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清華

清華勵志語錄|經典語錄大全

1、在一個人奮鬥的道路上,你也許會孤單寂寞,可是別忘瞭,朋友的祝福還在,父母的叮嚀還在,對希望的追求還在,至少你的信仰還在。那麼再苦再累算什麼,你將永遠不會孤獨,你將永遠的走下去。 2、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3、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要堅持到最後一刻。 4、一年的時間,為瞭以後50年奢華糜爛的生活,我一定要成功;如果失敗,結果隻能像農民工一樣,累死累活,每個月卻隻有一兩千的收入,還不一定能要到。 5、人生之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於屢仆屢起。 6、任何人的成功都來源於自覺自願地去尋找機會,發揮創造力。如果你隻會坐井觀天,守株待兔,那麼你永遠隻能是井底之蛙,永遠逮不著那千分之一幾率的兔子。

清華勵志語錄|勵志語錄大全

1、在一個人奮鬥的道路上,你也許會孤單寂寞,可是別忘瞭,朋友的祝福還在,父母的叮嚀還在,對希望的追求還在,至少你的信仰還在。那麼再苦再累算什麼,你將永遠不會孤獨,你將永遠的走下去。 2、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3、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要堅持到最後一刻。 4、一年的時間,為瞭以後50年奢華糜爛的生活,我一定要成功;如果失敗,結果隻能像農民工一樣,累死累活,每個月卻隻有一兩千的收入,還不一定能要到。 5、人生之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於屢仆屢起。 6、任何人的成功都來源於自覺自願地去尋找機會,發揮創造力。如果你隻會坐井觀天,守株待兔,那麼你永遠隻能是井底之蛙,永遠逮不著那千分之一幾率的兔子。

烈士凌則之:曾是清華“學霸”百團大戰白刃殺敵

  他是一介書生,曾考入北平清華大學物理學系,是不折不扣的學霸。他還是英勇善戰的壯士,在百團大戰中浴血奮戰,受到劉伯承、鄧小平表揚。他是屏山縣革命烈士凌則之,抗戰犧牲時年僅29歲。他就是抗戰烈士凌則之。  僅讀一年中學以兄之名考入清華大學  據屏山縣烈士陵園資料記載,抗戰烈士凌則之,原名凌傢增,字季虞、季瑜,是屏山縣書樓鎮(原樓東鄉)人。生前雖未結婚生子,但依然有傢族後人詳細記錄其身平事跡。如今屏山縣書樓鎮小學校教師的權牛便是烈士凌則之的侄孫。  權牛介紹,自己隨母親姓,確為烈士凌則之後人。凌則之是其祖父凌松如的弟弟,他們共有多個姊妹,但在三兄弟中,凌則之排行最末,讀書期間深受兄長關愛。  “我的祖父凌松如是宜賓三中首屆畢業生,學成歸來就在屏山辦學。”權牛介紹,當年,凌則之就在兄長的指導下完成瞭小學課程的學習。1929年考入宜賓敘聯中(宜賓一中),因為學期成績名列甲等前三名,獲得免費資格。  1930年,成績優異的凌則之僅讀瞭一年中學,便持三哥凌松如的初中畢業文憑參加考試,成功考入成都聯中(今成都石室中學),由此以凌松如為名。“成績優異,借兄長之名提前考試,以後也隻能一直沿用下去瞭。”權牛解釋說。  1934年秋,凌則之成功考入瞭北平清華大學。權牛還聽父輩說,學霸凌則之曾同時考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上海復旦大學,並為此糾結不已。最終參考兄長凌松如的意見入學清華,並由物理系轉入社會系。  參加百團大戰獲“白刃格鬥英雄連”稱號  “入學清華不久,他就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加入‘民先隊’(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並被選為新的大隊部領導成員。”權牛從父輩那得知,凌則之曾與傢中通信稱,入學後就加入瞭中國共產黨,接受中共北平市委指派,率領一批青年學生參加瞭山西“犧盟會”,還擔任宣傳部部長。   1937年,學霸凌則之正式投筆從戎,在太原軍政訓練班第七連任政治指導員。抗戰爆發後,黨中央指派在山西組建青年抗敵決死1總隊,凌則之任1總隊3大隊11中隊(連)指導員。隨後又協助王鶴峰創建瞭1縱隊3總隊,並任決死3總隊3大隊指導員,轉戰於太谷、榆次、壽陽一帶,為創建太嶽抗日根據地作出瞭顯著貢獻。  1940年8月20日,百團大戰打響,凌則之指揮25團1營,攻下馬首車站,斃敵20餘人,戰後受到劉伯承、鄧小平表揚,榮獲總部授予“白刃格鬥英雄連”錦旗。  同年11月,25團在凌則之的率領下,奉命堅守溫莊陣地,掩護駐磚壁的八路軍總部向黎城、遼縣轉移。蟠龍鎮之敵在飛機的掩護下,兵分三路向溫莊25團陣地猛撲過來,凌則之親臨前沿陣地指揮,擊退日軍多次進攻。然而,就在戰鬥即將取得勝利時刻,凌則之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9歲。  雜志中發現先烈後輩上京追認政治榮譽  權牛回憶,上世紀80年代末,父輩們無意間在一本知名雜志中發現瞭關於凌則之的圖文,才開始以“凌則之”這個名字去尋找。權牛感嘆,“入學後他就一直用‘凌松如’這個名字,所以之前始終沒能找到有關他的線索。  “獲得信息後,我的祖父和母親去瞭北京,找過清華大學校領導,也找過人民日報社長。”權牛說,經過多次努力,終於在中央等多個領導的關註下,1983年3月18日,中共中央組織部辦公廳通知屏山縣人民政府,追認凌則之為革命烈士。  權牛還驕傲地說,也是後來才得知,宜賓首任軍分區政委正是凌則之所帶領的25團的戰士,也是這批戰士解放瞭宜賓。相關閱讀推薦:許閣森大使被炸案:抗戰初期最大的信息泄密事件揭秘:誰是抗戰中最後一個被日寇殘害的文化名人鄙視!淞滬抗戰中國人因錢為日軍做間諜出賣情報北伐名將抗日功臣黃琪翔:抗戰後堅決要求退役抗戰八路軍最大叛徒邢仁甫:腐化墮落後投降日寇

關於北大男生和清華男生的不同的短信

  上課的區別: 清華男生有課必上,逢座必占:“這個學期泛函難啊!過不瞭,系裡肯定不給我學位!” 北大男生聽瞭二十分鐘,悵然推門而出:“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他的觀點明顯不如以往新銳瞭!”然後去四教操場上讀詩。   帥哥的區別:

清華校長送給畢業生的五段勵志語

      在世界上出人頭地的人,都能夠主動尋找他們要的時勢,若找不到,他們就自己創造出來。——蕭伯納    未來的世界:健康比成績重要,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生活比文憑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健康比成績重要    成績隻能代表過去,這是很多人已經認同的一句話。對於畢業後走入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學生階段的成績將成為永久的獎狀貼在墻上,進入一個工作單位,就預示著新的競賽,新的起跑線。沒有健康的身心,如何應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和人生變革,如何應對工作壓力和個人成就欲的矛盾?而且在現代社會,擁有強健的身體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健康的心理越來越被提上日程,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承受挫折與痛苦、緩解壓力與抑鬱,這些都將成為工薪族乃至學生們常常面對的問題。為瞭防止英年早逝、過勞死,有時間還是多上上健康網站,比如健康網,查找、學習一些與健康相關的信息,多註意一下對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投資吧。    方向比努力重要    現在是講究績效的時代,公司、企業、政府,需要的是有能力且能與企業方向共同發展的人,而不是一味努力但卻南轅北轍的人。自己適合哪些行業,哪些職業,有很多東西是先天決定的,隻有充分地發掘自己的潛力,而不是總與自己的弱點對抗,一個人才能出人頭地,就像現在很多企業招聘的時候,他們相信通過培訓和教育可以讓火雞學會爬樹,但是還是覺得選個松樹方便一些。方向不對,再努力、再辛苦,你也很難成為你想成為90的那種人。    能力比知識重要    知識在一個人的構架裡隻是表象的東西,就相當於有些人可以在答卷上回答如何管理企業、如何解決棘手的問題、如何當好市長等等,但是在現實面前,他們卻顯得毫無頭緒、不知所措,他們總是在問為什麼會是這種情況,應該是哪種情況等等。他們的知識隻是知識,而不能演化為能力,更不能通過能力來發掘他們的潛力。現在很多企業都在研究能力模型,從能力的角度來觀察應聘者能否勝任崗位。當然,高能力不能和高績效直接掛鉤,能力的發揮也是在一定的機制、環境、工作內容與職責之內的,沒有這些平臺和環境,再高的能力也隻能被塵封。    生活比文憑重要    曾經有一個故事,說有個記者問放羊的小孩,為什麼放羊?答:為瞭掙錢,掙錢幹啥?答:蓋房子,蓋房子幹啥?答:娶媳婦,娶媳婦幹啥?答:生孩子,生孩子幹啥?答:放羊!記得去年在人大聽一個教授講管理學基礎課,他說你們雖然都是研究生,但很多人本質上還是農民!大傢驚愕,竊竊私語。他說你們為什麼讀研究生,很多人是不是想找個好工作,找好工作為瞭什麼,為瞭找個好老婆,吃喝住行都不錯,然後生孩子,為瞭孩子的前途更光明,這些不就是農民的樸素想法嗎?那個農民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更好?說說你們很多人是不是農民思想,什麼時候,你能突破這種思維模式,你就超脫瞭。當這個社會看重文憑的時候,假文憑就成為一種產業,即使是很有能力的人,也不得不弄個文憑,給自己臉上貼點金。比起生活,文憑還重要嗎?很多人找女朋友或者男朋友,把學歷當作指標之一,既希望對方能夠給他/她伴侶的溫暖與浪漫,又希望他/她知識豐富、學歷相當或更高,在事業上能蒸蒸日上;我想說,你找的是伴侶,不是合作夥伴,更不是同事,生活就是生活,這個人適合你,即使你是博士他/她鬥大字不識一個,那也無所謂,適合就會和諧融洽,人比文憑更重要。很多成功的人在回頭的時候都說自己太關註工作和事業瞭,最遺憾的是沒有好好陪陪父母、愛人、孩子,往往還傷心落淚,何必呢,早意識到這些,多給生活一些空間和時間就可以瞭。我們沒有必要活得那麼累。    情商比智商重要    這個就很有意思瞭,大傢忽然一下子對情商重視瞭起來,因為在新的世紀,情商將成為成功領導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比如在許多員工和自己的親人因恐怖襲擊喪生的時刻,某公司ceo markloehr讓自己鎮定下來,把遭受痛苦的員工們召集到一起,說:我們今天不用上班,就在這裡一起緬懷我們的親人,並一一慰問他們和親屬。在那一個充滿陰雲的星期,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瞭自己和他的員工,讓他們承受瞭悲痛,並把悲痛轉化為努力工作的熱情,在許多企業經營虧損的情況下,他們公司的營業額卻成倍上漲,這就是情商領導的力量,是融合瞭自我情緒控制、高度忍耐、高度人際責任感的藝術。曾經有個記者刁難一位企業傢:聽說您大學時某門課重考瞭很多次還沒有通過。這位企業傢平靜地回答:我羨慕聰明的人,那些聰明的人可以成為科學傢、工程師、律師等等,而我們這些愚笨的可憐蟲隻能管理他們。要成為卓越的成功者,不一定智商高才可以獲得成功的機會,如果你情商高,懂得如何去發掘自己身邊的資源,甚至利用有限的資源拓展新的天地,滾雪球似得積累自己的資源,那你也將走向卓越。

與朱令室友祖父相關的一起清華學生命案

  原載於《文史精華》2005年12期  這是一位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年輕人的死亡檔案。說他年輕,是因為他死的時候隻有34歲。如果他活到今天,該是一位76歲的老人。1963年5月11日,人們發現他死在單位一間破敗不堪的獨身宿舍裡。極少有人去過他的住處,因為“那裡埋汰,臭味熏人”(調查人李文發、馬傑、張丙中1963年5月13日記錄)。  北國長春的5月,草木返青,繁花初綻。  背景復雜的“張氏傢族”  張旃,男性公民。原籍廣東省樂昌縣,1929年10月生於北京。在1953年由該廠保衛科填寫的“嫌疑分子登記表”上,貼有一張發黃的照片。彼時的張旃戴一副近視眼鏡,穿著整潔的白襯衫,氣質溫文爾雅。  類似的表格有十餘張,雖詳略不一,但大同小異。  張旃6歲時在廣東入讀小學,1937年日軍大舉侵華,局勢緊迫,張旃轉入香港九龍一所小學就讀,1939年又由港轉入重慶歌樂山小學,後又升入重慶高中,1946年9月轉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學,於顛沛流離的戰亂中完成高中學業。1949年上海解放後,考入北京清華大學機械系。1952年於該校畢業,分配到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同年9月調到636廠(即國營柴油機廠)任見習技術員。  張旃調入國營柴油機廠的時候,正值建國初期,剛剛走出校門且“社會關系極為復雜”的張旃,理所當然成瞭被重點監視的對象。  張旃的傢庭背景被看成是“一類反革命傢庭”(“登記表”之00006)。據當年記載,其祖父張昭芹是前清舉人,曾任樂昌縣縣長、廣東軍首領餘漢謀手下的主任秘書長、國大代表。1945年“九三”勝利後,由香港赴南京參加國大選舉,爾後轉去臺灣。  張旃的父親張茲闓,國民黨員,南開大學畢業生,曾赴美留學。抗戰爆發後,任國民政府經濟部工礦調整處副處長,1944年改任戰時生產局材料處處長。1945年“九三”勝利後任經濟部特派員,前往蘇州、浙江、皖南“接收”,爾後又任資源委員會中國石油公司協理、總經理。到臺灣後,曾任國民黨“駐聯合代表團”代表,並任國民黨“駐菲律賓中國銀行”總經理等職務。  張茲闓去臺後,成為臺灣早期經濟發展的“關鍵人物”之一,又被稱為“臺灣金融界的第一顆天王星”。1960年7月卸任臺銀董事長。還曾在國民黨政府擔任要職。  張旃母親麥翠穎,操持傢務,在“傢庭情況”欄內特別註明:“系官僚資產階級,政治思想反動”。  張旃還有一兄一姐,哥哥張彬,國民黨員。當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任助教。姐姐張初榮於1943年在重慶南開中學參加國民黨軍隊,在蔣經國主持的國民黨中央訓練團學習。1946年留學美國,1950年與邵和國結婚。邵曾擔任過南京國民政府的經濟部長,和李宗仁先生關系密切。  在相關文字的材料中,還詳細記載瞭張旃父親的朋友孫越崎的情況。孫越崎建國初期任中央人民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計劃局副局長。建國前曾任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主任,是張茲闓的上級。1948年下半年,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翁文灝舉薦他為財政部長。南京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計劃將資源委員會在上海、南京等地的廠礦及其物質財產分3路(即廣州、臺灣、重慶)遷移,蔣介石親自召見瞭孫越崎,佈置瞭這項任務。此時,李濟深、邵力子曾多方做孫的工作,勸他參加新政府(即我中央人民政府)。在李、邵影響下,孫越崎表現“柔意動搖”,並親自在上海主持召開瞭政府財政部及資源委員會會議,孫在會上報告瞭參加新政府辦法。在參加我中央人民政府工作時,孫越崎曾交出一批檔案資料和個人財產。據同一份檔案資料記載:孫越崎“參加我工作後,還與香港有來往,據知系個人財產問題。並借個人職權,拉攏偽資委會參加我中央人民政府工作之郭可權等人員,企圖樹立個人勢力”。  由於孫越崎和張旃父親張茲闓的特殊關系,因此1949年後,張旃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經常到孫傢去玩,1951年1月至1952年4月,“每月從其傢中拿10至15萬元(當時的貨幣,1萬元即今1元——作者)以資助他完成學業。直至‘三反’運動開展後始斷絕經濟關系”。  張旃的父親還有一位朋友也對張進行過資助。據1954年3月份調查材料記述,他叫張鄂聯(有資料顯示文革後曾任秦皇島市政協副主席),時任秦皇島市公私合營耀華玻璃工廠廠長。“張鄂聯系國民黨中央訓練班三十一期黨政訓練班畢業,其間由蔣介石介紹加入國民黨。曾任國民黨財政部工礦調整處專員”。  張茲闓在張鄂聯的公司存有股份。天津解放後,該公司在港臺兩地存有5000餘箱玻璃,為把全部貨物兌換成現款取回,1949年8月張鄂聯曾赴港處理此事。在港期間,曾與張茲闓見瞭面。一個月後,張鄂聯返回天津,為張茲闓帶回耀華公司股票,在市場變賣後,全數寄給瞭張旃。  張旃姑母鄧靜嫻,原在國民政府中央信托局工作,系北大校長胡適的幹女兒。去臺後曾在1951年9月間給張旃寄過錢和衣物。其姑父錢思亮(去臺後曾任臺灣大學校長),解放前為北京大學化學系主任。錢與胡適關系密切,經常出入胡傢。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派專機接胡適與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等逃往臺灣,錢思亮同機抵臺(中共北大機關第一總支自然科學處支部張龍翔1962年7月12日證明材料)。  據張旃向組織交代,1951年之前,張旃曾通過父親的友人,和父母兄姐保持瞭兩年多的通信聯系,並“從孫越崎那裡得知瞭其父的一些情況”,為此孫越崎、張鄂聯以及張傢在大陸的親屬,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有關部門的懷疑和調查。  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張旃的直系親屬均隨國民黨部隊逃往臺灣,隻有張旃一人由於在清華大學讀書而留在大陸。因國共兩黨尖銳沖突所帶給張氏傢族的不幸,似乎命裡註定要由張旃以及留居大陸的親屬來承受瞭。

清華女生朱令“鉈”中毒案至今仍疑點重重

  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黃洋遭投毒被害身亡案已有初步結論。19年前,相似慘劇也發生在清華大學女生朱令身上。如今朱令全身癱瘓、100%傷殘、雙目近乎失明、大腦遲鈍,如果不是當年的鉈中毒事件,她也許將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多年來,朱令案件的重重疑點一直未被完全揭開。警方已認定此案系投毒,但究竟是誰投的毒?案件最終又為何不瞭瞭之?朱令的大學室友孫維,作為本案唯一嫌疑人,曾在2005年發佈聲明自稱清白,更令本案撲朔迷離。  近日,朱令的父母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最大的心願就是早日公開案件信息。  A.三大懸疑  1995年底,朱令的室友孫維被警方列為本案唯一犯罪嫌疑人。1997年4月2日,孫維被北京警方帶走訊問,持續8小時後由傢人領回。1998年8月26日,警方稱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孫維和朱令中毒案有關。2007年,公安部辦公廳在給政協委員的復函中稱北京市公安局文保處早在1998年已辦結此案,並妥善答復瞭當事人傢屬。但朱令父母卻稱公安機關從未告知此案已結,他們一直在等待調查結果。  A.01.為何兩年後突審孫維  1995年4月底,朱令被確定為二次中毒,公安部門介入調查。同年夏秋時分,警方曾到朱令父親所在的單位調查過朱令父親和孫維父親的關系,並通知朱令傢屬:”隻剩一層窗戶紙瞭”。清華大學派出所所長李慕成也曾告知朱令父母”有對象”。到瞭1996年2月,北京市公安局有關領導卻對朱令傢屬表示案件偵查難度很大,仍在努力中。此後再無下文。直到1997年4月2日,警方突然對孫維進行瞭一次突擊審訊。  這一過程在孫維發表的聲明裡也有所體現。孫維稱:”事後由於朱令傢人一直廣泛地向大傢講述,我們也就聽到一些以前不瞭解的事情:1997年3月,朱令傢人致信北京市公安局長,指出學生即將畢業離校,其中很多人將出國留學,此案急需抓緊偵破,不能放走兇手……這也解釋瞭為什麼朱令中毒兩年多公安機關一直沒什麼動靜卻突然在1997年4月2日對我進行突擊訊問。”  朱令的父親吳承之對孫維的這些言論出疑問:”我們從來沒有跟別人說過 上書 的具體時間,孫維是如何得知的?這讓我覺得她的 背景 非同一般。”外界傳聞,孫維傢世顯赫,有親屬曾擔任北京市領導職位。吳承之認為,孫維未被進一步調查是得益於其傢庭關系。  A.02.為何案件戛然案結  1998年8月25日,北京市公安局約見朱令的傢屬,確認朱令中毒的事實。之後,警方再沒有就此案傳出新消息。但2007年9月17日公安部辦公廳卻稱案件已於1998年8月結辦。  孫維在聲明中稱:”1998年8月,警方宣佈解除對我的嫌疑,他們承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我和朱令中毒有關。”但當年一直幫助朱令的中學同學貝志城卻認為,警方從無解除嫌疑這一說。他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官方理由隻是證據不足。吳承之則向記者回憶,1997年4月初,北京市公安局退休民警王補曾專門找到他們,透露作案者應具備的幾個條件:在1995年2月20日至3月3日間,能接觸到朱令的飲食、起居,並能偷偷投毒;熟知朱令活動規律、生活習慣,掌握投毒的時機和場合;懂得鉈鹽的毒性、毒理;可接觸到鉈鹽;有作案動機;有異常表現。王補的這番話更加深瞭吳承之對孫維的懷疑。  負責此案的北京市公安局十四處民警李樹森2006年曾向記者表示:”這件事的調查工作中有一定結論,從個人來講,我不願意回答;從公安機關的紀律來說,我不宜發表意見。這件事情很敏感,過去那麼長時間瞭……”截至本文發稿時止,羊城晚報記者未能再聯系到李樹森。  A.03.為何信息公開無下文  吳承之告訴羊城晚報記者,雖然這些年不斷在追問,但公安部門的回復一直都是”正在調查中”。公安部辦公廳在對政協委員的有關提案的復函裡這樣寫道:”1997年10月23日,時任北京市委政法委書記的強衛同志組織召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 三長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