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拿破侖

法國歷史上拿破侖帝國覆滅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麼?

  導讀:1.拿破侖在對外戰爭中大肆掠奪被征服國傢的人民,搶劫財富,強征“血稅”,力圖把被占領國變成法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歐洲各國受到嚴重的壓迫,從而引發瞭反拿破侖侵略的民族解放鬥爭。  2.在帝國後期,連年的戰爭給國內各階層帶來瞭災難,農業衰落,工人失業,與海外的貿易被截斷。帝國的社會基礎日益縮小。長期戰爭使法國國民怨聲載道。西班牙戰爭。  3.拿破侖在反封建方面很不徹底:拉攏任用瞭一批波旁王朝的舊官吏;力圖使帝國制度與封建制度相協調;恢復瞭貴族稱號和等級制度,實行分封制,從而為封建王朝復辟鋪平瞭道路;皇帝分封自己的親戚為國王。   4.實行獨裁統治必須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支柱,但在帝國後期,法國的軍事力量嚴重削弱,特別是侵俄戰爭遭到慘敗,帝國從此一蹶不振。將軍們的背叛、皇帝的指揮失策、滑鐵盧戰場上格魯希的愚蠢。  此外,皇帝的聯姻對象選錯以及高度膨脹的野心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相關閱讀推薦:拿破侖滑鐵盧戰役簡介:滑鐵盧是什麼意思?李大釗曾是袁世凱的“粉絲”:贊揚袁堪比拿破侖美泉宮與“羅馬王”:拿破侖二世的悲慘一生大陸封鎖制度讓拿破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最終崩潰蘇波戰爭:紅色拿破侖圖哈切夫斯基的唯一失敗解密:拿破侖與希特勒驚人相似的“129”密碼

揭秘:歷史上拿破侖看瞭《孫子兵法》為何流淚?

  據傳,拿破侖在聖赫勒拿島囚禁的最後歲月,看到《孫子兵法》時,曾老淚縱橫道:“如果我早看到它,我怎麼會落到如此下場。”唯一能與《孫子兵法》的萬能智慧相媲美的,或許隻有《易經》瞭。  《孫子兵法》以其經典智慧,滋潤、指導著現代中國人。《孫子兵法》產生於我國春秋末期,成書於戰國。關於作者,一般認為是孫武所著,經後人校理。公元前512年,吳國。一部重要的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問世瞭,但並沒有受到世人的重視。可能是由於當時傳播媒介落後,加上此書講的都是陰謀詭計,遭到世人的批評,以及其價值並沒有完全挖掘出來等幾個原因。直到戰國時,此書才開始廣泛傳播。主要原因還是《孫子兵法》中的“出奇設伏”、“變詐”取勝等內容的軍事理論適應瞭當時軍事鬥爭、政治鬥爭、外交鬥爭的需要。  到瞭漢代,官方組織人力,對《孫子兵法》進行瞭三次較大規模的整理,對《孫子兵法》的定位、定型和流傳起到十分重要的意義。曹操《孫子略解序》中所批評的關於《孫子兵法》的“訓說況文煩富”,應包括《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中“十三篇”之外的各篇在內。使得《孫子兵法》廣泛流傳。   宋神宗下詔令武學教授何去非校定《孫子兵法》等七書,號“武經七書”,以官方名義頒行,同時,重辦武學,以“七書”試士。《孫子兵法》為武經之首的地位一直得到瞭官方的肯定。鴉片戰爭之後,由於不談謀略、根本不存在兵法這一概念的西方強國,擊敗瞭熟讀《孫子兵法》的清軍將領,開始遭到懷疑其是否具有實用性。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張之洞雖沒有直接點《孫子兵法》的名,但批評《孫子兵法》的衍生著作“《太白陰經》、《虎鈐經》之屬,詭誕不經”,稱贊《克虜伯炮說》、《防海新論》等西方兵書“皆極有用”。到瞭民國時期,在中國社會有極高認同的《孫子兵法》是重建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符號。  袁世凱以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的名義出版瞭蔣方震、劉邦驥合著的《孫子淺說》,並要求將《孫子兵法》“尊為兵經,列為官學,佈告海內,使莘莘學子傢喻戶誦”。蔣介石對孫子也推崇備至。不但指定《孫子》、《吳子》、《六韜》為軍事學校專習必修之課,更認為《孫子兵法》中“所講的東西,有很多就是現在外國人最新最進步的戰術原則”。抗戰時期,有一本叫《以孫子兵法證明日本必敗》的奇書,因為論證瞭“在《孫子兵法》中找不出日軍勝利的條件”,在國民黨高層大受歡迎,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陳誠還親自為該書題寫序言。中共對《孫子兵法》十分贊賞,還有創造性繼承:“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曾是美國西點軍校和哈佛商學院高級管理人才培訓必讀教材。影響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井深大一生的書,通用汽車CEO羅傑·史密斯、軟銀總裁孫正義成功的法寶,商界必備實戰手冊啟迪人生權變創新的智慧。兵法的核心在於挑戰規則,唯一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這些《孫子兵法》都做到瞭,且在不同的時代都能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相關閱讀推薦:戰爭中的孫子兵法:聖馬丁的秘魯戰役中的謀略堪與孫子兵法媲美的成吉思汗兵法:蒙古兵學戰略影響世界格局的十大軍事名著:孫子兵法排第一!《孫子兵法》作者 兵聖孫子如何用宮女排兵佈陣?揭秘:《孫子兵法》成英國二戰情報機構秘密武器揭秘:二戰時蘇軍運用孫子兵法 虛實之道戰勝德軍

拿破侖滑鐵盧戰役簡介:滑鐵盧是什麼意思?

  滑鐵盧是什麼意思?  滑鐵盧是比利時的一個小鎮。1815年6月18日,拿破倫的軍隊在這裡與以英國為首的聯軍激戰,最後全軍覆沒,被迫再度宣佈退位,最後流放到南大西洋的聖赫勒那島上,1821年在那裡死去。 以後如果某人在某個地方或某件事失敗瞭就說那是他的滑鐵盧。  滑鐵盧戰役簡介:1815年6月18日,由法軍對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的決戰。戰役結局是反法聯軍獲得瞭決定性勝利。這次戰役結束瞭拿破侖帝國。此戰役也是拿破侖一世的最後一戰。拿破侖戰敗後被放逐,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1815年3月初,拿破侖一世逃離厄爾巴島在法國南部登陸,一路聚集舊部,於20日進入巴黎,再登帝位。25日,英、俄、普、奧等國在維也納組成第七次反法聯盟,決心出動70萬軍隊,徹底打敗拿破侖。英荷聯軍和普魯士軍隊率先進駐比利時。拿破侖計劃在比利時戰場切斷英荷聯軍與普軍的聯系,予以各個擊破,然後迎擊俄軍和奧軍。為先發制人,拿破侖於6月15日率軍約12萬人進入比境,16日發起利尼之戰,打敗G.L.von佈呂歇爾統率的普軍並分兵追擊,主力則轉向英荷聯軍。  18日,英荷聯軍統帥威靈頓公爵率軍(6.8萬人、火炮154門)在滑鐵盧以南地區占領陣地,以聖讓安山為依托成梯次配置,預備隊置於山後,騎兵隱蔽在兩翼,扼守佈魯塞爾大道,阻擊法軍。陣地正面寬約6公裡,縱深約3公裡,易守難攻。11時30分,拿破侖以優勢兵力(7.3萬人、火炮270門)發起進攻,先由雷耶軍佯攻聯軍右翼,遭頑強抵抗。13時30分,戴爾隆軍1.6萬人以營縱隊隊形主攻聯軍左翼及其中央前沿陣地聖拉埃莊園,遭對方火力殺傷,未果。14時左右,普軍先頭部隊由瓦夫爾方向趕至滑鐵盧地區,拿破侖被迫分兵阻擊。15時30分起,拿破侖以主力對聯軍中央多次實施突擊,並逐次投入預備隊,但進展不大。其間,M.內伊元帥率騎兵兩次突入英軍陣地,但因法步兵和炮兵未及時支援而被擊退。18時,拿破侖投入預備隊10個營,對聯軍中央陣地實施最後突擊,攻占聖拉埃莊園,動搖英軍防線。18時30分,佈呂歇爾率普軍主力趕赴戰場,並立即從左翼投入戰鬥,威脅法軍翼側,穩定瞭聯軍防線。22時許,聯軍10餘萬人發起全面反攻,戰局急轉直下。法軍援軍未到,雖竭力抵禦,但因兵力過於懸殊,結果全線潰退。拿破侖率少數隨從逃離戰場。   此戰,法軍傷亡和被俘3.4萬人,聯軍傷亡2.3萬人。拿破侖偵察不夠,用將有誤,臨戰前兵力分散,攻擊中逐次增兵,未形成突擊拳頭;初戰不利便改變決心,指揮不果斷。威靈頓公爵在定下決心、選擇陣地、組織防禦和協調各部行動等方面都表現出較高的指揮才能。  滑鐵盧戰役很特殊,因為它是極少數單憑一場戰鬥就蠃得決定性勝利的戰役。在這之後,幾乎沒有單憑一場戰鬥就能決定整個戰爭結局的戰役,但這場戰役做到瞭。滑鐵盧戰役的勝利使惠靈頓公爵成為英雄,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而拿破侖的命運則是無比淒涼,他被流放在大西洋聖赫倫島。在那裡,拿破侖度過瞭他的馀生,昔日那位驕傲的皇帝,亦慢慢的消失在這個廢墟中。相關閱讀推薦:李大釗曾是袁世凱的“粉絲”:贊揚袁堪比拿破侖美泉宮與“羅馬王”:拿破侖二世的悲慘一生大陸封鎖制度讓拿破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最終崩潰蘇波戰爭:紅色拿破侖圖哈切夫斯基的唯一失敗解密:拿破侖與希特勒驚人相似的“129”密碼

拿破侖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所以他做到瞭最優秀

  拿破侖·波拿巴,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傢、政治傢,曾經占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在位前期是法國人民的驕傲,直至今日一直受到法國人民的尊敬與愛戴。   成長故事   自信使拿破侖不斷挑戰命運。    拿破侖是法國人的驕傲,也是法國歷史的悲哀。他是與亞歷山大、愷撒並列的軍事天才,一生大小征戰百餘次,大多攻無不破,戰無不勝。他曾被譽為有史以來的常勝將軍。最得意時,他曾說:“在我的字典當中是沒有‘不’字的。”   拿破侖從小就十分爭強好勝。還在小孩子時,他時常揍比他大一歲的哥哥約瑟夫·波拿巴,卻先到母親那裡去哭鼻子告狀,使約瑟夫再受母親的一頓訓斥。有一次,小學教師把孩子們分成兩組,玩羅馬打敗迦太基人的遊戲。拿破侖起先被分在迦太基人組,但他說什麼也不接受這個分派,因為他不甘做個敗者。他又哭又鬧,使得遊戲無法開始,直到約瑟夫(被分在羅馬人組)答應弟弟調換位置才結束瞭這場風波。由於拿破侖的勇猛好鬥,他父親在他10歲時就將他送到佈裡埃納預備軍官學校接受軍事訓練。初到軍校時,拿破侖備受歧視。同學們都瞧不起他。拿破侖隻有與他們打架,直到那些同學不敢再歧視他。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拿破侖時任炮兵團少尉,他積極投入這場革命運動。1793年,面對王黨分子的瘋狂反撲,拿破侖被派往參加圍攻土倫的戰役。在這當中,他巧用炮兵,摧毀瞭敵軍的工事,表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與勇氣,由此不斷受到上級的提拔。他後來又奉命出征意大利和埃及,多次創造以少勝多的戰績,獲得瞭“常勝將軍”的美譽。就這樣,拿破侖很快從科西嘉的一個鄉巴佬榮升到法國最受歡迎的人。拿破侖在早年生活中,相信自己勝過相信上帝。

戰爭之神:帝國皇帝拿破侖的戰鬥力從何而來?

  導讀:在世界戰爭史上,法國軍隊的戰鬥力一直不被人恭維,但是他們卻也有過“戰無不勝”時刻,那就是拿破侖時代的法國遠征軍——除瞭俄羅斯,征服瞭歐洲大陸所有國傢。拿破侖的戰鬥力從何而來?要解開這個謎團,需先弄清法軍的戰鬥力通常不行的原因。  世界公認,法國人擁有獨步於世界的一大強項:思想。思想會帶給一個國傢自由和浪漫,但是世間萬物都此消彼長。凡是自由爛漫的人,組織紀律性往往不行。“天馬行空”的“法才”,一直有個解不開的死結:散漫。此癥導致“法才”影響世界有餘,但控制歐洲乃至世界則不足。在近代歷史,雖然法國僅此於英國,建立瞭世界第二大的帝國,但從堅挺度比較,法軍的戰鬥力遠不如英軍堅硬。在清帝國垂死掙紮之際,尚能靠老將的匹夫之勇,取得大勝法軍的鎮南關大捷,可見法國人的戰鬥力,是何等不堪。所謂英法聯軍進北京,法軍是“搭車”,銳不可當的主力還是英軍,法蘭西人的主要作為是趁火打劫。  然而,拿破侖那段“橫掃歐羅巴”時光,歷歷在冊,絕非虛構。拿破侖戎馬一生,親身指揮過的戰役約計60次,比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愷撒指揮的戰役總和還要多。除瞭奈爾遜海戰和滑鐵盧戰役,近乎百戰百勝。人們稱拿破侖為“戰神”,但他終歸是一個人不是神。然而他能在法國“浪漫”的歷史上,留下征服歐洲大陸的輝煌,肯定具有不同凡夫俗子的“獨門功夫”。世界上有兩種力量強大,一種是思想,一種是劍,而思想將最終戰勝劍。——拿破侖的這句名言,既是自己對“兩把利器”的心得,也是對他成為無敵“歐洲王”的詮釋。   作為近代新興軍事傢,拿破侖那“兩把利器”彼時天下無敵——最猛烈的武器:火炮,最鋒利的思想:拿破侖法典。單項軍事天才或者思想傢都好找,但是二者合一就是難得的鳳毛麟角人物。而拿破侖恰恰就是這樣一個難得人物。地球人都知道,拿破侖是最早的炮兵司令。他有“炮兵皇帝”及“現代炮兵之父”的美譽。拿破侖的大炮在埃及的獅身人面像上留下瞭恒久的歷史印記,人言他炮轟獅身人面,是為瞭向世界表達“擊碎舊世界”的決心,其實,拿更是用此炮轟,向世界表現法國炮兵的威力。  18世紀末19世紀初,火炮對於歐洲不算新式武器。早在歐洲15世紀時,火炮已出現。 法軍的炮兵是後起之秀。他們擁有其他炮兵軍隊無法超越的強項:炮兵官兵的素質。眾所周知,拿破侖是“炮兵學校”科班出身。他在法國皇傢炮兵中茁壯成長,拿破侖在炮兵史上,創造瞭很多個第一,諸如他改變部隊編制,第一次使炮兵成為一個獨立的兵種。法軍因為具有一個大革命與炮兵“雙料出身”的領導人,再加法國炮手都經過獨一無二的大革命的實戰考驗,遂成為歐洲炮兵水平最高的“可怕”軍隊。相關閱讀推薦:從大革命到拿破侖時代:法國猶如過山車般的動蕩歲月由“拿破侖戰爭”看滿清王朝喪權辱國的根本原因拿破侖入侵西班牙:法蘭西帝國自掘墳墓的戰爭身高不是自卑的理由:拿破侖的四個身高勵志故事歷史上的今天11月26日 拿破侖強渡別列津納河胸甲騎兵:拿破侖戰爭時代用來改變戰局的大殺器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他們是一支不拘一格的“革命軍”。正規的軍營紀律是無關緊要的,士兵受到人道的待遇,絕對論功晉升的原則,產生瞭純粹憑藉勇氣的軍隊制度。凡此種種,再加上驕傲的革命使命感,使法國軍隊煥發瞭無窮的戰鬥力。威猛的法軍,除瞭如火純青地密集使用大炮這一殺手鐧,還有一點超乎一般軍隊。這大概是歷史上唯一支帶著“學者和書庫”打仗的軍隊。世界都對拿破侖那句著名指令耳熟能詳:“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這句話不僅說明拿破侖愛惜學者,而且道出他能打仗的另一秘訣:帶著先進的思想前行。他的隊伍中,有一支特別分隊——數百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可謂別具一格的“學者”軍隊。  那裡面不僅數學和文學書籍,更蘊藏著世界第一部民法典——《拿破侖法典》 ,這是憲政國傢最早的民法典,也是拿破侖一生最大的驕傲。拿破侖臨死前說:“我一生四十次戰爭勝利的光榮,被滑鐵盧一戰抹去瞭,但我有一件功績是永垂不朽的,這就是我的法典。”思想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思想是萬萬不能的。關鍵是思想與劍如何有機地結合。植根於法國大革命土壤的拿破侖,從一個隻有劍的舊軍人成長為手握“思想和劍”兩把利刃的新軍人。從而把法國的戰鬥力推上歷史頂峰。   士兵們

由“拿破侖戰爭”看滿清王朝喪權辱國的根本原因

  由“拿破侖戰爭”看滿清王朝喪權辱國的根本原因  清朝政府喪權辱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個問題在大陸學者們看來,是因為中國封建制度的落後。但是詳細查歷史,並非如此。我們可以對比拿破侖戰爭時期歐洲各國的表現就應該明白是怎麼回事瞭。  世界史學傢把拿破侖政權垮臺的一次著名戰役“萊比錫會戰”稱為民族會戰,這是有深刻社會背景的。  拿破侖在打敗第三次、第四次“反法同盟”後,特別是“耶拿戰役”輕取普魯士驕傲的封建王國大軍,之後強加給普、奧兩國以苛刻的條款,兩國被迫割地賠款。但是從此卻激發起歐洲各國人民反抗拿破侖侵略的決心,點燃起熊熊的民族意識。拿破侖以後戰爭面對的不再是各國封建統治者,而是憤怒的人民。 拿破侖征俄,俄羅斯人民眾志成城、堅壁清野,寧願莫斯科一把火燒掉也決不留給法國侵略軍一草一木。普魯士重新對法宣戰後,掀起愛國狂潮,全民動員,政府宣佈“全民皆兵”,人民實行焦土抗戰。  富勒在《西洋軍事史》這樣寫道:  “法國革命曾喚醒法蘭西的民族精神,使得法國人民獲得自信自強的精神。……到瞭1813年,由於法國在歐洲已經居於征服者的地位,所以也就把叛變的種子灑遍瞭其所征服的地區。莫斯科的火焰在精神上點燃瞭整個歐洲大陸,……萊比錫平原上的鬥爭,的確可以稱之為“民族的會戰”一個新的歐洲就是從這次會戰中產生。”   “耶拿會戰中,拿破侖不僅毀滅瞭一個封建的陸軍,而且也肅清瞭封建觀念的最後一點餘孽。從這些灰燼之中,卻產生瞭新的民族性陸軍,終於在萊比錫會戰中把他自己擊敗瞭,近代歐洲卻從此脫掉瞭中世紀的蛻殼。”  同樣是戰敗屈辱求和,在中國卻完全兩樣,“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爆發的鎮江之戰,滿清統領海齡卻以防諜為名,大肆屠殺城中居民。在滿清統治者看來漢人天然靠不住肯定會和洋人私通,乘機顛覆他們的政權。這就是滿清政權的困境,這是其落後的本質特點決定的。  可以看出,滿清統治集團由於異族統治使得它對中華民族的主體沒有責任感。它總覺得自己手下的臣民不是自己人,自己總可以和任何外族合作來分享對自己臣民的搜刮。所謂“寧與友邦、不予傢奴”就是這個意思。從《尼佈楚條約》到《馬關條約》再到《辛醜條約》,就西方侵略的規模來看,哪一次也比不上拿破侖戰爭時期。當時滿清和其他國傢差距再大,總大不過同期阿比西尼亞和意大利的差距。特別就武器準備而言。並不如我們今天想象的如此大的差距。至少“雅克薩之戰”和“甲午戰爭”時,滿清的軍事力量和當時俄羅斯、日本是基本相當的。但所謂“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在滿清那種處境下“防漢”還來不及,怎麼可能動員全國力量進行抗戰呢?滿清政權害怕抵抗隻會使這種部族政權垮臺得更快。 所以妥協投降、賣國保平安,繼續維持其部族統治是其權衡利弊做出的最佳選擇。  比如,甲午戰爭隻是一個局部的軍事失敗,勝敗兵傢常事,滿清政府完全可以利用中國的縱深、重新組織海軍陸軍抗爭,但滿清隻考慮戰爭使自己可能遷都影響安樂,更害怕利用中國的縱深來徹底抵抗日本會使漢族的民族意識覺醒,自己也就完蛋瞭。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滿清根本不考慮中國的命運是其利益博弈下的必然選擇,它選擇把上億軍費用來賠償日本和建自己的皇宮,反正損失是不屬於自己民族的漢族來承擔。結果是使得日本更強大,而中國則短期不可能恢復瞭。在這點上,解放後所謂滿清政權和帝國主義勾結瓜分中國的結論是沒有錯的。  就滿清這種部族政權的困境,心理上的陰暗。被帝國主義者早就看得明白,所以他們慣用恫嚇、威脅,加上適度的軍事壓力,就輕而易舉地迫使滿清政權簽訂妥協、投降的賣國條約,贏得極大的利益。在“甲午戰爭”時期,日本發佈“告十八省豪傑書”。公然號召中國人反抗滿清“遂滿清氏於境外”,更讓滿清政權如坐針氈。  在這種情況下,滿清政權一而再再而三喪權辱國、賣國條約越簽越大是不奇怪的。  近代亞洲封建大帝國有一個共同點是:軍權由一小撮外國人占有, 他們借控制有效的戰爭武器來統治民眾,隻有日本還保持著同族統治。後果是:在19世紀, 日本人可以求助於全民族的緊迫感來推行極端的政治技術和社會改革,

身高不是自卑的理由:拿破侖的四個身高勵志故事

  一、我隨時可以消滅這個差距  拿破侖身高隻有一米六幾,有一次他在軍中訓話,有一個一米八幾的將領在說小話,這人比拿破侖高一個腦袋還不止,但拿破侖很傲然地對他說瞭一句話:‘將軍,我希望你明白一個道理,雖然你和我的身高有一個腦袋的差距,但如果你不聽從我的命令,我隨時可以消滅這個差距’!  二、您比我長嗎?  拿破侖身高不足1.7米,最怕人說他矮。  有一天,他想取書架上的一本書。因那書放得太高,他夠不著,便叫人搬凳子來給他。  此時,一位剛好在那裡的將軍說:“陛下,不用抬凳子瞭,讓我給您取吧,因為我比您高。”  “您是想說您比我長嗎?”拿破侖當即予以糾正。   三、該懲罰誰  有人拿一首詩給拿破侖看,說這首詩用影射筆法諷刺皇帝。他建議皇帝嚴懲這首詩的作者。  “若要懲罰,”拿破侖冷冷地回答,“該懲罰的正是您而不是作者,因為是您說我與詩中所寫的相像。”  四、坐相  有對拿破侖心懷不滿的人散佈流言蜚語,說他之所以秘密地向塔爾姆學習行為規范,是因為他坐沒有坐相,站沒有站相,經常不知所措。  得知這類傳聞之後,拿破侖在一次隆重的晚會上,故意走到塔爾姆跟前,高聲說道:“我要衷心感謝您,親愛的老師,感謝您教會我穩固地坐在皇帝的寶座上,並且牢牢地抓住權杖。”相關閱讀推薦:歷史上的今天11月26日 拿破侖強渡別列津納河胸甲騎兵:拿破侖戰爭時代用來改變戰局的大殺器拿破侖名言大全:一個小矮子改變整個大歐洲馬倫哥戰役:拿破侖用一場大勝奠定瞭他加冕的基礎拿破侖遠征埃及:亞歷山大遠征思想的延續

蘇聯最偉大的軍事傢;紅色拿破侖圖哈切夫斯基

  紅色拿破侖-圖哈切夫斯基元帥  1937年6月11日,蘇聯塔斯社發表瞭1條令人震驚的消息;蘇聯元帥米·尼·圖哈切夫斯基,因叛國罪被宣判死刑,立即執行。  從此,這位世界知名的元帥、國內戰爭的英雄在蘇聯所有報刊、雜志上銷聲匿跡瞭。直至1956年在蘇共20大上才為他平反昭雪,給予公允的評價。  圖哈切夫斯基1893年2月16日生於斯摩棱斯克省道羅戈佈克縣,是蘇聯最早的元帥之一(1935年),國內戰爭的英雄、傑出的軍事傢和著名的戰略傢。1918年參加蘇軍,同年加入蘇聯共產黨。  圖哈切夫斯基在莫斯科葉卡捷琳娜武備中學受的初等軍事教育。1914年7月,又以優異的成績從亞歷山大軍校畢業。畢業後不久就被派往第1次世界大戰前線,1915年2月19日被俘。1917年10月越獄,逃回俄國。當時,俄國國內十月革命方興未艾,他沒有袖手旁觀,這位舊軍隊中的中尉受革命的感召,毫不猶豫地站到蘇維埃政權一邊,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貢獻給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說:“我的真正生命是從十月革命和參加紅軍開始的。”  國內戰爭時期,開始在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軍事部工作。1918年4月加入蘇聯共產黨以後,於同年5月至12月便被任命為莫斯科防區政治委員、東方面軍第1軍團司令員。1918年12月 至1919年3月任南方面軍副司令員、南方面軍第8軍團司令員。同年4月至11月任第5軍團司令員。1920年1月至4月,任高加索方面軍司令員,1920年4月至1921年8月任西方面軍司令員。1921年3月任平定喀瑯施塔得叛亂的總指揮,同年4-5月又平息瞭坦波夫地區的安東諾夫匪幫的叛亂。  國內戰爭結束後,圖哈切夫斯基任工農紅軍軍事學院院長。後相繼擔任西方面軍司令員、工農紅軍參謀長助理、工農紅軍副參謀長、工農紅軍參謀長,積極參加瞭1924年至1925年實行的軍事改革;1928年5月任列寧格勒軍區司令員;1931年任蘇聯陸海軍人民委員部副人民委員和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工農紅軍軍械部部長;1934年任副國防人民委員;1936年起任第一副國防人民委員兼任軍訓部長;1937年5月被貶謫,降為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司令員。1937年6月11日,被判處死刑。   二  圖哈切夫斯基是1位文武全才的人。他愛好廣泛,知識淵博。從小勤奮好學,刻苦讀書。他精通 德語和法語,可以流利地會話和閱讀,而且拉丁文的水平也相當高。他讀過原版的朱裡·愷撒的著作《高盧戰記》。這些語言知識對他幫助很大,使他能直接閱讀外國軍事著作的原版;有次他率代表團出國訪問,法國國務活動傢愛德華·埃裡奧由於沒想到1個紅軍指揮員能如此流利地講法語,震驚,贊嘆不已。  他在青少年時代就讀瞭許多軍事著作,著名的有《大元帥蘇沃洛夫公爵傳》。而頗感其中最少年時代的圖哈切夫斯基就醉心於列夫·托爾 斯泰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列夫.托爾斯泰是 他終生愛戴的作傢。有1次,他說服父親和兄弟

震驚!小虱子怎樣吃掉戰神拿破侖的60萬大軍!

  拿破侖1812年在俄羅斯的失利,並不完全是缺糧和嚴寒使然。  兩百年前的嚴冬,法國皇帝拿破侖對俄羅斯的征伐以慘敗告終。  教科書告訴我們,法軍進入莫斯科時未曾遇到猛烈抵抗,但在俄方的“堅壁清野”面前,斷絕瞭補給而被迫撤退,最終被冷酷的“冬將軍”殺得幾乎全軍覆沒……這些耳熟能詳的情節,甚至為俄羅斯作曲傢柴可夫斯基譜寫愛國樂章提供瞭靈感,然而,它們並非那場戰爭的全部真相。  疑問初起  3000人大墓引出新問題  1812年6月,拿破侖在東征俄羅斯之前,已經控制瞭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土地。在東征俄羅斯時,拿破侖的60萬大軍比整個巴黎的人口加起來還多,在人數上這也是前無古人的一次出征,他們配備手榴彈加農炮等武器,看起來似乎是不可戰勝的。但是剛出發沒多久,拿破侖大軍中就有不少士兵倒下,並從此再也沒有返回故鄉。這些人是喝醉瞭?還是別有隱情?  近兩百年來,人們對這些士兵都沒有太留意過。美國歷史學傢塔爾蒂研究拿破侖東征的醫學史後指出,他們並非絕望的醉漢,而是虱子傳播斑疹傷寒等致命瘟疫的受害者。塔爾蒂稱,拿破侖大軍的覆滅不是由驍勇善戰的哥薩克騎兵造成的,也不能完全歸咎於俄國寒冷的冬天,罪魁禍首正是由虱子傳播的斑疹傷寒。   塔爾蒂的這一結論最初來源於2001年的一次令人毛骨悚然的發現。那一年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一個村莊,正在進行房屋建設的推土機偶然挖到一個埋有2000—3000具骸骨的大坑。  考古學傢根據這些骸骨身上的皮帶和標有部隊編號的制服紐扣等得出結論,這些骸骨屬於拿破侖東征大軍的士兵,從挖掘的情況看,他們都是被倉促掩埋的。這是拿破侖東征俄羅斯大軍的集體墓首次被發現。  讓人意外的是,幾乎所有這些士兵的遺骸都沒有遭受炮彈轟炸、子彈射擊或刺刀刺傷等外傷痕跡。考古學傢們認為,這顯示出這些士兵並非由於戰爭創傷而死亡。  許多士兵的遺骸呈現出緊緊蜷縮的姿態,考古學傢指出,這可能意味著他們在死去時十分痛苦,很可能是由於疾病、饑餓和寒冷而死去的。  法國馬賽地中海大學的迪迪爾·拉歐特博士,在挖掘出的2公斤含有骸骨和衣物碎片的泥土中發現瞭5隻虱子。其中3隻虱子攜帶有巴爾通氏體DNA。巴爾通氏體引起的是癥狀與斑疹傷寒類似但癥狀較輕的“五日熱”。   考古學傢又對從35名士兵遺骸上取出的72枚牙齒進行研究。其中7名士兵的牙髓含有巴爾通氏體DNA,3名士兵的牙髓含有普氏立克次體,而這種病原體正是能夠引起斑疹傷寒大流行的元兇。考古學傢們據此推斷,在維爾紐斯被發現的2000-3000具士兵遺骸中,有1/3可能是由於虱子傳播傷寒等疾病而死亡的。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拿破侖死後慘遭閹割 龍根至今保存完好萊比錫戰役雙方損失如何 獨戰歐洲的拿破侖萊比錫戰役簡介 決定拿破侖帝國命運的大戰滑鐵盧戰役雙方兵力對比

拿破侖的妻子是誰?拿破侖一生共有幾個老婆

  拿破侖的妻子:拿破侖,作為一位聞名全世界的著名軍事傢,十九世紀法蘭西帝國的締造者,他的一生充滿瞭讓我們所想去探究的東西,而他的妻子是誰?這也是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為大傢揭秘一下拿破侖的妻子。  拿破侖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法國科西嘉。9歲進入裡恩王傢軍校讀書。1796年初,年輕的拿破侖由於參加瞭粉碎保皇黨的叛亂,在巴黎頗有名氣。這時,一個女人向他求婚,她的名字叫約瑟芬。  約瑟芬比拿破侖大6歲,當時是一個有兩個孩子的寡婦。一次她聽一個朋友講起拿破侖的事跡,十分敬佩,很想認識這位年輕有為的軍官。但他自己又不好冒昧前往,托人介紹也不合適,於是她想出瞭一個辦法。  約瑟芬十二歲的兒子遵照母親的吩咐,來到拿破侖住的地方,小傢夥請求拿破侖發還父親的佩劍,他父親是在恐怖時期被羅伯斯庇爾處死的一名共和黨將官。拿破侖允準瞭孩子的請求,那孩子含淚接過佩劍並親吻瞭這件遺物。第二天,約瑟芬前來向他致謝,並傾吐瞭自己的愛慕之情。他的美貌和坦誠深深地打動瞭他。拿破侖相信,同這位年輕寡婦結合對於他的幸福有重大關系;對於他實現壯志將是強有力的支持。認識僅三個月,他們便舉行瞭婚禮。新婚後兩天,拿破侖重返意大利前線,指揮缺乏訓練、武器很差的法國軍隊打敗瞭強大的奧地利軍隊,威震全歐,名傳世界。  約瑟芬嬌柔、純潔、善良,深得拿破侖喜愛。他在一封她的信中寫道:我收到你的來信,你似乎在信中責備我說女人的壞話。事情是這樣,我最討厭的是女陰謀傢。我看得慣仁慈、文雅、溫柔的女性,我喜愛她們。如果說她們嬌縱瞭我,那不是我的過錯,而是你的。不過你會看到我已經寬大對待瞭一位通情達理的值得尊重的女性。我把她丈夫出賣我的信拿給她看時,她哭起來瞭,以萬分痛心的悲傷和誠實口吻喊道:“這的確是他的筆跡!”這就夠多瞭,打動瞭我的心,我說:“好吧夫人,把信投到火裡,我就沒有證據可以針對您丈夫瞭。”她燒掉瞭信件,轉悲為喜。現在她丈夫得救瞭,如果遲兩小時,他已被處死瞭。所以,你看,我喜歡嬌柔、純潔、善良的女性,因為隻有她們才象你。   約瑟芬與拿破侖結合的最大不幸是沒有孩子,拿破侖一心想的是稱霸歐洲,並有兒子繼承他的基業,1804年他被參議院敕令尊為皇帝後,這一想法更明顯化瞭。1809年11月30日,剛過40歲的拿破侖終於提出瞭要和約瑟芬離婚。那天當約瑟芬同拿破侖一如往常共進午餐的時候,拿破侖一喝完咖啡就令左右退下。他走近她,拿起她的手按在他心上,凝視瞭片刻說:“約瑟芬,我親愛的約瑟芬!你知道我愛過你,我在人世得到的僅有的幸福時刻都是你一人賜給的。但是,約瑟芬,我的命運要高過我的意志;我最珍貴的愛情必須讓位給法國的利益。”1809年12月16日,拿破侖與約瑟芬正式離婚。  1810年4月1日,拿破侖與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一路易莎成婚。次年3月得子。  離婚後,約瑟芬一直居住在馬爾梅松寢宮,拿破侖經常看望她,但她的精神一直處在抑鬱中。約瑟芬死後,拿破侖曾到她墳前去痛哭。  1814年拿破侖兵敗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時,瑪麗一路易莎帶著她的兒子回維也納老傢去瞭,她離開時沒能獲準去見拿破侖一面。  1815年,拿破侖復位再敗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年僅51歲的拿破侖病死在聖赫勒拿島。拿破侖臨終時還在喊著“約瑟芬!”  NapoleonBonaparte(1769-1821),法國資產階級政治傢、軍事傢、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百日王朝皇帝。他在1797年威震半個歐洲;1808年在沙俄幫助下打敗瑞典,除英國仍與之作戰外。已經征服整個歐洲大陸,使整個歐洲的地圖為之改動。  1796年經巴黎司令部保羅巴拉斯介紹娶瞭約瑟芬。約瑟芬的前夫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送上斷頭臺處死。1809年因拿破侖懷疑約瑟芬不能再生育而休妻。1810年拿破侖又與奧地利皇帝法蘭西斯一世的女兒瑪麗路易斯結婚。瑪麗路易斯(1791-1874)成為拿破侖的第二位皇後,生有一子,即拿破侖二世。  拿破侖的才華不僅表現在其軍事謀略上,而且在情場上的感情與愛情謀略則更具一番情味。相關閱讀推薦:拿破侖身高多少?講述關於拿破侖身高的有趣故事歷史上的今天6月24日 拿破侖進攻俄國慘遭敗績

滑鐵盧戰役簡介 法蘭西皇帝拿破侖的一生遺憾

  滑鐵盧戰役簡介:1814年,歐洲反法聯軍攻陷巴黎,拿破侖被迫宣佈退位,被流放於厄爾巴島。1815年3月1日,拿破侖率領1000餘名士兵偷渡回國,沿途守軍紛紛重新聚集在他的鷹徽旗下。3月20日,拿破侖凱旋巴黎,重登皇位(史稱百日王朝)。在維也納開會的同盟國一派嘩然,他們立即放棄瞭彼此間的爭吵,再次聯合起來,並宣佈拿破侖為“世界和平的擾亂者和人類公敵”,將不受法律保護。3月25日,英、俄、普、奧、意、荷、比等國組成瞭第七次反法同盟,決心徹底打垮這個科西嘉怪物。  同盟國擬定瞭分五路大軍進攻法國的計劃:英荷聯軍9.3萬人,由英國元帥威靈頓公爵指揮,部署在比利時的佈魯塞爾至蒙斯一線;普軍11.7萬人,由佈呂歇爾指揮,部署在比利時的沙勒羅瓦以南,包括那慕爾、列日至萊茵河一線;奧軍20.1萬人,由施瓦岑貝格指揮,集中在萊茵河上遊;俄軍15萬人,由巴克萊指揮,集中在萊茵河中遊;奧意聯軍7.5萬人,由弗裡蒙特指揮,集中在意大利北部的法意邊境上。另外,聯軍還組織瞭30萬的後備隊。總兵力達百萬之眾。其進軍路線是:威靈頓、佈呂歇爾和施瓦岑貝格率英、普、奧三路大軍直撲巴黎,巴克萊率俄軍作為第二梯隊,隨時前往增援;弗裡蒙特的奧意聯軍搗向裡昂,待破裡昂後,亦折向巴黎。同盟國約定在6月27日至7月1日之間同時越過法境。  拿破侖復位後,抓緊一切時間致力於重建帝國政權和大軍。他多次聲明,重建的帝國與過去的不一樣,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法國人民的和平與自由,法國再也不謀求對歐洲的任何統治權,但堅決反對外國對法國的任何形式的幹涉。他向同盟國搖晃橄欖枝,聲稱願意承認《巴黎和約》限定的法國疆界,請求各國罷兵,但遭同盟國拒絕。拿破侖深知戰爭已不可避免,於是積極備戰,準備迎接戰鬥。他沒有普遍征兵,隻是號召現役和退役的軍人全部歸隊,把波旁王朝遣散的軍官召回來,並號召人民志願從軍。拿破侖最為缺乏的還是有能力的指揮官,包括麥克唐納、奧熱羅、烏迪諾和聖西爾在內的9位元帥拒絕為他效勞,貝爾蒂埃和繆拉早已離心背叛,達武任陸軍大臣留守巴黎,能跟隨拿破侖上戰場的隻有蘇爾特、內伊、莫蒂埃、格魯希等。嚴重的問題是武器、馬匹和彈藥都不足。拿破侖進入巴黎的第二天,就下令立即生產步槍15萬支,同時還向國外購買武器。   拿破侖異乎尋常的充沛精力和他高效能的組織天才使其在短短的日子裡組織起一支帝國大軍。至1815年5月底,他所征集的正規部隊已達到瞭28.4萬人,組建瞭4個新軍團,即北方軍團、莫斯裡軍團、萊茵軍團和阿爾卑斯軍團。其中北方軍團為主力軍團,由拿破侖親自指揮,總計有12.45萬人,下轄5個步兵軍(第1、2、3、4、6軍)、4個騎兵師和近衛軍。蘇爾特元帥任北方軍團參謀長,然而這卻是一項很不幸的選擇。蘇爾特雖是一位相當優秀的指揮官,在奧斯特裡茨戰役中曾有著卓越的貢獻,但他的個性卻是疏懶而無條理,並曾兩次敗在威靈頓手下。作為一個參謀長,他與謹慎精細的貝爾蒂埃比起來不免相形見絀。拿破侖的確缺乏高級軍官,若起用達武也許更合適些,但他覺巴黎太重要瞭,把首都交給達武才能使他放心。  拿破侖考慮到法軍兵力不足,不能重蹈1814年的覆轍,被迫打一場防禦戰,作困獸之鬥。他決定先發制人,以快制敵,首先擊破最近的兩個敵手威靈頓和佈呂歇爾,然後騰出手來對付俄奧兩軍。拿破侖的戰略計劃是:擬於6月初將北方軍團集中於比利時邊境正南的桑佈爾河與默茲河之間的地區,然後於6月15日在沙勒羅瓦渡過桑佈爾河,揮戈向右,粉碎佈呂歇爾軍團,將其逐回萊茵河,次日再回師向左,摧毀威靈頓所部,將威靈頓從佈魯塞爾攆回奧斯坦德,在兩支聯軍之間打進一個楔子將其分割開來,然後於6月17日占領佈魯塞爾。為瞭隱蔽自己的意圖,達到迷惑或麻痹敵人的目的,拿破侖指示達武在巴黎周圍建築要塞地帶,他自己也盡量拖延離開巴黎的時間,以給敵人造成他準備在巴黎附近打一場防禦戰的錯覺。相關閱讀推薦:滑鐵盧戰役緣何爆發?法軍在滑鐵盧中的表現拿破侖的妻子是誰?拿破侖一生共有幾個老婆拿破侖身高多少?講述關於拿破侖身高的有趣故事歷史上的今天6月24日 拿破侖進攻俄國慘遭敗績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利尼之戰  6月12日凌晨4時,拿破侖離開巴黎,於中午時分到達拉昂。13日抵達阿韋納。當晚,拿破侖巡視瞭秘密集中的部隊。拿破侖突然出現在軍中,立即引起瞭“皇帝萬歲”的歡呼聲。為瞭不致過早暴露目標,拿破侖多次制止這種呼聲,但毫無結果。拿破侖對部隊發表瞭極富鼓動性的講話,他一開頭就說:“軍人們,今天是馬倫哥和弗裡德蘭兩次大捷的周年紀念日。”他號召法國士兵為重振法蘭西聲威而戰,最後他說:“時機已經來到瞭,不是征服就是滅亡!”。6月14日,拿破侖將司令部移往法比邊境附近的博蒙特,並下令各軍在翌日拂曉開始行動,在沙勒羅瓦和特萬之間渡過桑佈爾河。  當法軍正在集中之時,聯軍對於敵情卻毫無所知,威靈頓還以為拿破侖仍在巴黎加強防務呢。6月13日夜間,普軍前哨發現前面有許多營火在閃動,立即向佈呂歇爾作瞭報告。佈呂歇爾不以為意。6月15日清晨,法軍第4軍中一個叫包弗蒙特的師長帶著部分參謀人員叛逃到普軍方面,將拿破侖的實力和計劃全盤托出,但佈呂歇爾仍然相信憑自己的實力和威靈頓軍團的支援,完全能夠對付拿破侖的進攻。  6月15日凌晨3時,拿破侖騎馬出發,於正午進入沙勒羅瓦。他隨即將部隊分成兩翼和1個預備隊,命令內伊元帥指揮第1、第2兩個軍和1個騎兵師組成左翼,掃蕩沙勒羅瓦——佈魯塞爾的公路的敵軍,占領卡特爾佈拉斯,牽制威靈頓軍團;格魯希元帥指揮第3、第4軍和2個騎兵師組成右翼,從正面攻擊佈呂歇爾軍團;近衛軍擔任預備隊。拿破侖自己將視情況在兩翼之間來回移動。   當天,內伊指揮左翼法軍向北進至哥西裡斯,可是他已不是耶拿會戰中的內伊瞭,他現在變得謹慎持重起來,不敢全力進攻,僅以1個騎兵師的兵力繼續向卡特爾佈拉斯前進。該師進到卡特爾佈拉斯以南地區,遭到瞭威靈頓軍團的1個旅的阻擊,不得不退回到弗拉斯尼斯。  此時,格魯希指揮的法軍右翼在東北方向也進至弗勞拉斯。佈呂歇爾急令部隊向弗勞拉斯和桑佈裡費之間的利尼集中。  當法軍向普軍發起攻擊時,威靈頓還陶醉在佈魯塞爾安逸舒適的生活之中,他根本沒料到拿破侖會采取攻勢。15日下午3時,一個確切的報告證實法軍開始攻擊普軍的前哨陣地。威靈頓認為拿破侖的意圖是經蒙斯前進,然後打擊他的交通線,所以他下令各師都集中在其早已指定的位置上,隨時做好機動準備。黃昏時分,威靈頓收到佈呂歇爾請求增援的急件,可他認為拿破侖進攻佈魯塞爾的危險依然存在,於是令各師向佈魯塞爾方向集中,以確保經蒙斯到佈魯塞爾的道路安全。這樣,英軍與普軍的距離是愈拉愈遠瞭。直到16日凌晨2時,駐蒙斯的部隊送來一份報告,說蒙斯當面的法軍全部轉移到沙勒羅瓦方向,蒙斯附近已無法軍蹤影。至此,威靈頓才如夢初醒,他不無悔恨地說:“啊,上帝!拿破侖欺騙瞭我。他已占去瞭24小時的行軍時間。”威靈頓當即命令部隊向卡特爾佈拉斯方向集中,阻止法軍的進攻,如有可能,就在那裡與法軍決戰。  揮左翼部隊繼續向卡特爾佈拉斯進攻,占領該地後,即向佈魯塞爾進發,爭取17日晨攻占佈魯塞爾;格魯希指揮右翼部隊繼續向普軍進攻,占領強大的兵力正向桑佈裡費集結,看樣子要在利尼附近展開會戰。同時,內伊也送來報告,說英軍正向卡特爾佈拉斯附近集中。拿破侖命令內伊軍已完成瞭攻擊部署,可吉拉德的第4軍還遲遲未到。原來,由於蘇爾特的疏忽,第4軍昨晚宿營於桑佈爾河兩岸,因距離太遠,一時跟不上來。為瞭確保進攻取勝,拿破侖決定等第4軍到達後再發起進攻。下午1時左右,第4軍才匆匆趕到。然  師攻擊普軍左翼,牽制它的行動;其次以主力猛攻普軍的右翼和中央,迫使佈呂歇爾逐漸消耗完他的預備隊;同時將內伊指揮的左翼兵力從   下午2時,拿破侖指示參謀長蘇爾特通知內伊:“格魯希將於下午2時30分攻擊桑佈裡費與佈爾埃之間的敵軍。陛下的意圖是要你先擊退你前方的敵軍,然後移師支援右翼,協助包圍敵人。”拿破侖堅信,隻要內伊堅決執行他的指示,如其迂回到普軍的右翼,那麼,普軍可能在3個小時之內全軍覆沒。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6月16日下午2時30分,法軍準時發進攻。2個騎兵師展開倒八字隊形,肩並肩地向敵人陣地發起攻擊,很快就纏住瞭普軍的左翼。旺達姆的第3軍指向阿曼德,吉拉德的第4軍指向利尼。但普軍所有點上頑強抵抗。第4軍的三次沖擊都被普軍的排炮打退瞭,直到第4次沖鋒才勉強占領利尼村,但很快又被普軍預備隊的反沖擊趕瞭出來。第3軍也遇到瞭頑強的抵抗。此時,拿破侖很快意識到普軍的兵力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於是,他指示蘇爾特再次寫信催促內伊快些行動,迂回到敵軍的右翼。但內伊的第2軍已被威靈頓軍團的2萬人死死纏住,難以撤回。拿破侖又寫瞭份手令,命隨從參謀拉貝多瓦埃送與內伊,指示他留下第2軍和1個騎兵師去對付威靈頓軍團,抽出戴爾隆的第1軍迅速攻擊普軍右翼。同時,他還命令作為總預備隊的洛鮑的第6軍立即從沙勒羅瓦趕到利尼前線。  戰鬥急烈的發展在著,拿破侖不能坐等援軍的到達,他親自督促法軍發起一次又一次沖鋒。下午5時左右,佈呂歇爾已用完瞭他的預備隊。拿破侖以5.8萬人釘住瞭普軍8.4萬人。到瞭作最後決定性的打擊的時候瞭,他估計從內伊那裡抽調來的第1軍最遲也能在6點之前到達,在普軍右翼後方發起攻擊,所以他決定揮動近衛軍殺入在利尼的敵軍中央部分。  正當近衛軍一切準備完畢,即將發起攻擊時,拿破侖突然接到旺達姆一個驚人的報告,說在後方約3公裡的地方,發現一個敵軍縱隊,人數可能有二三萬,此縱隊正在向法軍背後接近。這一情況立刻引起混亂,旺達姆軍的許多士兵開始逃命,師長們不得不將炮口對準逃兵,迫使他們安定下來。鑒於情況的突變,拿破侖隻好命令近衛軍暫不發起攻擊,以對付突然出現的威脅。同時,派出一個參謀前去弄清該路敵軍的情況。半小時後,參謀返回,報告說那不是敵軍,而是奉命前來增援的戴爾隆的第1軍。一場虛驚過去瞭。不過,拿破侖仍感到奇怪,按照自己的命令,戴爾隆應該出現在利尼村的西北方,怎麼會從南面己方的側後出現?但不管怎樣,總算有援軍來瞭。就在拿破侖慶幸該軍來得及時的時候,這個突然而至的援軍,在距離前線不足3公裡的地方,又莫名其妙地掉頭朝內伊所在方向返回瞭。拿破侖大惑不解,想派一名參謀去追它回來,但時間已來不及瞭,天快黑瞭!於是,拿破侖決定不再等待。   下午7時30分,法軍開始發起最後的突擊。這時傾盆大雨突然從天而降,近衛軍冒著如註的大雨發起沖擊,猶同一道傾瀉而下的鋼鐵洪流,很快占領瞭利尼村。風息雨停,佈呂歇爾親自率領32個騎兵中隊,向近衛軍發起瞭反沖鋒,企圖奪回利尼村。混戰之中,佈呂歇爾的坐騎中彈,把他掀倒在地。這時,法軍已從四面圍上來,佈呂歇爾的副官急忙帶人趕來,拉起這位受瞭傷的73歲的老元帥逃出瞭包圍圈。普軍隨之全線撤退。拿破侖見部隊疲勞,沒有乘勝追擊,隻是命令格魯希派出第1騎兵師向東與撤退的普軍保持接觸。  利尼一戰,普軍死傷約1.6萬人。法軍傷亡同樣慘重,共損失瞭1.1萬人。拿破侖對這一仗非常不滿意,他認為如果不是內伊的行動遲緩,他一定會在利尼將普軍全部消滅。現在的普軍隻是被擊敗,並沒有被消滅。  與此同時,內伊和威靈頓也展開瞭一場激戰。由於內伊在前一天的猶豫不決和行動遲緩,致使威靈頓的增援部隊趕到。內伊的第2軍多次向卡特爾佈拉斯發起進攻,但由於兵力不占優勢,均告失敗。內伊不斷催促隨後跟進的戴爾隆的第1軍迅速前來增援。就在戴爾隆率第1軍快要接近戰場時,拿破侖的隨從參謀拉貝多瓦埃送來瞭拿破侖那個抽調第1軍前去增援法軍右翼的手令。貝多瓦埃在半路上直接把這命令傳給戴爾隆。由於該命令是拿破侖用鉛筆草書的,字跡潦草難認,以致貝多瓦埃在宣讀時,把地名華格裡尼錯讀成汪格尼斯。前者位於利尼西北5公裡處,後者則是利尼以南5公裡的一個小村子。由於地名的錯傳,致使第1軍出現在右翼法軍的後方,引起瞭旺達姆軍的一場虛驚。  戴爾隆一面指揮部隊掉頭東向汪格尼斯,一面派參謀長向內伊報告。內伊對第1軍早已望眼欲穿,忽然聽到第1軍前去增援右翼,不禁大發脾氣。幾分鐘後,他又接到蘇爾特催促他速向普軍右翼迂回的信。正在這時,當面的英軍再次從卡特爾佈拉斯發起反擊瞭。幾種因素使內伊的心理喪失瞭正常性,他一怒之下,不顧拿破侖的命令,急召第1軍折轉回來。同時,不惜孤註一擲,親自率領僅有的1萬餘人向敵軍發起沖擊。由於英軍兵力已經增至3萬餘人,其後續部隊還在源源不斷開來,再加上威靈頓的親自指揮,內伊的進攻又一次失敗瞭。戴爾隆在接近利尼時收到瞭內伊要他返回的命令,他未加考慮,便機械地照章執行瞭。這就造成瞭拿破侖所看到的援軍莫名片妙掉頭回去的情況。夜幕低垂時,第1軍趕回瞭卡特爾佈拉斯附近,不過,這時戰鬥已經結束,雙方各自損失瞭約5000人。這樣,一支約有2萬人的軍隊,在左右兩路法軍同時吃緊的情況下,隻是在兩路軍隊之間來回運動,根本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拿破侖對此十分惱火,他認為當時不管把它用到哪一方,都可能導致決定性的結果。  17日上午7時,拿破侖在接到第1騎兵師送來報告,說他們已追上普軍的後衛,繳獲瞭8門大炮,普軍已向列日方向撤退。緊接著,派往內伊那邊去的聯絡官也回來報告說,威靈頓的部隊仍留在卡特爾佈拉斯的陣地上未動。拿破侖見佈呂歇爾已逃跑,而威靈頓沒有撤走,當即決定調轉兵力,收拾威靈頓。這位聯絡官還帶來瞭內伊的一封信,內伊在信中對自己未能攻下卡特爾佈拉斯進行瞭辯解,他說:“由於戴爾隆的失誤,我喪失瞭獲得光榮勝利的機會。”拿破侖當即指示蘇爾特給內伊回信說:“你的師是零碎投入戰鬥的。假使戴爾隆和雷耶兩個軍集中在一起,則英軍就不會有一人漏網;假使戴爾隆曾經執行皇帝的命令,則普軍將會被擊毀,而我們可以俘虜3萬人……你必須向卡特爾佈拉斯繼續進攻。”分頁:3/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上午11時,拿破侖下達瞭命令:格魯希率領右翼兵力約3.3萬人向耿佈勞斯方向搜索追擊普軍,並隨時向他報告普軍的運動方向。內伊率領左翼兵力立即向卡特爾佈拉斯發起進攻,把英軍逐出其陣地。他本人則率領近衛軍和第6軍向馬爾拜斯前進,從左翼攻擊威靈頓軍團,配合內伊部隊殲滅該敵。  事實上,威靈頓在當日凌晨7時30分得到佈呂歇爾戰敗的消息之後,他看到自己的左翼已完全暴露,隨時都有被法軍迂回包圍的危險,當即決定向佈魯塞爾南面22公裡的滑鐵盧地域撤退。上午9時,普軍傳令官送來佈呂歇爾的急件,佈呂歇爾告訴威靈頓普軍已撤至瓦弗,如果威靈頓與拿破侖決戰,那他一收攏部隊即來支援。上午10時,威靈頓開始撤退。他們利用樹林作掩護,在騎兵的警戒下,一隊一隊地逐次撤走。這一行動竟然使內伊毫無察覺,雖然他曾接到攻擊命令,但他一事不做,等到正午時,他的敵人已經在全面撤退之中,可他依然從容不迫地命令部隊按時吃午飯。  下午1時左右,拿破侖率領第6軍和近衛軍到達卡特爾佈拉斯東南的馬爾拜斯。他發現卡特爾佈拉斯方向一片寧靜,沒有一點戰場廝殺之聲,感到非常詫異。他帶領先頭騎兵直奔卡特爾佈拉斯,眼前的情況使他大為惱怒,原來內伊的部隊還在弗拉斯尼斯,根本沒有挪動,而威靈頓的部隊則已基本上撤出瞭陣地。眼見到手的獵物從身邊溜走,拿破侖不禁大發雷霆,立即命令所有部隊立即出發,追擊威靈頓軍。直到下午2時左右,內伊部的第1軍才慢騰騰地從後面趕瞭上來。拿破侖怒氣沖沖,狠狠地斥責瞭戴爾隆,說他毀瞭法國。然後,他離開乘坐的馬車,騎上他的阿拉伯名駒,率領2個騎兵團,朝英荷聯軍的殿後部隊追擊。

滑鐵盧戰役雙方兵力對比 拿破侖的最後一戰

  滑鐵盧戰役雙方兵力對比: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軍隊同英普軍隊進行瞭歷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英軍由威靈頓率領,普軍由佈呂歇爾元帥率領,駐紮在比利時附近。6月18日午後,滑鐵盧戰役正式展開。法軍在大炮的猛烈轟擊下,向威靈頓的軍隊發動瞭猛烈進攻。威靈頓率領英軍頑強抵抗,始終堅守著陣地。當日傍晚,普魯士軍隊擺脫瞭法軍的尾追,按計劃趕到瞭滑鐵盧,猛攻法軍的右翼。威靈頓在普魯士軍隊的配合下,乘勢轉入反攻,法軍大敗。  一、兵力總體對比(以實際趕到戰場參戰的為準,不包括格魯西等未及時趕到的部隊,以下皆同)  1、參戰的英盟軍(英國、荷蘭、比利時、納索、佈倫瑞克、漢諾威、英王德意志軍團)共編為第一軍、第二軍、後備軍、騎兵軍、荷蘭-比利時騎兵師這幾隻部隊。  參戰的英盟軍總兵力68424人(含炮兵),其中英軍23584人、英王德意志軍團7393人、荷蘭9476人、比利時4118人、納索5629人、佈倫瑞克6151人、漢諾威12073人。   2、參戰的普魯士軍共編為第一、第二、第四軍,總兵力56412(含炮兵)  3、參戰的法軍共編為第一軍、第二軍、第六軍、近衛軍、第三騎兵軍、第四騎兵軍,總兵力70156人(含炮兵)  二、騎兵力量對比  1、英盟軍騎兵總數15132人,共編成32個騎兵團,其中:  驃騎兵6538人:英軍驃騎第7、10、15、18團,英王德意志軍團驃騎第1、3團,荷蘭-比利時驃騎第6、8團,漢諾威的坎伯蘭公爵的驃騎兵團、佈萊梅/費爾登驃騎兵團、呂訥堡驃騎兵團,佈倫瑞克的骷髏頭驃騎兵團。相關閱讀推薦:拿破侖為何會兵敗滑鐵盧?拿破侖失敗的原因滑鐵盧戰役簡介 法蘭西皇帝拿破侖的一生遺憾滑鐵盧戰役緣何爆發?法軍在滑鐵盧中的表現拿破侖的妻子是誰?拿破侖一生共有幾個老婆拿破侖身高多少?講述關於拿破侖身高的有趣故事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槍騎兵235人:佈倫瑞克骷髏頭槍騎兵團。  輕型龍騎兵4337人:英軍第11、12、13、16、23輕型龍騎兵團、英王德意志軍團第1、2輕型龍騎兵團、荷蘭-比利時第4、5輕型龍騎兵團。  龍騎兵1957人:英軍1、2、6龍騎兵團(聯合旅),禁衛第1龍騎兵團。  卡賓龍騎兵(Carabiniers)1237人:荷蘭-比利時第1、2、3卡賓龍騎兵團。  王室重騎兵828人:英軍Life Guard第1、2 團、皇傢禁衛騎兵團。  2、普軍騎兵總數7824人,共編成18個騎兵團,其中:  驃騎兵2974人:第3、4、5、6、8、10團。   槍騎兵3995人:第1、3、6槍騎兵團、第1、2庫馬克後備騎兵團、威斯特伐利亞後備騎兵團、第1、2諾伊馬克後備騎兵團、第1、2波美拉尼亞後備騎兵團、第1西裡西亞後備騎兵團。  龍騎兵855人:第2、5龍騎兵團。  3、法軍騎兵總數14857人,共編成38個騎兵團,其中:  驃騎兵439人:第7驃騎兵團。  獵騎兵4064人:第1、3、4、6、9、11、12獵騎兵團、近衛第1、2獵騎兵團。  槍騎兵2859人:第1、2、3、4、5、6槍騎兵團、近衛第1、2槍騎兵團。  龍騎兵1736人:第2、7龍騎兵團、近衛第1、2龍騎兵團。  胸甲騎兵4206人:第1、2、3、4、5、6、7、8、9、10、11、12胸甲騎兵團。  卡賓龍騎兵847人:第1、2卡賓龍騎兵團。  擲彈騎兵706人:近衛第1、2擲彈騎兵團。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三、炮兵力量對比  1、英盟軍總共24個炮兵連,其中包括9個徒步炮兵連、14個騎乘炮兵連和1個火箭炮連,共計3017名炮兵,擁有火炮如下:6磅加農炮65門,9磅加農炮55門,5.5英寸口徑榴彈炮27門、火箭炮6門,合計各類火炮共155門。  2、普魯士軍總共20個炮兵連,其中13個徒步炮兵連、7個騎乘炮兵連,共計炮兵2991人,擁有火炮如下:6磅加農炮84門,12磅加農炮30門,7磅榴彈炮36門,10磅榴彈炮10門,合計各類火炮160門。  3、法軍總共35個炮兵連,其中23個徒步炮兵連、12個騎乘炮兵連,共計炮兵4579人,擁有火炮如下:6磅加農炮142門,12磅加農炮42門,5.5英寸榴彈炮56門,6英寸榴彈炮14門,合計各類火炮254門。

拿破侖為何會兵敗滑鐵盧?拿破侖失敗的原因

  拿破侖為何兵敗滑鐵盧?1814年3月31日歐洲第6次反法聯軍進占巴黎,拿破侖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復辟。次年3月20日拿破侖利用法國人民對復辟王朝的不滿和歐洲各國在維也納會議上的爭吵,率軍進入巴黎,重新登上皇位俄、英、奧、普出動第七次反法聯軍,同年6月18日在滑鐵盧戰役中擊敗法軍,拿破侖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拿破侖帝國從此覆滅。  滑鐵盧戰役位於比利時境內的聖讓山,法國人民歷來忌諱提到“滑鐵盧”,把它視為法蘭西民族的恥辱。直到今天,法國人一般稱這次戰役為“聖讓山戰役”。  滑鐵盧戰役之後,叱吒風雲、不可一勢的拿破侖從此一蹶不振,直至病死。人們便把“滑鐵盧”作為失敗的代名詞。那麼,拿破侖這次最後一戰究竟敗在哪裡?拿破侖後來在流放地聖赫勒拿島總結滑鐵盧戰役的失敗原因時認為,是天氣不作美,將領不賣力,最終是命中註定的。他說:“就算有這一切原因,那場仗本來也是該我贏的。”筆者以為,這完全是敷衍塞責的搪塞。事實上,作為這場戰役的法軍主帥拿破侖,既沒知己,也沒能知彼,違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戰爭規律,才是真正的根本原因。   其一,不知曉敵方是由五國組成的、總兵力達82萬並且制定瞭詳細作戰方案的強大部隊;單是在聖讓山對峙駐紮的英軍10萬兵力就大大超過拿破侖帶領的7萬人,而且英軍老早就據守於此,以逸待勞。  其二,不知曉或者小看瞭敵方統帥無論是英軍威靈頓還是普軍佈呂歇爾都是對付法軍頗有經驗的將領。正如拿破侖後來向人承認:“威靈頓治軍之才與我不相上下,還具有小心謹慎的長處。”結果,拿破侖極度藐視敵人,認為還是象他年輕時代一樣是與二流對手較量,形成的思維定式,十分牢固,不能因人而變。到瞭同高手威靈頓、佈呂歇爾決一雌雄必須小心才是,他卻無法做到。直到他毀瞭自己,也毀瞭法國,他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敵軍將領的本事。相關閱讀推薦:滑鐵盧戰役簡介 法蘭西皇帝拿破侖的一生遺憾滑鐵盧戰役緣何爆發?法軍在滑鐵盧中的表現拿破侖的妻子是誰?拿破侖一生共有幾個老婆拿破侖身高多少?講述關於拿破侖身高的有趣故事歷史上的今天6月24日 拿破侖進攻俄國慘遭敗績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其三,不知曉作戰地形。拿破侖率軍來到聖讓山,盲目自信,自以為在普軍大隊人馬到來之前,一定能擊敗威靈頓,就加強瞭中央陣地的攻擊。結果,當馬隊進攻時,不瞭解山前有陷坑般的天然山谷,大隊人馬沖進裡面,遏止不瞭,自相傾軋,死傷無數。當法軍實施炮火轟擊時,威靈頓把部隊佈置在山脊後,士兵倒地避彈,等法軍逼近時,居高臨下,用猛烈的火力將其擊退,並用騎兵沖擊法軍,將其趕下山坡。戰鬥經常處於膠著狀態,死傷甚眾。  其四,不知曉自己一方的實際狀況。拿破侖本人在長期的鬥爭中確實具有非凡的見識和精力,但是,他往往以為他手下的將領也同他一樣神通廣大。結果在滑鐵盧戰役中,他的想當然全部成瞭幻想和泡影。在滑鐵盧戰役中,雙方傷亡都很大,到瞭當天下午3時許,雙方主帥都焦急。都在急盼自己的增援部隊的到來。拿破侖滿以為自己手下的將軍肯定會先來一步。然而,他怎知道由於法將格魯希行動遲緩,竟被佈呂歇爾逃脫,前去支援威靈頓。而他的另一部下賴伊元帥錯誤地把英軍運送傷員的車向後疾馳,認為是英軍已經敗退,即令騎兵追擊,錯過瞭增援拿破侖主攻的時機。由此,造成普軍的大隊人馬先行到達,雙方兵力對比懸殊太大,聯軍發起反攻,拿破侖大敗,被迫逃回巴黎。從此他的政治生命結束瞭。   滑鐵盧戰役十分殘酷,法軍傷亡32000多人,英軍傷亡23000人。這場戰役的慘敗,是拿破侖思想弱點的必然結果,就理論表現而言,不知己,不知彼,必敗無疑。他應對這場戰役的失利,要負主要責任。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萊比錫戰役簡介 決定拿破侖帝國命運的大戰

  萊比錫戰役簡介:萊比錫會戰是拿破侖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發生在萊比錫城下,戰爭的一方是俄國、奧地利、普魯士、瑞典組成的聯軍約30萬人,另一方是拿破侖一世統帥的法軍及萊茵聯邦的軍隊約20萬人。最後拿破侖失敗,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  1812年12月18日,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回到瞭巴黎。1812年是恐怖的一年,由於野心和狂妄,年初,拿破侖遠征俄羅斯,他足足調動瞭57萬大軍,然而這位有著“歐洲第一名將”稱號的天才軍事傢,卻在俄國犯下一連串戰略和戰術錯誤,最終入侵失敗,軍隊銳減為不到3萬人,拿破侖的軍事才能已經衰退瞭嗎?  遠征俄羅斯後,法蘭西第一帝國元氣大傷,歐洲各國迅速發現這是一個擺脫拿破侖的絕妙良機,英國、俄國、瑞典和普魯士在1813年組成瞭第六次反法同盟,那麼,拿破侖是否還能指揮他那征服歐洲的龐大軍隊,第六次打敗反法同盟呢?  1813年,拿破侖指揮法軍進行瞭一系列的戰爭,接連取得重大勝利,然而第六次反法同盟的實力並不弱,奧地利帝國首相梅特涅希望雙方議和,雖然有著短暫的休戰時間,然而戰火還是燒瞭起來,因為議和條件是法國必須放棄一部分領土,梅特涅警告拿破侖說,如果拿破侖不表示議和,奧地利將參加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侖並沒有被嚇住。8月10日,戰火再起,奧地利在兩天後正式加入反法同盟。拿破侖指揮軍隊在德累斯頓戰役中取勝,然而形勢卻不妙瞭。   1813年10月14日,聯軍對萊比錫法軍已形成夾擊之勢:南面為聯軍主力,即施瓦岑貝格指揮的波希米亞軍;左翼為維特根斯泰因部隊;中央為黑森王子軍;右翼為巴克萊軍和預備隊;西北為佈呂歇爾的西裡西亞軍;北面為貝爾納多特的北方軍。聯軍總共22萬人。還有本尼格森所率的援軍正在行進之中。  早在10月3日,拿破侖就風聞聯軍在向萊比錫運動,但他不相信這是真的,他對傳播這一消息的貝爾蒂埃大加斥責:“一個人不應庸人自擾,必須有更多的決心和毅力,才能臨危不懼。”直到10月6日,他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急令繆拉率45000人在德累斯頓附近遲滯和阻止波希米亞軍向萊比錫前進;自己則率主力北進與內伊軍會合,準備在聯軍占領萊比錫之前,迅速擊破佈呂歇爾軍及貝爾納多特軍,然後再回師南破聯軍主力。相關閱讀推薦:萊比錫戰役的背景 萊比錫戰役是怎麼爆發的?滑鐵盧戰役雙方兵力對比 拿破侖的最後一戰拿破侖為何會兵敗滑鐵盧?拿破侖失敗的原因滑鐵盧戰役簡介 法蘭西皇帝拿破侖的一生遺憾拿破侖身高多少?講述關於拿破侖身高的有趣故事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為使北進兵力集中,拿破侖決定棄守薩克森首府德累斯頓。可在撤退令下達12小時後,出於政治上的考慮,怕影響薩克森的親法態度,又派聖西爾軍團去堅守德累斯頓。10月9日,法軍主力北進,但為時已晚,佈呂歇爾軍已與貝爾納多特軍會合。拿破侖考慮繼續北進難以迅速殲敵,而南方的繆拉部隊又處劣勢,不可能久阻聯軍主力,於是,放棄北進計劃,回兵萊比錫。14日,法軍主力抵達萊比錫。這時法軍集中萊比錫的兵力達15.5萬人。  1813年10月16日上午9時,聯軍方面發出三聲號炮,史稱”民族會戰”的萊比錫大戰開始瞭。這時,天上下著寒冷的細雨,地上罩著濃密的煙霧,聯軍的四個攻擊集團,在炮火的掩護下,逐漸向萊比錫壓縮。面對敵軍凌厲的攻勢,正面法軍第一線部隊幾呈動搖之勢。拿破侖本想等第三軍團到達時再發動攻擊,但已經來不及瞭。11時,拿破侖斷然下令:全線進攻。於是,一幕蔚為壯觀的戰爭圖景展開瞭。  在炮兵火力的掩護下,繆拉帶領12000名片兵和緊緊跟隨其後的步兵,從山脊後疾馳而上,以密集的隊形直沖對方的中央陣地。這位那不勒斯國王,驍勇不減當年,揮刀沖在最前面,12000把戰刀發出森森寒光緊緊跟進。大軍沖去,所向披靡,一連沖散瞭敵方兩個營的步兵,繳獲瞭26門火炮。聯軍一時混亂,俄、奧、普三國君主驚得跨馬就逃,以免被擒。繆拉的騎兵經過一陣狂風式的奔馳以後,很快就精疲力盡瞭。這時,聯軍調來預備隊反攻,法軍由於步兵不繼,被迫放棄瞭一部分已經奪占的陣地。與此同時,北面也發生瞭激戰,佈呂歇爾軍將馬爾蒙軍趕出陣地,並繳獲瞭法軍火炮53門。   傍晚時分,戰鬥暫時停止,雙方各損失瞭2萬多人,勝負不分。  17日,雙方都在休養兵力。拿破侖在繆拉的陪同下巡視瞭昨日的戰場,看著戰場上堆積如山的屍體,不禁陷入瞭沉思。這時有人來報:貝爾納多特軍和本尼格森的11萬援軍已朝萊比錫開來。拿破侖見聯軍已對法軍形成瞭合圍之勢,恐寡不敵眾,決定撤退。可他又怕撤退會引起混亂,導致士氣低落,於是,改行緩兵之計。他命人將昨日俘獲的奧國將軍梅韋爾德帶來,同他談瞭一些與奧國旗和的問題。梅韋爾德說他知道奧國現在還是希望媾和的,如果拿破侖為瞭全世界和法國的幸福而同意媾和的話,和約馬上就可以簽訂。  拿破侖釋放瞭梅韋爾德等被俘軍官,讓他們帶去瞭休戰條件:法軍退往薩勒河後方,俄普軍退往易北河後方,奧軍退於波希米亞,薩克森中立。聯軍對拿破侖的休戰建議不予理睬,因為莫羅將軍在喪命之前曾告誡聯軍:遭到失敗之後堅持不懈,不與拿破侖講和。更何況現在已是勝利在望的時候。  這時,拿破侖又得到一個壞消息:巴伐利亞脫離瞭與法國的同盟,倒向瞭聯軍,並率軍至萊茵河畔,準備攻擊法軍在美因茲和法蘭克福的交通線。拿破侖經過長久的動搖之後,決定撤退到薩勒河一線。但是,他還沒來得及把自己的意圖付諸實施,10月18日拂曉,激戰又起。這時聯軍已增加到29。5萬人,比法軍幾乎多一倍。  聯軍從東西南北分6路合圍萊比錫。面對聯軍優勢兵力的攻擊,法軍被迫撤離一些難以堅守的陣地。下午3時左右,正當法軍收縮兵力、聯軍步步進逼的關鍵時刻,在防守萊比錫東北蓬恩斯多夫的第七軍中,竟有兩個薩克森旅和一個炮兵連共約3000人,帶著19門火炮投降瞭聯軍。拿破侖聽到這一消息後,馬上帶領部分近衛軍疾馳趕來增援,穩住瞭防禦陣地。然而,法軍終歸寡不敵眾,逐漸被聯軍擠壓到萊比錫城裡及其近郊,內伊和另一名軍長也負瞭傷。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傍晚時分,拿破侖坐在郊外的營帳中,向貝爾蒂埃口述著作戰命令。就在這時,兩名炮兵指揮官前來報告:炮彈快打完瞭。拿破侖臉色蒼白,意識到大勢已去,指示貝爾蒂埃向部隊下達撤退命令。貝爾蒂埃立即照辦瞭。也許是過分疲勞,拿破侖下達完命令後,竟躺在板凳上睡著瞭。將領們站在他的周圍,默默地望著他,周圍一漆黑暗。最後戰鬥的呼喊聲、傷員的呻吟聲和軍隊撤退的車輪聲混雜在一起,不斷地傳入拿破侖的營帳。一刻鐘以後,他突然醒來,立即趕往萊比錫城內。  10月19日,法軍從各個方向撤下來,都匯合到萊比錫城內,向西面唯一的出口林德瑙大橋退去。每條街都擠滿瞭密密麻麻的撤退部隊。這時,普軍和瑞典軍正突入北郊,奧軍也從南面逼近城裡。彈藥車、馬隊、炮兵、牛羊、傷兵和隨軍小販等等,都擁擠在一起,爭相逃命。敵軍每一發炮彈落下來,都可以聽到許多受傷人的呼號聲。拿破侖在經受一連串的打擊後,仍然保持著一貫的冷靜,他在少數侍從的陪伴下,若無其事地和混亂的人流一起渡過瞭林德瑙橋,仿佛周圍的毀滅景象與他毫無關系。過橋後,他在林德瑙附近的一個磨房裡平靜地入睡瞭。他要等待法軍全部過河,然後再繼續隨軍西撤。  19日上午9時,沙皇要求堅守萊比錫的法軍後衛部隊投降,以保全該城,但遭到守城法軍的斷然拒絕。

萊比錫戰役拿破侖為何會失敗?雙拳難敵四手

  萊比錫戰役拿破侖為什麼會失敗?萊比錫會戰是拿破侖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發生在萊比錫城下,戰爭的一方是俄國、奧地利、普魯士、瑞典組成的聯軍約30萬人,另一方是拿破侖一世統帥的法軍及萊茵聯邦的軍隊約20萬人。最後拿破侖失敗,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拿破侖在呂岑,包岑和德累斯頓連戰皆捷之後,終於又在萊比錫被徹底打垮,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從政治上看,戰爭的性質變化瞭。  拿破侖在執政初期所進行的戰爭,盡管有著為其帝國擴張領土,為自己爭奪霸權的成分,但是從客觀上來說,仍然有著某些進步的意義,因為當時的主要矛頭,還是指向各國的封建王室和他們賴以生存的封建制度,是受到被壓迫人民歡迎的。而在執政後期,當他成為歐洲的征服者和霸主以後,法國所進行的各決戰爭,已經不是給歐洲各國人民解除封建制度的桎梏,而是給他們帶來沉重的戰爭負擔和苦難,因此,曾經獲得部分解放的人民不希望法國再來壓迫他們,反對拿破侖又把戰爭加在他們的頭上。所以,拿破侖晚期的戰爭是與大部分人民的利益和願望相抵觸的。  同時,各國統治者為瞭維護自己的統治,在前期對拿破侖的戰爭中失敗後,也被迫實行瞭某些改革,利用瞭人民不滿法國榨取財富的情緒,鼓動瞭部分人民起來反抗法軍的起義運動。這樣,法軍就被迫在充滿敵意的國傢進行作戰,缺乏人民的幫助,不能及時得到情報,零散人員經常受到襲擊,後勤補給日益困難。法軍中的一些外籍士兵,多次出現陣前嘩變。所有這些,給法軍的士氣造成瞭不良的影響。   其次皇帝的高度集權束縛瞭元帥們的主動性  拿破侖戰爭的後期,作戰地域不斷擴大,參戰的兵力日益增多。這樣,集最高統帥與前線指揮職務於一身的指揮體系,已經不適應作戰的要求。為瞭在寬廣的戰場上指揮幾十萬大軍,不僅需要有一個得力的參謀班子,而且需要有能夠獨當一面擔任戰場指揮重任的得力將才。然而,拿破侖對於元帥們的要求,隻不過是唯唯諾諾,象鐘表那樣準確地執行命令而已。長年累月,慢慢形成一種習慣:拿破侖在場,一切都是生龍活虎,指揮系統能夠高度發揮作用,一旦拿破侖不在,他的元帥們,包括總參謀長在內,常常不能發揮主動性,甚至不敢做出一個那怕是很小的決定。  在一八一三年的戰爭中,聯軍參戰的兵力急劇增加,經常進行多路作戰,在這種復雜的形勢下,單靠拿破侖一個人已經不能應付情況多變的局面,更何況他的元帥們又不能發揮主動性呢?盡管拿破侖到處奔波,不停地作出各種指示,但畢竟不能及時掌握並處置各方面的情況,以致法軍常常陷於被動。例如,在萊比錫會戰過程中,拿破侖曾口頭指示,要在艾爾斯特河上增架橋梁,以確保法軍的退路。但是,總參謀長貝爾蒂埃的辦事方針是:沒有拿破侖的書面命令便不能貿然行事,因此,他並未積極落實拿破侖的架橋指示,這就使得法軍在撤退時隻有一座石橋可通,因而造成瞭嚴重損失。又如,在包岑作戰中,內伊率軍進行迂回,比拿破侖規定的時間提前一個小時到達敵人的背後,但因為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指示,就一直消極地停留在那裡,待新的命令到達時,已經貽誤瞭戰機,形成瞭被動局面。相關閱讀推薦:萊比錫戰役雙方損失如何 獨戰歐洲的拿破侖萊比錫戰役簡介 決定拿破侖帝國命運的大戰萊比錫戰役的背景 萊比錫戰役是怎麼爆發的?滑鐵盧戰役雙方兵力對比 拿破侖的最後一戰拿破侖為何會兵敗滑鐵盧?拿破侖失敗的原因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從作戰原則上看犯瞭分散兵力的大忌  忽視瞭機動殲敵的傳統戰法。本來,高度地集中使用兵力,是拿破侖指揮作戰的一貫特點和優點。在一八一三年的戰爭中,他卻多次地分散瞭自己的兵力,結果,即使在初步獲勝的情況下,也不能達到徹底擊潰或殲滅敵軍的目的。例如,在呂岑和德累斯頓作戰中,他一再分兵去攻打柏林,以致在決勝時刻,因為兵力不足而影響到勝利的成果。其實,當時隻要殲滅俄軍,柏林自然就成瞭法軍的囊中之物。在最後的萊比錫決戰中,他也沒有把漢堡的達烏軍和德累斯頓的聖西爾部集中起來。特別奇怪的是,他在臨戰前,把本來抽調聖西爾部北上萊比錫參戰的決心改變瞭,讓聖西爾率領幾萬人馬空守德累斯頓城,實在是毫無意義。  在一八一三年的戰爭中,拿破侖一反過去機動作戰和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原則,過分地看重瞭地理目標的奪取。始終盯住柏林而必欲攻占這座城市,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就當時形勢來說,奪取柏林對於達成戰爭的目的隻具有次要的意義,可拿破侖卻一再追求攻占柏林的目的。又如,在德累斯頓取得勝利以後,如果實行最初的計劃,繼續追殲敵主力波希米亞軍團,直指佈拉格和維也納,那麼戰場的主動權就有可能完全轉到法軍方面。可惜的是,拿破侖居然不敢放棄德累斯頓和易北河防線,致使原來的計劃流產。約米尼後來在他的《戰爭藝術》一書中評論說:“如果拿破侖在德累斯頓取勝後乘勝窮追,進軍波希米亞,那麼他可能避免庫爾姆的慘敗,甚至可能威脅佈拉格,從而把聯軍拆散。”  此外,拿破侖缺乏騎兵

萊比錫戰役雙方損失如何 獨戰歐洲的拿破侖

  萊比錫戰役雙方損失:1813年10月16—19日,在拿破侖戰爭的第六次反法聯盟(俄國、奧地利、大不列顛、普魯士、瑞典等國)中,雙方在萊比錫地域進行的決戰。因有許多民族的軍隊參加作戰,故被稱為“民族大會戰”。  萊比錫戰役前的軍事政治形勢對盟國有利。因連年戰爭而陷於民窮財盡的法國,在軍隊供給和後備兵員補充方面能力都已有限。盟國的企圖是以聯軍的兵力圍殲萊比錫地域的法軍。拿破侖定於10月16日對盟國波希米亞軍團發起攻擊,因為他預計盟國其他軍團這一天不能參加作戰。為迎擊由南方進攻萊比錫的施瓦岑貝格元帥指揮的波希米亞軍團(13.3萬人,火炮578門),拿破侖抽調出5個步兵軍,成兩線配置。  第二線內還配置有4個騎兵軍。禁衛軍留作總預備隊,組成戰鬥隊形的第三線。繆拉元帥受命統率該集團(共計12.2萬人)。為迎擊貝爾納多特元帥指揮的盟國北軍團(5.8萬人,火炮256門)和佈呂歇爾將軍指揮的盟國西裡西亞軍團(6萬人,火炮315門),拿破侖將2個步兵軍和1個騎兵軍(共5萬人)調往萊比錫城以北,由內伊元帥統一指揮。   宮內大臣貝特朗率1個軍(1.2萬人)在林德瑙附近正面向西展開。戰役開始前,僅波希米亞軍團和西裡西亞軍團逼近萊比錫。當時,北軍團位於哈雷(距萊比錫30公裡),波蘭軍團位於瓦爾德海姆(萊比錫以東40公裡)。盟國參戰軍隊達30餘萬人(俄軍12.7萬人、奧軍8.9萬人、普軍7.2萬人、瑞典軍1.8萬人),火炮1385門;拿破侖軍隊(法國、波蘭、荷蘭、薩克森、比利時,意大利以及其他國傢的軍隊)近20萬人,火炮700門。  聯軍統帥部根據亞歷山大一世、腓特烈—威廉三世和弗朗茨一世三位君主的旨意,決定於10月16日晨使用波希米亞軍團(編為3個集群和1個總預備隊)由南面發起攻擊。俄軍4個軍(分別由維特根施泰因將軍、歐根·符爾滕堡、帕連將軍和拉耶夫斯基將軍指揮)和盟國2個軍(分別由克萊瑙和克萊斯特指揮)編為第1集群(8.4萬人,火炮404門),由巴克萊—德—托利將軍統一指揮。相關閱讀推薦:萊比錫戰役簡介 決定拿破侖帝國命運的大戰萊比錫戰役的背景 萊比錫戰役是怎麼爆發的?滑鐵盧戰役雙方兵力對比 拿破侖的最後一戰拿破侖為何會兵敗滑鐵盧?拿破侖失敗的原因滑鐵盧戰役簡介 法蘭西皇帝拿破侖的一生遺憾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普魯土軍和奧地利的後備隊(3萬人,火炮114門,由梅菲爾特將軍指揮)編為第2集群。第3集群(1萬9千人,火炮60門)也是由普魯士和奧地利軍隊編成,由久洛伊指揮。第1集群受命在賽費爾特斯海恩、克勒伯恩一線攻擊法軍;第2集群則應在蓋瑟爾和埃爾斯特兩河之間奪取所有渡口,並向法軍右翼實施突擊,第3集群的任務是進攻林德瑙,並奪取萊比錫城以西埃爾斯特河上的渡口。西裡西亞軍團在梅克思、莫考一線由北面進攻萊比錫。  歷時4天的萊比錫戰役,是拿破侖戰爭期間最大的一次戰役,這次戰役結束瞭1813年戰局。雙方損失慘重:拿破侖損失近8萬人,火炮325門,盟國損失5.4萬餘人(俄國2.2萬餘人,普魯士1.6萬人,奧地利1.5萬人),最後以盟國的勝利而告終。  俄軍擔負瞭作戰的主要重任,對聯軍取得萊比錫戰役的勝利起瞭決定作用。但是,如不是聯軍統帥部貽誤戰機,那麼拿破侖的失敗將會更加慘重。奧地利奉行的是削弱而不是殲滅拿破侖軍隊的兩面政策,這阻礙瞭達成堅決的戰役目的。聯軍在軍隊指揮方面猶豫不決,軍隊行動互不協調,也缺乏統一的堅強指揮。受命統率聯軍的施瓦岑貝格實際上未能履行總司令的職責,而三國君主會議也未成為聯軍作戰的名符其實的統帥。這就使目標宏大的戰役企圖無法實現,造成行動猶豫,以致大批軍隊(1/3)就地待命未能參加作戰。

拿破侖身高多少?講述關於拿破侖身高的有趣故事

  關於拿破侖身高的有趣故事  一、我隨時可以消滅這個差距  拿破侖身高隻有一米六幾,有一次他在軍中訓話,有一個一米八幾的將領在說小話,這人比拿破侖高一個腦袋還不止,但拿破侖很傲然地對他說瞭一句話:‘將軍,我希望你明白一個道理,雖然你和我的身高有一個腦袋的差距,但如果你不聽從我的命令,我隨時可以消滅這個差距’!  二、您比我長嗎?  拿破侖身高不足1.7米,最怕人說他矮。  有一天,他想取書架上的一本書。因那書放得太高,他夠不著,便叫人搬凳子來給他。  此時,一位剛好在那裡的將軍說:“陛下,不用抬凳子瞭,讓我給您取吧,因為我比您高。”  “您是想說您比我長嗎?”拿破侖當即予以糾正。   三、該懲罰誰  有人拿一首詩給拿破侖看,說這首詩用影射筆法諷刺皇帝。他建議皇帝嚴懲這首詩的作者。  “若要懲罰,”拿破侖冷冷地回答,“該懲罰的正是您而不是作者,因為是您說我與詩中所寫的相像。”  四、坐相  有對拿破侖心懷不滿的人散佈流言蜚語,說他之所以秘密地向塔爾姆學習行為規范,是因為他坐沒有坐相,站沒有站相,經常不知所措。  得知這類傳聞之後,拿破侖在一次隆重的晚會上,故意走到塔爾姆跟前,高聲說道:“我要衷心感謝您,親愛的老師,感謝您教會我穩固地坐在皇帝的寶座上,並且牢牢地抓住權杖。”  五、不看本國報紙  每天早上拿破侖理發修面時,都喜歡看報。但看的主要是英國和德國報紙,對法國報紙則根本不感興趣。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他回答說:“我國報刊上登的東西,全是按我的旨意寫的。”相關閱讀推薦:張海迪的故事: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抗日英雄趙一曼的故事 細數趙一曼的英雄事跡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 關於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屈原投江的故事簡介 戰國詩人屈原為什麼投江? 孫臏與龐涓的故事

滑鐵盧戰役簡介 法蘭西皇帝拿破侖的一生遺憾

  滑鐵盧戰役簡介:1814年,歐洲反法聯軍攻陷巴黎,拿破侖被迫宣佈退位,被流放於厄爾巴島。1815年3月1日,拿破侖率領1000餘名士兵偷渡回國,沿途守軍紛紛重新聚集在他的鷹徽旗下。3月20日,拿破侖凱旋巴黎,重登皇位(史稱百日王朝)。在維也納開會的同盟國一派嘩然,他們立即放棄瞭彼此間的爭吵,再次聯合起來,並宣佈拿破侖為“世界和平的擾亂者和人類公敵”,將不受法律保護。3月25日,英、俄、普、奧、意、荷、比等國組成瞭第七次反法同盟,決心徹底打垮這個科西嘉怪物。  同盟國擬定瞭分五路大軍進攻法國的計劃:英荷聯軍9.3萬人,由英國元帥威靈頓公爵指揮,部署在比利時的佈魯塞爾至蒙斯一線;普軍11.7萬人,由佈呂歇爾指揮,部署在比利時的沙勒羅瓦以南,包括那慕爾、列日至萊茵河一線;奧軍20.1萬人,由施瓦岑貝格指揮,集中在萊茵河上遊;俄軍15萬人,由巴克萊指揮,集中在萊茵河中遊;奧意聯軍7.5萬人,由弗裡蒙特指揮,集中在意大利北部的法意邊境上。另外,聯軍還組織瞭30萬的後備隊。總兵力達百萬之眾。其進軍路線是:威靈頓、佈呂歇爾和施瓦岑貝格率英、普、奧三路大軍直撲巴黎,巴克萊率俄軍作為第二梯隊,隨時前往增援;弗裡蒙特的奧意聯軍搗向裡昂,待破裡昂後,亦折向巴黎。同盟國約定在6月27日至7月1日之間同時越過法境。  拿破侖復位後,抓緊一切時間致力於重建帝國政權和大軍。他多次聲明,重建的帝國與過去的不一樣,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法國人民的和平與自由,法國再也不謀求對歐洲的任何統治權,但堅決反對外國對法國的任何形式的幹涉。他向同盟國搖晃橄欖枝,聲稱願意承認《巴黎和約》限定的法國疆界,請求各國罷兵,但遭同盟國拒絕。拿破侖深知戰爭已不可避免,於是積極備戰,準備迎接戰鬥。他沒有普遍征兵,隻是號召現役和退役的軍人全部歸隊,把波旁王朝遣散的軍官召回來,並號召人民志願從軍。拿破侖最為缺乏的還是有能力的指揮官,包括麥克唐納、奧熱羅、烏迪諾和聖西爾在內的9位元帥拒絕為他效勞,貝爾蒂埃和繆拉早已離心背叛,達武任陸軍大臣留守巴黎,能跟隨拿破侖上戰場的隻有蘇爾特、內伊、莫蒂埃、格魯希等。嚴重的問題是武器、馬匹和彈藥都不足。拿破侖進入巴黎的第二天,就下令立即生產步槍15萬支,同時還向國外購買武器。   拿破侖異乎尋常的充沛精力和他高效能的組織天才使其在短短的日子裡組織起一支帝國大軍。至1815年5月底,他所征集的正規部隊已達到瞭28.4萬人,組建瞭4個新軍團,即北方軍團、莫斯裡軍團、萊茵軍團和阿爾卑斯軍團。其中北方軍團為主力軍團,由拿破侖親自指揮,總計有12.45萬人,下轄5個步兵軍(第1、2、3、4、6軍)、4個騎兵師和近衛軍。蘇爾特元帥任北方軍團參謀長,然而這卻是一項很不幸的選擇。蘇爾特雖是一位相當優秀的指揮官,在奧斯特裡茨戰役中曾有著卓越的貢獻,但他的個性卻是疏懶而無條理,並曾兩次敗在威靈頓手下。作為一個參謀長,他與謹慎精細的貝爾蒂埃比起來不免相形見絀。拿破侖的確缺乏高級軍官,若起用達武也許更合適些,但他覺巴黎太重要瞭,把首都交給達武才能使他放心。  拿破侖考慮到法軍兵力不足,不能重蹈1814年的覆轍,被迫打一場防禦戰,作困獸之鬥。他決定先發制人,以快制敵,首先擊破最近的兩個敵手威靈頓和佈呂歇爾,然後騰出手來對付俄奧兩軍。拿破侖的戰略計劃是:擬於6月初將北方軍團集中於比利時邊境正南的桑佈爾河與默茲河之間的地區,然後於6月15日在沙勒羅瓦渡過桑佈爾河,揮戈向右,粉碎佈呂歇爾軍團,將其逐回萊茵河,次日再回師向左,摧毀威靈頓所部,將威靈頓從佈魯塞爾攆回奧斯坦德,在兩支聯軍之間打進一個楔子將其分割開來,然後於6月17日占領佈魯塞爾。為瞭隱蔽自己的意圖,達到迷惑或麻痹敵人的目的,拿破侖指示達武在巴黎周圍建築要塞地帶,他自己也盡量拖延離開巴黎的時間,以給敵人造成他準備在巴黎附近打一場防禦戰的錯覺。

拿破侖為何會兵敗滑鐵盧?拿破侖失敗的原因

  拿破侖為何兵敗滑鐵盧?1814年3月31日歐洲第6次反法聯軍進占巴黎,拿破侖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復辟。次年3月20日拿破侖利用法國人民對復辟王朝的不滿和歐洲各國在維也納會議上的爭吵,率軍進入巴黎,重新登上皇位俄、英、奧、普出動第七次反法聯軍,同年6月18日在滑鐵盧戰役中擊敗法軍,拿破侖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拿破侖帝國從此覆滅。  滑鐵盧戰役位於比利時境內的聖讓山,法國人民歷來忌諱提到“滑鐵盧”,把它視為法蘭西民族的恥辱。直到今天,法國人一般稱這次戰役為“聖讓山戰役”。  滑鐵盧戰役之後,叱吒風雲、不可一勢的拿破侖從此一蹶不振,直至病死。人們便把“滑鐵盧”作為失敗的代名詞。那麼,拿破侖這次最後一戰究竟敗在哪裡?拿破侖後來在流放地聖赫勒拿島總結滑鐵盧戰役的失敗原因時認為,是天氣不作美,將領不賣力,最終是命中註定的。他說:“就算有這一切原因,那場仗本來也是該我贏的。”筆者以為,這完全是敷衍塞責的搪塞。事實上,作為這場戰役的法軍主帥拿破侖,既沒知己,也沒能知彼,違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戰爭規律,才是真正的根本原因。   其一,不知曉敵方是由五國組成的、總兵力達82萬並且制定瞭詳細作戰方案的強大部隊;單是在聖讓山對峙駐紮的英軍10萬兵力就大大超過拿破侖帶領的7萬人,而且英軍老早就據守於此,以逸待勞。  其二,不知曉或者小看瞭敵方統帥無論是英軍威靈頓還是普軍佈呂歇爾都是對付法軍頗有經驗的將領。正如拿破侖後來向人承認:“威靈頓治軍之才與我不相上下,還具有小心謹慎的長處。”結果,拿破侖極度藐視敵人,認為還是象他年輕時代一樣是與二流對手較量,形成的思維定式,十分牢固,不能因人而變。到瞭同高手威靈頓、佈呂歇爾決一雌雄必須小心才是,他卻無法做到。直到他毀瞭自己,也毀瞭法國,他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敵軍將領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