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抗戰

張國華:中國抗戰史上最令印度朝野震驚的戰神

  導讀:張國華指揮的18軍,在國共內戰時與國軍的五大主力“整11師”和“181師”都展開過血戰。181師是西北軍的精銳,於1947年被18軍的前身部隊所殲滅;整11師是18軍的死對頭,曾捉對廝殺多次,最後整11師在淮海戰役中被殲。18軍雖沒參加韓戰,但1951年還跟藏軍會戰昌都。1959年“平叛”,一直打倒1960年底。可以說它是一支打仗年頭最長的部隊。但18軍也不是沒有弱點。初入藏時,毛澤東親自許諾過駐軍“三年一換”,不止一個“三年”過去瞭,絲毫不見換防的意思。加上內地傢鄉大饑荒,幾乎傢傢都有人餓死,駐藏官兵軍心浮動已非一日。中央軍委對此也是知道的。所以,在中央常委會上,賀龍元帥說:“如有臨陣脫逃的,要象內戰時期那樣,抓回來,執行戰場紀律!”徐向前元帥說:“要選兵選將,幹部不但要軍事上行,還要有政治頭腦,要勇敢。”劉伯承元帥則說:“要明確,這次不是和他們的邊防警察打,是和他們最好的、曾經參加過二次大戰的正規軍打。要告誡部隊,不要驕傲。”  張國華表示有信心打贏。羅瑞卿總長問根據何在?張說:“敵人雖然是印度的王牌軍,但比不上蔣介石的主力。他們長期沒打過仗,我們卻剛剛平叛。他們沒來過高山,我們卻長年駐守高山……”毛澤東則對著地圖沉思,他說:尼赫魯的底牌是以為中國不敢打他。然後毛指著地圖上印軍的據點,用湖南高腔說:“掃瞭它!”周恩來接著說,中國已將決策通知瞭蘇聯克裡姆林宮,赫魯曉夫沒表示反對,還對中國駐蘇大使說:蘇聯也得到瞭類似情報,如果中國受到瞭攻擊,反擊是很自然的事。至於美國,周恩來分析說,它不可能以很大的力量支援印度。   張國華受命後即刻飛返前線,在戰前軍事會議上,對首戰之21平方公裡作戰范圍裡的2000多印軍,張說:“我的決心是,準備幹掉他1300人,根本不要考慮傷亡,打一個補一個,始終保持四個戰鬥團滿員。”他指示,軍區指揮所前進到麻麻,由他親自指揮東段達旺方面的戰鬥。必要時副司令員一級的幹部可以下到團裡去加強。張將軍又問西藏工委的侯傑,能否在24小時之內運送50車炮彈到前線?侯傑面有難色:“190公裡呀!路況你也清楚……”張怒目一瞪:“現在是非常時期,一切圍繞打仗,一切服從前線!”  侯傑指揮藏漢民工,馬拉騾駝,攀過險峻的冰山絕谷,僅十多個小時就把軍火送上去瞭。“軍中無戲言”,我們可以看到,張將軍這種滅此朝食的氣概,對後來的戰事進程產生瞭很直接的影響。這時,中央軍委的諸將帥對這場邊界戰爭相當審慎,發出瞭“慎重初戰”的指示。中國和印度打仗是破天荒的頭一遭,印軍實力怎樣?誰也沒底。估計沒有國民黨的主力強,但也不能估計過低,最好死貓當老虎打。軍委的意見是,初戰隻打沙則一個點,圍殲敵人一個營,這是個很保險的作戰方案。張國華作為一位沙場悍將,又長年駐守西藏,此時內地的現實是國庫空空,張將軍隻是從文件裡知道個大概,作為一個戍邊“節度使”,他事實上置身於最復雜和棘手的政治之外。而這時剛剛從“七千人會議”後緩過氣來的穩健派並不想再惹太多的麻煩,與鄰國開戰畢竟不是一碟小菜,小打一下,見好就收,當為上上之策。但張國華並不這樣想,他認為吃掉一個營,不痛不癢,要打就要把印軍的王牌第七旅連鍋端!   這一方案在前線指揮部也並非人人贊同,但張得到瞭政委陰法唐的支持。張謂:一般說來應先打弱的,但我們受地形限制,不如先打強的,吃掉主力,敵人就亂瞭,容易各個擊破。張親自點將從政治學院調回來參戰的155團政委喬學亭也說:經偵察發現隻打一個點部隊擁擠,敵軍還可能從兩面側射和出動增援,不如采取中央突破,穿插縱深,羌登、卡龍一齊打。前指的其他將官認為,仗既然打大瞭,戰役發動的時間就要推遲兩天,好讓部隊作更充分的準備。陰法唐政委則堅決反對,他說我軍一萬多人已進入陣地,不動煙火,再隱蔽兩天,容易暴露作戰意圖。張將軍說:不能再推遲,要敵人還沒穿褲子就當俘虜!相關閱讀推薦: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攻到南京蔣介石為什麼要逃跑?清朝甲午戰爭時期中國奇襲日本本土計劃大曝光朝鮮戰爭中:美軍最害怕的一支志願軍是哪支部隊英軍侵緬歷程:攻擊這個小國傷亡超鴉片戰爭百倍甲午海戰猜想:兩軍裝備互換誰會獲得戰爭勝利?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兩種方案均電告軍委,多數軍頭認為張國華是“冒險主義”,毛澤東卻一言九鼎:“他是前線指揮,讓他打嘛!打不好重來!”張得到尚方寶劍,即擲下軍令:要打的好,打的狠,打的快,速戰速決,務求全殲,不要怕傷亡,準備傷亡2000,打起來不受麥克馬洪線的限制!1962年10月20日7時,中方的炮火突然向克節朗的印軍陣地猛烈傾瀉。至9時30分,第一個據點已被攻克,被俘虜的印度兵果然還穿著睡衣。至晚8時許,克節朗戰役結束。同一天,中共軍隊向東西長達21公裡的麥克馬洪線以北發起瞭總攻,分多路向縱深快速穿插。前線指揮部向前推進時,因山高路險,連騾馬也不能逾越,警衛要用擔架將發著高燒的張國華司令抬過冰峰山口,卻被張斥退:“這成何體統!讓戰士看到瞭會有什麼影響!”軍事首長親臨戰地視事,加上這時火線上出瞭個戰鬥英雄謝順銀,從班、排、連逐級上報,到張國華批準記功嘉獎,僅用瞭30分鐘――全軍士氣大振!  22日,印軍王牌第七旅全軍皆墨,旅長達維爾準將被擒,另一準將旅長辛格被斃。在為期一個月的“自衛反擊戰”裡,中方於邊境東、西兩段發動的二次戰役和一些局部的戰鬥都取得瞭壓倒性的勝利,共殲滅印軍三個旅,擊斃、俘虜敵人7000多人,中方傷亡1460人,無一兵一卒被俘。11月初,印方在東北各邦(省)一片風聲鶴唳,無兵可戰之下,連交通警察也配發瞭武器,以死守危城。11月21日,中方突然宣佈全線停火,並開始撤退到1957年中方實際控制線的20公裡以後。至此,中印邊界戰爭已降下帷幕。戰後,曾有印軍高級將領說:張國華,中國的戰神!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誰是抗戰殉國第一將?江橋抗戰中犧牲的韓傢麟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有近百位將軍為國捐軀,通常人們認為,1937年”七七”盧溝橋戰爭中犧牲的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是抗日戰爭中最早殉國的將軍。然而,早在他們之前黑龍江省的江橋抗戰中,就有一位將軍為祖國獻出瞭生命,他的名字叫韓傢麟。  韓傢麟,號述彭,以號行,多稱他為韓述彭。韓傢麟祖籍山東省,韓傢逃荒到吉林省梨樹縣小城子鎮河山鄉河山村。韓傢到東北後,很快富裕起來,成為當地大戶。韓傢麟1898年出生,幼年喪母,先就讀於私塾,後入高級小學讀書。讀完高小那年,一個騎兵團剿匪路過河山村。為瞭能讓傢中出個當官的,韓傢麟祖父請求讓16歲的韓傢麟跟著隊伍當兵。騎兵連連長馬占山見韓傢麟相貌端正,樣子精明,就收下瞭他。  16歲的韓傢麟給馬占山當馬弁,因為機靈能幹,很得馬占山喜愛,馬占山收韓傢麟為義子,並送他到沈陽東北軍官養成所學習。因韓傢麟學業優秀,學成後回部隊更得器重,先當文書,1923年,被提升為少校副官。1927年,任中校副官長,成為馬占山的得力助手。1930年,考入沈陽東北高等軍官研究班深造。  1931年”九一八”時,正在沈陽東北高等軍官研究班學習的韓傢麟,堅決拒絕充當日本侵略者的幫兇,混在逃難人群中,冒死逃入關內,輾轉找到黑龍江省省主席、五十三軍軍長萬福麟。萬福麟欲留韓傢麟在五十三軍任上校副官長,韓傢麟卻堅持要回東北敵占區參加抗日戰鬥。當時萬福麟主席與黑龍江省已經失去聯系,急於瞭解省內情況,就派韓傢麟攜密信回東北。1931年10月下旬,受張學良、萬福麟委派,韓傢麟化裝啟程經歷重重風險,回到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   日軍兵不血刃一路占領遼寧、吉林後,向北逼近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1931年10月13日,駐在白城一帶的漢奸張海鵬部三個團在日軍配合下,向齊齊哈爾南面的泰來嫩江哈爾葛鐵路橋進犯。省督軍署參謀長謝珂率部抗擊,擊退漢奸張海鵬部。江橋抗戰從此拉開瞭序幕。19日,馬占山將軍率一團兵力由黑河到達齊齊哈爾,黑龍江省的抗戰形成瞭新局面。11月4日晨,日軍第二師團步、炮兵1300多人,在飛機掩護下對我江橋陣地直接發起大規模攻擊。馬占山當即下令還擊,聲震中外的江橋抗戰正式展開。  我軍在齊齊哈爾江橋一帶與日本軍隊作戰的生死關頭,韓傢麟帶回萬福麟密信。正是用人之際,馬占山見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韓傢麟回來助戰,非常高興,當即委之少將參議兼黑龍江省政府機要秘書,參與謀劃江橋作戰方略。在韓傢麟等人的協助下,馬占山指揮黑龍江省軍隊給日本精銳部隊多門師團以重創。  江橋抗戰失利後,韓傢麟隨馬占山部隊退守海倫。馬占山又派韓傢麟化裝潛行去北平向張學良、萬福麟匯報黑龍江省軍事情況,然後攜指令回省。日本進逼,海倫危急時,韓傢麟安排馬占山等將領傢屬秘密轉移到天津。1932年2月,他接任義勇軍參謀長職務,成為馬占山的得力助手。1932年4月初,韓傢麟介紹共產黨員李繼淵到馬占山部隊,李繼淵被任命為少校(後提中校)秘書,馬占山部隊在海倫以東的羅圈甸子被日軍重重包圍,李繼淵隨衛軍營營長及全體戰士一起英勇奮戰,最後全部壯烈犧牲。李繼淵犧牲時年僅25歲。  在日軍松木師團強敵壓迫下,馬占山抗日部隊節節失利。1932年7月,部隊轉戰小興安嶺一帶深山老林,行至慶城縣(今慶安縣)東山張河白鹼子山口時,突然日軍伏兵四起,馬占山部隊被千餘日軍包圍。抵抗至第三天,士兵犧牲過半,馬占山受傷,彈藥消耗殆盡。7月22日,抗日部隊分兩路突圍,馬占山與軍長邰斌山、參謀處長容聿群以及隨從衛隊42人向東突圍,奔深山;韓傢麟、連長於俊海帶官兵百餘人、馬50多匹向北突圍,吸引敵軍掩護馬占山。敵軍見向北突圍的人數較多,以為必是馬占山之所在,即以重兵尾追不舍。  戰至28日,韓傢麟的手下僅剩二十幾人,疲憊已極,行至海倫縣羅圈甸子南一個叫七八道林子的地方,見敵人追兵已遠,恰有一民房,饑勞過度的戰士便在民房中倒頭睡下。7月29日清晨,屋裡人還在酣睡,突然槍聲大作,日軍已將這所小房團團包圍,敵人對屋內喊話,意思是:你們這幾個人已經無路可逃瞭,趕快投降。韓傢麟當即組織還擊,明知決無生路也誓死不降。日寇見已入絕境的中國人竟然拒不投降,惱羞成怒,頃刻之間,機槍齊發。韓傢麟等二十幾人壯烈犧牲,其中有少校參謀佟玉衡、少校副官劉景芳、少校連長於俊海。  韓傢麟將軍身中數彈,臉部被子彈打得血肉模糊。因他身著將軍服裝,嘴上留著胡須,身材酷似馬占山,身上還帶著馬占山的名片和一枚馬占山的印章,敵人又在戰場搜到馬占山的玉質鑲金煙具一套,誤以為這人就是馬占山。關東軍司令本莊得知馬占山已被擊斃的消息,興奮異常,立即向東京陸軍省和天皇報功請賞。於是,日本開動宣傳機器,大肆宣揚馬占山已被擊斃,通電各地報捷請功。日寇殘忍地將韓傢麟首級割下,懸於海倫城頭”示眾”,後送至日本首都東京,並在東京舉辦展覽會慶祝”擊斃”馬占山的”勝利”。我國多傢報紙也報道瞭馬占山犧牲的消息。因韓傢麟等人的掩護,馬占山部突出重圍,進入小興安嶺深山老林。馬占山收集餘部不到百人,潛入大青山,以草根樹皮充饑,歷盡千辛萬苦,在密林中輾轉瞭五十多天,脫離險境,到達龍門縣。不久,馬占山抗日的大旗重新出現,日本人為之大吃一驚。  雖然日本人明知戰死的不是馬占山,但還是不肯放棄宣傳,依然在報上吹噓”戰果”,說”馬匪軍已被消滅”、”馬占山已被皇軍擊斃”。日本靖國神社”遊就館”的玻璃展櫃裡擺放出馬占山的印章、錢包、煙具、馬大洋、照片,還有”馬占山”的血衣。相關閱讀推薦:軍史解密:誕生日與中共軍隊相同的“抗戰決死隊”衡陽保衛戰: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劉伯承抗戰治軍方略:日軍軍令是“第二種教材”抗戰期間美援增加後 為何國軍戰鬥力反而下降?張國華:中國抗戰史上最令印度朝野震驚的戰神

抗戰英烈齊學啟:浴血滇緬路卻遺憾被俘的英雄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日軍隊不僅在中國戰場上與日本帝國主義軍隊作戰,還曾派出遠證軍赴印緬作戰,與英軍並肩打擊日本帝國主義,有力地配合瞭中國戰區盟軍的軍事行動,沉重地打擊瞭日軍的侵略氣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瞭重要的貢獻。中國抗日遠征軍在緬甸與日軍作戰中,奮勇殺敵,寧死不屈,無數抗日將士壯烈犧牲,葬身異域,湧現出瞭許多忠誠報國的勇士,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十八師少將副師長齊學啟將軍就是這樣一位在侵略者面前寧死不屈、壯烈殉國的烈士。   齊學啟將軍,字敦鏞,別號夢賚,湖南省寧鄉縣楊林鄉鐵鑼村人,一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出生於世代書香門第的殷實人傢。其祖父、父親都是清代凜貢生,父親齊樸農在民國初年還擔任過湖南省參議員,受傢庭的影響,齊學啟自幼識書達禮,聰慧好學,胸懷大志,立志反對帝國主義及軍閥走狗,救國救民。   齊學啟自幼勤奮好學,從小學到中學,成績一直優異,頗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   中學畢業後,考入全國著名高等學府——清華大學,與孫立人將軍是同學,兩人皆有富國強兵之願,不久就成為知己朋友。他倆從清華畢業後,一同去美國諾維琪軍校留學學習軍事,齊學啟在軍校學習期間,以他學識的淵博,刻苦好學精神及流利的外語贏得教師的好評。   一九二九年,齊學啟從諾維琪軍校畢業後返回祖國,擔任瞭南京憲警學校上校大隊長。   一九三○年,國民黨軍成立瞭六個憲兵團,齊學啟被任命為憲兵第六團團長,他在揚州組建部隊後就開赴安徽蚌埠一帶從事政治軍事訓練。不久就調到南京擔任治安警衛工作。齊學啟要求部隊嚴格,賞罰分明,帶兵有方,並常用憲兵應成為軍人的典范,執行紀律的榜樣來要求部隊。他為人正直,話語溫和,總喜歡用道理來說服部下,所以下級官兵都擁護他,願意跟他赴湯蹈火。

國軍抗戰英烈閻海文:高呼“中國無被俘之空軍”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盤踞在我國東北境內的日本侵略軍——關東軍向沈陽的中國駐軍,發動瞭突然襲擊,制造瞭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緊接著,駐在東北各地的日軍傾巢出動,大舉向中國駐軍進攻,不到四個月時間,東北全境失陷。   從此,我國東北大好河山和三千萬同胞淪陷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之下。一九一六年出生於遼寧省北鎮縣的閻海文,當時還是個十多歲的少年。他目睹敵人的殘暴,痛感國土的喪失,雖然懷著滿腔憤慨,無奈赤手空拳,隻有忍痛拋傢棄產負復來到北平,就讀於北平東北中學。時光在流逝,可他卻時刻不能忘卻傢鄉所發生的一切。   望著祖國的沉淪,他熱血沸騰,暗下決心,一定要報那傢仇國恨,把敵人趕出國土去。於是,他努力地鍛煉著自己的體魄,等待時機。   日本帝國主義得寸進尺,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又武裝進犯上海,爆發瞭一二八事變。駐守在上海的十九路軍,在全國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動下,奮起抵抗,開始瞭淞滬抗戰。可是,這次抗戰最後還是失敗瞭。閻海文看到日本的飛機對我國進行狂轟濫炸,猖狂異常,聯系到世界各國爆發的戰爭,他從中得出瞭一個明確的啟示和教訓,認為近代的戰爭,已經從平面變為立體的瞭,一個國傢缺少強有力的空軍是萬萬不行的。“無領空便無領土”,這個思想,也是為當時世界人士所公認的。他對航空救國有瞭深刻的認識,昔日蘊藏心裡已久的“乘風破萬裡浪”的抱負,如今要改換成“凌空復我舊山河”,他決心投筆從戎瞭。   正巧,一九三四年的秋天,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在各地召考飛行員。   機會難得,閻海文毅然前去報名應試。不料想報考的人數竟達萬餘,但隻招收一百名,競爭是相當激烈的。經過極嚴格的體格檢驗和考試,他被錄取瞭,爭取到瞭為國效力的機會。閻海文萬分高興,入伍後他被分到航空學校本部學習飛行。在學習期間,他加倍努力,膽大心細,各科目都完成得很好,甚至在睡夢中還在背誦教官指示的飛行技術。同學和教官對他都很敬佩。學習很快結束瞭,一九三六年十月,閻海文從航空學校畢業,被分配到空軍第五大隊二十四中隊當見習官,一九三七年四月被任命為少尉飛行員。

抗戰八路軍最大叛徒邢仁甫:腐化墮落後投降日寇

  1943年6月,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黃驊在新海縣(今河北省黃驊市)被軍區司令員邢仁甫秘密殺害,這就是駭人聽聞的大趙村慘案。邢仁甫是何許人?他為什麼要槍殺黃驊?   【投身革命戰功卓著】   邢仁甫,1910年7月出生在鹽山縣舊縣鎮一個封建地主傢庭。父親曾當過土匪,是個青紅幫頭子。自幼對傢庭不滿,立志要走自己的路的邢仁甫,中學畢業後便到北平當瞭兵。由於他勤奮好學,善於動腦,這期間他增長瞭見識,學到瞭一些軍事知識,曾任連參謀,以後又做瞭副官。但國民黨軍閥的黑暗統治,使他感到壓抑、苦悶,覺得無用武之地。他不甘於現狀,便棄軍回到瞭傢鄉,在當地共產黨的感召下,他加入瞭中國共產黨,想從此大幹一番事業。   由於他戰功卓著,1938年7月部隊改編時,他被任命為“八路軍冀魯邊區遊擊支隊”(平津支隊)司令,9月平津支隊編為八路軍東進挺進縱隊六支隊,他任支隊長。1941年2月,六支隊升格為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第六旅,他任旅長。1941年3月,成立冀魯邊軍區時,上級又任命他為軍區司令員。   【找小老婆追求享受】   隨著地位和聲望的提高,邢仁甫開始驕傲自滿起來,他不願再過艱苦的生活,每次作戰也不親臨前線。

北伐名將抗日功臣黃琪翔:抗戰後堅決要求退役

  黃琪翔(1898~1970),字禦行,廣東梅縣水車墟木蓮塘村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著名愛國將領,政治活動傢,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始人之一。  黃傢祖輩世代務農,由於傢計艱難,其父黃富霖被迫遠渡印尼謀生,其母劉桂伍居傢操業。黃琪翔童年在村塾就學,1910年進其族叔黃鈞選創辦的梅縣務本中學讀書,後到廣州進優級師范附中求學。從1912年起,黃琪翔先後在廣東陸軍小學、湖北第三陸軍中學、保定入伍生隊、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炮兵科第六期學習,由於聰穎過人,成績優異,為師友所期許。     1919年,黃琪翔於保定軍校畢業後,分配到北洋邊防軍第一師炮兵團第三營任排長。1920年調回保定軍校任炮兵隊隊長,陳誠是他隊上的學生。由於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黃琪翔於1922年辭去保定軍校職務,回到廣東參加革命。黃到廣州時,正值孫中山率師北伐,他在粵軍第一師司令部後方辦事處任少校參謀。同年6月,黃應第一團輜重營營長張發奎之邀,任該營副營長。從此,黃與張共事至1927年底,離開廣東為止。1924年1月,國民黨改組後,黃加入國民黨。次年,黃琪翔任粵軍第一師第一旅第一團第三營營長,參加瞭第一次東征,討伐陳炯明,接著,參加瞭平定楊希閔,劉震寰叛亂之役。戰後,第一團擴編為獨立旅(旅長張發奎),黃琪翔升任該旅第二團團長。同年8月,粵軍第一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李濟深),隨後獨立旅擴編為第十二師(師長陳可鈺、副師長張發奎),黃任該師第三十六團團長。10月,黃又參加瞭國民革命軍的第二次東征,在討伐南路的鄧本殷之役,一直打到瓊崖。  1926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舉行北伐。黃琪翔隨第十二師進入湖南、湖北和江西、河南,在平江、汀泗橋、馬回嶺、上蔡、臨穎等重要戰役中,都建立瞭功勛,成為北伐著名的戰將之一。在著名的汀泗橋戰役中,黃琪翔以偷襲戰術攻敵側背,再立奇功。該日黃昏,副軍長陳可鈺和各師、團長親臨前線偵察地形。大傢見汀泗橋敵防守兵力雄厚,地形險要,工事堅固,易守難攻,在討論打法時,意見不一。黃琪翔建議以所部三十六團為前鋒,於當晚開赴橋之上遊,強渡北岸,迂回橋北,奪取敵最高峰陣地,次晨橋南部隊發起正面攻擊,橋北部隊配合作戰,當可一舉成功。黃陳述意見後,大傢都表示贊成,蘇聯顧問尼基金稱此為奇謀勝算。當夜,黃琪翔令偵探隊長梁秉樞率六十餘人首先渡河,第三營和第一營跟進。黃並命令遇少數敵人時隻用刺刀,未到達最高峰敵陣地之前,不許放槍。時敵軍在最高峰陣地上設防,山腹地區兵力較少,黃部乘夜摸索前進,秘密接近敵人,未經過激烈戰鬥就奪取瞭四個山峰。迨接近敵最高峰陣地時,黃琪翔下令發起沖擊,忽然間槍聲大作,殺聲四起,敵亂成一團,紛紛潰退。在拂曉前,三十六團即攻占瞭最高峰敵陣。此時,獨立團、三十五團及第十師亦發起猛攻,敵遂全面崩潰,大部為第四軍截斷退路,包圍繳械。著名的汀泗橋戰役不到一天就勝利結束瞭。葉挺贊嘆道:“琪翔是位軍事天才,汀泗橋大捷他應居首功。”汀泗橋之役後,黃琪翔因功升為少將團長(北伐軍中獲少將銜的團長唯有葉挺,黃琪翔二人)。然而可悲又可嘆的是,至今全部有關“汀泗橋戰役”的官方文章和教科書對“應居首功”的黃琪翔都隻字不提。  1926年11月第十二師擴編為第四軍,張發奎升任軍長,黃琪翔升任該軍第十二師師長。1927年4月19日,武漢政府以唐生智為總司令,出師河南,繼續北伐。黃琪翔為第四軍前敵總指揮(時黃已升任副軍長),1927年6月他榮升第四軍“鐵軍”軍長。1927年7月15日,第四軍移駐江西南昌、九江一帶,準備東征討伐蔣介石。29日,黃參加瞭汪清衛等在廬山召開的“分共”會議。他派人連夜下山,秘密通知著名的共產黨人高語罕、於樹德、惲代英等離開該軍。8月1日,賀龍、葉挺在共產黨領導下,舉行瞭南昌起義。黃不願追隨蔣、汪反共反人民,又沒有勇氣跟共產黨走。因此,感到無所適從鬱鬱於懷。他說:“北伐至此,最覺痛心,擬將第四軍所有槍炮拋沉大江中,軍中所存款項,平分全軍作路費還傢,做個真的解甲歸田”。同年12月12日,留守廣州的教導團和廣州工人群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動瞭廣州起義,建立瞭蘇維埃政權。張發奎、黃琪翔被迫逃往廣州河南李福林處躲避,以總指揮和軍長名義急召東西江部隊遄返廣州,協同朱暉日的公安部隊向起義軍反撲,鎮壓瞭廣州起義,血腥屠殺革命群眾。黃琪翔對這一事變負有重責,在內外輿論指責下,離職前往香港。黃在香港逗留月餘,於1928年春赴日本,同年7月赴德國柏林,入柏林大學補習德文。黃琪翔在柏林逗留期間,適鄧演達、葉挺、宋慶齡等人也在柏林,黃受他們影響,有所覺悟。他贊同鄧演達與共產黨合作的立場,並贊助鄧在中國組織、建立既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又不同於共產黨的第三種政治勢力的主張。  1929年5月,黃應宋慶齡之請,護送宋回國參加孫中山移靈南京典禮,後寄居上海。1930年5月,鄧演達也回到上海,發起組織“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第三黨,農工民主黨的前身),黃力予贊助。8月,舉行結黨式,成立中央幹事會。黃琪翔參加幹事會,並擔任軍事委員會主任委員。次年11月,鄧演達被蔣介石殺害,黃乃負起與各方聯系之責,繼續“第三黨”的工作。  “九·一八”事變爆發,全國震動。原第四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率領十九路軍在上海奮起抗戰,舉國矚目。黃琪翔當時仍在上海,曾親至前線,並領導“第三黨”在上海的同志組織義勇隊參戰,發動群眾開展募捐、慰問等活動,支援前線。上海抗戰失敗後,“第三黨”在上海的組織也多被破壞,黃琪翔避往香港。十九路軍調到福建後,經過原第四軍將領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的積極籌劃,於1933年11月20日在福州召開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推黃琪翔為大會主席團主席。黃在會上宣讀瞭宣言,宣告成立人民革命政府,改國號為中華共和國。這就是當時稱為“閩變”的福建人民政府運動。黃琪翔積極參與瞭這一事變,早在逗留上海期間,黃與蔡廷鍇等人比鄰而居,時相過從,對當時形勢,曾屢加研討,認為非抗日不足以圖存,非反蔣不足以言抗日,彼此之間早有默契。在事變中,黃擔任人民政府委員兼軍事委員會委員及參謀團主任。他力主實行改元易幟、計口授田,以便爭取工農大眾的擁護。但是,“福建人民政府運動”由於事起倉卒,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也沒有取得各方的支持,在蔣介石的軍事壓力下,很快就失敗瞭。黃乃離開福州,在漳州匿居月餘,後經汕頭轉道香港,並於1934年夏重赴德國柏林。相關閱讀推薦:北伐“鐵軍”:葉挺獨立團 還是李濟深第四軍?為什麼隻有朱元璋北伐成功瞭:北伐為何那麼難?明朝軍隊:朱元璋北伐滅元時的騎兵從哪裡來的?歷史上諸葛亮北伐的真實目標:清除內部異己李嚴諸葛亮為什麼一直堅持北伐?諸葛亮北伐的原因?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1936年10月間,黃琪翔在柏林接到陳誠來電,要他回國參加抗戰。黃即動身回國。次年1月,黃在南京會見陳誠,復由陳引見蔣介石,蔣委黃為中將高級參謀,  後任命為訓練總監炮兵監。1937年,上海爆發“八·一三”抗戰。張治中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黃琪翔為副總司令防守上海。不久,黃又調任第八集團軍副總司令,指揮青浦,嘉定一線的防禦作戰。11月5日,日軍以其海、空優勢,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繞攻上海。黃琪翔聞警星夜趕赴松江,抽調部隊驅逐登陸日軍,無效,乃扼守黃浦江以圖阻止日軍前進,保障松江以固上海側後安全。黃琪翔隻率參謀若幹人駐松江城指揮,傾註所有殘存部隊,竭力抵禦。經兩晝夜激戰,終於不支,日軍坦克於8日開進松江,黃琪翔由小道退出。至此,上海抗戰遂失敗,全軍西撤。黃隨軍到達武漢。翌年,在武漢成立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蔣介石以陳誠為政治部長,周恩來,黃琪翔為副部長。黃努力與周恩來合作,壯大抗日陣容。在這段共同工作的日子裡,黃琪翔與周恩來不僅是同事,而且是鄰居,朝夕相處,兩人常在一起散步,分析國內外政治形勢和抗戰前途,黃對國民黨內頑固派破壞抗戰的行徑十分厭惡,他發現與周恩來許多觀點相同,彼此結下深厚友誼。8月,周恩來去職。黃不安於位,加之由於他堅持團結抗戰反對分裂,與周恩來配合默契,因而激起國民黨內右翼分子的不滿,經常向蔣介石告惡狀,乃請陳誠調其為軍訓部次長(部長白崇禧),離開武漢前往桂林。從1938年秋至1939年,一年多時間裡,黃在軍訓部次長任內呆在桂林。  1939年秋,日軍在湖南、湖北戰場發動進攻。黃琪翔調任第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率李默庵的一個軍和第四軍駐防湖南邵陽,拱衛長沙。但軍隊還沒有調到戰場上,黃又被調任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他堅持國共合作,通過八路軍駐桂辦事處李克農,借調《救亡日報》的共產黨人廖沫沙到他的總司令部來任少校秘書,同上前線不離左右。該集團軍駐湖北襄樊,參加棗宜會戰。棗宜會戰是抗戰中較重大的戰役之一,日軍出動瞭五個師團的兵力,第一期作戰以占領棗陽、襄陽、老河口為目的。黃琪翔的第十一集團軍屬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統轄,擔任棗陽地區正面防守。其時,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震請假回川,戰區長官部又以黃琪翔兼任該集團軍總司令,指揮該部作戰。   1940年5月4日,日軍第三十九師團、第六師團之一旅團向第十一集團軍進攻,占領高城、安居陣地。黃以第八十四軍一七五師在唐縣鎮附近阻擊,使主力部隊得以轉移到棗陽陣地周守。但此時在唐縣鎮正面進犯之敵,從兩翼包抄,蔣介石的嫡系湯恩伯根本不聽李宗仁指揮,為保存實力不戰而退,棗陽暴露敵前。8日,黃部被迫棄守棗陽,撤至襄樊。撤退時,黃琪翔滿腔悲情,在指揮部墻壁黑板上,揮淚書寫瞭“還我河山”四個大字。黃部撤退後日軍緊迫不舍,黃以第一七三師阻擊日軍,由於寡不敵眾,該師在激戰中,自師長鐘毅以下大都陣亡。黃率主力撤至外線後,沉著指揮,積極反攻,對敵實施反包圍,在友軍協同下,將日軍的四個師團兵力,圍困在襄東平原地區,激戰至11日,敵傷亡慘重,突圍東退,棗陽復被克復。但在襄東追擊戰中,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率少數部隊與敵發生遭遇戰,壯烈殉國。敵復以反撲,於17日再度侵占棗陽。黃琪翔所指揮的部隊是雜牌軍,第二十二集團軍又是臨時隸屬,難以調遣。棗陽、襄陽、樊城相繼失守後,黃曾憤慨地說:“若有當日第四軍在手,我對抗戰不至於毫無辦法。”  黃琪翔常說:自己是一個軍人,在抗日戰爭中絕無保留地貢獻一切,是天經地義的。由於他的積極和素養,指揮作戰總是沉著、冷靜,膽大心細,每有戰事,必詳盡研究敵情,仔細查看地圖,雖敵機在頭上盤旋,炮聲在耳邊轟響,都若無其事,鎮靜如常。在他的司令部,還引用一些進步人士如廖沫沙、朱潔夫、陳卓凡等人,擔任重要工作。其夫人郭秀儀亦以戰場為傢,隨同工作,不避危險,組織戰地服務團,進行救護工作。  1940年9月,棗宜戰役結束後,由於他擔任的第十一集團軍軍減員嚴重,蔣介石借整編之機撤消瞭部隊番號,黃調任預備集團軍總司令,於1941年初到重慶。這年冬,黃調任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駐湖北恩施和四川黔江。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長葉挺被拘禁在恩施,黃不避嫌疑,時加看望並予照顧。他對葉挺不獨是鄉情舊誼,尤欽佩其高風亮節。後來他在紀念葉的詞作中曾寫道:“時花異草知何在,紅葉長留天地間。”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組織遠征軍,在昆明設遠征軍司令長官部,黃任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陳誠),指揮滇西遠征軍作戰。他在盟軍中顯示出瞭傑出的指揮才能,為打通被封鎖達三年之久的中印公路,結束我國被圍困的局面,立下瞭汗馬功勞。在八年抗戰中,黃琪翔轉戰東南,幾次指揮大兵團作戰,打出瞭中華民族的威風。他待人接物,卻溫文爾雅,平易近人,有軍人政冶傢之稱。他同中國共產黨的許多領導人有深厚的友誼,為第二次國共合作做出瞭可貴的貢獻。抗戰勝利後黃榮獲“抗日戰爭勝利勛章”、中國最高獎章“青天白日勛章”以及美國最高獎章“自由勛章”,改任中印公路東段警備司令等職。1946年,該司令部撤銷,黃回到重慶。  抗戰勝利後黃琪翔第一個以現役上將的身份,公開聲明:“從此退役,絕不參加內戰。”為此遭到蔣介石的嚴厲訓斥。國軍上將黃紹雄說:“黃琪翔一貫反蔣,所以老頭子不到萬不得已,絕不重用。否則以他用兵如神、無堅不摧的戰績,早就該和那些國軍頂級將帥一樣,升為一級上將瞭。”1947年,蔣介石為避免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將他貶往德國,任中國駐德軍事代表團團長。1948年秋,解放戰爭已進入人民解放軍全面反攻階段。蔣介石寄希望於美蘇戰爭或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以挽救失敗的命運。是年9月,黃琪翔在柏林忽接蔣介石一封署名電報,內謂:“聞柏林美蘇關系緊張,冷戰有變為熱戰可能,究竟情況如何,希即回國報告。”黃即回南京見蔣,向蔣分析大戰不可能發生,希望恢復和談。這次會見,使黃對蔣的幻想最後破滅,便請求辭去駐德軍事代表團團長職,不願再赴柏林,決心歸附人民。之後,蔣介石要黃琪翔到臺灣去看陳誠,想借陳誠的關系留黃在臺灣備用。黃見陳誠後,陳即勸黃將傢屬搬來臺灣定居,黃答以回上海後再商量,就此離開臺灣,回到上海。是年冬,他離開上海前往廣州,後潛赴香港,脫離瞭國民黨的控制。黃在香港期間,曾向中共負責同志表示希望在黨的領導下,為解放事業多做一些工作。因此,他曾寫信給張發奎、餘漢謀、薛嶽、李漢魂等四位將領,策動他們起義。  1949年8月間,黃琪翔在中共組織安排下攜眷北上,回到北平,以特邀代表資格參加瞭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並參加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建國後,黃琪翔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司法部長、法案委員會委員、國傢體委副主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及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和秘書長等職,並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59年建國十周年大慶時,是中央級第一批“摘帽右派”名單中的第一人。文革期間被掃地出門,飽受折磨、凌辱與毆打,遭到殘酷迫害。  1970年12月10日,一代北伐英雄、抗日名將黃琪翔因患心肌梗塞,撒手人寰,含冤西去,終年七十二歲。而其“摘帽右派”的冤案直至1980年經鄧小平親自批示,才得到徹底平反昭雪。1988年9月2日,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集會,紀念黃琪翔誕辰90周年。時任統戰部部長閻明復代表中共中央向黃琪翔表示深切的懷念和崇高的敬意。他在致辭中說:“黃琪翔先生為新中國的司法、體育事業,為發展愛國統一戰線作出瞭積極的貢獻。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誰是抗戰中最後一個被日寇殘害的文化名人

  導讀:最令人扼腕嘆息的是著名文學傢鬱達夫之死。他是我們迄今所知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最後一個被日寇殘害的文化名人。他遇難(失蹤)的時間是1945年8月29日晚,那已是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兩周之後瞭。  我國的抗日戰爭持續瞭8年,失去瞭2000多萬人,而當時中國人口總數為4.4億,也就是說在8年抗戰中,中國損失瞭約1/20的人口。死於戰亂的人以士兵和普通百姓居多,但由於戰亂破壞瞭正常生活而引發憂憤病逝的文化界著名人士,我們也可以毫不費力地列出一長串:留在淪陷的北平,為保晚節鬱悒致病逝去的錢玄同;為躲避日寇,在流浪中殫精竭慮,夜以繼日翻譯莎士比亞戲劇貧病而亡的朱生豪;客死香港的文化界泰鬥蔡元培;寫出大量抗日歌曲、病死在狹促生存環境中的音樂傢黃自;在迎接光明的日子裡不幸病逝的出版傢鄒韜奮……  為宣傳抗日捐軀的王禮錫  做過記者和編輯的作傢王禮錫,於1931年在上海創辦瞭神州國光社編輯部,主編《讀書雜志》。1932年“一·二八”事變發生,王禮錫與丁玲等發起組織“中國著作傢抗日會”,發表《中國著作者為日軍進攻上海屠殺民眾宣言》,在宣言上簽名的有100多名作傢、學者。  1933年,王禮錫與妻子陸晶清去瞭歐洲。這期間,他出版瞭《海外雜筆》《海外二筆》等文集。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王禮錫在國外積極揭露日寇的侵華暴行,宣傳中國人民的神聖抗戰。1938年12月,王禮錫夫婦回到中國,立即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  1939年1月,王禮錫到達重慶,參加瞭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文協),負責文協國際宣傳委員會的工作。6月,文協組織瞭作傢戰地訪問團,推舉王禮錫為團長,北上前線訪問。訪問團於1939年6月18日離開重慶,奔赴抗日前線,途經川、陜、豫、晉等省,歷時半年。 王禮錫  王禮錫從出發那天起就寫日記,詳記作傢訪問團的活動和他自己的生活。然而,王禮錫的日記隻寫到8月12日就中斷瞭。到洛陽後,在緊張又勞累的行軍生活中,他終於病倒瞭,最後因黃疸病在洛陽逝世,終年39歲。  關於王禮錫在訪問團的工作,與他相熟的人寫下瞭不少感人的回憶文字,真實記錄瞭這個不知疲倦的漢子的生活狀況。他們在被稱為“黃河屏障”的中條山裡艱辛跋涉,日子過得極度緊張、艱難,但也很愉快。那時正是酷暑時節,他們不斷地行軍,不斷地開會講演、訪問、搜集材料,還有必不可少的應酬。當然,作為團長的王禮錫比別人更為繁忙、緊張,但是不管白天怎樣緊張地工作,到晚上休息時,他還要抽出時間寫他的“筆征日記”,在香港《星島日報》上連載。就這樣,為大傢所敬愛的團長終於吃不消而病倒瞭。  在重慶大轟炸中罹難的孫寒冰  在日寇侵華戰爭中,慘死在敵人炮火中的國人多得難以數計,這其中就包括1940年在重慶大轟炸中死難的、遷至重慶北碚的復旦大學師生。文化界著名人士、復旦大學教務長、《文摘》雜志主持人孫寒冰,就是在這次大轟炸中罹難的。  擔任復旦大學教務長的孫寒冰,當時正辦著一份影響巨大的《文摘》雜志。1937年,孫寒冰在閱讀英文《亞西亞》月刊時,發現瞭斯諾執筆寫的《毛澤東自傳》,他便讓學生譯出全文,他逐字逐句地推敲、修改後,在《文摘》上連載,受到瞭廣大讀者的歡迎。孫寒冰常說:“文人上不得前線殺敵,辦一個刊物來向日寇作戰。”  1940年5月27日8時許,北碚警報臺發出空襲警報,孫寒冰立即組織師生疏散隱蔽。日機向復旦校園裡投彈,又用機關槍掃射,孫寒冰被炸身亡。1941年8月1日,復旦大學豎起瞭一塊“復旦師生罹難和孫寒冰墓”,碑文中有“嗚呼,慘遭寇彈,哀同國殤,全校師生,悲憤無極,將何以益自淬勵我為文化工作之創造精神乎?抑何以益自堅強我為民族生存之戰鬥意志乎?是則吾輩後死者之責己”之句。 孫寒冰相關閱讀推薦:二戰揭秘:蘇軍一夜瘋狂行動竟使日本痛苦70多年日本出雲號航母的前世今生 曾被中國人記恨孫中山之子欲刺殺宋子文因日本公使得以挽回一命歷史解密:七七事變後日本國內高層如何反應?歷史解密:魯迅之死是否和他的日本醫生有關?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慘遭殺害的抗日文化志士:楊蔭榆鬱華鬱達夫  抗戰期間,日偽還用各種手段殘酷殺害瞭一些知名的抗日文化志士,僅我們所知的就有:  1938年1月1日,居住在蘇州的原北京女師大校長楊蔭榆女士,因多次當面斥責日軍奸淫擄掠的罪行,被兩個日本兵槍殺,拋入河中。  1938年4月7日,上海各界人民救亡協會理事、上海各大學抗日聯合會負責人、廬江大學校長劉湛恩,在上海靜安寺路大華路口遭暗殺。  1939年11月23日,曾判處殺害劉湛恩兇手死刑的法學傢鬱華在上海自傢門口被汪偽特務狙擊而死。  最令人扼腕嘆息的是著名文學傢鬱達夫之死。他是我們迄今所知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最後一個被日寇殘害的文化名人。他遇難(失蹤)的時間是1945年8月29日晚,那已是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兩周之後瞭。  鬱達夫是“五四”時期重要文學團體“創造社”的一名主將,魯迅的好友,是一位積極參加抗日救國、反法西斯鬥爭的英勇戰士。  1938年8月1日,鬱達夫在戴望舒主編的香港《星島日報·星座》創刊號發表《抗戰周年》一文,宣傳抗戰必勝。12月8日,鬱達夫攜妻王映霞、長子鬱飛離開福州去新加坡。此後,鬱達夫一直在海外活動。在海外流亡期間,他一直不遺餘力地宣傳抗日救亡,發表瞭大量文章。   1941年12月8日,日機突然轟炸新加坡,新加坡遂掀起瞭抗敵的群眾運動熱潮。文藝界同仁迅即成立瞭星洲(新加坡簡稱)華僑文化界戰時工作團,鬱達夫任團長,胡愈之任副團長。戰時工作團的主要工作是開辦青年戰工幹部訓練班和組織口頭宣傳隊、流動戲劇隊、歌詠隊等,進行抗敵宣傳。為瞭一心一意進行抗日救亡工作,他把13歲的兒子鬱飛托朋友轉道送回國內,為的是再無後顧之憂。  1942年2月4日,日軍開始進攻新加坡,鬱達夫與胡愈之等人渡海撤退到荷屬小島——達峇來吉星汶。他拎瞭兩隻手提箱,對同伴們苦笑著說:“又把萬卷藏書丟瞭,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杭州‘風雨茅廬’的3萬卷書!”他開始蓄須,學習印尼語,準備長期隱蔽。5月的一天,鬱達夫到蘇門答臘西部高原小市鎮巴雅,同戰時工作團的幾個負責人會面,討論如何在這個沒有日本駐軍的地方隱蔽下來,各找職業做掩護。此後,鬱達夫化名趙廉,租瞭一幢荷蘭人的別墅住下來。他在這裡開起瞭趙豫記酒廠,很快出瞭“雙清”“初戀”兩種酒。他們以此做掩護,潛伏下來暗暗做抗日工作。  鬱達夫能講一口純正的日語,常常同日本憲兵周旋,來保護華僑和印尼人。終於熬到日本投降瞭,鬱達夫很高興,但他還是很謹慎,很少外出。不料在1945年8月29日晚8時左右,鬱達夫正在傢中和3位華僑閑談,來瞭個講印尼語的青年,說有事請鬱達夫出來商談一下。鬱達夫隨青年出去瞭幾分鐘,又回來對客人們說:“我出去一下就回來,你們請坐一下。”說完就出去瞭,但此後就再也沒回來。他神秘地失蹤瞭。後來,朋友們獲悉鬱達夫已於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於荒野中或是被推下萬丈懸崖而身亡,殉難時僅50歲。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中國抗戰女兵被俘後失蹤之迷:被日軍弄到哪去瞭

  二戰期間,在日軍占領和駐紮的地方,總有一個名叫慰安所的機構。在這個機構的外面,排著長隊的日本兵等待著輪到自己發泄獸欲。在慰安所簡陋的房子裡,一名“慰安婦”一天必須接待眾多的男人。日軍在占領地區普遍設立瞭這種被日本政府默認的強奸中心。在這一制度奴役下,40多萬日軍設立的慰安所中國、朝鮮、東南亞和歐美各國的婦女,慘遭日軍的蹂躪。  這裡所說的“慰安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強迫為日本軍人提供性服務、充當性奴隸的婦女。在戰爭中,日軍士兵對占領區無辜女性的強奸行為,不但不會受到軍事法庭制裁,反而被認為是士兵勇猛的表現。在日軍高層縱容下,這種令人發指的罪惡,在日軍的侵略戰爭中一直延續著。  日軍的“慰安婦”制度起源於日軍的一次失敗。1917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亞,先後派去兵員7。2萬人。日軍對俄國女性施暴,導致性病蔓延,一萬多名日軍官兵染病,比戰死的還要多。這些患者既不能參加演習,也不能執行勤務,更談不上參加戰鬥,嚴重影響瞭日軍的戰鬥力。作戰剛開始就損失瞭相當於一個師團的兵力,自然打不過在數量上占優勢的俄軍,遭到瞭慘敗。西伯利亞戰爭失利的教訓,導致日本軍部開始建立賣春制度,征集由軍隊直接管理的賣春婦。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後,日軍官兵所到之處除燒殺搶掠外,最駭人聽聞的就是大肆強奸當地婦女。長期的禁欲生活,使日本軍人積蓄瞭太多的性能量。在被占領區,他們一方面充當殺人機器,另一方面也自發地、幾乎是情不自禁地、不約而同地獸性大發。  當時的日軍,從高級軍官到普通士兵,是一支獸欲肆虐的軍隊。  最慘絕人寰的是那次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日軍在城內到處追逐中國婦女,無論老幼,無一例外地實施強奸,然後殺掉。有的日軍甚至幹脆不扣軍褲上面的紐扣,將生殖器直接露在外面,奸殺一個又去追逐另一個。  “慰安婦”絕大多數是被強迫征集而來的,像征軍夫一樣,強行攤派名額。朝鮮半島早在日軍侵華之前,即已處在日本統治之下,所以朝鮮婦女是較早遭受被征募凌辱的。   從朝鮮半島究竟征集瞭多少婦女,目前已無確切的資料。根據漢城報紙的記載,從1943年到1945年,共動員瞭20萬年輕的朝鮮婦女加入“挺被日寇殺害的中國慰安婦身隊”,其中約有5~7萬人充當瞭“慰安婦”,因而“挺進隊”就成瞭“慰安婦”的代名詞。日軍之所以優先從朝鮮和日本婦女中征召“慰安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防間諜。一位原職業軍人是這樣說的:‘慰安婦’朝鮮‘慰安婦’也可以放“日本可以放心,心,她們即便天天和士兵在一起,也不會向敵方泄露情報。之所以不征集中國女性作‘慰安婦’,就是為瞭防諜。正因為如此,所以喜歡朝鮮‘慰安婦’,內鮮一體,也就是把日本內地人和朝鮮人作為一個整體,其防諜意識非常強。把朝鮮女性編為‘慰安婦’,多少有這些因素。”相關閱讀推薦:日軍菲律賓暴行 強征慰安婦戰敗後當食物充饑!揭秘侵華日軍裡的日籍慰安婦:為國傢賣身是傳統滅絕人性!中國女俘憶逃跑失敗後被日軍恐怖酷刑揭秘二戰:日軍強征的慰安婦67.8%為中國籍婦女慰安婦憶逃跑失敗遭遇日軍恐怖酷刑!慰安婦慘狀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朝鮮“慰安婦”基於上述原因,在侵華戰爭初期,日本侵略者不敢多招中國“慰安婦”。但隨著戰爭在中國的擴大和升級,侵華日軍人數劇增,朝鮮和日本的“慰安婦”已不能完全滿足獸兵的需要,日軍便開始瘋狂地誘逼中國女子充當“慰安婦”。  在占領地和戰場上,日軍主要通過使用肉體暴力、綁架、強迫和欺騙等手段來征集中國“慰安婦”。被擄掠為“慰安婦”的中國婦女,原來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其中有教師、工人、農民、學生、職員、尼姑、修女和店員等。至少有20萬中國婦女,先後被逼迫為日軍的性奴隸,日軍的慰安所遍及中國的20多個省,中國成為日軍“慰安婦”制度的最大受害國。  充當過日軍特務的永富博道,後來在“亞洲戰爭的真實證言”國際電視會議上公開證言:“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我作為日軍特務機關的一名成員,專門負責誘拐中國婦女。部隊從上海向南京進攻途中,我本人負責設置瞭六個慰安所。在沿途,我把一些逃難的中國年輕婦女誘拐到慰安所。”   日軍的鐵蹄踏上美麗的海南島以後,日軍部隊就進村寨去強捕少女,供其開設慰安所。在強征勞工時,日軍挑選美貌的漢族和黎族女子,投入“快樂房”慰安所。  1940年,日軍一支部隊侵入山西省方山縣,設立據點,立即要求偽政權征召“花姑娘”。於是,偽政權將“花姑娘”的人數攤派到各村。日偽宣稱有姑娘的交姑娘,沒姑娘的交大洋,最後,他們不僅建成瞭慰安所,還得到大筆錢財。  日軍還設下各種圈套,引誘婦女墜入陷阱。他們經常以招聘女招待和洗衣婦等名義誘騙婦女上當。日軍在上海的特務機關,到市中心誆騙婦女。他們放出野雞汽車,候在娛樂場所前面,等顧客上車後,汽車飛馳,到瞭僻靜地方,將男子拋下或幹掉,女客便從此無影無蹤。一時,失蹤女子無數,人人自危。   根據1938年6月7日日本軍方的調查報告,在徐州會戰中,日本華北方面軍第2軍獨立混成第3旅團第6聯隊長小男一雄,曾將23名中國女軍人從俘虜營中強行押到森林地帶,在那裡建立瞭慰安所,供日軍官兵淫亂。這些女俘虜遭到日軍侮辱,有的千方百計尋找機會報仇,慰安所裡曾發生中國女戰俘刺殺壓在她們身上的士兵或者割下日本兵生殖器的事件。日軍官兵因此對充當“慰安婦”的中國女戰俘提高瞭警惕。而當她們失去瞭作為性工具的利用價值時,便被日軍拖到空地上,當做新兵練習用的活靶子。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在漫長的抗戰歲月中,中國抗日軍隊中有許多女兵被俘,她們的命運是極為悲慘的。日軍第14師團的士兵田口新吉後來回憶道:一抓到這些人,“日軍在作戰中,立即送到後方的大隊本部去。如果她們受瞭傷,就由醫務室先給她們治傷,如果沒有受傷,就由情報官對她們進行審訊,這是通例。但是,這些中國女性就在不知不覺中消失瞭。士兵們有時偷偷傳說:這些當官的傢夥又幹好事瞭。但誰也不會去追查這些中國女人的去向。當時,日本軍隊中從來就沒有建立過女俘虜收容所,那麼這些女人被弄到哪裡去瞭呢?我聽到的一種說法是把她們弄去當‘慰安婦’瞭。”  日軍第2957部隊占領湖南衡陽附近的村莊後,立即抓瞭兩名美貌的少女回兵營,一個一等兵情不自禁地高呼:“從今日起開設慰安所,各位請來光顧。”  日軍占領桂林時,以設立工廠為名招募女工,強迫她們充當軍隊的性奴隸。日軍在廣州和香港以招募護士和醫務人員前往海南為名,騙招300多名青年女子,其中相當部分是學生,小的隻有17歲,大的也隻有20歲。她們被押到昌石縣石祿慰安所,從此掉入地獄深淵。

戴笠抗戰的驚人真實功績:曾對日本人下格殺令!

  導讀:首先軍統上海區制定瞭一個方案:以身著軍服的日本人為格殺對象,無論軍階高低,職務大小,無須申報,得手就當場幹掉,執行地點以日占區及其勢力范圍之內為限。該方案於1940年上報戴笠並得到批準。  1939年4月,汪精衛在躲過軍統特工的刺殺後,從河內秘密回到上海,不斷地與日寇策劃籌備,加速瞭組織偽政權的步伐。日本特務機關也加緊在淪陷區建立特工組織,1939年3月,日本軍部代表土肥原賢二及日本大本營陸軍部軍務課長影佐禎昭網羅丁默邨、李士群在上海極斯菲爾路(今萬航渡路)76號建立瞭直屬日本大本營指揮的特務機關(後劃歸日本在上海的特務機關—-“梅”),9月,汪偽召開偽國民黨6屆1中全會後,該特工組織又劃歸汪偽政府,全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務委員會特工總部”。汪偽特工總部成立後,不斷分化、策反、偵破淪陷區的軍統特工組織,一些軍統特工人員或受汪偽“和平救國”宣傳所迷惑,或因被捕後意志不堅定等種種原因,投靠汪偽特工總部。如在鋤奸行動中屢立戰功的王天木、陳明楚、陳恭澍等。  特工的鋤奸刺殺行動不同於炮火連天的正面戰場上的拼死搏殺,很多都是面對面進行的,所用的手段也多為近距離槍擊,刀劈、斧剁等,場面血腥(如刺殺傅筱庵,1940年10月12日重慶《大公報》的報道,傅被砍三刀“一在眼部,一在下頦,一在頸部,尤以頸部傷勢最重,頭顱幾將割斷”),更何況刺殺的對象有的是以前的同事、朋友,行動隊員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而玩弄“以華制華”伎倆的日本人卻躲在幕後遙控指揮。淪陷區軍統特工人員紛紛要求在制裁漢奸的同時,誅殺日本人。首先軍統上海區制定瞭一個方案:以身著軍服的日本人為格殺對象,無論軍階高低,職務大小,無須申報,得手就當場幹掉,執行地點以日占區及其勢力范圍之內為限。該方案於1940年上報戴笠並得到批準。   1940年9月底,懲戒日寇行動開始。  素有“九省通衢”美譽的武漢,自1938年10月淪陷以後,因其貫通東西南北優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一直是日寇重點控制地區之一。1940年底,軍統武漢區特工根據戴笠指示,把行動重點轉向對日寇的刺殺。武漢區軍統特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選擇好目標後進行周密的準備計劃。1940年12月16日,行動二隊策劃對駐蔡甸日軍警備隊的襲擊,14日副隊長即派3名行動隊員潛伏在警備隊附近的昶記油坊,16日凌晨,偽裝成商人的隊員李崧蓀及隨行兩名隊員進入蔡甸街口後,將3名強行檢查的日寇哨兵擊斃,隨即會合潛伏隊員向日寇警備隊隊部投擲手榴彈,炸死日寇官兵8名,行動隊員全身而退。16日晚,行動1隊趙雲卿率隊員何忠炳、雷玉卿潛入武昌八鋪街日本憲兵隊駐地,待日寇熄燈休息後,向寢室投擲手榴彈,日寇倉皇逃出時,遭到隱蔽於暗處的趙雲卿掃射,共擊斃日寇8名,隊員全身撤出。1941年1月21日,漢口花樓街,行動2隊隊員用刀砍死日軍少佐田梅次郎。2月18日,漢口得勝街,該隊殺死3名在隨軍妓院“鶴鳴莊”尋歡作樂的日寇軍官。3月2日,該隊李化民等3人化裝成小販,混入漢口中山路新市場,向正在行進的日軍小隊投彈,斃敵17名。2月25日晚,行動1隊閻英才率5名隊員突襲漢口三星街日寇憲兵隊,斃敵7名。4月16日,該隊在漢陽顯正街擊斃日寇特務機關植樹巖藏中佐。1941年4月19日,該隊打入漢口王傢墩機場的隊員王經國掩護隊員李青明進入機場,燒毀油庫一座,炸毀轟炸機2架。  組織遭受嚴重破壞的軍統上海區,自1940年9月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仍行動50餘次,擊斃擊傷日軍60人以上。軍統上海區第3行動大隊第4組組長李亮經過縝密跟蹤偵查,於1941年6月17日由副組長葉東山率李德昌、周振芳、俞森林、楊景文將公共租界警務處副總監赤木親之擊斃於愚園路。在日本軍人經常出入的場所,上海軍統特工進行瞭多次爆炸活動。相關閱讀推薦:戴笠最寵愛的軍統美人竟是她!幫他打下半壁江山驚人手段!軍統戴笠竟是這樣培訓美貌女特務的歷史揭秘:戴笠的“遺囑”為何會淪為歷史笑柄西安事變戴笠心機極深的遺囑:戴笠遺囑寫的什麼在床頭偷情報的抗戰頭號女艷諜:生下戴笠遺腹子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1939年8月11日,軍統廣州站發展瞭在駐廣州白雲山日軍海軍陸戰隊第115聯隊近田部隊作廚役的李昌德,將準備好的毒藥摻入飯菜,使日寇官兵數十人中毒,19人斃命,李昌德還趁亂將硝酸倒入機槍槍管,隨後逃出敵營。1941年9月17日,軍統廣州站為紀念9.18事變10周年,在多個地點,對日寇軍事機關和偽組織機關進行爆破,撤離至海珠中路時,第3組組長江志強路遇日本憲兵隊,當日寇走近身邊時,江志強將剩餘炸彈引爆,與5名日本憲兵同歸於盡。  開封淪陷後,潛伏的軍統特工根據戴笠的指示,於1940年5月7日,河南站行動1組與打入日寇內部的特工李憲斌裡應外合,襲擊位於開封山貨店街的日本特務機關,擊斃日特機關長及川貞作、山本午、開封日本憲兵隊分隊長上村四郎,擊傷日本陸軍特務機關長萬田。12月19日,行動組在開封社下基79號,擊斃主持日本特務機關的日軍多田部隊參謀長兼偽河南綏署總顧問、陸軍大佐皆川雅雄。  1940年11月,軍統北平區行動組組長麻克,擊斃日本“興亞院”派遣到北平視察的特使高月保中佐、乘兼悅郎中佐。後麻克因房東出賣,被捕犧牲。   淪陷區軍統特工格殺日寇的行動,雖然沒有正面戰場那種轟轟烈烈,但他們在嚴酷的鬥爭環境裡,滿懷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不顧個人安危,奮勇殺敵,他們用自己的勇氣和鮮血,書寫瞭中華民族抗戰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日本的分裂圖謀:抗戰前後日本都曾支持東突獨立

  2008年6月,東突分子,“世界維吾爾大會”副會長賽義德到日本活動,臨離開之前專門到多摩陵園拜祭瞭那裡的早期東突分子墓地。這一舉動,才讓人們註意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日本軍國主義政府曾經與東突分子有著密切的聯系。   1933年,新疆多處爆發瞭各族和雇傭軍人的暴動。一些激進的疆獨分子乘機於11月在喀什建立所謂的“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推舉和加尼牙孜為總統,沙比 提大毛拉為首相,“東突”的概念就是在此時產生的。這個所謂的“共和國”沒有得到任何外國政府的承認,不到半年就土崩瓦解,和加尼牙孜投靠盛世才,被任命 為新疆省副省長。   有趣的是和加尼牙孜並不是一個堅定的東突分子,更應該算一個“農民起義領袖”,隻不過當時他的兵力最雄厚而已,結果當瞭。。。總統!“東突共和國”是一個真正捏起來的沙堡   1932年侵占瞭中國東北,正對中國北方領土步步進逼的日本政府得知“東突”的消息十分重視,當即下令周邊日本使領館大量收集有關情報。在日本外務省外交

劉伯承抗戰治軍方略:日軍軍令是“第二種教材”

  劉伯承元帥不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傢、政治傢、軍事傢,而且是優秀的軍事教育傢,為我軍軍事院校教育的奠基和發展作出瞭卓越的貢獻。劉伯承有一句名言,“軍事科學的理論必須是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它是直接地、明顯地受著戰爭勝負、流血多少的檢驗的。”   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劉伯承深知:古今中外任何有力量的軍隊,都不能“不教而戰”;凡有才幹的軍事傢,都懂得首先教育訓練幹部。“治軍先治校”,是他的一貫主張,也貫穿其軍旅生涯始終。   辛亥革命爆發後,劉伯承到萬縣參加響應革命的學生軍,從此開始其輝煌的軍旅生涯。1912年2月至12月,他考入重慶軍政府將弁學堂受訓,因成績優異被選入速成班學習,畢業後擔任川軍第5師司務長一職。舊軍校正規的教育,不僅初步奠定瞭他的軍事理論造詣,而且賦予他“治軍先治校”的“舊式經驗”。   1926年12月,劉伯承與朱德等發動瀘州、順慶(今南充)起義,擔任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並率起義部隊與四川軍閥作戰,策應北伐戰爭,實現瞭中共中央關於抑制川軍東出威脅武漢的戰略目的。就在瀘州、順慶起義成功後,他就在所屬部隊辦起瞭軍政學校並親任校長,這是他“治軍先治校”理念化為實踐的開始。通過治校,使許多剛剛脫離北洋軍閥系統的舊軍官接受瞭新式軍事、政治思想,站到進步方面來。   1927年8月,南昌起義終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劉伯承認為:除瞭敵人力量過於強大之外,沒有形成共產黨對軍隊的堅強領導,沒有對部隊實行有力的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等因素,是南昌起義“根本的弱點”。同年12月起,受中共中央派遣,劉伯承先後進入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蘇聯最高軍事學府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在蘇聯學習兩年半,他刻苦攻讀瞭馬恩列斯的軍事著作和外國許多軍事傢的名著,因而大大開闊瞭眼界,加上對南昌起義失敗的思考,更加堅定“治軍必治校”的信念。   1930年7月底,劉伯承返抵上海,出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協助周恩來舉辦短期軍事訓練班,訓練中共各省、特委負責人和中央機關幹部,增強他們開展武裝鬥爭的能力,這是他“第一次從事紅色軍事教育”。期間,他負責講授暴動方略和遊擊戰、運動戰戰術,並為中央軍委翻譯瞭《蘇軍步兵戰鬥條令》,校譯瞭《蘇軍政治工作條例》、《遊擊隊怎樣動作》等材料,一方面作為訓練班教材,一方面發到各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學校,促進瞭中國工農紅軍的早期建設。

抗戰期間美援增加後 為何國軍戰鬥力反而下降?

  當年蔣介石江西“剿匪”,以十倍之眾,打不贏毛澤東,屢敗者四,最後博古、李德插上一腳,毛澤東無用武之權,使蔣第五次圍剿得逞。也許毛也不能挽救此敗,然而毛竟將慘敗的“流竄”轉變為勝利的“長征”,敗而不潰、退而不亂,又重新建起革命根據地,不能不嘆為觀止,視為神奇。蔣若有自知之明,應知無論在政治上或軍事上絕非毛儔,而蔣竟一直視毛為山野草寇,以為可能一舉殲之。   抗戰勝利之際,中共的實力已不可同日而語,部隊已逾百萬,所轄人口近億,更由於從事敵後遊擊,據有根據地,敵人一退,便可捷足先登,再加上嚴密的組織與嚴明的紀律,實已成氣候。其軍隊雖仍是“小米加步槍”,其解放區雖仍是偏遠地區,但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雄心勃勃,顯有問鼎中原之心。然而由於與國民黨實力相比仍然懸殊、國際現實所逼、國內普遍厭戰,不能亦不願向國民黨挑戰,但求改組國民黨一黨專政之政府,重組結合各黨派的聯合政府,庶幾取得合法之地位,分享政權。但是蔣介石臥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他要中共於聯合政府成立之前就交出軍隊與地方政權,無異要毛澤東先率眾投降,怎麼可能?不可能,即欲以武力解決,重演當年江西“剿匪”的故伎,然而今昔異勢,當年以十倍之眾不能蕩滅的“共匪”,而今能以三四倍之眾來蕩滅嗎?   蔣介石不可能不知道中共已經坐大,不過他顯然認為自己更加坐大。珍珠港事變之後,美國大力援蔣,裝備瞭不少精銳的嫡系師,而美國武器由於蔣之阻擋,未允一槍一炮進入共區。抗戰勝利之後,又經陳誠的整編,把所謂雜牌淘汰殆盡。1946年6月,美國國會又通過《軍事援華法案》,賦予美國政府廣泛權力為蔣編練軍隊,以及提供武器和設備。7月16日,美國又贈蔣二百七十一艘艦艇;8月31日,美國又將八億美元“剩餘物資”以二折低價售蔣。而蔣開始大打內戰之時,其陸、海、空軍總兵力高達四百三十餘萬人。數量上固遠遠超過共軍,裝備之精良更非共軍可望項背。在此一背景下,蔣才會在10月間南京軍事會議上宣佈五個月之內打垮共軍。既然五個月內可以打垮共軍,又何必要和談呢?難怪他在6月17日紀念周上,公然說:“有人以為中共問題軍事不足以解決,此乃大謬不然,過去軍事不能解決的原因,由於日本掩護中共搗亂,今日人已經投降,軍事解決為極容易之事。”(見唐縱《在蔣介石身邊八年》,第623頁)又在7月17日的日記中寫道:“美國始終堅持其不用武力之主張,而置我國存亡於不顧,至可痛惜也!”可見和談拖瞭那麼久,完全是由於杜魯門與馬歇爾的壓力,否則蔣老早開打瞭。   蔣介石對打內戰如此有信心,主要是隻見“軍事硬體”的精銳,未暇細檢其軍隊“軟件”的窳敗。早在抗戰期間,隨著美援的增加,國民黨軍隊的作戰能力反而下降,原因是高級軍官沒有鬥志,甚至沉湎於女色、賭博與走私,而士兵們由征召甚至拉夫而來,訓練時間既短又馬虎,夥食和醫療條件更差,往往必須忍受饑寒與疾病,對傷兵的處理也極草率與不人道。(參閱易勞逸《毀滅的種子》,第六章)著名美國記者報道說,國民黨軍官把士兵視若動物,任意毆打、處罰,甚至殺害。(見Whiteand Jacoby,Thunder Out

衡陽保衛戰: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

  1944年,湖南衡陽發生過中國軍隊和侵華日軍之間震驚世界的一戰,這是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這一仗震動瞭日本朝野,東條英機內閣為之下臺。  衡陽保衛戰史稱衡陽會戰,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歷時47天,國軍傷亡1萬餘人,日軍死亡2萬餘人、6萬餘人受傷。  1944年6月23日,日軍向衡陽發起第一輪進攻。方先覺指揮第十軍英勇搏戰,多次擊退日軍攻勢。26日,日軍占領衡陽城東湘江東岸機場,迂回至衡陽之南,截斷衡陽守軍退路,從衡陽之西、西南形成瞭對衡陽包圍。27日,渡過湘江之敵猛攻,進抵歐傢町、黃茶嶺,向停兵山、高嶺、江西會館主陣地猛攻。28日,停兵山、高嶺據點守軍全部犧牲,無一生還。日軍被殲亦不下千人。28日至30日,日軍進攻時施放毒氣。守衛五桂嶺陣地之第七連,除不在陣地的特務長、炊事員4人外,全連80餘人中毒身亡。日機對衡陽城狂轟濫炸,城內囤積的糧彈,多被焚毀。日軍第68師團師團長佐久間為人及其參謀長負重傷,其他聯隊長、大隊長被擊斃數人。28日至7月2日,戰鬥激烈,日軍一再遭受損失,不得不於2日暫停進攻。   7月11日,日軍繼續進攻,12日,攻占虎形巢。日軍第二次總攻,改重點攻擊。但守軍不畏犧牲,堅守陣地,往返沖殺,對敵逆襲,與日軍反復爭奪一些要點。張傢山小高地,失而復得三次。至15日,守軍退西禪寺、張飛山,改守第二線。日軍攻擊重點從衡陽西南轉向城之外廓。17日,日軍對衡陽城猛烈轟炸,逐次奪取城郊據點,壓縮包圍圈。16日至月底,雙方對戰,寸土必爭。第十軍官兵傷亡達70到90%。醫藥品缺乏,輕傷者自願重返第一線,傷勢不輕但能行動者,自願留在陣地。日軍進攻衡陽付出瞭重大傷亡,又有聯隊長一名、大隊長六名被擊斃,於19日再次停止進攻。21日,敵佯裝退兵,引誘守軍出擊,又空投“歸來證”,向第十軍誘降。第十軍識破敵之詭計,將“歸來證”焚毀,決心苦戰,與衡陽共存亡。  第八團五桂嶺在爭奪戰中,半日之內連升的5個營長,均先後壯烈殉職衡陽保衛戰中。周慶祥師長在草橋北來雁峰附近苦戰5晝夜,始撤守草橋以南核心陣地,被稱為“核心勁旅”。  相持至8月1日,日軍又猛攻西禪寺。3日,西禪寺守軍陣地失而復得3次,傷亡慘重。衡陽城內傷亡慘重,糧彈匱乏。陣地附近池塘魚蝦浮萍均被采食一空。受傷士兵無藥品療治,隻能用鹽水洗傷口,用廢紙破佈包紮,傷口多化膿,潰爛生蛆,重傷者無法救治。  8月3日,日軍對衡陽大肆轟炸,4日晨開始第三次總攻擊。在日軍猛攻下,堅守衡陽城一個半月的第十軍已疲弊異常,難以再戰。8月5日,周慶祥師長主張突圍,但城內傷患六千多人,無法隨軍行動,方軍長決心繼續死守。方先覺軍傷亡極大,陣地多處被毀。7日,日軍從衡陽城北門突入。是日,方先覺與各師長聯名,向統帥部發出“最後一電”:“敵人今晨由北門突入以後,已無兵可堵擊。……此電恐為最後一電。來生再見!”  方先覺第十軍官兵守衛衡陽城達47晝夜,在日軍猛烈攻擊下,頑強拼搏,堅守待援,直至陣地全毀,傷亡慘重。方先覺與日軍談判,停止抵抗,日方向第十軍的頑強戰鬥意志表示敬意,並完全同意所有的條件。歷時47天的衡陽之戰落下帷幕。相關閱讀推薦:二戰解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的三大致勝武器莫斯科保衛戰5大真相 關鍵戰鬥德軍很不經打戰史之謎:哪兩支部隊成建制從南京保衛戰突圍?軍犬、老鼠挑大梁: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的法寶襄陽保衛戰:被《神雕俠侶》誤導的南宋襄陽之戰

軍史解密:誕生日與中共軍隊相同的“抗戰決死隊”

  “抗戰決死隊”,又簡稱“決死隊”,全稱“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是山西新軍的主力。山西新軍於1937年成立,是中共北方局與國民黨山西當局閻錫山通過談判達成協議、而建立的一支特殊形式的統戰武裝。  山西新軍用閻錫山的番號,部隊成分除閻派一部分軍事幹部外,絕大部分政工幹部和一部分軍事幹部都是中共黨員和老紅軍幹部,部隊戰鬥員絕大多數都是抗日的進步青年。  目前容易搞混的是,許多人認為“青年抗敵決死隊”就是“山西新軍”,兩者是“一套人馬兩套牌”。其實不是這樣,山西新軍范圍要大,它包括青年抗敵決死隊、工人武裝自衛旅、暫編第一師、政治保衛旅和保安旅等。“決死隊”可謂新軍的主力,由原山西軍政訓練班、民訓幹部教練團和山西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的一部為基礎改編而成。  1937年8月1日,“決死隊”第一總隊在山西太原正式成立。與中共軍隊的誕生日為同一天。隨後二、三、四總隊相繼成立。日軍進犯山西後,“決死隊”重編為第一、二、三、四縱隊,下轄一至十二總隊,共十二個團。  1938年底開始,“決死隊”進行瞭“西林整軍”,中共八路軍將領朱德、彭德懷、左權等將都曾為“決死隊”幹部訓練。到1939年上半年,“決死隊”發展到五十個團,約四、五萬人,占閻錫山總兵力(一百五十個團)的三分之一。  1939年12月晉西事變後,“決死隊”宣佈起義,重新整編後於1940年2月並入晉東南和晉西北的八路軍序列。但為爭取閻錫山繼續合作抗日,山西新軍仍保留瞭晉綏軍的番號。其中,由薄一波任縱隊長兼政委的決死第一縱隊歸第一二九師指揮。(見下圖)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一旅頒人民功臣獎章  這枚獎章的頒發主體晉冀魯豫第四縱隊第十一旅,便是“決死第一縱隊”的後身。  1940年11月,晉西北軍區成立,“決死縱隊”編入晉西北軍區。1941年1月,“決死第一縱隊”兼太嶽軍區。8月,改稱“決死第一旅”,歸八路軍太嶽縱隊建制。1942年1月轉歸八路軍一二九師建制。  1942年冬,針對日寇在山西沁源進行的“山嶽剿共實驗”,“決死第一旅”奉命成立“沁源圍困委員會”,實行圍困戰,組織野戰部隊和民兵基幹隊,在全縣13個區進行遊擊活動,清室空野,騷擾敵人,派人潛入城內,填死水井,或扔進死狗死豬,灌入糞便;斷敵人的補給線等,最後,迫使日偽軍撤離沁源城。  1943年3月,“決死第一旅”隨同軍區部隊先後進行瞭濟垣戰役、豫北戰役等作戰。1945年8月,“決死第一旅”參加戰略反攻,先後收復縣城7座。  1945年10月23日,太嶽軍區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陳賡任司令員,謝富治任政委。“決死第一旅”改編為第十一旅。四縱成立後隨即參加瞭上黨戰役,生俘閻錫山中將炮兵指揮胡三餘以下兩千餘人。1946年6至9月,參加瞭聞(喜)夏(縣)、同蒲、臨浮、呂梁、汾孝戰役。相關閱讀推薦:惡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最慘烈的一次突圍日本女兵:揭秘八路軍當年如何處理日本女戰俘?日本大佐的雷人情報:八路軍靠女八路獻吻打勝仗漢奸“李太郎”的轉化:從鐵桿漢奸到八路軍戰士細說八路軍番號:到底什麼時候被稱作八路軍

鄙視!淞滬抗戰中國人因錢為日軍做間諜出賣情報

  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滬會戰打響,日軍迅速拿下上海的戰略計劃遭到中國軍隊浴血抗擊,日軍計劃在杭州灣北岸登陸包抄中國軍隊後路,很快,日軍派出間諜偵察登陸場。《金山縣志。外患》記載:“10月初,日軍派出大批奸細在金山衛附近活動,繪制瞭極其精確的金山衛海陸地形圖和中國軍隊佈防圖。”  下圖為當時被指認為給日本人當間諜的男子被百姓扭送的場面   對於奉命潛入金山衛一帶刺探軍情之事,日軍山田武一曾有如下回憶:“我在接受任務時,感到瞭迷惑,我沒有受過搜集情報這類事的訓練,中國話也講得不好,可是同伴們都鼓動我,用輕松的口氣告訴我這是一趟愉快的旅行。我們隨身帶著許多當地人喜歡的小禮物,糖果、煙卷、電筒、膠靴,還有為數可觀的‘法幣’,那是前兩年剛在中國流通的一種紙幣,信譽很好,中國人相信它。我們都穿著便衣出發瞭。”  在淞滬會戰爆發後僅一個星期,山田武一等日本間諜就從上海出發來到金山縣的金山衛,住在一個姓陸的當地人傢中。其他間諜也分別到達平湖、乍浦、全塘、黃姑等地。  這時,防守乍浦至浦東的中國軍隊在司令官張發奎的督令下,動員民夫修築沿海一線的野戰工事,日軍為配合陸上間諜,派間諜船深入奉賢柘林海面偵察。日軍轟炸機還三番五次轟炸金山衛海邊修築工事的軍民。嗚呼,中國軍隊沒有分析日軍這些行動的真實意義,糊裡糊塗地停止瞭沿海野戰工事的修築。  山田武一們很快就刺探到瞭十分有價值的軍事情報:一金山衛適宜於大兵團登岸;二中國軍隊防守力量較為薄弱;三陸上還有通往上海的三條公路,並有通往杭州的水陸交通,到達楓涇鐵路站點有便捷通道,以及穿越蘇、皖邊境通向蕪湖、南京的便利通道。這其中,中國軍隊在金山衛一帶防守力量薄弱無疑是決定性因素。那麼,金山衛中國軍隊防守力量薄弱這一絕密情報,日軍間諜是如何知道的,到底是誰向日本軍部提供瞭這個情報?  山田武一到達金山衛等地後,利用隨身所帶的糖果、煙卷、電筒、膠靴等小禮物送給當地居民,並且以略高於市場的價格買進當地人售出的物品(盡管這些物品日本間諜並不需要),從而博得瞭當地人的好感,甚至有些人還會“滿足山田武一某些過分的要求”。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時間一長,當地人都知道瞭山田武一是日本人,而且他們的活動也很可疑。然而讓人痛心的是,卻沒人向當地政府、警察或駐軍報告,從而使得日軍間諜們活動暢行無阻。  更有甚者,在金錢的誘惑下,山田武一租住的陸姓人傢派其兒子為其做向導,一天的報酬為10元“法幣”(當時中國一個普通飛行員的月薪也不過30元左右)。更可悲的是,他“很珍惜這份工作,十分賣力和熱情,有時候赤著上身鉆進海中,快活地濺起一身水花。”陸姓兒子就這樣為日軍間諜測量海水深、水流等登陸需要的數據。  通過小恩小惠等欺騙手段,山田武一等經過實地考察,發現“金山衛海面遼闊,地形開闊,很方便大部隊的集散、運動,但是水比較淺”,大型軍艦可停在一公裡外的深水區,“士兵們劃著小艇需20分鐘左右才能到達海岸,在這段時間裡,守衛部隊完全能夠組織起一種有效的阻擊。即使上瞭岸後還未脫離危險,這裡有大片的灘塗,泥沼可以陷沒你的足膝”,如果考慮到士兵身上還幾十斤裝備,“情況就更糟瞭,守衛部隊要做的事就是用準星對準目標”。但“慶幸的是,中國軍隊沒有在這裡佈防,金山衛就像敞開瞭胸懷”。山田武一回憶說。  為摸清金山衛周圍中國軍隊的佈防情況,山田武一等隨身攜帶的禮品發揮瞭很大作用。靠著這些小恩小惠,他們證實瞭防守金山衛的中國軍隊是屬於“雜牌”的地方武裝,沒有多少戰鬥力,而且防區遠離海岸線,對登陸部隊構不成威脅。為更好地搜集情報,配合日軍的登陸行動,山田武一等在金山衛至嘉興等戰役要點地區還發展瞭許多親日分子,發給他們電筒和信號槍,與他們約定暗號,規定聯絡時間。在其猖狂活動下,日軍登陸的前幾夜,金山衛一帶海岸線,平湖和嘉興城裡經常可以看到電筒的光柱和信號彈,“像夏日夜空中劃過的流星”。  就這樣,日本軍部在獲得山田武一等人的密報後,最終批準瞭第十軍在金山衛登陸的計劃。  日軍在金山衛成功登陸後,淞滬地區的中國守軍陷入腹背受敵之勢、四面被圍的危急境地。11月8日,中國軍隊全線撤退。11日晚,退出上海南市,接著,昆山、嘉興、常熟、蘇州、無錫、吳興等地相繼陷於敵手。12月2日江陰要塞陷落,淞滬會戰最終以中國戰敗而結束。登陸杭州灣北岸的日軍參與制造瞭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相關閱讀推薦:解密:“漢普郡”號巡洋艦被美女間諜瑪塔哈麗搞沉甲午戰爭前日在華間諜活動竟猖獗至如此地步美人計:貂蟬為什麼被說成是史上最早的女間諜?揭甲午戰爭日軍戰勝秘訣:派大批間諜監視李鴻章從秦檜是個間諜說起:歷史上藏得最深的宰相間諜

許閣森大使被炸案:抗戰初期最大的信息泄密事件

  抗戰初期,國民政府情報部門所破獲的黃浚父子叛國案被人號稱為民國史上最大一樁日本間諜案,曾引起社會的轟動。然而破獲的過程,在當時卻是秘而不宣,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的《國共抗戰大肅奸》一書披露瞭詳細的內幕。   黃浚是國民政府行政院的機要秘書,其地位僅次於秘書長,深得汪精衛的信任和欣賞。此人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長期在北洋政府任職,與北洋各要人及前清遺老遺少多有來往,因此十分熟悉前清的掌故和歷史,撰寫瞭一部約數十萬字的近代筆記著作《花隨人聖庵摭憶》,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在當時非常得好評。他的詩、詞、書法文章俱佳,可謂才名滿天下,比如梅蘭芳先生的拿手戲《天女散花》,就是由黃浚創作的。   像這樣一位大才子,很難想像他竟是一位日本間諜。   他的身份暴露緣於江陰要塞泄密案。   在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從戰略角度出發,在華東開辟新的戰場,在籌劃淞滬之戰時,曾有方案,以海軍突然封鎖長江下遊最狹窄的江陰要塞江面,既防止日軍艦隊從上海進攻南京,另一方面攔截並獵獲當時處於長江中上遊的日艦日船,一舉取得戰略上的先手。   這是當時的最大軍事機密,除與會的幾位高級將領以及擔任記錄的機要秘書黃浚外,無人知曉。此次會議的時間是在1937年8月5日,然而從6日起,在長江中上遊沿線各港口及江面正在行駛或停泊的日軍船隻全部升火飛速駛向長江下遊,沖過江陰要塞。而在重慶、武漢、南京一帶的日本僑民也都突然停止一切工作與活動,隨日船撤離。許多人甚至丟下瞭貴重的物品而不顧,有的連擺上桌的飯菜也沒來得及動筷子就匆匆上船而走,這一切都表明他們是突然得到消息的。

抗戰名槍捷克式輕機槍:中國步兵抗戰“完美武器”

  抗日戰爭期間,捷克式輕機槍是中國軍隊基層火力的支柱性武器,其重要性甚至超過為數不多的重機槍和火炮。在迄今存世的抗戰照片中,處處可見“捷克式”的身影。而對於抗戰影視劇來說,捷克式輕機槍更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射程內“指哪打哪”  “捷克式”是中國軍隊對進口和仿制的捷克ZB26式輕機槍的統稱。這種輕機槍采用活塞長行程導氣式設計,其基本型長1.161米,重9.6千克,口徑7.92毫米,槍口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900-1000米,理論射速500發/分鐘,可選擇單發、點射或連發。  在ZB26輕機槍問世之初,中國就向捷克制造商——佈爾諾兵工廠發出訂單大量采購,當時主要是看中ZB26輕機槍的價格比重機槍便宜得多,仿制也相對容易。資料顯示,從1927年到1939年,中國從捷克佈爾諾兵工廠購買瞭超過3萬挺ZB26系列輕機槍。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仿制捷克式輕機槍幾乎與進口同步。1927年,尚處於奉系軍閥張作霖控制下的天津大沽兵工廠就率先仿制出捷克式輕機槍。此後,越來越多的國內兵工廠加入仿制行列,特別是1934年國民政府確定捷克式為統一制式輕機槍後,仿制力度就更大瞭。據有案可查的數據,八年抗戰期間,中國各地的兵工廠共仿制生產瞭39744挺捷克式輕機槍。  據許多老兵回憶,該槍的最大優點是射擊精度高,在有效射程內幾乎達到“指哪打哪”的程度。其次,捷克式輕機槍也很堅固耐用,即使是在惡劣戰場環境下持續射擊,也不容易損壞。該槍在實戰中經常連續射擊一兩個小時,很少出現卡殼等問題,射擊精度也不會下降太多。   步兵的“完美武器”  由於抗戰期間的中國軍隊極度缺乏火炮,從某種意義上說,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基層最重要的火力來源。事實上,在戰場火力配置中,捷克式輕機槍經常扮演“火炮”的角色。  不過,與許多抗戰影視劇中抗日戰士拿起捷克式輕機槍對著日軍猛掃的“橋段”不同,捷克式輕機槍在實戰中主要以短點射、長點射為主。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捷克式輕機槍點射時既能維持一定的火力,又能發揮精度好的特點,而這恰恰是輕機槍的主要戰術使用方式。  在捷克式輕機槍的精準點射之下,進攻的日軍往往難以躲閃。實戰中,日軍如果不能迅速打掉中國軍隊的捷克式輕機槍,那麼一般會在沖鋒中遭到較大傷亡。  日軍老兵東史郎所寫的《東史郎日記》中,就對捷克式輕機槍的實戰應用有過細致描寫。根據日記所載,東史郎親眼目睹死於捷克式輕機槍下的日本兵就超過瞭20人,其中一次對中國軍隊據守的一座小山頭沖鋒時,中國軍隊一挺捷克式輕機槍僅用20發子彈就擊斃瞭近十名沖鋒的日軍士兵,東史郎由於快速躲進一個彈坑裡才保住性命。  如果中國軍隊向日軍陣地發起進攻,捷克式輕機槍又能夠伴隨步兵迅速前進,提供及時的火力支援。在沖鋒時,射手可以平端著輕機槍,一邊沖鋒,一邊射擊。對於中國軍隊來說,性能出色的捷克式輕機槍簡直就是“完美武器”。相關閱讀推薦:抗戰電視劇中常識錯誤:駁殼槍不是捆在腰帶上的抗戰劇中永遠無法避免的錯誤:mp18已無原品槍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那些使雙槍的名將都有誰揭秘:向日軍打響第一槍的中國將軍是誰?MP18沖鋒槍:中國土豪也能批量仿制的德國貨

蘇聯曾應蔣介石請求支援抗戰 轟炸日本本土

  導讀:8月底,蔣介石與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進行瞭一次長談,蔣表示國民政府決不對日妥協,要求蘇方“允許蘇聯飛行員以志願者身份加入中國軍隊”,同時請蘇聯派遣人員幫助訓練中國空軍。蘇聯政府同意以志願隊的名義給中國提供戰機和飛行員,幫助中國抗日。  民政部近日公佈的在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有兩名蘇聯飛行員的名字格外引人註目,他們就是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成員馬爾克·馬爾琴科夫和格裡戈裡·庫裡申科。  對於援華航空志願隊,我們比較熟悉的是陳納德領導的“飛虎隊”,這支神奇的隊伍在中國戰場上創造瞭諸多神話,“飛虎隊”的大名也由此傢喻戶曉。但豈不知早在“飛虎隊”來華之前,蘇聯航空志願隊就參加瞭中國抗戰,其貢獻與“飛虎隊”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隻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背後那段熠熠生輝的歷史被長期湮沒於歲月的塵埃之中,很少有人知道。  蔣介石請求蘇聯空軍支援  1937年春,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聘請美國陸軍航空兵退役軍官陳納德來華擔任顧問。7月初陳納德抵達上海,隨即考察瞭中國空軍的情況。後來陳納德告訴宋美齡,當時中國空軍名義上有500架飛機,但實際上隻有91架能夠起飛戰鬥,真正合格的航空人員不超過600人。抗戰爆發後,原本就相當薄弱的中國空軍經過戰爭的磨礪,可用飛機隻剩30餘架;而當時日本空軍則擁有飛機2625架,其中用於侵華的陸軍航空兵飛機約300架,海軍航空兵飛機550架,合計850架,數量遠超中國,取得瞭完全制空權。在這種情況下,日軍肆無忌憚地轟炸中國軍隊、城市和平民,對中國政府和人民構成瞭極大威脅。  當時西方諸國均以“嚴守中立”的名義,停止向中國出售軍用物資,美日矛盾也不突出,美國政府的註意力主要放在歐洲。當時的國民政府可謂是孤立無援,隻有與中國接壤的蘇聯擔心日本的擴張會危及自己在遠東的安全,所以采取瞭較為積極的援華政策。在這種背景下,蔣介石唯有向蘇聯求援。  1937年8月下旬,中蘇簽訂瞭《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軍事技術援助協定》,蘇聯宣稱將提供給中國數億美金的貸款和軍購。8月底,蔣介石與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進行瞭一次長談,蔣表示國民政府決不對日妥協,要求蘇方“允許蘇聯飛行員以志願者身份加入中國軍隊”,同時請蘇聯派遣人員幫助訓練中國空軍。蘇聯政府同意以志願隊的名義給中國提供戰機和飛行員,幫助中國抗日。  蔣介石隨即電告中國駐蘇大使蔣廷黻,請他與蘇方洽商“飛機交涉”,表示中國“現最急需用者為驅逐機二百架與重轟炸雙發動機一百架”。蔣介石在致斯大林的密電再次提及空軍援助事宜:“尤其飛機一項,實迫不及待,中國現隻存輕轟炸機不足十架,需要之急,無可與比,請先將所商允之轟炸機與發動機盡先借給,速運來華。”斯大林很快答應瞭蔣介石的請求,1937年9月開始運送第一批飛機來中國,隨後又選拔大批飛行員和航空地勤人員,以蘇聯空軍志願隊的名義來華。據陳納德回憶:“當那些駐華的美國外交官正忙於促使美國空軍人員離開中國時,蘇聯的空軍就到中國來瞭。他們派來四隊戰鬥機,兩隊轟炸機,裝備都很完全,準備抵抗日本。” 抗戰期間來華助戰的蘇聯空軍航空志願隊I—16戰鬥機  屢建奇功的蘇聯航空志願隊  在華期間,蘇聯航空志願隊這支抗日“外援”屢建奇功,重創日軍,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1938年奇襲日軍臺北松山空軍基地。  1938年2月,航空志願隊顧問雷恰戈夫獲得情報,臺北松山日軍空軍基地有大批新式飛機組裝,他決定發動偷襲。襲擊編隊兵分兩路,一路是駐南昌的12架CB轟炸機,一路是駐漢口的28架CB轟炸機。2月23日凌晨,兩隊飛機分別從駐地起飛,據當時的飛行紀錄記載:“所有飛行員都一反節假日的習慣——起床很早。需要再次檢查飛機,檢查加油量,掛上炸彈,確定航線和目標。雷恰戈夫這才允許起飛。要特別強調指出的是,航線是嚴格保密的,中國勤務人員誰也不知道。拂曉我們就飛臨臺灣海峽閃光的水波上空。我們沒有氧氣設備,感到喘不過氣來,但是不能降低高度。失掉高度就等於失掉距離。”  蘇聯航空隊的這次奇襲非常成功,機群抵達松山機場上空後,突然開火,日軍毫無防備,亂作一團。這次襲擊共投彈280枚,炸毀敵機40餘架、兵營10座、機庫3座,擊沉擊傷船隻多艘,松山機場完全陷入癱瘓。  襲擊松山機場不久,蘇聯轟炸機群再次出發,對日本本土進行瞭轟炸,極大地鼓舞瞭中國軍民的士氣。機群飛越日本九州島上空,對長崎、福岡等地進行瞭投彈轟炸,還撒下瞭百萬餘張和平反戰傳單。  從1937年10月來華到1941年底回國,蘇聯航空志願隊與中國人民並肩浴血奮戰四年有餘,蘇聯總共派遣瞭3665人來華參戰,其中飛行員1091名,機械師、工程師等航空輔助人員2000餘名。據國民政府統計,志願隊此間戰績輝煌:1937年12月擊落91架,炸毀43架;1938年擊落130架,炸毀136架;1939年擊落33架,炸毀71架;1940年擊落16架,炸毀14架;1941年擊落5架;總計擊落敵機539架。  在此期間蘇聯還派遣日加列夫、雷恰戈夫等幾十位航空專傢,作為志願隊的組成人員,在蘭州、伊犁、成都等地建立航空供應站、飛機修配廠和航空學校。這些蘇聯專傢對中國航空人員進行技術訓練,為中國培訓瞭大批優秀飛行員和技術人員,大大提升瞭中國空軍的作戰能力。  在華期間,先後有200多名蘇軍飛行員血灑長空,為中國抗戰獻出瞭寶貴的生命,本文開篇提到的庫裡申科就是其中的代表。庫裡申科是航空志願隊飛行大隊長,1939年6月來華,在與日本人的戰鬥中,庫裡申科率領蘇聯小夥子擊毀瞭100多架敵機。1939年10月14日,庫裡申科在與日寇作戰時犧牲,國民黨川陜鄂綏靖公署上校參謀陳嘉章與庫裡申科有過交往,他在回憶文章中詳細記述瞭當時的情景:“庫裡申科大隊長率隊在武漢上空同德國法西斯提供給日本的‘米塞斯特’戰鬥機展開瞭生死的搏鬥。據庫裡申科大隊長的射手說,在這次戰鬥中擊落敵機6架。戰鬥剛一開始,3架米式敵機就直撲向庫裡申科的領航機,射手對準猛撲的敵機開火,黑煙馬上冒起來瞭,敵機翻滾下去瞭。但庫裡申科駕駛的領航機的左發動機,卻被另一架敵機打中瞭。庫裡申科用單發動機飛出重圍,沿著揚子江飛到四川萬縣上空,機身失去瞭平衡,不能再繼續前進。為瞭保持飛機完整不受損失,庫裡申科將單發動機飛機,平衡地降落在揚子江心。轟炸員和射手脫下飛行衣,跳水遊到岸上,但3個月來為中國人民抗日事業晝夜操勞的庫裡申科大隊長,再無力遊到北岸瞭。揚子江的狂濤卷走瞭這位中國人民的戰友。”  當時蘇聯援華人員的去向都是保密的,連傢人也不知道。1950年代中期,庫裡申科的女兒莫娜·庫裡申科在莫斯科機床制造學院學習,同學中有不少中國留學生,一位中國同學有一次與莫娜閑談:“抗戰期間有一位蘇聯飛行員犧牲在中國,他的姓氏和你一樣,名字叫格裡戈裡·庫裡申科,是不是你的親屬?”在父親犧牲十幾年後,女兒終於知道瞭他的下落。相關閱讀推薦:蘇共的禁衛軍–克格勃為何不阻止蘇聯解體?蘇聯勞改營60萬日軍戰俘的生活 為蘇聯搜羅情報?一隻喝醉的豬是如何上天的:蘇聯曾把豬送上太空蔣經國從蘇聯回來:為何二話不說先磕三個響頭?蘇聯第一位空軍元帥諾維科夫:參戰前隻是旅級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蘇聯空軍援華為何鮮為人知  在中國,陳納德的名字和“飛虎隊”、“駝峰航線”的故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而蘇聯援華航空志願隊卻是鮮為人知,這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內幕呢?  根據解密檔案的記載和當事人的回憶,估計大體上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由於當時蘇日之間並未宣戰,蘇聯擔心引發與日本的軍事沖突,因此不願意公開介入中國抗戰。在這種背景下,蘇聯空軍進入中國後必須保密,飛機去掉瞭所有國傢標記,蘇聯國內嚴禁議論此事,蘇聯政府和志願隊隊員也非常低調,對傢人也保密,庫裡申科在給妻子的信中就曾這樣寫道:“我調到東方的一個地區工作,這裡人對我很好,我就像生活在傢鄉一樣。”  二、中國政府對蘇聯志願隊沒有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報道。1937年,中蘇兩國締結《互不侵犯條約》,依據條約規定,蘇聯向中國援助大量物資,空軍支援力量則以志願者的身份出現。有鑒於此,蘇聯空軍志願隊員來華後一般不拋頭露面,以1938年2月18日空戰為例,戰事結束後,中央社報道時隻強調瞭“我空軍”將士建立奇功;《新華日報》同樣沒有提及蘇聯空軍戰士:“這幾天來,武漢市面不論窮街僻巷,都在議論著18日我國空軍擊落敵機16架偉大勝利的情形。”這一點與“飛虎隊”截然不同,蘇聯航空隊自始至終都是志願者形式,是秘密的,而“飛虎隊”開始是志願者,後來美國參戰後就不需要偽裝瞭,可以正面宣傳。  三、蘇聯志願隊隊員來華後許多人用的都是假名假姓,這給今天歷史研究者厘清他們的來龍去脈增添瞭難度。航空志願隊隊員普希金1938年3月來到漢口參戰,他在回憶錄《莫斯科—漢口》中提到:“我們在中國打仗都是用的假姓,例如機組都是姓‘鳥’的名字:索洛金、拉斯多奇金、奧爾洛夫。”在俄語中的意思是喜鵲、燕子和鷹。   四、蘇方的有意掩飾,使得援華航空志願隊的資料匱乏,存世不多。在蘇聯內部,這項行動被稱為Z作戰,除軍事人員外,一些黨務人員也一同派遣過來,為掩蓋這些政工人員的身分,蘇方采用“首席領航員”等多種頭銜掩飾。志願隊所有人員在蘇軍中的真實身份和職務都對中方保密。  所有這一切,都為蘇聯航空志願隊蒙上瞭一層神秘的面紗。1941年,蘇日關系緩和,簽訂瞭《蘇日中立條約》,隨後德蘇戰爭爆發,蘇聯借機停止瞭援華,並撤走瞭航空志願隊,這支部隊從此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隨著時間的流逝,特別是近年來前蘇聯檔案資料的解密,相信會有更多關於航空志願隊的內幕浮出水面。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日軍軍神之死:抗戰時大量有鬼子死於自己鋼盔!

  在整個波瀾壯闊的抗戰過程中,中國軍民用這最原始的武器打敗瞭自稱是亞洲無敵的“蝗軍”。在戰鬥中我們是用瞭各類武器來打擊敵人,當然也包括繳獲的小鬼子的武器,今天當人們侃侃而談當年的38式步槍,92式重機槍,歪把子,擲彈筒……有一件武器也曾經給鬼子制造瞭不少麻煩如今卻很少有人提起,更是不多見,他就是——鬼子的鋼盔。  日語中管鋼盔叫“鐵帽”,聽起來也算形象,作為一種個人防具使用,中國軍民在繳獲後自然當作寶貝來看,可是就是這麼一件鬼子的防具,鬼子確有不少是被他害死的。  當時在東京曾經上映過《軍神飯塚國五郎》的戰地紀錄片,此片“曾極大的鼓舞國民士氣”,拍攝者是比較有名氣的日軍隨軍記者——小誤行男,這個飯塚國五郎是何許人物呢?   他是101使團101聯隊的聯隊長,特晉陸軍少將,再攻大廬山時,小誤行男趕到前線采集素材,飯塚國五郎被這個記者看中,倒不是因為這位如何的善戰,如何的英勇,如何的英俊,相反,這位正在向記者大倒苦水,而且,因為長時間的作戰皮膚黝黑,眼睛裡佈滿血絲,胡子也有很長時間沒刮瞭,顯得十分邋遢,醜陋。可是這位名記者就是看中瞭這點咬著老鬼子擺幾個造型,拍攝後仍嫌不過癮,又叫上瞭幾個小鬼子來跑龍套,在不遠處的一處小高地上跑上跑下,大吼大叫,記者仍不過癮,又找來一頂鋼盔扣在瞭這老鬼子頭上,又拍瞭一遍,這老鬼子也極配合,演到興起時,扒光瞭衣服哇哇亂叫。可是他們忘瞭,這不是攝影棚的外景地,這裡是前線。在不遠處就是中國160師的一個哨所,而這個外景地又在哨兵的視線內,本來在視線內也沒什麼,戰場上目標多,已開始哨兵也沒太在意,可是因為廬山處於中國南方,雨多,空氣潮濕,鋼盔使用久瞭,盔面上的油漆脫落,露出瞭鋼底,哨兵凡現在不遠處一個燈泡一樣亮的東西,又發現十幾個鬼子又蹦又跳得挺活躍,又個鬼子後來居然脫下瞭衣服,管它是誰,先打一槍。於是這位俊生就這樣被鋼盔給害死瞭!相關閱讀推薦:美大兵在越南竟這樣虐待女俘!比日軍手段更殘暴抗戰史上哪位國軍名將被日軍視為“最可怕人物”蘇軍集體屠殺日軍戰俘原因簡單:俘虜夥食不夠!盤點最美的抗日女兵:讓日軍敬畏的被俘最美女兵抗戰中跳崖殉國的軍統七姐妹:寧死不被日軍俘虜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軍神尚且如此,那普通小兵呢?  9.18後,鬼子在東北的大小戰鬥中,因為鋼盔襯裡太簿,作戰出汗後,沒有及時處理,頭皮就和鋼盔粘在瞭一起,強行去夏荷蓮頭皮一起撕下,鬼子沒遇上這種狀況,於是用溫水燙盔面,結果往往造成被凍結的頭皮直接脫落。鬼子在攻占齊齊哈爾時,陣亡700餘人,手上卻高達2000餘其中因凍傷減員的占大多數,其中又以鋼盔凍傷為主,留下瞭奇特又好笑的鋼盔頭。  在諾門檻戰役時,鬼子經常被蘇軍擊中頭部陣亡,而且戴鋼盔的死亡率比不戴鋼盔的死亡率還要高,作為一種保護頭部的護具反而造成瞭大面積的傷亡,於是軍部派專傢到前線調查,結果很快出來————鋼盔上的正前部的紅色的小太陽,為蘇軍指明瞭目標,蘇軍使用的莫辛納甘步槍,雖然笨重,卻威力巨大,瞄準小太陽,一槍就能打個透心亮。   在我們的印象中,鬼子的形象三大件——掛著月經帶的38步槍,屁股簾子,指揮刀。再細看就是鬼子那很有特色的尖頂戰鬥帽,《地道戰》《地雷戰》……影片中的桂枝不是帶著這種小帽子,就是頂著鋼盔。  在戰爭結束後,因為繳獲和接受我軍(不分國共)手裡還是有很多鬼子鋼盔,可是因為時間久遠,加上期間的戰爭等原因,如今保留下來的已經不多瞭。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抗戰中英勇殉國的10位國民黨軍隊上將都是誰?

  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疆場是善終!”這是李傢鈺上將的錚錚誓言,也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人的報國宏願。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上,有10位上將血灑疆場,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光輝的名字和英勇的事跡。謹以此文,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  1937年日寇大舉入侵中國,在民族危亡之際,國共兩黨共赴國難。除極少數敗類臨陣逃脫外,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同日軍展開瞭殊死搏鬥。他們浴血奮戰,前赴後繼,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瞭壯麗的篇章。其中,僅上將就有十人血灑疆場。雖然未能看到日寇敗亡,但他們英勇抗戰的業績與偉大的抗日戰爭聯系在一起而永遠熠熠生輝!  1、佟麟閣:報國敢雲天職盡,立身當與古人爭  馮玉祥將軍在《模范軍人》中這樣評價佟麟閣:“他是一個極誠篤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勞,從來不說謊話,別人都稱他為正人君子。平素敬愛長官,愛護部下,除瞭愛讀書,沒有任何嗜好。”  佟麟閣是西北軍中有名的儒將。他儀表文雅,性格恬靜,深沉之中不乏果斷。佟將軍註重學習,淡泊名利,每次操勞完軍務總喜歡閱讀些書籍,並以日記形式不斷反省。一些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人常被他請到軍中講學。   1937年,佟麟閣升任二十九軍副軍長,駐守在北平南苑。七七事變後,二十九軍上層軍官徘徊於戰和之間,猶豫不決。身為副軍長的佟麟閣力主抗戰,他慷慨陳詞:“中日之戰不可避免,二十九軍首當其沖。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榮辱系於一人者輕,而系於國傢民族者重,國傢多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同時,他發出命令:凡有日軍進犯,堅決抵抗,不得後退一步!  7月28日拂曉,日軍對南苑發動瞭猛烈的進攻。守軍僅5000餘人,但佟麟閣毫不畏懼,命令部隊誓死堅守,戰鬥異常慘烈。激戰中,腿部不幸被機槍射中。當部下勸他包紮傷口時,他卻全然不顧,奮勇指揮部隊還擊。在敵機的轟炸下,他的頭部再遭重創,壯烈殉國。  佟麟閣是抗戰初期犧牲的第一位高級將領,馮玉祥為他寫下瞭“報國敢雲天職盡,立身當與古人爭”的挽聯,毛澤東也稱贊他“無不給瞭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范”。1979年8月1日,北京市委統戰部正式批準其為抗日陣亡革命烈士。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國民黨史上十大起義將領們的最後歸宿盤點:抗日戰爭時期戰場上的5支國民黨王牌部隊 史上哪位開國大將66位親人慘死國民黨槍口下?國民黨十大王牌軍是哪些?國軍十大主力軍排名慘遭國民黨裸刑殺害的最美女紅軍:揭秘女子裸刑分頁:1/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2、趙登禹:殺盡日寇平生願,甘灑熱血報民族  “一代虎將性剛尤,赤膽忠心向神州,殺盡日寇平生願,甘灑熱血報民族”。在趙登禹的故鄉山東菏澤,人們至今還傳頌著這樣的歌謠。  趙登禹1898年出生,自幼習武,膂力過人。1914年,他跋山涉水步行1800多裡,投奔西北軍。由於武藝出眾,很快就被馮玉祥挑去當衛士,並逐步成長為領兵上萬的高級將領。無論是當衛士還是帶兵,他都沖鋒在前,作戰勇猛如虎,堪稱虎將。1933年長城抗戰,他率大刀隊夜襲,殺得敵人鬼哭狼嚎,使日寇遭受瞭侵華以來“前所未有的傷亡與恥辱”。因殺敵有功,不久他就升任二十九軍一三二師師長。  1937年7月26日,趙登禹率部到南苑,與佟麟閣共同保衛北平安全。28日凌晨,鬼子進攻至一三二師陣地前,他再次率大刀隊向敵人沖殺。日軍看到大刀閃亮,嚇得魂不附體,向後潰逃一裡多。佟麟閣犧牲後,趙登禹奉命集結隊伍反擊。在乘車至大紅門時,突遭日軍襲擊,頓時身中數彈,流血不止。傳令兵急忙將他抬上擔架,準備送往後方。他阻止說:“我不會好瞭,軍人戰死沙場原是本份,沒什麼值得悲傷的,隻是老母年高,受不瞭驚慌,請你們替我安排一下,此外我也沒別的事瞭!”說罷,停止瞭呼吸,時年39歲。   7月31日,他與佟麟閣同時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全國解放後,毛澤東於1952年6月11日親筆簽署第80號烈士證,頒發給他的傢人。  3、郝夢麟:我應該去抗戰,應該去和敵人硬拼  郝夢麟,1898年出生,河北藁城人,曾在奉軍任職。雖是軍閥出身,他卻不吸煙酗酒,不賭不嫖,不納妾,並堅決杜絕軍中發生此類事情。其手下一名旅長曾因吸食鴉片而革職,其叔父在任軍械處長時也因偷偷納妾而被他遣返回鄉。  蔣介石圍剿紅軍時他曾與紅軍交戰,兵敗於蓮塘。第五次圍剿開始後,兩次請求解甲歸田,均未批準,1937年被送至四川陸軍大學將官班深造。在前往陸大途中,得悉盧溝橋事變,毅然重返部隊,請求抗日。他說:“我是軍人,半生光打內戰,對國傢毫無利益。……現在日寇要滅亡中國,我們的國傢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我應該去抗戰,去和敵人硬拼!”請求終獲批準。其時,郝任第九軍軍長。   9月,他率部從貴陽北上抗日,臨行前給傢人寫好瞭遺書。10月初,部隊到達忻口佈防。每天他都親自視察陣地,督查工事。會戰開始後,他冒著槍林彈雨到陣地上督戰。將士們見軍長親臨前線,極受鼓舞,與敵人展開激烈的拉鋸戰。但敵人火力太猛烈,守軍傷亡慘重,有的團打得隻剩下100餘人。他親臨該團說:“我和你們一塊堅守,決不先退,我若先退,你們不論是誰,都可以槍斃我!你們不論是誰,隻要後退一步,我也槍斃他!”在他的鼓動下,將士與敵血戰5晝夜,守住瞭陣地。16日晨,在追擊潰逃日軍途中,不幸中彈犧牲。12月16日,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上將。  郝夢麟是抗戰初期捐軀的第一位軍長。毛澤東在紀念抗戰陣亡將士大會上曾高度評價其獻身精神。1983年9月13日,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分頁:2/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4、饒國華:隻要開始抗日,我就要站在最前線  饒國華是川軍名將,以驍勇著稱。1935年曾參與對紅軍長征的圍堵。然而,面對東北淪亡,看到紅軍切實的抗日主張,他產生“如今仇未復,大敵當前,竟使兄弟鬩於墻,而置民族危亡於不顧乎”的疑慮。1936年2月,當蔣介石令他追擊紅軍,他隻是率部尾隨,而沒有與紅軍為敵,自殘手足。  抗戰前夕,其救國思想日益強烈。每與友人相見必說:“隻要開始抗日,我就要站在最前線!”七七事變後,他多次上書請求抗日,終獲批準。  9月21日,他率部出川開赴前線。11月下旬,所部在界牌、泗安一線佈防,阻止日軍向南京進犯。27日,敵人在2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向陣地發動猛烈攻擊。守軍傷亡慘重,被迫且戰且退。饒心急如焚,他振臂高呼:“我們軍人報國的嚴峻時刻到瞭,一定要為國爭光,流盡最後一滴血!”官兵見師長如此英勇,一個個以一當十,奮勇殺敵。日軍遲遲不能得手。然而,由於個別指揮員不聽指揮,陣地相繼失守,所部被日軍三面包圍。   敵人欲來勸降,他緊握雪恥刀對部下說:“我從七七事變之日起,就渴望能到前線殺敵,洗雪國恥,收復失地……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做到勝利則生,敗必死,不成功,便成仁。我們要牢記當時的誓言,絕不能在敵人面前屈膝示弱,給中國人丟臉!”說罷,正襟危坐,向敵人方向怒目而視,拔槍自戕,以死報國。  饒國華是抗戰中第一位自戕殉國的國民黨高級將領。12月11日,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1983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分頁:3/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5、王銘章:奮戰守孤城,以求贖回內戰之罪愆  “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爭光。”這是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和董必武聯名為王銘章寫的挽聯,充分肯定瞭其抗戰業績。  他作戰勇敢,指揮有方,但從軍以來多次被卷進軍閥混戰,並參與對紅軍的圍剿。對此,王銘章深惡痛絕。全面抗戰爆發後,他主動要求到前線殺敵。1937年9月12日,在抗日誓師大會上,他慷慨陳詞:一定要用殺敵立功、報效國傢的實際行動,贖回自己二十年來參與內戰、危害民眾的罪愆!10月底,他率部在娘子關與日軍鏖戰7天,擊敗敵人多次進攻,保證瞭大部隊的安全轉移。  1938年3月,日軍在山東滕縣一帶大量增兵,企圖打通津浦鐵路,奪取徐州。王銘章奉命進駐滕縣,阻擊敵人。14日,敵人出動飛機、大炮猛撲滕縣,很快就突破瞭外圍防線。王銘章臨危不懼,勉勵部下決一死戰,痛殲日軍,以死報國。在他的指揮下,守軍英勇戰鬥。17日下午,敵人攻進南城。王銘章及隨從見已無法在市內存身,於是登上城墻,繼續與敵周旋。由於城墻上毫無掩蔽,他不幸被子彈洞穿腹部,當場犧牲。至此,他用死完成瞭守城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