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真相

豐臣秀吉死亡真相:竟是被明朝饋贈丹藥所毒死

  日本文祿五年(公元1596年)九月初一,金秋時節的伏見城已是草木黃落,隨著微風的吹動,滿城一片赤黃。在那通往伏見城的道路兩旁人群聳動,觀者如堵。一排排日軍士兵持槍配刀分列左右維持秩序。道路上明朝使節團打起瞭全副儀仗,一路上鼓樂喧天,端的是威風凜凜。朝鮮使節黃慎坐於轎中,見沿途日本人甚至有焚香祝禱的,心中不由大定,心想:“看來日本人要議和還真並非誑言,其國上下人等對停戰亦翹首以盼呢。”  可心裡美滋滋的黃慎剛到伏見城的館邸,便挨瞭當頭一棒。宗義智的傢臣柳川調信怒氣沖沖地闖入使節館邸,對著黃慎便怒斥道:“你們朝鮮居然不派王子親自前來,卻派瞭這麼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是想羞辱太閣殿下嗎?”聲聲斥責將黃慎的心情從天堂一下子打到瞭地獄,他慌忙向來人求情,但最終依然不被允許與明使一同拜見豐臣秀吉。  第二天,豐臣秀吉正式在伏見城接見明朝使節。五大老之一的毛利輝元率諸將奉命列兵仗,延請使者入城。楊方亨站在使者入宿館邸之外,看著日方盛大的接待陣容,不禁長吸一口氣,定瞭定神,穿戴起全副官袍,當先走瞭出去。沈惟敬亦披掛整齊,手捧金印,隨之而行。明朝使者們隨著毛利輝元,進入大殿,兩旁日本各大名列坐,肅然寂靜,若有所待。隨著一聲“太閣殿下駕到”的高呼,殿上黃色大幕被緩緩拉開,清瘦的豐臣秀吉身穿日本朝服緩步走出,侍臣二人手握佩刀緊隨其後。從兵發朝鮮以來,不知不覺,已是三年有餘,豐臣秀吉老態漸露,但眼中的野心之火卻依然旺盛。隻見他肅立階上,向明朝諸使節看來。沈惟敬原本膽子極大,立在楊方亨之後,尚自顧四看,此時與豐臣秀吉雙目相交,如遭錘擊一般,頓時便推金山倒玉柱地跪拜瞭下去。楊方亨見沈惟敬拜瞭下去,立時手足無措,略一猶豫,隨即跟著拜瞭下去。   豐臣秀吉見明朝的使者如此恭敬,不由大悅,大聲道:“使者遠來到此,辛苦瞭!”楊方亨不懂日語,聽豐臣秀吉聲音洪亮,因為不滿其所為,頓時舉止失措,渾身顫抖不已。此時小西行長見勢不妙,連忙出列,對沈惟敬道:“請使者開始行禮!”聽得“老朋友”小西行長發話,沈惟敬終於鎮定下來,趕緊手捧金印以及冠服,獻於豐臣秀吉,隨後又將賜給諸日本大名的冠服呈上,好不容易完成瞭賜印賜服禮。  次日,豐臣秀吉擺下盛大的宴席,邀請楊方亨與沈惟敬出席。隻見豐臣秀吉坐於上首中央,頭戴七旒皂皺紗皮弁冠,內著素白紗紅領黻文中單,外穿五章娟地紗皮弁服,下著纁色素前後裳,腰系紅白素大帶,腳穿大紅素紵絲舄,腰佩青玉佩。楊方亨與沈惟敬坐於右方下首。德川傢康、前田利傢等七人、皆身穿鬥牛服、飛魚服、蟒服、麒麟服等明朝所賜各色冠服,坐於左方下首。其餘官職更低的小大名則沒有資格坐於堂中,隻能在堂外廊庭內用餐。楊方亨與沈惟敬看這堂上諸人,自豐臣秀吉以下盡為大明衣冠,恍惚如在大明朝堂之中。觥籌交錯之間,豐臣秀吉舉杯大聲笑道:“如此盛況,怎能無歌舞助興?”聽聞此語,堂上樂師立刻演奏起瞭正式的官方雅樂。可音樂聲剛一響起,立刻便被豐臣秀吉喝止道:“雅樂由中土傳來,當著天使的面,豈非班門弄斧?既為娛賓,當奏我日本之樂!”於是堂上鼓笛之聲大作,能樂亂舞拍子開始上演。聽得本族的“流行音樂”,堂下眾日本人不禁歡呼起舞,如癡如狂。   盛宴之後,豐臣秀吉返回花田山莊,便準備好好欣賞下明朝詔書到底給瞭他多少好處。於是便立馬叫人翻譯給他聽。豐臣秀吉身邊當時有三位相國寺鹿苑院的高僧對漢文極為精通,分別為西笑承兌、玄圃靈三、惟可永哲三人。最後這個任務落到瞭西笑承兌身上。小西行長被這個突然襲擊打亂瞭陣腳,翻譯竟不是女婿宗義智,也不是女婿的傢臣景轍玄蘇,這可如何是好?小西行長隻能賣著老臉,對西笑承兌耳語道:“如果太閣殿下知道詔書中的內容,必然大怒,到時候誰都沒好果子吃!還請您讀的時候委婉點,把那些不和諧的內容都別讀出來。”可這個西笑承兌又沒事先打點過,讓他突然欺騙太閣殿下,他怎麼有這個膽子?於是將明朝的詔書一字不漏地讀瞭出來: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聖仁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帝命。溥將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誕育多方。龜紐龍章,遠賜扶桑之域;貞珉大篆,榮施鎮國之山。嗣以海波之揚,偶致風占之隔。當茲盛際,宜讃彜章。咨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西馳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裡之關,肯求內附。情既堅於恭順,恩可靳於柔懷。茲特封爾為日本國王,賜之誥命。於戲!龍賁芝函,襲冠裳於海表,風行卉服,固藩衛於天朝,爾其念臣職之當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無替款誠。祗服綸言,永尊聲教。欽哉!朕恭承天命,君臨萬邦,豈獨又安中華,將薄海內外日月照臨之地,罔不樂生而後心始慊也。爾日本平秀吉比稱兵於朝鮮,夫朝鮮我天朝二百年恪守職貢之國也,告急於朕,朕是以赫然震怒,出偏師以救之,殺伐用張原非朕意。乃爾豐臣行長遣使藤原如安來,具陳稱兵之由,本為乞封天朝,求朝鮮轉達,而朝鮮隔越聲教,不肯為通。輒爾觸冒以煩天兵,既悔過矣。今退還朝鮮王京,送回朝鮮王子陪臣,恭具表文,仍申前請。經略諸臣前後為爾專奏,而爾眾復犯朝鮮之晉州,情屬反覆,朕遂報罷爾者,朝鮮國王李昖為爾代請,又奏釜山倭眾經年無嘩,專俟封使,具見恭誠。朕故特取藤原如安來京,今文武群臣會集闕庭,議審始末,並訂原約三事:自今釜山倭眾盡數退回,不敢留住一人;既封之後,不敢別求貢市,以啟事端;不敢再犯朝鮮,以失鄰好。披露情實,果爾恭誠,朕是以推心不疑,嘉與為善。口敕原差遊擊沈惟敬前去釜山宣諭,爾眾盡數歸國,特遣後軍都督府僉書署都督僉事李宗誠為正使,五軍營右副將左軍都督府署都督僉事楊方亨為副使,持節賚誥封爾平秀吉為日本國王,賜以金印,加以冠服,陪臣以下皆各量授官職,用溥恩賚,仍詔告爾國人,俾奉爾號令,毋得違越,世居爾土,世統爾民。蓋自我成祖文皇帝賜封爾國,迄今再封,可謂曠世之盛典矣。自封以後,爾其恪守三約,永肩一心,以忠誠報天朝,以信義睦諸國,附近夷眾務加禁戢,毋令生事於沿海。六十六島之民久事征調,離棄本業,當加以撫綏,使其父母妻子得相完聚,是爾之所以仰體朕意,而上達天心者也。至於貢獻,固爾恭誠,但我邊海將吏惟知戰守,風濤出沒,玉石難分,效順既堅。朕豈責報一切,免行俾絕後寡,遵守朕命,勿得有違,天鑒孔嚴,王章有赫,欽哉故諭!萬歷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此詔書原件藏於大阪博物館,】相關閱讀推薦:日本戰國史上第一大名:戰國三英傑之一豐臣秀吉日本戰國史上一代名將豐臣秀吉英雄難過美人關露梁海戰的背景:豐臣秀吉南洋擴張軍事侵略計劃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豐臣秀吉的表情,隨著詔書的不斷誦讀聲愈加陰沉,雙拳緊握,青筋畢露,好不容易聽得承兌靈三永哲讀完,豐臣秀吉終於忍耐不住,疾步走來,一把搶過詔書,將其與頭上七旒皂皺紗皮弁冠同擲於地上,怒道:“俺要成為日本國王,直接就做瞭,何須明國之力?小西行長說這次是讓俺當明國皇帝,因此俺才命令大軍班師。小西行長這廝不單單是把我給騙瞭,現在看他跟明國私通,其罪不小,快將這廝帶來!這次非得將這廝的狗頭砍下來不可!”【江戶後期史傢賴山陽(1781-1832)《裂封冊》一詩描述其情景:“史官讀到日本王,相公怒裂明冊書。欲王則王吾自瞭,朱傢小兒敢爵豫。”詩中“相公”指豐臣秀吉,“朱傢小兒”指明朝萬歷皇帝(1563-1620)。實際上此乃賴山陽本人的幻想,明朝詔書原件與豐臣秀吉接受的明朝衣冠鞋帽均保存到現在,完全不存在豐臣秀吉撕毀詔書一事。】  見豐臣秀吉大發雷霆,西笑承兌也不禁心驚膽戰,小西行長可是豐臣秀吉的重臣啊,要是因為他就被斬瞭,那小西行長的傢臣與女婿宗義智日後跟他算後賬怎麼辦?於是趕忙說道:“中華文化遠遠超過其餘國傢,因此諸國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受封的。如今太閣殿下威德傳播到瞭明國,因此明國才特意前來冊封,這難道不是流傳千古的美事嗎?希望太閣殿下能厚賞明國使者,並賜回國書,兩國永偕通好,將這美名永傳於後世。”  聽得西笑承兌的解釋,豐臣秀吉不禁稍展其眉,沉思片刻道:“原來如此,無怪乎俺聽說前朝將軍足利義滿亦曾受封。”實際上對這次議和,豐臣秀吉抱瞭極高的期望,其中最重要的兩點便是恢復勘合貿易以及朝鮮稱臣。如今明朝不過是用一個空頭國王頭銜便將其打發瞭,這可不是他願意看到的。但是西笑承兌又說得沒錯,作為下人出身的他,竟得到中朝敕封國王,這對他無論如何來說都是值得榮耀並倍加珍惜的。於是將擲於地上的冠冕與聖旨小心翼翼地拿瞭起來,用手輕輕地撣瞭撣,吹去皮弁冠上沾染的灰塵,又將其穩穩地帶回瞭頭上。此時小西行長已經被帶到花田山莊,豐臣秀吉見到他,雙眉又立瞭起來,大罵道:“混賬東西,你做得好事!”  小西行長被召來之際,知曉事發,但他不愧是商人出身,立刻將保命的東西帶上,此刻見瞭秀吉,痛哭流涕道:“臣冤枉啊!這跟臣一點關系都沒!這實在都是三奉行的主意,微臣隻不過是照辦罷瞭!”說著從衣服內掏出幾封與三奉行往來的書信,上面清清楚楚地寫明瞭這議和的事情三奉行都涉足其中。這下子豐臣秀吉沒瞭話說,三奉行可是他的左膀右臂,小西行長也是重臣,要是都砍瞭,實在牽扯太大,再加上西笑承兌的幫腔,總算是原諒瞭小西行長。急召加藤清正與三奉行前來花田山莊,對他們說:“與朝鮮的議和我決不允許,明朝的使者也不能再留瞭,明天就趕他們走。我要再起大兵,以滅朝鮮!”這板子不能打到明朝身上,那麼也隻能落到朝鮮身上瞭,總得有個出氣筒。   九月四日,楊方亨、沈惟敬等人被押往堺港,此時豐臣秀吉餘怒未消,竟然準備將朝鮮使節統統處斬。此事再次被西笑承兌所阻,有道是兩國交兵不斬來使,身為日本上國,可不能做出這樣貽笑大方的事情。沈惟敬與楊方亨商議道:“我等萬裡遠來,不得一封書信回去,有何面目?況且議和諸事皆與小西行長再三講定,還是懇托他去申前約。”於是便派人去求小西行長。  不多時,小西行長來告道:“太閣殿下怒罵你等,不曾圖遂日本所求,隻為朝鮮謀事。決不再見,速請回去。”不過小西行長還算盡力,他極力勸說豐臣秀吉厚賜明朝使節團。九月九日臨行前,柳川調信突然前來告知黃慎道:“太閣殿下將要再起大兵,攻伐朝鮮,趕快讓你們的王子來日本謝罪,如若不然,我軍就再把他們俘虜過來!現在太閣殿下已經命令加藤清正先行進發,明年二月大軍繼發。”  黃慎聞聽此言大驚,趕忙告訴沈惟敬,沈惟敬當時卻不相信。他們因為臺風無法出海,隻能滯留名護屋,有一日聽到市井日人傳言加藤清正與黑田長政即將出兵瞭。楊方亨大驚失色,但沈惟敬倒是一臉鎮靜,居然對他說:“怕什麼,我的舌頭還在就沒事。”這傢夥膽實在夠狂妄,居然自比戰國縱橫傢張儀瞭!【張儀是魏國人,曾經師從於鬼谷子,學習縱橫遊學。張儀學業期滿,回到魏國,因為傢境貧寒,求事於魏惠王不得,遠去楚國,投奔在楚相國昭陽門下。昭陽率兵大敗魏國,楚威王大喜,把國寶“和氏之璧”獎賞給瞭昭陽。一日,昭陽與其百餘名門客出遊,飲酒作樂之餘,昭陽得意地拿出“和氏之璧”給大傢欣賞,傳來傳去,最後“和氏璧”竟不翼而飛,大傢認為,張儀貧困,是他拿走瞭“和氏璧”。張儀原本沒拿,就是不承認,昭陽嚴刑逼供,張儀被打得遍體鱗傷,始終不承認,昭陽怕出人命,隻得放瞭他。張儀回到傢,問妻子“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告訴他還在,張儀苦笑著說“隻要舌頭在,我的本錢就在,我會出人頭地的”。】此時寺澤正成拿著豐臣秀吉的國書前來,文中列舉瞭朝鮮幾大罪狀。罪一:前年朝鮮來使,居然隱瞞日本欲通好明國之事;罪二:日本從沈惟敬之請,將朝鮮二王子送還,如今居然不主動前來謝恩,甚至明使前來,朝鮮故意派瞭這麼兩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來,簡直就是羞辱日本!罪三:日本與明國和談,因為朝鮮反覆無常,導致遷延數年。黃慎回到王京後,向國王李昖詳細匯報瞭在日本和談的情況,並斷言日本人必然會再次入侵。可是別看朝鮮上下似乎對議和深惡痛絕,但實際上根本就認為這時候已經天下太平瞭,但心裡卻根本沒把他當回事。最後李昖也就封瞭他一個嘉善大夫的官銜便置之不理。  至此,沈惟敬辛苦數年,一無所獲。隻得故計重施,偽造表文二道,其一謝恩,其一乞天子處分朝鮮。又恐朝中見疑,便將屈辱真情隱下,假捏秀吉十分恭順,貢冠披袍,叩首謝恩等語。一面自掏腰包,托人到市上采購猩猩氈四條、天鵝絨及大小日本人制作的金器皿,冒充秀吉貢品。照當初小西飛買中國諸貨之例,計貢三十餘,抬牌上明開日本國王豐臣秀吉相贈什物,先解赴兵部施行。因臨時匆匆,連正成所贈惟金圍屏也放入權且充數。然後,一行人灰溜溜地渡海自回朝鮮。荒唐的議和鬧劇,自此宣告結束!  不過呢,對這次議和,朝鮮李肯翊所著的《燃黎室記述》一書中卻留下瞭一個極為有趣的記載。在日本豐臣秀吉設宴招待沈惟敬多次,這沈惟敬是個煉丹出身的,因此每次在宴席上都會服食丹藥。豐臣秀吉極為好奇,便問這是何物?沈惟敬便吹噓此物實乃延年益壽、補腎壯陽之仙丹。這沈惟敬年紀一大把,卻長得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不論體力、精力還是頭腦都是極好。這一通忽悠讓豐臣秀吉不能不信。於是便向沈惟敬討要瞭不少丹藥,自己服用。服用之後起初確實面有紅光氣色改善,但漸漸地便下瀉紅痢一病不起,再之後不久,便一命嗚呼瞭。此記載雖然為野史,但是跟沈惟敬的出身極為吻合,如果豐臣秀吉之死真的與沈惟敬有關,那歷史可謂跟當時所有人都開瞭一個大玩笑。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解密:太平天國歷史上的領袖洪秀全色情貪腐真相

  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廣東花縣人。其父洪鏡揚,是官祿及鄰近諸村的保正,傢裡“薄有田產”,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在當地是好的。洪仁坤有兩個哥哥,他是三兄弟中唯一讀書求功名的,在傢裡有受寵而優越的地位。他7歲入本地私塾讀書,14虛歲考為童生。此後連續4次,一共經歷17 年,未能進學,也就是沒考上生員(秀才)。在他一再落榜到公開造反期間,不止一次“做館”當私塾師,教小孩識字和文化基礎知識,這是當時相當多老童生所從事的不固定職業。一般說來,收入比普通農民好不瞭多少,隻是身份不同。此外,當時有3個廣西人說他“素無賴,日事賭博,多蓄亡命,以護送煙土、洋貨為生,往來兩粵及湖南邊界,得商賈謝貲”。如果是事實,較大的可能是1844年4月與馮雲山“出遊天下”之後所為。經常賭博,雖不光彩,但算不瞭什麼大問題。組織他人為商戶護送煙土、洋貨,以獲得“抽頭”,作為活動經費,也並非絕無可能。當洪仁坤成瞭氣候,自己及極少數同夥決不會說起這些不光榮的經歷,拜上帝會和太平軍中就不會有人提起。《李秀成供辭》沒有說洪秀全造反前幹過些什麼,可能不瞭解,亦可能知道並非隻當塾師,隻是不願說罷瞭。所以,這3個廣西人提供的材料,後來既無法證實也無法證明是捏造。  1837年洪仁坤第三次落榜。這個一向自視極高並被族人寄予厚望的人,精神、心理受的打擊很大。回到傢裡,隨即大病一場,“死去七日”(一說兩日)還魂後,“俱講天話”。對這次生病,尤其是“魂遊高天”,人們照他自己和馮雲山、洪仁玕所說的,做瞭許多文章。我認為,有幾點可以推定:一是做秀遮羞,二是內心在極其復雜的煎熬中掙紮,三是強烈刺激造成的輕度精神病變,四是清醒夾雜狂想、夢幻的心理活動,五是考慮如何利用迷信造反。這樣一番真真假假的大病之後,性格自然會有明顯變化,但並沒有成為精神病人,所以能不藥而愈,生活也毋需別人呵護。  1842年,他第四次應考,一起落榜的書友(一說又是表弟)馮雲山出於對考試的極端不滿,又從星相術角度看出洪仁坤“多異相”、“有王者風”,極力鼓動他為首造反。馮的勸說,符合他此前大病中的想法和夢幻,於是斷瞭科舉仕進的念頭。洪仁坤決心造反之後,就說什麼上帝封他為“太平天王大道君全”,命他“時或稱洪秀,時或稱洪全,時或稱洪秀全”。從此,洪仁坤、洪火秀改名為洪秀全。這改名是很費一番心思的,秀全拆開,是“禾(吾)乃人王”。簡括地說,進不瞭學 ——考不上秀才,是造反的決定性原因,造反是為瞭做人王。做瞭人王,不但可以實現“等我自己來開科取天下士”,還能夠“手握乾坤殺伐權”,殺盡所痛恨、憎惡的人。當然不止是造反、報復,更重要的是占有和享受:占有一切,“禾乃玉食”,“世間萬寶歸我有的瞭”。這些早期直言不諱的言志,說明瞭洪“走上革命道路”的初衷。   以洪秀全為教主的拜上帝會的創立,其主要思想理論來源是梁阿發編寫的通俗佈道書《勸世良言》。它並沒有全面、系統地介紹基督教教義,而又不時援引中國傳統觀點來印證《聖經》。不過,它所涉及的一些神學知識,諸如,天父全能,耶穌救贖,獨尊上帝,不拜偶像,天堂永樂,地獄永苦,等等,卻被洪秀全及馮雲山借用而且不斷發酵。從後來天王府前的不倫不類的世界地圖,可見洪秀全此時對西方、世界仍然幾乎一無所知。他“向西方尋找(的)真理”,就是《勸世良言》中的若幹神學知識。以此為基礎,不斷按他的需要揚棄和註入一些內容,來創立以他為教主的拜上帝會。從制造迷信開始,進而逐步加緊控制信從者,接著就發動造反,奪取政權,建立地上的“天國”。從這一過程看來,洪秀全所創造的拜上帝會類似於一個政治性邪教。  首先,宣揚救世主下凡,統治全國乃至全世界。世界上一切邪教頭子,都以救世主自居。不過,大多沒有或沒來得及以奪取政權、統治全國全世界作為直接內容來宣傳。洪秀全則十分明確地將這一點作為核心內容。他宣稱,“天上至尊老人已命令全世界之人歸我瞭,世間萬寶皆歸我有的瞭”;他奉天父天兄之命,下凡做人神合一的“萬國獨一真主”。  第二,世界末日論與造反做官論相結合。為什麼要救世主呢?因為世界末日到瞭。這也是一切邪教共同的論調。1850年5月,他將末日論具體化,說他得到上帝啟示:“在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我將遣大災降世,凡信仰堅定不移者得救,凡不信者將有瘟疫,有田無人耕,有屋無人住。”信的人則“日日有衣有食,無災無難”。到1851年永安突圍時,則進一步大開支票、封官許願,凡踴躍作戰的,“大則封丞相、檢點、指揮、將軍、侍衛,至少亦軍帥職,累代世襲,龍袍角帶在天朝”。  第三,言行巫師化,要求軍民無保留地信從。洪秀全從宣傳什麼上帝賜他寶劍、印綬這一套開始,繼而在玉璽上自稱“洪日”,是普照天下的紅日,要求跟從者盲心盲目地迷信。楊秀清、蕭朝貴從他的迷信宣傳得到啟發,先後創造瞭十足巫師式的天父、天兄下凡。此兩人死後,洪秀全沒瞭制約,更隨心所欲大講特講“天話”,甚至說“有天不有人”。還經常將他傳達“天意”的歪詩,寫在鵝黃緞上,張旗放炮掛出來。此類行徑,是不斷自我造神,以加強對太平軍官兵的精神控制。相關閱讀推薦:解密太平天國後捻軍的覆滅:亡於自己的分裂短視揭秘:在太平天國破滅後女兵竟要面對這種命運荒淫的太平天國:洪秀全之子九歲竟已有4個老婆太平天國後“揚州重建第一人”最早萬福橋修繕者揭秘太平天國恐怖政策:夫妻同宿竟會受到如此懲罰太平天國最大疑案:石達開遠征到底出於什麼目的?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第四,對參加者的全面控制。洪秀全通過迷信宣傳對會徒進行精神控制之外,還有一整套條規、措施,進行人身、傢庭、財物的全面控制。造反之初,他要求入會者 “賤售傢產”,將“田產房屋變賣,易為現款,交給公庫”,賣不掉的舊房屋則放火燒掉。於是,一人參加就要全傢參加,互為人質,沒有退路,都成為過河卒子。不久之後,每占領一地,就以鳴鑼集中“講道理”的辦法,將活著而又沒有逃跑的百姓,不論願不願意,悉數收編為太平軍,也就是實行徹底的裹脅。收編之後,凡是財產沒有全部交出,乃至私藏銀子五兩以上的,“即是邪心,即為妖魔,其罪極大”;超過21日背不出天條,兩次無故不聽“講道理”的,都是嚴重違反禁律的大罪;凡是不肯無條件服從,不願做馴服工具的,發牢騷說怪話的,都叫做“妖心未化”;凡是不能忍受而夜裡開小差的,叫做“三更”;凡是違反天條、命令的,叫做“變妖”,對以上種種罪名的處治,都是斬首。其它許多天條、禁律,包括夫妻同宿,遇檢點、指揮以上官轎不跪道旁,聚會喧囂,私議軍事,聚集飲酒,剪發剃胡刮面……都是“斬首不留”。對於“反叛通妖”的,更是處以“點天燈”、“五馬分屍”極刑。全面而嚴厲的控制,使人成為沒有傢庭財物,沒有思想感情,沒有人身自由,更沒有人的尊嚴的工具。  第五,將大量婦女作為個人的性工具。洪秀全還未公開造反時,就有妻妾多人。到瞭占領小小的永安,已有36人。進南京後,每做生日,蒙得恩就要為他獻上美女 6人;每年春暖花開之際,蒙得恩還在天京13道城門口為洪秀全選美女。甚至幹脆明文規定,“所有少婦美女俱備天王選用”。到太平軍敗亡時,天王有妻妾88

50個你可能不知道的歷史真相(上)

  中國古代歷史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其實在古代發生瞭很多流傳千古的事情,然而史料並不一定就是真實,正是史料的記載與人們的吹噓,才使得本來不傳奇的人物變成瞭神話,對此,小編不是妄下定論,但是我們不應該忘卻那些真實而又真切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的事情,畢竟那是我們歷史文化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的歷史,就是名族的血液,也是我們中華神州大地的靈魂所在!所以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更應該去瞭解中國的歷史,去學習和吸取古人的經驗來造福我們日益強大的祖國!那麼,下面的這些你都知道嗎?  【01】【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  武則天,又名媚娘,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唐高宗時為皇後、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後自立為武周皇帝,改國號 “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傢。   【02】【駭然的奇災】  公元1626年5月30日(明朝天啟六年)在北京王恭廠一帶發生瞭奇怪的巨大災變,死傷2萬餘人。災後,男女盡皆裸體,衣物首飾器皿飄到西山上去瞭。  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卻”不焚寸木,無焚燒之跡”,用火藥庫爆炸或地震引起災變,都難以解答。此事被禦筆太監記入瞭明朝正史。   【03】【鄭和】  ①鄭和是回民,原姓馬,因功封官的時候改瞭姓鄭。②鄭和下西洋時發快報說找到瞭麒麟,朱棣很高興,還讓畫瞭像,現在看,靠,長頸鹿。  ③鄭和第一次過錫蘭,國王亞列苦奈爾要養路費,鄭和沒理繞著走瞭。後來經過時還要,老鄭就把他生擒回國瞭。④鄭和永遠留在瞭南印度,隻是頭發衣服回來瞭。   【04】【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後的結局】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後郭佈羅·婉容17歲選入宮,溥儀視之為知己。1924年底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文繡提出離婚,溥儀卻把這場“刀妃革命”的失都推到瞭婉容身上。  溥儀成為偽滿洲執政府的傀儡後,她狂躁易怒嗜毒成癮甚至與溥儀身邊的侍衛私通,開始10年的冷宮生活,最後在吉林延吉的監獄結束瞭她悲苦的一生。   【05】【明武宗設“豹房”淫樂】  明武宗朱厚照他是中國古代帝王中玩弄女色最有花樣的皇帝之一,他在後宮專門建設瞭具有獨具娛樂功能的“豹房”。一方面在裡面養瞭不少生性威猛的虎豹,另一方面又選調天下絕色女子充進來。  宮中女人玩夠瞭,與宦官太監搞同性戀遊戲,這還不過癮,又去妓院嫖;再不夠盡興,則去偷民婦臣妻,連寡婦都不放過。

康熙是麻子隻有一米五幾 那些重口味的歷史真相

  東漢有個太監,憑借為皇後誣陷其他嬪妃上位,皇後死後,他立即又傍上瞭另一個皇後,簡直就是個皇後控。這個人政一治上的作為不堪入目。他叫蔡倫,發明瞭造紙術。  茶葉剛到外國的時候,洋人煮好後把茶汁倒掉,然後用鹽啊胡椒粉啊之類的把茶渣拌著吃,嗯,挺好的一盤老虎菜。  白蛇傳裡的小青是個男的,我們小時候都被新白娘子傳奇給忽悠瞭。  文成公主是松贊幹佈的小老婆。小喬也不是周瑜的正妻,隻是一名妾室。  康熙小時候出過天花,是個麻子,而且他隻有一米五幾。  張飛其實是帥哥,書法寫的好,還擅長畫美女圖,其書畫作品均屬上乘,是一位具有文士素養和氣質的武將。他的兩個女兒都當瞭皇後,史稱大小張後,估計這兩個姑娘基因不錯,如果醜的話劉禪會要麼。  大禹治水的時候三年過傢門而不入,但在臺桑遇到瞭塗山氏,倆人**,塗山氏就懷孕瞭,生瞭一個小孩,就是夏代的創立者啟。(我當時就懷疑,大禹三過傢門而不入,她老婆怎麼給他生的兒子。現在明白瞭,原來不是他正妻生的。)  紀曉嵐其實挺欣賞和珅的,因為和珅有他年青時的影子,正史裡和珅是1750年生,比紀曉嵐小26歲,比乾隆小39歲。現在的狗血電視劇太糟蹋人,和中堂當年是美男子一枚,倒是紀昀,那叫一個……有記錄,紀曉嵐日禦女六次……註意,是六個不同的時段,早中晚加下午茶宵夜。  明朝有個叫朱厚照的皇帝,釣魚淹死的。  李清照的丈夫是中暑死的。  秦始皇滅瞭六國,但並未統一中國,因為當時還有一個衛國。 康熙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噸位最大的寶船排水量約為7500噸。  中英鴉片戰爭中,清兵和英兵的傷亡比例是600:1。  北京人吃過民族英雄袁崇煥的肉。  歷史上唯一向全世界宣戰的是中國的慈禧太後。  第一個打算用火箭把人送向天空的是咱們國傢明朝的一個叫萬戶的人(把自己送向天空的同時也把自己小命送天堂瞭),但是咱們國內的歷史學傢竟然沒人說?  唐中宗李顯身世顯赫,自己是皇帝,父親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兒子是皇帝,侄兒是皇帝,更要命的是母親還是皇帝,於是稱他為:六位帝黃丸。  歷史上有一個女人伺候瞭六個皇帝,她就是隋煬帝的皇後蕭氏。她從十三歲嫁為隋朝晉王妃開始,歷經楊廣、宇文化及、竇建德、突厥處羅可汗、吉利可汗和李世民等六位丈夫……  陳世美確有其人,但是人傢是忠臣,人傢夫妻感情好得很呢。陳是湖北人,有個老鄉想找他開個後門,但被陳正直的拒絕瞭,於是這個老鄉很陰險的寫瞭陳世美拋妻棄子的一出戲,還到處演,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硬是把個好人污蔑成瞭個歷史罪人,真冤。  隋煬帝是歷史上相貌最出眾的皇帝之一,隋煬帝在揚州時,勵精圖治,安一方黎民。當上皇帝後,開鑿大運河,是中國歷史的創舉。另外,楊廣文學天賦極高,可以搜一下他寫的詩,大氣非常。  南北朝時代有個皇帝的書童領兵8000,從現在的南京出發,一路打下長安、洛陽70座城池,擊敗當時北魏的50多萬大軍,他叫陳慶之。  魏晉風范,也不是傳說中的那麼迷人。這幫文人不穿衣服,是因為他們天天煉丹藥,吃丹藥,體溫比常人高、皮膚比常人敏感,當時的紡織物容易磨破皮膚……魏晉上層人物都不愛洗澡,在自己身上養虱子,然後捉來吃……這是當時非常時髦的做法。那個時候的丹藥富含各種有毒物質,所以大多文人長期處在迷幻狀態中。所謂魏晉風范,什麼裸~奔、喝酒、大哭……就是一幫古人,天天嗑~藥磕H瞭頭,跟現在的癮~君子沒兩樣。  屈原不姓屈,姓羋(mǐ)姓,他的後代也不姓屈,姓熊。之所以管他叫屈原,是因為他死的屈。  中國歷史上最應該引以為豪的朝代是宋朝,當時的國民生產總值,科技,文化,教育,都是世界的巔峰啊,就因為軍事是被人詬病的一塊。  由於唐朝錯誤的民族政策,產馬地盡在遊牧民族之手,導致宋朝從始至終隻能在平原以步兵的血肉之軀抵擋遊牧民族鐵騎的沖擊,所以宋朝的勝利一般都是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倘若一段時期宋朝對外勝率低於60%,那基本就意味著亡國瞭。  北宋清明上河圖有人物1600多人,比四大名著中任何一部出現的人物都多(三國也才1200人)。  清廷的道光皇帝為人十分節儉,喜歡穿有補丁的衣服,但打個補丁卻要花四兩銀子。  汪精衛是個大才子,聽說還是個大。帥。哥。  張作霖每天早上喝一碗虎血。  魯迅是文豪沒有錯。不過他很善於理財,不準別人拖欠稿費,錙銖必較。有次林語堂為一個出版社說瞭兩句好話,魯大概表現很沖動,林語堂就在日記裡寫:此人已成神經病。  東漢三國時代的孔融,是孔子的嫡傳二十世孫。可他居然說過:“親爹有啥可孝敬的,當時他不過是為瞭解決自己的性欲罷瞭;親娘也沒啥特別的,不過是個裝東西瓶子,東西出來瞭,跟那個瓶子還有啥關系?”——你能想到他就是七歲讓梨的那孩子嗎?  關於牛頓和他的蘋果是伏爾泰編的,據說他是聽牛頓的侄女說的,當然牛頓的所有手稿裡沒提到那隻蘋果。  菠菜富豪含鐵元素菜鐵元素確實比其他蔬菜高那麼一點點,關鍵是當初科學傢點錯小數點,所以才有瞭大力水手的動畫片。  可口可樂最初是綠色的。  南宋數學傢秦九韶至晚在1247年就已經發現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歐洲人在400多年後才發現,但在中國的課本上這個公式仍是以那個歐洲人的名字來命名的。相關閱讀推薦:誓死不降還是因仇被殺?單雄信之死的歷史真相黃袍加身的歷史真相:趙匡胤登基事先早有預謀50個你可能不知道的歷史真相(上)晚清歷史揭秘:鴉片在中國泛濫成災的歷史真相西藏叛亂的歷史真相:僧俗上層集團的獨立鬧劇

三千女兵為洪秀全自焚真相:他折磨死多少老婆?

  三千女兵為洪秀全自焚而亡內幕:1856年,三千名來自廣西的婦女,擋在瞭殺紅眼的“北王”韋昌輝前,為“天王”洪秀全築起瞭最後一道屏障。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三千女子以及曾經一度達到十萬人的“天國”裡的女性,是古典世界裡第一批女兵,也是最後一批女兵。  在她們之前,“花木蘭”、“穆桂英”等等零星的女將形象,隻是停留在詩詞戲曲小說中勇氣和道德的化身,而在她們之後,則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浩浩蕩蕩的現代女兵大潮。  女性一旦立志為信仰或主義獻身,則往往會迸發出遠遠超出男性的執著和堅篤。無論是守衛“天王府”的大腳客傢女,還是在戰火烽煙中殺敵禦辱的黃埔英烈,又或是在二萬五千裡長征路上艱難跋涉的女紅軍,無不是用事實和自身的命運一遍一遍地證明瞭這個道理。  女兵的到來,徹底改寫瞭男性社會裡最強權的力量格局,當拿慣瞭繡針的雙手,握起冰冷刀槍的時候,也意味著女性自身對這個社會最深層次的介入,但這種介入後的命運,卻往往和她們自身最初設想的大相徑庭。   來自天國的女兵  太平天國的女兵孤獨地守衛著天王府,成瞭歷史最無情的犧牲。1864年天京城破、大隊清兵殺向天王府時,這些女兵自焚而死。  1856年9月的一天,三千名披堅執銳的士兵包圍瞭天王洪秀全的府邸,這支軍隊的指揮官是“北王”韋昌輝。  天色漸漸轉亮,三千甲兵沖向宮門,但伴隨著大門沖開時的一聲巨響,一群婦女,手持大刀長矛,呼喊著從天王府內殺出,與驚詫不已的三千士兵殺作一團。這是守衛天王府的廣西婦女,洪秀全最早的女信徒,也是太平天國最早的一批女兵。  在太平天國鼎盛時期,這個兼有政治、軍事、宗教多重色彩的政權,曾擁有十餘萬女兵,是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女性軍事組織。:  天國女兵的誕生  天國女兵的誕生,始於1851年1月11日。這一天,洪秀全誓師起義,同時頒佈瞭五條軍紀,其中第二條是“別男行女行”,設立女營。這是天國女兵的最早記載。  這是中國歷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支女兵隊伍。那麼女兵何以產生在“貧困”、“蒙昧”的廣西紫荊山下?在此時已多達四萬餘人的天國隊伍中,她們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呢?相關閱讀推薦:太平天國末日:14年的太平天國竟締造瞭無數神話?揭太平天國定都南京規定:少婦美女俱備天王選用中國史上唯一被凌遲處死的君王:太平天國洪天貴福寶藏之謎:太平天國至今未能解開的兩大寶藏之謎太平天國的十大名將排行榜!揭秘誰是第一猛將分頁:1/11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1844年,馮雲山來到廣西北部,他已“遠離儒傢教義和影響的中心,遠離人煙稠密的城鎮集市,遠離最肥沃的農田及有權有勢的地主。”生存在大山深處的萬千燒炭佬、礦工、農民、村婦們成瞭洪秀全、馮雲山拜上帝教的最早信徒。  這些人群中,還包括瞭大批的女信徒。而1851年1月11日,伴隨著洪秀全武裝對抗清廷的開始,她們又有瞭中國歷史上至今鮮聞的一種身份——女兵。這些大部分來自客傢的女人,由於不纏足,她們在戰鬥中的勇猛一點也不比男人遜色。曾經鎮壓過太平天國起義的曾國藩,就嘗過客傢婦女的苦頭,以至痛恨地稱這些英勇的客傢女為“大腳蠻婆”。  光緒三十二年(1906),一本名為《祖國婦女界偉人傳》的書出版問世,中間一篇《洪宣嬌小傳》,雖說演義的成分多於歷史,但從中我們卻可以窺測當年那群“大腳蠻婆”的英姿。文中說:  “洪宣嬌者,軍中稱蕭王娘,天王姊,西王蕭朝貴妻也。年不滿三十,艷絕一世,驍勇異常,從女兵數百名,善戰,所向有功。蕭王娘及女兵皆廣西產,深奉秀全教,每戰先拜天帝。淡妝出陣,揮雙刀,鋒凜凜落皓雪。乘絳馬,鞍腰籠白氍毹,長身白皙,衣裙間青皓色。臨風揚素腕,指揮女軍,衫佩聲雜沓,望之以為天人。戰酣,蕭王娘解衣縱馬,出入滿清軍。內服裹杏黃綢,刀術妙速,衣色隱幻,一軍駭目。”   就這樣,當太平天國的婦女著實讓外界感到瞭一股新鮮的氣息。當時,一些外國人看見她們或騎馬,或步行,大大方方地走在道路上,他們稱“這是前所未見的新現象,使我們想起瞭國內的生活情景。如果此次革命可以打破迄今一直遵行的婦女不出閨門的制度,那將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這種“新現象”的出現,與太平天國提倡的“男女平等”教義不無關系。洪秀全宣稱:“一切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平等的。”“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  正因此,在天國嶄新的社會圖景裡,一切都顯示著與舊生活的決裂,之前被傢庭、男人奴役的婦女,成瞭與男子一般可以行軍打仗的女兵,還不止如此,連之前曾奴役著女子的傢庭制度,也被天國的律令擊得粉碎。  所以,自金田開始,在太平天國中就有瞭男女隔離的制度,洪秀全說:“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混雜。”也正因此,在永安城,洪秀全頒行瞭模仿摩西“十誡”的天條,他說,“凡男人女人奸淫者,名為變怪,最大犯天條。”他說,“邪淫盡是惡之魁,變怪成妖甚可哀。”  然而,洪秀全努力創造的新天國社會,軍法維系下的種種清規戒律,卻與天國領袖的荒淫生活並行不悖地存在著。史料記載,離開金田時,洪秀全就有妃子15人;僅一年後,離開永安時,他的嬪妃達到瞭36人之多。分頁:2/11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設立女館  清教徒般的禁欲制度、男女分營政策,乃至洪秀全為“天國”設計的每一項規則,不僅存在於這個面貌混沌而又矛盾的團體中,還存在於太平軍途經的城市。  1852年5月,他們跨過漓江,通過古運河抵達全州,由此進入瞭長江流域;這一年6月12日,在經歷蓑衣渡大敗後,他們走出廣西、占領瞭湖南道州。在湘南,他們先後招募瞭大約5萬名新兵,他們無一例外地遵循著男女分營制度,這也僅僅是金田、永安的延續。1853年1月12日,他們占領瞭長江重鎮武昌。  太平軍到達武昌時,清廷的衙門被打倒,咸豐的年號也代之以太平天國的名字。與國號的變化相比,社會制度的改變則更加劇烈。  正是在武昌,分營、禁欲乃至拆散傢庭,不僅作為一種戰時政策存在著,還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實施著。其實又何止這些,社會生活中的財產、傢庭、職官、宗教、禮儀等一系列社會制度的改變,乃至日常的生活中的禁纏足、禁蓄婢、禁蓄妾、禁鴉片的種種律令,無不表現出與舊世界決裂的色彩。   洪秀全改變的不僅是武昌,太平天國的婦女制度也發生瞭變化。在這裡,前期的女營變成瞭女館。天國的女兵,不僅包括信仰上的追隨者,還包括武力下的被征服者。據史料記載,當時,武漢三鎮一片混亂,太平軍進城後設立女館,規定城中婦女全部遷往武昌火巷“歸館”,“遲延者鞭棰促之”。  同時,男女隔離的制度也被嚴格地執行著,即使是丈夫探看妻子,兒子探視母親,也“隻宜在門首問答,相隔數武(步)之地,聲音務要響亮”。就這樣,原有的財產制度、舊的傢庭制度、並連著溫情脈脈的人倫情愫,這些舊的社會制度的支撐,都在冷鐵般的軍事統治之下統統瓦解破裂瞭。  又何止是武昌,這一年3月20日,當太平軍攻占南京城後,更大規模的女館出現瞭:一路隨行的幾千廣西婦女、幾千湖南婦女,被裹挾而至三萬湖北婦女,又加之新被征服的十萬南京婦女,形成瞭一個個女館。從金田到武漢,“大腳蠻婆”構成為天國女兵的主體,而從武漢到南京,這個群體則不斷地駁雜、混沌,等級差異在女館中出現瞭。  那些來自廣西的“大腳蠻婆”,由於資格最老,被視作忠誠的“老兄弟”,成瞭女館中的女官,在她們之下,是還算自願的、還可相信的湖南婦女;又之下,則是大批被征服的湖北、江南婦女。  後來洪秀全的一項規定,則顯示瞭天國官方對這種等級制度的默認。1854年夏收時節,洪秀全、楊秀清派往湖北、湖南、安徽各地征糧的大軍悻悻而歸,回來的人稟報說:“太平軍所到之處米谷俱無。”無奈之下,洪、楊規定:在女館中,兩廣、湖南女子每人各發米六兩,湖北和其他省的女子發米三兩,“均以稻代,悉令食粥,否則殺。”  為什麼在天國裡一方面高懸著“人人平等”、天下女子“盡是姊妹之群”的教義,另一方面,又不能對各地女子一視同仁呢?早在占領全州期間,因為馮雲山的戰死,他們幾乎屠戮瞭全州全城,幾萬男女被屠殺殆盡;而攻占武昌、南京後,他們也幾乎殺盡瞭城內的全部滿人。在這些慘絕人寰的殺戮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性格悲劇呢?分頁:3/11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洪秀全設計新的社會圖景的同時,似乎是抱定瞭誓與舊的世界一刀兩斷的決心。太平天國中,男女分館的制度、“聖庫”制度、《天朝田畝制度》,乃至禁纏足、禁蓄婢、禁蓄妾、禁鴉片的種種規定,無一不具有改天換地的色彩。與此同時,一種“非我即敵”的人際關系,也悄然產生。  在太平天國,世界被截然地分作信徒與“妖孽”兩個部分,而沒有中間分子。但凡不肯跟著他們走、依舊遵循過往生活方式的,都是儒教的遺民;在他們的眼裡,這些人都是“妖”。正如革命者內部是“兄弟”、是“姐妹”那樣,“妖”是可以漠視、可以殺戮的。正因此,在武漢,幾千童子持刀勒逼幾十萬武漢男子上船,而幾千名“大腳蠻婆”也以焚屋燒人為逼迫,裹挾瞭幾萬武漢女性。他們的裹挾,不同於黃巢、李自成,他們有著鮮明的意識形態支撐。正因此,他們同樣揮舞著刀槍器械,殺進瞭南京。  毫無疑問,包括男女分館在內的種種手筆,都面向著一個前所未有的新世界。問題在於,它行得通嗎?早進軍天京之前,有人便問楊秀清何時才能傢室團圓,楊說:“必須等到天京奠定,政權在握,才能破此禁令。”但當太平軍來到金陵的地界上,楊秀清似乎忘記瞭先前的承諾。於是,女館設立的命令剛剛下達,就在廣西起義的舊部中引起瞭不滿,議論沸沸揚揚。 影視劇中女兵自焚而亡  不滿的又豈隻是廣西的舊部,女館中地位卑微的湖北、江南婦女又何嘗不是?在不斷的枷責與不公的遭遇後,“天國”成瞭她們急切逃脫的夢魘。“城中被擄男女無時不思逃。”  當時即使洪秀全的兒子幼天王,都不準與母親和姐妹見面,他隻有趁洪秀全上朝時才能偷偷地溜出去,與自己的母親姐妹見上一面。天王的孩子尚且如此,那麼在整個天京,似乎再難找一個地方還存有傢庭的幸福與溫情。  然同時,“天國”的領袖們卻廣選嬪妃,妻妾成群。有些荒唐的是,洪秀全還曾頒發瞭一紙《多妻詔》,宣稱天國居民,海外番眾,皆以多妻為榮。並詔定:“東王西王各娶十一人,南王至豫王各娶六人,高級官三人,中級二人,低級一人。”洪秀全則“有婦八十八人。”  就這樣,男女分離的制度,在天國的事業鼎盛時,卻走向瞭無比尷尬的地步。於是,1855年,在進駐天京一年半後,洪秀全終於下達瞭解散女館的命令。一並而來的,還有準許男女配偶的詔命,專門設立媒官負責。這與其說是解散女館,還不如說是將婦女賞賜給太平天國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出於擔心衛隊與後宮有染的顧慮,千餘名來自廣西的女兵,成瞭天王府的守衛者。  這時,洪秀全的宅院極盡奢華。羅爾綱《太平天國史》這樣描述天 朝宮殿:“天朝宮殿,……四面黃墻,高二丈多,厚四尺,內外兩重,外重稱為太陽城,內重稱為金龍城。太陽城向南開門,稱為真神榮光門。門內左右有鼓吹亭,高出墻外,蓋以琉璃瓦,四柱盤五色龍,昂首曳尾,有攫拿之勢……”。而1856年9月,南京的暑氣漸已散盡之時,韋昌輝層層圍住瞭華麗恢宏的天王府。分頁:4/11頁  上一頁23456789下一頁  最後的消亡  女兵們的瘋狂守衛,表明她們的信仰沒有消退。但女館制度消失瞭,這些最後的天國女兵,就成瞭無源之水。  在後來的年月,她們孤獨地守衛著天王府。在經歷征服、屠殺、自相殘殺之後,她們依舊沒有出走天國夢。由此成瞭歷史最無情的犧牲。直到1864年天京城破、大隊清兵殺向天王府時,這些女兵還以宗教徒特有的狂熱,自焚而死。  洪秀全一生折磨死多少個老婆?  1857年出版的《天父詩》,記錄瞭洪秀全對“娘娘”們的處罰,包括“三年不發新衣”、罰餓、關黑屋子、杖責、砍手足、“煲糯米”(點天燈活活燒死)、砍頭等等。而詩中提到“爺爺怒養殺三人”,顯然至少在1857年之前,就有三位“娘娘”被洪秀全處死。  洪秀全為人暴虐。他還未當天王時,就經常將妻子“打生打死”(打得要死)。進瞭南京後,他在所作的《天父詩》中,反反復復地說,惹他發火就是死罪,他發火就要殺人,眾人要一齊跪求息怒,“不求莫怪亮(火)連天”。  幾乎所有記載都稱洪秀全脾氣暴躁,喜怒無常。連他自己也直認不諱,他和後妃們的關系相當緊張。  早在金田時代,他就時常和新娶來的妻妾們發生沖突,以至於楊秀清、蕭朝貴不得不假托天父天兄下凡,以“雲中雪飛”(砍頭)的極刑,威脅“眾小嬸”不得“嫌棄怠慢”洪秀全。

黃袍加身的歷史真相:趙匡胤登基事先早有預謀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一個叫趙匡胤的後周將領率軍北上抵禦契丹的進攻,大軍行至陳橋驛,發生瞭令人意想不到的戲劇性的一幕,睡夢眾的趙匡胤被眾將領叫醒,稀裡糊塗地就被披上瞭黃袍,擁立為帝。結束瞭五代十國的亂世,開創瞭歷時三百餘年的大宋王朝。關於陳橋兵變,宋人的記載出奇地一致,他們認為趙匡胤是被迫當上的皇帝,此前他對兵變一事根本一無所知,可是今夭我們重溫這段歷史的時候,不免心中會產生很多疑問,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是在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中爭得天下的,可是偏偏趙匡胤的這個皇帝當得如此容易,幾乎就是沒有費任何力氣,一個大餡餅就砸到瞭他的頭上,而且推都推不掉,那麼趙匡胤是真的如此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嗎?還是歷史跟我們開瞭一個玩笑,讓我們自己去尋找答案呢?   當迷霧重重的時候,我們還能還原歷史的真相嗎?)陳橋兵變最早記錄出版在趙普。趙普是大宋宰相。他是趙匡胤的智囊團中首師策劃師。少瞭他,兵變是不是能成,真難說。趙普年老瞭,寫寫當年的回憶錄。寫瞭《皇朝龍飛記》。這一天,正月初三晚,困於杯酌,酣醉熟睡。要出門打仗,有朋友送行。送行酒要喝好多天。趙匡胤這次出兵緊急。趙匡胤的人緣好,遍地是朋友,酒喝多瞭,這事可能發生。兵變的夜裡,他在呼呼大睡。這種情況是可能的。正是大睡時,趙普寫的是,趙光義來找他,商量兵變。商量一夜,天快亮時,準備工作基本做好瞭。趙普回憶是手下將軍軍官們,披掛在身,闖進去,圍在趙匡胤床前,厲聲說,今天要讓大帥當上天子。有人強行把他披上王袍。這是皇帝的制服。趙匡胤半夢半醒,但是一看,不得瞭。當時謀逆是株連,他要脫,可是這些將軍按著他,想脫脫不瞭。沒辦法,趙匡胤隻得穿著當上瞭皇帝。趙普是親歷者,按說,有一定可信度。司馬光說的呢?《涑水記聞》中直接從趙匡胤睡覺說起。將軍士兵們囔囔,趙匡胤“固拒之,眾不聽”。所以,趙普與司馬光兩個人,都這樣一口咬定,趙匡胤不想做皇帝,是硬給他的。.   悻橋兵變的真相:他其實有野心。趙匡胤早有抱負。十年前,趙匡胤浪蕩江湖,心裡已經有瞭經營天下的抱負瞭。一天起瞭個大早,突然看到太陽從東邊升起。他心潮澎湃。作瞭一首詩:“欲出未出光辣撻,千山萬山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流星趕卻月。”有氣魄。當時是亂世,皇帝多瞭,趙匡胤要做的是像太陽一樣趕跑他們。還世界青天白日。這首小詩看得出他年青時的抱負。後來參軍瞭,跟著周世宗打天下,南征北戰。將軍們搜刮成風,趙匡胤不這樣。他要的是圖書。這事周世宗知道瞭,間他為什麼。趙匡胤說多讀書,將來可以更好地服務。實際上,趙匡胤眼中金銀不算什麼,學到知識對將來有用。   可惜的是周世宗精明,沒有搞清楚的是愛讀書愛文化的將軍比一個貪污的將軍要可怕得多。趙匡胤陳橋兵變,母親在京城中。有人告訴瞭杜太後。杜太後說,“吾J L素有大志,今果然”。在亂世,這種大志隻有當皇帝。趙匡胤當時手下有五六萬後周王朝的禁軍。二是人才儲備。他平時做瞭很多準備。軍隊中組成瞭小社團叫義社十兄弟。趙匡胤的這十個人都是陳橋兵變及以後重要的軍事幹部。另外還建立瞭智囊團。得有文人,他也註意選擇一些文人加入。趙普就是。攻打滁卅l時,認識,從此結下深厚友誼。趙普實際是重要的幕後推手。有軍隊實力,有智囊團,這是一飛沖天的翅膀。   兵變前的精心準備:三是趙匡胤得到兵變機會時,不是被動接受,而是周密地安排。當時他帶失出征,為瞭保證成功,把自己得力的助手石守信留在京城,跟韓通一起在京城。把韓通手下的兩員大將帶在身邊。當時趙匡胤這個調兵方案也獲得後周王朝的同意。但是韓通的忠厚卻脾氣不好,動不動罵人。資格老,在軍中,被人怕。人稱他為韓瞪眼。韓通性格決定瞭關鍵時不會有多少人跟隨。趙匡胤恰恰相反。如果發生兵變,石守信在韓通身邊,不會聽韓通的,而韓通的手下,跟著趙匡胤,就算不幫忙,至少把韓通釜底抽薪瞭。韓通沒人瞭。陳橋兵變瞭,韓通聽說,趕緊召集人馬,石守信早準備利箭瞭,一箭就讓他倒下瞭。可是整個開封都在說,趙匡胤要做皇帝瞭。這樣的機密怎麼可能提前透露?其實開封城中的百姓見得多瞭,機會,實力都擺在那兒,趙匡胤不反,才怪。趙匡胤心裡沒底,打算與傢人商量這事。結果一回傢,沒想到姐姐超級暴力,拿東西追著打他。一邊打一邊罵,當斷則斷,拿這些嚇我們幹什麼。說明傢人是支持的。這些都說明他不可能在陳橋驛呼呼大睡。,:

孫權“犯傻”借荊州給劉備真相:並非是借的地盤

  歷史上都有劉備借荊州的說法,而且是一借不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老賴”。孫權是賠瞭夫人又折兵,好心沒有得到好報,是一個令人同情的受害者。  但問題是像孫權這樣絕頂聰明的人,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呢?因此現在很多人認為,所謂“借荊州”是東吳苦心編出來的劇本,替自己到處擊鼓鳴冤,把劉備推到瞭不義的一方。  在劉備看來,從頭到尾就不存在借的問題,憑什麼要還?雙方沒有打欠條,史書又是各傢寫各傢的,自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麼我們可以做一個法官,看看原告孫權、被告劉備怎麼各自陳述理由的。  劉備不承認借荊州  當時荊州有七個郡,分別為南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南陽基本在曹操手裡面,江夏基本為孫權占有。南郡有17個城,主要在江北,行政中心在江陵(今湖北荊州)。爭論焦點有三塊地。  一是油江口。這塊地很小,周瑜接到命令後把江陵的長江對岸,叫油江口的地方給瞭劉備,於是劉備就在這裡住瞭下來,改名為公安(今湖北公安)。  原告孫權:這是周瑜給你的地方,明顯是借給你的。  被告劉備:不算借,因為我也參加赤壁之戰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分得江南一小塊地,是勞動得來的。相當於我也參加投資瞭,這塊小地方是應得的分紅。   第二塊地:荊州江南四郡。荊州在江南有四個郡,分別是武陵、長沙、桂陽、零陵。赤壁之戰後被劉備攻下後占有。  原告孫權:南方四郡,雖然是你打下來的,但前提是周瑜率兵和曹操爭奪江陵。經過無比慘烈的戰爭,擋住瞭曹軍瘋狂進攻,才使你順利南下奪取四郡。你不和周瑜協同作戰,還趁機搶占勝利果實,即使不算我借給你的,也不能全算你的。相當於是我投資,但錢是被你賺瞭。我不投資,你一分錢也賺不到。  被告劉備:這是我自己派兵打下來的,與你一毛關系都沒有,憑什麼說借?況且天下是漢朝的天下,荊州又不是你孫權的。相當於是我自己投資賺的錢。  第三塊地:南郡長江以北土地。周瑜花瞭一年左右時間打下來的,但後來都到瞭劉備手裡。  原告孫權:這塊地肯定屬於我的。現在給瞭你,當然是借給你的。  被告劉備:這是你主動給我的。說我借,有借條嗎?或者請你拿出其他證據。  這塊地何時到劉備手裡的,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到劉備手裡的,歷史記載都很含糊。說明雙方當時沒有明確的約定,這給劉備有瞭申辯的空間。  劉備還是感到理虧的  如果你看這些覺得亂七八糟搞不明白,不要緊,隻要簡單地算一筆賬就清楚瞭。赤壁之戰前,劉備是逃兵,相當於已經破產。孫權是主力,擊敗曹操,是主要投資方。事後孫、劉賺錢瞭,最大的利潤就是荊州,但絕大部分卻被劉備拿走瞭,孫權幾乎什麼也沒有得到,這讓孫權大受刺激。從此後的態度看,劉備是理虧的,雖然不承認是借,但一直含含糊糊,承認會還的,時間上卻是一拖再拖。如果一個人確實沒有借錢,早就理直氣壯地頂回去瞭。劉備顯然不是這樣。  但給人帶瞭一個疑問,孫權為什麼會做出“借荊州”這種很傻很天真的事呢?  其實孫權一點都不呆,實在是迫不得已。曹操資本雄厚,可以東西兩邊同時開戰。孫權在東邊和曹操對攻,已經投入瞭絕大部分本錢。如果西線再和曹操硬拼,資金鏈肯定斷裂。所以孫權把荊州的部隊全部撤回,無償送給劉備,就是要劉備正面和曹軍作戰,孫權在西邊可以長長松一口氣瞭。這就是孫權雖然吃瞭虧,但當時不吭氣的原因。  這也是劉備後來始終不肯還的原因,因為劉備也憤憤不平,如果不是他鎮守荊州,說不定早被曹操攻下瞭,孫權還會天天嚷著催曹操歸還嗎?  雙方開始並沒有翻臉  劉備也比較低調,他沒有直接做荊州一把手,而是上表漢朝廷讓劉表的兒子劉琦任荊州牧。這個做法是明智的,因為許多將領都屬於劉琦部下。後來劉琦病死瞭,劉備才自領荊州牧,行政中心設在公安,並且把劉琦的力量全部收瞭過來,實際已成荊州最大占有者。為瞭感謝孫權對他的幫助,劉備還上表推薦孫權為徐州牧,作為報答。  孫權借荊州有一個強烈的反對者,那就是周瑜,但赤壁之戰後不久,周瑜生病死瞭,沒有影響到兩傢表面上親密無間的關系。後來東吳方的接任者是魯肅,他是力主聯劉抗曹的。所以借不借的問題還沒有放到臺面上討論。相關閱讀推薦:三國演義殘忍一幕:劉備飽食人肉宴折價金百兩煮酒論英雄:曹操說劉備是英雄的用意是什麼?劉備的皇叔身份為什麼助其發展又制約瞭其發展?三國歷史上曹操的特種部隊竟曾打得劉備丟盔棄甲在三國歷史上為什麼武聖關羽比張飛劉備死得早?

明朝移宮案的歷史真相:明朝差點就出個慈禧太後

  宮廷的鬥爭並沒有因為明光宗的病逝而結束,紅丸案的餘波尚未蕩平,宮中接著有發生瞭另一樁離奇的大案——移宮案。要弄明白移宮案的前前後後,還要從光宗的寵妃李選侍說起。李選侍本來是鄭貴妃宮裡的一名侍女,後來在鄭貴妃的訓練之下,成為一名出色的美女。   鄭貴妃為瞭討好光宗,便將李選侍連同其她七位美女一同送給瞭光宗朱常洛。希望有朝一日這些美女獲得光宗得寵愛,自己也好利用這些女人從中牟利。李選侍入宮之後,很快討得瞭朱常洛的歡心。在宮裡的地位迅速上升,很快爬到瞭僅次於皇後的位子,並且替光宗撫養日後的皇太子朱由校,地位由此更加特殊,幾乎掌握瞭後宮的實權。而且她還同鄭貴妃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李選侍極力的想通過的鄭貴妃的力量將自己扶上皇後寶座,鄭貴妃則想利用李選侍在皇帝面前說話方便的機會,幫她事先作皇太後的夢想。   後來光宗病重,這兩件事就拖瞭下來。但他打算封李選侍為皇貴妃,並當著大臣的面,告訴皇長子熹宗朱由校要視李選侍如親生母親,視為太皇後。可是,還沒等皇帝的話說完,李選侍便掀開帷幄,叫皇長子朱由校進去。朱由校進去後,對父皇朱常洛說瞭一句:“要封皇後!”眾大臣聽後全都變得瞠目結舌。朱常洛也面色一變,一言不發。   他知道這一定是自己寵愛的李選侍在幕後指使,這個李選侍心計深沉,決不會甘心久居人下,她在宮中一向以敢作敢為、大膽果斷著稱。所以,盡管李選侍一再要求皇帝立她為皇後,但是光宗始終沒有答應,他怕李選侍一旦被冊封為皇後,她便可以通過自己撫養的朱由校,間接地控制朝政。所以他隻封她為皇貴妃,說什麼也不同意封她為皇後。   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朱常洛在宮中暴斃。李選侍卻仍住在皇帝、皇後的寢宮乾清宮,絲毫不想搬出乾清宮。按照明代的制度,外廷有皇極殿,內宮有乾清宮,都是屬於皇帝、皇後專用的。而李選侍是想借年僅十五歲的光宗長子朱由校掌握朝政,坐鎮乾清宮,進而統馭後宮。   朝中大臣們見此狀況,都猜到瞭她的心思,於是都在心裡暗暗擔憂。給事中楊漣對大臣周嘉謨、李汝華說,“宗社事大,李選侍非可托少主者,急宜請見嗣王,呼萬歲以定危疑……移住慈慶為是。”兩人聽瞭,均深有同感,便一起去見輔臣方從哲。群臣商量過後,又一起奔向皇宮,楊漣率先奔進後宮,太監們執棍攔阻。楊漣怒斥說,“皇帝召我等至此,今晏駕,嗣主幼少,汝等阻門不容入臨,意欲何為?”太監們一時不知所措,隻得讓開,諸臣這才進入。眾位大臣見瞭光宗朱常洛的靈位,都痛哭瞭一番,然後就請求拜見皇長子朱由校。李選侍將朱由校留在暖閣,不讓他出來。宮裡耿直的老太監王安哄騙李選侍,這才把朱由校抱持而出,眾人連忙叩頭,齊呼萬歲。朱由校立在那裡,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嘴裡隻是說:“不敢當!不敢當!”群臣奏請進詣文華殿。然後,朱由校登上一頂小轎。大臣劉一璟、周嘉謨、張維賢、楊漣抬轎,倉卒前行。走瞭幾步,轎夫方到。這時,內侍李進忠三次奔來,傳李選侍的命令,召皇長子回宮,並喝斥諸臣說,“汝輩挾之何往?”楊漣怒叱李進忠,擁著皇長子登輿。

真相:“雍正”年號是否意味著雍親王得位之正?

  “雍正”年號確應與“雍親王”有關。那麼,“雍正”是否意味著“雍正得位之正”,進而能否進一步延伸,得出“雍親王得位不正”的結論呢?  說起“雍正”年號,人們可能會想到侯寶林、劉寶瑞在相聲《講帝號》中所說的:“因為他做皇上那天,他坐歪瞭,不正,大夥兒一擁他,嗯,正瞭——‘擁(雍)正’。”這是相聲的逗樂與調侃,可以一笑瞭之。  還有一種更流行的說法是:“雍正”年號表面上是“雍親王得位之正”,恰恰表明瞭“雍親王得位不正”,實乃“此地無銀三百兩”也。這是對雍正帝胤禛非法繼位的一種暗諷,但它能成立嗎?  清帝“年號”怎麼擬定?  年號肯定都用好的字眼。“雍”者,和藹、和順、和好、和諧之意,歷史上年號有用“雍”字的,如“雍熙”是宋太宗的年號,“雍寧”是西夏崇宗李乾順的年號。那麼,“雍”與“雍親王”是否有關系呢?  首先,胤禛所封為“雍親王”“雍正”與“雍親王”的“雍”,漢文寫法一致,滿文的寫法也相同。其次,有清一代,身為皇子先封王,後又成為皇帝者,共有四人:一是“雍親王”,二是“寶親王”即後來的乾隆帝弘歷,三是“嘉親王”即後來的嘉慶帝顒琰,四是“智親王”即後來的道光帝旻寧。“雍親王”與“雍正”,“嘉親王”與“嘉慶”用字上的聯系至為明顯,此外還有旻寧,當時供他選擇的年號中就有“智臨”,這與“智親王”密切相關。   封號與年號所取都是嘉名,作為後起的年號,參照親王時的封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瞭。由此可以認定,“雍正”年號確應與“雍親王”有關。那麼,“雍正”是否意味著“雍正得位之正”,進而能否進一步延伸,得出“雍親王得位不正”的結論呢?  這個問題不易回答。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去世。十一月二十,雍正帝登極,即位詔書中說:“祗告天地宗廟社稷,即皇帝位,以明年為雍正元年。”這是迄今所見“雍正”年號第一次出現,同時又沒有任何的解釋。  讓我們看一看清朝擬定年號的程序,或許對於“雍正”年號的解讀有啟發意義。  先看“康熙”年號。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順治帝福臨去世,玄燁繼立。王熙時任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他在自撰年譜裡說:“初八,同內閣擬上世祖章皇帝尊謚,又同內閣擬今上皇帝即位年號,又為輔政大臣撰誓文。”由此可以看出,年號是由臣下撰擬的。  再看“道光”年號。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1820年9月2日)嘉慶帝去世。八月初三,大臣“恭撰恩詔、建元年號”,年號共四個:紹德、建恒、道光、智臨。八月初七,即位詔書已擬定,八月二十七,旻寧正式登極,即位詔書中公佈:“以明年為道光元年”。這表明先由大臣擬年號,有數個備選,最後由皇帝決定。  擬定年號一事更為人熟知的,是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駕崩後,長子載淳繼立,先由輔政八大臣所擬的“祺祥”年號,取自《宋史·樂志》:“不涸不童,誕降祺祥。”這是清代各個年號中確切知道出處及意義者。隨後發生辛酉政變,“祺祥”年號取消。有記載說,大學士周祖培起初主張用“熙隆”或“乾熙”,最後從眾議改用“同治”二字。奏上,奉兩宮皇太後慈安、慈禧懿旨允可。相關閱讀推薦:乾隆時期中國人口激增原因:雍正取消瞭人頭稅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瞭嗎雍正皇帝的子女:雍正有幾個兒子有幾個女兒?雍正王朝文字獄第一案:年羹堯案是怎麼發生的?清朝史上雍正和他的甄嬛們:甄嬛們死後出殯內幕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雍正”憑何正視聽?  晚清著名文人李慈銘在其日記中說:“國朝(按即指清朝)即位改元,向由大學士及軍機大臣,各擬數號呈進,天子擇而用之。”今天我們不知道,新皇帝即位時是否都如旻寧那樣,有數個年號可以選擇,但年號由大臣所上、皇帝(或皇太後)圈定,應是通例。  至今我們還沒有看到“雍正”年號出臺的過程,但由上面的探討可知,除非有材料證明“雍正”年號由胤禛一人徑直敲定,否則我們就應該認定,此一年號也應是大臣撰擬(可能不止一個),而呈胤禛圈定。  現在問題來瞭:如果“雍正”年號如此容易讓人想到“雍親王得位之正”,進而聯想到“雍親王得位不正”,那麼當時的大臣們怎敢撰擬這一年號?而胤禛又怎會在多個年號中,選擇此一年號?!若真有此譏諷之意在,細心、敏感如胤禛者,又怎能輕饒那些膽大包天的臣下呢?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雍正”年號的擬定,表明瞭當時君臣都認為沒有什麼不妥。即使其有“雍親王得位之正”的含義,後人似不應再往下推得“雍親王得位不正”。也就是說,“雍正”年號與議論不休的雍正帝非法繼位問題,沒有什麼關系。   關於“雍正”年號,現在網絡上還有一些說法,可以看作是“雍正得位不正”說法的具體化。如一說稱:胤禛借權臣的力量繼位,在奪位過程中使用瞭殘酷的手段,參與奪位的諸弟多不得善終,康熙帝許多近臣也遭到貶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當性,在當時就受到懷疑,他想以此年號為自己“正名”。另一說稱:“雍正”年號既有沿用“雍親王”的含義,也取其本名“禛”之諧音,同時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流傳之“奪位”謠言。  說“雍正”年號有強調“正”的含義,不無道理,但“真理再往前一步,往往就變成謬誤”。康熙帝去世七天後,胤禛登極、改元,“雍正”年號的擬定,肯定比這還要早——難道胤禛有如此先見之明,預料到民間會流傳他非法奪位的謠言,並急急忙忙提前“辟謠”?  就史實而言,對胤禛得位感到震驚者誠有之,但胤禛諸兄弟不得善終,康熙帝近臣遭貶斥,是胤禛即位之後,亦即改元“雍正”之後發生的,這與他要用“雍正”年號為自己“正名”風馬牛不相及。  顯然,上述種種說法的由來,不是因為雍正帝為瞭“正名”“辟謠”所打出的“雍正”年號造成的,而是人們心中有雍正帝非法繼位的“謠言”在。  “正”還是“不正”?  當然,這並不是說不可以議論“雍正”年號。早在雍正時就有人對該年號影射、非議,隻是與我們今天的角度不同罷瞭。  雍正三年(1725年),年羹堯失寵後被抄傢,抄得舉人汪景祺所著詩文,其中有一篇《歷代年號論》,指出“正”字有“一止”之象,“凡有正字者皆非吉兆”。汪氏舉瞭歷朝歷代一些帶“正”字的年號為例,如正隆、正大、至正、正統、正德。我們找出這些年號進行分析,發現還真是不祥:金朝海陵王年號“正隆”,他被部將所殺;金哀宗年號“正大”,最後國破身死;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年號是“至正”;明英宗“正統”年間,土木之變被俘;明武宗“正德”年間動蕩多事,他本人在平叛中落水病死,且無子嗣。  雍正帝斥此“大逆不道之語”,反駁說:年號用“元”者很多,如元鼎、元封、開元、貞元,那“元”字有“一兀”之象乎?漢武帝有建武年號,明太祖有洪武年號,“武字內即有止字,可雲‘二止’乎?此二帝皆稱賢君,歷世久遠,尚得不謂之吉祥乎?”  雍正帝無疑對於年號極在意,極敏感。實際上,不少文人都對年號用字很關註。清人戴名世,也跟汪景祺一樣,看到瞭有些帶“正”字年號的不吉利,但他緊接著說:“正”字真的不能用嗎?不是的,隻是那些人恰逢亂亡罷瞭,而這種亂亡不是“正”字本身造成的。假設是“開創之君”,如漢高祖、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或是“守成之君”,如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即用‘正’字為年,何害?”  戴名世的立場與雍正帝何其相似,他是雍正帝的幫腔文人嗎?不是,絕對不是。戴名世所寫的以上文字,收錄於他的《憂庵集》中,這是一部手稿,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公之於世。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戴名世因《南山集》文字獄罹難,他不會想到十年後,真有一個帶“正”字的年號出現,還引得世人眾說紛紜到如今。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三國奇葩真相:武神趙雲竟被自己老婆一針紮死?

  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相信中國有不少人都是其“粉絲”。就是這樣一個無敵的英雄人物,據說竟然死於妻子之手。  三國時代,趙雲顯然是個武藝最高強的將軍。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瞭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瞭非常好的戰果。除瞭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景耀四年,劉禪追謚趙雲為順平侯。  趙雲身經百戰,從未失手,有“打遍天下無敵手”之美稱。傳說中的趙雲,更神奇——一生征戰無數,卻從未受過一點傷,流過一滴血。最終解甲歸田,被老婆的一根繡花針給紮死瞭。  正史上沒有明確記載趙雲怎麼死的,隻是說突然就死掉瞭。   野史上說,某日,趙雲正在傢裡沐浴,他夫人就幫他搓背,發現他年紀雖大,皮膚卻白嫩光潔。全身上下,竟沒有一點疤痕。他夫人很奇怪,便問道:“夫君,你征戰那麼多年,竟然從來沒負過傷嗎?”趙雲傲然答道:“當然,我身經百戰,殺敵無數,可至今還未曾遇見任何人有這個本事讓我受一點點傷,流一點點血。”  他夫人聽瞭,心中童心頓起,偷偷地到外屋拿瞭一根繡花針,又悄悄地掩回趙雲的身邊,調皮地說:“夫君,我就有這個本領讓你受點小傷,流點小血。”說完,就在趙雲的手臂上輕輕地刺瞭一下。趙雲吃瞭一痛,驀見一滴鮮血從手臂上流出,頓時驚恐萬狀,臉上肌肉僵硬,呼吸困難。不多久,就血流盡而死。  趙雲的死因,缺少明確的史料記載。即使是小說《三國演義》,也沒有相應的演繹。《三國志》是的《趙雲傳》,隻有簡單的幾個字:“七年卒,追謚順平侯。”沒有死因,無非是給個死亡時間。  《三國演義》中有一節寫到趙雲之死,大意是諸葛亮有天正與大傢商議軍事,突然外面刮起瞭大風,並把門前的一棵大樹給刮斷瞭。諸葛亮當下大驚,心想這必定要折我一員大將。果然,不一會趙雲的兒子來報,說他父親死瞭。趙雲多少歲死的,歷史學傢都無法考證。根據《三國演義》來做推斷趙雲死時大約70來歲。  對野史的說法也有可能。相關閱讀推薦:劉備為什麼不提拔趙雲:把趙雲留給劉禪大用劉備手稿出土:三國名將趙雲竟被說成是女兒身?趙雲為何三次拒娶絕代佳人樊氏?趙雲死於妻子針下TOP10 三國十大戰神排名:呂佈和趙雲爭當一二!趙雲為什麼受不到重用?趙子龍官場不得意之謎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首先:如果趙雲是慢慢病死的,按照趙雲在歷史中的武勇表現,以及在蜀國政壇上的地位,應該會有所描寫。  其次:趙雲征戰幾十年,從未有記載曾受過傷,長坂坡七進七出也未曾傷到半點。  再次:趙雲的武功,防守嚴密,遇強則強。在同等級武將比拼下,可能受傷的情況下,他都是先防守,而不像其它武將,暴力的進攻,不計較小小的傷痛。所以從這看出,他很在意自己會不會受一點點傷,估計對自己的身體情況是有認識的。  還有:這種有小傷口就出血不止的病癥,醫學上叫做血友病。在那個年代,尚無什麼人有準確的認識,為什麼這個傳說偏出現在趙雲身上,很大的可能就是,趙雲就是一個血友病患者。從很多血友病的日常生活習慣就可以看出和趙雲的一些生活習慣是很類似的,生活中非常的謹小慎微,特別註意保護自己。  所以,趙雲確切說,死於血友病,一種讓人血流不止的病癥。   由於史料沒有確鑿記載,所以後人便根據傳說,推測趙雲血友病。血友病為一組遺傳性凝血功能障礙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礙,凝血時間延長,終身具有輕微創傷後出血傾向,重癥患者沒有明顯外傷也可發生“自發性”出血。如果趙雲真的患有血友病,即便征戰中不被對方傷害,劇烈的運動同樣可加重病情,導致死亡。而繡花針這樣的小創傷,反而可以在傷口局部加壓止血治療,不至於很快死亡,讓人感到意外。  趙雲老婆是誰呢?史料上更無記載。根據相關史料,與趙子龍有聯系的女人,可以找到三位。  第一位,樊夫人。裴松之《三國志》註中稱,趙范歸降,要把“有國色”的寡嫂樊氏許嫁趙雲。但趙雲婉拒,理由是“相與同姓,汝嫂即吾嫂也,固不敢取。”旁人覺得這是件美事,而“勸雲娶之”,這時趙雲道出實情:趙范歸降,隻是為情勢所迫,並非真心,“天下女子不少”,於是此事作罷。後來“范果逃去,雲無纖芥。”趙范並沒有什麼誠意,提出的聯姻不過是想用嫂子撈點政治資本,而以趙雲還是有政治頭腦的,並且於公於私都很得當。這位樊夫人,後來不知所終。  第二位,李翠蓮。趙雲的妻子李翠蓮,出自河北梆子《青鋼劍》。戲中的李翠蓮,是個小傢碧玉。長阪大戰後,趙雲去阻擋追兵,結果與劉備失散,在西川遇到瞭翠蓮,二人一見鐘情,不久成婚。後來趙雲堅決要去找組織,留下青鋼劍作憑證。李夫人在等待中生下一子,十八年後夫妻相認,父子團圓。  第三位,馬雲祿。馬雲祿是馬騰的女兒,馬超的妹子。馬雲祿自幼習武,武藝精,善女紅,脾氣好,還是個超級大美人。天生的白富美,馬騰視為掌上明珠,立誓找個蓋世英雄的女婿,後來見瞭趙雲,好事就成瞭——可惜,這也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  除瞭這第三位,再也找不到其他與趙雲有關的女性瞭。有妻子的不一定有兒子,有兒子的肯定有妻子。趙雲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繼承其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在沓中追隨薑維時戰死沙場。趙雲既然有兒子,老婆必定是有的。硬要在三位中選一位,趙雲的老婆隻能是馬姑娘。  ——馬雲祿用繡花針紮死瞭趙雲,姑且這麼認為吧!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盤點三國中各種離奇死法:  王朗:被罵死  王朗原本是會稽郡太守,後來成為曹操的部下。曹操死後,王朗和華歆一起成為逼宮的大臣首領,所以名聲一直不太好。諸葛亮一出祁山,年已七十六歲的王朗自告奮勇隨同曹真出戰,自稱能夠把諸葛亮勸降過來。兩軍對陣,王朗在陣前想要誘降諸葛亮,結果被諸葛亮反唇相譏,王朗急火攻心,倒下馬而死。  為何王朗會被罵死?其一,王朗是三朝老臣,而且又是文人,文人是極其愛面子的,被諸葛亮在大庭廣眾之下當著那麼多人尤其是部下的面罵“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情何以堪。其二,當時王朗已經是76歲高齡的老人,應該存在一定的冠狀動脈硬化和腦動脈硬化,估計情緒一激動,暴斃馬下也是正常。其實,像王朗這樣被罵暴斃的案例不在少數,例如不久前新聞報道中就有一起乒乓球夙將在香港旅遊因不堪忍受導遊的強迫購物辱罵而命喪他鄉。   夏侯傑:被怒吼嚇死  夏侯傑是曹操的同族侄子,英勇善戰,故深受曹操喜愛,征戰時常常帶在身邊。可就當夏侯傑準備要大展拳腳的時候,卻在長坂坡之戰中因張飛一聲怒吼,跌下馬來而死。  按理說,夏侯傑也算名門之後,是見過世面的人,怎會被張飛一個怒吼嚇個魂飛魄散呢。還原當時場景應該是這樣的,夏侯傑的坐騎是“馬二代”,十分膽小,被大黑漢張飛的一個大吼嚇瞭一跳,受瞭驚。可憐的夏侯傑因此不慎摔到馬下,由於是後腦勺著地,送“軍區醫院”醫治無效身亡,後被曹操追認為“因公犧牲”,封“烈士”稱號。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劉安之妻:當食物殺煮而死  三國是男人戲。三國中的女人命運往往是悲慘的,其中更有一個女人,若論悲慘,無人可出其右。這個女人就是獵戶劉安的妻子。  事情的經過前文已經提及,當時劉備借宿到獵戶劉安傢,劉安沒有找到野味,為瞭討劉備歡喜,竟然殺妻煮肉給劉備吃。據說劉備當時吃得很香,後來也知道是劉安之妻之肉,但是並未斥責劉安,相反,還給劉安很高的評價。當然,按劉備習性,他的表現應算正常,他以前就說過“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因此,在這件事情上他連象征性地裝作嘔吐一下都幹脆免掉瞭。  應該說,劉安之妻為推動人類飲食業的進步還是作出瞭貢獻的,不知香港恐怖片《人肉叉燒包》的靈感是不是就源於此。  貂蟬:因影子被打而死  貂蟬是三國中一個耳熟能詳的公眾人物,但是呂佈在白門樓斃命之後貂蟬何去何從卻是眾說紛紜。  其中的一個版本是這樣的,說曹操知關羽愛色(曾經和曹操爭過女人),為瞭離間桃園三兄弟,曹操陰險狡詐地將貂蟬送給瞭劉備。某夜,關羽路過花園,瞧見貂蟬正在賞月,不禁心間一動,世間竟有如此美女。不巧青龍偃月刀落,恰打在貂蟬影子上。貂蟬是何等金貴之人,竟因此香消玉魂,化作一縷青煙飄向月宮。   如用現代科學理論分析,貂蟬應該是死於驚嚇。當時場景應該是這樣,貂蟬改嫁劉備後心事重重,恰巧這時背後一身巨響(青龍偃月刀八十二斤,落地聲音肯定不輕,而且落在貂蟬影子上,說明關羽距離貂蟬隻有一米開外距離),驚恐回望時看見一個巨大黑影(關羽兩米來高),頓時氣不順昏厥過去。料想當時關羽害怕男女授受不親,趕忙跑去請示劉備,錯過瞭搶救的最佳時機。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不要在晚上躲貓貓嚇人,沒準會出人命的。分頁:4/6頁  上一頁23456下一頁  趙雲:被繡花針紮死  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相信中國有不少人都是其“粉絲”。就是這樣一個無敵的英雄人物,據說竟然死於妻子之手。  相傳,趙雲征戰沙場多年,竟無一處傷痕。可就在趙雲八十多歲時,一天妻子給他洗澡時看見他一身白皙,說將軍一生在疆場上拼殺竟然沒受過半點傷,並和他開玩笑說,今日妾身就讓將軍見紅,說罷就用繡花針紮瞭一下趙雲。誰知趙雲竟血流不止,後來面色慘白,妻子知道不妙連忙用手去堵,但為時已晚。趙雲說我在疆場上百戰百勝,沒受過半點傷,沒想到今天竟死在自己最愛的妻子的繡花針下。  由此推斷,趙雲實則死於血友病,一種缺乏凝血因子引起血漿凝結時間延長的遺傳病。同時,這件事情也間接告訴我們,夫妻生活應該講究和諧,不要一味追求一些高難度動作,否則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中國古代二十大帝王死因真相:這些皇帝這麼死的

  有影視劇以來,包括漢武大帝、康熙王朝啊,雍正王朝啊,英雄啊,刺秦啊,隋唐演義絡繹不絕地開映,這個大帝那個明君層出不窮地亮相,個個高大威猛、氣度不凡,英明神武。他們長得真正啥樣?他們又是怎麼死的?  1、齊桓公薑小白餓死,屍肉生蛆67天。在位41年,享年60–70歲。  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名叫小白,借被管仲射中帶鉤裝死,終於及時趕回國接瞭王位。  相貌:小白”尊王攘夷”,大會諸侯當上盟主,手下有賢臣管仲鮑叔牙。薑小白還同意瞭管仲的法令,允許開辦公立妓院。看起來,識見卓越,能讓諸侯心服口服,當上春秋首任盟主,可見形象也是很不錯的。  小白有個愛好,好美食,易牙為瞭討好小白,把自己的兒子煮瞭給小白吃。由此,齊桓公大為寵信易牙。估計是個胖子。  可惜,齊桓公最後就是被這個易牙封住瞭宮門,活活餓死,死後67天後新君才宣佈發喪,其屍體上的蛆蟲已經爬出窗戶之外,惡臭數裡。   2、秦始皇嬴政,巡視途中病死於沙丘(一說被胡亥、趙高害死)。享年49歲。  滅六國、車同軌、書同文、郡縣制,建中國2000餘年大一統基業,萬世不出的千古一帝。死後一路秘不發喪,屍體臭不可聞,車隊隻能用咸魚車來掩蓋臭味。  相貌:”蜂準(應為隆準之誤),蜂目(應為長目之誤),鷙鳥膺(禿鷲的胸),豺聲(豺狗般的聲音)”,高鼻梁細長眼睛、雞胸加嚴重的聲帶支氣管疾病,身材應該非常高(《太平禦覽》載八尺六寸,合今天1.98米),武功也可以。何以見得?  荊軻刺秦時,嬴政長劍掛在腰上拔不出來,聽瞭醫官的建議”王負劍”,才把荊軻砍傷。秦王劍長6尺,合1.38米(據《古今刀劍錄》),能掛在腰上上朝,可見秦王之高。秦王為人殘忍,母親趙姬與嫪毐通奸,生瞭兩個弟弟。他親自把兩個弟弟摔死,把通奸的嫪毐車裂(五馬分屍),把疑似老爹呂不韋放逐巴蜀,逼得呂不韋自盡。 相關閱讀推薦:解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殉國而死的皇帝是誰?梁武帝蕭衍:一個文武雙全的皇帝竟40年不碰女人宮廷揭秘:歷史上中國皇帝為何很少死於癌癥?夏朝皇帝列表及簡介:細說大夏王朝的17位帝王那些死於非命的北魏皇帝們:北魏皇帝大都慘死!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3、漢成帝劉驁於留宿合德宮暴卒。後世認為,他與趙合德性交時,死於中風或心臟病,享年46歲。  愛讀經書,喜歡文辭,寬博謹慎。但不善表達感情,自己的異母兄弟夭亡之後,去吊唁毫無悲痛之情,險些被父親廢掉太子之位;別的妃子生瞭孩子,趙合德大哭大鬧,強迫成帝親手掐死瞭自己的孩子,成帝終無子嗣。成帝一朝留名千古的是趙飛燕姐妹,環肥燕瘦說的就是趙飛燕。成帝留宿於趙合德床上暴斃,群臣及太後追索死因,合德不能答,自盡。成帝還寵幸張放,是名副其實的雙性戀。  相貌:不詳。我很懷疑成帝劉驁的智商,應該是偏傻一類。前後20年,所有的孩子都沒有存活,繼任皇後趙氏姐妹幹的毒事,他無動於衷,自己還可以親自下手掐死骨肉,可稱肉棍。  4、魏武王曹操,死於腦血管瘤。享年65歲。  相貌:身高1.61米(三國演義載高7尺,漢尺0.23厘米),魏氏春秋記: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發。眉中有刀疤,武功不弱,性欲強烈(霸占瞭張繡嬸子,差點喪命,要搶二喬,赤壁戰差點全軍盡沒)。  關於曹操身高,有個”捉刀典故”可以佐證。外國使臣來訪,曹操覺得自己形象不好,就讓大臣崔琰冒充,自己捧著個刀在旁邊充當侍衛,事後問外國使臣對曹丞相感覺如何。這使臣也不傻,回答:”曹丞相英俊瀟灑,玉樹臨風。但是,旁邊那個捉刀的更加英武,絕對不是凡腳。”曹操聽瞭覺得這個使臣也不是凡腳,派人把他幹瞭。   看來,曹丞相虛榮心也很強。  現代人常以為曹丞相是文人,實則不然,曹操一直是職業軍人,最早是洛陽北部尉,升遷為騎都尉,典軍校尉,還曾經潛入張讓傢,被發現後拄著長戟跳墻跑瞭(就是撐桿跳);曾經帶著刀想去刺殺董卓。可見身懷武功,與馬龍.白蘭度演的教父很相似。  5、北魏孝文帝拓拔宏,銳意改革,平城遷都,堪稱大帝,卻被老婆戴瞭綠帽子生生氣死。享年33歲。  拓拔宏長年征戰,皇後馮潤不甘寂寞,與假太監通奸。拓跋宏因為征途勞累,病倒在軍中,聽到這件事後,心情可想而知。他到底是經過大風大浪考驗的人,在處理傢務事之前,他先把仗有條不紊地瞭結瞭。然後,才班師回朝。  他抓住人一一審問,然後命馮潤前來見自己,做賊心不虛的馮潤見瞭老公,玩起瞭潑婦的拿手好戲,又是哭又是嚷。孝文帝不吃這一套,堵住耳朵不聽,等她鬧夠瞭,也沒立即處理她。等到再次召見時,估計拓跋宏耍瞭個心眼,在馮潤身上藏瞭把匕首,然後故意命令士兵在她進來時搜身。  暗藏匕首這是再明白不過的謀反大罪,拓跋宏就以此為罪名把她關瞭起來。好在拓跋宏是個比較念舊的人,不忍心殺她,就將其軟禁起來。   這次打擊對拓跋宏傷害太大,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三十三歲時,終於病死於南征途中。臨去世前,他對彭城王囑咐,在其死後將馮潤賜死,但仍然以皇後身份厚葬,不要敗壞瞭馮傢的名聲。  相貌:應該是白面書生模樣,心腸軟。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6、北齊後主高緯,投降北周,後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賜死,享年22歲。  荒淫,寵幸馮小憐。為瞭讓馮小憐察看攻城盛況,等瞭她化妝兩個小時。北周部隊迅速堵上漏洞,完成反擊。”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說的就是他倆。國亡後,母親胡太後與高緯皇後做瞭妓女,說”為娼樂,甚於皇後多矣”。  北齊高傢一門往往如此,與母親亂倫、與姑母堂姐妹亂倫,殺父殺弟殺侄子殺親叔,司空見慣,高傢一門堪稱禽獸王朝。  相貌:高緯以”美容儀”被父親鐘愛,立為太子,為美男子。高緯不是正宗漢族,其祖父高歡之前六世,久居朔邊,早已鮮卑化,其祖母婁昭君就是鮮卑人。  7、梁武帝蕭衍,文武全才,信奉佛教,養虎為患。收留瞭個侯景,最後被侯景封住宮門活活餓死。享年86歲  相貌:豐神俊朗,儒雅多姿  梁武帝蕭衍,文武全才,信奉佛教,養虎為患。收留瞭個侯景,最後被侯景封住宮門活活餓死  8、隋煬帝楊廣,被宇文化及用白綾縊死,享年50歲,死後床板做棺材,被草草葬於揚州。  善騎射,作戰勇猛,作詩詞賦可臻一流境界,流傳有’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是借鑒隋煬帝的)等名篇,開中國科舉制度。隋伐陳國時擔任總司令官,開辟京杭大運河,至今作用不可替代。 隋煬帝楊廣  漢族皇帝中少有的喜歡侵略,西平吐谷渾(今西藏青海新疆),北敗契丹,南收安南(越南),他的軍功基本上隻有亞歷山大可比。其後隋軍遠征遼東(朝鮮)造成瞭國內動蕩,給瞭高級軍官李淵以機會。  相貌:楊廣文采飛揚武功蓋世,英俊瀟灑(隋史:美姿儀少聰慧),身高應該超過1.8米。  9、後梁太祖朱溫,被兒子半夜率人刺穿肚子直透脊背,享年61歲  職業軍人,喜歡改名。朱溫,朱全忠,朱晃。嗯,最後豬肚子破瞭發瘟而死。  相貌:不詳,可參照性格畫圖。朱溫,安徽碭山人(安徽河南山東交界,素來民風彪悍),為人兇殘,多次叛變,性極淫,晚年竟讓兒媳們輪流侍寢。  大概可以畫出來:八字胡豹子眼,顴骨凸出,身材健壯。

真相: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臥薪並非是睡在柴草上

  勾踐是春秋時期吳越爭霸的最終贏傢。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諸侯爭霸中,越王勾踐憑借堅強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負重的耐力最終獲勝,留下瞭許多為後人稱道的典故,這其中最為人稱道的當是“臥薪嘗膽”的故事。然而關於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曾經臥薪嘗膽,卻是眾說紛紜。有的說他從來沒有臥薪嘗膽,有的說他“臥薪”而沒有“嘗膽”,那麼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難道這個流傳千古的帝王發憤圖強的典故,竟然成瞭欲蓋彌彰的彌天大謊?   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吳越之間積怨深久。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率軍攻打越國,卻反被越國打敗,闔閭死於敗逃途中。他的兒子夫差繼位後,時刻提醒自己,勿忘國恥,為父報仇。他重用伍子胥和伯噽,大規模操練兵馬,經過兩三年的精心準備,夫差親率人馬攻打越國。越王勾踐率軍迎敵,結果大敗,勾踐帶領所剩的五千兵馬逃到瞭會稽,還是被吳軍圍瞭個水泄不通。越王隻得派文種去和吳國議和,議和的結果是勾踐夫婦必須到吳國為仆,越王勾踐雖貴為君主,但事已至此,不得不忍受屈辱,答應瞭吳王的要求。   公元前492年,勾踐把國傢交給文種和一些大臣治理,自己帶著妻子和范蠡來到吳國作奴仆。夫差為瞭羞辱他,就派他住在闔閭墳墓旁邊的一個小石屋裡。勾踐每天守墳、喂馬、除糞、打掃,把這一切打理得井然有序,沒有絲毫的怨言,也沒有絲毫的怠慢。夫差騎馬出門的時候,他拉過馬,恭恭敬敬地獻上韁繩,他甚至誠心誠意地幫夫差牽著馬穿過市井,這一切,讓有意刁難他的夫差無可奈何。甚至有一次,夫差病瞭,他前去問候,為瞭討得夫差的歡心,他竟然拉開馬桶蓋親嘗夫差剛拉的大便,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問疾嘗糞”的典故。勾踐三年來的忍辱負重,終於換取瞭夫差的信任,夫差認定勾踐已是真心臣服,於是放心放他們回國。這一放,卻給瞭勾踐東山再起的機會。   回國後的勾踐,再也不是以前那個甘居人下的勾踐瞭,他發誓要報仇雪恨,幾年來的忍辱負重就是為瞭這一天。據說為瞭激勵自己,他晚上堅持睡在柴草上,還在屋頂上吊瞭一個苦膽,無論是站著、坐著,還是吃飯,都要先嘗嘗苦膽的苦味,以警示自己。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和不懈努力,他最終戰勝瞭吳國。這也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典故“臥薪嘗膽”的來歷。但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的呢?勾踐究竟有沒有通過“臥薪”和“嘗膽”兩種手段來激勵自己呢?   《左傳》和《國語》是現存最早的記載吳越爭霸和勾踐事跡的歷史典籍,而且距當時的歷史較近,其中記載的史實也較為可信,因而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但在這兩本史籍中,都沒有講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行為,這不能不讓人生疑。   到瞭西漢,司馬遷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傢》中有這麼一段話:“吳既赦越,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司馬遷的話是非常明確的,勾踐確實有“嘗膽”的行為。但“臥薪”呢?司馬遷筆下的“苦身”是不是就是指的“臥薪”呢?司馬遷並沒有給出更為詳細的交待。

火燒圓明園的歷史真相:帶路黨並非龔自珍之子

  《清史演義》中在描寫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時寫道:“圓明園中火光燭天,一個穿洋裝的中國人在導引放火,恒祺問他是誰,他大聲道:‘誰人不曉得我龔孝拱,還勞你來細問!’”這裡說火燒圓明園給英法聯軍領路的人是龔孝拱。《同治重修圓明園史料》記載,“初有奸人龔孝拱者,遊海上,以詐通於夷,聞圓明園多藏三代鼎彝,龔故嗜金剛刻,至庚申京師之變,乃乘夷亂,導之入園,縱火肆掠……”這裡也說是龔孝拱給英法聯軍引的路。《圓明園殘毀考》:“及英兵北犯,龔為向導曰:‘清之精華在圓明園。’及京師陷,故英法兵直趨圓明園。”許多歷史學傢在講這段歷史時也說是龔孝拱給英法聯軍帶的路。  據《清朝野史大觀》載:“定庵(龔自珍)子孝拱,晚號半倫。半倫者,無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而尚嬖一妾,故曰半倫雲。半倫少好學,天資絕人,顧性冷僻而寡言語,好為狹邪遊。中年益寥落,至以賣書為活。英人威妥瑪立招賢館於上海,與之語,大悅之,旅滬西人均呼為龔先生而不名,月致百金以為修脯。庚申之役,英以師船入京,焚圓明園,半倫實與同往。橙單騎先入,取金玉重器而歸。”龔孝拱字橙,其父龔自珍。他精通滿、蒙、藏及英語,學貫中西。他在上海給英使威妥瑪當文書,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時,跟著威妥瑪也到瞭北京。  看上面的資料、野史,可以證據確鑿地說:這個龔孝拱給洋鬼子帶路,又唆使洋人縱火焚毀圓明園,是參與搶劫、焚毀圓明園的最大漢奸。  可是,再看咸豐十年(1860)八月諭旨:“該夷去國萬裡,原為流通貨物而來,全由刁惡漢奸,百端唆使,以致如此決裂。”咸豐並沒有說給洋人帶路焚毀圓明園的是龔孝拱。如果不是龔孝拱,那又是誰領著英法聯軍去燒的圓明園呢?   光緒年間人楊雲史在其《檀青引序》中記載:“奸民李某,導聯軍劫圓明園,珠玉珍寶盡出……朝廷稍稍聞圓明園之毀,禍由李某,下獄窮治,誅之,籍其產,以賜文豐傢屬焉。”文豐為當時圓明園之管園大臣,知園不保遂投園中福海自盡,數名隨從與他一同自盡。還有一種說法:“焚掠圓明之禍首,非英法聯軍,乃為海淀一帶之旗人。”人們找出瞭李姓旗人這個“刁惡漢奸”。這時還沒有人說是龔孝拱領著英法聯軍去的。說瞭一陣後,朝?不能允許滿人帶路這種對清朝不利的說法,於是變成瞭漢人帶路。漢人龔孝拱在洋鬼子陣營裡,於是直接就把大帽子扣在他頭上瞭。  還有這樣一段野史來佐證這個觀點。龔孝拱之父龔自珍為官清正廉明,對清朝的腐敗及弊政不滿,曾寫《明良論》議論抨擊朝政,滿族官員借此參劾龔自珍,後龔在深夜暴亡。龔孝拱得到證據,知道其父是被八旗官僚暗害,所以他一直伺機為其父報仇。  真實的情形是,在火焚圓明園之前,英法聯軍曾派遣39人的談判隊伍到清廷談判。但以僧格林沁為主的滿人狂妄自大,肆意侮辱折磨來使,草菅人命。在英法的強烈要求下,清政府才釋放瞭幸存的被折磨得沒人樣的19人。英法強盜制定的萬國公法中寫道:“凡使臣被殺,他日破城,雞犬不留。”額爾金還特意提出瞭一點,一定要焚燒圓明園。在10月18日放火燒圓明園之前,額爾金還在北京張貼瞭告示,說明瞭燒圓明園的原因和預定的放火時間:“任何人,無論貴賤,皆需為其愚蠢的欺詐行為受到懲戒,18日將火燒圓明園,以此作為皇帝食言之懲戒,作為違反休戰協定之報復。與此無關人員皆不受此行動影響,惟清政府為其負責。”  清代王湘綺所作《圓明園詞》曾註:“夷人入京,遂至宮闈,見陳設富麗,相戒勿入,雲恐以失物索償也。及夷人出,而貴族窮者,倡率奸民,假夷為名,遂先縱火,夷人還,而大掠矣。”對此,民國時期黃秋嶽評說:“湘綺此段箋釋明瞭。焚掠圓明之禍首,非英法聯軍,乃為海淀一帶之窮旗人。此說大致不謬。”越縵堂咸豐庚申八月間日記為補證:“二十三日甲申記:聞恭邸逃去,夷人據海淀,夷人燒圓明園,夜火光達旦燭天。二十四日乙酉記:聞夷人僅焚園外官民房。二十五日丙戌記:今日丙外各門盡閉……蓋城外劫盜四起,隻身敞衣,悉被掠奪。二十七日戊子記:聞圓明園為夷人劫掠後,奸民乘之,攘奪餘物,至挽車以運之,上方珍秘,散無孑遺……”對此,黃秋嶽評說:“圓明園一役,其始聯軍僅焚園外官吏房,或為軍事上必要之舉動。而許多旗人土匪,即乘機劫掠,於是聯軍旋亦入園。”  恭親王在給皇帝的奏折中說:“二十二日早,因該夷抄至德勝、安定二門,事情緊急,連夜約同文祥出城,復給該夷照會,許以送還巴酋,並令巴酋寫信與額酋,令其止兵。乃照會發去之後,該夷並無回字,至午間該夷已抄至德勝門土城外,暗襲僧格林沁,我軍不戰而潰,敗兵紛紛退至圓明園,夷匪亦銜尾而來。”英法聯軍就是這樣到瞭圓明園的。這樣,說龔孝拱或者李姓旗人引領英法聯軍去圓明園搶劫,就不能成立。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印的《圓明園》等資料記錄瞭當時的情形:居住在圓明園周圍、海淀一帶的上萬民眾連日到圓明園搶劫。局勢平息後,朝廷從當地民眾手中收繳回大量文物珍寶。由此可知,圓明園被劫掠焚毀,“主犯”罪魁禍首自然是英法聯軍,但那些趁火打劫大發國難財的國人卻是實實在在的“共犯”,這些“奸民”難逃其咎。從整個過程看,還需要什麼人帶路嗎?  晚清汪康年所著《記英法聯軍焚劫圓明園事》一文中說,“相當一部分中國的普通民眾直接參與瞭劫掠、焚毀圓明園的行動。而且,根據當事法國軍官的回憶,聯軍之所以下焚毀圓明園的命令,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為瞭驅逐不斷湧來參與搶劫的華人。”大量國人趁著英法聯軍在圓明園劫掠的機會湧瞭進來,和侵略者一同搶劫圓明園裡的珍寶,這就是許多國人幹的。  據汪康年記載,聯軍剛進入圓明園時,先期是有秩序而又“溫文爾雅”地行搶劫之事。“鄰近鄉民及海淀貧氓紛至沓來,麇集園墻外漸近吾營,與在營華役互語,華役攜有梯逐架以登,絡繹越墻而入”,終於演化成瞭聯軍和國民共同參與的大規模劫掠行動。最令人氣憤的是,當侵略者最後傳令縱火的時候,“各軍並無火器,惟有水桶、水鍋而已”。侵略者為缺少縱火之物而著急之際,又是“海淀華人暨華役,將攜來之火線、秫秸一切引火之物齊集以待”——竟然如此“雪中送炭”,希望侵略者能夠盡快縱火。其後,這些人更是“到處引火延燒”,推波助瀾。  英法聯軍罪惡固然是滔天一般,但我們對那些尾隨在洋人屁股後面,參與瞭整個劫掠、焚毀圓明園的國人又該如何評定?實是令人蒙羞,令人感到悲哀。  國人毀壞圓明園的意念和力量才是最為瘋狂最為持久最為恐怖的。在1860年大火後的三四十年中,國人圍繞圓明園的盜竊真是沒完沒瞭,值錢的物品偷光後,他們又將散落、埋沒於土中的細碎寶物挖地三尺來搜尋,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清政府對圓明園再度失去控制,趁火打劫的國人這次來瞭個“利索的”。園內大小樹木被砍伐殆盡,建築、木橋的柱子遭鋸斷。辛亥革命後,進入北京的軍閥,把圓明園作為建築材料場,能做建築材料的東西幾乎全部被搜盡,張學良為其父建陵園時就曾命人從其中拉走諸多石料。經過此劫,一些殘存建築全成過眼煙雲。從1940年起,圓明園內平山填湖開田種稻,湖山勝景蕩然無存。相關閱讀推薦:虎父未必無犬子:龔自珍 房玄齡都有不肖兒龔自珍兒子為何引洋人進圓明園:龔自珍兒子龔半倫揭秘史上真實的龔自珍:賭博逛青樓一個都不能少!一代文豪龔自珍是怎麼死的?龔自珍被誰毒死之謎龔自珍的兒子是誰?龔半倫生平簡介及怎麼死的

舜帝登位的鬧劇:竹書紀年揭露瞭所謂禪讓的真相

  堯和他所在的部族都希望把堯現在所具有的這份權力繼承下去,所以他們力推丹朱當繼承人。但是“四嶽”和其他部族則希望實行輪換制,所以堅決抵制丹朱當繼承人。   於是堯和“四嶽”們杠上瞭。為瞭抵制元老們的推薦,他幹脆來個全盤亂,自己跑去找瞭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人說打算傳位給他們,比如許由、善卷等一些所謂的知名人士、當朝隱士,當然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有知名度但是實力不強,否則的話人傢來個正中下懷就糟瞭。   可說白瞭,知名人士不是白當的,你精人傢也不笨,自己手下無兵無將的,憑什麼去當這個首領。知道堯這麼熱乎,隻是把自己推出當個站中間挨槍的,隻怕屁股一坐上位置,腦袋不是被共工這些候選人砍掉就是被丹朱這位繼承人砍掉,當然不會接受瞭。   於是那段時間天下出現一種奇景,堯到處找名人隱士,見人就說自己要傳位,那些人則一聽到堯來找自己,嚇得跑得比兔子還快,還得不停地向別人表白:“我不要做啊,我沒這個意思啊,我沒聽到堯這話啊,如果我聽到瞭就立刻把耳朵洗幹凈去……”   堯要推行世襲制,而其他部落長要求推行民主制。背後當然有他們各自的利益驅動,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人、財、物等集中調配使用的需求越來越明顯,所以世襲制代替民主制,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東西方都難以避免。所以西方“言必稱羅馬”,而古羅馬也同樣無法避免從共和制走向帝制。   當然,過程是復雜的。

長春圍城戰的真相:城中的國民黨軍隊從未斷過糧

  (按:據王大珩(1915—)的《我的半個世紀》中回憶:我剛到長春的時候,長春城戰後的那副樣子簡直是滿目瘡痍。整個城裡找不到一棵有皮的樹。在幾年前那場長達5個月的圍困戰中,城裡所有的樹皮都被老百姓扒光瞭,吃掉瞭。先從榆樹皮吃起,待榆樹皮扒完以後就不管什麼樹都扒,都吃瞭。聽說後來連吃死人肉的都有。據說,那一次長春城裡活活餓死瞭15萬人!滿眼都是殘垣斷壁,到處都是拆掉瞭房頂的房殼子,走遍全市也找不到幾座完整的屋頂。房子也都是在那場圍困戰中拆掉的。因為沒有燒的,人們隻好把木制的房架子拆下來燒掉瞭。其實,當時燒掉的不隻是那些房架子,所有能點燃的東西都找出來燒瞭,包括路邊木制的路牌子,甚至包括瀝青路面,統統都被摳下來燒掉瞭。據統計,全城共破壞瞭230萬平方米的建築!)   《雪白血紅》一書,以一大段篇幅描寫瞭1948年人民解放軍圍困長春的情況。書中大肆宣傳圍困長春時的封鎖措施,其中並不講國民黨“殺民養軍”政策,也未抨擊國民黨的強搶民糧和驅民,而專門大講人民解放軍對城市的封鎖圍困造成瞭居民的饑餓和死亡。   書中如此描寫長春圍城,是完全錯誤的。筆者於70年代在長春吉林大學上學期間,曾專門調查瞭解過當年圍城情況,也向當年圍城部隊的指揮員和基層幹部戰士、當時出城的群眾瞭解過情況,並訪問過守城的國民黨軍最高指揮官鄭洞國。當時人民解放軍圍城部隊的報告和國民黨方面的一些有關資料,筆者也閱讀過,瞭解到的事實真相與《雪白血紅》所述並不相同。   歷史的事實是,國民黨軍近10萬人於1948年春開始被包圍於長春,這股守軍既不突圍又拒絕投降,同時還不斷派兵從民間搜掠強征糧食(隻發給形同廢紙的國民黨政府的大額鈔票),以利長期固守。從戰爭的基本規律出發,人民解放軍在尚不能攻城的情況下,隻能對其進行封鎖,包括禁止城內外人員隨便出入前線,不許糧食和物資運進城內。這種圍困辦法實施後,國民黨軍在城內開始大肆搶奪民糧,甚至見哪一傢有炊煙即進入搶糧。在這種情況下,同年夏天市內居民出現糧荒,有存糧的居民亦不敢舉炊,不少人因病餓死亡,國民黨軍政當局開始還禁止居民出城,後來才將一批批居民搜盡存糧和財物後驅趕出城,並禁止再回來。在城內居民處於饑餓的狀況下,市內國民黨軍政機關卻開設食品商店,高價出售過去屯集和由錦州空投來的食物,後來發展到一個金戒指換一個餅子的程度,不少官員在居民的屍骨上發瞭大財。   在大批饑民開始出城之初,解放軍圍城部隊一度鑒於市內居民成分復雜,特別是松花江北和吉林省內的大批逃亡地主曾聚集市內,國民黨軍的許多軍政人員也化裝難民企圖混出城去,因此開始未立即改變原先通過火線的政策,對出城人員進行比較嚴格的檢查身份再放行。後來發現饑民在兩軍對峙的中間地帶大量死亡的現象後,馬上采取瞭措施,定時在指定哨卡經檢查後分批放出難民出城。這種檢查措施,在兩軍對峙的戰時是不可避免的。為防止饑民因暴食而亡,還在各哨卡設置瞭粥棚,並發給出城居民以難民證,由城外各地政府對其進行安置。1948年10月中旬長春守軍或起義或投降,人民解放軍入城後又馬上對市內居民發糧救濟,很快制止瞭非正常死亡繼續擴展。   從當時戰爭的要求看,對長春進行封鎖圍困是必要的。長春市民的苦難,從根本上來講,是國民黨守軍及其“殺民養軍”的政策造成的。當然,如果從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角度看,在戰時雖然不可能允許隨便通過火線,但在圍困封鎖時部隊如果在開始就實行比較靈活的政策,對陣地前出現的饑民早一些進行大規模的救濟,死亡數字可能會小一些。但是不能因為這一點,就象《雪白血紅》那樣否定長春圍困戰。

西藏叛亂的歷史真相:僧俗上層集團的獨立鬧劇

  1956年至1961年,政教合一的藏族上層集團曾發動過血腥的武裝叛亂,最後被人民解放軍和漢藏群眾以艱苦的戰鬥平息。當時的參叛者包括受蒙蔽和裹脅的眾多藏民和喇嘛,其骨幹卻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英印當局訓練的康巴叛匪和藏軍,並利用美國空投武器和特殊地形進行瞭長期“遊擊戰”。解放軍在交通極其不便、人煙稀少的雪域高原通過五年的艱苦平叛,終於獲得瞭輝煌勝利,並由此獲得瞭高原作戰中使用各類武器的特殊經驗。’   藏區人均槍支為全國之最,叛匪組織能力卻很低下   藏傳佛教素來強調“戒殺”,近代西藏的僧俗上層集團卻同外國勾結,大量輸入武器裝備寺院、土司院落和藏軍。全國解放時西藏人口僅110萬,加上川、滇、甘、青四省藏區總計藏族人口不過200萬.整個藏區有槍卻近10萬支.20萬喇嘛中許多人也有武器。如算上大量腰刀等冷兵器,藏區貴族真可謂“武裝到瞭牙齒”。那些口喊慈悲、手捻佛珠的農奴主用的又是人頭骨碗、人皮鼓和少女的腿骨號,其野蠻和摧殘人權真是近代世界史上所罕見!   1950年秋解放軍開始向西藏進軍.於1951年達成瞭和平解放的十七條協議。解放軍入藏後,中央對其上層集團采取瞭長期等待的政策,爭取其和平改革,幾年內不改變農奴制度,也未收繳武器。反動僧俗勢力看到先進文明的進入對其黑暗統治形成沖擊.便在境外支持下發動並逐步擴大叛亂。1956年3月,川西康區的理塘叛亂打響瞭全國藏區叛亂的第一槍,此後雲南迪慶、甘南和青海藏區的頭人和反動喇嘛也率眾圍攻當地政府和駐軍,解放軍成都軍區、蘭州軍區被迫平叛。康巴和青海叛匪逃入西藏後.得到噶廈當局收容,從1958年起不斷襲擊解放軍駐藏部隊。1959年3月拉薩發生暴亂,標志著局部叛亂發展到全藏區。   藏區參叛人員主要分四大類:土司頭人脅迫煽動的從叛藏民、武裝喇嘛、藏軍、康巴叛匪。前兩類人數雖多卻基本屬於烏合之眾.各土司、寺院之間又矛盾重重,還因爭奪美國空投的盧比(印度貨幣當時在西藏通用)和武器經常火並。原由英印訓練的藏軍雖有一定的軍事知識且有步、炮武器,卻攜傢帶口保命心理嚴重,許多人同解放軍接觸較多也瞭解共產黨的政策,一遇打擊和喊話多數人便繳械投降。最兇悍的是康巴叛匪,長期生活於漢藏交界地帶,有械鬥傳統且有部分骨幹受過國民黨川軍訓練。康巴叛亂受打擊後有7000餘名匪徒骨幹竄入西藏,美國中央情報局從中挑選部分人到關島和本土科羅拉多州建立“康巴遊擊隊營地”,由達賴的長兄當才活佛擔任翻譯進行訓練,隨後將受訓者空投回藏作為叛亂骨幹。   筆者曾詢問指揮過平叛作戰的一些老將領,他們認為叛亂骨幹單兵作戰能力大多很強,使用的美制M1半自動步槍還優於我軍制式武器。叛匪野外生存能力強,隨身攜帶高熱量的糌粑酥油可維持一個月食用(解放軍攜帶糧食行軍隻能維持一星期),一般在野外蒙上皮衣即可睡眠,又因經常打獵槍法較準,子彈打完後用皮帶夾石子投射也能傷人,還擅長腰刀格鬥。當時解放軍幹部因多數是戰爭年代出身,作戰經驗豐富,戰士卻多系服役不久的義務兵.內地士兵在生理上還不適應高原條件。許多當事者稱,平叛作戰“真比紅軍爬雪山還苦”。除發揚“老西藏精神”外,解放軍最大的優勢在於組織協同能力強。

揭秘二戰時期美國投擲原子彈真相:正義與不安

  這是一段永遠被世人銘記的歷史:在珍珠港受襲四年之後的1945年8月6日,美國將人類的第一枚原子彈投向日本廣島,僅過3天,又將第二枚原子彈投向長崎,兩座城市遭遇毀滅性打擊——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二戰結束。  不久前,國內首部全方位揭秘這一歷史事件的作品《進攻日本:日軍暴行及美軍投擲原子彈的真相》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的作者為二戰親歷者、原美國海軍陸戰隊副總司令雷蒙德·戴維斯將軍,以及二戰退役後進入美國司法界的資深法官丹·溫。該書的譯者則為美籍華人、知名社會活動傢臧英年。他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關於原子彈有兩種不同說法,一是應該投擲,另一是原子彈太殘忍,但這兩種說法太簡化瞭。”  歷史的陰霾  1945年4月12日,61歲的杜魯門將左手放在一本普及版的《聖經》上,宣誓就職美國總統。僅僅13天後,他就接到瞭一個足以改變人類歷史走向的軍事簡報,主題是美國正努力開發原子武器——事實上,在歷經三年多的巨大開銷、努力和緊急運作後,這一計劃已進入高潮。“在四個月之內我們很可能制造出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武器。”時任美國國防部長亨利·史汀生這樣告知杜魯門。  如歷史上諸多科學進步一樣,原子彈也是軍備競賽的產物。美國的原子彈計劃始於1939年,60歲的愛因斯坦提醒時任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德國正使用鈾-235研發原子彈。美國對此無疑存有懼心,不能讓德國搶先一步成為核彈第一國,於是便立即啟動瞭核武開發計劃——這一時間節點也隨之成為拐點。也許正如斯坦福大學歷史教授大衛·肯尼迪所言:“我們可以合理地假設,若原子彈及早研發出來,應該是會投向德國。而實際的情況是,在原子彈研制完成前,歐洲戰役已經結束瞭。”  於是,之後的歷史便如你所知。就在執行投擲任務的前一天,機長保羅·蒂貝茨以他母親的名字將轟炸機命名為“埃諾拉·蓋伊號”。事實上,在歷史的記載中,這次任務與執行其他任務時似乎並無區別,在漫長的飛行中,有人在打瞌睡,也有人在讀書——直到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15分17秒投擲原子彈的那一剎那。   這顆被命名為“小男孩”的重彈落下,43秒之後,廣島市絕大部分地區化為灰燼,巨大的雲團升起,火焰沖天。待到雲煙散去,“埃諾拉·蓋伊號”的飛行員們才比較清醒地意識到,無數人已隨這座城市一起灰飛煙滅。而當他們調轉機頭,準備返航之時,發生在機艙內的對話頗具深意。一位飛行員歡欣鼓舞地說:“戰爭結束瞭!”而副駕駛員羅勃·劉易斯則說:“我的上帝呀,我們剛剛做瞭什麼?”根據歷史學者的統計,這枚原子彈造成的死亡人數約為66000到140000人——許多人死於輻射。而三天後,另一枚取名為“胖男人”的重達10800磅的原子彈投向長崎,該城一半被徹底摧毀。兩枚原子彈直接導致瞭日本的投降。  就在日本宣佈投降的當天,13歲的臧英年正在四川省三臺縣一傢露天電影院看電影,突然,大屏幕上的電影中斷播放,取而代之五個大字——“日本投降瞭!”臧英年向《華夏時報》記者回憶:“電影馬上就散場瞭,所有人全部跑回傢中。”當天晚上,三臺縣放光瞭所有鞭炮。相關閱讀推薦:美國人眼中的朝戰:戰爭擴大的責任在麥克阿瑟美國獨立往事:建國領袖強詞奪理的造反說法歷史懸疑:二戰初期美國曾打算幫德國打擊蘇聯揭秘:美國中情局曾雇傭日本二戰戰犯做間諜揭秘二戰英國空軍“鷹”中隊:成員全是美國人美國南軍名將石墻傑克遜:他差點讓南方贏得戰爭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真的勢在必行嗎  當這樁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發生整整60年後,已90歲高齡的機長蒂貝茨念念不忘有數萬生靈在兩枚原子彈下消逝,但這位老人也立即指出:倘若日本那時不投降,進攻日本本土的大戰即將開始,而因此造成的死難者會以百萬計。“我於心無愧。”  站在歷史的邏輯上,蒂貝茨的回答也許令你不適,卻似乎無法反駁。大多數歷史學者都同意,兩枚原子彈縮短瞭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免除瞭盟軍進攻日本本土而造成雙方可預見的大量死亡。正如大衛·肯尼迪寫道:“投下原子彈也許是人類歷史中不光彩的一頁,卻是勢在必行的。”  歷史學者們的一個基本論點是:原子彈拯救瞭數百萬盟軍的生命,免除瞭他們一旦進攻日本本土時必然的慘重犧牲,否則,數以百萬計的日本人也會就此喪命。此外,作者丹·溫還寫道:“原子彈有效終止瞭日軍在中國廣大地區的占領,和他們在中國地區推行的諸如惡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殺’一般的種種暴虐可怕的行徑和巨大破壞……原子彈的投擲也拯救瞭中國人的性命,日軍在撤離占領區,返回日本本土之前,每個月要屠殺25萬中國人。”“一般中國人對美國投擲原子彈這一事件不夠重視,對二戰結束後的那段歷史,無論在教科書、電視節目裡,或者相關書籍上,討論得並不多。”臧英年表示。   此外,他還向記者介紹:“因為美國原本計劃在1945年11月1日在九州登陸,日本已經打算要把所有部隊撤回九州去防守。”而事實上,為充分瞭解情況,日本投降後,本書另一位作者雷蒙德·戴維斯將軍代表美國海軍陸戰隊曾前往日本,實地考察日軍準備的各種防禦陣地。“我們得知,日本本土將用其所有人力和物力全力以赴去修築堡壘、據點、漫長的地道和陷阱,決心要守護在這些隱蔽的地點決一死戰。一旦攻守戰開始,雙方傷亡人數將大大超過以往那些我們所經歷的可怕戰役。”除此之外,據這本書披露:1945年夏季,東京日軍統帥部對其亞洲各占領地的司令部發出一道密令,一旦日本本土被攻,就處決所有在亞太地區的15萬盟軍戰俘,此外還有可達30萬人的其他國傢的政治犯、戰俘和被拘留人員。  當然,即便如此,當人類第一次將如此大規模的致命武器投向同類,依舊激發瞭不少人的道德困境,且延綿至今。幾十年來,由於本能的反核情緒,也不斷有質疑杜魯門此舉的聲音,“(原子彈)讓美國的良心增加瞭重負。”一位美國作者寫道。  毫無疑問,在這場改變無數人命運的全球戰爭中,兩枚原子彈隻是悲劇的一部分。也許人們更該追問的,是當權衡利弊的方式變成生命本身,究竟是什麼讓人類陷入瞭選擇困境。“這兩枚原子彈讓人類知道瞭它的可怕,其實今天核彈的威力已經超過當年數百倍,但我相信沒有一個國傢再會這麼做。”臧英年表示,“若世人能明白此道理,則當年原子彈的爆炸便可轉化為遠離戰禍、世界和平及人類幸福的先聲。顯然,時至今日,離這一理想境界還甚遠。”  也許這就是兩枚原子彈的最終意義,它結束瞭一場可怕的戰爭,並勸導全世界,永遠不要再使用下一顆。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如何看待漢武帝殺鉤弋夫人?鉤弋夫人被處死真相

  漢武帝在殺掉鉤弋夫人之後曾經有這樣一句解讀:“往古國傢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後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這句話的涵義是非常深遠的。這不是出自一個普通的歷史愛好者之口,而是出自一個執政長達半個世紀的老練成熟的政治傢之口,而且,這也不是托詞,而是一定意義上的政治格言。  我們看待歷史人物的行為和思想不能脫離他們當時所處的背景,也不能簡單的苛責他們的局限性。漢武帝說出這番話不是沒有理由的,在他之前,呂後的教訓就很能說明問題。如果說呂後的特殊地位和劉邦有關的話,那麼,出身平庸的趙姬一旦成為秦始皇的太後之後演出的那幕話劇想必大傢也是熟知的吧,也正如漢武帝所言: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如果不是秦始皇而是秦二世,那麼秦國的天下可能早就被一個刑餘之人掌握瞭。  我們再來繼續看一下漢武帝為什麼要殺鉤弋夫人,他殺的對不對呢?請註意一點,目的和手段從來都不是分離的。漢武帝托孤於霍光,以絕對的權威授予霍光,比之周公輔成王。以漢武帝的眼光來看,霍光一定是值得托付之人,不僅僅是因為霍去病的原因。後來的事實證明,霍光對於昭宣兩代的政治清明起瞭很大的推動作用,由霍光選定的接班人漢宣帝本人可以稱得上中興的令主。至於霍光晚年受制於夫人那是另外的一個話題瞭。漢武帝之所以殺掉鉤弋夫人是不想讓這位年輕的太後幹擾他的托孤大臣霍光的行政用人。信人以專,信人以誠,這是起碼的道理。   那麼,鉤弋夫人是否有可能幹預霍光的輔佐呢?答案是極有可能的,讓我們來假設一下鉤弋夫人成為趙太後之後的政治格局吧。  我們都知道後來的霍光在漢昭帝一朝和皇帝的兄長燕王、長公主以及親傢上官桀做過一場殊死的政治較量。燕王和長公主來自皇族至親,上官桀來自武帝的托孤陣營,可見,一直以來霍光的行政不是一直暢通無阻的,而且,掣肘就來自廟堂之上。霍光雖則有後來的廢立之事,然而歷代的統治者沒有幾個對他的舉動表示反感,相反都是把他和上古的伊尹相提並論,為什麼呢?因為霍光篤厚忠誠、出自大義。以霍光和金日磾的交情和金日磾之於漢武帝,而其少子由昭帝出面求封不可得,可見霍光早期行政的原則性瞭。然而,即使是這樣,在霍光反對的情況下,上官安(上官桀)的女兒入主後宮居然得力於長公主,而後安封侯加車騎將軍號也是出自長公主的意見。(安的女兒也是霍光的外孫女)而這麼一件大事的居中奔走者竟然是長公主的姘頭丁外人。而後丁外人以此要求得封侯,作為武帝的托孤大臣之一的當時朝廷的第二號人物上官桀居然為之力爭。  現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武帝的那句名言吧: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也就是說如果鉤弋夫人成為趙太後之後,母以子貴,那麼,丁外人這樣的人物產生的背景就比長公主更加深厚瞭。不要以為這種事是單純的假設,以呂後的年齡居然也和審食其相好,何況趙太後青春幾何呢。長公主的角色一旦換成瞭趙太後,霍光面臨的難題和漢昭帝面臨的難題的程度應該是怎麼樣的呢?畢竟長公主之於皇帝隻是姐弟關系,而太後之於皇帝則是母子關系。如果太後要恩加外戚,霍光能同意嗎?霍光不同意,那麼,太後和霍光的關系能協調嗎?自古有言,疏不間親。相關閱讀推薦:霍去病為何比衛青更受重用:霍去病是漢武帝教的漢武帝命運的轉折點:兩派的爭執使得他最終得益漢武帝為何整死忠於自己的酷吏:他得罪朝野上下漢昭帝劉弗陵不是漢武帝的兒子?淺析漢昭帝劉弗陵漢武帝為何傳位年僅8歲的劉弗陵?劉弗陵繼位之謎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退一步說,即使趙太後沒有外寵丁外人者,那麼,她簡居宮中,也隱然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那麼,由於她的存在,那些試圖反對霍光的人必然要尋找她作為政治靠山,這也不是以太後本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何況,誰不喜歡權力?昭帝時期正是歷史上常說的“主少國疑”,全依賴大臣的公正、直道,所以,漢武帝看重霍光,托付他出來掌握全局顯然是有著非常深的考慮的。然而,太後的存在必然幹擾瞭這一政治設想的實施。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長公主和燕王在太後存在的情況下的活動吧,這兩個人中特別是長公主可以自由出入宮廷,和皇帝、太後經常見面,如果她的要求得不到足夠的滿足,大傢以為她是那種原則和理智都很清楚的人嗎?漢朝歷史上已經有過長公主決定是非的事情瞭,武帝本人上臺也就是依靠瞭長公主的力量,要知道,那時候的漢景帝的年齡和政治經驗要比昭帝大的多。竇太後的主見也顯然比趙太後強的多。一旦,長公主和太後聯合起來,那麼,霍光面對的是什麼呢?他還能像解決長公主和燕王一夥時那麼容易嗎?  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漢武帝既然決定瞭啟用霍光作為身後的主要執行者,那麼,他是不願意看到另外一個政治中心的崛起的。而庸人政治往往是看不到這點,或者說願意這點出現的,比如南北史齊明帝蕭鸞的托孤,滿清文宗的托孤和前秦苻健的托孤乃至秦始皇的托孤。都不可與漢武帝同日而語。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政治核心的確立,漢武帝托孤霍光也隻是過渡手段,最終目的是為瞭扶植昭帝這一新的政治核心的確立。而一旦有瞭趙太後之後,那麼,一國三公的局面將不可避免的出現。以漢昭帝之明能容忍嗎?而一旦不容忍的結果是什麼呢?難免又是一次宮廷殺戮、倫常巨變。其對漢傢的天下的影響,大傢以為是利多還是弊多呢?  母子天性,這是古來已有的話題,漢武帝不會不知道,以秦始皇、鄭莊公作出那樣決絕的事情來之後,最後母子仍然和歸於好,而以漢昭帝的純孝又能如何對待太後呢?容忍是顯然的,犧牲國傢公益也是一定的,而霍光能夠像賜死長公主那麼簡單的處理太後嗎?更加不可能瞭。有朋友說漢傢的外戚專權和外戚的傢族有關系,其實這是簡單的理解瞭外戚專權的實質瞭。以漢朝為例,兩漢四百年天下,外戚出身豪門的僅僅是東漢的竇太後、鄧太後、梁太後幾人而已。其中梁太後一傢早在明帝時就以破產,直到和帝時才恢復名譽的。(馬太後隻能算是出身名門,算不得豪門)  西漢的竇太後、王太後、薄太後等人都是出身微寒,而王莽的姑母,身歷四朝的太皇太後王政君的祖父王賀也不過是一個官位不到兩千石的禦史罷瞭,談不上什麼豪門。然而,當她們一旦成為天子的母親、母儀天下之後,都無不立刻提拔自己的宗族。王太後(漢武帝的生母)那樣一個身份還要提拔自己的兄弟田蚡出來做丞相,而以漢武帝那樣的一個威權人物早期還要眼睜睜的看著田蚡胡作非為。薄太後身處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清明的時期,而她的弟弟也居然仗著皇帝舅舅的身份殺人。所以,太後背後真正禍亂朝廷的不是外戚宗族,而是太後本身的威權和地位。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古人習慣以女禍來解釋一些歷史現象,這是片面的,也是托詞,然而,也不能無視這種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王政君如果像東漢的馬太後那樣約束親族,就不會出現一門五侯的現象,也就不會有王莽這樣可能。楊國忠的重用能說和楊貴妃沒關系嗎?像東漢陰太後、馬太後那樣的開明的女主畢竟隻是少數。大多數則都是亂政的根源。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現在我們再回到漢武帝托孤的這個主題上來,可以說漢朝之所以沒有出現秦王朝那樣的結果,漢武帝在選擇接班人問題上立瞭很大的功勞,僅此一點說漢武帝是雄才大略也不為過,雖則他也有戾太子的悲劇。  我們現在來看看武帝的接班人漢昭帝,唐朝名相李德裕曾經這樣高度的贊揚過漢昭帝:“人君之德,莫大於至明,明以照奸,則百邪不能蔽矣。漢昭帝是也。周成王有慚德矣;高祖、文、景俱不如也。成王聞管、蔡流言,遂使周公狼跋而東。漢高聞陳平去魏背楚,欲舍腹心臣。漢文惑季佈使酒難近,罷歸股肱郡;疑賈生擅權紛亂,復疏賢士。景帝信誅晁錯兵解,遂戮三公。所謂“執狐疑之心,來讒賊之口”。使昭帝得伊、呂之佐,則成、康不足侔矣。”  以漢昭帝十幾歲的年齡那樣的決斷和倚重忠厚篤義的霍光這件事來看,可以知道漢武帝的眼光是何等瞭得!難怪司馬溫公在大加責備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和大興土木幾乎和始皇帝無二之後還要不得不指出: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如果假昭帝以天年的話,其人的功業將不遜於乃父,歷史上兩位皇帝的早逝感到可惜,一位是漢昭帝,一位是晉明帝。雖然都是貴公子出身,然而他們的見識實在不同凡響。即使是冤死的戾太子和昭帝相比,也不是一個量級的,雖然漢武帝之殺兒子是屬於典型應該譴責的昏暴舉動。   然而,即使是漢武帝這樣的高明者,他也沒有料到托孤陣營會在他死後不久就分裂瓦解瞭,他一直親信的上官桀居然成為叛逆,他賴以斂財的能手桑弘羊居然成為幫兇。這就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緣故。上官桀其人是佞幸的典型,他的得寵歷史是這樣的:上嘗體不安,及愈,見馬,馬多瘦,上大怒曰:“令以我不復見馬邪!”欲下吏。桀頓首曰:“臣聞聖體不安,日夜憂懼,意誠不在馬。”言未卒,泣數行下。上以為愛己,由是親近。”這是趙高的翻版。然而,上官桀之所以沒有能夠成為趙高,則因為有昭帝和霍光的存在,換言之,也就是霍光不是李斯。  秦始皇在托孤問題上初衷未嘗不是好的,但是,他沒有像漢武帝那樣做到充分的準備,他太看中他自己的權威瞭,也太自信瞭,自信到瞭認為自己身後還是那樣放個屁都能把大傢嚇死地步。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最親信的中車府令和丞相會聯合起來毀瞭他的名山事業。  漢武帝準備的那樣充分,其實也沒想到上官桀和長公主等人的事,所以,大傢可以想一想,假如鉤弋夫人活著的話,漢武帝的設想會不會和始皇帝一樣落空或者大打折扣呢?當然,歷史是不容假設的。  很多人不贊成漢武帝采取那樣的暴力手段來對付一個女人,也不贊成什麼紅顏禍水論,但是,在立嗣這件事卻不能不欽佩他的高瞻遠矚。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國封建社會中,政治傢消滅隱患的常用手段一般隻能選擇殺戮。而“遏亂萌於未果”的決心和魄力是作為合格政治傢或者說傑出政治傢的必要條件。這點不能簡單的套用道德標準和現代民主政治觀念來衡量。有時候,婦人之仁會誤事的。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從天使到魔鬼:揭鴉片在中國泛濫成災的歷史真相

  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中國人在極短的時間內迷戀上鴉片?難道鴉片真有無窮的法力嗎?為什麼一向嗜好鴉片的印度人以及後來迷上鴉片的北美人沒有繼續迷戀這種東西?為什麼鴉片惟獨給中國人帶來巨大的災難?此前我們往往把這個問題簡單化和政治化,妨礙瞭我們對歷史真相的認識。  1837年在廣州和澳門出版的一份介紹中國的雜志上,刊載瞭一位中國藝術傢帶有插圖的文章,此文生動地描述瞭一個吸食鴉片的富商之子如何從健康、富足到痛苦、貧窮的過程,畫面依次如下:  1.一個在傢的年輕人,穿著華貴,身體健康,充滿青春活力。背後的大理石桌面上擺放著一座精美的外國鐘。在他的右邊是一個珠寶箱,裡面裝滿金銀財寶,他的貼身仆人緊挨侍立其旁,稍遠處,他的另一個傭人買瞭藥正帶進來。  2.他斜躺在豪華的沙發裡,嘴裡叼著煙槍,被妓女圍著,其中兩個妓女年輕貌美。他出手闊綽,一擲千金。  3.他嗜藥如命,貪得無厭,沉溺於這種生活沒多久,隨即面如菜色,形容枯槁,消瘦無比,兩肩高聳,齜牙咧嘴,面呈死灰,終日昏昏沉沉,完全沒有一點活力。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坐在一個極普通的睡椅上叼著煙槍吸煙,身邊還擺著別的煙具。這時他的老婆們——一個妻和一個妾走瞭過來,妻子發現珠寶箱已空空如也,站在那兒皺著眉頭,滿是驚訝;小妾則滿臉疑惑地盯著睡椅上堆放的那些吸煙的玩意兒。 夫妻同抽鴉片  4.他的田產和房屋都化為烏有,睡椅也換成瞭一些粗糙的板子和破爛的墊子,光著腳,側著臉,頭向前傾著,喘著粗氣。他的妻兒站在面前,衣衫襤褸,忍饑挨餓。一個兒子憤怒地把他所有的煙具砸向地面,不諳世事的小兒子還拍著小手笑著做遊戲,而他對這一切無動於衷。  5.他的煙癮越來越厲害,但他現在的生活已貧困潦倒,極其絕望,如朽木一般,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他仍湊瞭幾個銅板,急匆匆到一傢煙館,買瞭一點點另一煙民煙槍中的碎煙屑,以減緩他難熬的煙癮。  6.他的角色固定下來,一個煙鬼。他坐在竹椅上,仍在不斷地吞著藥面,污穢不堪,必須借助茶水才能把藥吞下。他的妻兒坐在邊上,在竹卷筒上把一束束蠶絲拉直,然後繞成球,如此辛辛苦苦掙一點微薄的收入以維持生計,他們艱難度日。  這是一個典型的鴉片吸食者的肖像。如果再增加一幅畫面,我想應該就是妻離子散,最後這個可惡的煙鬼橫屍街頭,被野狗分而食之。  提起鴉片,中國人首先聯想起的是近代遭受的恥辱,它往往勾起中國人一段段痛苦的回憶,甚至很多人會認為鴉片是中國近代苦難的根源。這種認識大致沒有錯,但是我們對鴉片的認識如果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   鴉片是毒品,現在無人不知。可是過去的幾千年中,鴉片大多時候被人們看做一種靈丹妙藥,甚至被當成一種神物。而且,鴉片在西方被發現和使用的歷史比中國久遠得多,影響也要大得多。已有的研究成果證明,歐洲是罌粟的故鄉,最早人工種植的罌粟也出現在歐洲。  早在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歐洲的許多地方就發現瞭保存完好的野生、人工種植的罌粟種子和果實的遺跡。不過今人對那時人們種植罌粟的目的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用於鎮痛劑或用來榨油,也可能用於宗教儀式。隨後這種植物傳到瞭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可能發現瞭罌粟的真正秘密,因為他們把罌粟稱為“使人快樂的植物”。至晚在距今3000年前,關於鴉片的知識已經廣泛傳遍歐洲、中東和北非。比較可靠的最早發現鴉片的記載來自埃及,因為大約在距今3500年前的墓葬裡,人們發現瞭鴉片樣本。埃及城市底比斯(Thebes)以生產鴉片而聞名遐邇,鴉片中的一種重要成分即生物堿中的蒂巴因(Thebaine)也因此城市而得名。在埃及,鴉片被用來消膿腫、止頭痛、治外傷以及使吵鬧的小孩鎮靜。古埃及紙草文書中就有一則這樣的處方:“將罌粟果漿與墻上的蒼蠅糞和在一起,進行過濾。連服四日,效果即現。”此法竟被全世界的人們采用。史料記載,歐洲直到近代仍有母親或保姆給不安靜的嬰兒服用鴉片,英國紡織女工因為白天工作非常辛苦,為瞭能在晚上得到充分休息,很多母親也這樣做。  另外,鴉片還有抑制食欲的功能,窮人傢的孩子服食鴉片後可以減少饑餓感,節省食物支出。正如一位觀察傢所說,到三四歲時,許多孩子因營養不良,健康狀況很差,“萎縮得像小老頭兒或者幹枯得像一隻猴子”。結果可想而知,這些窮孩子長大後大多繼續貧窮,很多成為癮君子。在近代中國,鴉片更有令人不可思議的作用,《廈門志》就記載說,不少富裕人傢為瞭杜絕孩子們跑到外面賭博或惹是生非,不惜以鴉片為誘餌,把孩子圈在傢裡吸食鴉片。  直到19世紀初,鴉片仍未被人們視為一種毒品。歐洲許多國傢此前出臺瞭戒酒法令,但並未出現禁鴉片法令,人們仍然持“鴉片無害”的觀念。有學者甚至認為,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產生與鴉片有極大的關系,如果沒有鴉片,一些最出色的作品可能就不會誕生。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就是想像的復蘇,是想像的翅膀與敘述的結合,體現為更為自由和主觀的激情、傷感及其他個人情感的表達,而不是一味的描寫,這一切都需要使人暫時從思想上脫離塵俗的羈絆,因此作傢需要鴉片的刺激。這一時期的浪漫主義作傢如歌德、柯爾律治、華茲華斯、司各特、雪萊、拜倫、德·昆西等,他們相關作品的創作可能都多少與鴉片有關,有些作傢還患上瞭鴉片癮。事實上也正是如此,許多作傢在患上鴉片癮之後,才創作出瞭最著名最好的作品。勇敢的德·昆西在1821年出版瞭自傳體小說《一個吸鴉片者的自白》,他稱小說中真正的主人公是鴉片而不是他本人。他在作品中用大量篇幅描寫自己吸食鴉片後的奇妙感受,並寫下瞭著名的《鴉片頌》:  哦!公平的強大的鴉片啊!對於窮人和富人你一視同仁,你為那些永遠醫治不好的創傷和“那誘使精神反叛”的苦悶帶來瞭減輕痛苦的香脂——雄辯的鴉片啊!……你在黑暗的中心,運用頭腦幻想的心像建造瞭城市和廟宇……其富麗堂皇的程度超過瞭巴比倫(Babylon)和希卡托比羅斯(Hekatompylos);“從雜亂無章的睡夢中”把那久埋地下的美人和亡故的傢庭成員的面孔,在洗凈瞭“墳墓的不光彩”之後,都召回到光天化日之下。隻有你才能把這一切禮物贈給人類,隻有你才掌握著天堂的鑰匙。相關閱讀推薦:被猜疑的慈善傢李提摩太:鴉片戰爭的陰影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源之一:漢奸的誤導鴉片戰爭失敗並非落後:更落後的祖魯人打贏瞭朝鮮人越境中國違法記錄:走私鴉片槍擊警察揭秘上海青幫怎樣轉型成近代黑社會:販賣鴉片?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鴉片的服用絕不僅僅局限在普通人群之中,在許多國傢的軍隊中也大量服用鴉片,並得到政府的許可。美國南北戰爭中雙方的軍隊都離不開鴉片,因為在艱苦惡劣的戰爭環境中,服食鴉片可以有效地治療和預防流行性痢疾和腹瀉,還可以暫時解脫因思鄉或失去親人而產生的痛苦。在聯邦軍隊中,鴉片是政府定量配給的,並定期發放到戰士手中。在歐洲各國軍隊中,鴉片大概是除酒類以外最受歡迎的東西瞭。  在19世紀初以前,世界各地並未把鴉片視為洪水猛獸,鴉片像酒、煙一樣,隻是人們的一種嗜好,加之鴉片還有療病的功能,所以大多數人甚至認為鴉片是一種對人有益的東西。即使在科學傢和醫生從鴉片中分離出其他更純的物質(實際上是更容易使人上癮的物質)後,人們仍未把鴉片視為毒品。鴉片中的成分非常復雜,已知有二十多種生物堿,占其總重量的25%,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嗎啡(10%)、可待因(0.5%)、蒂巴因(0.2%)、罌粟堿(1%)、諾司咳平(6%)等。海洛因是德國科學傢從嗎啡中提取的另一種生物堿,德文Heroisch意為“萬能的或英雄的”,因為臨床實驗證明,其藥效(鎮痛和鎮靜)是嗎啡的5到10倍。       可見,鴉片是幾種最主要的毒品的來源,人們將鴉片稱為“毒品之母”是恰如其分的。然而,在國際社會正式認識毒品之前,人們曾以毒攻毒,即以嗎啡來治療鴉片癮,因為當時人們認為通過註射嗎啡不會使人上癮(多數人認為,鴉片之所以會上癮,是因為經過口腔味覺以及胃的消化);海洛因剛上市時,又被作為治療嗎啡癮的特效藥。直到1910年後,醫學界才對海洛因的危險性有瞭比較清楚的認識,醫學上的使用逐漸減少。然而,此時海洛因已經在全球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瞭。 鴉片  對鴉片史簡單的回顧有助於理解中國近代的鴉片問題。從世界的眼光看,世界其他地方種植和使用鴉片的歷史遠比中國悠久,使用范圍更廣,但是其他國傢基本沒有因為鴉片而引起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則不同,鴉片幾與近代中國的悲慘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這的確是非常值得思考的現象。  從史料記載來看,中國人直到唐代才從阿拉伯人那裡對罌粟有所瞭解並開始種植,最初它隻是被作為一種觀賞植物而被栽培;宋代以後,人們逐漸瞭解瞭鴉片的藥用價值,在實踐中摸索出鴉片可主治痢疾、咳嗽、痔瘡等,並認識到這是一種猛藥,使用時要非常小心。直到明中葉以前,中國基本上不存在吃鴉片上癮的群體,因為鴉片的價格昂貴,隻有富人才享用得起。而在同一時期,印度人已廣泛地使用鴉片並成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瞭。      1513年,葡萄牙在印度的總督記載瞭印度人普遍使用鴉片的情況,他在寫給葡萄牙國王的一封信中說:“如果殿下能相信我,我會讓葡萄牙的所有土地都種上罌粟,並從中制出鴉片,鴉片正是此地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商品……這樣,我們的工人就會大受其益,而印度人如果吃不到鴉片,就會失去一切。”可見印度服食鴉片的人數之多,此與300年後中國的情形何其相似乃爾!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總督的話並未完全應驗,因為印度此後不僅沒有成為進口鴉片的大國,反而成瞭最大的鴉片生產和出口國,葡萄牙國王也幸虧沒有聽從他的建議。  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中國人在極短的時間內迷戀上鴉片?難道鴉片真有無窮的法力嗎?為什麼一向嗜好鴉片的印度人以及後來迷上鴉片的北美人沒有繼續迷戀這種東西?為什麼鴉片惟獨給中國人帶來巨大的災難?此前我們往往把這個問題簡單化和政治化,妨礙瞭我們對歷史真相的認識。  鴉片在中國的泛濫成災有兩個基本的原因,一是外來各種因素的影響,二是中國自身的原因。內外因的交互作用和巧合使中國人成為瞭鴉片的最大消費群體,也使中國人在近代化過程中成為最大的犧牲品和最大的輸傢。沃勒斯坦說,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全世界可分為核心區、半邊緣地區和邊緣地區,邊緣地區無償地被剝奪,以服務於核心區。按照這個理論,近代中國自然是邊緣地區,是向核心區也就是西方無償地提供市場和原料的地區。  具體而言,外來因素是指在中國尚不知地球是方的還是圓的情況下,便糊裡糊塗地被拖進瞭第一次真正的全球化進程之中。對東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對東方財富的貪欲,無數西方探險者來到東方。開始最成功的當然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後來有英國人、法國人和美國人等。起初,他們用香料和白銀換取中國的商品,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是他們感興趣的大宗商品,後來則是茶葉。同他們對中國商品的旺盛需求相比,中國人對他們的進口商品除鐘表、呢絨等少數的幾種外,其他幾乎沒有興趣。這種狀況直到鴉片戰爭後的一段時間仍未改變。在相當長的時期裡,中國人隻對他們的一樣東西感興趣,這就是白銀,隻有白銀能在在中國市場上暢通無阻。據此,有學者估計從明末到19世紀上半期,世界白銀產量的1/3流入瞭中國,導致歐洲許多地方出現銀荒。     

為什麼日本人靠左通行?真相竟如此殘酷

  第一次去日本的中國遊客往往深感別扭,因為日本人無論走路還是上手扶電梯,都是走左邊,空出右邊,路上的日本車也是靠左邊行駛,正好和中國相反。  為什麼日本人會這樣?  這是武士的傳統造成的——不靠左走就意味著流血、死人。以前的武士是腰佩武士刀的,而刀都是佩在左邊,所以自然走在缺乏保護的左邊,以方便右手隨時拔刀戰鬥;另一方面,如果迎面走來另一個武士,大傢都靠左走,雙方也不至於刀柄碰上刀柄而“失禮”。  在當時,武士是貴族,對平民的“無禮”者有“斬舍禦免”(殺人不償命)的特權,他們靠左走,農民、商人、手工藝者等普通平民自然不敢靠右走自尋死路。事實上,日本古代,有無數老百姓因為走路“無禮”,慘遭武士大罵“馬鹿”砍頭。  日本近代史上有名的薩英戰爭(薩摩藩和英國的小規模戰爭),就是因為一起外國人走路“無禮”而造成的。 靠左行駛的日本車   1862年9月的一天,那時的日本還處在幕府鎖國的末期,四個來日本做生意的英國商人在生麥村(今橫濱市鶴見區)的東海道上騎行,正巧遇到薩摩藩的大名島津久光和他的儀仗隊。按照日本的規矩,平民遇到大名不但要讓路,還要下跪行禮,但英國商人不吃這一套,拒絕退讓,於是遭到日本武士的砍殺,當場砍死一個,砍傷三個。英國為瞭報復,第二年派艦隊炮擊鹿兒島引發瞭薩英戰爭,最後以日本人求和賠償告終。相關閱讀推薦:歷史上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為何英國急著對日宣戰?中國抗日第一人劉仁軌 四次把日本人打得全軍覆滅戰後日本:美國大兵和他的日本情人【高清組圖】揭秘民國足球光輝史:壓得日本隊十幾年抬不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