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智囊

中國史上十大智囊:盤點歷史上的十大千古奇才

  中國史上十大智囊  百傢宗師 千古武聖——軍師鼻祖薑子牙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際遇。前半生懷才不遇,窮困僚倒,七十多歲仍一事無成;後半生得遇明主,大展宏圖,伐商滅紂,興周八百年之基業。這就是被後人奉為神祗的歷史巨人—薑子牙。他追往古而知來今,通古今之變,知勝敗之勢,曉民眾之意,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術,為文王、武王之師,傾商立周,興周盛齊,救民於水火,為後世開創瞭吊民伐罪,恩及百姓的范例。百世而下,被尊為武聖,太公兵傢宗師,堪稱當之無愧的千秋軍師第一人。  智士能臣千古奇人——先秦范蠡  范蠡,先秦傑出謀略傢,罕見的智士能臣。初,越王執意伐吳,未聽范蠡勸阻,險些喪命。吳國三年,范蠡伴君處虎狼之中,石室忍辱,嘗便獻忠,為范蠡計謀,才保越王不死。事君復國興越,苦身深謀二十年,興師伐吳,讓越王報瞭仇。待越王大宴群臣之時,看破“兔死狗烹”之局,毅然辭國相、大將軍之官,退隱東海之濱,治產業,力經商,十九後中三致千金,成瞭巨賈,名揚天下,令同代人望塵莫及,也叫後人難繼項背。范蠡,可謂傢事、國事、天下事,無不精通,於從政,於從商,總是得心應手,堪稱千古奇人。 薑子牙  謀取天下如烹小鮮——興漢三傑之首張良  張良,本韓國壯士,身負傢國淪亡之痛,一心想行剌秦始皇,光復故國河山。因其仗義任俠,虛心上進,因而先得優越性世兵法,後廣交志士豪傑,並與劉邦相交莫逆。在秦末群雄並起的混亂時刻,張良投靠劉邦,可謂目光高遠。  張良善謀大計,不為假象所迷。鴻門宴上巧妙策劃,進退有據,讓項羽無可奈何,劉邦亦全身而退。略施反間小計,便令項王軍臣相疑陣腳自亂。末瞭,又以奇兵突襲,垓下一戰而天下。  羽扇侖巾智多巨星——蜀漢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古今中外,聞名遐邇。他是軍事戰略傢,運籌惟帷幄,決勝千裡。他神機妙算,奇策泉湧,智謀縱橫,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對,巧借東風,赤壁之戰,巧取四郡,奇襲荊州,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等,無不閃其智慧的光輝。  諸葛亮,又是安邦治國的政治傢。做一代名相,他奉行法制,助劉備安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佈公道,德威並舉,儒法並用,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做出瞭不朽貢獻。  學富五車功蓋孔明——東晉王猛  王猛,人稱“賽諸葛”,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政治謀略傢。東晉五胡十六國,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王猛擇主而事,輔苻堅據秦州趁勢而起,建立起前秦王朝,小小“前秦”之所以能梟視群雄,統一北方,堪稱“常勝將軍”。在治國上,獨展長才,不但國泰,而且民安。可惜王猛英才早逝,五十一歲便撒手人間寰。相關閱讀推薦:組建自己“智囊團”:曹操依靠這個來稱雄天下三國歷史上的曹魏的智囊荀彧為何找個剩女結婚? 日本防衛智囊稱:中國海軍50年後仍落後於美國揭秘:蔣介石的“首席智囊”楊永泰被暗殺之謎西漢智囊人物晁錯是怎麼死的?晁錯的生平簡介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少志凌雲 相知重臣——中唐謀略傢李泌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歷事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肅宗、代宗、德宗的顧問。在安史之亂以及以後的動蕩年代裡,他深謀遠慮,全局在胸,避開禍端,為國傢解決財政困難、安定邊緣地區做瞭大量工作,保證瞭唐王朝的穩定和發展,是一位傑出的謀略傢。  半部論語治理天下——北宋佐國良臣趙普  趙普,北宋佐國良臣,他以孝行感動趙匡胤,以對局勢的銳敏觀察和果敢應變,導演瞭黃袍加身的好戲。他力勸太祖禦駕親征,迅速平定瞭眾多割據政權。從唐末以來的亂世爭紛中,他清醒地意識到藩鎮之危和窮兵黷武帶來的癮患,提出瞭一系列切中時弊的改良措施,杯酒釋兵權堪稱最佳註腳。  史稱趙普貴為國卿,親若傢相,沉厚多智,善斷大事。從其三落三起,長達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可略窺忠君佐國之道。  神機妙算天地間——大明朝軍師劉基(劉伯溫)  劉基,年青時即學識淵博,“通古今之變”。初時,效力元朝,後因不滿其腐朽統治,從而走向反抗,為大明江山創立出謀劃策,立下不朽功勛。他為官清正,一貫反對貪官污吏,主張廉潔奉公。他性格倔犟,不偎強權,不阿權貴,潔身自好,超然物外,可像他這樣神智過人的人也終難逃小人之陷害,以致抱恨而終。

一代智囊劉伯溫的“謀臣”悲劇:劉伯溫下場如何

  智謀文化的早熟和發達,是中國一個特有的現象。在這種文化催生下,中國人特別崇拜智慧人物。而在智慧人物的系列中,有兩大偶像:一個是三國時期的孔明諸葛亮,另一個就是元明之際的劉基劉伯溫。  歷代人們給這兩位附會瞭很多神異的傳說,傳說中,他們不僅神機妙算,而且還能呼風喚雨。時下播放的何冰版《神機妙算劉伯溫》即是明證。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評神化諸葛亮的《三國演義》時說,孔明先生被描寫得不大像一個正常人瞭,“多智而近妖”,而劉伯溫也被後世的許多傳說扭曲得厲害,即使不“近妖”,也是“多智而近怪”。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伯溫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劉伯溫的謀臣悲劇  劉基,字伯溫。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生於浙江青田縣南田山武陽村。按元朝當時的行政區劃,屬於江浙行省的處州路。   江浙地區向為人文淵藪,劉伯溫的傢鄉武陽村雖然是個偏僻小山村,距青田縣城有150多裡之遙,但讀書的風氣不衰。劉基的曾祖還曾在宋朝為官,傳到劉基父親這一代,雖非顯第,但無疑是一個中國傳統農村典型小門小戶的讀書傢庭。在這種背景下,劉伯溫從小受到瞭良好的儒傢傳統教育。《明史》上說,劉伯溫“幼穎異”,特別聰明,他的老師即對其父親說,劉伯溫不是池中物,長大後必然光宗耀祖。  《明史》的這兩點記載非常重要,因為它基本勾畫出瞭劉伯溫兩條人生軌跡:一個是深受傳統儒傢教育,作為“儒者”的劉伯溫;一個是搖鵝毛扇,作為“謀臣”的劉伯溫。兩者不可偏廢,毋寧說前者還更為重要,但可惜經過野史和民間的渲染,也在各種離奇怪誕的傳說中,成為一個滑稽多智的怪物,差不多等於是江湖術士之流瞭。  作為儒者劉伯溫,照例要重走我輩高考循環往復的那條道路。至順四年,23歲的劉伯溫參加元王朝的科舉考試,考中進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元朝的制度,年滿25歲的成年男子才能應考,據當代學者楊訥考證,劉伯溫虛報年齡為26歲,終於蒙混過關。不過,隻要是憑真才實學,在舊時,這倒是讀書人的一段佳話。  按照元朝制度,名列第三甲的進士隻能授予正八品,一個有才華的年輕人,終究是抑制不住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劉伯溫運氣差瞭一點,他此刻所置身的,完完全全是一個衰世。  飽讀詩書,從書齋昂昂然走出的劉伯溫,儒傢知識分子那種“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幾乎與生俱來,但他在江西做瞭五年小官,最後隻能抑鬱求退。  元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放牛娃朱重八的部隊攻占瞭浙江麗水,因為在故鄉的聲望,劉伯溫和另外三個當地著名知識分子—葉琛、宋濂、章溢,一起被朱的兵士送到應天(今南京)去見朱元璋。《明史》記載瞭這四人與朱元璋見面的場景:“太祖勞基等曰:‘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紛,何時定乎?’”朱元璋表現出瞭禮賢下士的態度,向他們請教如何統一和安定天下,章溢回答說:“天道無常,惟德是輔,惟不嗜殺人者能一之耳。”意思是隻要朱元璋保民安民,就能收拾人心,完成霸業。  劉伯溫從此開始瞭為朱元璋充當謀臣的不歸路。相關閱讀推薦:解讀朱元璋為何要殺劉伯溫?揭明朝君臣爭鬥內幕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是被神化瞭?揭秘真實的劉伯溫朱元璋究竟為何要屢搶劉伯溫兵書?劉伯溫神秘兵書揭秘:薑子牙孫臏諸葛亮劉伯溫之間有什麼關系?劉伯溫之死:朱元璋為何誅殺開國功臣劉伯溫?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關於劉伯溫在朱元璋打天下過程中的作用,雖然不像傳說中那樣神奇,但他和其他知識分子一起,幫助朱元璋在亂世中恢復秩序,是值得歷史肯定的。  朱元璋統一天下,劉伯溫和其他開國功臣一樣得到瞭封賞,這似乎實現瞭他的人生抱負,但作為儒傢知識分子,新朝的肇建又使劉伯溫自覺背負瞭一種新的使命,這就是“導君於正”,使新皇帝符合儒傢的政治文化傳統。而就是在這方面,劉伯溫開始品嘗苦澀的滋味,因為在朱元璋這樣的雄主手下討生活,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劉伯溫入明後活瞭七年有半,在這不算長的時間裡,他先後幾次受封,又幾次被打發回鄉。從他第一次被斥退的經歷中,可以看出“伴君”確實是一件危險系數極高的工作。劉伯溫由於功名之心未滅還滿懷惆悵,那麼他後來的被放歸,則更像是一種自我放逐。  這不僅因為明初同僚傾軋十分激烈,不同派系之間的權力鬥爭已到白熱化的程度,更因他對“聖意難測”有瞭更深的理解,對在雄主手下討生活充滿瞭憂懼,深知隻有韜光養晦才是自我保全之道。   然而劉伯溫到底是讀書人,盡管他感覺面前這個曾與自己共過患難的人越來越難以捉摸,但在反復放歸、召還的過程中還是要戰戰兢兢地盡儒者的本分。他勸朱元璋,“霜雪之後,必有陽春,今國威已立,宜少濟以寬大”,要朱元璋保存臣子的體面,不應動輒羞辱,都是非常有針對性的;他又提醒朱元璋,對遁逃北漠的元朝大將王保保不能輕敵妄進,結果也被他不幸言中瞭—名將徐達在追擊王保保的一戰中,幾乎全軍覆沒。  憂讒畏譏的劉伯溫準備在傢鄉終老,但善於占卜的他卻不知道,自己的命運並不在自己手中。  隱居的劉伯溫,竭力洗盡鉛華,表現得像一個不識字的老農,不和地方官吏來往。他知道,有一雙天眼在盯著他的一舉一動。《明史》上這樣繪聲繪色地描述他的謹慎:“還隱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見不得,微服為野人謁基。基方濯足,令從子引入茅舍,炊黍飯令。令告曰:‘某青田縣也。’基驚起,稱民謝去,終不復見。”傢鄉父母官因為始終見不到劉伯溫,所以換上便服求見,正在洗腳的劉伯溫對上門的客人當然不好拒絕,升火做飯以待客,但當縣令以實相告時,劉伯溫馬上變色,自稱小民,便立即退避。  如此小心的劉伯溫還是出事瞭。  處境和心情都惡劣,劉伯溫的病情加重瞭,洪武七年,朱元璋知其病重,賜歸田,這一年四月十六日,劉伯溫卒於傢中。  劉伯溫的死因,歷來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被丞相胡惟庸毒死;二說朱元璋是毒死劉伯溫的主謀;三說系病死。與劉伯溫的死因相比,太祖在劉伯溫死的前後表現出來的態度,更耐人尋味。  朱元璋為何對智囊痛下殺手,不僅是因為在身份認識上有些偏差,且因江湖傳其神乎其神,為朱姓千秋萬代之基業計,智囊在劫難逃焉。理由多的是:劉伯溫雖被人們看成“謀臣”甚至“術士”,但他更自居為“儒者”,然而讓他沮喪的是,朱元璋也更多願意把他當成“謀臣”和“術士”。在一次誰是當今大儒的討論中,朱元璋就曾經輕蔑地說,像宋濂、劉伯溫這樣的人哪配稱“大儒”?  在現實的無情打擊下,劉伯溫的“儒者”、“帝王師”之夢最後破滅瞭沒有?我們無從落筆。我們隻清楚的是:他臨終遺命,告誡子孫世代不得為官……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三國歷史上的曹魏哦智囊荀彧為何找個剩女結婚?

  導讀:古人不註重戀愛,更不註重自由戀愛,他們註重的是門當戶對,註重的是傢庭,是香火的延續,男人三妻四妾不說,還常常有婚外情,所以有很多悲劇故事,很多癡男怨女。就拿荀彧來說吧,這可是曹操的首席智囊,因功高獲得曹魏的最高殊榮,除封侯賞爵之外,曹操還額外將女兒安陽公主賞賜給荀彧的長子荀惲為妻,荀彧的孫子因為是曹丕的外甥,格外受寵。  荀彧剛出道的時候,南陽名士稱贊他是“王佐之才”,離開袁紹投奔曹操,曹操稱他“吾之子房”,然而張良功成名就隱身於野落得個無疾而終,而荀彧既上賊船又騎虎難下,滿腦子智慧卻終究保不住卿卿性命,最後還是死在曹操手裡,如果用水滸英雄給他冠以名號,“智多星無用”當之無虧。智者也有短處,就像行軍打仗非諸葛亮所長一樣,荀彧是善謀事而不善謀人,他本來以為輔佐曹操就能匡扶漢室,沒想到自己卻成瞭顛覆漢室的幫兇,所以人到中年便“以憂薨”。   荀彧的不善謀人還體現在他的終身大事上,他的妻子姓唐,是中常侍唐衡的女兒,唐衡嫁女最初的人選是一個叫傅公明的人,可人傢小傅說什麼都不要,這小傅大概是當時的名士,老唐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據說在皇帝跟前說一不二,生殺在口。老唐把女兒嫁給小傅想以此博得好名聲,可人傢小傅就是不領情,隨手便將唐女轉贈給瞭荀彧,出手之大方頗有魏晉風度,讓世人為之瞠目。《典略》說,荀彧的父親懼怕唐衡的權勢將唐女迎娶回傢成為荀彧的媳婦,“父緄慕衡勢,為彧娶之。彧為論者所譏。”荀彧因此受到世人的譏諷。  自古才子配佳人,幸福的婚姻總是被人稱之為,郎才女貌。荀彧與諸葛亮一樣,都是才子,然而在婚姻上他就不如諸葛亮高明,諸葛亮雖然娶瞭個醜女被人抓瞭話吧,至今還嘮叨個不休,好在黃月英有才,是個難得的才女。女人“德、才、色”最為重要,可完美女人世間少有,黃月英雖然色相較差,但卻德才兼備,具有這兩種長處,也不枉成為諸葛夫人,由此來看,諸葛亮的智商和情商都在荀彧之上。荀彧偉美有儀容,娶的妻子卻既無色也無才,甚至是別人隨手轉贈的剩女。高富帥拾瞭一個二手貨,人們因此譏笑他,貶低他。  從情商上說,荀彧都不如趙雲。趙范的寡嫂長得漂亮,有傾國之色,欲許配趙雲,可趙雲始終不為所動,不知道趙范的嫂子有無德才,但起碼占有色相。在當時,桂陽剛剛收編局勢很不穩定,接納一位美婦能夠平定一方水土,這賬應該劃算,可天下美女多的是,我為什麼非要娶她呢?結果證明趙雲是對的。   裴松之在註解《三國志》的時候似乎刻意在為荀彧辯解,他說,荀彧的父親荀緄號稱“八龍”之一,並不是懼怕唐衡的權勢,而是受到逼迫,不得已而為之。其實,這種辯解很是蒼白無力,人傢名不見經傳的傅公明都能不畏強權,名號如此唬人的“八龍”竟然變成瞭一條蟲,這又讓人情何以堪呢!荀彧的媳婦是個剩女,而且是個超級無敵大剩女,這其實也沒什麼,女人能夠成為剩女,那說明她是有想法的,是能夠看透男人的女人。相關閱讀推薦:晉朝歷史上荀彧之子荀粲竟然貪圖美色為色相殉情 荀彧為何要自殺?是被曹操逼的嗎?解密三國荀彧自殺之謎:謀士荀彧為什麼要自殺?揭秘:輔佐曹操二十年的荀彧究竟為何要自殺?曹操為什麼殺荀彧?揭秘曹操謀士荀彧的真正死因曹操五大謀士之首—“王佐之才”荀彧死亡之謎

日本防衛智囊稱:中國海軍50年後仍落後於美國

  導讀: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29日報道,日本前防衛大學校長五百旗頭真指出,無論中國如何增強海洋軍事實力,50年後仍會落後於美國。他也表示,日本雖然有一定的自主防衛能力,但為應對中國的海洋擴張,仍有必要維持牢不可破的日美同盟關系。  五百旗頭是日本防衛智囊之一。他在《讀賣新聞》頭版發表“建立不可破的日美同盟”文章分析日本的防衛課題,並且對美日中三國的軍事力量進行比較。  他指出:“日本有著相當的軍事自主能力,所制造的潛艇具備高性能靜音功能,讓中國望塵莫及。這20年來,中國一直在擴充其海上軍備,但至今隻有一艘航母。與美國11艘相比,中國差得太遠。在軍事上,中國即使再過50年,也無法趕超美國。” 中國航母遼寧艦  他表示:“中國要對付單一的日本,從長期而言,總會找到機會下手。可是,有瞭美國就不一樣。日美同盟必須牢不可破,中國才會有所克制,不敢亂動日本。日美關系若是出現瞭一絲動搖,那就是給中國制造機會。中國以歷史問題批評日本,為的就是要分離日美關系。”他也說,日本極其不願意屈服於中國,若要自衛就有必要自行增加軍備。不過,自行負擔軍費也非日本所願,於是,加強和美國的同盟關系是唯一途徑。  五百旗頭力挺安倍政府推動的行使集體自衛權,認為這有助加強日美同盟:“集體自衛權的行使是所有國傢理所當然的權力,若否定瞭它就無法鞏固日美同盟的根基。”相關閱讀推薦:美媒:美應常態化南海軍事存在 武裝菲越對抗中國豐田副武:致使“大和”被擊沉的日本海軍大將!美邀中國海軍參加2014環太軍演有何玄機?中國海軍參加環太軍演有何玄機?驚天內幕曝光中國海軍四艘軍艦將在關島集結 目標:珍珠港!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6月9日,在三亞某軍港,隨海口艦參演的艦載直升機飛行員整裝待發。當日,經中央軍委批準,由海軍導彈驅逐艦海口艦、導彈護衛艦嶽陽艦、綜合補給艦千島湖艦、和平方舟醫院船組成的艦艇編隊,分別從海南三亞、浙江舟山軍港起航,赴美參加“環太平洋-2014”演習。這是中國海軍首次派艦艇編隊參加“環太平洋”多國海軍軍事演習。新華社發(胡鍇冰 攝)

西漢智囊人物晁錯是怎麼死的?晁錯的生平簡介

  晁錯是怎麼死的?晁錯,漢景帝時期著名的政治傢,一生致力於漢景帝削藩的大業中,但是晁錯卻莫名被漢景帝斬殺。晁錯為什麼會被漢景帝殺死呢?      晁錯(前200年-前154年),《史記》、《漢書》本傳作鼂錯,是西漢文帝時的智囊人物,漢族,潁川(今河南禹縣城南晁喜鋪)人。漢文帝時,晁錯因文才出眾任太常掌故,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傢令(太子老師)、賢文學。在教導太子中受理深刻,辯才非凡,被太子劉啟(即後來的景帝)尊為“智囊”。  公元前156年,景帝即位,旋提晁錯為內史(皇帝秘書),後遷禦史大夫(副丞相)。晁錯為人剛直苛刻,直言敢諫,為發展西漢經濟和鞏固漢政權制定並主持實施瞭許多積極政策,還寫出瞭《論貴粟疏》、《言兵事書》、《說景帝前削藩書》、《募民徏塞下書》等大量政論性文章。《漢書藝文志》有“晁錯三十一篇”之說,可惜未全部流傳下來。   漢景帝時提出《削藩策》,試圖改變漢初各劉姓王割據、威脅中央朝廷的局面,但是,落實到具體行動上,晁錯過於激進,一不懂得分化瓦解對手,二沒有貫徹嚴守法律的精神,找到諸侯王足夠分量的罪行。晁錯以懲罰諸侯王犯下的小錯為名,在短時間內大量削減各主要諸侯王的封地,致使矛盾迅速激化,局勢迅速惡化。  前154年,吳王劉濞會七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起兵叛亂,漢景帝聽信袁盎等的建議,將晁錯處死,希望平息叛亂,但是七國並不退兵,最終漢朝廷不得不出兵才平息叛亂。  漢景帝事後對於錯殺晁錯懊悔不已,而且其處決過程幾乎在當時就遭指責,《史記》書“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而班固的《漢書》則直書“乃使中尉召錯,紿載行市,錯衣朝衣,斬東市”,說明晁錯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騙到刑場立即腰斬的。相關閱讀推薦:李廣簡介 漢景帝劉啟時期的飛將軍李廣生平張釋之簡介 漢景帝劉啟時期中郎將張釋之生平漢景帝劉啟簡介 西漢王朝第六位皇帝劉啟生平漢景帝到底有幾個兒子?為什麼最後勝出的是劉徹?漢景帝劉啟是個什麼樣的人?漢景帝生平介紹

揭秘:蔣介石的“首席智囊”楊永泰被暗殺之謎

  1936年10月25日下午,在漢口江漢關省政府專用碼頭發生瞭一起令人震驚的刺殺案。死者叫楊永泰,在民國史上,他可不是一般人物,在蔣介石的眾多幕僚中,他是“首席智囊”,被稱之為“諸葛亮”式的謀略型人物。蔣介石對他幾乎做到瞭言聽計從,甚至蔣介石因他的建言,能夠改變已決定瞭的命令。北伐結束,他以“調虎離山”之計,將集團軍諸侯明升暗降,解除他們的兵權;他建議組建侍從室,讓蔣介石從繁重瑣碎的公文審批中騰出手來,集中力量思考處理軍國大事;他以“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剿共”策略,迫使中共工農紅軍北上長征。就是這樣一個呼風喚雨的人物卻突然被人刺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什麼人如此大膽,敢於刺殺蔣介石的“諸葛亮”?  一、獻策蔣介石,瓦解擁兵自重的軍閥  楊永泰,字暢卿,廣東茂名人,生於1880年。楊永泰從小聰明過人,鄰居們稱他是“神童”。12歲應縣學試,以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秀才。也有說是17歲中秀才),西學興起,21歲的他考入廣州高等學堂,開始接受系統的西方近代教育,一年後,轉入北京法政專門學校。畢業後,回到廣州任《廣東報》記者、編輯。他很快以文筆流暢、思維敏捷、立論深刻、思想活躍,聞名於珠江兩岸。  清末,立憲思想吹遍知識界,楊永泰為之搖旗吶喊,以鮮明的政治態度和立場,當選為廣東省諮議局議員。這一年他28歲。1912年,他32歲,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國會議員。1914年,他與黃興組織歐事研究會,後改名政學會。袁世凱時期這批人被稱之為政學系,楊是骨幹人物之一。這是日後國民黨內的一個重要派系新政學系的源頭。在與黃興等國民黨人的接觸中,他認為孫中山的學說更接近於解決中國問題。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華革命黨,他率先加入。從此以後,他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受到孫中山的信任與器重。遺憾的是楊永泰雖然足智多謀,但缺乏遠大的政治眼光和堅定的信仰,他既追隨過孫中山,也投靠過北洋軍閥,還依靠過西南軍閥。他這種朝秦暮楚,很不為國民黨人看好。但作為政客,他又很有心機。在廣東護法軍政府時期,他就註意與各方保持融洽關系,如滇軍將領熊式輝,特別是同政學會成員保持良好關系。後來,正是這層關系使他成為新政學系重要骨幹,並通過黃郛、熊式輝的引薦,結識瞭蔣介石,有瞭用武之地。   在蔣介石執政時期,新政學系是國民黨內一個很重要的派系,其重要人物除楊永泰外有:黃郛、張群、吳鼎昌、熊式輝、吳鐵城、王世傑、翁文灝,甚至何應欽也一度被人目為準政學系。可見其勢力之盛。  其實,這些人並沒有一定的組織,也沒有政綱,隻是一種松散的聯合。他們對蔣介石忠心耿耿,並大多學有所長,才華出眾,精於政務,是行政管理方面的好手。所以,深為蔣介石器重。  1928年,黃郛就在蔣介石面前吹捧過楊永泰。蔣介石當時忙於北伐一時還顧不過來對楊永泰作瞭解。之後熊式輝又將楊永泰的“削藩”妙計貢獻給蔣介石,當時,蔣介石最頭痛的就是如何處理各地擁兵自重的軍閥,楊永泰的獻策正逢其時,這才引起蔣介石對他刮目相看。  由於楊永泰早年受過良好的教育,聰明過人,洞悉政治法律原理,又有豐富的官場經驗,很善於揣摸主事人的心理,所以,與蔣介石第一次晤談,便令蔣介石大為驚嘆。當蔣問到他對當今天下大事有何看法之時,他是滔滔不絕。他把自己的“削藩策”主要概括為:以經濟方法瓦解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以政治方法解決閻錫山的第三集團軍,以軍事方法解決李宗仁的第四集團軍,以外交方法對付張學良的東北軍。一席話,頓使蔣介石心明眼亮。  馮玉祥所占之地,河南、陜西、甘肅、青海等省,那都是中國最貧窮的地方,難以養活部隊。馮玉祥最需要的就是錢,有瞭錢才能解決軍餉和發展,而其手下一些將領帶兵作戰不少是為瞭榮華富貴,有奶就是娘。以後蔣介石就是通過給錢,封官許願收買馮玉祥的部下,如石友三、韓復榘,再伴以武力威懾,終於將馮玉祥集團瓦解。所以,第二集團軍是被銀元打敗的軍隊。  閻錫山,最初是有問鼎中原的野心,北伐結束後,他自知沒有這種可能,自己的力量也不足以與蔣介石集團抗衡爭霸。所以,也就藏起瞭欲奪全局的野心,把精力放在經營山西,一心隻把山西經營成他的“獨立王國”。楊永泰正是看準瞭這一點,才提出對閻錫山采用政治手段解決。  李宗仁的桂系。桂系比較早就歸附國民黨瞭。北伐時桂系編為第七軍,是蔣介石屬下的主力軍。但他們不滿蔣介石在給養方面明顯偏向第一軍(黃埔系),桂系隨著軍事實力的不斷增強,擴張的野心,也隨之膨脹。1927年8月,蔣介石第一次下野,與桂系的逼宮不無關系。楊永泰認為對桂系必須從軍事上才能徹底解決。此後,一直到1949年,20多年間,蔣桂矛盾時緩時激,成為地方實力派中對蔣介石打擊最大、鬥爭時間最長的軍事集團。蔣桂矛盾直到共產黨取得勝利,蔣介石敗走臺灣,才告終結。可見那時的楊永泰對問題判斷的準確性。  張學良據有東北,對南京政權的核心統治區域威脅不大,可以徐而圖之。所以使用外交手段即可。  在上述大方針下,楊永泰分別提出遠交近攻、調虎離山、借刀殺人、釜底抽薪等具體方法予以各個擊破,在日後都取得瞭成功。相關閱讀推薦:揭秘:蔣介石是如何被美國總統羅斯福逼哭的 蔣介石帶走的70萬件國寶都是什麼?國寶的下落蔣介石麾下“八大金剛”的命運:曾經輝煌一時中國第一位現代意義的記者:死於暗殺兇手成謎揭秘:蔣介石圈55名“中國領導人”暗殺對象宣俠父簡介:被蔣介石親自下令暗殺的八路軍少將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二、排擠CC系,培植政學系勢力  1931年,蔣介石破格任命楊永泰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秘書長。對於蔣介石給予的信任,使他感恩不盡。楊永泰集知識分子的才識與處理行政公務的經驗於一身,很受蔣介石倚重。他是大權在握,就把令來行。特別是他提出“攘外必先安內”作為這一時期的執政方針,協助蔣介石“圍剿”中共工農紅軍有功,而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北伐勝利,蔣介石名義上完成瞭全國形式上的統一,到1935年前這一階段,蔣介石既要“削藩”,又要解決國民黨內部政令不出南京的現狀,還要對付共產黨,對共產黨的根據地進行“圍剿”,疲於奔命,搞得焦頭爛額。楊永泰經過琢磨後,向蔣介石提出,設立一個侍從室,專門幫助處理公文。蔣介石批準瞭。侍從室建立後,蔣介石頓時感到方便多瞭。從此以後,全國各地來的報告、信件、建議、請示等各類公文,都匯集到侍從室,由侍從室送蔣介石批閱。但文件太多,牽扯蔣介石的時間仍舊很多。楊永泰見狀,又想出瞭一個辦法:先把收到的文電,經過一番整理,摘出文件要點,提出處理意見,並設計出一種公文呈送表格。表格中分印:來文(電)機關或姓名、文別、日期、內容摘要,以及擬辦、批示等各欄,由機要人員用端正的小楷填寫好,表的上面印上“呈閱”二字,然後區分輕重緩急,送蔣批閱。這一招果然奏效,蔣介石一下子覺得一目瞭然,批閱起來又快又方便。此後不斷改進,效力大為提高。侍從室的權力也不斷擴張,幾成蔣介石的軍機處。楊永泰也益發受到蔣介石的青睞。蔣介石的青睞讓楊永泰的權力放大。作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秘書長,國民黨的重要軍政文電,都須經楊永泰過目後才能送呈蔣介石;可以說楊永泰已經成為蔣介石的首席軍機大臣瞭。許多軍政要員要見蔣介石,也得經過楊永泰。再加上集權政治的一大特點就是爭寵,如此一來,楊永泰勢必成為眾矢之的。  同時,由於蔣介石長期駐南昌主持“剿共”,遙控南京政務,南昌的行營秘書處成瞭實際上的行政院。所以這一階段,楊永泰是權傾朝野,高朋滿座,賓客盈門。蔣對楊永泰信任有加,這一時期是政學系急劇膨脹階段。如在封疆大吏這一級別中的官員,政學系占瞭幾乎三分之一。如江西省主席熊式輝、福建省主席陳儀、貴州省主席吳鼎昌、四川省主席張群、廣東省主席吳鐵城,等等。在行政院,有副院長兼外交部長張群、鐵道交通部長張傢璈、糧食部長徐堪、秘書長翁文灝等。那時對政學系曾有“省府主席十有九,行營主任五占三”之說,可見楊永泰能量之大。在楊永泰任蔣介石秘書長期間,政學系主政不僅是眾人皆知的事,而且還搶奪瞭CC系的黨務大權。這就激化瞭兩者之間的矛盾。   1928年後,以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為首的CC系就掌控瞭國民黨的黨權,有“蔣傢天下陳傢黨”之說。在第五次“圍剿”中,楊永泰建議蔣介石集中黨、政、軍力量於“剿匪總部”,以便於指揮,蔣接受瞭。當時就把國民黨主要活動的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省的國民黨組織變更,省市黨部設主任委員,由當地軍政大員兼任。主任之下設書記長,書記長不用說瞭,基本都是主任委員的心腹。  楊永泰的這一招,把四省原來的各級黨部的執行委員和監督委員一起取消瞭,由書記長負全責,工作報告直送“剿匪總部”黨政委員會。黨政委員會集各地黨務於一處,顯得十分重要,於是黨內各派系都爭奪黨政委員會中的職務。但在楊永泰的運作操縱下,該委員會六個處,五個處長是政學系的人,CC系僅爭得一個處的處長位置。下面各區分會委員會和附屬機構的負責人也是政學系的人為多。  這樣一來,鄂豫皖贛四省各級國民黨組織就由CC系手中轉到瞭政學系手中,CC系成為當地軍政首腦的附庸,地位一落千丈。陳果夫兄弟會怎麼想?當時是敢怒不敢言,可怨恨積蓄到一定程度,必然會以某種形式爆發出來。隨著後來“剿共”形勢的嚴峻,省政府主席又兼任全省保安司令,有權指揮地方武裝。可謂是黨政軍一把抓。  最初,CC系與楊永泰的矛盾還隻是在暗裡博弈。CC系為瞭對付楊永泰的這一招,提出“融政於黨”。所謂“融政於黨”,就是從今以後,CC系要重視往政府和教育部門安插自己的同志。同時,陳果夫陳立夫兄弟還發起“護黨”行動,尋找政學系的失誤,唆使各級黨部向國民黨中常委告狀,指責政學系的所作所為是毀黨。CC系的大將張道藩、張厲生等人還積極奔走於國民黨元老張繼、鄒魯之間,攻擊楊永泰是“投機分子”,鼓動他們向蔣介石進言,黨政大權不能由地方大員一人獨掌,以免形成獨立王國,不能過分寵信楊永泰。而楊永泰也不是吃素的,與之針鋒相對,利用蔣介石對他信任的優勢四處排擠、壓制CC系。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三、政學系四面楚歌,終遭“清君側”  CC系長期以來控制黨務,陳果夫擔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利用職務之便安排本系統的人進入政府任職。楊永泰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秘書長後,情況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瞭微妙變化。楊永泰利用秘書長的職務,仗著蔣介石的信任,開始插手從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官員的安置,發展政學系,CC系的勢力無形之中變得是在逐步退卻,陣地萎縮。1933年陳果夫代替顧祝同,出任江蘇省政府主席,民政廳廳長一職決定派自己的心腹餘井塘擔任,可沒想到省政府組閣名單報上來時,楊永泰將其壓住未報。陳果夫知道又是楊永泰使的壞,立刻發來一封措辭強硬的電報:“如有更適當者,請鈞座指定。”見到這封電文後,楊永泰不敢拖延瞭,遂將前後兩封電報一起呈蔣介石過目。  這本來隻是陳果夫的一個姿態,不料這正中楊永泰的圈套。楊永泰即向蔣介石推薦與自己私交甚好的唐肯和辜仁發,蔣介石遂電告陳果夫從二人中選一人。在一省之中,除省主席和秘書長外,最重要的莫過於民政廳廳長一職瞭。陳果夫見到蔣介石的決定後,氣昏瞭頭。勉強選瞭辜仁發。辜仁發最後成瞭兩派矛盾鬥爭的犧牲品。類似的這種情形時有發生,使CC系感到極大威脅。  1934年8月,杭州機場發生大火,機場燒毀,蔣介石剛從意大利購買的霞飛式轟炸機被燒毀10多架。蔣介石大為震怒,下令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的行營調查科長鄧文儀徹查。CC包庇主犯,鄧文儀出身黃埔一期,可謂老資格。可他在接受瞭案件中與之的利害關系人10萬美金賄賂後,便宣佈大火為無意事故。 陳果夫  楊永泰看瞭鄧文儀的調查報告後,懷疑調查結論,當即請示蔣介石,建議由戴笠去秘密調查。結果真相大白,這乃是一場人為的縱火案。主犯是軍政部航空處處長兼杭州航空學校校長徐培根。徐培根乃是陳果夫陳立夫的親信。他盜用公款套購黃金,虧空300萬無法彌補,遂指使人放火燒毀庫房,以銷毀賬目。不料天氣炎熱,大火蔓延開來,致使飛機被燒。  機場大火案弄清後,徐培根以“通匪”罪槍斃。鄧文儀被免去行營調查科長。楊永泰的做法再次極大地觸動瞭CC系的利益,也引起黃埔系中一些人的不滿,因為鄧文儀乃黃埔一期的,遭整飭,其引發的後續反映是連鎖的。無形之中,不滿楊永泰的力量開始聚集,逐漸形成群起攻之的局面,楊永泰成為國民黨內的眾矢之的。政學系與CC系的暗鬥也逐漸表面化。  楊永泰攬權,培植政學系勢力,形成政學系在民國政權中一股獨大。而一些黨內元老級人物也不願楊永泰獨控中樞大權,最先起來抨擊楊永泰的是國民黨元老胡漢民,他說:“楊永泰是政學系首腦,和國民黨勢不兩立(指過去老政學系支持袁世凱)。總理在世時受他們的氣很大。”指責蔣介石重用政學系,“把他(楊永泰)作為親信,是認賊作父”。再加上黃埔系中上層的不滿,他們不斷遊說,之後是CC系的主動攻勢。蔣介石聽多瞭,不免聯系一些事情來看,也隱隱感到楊永泰似乎有暗中弄權的跡象。1935年12月17日,張群調任外交部部長,蔣介石命楊永泰接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次年1月兼省保安司令。當時,國民黨內許多人認為這是楊永泰失寵的信號;其實,蔣介石還是信任楊永泰的,對楊的才能也是欣賞的,發配楊為湖北省政府主席,隻不過是讓楊暫時避避風頭,以平息各派的不滿情緒而已。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四、到底是何方力量刺殺瞭楊永泰  1936年10月25日下午,楊永泰在漢口江漢關省政府專用碼頭被刺。究竟是什麼人刺殺瞭楊永泰?當年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中國共產黨,因為楊永泰足智多謀,為蔣介石出瞭不少可行的“圍剿”共產黨的計謀,被迫退出根據地,進行戰略大轉移。但77年過去瞭,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明是中國共產黨所為。  第二種說法是“復興社”鄧文儀因報復而派人所為。  第三種說法是愛國青年自發組織“中華青年抗日鋤奸團”。根據審訊的確是他們所為。  “中華青年抗日鋤奸團”的發起人叫陳有光,曾參加過“中華革命青年同志會”。上個世紀30年代,面臨日本的侵略野心,他集合瞭一批“憤青”,組織瞭“中華青年抗日鋤奸團”。眾所周知,政學系是親日的。“攘外必先安內”就是楊永泰提出來的。所以,楊永泰就成為“中華青年抗日鋤奸團”的暗殺對象。楊永泰在蔣介石身邊時,警衛森嚴,無法接近,離開瞭蔣介石,到瞭地方主政,終於給瞭這批“憤青”們機會。執行刺殺任務的是陳夔超(化名譚戎軒)和龔柏舟。在逃跑過程中陳夔超為一名殺豬的屠戶攔腰抱住,龔柏舟逃到南京後被抓獲。陳有光後來輾轉逃到貴州山區躲藏起來。陳夔超和龔柏舟被判死刑。還未執行,碰上日機對武漢大轟炸。在解往重慶的途中,龔柏舟跳江得以逃生,陳夔超在押至重慶後被槍斃。  除上述三種說法外,還有第四種說法,說楊永泰是被胡漢民親信國民黨中宣部部長劉蘆隱指使人刺殺。這一說法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   在當時之所以流傳這種說法,個中緣由,也是派系鬥爭所致。劉蘆隱是胡漢民的得力助手,在胡漢民與蔣介石的矛盾沖突中,劉蘆隱時常為胡漢民出謀劃策。這是忠於蔣介石的復興社和CC都不滿的,有瞭楊永泰被刺一案,他們就想借機除掉劉蘆隱。於是在審理楊案過程中,CC和復興社聯手,對案情做瞭手腳,嫁禍於胡漢民派的劉蘆隱。劉蘆隱被捕,宣傳部部長一職由CC骨幹方治長期“代理”。CC達到瞭一箭雙雕的目的。  楊永泰被刺,是政學系的一大損失,也是國民黨政權的一大損失。楊永泰死後,蔣介石還經常念叨,對侍從室的人說“楊永泰不死,我們都可以省力不少。”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