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真實的劉邦

三國演義_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劉邦:還流氓一個清白_三國人物

  自司馬遷之後,漢高祖劉邦的人格品質,被人看好的不多,即使在劉邦事功得到極高推崇時,也隻是說他拯民於水火,而不對其整個人品加以推崇。對劉邦的非難,或始於阮籍登廣武戰場“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之嘆,到瞭《厚黑學》風行之後,劉邦二字簡直成瞭人品不好的代名詞,至今未有改觀。這些否定劉邦人品的看法,也是來源於《史記》,應該說至少部分真實。結論時,其著眼點往往在劉勝項敗。其實這正表明瞭劉邦以天下之智為智、也以天下之心為心的特質,所以才能放棄一己之私欲私見,從善如流。難怪群雄肯為之驅馳,原因就在於劉邦能為大傢提供最好的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   可以想見,在仁者效其仁,勇者效其勇,智者效其智,力者使其力的情況下,不僅戰爭取得瞭勝利,也為日後的文化復興建設開創瞭良好的局面。前人有雲:“漢高帝天性明達,好謀能斷,是以知三傑之謀,用之而不疑;善陳平之計,從之而不吝;當食納子房之策,揮洗聽酈生之說。婁敬有定都之謀,則嘉納不寵,賜以姓;陸賈有新語之獻,則親覽而每稱其善;諫易太子,周昌之言切矣,則愛之;論次蕭何,鄂千秋之言當矣,則賞之。其用人之明斷也,為何如。懲秦斂之苛,則約三章之法;殫項羽之惡,則發義帝之喪;監胡亥之死,則立太子於草昧之初;慘焚書之禍,則祀孔子於過魯之日,立宗廟;尊太公封同姓,而孝悌之風行;申軍法,定章程,起朝儀,而制度之美之一,政之因革當矣。丁公不忠,則戮之以徇軍士;季佈各為其主,則封之以表輿;論政之賞罰明矣,為政之明斷也為何如。”   因為漢初的動蕩,或許,漢高祖劉邦本身對文化建設沒有直接的作為,但他以天下之心為心的做法,對於恢復文化就是一種導向作用。劉邦的態度造成瞭客觀上的無為狀態,與暴秦的“以吏為師”及焚毀百傢之說的作法截然不同。劉邦是楚人,其故鄉與老子的出生地相去不遠,不知老子的學說會不會對他產生作用。這方面沒有直接的證據,隻有間接的曹參為齊相國取無為之道,而司馬遷的父親也崇尚黃老之術。大概這些人從劉邦的態度上感受到老子提倡的東西。老子曾說過:“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考察劉邦的個人品質,隱約與老子主張相吻合。最終造成的結果是,漢高祖的名望在終封建之世,始終是相當高的。   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討論劉邦對漢文化的影響,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以天下之心為心,就是相信人民群眾有選擇知識的能力與權力,采取不幹涉原則,讓人民與社會自己發展自己,從而造成瞭整個文化的繁榮。中華民族的大多數之所以被稱作漢人,就是與漢代文化在經秦火之後的迅速發展分不開的。孟子說,君子之德如風,小人之德如草。以劉邦為首的漢王朝統治者在立國之初采取瞭無為的政策,造成瞭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在今天對劉邦評價撥亂反正的同時,也應該給他在建立漢文化一道上,給予應有的地位。   評價   早年的劉邦不喜勞作,確有遊手好閑的無賴之嫌,但他以佈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因為劉邦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系,與人友善,喜歡施舍,善交遊,為人大度,心胸豁達,素有大志,能仗義行事,勇於承擔責任,有領導才能。成功在於“能鬥智時決不鬥力”且情商高的劉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即帝王權術。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范圍中。楚強漢弱,可是戰爭的結局是楚敗漢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