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樂不思蜀

成語典故_樂不思蜀的故事與誰有關 樂不思蜀主人公是誰

  樂不思蜀成語出處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註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典故】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鬥。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帝曹奐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都城洛陽居住。魏帝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成語典故  蜀後主劉禪投降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於前,蜀官傷感,獨有後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於前,蜀官盡皆墮淚,後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謂賈充曰:“人之常情,乃至於此!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薑維乎?”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傢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  他的舊臣谷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瞭。”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谷正教他的話學瞭一遍,隻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瞭,說“咦,這話怎麼像是谷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瞭。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瞭餘生,傳下瞭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揭秘:史上婚姻失敗才是劉禪樂不思蜀的真正原因

  導讀:劉禪,小名阿鬥,劉備之子,於先主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蜀國皇帝,是為後主。歷來對後主劉禪各方面專傢的評價一直不佳,不是說他囿於暗弱無能、賢愚不辨,就是說他不戰而降,茍且偷安。而“樂不思蜀”一句成語更讓劉禪被牢牢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使之成為後世公認的歷史上最窩囊的皇帝之一,從而對其進行口誅筆伐。  由於劉備彌留之際白帝城托孤,諸葛亮成為名正言順的輔弼大臣,因此劉禪初為皇帝時,對諸葛亮充分信任,軍國大事全權委任於這位赤膽忠心的蜀國丞相。諸葛亮雖然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為國操勞,鞠躬盡瘁,但隻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蔣琬等朝廷重臣賢相相繼去世後,劉禪自身無力把持國政,宦官黃皓開始專權,迫使薑維外出屯田避亂,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成為瞭亡國之君。  其實,當曹魏兵困成都之時,劉禪心裡很清楚要是抵抗,守城將士一定有很大傷忙,而且很有可能招致曹魏屠城,讓百姓遭殃。為瞭保全子民,劉禪在深思熟慮後,決定開門投降。劉禪投降後,北上到達洛陽,被封為安樂公。這樣一來,劉禪多瞭一個賣國的罵名,卻保全瞭百姓的姓名財產,無論在當時老百姓來看,還是從當代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都應該是一件好事。對於劉禪不戰而降,實乃“全國為上之策”。   劉禪降魏後,曹魏權臣司馬昭在一次大宴蜀國君臣時,特意令人演出蜀地歌舞,以觀察劉禪的反應。蜀國舊臣無不觸景生情,深感悲痛,隻有劉禪一人嬉笑自若,開心得不得瞭。司馬昭便問劉禪,還想念蜀國嗎?劉禪馬上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這個歷史上經典成語從此誕生。當然,司馬昭若想殺劉禪,可謂易如反掌,身為階下囚的劉禪,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想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就必須讓司馬昭覺得他懦弱無能、不足為慮,而“此間樂,不思蜀”正是劉禪所釋放的一個煙霧彈,給司馬昭留下瞭:“我無憂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瞭性命。在當時的環境中這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堪稱上上之策。在這個問題上,劉禪實在是一個能稱得起大智若愚的智者賢才。相關閱讀推薦:解讀: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何要殺死出謀劃策的李邈解讀三國時蜀漢亡國的責任:後主劉禪昏庸誤國後主劉禪真的傻嗎?四大理由證明劉禪其實不昏庸!蜀漢後主劉禪:一位被中國歷史扭曲的大氣君主劉禪變成“阿鬥”是因為遭張飛女兒太多虐待?後主劉禪的兒子都有誰?劉禪有幾個兒子?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保全自己性命,這是人的本能,但究其劉禪當時“樂不思蜀”的主要原因,應該是他身為一國之主,卻身不由己先後娶瞭兩位奇醜無比的皇後,而使自己陷入瞭婚姻失敗、性生活不協調的悲慘境地,失去瞭一個帝王所應有的“性福”。那麼,劉禪到底娶瞭哪兩位醜女為後呢?據《三國志》中說:“後主敬哀皇後,車騎將軍張飛長女也。章陵元年,納為太子妃。建興元年,立為皇後。十五年薨,葬南陵。後主張皇後,前後敬哀之妹也。建興十五年,入為貴人。延熙元年春正月,策曰:‘聯統承大業,君臨天下,奉郊廟社稷。今以貴人為皇後。’”《三國演義》中也說:“時後主未立皇後,孔明與群臣上言曰:”故車騎將軍張飛之女甚賢,年十七歲,可納為正宮皇後。”後主即納之。”  劉禪竟然娶瞭張飛之女為妻,而且一娶就是兩個,並先後均立為皇後,劉禪的婚姻生活的悲慘不言而喻。眾所周知,張飛雖然是蜀國的五虎上將,當世英雄,但生的卻是一副“豹頭環眼,燕頜虎須”的貌相。這貌相不僅驚世駭俗,而且還令嬰孩聞名止啼。張飛有如此貌相,而張飛之女的容貌可想而知。娶這樣的女人為妻,對於一個男人,尤其對於一個九五之尊的帝王的身心打擊是何等的巨大?當時隻有十七歲的劉禪應該隻是一個情竇初開,渴望著人生幸福的小男人,但他生在帝王之傢,因此他無力擺脫政治婚姻的束縛。他隻有繼承先主劉備那忍辱負重,審時度世的優良基因,幫助自己渡過瞭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他覺得既然已經失去瞭婚姻生活幸福的權利,就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到國傢大事上來。雖然還是太子,但他已經開始發憤圖強,學習理政,在先主劉備率兵伐吳期間,也曾做過監國太子。即位後,他立志繼承先主聯吳抗曹、以圖天下的戰略思想,派遣諸葛亮率兵伐魏。   但劉禪的後宮生活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他隻有用跑馬鬥雞等娛樂活動來安慰麻醉自己,甚至開始樂於敷衍起張妃來瞭,可是他所不知道的是,人生的苦難,這才剛剛開始。看過《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張飛性格上是有缺陷的,他常常喜歡飲酒至大醉,又喜歡酒後鞭撻士兵。而張妃作為張飛的女兒,身上無疑也潛伏著這些缺陷的性格。深宮生活的寂寞,時間漫長,而心高氣傲的張妃隻有把時間打發在身體單薄的劉禪身上。而劉禪對她欲迎還拒的敷衍態度,無異令她的生活更加苦悶。當這些因素都湊到一起,並且持續瞭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後,量變演變成瞭質變,張妃身上那些潛伏的性格缺陷開始逐漸的明顯起來。於是,劉禪真正的災難來臨瞭。當然,事情究竟嚴重到何種程度,後世已經無從稽考瞭,隻知道後主劉禪時常背人而泣。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劉禪的婚姻無疑是失敗的,劉禪也無疑是一個缺乏和諧性生活的帝王。那麼誰是這場失敗婚姻的幕後推手呢?其實《三國演義》中說得很明白:“時後主未立皇後,孔明與群臣上言曰:”故車騎將軍張飛之女甚賢,年十七歲,可納為正宮皇後。”不言而喻,這場失敗婚姻的幕後推手正是鞠躬盡瘁、為國操勞的諸葛亮。也正是因為劉禪這位可敬的相父率領群臣的一句“上言”,葬送瞭劉禪的一生婚姻的幸福。其實,諸葛亮為劉禪遴選一位醜女皇後並不是偶然而為之,這是建立在他婚姻生活經驗基礎上的深思熟慮的做法。諸葛亮自己娶的就是當時著名的醜女黃月英,而且二人兩情相悅,十分恩愛。不僅如此,頗有才識的黃月英還成為他處理朝政的難得幫手。於是,依照自己“傢有醜妻是個寶”的經驗,諸葛亮為劉禪選擇瞭張飛之女。這也就成為劉禪惱恨諸葛亮的重要原因。  十五年後,當張皇後死去,劉禪長長出瞭一口氣,準備過一點有尊嚴的生活的時候。誰知諸葛亮的繼承人蔣婉卻作主將張飛的小女兒又娶進瞭宮中,先納為貴人,後立為瞭皇後。既然是張飛的女兒,不論是大女兒也好,還是小女兒也罷,其容貌恐怕都是難以恭維的。於是,劉禪繼續承擔和忍受第二次失敗婚姻帶來的痛苦,直到魏兵圍城,自己投降,來到洛陽,司馬昭送來瞭許多真正的美女之時,他才從失敗婚姻陰影下得到完全的解脫。可以想見,“此間樂,不思蜀”無疑是劉禪的一句肺腑之言。說到此,劉禪的“樂不思蜀”的真正原因也就不難理解瞭。 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樂不思蜀的故事與誰有關 樂不思蜀主人公是誰

  樂不思蜀成語出處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註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典故】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鬥。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帝曹奐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都城洛陽居住。魏帝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成語典故  蜀後主劉禪投降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於前,蜀官傷感,獨有後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於前,蜀官盡皆墮淚,後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謂賈充曰:“人之常情,乃至於此!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薑維乎?”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傢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  他的舊臣谷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瞭。”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谷正教他的話學瞭一遍,隻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瞭,說“咦,這話怎麼像是谷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瞭。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瞭餘生,傳下瞭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樂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誰?樂不思蜀是誰的故事

  成語樂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國時蜀漢後主劉禪。樂不思蜀的典故如下:  蜀後主劉禪投降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於前,蜀官傷感,獨有後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於前,蜀官盡皆墮淚,後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謂賈充曰:“人之常情,乃至於此!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薑維乎?”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成語典故  蜀後主劉禪投降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於前,蜀官傷感,獨有後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於前,蜀官盡皆墮淚,後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謂賈充曰:“人之常情,乃至於此!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薑維乎?”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傢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  他的舊臣谷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瞭。”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谷正教他的話學瞭一遍,隻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瞭,說“咦,這話怎麼像是谷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瞭。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瞭餘生,傳下瞭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樂不思蜀_寓言故事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傢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批能幹的文臣武將打下瞭江山,他死後將王位傳給瞭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後,由薑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瞭下坡路。  一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薑維抵擋不住,終於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繼續戰鬥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瞭保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瞭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瞭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後,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為瞭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裡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瞭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裡很快樂,我並不想念蜀國。”  散席後,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傢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裡。’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瞭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隻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傢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傢教我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瞭。  劉禪身為一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瞭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不懈地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