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神宗

宋神宗趙頊欽聖皇後簡介 宋神宗向皇後生平

  向皇後(1046年―1101年),祖籍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後因變故全傢遷居於潯陽(今湖北黃梅縣),宰相向敏中曾孫女,宋神宗趙頊皇後。1085年,宋哲宗繼位,尊為皇太後。1100年宋哲宗去世,一度臨朝聽政。力排宰相章惇之議,擁立端王趙佶為帝,是為宋徽宗。  向皇後,河內(今河南沁陽)人,生於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年),宰相向敏中的曾孫女,青州知府向經之女。  治平三年(1066年),向氏嫁於潁王趙頊,封安國夫人。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駕崩,潁王趙頊即位,是為宋神宗。向氏立為皇後。為立太子之事,宋神宗一直猶豫不決,向皇後便稱贊第六子安郡王趙煦賢達,遂定建儲之議,趙煦成為太子。  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駕崩,趙煦即位,是為宋哲宗。尊向皇後為皇太後。宣仁皇後命葺慶壽故宮以居後,向皇後辭曰:“安有姑居西而婦處東,瀆上下之分。”不敢徙,遂以慶壽後殿為隆佑宮居之。宋哲宗將卜後及諸王納婦,向太後令娘傢向氏族中不要以女參選。族黨有欲援例以恩換合職,及為選人求京秩者,且言有特旨,向太後曰:“吾族未省用此例,何庸以私情撓公法。”一不與。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猝然駕崩,無子。向皇後獨決策迎立端王趙佶。宰相章惇表示異議,但向太後終未改變主意。  端王即位,是為宋徽宗。請向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向太後以長君辭。宋徽宗泣拜,乃移時乃聽。凡紹聖、元符以還,敦所斥逐賢大夫士,稍稍收用之。故事有如禦正殿、避傢諱、立誕節之類,皆不用。至聞賓召故老、寬徭息兵、愛護百姓崇尚節儉。同年六月,即還政於宋徽宗。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正月,向太後去世,享年五十六歲。宋徽宗追念不已,乃數次加封向太後的兄弟向宗良、向宗回,皆位開府儀同三司,封郡王。而自向敏中以上三世,亦追列王爵,這是非常之殊榮。   史書記載  《宋史·列傳第二後妃下》:  神宗欽聖憲肅向皇後,河內人,故宰相敏中曾孫也。治平三年,歸於潁邸,封安國夫人。神宗即位,立為向皇後。帝不豫,後贊宣仁後定建儲之議。哲宗立,尊為皇太後。宣仁命葺慶壽故宮以居後,後辭曰:“安有姑居西而婦處東,瀆上下之分。”不敢徙,遂以慶壽後殿為隆祐宮居之。帝將卜後及諸王納婦,後敕向族勿以女置選中。族黨有欲援例以恩換閤職,及為選人求京秩者,且言有特旨,後曰:“吾族未省用此例,何庸以私情撓公法。”一不與。帝倉卒晏駕,獨決策迎端王。章惇異議,不能沮。  徽宗立,請權同處分軍國事,後以長君辭。帝泣拜,移時乃聽。凡紹聖、元符以還,惇所斥逐賢大夫士,稍稍收用之。故事有如禦正殿、避傢諱、立誕節之類,皆不用。至聞賓召故老、寬徭息兵、愛民崇儉之舉,則喜見於色。才六月,即還政。  明(1101年)年正月崩,年五十六。帝追念不已,乃數加恩兩舅,宗良、宗回,皆位開府儀同三司,封郡王。而自敏中以上三世,亦追列王爵,非常典也。相關閱讀推薦:北宋仁宗溫成皇後簡介 宋仁宗張貴妃生平介紹宋哲宗有幾個皇後?宋哲宗後妃有哪些二度被廢又二度復位的北宋傳奇皇後:元祐皇後簡介陳阿嬌的人生悲劇:從金屋藏嬌的皇後到長門遺恨揭秘北宋一代賢後曹皇後:不徇私情垂范百世宋仁宗慈聖光獻皇後曹氏簡介 宋仁宗曹皇後生平

宋神宗欽成皇後朱氏簡介 宋哲宗生母朱皇後生平

  欽成皇後,朱氏(1052~1102),宋神宗德妃,宋哲宗生母。開封人。  父親崔傑,為平民,在她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去世瞭,母親李氏改嫁朱士安,又將她托付給一位姓任的親戚撫養,因此她就有瞭三位父親。  1068年選為宮嬪,得神宗寵幸,先後生下二子一女,即宋哲宗趙煦、蔡王趙似、徐國公主。累晉才人、婕妤、德妃。元豐八年十月(1085年)宋哲宗即位,因當時宣仁高太皇太後、欽聖向太後皆居尊,故朱氏沒有被尊為皇太後,隻尊為皇太妃。  元祐三年,宣仁高太後下詔尊崇朱太妃,提高瞭她在後宮的地位。紹聖中期,欽聖向太後再次下令提高朱氏的地位,為她居住的地方建立宮殿,稱“聖端宮”;改乘車為乘輿;可以由宣德東門進出宮廷;百官上箋稱“殿下”。追贈崔、任、朱三位父親皆至太師、太保。但朱氏始終沒有被尊為皇太後。  宋徽宗即位,奉禮尤謹。崇寧元年二月薨,年五十一,追冊為皇後,上尊謚“欽成”,陪葬永裕陵。  與婆母高太後的關系  (一)  朱氏性格溫順恭敬,對人十分溫和,不幹預朝政,也不以自己是皇帝生母而自傲。高太皇太後(即宣仁皇後)卻不怎麼欣賞她,甚至還經常訓斥她。  元豐八年,朱太妃護送神宗的靈柩前往鞏縣陵區安葬,途中在永安駐留。時任河南知府的韓絳曾擔任過宰相,知道朱氏的身份,對她十分尊重,親自從洛陽趕到永安迎接,禮儀侍奉極其周到。朱太妃非常感動,回宮後還念念不忘,忍不住向身邊人訴說此事。高太後知道竟勃然大怒,當面訓斥道:“韓絳是先朝老臣,你如何配受他的禮遇!”。朱太妃當場被罵哭,不停向婆母謝罪。一些善於拍馬的大臣顧不得朱太妃的身份,竟立即羅織瞭幾條所謂朱氏的罪名上奏,要求嚴懲朱氏,以討好高太後。   高太後的侄子高公繪為姑姑對朱太妃的態度深感不安,而起居舍人邢恕也勸高公繪應多為高傢的未來打算。他說道:“太妃是當今皇帝的生母,理所當然應受到尊崇。小人挑撥離間的風氣,絕不能繼續。高後對太妃的態度若被皇帝知道,你們高傢以後麻煩可就大瞭。”並將自己寫的一份尊崇太妃的奏章拿給高公繪,要他抄一遍,由他出面勸姑姑高太後禮遇太妃。高公繪照辦。高太後閱罷奏折,頗感驚訝,問高公繪:“你平素不多識字,如何寫出這等文章?從實講來!”公繪不敢隱瞞,具實以奏。高太後大怒,當即將刑恕貶到湖北隨縣。  冷靜之後,高太後覺得刑恕和高公繪的話無論從禮法還是自己的長遠利益考慮,都是有道理的。於是在元祐三年下詔:“《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其尋繹故實,務致優隆。”。朱太妃在輿蓋、仗衛、冠服的待遇得到提高,和皇後一樣。  (二)  高太後不喜歡朱氏,令她萬萬料不到是,正是這個兒媳婦朱氏,在她身故後的危急時刻,挽救瞭她和高氏傢族的命運。  事情是這樣的: 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危,朝廷發生一場皇儲之爭:宰相王珪擁立神宗的兒子趙煦,而蔡確、邢恕則密謀在高太後親生的兩個兒子雍王趙顥和曹王趙頵中,選立一人為帝。為保證事情成功,蔡、邢二人甚至安排瞭殺手,意圖暗殺王珪。激烈爭鬥中,高太後遵從瞭封建宗法制度,向神宗提出立朱德妃所生的皇子趙煦為太子,神宗同意。當時,向皇後、朱德妃都在場。蔡確被迫放棄瞭暗殺計劃,王珪則在不久後病死。同年趙煦即位,即是宋哲宗。  元祐八年(1093年) 高太後去世,蔡、邢二人為獻媚於宋哲宗趙煦,竟然四處宣揚說是他們策立瞭趙煦,反而誣蔑說高太後當初想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帝,有廢哲宗的陰謀。蔡京、章惇等人也勾結宦官郝隨,說高太後曾經參與阻撓哲宗即位的計劃。哲宗即位時年僅10歲,記不起舊事,信以為真,打算廢掉祖母高氏的皇後之位。蔡京、章惇等人甚至將廢高後為庶人的詔書都擬好瞭,隻等哲宗簽署。  向太後偶然知道此事,大驚失色,向哲宗申辯,哲宗不怎麼相信。向太後便要求朱太妃出面解釋。朱太妃是個性格善良、心胸寬厚的人,並沒有因為婆母高太後曾經看不起自己而記恨,她向兒子力辯高太後在此事上無可非議。哲宗聽瞭生母的話,這才相信祖母高太後冤枉。當蔡京等人再次請求廢黜高氏的時候,哲宗怒斥道:“你們堅持誣陷高太皇太後,是不是一定想陷我於無視祖宗之地,使我死後無面目進英宗之廟?”,蔡京等人被迫放棄瞭廢黜高太後的計劃。最終,高氏的皇後地位保住瞭,高氏傢族亦有驚無險的躲過瞭這場滅頂之災。  史料記載  《宋史》列傳二:  欽成朱皇後,開封人。父崔傑,早世;母李,更嫁朱士安。後鞠於所親任氏。熙寧初,入宮為禦侍,進才人、婕妤,生哲宗及蔡王似、徐國公主,累進德妃。  哲宗即位,尊為皇太妃。時宣仁、欽聖二太後皆居尊,故稱號未極。元祐三年,宣仁詔:《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其尋繹故實,務致優隆。於是輿蓋、仗衛、冠服,悉侔皇後。紹聖中,欽聖復命即閤建殿,改乘車為輿,出入由宣德東門,百官上箋稱「殿下」,名所居為聖瑞宮。贈崔、任、朱三父皆至師、保。徽宗立,奉禮尤謹。崇寧元年二月薨,年五十一。追冊為皇後,上尊謚,陪葬永裕陵。相關閱讀推薦:宋神宗趙頊欽聖皇後簡介 宋神宗向皇後生平北宋仁宗溫成皇後簡介 宋仁宗張貴妃生平介紹宋哲宗有幾個皇後?宋哲宗後妃有哪些二度被廢又二度復位的北宋傳奇皇後:元祐皇後簡介陳阿嬌的人生悲劇:從金屋藏嬌的皇後到長門遺恨

北宋神宗欽慈皇後陳氏簡介 宋徽宗生母陳皇後生平

  欽慈皇後陳氏,生卒年不詳,開封人,宋神宗趙頊的妃嬪,宋徽宗趙佶的生母。  陳氏自幼聰穎莊重,選入掖庭為禦侍。生徽宗趙佶後升為美人。神宗去世後,守護著陵殿,因思念著神宗的舊恩,悲傷過度而身體看起來像皮包骨。侍女想讓陳皇後喝粥吃藥,但陳皇後把粥、藥撤去,說:“若能早早去服待先帝,我就滿足瞭!”。沒多久就去世瞭,終年三十二歲。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追封為皇太後,上謚號欽慈,陪葬永裕陵。  史書記載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二》:  欽慈陳皇後,開封人。幼穎悟莊重,選入掖庭,為禦侍。生徽宗,進美人。帝崩,守陵殿,思顧舊恩,毀瘠骨立。左右進粥、藥,揮使去,曰:“得早侍先帝,願足矣!”未幾薨,年三十二。建中靖國元年,追冊為皇太後,上尊謚,陪葬永裕陵。相關閱讀推薦:宋神宗欽成皇後朱氏簡介 宋哲宗生母朱皇後生平宋神宗趙頊欽聖皇後簡介 宋神宗向皇後生平宋神宗是個什麼樣的人?如何客觀評價宋神宗宋神宗時禁止嫖娼唯有哪一天可以”放松”一下?揭秘“一代憤青”宋神宗:屢遭臣子頂嘴鬱悶不已

宋神宗是個什麼樣的人?如何客觀評價宋神宗

  宋神宗趙頊(xū)原名仲鋮(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宋英宗長子,是北宋第六位皇帝。  公元1064年(北宋治平一年)封光國公,後進封淮陽郡王、潁王。公元1066年(北宋治平三年)立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為宋神宗,時年20歲。  公元1067年(北宋治平四年正月)趙頊即位,公元1068年改年號為熙寧元年。由於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且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立即命王安石推行變法,以期振興北宋王朝,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  公元1085年在福寧殿去世,享年37歲,廟號神宗,謚號為英文烈武聖孝皇帝,葬於永裕陵。  政治  在政治上神宗還是勉力維持新政局面的。在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後,守舊勢力以為時事將有大變。神宗卻明確下詔說明新法“間有未安,考察修完,期底至當。士大夫其務奉承之,以稱朕意。無或狃於故常,以戾吾法。敢有弗率,必罰而不赦”。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後,終神宗朝,除方田法罷廢及部分新法條文被稍作調整外,新法基本上得以貫徹執行。神宗對在外地任職的王安石也多有關照,如公元1077年(北宋熙寧十年)以王安石為集禧觀使;公元1078年(北宋元豐元年)以王安石為尚書左仆射、舒國公、集禧觀使;公元1080(北宋元豐三年)改制,則以王安石為特進,改封荊國公。  公元1078年(北宋元豐年)間,神宗親自主持改制,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礎上,在某些方面使改革有所推進。他繞開容易引起爭論的理財問題,而把註意力放在整頓冗官和強化軍兵保甲問題上。冗官冗費是宋朝官僚政治的毒瘤,宋初,太祖、太宗二朝為瞭加強皇權,廣授官職以分宰相和省、部、寺、監之權,授官制度復雜,有官、職、差遣之分,造成機構重疊,閑官冗費等弊端。元豐三年八月,神宗正式啟動官制改革,他首先從積弊最深的差遣制度入手,詔令撤銷隻領空名的官職,原作為虛職的省、部、寺、監各官皆實際任事。並采用舊文散官的名稱編成官階,作為官員俸祿及升降的品階標準。公元1082年(北宋元豐五年),以《唐六典》為藍本,頒行三省、樞密、六部新官制。元豐年間中央官制的改革,雖然局限性很大,但表現瞭神宗維持新政,繼續改革的心願,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瞭宋初以來混亂的官僚體制,奠定瞭北宋後期和南宋中央官制的基本構架。   經濟  熙寧變法使得宋王朝又重新恢復瞭生機與活力。新法的實行,大大增加瞭國傢的財政收入,社會生產力有瞭巨大發展,墾田面積大幅度增加,全國高達七億畝耕地,單位面積產量普遍提高,多種礦產品產量為漢代、唐中葉的數倍至數十倍,城鎮商品經濟取得瞭空前發展。宋朝軍隊的戰鬥力也有明顯提高。  文化  宋代經濟的發展為編纂《通鑒》提供客觀的條件。趙宋王朝建立後,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伴隨著經濟發展的是文化事業的發達,加之宋王朝實行“右文”政策。雕版印刷術的普及,造紙術的進一步改進,對文化的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北宋初期,先後編成瞭《太平禦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冊府元龜》四大部書,就是宋代“右文”政策結出的碩果,又是宋代文化發展的標志。龍圖閣和天章閣分別是度藏太宗、真宗著作的地方,也藏有不少典籍。僅崇文院藏書,據仁宗時修成的《崇文總目》記載,就有書籍30669卷,可謂當時全國最大的圖書館。這就從資料上為書局編書提供瞭保證。書局遷到洛陽後,神宗又以潁邸舊書2400卷賜予司馬光,並為《通鑒》作序。  軍事  神宗在治內的同時,也非常關註宋朝的邊事。他一反宋朝自真宗以來對遼與西夏的妥協退讓,以強硬的態度對付虎視眈眈的鄰邦,並立志要統一中國。他在位期間,親自主持瞭兩次大的軍事行動,一次是對交趾的反擊戰,一次是對西夏的討伐。  交趾位於今越南北方地區,自仁宗末期以來,就時時侵擾宋朝邊境。公元1075年(北宋熙寧八年)九月,交趾進攻廣西路的古萬寨(今廣西扶綏)。十一月,交趾出動6萬大軍,分水陸兩路大舉進攻廣西路(今廣西)。1076年二月,神宗派郭逵領兵抗擊交趾軍。宋軍連連取勝,收復瞭不少失地,於十二月攻入瞭交趾國內,迫使交趾國王李乾德奉表投降。此後,交趾再也不敢侵擾宋境。  神宗對西夏用兵,卻很不順利。公元1082年(北宋元豐五年),神宗在銀、夏交界修築永樂城來屯軍,想要困住興州的西夏軍。不料西夏出動瞭30多萬大軍圍城,永樂城失陷,宋軍將校傷亡200多人,損失民夫工匠20多萬。戰報傳至汴京,神宗臨朝慟哭。他從此也失去瞭鬥志,繼續維持著原來對西夏的納貢和議。相關閱讀推薦:宋神宗時禁止嫖娼唯有哪一天可以”放松”一下?宋神宗大搞軍事改革卻為何對外戰爭仍屢戰屢敗?揭秘“一代憤青”宋神宗:屢遭臣子頂嘴鬱悶不已揭秘宋神宗的傳奇嶽母:帶女兒私奔嫁瞭三個男人高太後簡介 北宋神宗趙頊生母高太後生平介紹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教育  在一系列變法中,教育方面的改革異議較少,州縣建立小學,朝廷直接領導太學,分外舍生、內舍生、上舍生三等,由定期的考試選拔。外舍生兩千人,考試優秀的升內舍生;內舍生三百人,考試好的升上舍生;上舍生一百人.優秀者可以直接選拔為官。  總體評價  《宋史》:“帝天性孝友,其入事兩宮,必侍立終日,雖寒暑不變。嘗與岐、嘉二王讀書東宮,侍講王陶講諭經史,輒相率拜之,由是中外翕然稱賢。其即位也,小心謙抑,敬畏輔相,求直言,察民隱,恤孤獨,養耆老,振匱乏。不治宮室,不事遊幸,厲精圖治,將大有為。未幾,王安石入相。安石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薊、靈武,而數敗兵,帝奮然將雪數世之恥,未有所當,遂以偏見曲學起而乘之。青苗、保甲、均輸、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洶洶騷動,慟哭流涕者接踵而至。帝終不覺悟,方斷然廢逐元老,擯斥諫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變壞幾盡。自是邪佞日進,人心日離,禍亂日起。惜哉!”  朱熹。“神水汲聰明,於天下事無不通曉,真不世出之主,隻是臨頭做得不中節拍,……西番小小擾邊隻是打一陣退便瞭,卻去深入侵他疆界。”  正面評價  《宋史》:趙頊自幼“好學請問,至日晏忘食”。  《臨漢隱居詩話》載:神宗皇帝以天縱聖智,旁工文章。其於詩,雖穆王《黃竹》、漢武《秋風》之詞,皆莫可擬其彷佛也。秦國大長公主薨,帝賜挽詩三首曰:”海闊三山路,香輪定不歸。帳深空翡翠,佩冷失珠璣。明月留歌扇,殘霓散舞衣。”霓“一作”霞“。都門送車返,宿草自春菲。“”曉發西城道,”西城“一作”城西“。靈車望更遙。春風空魯館,明月斷秦簫。塵入羅幃暗,”幃“一作”衣“。香隨玉篆消。芳魂飛北渚,那復一為招。“一作”可為招“。”慶自天源發,恩從國愛申。歌鐘雖在館,桃李不成春。水折空環沁,”環“一作”還“。樓高已隔秦。區區會稽市,無復獻珠人。“噫,豈特帝王,蓋古今詞人無此作也。 王安石  《宋史·神宗紀贊》:“其即位也,小心謙抑,敬畏輔相,求直言,察民隱,恤孤獨,養耆老,振匱乏;不治宮室,不事遊覽,勵圖治,將大有為。”  漆俠認為:趙頊主持的熙寧變法是地主階級的一個自救運動,在根本上是對抗農民的階級鬥爭的;但它又在階級鬥爭影響、推動之下,在一定程度上適應瞭經濟發展的前景和勞動人民的要求。  翦伯贊主編的《中國史綱要》認為:宋神宗的熙寧變法是以“去疾苦,抑兼並、便趣農為急”。  反面評價  王夫之:“夷考宋政之亂,自神宗始。神宗之以興怨於天下,貽譏於後世者,非有奢淫暴虐之行,唯上之求治也亟,下之言治者已煩爾。”《宋論》  王才忠認為:宋神宗是變法派的靠山,但他氣魄不夠宏大,思想不夠深刻,性格不夠剛毅。《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  華業認為:趙頊在推行新法的過程中,其富國強兵的總目的與王安石是一致的。但在抑制兼並這一點上,他卻沒有王安石堅定,趙頊既想增加財政收入,又不願損害上層既得利益者,最終,負擔隻有轉嫁到下層人民身上。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明神宗萬歷皇帝孝靖皇後王氏簡介 明光宗母親王恭妃

  孝靖皇後王氏(1565年2月27日-1611年10月18日),宣府都司左衛人(原屬河北宣化,現屬河北張傢口懷安縣)。明神宗之皇貴妃,明光宗、雲夢公主朱軒嫄之生母。  初為宮女,萬歷十年封恭妃,三十四年晉封皇貴妃,三十九年九月去世。其孫明熹宗登極後,追封她為皇(太)後。  從宮女到皇後,聽起來位極尊貴,其實由於群臣和太後三十多年來一直堅定的支持她的兒子立為皇太子,違背瞭明神宗本人的意願,王氏生前遭到百般摧殘,淒慘一生;始終受到丈夫冷落、寵妃迫害、奴才欺凌,長期被幽禁;最後哭瞎雙眼,悲憤而終。  以孕封妃  王氏出身於中下級軍官傢庭,父親王朝窶,在女兒未被選入宮之前考中武舉人,官任錦衣衛百戶(正六品)。隆慶二年,也即王氏3歲時,傢從左衛遷到京城。王氏生於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寅時。萬歷初年,朝廷為明神宗皇帝大婚,在民間大范圍選美,13歲的王氏順利通過前幾關選美入宮,但是沒能進入前三名。選美前三名中的王喜姐被欽定為皇後,另兩位女子分別冊為劉昭妃(宣懿太妃)、楊宜妃。落選的女子一部分按規矩遣返回鄉、一部分條件較為出色者則留宮成為宮女。王氏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於萬歷六年二月初二日(1578年)分配到慈寧宮,侍奉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後(孝定太後)。  三年後,16歲的王宮女偶然被皇帝遇見,”私幸之”,事後賞給她一付頭面(首飾)。王宮女因此懷瞭身孕,但不敢明言。後因身形變化被李太後看破。太後召問神宗,神宗最初想賴賬,假裝不知道,拒絕承認。  按照明朝宮廷規矩,皇帝的起居有專人記錄在冊,叫《起居註》。太後命人拿來《起居註》,對照當時日期,神宗隻好勉強承認瞭。不過太後並沒有責備他,反而安慰說:“我老瞭,還沒有孫子,如果生個男孩,也算祖宗社稷之福。是誰生的,不必計較,你可以加封她”。王宮女因此進封為恭妃。萬歷十年八月十一日(1582年),王恭妃不負重望,果然生瞭個男孩,這就是神宗的庶長子朱常洛。  萬歷十二年七月庚辰她又生下皇四女雲夢公主朱軒嫄,四歲病故。   母子坎坷  王恭妃先後生一子一女,實際卻並不受寵,最受寵的是九嬪之一的鄭淑嬪。萬歷十四年(1586年)正月,鄭氏生皇三子朱常洵,神宗進封鄭氏為皇貴妃。 這就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引出瞭麻煩。按照中國封建時代一貫的制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皇後沒有生育嫡子的情況下,應立庶出的長子(或年紀最大的兒子)做皇太子,神宗自己當年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輕松獲得皇位的。王恭妃生的朱常洛是庶長子,自然也應是皇太子。群臣和李太後都支持立朱常洛為太子,可是神宗不喜歡王氏母子,鄭貴妃又總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因此立太子的問題,遲遲不能進行。  圍繞這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鬥瞭15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大案迭起,政治鬥爭暗流洶湧。“國本之爭”是萬歷一朝最激烈復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梃杖。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  後來,李太後得知朝廷上下輿論紛紛,不得已親自出面幹預,質問神宗為什麼還不立朱常洛為太子。神宗狡辯道:“他是宮女生的,母親出身低賤。”太後聽罷此言,又怒又心酸,指著兒子大罵道:“你也是宮女生的!”神宗這才想起自己的親娘原本也是宮女,且是泥瓦匠之女,論出身,比王恭妃可是低賤更多瞭。若朱常洛因是宮女生的沒資格當太子,那麼自己這個皇帝首先就得引咎辭職。神宗羞愧萬分,無地自容。內外交困之下,他迫不得已於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立已經年滿19歲的朱常洛為皇太子。  在這15年中,王恭妃母子因受到神宗的厭惡冷落,又被盛寵的鄭貴妃視為眼中釘,飽受屈辱,各方面待遇極差。比如,其一:鄭貴妃提到王恭妃時,總是稱其為“老媽媽”,暗行誣蔑和諷刺,甚至當著皇帝的面也如此,神宗並不加以制止,心裡對王恭妃感覺更不好;[14] 其二:一直到萬歷二十一年二月(1593年),神宗才在大臣們一再的請求下允許已經13歲的皇長子讀書,而且沒過多久就長期輟讀,險些讓他成為文盲。其三,通過考古發掘,出自她棺槨內一把銀壺,壺底刻銘文一周”大明萬歷壬午年(1582年)制”——可見這是她被封為恭妃的當年一直用到去世時的實物。30多年來她從宮女成為妃子再成為皇貴妃,又是未來皇帝的生母,生活上使用的器物卻沒有多大變化。此壺沒有任何裝飾,不僅比不上妃嬪墓出土的器物,甚至還沒有民間富裕人傢出土的器具精美。另一件出自她棺槨內的鍍金銀盤,也滿是破洞和缺口……  不過作為母親,王恭妃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兒子。她對兒子的安全極為擔心,一直到13歲母子還一同起臥。萬歷二十二年,鄭貴妃無端污蔑皇長子喜歡和宮女嬉戲,已不是處男。神宗派使者前去驗視。王恭妃大哭:“十三年來我同兒子一同起臥,不敢有絲毫的疏忽、不敢離開半刻,就是怕有變故,我的憂懼今日果然應驗瞭啊!”使者不敢隱瞞,如實稟報神宗,皇長子的清白才算保住。  這一切,《先撥志始》以一句話概括為:“光廟誕生,一應恩禮俱從薄”。朱常洛賴嫡母王喜姐、祖母孝定太後李氏的多方關照調護,終得以平安長大成人。相關閱讀推薦:萬歷皇帝如何打敗日本:讓朝鮮人感恩瞭兩百年解密:歷史上有名的昏君萬歷皇帝為什麼寬待言路?從宮女到皇太後的傳奇:朱常洛生母王恭妃簡介萬歷為什麼不喜歡太子朱常洛?萬歷帝30年不上朝的真正原因:是無為而治嗎?萬歷帝風流後遺癥:臨幸宮女生下兒子惹來國本之爭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有名無實  兒子當瞭太子,但是王恭妃依然盼不到出頭之日,她被幽禁在景陽宮,整整十年不能與兒子見面,晉封就更談不上瞭。  直到萬歷三十三年(1605)十一月,萬歷三十四年,朱常洛的妾侍王氏生下皇長孫朱由校(日後的明熹宗),太子有瞭兒子、神宗有瞭孫子,而且朝臣們多年來的諫言力爭,民間也議論紛紜,神宗才借著給母親加徽號的機會,順便將王氏晉封為貴妃、皇貴妃。 成為皇貴妃,聽起來位極尊貴,其實因為皇帝的冷落,她淒慘的日子並沒有什麼改變,有名無實,始終受著迫害,一直被幽禁著,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在她身患重病時,神宗也沒有去看望過她。  萬歷三十九年(1611)九月九月十三日,王貴妃病危。朱常洛請旨見母親一面,神宗同意瞭。但是當太子心急火燎趕到母親居所時,景陽宮依然深鎖不開。太子無奈,隻得找太監拿來鑰匙,破鎖而入。

宋神宗大搞軍事改革卻為何對外戰爭仍屢戰屢敗?

  導讀:11世紀中後期,北宋王朝第六個皇帝神宗趙頊與偉大的改革傢王安石聯手推動瞭一場轟轟烈烈的政治經濟軍事改革運動,其成敗得失一直被世人爭論不休,也給今天的我們留下瞭諸多的思考。  宋神宗於1068年繼位,此時的宋廷內憂外患交織、積貧積弱並存。在外患方面,民族矛盾相當突出,北宋與西夏和北方遼國的關系都很緊張。西夏李元昊於1032年正式稱帝後,不斷向宋發起進攻,並接連打敗駐守陜西各路的宋軍。宋把陜西方面的軍隊增加到近40萬人,又派去名重一時的大臣范仲淹和韓琦坐鎮指揮,卻依舊無法制止西夏的侵擾。北方的遼也趁火打劫,乘機要挾,於1042年陳兵邊境,進行恫嚇,要宋交出五代後周世宗時收復的瓦橋關以南10個縣的土地,北宋無計可施,隻得用“屈已增幣”的辦法換取遼放棄對土地的要求。  在內憂方面,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北宋立國百餘年來,農業、工商業迅速發展的同時,社會矛盾也日益增長,政府長期實行“不抑兼並”的國策,助長瞭大地主、大商人勢力的膨脹。於是,土地兼並日烈,勢豪大戶等特權階級橫行,貧富懸殊,國傢財政惡化,政府公權力威信大大下降,循吏能臣越來越少。但政府的稅收卻越來越少。有錢人放高利貸,以錢滾錢,小農及小工商者被壓得喘不過氣。   不僅如此,政府官員的數量也不斷膨脹,到11世紀60年代初全國官員總數量已超過2.5萬名,官員除薪津及俸祿外,還有四季的服裝費、仆人的衣食住行、茶、酒、廚料、炭鹽、喂馬草料等都由國傢負擔。官員隊伍中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盛行,真正能辦事的寥寥無幾,大多隻關心如何增加自己和傢族的財富,缺乏理想,漠視國傢未來發展,投機致富成瞭官員們的唯一目標。  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上,由於長期實行“重文輕武”、“崇文抑武”國策,在軍事指揮體制上實行“以文馭武”,控制乃至取消軍人、武將參與最高決策,樞密院長貳和各路領兵將領多由文臣擔任,並實行“將從中禦”,由皇帝直接指揮遙控前線。在“消極防禦”、“守內虛外”“弱幹強枝”的指導思想下,北宋政府在防禦外敵入侵上,往往單純依靠在同遼接壤的邊境地區開挖塘濼,在同西夏接壤的地區則修築堡寨和塹壕,以構成一條漫長的防線。在軍隊部署上,考慮制衡多,實行“更番迭戍”、“內外相制”、“將不專兵”,部隊頻繁調動,造成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邊防空虛,守備薄弱,予敵以可乘之機。   為瞭應付內外戰爭和實行“兇年饑歲”大量招兵的制度,導致兵員數量大增,1038年時達到近125.9萬人,給國傢財政造成巨大壓力。在全社會“重文輕武”風氣影響下,軍隊建設質量受到嚴重影響,部隊整體訓練水平下降,不僅“時邊任多紈絝子弟”,而且步軍射箭訓練“惟務鬥力多而不求所射疏密”,馬軍訓練“又馬槍止試左右盤弄,而不較所刺中否”。“其左右斫宗、腰射、腦射、一綽篳子放數箭之類,乃軍中之戲。”騎兵中有不少是“皆望空發箭,馬前一二十步即已墮地”,“縱使能中,亦不能入,況未能中之”。  因而“每指揮(類似今營,約 300—500人)藝精者不過百餘人,其餘皆疲弱不可用。”據歐陽修文章所記,宋軍使用的武器,“長短大小,多不中度”,且“鐵刃不鋼”,弓弩“筋膠不固”,官府的武器“造作之所,但務充數而速瞭”,根本不考慮實用,主管官員也不認真檢查質量,以致“有器械之名,而無器械之實用。”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一代憤青”宋神宗:屢遭臣子頂嘴鬱悶不已揭秘宋神宗的傳奇嶽母:帶女兒私奔嫁瞭三個男人高太後簡介 北宋神宗趙頊生母高太後生平介紹宋神宗之後的皇帝是誰?一場有驚無險的繼位 宋神宗是怎麼死的?揭秘宋神宗趙頊夢斷西夏宋神宗時的文字獄

明神宗朱翊鈞孝端顯皇後簡介 王喜姐生平簡介

  孝端顯皇後(1564年-1620年),王姓,名喜姐,籍貫餘姚(今浙江餘姚),生於京師,父永年伯王偉。王喜姐是明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間,唯一一位親自冊立的皇後。  出生  孝端顯皇後王氏,名喜姐,父親是永年伯王偉,餘姚(今浙江餘姚)人,生於京師。  大婚與立後  萬歷五年(1577)正月,仁聖皇太後陳氏和慈聖皇太後李氏下詔禮部為明神宗朱翊鈞選後舉行選秀。王喜姐入選。萬歷六年(1578年)正月,年僅十三歲的王喜姐與朱翊鈞正式舉行大婚儀式,被冊立為皇後。時張居正曾向兩宮太後上書提到明神宗和王喜姐大婚年齡過小。  冊文:朕惟天地職覆載之常,乾元必資乎坤順,君後理陰陽之教,國治蓋本於傢齊。故媯汭嬪虞,光啟重華之運;塗山翼禹,誕開文命之基。惟宗祧之重計攸關,肆昭代之彝章具在。咨爾王氏,星軒降秀,沙麓兆祥,躬淑哲以伣天,體安貞而應地,上副慈闈之簡,下孚泰筮之占,宜表正於宮廷,用登崇其位號。茲特遣使持節,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後,主領長秋,母儀函夏。爾尚明章陰教,嗣續徽音,帥六壺以式萬方,懋端一誠莊之行,奉兩宮而承九廟,服孝慈仁敬之規,雞鳴儆戒以相成,麟趾繁昌而益衍,用篤邦傢之慶,永流圖史之光。欽哉。  婚姻生活  王喜姐在萬歷十年(1582),即婚後第四年生下瞭皇長女榮昌公主朱軒媖,後或屢次流產,終未能再次生育。後來,在“爭國本”事件中的萬歷二十一年(1593),明神宗曾以王喜姐尚在盛年,有可能會生育嫡子的理由,拒絕瞭大臣要求冊封皇長子為太子的請求。直到萬歷二十六年(1598),明神宗才下詔正式冊封皇長子為太子,並把之前拒絕的原因解釋為皇長子身體孱弱和王喜姐年少又曾屢次流產,是以推遲冊封稍微等待嫡子出生。   王喜姐成為皇後後,行事端謹,孝侍婆母孝定李太後(神宗生母),得其歡心 ;明光宗為太子的時候,好幾次遇到危機,而皇後多次保護瞭他 ;鄭貴妃專寵,皇後不計較。  喜姐在皇後生涯中時時分出後宮的開支用來賑饑荒和給士兵發軍餉,數次在明神宗面前說話讓他寬恕直言的大臣褒獎忠臣,采用婉轉的方式進言多得到明神宗的認同。  萬歷十八年,王喜姐刊刻瞭《觀世音感應靈課》並親自題記,祈禱宮闈清吉,國泰民安。  萬歷二十四年,坤寧宮先行起火,後延伸至乾清宮,致使兩宮俱毀。王喜姐遂與明神宗一同居住在啟祥宮。每當明神宗參與遊宴之時,王喜姐也必定跟從。同年,李敬妃(後追封為李皇貴妃)在生下皇七子後不久去世。於是明神宗把她所生的皇六子朱常潤與皇七子朱常瀛交予王喜姐撫養,兩子皆順利長大,封為惠王和桂王。  萬歷二十八年(1600),工科都給事中王德完上書,提到明神宗冷落王喜姐,王喜姐身邊隻剩幾人服侍,身患重病。明神宗震怒,將王德完下詔獄。首輔沈一貫即上書明神宗言此流言一月前京中已有,於是明神宗下詔為自己辯白,而言語甚激。於是沈一貫再次上書,言京城十數年前便有此傳聞,懷疑神宗欲不利於喜姐,來為愛子福王奪取太子之位。此詔諭若發,則反將證實其果有謀害中宮之意。明神宗被沈一貫說服,削王德完官職,推遲一年後終於給皇長子朱常洛行冠婚禮,立為太子 。  死去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當時與明神宗同食同休起居的王喜姐因常年辛勞服藥無效後 ,在57歲時崩逝,謚號孝端皇後。自立後起正位中宮四十二年(1578——1620),頗有慈孝的美名。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後。五天後明神宗病倒,於同年七月去世。明光宗即位,上尊謚曰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後。光宗在位月餘暴崩,待明熹宗即位後,才有時間上冊寶,合葬明神宗定陵,神主祔廟。相關閱讀推薦:明穆宗朱載垕孝定太後簡介

揭秘“一代憤青”宋神宗:屢遭臣子頂嘴鬱悶不已

  導讀:宋神宗(1048~1085)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的皇帝,他勵精圖治,銳意改革,被譽為“一代憤青”。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很牛氣的皇帝,卻屢遭臣子們頂嘴,弄得心情鬱悶,牢騷連連。熙寧年間,神宗起用王安石進行綜合體制改革,但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激烈反對。神宗執意要把改革進行下去,為此,他充分發揚民主,親自主持瞭一場改革可行性論證會。  熙寧四年(1071)三月,論證會如期召開。會上兩派的觀點水火不容。“力挺派”的總代表自然是宋神宗,而“拍磚派”的核心人物是比神宗年長40多歲的元老級人物文彥博。這文老頭是歷史上有名的壽星宰相,曾伺候過神宗的爺爺宋仁宗和爸爸宋英宗。仗著這點資本,老文底氣十足,根本沒把20歲出頭的神宗放在眼裡。  辯論中,文彥博放出狠話:“祖宗(指宋太祖)法制俱在,根本用不著變哪門子法,硬整,隻會喪失人心。”這話顯然是沖王安石說的。不料神宗忍不住瞭,說出一句很能代表群眾利益的話:“這場改革,對士大夫來說固然不爽,然而對百姓來說卻沒什麼不好。”這話說到瞭文老頭的痛處,他憤然沖神宗頂道:“陛下請別忘瞭,您是在同士大夫治天下,而不是與百姓治天下!”嘿,文老頭夠牛,跟皇上頂嘴眼都不帶眨的。也是,人傢牛有牛的道理——三朝元老,五十載將相,誰人比得瞭?所以倚老賣老有資格。然而,還有比文老頭更牛的,資格不夠,照樣敢跟天子頂嘴。宋人侯延慶的《退齋筆錄》為我們披露瞭這則鮮為人知的“新聞”。  元豐年間,陜西方面對西夏用兵失利,神宗非常惱火,打算抓個典型殺一儆百,內定的這個替罪羊是一名漕運官員。神宗把這事交給宰相蔡確去辦。次日上朝,神宗一見面就問蔡確:“蔡卿,昨日之事可辦好瞭?”“臣正要向您說說這事。”蔡確臉上堆著笑答道。神宗一聽這口氣,知道事情辦得不爽快,遂不高興地說:“這麼明確的事叫你辦你就辦好瞭,難道還有什麼疑問?”“有啊,皇上。”蔡確不緊不慢地回答,“祖宗以來,未嘗殺過士人,您這麼做是要開先例嘍!”   聞聽此言,神宗心裡咯噔一下:可不是嘛,怎麼就沒想到這茬呢?殺個人事小,壞瞭名聲事大。看來這惡例還真是開不得。但這廝貽誤大事實在可恨,必須治罪。於是指示蔡確:“既然如此,不殺也罷。但你聽好瞭,給我刺上字,發配到窮山惡水的偏遠之地。”蔡確心想,執行吧,老大已經做瞭大大的讓步。說來也怪,這神宗朝的大臣跟受瞭傳染似的,個個敢和皇上頂嘴。蔡確剛老實下來,在場的門下侍郎章?緊跟著就跳出來“練功”瞭。這門下侍郎一般人不很熟知,其實在當時卻是炙手可熱的大人物,跟宰相一個級別,也是宰相的一個別稱。章?更是身懷絕技,不僅有頂嘴的膽,而且有冒犯的謀,屬於“智勇雙全”的那類精英。隻聽他冷不丁冒出一句打有埋伏的話:“這麼辦,倒不如殺瞭他。”  神宗一愣:“什麼意思嘛,給朕玩彎彎繞,你倒是痛快點!”“常言說得好,士可殺,不可辱!”章?回答得很精彩,很經典。一句話把神宗噎得夠嗆,他有點惱羞成怒:“朕快意事一件也不得做!”得,天子惱瞭,擱識趣的一定會就此打住。可姓章的就是與眾不同,不僅沒收斂,反而頂上一句更有分量的:“如此快意事,不做也好!”面對如此牛氣的臣子,神宗默然無語。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宋神宗的傳奇嶽母:帶女兒私奔嫁瞭三個男人高太後簡介 北宋神宗趙頊生母高太後生平介紹宋神宗之後的皇帝是誰?一場有驚無險的繼位 宋神宗是怎麼死的?揭秘宋神宗趙頊夢斷西夏宋神宗時的文字獄 大文豪蘇軾與北宋烏臺詩案宋神宗與王安石 當銳意進取的皇帝遇到拗相公

明神宗為何清算已死的張居正?張居正死後被抄傢

  張居正死後被抄傢事件:張居正死後極慘,不但被下令抄傢,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而且險遭鞭屍,連傢人都未幸免。  張居正,明朝萬歷間內閣首輔。梁啟超說其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傢”。  朱翊鈞(明神宗)登基後,因年幼,不能親政,張居正把持朝政,功高蓋主。  但是,張居正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帝師,是張居正的另一個身份,他為小皇帝制定瞭詳細的日程安排,包括早朝與講讀等各項事宜。張居正的輔導和關懷,可以用無微不至來形容。大到朝廷政事之道,小到宮中細節,張居正都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的講解給小皇帝。   自從神宗即位以來,朝廷之事皆不用他插手,張居正像一隻勤勞的小蜜蜂,均一一辦理妥當,神宗倒也樂得自在。隻是隨著小皇帝年紀漸漸長大,心理上的微妙變化也隨之產生,以至於開始滋生一股仇恨。  對神宗來說,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找點事做,可也沒什麼正事可做,他便喝起酒來,沒想到,一喝就上癮瞭,他漸漸喜歡上這種飄飄欲仙的感覺。為此,張居正曾好好地給他上過政治課,勸他快點戒掉。神宗畢竟長大瞭,翅膀硬瞭,對張居正也敢反抗瞭。他沒有戒酒,反倒愈演愈烈,發展到後來還惹出瞭事端。萬歷八年的某天,喝的不省人事的神宗命人痛打瞭太監馮保的養子一頓,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瞭。此事被馮保告訴瞭皇太後。  皇太後將張居正喚來,揚言要張居正學習東漢的霍光,為天下人除害,廢掉這不爭氣的皇帝,改立神宗的弟弟潞王為帝。神宗被嚇的一把鼻涕一把淚,趕緊磕頭認罪。後來此事以張居正替神宗寫瞭篇“罪己詔”收場,神宗漸漸成熟的心靈,片刻之間,發生瞭巨變。  日月如梭,十年過去瞭。神宗已長大成人,到瞭可以親政的年紀。神宗小的時候,自是樂於張居正當政,而今他急於享受手握權力的快感,而張居正卻大權獨攬,這大權本是他神宗所有。神宗的皇權遭遇瞭張居正的相權,沖突一觸而發。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大明朝首輔張居正因何惹來瞭抄傢滅族之禍抗倭英雄戚繼光討好上司張居正 送美女給其享用名臣張居正為何成為中國唯一順利改革的改革傢?張居正兒子們的下場:老大自盡 老二老三充軍張居正簡介:明朝大臣張居正與李太後是什麼關系?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還有,張居正平日裡對神宗甚是嚴格,神宗越來越反感,這種不滿日益積累,仇恨也與日俱增。  仇恨的種子一旦生根發芽,這二人便貌合神離,已經背道而馳,漸行漸遠。當年彼此之間的關懷與敬愛,煙消雲散,不復存在。  而張居正的地位穩如磐石,以神宗之力,想扳倒他,簡直是不可能。恰好在這時,張居正得瞭痔瘡,病倒瞭,一連在床上躺瞭三個月,病情仍不見好轉。  痔瘡,在現在來看,不算什麼大病,就算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也斷不會要瞭人命。但這個人是張居正,不可一世的張居正,權力在握,一切都有可能。是的,痔瘡雖小,卻也會致命,縱然你有傾國之權勢,卻奈何不瞭一個小小的痔瘡。   張居正在床上躺瞭三個月,他心急,食不甘,寢不寐,這痔瘡就是好不瞭,越是好不瞭,他越是急。  張居正等不得瞭,太多的事情讓他不放心。朝中不能沒有他,看看那些蠢蠢欲動很不安分的反對派,張居正哪裡還有心情躺著養病。  神宗日日酗酒,其鋪張浪費之本性也漸漸暴露。多年的相處讓張居正看透瞭神宗的本質,沒有張居正的壓制,神宗必定會走入極端,張居正再也躺不住瞭。  更讓張居正擔憂的是,十年改革,初見成效,大明王朝正生機盎然,大步走向正軌。可是,潛伏的敵人,時刻伺機而動,想推翻張居正的新政。如此一來,一生的心血就會付諸東流,張居正不允許這樣的結局出現。眼下,是做決定的時候瞭。  這天,宮裡的禦醫雲集於張居正府宅,個個眉頭緊蹙,打算商量個好的方案。張居正命令他們給自己做好割除痔瘡的手術,以斬草除根,永絕後患。但是,看眾禦醫緊鎖的眉頭,便能知道,禦醫們沒有十足的把握,成功與否,就看天意瞭。  張居正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上天,隻是上天沒有眷顧張居正。手術使他元氣大傷,張居正再也起不來瞭,禦醫們終究是回天無力。萬歷十年,張居正撒手人寰,這年張居正五十八歲。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張居正的死,有人歡喜有人愁。在這悲喜交加的時刻,表面上的功夫總是要做的,神宗為之輟朝,並賜謚號“文忠”,贈“上柱國”。張居正的葬禮辦的很是奢華,陰間的他仍享受在世間的一切富貴。  隻是,張居正屍骨未寒之際,一場針對他的風暴襲來瞭。神宗的報復拉開瞭帷幕,首先遭殃的是張居正的親信。張居正重用的一批官員要麼被撤職,要麼被棄市,無一有好下場。  馮保,是個重點清算對象。江西道禦史李植上書彈劾馮保,列舉其十二大罪,隨後,查抄馮保傢產,並把他發配到南京守陵。馮保的弟弟馮佑、侄子馮邦寧也受到牽連,這二人都是都督,被削職以後又遭逮捕,最終死在獄中。   張居正的傢屬自然也不能幸免,餓死的,自殺的,流放的,逃亡的皆有,其悲壯無不讓人心生感慨。一國權臣,生前是何等風光,竟然落的如此可悲下場。如果張居正泉下有知,他該是怎樣的無奈。  張居正的新政,是另一個攻擊的對象。所謂人亡政息,眾多小醜粉墨登場。張居正在萬歷六年,以戶部頒發的《清丈條例》為依據,開始對全國的大部分土地進行清丈,到萬歷八年清丈完畢。這一行為,可謂讓張居正成為眾矢之的。因為此舉清丈出大量皇親貴族和官僚地主隱匿的兼並土地,如此一來他們要上繳的賦稅就會增加,這對於打擊地主豪強,增加國傢財政收入,有著積極意義。毋庸置疑,張居正的敵人陣營正一日日壯大。群起而攻之,是國人的一個嗜好。如今,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時刻,是落井下石的時候瞭,有冤的喊冤,有仇的報仇,跟一個已經死去的人鬥爭,準保有贏無輸。  事情還沒結束,清算還在繼續。這日,已廢遼王的次王妃哭哭啼啼的跑來,控告張居正欺壓陷害王公貴族。不僅如此,其遼王府也被張居正霸占,這是隆慶二年的事瞭。  張居正有沒有侵占遼王府史學界沒有定論,但遼王妃一提到這件往事,引發瞭人們對張居正貪污受賄的關註,張居正的罪名裡,就又多瞭一項貪污受賄。  張居正一生為國任勞任怨,竟然換來如此結局,主要原因當是神宗皇帝以及政敵的報復心理。幸運的是,明熹宗天啟年間,張居正被平反,其種種名譽也逐漸恢復。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後:明神宗皇後王喜姐

  作為一代皇後,明神宗原配夫人王氏在歷史上的名氣不大,以至於現存史籍中找不到她的名字,《明史·後妃傳》中隻用瞭寥寥數語就概括瞭她的一生。這個女人的名字叫王喜姐。然而,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女人,其“母儀天下”的時間,卻超過瞭歷朝歷代所有皇後。  王喜姐(1566—1620),生於京師,祖籍浙江餘姚,永年伯王偉之女。萬歷六年(1578)二月,被冊封為皇後。盡管她容貌姣美、性情端謹,但因為不善迎合神宗,加上她身體多病,所以在生下皇長女後一直被皇帝冷落。尤其是鄭貴妃“霸占”瞭神宗後,其皇後地位更是岌岌可危。在如此不利的情形下,王喜姐能夠穩居中宮四十二年之久,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奇跡。  面對現實,保持冷靜,不攀比,不爭鬥,是王喜姐以弱勝強的人生寶典。鄭貴妃雖然入宮稍晚,卻得到瞭神宗的百般寵愛,儼然後宮之主。身為皇後,王喜姐的待遇卻遠不如鄭貴妃,各種供給也很差。鄭貴妃爭寵,王喜姐自知敵不過,就有意采取不與之爭寵的策略,一方面反映出瞭她對事對物的超然態度,另一方面也顯示自己作為皇後的寬大器度。   此外,王喜姐還特別註重尊長愛幼。李太後多年守寡,生活冷清,王喜姐總是給予無微不至的侍奉和照顧,三十多年如一日,從而得到瞭李太後的極力保護。皇長子朱常洛被立為太子後,因為受到鄭貴妃的多次陷害,災難接踵而至,王喜姐總是設法營救,使朱常洛多次幸免於難。這些與鄭貴妃每每相反的做法,讓她贏得瞭宮內宮外的普遍贊頌。  “正位中宮者四十二年,以慈孝稱”,這是王喜姐一生的真實寫照。萬歷四十八年(1620)四月,王喜姐病逝,謚號“孝端”。朱常洛即位後,上尊謚為“孝端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聖顯皇後”。十月,與神宗合葬定陵。能夠在皇後寶座上巍然不倒,能夠與皇帝修成“銀婚”,王喜姐才是那場持續瞭四十年情場爭鬥的最終勝利者。相關閱讀推薦:中國古代被廢立10次的傳奇皇後:晉惠帝皇後羊獻容歷史上三次垂簾聽政的牛人太後:東晉康帝皇後褚蒜子萬歷皇帝一日寵九妃的下場如何? 明神宗結局怎樣古代貪官財產被沒收後去處:明神宗送給兒子明神宗朱翊鈞簡介 明神宗萬歷皇帝專寵鄭貴妃

揭秘宋神宗的傳奇嶽母:帶女兒私奔嫁瞭三個男人

  導讀:話說北宋英宗年間,京都汴梁某陋巷裡,一崔姓人傢正在為兒子崔傑舉辦婚禮。崔傢是做小買賣的,傢境不是太好,所以,婚禮辦得略顯簡單瞭些,這讓新娘子很不高興。為啥不高興?丟份瞭唄。  新娘子傢姓李,在汴梁城裡起碼算是個“中產階級”傢庭,有錢人。宋代有“金嫁女,銀娶妻”的習俗,女方的陪嫁之物甚是豐厚,有的時候,甚至連男方應該承擔的婚宴之資,女方傢庭也包幹到底。這位李大小姐看到婚禮如此簡單草率,一張俏麗的瓜子臉立馬變成瞭鞋拔子。還好新郎崔傑生得不錯,清秀而溫和,李大小姐很滿意,於是,這對小夫妻開始過自己的甜蜜小日子。一年後,李氏生瞭個女孩兒,甜蜜的小日子從此不再甜蜜。  由於崔傑是個徹頭徹尾的平頭老百姓,史料裡找不到他的詳細記載,其性格、觀念及為人到底如何,我們隻能進行合理的推斷。買賣人傢的孩子,耳濡目染都是如何做生意,養成逐利的性格是可能的,在情感上或許會淡薄些,這是其一;其二,溫和的性格,還有一個代名詞,叫懦弱,這種男人往往多幾分女兒氣,少幾分男人味;其三,傳宗接代的觀念根深蒂固,當時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崔傑多半不能免俗。這三點,極有可能直接導致他們的婚姻亮起紅燈。  生瞭個女孩兒,李氏心裡也憋屈,生男生女,是我一個人能夠決定的嗎?你崔傑咋不找找自己的原因?你跟我打冷戰,我還不侍候瞭。原來,她在出去遊園的時候,認識瞭一個姓任的帥哥,哥有情,妹有意,早就打得火熱瞭。經過兩人一番商量,決定私奔,去追求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但李氏有條件,私奔可以,必須將女兒也帶走,任帥哥愉快地答應瞭。   限於交通的緣故,李氏母女和任帥哥沒有“奔”遠,就在汴梁城郊的一個村落裡租房子隱居瞭下來,學習牛郎織女那樣男耕女織。日子過得雖然清苦,倒也恩恩愛愛,悠哉悠哉。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忽一日,任帥哥染上一種怪病,瞧瞭不少郎中,就是不見好,沒多久便一命嗚呼瞭。李氏哀哉得死去活來,若不是看女兒還幼小,真想一跺腳跟著任帥哥去瞭。相關閱讀推薦:高太後簡介 北宋神宗趙頊生母高太後生平介紹宋神宗之後的皇帝是誰?一場有驚無險的繼位 宋神宗是怎麼死的?揭秘宋神宗趙頊夢斷西夏宋神宗時的文字獄 大文豪蘇軾與北宋烏臺詩案宋神宗與王安石 當銳意進取的皇帝遇到拗相公宋神宗的子女有哪些?宋神宗趙頊有多少老婆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私奔的幸福滋味猶在眼前,失去男人的滋味切切實實就在眼前,怎麼辦?涼拌——與淒涼相伴。再回崔傢去也不行,好馬不吃回頭草,何況此時崔傑也死瞭。時間一天天過去,女兒一天天長大,李氏犯難瞭,女兒該姓崔還是姓任呢?本該姓崔,畢竟女兒身體裡流著崔傑的血,但任帥哥好賴也做過女兒短暫的繼父,姓任亦未嘗不可。正在李氏犯難之際,有一個人站出來發話瞭:既不能姓崔,又不能姓任,你女兒該姓朱。這個人的名字叫啥趙炎不知道,職業卻知道,叫媒婆。  媒婆為李氏找瞭個姓朱的男人,大名朱士安,汴梁人,正宗本鄉本土,傢境殷實,二婚男,有一子(介紹真仔細,不愧婚介行傢)。這麼好的鉆石王老五,李氏還有啥不樂意的,羞羞答答點頭,然後羞羞答答上花轎,做瞭第三回新娘子。於是,女兒正式姓朱,就這麼定瞭。  到瞭公元1068年,英宗駕崩,神宗即皇帝位,詔令天下選宮嬪。李氏的女兒(此時該稱朱氏)這一年恰好16歲,出落得如花似玉,符合入選條件,又是京都女孩,一下子就被選上瞭。據說神宗皇帝看到小朱姑娘第一眼,就喜歡得不得瞭,當晚就急吼吼地摟著睡,第二天晉封小朱姑娘為才人,旋即火箭似的升為婕妤,這可瞭不得啊,在宋制中,婕妤的地位僅次於昭儀,是皇帝名副其實的小老婆。至此,李氏母憑女貴,非常榮幸地成瞭神宗皇帝的丈母娘,從此,私奔女的幸福生活,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

明神宗朱翊鈞簡介 明神宗萬歷皇帝專寵鄭貴妃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1620年)漢族,明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隆慶六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歷。登基初期,面臨內憂外患,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萬歷朝新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務,在軍事上發動瞭“萬歷三大征”,平定瞭哱拜叛亂和楊應龍叛亂,對外幫助朝鮮擊敗侵朝日軍。後期不理朝政,經常罷朝。女真在東北迅速崛起,在薩爾滸之戰中擊敗明軍。此後,明朝國勢衰微。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神宗,謚號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明神宗萬歷皇帝與鄭貴妃  鄭氏(1565-1630),明神宗朱翊鈞之皇貴妃。大興(今北京大興)人。明萬歷初入宮,是萬歷皇帝最寵愛的妃子。生皇三子朱常洵後,晉封皇貴妃,因太子久不立,外廷疑鄭氏有立己子謀。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太子冊立。萬歷四十一年,奸人孔學為陷害太子,牽連鄭貴妃,梃擊案又有鄭貴妃之太監參予其事。明神宗崩,遺命封鄭貴妃為皇後,以大臣反對乃止。崇禎三年七月,鄭貴妃薨,謚曰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葬銀泉山。崇禎十七年秋七月戊子,明安宗追尊皇祖妣貴妃鄭氏曰孝寧溫穆莊惠慈懿憲天裕聖太皇太後。       生平簡介:  明神宗朱翊鈞,穆宗皇帝長子,6歲立為太子,10歲即皇帝位,年號萬歷。  神宗皇帝的生母李氏本是宮中一宮女,後被當時還是裕王的朱載後看中,多次臨幸,不想竟珠胎暗結,為裕王生下瞭一位王子。朱翊鈞從小聰慧過人,讀經史則過目不忘,有一次還在幼齡的他竟勸諫父皇不要騎馬,恐萬一傷瞭聖體,會使百姓擔心,穆宗皇帝聽後深受感動,從此更加喜愛這個孩子瞭。穆宗皇帝在位六年,去世時年僅三十六歲,於是皇太子朱翊鈞即位,成為瞭大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穆宗皇帝去世時,為朱翊鈞留下瞭很好的內閣班子,大學士張居正、高拱、高儀都是正直之士,善謀略,此時的內宮也非常安定,穆宗正宮陳皇後與神宗生母李太後相處地非常融洽,而且當時的大太監馮保也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好太監之一,他與張居正配合默契,使得萬歷初政的十年,政治清明,經濟飛速發展,這當然要歸功於張居正的改革,但是與李太後、馮保的支持十分不開的。同時,張居正非常註重對小皇帝的教育,小皇帝也與他建立瞭深厚的師生之情。冬天上課的時候,小皇帝總是囑咐小太監將厚厚的毛毯放在張居正的腳下,以免凍著他的腳。張居正生病後,朱翊鈞更是親自為他熬藥,張居正為瞭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更是加緊努力,事必躬親,霄旰瀝膽,將一個大明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條。相關閱讀推薦:明穆宗朱載垕簡介 明穆宗有幾個兒子和妃子?明世宗朱厚熜簡介 明朝嘉靖皇帝的名字是什麼?

宋神宗趙頊簡介 勵精圖治卻將北宋送上滅亡之路

  宋神宗趙頊,英宗長子,謚號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英宗趙曙長子。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國公;後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受封淮陽郡王;治平元年(1064)進封潁王。治平三年立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為神宗,時年20歲。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後,由於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且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以期振興北宋王朝,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由於改革操之過急,不得其法,最終失敗收場,不過神宗還是維持新法將近二十年。  人物簡介  宋神宗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諱趙頊,原名仲針,宋朝第六位皇帝,英宗和宣仁聖烈高皇後所生長子。慶歷八年戊子年四月十日戊寅(1048年5月25日)生於濮安懿王宮邸睦親宅。神宗出生當天,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氣聚集成雲。神宗於治平四年正月八日(1067年1月25日)至元豐八年三月五日(1085年4月1日)在位,當政共計18年,年號熙寧:熙寧元年正月一日(1068年2月6日)至熙寧十年十二月六日(1077年12月23日)、元豐:熙寧十年十二月六日(1077年12月23日)至元豐八年三月五日(1085年4月1日),年號使用17年。元豐八年三月五日戊戌(1085年4月1日)神宗崩殂於福寧殿,享年37歲,殯於殿西階,廟號神宗,群臣上謚英文烈武聖孝皇帝,十月二十四日乙酉,葬神宗於永裕陵。紹聖二年(1095年)九月,加謚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崇寧三年(1104年)十一月,改謚體天顯道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月,加謚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政治成就  滅夏之舉  時值夏惠宗在位,母黨梁氏專權,西夏國勢日非,宋神宗命兵伐西夏,期圖一舉殲滅西夏。在慶州(今甘肅慶陽)宋軍大破夏軍,占領西夏二千裡土地。不過後來在永樂城之戰中慘敗,滅夏之舉未能實現。事後,宋神宗在朝中當眾痛哭。他有抱負,勵精圖治,想滅西夏,惜壯志未酬,於元豐八年飲恨而死,享年三十八歲。其子宋哲宗親政後,竭盡所能完成父親遺志。  啟用人才  據《宋史》記載,趙頊自幼“好學請問,至日晏忘食”。  當太子時就喜讀《韓非子》,對法傢“富國強兵”之術頗感興趣;還讀過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對王安石的理財治國思想非常贊賞。相關閱讀推薦:宋英宗趙曙簡介 空有一番抱負卻英年早逝的皇帝宋仁宗趙禎簡介 開創仁宗盛治的千古第一仁君宋真宗趙恒簡介 守成可稱道 亦做過不少荒唐事宋太宗趙光義簡介

宋神宗的兒子介紹 宋神宗的八個兒子是怎麼死的?

  宋神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惜壯志未酬,歿於元豐八年,享年三十八歲。育14子,10女.  長子——趙佾,早殤,封成王(年齡在20多後病故《有推測成分》)  次子——趙僅,早殤,封惠王(189歲時候病故;有推測成分)  三子——趙俊,早殤,封唐哀獻王(67夭折有推測成分)  四子——趙伸,早殤,封褒王(十幾歲病故有推測成分)  五子——趙僩,早殤,封冀王(我也不知道,可能剛出生不久就死瞭吧)  六子——趙煦,宋哲宗,母欽成皇後朱氏(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於汴京(今河南開封)。)  七子——趙價,早殤,封豫悼惠王(我也不知道,大概剛出生不久就死瞭吧)  八子——趙倜,早殤,封徐沖惠王(可能剛出生不久就死瞭吧)  九子——趙佖,吳榮穆王,母惠穆賢妃武氏(一身低調和氣,崇寧五年(1106)去世,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冀州牧、韓王。)  十子——趙偉,早殤,封早殤儀王(67夭折有推測成分)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十一子——趙佶,宋徽宗,母欽慈皇後陳氏(《宋史·本紀第二十二·徽宗四》的記載是“(“靖康恥”後)金人脅帝北行。紹興五年四月甲子(1135年04.01)),崩於五國城,年五十有四。”沒有說明死因。)  十二子——趙俁,封燕王,母賢妃林氏(燕王為金人脅而北行,北行至慶源境上,餓死。其妾2人入洗衣院。兒媳4人、女兒及孫女6人中,隻有女兒趙飛燕被封為次妃,其餘下落不明。其妻死於何年不知。)  十三子——趙似,宋哲宗的同母弟弟,封楚榮憲王,母欽成皇後朱氏(趙似的身份網上說法很亂有說楚榮憲王、蔡王、簡王、還有陳王的,,後查《,《宋史》卷246《神宗子楚榮憲王似傳》》,得“蔡王趙似為神宗第十三子、徽宗異母弟,生於元豐六年(1083)十二月,與哲宗均為神宗朱氏所生,年齡與徽宗相差不到一歲。他在哲宗時,初封簡王;徽宗即位,徙封蔡王;死後,改封楚王,謚榮憲。”因政治打擊,落魄失意,放縱酒色,於崇寧五年三月(1106),蔡王死去,年24歲。{哲宗晏駕,無嗣,宰相章敦認為應照嫡庶禮法,當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簡王趙似雖然是哲宗同母弟弟,但排名在趙佶之後,人緣也一般(不像趙佶那樣會討好太後),幼時患有目疾,一隻眼睛瞎瞭,向太後以此不同意。後徽宗繼位,殺其護隨。})  十四子——趙偲,封越王,母賢妃林(越王趙偲,因北上乏食,越王與其妻歿於韓州(1126年);(妾2,1歿於燕山禦寨,1歿於洗衣院;兒媳6人,女兒3人,孫女1人,其中女兒檀香入宮為夫人,兒媳陳艷入兀術寨,其餘下落不明。)其遭遇與燕王略同。)  樓主,難為我瞭,我把《宋史》(列傳第五宗室三)給你吧,不是我不說,而是它沒記,我隻能推,根據一些小說推。不準確也沒法瞭。  列傳第五宗室三:  “神宗十四子:長成王佾,次惠王僅,次唐哀獻王俊,次褒王伸,次冀王僴,次  哲宗,次豫悼惠王價,次徐沖惠王倜,次吳榮穆王佖,次儀王偉,次徽宗,次燕王  俁,次楚榮憲王似,次越王偲。八王皆早薨:佾、僅、伸、偉,徽宗賜名追封;俊、  僴、倜、價,徽宗改封。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吳榮穆王佖,帝第九子。初授山南東道節度使,封儀國公。哲宗立,加開府儀同三司、大寧郡王,進申王,拜司空。帝崩,佖於諸弟為最長,有目疾不得立。徽宗嗣位,以帝兄拜太傅,加殊禮,旋拜太師,歷京兆、真定尹,荊、揚、太原、興元牧,徙國陳。崇寧五年薨,輟視朝七日。贈尚書令兼中書令、徐州牧、燕王,謚榮穆。又加贈侍中,改封吳王。子有奕,武信軍節度使、和義郡王。  燕王俁,帝第十子;越王偲,帝第十二子。母曰林婕妤。俁初授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成國公;偲初授武成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祁國公。哲宗朝,俁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咸寧郡王;偲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永寧郡王。是後累換節鋮,歷任尹牧,俁進封莘王,偲封睦王。徽宗朝,俱歷太保、太傅,俁進封衛王、魏王、燕王,偲進封定王、鄧王、越王。靖康元年,同遷太師,俁授河東劍南西川節度使、成都牧,偲授永興成德軍節度使、雍州真定牧。  二年,上皇幸青城,父老邀之不及,道遇二王,哭曰:“願與王俱死。”徐秉哲捕為首者戮之,益兵衛送二王於金營,北行至慶源境上,俁乏食薨,偲至韓州而薨。  紹興初,有崔紹祖者至壽春府,稱越王次子,受上皇蠟詔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興師恢復。鎮撫使趙霖以聞。召赴行在,事敗,送臺獄伏罪,斬於越州市。  楚榮憲王似,帝第十三子。初為集慶軍節度使、和國公,進普寧郡王。元符元年出閣,封簡王。似於哲宗為母弟,哲宗崩,皇太後議所立,宰相章敦以似對。後日:“均是神宗子,何必然。”乃立端王。徽宗定位,加司徒,改鎮武昌、武成,徙封蔡,拜太保,移鎮保平、鎮安,又改鳳翔、雄武。以王府史語言指斥,送大理寺驗治,似上表待罪。  左司江諫江公望上疏,以為:“親隙不可開,開則言可離貳;疑跡不可顯,顯則事難磨滅。陛下之得天下也,章敦嘗持異議,已有隙跡矣。蔡王出於無心,年尚幼小,未達禍亂之萌,恬不以為恤。陛下一切包容,已開之隙復塗,已顯之跡復泯矣。恩意渥縟,歡然不失兄弟之情。若以曖昧無根之語,加諸至親骨肉之間,則有魏文‘相煎太急’之譏,而忘大舜親愛之道,豈治世之美事邪。臣願陛下密詔有司,凡無根之言勿形案牘,倘有瑕可指,一人胸次,則終身不忘,跡不可泯,隙不可塗,則骨肉離矣。一有浸淫旁及蔡王之語,不識陛下將何以處之,陛下何顏見神考於太廟乎?”疏入,公望罷知淮陽軍。徽宗雖出公望,然頗思其言,止治其左右。  崇寧中,徙鎮荊南、武寧。崇寧五年薨,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冀州牧、韓王,改封楚王,謚榮憲。  子有恭,定國軍節度使、永寧郡王。  哲宗一子:獻愍太子茂,昭懷劉皇後為賢妃時所生。帝未有子,而中宮虛位,  後因是得立。然才三月而夭,追封越王,謚沖獻。崇寧元年,改謚獻愍。後之立也,  鄒浩凡三上疏諫,隨削其稿。至是,或謂浩有“殺卓氏而奪其子,欺人可也,詎可  以欺天乎”之語,徽宗昭暴其事,復竄浩昭州,而峻茂典冊。後上表謝,然浩蓋無  是言也。  徽宗三十一子:長欽宗,次袞王檉……”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宋朝宋神宗趙頊簡介

  神宗名頊,原名仲鍼,英宗長子,生母為高皇後。治平三年(1066)十二月立為皇太子。英宗死後繼位。在位19年,終年38歲,葬於永裕陵。  神宗繼位之時,宋朝統治將近百年。宋初制定的許多政策,其弊端已經漸漸顯露出來,官場腐敗盛行,財政危機日趨嚴重,百姓生活困苦,各地農民起義不斷,遼、西夏在邊境虎視眈眈。面對這種情形,神宗對太祖、太宗皇帝所制定的“祖宗之法”產生瞭懷疑。年輕的神宗有理想,勇於打破傳統,他深信變法是緩解危機的惟一辦法。在王安石的輔助下,開始瞭一場兩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大變法,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瞭諸多改革,對趙宋王朝產生瞭巨大的影響。  神宗進行變法並非一時沖動,早在少年時代,神宗就已經心懷壯志,希望能改變國傢的命運。在成長的過程中,神宗形成瞭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些直接決定瞭他當政之後務實、創新的治國理念。  富國強兵:神宗與王安石的理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人,世稱臨川先生。慶歷二年,22歲的王安石考中進士,歷任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的地方官。在任期間,他體察民間疾苦,對基層社會情況有瞭較為充分的認識。這為他此後的改革積累瞭豐富的經驗。王安石文學造詣也十分深厚,與韓愈、柳宗元、蘇軾等人並稱“唐宋八大傢”。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贊嘆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意思是後來人是無法超越王安石的文學成就的,評價之高,不難想見。  王安石對仕途的規劃與他人不同,絕大多數官員都爭著做京官,而他卻屢次辭去進京升官的機會,選擇在地方上埋頭苦幹近20年之久。許多人推薦他,王安石托故不出。像歐陽修、文彥博這樣的朝廷大員,也三番五次地希望他出任京職,都被他拒絕瞭。嘉祐三年(1058)十月,在多次推辭無效的情況下,王安石被調到京城,擔任三司度支判官。由於政績突出,嘉祐五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同修起居註。這一官職是清要之職,晉升的機會很大,但王安石多次推辭,不肯受命。最後朝廷實在沒辦法,派人把委任狀送到王安石傢,王安石竟然躲進廁所之中。朝廷一再下令,王安石才被迫接受這一官職。  多年的地方官經歷,使得王安石對北宋社會問題有瞭深刻的認識,政治上也逐漸成熟起來。在京期間,王安石將多年來的想法,寫成瞭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這份《言事書》指出,宋王朝內部潛伏著諸多矛盾與危機,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瞭改革的具體意見和辦法,希望能扭轉積貧積弱的局面。這篇萬言書不僅是王安石本人政治立場和見解的高度概括,而且成為此後指導變法的總路線,對宋代政治經濟文化產生瞭深刻的影響。但是,仁宗似乎並無進取之心,加之忙於立儲之事,王安石的這份萬言書沒有引起仁宗和執政大臣的重視。  嘉祐八年(1063),王安石因母親去世而離職。在此後的4年間,王安石在金陵興辦書院,收徒講學,陸佃、龔原、李定、蔡卞等人此時都是王安石的弟子,這為後來變法培養瞭一批人才,也為變法作瞭輿論上的準備。相關閱讀推薦:宋神宗的兒子介紹 宋神宗的八個兒子是怎麼死的?宋神宗趙頊簡介 勵精圖治卻將北宋送上滅亡之路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雖然王安石當年所上的《萬言書》沒有引起仁宗的註意,要求改革的願望未能實現,但他因此受到主張改革的士大夫的廣泛關註,成為這一群體的代表人物。大傢把變法圖強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一時間天下公論:“金陵王安石不做執政大臣,是王安石的不幸,也是朝廷的不幸。”朝野上下輿論紛紛揚揚,王安石身價倍增,一時間成為婦孺皆知的名人。  神宗對王安石也是傾慕已久。在未繼位之前,神宗就看過王安石的那篇《言事書》,非常贊賞王安石的見解。神宗身邊的親信韓維也是王安石的崇拜者,在給神宗講解史書時,每每到神宗稱好時,就說:“這不是我的觀點,而是我的朋友王安石的見解。”這樣,雖然神宗沒有見過王安石,但王安石在神宗心目中的形象已是非常高大。  王安石的性格比較執拗,人稱“拗相公”。他一心治學而不修邊幅,經常蓬頭垢面出現在眾人面前。仁宗在世的時候,有一天宴請群臣,大臣們在池塘釣魚。王安石對釣魚沒什麼興趣,專註思考其他事情,竟然把盤子裡的魚餌都吃光瞭。仁宗以為,誤食一粒魚餌尚情有可原,但是把整盤魚餌都吃光,實在不合常理,他感覺王安石是個奸詐之人,很不喜歡他。在保守傳統的人們眼中,王安石是個古怪的人,甚至有人從王安石的面相上斷言其“眼中多白”,是奸臣之相。以張方平、蘇洵為首的官員反對神宗重用王安石。但這些沸沸揚揚的議論並沒有動搖神宗的決心,他決定把王安石召到身邊親自考察。  神宗先是任命王安石為知江寧府,幾個月之後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熙寧元年(1068)四月,王安石入京受命。神宗一聽王安石來京,異常興奮,馬上召其進宮。神宗與王安石晤面,聽取王安石有關政治、財政經濟以至軍事上的改革謀略之後,深感王安石就是能與自己成就大業的人才。而王安石亦被神宗勵精圖治、富國強兵的遠大抱負所折服,君臣二人為瞭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走到瞭一起。不可否認,神宗的改革理想之所以在繼位之初就能付諸實施,與王安石的支持有著密切關系。  熙寧二年二月,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要負責變法事宜。同時調整瞭人事安排,組成新的執政班子。神宗任命的五位執政大臣有“生老病死苦”之稱。“生”指王安石,他正生機勃勃地籌措變法。“老”指曾公亮,他年近古稀。“病”指富弼,他因為反對變法而稱病不出。“死”指唐介,他反對變法,每日憂心忡忡,變法剛開始就病死瞭。“苦”指趙抃\(biàn),他不贊成變法,但又無力阻止,成天叫苦不迭。  王安石要求變法,既不是為瞭升官發財,也不是為瞭滿足個人野心,完全是出於一片報國之心。雖然貴為宰相,王安石在生活方面卻極為樸素,他從未貪污一分錢,也不接受別人的禮物。金錢對他似乎毫無吸引力,他連自己俸祿的數量都不清楚,拿回傢之後,任傢人隨便花銷。王安石這種無私為國的精神感動瞭神宗,在他眼裡,王安石不是普通的臣子,而是自己的良師益友,兩人之間的關系已經超出瞭君臣之誼。變法前期,神宗對王安石言聽計從,幾乎所有大事都要與王安石商量。新法實行之後,引發瞭巨大的反對聲浪,矛頭直指王安石。神宗雖然有過遲疑和動搖,但最終還是堅定地站在王安石一邊。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熙寧重寶正是因為神宗對王安石的信任,使得變法得以迅速實行。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均輸、青苗、農田水利、免役、市易、保甲、方田均稅、保馬等諸項新法相繼出臺。這些新法涉及的方面比較廣泛,幾乎涵蓋社會的各個方面。  這場變法使得宋王朝又重新恢復瞭生機與活力。新法的實行,大大增加瞭國傢的財政收入,社會生產力有瞭巨大發展,墾田面積大幅度增加,全國高達7億畝,單位面積產量普遍提高,多種礦產品產量為漢代、唐中葉的數倍至數十倍,城鎮商品經濟取得瞭空前發展。宋朝軍隊的戰鬥力也有明顯提高。然而,變法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坎坷,神宗和王安石不得不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曲折實踐:風雲湧動的朝廷與後宮  司馬光手跡神宗與王安石等人大張旗鼓地改變祖宗以來沿襲已久的各種制度,勢必激起朝野內外的強烈反響。朝中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反對王安石進行的變法,每一項新法頒佈之後,朝廷中都會出現近乎白熱化的爭論。  在現代許多人的心目中,司馬光是個因循守舊、頑固不化的守舊分子,其實不然。面對嚴重的社會問題,司馬光也主張改革現狀,並提出自己一整套治國主張。司馬光不止一次向神宗進言,要從用人、理財等方面緩解已經出現的各種弊端。但隨著變法的深入,司馬光與主持變法的王安石之間分歧越來越大。就其竭誠為國來說,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體措施上,各有偏向與側重。  正是因為如此,變法派與守舊派展開瞭激烈的鬥爭。不僅朝中的司馬光、范鎮、趙瞻紛紛上書陳述對新法的不同看法,就連在京外的韓琦、富弼等元老重臣也不斷向神宗表達自己對王安石及其新法的不滿。司馬光與呂惠卿為瞭青苗法還在神宗面前爭辯不已。神宗雖預料到實行變法會遇到阻力,但守舊派反對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卻是他始料未及的。與此同時,另一股勢力也在影響著神宗,那就是來自後宮的巨大壓力。  新法的實行,觸及到瞭宗室、外戚的切身利益。例如,神宗和王安石變革宗室子弟的任官制度,使不少遠房的金枝玉葉失去瞭得到官職的機會,因而招致他們的強烈不滿。這些宗室子弟不僅向朝廷上書,甚至圍攻王安石本人,攔住他的馬,對他說:“我們和皇帝都是同一祖先,相公不要為難我們。”王安石嚴辭拒絕瞭他們的要求,人群才不得不散去。朝廷沒收瞭向皇後父親的部分財產,曹太後的弟弟也受到瞭違犯市易法的指控,他們自然十分仇視王安石。以兩宮太後及皇後、親王為首的宗室外戚抓住一切機會詆毀新法。一次,神宗同弟弟岐王趙顥、嘉王趙頵一起玩擊毬的遊戲,雙方以玉帶為賭註,嘉王卻說:“我若勝瞭,不求玉帶,隻求廢除青苗、免役法。”曹太後是個認為“祖宗法度不宜輕改”的守舊派,在變法爭論最為緊張激烈之時,兩宮皇太後就常常在神宗面前哭泣,曹太後更是對神宗說:“王安石是在變亂天下呀!”神宗與祖母之間感情極好,見到祖母如此傷心難過,心裡必是十分內疚,恰恰此時,岐王趙顥也從旁勸說神宗應該遵從太後的懿旨,新法是不會帶來什麼好處的。神宗心煩意亂,怒斥歧王道:“是我在敗壞天下,那你來幹好瞭!”這是將心中的怒氣和痛苦發泄在瞭弟弟身上。岐王誠惶誠恐,失聲痛哭。神宗面臨朝廷和後宮的雙重阻力,內心的煩躁、矛盾可想而知。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巧合的是,自從新法頒行之後,各地就不斷有異常的自然現象出現,如京東、河北突然刮起大風,陜西華山崩裂,一時間人心惶惶。那些別有用心之人利用這些抨擊變法,說這些是上天對人間的警告。熙寧七年(1074),北方大旱,民不聊生。神宗為此憂心忡忡,他也開始相信這是上天的某種預警,並對自己繼位以來所實行的一系列新法進行反思。正在此時,一個叫鄭俠的官員向神宗上瞭一幅流民圖,圖中所描繪的景象使神宗大受震動,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賣兒鬻(yù)女,慘不忍睹。神宗本想通過變法,使百姓安居樂業,他萬萬沒想到竟然會是這樣的結局。第二天,神宗就下令暫罷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18項法令。盡管這些法令不久在呂惠卿、鄧綰等人的要求下王安石手跡恢復,但是,神宗與王安石之間開始出現裂痕,互相的信任也受到嚴峻的考驗。這對變法派而言,無疑是不祥的訊息。  反對勢力當然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他們繼續大肆抨擊王安石及其新法。在這種巨大壓力下,王安石向神宗提出瞭辭呈。神宗最初沒有同意,但在王安石的堅持下,最終同意並要王安石推薦官員代替自己的職務,這表明神宗並未完全放棄富國強兵的理想,而是要繼續推行變法。王安石安排韓絳和呂惠卿主持朝廷事務。熙寧七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出知江寧府。  王安石離京之後,變法運動由韓絳、呂惠卿等人負責。此時,變法派的中堅力量為瞭各自的利益走上瞭不同的道路。呂惠卿是個極有野心的人,王安石離開後,他提拔親族呂升卿、呂和卿等人,扶植自己的勢力。同時打擊變法派內部的其他成員,妄圖取代王安石的地位。他打著變法的招牌,肆意妄為,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滿。韓絳等人強烈請求王安石返京復職。神宗也認為,隻有王安石,才能挽回局面。熙寧八年二月,召王安石回京復職。  王安石雖然回京瞭,但呂惠卿沒有放棄自己的野心。他再也不是當年那個積極幫助王安石變法的得力助手。呂惠卿不僅不協助王安石推行新法,反而處處妨礙,公然挑撥神宗與王安石的關系。神宗發覺瞭呂惠卿的陰謀,將他貶出京城,但變法派陣營已經分裂。神宗此時將近而立之年,近10年的經歷使得這位少年天子日趨成熟,對於變法有瞭自己更深的理解和打算,不再事事依靠王安石。君臣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因而改革之路越走越艱難。  熙寧九年六月,王安石的愛子王雱(pānɡ)病逝,這對王安石的打擊極大。王安石堅決求退,神宗於十月第二次罷免瞭王安石的相位。王安石帶著壯志未酬的遺憾和滿腹的傷悲離開瞭京城,結束瞭自己的政治生涯,退居金陵,潛心學問,不問世事。  王安石離開瞭,但神宗並未放棄改革的既定路線。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後的第二年,神宗改年號為“元豐”,從幕後走到前臺,親自主持變法。然而,變法依舊伴隨著反對的聲音,神宗親自主持的新法同樣遇到朝中群臣的異議。失去瞭王安石,神宗本就很傷心,現在又要獨自面臨巨大的壓力,不免有些惱火。他決定實行更為強硬的手段來推行新法,嚴懲反對變法的官員。蘇軾不幸成為這次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蘇軾是北宋文壇成就卓越的大傢,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號稱“三蘇”,其文章為天下所傳頌。但這位名滿全國的才子在仕途上頗不得志,在他將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貶謫中度過的。  元豐二年(1079),也許是蘇軾一生中最黑暗的歲月。四月,蘇軾調任湖州,他按照慣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謝,謝表中有“知其生不逢時,難以追陪新進;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養小民”一句,多少帶點發牢騷的意味。主張變法的一些人抓住這個機會,指責蘇軾以“謝表”為名,行譏諷朝廷之實,妄自尊大,發泄對新法的不滿,請求對他加以嚴辦。禦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更從蘇軾的其他詩文中找出個別句子,斷章取義,羅織罪名。如“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說蘇軾是指責興修水利的措施;蘇軾歌詠檜樹的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蜇龍知”,被人指稱為影射皇帝:“皇上如飛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之心,莫過於此!”朝廷便將蘇軾免職逮捕下獄,押送京城,交禦史臺審訊。與蘇軾關系密切的親友,如蘇轍、司馬光、張方平,甚至已經去世的歐陽修、文同等20多人受到牽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烏臺”是禦史臺的別稱,據《漢書·朱博傳》記載,禦史府(臺)中有許多柏樹,常有數千隻烏鴉棲息在樹上,晨去暮來,號為“朝夕烏”。因此,後人將禦史臺稱為“烏臺”。  蘇軾下獄後,其長子蘇邁一直照顧他。在等待最後判決的時候,蘇邁每天去監獄給他送飯。由於父子不能見面,暗中約好,平時隻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決的壞消息,就改送魚,以便早做心理準備。有一天蘇邁有事,不能去給父親送飯,就托一個朋友代勞,但蘇邁忘記告訴朋友這個約定,偏巧朋友給蘇軾送去瞭一條魚。蘇軾一見大驚,以為自己難逃一死,便寫瞭兩首絕命詩給弟弟蘇轍: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瞭因。  柏臺霜氣夜淒淒,風動瑯璫月向低。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眼中犀角真君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  蘇轍看到哥哥的兩首絕命詩,痛哭流涕,悲傷不已。他立刻上書神宗,希望能以自己的官爵贖去其兄之罪。神宗欣賞蘇軾的才華,並沒有將其處死的意思,隻是想借此警告那些反對變法的官員,頗有殺雞給猴看的政治意味。神宗讀瞭這兩首絕命詩,感動之餘,也不禁為蘇軾蘇軾《赤壁賦》的才華折服。加上朝廷中有多人為蘇軾求情,賦閑在傢的王安石也勸神宗,聖朝不宜誅殺名士,就連重病在床的太皇太後為此事也責備神宗,神宗遂下令對蘇軾從輕發落,貶其為黃州團練副使。經過100多天的牢獄生活,蘇軾離開京城,前往黃州。巨大的挫折並沒有改變蘇軾豪爽的性格,飽經憂患的人生體驗反而激發瞭他創作的熱情,在黃州的日子,蘇軾寫下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等膾炙人口的詩詞。  烏臺詩案發生的前後,神宗沒有停止改革的進程,親自對熙寧年間的變法措施加以調整,繼續推行,並著手對官制進行瞭一次大的改革,使變法運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變法是一條異常艱辛的道路,其間神宗雖然有過懷疑和動搖,但最終還是堅持下來。憂國憂民的神宗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熱情都投入到這場大變法之中,為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而努力著。分頁:5/5頁  上一頁345下一頁

宋神宗年號是什麼 北宋皇帝宋神宗宗趙頊怎麼死的?

  宋神宗趙頊(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本名趙仲針,宋英宗長子,宋朝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治平三年立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為神宗,時年20歲。  宋神宗是英宗和宣仁聖烈高皇後所生長子,慶歷八年戊子年四月十日戊寅(1048年5月25日)生於濮安懿王宮邸睦親宅。據說神宗出生當天,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氣聚集成雲。神宗即位後,對北宋積貧積弱深感憂心,而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振興北宋王朝,是為王安石變法,  宗在元豐年間強化軍兵保甲的措施,目的在於對外增強對遼、西夏的戰鬥力,並鎮壓各地的武裝反抗,鞏固統治。但是,這些措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沒有任何實際效果。在熙寧變法期間,王安石任用王韶為秦鳳路沿邊安撫使,出兵抗禦西夏,拓地五州,形成對西夏的包圍,史稱“熙河之役”。相關閱讀推薦:宋朝宋神宗趙頊簡介宋神宗的兒子介紹 宋神宗的八個兒子是怎麼死的?宋神宗趙頊簡介 勵精圖治卻將北宋送上滅亡之路

王安石變法:宋神宗模棱兩可態度是致命傷

  在說瞭半天王安石與“熙寧變法”之後,讓我們還是把鏡頭更多地對準宋神宗趙頊。  在歷史的鏡頭下,我們看到這位雖年紀輕輕但卻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顯得很是有些憂心忡忡,心力交瘁。  也難怪,大宋這傢百年老店此時已經百弊叢生,甫一即位,便有那麼多棘手的矛盾等著他去解決,有那麼多的迷津等著他去指點,歷史過早地甚或可以說是不負責任地把那麼多的重擔壓到瞭這位還才剛剛過瞭20歲的年輕的皇帝身上,這使神宗趙頊感到瞭肩上擔負的沉重的責任與壓力。  說來,古往今來,權位這東西對於有些人來說,往往是一種奢侈的享受,縱欲的溫床,而對於那些極具憂患意識和政治責任感的極少數人來說,則常常是一種道義的自律,精神的負擔,甚或可以說是靈魂的煎熬與折磨。  很顯然,我們看神宗趙頊便是那種極具憂患意識和政治責任感的極少數人。作為一位繼統帝王,按說,在承平年間,隻要他樂於守成,安分守己,得過且過,平時隻管盡情地去享受人主通常所享有的那些聲色娛樂,富貴榮華,他的太平天子一定會當得快快活活,有滋有味。可是,由於性格使然,血管裡總是流淌著不安分的血液,不甘平庸的他在嗣位新君後卻一心要勵精圖治,攬轡澄清,變法圖強,到頭來卻又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就使他的皇帝當得一點兒也不輕松,一點兒也不快活,而他的人生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增添瞭許多的痛苦與悲哀。  如果說,王安石是“另類宰相”,那麼,很顯然,神宗趙頊則是“另類皇帝”,就因為選擇瞭改革,義無反顧地走上瞭這條充滿荊棘的不歸路,其實,君臣兩人的命運都很不幸,甚至,比較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說,神宗皇帝更是一個悲劇。  之所以這樣說,乃是因為,盡管由於共同的志向,在熙寧變法中,神宗皇帝與王安石站到瞭一條船上,在改革的茫茫大海上不僅一起苦苦搜尋正確的航向,而且還一起戰狂風,鬥惡浪,但就雙方所扮演的角色身份來說,王安石扮演的頂多不過是一個大副,究其實不過隻是一個高級雇員而已,他所承擔的隻不過是有限的責任,萬不得已時,王安石可以發牢騷,可以撂挑子,可以甩手走人,卷鋪蓋上岸。可是,身為船長,神宗趙頊卻沒有這麼自由,既然船是他的,那麼,不管什麼時候,他都不能撒手不管,更不能棄船而去,無論是反對派的指責,改革派的抱怨,乃至改革的困惑與風險……所有的一切,他都必須而且也隻有一個人獨自承擔。  說來,人的悲劇有時往往多半還是性格的悲劇。仔細分析起來,在神宗的悲劇元素中,有些固然是由於時代原因造成的,但更多的應該說是其自身性格因素釀成的。相關閱讀推薦:宋神宗年號是什麼 北宋皇帝宋神宗宗趙頊怎麼死的?宋朝宋神宗趙頊簡介宋神宗的兒子介紹 宋神宗的八個兒子是怎麼死的?宋神宗趙頊簡介 勵精圖治卻將北宋送上滅亡之路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從史書上看,神宗趙頊應該說是一個老實人,也許是受遺傳基因的影響,與兩宋的大多數趙氏皇帝一樣,他的性情顯得比較憨厚,性格顯得比較溫和,甚至還頗有些柔弱。顯然,倘若隻是一般人,趙頊的性格與為人不僅無可厚非,而且非常值得稱道,然而,作為一個需要對許多大事殺伐決斷的帝國元首,年輕的神宗皇帝則顯然還有欠火候。身為皇帝,他似乎根本不懂得帝王之術,缺少政治人物通常所應具有的權謀與手腕,在一些關鍵時刻,既不能表現得“像獅子一樣兇猛”,又不能表現得“像狐貍一樣狡猾”,這使他自“熙寧變法”一開始就顯得有些左支右絀,力不從心。  眾所周知,“熙寧變法”從一開始就是在王安石與司馬光即改革派與反對派的爭吵聲中拉開序幕的。在這場著名的爭論中,兩位同樣學識淵博的少壯派大臣引經據典,唇槍舌劍。王安石認為,改善財政的當務之急是選拔善於理財的人。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真正的政治傢應該懂得如何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要善於通過促進經濟發展把天下財富這塊蛋糕做大,在改善百姓生活的同時扭轉國傢財政的困境。而司馬光卻指斥王安石所籌劃的變法,乃是用哄騙的方法剝削老百姓,不過是當年桑弘羊之流蒙騙漢武帝時所采用過的早已老套過時瞭的伎倆罷瞭。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王安石的觀點無疑是對的,非常符合經濟學的觀點,即在經濟建設中,在一定的限度內,國傢與人民之間是可以實現利益“雙贏”的,雙方之間的利益並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而應該說是相輔相成互惠互利的同一關系。司馬光的觀點卻正好相反。  想當年,當商鞅與反對改革的甘龍、杜摯當著秦孝公的面公開“亮劍”,展開辯論時,時年隻有23歲的秦孝公旗幟鮮明地站到商鞅一方,主張改革,可是,在王安石與司馬光兩位高手過招時,時年21歲的宋神宗的態度卻沒有這麼鮮明,盡管他在內心中偏向王安石,但在公開裁判時,卻盡量息事寧人,兩不得罪,既說王安石說的是對的,又說司馬光講的也不錯,態度顯得很是有些曖昧。  作為“熙寧變法”的總策劃、總指揮,甚或說是總導演,神宗趙頊改革的意志、決心和誠意顯然毋庸置疑,可是,他在一些具體問題上的猶疑不定,以及在處理改革派與反對派之間的關系時所采取的盡量和稀泥的辦法卻很不足取,非常有害。  有這樣一些例子頗能說明問題。  史載,青苗法頒行後,當時知青州(今山東臨南以東的北部地區)的大名士歐陽修連續向朝廷上瞭兩道折子,指斥青苗法,要求朝廷收回這個政策,並且拒絕在他管轄的地區實行青苗法。而幾乎是在同時,時任河北安撫使的韓琦也上疏強烈反對青苗法。就因為歐陽修與韓琦是三朝元老,神宗父子又是在韓琦一手操縱下登基的,別人的話可以不聽,但韓琦的話神宗卻非常在乎,所以,在接到韓琦的奏疏後的第二天,他便單獨召見王安石,第一句話就說:“朕始謂青苗法可以利民,怎料到會糟到這個地步!”  王安石沒想到變法才剛剛開始,而且,幾乎所有的變法內容都是事先向神宗匯報並經他反復斟酌過的,可一遇到阻力,他就立場動搖,猶疑不定,心裡頓時窩火,於是便沒好氣地說:“臣論此事已十數萬言,陛下尚不能無疑,天下還有何事可為?”  又據宋人江少虞所著《宋朝事實類苑》記載:“熙寧六年十一月,吏有不附新法,介甫欲深罪之,上不可。介甫固爭之,曰:‘不然,法不行。’上曰:‘聞民間亦頗苦新法。’介甫曰:‘祁寒暑雨,民猶有怨咨者,豈足顧也!’上曰:‘豈若並祁寒暑雨之怨亦無邪!’”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顯然,由於在變法問題上,王安石主張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神宗皇帝卻心慈手軟,不敢較真,所以,新法推行老是不到位,欠火候,到最後總是一鍋夾生飯。  再有一個例子就是,自從新法頒行之後,各地就不斷有異常的自然現象出現,如京東、河北突然刮起大風,陜西華山崩裂,一時間人心惶惶。那些別有用心之人乘機造謠惑眾,抨擊變法,說這些是上天對人間的警告。熙寧六年(1073年),華北、淮南一代連續十月幹旱,災情十分嚴重。神宗為此憂心忡忡,竟也開始相信這是上天的某種警告,並對自己繼位以來所實行的一系列新法進行反思。正在此時,一個叫鄭俠的小官員到開封街頭畫瞭幅《流民圖》秘密呈送神宗,圖中所描繪的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的悲慘景象使神宗大受震動。在這種情況下,神宗偏聽偏信,以為一切都是變法的錯,於是在第二天,沒有征詢王安石的意見,他就下令暫罷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18項法令。  王安石知道後,異常失望,但又無可奈何,他向神宗慨嘆道:“天下事像煮湯,下面加一把火,接著又潑一瓢水,哪還有燒開的時候呢?”  應該說,王安石說的是對的,他的話可謂擊中瞭宋神宗的軟肋。雖然一心想變法圖強,卻又優柔寡斷,在原則性問題上始終與反對派妥協,這應該說是釀成“熙寧變法”悲劇也是造成他本人悲劇命運的致命傷。  當然,作為大宋帝國的董事長,在變法問題上幹預過多,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是釀成熙寧變法悲劇及宋神宗本人悲劇命運的又一致命傷。  比較起來,當年,在商鞅變法時,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公元前338)卻根本不像宋神宗這樣。自從選定商鞅擔綱改革,秦孝公便完全隱到幕後,全然由商鞅做主,即使是在處理自己的兒子、11歲的太子駟窩藏罪徒一事上,他也不出來幹預,而是任由商鞅全權處置。這也正是商鞅變法盡管阻力很大但卻得以堅決執行的最重要原因。  而反觀王安石變法,卻受到很大掣肘,不僅反對派處處從中作梗,連神宗本人也時不時地出來幹預一下,妥協一下,結果,不僅反對派對神宗極為不滿,就連王安石等一些改革派也對他頗有怨言,這就難怪王安石在極度失望後會撂挑子走人,棄他而去!  所以,到瞭最後,由神宗推行的改革竟然成瞭他一人獨自導演獨自演出的獨角戲,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無論是“熙寧變法”還是宋神宗本人,都整個兒是一個悲劇。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時彥簡介 宋朝神宗時期狀元左司員外郎時彥生平

  時彥(?—1107),字邦彥,河南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己未科狀元。存詞僅一首。  時彥少年好學,孜孜不倦。中狀元後,被授笠書潁州判官,入為秘書省正字,累官至集賢校理。紹聖中(1094—1098),遷左司員外郎。因出使遼國失職,被罷免。不久,官復集賢院校理,提點河東刑獄。蹇序辰出使遼國回來,彈劾時彥擅自接受遼國賞賜,匿而不報,使之又被罷官。徽宗即位(1101),召為吏部員外郎,擢起居舍人,改太常少卿,以直龍圖閣為河東轉運使,加集賢殿修撰,知廣州,未及赴任,拜為吏部侍郎,徙戶部,為開封府尹。當時,都城開封苦於盜賊橫行,治安混亂,時彥強化治安,使開封城坊邑寧靜,盜賊斂跡,監獄屢空。數月之後,遷工部尚書,進吏部。不久,病逝於任上。時彥工於詩詞,《全宋詞》中有其作品。

歷史上最懶的皇帝是誰?明神宗朱翊鈞簡介

  歷史上最懶的皇帝是誰?要問歷史上最最懶惰的皇帝是誰?毫無疑問非明神宗朱翊鈞莫屬。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作為一國之君,上朝處理朝政是應該做的,偶爾幾天或幾月身體異樣不理國事尚可理解,但說有皇帝連續二十八年不聞不問國事,實在是說不過去,算是登上又一項皇帝之最瞭,把他稱為最懶惰之首理不為過也。  明神宗,明穆宗長子,在6歲時被立為太子,穆宗死後,10歲的朱翊鈞即位,改年號萬歷。朱翊鈞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萬歷前十年,大學士張居正輔助神宗處理政事,社會經濟發展較好。神宗20歲時,張居正逝世,神宗開始親政,有一段時間還能勤於政務,後期因種種原因而“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近三十年。   明神宗朱翊鈞簡介:  中文名:朱翊鈞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公元1563年  逝世日期:公元1620年  職業:皇帝  主要成就:萬歷援朝戰爭、平定寧夏之亂、平定播州楊應龍之亂  父親:朱載垕  年號:萬歷  謚號:孝顯皇帝  廟號:神相關閱讀推薦:張居正的後代 揭秘萬歷首輔張居正的後代簡介萬歷皇帝的後妃 萬歷皇帝朱翊鈞有幾位皇後?萬歷朝鮮之役:中華武將VS倭寇頭目揭秘:萬歷時期明朝軍隊援朝初戰平壤受挫真相明神宗朱翊鈞簡介 明神宗萬歷皇帝專寵鄭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