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揮淚斬馬謖

三國演義_諸葛亮一生識人最失敗之處:揮淚斬馬謖_三國人物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是一個被過度神話的角色,好像沒有人不知道關於諸葛亮的各種典故,這個人有謀略、有膽識、講義氣、還聰明到近乎神人的地步,但世間怎麼可能有如此完美的人,歷史上的諸葛亮又是什麼樣子呢?今天我們就來通過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來談談諸葛亮那不完美的另一面。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1],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   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要聊諸葛亮,就先談談最讓他挫敗的一件事兒,就是揮淚斬馬謖。首先我們需要瞭解為什麼要斬馬謖,其實皆因為馬謖失街亭,之後有瞭諸葛亮的空城計,最後才是斬馬謖。所以失街亭是因、空城計是續、斬馬謖是果。但歷史上真實的情況卻又有出入,失街亭是真,空城計是假,斬馬謖也是真。可見諸葛亮本身也不是神奇到令人無法想象的地步。分析好這些後,我們就能進一步來談談馬謖究竟是怎麼死的。   其實想弄清楚馬謖之死也還是有據可尋的,目前我國還尚存兩套古籍可供參考,剩下的多為傳說不足信。這兩套古籍,一套可參考的是陳壽的《三國志》,在其中的蜀志的卷九,馬良傳記之下附有馬謖傳,裡面有記載,謂:“謖下獄物故。”而另一部可參考的古籍則是《資治通鑒》,在卷七十一,魏紀三,謂:“收謖下獄,殺之。”

三國演義_街亭之戰的失敗是因為馬謖的原因嗎?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為何?_三國人物

諸葛亮為什麼要殺馬謖,就是因為他失瞭街亭嗎?難道孔明真的糊塗到,連勝敗乃兵之常情都不知道嗎? 諸葛亮與馬謖經常臥膝長談通宵達旦,馬謖的能力、見識、才華令諸葛亮愈發看重馬謖。諸葛亮想培養馬謖成為蜀軍的核心成員甚至成為繼自己之後蜀國的股肱力量。因為馬謖年輕沒資歷,所以在蜀軍中威望不高。馬謖想通過街亭之戰向全軍證明自己的實力,諸葛亮也想借此提拔馬謖。 馬謖,平時在諸葛亮左右隻是參軍,幫諸葛亮出謀劃策,並不參與實戰。另外,馬謖與其大哥馬良都為荊州派系,與諸葛亮關系密切,諸葛亮有意提拔也未可知,於是,馬謖與張郃在街亭遭遇,損失慘重,敗下陣來,街亭失守。諸葛亮也是痛哭流涕,揮淚斬殺。 那麼街亭之戰失敗,責任全部都在馬謖嗎?其實根據當時雙方總體軍力看,罪過並非全在馬謖。曹魏張郃的增援軍馬總有五萬之重,而蜀軍全軍十萬,但是趙雲鄧芝率領的誘軍已有三萬左右,諸葛亮主力軍馬有五萬左右,正在進攻祁山堡,暫未攻下,無法調遣。剩下分調給馬謖做為先鋒的最多也隻有二萬。馬謖與張郃雙方以急行軍的速度開赴街亭,進行遭遇戰。 馬謖抵達街亭之時,張郃隨即到達,基本沒有時間修建工事,無奈之下,隻好以山為險,抵禦魏軍。然並卵,兵力上二萬戰五萬,根本無濟於事,兵力懸殊也是此戰失敗的一大因素。在拼殺期間,馬謖也未能夠及時截斷道路,隻能迅速上山居高抵抗,這也是無奈之舉。最後也沒有等來及時增援軍馬,導致慘敗。戰略咽喉失守,諸葛亮隻能撤軍。 諸葛亮戰後也曾總結經驗,當時大部分軍馬都在祁山、箕谷,而且遠多於魏軍,包括地形各方面都占有優勢,足夠可以戰勝,但是最終就因為街亭一戰,致使全軍撤退。此戰罪不在兵少,在一人耳。這一人其實並非馬謖,而是諸葛亮自己,馬謖隻是替罪羊而已。在戰場上各方形勢瞬息萬變,該變不變或變化不及時,不果斷出擊增援街亭,諸葛亮指揮失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