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祖母

漢元帝劉奭的寵妃傅昭儀簡介 漢哀帝祖母定陶太後

  傅昭儀(?—公元前2年),傅氏,漢元帝劉奭的妃嬪,定陶恭王劉康生母,漢哀帝劉欣的祖母。 其父為河內溫縣人,早逝;其母遂改嫁為魏郡鄭翁。  傅氏初為上官太後的才人,漢元帝劉奭為太子時,得以進幸。漢元帝即位,立為婕妤,甚得寵愛。生有一男一女,女為平都公主,男為定陶恭王劉康。後封為昭儀。  竟寧元年(前33年),漢元帝去世,傅氏隨子劉康歸定陶國,稱定陶太後。陽朔二年(前22年),劉康去世,其子劉欣繼王位,由傅太後親自撫養。時漢成帝無子,遂立劉欣為太子。  綏和二年(前7年),漢成帝去世,劉欣繼位,是為漢哀帝,尊祖母傅氏為恭皇太後。一年後,改稱帝太太後。後又改稱皇太太後。元壽元年(前1年),傅氏去世,與漢元帝合葬渭陵,稱為孝元傅皇後。  立為昭儀  傅氏的父親是河內溫縣人,很早就去世瞭,其母改嫁魏郡人鄭翁為妻,生子鄭惲。傅氏年少時,是上官太後的才人(宮廷女官),自從漢元帝劉奭被冊立為太子後,得以進幸。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漢元帝即位,立傅氏為婕妤,深得寵愛。  傅氏為人很有才識,善於處理人際關系,下至宮人左右,都為她祝酒祭地,願她長壽。生有一男一女,女為平都公主,男為定陶恭王劉康。劉康有才藝,極受漢元帝喜愛。漢元帝既寵傅氏,也寵婕妤馮媛;馮媛生子中山孝王劉興,漢元帝想提高二人的身份,認為二人都有子為王,漢元帝尚在,不得稱王太後,乃改稱為昭儀,賞以印綬,位在婕妤之上。昭儀為昭其儀,是尊重之義。到漢成帝、漢哀帝時,趙昭儀、董昭儀都無子。仍沿用此稱號。   孫繼大統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漢元帝去世,傅昭儀隨其子定陶恭王劉康回到封國定陶,稱為定陶太後(傅太後)。  陽朔二年(公元前22年),定陶恭王劉康去世,其子劉欣繼承為定陶王的爵位,劉欣母為丁姬。傅太後親自撫養,到劉欣長大後,漢成帝無子嗣,當時中山孝王劉興健在。元延四年(前9年),劉興與劉欣同時入朝。傅太後多以珍寶賄賂趙昭儀及漢成帝的舅舅驃騎將軍王根,私下請求立劉欣為太子。趙昭儀與王根見漢成帝無太子,都想事先結好於劉欣,為今後的富貴作長久打算,就在漢成帝面前互相稱贊劉欣。漢成帝也很器重劉欣,第二年遂立劉欣為太子。  一個多月後,漢成帝立楚孝王劉囂之孫劉景為定陶王,奉定陶恭王劉康之後。太子劉欣想對祖母傅太後及生母丁姬進行拜謝,少傅閻崇認為《春秋》不以父命廢祖父之命,為人後嗣之禮不得顧私親,不應當拜謝。”太傅趙玄認為應當拜謝,於是劉欣就拜謝瞭。漢成帝過問太子劉欣拜謝的情況,尚書劾奏趙玄的建議失禮,降為少府,派光祿勛師丹為太傅。詔傅太後與丁姬自居定陶國府,要有關官員討論皇太子與傅太後、丁姬能否相見,有關官員奏議不得相見。不久,漢成帝的母親王太後王政君想令傅太後、丁姬十日至太子傢,漢成帝說:“太子承繼正統,當供養陛下,不得再顧私親。”王太後說:“太子年幼,是傅太後抱養大的,現在到太子傢,就報她乳養之恩,這不會有什麼妨礙。”於是令傅太後可以到太子傢,丁姬因為從太子小時就沒撫養,就不得見太子。  尊奉稱號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漢成帝去世,劉欣繼位,是為漢哀帝。王太後詔令傅太後、丁姬十日到未央宮。高昌侯董宏迎合漢哀帝的旨意,就上書提議封丁姬為帝太後。師丹彈劾董宏說:“董宏心術不正,危害朝廷,實屬大逆不道。”漢哀帝剛剛即位,遇事謙遜,聽瞭師丹的話也就作罷瞭。後來就稟告王太後,讓她下詔尊奉定陶恭王劉康為恭皇。漢哀帝因此說:“《春秋》之義是‘母以子貴’應尊奉傅太後為恭皇太後,丁姬為恭皇後,各設置左右詹事,封賞食邑按照皇太後、皇後的制度。追尊恭皇太後的父親為崇祖侯,恭皇後的父親為褒德侯。”  一年多後,漢哀帝又下詔說:“按漢傢的制度,當親其所親,尊其所尊,定陶恭皇的尊號不應再加定陶二字。應稱恭皇太後為帝太太後,丁後為帝太後。”後來又將帝太太後的尊號改為皇太太後,所居宮殿稱作永信宮,帝太後所居宮殿稱作中安宮,各設有少府、太仆,秩祿都是中二千石。相關閱讀推薦:西漢衰敗何以始於漢元帝劉奭?倚重宦官威權旁落漢元帝劉奭有幾個皇後?漢元帝劉奭妃子有哪些漢元帝劉奭怎麼死的活瞭多少歲?漢元帝墓在哪漢元帝劉奭皇後王政君兒子是誰?王政君子女有幾個漢元帝劉奭為什麼不喜歡皇後王政君?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庇蔭傢族  傅太後的同父同母弟四人:傅子孟、傅中叔、傅子元、傅幼君。傅子孟的兒子傅喜官至大司馬,封為高武侯。傅中叔的兒子傅晏也做瞭大司馬,封為孔鄉侯。傅幼君的兒子傅商封為汝昌侯,奉奉傅太後的父親崇祖侯之後,將崇祖侯的封號改為汝昌哀侯。傅太後的同母異父弟鄭惲當時早已去世,就封鄭惲的兒子鄭業為陽信侯,追尊鄭惲為陽信節侯。鄭氏、傅氏傢族中一共有六人封侯,兩人任大司馬,六人做到九卿、俸祿二千石,還有十幾個人做瞭侍中一類的官職。  去世合葬  傅太後地位尊貴後,便更加驕橫,和漢成帝的母親說話,甚至稱呼她為老太婆。傅太後曾經與中山孝王劉興的母親馮太後馮媛一同侍奉漢元帝,追想往事,心中怨恨,就用詛咒的罪名誣陷馮媛,逼她自殺。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十七日,傅太後去世,與漢元帝合葬在渭陵,稱為孝元傅皇後。  掘墳重葬  哀帝去世後,王莽執掌朝政,指使有關官員舉報丁氏、傅氏傢族的罪行。王莽用太皇太後的詔書將他們全部罷官,丁氏一族被趕回原籍。王莽奏請貶傅太後的尊號為定陶共王母,丁太後稱為丁姬。  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又說:“共王母、丁姬先前不遵臣妾之道,甚至埋葬在渭陵,墳塚和元帝一樣高,懷抱帝太後、皇太太後的璽綬下葬,不合禮法。按禮法應當改葬,請求掘開共王母和丁姬的墳墓,取出璽綬銷毀,把共王母和丁姬遷回定陶,埋葬在共王附近,而按照原來的形式埋葬丁姬。”太後認為這些事都已經過去瞭,不必再發掘墳墓。王莽堅持這樣做,太後就下詔說:“在舊棺再做一層槨,另外修墳,用太牢祭祀。”謁者護發掘傅太後的墳墓,墳塚崩塌壓死瞭幾百人;打開丁姬的槨木,冒出火來,火焰高達四五丈,吏卒們用水把火澆滅才得以進去,大火燒掉瞭槨裹的器物。   王莽又上奏說:“先前共王母擅自居住在桂宮,上天震怒,燒掉瞭正殿;丁姬死後,葬儀不合禮制,以致大火燒掉瞭槨木。這是上天告訴我們,應當按照媵妾的待遇給她們重新埋葬。我上次奏請按原來的形式改葬丁姬,仍然過於優待。共王母和丁姬的棺木都用瞭隻有帝後才能使用的梓宮,而珠玉之衣也不是藩王姬妾應當穿的,請求改為木棺,去掉珠玉衣,按媵妾的身份埋葬丁姬。”奏請被許可瞭。打開傅太後的棺木後,臭氣幾裡之內都能聞到。在朝的大臣們都迎合王莽的心思,交納錢帛,派遣傢人和四方子弟共十餘萬人,拿著工具,幫助掘平共王母和丁姬原來的墳塚,費時二十天都掘平瞭。王莽又在那片地方圍上一周荊棘,作為後世的警戒。當時有一群燕子大約幾千隻,銜土投到丁姬的空穴中。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康熙緣何不給祖母孝莊皇後建陵墓?孝莊墓地在哪

  康熙皇帝確實是沒有找到為祖母建陵的名正言順的理由。到底為什麼康熙帝在長達35年的時間裡不給孝莊文皇後建陵,現在還是一個謎。  康熙帝為什麼不給祖母建陵  孝莊文皇後死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在臨終前留下瞭一道遺囑,她以皇太極入葬很久,卑不動尊,留戀順治帝和康熙帝為理由,要求將自己葬在遵化的孝陵附近。孝莊文皇後的遺囑,給康熙帝出瞭一個不小的難題:按遺囑辦吧,明顯違背祖制;按祖制辦吧,又違背瞭祖母的遺囑。玄燁不愧是康熙大帝,他很快就想出瞭一個權宜之策,在遵化的東陵建一座殯宮,將祖母的靈柩先停放在那裡。然後慢慢再想辦法。這一停就是35年,直到康熙帝死也未給孝莊文皇後建陵。  為什麼康熙帝不給祖母建陵?是忘瞭嗎?是日理萬機,太忙,沒時間、沒精力,顧不上嗎?都不是。康熙皇帝對祖母孝莊文皇後的感情可以說刻骨銘心,終生難忘。在孝莊文皇後停靈東陵後的35年時間裡,康熙先後30次到東陵祭奠祖母,他能忘記給祖母建陵嗎?康熙帝一生最緊張的時候莫過於康熙十二年到二十年的8年平定三藩叛亂瞭。就是在那麼緊張的時刻,為瞭安葬孝誠皇後,他還建起瞭景陵。更何況在孝莊死後不久,康熙帝就為仁憲皇太後(孝惠章皇後)營建瞭孝東陵。因此說,康熙帝不會忘記給祖母建陵的。更不會因日理萬機而顧不上的。   那麼到底為什麼康熙帝不給孝莊建陵呢?史書上沒記載,檔案上找不著。筆者認為,康熙皇帝確實是沒有找到為祖母建陵的名正言順的理由。他采取瞭向後推遲、等待時機的方法,將這一棘手的難題留給後一代解決,也許會容易些。後來的事實證實瞭這一點。雍正皇帝即位以後,輕而易舉地就解決瞭孝莊文皇後的陵寢問題。但這畢竟是一種推想。  到底為什麼康熙帝在長達35年的時間裡不給孝莊文皇後建陵,現在還是一個謎。  37年裡孝莊皇後棺槨怎樣停放  孝莊文皇後的棺槨是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四月十九日停放到暫安奉殿裡的,到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初十日正式葬入地宮,在暫安奉殿裡停放瞭37年之久。她的棺槨是怎樣停放的呢?有許多人認為就是將棺槨停在瞭大殿裡。由於書上沒有明確記載,相關的檔案也找不到,所以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  筆者在多年的陵寢研究中,從《康熙起居註》和清宮檔案的隻言片語中進行認真分析考證,初步可以認定:梓宮不是停放在大殿內的地面上,而是在地下。雖然還沒有找到直接的證據,但有重要的佐證。  理由一,死於康熙十三年的孝誠皇後和死於康熙十七年的孝昭皇後都是在康熙二十年入葬景陵的。盡管隻停靈幾年,但在京北沙河鞏華城殯宮停靈期間,根據《清實錄》記載,梓宮都是停放在地下,“與地宮無異”。以此推斷,孝莊皇後梓宮也必然停放在地下。  理由二,在將孝莊文皇後棺槨安放暫安奉殿和後來正式入葬昭西陵地宮的文獻中,在字裡行間出現“隧”字、“封掩”等字詞。  理由三,從時間上推斷,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將孝莊皇後停放在暫安奉殿時,封掩竟用瞭4天。如果隻將棺槨停在殿內而不是將梓宮放入地下,不用填砌隧道,不需要4天。  根據以上三個理由,孝莊文皇後的棺槨在停靈期間放入地下是很可能的。是不是這樣,還有待史料的進一步證實。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歷史上孝莊與多爾袞隻是偷情失身絕無下嫁孝莊太後與多爾袞皇太極的三角關系:揭秘孝莊情史清初疑案 康熙為何三十年不葬祖母孝莊皇太後?孝莊太後與多爾袞同居背後的陰謀:孝莊下嫁之謎揭秘孝莊身邊神秘女蘇麻喇姑:不吃藥終年不洗澡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為什麼有兩道圍墻  在關內的所有皇帝陵、皇後陵、妃園寢,都隻建有一道圍墻,而昭西陵卻與眾不同,它建有內外兩道圍墻,兩墻之間隻有十幾米。第一道圍墻的大門是隆恩門,第二道圍墻的大門是三座琉璃花門。  明朝的嘉靖皇帝的永陵和萬歷皇帝的定陵以及部分妃子墳是兩道圍墻,難道昭西陵是仿照明朝這些陵寢?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單單昭西陵的圍墻效仿明陵?  關外的努爾哈赤的福陵和皇太極的昭陵都是內外兩道圍墻,難道昭西陵是效仿福陵和昭陵?也不是。因為福、昭二陵的外圍墻是風水墻,大門是大紅門,與清東陵的風水墻的大紅門是一樣的,而且兩墻相隔數十米。昭西陵的外圍墻的大門是隆恩門,與福、昭二陵不一樣,到底昭西陵為什麼設兩道圍墻,至今還不能解釋。  重簷廡殿頂的隆恩殿  昭西陵的隆恩殿在清陵中可以說是最獨特的。  獨特一,隆恩殿是重簷廡殿頂的,這在清陵中是獨一無二的。為什麼昭西陵有這一特殊之處,筆者分析,這與這座建築的來歷有直接關系,這座隆恩殿原來很可能是孝莊文皇後生前居住的寢宮,孝莊皇後在世時,康熙帝曾特地為祖母在慈寧宮東旁建瞭一座五間寢宮,孝莊皇後搬進新居後,感到非常舒適,多次在皇帝面前稱贊這座宮殿建得好,可是居住沒有多長時間,孝莊文皇後就病死瞭。為瞭表示孝心,讓九泉之下的祖母住得遂心,康熙皇帝下令將這座新建的寢宮拆運到遵化昌瑞山暫安奉殿處按原樣重建。同時這樣做還能節約開支,縮短工期,可謂一舉三得。康熙皇帝對暫安奉殿工程非常重視,從各部院選調精明強幹的官員組成工程處。從殿址的相度、圖紙的設計繪制,乃至拆運、施工等許多關鍵環節,康熙皇帝都詳加指示。在拆卸、運送寢宮材料時,康熙皇帝叮囑負責工程的官員,要妥善保護好各構件,毋致缺損。在破土開槽時,康熙皇帝一再告誡,現在天氣嚴寒,施工不便,一定要做到基址牢固。在康熙皇帝的關註和指導下,暫安奉殿工程從康熙二十七年正月開工,經過緊張施工,到三月底全工告竣,隻用三個月時間,可謂神速。暫安奉殿是一組建築,主要有宮門、享殿、暫安永設殿等,環以圍墻。原來的寢宮很可能就是重簷廡殿頂的,所以昭西陵的隆恩殿也就是重簷廡殿頂的。   昭西陵的大殿正脊上為何有寶塔  獨特二,隆恩殿正脊的正中有一座寶塔,這是清陵中唯一的。最早發現這一奇特現象的是天津大學王其亨教授,他是從一張老照片上發現的。筆者分析,這可能與孝莊文皇後篤信佛教有關。我們知道,許多佛教寺廟大殿的正脊上都有這種寶塔,比如承德普寧寺的大雄寶殿、西陵永福寺的普光明殿等。但陵寢大殿畢竟不是佛教寺廟,為什麼在殿的正脊上安設寶塔?如果這座大殿就是原來慈寧宮東面孝莊文皇後的寢宮的話,那麼原來的寢宮的正脊上是不是也有這個寶塔?  恭靖、淑惠二妃為何停靈暫安奉殿  葬在孝東陵內的順治帝的恭靖妃和淑惠妃的棺槨是從暫安奉殿移來的,這說明這兩個妃子死後將棺槨停在瞭暫安奉殿內。孝東陵內共葬瞭7個妃子,其中悼妃、貞妃、恪妃停靈於黃花山下的悼妃園寢內,端順妃和寧愨妃停靈於北京北郊的曹八裡屯。  為什麼恭靖妃和淑惠妃要停靈在暫安奉殿內?是不是因為這兩個妃子都是來自當時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傢族,與孝莊文皇後屬於同一傢族?特別是淑惠妃是孝惠皇後的妹妹,也是孝莊文皇後的侄孫女,她們是至親,因為這層關系才將這兩個妃子停靈在暫安奉殿?可是悼妃和端順妃也是來自蒙古的這一傢族,其中悼妃的父親曼珠習禮是孝莊文皇後的弟弟,那麼悼妃則是孝莊文皇後的親侄女,悼妃與孝莊的關系比淑惠妃與孝莊文皇後的關系還要親近,為什麼不將悼妃也停靈在暫安奉殿呢?  另外,恭靖妃和淑惠妃兩個妃子在暫安奉殿停靈期間,是將棺槨與孝莊文皇後的棺槨停在一起呢,還是停在別的地方?這些現在還都是未解之謎。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康熙為什麼三十年不葬祖母孝莊皇太後?孝莊之死

  康熙為什麼三十年不葬祖母孝莊皇太後?6歲的福臨被擁立為新皇,是權力鬥爭的微妙結局,但是在眾多的皇子中選中福臨,而多爾袞表示同意,這就和福臨的母親孝莊太後分不開瞭。對於孝莊與多爾袞的關系,民間有很多傳說,這也是清初四大疑案之一。傳言的產生,始於張煌言(即張蒼水)所寫的七言絕句。在這首題為《建夷宮詞》的詩中寫道:  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  春宮昨進新儀註,大禮恭逢太後婚。  掖庭猶說冊閼氏,妙選孀閨作母儀。  椒寢夢回雲雨散,錯將蝦子作龍兒。  這首詩成於順治七年(1650年),是當世人的記載,造成瞭極大的轟動,在民間快速流傳開來。可是,如果清初真有太後下嫁攝政王多爾袞,封攝政王為“皇父”一事,必然有頒詔告諭之文。然而,雖然傳言眾多,但一直沒有關於太後下嫁的可靠的史料佐證。這有可能是被皇室後人、歷代帝王所隱滅造成的。  孝莊與多爾袞相戀是否屬實  民間流傳著太後下嫁攝政王的傳言,很可能與孝莊和多爾袞相戀的事實有關。清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在創業過程中,皆得力於政治婚姻。太宗的孝端、孝莊兩位皇後都出自於博爾濟吉特氏。滿洲皇室與這個傢族累世結姻,早已成為國戚第一傢。   孝莊皇後生於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清史稿》中記載她“於天命十年二月來歸”,那時的孝莊不過是13歲的孩子,按當時的情況估計,她是來投靠她的姑姑,等到年齡合適的時候再擇佳偶婚配,本沒有打算要成為太宗的妃子的。而多爾袞生於萬歷四十年,長孝莊一歲。由於在努爾哈赤崩逝時,四大貝勒處於政治利益的考慮,逼迫多爾袞的母親大妃陪葬,這樣尚且年幼的多爾袞和弟弟多鐸,就由太宗撫養。此時多爾袞15歲,孝莊14歲,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朝夕相處,而且年歲相當,滋生情愫,是極為正常的事。而傳說中,多爾袞毫不避嫌,“親到皇宮內院”的事,為瞭孝莊的可能性要大於其他任何人。此外,多爾袞是否曾自稱為“皇父攝政王”也是這場傳言的一個疑點。《朝鮮實錄》中記載“皇父”這個稱呼隻是清朝官吏與朝鮮使臣之間私下的稱謂,單憑此一條,不能完全證明有無下嫁之事,隻能證明在詔書與使節的官方辭令中,沒有公開承認太後下嫁的文字而已。但是,不管怎樣,有“皇父”之稱傳出,即使孝莊沒有真的下嫁於多爾袞,也必然與其有曖昧關系。  孝莊因何不與太宗合葬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5歲的孝莊離開瞭人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孝莊並沒有與皇太極合葬於關外昭陵,而是要求別葬於關內盛京之西的昭西陵。如此出於情理之外的請求,引發瞭多方的揣測,世人以為發生這種變故很可能是下嫁之故。  史書記載,孝莊太皇太後在臨終之時,告訴聖祖康熙,由於太宗陵寢奉安已久,且已有孝端皇後合葬,不可因為自己而輕動土木,而且,自己心中還時刻惦念著順治與康熙父子,所以,應當在順治孝陵附近安陵。但這不過是官方文書藻飾之辭,不能夠令人折服。而且,在事實上,康熙年間也認為這事難辦,難堵眾人悠悠之口。終康熙一朝也始終未能安葬孝莊,孝莊的梓宮一直停放在順治孝陵之側。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服父喪27個月之後,才動工興修昭西陵。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一代賢後孝莊太後和康熙皇帝的祖孫情深揭秘:清代孝莊死後太後們無人敢入住慈寧宮 歷史上的孝莊皇太後 揭秘史上真實的孝莊皇太後孝莊秘史 輔佐三代帝王的孝莊太後魅力有多大?孝莊下葬之謎 孝莊皇後為何不能與皇太極合葬?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在中國傳統的喪葬禮節中強調的是“入土為安”,但康熙卻三十多年不葬祖母,雖然雍正解釋為康熙與祖母感情篤深,不忍下葬,但這始終是說不過去的,其中必有迫不得已的隱衷。在孝莊崩逝之後,康熙違反常規執意要在宮中為祖母守三年之喪,後因朝臣反對,康熙也戴孝將近兩年。康熙的言行留給世人的感覺是,在純孝之外,似乎還對祖母懷有一份非常濃重的歉疚之心,希望有所補償。而這份歉疚來源於何,必然是康熙的一份不可告人的隱痛。這隱痛就是孝莊為瞭保存皇太極的遺孤,保住皇太極一生奮鬥而來的事業,不得不做出有悖倫常的事情。在這一點上,孝莊不僅沒有辜負太宗,而且應當為太宗諒解,甚至是感激。但是,礙於世俗禮法,孝莊竟然不能與太宗合葬,遭受瞭莫大的委屈,背負著不白之冤,這是康熙心中永遠的隱痛,至死不休。  當時,多爾袞提攜原本不受重用的滿達海、阿巴泰、尼堪繼承瞭王位。他們成為議政王之後,自然對多爾袞唯命是從。此時,八旗兵力的分配情況是:兩黃旗,名義上歸世祖,實際上由多爾袞以攝政王的身份指揮。正白旗,為多爾袞的嫡系武力。鑲白旗,本由多爾袞胞弟豫親王多鐸為旗主,此時亦歸多爾袞。正藍旗,本為太宗所有,順治初又歸多爾袞,而名義上的旗主為豫王之子多尼。正紅旗,此旗為代善所有,現在旗主為滿達海。鑲紅旗,旗主為克勤郡王嶽托,英親王阿濟格亦持有一部分。這樣,多爾袞握有兩黃、兩白、正藍五旗,對兩紅旗亦有影響力,隻有完全屬於鄭親王濟爾哈朗的鑲藍旗是唯一的敵對勢力。  在這樣的壓倒優勢之下,何事不可為?作為攝政王的多爾袞貶斥瞭鄭親王濟爾哈朗,誅殺瞭豪格,手握重兵,黨羽密佈,所有的反對勢力都已臣服,他唯一有所顧忌的,就是孝莊太後。那麼,多爾袞由未入關以前想奪皇位而不能,到此時能奪皇位而不奪,其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孝莊。作為少年時的愛侶,孝莊太後以萬縷柔情,約束多爾袞的“最後行動”,其間綢繆委屈,調護化解,不知費瞭孝莊多少苦心。

孝莊秘史:康熙為什麼38年不安葬祖母孝莊皇太後?

  孝莊皇太後,也是孝莊文皇後,清代太宗皇太極妃。謚號孝莊。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是清朝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頗受關註的人物。孝莊皇後出生於蒙古科爾沁部的一個顯赫傢庭。在明末東北各族各部的混戰中,她作為政治聯姻的紐帶嫁給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後金“英明汗”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為妻,時年十三歲。在後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漸卷入一場又一場政治鬥爭的漩渦,並展示出瞭她卓越的政治才華,逐步確立瞭穩固的地位並成為清初政壇上的一個一言九鼎的人物。  孝莊皇太後一生經歷清初三朝,正是由亂到治的關鍵歷史時期。她全力輔佐皇帝,對調和清宮內部矛盾和鬥爭,穩定清初社會秩序,促進國傢的統一作出瞭重大貢獻。後世稱之為“清代國母”。  公元1625年,即天命十年,孝莊當時隻有十三歲,便嫁給瞭比她大二十歲的親姑父皇太極為側福晉。九年後,他的二十六歲的姐姐海蘭珠也嫁給瞭皇太極,可謂是姑侄三人同時侍候一位皇帝。  皇太極猝死後,諸王兄弟相爭為亂,窺視神器,不惜兵戎相見。在這關鍵時刻,孝莊憑著自己的寵貴地位和聰明才智,籠絡各方勢力,尤其是關鍵人物多爾袞和代善,最後孝莊年僅六歲的兒子福臨登上龍位,是為順治皇帝。他也成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任皇帝。   六歲的福臨被擁立為新皇,是權力鬥爭的微妙結局,但是在眾多的皇子中選中福臨,讓多爾袞點頭表示同意,這就和福臨的母親孝莊太後分不開瞭。對於孝莊與多爾袞的關系,而成為清初四大疑案之一。而此傳說的產生,始於明末清初浙東抗清志士張煌言的筆下,即張蒼水所寫的七言絕句。在這首題為《建夷宮詞》的詩中寫道:  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註,大禮恭逢太後婚。掖庭猶說冊閼氏,妙選孀閨作母儀。椒寢夢回雲雨散,錯將蝦子作龍兒。  這首詩成於順治七年,即公元1650年,是為當世人的記載,造成瞭極大的轟動,在民間迅速地流傳開來。可是,假如清初真有太後下嫁攝政王多爾袞,封攝政王為“皇父”一事,必然有頒詔告諭之文。然而,雖然傳言眾多,但一直沒有關於太後下嫁的可靠的史料佐證。這有可能是被皇室後人、歷代帝王所隱滅造成的。  順治在位十八年,因病駕崩,公元1661年,順治皇帝年僅八歲的第三子玄燁即位,是為康熙皇帝。尊孝莊為太皇太後。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孝莊被尊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後。  康熙幼年喪父又喪母,便由孝莊黃太後撫養長大,又賴孝莊輔政。孝莊不過多出面參政,然而康熙處理國傢大事,必先征求她的同意而後決。  康熙十一年,孝莊有病去赤城洗溫泉,《清聖祖實錄》中詳細記載瞭一路之上,康熙對祖母扶前圍後,體貼入微。在外期間,京師來報,康熙皇二子、四歲的承佑得急病死,康熙強忍悲痛不讓孝莊知道。相關閱讀推薦:孝莊下嫁疑案:自願嫁給小叔子的大清朝皇太後孝莊12歲就嫁給瞭34歲的皇太極! 孝莊皇後秘史孝莊文太後身邊最神秘的女人:蘇麻喇姑簡介揭秘:一代賢後孝莊太後和康熙皇帝的祖孫情深歷史上的孝莊皇太後 揭秘史上真實的孝莊皇太後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孝莊七十五歲時病體愈加沉重。從當時記錄康熙言行的《康熙起居註》和《清聖祖實錄》中,可以看到康熙這一段時間對祖母孝敬之心,真可謂千古罕見。  當年,孝莊崩於慈寧宮,留遺詔,寫自己盛年喪夫,中年喪子之哀情,全靠康熙一片孝心。縱觀孝莊文皇後一生,康熙有贊語可作為略評:“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贊宣內政,誕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顧復劬勞,受無疆休,大一統業。暨朕踐祚在沖齡,仰荷我聖祖母訓誨恩勤,以至成立”,“設無祖母太皇太後,斷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孝莊一生為開創清朝鼎盛之局面,嘔心瀝血,費盡心血,實屬中國歷史上少見的蒙古族女政治傢。如果用“國母”一詞賦予統治中國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則此勞號非孝莊文皇後莫屬。  孝莊皇太後擁有如此非凡的不世之功,而康熙皇帝對她又是如此的孝順有加,那麼他作為孫子之輩為什麼三十八年不下葬自己的祖母孝莊皇太後呢?   康熙二十六年,即公元1687年,七十五歲的孝莊皇太後離開瞭人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孝莊並沒有與皇太極合葬於關外昭陵,而是要求別葬於關內盛京之西的昭西陵。如此出於情理之外的請求,引發瞭多方的揣測,世人以為發生這種變故很可能是下嫁之故。  據有關史書記載,孝莊太皇太後在臨終之時,告訴聖祖康熙,由於太宗陵寢奉安已久,且已有孝端皇後合葬,不可因為自己而輕動土木,而且,自己心中還時刻惦念著順治與康熙父子,所以,應當在順治孝陵四周安陵。但這不過是官方文書藻飾之辭,不能夠令人折服。而且,在事實上,康熙年間也認為這事難辦,難堵眾人悠悠之口。終康熙一朝也始終未能安葬孝莊,孝莊的梓宮一直停放在順治孝陵之側。直到雍正三年,即公元1725年,雍正服父喪二十七個月之後,才動工興修昭西陵。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在中國傳統的喪葬禮節中強調的是“入土為安”,但康熙卻三十多年不葬祖母,雖然雍正解釋為康熙與祖母感情篤深,不忍下葬,但這始終是說不過去的,其中必有迫不得已的隱衷。在孝莊崩逝之後,康熙違反常規執意要在宮中為祖母守三年之喪,後因朝臣反對,康熙也戴孝將近兩年。康熙的言行留給世人的感覺是,在純孝之外,似乎還對祖母懷有一份非常濃重的歉疚之心,希望有所補償。而這份歉疚來源於何,必然是康熙的一份不可告人的隱痛。這隱痛就是孝莊為瞭保存皇太極的遺孤,保住皇太極一生奮鬥而來的事業,不得不做出有悖倫常的事情。在這一點上,孝莊不僅沒有辜負太宗,而且應當為太宗諒解,甚至是感激。但是,礙於世俗禮法,孝莊竟然不能與太宗合葬,遭受瞭莫大的委屈,背負著不白之冤,這是康熙心中永遠的隱痛,至死不休。  當時,作為攝政王的多爾袞統領大清八旗勁旅的大部分兵力,因此手中掌握著大清王朝的軍政大權,擁有令人生畏絕對的實力。多爾袞先後貶斥鄭親王濟爾哈朗,誅殺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手握重兵,黨羽密佈,所有的反對勢力隻能臣服,他唯一有所顧忌的,就是孝莊太後。那麼,多爾袞由未入關以前想奪皇位而不能,到此時能奪皇位而不奪,其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孝莊。作為少年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情侶,孝莊皇太後以自己一腔萬縷柔情,制約著多爾袞的“最後行動”,其間綢繆委屈,調護化解,不知費瞭孝莊多少苦心。  多爾袞死時,被追謚為誠敬義皇帝,用皇帝喪儀,神位進入太廟,這種待遇,除瞭皇帝本人,隻有以旁支入繼大統的皇帝的生父才配享用,如果作為皇叔或者輔政大臣,多爾袞是難以企及的,因為有瞭這些種種跡象,大多數人認為,孝莊決無下嫁多爾袞之事,但其失身卻是不可避免的。孝莊太皇太後留下遺旨不與太宗合葬,就是認為自己白璧有玷之身無法再與太宗同穴。康熙完全瞭解孝莊當年辱身以存太宗天下的苦心,所以孝養無微不至。孝莊去世之時,不能葬於皇太極昭陵,但是康熙不忍心讓祖母孤零零地別葬他處,所以才形成瞭停孝莊梓宮數十年,而無法下葬的局面。孝莊不能與太宗合葬的苦心不僅康熙瞭然於胸,而且朝中大臣們也是心知肚明。   但無論如何,在孝莊皇太後的一生中,她能從國傢的利益出發,多次在關鍵時刻發揮自己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地挽救瞭大清王朝政治上的統一,在大清王朝從開疆拓土到康乾盛世的過渡中,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孝莊皇太後可謂清代後妃中的第一人。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傅太後簡介 漢哀帝劉欣的祖母傅太後結局如何?

  傅太後簡介:傅太後(?~前2年)是漢元帝妃嬪,受封為倢伃,元帝為尊崇她,專門設立昭儀名號授予她。定陶傅太後,河內溫人。少為上官太後才人。元帝為太子,得進幸,及即位,立為婕妤,生定陶恭王,進號昭儀。恭王生哀帝。時成帝無子,征立哀帝為皇太子。及即位,尊為恭皇太後,尋尊為帝太太後,後又更號為皇太太後,稱永信宮。  她為人有謀略,善於與人相處,宮中上下關系都搞得很好。生有一男一女,女兒為平都公主,獨兒子劉康先封為濟陽王,徙封為山陽王,又封為定陶王。漢元帝死後,傅昭儀隨兒子回到封國,人稱定陶太後。後劉康妻丁姬生子劉欣,傅太後親自撫養,竟不讓丁姬插手。劉康死後,劉欣繼立為王。漢成帝沒有兒子,準備在劉欣和中山王兩人中選擇一人立為皇太子。傅昭儀施展手段,巴結成帝趙皇後和驃騎將軍王根,終於使劉欣立為皇太子。傅太後也以待奉太子名義,跟著回到京城長安。  漢成帝死後,劉欣繼立,即漢哀帝。哀帝追尊生父定陶恭王(恭為謚號)為恭皇,尊奉傅太後為恭皇太後。一年後,又尊傅太後為帝太太後,後又改稱皇太太後。當時,漢成帝母王政君為太皇太後,成帝趙皇後為皇太後,哀帝生母丁姬為帝太後,四個太後並立一朝成為社會大奇景。傅太後既受哀帝尊崇,非常驕橫,竟然將漢元帝皇後(即太皇太後)也不放在眼裡,重用娘傢子侄和同母異父的丁傢,極力排擠王氏傢族勢力。傅太後父親共有兄弟四人:傅子孟、傅中(仲)叔、傅子元、傅幼君。傅太後封傅子孟之子傅喜為高武侯,任大司馬;封傅晏為孔鄉侯,接替傅喜任大司馬;封傅幼君子傅商為汝昌侯。為瞭鞏固傅氏在朝勢力,傅太後令劉欣娶傅晏女為妃。劉欣當皇帝後;傅妃晉位為傅皇後。   元壽元年(前2年)傅太後病故,與漢元帝合葬渭陵,其稱呼為孝元傅皇後。相關閱讀推薦:漢哀帝為何禪位於外姓之臣?漢哀帝禪位董賢之謎漢哀帝劉欣簡介 漢哀帝劉欣與男寵董賢怎麼死的漢元帝劉奭簡介 漢元帝是誰的兒子 漢元帝的兒子

母親、祖母生日賀壽對聯_壽誕對聯

仁慈殷實;獲壽保年。萱堂日永;蘭閣風薰。慈母溫柔;宜傢受福。慈竹青雲護;靈芝絳雪滋。萱草凌霜翠;靈芝邑露香。玉樹盈階秀;金萱映日榮。瑞靄全傢福;光耀半邊天。筵進延齡酒;簪添益壽花。萱草含芳千年艷;桂花香動五株新。輝騰寶婺三千丈;青發奇花十萬枝。玉露常凝萱草翠;金風運送桂花香。祥鸞儀羽來三鳥;慈姥峰巒出九霄。滄海月瑩壽母相;瑤臺仙近女人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