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活埋

趙高的“A面”:從小天資聰慧 哥哥父親被秦活埋

  趙高(?-前207年),嬴姓,趙氏。中國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著名宦官(一說並非宦官)。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 (一說趙國宗室遠親),入秦宮為宦官(一說趙高為“宦官”乃後世曲解),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另立子嬰(秦始皇大兒子扶蘇的兒子)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趙高從一名宦官起傢,依仗著秦二世胡亥對他的寵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瞭頂峰,從而加速瞭它的滅亡。故陸賈嘆曰:“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指秦朝滅亡)”而《戰國策》的編者劉向更是直言不諱:“秦信同姓(即宗室,這裡指趙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國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於行法,不在於信同姓。”  另外,趙高還是秦漢時期的書法大傢,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雲:“趙高作《爰歷篇》,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漢、吳三朝書法傢五十九人,中有趙高。南朝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謂趙高“善大篆”。唐·張懷瓘《書斷》卷上《大篆》日:“趙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書。”著有《爰歷篇》六章。   一提起秦朝的趙高,大傢想到的是指鹿為馬篡改詔書,制造秦朝宮廷政變,濫殺無辜,最後殺死秦二世,造成瞭秦朝的滅亡。這些都是趙高的B面,是斷章取義,如果聯系趙高的人生前半段,得出的結論就會天壤之別,下面我們拋開個人之見,聽一下趙高的A面。  趙高是趙國人,從小天資聰慧喜歡讀書,父親、母親加上兄弟六人,一傢人其樂融融。這時候,秦始皇要統一六國,派白起帶兵攻打趙國,趙國民眾自發保衛國傢,趙高的父親帶著趙高的四個哥哥上瞭戰場,傢裡就剩下趙高、母親和小弟弟趙成。長平之戰趙國大敗,白起把趙國軍隊40萬人全部活埋,這其中就包括趙高的父親和四個哥哥。  消息傳瞭回來,趙高的母親當場暈瞭過去,趙高發誓要為父親和哥哥們報仇。不久趙國淪陷,趙高、趙成及母親都被抓到瞭秦國作為奴隸。趙高母親因為身體有病幹活慢受刑,變成瞭殘疾,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久也死瞭,趙高抱著弟弟趙成也不敢哭。  趙高怕被別人害死,把仇恨埋在心裡,一心想顛覆秦國,為親人們報仇,天天工作也不說話,時間一長,大傢放松瞭警惕,因為他知識淵博做事認真,所以別人也很喜歡他,不久在上司介紹下,他娶瞭妻子,生瞭一個女兒,一傢三口人生活得很好。  就在他漸漸意志有些動搖的時候,因為他對法律瞭如指掌,被秦始皇看中,想重用他,但是他來自趙國,秦始皇不放心,命人閹瞭趙高。怕他工作分心,殺瞭他的妻子、女兒,還有他的弟弟趙成。趙高發誓一定要血債血還。以後,趙高瘋狂對待秦國的舉動,大傢就都知道瞭。  古人很多詩也在贊美趙高,比如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屈大均的詩:“可憐百萬死秦孤,隻有趙高能雪恥。趙高生長趙王傢,淚灑長平作血死。報趙盡傾秦縣郡,報韓隻得博浪沙。”相關閱讀推薦:歷史上孟薑女哭長城的真相?竟然是後人栽贓秦始皇!秦始皇未曾焚書坑儒:這個說法是理解史書錯誤秦始皇和漢武帝為封建帝王做出瞭哪些重要貢獻?真相還是謊言?秦始皇真跟外星人有過密切接觸?為何在歷史上秦始皇的龐大後宮史書上隻字不提?

歷史的誤讀:史書上經常出現的坑殺一次不是活埋

  《史記》記載,戰國末期的秦趙長平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大戰,戰爭的結果是趙國失敗,四十萬降卒被秦軍“坑殺”。從多種古籍對這事的記載看,這不應該是虛構的,應該是歷史的真實事件。有人認為“四十萬”系“十四萬”之誤,但學界多取四十萬之說。這次“坑殺”一直被理解為:活埋。因為這樣,長平之戰就更血腥瞭。但是細究此事,活埋之說,卻極不合理。   “坑殺”趙卒四十萬實在是瞭不得的大事,許多古籍對這事有記載,敘述大同小異。《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白起之後,又出現一次大的“坑殺”,那就是項羽“坑殺”秦軍降卒。   《史記·項羽本紀》:“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到新安。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將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佈、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又是坑殺,又是二十萬人。

孫立人:敢於把日本鬼子活埋的中國抗日悍將!

  導讀:孫立人(1900.12.8-1990.11.19)字撫民,號仲能,漢族,安徽廬江人,抗日名將。歷任國民政府師長、軍長,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  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如下山猛虎般撲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於邦。當日軍俘虜被帶到孫立人的面前時,孫立人厭惡地皺皺眉頭,不加思索地命令參謀:“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槍斃,今後都這樣辦。”命令被迅速執行。日軍第十八師團曾在中國戰場上犯下累累罪行,這些俘虜手上沾滿中國人的鮮血,當然在劫難逃。  1937年10月,孫立人率部參加凇滬抗戰。在蘊藻浜一線的阻擊戰中身先士卒,負傷十三處。次年傷愈後又率部參加瞭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財政部重組稅警總團,孫立人晉級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州都勻練兵。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這支非正規部隊成為國民黨最精銳部隊之一。1941年12月,稅警總團改編為新三十八師,隸屬於第六十六軍,孫立人任少將師長。  1942年2月,中國組成遠征軍,下轄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4月,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於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一師及裝甲第七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奉史迪威之命親率113團星夜馳援,18日凌晨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一個大隊,解除瞭七千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五百餘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十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之後,蔣介石給他頒發瞭四等雲麾勛章。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勛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帝國司令”勛章,孫立人是第一個獲得這種勛章的外籍將領。  仁安羌戰後,新三十八師掩護英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向西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絕瞭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決定率軍向北撤回雲南。孫立人奉命率新三十八師為第五軍殿後。5月9日,杜聿明見滇緬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軍占領,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雲南,並要新三十八師繼續殿後。孫立人當即表示反對,認為繞過密支拿經野人山路途較遠,且道路艱難,渺無人煙,給養樣困難。而目前遠征軍尚有四個師,不如集中兵力,趁敵立足未穩,奪回密支拿,沿滇緬公路回國。杜聿明不聽。孫立人便拒絕服從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羅卓英的命令,率新三十八師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親自端起沖鋒槍率領士兵沖鋒陷陣,打垮日軍多次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瞭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   1942年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部隊改編成新一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師。1943年10月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  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如下山猛虎般撲向胡康河谷。占領於邦後,孫立人攻勢不減,於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與廖耀湘新二十二師兩路夾擊攻克孟關。3月9日,孫師113團與美軍突擊隊聯手攻占瓦魯班。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十八師團死傷過半,狼狽逃出胡康河谷。據日軍戰史記載:“在九州編成,轉戰中國,素有把握的第十八師團,與中國軍戰鬥最自信,豈料胡康河谷的中國軍隊,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瞭面貌,……使我軍損失慘重……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駐印軍攻占胡康河谷後,3月14日乘勝向孟拱河谷進攻。新三十八師113團從左翼翻山越嶺迂回到堅佈山後方,和新二十二師兩面夾擊,29日攻占堅佈山天險,扣開瞭孟拱河谷的大門。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計劃,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分別向孟拱和加邁攻擊前進。5月下旬,孫立人從繳獲的日軍信件中獲知:由於日軍第十八師團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師包圍,加邁城內兵力極為空虛,師團長田中新一坐守空城,驚恐萬狀。孫立人見機而行,不拘泥於原定計劃,以112團秘密渡過南高江,向加邁南面的西通迂回,切斷加邁日軍的後路;以113團向西進取加邁;以114團向南對孟拱實施大縱深穿插。6月16日,113團與新二十二師會師加邁,日第十八師團團長田中新一率1500餘殘兵倉皇南逃。6月25日,孫師114團攻克孟拱。8月3日,中美聯軍克復密支那。至此,反攻緬北的第一期戰鬥結束。中國駐印軍給日軍王牌第十八師團等部以毀滅性打擊,殲滅日軍2萬多人,一雪兩年前兵敗緬甸的恥辱。史迪威稱此戰為“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  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一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一軍和新六軍。孫立人任新一軍中將軍長,下轄新三十八師和新三十師(後廖耀湘新六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五十師編入新一軍)。  1944年10月,反攻緬北的第二期戰鬥開始。中國駐印軍由密支那、孟拱分兩路繼續向南進攻。孫立人率新一軍為東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進攻,連續攻取八莫、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的芒友,打通瞭滇緬公路。隨後,孫立人指揮新一軍各師團繼續猛進,3月8日攻占臘戍,3月23占領南圖,24日占領細胞,27日攻克猛巖,勝利結束第二次緬甸戰役。  孫立人和他的新三十八師、新一軍,在遠征緬甸,協同盟軍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東征西討,迭克強敵屢建戰功,其運用的戰術、顯示的戰力為國內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當時的國際輿論界贊譽孫立人為“東方的隆美爾”。  1945年7月,孫立人率新一軍返抵廣西南寧,準備反攻廣州。同月,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之邀,孫立人赴歐考察歐洲戰場。8月15日,侵華日軍投降。9月7日,孫立人率軍進入進入廣州,接受日軍第二十三軍投降。嗣後,新一軍進行瞭休整和擴充,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號稱“天下第一軍”。10月,美國請中國派出一支由5萬人組成的軍隊,協助盟國占領日本,並特別希望派遣孫立人的新一軍去。然而,此時蔣介石正準備把新一軍派往東北打內戰,不願分軍占領日本。  1949年8月,孫立人任國民黨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司令長官兼臺灣防衛司令。1950年3月,任臺灣國民黨政府陸軍總司令兼保安司令。1951年5月,晉為二級陸軍上將。因與蔣經國不和,1954年6月被蔣介石免去陸軍總司令職務,任為“總統府”參軍長。1955年6月,臺灣國民黨當局以孫立人與其部屬少校郭廷亮預謀發動兵變為由,對孫實施看管偵訓。1955年10月31日,孫立人被免去“總統府”參軍長職務,軟禁於臺中,直至1988年3月恢復自由。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於臺中,終年90歲。相關閱讀推薦:蔣介石提前為孫立人寫悼詞:將軍百戰身名裂 遠征軍老兵揭秘孫立人唯一一次槍斃人因何事鄭洞國回憶錄揭孫立人與杜聿明在東北的矛盾孫立人簡介 孫立人的夫人及子女後代現狀如何孫立人是誰 抗日名將孫立人的出身到底如何?

朝鮮戰爭中被活埋瞭38個小時的中國將軍是誰?

  他曾經在美軍戰機轟炸下被活埋瞭38個小時;他在工兵部隊已經放棄救援的時候卻因兩隻蒼蠅的急時“報信”而撿回瞭一條命,他就是時任志願軍39軍115師代理師長的王扶之!  王扶之少將在朝鮮戰場上的一段傳奇經歷  人物檔案:王扶之,陜西子洲人。1923年10月出生,1935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部長、山西省軍區司令員、山西省委書記、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八一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勛章、二級紅旗勛章。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93年7月23日,在丹東抗美援朝戰爭紀念館開館儀式上,曾任志願軍副司令員的洪學智拉著一位身材高大的老軍人,來到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錦濤同志面前,介紹瞭這位老軍人在朝鮮戰場上的一段起死回生的傳奇經歷。胡錦濤同志聽後,熱情地與他握手。  這位老軍人就是原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王扶之將軍。他12歲參加紅軍,曾8次負傷,多次出生入死,屢立戰功。 1952年8月,被救出的王扶之(中)和戰友在被炸毀的山洞前合影  近日,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記者見到瞭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老將軍。他腰板筆直、思維清晰。雖隔半個多世紀,但對朝鮮戰場上那段“起死回生”的經歷,老將軍仍刻骨銘心……  1952年8月,抗美援朝戰爭進入膠著狀態。年僅28歲的王扶之任39軍115師代師長,指揮部隊打下瞭敵精銳部隊堅守的無名高地。因這一仗傷亡小,戰法靈活,志願軍總部指示他們總結戰鬥經驗上報,並指派《人民日報》記者劉鳴深入到該師采訪。  志願軍115師前方指揮所是一個狹長的坑道。這個坑道內壁上有一個通向外邊的小洞,戰士們因陋就簡,用木頭在小洞處做成瞭非常隱蔽的小窗戶,窗下放一張木制小桌,陽光折射進來比較亮。這裡就是王扶之的指揮位置。  8月2日9時許,《人民日報》記者劉鳴為采寫報道,來到瞭這裡。王扶之見劉記者在燭光下寫作很吃力,便請劉鳴到自己的位置上來,他自己則在坑道深處,點著蠟燭與作戰科長蘇盛軾、參謀陳志茂研究工作。  幾分鐘後,“轟隆”一聲巨響,一顆重磅炸彈在作戰室頂上爆炸,坑道被炸塌瞭。相關閱讀推薦:朝鮮戰爭中,美國第七艦隊為何開進臺灣海峽?揭秘:蔣介石如何成為朝鮮戰爭的最大贏傢半島硝煙散盡:中國人應為朝鮮戰爭而自豪朝鮮戰爭:美國人心中“一場苦澀的戰爭……”朝鮮戰爭停戰內幕:中國人已經占據優勢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老將軍回憶道:“在坑道爆炸的瞬間,我隻感到被一股兇猛的力量一推,便失去瞭知覺。當我醒來時,四周漆黑一片,耳內嗡嗡作響,一條腿被圓木和巖石壓著動不瞭。”  當王扶之意識到自己還活著時,努力回想剛才的經過,在記憶中搜尋當時在坑道中的人員姓名:記者劉鳴,作戰科長蘇盛軾,參謀陳志茂、張釜山,偵察科參謀小劉,書記員小楊,測繪員小梁,共七人。而後,他開始急切地呼喚他們的名字,可除瞭蘇盛軾和陳志茂兩人低弱的聲音外,其他5人沒有回應。  接下來,王扶之才弄清他們都是被爆炸的氣浪推進洞底的,已被坍塌的土石埋在下面。由於3人之間都有一段距離,又各自受困負傷,相互間無法幫助。王扶之一邊鼓勵他倆自救,一邊奮力用雙手扒開壓在身上的木頭、石塊。幾個小時後,他掙脫瞭出來,又急忙幫助另外兩位同志脫身。此時,他們3人的情況是:王扶之和陳參謀腿部負傷,蘇科長有三根肋骨被砸斷,不能動。  為瞭與外面聯系,他們摸遍瞭所有能找到的電話機,但都無法通話,又試著敲打臉盆、水桶之類的東西與外面聯系,均無效。   在坍塌的坑道之外,115師工兵連的指戰員們正冒著敵機轟炸,緊張地實施救援作業。  在志願軍總部,彭德懷司令員得知王扶之等同志被埋在洞中的消息後,親自打電話給39軍:“要想盡一切辦法,把王扶之等同志搶救出來!”  在39軍軍部,吳信泉軍長也不斷催促:“要想盡一切辦法救人!”並指示,工兵不夠,可迅速從軍直工兵營派出一部分進行增援。  副軍長張竭誠當即前往現場,和115師政委沈鐵兵、參謀長程國璠等同志一起指揮搶救。  3日上午10時許,4架敵機向指揮所掃射、投彈,我115師高炮連立即迎頭痛擊,擊落敵機一架,其餘3架敵機倉皇逃走。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王扶之等人生還的希望越來越小,但所有救援的人都不言語,仍在埋頭挖掘。  沈鐵兵政委命令警衛連找來幾個當地人盛咸菜用的大壇子,準備盛殮烈士的遺體。參謀長程國璠說:“師長個子大,還是給他準備一口棺材吧!”  在紅軍時期,吳信泉軍長就是王扶之的老上級。悲痛之下,他含淚給志願軍總部發出瞭一份王扶之等同志生還無望的電報。  彭總當即表示:就是犧牲,也要找到遺體,送回祖國安葬。  就這樣,志願軍總部幹部花名冊上,王扶之一欄的後面被註上瞭“犧牲”二字。  第二天下午,工兵連副連長劉文才突然發現有兩隻蒼蠅從坍塌的石縫中飛出來。他欣喜若狂,立即將這一發現報告師首長。蒼蠅能活,人就能活!沈政委立即決定,再增派部隊,加快救援速度。當晚11時30分,在經歷38個小時之後,王扶之等3人獲救,記者劉鳴和其他4人犧牲。   王扶之、蘇盛軾、陳志茂3人還活著的消息很快報到軍裡,吳軍長激動地熱淚盈眶,當即指示:立即送他們到軍部作初步治療,緩解一下後再送國內進一步治療。  消息傳到志願軍總部,彭總由衷地感嘆道:這真是個奇跡!1956年在遼東半島軍事大演習時,已任國防部部長的彭德懷元帥還記憶猶新,向時任沈陽軍區參謀長的吳信泉中將詢問王扶之的情況。吳參謀長匯報道:“他恢復得很好,身體更加結實瞭,如今正在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深造呢!”彭老總聽後,再一次感嘆道:“大難不死,大難不死呀!”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超強生命力 明朝被活埋七日而不死的人是誰?

  明朝永樂年間,有一個叫陳諤的人以鄉舉入太學,授官為刑科給事中,這個人天生就是一個做言官的材料,特別剛直,對被檢舉的官員私毫不留情面。  陳諤還有一個特點:每當奏報時,聲高氣足,洪亮如鐘。皇帝曾經下令餓他幾天,但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無奈之下,皇帝嘆其天性,稱其為“大聲秀才”。  陳諤對百官,交章彈劾無所顧忌;對皇上,諫諍封駁亢直激烈,有一次因為言事違背上意,永樂皇帝詔令將他“坎瘞奉天門,露其首”。“坎瘞”,是古代行祭地禮時用來掩埋牲畜和玉帛的坑穴,就是說,皇帝命人把他埋在奉天門外,隻露個頭,情形很像孫悟空被壓五行山:“口能言,身不能動”!  孫悟空是神仙,被壓五百年而不死,但陳諤乃一凡人,正常情況下,一個人不吃不喝最多也就堅持幾天的時間,而陳諤不光是不吃不喝,還被埋於坑內,“口能言,身不能動”,這種情況下能活幾天?   但陳諤堅持瞭一個星期:“七日不死”,陳諤的體質很好,同時也說明他的意志十分堅強。七日不死,皇帝認為是天意,“赦出還職”。相關閱讀推薦:明代有幾個寧王 寧王之亂講的是誰 寧王簡介未解之謎:明代古墓女屍光鮮如活人之謎(圖)明代之明孝宗朱祐樘皇後的簡介明代極端君主專制政體:收天下之權以歸一人

對越反擊戰:鬼屯炮臺活埋瞭1000越南兵

  鬼屯炮臺越軍防守力量主要為12團4營42連和C5公安邊防連,200餘人,但裡面容納的同登黨政人員數目則無人知曉。163師出動工兵和防化兵用瞭2噸汽油和12噸炸藥進行大爆破(據老兵講,還用瞭66粉),將炮臺炸塌。根據從裡面爬出來的唯一一個俘虜—越軍12團一個幹事供稱,裡面有800-1200人。由於無法統計,55軍戰果內不包括這個數字。  同登鬼屯炮臺之戰  1979年2月19日18時50分,我廣西方向參戰部隊第55軍163師489團3營7連在友鄰協同下,向位於同登鎮西南的平頂山鬼屯炮臺發起攻擊,經3次進攻,於21日17時通過爆破封閉瞭除南側洞口的所有洞口,22日凌晨,又擊退企圖增援的越軍一個排和一個班的反撲。為瞭全殲殘敵,徹底摧毀其工事,22日、23日上級派來工兵和噴火兵,用12噸炸藥和2噸汽油對該炮臺實施大爆破,將其4個坑道口徹底炸毀。據俘虜供稱:炮臺內有敵3師12團、公安營、特工隊各一部,共800餘人被炸死,燒死,悶死。  戰後各方面關心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當時越南同登法國鬼屯炮臺下面的地下坑道到底被163師的487團和489團炸毀時埋瞭多少越南人?有多少是同登的老百姓?  根據我們當時在戰場上的瞭解,大概情況是這樣的:  (1)在戰場上根據越南翻譯向同登一帶留下來的越南人瞭解,大概在1979年春節前後,越南已經開始大規模地將同登的居民向南撤退。包括生畜和耕牛都絕大部份巳撤走。中越雙方早就知道,同登在開戰後必有惡戰,此地必是雙方爭取奪的一個軍事要塞。因此,越南人在春節前後已經把大部份的同登居民撤往諒山以南的地方。  在此同時,向同登地區前移的都是他們的部隊。有部份並進駐瞭同登的民居。這些都是當時越南翻譯所瞭解的情況。  因為有一部份的翻譯就是來自於邊界上的邊民,他們都有很多親戚在同登一帶。打起仗後,他們都很關心他們在同登的親人的生死,所以到達同登附近時,他們都四處向留下來的越南人打聽他們親戚的下落。當時那些翻譯都很高興地告訴我們,他們在同登的親戚和大部份同登的居民早就撤走瞭。  戰後我在1993年在廣西公安廳的安排下,在重返瞭當地去探望烈士陵園戰友的同時,我也去瞭當時我們的邊界陣地包括米七和19號界碑一帶,據米七的邊民告訴我,他們在同登的親戚在79年戰爭期間基本上都安全。  根據以上的情況,我認為當時同登的鬼屯炮臺地下坑道裡不應該有太多同登的真正老百姓。而且作為一個軍事要塞,也不可能讓太多老百姓在戰時進入。和打防禦戰的士兵爭生活物資。  另外有一個大傢可能沒有註意到的更重要的情況,2月18日,也就是開戰後的第二天,當時部隊接到命令,“根據情報,越軍在諒山和太原方向調集瞭4個步兵師和2個炮兵旅向同登反撲,企圖救援第一天就已經被圍的越軍12團。”  當時489團除留下一個連在同登和太原之間防禦外,整個489團被命令後撤,同樣由弄懷後撤至我國境內的金雞山後方。但是請註意,489團右翼的165師並沒有後撤,487團則被命令暫停對同登的攻擊,部隊原地休整。  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如果當時487團繼續攻擊,越軍12團在同登一帶不需要多久就沒有救援和解圍的必要。489團如果不整團後撤回國,包圍圈根本沒有缺口讓越軍的其它有生力量前進至同登救援。這也就會打斷越軍解圍和救援的意願。這其實是想請君入甕。因這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所以暫且不討論這一命令背後的軍事戰略企圖。  在這整整18日至19日傍晚的一段時間裡,越軍曾經大量向同登地區增兵,包括在諒山方向用大量軍車運送步兵和炮兵到同登,其中有一部份大概有二三十輛軍車被488團在探壟陣地前用炮火摧毀瞭。  489團接到命令後撤回國,其實就等於給越軍在已被包圍的口袋裡打開瞭一個缺口,越軍當時也察覺到這個缺口,所以才能通過這個缺口向同登援兵。雖然諒山方向的援兵被488團打掉瞭,但是太原方向的援兵大量在489團讓開的缺口進入同登地區。  援兵能進入同登,如果當時同登還有大量老百姓的話,他們同樣在18日至19日傍晚之間可以通過這個缺口向太原方向撤退。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以為,同登法國鬼屯炮臺的地下坑道裡,不應該有大量同登的老百姓。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