際效果,就應該以瓦解中國經濟為目標,而且這個目標必須是美國可通過有限攻擊就能實現的。  此類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長江鐵路橋。  架設在長江上的鐵路橋,是中國內陸交通的要害,也是美國強迫中國屈服的絕佳目標。這些鐵路橋合計隻有15座,而且比較脆弱,即使靠美國現有的軍事實力也足以發起攻擊。  關於攻擊鐵路橋的好處,接下來將分“鐵路橋的脆弱性”“破壞時的破壞效果”和“通過美國有限攻擊即可實現”這三點來說明。   如果要想瓦解中國戰時經濟,選擇破壞長江鐵路橋,最優先的目標應是作為主幹線使用的4座鐵路橋。如果造成其無法使用,就會減少中國6成運輸容量。如果再破壞作為第二階段目標的剩餘4座復線鐵路橋,就基本能夠斷絕中國南北鐵路運輸。  架設在長江上的鐵路橋有15座,其中4座是“盲腸”線,真正連接南北鐵路網的橋梁隻有11座。其中復線橋有8座,這裡面又有4座屬於主幹線。  主幹線鐵路橋從下遊算起,包括位於南京的京滬線(雙復線)、京滬高鐵線(六線),位於武漢的武廣客運線(復線)、京廣線(復線)這4座橋。如果破壞瞭這4座橋,連接南北鐵路網的25條線路中,將有14條中斷。  這些都是最優良的線路,其運輸量靠剩餘的7座鐵路橋和11條線路,根本無力承擔。原本中國的幹線鐵路運輸能力現在就已達到極限,戰時更無法承受迂回運輸。  第二優先的是剩餘可應對復線的3座鐵路橋。從長江出海口方向起,分別是蕪湖的淮南線(非電氣化線)、九江的京九線、宜昌的焦柳線,如果這些也不能使用,連接南北的25條線路中,將有22條無法通車,南北鐵路網的聯絡功能事實上將喪失。  如果再破壞剩餘的3座單線鐵路橋,中國鐵路網將完全喪失南北聯絡功能。此為第三優先攻擊目標。這3座橋分別是重慶的川黔線、宜賓的內六線、攀枝花的成昆線。順便說一句,宜賓的上遊是金沙江。  對3座橋的攻擊無可無不可,因為其都是穿過大山通往昆明和南寧等邊境城市的單線,速度根本提不上去,編列長度也受到限制。運輸容量原本就不大,即使在重要鐵路橋被破壞的情況下,也無法實現迂回運輸。  至於最後剩下的4座橋,即使攻擊瞭,也不會影響南北運輸能力——宜昌的寧蓉線、萬州的萬州線、重慶的瀘州川鐵線、宜賓的宜珙線都屬於沒有聯網的“盲腸”線,無法溝通南北鐵路。  另外,重要鐵路橋附近的公路和車輛調度場也應列入攻擊目標,此舉能摧毀中國恢復鐵路運輸網的意圖,擊潰其試圖在陸地建設迂回線和利用這些橋梁的最後希望。  總之,鐵路橋是脆弱的,是極好的攻擊目標。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即使隻破壞4座主幹線鐵路橋,也能破壞6成南北鐵路運輸量。若再加上另外4座,就可讓中國喪失超過9成的南北運輸量。如果想繼續尋求更大規模破壞,還可攻擊全部15座鐵路橋及其附近的輪渡、地鐵和未建成線路。  需要說明的是,攻擊鐵路橋不存在國際法問題。因為在戰爭中,除運送平民的民用交通工具外,其餘目標都可被攻擊,這與“無差別轟炸”有所不同。  攻擊鐵路橋可癱瘓南方  破壞長江鐵路橋的效果非常明顯。此舉可以割斷中國的南北內陸運輸網。長江以南的國土面積雖隻占中國版圖的20%,但GDP和人口卻占到全國40%。破壞鐵路將阻礙南部的煤炭資源運輸,讓其經濟陷入癱瘓狀態。  長江鐵路橋是中國運輸網的要害。中國的國內物流依賴鐵路。像遠程運輸和煤炭、鐵礦石等較重但價格低的物資,隻能通過鐵路來運輸。因此,在位於人口稠密地區的璦琿-騰沖線以東,鐵路相當發達,並已成為當地運送人員和貨物的主要手段。  然而,如果破壞瞭橫跨長江的15座鐵路橋,南北運輸網的中斷將給中國造成沉重打擊,尤其煤炭運輸的停止將關系到南方經濟的生死。占中國能源消費7成的煤炭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北,通過鐵路橋運送來自西部和華北的煤炭,根本無法通過動用大量汽車來進行代替運輸。   如果來自北方的供應斷絕,南方將喪失所需三分之二的煤炭資源。南部各省合計年消費煤炭達12.3億噸,而當地礦區煤炭年產量隻有3.9億噸,相當於需求的三分之一左右。  當然,也不是不能用汽車來代替鐵路運輸。如果不這樣做,南部的經濟會癱瘓得更厲害。  但汽車運輸也有極限。尤其是南方石油供應吃緊的情況下。  在海上封鎖時,中國南方的石油狀況將變得比較嚴峻。南方有一半石油依賴進口,如果用來進行海運的部分油輪不能使用,而占南方石油生產大部分的海上油田也將被破壞。  煤炭和石油的短缺,無法通過天然氣來代替。在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如果按卡路裡來計算,煤炭占70%,石油占20%,而天然氣隻占5%左右。因此,依靠天然氣根本無法代替煤炭和石油。  無論如何,若失去三分之二煤炭供應和幾乎全部石油供應的話,南方就隻能自行解決所需能源的四分之一。如此一來,南方經濟將事實上陷入癱瘓狀態。  破壞長江上的鐵路橋,還可使長江以北的經濟陷入混亂。北部雖不缺資源,卻也會直接受到南方經濟癱瘓的影響。因為南方的原材料、物資、半成品和成品運輸會就此中斷或遲滯。  北部經濟將需要花大力氣支援南方和恢復運輸網,而其經濟餘力本就有限。  也就是說,如果破壞瞭長江鐵路橋,中國戰時經濟就可能崩潰。從而迫使中國放棄繼續戰爭的念頭。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從中國西南軟腹部插刀子  鐵路橋一旦被破壞,就不必繼續攻擊。因為短期內無法恢復。  這對於美國來說,並非什麼難事。  攻擊時,如果從東南亞方向侵入中國,就能穿過中國的防空網。那時候,美國無須在中國用強大防空戰力防護的沿岸地區確保航空優勢,就可以很容易地攻擊和破壞長江鐵路橋。  這點,美國利用現有裝備不成問題,即使將來中國軍力更強大瞭,也並非什麼難事。  具體來說,美國需要經由東南亞,從雲南進入中國。如果從緬甸、柬埔寨、老撾上空通過,可以從雲南很容易地侵入中國,而後者的防空網並沒有那麼密集。  從緬甸以下的國傢通過無需申請許可。這些都是不具備防空戰力的小國,無法阻止美軍通過,除瞭抗議以外做不瞭什麼。老撾、柬埔寨的軍事實力尤其差,又親華,美國完全可以忽視其政治抗議。反倒是在該地區有一定實力的印度和越南,倒應該照顧一下它們的情緒。  中方在東南亞-雲南方向沒有像樣的防空網。  中國境內除大城市和重要基地外,其實都沒有防空網。隻是在局部地區聽說有防空網存在。由於國土面積大,中國無法構建全面的防空體系。美國空軍越過東南亞方向的陸地邊境上空後,隻要避開大城市,應該可以在不遭抵抗地情況下飛抵攻擊目標。  當然,美軍也存在基地和續航距離的問題。美國不指望在東南亞建立基地。東盟國傢雖然對華關系有遠有近,但至今沒有一個國傢向美國提供基地,以免遭到中國的記恨。未來,隨著中國變得更加強大,東盟國傢可能會日趨中立化。  轟炸機巡航導彈齊上陣  因此,美國可以選擇使用巡航導彈、艦載機、戰略轟炸機等實施攻擊,將來甚至還可以使用無人機等。如果隻是攻擊橋的話,並不算什麼難事。  尤其是上遊,可以很容易地使用現有武器發動攻擊。長江上遊的防空網沒有下遊那麼密集,也無須發動大規模攻擊。  使用現有的“戰斧”巡航導彈就可以從孟加拉灣直接攻擊宜昌鐵路橋,其超過2300公裡的射程甚至能勉強到達武漢。  即使是艦載機,如果與巡航導彈一並使用,也可以覆蓋相同的范圍。使用現役F/A-18E/F戰鬥攻擊機,就可以勉強進入四川省南部的攀枝花,如果再配合使用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JASSM-EX(射程為1150公裡),就可以準確攻擊宜昌目標,甚至還能勉強到達武漢。當然,如果考慮到墜毀等意外情形,美軍可能會傾向於選擇“戰斧”巡航導彈。  現役的“戰斧”巡航導彈和JASSM,都是通過抗幹擾的GPS進行制導,再通過DSMAC和IIR等圖像識別系統,準確地捕捉到橋墩和橋身。從破壞力來看,如果橋梁隻是用普通鋼材組裝或單純由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美軍利用常規彈頭就能將之破壞。即使是很堅固的混凝土,這兩種導彈配上穿甲彈頭後,將前者摧毀也不成問題。  面對飛來的巡航導彈,要想直接防護鐵路橋並不現實。即使通過煙幕和起爆層圈起來,並部署一些高炮,也沒什麼效果。戰爭期間,針對朝鮮北部水庫實施的煙幕遮蔽,對使用紅外線的最新型巡航導彈不起作用。同樣,用防護地鐵的起爆層來進行防護,對於橋墩或許有一定效果,卻不能防護橋的頂部。而使用高炮防護,如果來襲導彈采用多枚密集攻擊方式,也就沒什麼效果瞭。  但如果攻擊武漢下遊的鐵路橋,就需要一定的攻擊規模和費一番心思。假如從背後的孟加拉灣和泰國灣發起攻擊的話,“戰斧”巡航導彈可能到達不瞭九江和長三角地區。而從東海和太平洋發射,就需要突破密集的防空網。使用速度緩慢的巡航導彈,成功的可能性較低。  具體做法,比如使用B-2戰略轟炸機從背後侵入中國內部,然後發射巡航導彈。如果從中南半島經西藏方面,穿越防空網稀疏的西部地區,然後避開重慶,從西安進入武漢,就能使用JASSM攻擊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鐵路橋。  再煩瑣一點的話,還可以使用“戰斧”巡航導彈經由朝鮮領空實施迂回攻擊,或者從東海方面發動飽和攻擊。這些都要經過中國防空網比較密集的地區。通過使用大量巡航導彈密集突防,可以限制或飽和中國的防空戰力。總之,如果不使用有人機接近沿岸地區,就幾乎沒有成功的希望。  不過,將來如果JASSM-X登場的話,就可以實現從背後進行攻擊的設想。XR還處在概念階段,但其射程可超過1850公裡,足以從雲南打到南京。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西遊記讓人崩潰的十大謎團!玉帝和王母是夫妻嗎?

  謎團一、為什麼悟空被山壓住,他不變小出來?  答:孫悟空的老師是菩提祖師,屬於道傢的神仙。如來用五根手指化做五行山,以金木水火土五種基礎元素壓住孫悟空,又貼上六字真言,屬於道傢加佛傢杠上開花。而孫悟空在如來掌心翻筋鬥的時候,如來的手掌他卻翻不出去,這說明如來的變化程度大於和快於孫悟空。  謎團二、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母子還是夫妻?  答:沒有關系,他們之間是清白的。西王母在中國歷史中出現得遠比玉皇大帝早,玉皇大帝是後來道士們發明的天界一哥,把王母娘娘變成一個開瑤池Party 的女主人。他們勉強可以算作是同事關系,但是,王母娘娘的資格要更老一些,所以玉帝要參加她的蟠桃大會,為她祝壽。  謎團三、為什麼唐僧每次都不相信悟空的話,非要說別人不是妖精?  答:觀世音把孫悟空交給他時交代過,這個人有歷史問題,不能輕易信任,唐僧忠實地執行瞭這一命令。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作為孫悟空的直接上級,冤枉孫悟空一萬次都沒有關系,大不瞭你辭職走人嘛。但是,唐僧絕對不敢得罪自己的直屬領導觀世音。   謎團四、猴哥以前在東海想幹嗎幹嗎,後來為啥總說自己水性不好?  答:孫悟空以前下水是要念避水訣的。但是,被壓瞭五百年之後,長期沒有人交談,他就變成瞭話癆,見誰都要狂噴一氣。這樣,他就無法一直專心致志地念避水訣瞭。此外,孫悟空在長期的職場生涯中也明白瞭一個道理:工作,一定要在領導面前做,所以他要叫豬八戒他們去誘敵出水,然後在陸地和空中表演給唐僧看。  謎團五、到底是誰先傳出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  答:九九八十一難既然是用來考驗唐僧的,說明就是設計好的局。那麼,誰設計的局,想一想不就明白瞭嗎……相關閱讀推薦:大話西遊:西遊記美麗女妖勾引唐僧的背後玄機不一樣的西遊記:西遊記中130個你沒註意到的事實TOP20西遊記各路妖王實力大排行:哪個妖魔最強?齊天大聖擠不進前十 TOP20西遊記真正實力排名1927年最早的西遊記電影 進來看看悟空八戒啥樣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謎團六、為什麼孫猴子的火眼金睛看不出牛魔王變的豬八戒?  答:請註意,牛魔王和孫悟空曾經是拜把兄弟。如果牛魔王本事不如孫悟空,大傢怎麼可能結拜?此外,之所以會有變形術,就是為瞭抵禦三災利害。牛魔王是高級魔怪,說明他已經抵禦成功,所以也就能反火眼金睛。  謎團七、在最後拿經的時候那倆看經書的問他們要好處,沙和尚給瞭他們那個紫金缽,很心疼的樣子……孫悟空不是會變那麼多東西,為什麼不變個給他們?  答:因為變化出來東西,無非是個障眼法,本質還是一根猴毛。如來如果看不出來,當年怎麼能把孫悟空壓住?孫悟空根本就不會動這個念頭,因為他知道根本無效。這就說明,你一次把別人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以後對方就不會動任何邪念。   謎團八、為什麼大鬧天宮時,玉帝直到最後關頭才去請如來佛祖?  答:關於玉帝直到最後關頭才去請如來,是因為西方雷音與天庭政府是兩個實質分立的實體,而非從屬關系。一旦請如來出馬,天庭可能會在以後的西方外交中處於被動地位從而付出巨大的代價。從大聖降伏後諸神仙對如來的殷勤態度也可以看出,天庭實際上是很折面子的。而從後來唐僧在西天取經途中對各路神仙大加勞碌的情況來看,天庭付出的代價也顯而易見。  謎團九、孫悟空是不是暗戀唐僧的?  答:不是。暗戀唐僧的是白龍馬,為瞭唐僧,他不惜在車遲國變成女身色誘敵人。孫悟空對於唐僧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唐僧是他無法逃避的苦難,所以最後他變成瞭唐僧的堅決擁護者。這不是愛,而是唐僧用緊箍咒和話癆長期奴役的結果。  謎團十、為什麼他大鬧天宮時無敵,而取經時次次搬救兵?  答:可以參考宋江,當他被整編為宋軍集團軍中將司令之後,征方臘就損兵折將。但是之前,他進攻宋軍的時候,所向披靡。這個變化,就叫做體制化。另外,孫悟空之前是一個自由職業者,聽從瞭觀音的建議後,成瞭一名職員。職員工作時,不借用其他友鄰部門的力量,而要單打獨鬥,那才是怪事。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馮玉祥走下中國歷史的前臺:中原大戰中西北軍崩潰

  潰敗的隱患  馮玉祥統率的西北軍,是由一個混成旅發展起來的封建軍事集團。馮在這個集團中,一向有著很高的威信。但是他既沒有一定的政治主張,更不可能提出明確的政治綱領,隻是拿一些救國救民的空洞口號和個人之間的感情作為維系這個團體的思想基礎同時,他又一貫采取傢長制的作風,個人專斷,缺乏民主。有些由士兵提撥起來的帶兵官即使已經當瞭軍長、總指揮,乃至當瞭省主席,馮對他們仍然象對待子侄一樣,不肯給以應有的尊重和禮貌,甚至他們在他面前連吸支香煙的自由都沒有。因此,有些高級將領漸漸感到太受拘束。特別是那些有瞭地盤的將領,更需要一個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環境,以達到他們為所欲為的目的。韓復榘、石友三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蔣介石拉瞭過去的。韓、石投蔣後,其他將領雖然表面上對馮仍很恭順,但在內心裡都有瞭自己的打算。  馮由山西回到潼關,他的將領們,一方面表現瞭一種見到親人一樣的喜悅,另一方面又感到這位管著自己的“婆婆”又回來瞭,摸不清今後又會有什麼樣的舉動。馮和鹿鐘麟見面後,首先問鹿:“今後應該怎麼辦?”鹿說:“我們打算整頓內部,養精蓄銳,坐以待時。”馮便把他聯閻倒蔣的醞釀經過說瞭一遍,鹿不同意這樣做,並說此事關系重大,須和大傢商量。因為他所策劃的聯合韓、石攻打山西的辦法已接近成熟,正在這個時候,馮忽然回到潼關宣佈聯閻打蔣,所以在鹿的思想上一時還扭轉不過來。  馮到潼關的第二天,召開瞭師長以上將領參加的會議,宣佈瞭聯閻打蔣的決心和這樣做的意義。在會上,除瞭師長葛運隆主張討蔣而外,大傢都默不作聲。當時馮的將領都認為西北軍屢次吃閻的虧,受閻的騙,如不把閻打倒,西北軍在北方就難於發展。現在他們聽到馮的做法和他們的意思恰恰相反,大傢既不敢當面反對,也不願表示贊成。會後孫良誠對人說:“我看先生(指馮)一點覺悟也沒有,我們這些年來一直受閻老西的害,為什麼還要和他一起幹。”宋哲元、劉鬱芬等也都認為新敗之後,元氣未復,需要一個時期的休整。當時大傢恨閻不恨蔣的心理是一時轉變不過來的。鹿的幕僚某對馮的做法也表示反對,並向鹿建議:“應堅持拉蔣打閻,除去肘腋之患。如與閻合作,勝亦過不瞭長江,蔣退江南憑險固守,閻馮之間就會出問題,那時,西北軍仍然處於腹背受敵的不利地位。如果打瞭敗仗,那就更不堪設想瞭,甚至求得退據關中以自保的局面亦不可得。”鹿雖深韙其言,但他看到馮的決心很大,且各方聯合倒蔣之局已成,隻得勉強地跟著馮幹。  這時,孫連仲部分駐在甘肅、寧夏和青海,孫本人也不願對蔣作戰。當馮打電報命令孫連仲率全部兵力東下時,孫尚欲以一部兵力控制西北局面,馮則堅決要孫將全部兵力調出,在電令中甚至說出“勝則到江南組織政府,敗則不惜同歸於頸的話來,以示破釜沉舟的決心。孫連仲不敢違抗,隻得將全部兵力東調。  馮的高級將領和幕僚,對於聯閻打蔣的戰事普遍地存在抵觸情緒。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對戰爭有著厭倦的心理,更為重要的是因為他們從經驗中深知馮和閻的能力和做法,他們認為,馮隻會打仗,對政治完全外行;閻活象一個錢鋪老板,隻會算小帳,不能成大事;聯閻反蔣縱然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在政治上也沒有辦法。但是,馮的自信力很強,對此舉很樂觀。有一次對他的幕僚說:“這次舉動,在軍事上,二、三、四三個集團軍聯合對付蔣介石一個集團軍,其它受蔣排斥的軍隊也都傾向於我們,我們的兵力占有壓倒的優勢;再從政治上看,汪精衛先生已表示和我們合作,西山會議派的中委也和我們合作,張學良表示也很好,足見我們是得道多助,蔣介石是失道寡助,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馮在這次行動中,對自己估計很高,對蔣則估計很低;特別是對於自己的部下,既沒有深入地瞭解他們的思想情況,更沒有對他們進行反復的說服工作,仍然是象過去一樣,獨斷專行,完全以命令行事。他認為閻錫山的決心很大,對自己的合作是真誠的,這是打倒蔣介石的最好時機,誰要說閻不好,他就很不高興,斥為不顧大局,他要依靠閻的合作,來達到他打倒蔣介石的目的。   潰敗開始  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由於各方面反蔣聲浪很高,反蔣軍事的陣容也很強大,西北軍的將領,在大勢所趨和馮的號令之下,自無徘徊瞻顧的餘地。同時,他們也未嘗不想在這次戰爭中打出幾省地盤作為西北瘠苦之區的補嘗。因此,西北軍在戰爭中依然表現瞭頑強勇敢、艱苦奮戰的精神。但是,經過幾個戰役之後,有的將領漸漸感到兵員損失和械彈消耗的補充都很困難,因而產生瞭保存實力的想法。到瞭戰爭的後期,隴海線的八月攻勢沒有成功,津浦線晉軍又遭挫敗,蔣軍由劣勢轉為優勢,而閻馮聯軍則由主動變為被動,有些將領看到討蔣軍事越來越沒有前途,失敗以後怎麼辦?仍然回到西北去麼?實在不願意再去那裡吃苦。特別是陜西省正在大旱災之後,餓莩載道,現在既然離開瞭那裡,誰也不願意再回去。他們都在徘徊觀望中尋找自己的出路。加以蔣介石四出派人,多方利誘,有些意志不堅定的將領便走上投蔣的道路。  張學良通電發出後,閻馮聯軍中立即引起極大震動,接著就發生瞭一系列的變化:隴海線晉軍向黃河以北撤退;龐炳勛、孫殿英、劉春榮等部均紛紛自由行動,隨同晉軍撤到黃河以北;石友三通電表示擁護張學良的主張,並率部由魯西開往豫北,將漳河鐵橋加以破壞。所有這一切,都給馮玉祥的處境造成瞭極大的困難。特別是在九月二十八日這天,馮在鄭州接到鹿鐘麟的電話說:“十一口”(暗指吉鴻昌的吉字,因恐吉的行動動搖人心,故用隱語)發生瞭問題。馮尚不置信,在以電話直接與吉鴻昌談話後,很氣忿地對人說:“吉鴻昌這小子的腦筋真復雜,他對我說要做苦肉計中的黃蓋,真是想入非非。”隨後,馮的參謀長李興中也在電話裡勸吉審慎從事。吉說:“我的事已向總司令報告過瞭,今後我一定對得起總司令,請大傢原諒。”不久,馮知梁冠英亦有變,派聞承烈前往見梁,探悉梁已率部離開原防地,諒難挽回,中途折返。防守許昌的第八方面軍將領焦文典亦通電投蔣(焦曾請第八方面軍總司令鄧寶珊在通電稿上簽名,遭鄧拒絕,焦即派兵將鄧軟禁,過瞭幾天,鄧始脫險赴上海),致平漢線軍事受很大影響。張維璽、馮治安、田金凱、任應歧等部旋即在新鄭一帶陷於蔣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隴海路蔣軍先頭部隊復於十月三日攻入開封,鄭州外圍的蔣軍愈逼愈近,鄭州城內已能隱隱聽到炮聲。馮在這時,遂陷入在眾叛親離、四面楚歌的苦境。  十月四日這天,閻錫山、汪精衛秘密到鄭州與馮會晤,在共同商定聯合發表實行停戰的通電後,閻、汪於當日夜間離鄭北返,馮亦於次日率副總司令部人員撤退到黃河以北的新鄉。蔣軍於六日進入鄭州。  在中原戰事已接近尾聲的時候,蔣介石為瞭迅速回師江南對紅軍作戰,對善後問題的處理故示“寬大”,將收拾華北殘局的全權委諸張學良;對河南方面的軍事也擺出一瞭百瞭、以政治和平解決的姿態,並邀請與西北軍有關系的馬福祥、張之江等於十月上旬到河南洽商收拾西北軍的辦法。馮命鹿鐘麟出面與之接洽,並表示本人不再過問。鹿向馬、張提出的條件是:一、馮下野外遊,希能予以便利;二、軍隊由鹿負責改編為十個師,以河南西部及陜、甘兩省為駐防區域;三、撥給編遣費三百萬元。但是,蔣介石以吉鴻昌、梁冠英等已經投降,在新鄭被圍的張維璽等部亦已表示願意繳械,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不會允許西北軍這個集團繼續存在下去,因此,幾經磋商,迄無成議。張維璽等經馬福祥、張之江等的勸降,他們都接受瞭南京軍事參議院參議名義,全部軍隊一律解除武裝。  吉鴻昌被蔣委為第二十二路總指揮後,即調赴豫、鄂、皖邊境,歸豫鄂皖邊區綏靖督辦李鳴鐘節制;梁冠英為第二十五路總指揮,調赴蘇北,歸江蘇綏靖督辦張之江節制;葛運隆為第三十三師師長,所部由洛陽調赴湖北,把他們這幾部分都隔離開來。在這個時期,張自忠也收到瞭蔣介石的任命狀,名義是第二十三路總指揮,因他的軍隊已開往黃河北岸,沒有接受這個名義。宋哲元在洛陽時,也從空投收到過一件第二十四路總指揮的任命狀,宋看過後就把它撕掉。  完全潰敗  十月八日,馮玉祥到石傢莊與閻錫山會面。他們鑒於大局急轉直下,無法挽回,而蔣介石又堅持他兩人必須下野,遂商定閻將軍政交與徐永昌,馮將西北軍交與鹿鐘麟,他們兩人出國暫避。閻回到太原,便將軍政作瞭安排,並聲言去日本遊歷(後僅去大連躲瞭一個時期)。馮到瞭晉城,並沒有表示出國遠遊的意思,仍然希望掌握這部分殘餘的軍隊赴西北謀出路,並且有意扶植他的寵將孫良誠(這時孫本人已無一兵一卒),把退回來的軍隊都交孫節制,鹿鐘麟自從與馬福祥、張之江接洽失敗後,很是失望。在南京接洽的代表李火斤、冉廷賓、李光漢等發來電報說:蔣的態度益趨冷淡,堅持馮、鹿均須下野。而停留在焦作的孫連仲也在自謀出路,派田鎮南、李漢輝到濟南,通過韓復榘的關系,接受瞭蔣介石的第二十六路的任命。馮的衛隊旅季振同部也願隨孫共同行動,不願退往山西。鹿看到越來越沒有希望,於是一面打電報給馮說:即日騎馬前往晉城,一面又對外宣稱派參謀長秦德純代表前往沈陽,實際上他卻秘密搭瞭秦的專車前去天津,同時發出漾電(十月二十三日)聲明下野。這時,劉鬱芬已離開陜西,馮對重返西北的打算才完全絕望,不得不離開軍隊前往晉祠退隱,以後又輾轉移居於汾陽之玉帶河。開入山西境內的張自忠、劉汝明、趙登禹等殘部,由張學良改編為第二十九軍,以宋哲元為軍長。至此,馮玉祥慘淡經營歷時二十餘年的西北軍遂完全瓦解崩潰。相關閱讀推薦:抗日名將馮玉祥一生立過五個遺囑:馮玉祥遺囑之謎揭秘:國民黨倒戈將軍馮玉祥的遇難真相是什麼?解密:馮玉祥張學良舊部大批將領投向日寇之謎探秘:1928年馮玉祥部隊為何要焚毀少林寺?揭秘溥儀被逐出宮:馮玉祥限3小時搬離不然開炮

美學者:中國在重回幾百年前的盛世 崩潰論不靠譜

  最近,關於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中日糾紛、越南反華騷亂等熱點問題的討論在升溫。為此,《環球時報》記者專訪瞭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高級研究員馬庫斯·諾蘭德。他認為,遭遇攻擊是國力強大的“副產品”,中國要在心理上適應這樣的變化。此外,亞洲目前還沒有整體實力明顯遙遙領先的“大哥”,無論中國,還是日本,要做“亞洲英雄”都不容易。  中國在“重回幾百年前的盛世”  環球時報: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不久前曾表態說,亞太再平衡是一項長期的國傢方略。他還表示,若中國希望美國調整這一戰略,應該對朝鮮施壓要求其放棄核武,您怎麼看他這一說法?再平衡戰略會給中美關系帶來什麼?  諾蘭德:美國是一個全球性大國,美國的國傢利益從全球佈局。過去20年,亞洲一直是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但美國卻被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糾纏”。從大戰略上講,美國應當“重返亞太”,或者更恰當地說,實現美國全球利益重點的重新佈局,實現“戰略再平衡”。  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想要控制與遏制中國的崛起與發展是困難的。遏制德國和日本的崛起曾經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美國的決策者並不希望因為中國的崛起而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美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在經濟領域,可以共同推進“自由投資區域”合作;在安全領域,可以推進“中美反恐情報交換”合作;在公共衛生領域,可以推進“防治全球性疾病”的公共健康合作。中美之間在雙邊、地區和全球領域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   就中美經濟合作的困難面而言,一些美國企業抱怨遭中國黑客“竊取信息”,一些中國企業則抱怨美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政策不夠透明。對於投資者而言,美國的地方政府是很有權力的,他們積極歡迎中國人前往美國做基礎設施投資。此外,放松對華技術出口管制政策方面也在進行調整。  環球時報:中美雖然有各種對話機制,但近些年中美的分歧突出表現在非中美雙邊具體事務上,比如南海、東海的島嶼主權爭端,這說明瞭什麼?從本質上看,是什麼導致中美兩大國在地區問題上的分歧開始增多?  諾蘭德:中國在世界上的發展態勢與位置是“重新回到幾百年前的中國盛世”。中國上下都為國傢的發展成績感到驕傲與自豪,其中,北京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更是一個階段性的標志。這些自豪的民族情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有一段時間,中國人把這種情緒過度伸張瞭。相關閱讀推薦:希特勒曾三次“調停”中日戰爭內幕:拉攏蔣介石中日《聯合聲明》博弈內幕:為何沒有“侵略”二字? 中日甲午戰爭背景:甲午戰爭中日歐三國局面甲午戰爭簡介: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於哪一年?激戰白村江 中日歷史上的第一次正式交鋒在哪?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美國並不希望把中國排斥在國際體系之外,不想排斥中國,希望中國參與當今的國際體系。比如,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裡,美國希望進一步提高中國的優先地位,但歐洲方面不樂意。再比如,美國的美孚石油如果要在非洲加納投資生產,中國的中海油、中石油如果也有興趣投資生產,大傢可以一起合作,一起做股東與合夥人,一起投資與管理這些國際項目,促進合作。  環球時報:對於越南反華事件中中國在越利益受到損害,您如何看待?  諾蘭德:我完全理解中國的惱火,因為國傢越強大,就越會成為被攻擊的目標。不過,我個人看,這次越南發生的暴亂實質上不是針對中國的,而是越南新一代對越南政府的不滿。雖然暴亂從一傢中國店面發生,但隨後很快蔓延,並不是隻有中國企業受到攻擊和影響。我個人希望,中國和越南不要因為這件事“動武”。  伴隨著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伴隨著中國的強大,可以預見,中國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都有可能在別國的領土上遭遇類似事情。美國在過去一百多年的國際化進程中,遭遇瞭很多類似攻擊。這是國力強大的“副產品”,中國要在心理上逐漸適應這樣的變化。   美有意與朝簽“互不侵犯和平協議”  環球時報:對於朝鮮發展核武器問題,美國方面除瞭現有制裁,好像沒多少其他應對動作,情況是這樣嗎?  諾蘭德:讓朝鮮當局放棄發展核武器“非常有挑戰性”。現實地看,限制與遏制朝鮮發展核武器是理性選擇。就經濟制裁手段而言,美國方面認為朝鮮經濟實質上是依賴中國的,隻有中國對朝鮮進行制裁才可能真正有效。這也是白宮對中國為什麼不采取更加有效的經濟制裁手段來解決朝鮮問題而感到困惑的方面。  美方現在可以提供給朝鮮的是,如果朝鮮願意實現無核化,並為此參加無核化談判,美國準備與朝鮮進行對話,還有意與朝方簽署“互不侵犯和平協議”。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這樣的願望很難得到實際推進。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環球時報:有一些國際問題專傢認為,如果朝鮮半島政治極端不穩定的情況發生,中美之間可能會發生戰略沖突。他們為什麼那樣想?  諾蘭德:我認為,中美之間不會因朝鮮政局變化而發生“武裝沖突”。不過,這樣的“擔憂”本質上反映出“中美軍方之間存在深深的相互不瞭解”。由於缺乏直接嚴肅的溝通與交流,兩國軍方對很多問題的認知與分歧是巨大的,這樣的分歧會導致實際行動上的“誤判”。比如,如果在亞洲某個國傢與地區突然爆發類似“SARS”那樣的流行性疾病,緊急需要軍方用最快速度提供公共健康與物資救助,美國軍方如果需要中國軍方的務實合作,他們似乎並不知道應該給誰打電話。特別是在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地區安全危機方面,如果美國海軍往某些方向移動,但並不是針對中國,或者美國發現中國軍隊在往某些方向移動,美國需要知道這些不是針對美國和韓國的,這些現實問題都需要中美中層軍官之間進一步增進互信和加強溝通,而不是把軍事對話與交流局限在最高層的政治方向闡述方面。  美學者稱,美國並不希望把中國排斥在國際體系之外,不想排斥中國,希望中國參與當今的國際體系。  中日都不是“亞洲一哥”  環球時報:眼下中國經濟發展勢頭受阻,一些經濟學傢和基金經理對中國經濟的近期前景持負面預測,他們在擔心什麼?您同意他們的看法嗎? 對日本經濟和“安倍經濟學”,日本人整體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並沒有中國人那麼樂觀  諾蘭德:中國已經連續保持高速經濟增長幾十年,如今增速適當放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往前看,中國經濟發展有可能會遇到一些“顛簸”。我個人對10年與20年以後的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華爾街的一些對沖基金的工作是利用短期的“市場機會”,快進快出,會對一些“問題”反應過度,包括“看空中國”。一些經濟學傢甚至認為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會導致中國經濟崩潰,這很荒唐。就算一些銀行與金融機構因房地產泡沫而倒閉,中國有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國政府隨時有能力給中國的金融業“輸血”與“再造”。“中國經濟崩潰論”不靠譜。  環球時報:您覺得中國成功的民營企業是赴美掛牌上市好,還是在中國大陸上市好?各自的利弊和風險在哪裡?  諾蘭德:美國歡迎中國企業赴美公開上市。美國的股票市場依然值得中國優秀企業去上市與融資。中國一些企業遭遇過“賣空中國”的襲擊,對此感到害怕。事實上,兩年前發生的情況主要是由於部分中國企業“財務作假與不透明”造成的,並非針對中國企業整體,也並非針對中國政府。這點需要澄清。此外,看空與看多股票是美國股票市場的正常規則,如同汽車行駛有“雙向道”,而不僅僅是“單向道”。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除瞭中國企業,很多美國企業在不同的時候,也會遭遇市場不同程度的看多與看空。中國的企業傢需要熟悉和適應這樣的文化。此外,中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以及香港證券交易所都在迅速發展,中國可以上市的企業很多,中美證券交易所之間可以共存的空間很大,不存在實質性競爭。  環球時報:您對日本經濟和“安倍經濟學”有何評論?日本是美國心中的“亞洲一哥”嗎?  諾蘭德:客觀講,日本經濟低迷已有十多年,日本人整體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並沒有中國人那麼樂觀。“安倍經濟學”本質上是三條:貨幣寬松政策;政府舉債進行財政支出刺激;結構調整。目前,前兩項給日本的GDP增長帶來瞭成績,但第三項沒那麼簡單。美國方面希望安倍能走運,幫助日本恢復經濟,但現在並沒有十足把握。

美學者:中國在重回幾百年前的盛世 崩潰論不靠譜

  最近,關於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中日糾紛、越南反華騷亂等熱點問題的討論在升溫。為此,《環球時報》記者專訪瞭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高級研究員馬庫斯·諾蘭德。他認為,遭遇攻擊是國力強大的“副產品”,中國要在心理上適應這樣的變化。此外,亞洲目前還沒有整體實力明顯遙遙領先的“大哥”,無論中國,還是日本,要做“亞洲英雄”都不容易。  中國在“重回幾百年前的盛世”  環球時報: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不久前曾表態說,亞太再平衡是一項長期的國傢方略。他還表示,若中國希望美國調整這一戰略,應該對朝鮮施壓要求其放棄核武,您怎麼看他這一說法?再平衡戰略會給中美關系帶來什麼?  諾蘭德:美國是一個全球性大國,美國的國傢利益從全球佈局。過去20年,亞洲一直是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但美國卻被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糾纏”。從大戰略上講,美國應當“重返亞太”,或者更恰當地說,實現美國全球利益重點的重新佈局,實現“戰略再平衡”。  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想要控制與遏制中國的崛起與發展是困難的。遏制德國和日本的崛起曾經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美國的決策者並不希望因為中國的崛起而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美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在經濟領域,可以共同推進“自由投資區域”合作;在安全領域,可以推進“中美反恐情報交換”合作;在公共衛生領域,可以推進“防治全球性疾病”的公共健康合作。中美之間在雙邊、地區和全球領域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   就中美經濟合作的困難面而言,一些美國企業抱怨遭中國黑客“竊取信息”,一些中國企業則抱怨美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政策不夠透明。對於投資者而言,美國的地方政府是很有權力的,他們積極歡迎中國人前往美國做基礎設施投資。此外,放松對華技術出口管制政策方面也在進行調整。  環球時報:中美雖然有各種對話機制,但近些年中美的分歧突出表現在非中美雙邊具體事務上,比如南海、東海的島嶼主權爭端,這說明瞭什麼?從本質上看,是什麼導致中美兩大國在地區問題上的分歧開始增多?  諾蘭德:中國在世界上的發展態勢與位置是“重新回到幾百年前的中國盛世”。中國上下都為國傢的發展成績感到驕傲與自豪,其中,北京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更是一個階段性的標志。這些自豪的民族情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有一段時間,中國人把這種情緒過度伸張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