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戲子

唯美句子大全|經典語錄大全

唯美句子大全 1、傾訴戲子的心聲,演繹一場蒹葭青衣,飽蘸藝人的心血,剪彩一段青紅的刀馬花旦。 2、清羽之音拔雲端,深沉渾厚入深淵.玉碎塞空隱隱意,凡心起落失迷亂。 3、人生,是沒有穿上行頭的戲劇,煙火的社會提供瞭人生表演的舞臺,有誰能說人生不是一出戲呢? 4、舞一曲風花雪夜綿裡針,唱一出袖裡乾坤日月長,無論你是花旦,還是青衣? 5、不知秋思何處是,千傢落盡,一片馥鬱暖清秋,難為冰心賦比閑。

朱元璋的限娛令:戲子不許扮歷代帝王後妃

  永樂九年(1411年)七月初一,英明神武的明成祖朱棣不知哪根神經受瞭刺激,頒佈瞭一項基本國策:“今後人民倡優裝扮雜劇,除依律神仙道扮、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及歡樂太平者不禁外,但有褻讀帝王聖賢之詞曲、駕頭雜劇,非律所該載者,敢有收藏、傳誦、印賣,一時拿送法司究治。”但凡查出違規者,殺他全傢。  在電視、互聯網、報紙、手機等先進玩意兒未發明的時代,老百姓最普遍的娛樂方式就是聽戲。朱棣頒佈此限娛令,擺明瞭就是要對老百姓的精神生活進行摧殘。其實也不必奇怪,早在朱元璋開創大明帝國之初,《大明律》中就有類似規定:“凡樂人搬做雜劇戲文,不許裝扮歷代帝王後妃、忠臣烈士、先聖先賢神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傢,容令裝扮者同罪。”  朱元璋是個除瞭皇權對其他都無所謂的人,但卻對一出戲表現出瞭很高的熱情,這出戲叫《琵琶記》。其實這出戲歷史悠久,自宋代開始便在民間廣為傳唱,但遺憾的是,一直以來都為官府所不容,因為主人公蔡二郎就是個陳世美。毫無疑問,這出戲戳瞭那些為瞭富貴而背棄良心的文人的傷疤。  明朝剛建立之時,《琵琶記》作者高則誠就很合時宜地對該劇進行瞭改造加工。蔡二郎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屹立於知識分子心目中的偉大形象。父母叫他去考科舉,他以無法在傢照料雙親為由,“辭試不從”;宰相強迫他入贅相府,他“辭婚不從”;被欽點為狀元之後,他又以父母年邁,需回傢盡孝為由,“辭官不從”。重新“裝修”的這出戲遇到朱元璋這個知音,遂完成瞭由奴隸向將軍的華麗轉身。 朱元璋  為何朱元璋一手限娛令,一手樹典型?  拋開完備的《大明律》,自洪武十八年(1385年)頒佈《大誥》之後的兩年多時間裡,朱元璋親自操刀,就國傢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建立瞭一套系統的行為規范。不僅如此,他對老百姓的“關懷”更是無微不至,比如該住在哪兒,該用什麼器皿,該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該戴什麼樣的首飾,更有甚者,怎樣婚喪嫁娶,長輩晚輩該怎麼稱呼,他都給規范好瞭。朱元璋對《大誥》的要求是,所有臣民,至少一傢收藏一本,沒事隻管背,處理事務時,這就是行為指南。  從朱元璋近乎變態的規范中,我們不難理解,限娛令和樹典型其實都隻是他諸多規范中的一個方面,其實質還是樹立封建道德標桿。對老百姓而言,限娛令也好,樹典型也罷,都不過是做做表面文章,目的在於建立道德統治。朱元璋依靠強權,讓老百姓奉《大誥》為聖經,但遺憾的是,他死後沒多久,《大誥》就被他的臣民“飄散在風中”。老百姓喜歡什麼樣的娛樂,整個社會需要什麼樣的道德規范,並非是簡單的行政手段就能從根本上解決的。古今皆然。

揭秘:宋真宗愛上名戲子劉娥 立為皇後癡愛一生

  宋真宗和劉娥:宋真宗趙恒在京城開封接替宋太宗趙光義的班,做瞭北宋王朝的第三任國傢領袖,他封劉娥為皇後,史稱“劉皇後”。劉娥是一個頗富傳奇色彩的女人,她原來是一個唱戲的女明星,在開封城裡開演唱會的時候被趙恒看上瞭,而且,劉娥竟然抓住機會當上瞭皇後,從此踏上瞭宋朝的政治舞臺,對北宋的政局產生瞭重要影響。  劉娥原本是山西太原人,她的老爸曾任地方部隊的軍官和市長,後來在戰爭中死瞭。劉娥1歲時,她的老媽也因病去世。無依無靠的劉娥在苦難中長大,困苦的人生經歷使她比一般的女子有更多的欲望和心機。長大後的劉娥開始學戲,她不僅聲音甜美,而且很聰明,再加上容貌出眾,在幾次戲曲擂臺賽上成瞭明星擂主,很快就紅瞭起來。劉娥18歲時,嫁給瞭一個銀匠為妻。為瞭做生意賺錢,銀匠帶著劉娥來到當時的京城開封。誰也沒有想到,劉娥的開封之行直接改變瞭她的人生。  到瞭開封後,劉娥依然活躍在戲曲舞臺上。開封非常繁華,有錢人很多,戲迷也很多。劉娥一出場,就吸引瞭很多人的眼球,一炮走紅,不久,劉娥的名氣越來越大。此時,後來成為皇帝的趙恒才14歲,被封為襄王,還沒有被立為太子。趙恒也是一個戲迷,他聽說瞭劉娥的名字後,就帶瞭幾個保鏢,穿瞭便裝去看劉娥的演唱。一見到劉娥的花容月貌,趙恒這個早熟的皇傢少年就被迷住瞭,他呆呆地看著劉娥那暗中傳情的大眼睛,不禁意馬心猿,立即就把劉娥帶回他的別墅裡。趙恒的奶娘對來歷不明且出身卑賤的劉娥十分不滿,就到趙恒的老爸宋太宗的面前告狀,說趙少爺小小年紀便沉溺於女色,不是好事。宋太宗聽瞭勃然大怒,勒令趙恒立即把劉娥送走。趙恒隻好暗中將劉娥送到自己的一個親信傢裡,偷偷去和她見面。沒想到,劉娥離開趙恒的別墅後,開始勤奮讀書,並研習琴棋書畫。這樣一來,趙恒對劉娥更是刮目相看。可以說,劉娥是趙恒第一個真正愛上的女人,這份愛極為難得地保持瞭一生。   至道三年(997年),趙恒即位做瞭皇帝,是為宋真宗。劉娥進宮,立即被封為美人,不久便被封為貴妃。因為趙恒的寵幸,劉娥的地位不斷提高。但劉娥深知女人的美色不能長久,唯一的希望就是給趙恒生一個孩子。然而,劉娥當時已經不會生育瞭,於是,她想出一個移花接木的計策,把自己的丫環李氏送給瞭老公趙恒。年輕美麗的李氏不久就懷孕瞭,後來順利產下一個男孩。趙恒喜出望外,給孩子取名為趙受益(後來改名趙禎,就是後來的宋仁宗)。劉娥也很高興,她設計立即將李氏生下的孩子占為己有,並嚴禁皇宮裡的人向孩子說明真相。趙恒寵愛劉娥,也默許她抱養李氏生下的孩子。不久,劉娥被趙恒立為皇後。趙恒死後,劉娥垂簾聽政,一個女明星控制瞭一個國傢的政局。  劉娥將李氏生的孩子占為己有的事情後來被演繹成瞭“貍貓換太子”的故事,這反映出古代皇宮裡以孩子為砝碼來爭奪皇帝寵愛的真實內幕。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宋真宗遇大忽悠 相信蝗蟲怕自己集體自殺宋真宗親手為三個男人戴花有何曖昧?宋真宗秘史宋真宗是貍貓換太子的幕後主使! 宋仁宗離奇身世宋真宗死後誰繼位?宋真宗被禪讓的幕後之手宋真宗是怎麼死的?宋真宗晚年竟被皇後關禁閉宋真宗與澶淵之盟 禦駕親征的大宋皇帝宋真宗

袁世凱如何搞定滿族高層:十萬兩白銀一個女戲子

  對於大清皇室來說,大清帝國政府最高決策機構軍機處首領慶親王奕劻的貪賄,猶如致使大堤垮塌的巨大蟻穴。奕劻在朝上不斷的贊譽,令慈禧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對袁世凱深信不疑,致使袁世凱在北洋新軍中的親信以及同黨紛紛擢升要位,他掌管的兵力也從一鎮擴為四鎮、由四鎮擴為六鎮,最終形成瞭未來禍患中國的強大的北洋勢力。而袁世凱自己,雖為直隸總督,卻通過對奕劻的掌控足以遙制、把持朝政,成為大清帝國中權力最大、權勢最重的人。  1911年,直到大清帝國即將滅亡之際,本該為國盡職盡忠的奕劻,還在以近乎病態的貪欲聚斂著個人財富。武昌首義爆發後,奕劻這個大清皇室的後裔、執掌著大清中樞權力的重臣,居然在拿瞭袁世凱的300萬兩賄款後前去宮中充當逼宮的說客。大清帝國傾覆之際,這位王爺通過受賄索賄聚斂的傢產折合白銀億兩以上,而當時大清帝國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8000多萬兩。在清廷瀕臨氣絕需要財力支撐的時候,他卻聲稱自己已經窮到瞭要賣房子的地步。  這個躋身於帝國最高權力層、幾乎掌握著帝國命運的親王,為瞭一己的私欲與私利,不惜損害、犧牲,乃至侵蝕整個國傢的瘋狂攫取,成為大清帝國晚期執政階層的典型狀態。  據說,奕劻在顯達以前,也是個窮貝勒,傢道中衰令他連上朝用的官服都需靠當鋪取贖來維持體面。他的發財致富,始於當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並加封親王之後。按照大清帝國的官場慣例,他開始接受朝廷俸祿之外的各種饋贈。因為曾經窮過,他不嫌棄少,抱著積少成多的心態,來者不拒地慢慢積累,很快就達到瞭一個可觀的數目。成為軍機處首領之後,當發現權力可致暴富的時候,他決心在財富的積累上無論是手段還是數目都要超過前任榮祿。 奕劻      於是,他用朱筆在全國官吏名冊上將優劣肥缺的相應價碼一一標出,然後嚴格按照明碼標價落實每一個官位的補缺。如果哪個官吏沒弄清楚慶親王的官價,無論有多充足的理由也不會得到官職;而如果通過幕僚門丁的反復提醒還是不明白,那麼慶親王就會直接索要。有個名叫林開謇的道員,在慈禧逃亡西安時前去覲見,慈禧一高興把江西學政的官缺賜給瞭他。      按照大清帝國的官場規則,新任官員上任前都要拜謁軍機大臣。林學政三次拜訪慶王府都不得進,最後還是王府的門丁告訴瞭他:為什麼不帶銀子?林學政指瞭指王府門口張貼的嚴禁收受門包的王爺手諭,門丁頓時火瞭:“王爺不能不這麼說,這個錢您是萬不能省的。”湊足瞭錢拜謁慶親王後,林學政赴江西上任。可沒過幾天,就接到瞭京城的來信,奕劻竟然明碼標價要八千兩銀子,並說這是看在太後情面上的“優惠價”,學政這一官位別人要兩萬兩才行。林學政決定緩緩再說,誰知這一緩,竟然“緩”來瞭朝廷的一道聖旨,他被從學政又降職為道員調任兩江地區瞭,而江西學政的官位慶親王已經賣給瞭別人。相關閱讀推薦:揭秘:袁世凱是如何“賣兒售女”導演政治婚姻的袁世凱如何管理十個老婆?大夫人為何將公主打殘袁世凱臨終為何沒提名兒子當總統?袁世凱兒子結局揭秘民國第一女殺手:曾經暗殺袁世凱和良弼親歷者口述秘史:袁世凱當83天皇帝的真相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慶王府客廳的桌子上有一個匣子,來客行賄的時候,為瞭避免直接遞給王爺造成不必要的客套,可把金條、鈔票、銀錠之類的主動投到匣內去。每隔10天,奕劻都要親自把匣內的錢物整理一遍,然後把行賄人的姓名、出的價錢以及賣出去的官缺逐一登記入冊。在買官賣官的交易中,奕劻最重視的是省部級官位。郵部尚書陳璧,原是個不起眼的道員,他從朋友那裡借來一批稀世珍寶得以進入慶王府的大門,然後再把借來的五萬兩銀子送上,結果他成瞭慶親王的幹兒子,由道員一躍升到瞭相當於正部級的尚書。當過直隸總督的陳燮龍,因夫人拜瞭慶親王為義父,於是他就成瞭王爺的幹女婿兼幹兒子。他對王爺孝敬之頻繁、數量之巨大,讓慶親王都不好意思。而陳燮龍的夫人,也就是奕劻的幹兒女,常住慶王府,而且是“累日不去”。冬日裡慶親王上朝時,陳夫人先把朝珠用自己的胸口捂熱,然後再給王爺掛在胸前,並低吟出這樣的詩句:“百八牟尼親手掛,朝回猶帶乳花香。”——當官場成為男女茍且之地時,整個國傢何談政權的權威?  要是慶王府有什麼喜事,奕劻所得更會令人瞠目結舌。奕劻70大壽,慶王府大開祝典,全國各省督撫以及京城的尚書侍郎等紛紛備上厚禮,送禮的車馬把地安門外大街塞瞭個滿滿當當。奕劻照例宣佈嚴禁受禮,但他已按照禮金的多少準備瞭4種賬冊:現金萬金以上及禮物三萬金以上者,入福字冊;現金五千以上及禮物萬金以上者,入祿字冊;現金千金以上及禮物三千金以上者,入壽字冊;現金百金以上及禮物數百金以上者,入喜字冊;其他不滿百金者單列一冊。全國的官吏都知道這是最好的行賄時機,紛紛攜帶大量金銀財寶進京登門道賀。是日,奕劻收受現金“總數不下五十萬,禮物不下百萬”;而他的夫人以打麻將為名,更是3日之內贏錢30萬。  1901年,《辛醜各國和約》簽訂,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成為新任直隸總督兼充北洋大臣。  20世紀初,是北洋軍猛烈擴張的時期。以段祺瑞、馮國璋和王士珍等軍官為代表的門閥系統也在那時形成。野心勃勃的袁世凱開始收買皇親國戚運作朝廷,以期達到成為整個帝國領軍人物的目的。  袁世凱選中的目標還是慶親王奕劻。  喜歡銀子的奕劻原本不喜歡袁世凱,因為在他成為軍機大臣之前,袁世凱敬獻奉承的是軍機首領榮祿。但是,待到榮祿病危,朝野內外剛剛傳聞奕劻將代之入主軍機,袁世凱的心腹幕僚楊士琦就走進瞭慶王府,都沒顧上寒暄直接將一張銀票捧給瞭奕劻。那時的奕劻,還處在對幾千兩銀子都很癡迷的階段,受賄金額達到萬兩就有些不知所措瞭。等到看清楚楊士琦捧上來的銀票上的數額時,著實吃瞭一驚:整整十萬兩!就在那一刻,奕劻亦悲亦喜。悲的是成為軍機首領實在是太晚瞭;喜的是暴富的夢想轉瞬間成為現實,自己的財途自此必會一片燦爛。   袁世凱的行賄原則是:不做則已,做就要將受賄者置於掌中。  1906年,袁世凱在清廷官制改革中受挫,又在南北大會操中輸給瞭張之洞。內外交困中,適逢慈禧決定在東三省試行地方官制改革。朝廷派出的人一滿一漢:滿族貴族是農工商部尚書載振,漢族大吏是袁世凱的莫逆之交、民政部尚書徐世昌。袁世凱意識到,自己挽回損失的時機到瞭。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他之所以這麼認為,還是緣於對皇親國戚的瞭解:受賄個個貪得無厭,漁色個個膽大包天。  更加便利的條件是,載振是慶親王奕劻的兒子。  天津有個唱梆子的通縣籍女伶,名叫楊喜翠,姿容豐麗,歌喉婉轉,恰值青春,身價極高,惹得公子哥們終日緊追不舍。載振與徐世昌路過天津。當時,袁世凱的心腹段祺瑞任巡警總辦。段祺瑞花瞭不少銀兩擺出豪華宴席,宴席間少不瞭堂會演出,唱堂會的正是這個“花照四座”的楊喜翠。   喜翠迷住瞭慶王府的公子載振。  段祺瑞即刻雙管齊下,以10萬白銀送給奕劻作為壽禮,又以10萬兩銀子將楊喜翠贖出。  待徐世昌和載振從東北返回再過天津小駐時,年僅19歲的楊喜翠被送進瞭載振的房間。  其時,載振和徐世昌同住一間行館的大套房內,套房中間隻隔著一間堂屋。  楊喜翠被送進來的第二天,徐世昌裝作什麼也不知道,早起直接走進瞭載振的房間。載振立刻有些臉紅,忙讓楊喜翠向徐世昌行禮,然後說:“小弟荒唐,大哥見笑。”徐世昌隨即拿出一張銀票說:“我是來道喜的。”  自此,慶王府裡的父子倆都變成瞭袁世凱的掌中玩物。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東三省官制改革方案沒有任何懸念:徐世昌為東三省總督,朱傢寶為吉林巡撫,段祺瑞為黑龍江巡撫,唐紹儀為奉天巡撫。此四人都是袁世凱的北洋心腹。慈禧太後竟然批準瞭這項任命。任命發佈之後,徐世昌立即以加強邊防為名,命北洋主力全部開往東三省。就此,袁世凱丟失的北洋軍權又重新到手。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看不透袁世凱的玄機。  引發巨大政治風波的是漢大臣瞿鴻禨。此前袁世凱為瞭拉攏這位軍機大臣,多次派人上門送禮,都被嚴詞拒絕。瞿鴻禨的兒子結婚之際,袁世凱試探性地封瞭個800兩的紅包,誰知瞿大人連800百兩的面子也不給,如數給袁世凱退瞭回去。關於東三省的官制改革,瞿鴻禨把袁世凱的以權謀私看得很清楚。於是,這個因為不受賄便什麼也不怕的軍機大臣,聯合雲貴總督岑春煊,向奕劻和袁世凱發動瞭猛烈抨擊。  在瞿鴻禨的主使下,《京報》把段祺瑞向載振獻名優的醜聞公佈瞭出來,來龍去脈,繪聲繪色,一時成為整個京城廣為流傳的花邊新聞;具有“霹靂手段”的岑春煊,四次進宮向慈禧太後當面陳奏,矛頭直指奕劻的貪污受賄“醜聲四播,政以賄成”。  在瞿鴻禨和岑春煊的連續上奏下,首先倒臺的是郵傳部侍郎朱寶奎,他的官位也是通過行賄奕劻得來的。一個相當於副部級的高官下馬,頓時引發京城內的官場震動。沒過3天,禦史趙啟霖上奏,揭露奕劻受賄賣官以及楊喜翠事件的真相。市井傳聞變成瞭真事,再加上禦史是專門督察官員的監察官,慈禧不能無動於衷瞭。朝廷下旨革段祺瑞官職,載振請辭農工商部尚書,並命載灃、孫傢鼎徹查此事。  岌岌可危的奕劻和袁世凱必須反擊瞭。  奕劻、袁世凱立即重金收買瞭另外一名禦史惲毓鼎彈劾瞿鴻禨,理由是“暗通報館,授意官言,陰結外援,分佈黨羽”。然後,奕劻親自出馬,密奏岑春煊在戊戌年間就勾結康有為,是康梁的死黨之一。為瞭徹底說服慈禧,袁世凱竟然找瞭個人,把岑春煊和康有為的照片合二為一,弄出瞭一張兩人合影,合影照上的文字說明是:春煊近與康有為接晤。

1884年抗法保臺戰:中國戲子砍下法軍司令頭顱

  梨園花旦張李成,在法軍進攻淡水時,率500群眾,配合守軍作戰,埋伏在炮臺附近草叢之中。他們一部分人用長柄鐵鉤配合李成部,專鉤敵人衣物,鉤住即擊殺之;一部分人用長槍瞄準敵人射擊。法軍陸戰隊司令方丹也被他們割下首級。  光緒九年十一月(1883年12月),法國為瞭占有越南北部,打開中國西南地區的門戶並進而深入中國西南腹地,發動瞭中法戰爭。清政府被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所嚇倒,不顧民族利益,於光緒十年四月(1884年5月)與法國侵略者簽訂瞭《中法簡明條約》,規定給法國侵略者以各種特權。法國侵略者達到瞭預想的一部分目的,但還不滿足,因為還未達到其深入中國西南地區腹地的全部目的。於是,法國侵略者故意制造事端,進行軍事挑釁,在北黎沖突中,法軍再燃戰火,然後反誣中國方面破壞《中法簡明條約》,並以此向中國索取巨額賠款。為此,法國侵略者將戰區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欲占領中國沿海的一兩個港口,作為索取巨額賠款的“擔保品”。他們把目光盯在瞭臺灣。  占領臺灣,是法國侵略者的既定目標。早在光緒十年三月(1884年4月),他們便派出軍艦窺探基隆,法艦“哇爾達”號開進基隆港,3名法軍官兵上岸後登山觀察地形,並欲進入基隆守軍炮臺,被守軍官兵制止。法國侵略者還以開炮相威脅,強行買去1000擔煤。五月(6月),又有一艘法艦開進基隆港,刺探虛實。當劉銘傳奉命赴臺時,法艦巴斯伯號竟尾隨在後,並於第二天來到基隆。法艦費勒斯號在駛進基隆港內停泊時,甚至明目張膽地阻止劉銘傳從德國雇來的運輸武器彈藥到臺的船隻進入基隆港。   閏五月二十日(7月12日),法國向清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清政府賠款2?5億法郎。第二天,法國海軍及殖民地部長又電令法國遠東艦隊司令、海軍中將孤拔再派軍艦去福州、基隆,準備在法國最後通牒被拒絕時,進攻並占領這兩個港口,作為向中國索取賠款的擔保品。六月十日(31日),法國海軍部長電令孤拔立即派軍艦進攻基隆。  當時臺灣有守軍共40營,由臺灣兵備道劉璈統領。在法國出兵越南,攻打中越邊境時,劉璈便積極籌劃臺灣的防務。他認為,要加強臺灣的防禦力量,必須籌於平日,乃能應用於臨時,萬一臺灣為法軍所襲,則南北洋務將無安枕之日,誤臺即誤國。為此,他采取一系列積極措施,加強臺灣的防禦力量:築炮臺、建營壘、購新槍、置水雷,分訊水陸。以曾文溪以南至恒春為南路,統軍5000,由臺兵備道領之;曾文溪以北至大甲為中路,統軍3000,由臺灣鎮總兵領之;又以大甲溪至蘇澳為北路,統軍4000,由提督曹志忠領之;後山自花蓮港至鳳山之界為後路,統軍1500,由副將張兆連領之;而澎湖為前路,統軍3000,由水師副將領之。計兵16500名,各守其地,有事策應。又考慮到臺灣四面環海,周圍有3000餘裡,無險可據,敵人隨時隨地可以登陸,守軍又缺乏戰艦,防守困難,加上兵力單薄,不敷防堵,於是又在臺灣辦團練,分陸、漁兩種,陸團守內地,漁團守海口,“平時各安恒業,有警互相救援”。孤拔率軍到達安平時,通過英國領事請劉璈相見,進行訛詐和威脅:“以臺南城池之小,兵力之弱,將何以戰?”劉璈答道:“誠然。然城土也,兵紙也,而民心鐵也。”孤拔聽瞭無話可說,隻好把軍艦開走,臺南一帶暫時維持穩定。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清朝傑出政治傢姚啟聖一生因何三起三落?清朝三代帝王的幕後女人:孝莊皇後活瞭多少歲揭秘清朝廷為什麼挖洪秀全祖墳:破壞風水?古代也該減負:揭秘清朝皇子學習壓力有多大?清朝皇帝每天都吃什麼:每天消耗食物定額六百斤?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法國侵略者的無恥野心,激起臺灣各界人民同仇敵愾。人們積極行動起來,用各種方式參加和配合臺灣守軍進行抗法鬥爭。陳華介、奚松林在法軍進攻基隆時,請求募兵1500人,隻需每個士兵月給餉12元,自備軍械,包取回基隆。劉銘傳手頭財政緊張,無法滿足兵餉要求,未予批準。記名道朱守謨聞知此事,深受感動,與約招募,數日而成。彰化林文欽也極力為國分憂,“集佃兵500,駐臺南,為南軍援,器械糧秣悉取之傢。已而調駐通霄,捐款助軍”。臺北紳士林維源慷慨捐款用於抗敵鬥爭,前後捐款紋銀70萬兩。其他紳士也紛紛捐資抗敵。這都有力地幫助瞭臺灣的抗敵鬥爭,緩解瞭因敵人封鎖而造成的困難局面。臺灣官員和紳士中,不少人在民族危急關頭積極組織力量奔赴前線。光緒十年八月(1884年10月),法軍侵犯基隆西路要隘,深澳坑練董陳雲林、廩生陳植棋等籌資募勇,會同大武侖練董劉清江,把敵軍擊退,勇立戰功。臺中林朝棟所組織的棟軍,在抗法戰爭中屢著勞績,聞名內外,被稱為臺灣的“嶽傢軍”。臺灣的勞動人民更是踴躍參軍參戰,保衛國土保衛傢鄉。當法軍侵犯基隆、淡水時,戰地附近的居民幾乎全部動員起來,協助守軍作戰。農民以鋤頭協助挖掘戰壕,獵戶以獵槍為武器配合守軍奮勇殺敵。法軍侵占基隆期間,僅臺灣北部就有5000多民眾報名參軍,被編在各戰鬥隊伍中,上前線殺敵。臺灣同胞反抗外來侵略,維護祖國統一的堅強決心,在這裡得到充分表現。   臺灣人民並不孤立,他們的反侵略鬥爭,得到瞭祖國各地的支援。當法國侵略者入侵臺灣時,福建、廣東、浙江、上海等地數以千計的援臺軍民紛紛集中於福州、廈門,整裝待發。欽差大臣左宗棠、閩浙總督楊昌浚等多次派兵到臺灣,連同遼寧、上海等地先後派兵8000多人。各省調集瞭許多船隻於福建沿海,以供援臺運輸之用。福建、廣東以及各地支援臺灣的餉銀達122萬兩,上海、廣東等地運去毛瑟槍、克虜伯炮等武器。上海還設立“臺灣捐局”,發動民眾捐款支援臺灣抗法。由於法軍的封鎖,大陸與臺灣間聯系困難,大陸軍民采取種種辦法,征集商船,雇用外國船隻,利用夜航、暗渡,沖破法軍的封鎖,將軍械、糧餉、援兵運到臺灣。香港工人拒絕為法國侵略者工作,使法軍在臺灣受損的軍艦無處修理,法國貨物在香港無人裝卸。海外華僑得知法軍侵略臺灣、福建,也都紛紛通電譴責侵略者,並捐款回國支援祖國人民的抗法鬥爭。臺灣同胞和全國人民積極參與臺灣的反侵略戰爭,表現出海峽兩岸人民反抗侵略,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尊嚴的堅強決心。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臺灣告急!清政府在危難之際又想起瞭劉銘傳,急令他以巡撫銜奔赴臺灣督辦軍務。  劉銘傳臨危受命,在進京面聖後,立即率舊部130人開赴臺灣,揭開瞭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臺灣保衛戰的序幕。  淡水大捷  據說法國人得知劉銘傳督辦臺灣軍務的消息後,決定在海上謀害他。劉銘傳表面上裝得非常害怕,征調瞭不少水師船保護自己。到瞭上海後,更裝得畏畏縮縮,使法國人誤以為他不敢到臺灣去督師。正當法國人放松警惕的時候,劉銘傳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早已微服坐船前往臺灣瞭。  此時臺灣防務十分薄弱,總共40營官兵,號稱2萬多人,卻要守衛長達2000餘裡的海疆,而且裝備極差,名為水師,卻無船隻,守岸炮臺火炮又少得可憐。而這40營兵,有31營部署在臺灣南部,在臺北隻部署瞭9營兵。法國侵略者已窺知這一弱點,並利用法軍艦艇的快速反應,避開臺南,直撲臺北。劉銘傳必須全力以赴。  閏五月二十四日(7月16日),劉銘傳到達臺灣,對臺灣的防衛作瞭重新部署,決定以基隆為防禦重點,在基隆、淡水(滬尾)等口岸新建瞭一些炮臺,並調章元高、武毅兩營北上,加強臺北防務。   六月十四日(8月4日),法國發動瞭對基隆的進攻。法國遠東艦隊副司令、海軍少將利士比率領軍艦直逼基隆,向清守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守軍在24小時內交出炮臺,否則就要全力進攻。侵略者的無理挑釁,遭到守軍的嚴詞拒絕。次日早晨,法國侵略軍開始對基隆守軍進行猛烈炮擊,守衛基隆的清軍在劉銘傳的指揮下,奮起抵抗,炮火準確地飛向敵艦,2艘戰艦迅速著火。但法國侵略軍憑借其優勢的炮火,摧毀瞭清軍的炮臺及火藥庫。守軍曹志忠等部被迫撤出陣地。法軍四五百人即在炮火掩護下從大沙頭登陸,占領基隆港,並將港內各種設施盡行破壞。十六日(6日),法軍在炮火掩護下,向基隆市區推進。劉銘傳通過查看地形,決定采取誘敵陸戰的戰術。他下令除少數人固守海岸小山制高點外,其餘部隊全部撤到後山隱蔽。法軍以為昨天清軍大敗,大搖大擺地湧上岸來,一面修築灘頭陣地,一面攻打堅守岸邊的清軍。眼看敵人上岸,劉銘傳親自督戰,下令後山部隊從東西兩側迂回包抄,三面夾攻,殺向敵人。法軍突遇反擊,出乎意料,不知所措,顧不上還擊,紛紛丟盔棄甲抱頭鼠竄。經過幾小時的激戰,法軍節節敗退,死傷100多人,其中斃中隊長1人。法兵潰退時,在海中又溺死多人。餘部狼狽逃回軍艦上,其侵占基隆的圖謀沒有得逞,基隆重新回到清軍手中。劉銘傳首戰告捷,大挫敵鋒,“生擒法人1名,死傷不下百餘,搶來座旗一面,乘勢破其山頭炮臺,得炮4尊,帳房數十架,洋衣帽甚多”。清廷得報大喜,特發內帑銀3000兩進行犒賞。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法國侵略軍在臺灣遭到挫敗後,又向清政府提出新的議和116條件,將賠款減為8000萬法郎,限48小時內接受。這一無理要求,再次為清政府所拒絕。於是,法國侵略軍又轉向福州馬江。當時,福州馬江駐有清南洋水師戰艦11艘,大炮45門,官兵1400多人,但清軍認為和談大有進展,未做任何戰鬥準備。七月三日(8月23日),法國侵略軍集中優勢兵力向中國水師各艦發動突然襲擊。福建水師奮起抵抗,但為時已晚。在法軍猛烈炮火的襲擊下,清軍11艘戰艦全部被擊沉,官兵傷亡1000多人,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馬尾造船廠和馬江沿岸各炮臺也悉遭破壞。中國南洋水師的覆滅,使得法國侵略者立即控制瞭戰場的主動權。隨後,法軍集中全力進攻臺灣。  當時法軍侵臺總兵力,有大小戰艦11艘,步兵3個大隊,炮兵1個中隊,共2000多人。從七月底開始,法艦就遊弋於臺灣海面,窺視基隆、淡水,並搜查來臺船隻。八月十二日(9月30日),法國侵略者分為兩路,一路由孤拔率領5艘軍艦進攻基隆,一路由利士比率領3艘軍艦進攻淡水。企圖誘使守軍分散力量,然後各個擊破。  八月十三日(10月1日),孤拔率法艦向基隆的守軍炮臺發動猛烈炮擊,同時派海軍陸戰隊600多人在基隆仙洞東南海濱登陸,占領山頭,以排槍和大炮進行擊殺。守軍奮力還擊,傷亡慘重,被迫後撤,基隆港灣及周圍陣地全部丟失。此時,由利士比率領的另一路侵略軍猛攻淡水。   基隆在臺北東北,有良港和煤礦,相距臺北100多裡,中間為丘陵所隔。淡水在臺北西偏北,相距臺北30餘裡,有淡水河相通,是臺北的門戶。法軍攻基隆,意在占有良港和煤礦;攻淡水則意在攻占臺北府。劉銘傳兩處受敵,處境十分艱難。救兵一時也無法得到,隻好將軍隊分為兩部,分別在基隆、淡水作戰,他自己則在基隆親自指揮。法軍開始主攻基隆,幾千名士兵輪番進攻清軍灘頭陣地,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但法軍終究無法得手。分頁:4/6頁  上一頁23456下一頁  下午,孤拔突然改變主攻方向,將火力集中攻打淡水。而淡水的守軍不多,經過半天作戰,已筋疲力盡。突遇重兵,難以招架,連連飛書向劉銘傳告急。在“基隆萬分危迫,淡水又被急攻,基隆無兵可分”的緊急形勢下,劉銘傳力排眾議,當機立斷,下令基隆守軍立刻撤出戰鬥,炸毀煤井,轉移機器,全力援救滬尾。劉銘傳看到法國海軍需要不斷得到能源補給和淡水供應,因而利在速戰。基隆離臺北尚遠,沿途還有獅球嶺等險可以扼守。淡水則距屯聚糧餉的臺北府城僅30裡,沿途又無險可守,所以基隆失尚不失根本,淡水失則大勢已去。因而劉銘傳冒著巨大風險果斷下令放棄基隆,赴援滬尾。基隆守軍不解其意,紛紛哭諫,要求死守基隆。一些淮軍老部下和湘軍將領也紛紛伏地請求收回成命。劉銘傳大怒,拔佩劍砍前案呵斥道:“不舍基隆,臺北不能保也。吾意已決,罪譴吾自當之。有違令者斬!”劉銘傳接著說:“我知爾等一片赤誠。但這是軍事,我在你們面前立軍令狀。”說畢,手指在劍刃上一劃,鮮血淋淋,他用血指在紙上飛快地寫下“不勝法夷,甘願受戮”八個大字。清軍於是主動撤出基隆。  基隆失守的消息傳到北京後,滿朝文武為之震驚。有人趁機攻擊說劉銘傳是對淡水湘軍不信任,致失基隆。許多人信以為真,清廷也大為不滿,對劉銘傳大加訓斥。  劉銘傳堅信自己的判斷,不為所動,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仍然固守淡水。基隆部隊的增援,使淡水守軍鬥志更旺。法軍連續7天反復進攻,淡水巋然不動。   八月二十日(10月8日),進攻淡水的法國侵略軍在援軍到來後,以軍艦7艘猛烈攻擊淡水炮臺及各處防禦工事,淡水炮臺守軍本身火藥不足,見敵人炮火猛烈,便在總兵李成率領下,主動撤離炮臺,全部伏身炮臺之後,分散埋伏。法軍開炮200餘發,見炮臺上毫無動靜,以為守軍已潰走,立即驅兵登岸。在艦上炮火的掩護下,分五路向淡水炮臺進攻。法軍不慣陸戰,進入叢林地帶後,又失去瞭統一指揮。待法軍進入伏擊圈後,岸上炮兵變為步兵,喊殺沖出。埋伏在各處的清軍奮起反擊,雙方短兵相接,法軍士兵拼命放槍,很快便將彈藥消耗殆盡。守軍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展開肉搏戰,法人驚慌失措,被殺100餘人。很多人還未上岸,就成瞭海中水鬼。梨園花旦張李成,在法軍進攻淡水時,慷慨激昂地說:“火(張小名阿火)生長是間,不欲變服飾為西人奴也!”他率500群眾,配合守軍作戰,埋伏在炮臺附近草叢之中。他們一部分人用長柄鐵鉤配合李成部,專鉤敵人衣物,鉤住即擊殺之;一部分人用長槍瞄準敵人射擊。法軍陸戰隊司令方丹也被他們割下首級。中午,法軍全線潰退,守軍追擊直至海灘,侵略軍狼狽地逃回艦上。法國人也承認淡水之役是一次最嚴重的失敗,認為“這次敗戰是難以補救的”。  這一戰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淡水大捷”,或稱“滬尾大捷”。這一戰,沉重地打擊瞭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取得瞭抗法保臺的決定性勝利,鼓舞瞭全國人民的信心。分頁:5/6頁  上一頁3456下一頁  反封鎖戰  法國侵略者在淡水失敗後,決定全面封鎖臺灣,將全島所有港口及距岸5海裡以內的區域(東海岸除外)都劃作封鎖區,企圖斷絕臺灣的對外聯系和從大陸來的接濟,這給臺灣的抗法鬥爭造成很大的困難。臺灣軍民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堅持鬥爭,大陸人民通過種種辦法,沖破敵人的封鎖,運送糧餉、武器彈藥,支援臺灣人民的抗法鬥爭。  基隆一帶的戰鬥最為激烈。六月十二日(8月2日),法軍占領基隆後,屠殺居民,搶奪煤礦,遭到當地軍民的堅決反抗。從九月開始,法軍不時攻擊鳥嘴峰、四腳峰等地,擬將守軍逐出基隆河上遊北岸的山嶽地帶,雙方沖突時續時停。十一月以後,戰鬥加劇。十一月二十五日(1885年1月10日),法軍集中兵力進攻鳥嘴峰,守軍英勇阻擊,激烈的戰鬥持續一天,法軍退走。十二月十日(1885年1月25日),法軍出動兵力3000餘人夾攻月眉山,並一度占領山頭。守軍發動反攻,奪回山頭,法軍伏踞山下不退。為爭奪月眉山,雙方激戰10日,傷亡慘重。光緒十一年正月(1885年3月初),法國大批援兵到達,正月十八日(4日),法軍出動兵力1300多人進攻月眉山,正月十九日(5日),又出動2000餘人進攻戲臺山,守軍腹背受敵,撤出月眉山,退守基隆河以南,基隆河北之地都被法軍占領。兩軍隔河對峙。  此後,法軍還在基隆河北岸一帶與臺灣軍民展開過長時間的激戰,也沒討到任何便宜。在侵略者的史書中,有關這幾次戰鬥的結果,他們寫道:“隻留下一個紀念,就是在港灣的裡面,有一座巨大愁慘的墳場,為21位軍官或副官,500餘士兵或水手長眠之所。”羅亞爾:《中法海戰》,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中法戰爭》第3冊,新知識出版社,1956年。

1884年抗法保臺戰:中國戲子砍下法軍司令頭顱

  梨園花旦張李成,在法軍進攻淡水時,率500群眾,配合守軍作戰,埋伏在炮臺附近草叢之中。他們一部分人用長柄鐵鉤配合李成部,專鉤敵人衣物,鉤住即擊殺之;一部分人用長槍瞄準敵人射擊。法軍陸戰隊司令方丹也被他們割下首級。  光緒九年十一月(1883年12月),法國為瞭占有越南北部,打開中國西南地區的門戶並進而深入中國西南腹地,發動瞭中法戰爭。清政府被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所嚇倒,不顧民族利益,於光緒十年四月(1884年5月)與法國侵略者簽訂瞭《中法簡明條約》,規定給法國侵略者以各種特權。法國侵略者達到瞭預想的一部分目的,但還不滿足,因為還未達到其深入中國西南地區腹地的全部目的。於是,法國侵略者故意制造事端,進行軍事挑釁,在北黎沖突中,法軍再燃戰火,然後反誣中國方面破壞《中法簡明條約》,並以此向中國索取巨額賠款。為此,法國侵略者將戰區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欲占領中國沿海的一兩個港口,作為索取巨額賠款的“擔保品”。他們把目光盯在瞭臺灣。  占領臺灣,是法國侵略者的既定目標。早在光緒十年三月(1884年4月),他們便派出軍艦窺探基隆,法艦“哇爾達”號開進基隆港,3名法軍官兵上岸後登山觀察地形,並欲進入基隆守軍炮臺,被守軍官兵制止。法國侵略者還以開炮相威脅,強行買去1000擔煤。五月(6月),又有一艘法艦開進基隆港,刺探虛實。當劉銘傳奉命赴臺時,法艦巴斯伯號竟尾隨在後,並於第二天來到基隆。法艦費勒斯號在駛進基隆港內停泊時,甚至明目張膽地阻止劉銘傳從德國雇來的運輸武器彈藥到臺的船隻進入基隆港。   閏五月二十日(7月12日),法國向清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清政府賠款2?5億法郎。第二天,法國海軍及殖民地部長又電令法國遠東艦隊司令、海軍中將孤拔再派軍艦去福州、基隆,準備在法國最後通牒被拒絕時,進攻並占領這兩個港口,作為向中國索取賠款的擔保品。六月十日(31日),法國海軍部長電令孤拔立即派軍艦進攻基隆。  當時臺灣有守軍共40營,由臺灣兵備道劉璈統領。在法國出兵越南,攻打中越邊境時,劉璈便積極籌劃臺灣的防務。他認為,要加強臺灣的防禦力量,必須籌於平日,乃能應用於臨時,萬一臺灣為法軍所襲,則南北洋務將無安枕之日,誤臺即誤國。為此,他采取一系列積極措施,加強臺灣的防禦力量:築炮臺、建營壘、購新槍、置水雷,分訊水陸。以曾文溪以南至恒春為南路,統軍5000,由臺兵備道領之;曾文溪以北至大甲為中路,統軍3000,由臺灣鎮總兵領之;又以大甲溪至蘇澳為北路,統軍4000,由提督曹志忠領之;後山自花蓮港至鳳山之界為後路,統軍1500,由副將張兆連領之;而澎湖為前路,統軍3000,由水師副將領之。計兵16500名,各守其地,有事策應。又考慮到臺灣四面環海,周圍有3000餘裡,無險可據,敵人隨時隨地可以登陸,守軍又缺乏戰艦,防守困難,加上兵力單薄,不敷防堵,於是又在臺灣辦團練,分陸、漁兩種,陸團守內地,漁團守海口,“平時各安恒業,有警互相救援”。孤拔率軍到達安平時,通過英國領事請劉璈相見,進行訛詐和威脅:“以臺南城池之小,兵力之弱,將何以戰?”劉璈答道:“誠然。然城土也,兵紙也,而民心鐵也。”孤拔聽瞭無話可說,隻好把軍艦開走,臺南一帶暫時維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