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沉重

沉重打擊中國領先地位的七次事件:歷史上的災難!

  沉重打擊中國文明領先地位的七件事:當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被攻入敘拉古城的羅馬士兵殺死的時候,那個士兵並不知道自己親手扼殺瞭燦爛的古希臘文明。從此歐洲由於宗教迷信進入瞭愚昧黑暗的中世紀,知道一千多年後,科學文明才因為哥白尼,伽利略等人重新回到歐洲大陸,如果這個偶然因素被排除,那麼以古希臘的文明水準,穩定地發展,在之後幾前年裡,歐洲也完全可能成為封建時代的文明中心,而不是隻有中國在幾千年裡孤獨地站立在世界文明的山巔。  無獨有偶,中國古代文明也遭遇過七次類似的重大打擊,如果不是這幾次巨大的打擊,中國古代燦爛的文明甚至完全有可能以自己的加速度,在歐洲的教士們還在幾千年前和古埃及法老一樣的方式在紙草和羊皮上記錄時,就突破到近代文明來。  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不過我們還是可以來看一看,這八個事件究竟是如何阻擋瞭華夏文明發展的車輪,甚至於將文明的發展倒車回去的。說隻有七次,是因為這幾次都影響重大,意義深遠,而類似陳勝吳廣起義這樣的事雖然是重大事件,但是對於中國整體的文明來說,隻是農民起義罷瞭,特別是對於科學文明來說,並起不到什麼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不會進行討論。  第一件:秦始皇的焚書事件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瞭中國,又作瞭廢分封,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有利於文明發展的措施,《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可是不久就發生瞭使文明倒退的“焚書”事件。歷史上說秦始皇焚書總是和坑儒一起說的。不過從現代眼光看,從文明發展的角度看,坑儒事件隻是封建社會中君王殘酷鎮壓政敵所常見的手法,而且被害的儒生,方士據說隻有四百六十人,比起後來幾個朝代的文字獄來說還差的遠。但“焚書”事件對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起到瞭巨大的反作用。  據說在公元213年,當時有個儒傢的學者在宴會上批評秦始皇設郡縣的做法,一些儒生也不斷議論對秦始皇的政策不滿。丞相李斯是恐怕這些反對他的人危害國傢統治或者是自己的地位,提出瞭焚書的建議:   史書除《秦紀》以外,六國史書一律燒掉;《詩》、《書》、百傢語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藏書都集中到郡,由郡守、尉監督燒掉;醫藥、卜筮、種樹等書不在禁列;  於是在全國各地都燃起瞭燒書簡的熊熊大火,過去東周時期幾百年逐步累積起來的諸子百傢學說成果就這樣毀於一旦,很多就此失傳。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不僅僅是這些學術成就的損失。戰國時期百傢爭鳴的局面,非常有利於各類學說的發展,是我國古代學術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正是在中國自行發展出現西方近代科學的前提,如果不是這次焚書事件,百傢爭鳴能夠繼續,很有可能在不久的時代裡,在中國就能有人喊出:“知識就是力量”這樣的豪言,使中國出現培根這樣的哲學傢,並出現現代實驗科學。  可惜的是從此幾千年,直到現在也再也沒有如此良好的學術研究氛圍瞭。因此此後的中國學術研究都隻是在先賢的基礎上發展鞏固,很少出現什麼新的學術思想。  因此中國的科學和文明走上瞭一條獨特的有中國特色的道路。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中國古代最危險的時刻:全國隻剩1400萬人!無敵之師: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九大無敵軍團!得騎兵者得天下:解密中國各個朝代騎兵部隊盤點中國歷史上19大最為恥辱事件!國恥勿忘!!!五千年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女俘:被金兵掠走六千!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第二件事:獨尊儒術  由於秦朝的迅速崩壞,取代的漢朝吸取瞭秦的教訓,要尋找一條不同於秦的道路。  漢武帝的時候,為瞭擺脫上前一代大臣以及太後的影響,尋找能集道德,政法,思想三位一體的治國之道,需要尋求一種哲學體系來支撐。  漢武帝因此到處舉賢納士來尋求治國之道,《漢書.武帝紀第六》記載道:丞相綰奏:“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奏可。”這個丞相綰叫做衛綰,是漢武帝的老師,說使用韓非,商鞅的學說的人隻能亂國,不能使用,因此漢武帝也不再使用法傢的理論,事實上漢朝初期推廣的是蕭規曹隨的黃老之學。而法傢理論對於治理國傢來說是不可避免的,後來中國的朝代也還是不斷有人推崇以法治國。  可是緊接著發生的事情,使以法治國這樣的概念,再也沒有成為中國人思想中的主題,現在社會上,我們抱怨法律不健全,不斷有人以權蓋法,官本位等思想,就是從這件事種下的根。  《漢書·董仲舒傳》中的這段文字:“及仲舒對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傢,立學校之官,州郡舉茂材孝廉,皆自仲舒發之。”就是說隻發揚孔子的學說,廢除其他的學說。董仲舒這個名字應該是被永遠記住的名字,就是這個人以自己的智慧徹底謀殺瞭所有其他偉大的學說,使現代人評論中國人的哲學思想時,首先想到是是儒傢思想,甚至隻有儒傢思想。這樣後世的知識分子隻能學習儒傢學說,先秦的百傢爭鳴的學術自由自然是妄想,甚至於連學習其他學術思想的機會都沒有瞭,因為隻剩下儒學才是學習,並為國傢錄取的正路。   這一點和歐洲中世紀隻有學習神學才是唯一獲得知識的正式途徑沒有什麼區別。雖然漢武帝采用這個措施對漢朝的統治是有利的,但是對於中國的文明發展來說,在以後付出瞭慘痛的代價。特別是封建後期,儒傢思想成為制約文明發展的因素後,董仲舒獨尊儒術所造成的儒學在中國也造成瞭特別厚重的枷鎖,使的中國在向近代科學邁進時步履艱難。  於是中國後面幾千年的文明許多學者都概括為儒傢文明,這聽上去便不覺的是很豐富的感覺。  但是,由於中國文明這時候還是處於封建社會的上升期,之後還是創造出盛唐這樣的文明高潮。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第三件事:金元入侵  隨著歷史車輪到達宋代,中國特色的封建文明達到瞭最高峰,宋朝的賦稅收入在中國古代歷史中也是最高,人民生活水平也相當高,導致司馬光慨嘆: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有西方學者說當時一位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東京汴梁一個看城門的士兵。宋代的科學文化也達到瞭高潮,理學傢程頤的“格物致知”已經體現出科學研究的思想,沈括等科學傢的成就達到瞭當時世界最領先的水準。而當時甚至已經出現瞭工廠生產等資本主義萌芽,就在這樣一個發展的最好時機,由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使這個時機被錯過,否則中國可能是最先實現工業革命的國傢,而這個時機的錯過,導致中國再也沒有在封建社會時期遇到這樣好的發展時機。  北方金元的連續入侵,導致中國北方的生產水平完全倒退。  由於金元都屬於遊牧民族,在進入中原後都按遊牧民族慣例大肆掠殺,使北方的人口大幅降低,其中部分則遷移到南方(其中唯一的好處是使南方特別是兩廣地區的文明大大的發展瞭),金元統治者還在中原實行原始的奴隸制度,在農業區實行放牧,以及民族歧視政策,這些都導致瞭當地文明的倒退。讓人感嘆的是,當金的後裔滿清又一次統治中原的時候,他們又犯瞭同樣的錯誤,比如歧視漢人,滿人不從事生產,不讀書,甚至將杭州的西湖改成瞭馬場,不過由於明朝的經濟文化並不出眾,因此文化上的倒退並不象在宋朝的那次那樣明顯。   而中國封建文明也因此開始慢慢地走向下坡路。  當金元的遊牧民族逐步被當地漢民族先進的文明同化時,已經過瞭幾百年,而再也沒有機會達到北宋那好的時期。這當然是因為其後的唯一的漢族政權明王朝,在科技文明等發展的方面實在是做的最糟糕的一個朝代。  可以說幾乎都是失敗的,倒退的。  因此阻礙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大事件裡和明朝相關的是最多的。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第四件事:明朝的統治方針  這樣的段落標題似乎對明朝的統治者太過於苛刻瞭,但事實上一點也沒錯,明朝幾代君王裡除瞭明成祖萬歷帝還算可以外,其他的君王都基本可算是昏君,整個國傢在統治下,整個國傢生產落後,毫無朝氣,到處是密探的恐怖統治,可說是最差的封建時期瞭。  自明太祖朱元璋取得天下後,為瞭將元朝強制實行的牧業恢復為農業,將大量的土地分配給農民,使得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不過這種開國時期的發展相當程度是在元朝長期的生產力壓制後的反彈,如果換成任何一個前朝政權來統治也都能達到開國時期的發展。由於對剛剛從蒙古統治壓抑下,明朝的統治者對於傳統特別著重,理學這時候發展成為用儒學中的倫理來管理國傢,人民生活的一切方面的理論。而這樣的理論宣揚的不是發展,而是禁欲,隻要維持原始的農業自然經濟就可以瞭,這樣才符合簡樸的道德風范。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生產完全走回封建社會初期的形式去瞭,因此在後期,導致糧食供應趕不上人口的增長。  在這樣的治國方針下,雖然在中後期,又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即使沒有滿人的入侵,還是很難爆發出工業革命的。  與此理雪傢們已經完全脫離瞭宋朝理學初創時尋求天地間真理的初衷,變成完全僵化,淪為統治階層工具的東西,在同時禁錮著人們的思想。而八股文的出現,使得知識分子階層整體被僵化,從而使得科學文明再一次停步瞭。   第五件事:明朝的八股文  朱元璋有一次臨朝聽奏,刑部主事茹太素寫瞭洋洋萬言陳說時務,朱讀瞭半天也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不由得大怒,將茹責打瞭一頓。後來又讓人繼續讀,讀到最後才涉及正題,所提幾條建議也還可行。他一面向茹道歉,一面下令糾正浮誇的文風。又欽定瞭奏言的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八個部分組成,通稱“八股文”。又規定在科舉中,應試考生也要按八股文體做文章,後來連字數都有瞭限制。這種文體格式死板,內容空洞,束縛人們思路。可是讀書人為瞭考功名,都隻好學習八股文,很多人連書都不讀瞭,隻研究怎樣寫好八股文,於是這樣發展出來的知識分子,很多也是毫無思想,可見對文明的發展八股文起瞭多大的破壞作用。所以明末清初的大學者顧炎武曾說:“八股之害,甚於焚書。”  當明清兩朝的讀書人開始沉迷在八股文裡鉆營時,整個國傢的科技文化的發展便陷於停頓瞭。  但是由於一個人的存在,當時中國還是很可能成為近代史中領先的強國,那就是鄭和,這個人比哥倫佈早九十年率領他的船隊(由他的副手率領)發現瞭美洲和澳洲。鄭和的功績我們都很知道瞭,可以這樣講,當時成為世界的霸主,建立日不落中華帝國的不二時機就在眼前。當時中國事實上也的確是稱霸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霸主,鄭和的寶船是1500噸的巨艦,百年後哥倫佈使用的最大的船才100噸。隻要鄭和所進行的偉大事業能繼續下去,現在在美洲,澳洲以及世界其他很多地方建立龐大殖民帝國的將是中國人,可是由於明王朝的理學觀念和下文所說的事件,使我們錯過瞭在地球上拓展國土的最好時機。分頁:4/6頁  上一頁23456下一頁  第六件事:明清的海禁和劉大夏的極端愚蠢  鄭和七次下西洋,獲得瞭極大的成功,他航海所得到的資料和航海技術,也使得當時中國是海上的絕對霸主。  可是前文已經說過明朝的治國方針是一種非常保守的,滿足於自給自足的思想,發展生產對於明朝來說不不對的,因為這違背瞭簡樸的美德。因此當時的永樂帝和大臣們沒有一個從鄭和的描述聯想到其中的巨大商業利益。當然由於當時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富足最強大國傢,這些王孫大臣自然沒有動力去海外撈世界。於此相反,當時歐洲各國的君主無不夢想著能打開到東方的新航路,帶來大量財富,對航海都非常支持。不過我國東南沿海的居民一直都有出海的傳統,當時民間的海上貿易也相當繁榮,因此如果明能支持航海事業,中國人建立美洲殖民地完全是可能的。  可是由於日本的倭寇開始騷擾中國沿海,明朝便禁止瞭民間出海,明太祖屢頒海禁令。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宣佈“仍禁瀕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又宣佈“林示瀕海民私通誨外諸國”。洪武十七年正月, “

諸葛亮“賢相”名不副實 治下的百姓負擔沉重

  名不副實的賢相諸葛亮:諸葛亮為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可稱中國古代最受贊譽崇拜,也最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傢、軍事傢,《三國演義》還將他描繪成一個能神機妙算、未卜先知的智慧之神。他輔佐劉備建立蜀國,其兢兢業業、鞠躬盡瘁的人生與品格,是人們心目中最完美的輔弼大臣形象,成為中國人理想中“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英雄人物。諸葛亮的形象已經深深紮根在民眾的心中,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中的地位極為重要。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符合這一形象?如果有相當差距的話,人們為什麼要刻意塑造這個完美偶像?這個偶像在中國傳統政法文化中又象征或意味著什麼?……千萬不要小覷這些問題,其中可隱藏著許多傳統政治文化的秘密。  應該承認,諸葛亮是一位頗有智謀與成就的歷史人物,二十七歲時的《隆中對》已見一斑,此後在輔佐劉備建立蜀國的過程中,也時有出彩的計謀或過人的膽略。然而從三國歷史的大局來看,蜀漢是一個戰敗之國,許多戰略上的失誤與戰術上的敗筆,也都與諸葛亮有關。如關羽大意失荊州,不但是關羽的責任,同時也是掌握總局的諸葛亮幾乎不作為的結果。再有劉備死後,諸葛亮對蜀國的經營也存在許多問題,如人才的儲備、國力的提升等方面,都捉襟見肘、自以為是。尤其是缺乏群策群力的謀略,往往一意孤行,對大將魏延抱有成見,使劉禪成為扶不起的阿鬥,乃至蜀國很快滅亡。然而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有太多的人在為諸葛亮的形象工程塗脂抹粉,推崇備至,乃至將其塑造得近乎完美,從神化發展到妖化,杜撰出借東風、空城計之類的傳奇故事,而使歷史越來越離譜。   問題在中國文化塑造出這樣一個官員高大形象,其原因與目的何在?諸葛亮之所以能登上神壇,首先要歸功於本人對主子忠貞的品質,在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狀況下,依然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永安宮托孤時曾明確表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類詔書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它使諸葛亮可以名正言順地取劉禪帝位而代之,同時劉備死後,諸葛亮集軍、政、財、文大權於一身達九年之久,然而他卻從來不存此“邪念”而依然忠心耿耿。與同時代人曹丕、司馬炎諸人握有軍政大權後最終篡位相比,似有天壤之別。曹操、司馬懿、司馬昭等人雖沒有篡位,但逼宮、殺弒及宮廷政變的一系列行為,也使諸葛亮頗為忠貞的一生品行之魅力更相得益彰。相關閱讀推薦:揭秘:薑子牙孫臏諸葛亮劉伯溫之間有什麼關系?諸葛亮氣死人不償命:盤點那些被諸葛亮氣死的人揭秘:諸葛亮前後六次北伐為何全都無功而返?龐統之死源自諸葛亮的嫉妒:龐統是怎麼死的?三國諸葛亮vs司馬懿: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更厲害?諸葛亮並未“揮淚斬馬謖”?馬謖到底是怎麼死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加上其賢相、廉吏兩者兼有的身份,其官奴人格完全符合最高統治者與制度文化的需要,是使統治保持穩定的支撐點,是緩和社會各種矛盾的潤滑劑。總之,中國古代這樣的官員十分罕見而難能可貴。在忠貞標準上,諸葛亮的傢人與子孫亦無瑕疵。其子諸葛瞻雖不具將帥才華,沒能利用有利地勢抵禦魏軍的進攻,致使魏軍鄧艾部長驅直入。但他繼承瞭其父的“忠貞”衣缽,拒絕瞭鄧艾表封“瑯琊王”等高官厚祿的引誘,斬瞭來使以示決絕,並為蜀國戰死於綿竹,壯烈成仁而不辱先父名節。其孫諸葛尚也同樣“乃馳赴魏軍而死”,又為祖父“忠貞”名節錦上添花。有如是不貳忠臣及後代,後世統治者與文化人當然要大加推崇。諸葛亮遂成為統治階級與傳統文化標榜推崇的一面旗幟。  但認真考察一下諸葛亮統治下的蜀國,許多方面都存在嚴重問題。一是龐大的國傢機器與民眾的沉重負擔,隻有九十多萬人口的蜀國,官吏竟達四萬多,軍隊更在十五萬以上,平均二十七人養一個官,並負擔近五個士兵。民眾不但供養著這龐大的國傢機器,而且青壯年主要在前線軍隊,後方生產第一線的,已大多為婦孺老幼。龐大的國傢機器成為懸在民眾頭上的利劍。二是對民眾的嚴密控制,用嚴刑峻法統治。據《蜀記》引郭沖五事,諸葛亮認為,劉璋治蜀時,刑法太輕,導致蜀人忘瞭君臣之道,所以他要“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榮恩並濟,上下有節。”其目的在維護君臣之道,維護統治的穩定。《三國志·諸葛亮傳第五》所謂“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雖說其德刑兼用而民無怨,然終掩蓋不瞭嚴刑峻法的事實。總之,諸葛亮時代,西蜀是典型的戰時經濟體制,它的特點是一切服務於前線,一切都為瞭戰爭,民眾的疾苦生死基本無暇顧及。有關記載隻字不提民眾遭受的戰爭苦難,隻字不提蜀國人口急驟下降的事實。   諸葛亮的計謀一生,最為人們津津樂道,認為他足智多謀,天下無雙。然而很少有人去思考一下,其計謀的用意與目的何在?因為諸葛亮的錦囊妙計,人間往往會多灑下一掬掬悲慘眼淚,國傢常常又多瞭一片片的焦土,除瞭用人民的血肉給軍閥們整合其勢力范圍,其錦囊妙計又有多少價值?為什麼人們要崇拜整天用謀略去算計別人,去互相殘殺,去爭權奪地,去火燒,去水淹……連他自己都說:“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諸葛亮為什麼會有這樣擔心呢?問題就在於戰爭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伏屍千萬,血流成河,同時對環境、文化的破壞,這些諸葛亮心中都是有點清楚的,後人倒似乎一無感覺。當然,有人會說這是時代使然,不必苛責個人。問題是後人為什麼還要如此崇拜這些戰爭殺人的計謀?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身受其害,甚至被當作炮灰的平民百姓,卻自覺自願地在贊美、崇敬這些以計謀取勝的戰神,這是一個民族的病態,還是一種文化的墮落?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黃巢起義簡介 加速大唐走向滅亡的沉重一擊

  黃巢起義簡介:黃巢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相當重要的的農民起義運動,是對王仙芝起義的延續,是唐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直接打擊瞭唐朝政府的腐朽統治,沖擊瞭封建最高統治者,導致唐末國力大衰,加速瞭唐朝的滅亡。  公元874年底,王仙芝在長垣舉起農民起義的大旗,幾天之內,竟有千人響應。黃巢聞訊,驚喜萬分。他立即帶領私鹽販子和兄弟子侄黃揆和黃恩鄴等八人在冤句(今山東菏澤市西南)起兵,響應王仙芝。起義隊伍十幾天就發展到幾千人,與王仙芝在曹州會師後,兩軍合一,兵力達到萬人之眾。  黃巢不僅為人正直、志向遠大,而且頗有軍事指揮才能。黃巢軍最初東攻沂州(今山東臨沂)不克;轉攻河南,攻占陽翟(今河南禹縣)、郟城(今河南郟縣)等8縣,進逼汝州,直指東都洛陽。王仙芝部屬王鐐是宰相王鐸堂弟,他為王寫信給蘄州刺史裴偓,表示願意接受“招安”。是年年底裴偓誘降王仙芝,願授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禦史之職。黃巢聞知後堅決反對。他大罵王仙芝:“始吾與汝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汝獨取官而去,使此五千餘眾何所歸乎?”(《資治通鑒·巻第二百五十二》)。隨後黃巢又以杖擊王仙芝頭部,致其頭破血流,其眾喧嘩不已。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王仙芝在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兵敗被曾元裕部斬殺,餘部奔亳州(治今安徽亳州市)投靠黃巢,推黃巢為黃王,自稱“沖天大將軍”,轉戰黃淮流域,又進軍長江下遊一帶。   黃巢自從與王仙芝分裂後,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八月,巢擊敗曹全晟,采取靈活多樣的戰略戰術,一路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連戰連勝,向所披靡,順利度過淮河、跨過長江。淮北形勢緊急,揚州太守高駢懾於其威勢,坐守揚州,保存實力,各州縣望風而降。十月,黃巢攻陷申州(今河南信陽),入潁州(治今安徽阜陽)、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徐州(治江今蘇徐州)、兗州(治今山東兗州)。十一月,黃巢至汝州,十七日攻下東都洛陽,直逼長安。公元881年1月8日五月,唐僖宗帶隨從宦官田令孜等倉皇逃奔四川成都;留守東都的劉允章率百官迎接;十多天後從洛陽揮兵西進,僅激戰六日,十二月初三,攻下潼關(今陜西潼關東北),初四攻下華州(治今陜西華縣),後抵霸上。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黃巢軍進入長安,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眾迎接黃巢大軍進城。廣明元年十一月(881年1月16日),即位於含元殿,建立瞭大齊政權,年號金統。  此時的唐朝皇帝雖然敗走他鄉,但黃巢隻在長安享受瞭四個月的皇王安穩日子,便被唐朝節度使鄭畋、程宗楚十萬人馬包圍,黃巢無奈,撤出長安。公元884年,黃巢攻打陳州不下,又被唐軍層層包圍,無法突圍,於是拔劍自刎。黃巢戰死後,黃巢從子黃皓率殘部流竄,號“浪蕩軍”。昭宗天復初年,進攻湖南時,為湘陰土豪鄧進思所伏殺,至此為止,叱吒風雲的唐末黃巢農民起義軍,終以失敗而告終,為後世留下不盡滾滾哀思。  黃巢出身鹽商傢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祖父讓他為菊花詩連句,黃巢思索半天後,口應曰:“堪於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巢父怪罪他狂妄,欲擊打黃巢。黃巢的爺爺說:“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黃巢答應後,不假思索,出口成章。詩曰:“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由此看來,黃巢從小就志向高遠,豪氣沖天,不同於一般。相關閱讀推薦:赤眉軍的由來 赤眉起義的名字是怎麼來的?綠林赤眉起義是什麼時候爆發的?王莽的覆滅赤眉起義為什麼會失敗?赤眉軍是被誰打敗的?謎案!黃巢率40萬起義軍盜武則天墓為何失敗暴虐黃巢叛亂:開設”吃人工廠”敲骨吸髓

黃巢起義簡介 加速大唐走向滅亡的沉重一擊

  黃巢起義簡介:黃巢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相當重要的的農民起義運動,是對王仙芝起義的延續,是唐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直接打擊瞭唐朝政府的腐朽統治,沖擊瞭封建最高統治者,導致唐末國力大衰,加速瞭唐朝的滅亡。  公元874年底,王仙芝在長垣舉起農民起義的大旗,幾天之內,竟有千人響應。黃巢聞訊,驚喜萬分。他立即帶領私鹽販子和兄弟子侄黃揆和黃恩鄴等八人在冤句(今山東菏澤市西南)起兵,響應王仙芝。起義隊伍十幾天就發展到幾千人,與王仙芝在曹州會師後,兩軍合一,兵力達到萬人之眾。  黃巢不僅為人正直、志向遠大,而且頗有軍事指揮才能。黃巢軍最初東攻沂州(今山東臨沂)不克;轉攻河南,攻占陽翟(今河南禹縣)、郟城(今河南郟縣)等8縣,進逼汝州,直指東都洛陽。王仙芝部屬王鐐是宰相王鐸堂弟,他為王寫信給蘄州刺史裴偓,表示願意接受“招安”。是年年底裴偓誘降王仙芝,願授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禦史之職。黃巢聞知後堅決反對。他大罵王仙芝:“始吾與汝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汝獨取官而去,使此五千餘眾何所歸乎?”(《資治通鑒·巻第二百五十二》)。隨後黃巢又以杖擊王仙芝頭部,致其頭破血流,其眾喧嘩不已。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王仙芝在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兵敗被曾元裕部斬殺,餘部奔亳州(治今安徽亳州市)投靠黃巢,推黃巢為黃王,自稱“沖天大將軍”,轉戰黃淮流域,又進軍長江下遊一帶。   黃巢自從與王仙芝分裂後,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八月,巢擊敗曹全晟,采取靈活多樣的戰略戰術,一路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連戰連勝,向所披靡,順利度過淮河、跨過長江。淮北形勢緊急,揚州太守高駢懾於其威勢,坐守揚州,保存實力,各州縣望風而降。十月,黃巢攻陷申州(今河南信陽),入潁州(治今安徽阜陽)、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徐州(治江今蘇徐州)、兗州(治今山東兗州)。十一月,黃巢至汝州,十七日攻下東都洛陽,直逼長安。公元881年1月8日五月,唐僖宗帶隨從宦官田令孜等倉皇逃奔四川成都;留守東都的劉允章率百官迎接;十多天後從洛陽揮兵西進,僅激戰六日,十二月初三,攻下潼關(今陜西潼關東北),初四攻下華州(治今陜西華縣),後抵霸上。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黃巢軍進入長安,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眾迎接黃巢大軍進城。廣明元年十一月(881年1月16日),即位於含元殿,建立瞭大齊政權,年號金統。  此時的唐朝皇帝雖然敗走他鄉,但黃巢隻在長安享受瞭四個月的皇王安穩日子,便被唐朝節度使鄭畋、程宗楚十萬人馬包圍,黃巢無奈,撤出長安。公元884年,黃巢攻打陳州不下,又被唐軍層層包圍,無法突圍,於是拔劍自刎。黃巢戰死後,黃巢從子黃皓率殘部流竄,號“浪蕩軍”。昭宗天復初年,進攻湖南時,為湘陰土豪鄧進思所伏殺,至此為止,叱吒風雲的唐末黃巢農民起義軍,終以失敗而告終,為後世留下不盡滾滾哀思。  黃巢出身鹽商傢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祖父讓他為菊花詩連句,黃巢思索半天後,口應曰:“堪於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巢父怪罪他狂妄,欲擊打黃巢。黃巢的爺爺說:“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黃巢答應後,不假思索,出口成章。詩曰:“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由此看來,黃巢從小就志向高遠,豪氣沖天,不同於一般。

散文:用低頭的姿態幸福地穿越沉重的日子

站在高四的門檻上回望高三的日子,眼睛裡寫滿艷羨,這是一種怎麼的悲哀?一切都還那麼清晰可觸。6月6日下午,整理完的教室就像一個靈堂,墻壁上掛著的名人名言也全都用白報紙遮瞭起來,隻剩下桔黃色的桌椅在這肅殺悲涼的氛圍中無辜地呻吟。離開時,憋瞭一眼黑板上寫的“誠信考試”,眼睛一陣劇痛,然後我就看到四個穿著白衣的小鬼不屑卻有一絲詭秘的笑,跌跌撞撞趕緊往外跑,樓道裡,大傢禮儀式地相互擁抱,說“好好考試”就匆匆分別瞭,我知道接下來的兩天壓抑瞭大傢緬懷的勇氣,友誼,相知……都是高考完之後的事情。站在學校大門前,我象征性地流瞭幾滴淚,虔誠地說“希望大傢全都金榜題名”然後視死如歸般走掉。文科考點設在另一所中學,幾個關系不錯的同學各自找完考場後一起去瞭就近的城市廣場,大傢圍坐在噴泉四周,唱“我是一頭小毛驢,從來也不騎……”聲音高過隨噴泉起動的音樂,引來旁人茫然的憎惡,風吹著不太幹凈的水滴,打濕發梢,落在臉上、衣服上,心卻怎麼都無法沉淀出一種平靜。最無法紀念的就是7號和8號瞭,我想,我們是真的長大瞭,因為大傢不會再像小時候一樣,任性地把所有的內心感受都表現在臉上。無論發揮得怎樣就,都可以帶著一抹淡淡的笑,從容地談論幾句,然後回傢準備下一科戰鬥。這兩天就在這場沒有彌漫著硝煙的戰爭裡急速地緩慢流過。8號下午5點的鈴聲響起,無意間細細品讀大傢各異的表情,喜悅抑或是落迫都不在重要,重要的是解脫瞭,釋然瞭……9號回學校拿答案。再站在校門口已經徹底換瞭一種心境。我還記得高一報到那天的雄心壯志和不知所措。如今已全都灰飛煙滅,隻蜷曲著一些傷感。接下來就是估分——查資料——報志願一系列事情,剩下的就是煎熬般的等待。於是十幾個人約好到n地旅遊,爬山,遊泳。旱冰……讓身體達到疲憊的極限。用汗水洗滌心理的不安,然後回到旅館,把自己重重地扔到床上,肆意地將身體展開,呆呆地望著天花板,腦子裡一片空白,有迅速顯現出各種片段和可能。25號“168”查分熱線開通。下午,班主任打電話問我怎樣,聽到她甜甜的聲音,我忽然想吐,吐個翻江倒海,她說:“去補習吧!固執就是你最大的資本。”放下電話,想著會經歷一種怎樣的高四,頓時淚水淹沒瞭我的視線,然後我聽到瞭破碎的聲音,那些積淀瞭一年的苦水,翡翠般晶瑩!26號去學校拿成績單,這一天沒有人可以寵辱不驚,也沒有人可以做出一副“與世無爭”的姿態,我看瞭班裡所有人的成績,那個自詡“非北大不上”的女孩考的一團糟,一個平時很不起眼的男生,居然越過一本線……隻是大傢全都驚訝於我那少的可憐的分數,更訝於超乎尋常的平靜。回到傢,媽媽自我嘲諷般地說“人傢s君,傢裡窮得一分錢也沒有錢也沒有,可就是爭氣,楞是考瞭個570,我要是他母親,砸鍋賣鐵也要供他讀書。”我無語。那個s君,隻是一個人在編織一份虛幻的美好,卻獨獨不敢面對現實,我真的沒有看不起他啊,隻是覺得他很可憐。因為我懂,這不是虛榮,隻是一個男孩子的無奈。我不會戳穿他的謊言,隻是希望他不會在這個看似很樂觀的分數裡淪陷……真的很可悲。這麼多人成瞭應試教育的犧牲品,連思想都變得畸形。鄰班的班主任請570分以上的同學吃飯,剛聽到這個消息先是一震,然後就不以為義瞭。這寫可親可敬的園丁啊!做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卻幹著最卑鄙的勾當。但轉念一想,算瞭,誰都不是聖人,誰都是在為自己而活,班裡那個考上f大的女孩,不也隻請570分以上的同學聚瞭聚嗎?隻是覺得很可笑,原來感情的親疏是以570分為分界線的啊!這可以用靈魂的卑微與高尚衡量嗎?補習是以7月16日開始,在這20天裡,我習慣瞭走在街上,任背後指指點點的聲音飄進耳朵裡:—那不是**傢的閨女,竟沒考上哎!—何止呢?都說她可要強瞭,卻二本線也沒達,我看也不過如此。共2頁,當前第1頁12※本文作者:沫沫的天空※

人生是一份沉重的工作

人生最大的成功,不是永遠也不失敗,而是屢敗卻還能屢戰。                                                              人的一生經常年少時裝老成,青年時迷茫,中年喜歡拿自己的成就和別人做比較,很容易心裡受挫折,到老年時卻又像一個沒有成年的小孩子。我們一直這樣矛盾地活著,而我們的一生,就這樣過去瞭。                                                   人的一生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好,但也不像我們想的那麼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