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校長

清華校長送給畢業生的五段勵志語

      在世界上出人頭地的人,都能夠主動尋找他們要的時勢,若找不到,他們就自己創造出來。——蕭伯納    未來的世界:健康比成績重要,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生活比文憑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健康比成績重要    成績隻能代表過去,這是很多人已經認同的一句話。對於畢業後走入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學生階段的成績將成為永久的獎狀貼在墻上,進入一個工作單位,就預示著新的競賽,新的起跑線。沒有健康的身心,如何應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和人生變革,如何應對工作壓力和個人成就欲的矛盾?而且在現代社會,擁有強健的身體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健康的心理越來越被提上日程,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承受挫折與痛苦、緩解壓力與抑鬱,這些都將成為工薪族乃至學生們常常面對的問題。為瞭防止英年早逝、過勞死,有時間還是多上上健康網站,比如健康網,查找、學習一些與健康相關的信息,多註意一下對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投資吧。    方向比努力重要    現在是講究績效的時代,公司、企業、政府,需要的是有能力且能與企業方向共同發展的人,而不是一味努力但卻南轅北轍的人。自己適合哪些行業,哪些職業,有很多東西是先天決定的,隻有充分地發掘自己的潛力,而不是總與自己的弱點對抗,一個人才能出人頭地,就像現在很多企業招聘的時候,他們相信通過培訓和教育可以讓火雞學會爬樹,但是還是覺得選個松樹方便一些。方向不對,再努力、再辛苦,你也很難成為你想成為90的那種人。    能力比知識重要    知識在一個人的構架裡隻是表象的東西,就相當於有些人可以在答卷上回答如何管理企業、如何解決棘手的問題、如何當好市長等等,但是在現實面前,他們卻顯得毫無頭緒、不知所措,他們總是在問為什麼會是這種情況,應該是哪種情況等等。他們的知識隻是知識,而不能演化為能力,更不能通過能力來發掘他們的潛力。現在很多企業都在研究能力模型,從能力的角度來觀察應聘者能否勝任崗位。當然,高能力不能和高績效直接掛鉤,能力的發揮也是在一定的機制、環境、工作內容與職責之內的,沒有這些平臺和環境,再高的能力也隻能被塵封。    生活比文憑重要    曾經有一個故事,說有個記者問放羊的小孩,為什麼放羊?答:為瞭掙錢,掙錢幹啥?答:蓋房子,蓋房子幹啥?答:娶媳婦,娶媳婦幹啥?答:生孩子,生孩子幹啥?答:放羊!記得去年在人大聽一個教授講管理學基礎課,他說你們雖然都是研究生,但很多人本質上還是農民!大傢驚愕,竊竊私語。他說你們為什麼讀研究生,很多人是不是想找個好工作,找好工作為瞭什麼,為瞭找個好老婆,吃喝住行都不錯,然後生孩子,為瞭孩子的前途更光明,這些不就是農民的樸素想法嗎?那個農民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更好?說說你們很多人是不是農民思想,什麼時候,你能突破這種思維模式,你就超脫瞭。當這個社會看重文憑的時候,假文憑就成為一種產業,即使是很有能力的人,也不得不弄個文憑,給自己臉上貼點金。比起生活,文憑還重要嗎?很多人找女朋友或者男朋友,把學歷當作指標之一,既希望對方能夠給他/她伴侶的溫暖與浪漫,又希望他/她知識豐富、學歷相當或更高,在事業上能蒸蒸日上;我想說,你找的是伴侶,不是合作夥伴,更不是同事,生活就是生活,這個人適合你,即使你是博士他/她鬥大字不識一個,那也無所謂,適合就會和諧融洽,人比文憑更重要。很多成功的人在回頭的時候都說自己太關註工作和事業瞭,最遺憾的是沒有好好陪陪父母、愛人、孩子,往往還傷心落淚,何必呢,早意識到這些,多給生活一些空間和時間就可以瞭。我們沒有必要活得那麼累。    情商比智商重要    這個就很有意思瞭,大傢忽然一下子對情商重視瞭起來,因為在新的世紀,情商將成為成功領導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比如在許多員工和自己的親人因恐怖襲擊喪生的時刻,某公司ceo markloehr讓自己鎮定下來,把遭受痛苦的員工們召集到一起,說:我們今天不用上班,就在這裡一起緬懷我們的親人,並一一慰問他們和親屬。在那一個充滿陰雲的星期,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瞭自己和他的員工,讓他們承受瞭悲痛,並把悲痛轉化為努力工作的熱情,在許多企業經營虧損的情況下,他們公司的營業額卻成倍上漲,這就是情商領導的力量,是融合瞭自我情緒控制、高度忍耐、高度人際責任感的藝術。曾經有個記者刁難一位企業傢:聽說您大學時某門課重考瞭很多次還沒有通過。這位企業傢平靜地回答:我羨慕聰明的人,那些聰明的人可以成為科學傢、工程師、律師等等,而我們這些愚笨的可憐蟲隻能管理他們。要成為卓越的成功者,不一定智商高才可以獲得成功的機會,如果你情商高,懂得如何去發掘自己身邊的資源,甚至利用有限的資源拓展新的天地,滾雪球似得積累自己的資源,那你也將走向卓越。

蔣百裡保定軍校自殺風波:校長蔣百裡為什麼自殺?

  導讀:第二天早晨,陸軍總長段祺瑞到總統府向袁世凱報告說,經陸軍部調查,蔣校長自殺另有原因,不關陸軍部的事。袁世凱聽後說:“你陸軍部莫管這件事,你莫聽手下人的話!”段祺瑞十分難堪。  蔣百裡是中國近代著名軍事思想傢,一生致力於中國軍事的現代化,年僅30歲就佩戴少將軍銜,出任當時中國最高軍事學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軍校)的掌門人。然而半年後,由於壯志難酬,心灰意冷,舉槍自戕,在當時的政壇上掀起不小的風波。  留學日德備受青睞  蔣百裡,名方震,字百裡,1882年10月13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蔣傢是當地頭等大戶,既有大量的地產商鋪,又有豐富的藏書,還有價值不菲的文物。歷史學傢吳晗在其所著《江南藏書傢傳略》一書中,對蔣傢藏書的價值評價頗高。  蔣百裡少年時就表現出極高的天賦。他4歲開始識字,6歲已能看小說野史,16歲考中秀才。1899年,福建侯官人方雨亭(辛亥革命時期著名革命黨人方聲濤的父親)到蔣百裡傢鄉任縣令;上任伊始,發下“觀風卷”,請當地學子作答。所謂“觀風卷”,就是新任官員調查情況或尋找問題答案的試卷。方雨亭極為欣賞蔣百裡的答卷,將其列為全縣第一名,並獎勵白銀30兩。1900年春,方雨亭召見蔣百裡,長談後,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勸他放棄科考,改學實用之學。在方縣令幫助下,蔣百裡進入杭州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入學後,兩次考試均列全校第一,學生們稱他“硤石才子”。  190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多事之秋。八國聯軍入侵,後迫使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面對國傢遭受的奇恥大辱,蔣百裡深受刺激,他認為,光靠三寸毛錐,根本無法救國,必須棄文從武,獻身軍事。1901年,蔣百裡進入日本士官學校留學,開始軍校學員的生活。在日本士官學校,蔣百裡和蔣尊簋、張孝準三人成績突出,被日本學員稱作“中國三傑”。蔣百裡和蔣尊簋二人均來自浙江,一個學步兵。一個學騎兵;章太炎對二人十分賞識,曾對人說:“浙之二將,傾國傾城。”       1905年,蔣百裡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按照日方規定,全校第一的學員,日本天皇親賜佩刀,這是個極大的榮譽。這一事為中國人津津樂道,也震動瞭全日本。此後,為防止外國學員再奪第一,校方決定,日本學員與外國學員分開編班,分開列成績。 蔣百裡  1906年初,蔣百裡回國。當時,在國外學習軍事的留學生十分受歡迎,各方紛紛延請。蔣百裡回國後,浙江巡撫請他出任新軍第二標標統,盛京將軍請他去主持訓練新軍。蔣百裡認為,東北處國防前線,在那裡培養新式軍隊意義重大,決定去那裡工作,職務是東北新軍訓練公所總參議,即總參謀長。上任3個月後,清廷決定選數名年輕有為的軍官去德國學習,蔣百裡被選中。1906年9月,蔣百裡再次出國。在德國,他的實際職位是德軍第七軍的一位實習連長,該軍當時駐紮在柏林郊區小鎮伊堡斯瓦德,軍長是馬金生上將。學習期間,蔣百裡的軍事才能得到德國同行欽佩。德軍最高統帥興登堡元帥召見他並與之長談,合影留念。送別時,興登堡拍著蔣百裡的肩說:“從前,拿破侖說過,若幹年後,東方必出一位偉大的將才,這或許就應在你的身上吧!”  1910年秋,蔣百裡回國。他決心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出貢獻。相關閱讀推薦:揭秘“霸王別姬”真相:歷史上虞姬的結局不是自殺戴季陶為什麼要投江自殺:懼怕亂倫醜行被曝光?解密:1922年列寧為何向斯大林要毒藥用來自殺陳圓圓有沒有投蓮花池殉情自殺?陳圓圓怎麼死的揭秘中國軍神蔣百裡:率先提出抗日持久戰策略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從滿懷希望到極度絕望  蔣百裡回國不久,辛亥革命爆發。南京臨時政府在籌組過程中,對蔣百裡十分熟悉的雲南都督蔡鍔致電孫中山、黃興,建議委任蔣百裡為參謀總長,電文如下:“南京孫大總統、黃總長鑒:臨時政府成立,各部長官皆極一時之選,仰見任官惟賢,無任欽佩。惟締造伊始,軍事方殷,折沖樽俎之才,相需尤亟,茍有所知,不敢壅聞。蔣方震君留學東西洋十餘年,品行、學術、經驗、資望為東西洋留學生之冠,亟應羅致,以饜海內之望。聞蔣已由奉返浙,如畀以參謀部總長或他項軍事重要職務,必能挈領提綱,措置裕如,不獨中樞有得人之慶,而軍國大計亦蒙其庥。鍔於蔣君相知最深,為國薦賢,伏希留意。滇都督鍔叩。”由於各種原因,此事最終未成。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不久,孫中山就讓位給袁世凱。蔭昌曾經留學德國,清末任陸軍部尚書;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任總統府高等顧問、侍從武官長。他向袁世凱建議,讓蔣百裡出任保定軍校校長。袁世凱雖然沒有和蔣百裡謀過面,但他對曾在海外學過軍事的留學生一直很關註,對蔣百裡早有耳聞,答應瞭蔭昌的請求,並授予蔣百裡少將軍銜。蔣百裡到校的時間是1912年12月17日。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正式創辦於1912年,為當時全國最高軍事學府,是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學制最正規的一所軍事學府。清末民初,全國興起練兵熱。按當時的規劃,各省設軍事小學;相鄰數省設1所軍事中學,全國共設4所;設最高軍事學府於保定,這就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直屬陸軍部。隻有陸軍小學畢業後,才能報考陸軍中學;隻有陸軍中學畢業後,才能報考保定軍校。而立之年即當上全國最高軍事學府的掌門人,蔣百裡十分自豪,他決心為國傢培養人才,實現自己多年的夙願。  長期做學員的蔣百裡,對官場的認識自然不會很深刻。到校第一天,在給全校師生訓話時,他就絕瞭自己的後路。他是一個十分認真的人,說話算數;後來發生自殺悲劇,與他這次訓話不無關系。他說:“今日之談陸軍者,不曰德國,即曰日本。這兩國我皆到過,其軍隊我皆深入考察過。他們的人也不是三頭六臂;他們的辦法,也沒有什麼玄妙出奇。不過他們能本著愛國精神,上下一心,不斷地努力,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就。我相信我們的智慧能力,我不相信國傢終於貧弱,我們的軍隊終不如人。我此次奉命來長本校,一定要使本校成為最完整之軍校,使在學諸君成為最優秀的軍官。將來治軍,能訓練出最精銳良好之軍隊。我當獻身這一任務,實踐斯言!萬一不效,當自戕以謝天下!”   到校後,蔣百裡花瞭大量精力進行整頓。首先,在各重要崗位上任用精兵強將。保定軍校成立後,第一任校長是趙理泰,是當時陸軍總長段祺瑞的走卒。趙理泰是一個屍位素餐的官僚,有大煙癮,形象非常猥下。平時很少來學校,偶然心血來潮到學校擺擺樣子,卻又帶著大批馬弁前呼後擁。他所重用的人,多是一些無能之輩。由於校務無人負責,校園裡長滿深可沒脛的荊棘雜草,炮隊沒有炮,馬隊沒有馬,一片荒涼。1912年12月,全體學員向陸軍部請願,要求撤換校長。蔣百裡到校後,對人事進行整頓。他聘請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張耀亭任教育長,炮兵科長譚學夔、步兵科長邱志龍、騎兵科長鄒志權以及一批教官都是當時學成歸國的青年才俊。  其次,大力整頓軍容風紀。蔣百裡要求師生必須清潔和嚴肅,他認為這是一個國傢文野盛衰的標志之一。不清潔象征民族的衰老,不嚴肅象征國民的散漫。他到任後的第一件事是請西裝裁縫量好全體學員的體裁,每人做一套新軍服,皮鞋、馬靴也都換上新的。他對學員的儀表非常重視,凡有帽子未戴正、鈕扣未扣好、皮帶未紮緊的,必令其止步,親自替他們糾正。他自己也是黃呢軍服,外加紅緞子披風,腰掛長柄指揮刀,足登發亮的馬靴,十分英武威風。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再次,改革教學內容。蔣百裡非常重視外語和戰術這兩門課,遇有教官請假,就親自登臺授課。蔣百裡在海外留學近10年,對中外軍官知識和眼界上的差距,感觸頗深。他曾說,國外的軍官對世界上的事知道很多,與別國開仗,對敵對國傢的人文、歷史、地理、軍事都有所瞭解,應對起來就有針對性。相反,中國軍官熟悉外國情況的人很少,多數人對世界事物一片茫然,因此,應該加強外語教學。蔣百裡自己熟練掌握日、德、英、法四種語言,這為他洞察世界軍事變化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在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時,蔣百裡是全校第一名;在留學德國時,他任職初級軍官,因此,他的單兵動作和戰術素養出類拔萃。他認為,這是做一名優秀軍官的基本功,軍校學員一定要紮實地掌握。  最後,下大力氣搞精神教育。每逢星期六,蔣百裡必集合全體教官和學員舉行講演會,講述中外古今軍事名人的言行,用以激勵大傢勵志成才。他自己簽名贈送學員每人一冊梁啟超著的《中國武士道》,內容都是軍人忠於國傢和忠於職守的嘉言懿行。為瞭能和學員打成一片,他每天去食堂和學員共同進餐。為瞭融洽感情,學校還定期舉行會餐,機關人員、教員、學員全部出席。  蔣百裡把許多西方軍營的做法引進保定軍校;同時,也把他的辦學思想付諸實踐。在他的治理下,原來接近破產的保定軍校展現出生機,學校面貌大為改觀。絕大多數教官和學員發自內心地佩服這位年輕的校長。多年後,當時的學員龔浩回憶說:“百裡師蒞事之始,衣不解帶,髭發則修。晨夕督勵,不稍寬貸。自學生服食之微,以至課律,必戒必周,毋曠毋怠。日必匹馬登壇,令如山嶽;變化陣伍,如風雨驟至;監臨所及,敬畏如神。晚則集合諸生,精神訓話,又儼然博學鴻儒,引用古今中外學說思想,及偉人名將修養,如宮墻之峻美,若大海之汪波。凡所導學生忘身報國之崇高偉大,令人熱血沸騰,心靈浚發。不數月,士心翕服,教育猛進。”許多學員,如唐生智、陳銘樞、孫震、萬耀煌等人,終生以做蔣百裡弟子為榮。  蔣百裡大力改造保定軍校,以段祺瑞為首的舊派軍人對此極為仇視,他們設置種種障礙,千方百計阻止蔣百裡計劃的實施。最殘忍的手段就是不給學校撥款。學校多次函電催要,不給答復;蔣百裡親自進京交涉,亦沒有結果;致電袁世凱要求辭職,袁世凱又不批準。因對學校和學生難盡校長之責,萬般無奈之下,蔣百裡選擇瞭自殺。 保定軍校紀念館  他的勤務兵史福對蔣百裡自殺前那天夜裡的情況做瞭如下記述:“校長由京裡回來的那天,是民國二年(1913年)6月17日,距離接事時整整半年。他平日性情很溫和,可是那天的臉色非常難看,我不敢向他問長問短。晚上他叫我磨墨,磨好瞭揮手叫我出去,隨手把門閂上,但並未熄燈就寢。我疑心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就從門縫張望,看見他一邊喝啤酒,一面寫信,我既不便走開,又不敢叩門,就靠著門框打盹,一直等到凌晨,他叫我傳話號兵吹集合號。”  6月18日早晨5點,全校教職員及學員2000多人齊集尚武堂前聽校長緊急訓話。蔣百裡用低沉的語調說:“我初到本校時,曾經教導你們,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須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也要責罰我自己。現在看來,你們一切都還好,沒有對不起我的事。我自己卻不能盡校長的職責,是我對不起你們……你們不要動,要鼓起勇氣來擔當中國未來的大任!”說到此,從腰間拔出手槍。勤務兵李如意見情況不好,沖上去奮力奪槍,槍口一歪,子彈由肋骨間射入。聽到槍響,全場的人都驚呆瞭:校長自殺瞭。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自殺事件震驚全國  槍聲過後,前排的學員沖上去,將蔣百裡抬進校長室,讓他平臥在床上。教育長張耀亭火速將此事報告給總統府顧問孫江東,孫報告給袁世凱機要秘書陳忠恕(蔣百裡在杭州求是書院時的老師),陳急如星火地報告給袁世凱。袁世凱對陳說:“你快打電話給交通總長曹汝霖,叫他到日本公使館,請他們派一名最好的外科醫生到保定去,看他還有救否。”一刻鐘後,送日本醫生到保定的專車就在前門車站出發瞭。袁世凱又下瞭兩道命令,一道令學校教育長張耀亭暫代校長,一道令總統府侍從武官長蔭昌帶人到保定去調查真相。第二天早晨,陸軍總長段祺瑞到總統府向袁世凱報告說,經陸軍部調查,蔣校長自殺另有原因,不關陸軍部的事。袁世凱聽後說:“你陸軍部莫管這件事,你莫聽手下人的話!”段祺瑞十分難堪。  蔣百裡自殺前分別給母親、學校教育長張耀亭和好友蔡鍔留瞭遺書。給母親的信中說:“為國盡忠,雖死無關重要,然於陸軍及民國前途有益。遺幣二百,薄田數畝,聊供贍養。”給張耀亭的信中說:“仆之殉職,為國傢故,雖輕若鴻毛,而與軍人風氣有關。乞告老母,不可悲傷。總長處,請告以軍事非至善之目的不能成功,徒以彼善於此之言,聊以自慰,則軍事永無振興之日。”對段祺瑞的不滿溢於言表。給蔡鍔的信今天已不能看到。  蔣百裡自殺和他的遺書公佈後,在社會上掀起瞭軒然大波。雲南都督蔡鍔首先發炮,通電全國,要求政府徹查此事,追究責任。湖南名流熊希齡表示:“此案如不水落石出,誓不罷休。”國會對政府極為不滿,提出責難。各團體慰問蔣百裡的電報多如雪片,要求查清事情真相的電報絡繹不絕。保定軍校的學員,按省籍每省推舉一人,組成請願團開赴北京。為瞭怕事態擴大,袁世凱派參謀部次長陳宦帶重禮到保定安撫慰問。 影視劇中的蔣百裡  蔣百裡自殺時,由於勤務兵上前奪槍,子彈打偏,沒有傷到心臟,隻是擦傷瞭肺的表面。雖然腹腔中積瞭許多血,但一時沒有生命危險。經過3個月調養,身體慢慢恢復瞭。  蔣百裡自殺,雖然暴露瞭政府和軍界的黑暗,但段祺瑞是袁世凱的心腹幹將,追隨他多年,袁世凱當然不會為蔣百裡而處置段祺瑞。但為瞭不使這兩個矛盾很深的人再發生齟齬,袁世凱將蔣百裡調到總統府任一等參議,實際上是個閑職。從此,蔣百裡離開瞭保定軍校。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揭秘蔣介石當年是如何當上黃埔軍校校長的?

  黃埔軍校校長,並非特別顯赫的位子,但對蔣介石來說,卻是生平重大的轉折點。他以黃埔校長為跳板,躍向權力的高峰,最後成為一國之君。此一飛黃騰達,並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樣順理成章,而是當事者處心積慮,玩弄不少權術而獲致的。  俗稱“黃埔軍校”,顯然是因地得名。1924年11月6日舉行的第五十八次會議,列席委員林祖涵報告“陸軍講武學校情形案”,決議“委蔣中正為該校校長,廖仲愷為該校黨代表”(李敖藏會議錄原件),可見當時的名稱是“陸軍講武學校”。至1925年第六十三次會議時已稱“陸軍軍官學校”(李敖藏會議錄原件)。不論何種名稱,此一軍校的來歷,乃由於孫中山自民元讓位於袁世凱之後,中華民國的法統也已讓給北洋政府,但心有不甘,一直想在廣東重建革命根據地,“重光”法統與河山,然而卻屢次失敗,無論大元帥或非常大總統,都坐不穩當,廣東的地方武力既不可靠,找西方國傢支持,怎奈誰也不理。最後蘇共領袖列寧正好要利用中國來反帝,而孫中山正需外援,一拍即合。於是,在蘇聯的“人”“財”“槍”三援之下,孫中山“以俄為師”,成立瞭黃埔軍校。所以,我們可以說,這個軍校是民國十三年成立的“中國國民黨”與蘇聯結交後,所生下的一個“愛情”結晶!黃埔軍校的不少主任和教官是中國共產黨人,也是國共合作的自然現象,如戴傳賢是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是政治部副主任;王柏齡為教授部主任,葉劍英為教授部副主任等。  黃埔軍校既是蘇聯“人”“財”“槍”三援之下的產物,經調查所得,在“人”的方面,最初有軍事教官四人,後來增到三十人。在第一次“東征”時,軍中有蘇聯的佈留赫爾即加倫將軍(GeneralBlücher,Galen)所率領的二十名俄國軍官參加,第二次“東征”時,有更多的俄國軍官參加;在“財”的方面,蘇聯援助二百七十萬元(三百萬盧佈),援助建立中央銀行一千萬元;在“槍”的方面,1924年10月7日第一次運抵黃埔的武器有大炮、機槍和八千餘支(或一萬二千支)步槍。同年12月,又運來飛機九架、步槍彈藥五百萬匣、機槍十二挺、大炮五十八門以及機槍彈及炮彈等。   回想黃埔建校之初,隻有粵造七九毛瑟槍三十支,後來全靠蘇聯援助,才有瞭革命的“傢夥”“本錢”。王柏齡在《黃埔軍校創始之回憶》中說:  在一天的下午,總理來瞭電諭,說蘇俄補充我們的槍械船快到瞭,叫我們預備收。哈!哈!天大的喜事,全校自長官以至於學生,無不興高采烈,尤以一般要革命的學生,喜得無地自容,拍手打掌,說今後革命有傢夥瞭,不愁瞭。眼望遠航船之到來,日如望歲。然而不久就知道,明日下午可到。於是大傢忙起來瞭,收拾儲藏的地方,保管點收的人員,俄國兵船官兵的招待、繩子、杠子,真是忙得不亦樂乎。夕陽將向西瞭,炮臺上的瞭望,報告快到瞭。我與多數人都跑到校門外碼頭上迎候。遠遠見白色三煙囪的兵船出現瞭,滿船掛起旗飾,船尾上懸的一面紅旗,角上有白的,是斧頭鐮刀。咦!這是我們與國的國旗。炮臺禮炮響瞭,兵船的禮炮,一替一聲地在答瞭,於禮炮一致一答的聲中,漸漸靠近瞭學校江中。拋瞭錨。在這將停未停之際,斜刺裡尾巴上插著一支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的小汽艇飛躍而出,浪花四濺。噗!噗!噗!飛向大船而去。卻原來校長、校黨代表及顧問先去慰訪。這遠途密航到來的珍客,自有一番接應酬答的禮,慰勞致謝的辭。我未去,無從知道,想起來大概不錯。〔未〕幾辭返,跟著船主及兩三位軍官(海軍)上岸來答拜。經過一番來往之後,船主下令靠黃埔碼頭,我們大碼頭上頓時現出活氣。……如是過瞭夜。天明瞭,全體動員,學生做瞭碼頭小工,隊上官長做瞭工頭。……如是抬到下午四五點鐘才告清楚。好像那時軍械保管員是楊志春,我檢查瞭一箱一箱,叫他們登記瞭。長槍八千支,還有小手槍十支,這小手槍,小得好玩,可以裝在洋服上邊小口袋裡。當時就少瞭一支,並沒有追出。是管理方面的疏忽,是與學生無幹的。八千支完全有刺刀俄國式的步槍,每槍有五百發子彈,是一個很大的數量,無不歡天喜地。說道:“今後我們不愁瞭,革命有本錢瞭。”……我們不能不感謝我們革命的朋友蘇聯。也唯有革命的朋友,才有這樣的幫助,然而這時的帝國主義者,卻不能使他知道,不然要來個攔路搶劫。  這段回憶,正是“天不助、蘇聯助”的大特寫。相關閱讀推薦:蔣介石的九份遺囑:1971年就確定傳位兒子蔣經國蔣介石為何隻與原配夫人毛福梅育有子嗣(圖)? 檔案揭秘:蔣介石與美國軍事高層之間的摩擦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蔣介石之被任命為黃埔校長,則絕不是非斯人不可的。劉峙所寫的《我的回憶》指出:  起初孫中山先生想要粵軍總司令許崇智兼軍官學校校長,負責籌備,但許崇智力不從心,一切委之於上校參謀陳翰譽,陳是我們保定的同期同學,目空一切,驕縱自私,處事多失公平,致為各方不滿。蔣公介石原為粵軍總司令部的參謀長,被調到大本營代理李烈鈞的參謀長職務,後奉派到蘇聯考察軍事,回國後奉孫中山先生之命,任黃埔軍官學校校長。  可見黃埔軍校的首任校長人選,孫中山原定是許崇智,而蔣介石得到此位,又與被派往蘇聯考察有關。派團赴蘇考察,並就蘇聯援助中國革命問題進行磋商,是由第三國際代表馬林首先於1919年提出的,孫中山接受瞭這個建議,並答應派遣最好的代表團前往。最好的人選,無過於廖仲愷。廖不僅是孫中山身邊的紅人,而且是對聯俄容共政策最表擁護的國民黨人,然而正因為太紅、太忙,不克領團前往。其次該是朱執信,此人是孫中山身邊最精湛的革命理論傢,同時也是最腳踏實地的行動傢,無論在學識上或經歷上,都遠超過蔣介石,蔣本人也自承不諱的。但是朱卻於1920年的9月21日,為調解虎門民軍與降軍糾紛而遇難。於是,蔣介石又成瞭孫中山選擇中的廖化。即使如此,蔣還施加瞭以退為進以及毛遂自薦的壓力。  1923年的3月1日,孫中山自滬抵粵後在廣州成立大元帥府,此為孫氏在粵開府的梅開三度,任命蔣介石為大元帥府行營參謀長,即侍衛長,命其速來就任,但蔣照例姍姍來遲,於4月20日才抵達廣州,因為不稱心,又於7月12日“憤而辭職”,前往香港。然而當聽到孫將派代表團赴蘇,蔣乃於7月13日自港寫信給大元帥秘書長楊庶堪,希望向孫提出自己的要求:   為今之計,舍允我赴歐外,則弟以為無一事是我中正所能辦者……如不允我赴俄,則弟隻有消極獨善,以求自全。(蔣介石1923年7月13日致楊庶堪書,見《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第三十六卷,第92頁)  不論是為瞭安撫蔣之情緒(此種情緒又多少含有“瑞元無賴”的性格),還是一時無人可派,孫中山最後決定派蔣介石、王登雲、沈定一以及共產黨人張太雷,組成“孫逸仙代表團”,前往報聘,並於1923年8月16日由上海起程赴俄,9月2日抵達莫斯科。  蔣介石一行在俄參觀瞭軍事學校和武器裝備,還去拜會瞭紅軍之父托洛茨基(LeonTrotsky)、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齊采林(Chicherin),以及共產國際遠東局書記胡定斯基()等人。最主要的任務則是於9月9日會晤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施克亮斯基()和參謀長甘門涅夫()。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主任吳文津從俄文資料中得知,蔣曾代表孫中山向蘇方尋求推翻北洋政府的一個新戰略協議,即突破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地理上的孤立,把根據地轉移到西北,以便蘇方的軍事支持。(詳閱吳文載《蔣中正先生與現代中國學術討論集》第二冊,第38—53頁)其實孫致加拉罕(LeoKarakhan)英文函已經披露,有謂:“蔣將軍將提交貴政府以及軍事專傢一份在北京以及更遠地區的軍事行動計劃書。”(引自Whiting,SovietPoliciesinChina,)這種不切實際的要求當然不會得到蘇俄的支持。  同年11月29日循原路線回國。蔣介石於12月15日抵達上海,給孫中山寄瞭一份《遊俄報告書》,卻又遲不回粵。孫中山於12月30日電蔣有謂:“兄此行責任至重,望速來粵報告一切,並詳籌中俄合作辦法!”廖仲愷、汪精衛、胡漢民等也連發六電,催蔣南歸,然而蔣仍在老傢溪口住瞭兩個多禮拜,直到1924年1月16日才回到廣州報命,並被委派為軍官學校籌備委員長。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然而奇怪的是,不到一個月,蔣介石又不告而別,留書請辭。當我們見到蔣出走後寫給孫中山與廖仲愷的信,就不再奇怪,原來還是因為不如意、以退為進,而這一次更加情見乎辭,甚至語帶責備與要挾。他於1924年3月2日致孫長函中,一再提到陳炯明叛變時與孫“同生死、共患難”“無難不從、無患不共”,借此抱怨孫對他的耿耿忠心,回報不夠。他又借當年與陳其美的交情之深,以暗指孫對他信之不專、愛之不切!竟謂:“先生今日之於中正,其果深信乎?抑未深信乎?中正實不敢臆斷!”再往下看,更知所謂“信不專、愛不切”,因孫中山仍然把他視為侍衛長看待,沒讓他“兼任他務”,也就是沒讓他管軍事之外的黨政大事(蔣致孫函見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六冊,第8—20頁),政治野心已呼之欲出。我們再看1924年1月召開的中國國民黨一大,沒有他扮演的角色。那次會議,孫中山繼續出任黨的總理,中央執行委員二十四人:胡漢民、汪精衛、張人傑、廖仲愷、李烈鈞、居正、戴季陶、林森、柏文蔚、丁惟汾、石瑛、鄒魯、譚延闓、覃振、譚平山、石青陽、熊克武、李大釗、恩克巴圖、王法勤、於右任、楊希閔、葉楚傖、於樹德,沒有蔣介石。候補中央委員十七人中,有林伯渠、沈定一、毛澤東、張國燾、瞿秋白等,也沒有蔣介石的名字。蔣介石也不是浙江省的代表,浙江代表六人是沈定一、戴傳賢、杭辛齋、戴仁、胡公冕、宣中華,前三人由孫中山指定,後三人則由該省黨員選舉而產生。蔣隻是軍事委員會的一個委員。在一百六十五位抵粵代表之中,其落寞寡歡可以想見。對孫中山心存不滿,也就事出有因瞭。  蔣介石於3月14日致函廖仲愷,更加露骨。他顯然不滿意廖任軍校的黨代表,責備廖幹預、侵奪他的權力,更進而批評廖“專意順從”孫中山的聯俄容共政策,若謂:  尚有一言,欲直告於兄者,即對俄黨問題是也。對此問題,應有事實與主義之別,吾人不能因其主義之可信,而乃置事實於不顧。以弟觀察,俄黨殊無誠意可言,即弟對兄言俄人之言隻有三分可信者,亦以兄過信俄人,而不能盡掃兄之興趣也。至其對孫先生個人致崇仰之意者,非俄國共產黨,而乃國際共產黨員也。至我國黨員在俄國者,對於孫先生唯有詆毀與懷疑而已。俄黨對中國之唯一方針,乃在造成中國共產黨為其正統,絕不信吾黨可以與之始終合作,以互策成功者也。(毛思誠前引書第六冊,第28頁)   蔣晚年寫《蘇俄在中國》,還提到這封致廖函,說是把“我的意見,坦率說明,並將這一函件,同時抄送各常務委員,以補充我《遊俄報告》的意見”。據此可知,《遊俄報告》可能是比較正面的意見,所以他要補充比較負面的意見,亦即是不贊同聯俄容共的意見,於冷戰期間寫《蘇俄在中國》,更加要表明其反共抗俄之“先知先覺”。但是這種先知,與先知陳炯明會“叛變”差不多,都是因為不願意為別人做嫁衣裳。他此時似已看出,在俄國扶助下的中共,將是對他將來權力的嚴重威脅。聯俄容共,在他看來,不啻為中共做嫁衣裳!  據我們的分析,不能把蔣介石的“意識形態”看得太認真,因為他本人沒有一貫的主義信仰。他既是孫文與耶穌的信徒,同時也可以舉證說他不是。他的反共抗俄言論,充塞黨史委員會出版的《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但把這四十卷蔣介石定本書中收有的《陸軍軍官校第三期同學錄序》一文,和喬傢才收藏當時發刊的原文對比,其中刪減文字,可歸納出蔣介石當時親共言論的重點如下:  一、共產黨是總理“一線相傳”在“國民黨內”的“命脈”與“血統”。  二、我蔣介石願為“國民革命”“三民主義”“共產主義”而死。  三、“直接”實行三民主義就是“間接”實行“國際之共產主義”。  四、“三民主義之成功與共產主義之發展,實相為用而不相悖。”  五、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中的一部”,世界革命不能無共產主義。  六、“實行三民主義,則共產主義即在其中。”  七、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無紛爭的必要。  八、國民黨共產黨不可分,而應合。  九、“未有對共產主義以誠,而對三民主義不誠者也。”  十、信仰三民主義者對共產主義,“應以誠意相孚”。  十一、對“共產主義之同志”,“自信”我蔣介石“為最誠實同志之一人”。(詳閱李敖《蔣介石研究四集》《蔣介石是共產黨》一文,第97—112頁)  任何人在蔣氏父子統治下的臺灣,如果沾上這十一重點的任何一點,都會被當做共產黨而橫屍法場或坐穿牢底呢!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我們認為蔣介石對任何“信仰”都不認真,因為他是一個很徹底的現實主義者,一個隻相信權術的現實主義者。即以3月14日致廖函而言,不贊同聯俄容共雲雲尚是較“理想”的,最“現實”的根本是忌恨廖仲愷,不願意廖當軍校的黨代表,就像前幾年忌恨陳炯明那樣。這一點在他3月2日致孫中山函,也可見端倪。他在那封信裡特別推崇胡漢民,認為胡“學術膽略並優而兼有道德”,要求孫“何不令(胡)追隨左右”,並建議任命胡為廣東省長、許崇智為粵軍總司令,他自己則可任許之參謀長。蔣介石想“聯合”胡漢民與許崇智來“打倒”廖仲愷的意圖,已呼之欲出。  蔣介石原以為他突然出走,可以使軍校辦不起來,所以處處暗示以去廖為要挾。據陸培湧的研究,蔣想以楊庶堪或張靜江來替代廖仲愷。(見Loh,TheEarlyChiangKai-shek,)但是廖的底子太硬瞭,廖最積極支持孫之聯俄容共政策,亦因而最為孫依賴與信任,被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三常委之一,又兼任大本營秘書長,隨時助孫處理政務,實為孫左右的核心人物。蔣出走後,孫即命廖代蔣職,繼續籌備軍校事宜。當孫與廖回信給蔣,略作安撫後,蔣仍無回音,廖乃寄去“哀的美敦書”:“轉介石兄,歸否?請即復,俾得自決!”至此,蔣知廖搞不倒,軍校不會因他辭職而不辦。事實上,軍校學生聚集黃埔已好幾百人,勢在必辦。遂即於同日復電:“函電敬悉,弟必來粵,勿念。”  不過,這次權術遊戲之目的,雖未全部達成,廖仲愷的地位毫不因此而動搖,但蔣之收獲亦已不少。討價還價之餘,終於獲得孫、廖的允諾,給予他辦軍校在人事與財政上更多的權力。也許更重要的是,倒廖雖一時無成,聯胡畢竟立見效果。胡漢民於1924年3月19日致蔣電有雲:  (孫)不惜免楊西巖禁煙督辦,不憚再招弟往,是尊重兄之意思。(毛思誠前引書第六冊,第34頁)  胡漢民因政見上有歧見離粵,他顯然把孫中山重新召他回粵輔助之功,歸之於蔣介石。  蔣介石終於1924年4月21日又回到廣州,26日赴黃埔軍校辦公,5月3日,正式被孫中山任命為軍校校長兼粵軍參謀長。廖仲愷亦於5月9日正式出任黃埔陸軍學校的中國國民黨黨代表。蔣仍然未能避開廖的“陰影”。其實,廖隻是親共的國民黨,共產黨在黃埔軍校裡扮有重要的角色,周恩來原來是軍校的政治部副主任,然於1925年3月升任政治部主任兼軍法處處長,擔任政治教官的共產黨還有惲代英、蕭楚女、包惠僧、高語罕等人,另外還有蘇聯教官數十人,而且整個制度根本是蘇式的,無疑可稱之為“紅色的黃埔”,蔣介石亦獲致不虞而譽的“紅色將軍”(TheRedGeneral)稱號。他當時對共產主義絕無異議,甚至是極為贊同的,甚至公開說:“我們要黨成功、主義實現,一定要仿效俄國共產黨的辦法。”(見《黃埔叢書》第二集,第63頁)他所關切的是權力,共黨的權力發展對他說來是未來的“隱憂”,而當前軍校的實際排名,由於孫中山兼軍校總理,他在孫總理、廖代表之下,名列第三。直至孫、廖先後去世後,蔣介石才真正坐上黃埔軍校的第一把交椅。  宋平撰《蔣介石生平》,描寫孫中山親臨主持軍校開學典禮,“五百多個學生一律穿著蘇式黃軍服,整齊嚴肅,精神煥發,軍容極盛,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見過的新型軍隊”,並不正確。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新型(西方式的)軍隊是袁世凱的“新建陸軍”。不過,黃埔可以說是第一支蘇式黨軍,然而由於急需軍事幹部,隻制訂七個月為一期的“方便面”式的軍事教育,同時為瞭加強“革命性”,還得學習三民主義、革命史、帝國主義侵略史等政治課程。國共二黨人士中,肚子裡有點墨水的,如廖仲愷、胡漢民、汪精衛、邵元沖、周恩來、惲代英、蕭楚女、張太雷等,都在軍校講過課,孫中山本人也來演講。我們雖找不到蔣校長講課的記錄,但他的訓話幾乎天天有,實為日後訓詞等身的開始。他的訓詞要點,不外是“嚴守軍紀”“絕對服從他”“不求升官”(沒有野心),以及“不成功便成仁”(為他而死),等等。他此後治軍未曾脫此范疇。當時軍校第二團第二營的黨代表回憶道:  1924年黃埔軍校開始一個時期,蔣介石經常親自檢查教官、學員等的訓練與生活情況,常常在早晨起床號吹過後即直闖教官、學員的臥室巡視。有些人以為校長(蔣)不在校而睡懶覺者,常被他集合起來訓斥。他當時不吸煙不飲酒,據說與他在日本和上海時已判若兩人。他在校時必到餐廳與教職員一起就餐,教職員必須等他動箸爾後動箸,大有嚴肅認真勵精圖治之概。當時他對國民黨內的西山會議派也表示反對,常說他們反共,我們要反反共。在每次開校務會議時,大都由他一個人作訓話般的交代,很少聽到不同的意見,民主的空氣是聞不到的。在對待人的態度方面,盡管有些人生活腐化,甚至陽奉陰違,但表面上唯命是聽接受訓斥者,反而可以得到他的信任,以後得到軍事重任者此類人不少。但他對那些自覺自愛表裡如一而有骨氣的人,則尊而不親,甚至敬而遠之。他對共產黨同志的態度固然如此,即對鄧演達、嚴重等也是這樣。(季方《我所接觸到的蔣介石》,載李敖編著《清算蔣介石》,第19—20頁)  其中提到蔣介石喜歡查勤務,後來變本加厲。當本書作者李敖、汪榮祖在臺灣服預備軍官役時,蔣介石還要親自檢查廚房和廁所,為瞭他要來查,廁所清幹凈後不準使用,大傢隻好拉野屎,此亦多少反映瞭蔣氏本人軍事教育的限度。他因未進陸軍士官,所以沒有受過完整的軍官教育,他的軍事訓練止於洗馬,也隻能在“生活情況”上做文章瞭。  根據黃埔一期徐向前的回憶,蔣校長還有別種“鬼名堂”:  蔣介石這個人,有許多鬼名堂。黃埔軍校開課後,他每個星期都到學校來,要找十個學生見面、談上幾句話,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和蔣介石單獨見過面、談過話。學生多是些剛剛走向社會的青年人,當然不可能懂蔣介石那一套籠絡人心的手段。許多人對蔣介石親自找去談話,雖是一般地問幾句,都覺得高興和新奇。一些有見識的同學,說蔣介石有點裝腔作勢,但多數人對他還是滿意的。蔣介石通過這種個別見面和談話,認識瞭不少學生,也拉攏瞭不少人。後來,蔣介石嫡系部隊裡的許多將領,都是黃埔生。(徐向前《回顧黃埔軍校》,載《蔣介石與黃埔三傑》,第6頁)  這種“鬼名堂”,終蔣介石一生,屢試不爽,作為籠絡人心,建立自己小圈子的不二法門。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散文:說說我校鄧校長

    鄧校長是我們中學的校長。名文榮,中等個子,待人十分真誠、和善。我似乎從未見他有板起臉孔的時候,臉上總露著善意的笑容。四年多前,他剛調來時,我還沒有退休,我覺得他太過於老實、淳樸瞭,沒一點校長那種威嚴的氣派,竟懷疑他的能力。可實踐證明,他的能力很強,工作也非常地出色。他為人善良、正直、正派,且處處以身作則。他帶領全校師生為素質教育而努力拼搏,聽說,學校年年被評為”素質教育綜合質量考評先進”,還被評為縣”綠色學校”、”市一級學校”等榮譽稱號。因此,他個人也被評上湖州市先進教師、優秀共產黨員、縣”愛崗敬業”十佳標兵等等。而且,他對教師特別的關心。因為他調來後不多久,我便退休瞭。所以,跟他相處時間不是很長,故而我對他也不是很瞭解。昨天,我們士林召開中小學退休教師迎國慶、中秋茶話會。我是數天前接電話通知,於是就去瞭。聽到並看到瞭一些有關鄧校長的事,心裡很受感動,故寫下瞭這篇文字。     一直以來,我們這所小型鄉村初級中學的教育質量,總在全縣名列前茅,受到瞭上級和全鄉民眾的好評。2005學年中考,其升學率等方面,聽說除瞭三所外國語學校外,我校竟居全縣首位,這可是歷年來最好的一年。     學校日常工作比較繁忙,一般地說,對於退休教師是無暇顧及的。然而鄧校長卻不然,他是一向很關心的。每逢節日,在職教職工發點水果、補貼金什麼的,我們退休教師也同樣有。十多天前,他就主動告知退協小組長吳老師,說是國慶、中秋節快到瞭,應該召集一次座談會瞭。讓大傢相互見見面、聊聊天,也瞭解一下學校的有關情況,退休教師們對學校也可以提提意見或建議。這在我個人看來,忙碌中他能想到並如此關心我們退休教師,這恐怕不是很容易的事吧?因為我曾聽一位老同學說,她們那兒還從未開過什麼會呢!     據說,原本集資建的教師宿舍,當初住進瞭二十位中小學教師。後來,因陸續有教師調走等多種原因,他們賣掉房走瞭,現在隻剩下七八位教師瞭。常住的一位退休教師以前曾向他反映,他住房邊的自來水管破裂,往外直冒水,他便即請人及時給予修好。有時下水管道啦、用電線路啦等等出瞭點問題。因為涉及到大多數已不是教師的住戶瞭,所以其維修費用等處理起來比較麻煩,但鄧校長還是盡力及時地給予解決瞭。     70餘歲的吳老師一次生瞭病,他得知以後,便即帶領學校分管工會的陳老師和退休小組組長老吳,曾專程前去吳老師傢,看望瞭她兩次。     有時,年紀較大的退休老師來學校開瞭會以後。讓其一個人回傢去,他便不放心,於是就親自用自己的車送其回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