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神武

揭秘唐憲宗李純:中晚唐時期英明神武的中興之主

  【簡介】  唐憲宗李純,漢族,原名李淳,被立為皇太子以後改名。他是唐順宗長子,大歷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長安宮中。憲宗即位以後,經常閱讀歷朝實錄,每讀到貞觀、開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憲宗以祖上聖明之君為榜樣,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比較註重發揮群臣的作用,敢於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都是很晚才退朝。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從而取得瞭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並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瞭唐朝的中興氣象。長期以來,唐朝皇帝得到評價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憲宗。憲宗沒有能夠像太宗和玄宗那樣開創一個輝煌盛世,卻能夠和他們並駕齊驅、相提並論,這也正說明瞭他的不同尋常。  【生平】  李純出生時,正是皇曾祖代宗的晚年。他出生的第二年,祖父德宗即位,父親順宗被立為太子。李純幼年懵懂之時,長安城裡就發生瞭“涇師之變”,倉皇出逃的德宗沒有能夠保障宗室子弟的安全,那些沒有及時撤離者有77人死於叛軍之手,這使德宗一直痛疚不已。李純六七歲的時候,德宗剛剛重返長安。有一天,李純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樂,問他:“你是誰傢的孩子,怎麼在我的懷裡?”李純道:“我是第三天子。”這一回答使德宗大為驚異,作為當今皇上的長孫,按照祖、父、子的順序回答為“第三天子”,既聞所未聞,又很契合實際,德宗皇帝不禁對懷裡的皇孫增添瞭幾絲喜愛。貞元四年(788)六月,11歲的他就被冊封為廣陵郡王。  唐憲宗自幼遭遇戰亂,他自身的傢庭關系也很有些混亂。他的母親王氏曾是代宗的才人,另外有位同父兄弟被祖父德宗收養為子。憲宗自己的婚姻關系也有些奇特。貞元九年(793),時為廣陵王的憲宗娶瞭郭氏為妻。郭氏,是尚父郭子儀的孫女,她的父親是駙馬都尉郭曖,母親是代宗長女升平公主。升平公主與郭曖之間的故事後來被人編成瞭一出《打金枝》的戲劇,流傳很廣。郭氏由於母親是唐代宗長女,這樣算來,郭氏與順宗是表姑侄,郭氏就長瞭憲宗一輩。或者說,論輩分,憲宗要比自己所娶的妃子郭氏低瞭一輩。他們成婚後,時為皇太子的順宗因為郭氏母貴,父、祖有大勛於王室,對這位兒媳表示出無比的寵愛。憲宗自己對這位妃子似乎也不怎麼冷落,因為,貞元十一年(795)時,也就是他們婚後兩年,郭氏就生瞭兒子李宥,他就是後來的唐穆宗。  貞元二十一年(805)四月六日,他被冊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權勾當軍國政事,即代理監國之任。八月四日,憲宗得父皇傳位,八月九日正式即位於宣政殿。這一年,憲宗28歲。他從一個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權力的頂峰,僅僅用瞭4個月的時間。這一刻確實來得太快瞭。難道有什麼神力相助嗎?正是因為這一緣故,憲宗的登基伴著順宗的內禪一直被人們猜疑著。憲宗登基前後,也的確有一些無法弄清楚的秘密。我們可以列舉這樣一些事例略做說明。   其一,憲宗剛剛被立為皇太子以後,“二王”集團的陸質借侍讀之機有所規勸,被憲宗制止:“陛下令先生為我講解經義,怎麼還扯其他的事?”說明此刻的憲宗有自己的政治見解。也就是說,憲宗在這一過程中未必是被動的,也似乎不會不知情。  其二,在這年六月最早動議皇太子監國的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在八月十七日,突然暴病而死,時年61歲。這是偶然的巧合還是事出有因,很值得索解。與韋皋上表差不多同時,荊南的裴均、河東的嚴綬也不約而同地給朝廷發來表章,內容竟然也與韋皋的相同。劍南、荊南和河東,三地節度使相距何止千裡,如果沒有幕後的指使,這樣的步調一致真的很難理解。那麼,幕後的指使是誰?從當時的蛛絲馬跡來說,就是那些在宮中掌握禁軍、擁立憲宗的宦官。  其三,在順宗以太上皇身份遷居興慶宮以後,憲宗是不是還允許群臣和他相見?當事人劉禹錫在《劉子自傳》中說:“當時太上皇身體有病,宰相大臣都不能得到召對。而宮掖事秘,建桓立順,功歸貴臣。”直接用東漢末年順帝、桓帝被立的故事比附憲宗的即位,無法不給人這樣一個強烈的印象:在此事過程中有外人無法明知的隱情。  其四,發生瞭羅令則密謀廢憲宗另行擁立的怪事。這年十月,山人羅令則從長安前往秦州,矯太上皇詔令,向隴西經略使劉澭請兵,謀劃廢憲宗另立皇帝。結果,劉澭告密,逮捕瞭羅令則,憲宗一方面以名馬金銀財物厚賜劉澭,另一方面詔令禁軍審問羅令則,將其黨羽杖死。此事的出現與因果存在很多疑點,但是對於憲宗來說,最大的便利是借機誅殺瞭政敵。  其五,舒王李誼之死。舒王在德宗時一直是順宗政治上的強大競爭者,來自宮中的宦官等勢力也一直看好他。羅令則矯詔廢立,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利用這樣的政治慣性擁立舒王。但是,當憲宗即位,舒王的政治價值在宦官眼裡也就自然喪失,所以,在劉澭將羅令則押送到長安以後,舒王也就非死不可。《資治通鑒》和舊史中都說他在永貞元年十月戊戌“薨”,這應該與憲宗即位後的政治局面有關。相關閱讀推薦:青樓歌妓杜秋娘與唐憲宗李純的愛情故事唐朝美女杜秋娘簡介 唐憲宗李純寵妃杜秋娘生平唐憲宗李純懿安皇後:唐後期影響最大的一位賢後揭秘:韓愈遭貶之始末 隻因唐憲宗李純重用酷吏唐憲宗李純簡介 開創唐朝最後一個盛世的皇帝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其六,太上皇順宗之死。憲宗在元和元年(806)正月初一率群臣為太上皇上尊號,正月十八日,憲宗下詔宣稱太上皇“舊恙愆和”,說是舊病沒有治愈,這就等於是向天下宣佈瞭太上皇的病情,此舉十分罕見。憲宗又說“親侍藥膳”,從當月十六日以後,暫時不聽政。然而,在十九日,也就是宣佈太上皇病情的第二天,順宗就死於興慶宮,同時遷殯於太極殿發喪。這就難怪有人估計太上皇早就死瞭,正月十八日向天下通報太上皇的病情,就是為掩蓋太上皇被害死的真相。殊不知,這樣做是欲蓋彌彰,公佈太上皇的病情,恰恰暴露出憲宗和宦官的做賊心虛,暴露出太上皇之死的可疑。  將太上皇順宗直接殺死,正是擁立憲宗的那些人為瞭消除一切可能的隱患,打消那些有著和羅令則等一樣想法的人的幻想,目的最終自然不外乎是穩固自己的地位。而憲宗個人在當時早已是成熟的年齡,整個過程他自然不會茫然不知,權力的誘惑自然不會使他拒絕對太上皇用粗,利欲熏心,更何況九五之尊!元和十四年(819)七月,群臣討論給憲宗上尊號時,一個宰相主張加“孝德”二字,另一位宰相崔群認為“睿聖”的尊號已經可以包括其含義,不必再加“孝德”,憲宗聽瞭怒不可遏,竟然把崔群貶到湖南任瞭一個觀察團練使。憲宗對“孝德”二字如此在乎,正說明他“內有慚德”,心中有所顧及,這從側面反映出他很有可能參與瞭逼順宗內禪的事件。總之,在永貞內禪、憲宗即位的過程中,一定有隱秘而又不能明言的內容。韓愈與宦官俱文珍關系尚好,在他所作的《順宗實錄》中也隱約透露出瞭宦官對順宗相逼的痕跡,以致憲宗即位以後,俱文珍等屢屢說其記載內容不實,要求下詔進行修改。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為瞭掩蓋事實真相。  依靠宦官的擁立和發動宮廷政變而迅速取得瞭最高權力的憲宗,一登基就在政治上大顯身手瞭。看來,皇帝的政治作為與他獲取權力的途徑是否合法,絕對沒有直接的關系。憲宗之前的太宗和玄宗,莫不是如此。  但同時憲宗的皇位是由宦官逼迫獲得的,因此他信用宦官,他的軍隊中有許多將軍是宦官,而且有些擁有很高的軍權。820年他自己被宦官陳弘正殺害,享年43歲,在位15年,死後謚號為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   【元和中興】  憲宗是個奮發有為的皇帝,他即位後,“讀列聖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竦慕不能釋卷”,他把“太宗之創業”、“玄宗之致理”,都當作效法的榜樣。為瞭糾正朝廷權力日益削弱、藩鎮權力膨脹的局面,他提高宰相的權威,平定藩鎮的叛亂,致使“中外咸理,紀律再張”,出現瞭“唐室中興”的盛況。  憲宗最主要的功績是改變瞭對藩鎮的姑息政策。元和元年(806),憲宗剛剛即位,西川節度使劉辟就進行叛亂。憲宗派左神策行營節度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營兵馬使李元奕等率軍前往討伐。劉辟屢戰屢敗,最後徹底潰敗被俘,被送到長安斬首。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元和九年(814)九月,彰義(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匿喪不報,自掌兵權。朝廷遣使吊祭,他拒而不納,繼又舉兵叛亂,威脅東都。第二年正月,憲宗決定對淮西用兵。淮西節度使駐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地處中原,戰略地位重要。自李希烈以來,一直保持半獨立狀態,憲宗對其用兵,正是改變這種狀態的決心表現。  對淮西用兵,震動很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感到威脅,就采用聲言助官軍討吳元濟,實際上支持吳元濟的商面派手法,企圖鞏固自己的地位。他首先派人暗中潛入河陰漕院(今河南滎陽北),殺傷十餘人,燒錢帛三十餘萬緡匹,谷三萬餘斛,把江、淮一帶集中在這裡的租賦都燒毀瞭。接著,又派人到京師暗殺瞭力主對淮西用兵的宰相武元衡。不久,又派人潛入東都,打算在洛陽焚燒宮闕,殺掠市民,後因事泄未能得逞。  李師道的恐怖手段,雖然也曾使一些人動搖,但憲宗始終堅持用兵。元和十二年(8l7)七月,憲宗命自願親赴前線的裴度以宰相兼彰義節度使。裴度立即奔赴淮西,與隨鄧節度使李愬等,大舉進攻吳元濟。九月,李愬軍首先攻破蔡州,大敗淮西軍。吳元濟沒有料到李愬軍快速異常,毫無防備地束手就擒。持續三年的淮西叛亂宣告結束瞭。  吳元濟敗死,李師道恐懼,初欲獻地歸順朝廷,並以長子入侍為質,後又舉兵叛唐。元和十三年(818)七月,憲宗調宣武、魏博、義成、武寧、橫海諸鎮前往討伐。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李師道內部矛盾激化,其都知兵馬使劉悟殺李師道,淄、青、江州地復為唐有。

“金蟬脫殼”之計成就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北齊霸業

  導讀: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非一支筆、一卷書所能書寫,而以一部奇書《三十六計》為主線,卻能延展出一部浩瀚的中國政治史。《三十六計與中國政治》以與眾不同的視角為你縱說歷史風雲、解讀中國政治。依“聲東擊西”之計,北魏孝文帝於公元494年遷都洛陽,之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取得瞭南北朝各國所不及的輝煌成就。但是,隨著生產的發展和鮮卑貴族漢化的加深,北魏統治者日趨腐化,吏治逐步敗壞。北魏為瞭阻止柔然南下的威脅,東起赤城(今屬河北),西至五原修築長城,在沃野六鎮等沿邊要害處設置軍事據點。人民不堪朝廷重壓,正光四年(523年)終於爆發瞭六鎮起義,此時出現瞭一個小物——在邊境隊伍中當隊主(班長)的高歡。  高歡,字賀六渾,勃海修人(今河北景縣)。其六世祖高隱曾為晉朝的太守,三位先祖又曾仕慕容氏燕國,但到他父親高樹生時傢世早已淪落,高歡的少年時代確是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不過《北史》載:“神武(即高歡)性深密高岸,終日儼然,人不能測。機權之際,變化若神。至於軍國大略,獨運懷抱,文武將吏,罕有預之。”高歡自小生長於邊鎮,周圍都是終日舞槍弄棒的鮮卑軍人,受此影響,成年後他很快就在邊鎮隊伍中當上瞭隊主。六鎮起義後,北魏權臣爾朱榮聯合柔然一同鎮壓,擊殺起義軍首領破六韓撥陵,俘二十多萬兵民,高歡就是被俘後得到爾朱榮的賞識。不久,爾朱榮將太後及大臣兩千餘人殺死,控制朝政,此後內亂不止。   爾朱榮有一次忽然問左右:“哪天我死瞭,誰能夠做軍中統帥呢?”周邊人都回答:“爾朱兆(爾朱榮族弟)”。爾朱榮不以為然地說:“爾朱兆雖然勇猛善鬥,但能統領的人馬不過三千左右,軍馬多些他就亂瞭陣法。能代我統軍的,隻有賀六渾(高歡)。”爾朱榮雖然對高歡頗為欣賞,同時又產生戒心,一方面指醒爾朱兆要暗加提防,一方面把高歡遠調為晉州刺史。不久,爾朱榮為魏莊帝誅殺,爾朱傢族紛紛乘機反叛朝廷,身為一方之將的高歡審時度勢,又打上瞭爾朱氏領下(以爾朱榮為首)的主意。  六鎮造反的降兵被遷置河北後,不斷受到爾朱氏契胡兵士的凌暴,被殺過半仍造反不已。剛剛縊死魏莊帝、掌握魏國朝政的爾朱兆對此感到頭痛,向高歡咨詢意見。高歡回答:“六鎮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殺掉,大王您應選心腹之人去統領他們。再有反叛,就歸罪其將領。”爾朱兆覺得建議很好,就問誰能去當統領。一席飲酒的賀撥允建議讓高歡去統領六鎮降兵。此建議正合高歡心意,因為他早已有瞭“金蟬脫殼”的計謀。   “金蟬脫殼”是三十六計的第二十一計,屬混戰計: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所謂“存其形,完其勢”,是指保存陣地已有的戰鬥形貌,進一步完備繼續戰鬥的各種態勢;“巽而止蠱”語出《易經·蠱》卦,意是暗中謹慎地實行主力轉移,乘敵不經意之際脫離險境。  “金蟬脫殼”的本意是:蟬在蛻變時,本體脫離皮殼而走,隻留下蟬蛻還掛在枝頭。此計用於軍事,是指通過偽裝擺脫敵人,實現我方戰略目標的謀略。穩住對方,撤退或轉移,決不是驚慌失措,消極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內容,不僅使自己脫離險境,還可利用分兵轉移的機會巧妙出擊。但是,高歡佯裝大怒,罵道:“現在天下事都聽爾朱兆王爺的,你是什麼東西,王爺沒發話能輪到你說三道四!”爾朱兆很感動,覺得高歡忠心耿耿,於是趁酒勁宣佈他為六鎮降兵統軍。高歡心中大喜過望,立刻馳奔陽曲川,建立統軍大營。至此,高歡完成瞭其“金蟬脫殼”的第一步。相關閱讀推薦:致命魅惑的美女馮小憐:五件事令北齊後主身死國滅歷史上的斛律光:北齊戰將可不止有個蘭陵王!揭秘北齊權傾一時女權臣陸令萱:讓皇帝言聽計從!揭秘北齊胡太後私密後宮生活:胡太後幾個男寵?揭秘北齊胡太後:為何不做太後“下海”做妓女高歡簡介 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北齊神武帝高歡生平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在曲川建軍營統六鎮降兵不久,為瞭遠離爾朱兆,擺脫他的威脅和控制,高歡以山西霜旱災多,兵士沒有糧食為由,請求移師山東,解決軍糧問題。爾朱兆長史慕容紹宗見書立即勸道:“不可!現在四方亂起,人懷異望。高公雄才蓋世,又握兵於外,正如借蛟龍以雲雨,一旦移師再也不能控制他瞭。”爾朱兆勇而無謀,說自己和高歡是拜過把子的兄弟。慕榮紹宗說:“親兄弟尚不可信,何況是把兄弟!”爾朱兆大怒,把慕容紹宗關進牢房,下令高歡移軍山東。  高歡率軍自晉陽出發,中途遇見爾朱榮的老婆帶著大車、小車的財物從洛陽返山西,有好馬三百匹,高歡派兵將馬搶為己有,爾朱兆聽後大怒,忙把慕容紹宗放出來問計。慕容紹宗說:“高歡現在還跑不掉。”爾朱兆自己親率軍隊追趕,追至襄垣時恰值漳水暴漲,高歡隔河拜謝:“我借馬是為瞭用來抵禦山東盜賊。如果您相信讒言,我就過河受死,隻怕您把我殺瞭,我屬下這些人馬上就叛亡而去。”爾朱兆膽大無腦,策馬渡水,與高歡在營帳間坐定,歡飲極醉,又殺白馬盟誓。夜間,高歡屬下尉景埋伏壯士要殺掉爾朱兆,高歡阻止說:“現在殺瞭爾朱兆,他的黨羽一定奔歸聚結報仇,我們馬少兵饑,不能相敵,將成大禍。”轉天早晨,放爾朱兆歸營。  巧妙運用“金蟬脫殼”之計,高歡終於走出爾朱勢力范圍,率軍山東後嚴肅軍紀,秋毫無犯,深受擁戴,不久後在信都起兵。為瞭名正言順,高歡與屬下擁立魏朝宗室、渤海太守元朗為帝。歷經爭戰爾朱一門盡滅,高歡立平陽王元修為帝,即北魏孝武帝。孝武帝納高歡女兒為皇後,但他一心想擺脫高歡的束縛,於是重用宇文泰討伐高歡,卻被宇文泰毒殺。534年,高歡擁立北魏孝文帝年僅11歲的曾孫元善見為孝靜帝,是為東魏;535年,宇文泰立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與高歡所建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是為西魏。從此,魏朝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北朝開始瞭長期對峙的局面。   整個東魏統治時期,政權一直掌握在高歡傢族人手中。《北史》記載:“(高歡)聽斷昭察,不可欺犯,知人好士,全護勛舊……雅尚儉素,刀劍鞍勒無金玉之飾。少能劇飲,自當大任,不過三爵。居傢如官,仁恕愛士。”其中對高歡雖不無溢美之辭,但基本不失公允。高歡征戰一生,從六鎮一個戍卒熬到魏朝的王爺,並成為北齊實際的開創者(550年,其子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北齊),可謂一生無憾。他出身孤弱,恰逢亂世,一生陷陣,足智多謀,運用“金蟬脫殼”之計成就霸業,也可說是不負平生!高歡執政期間,東魏的經濟實力及人口數量都居當時各國之首,成為南北朝末期後三國時代的佼佼者。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高歡簡介 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北齊神武帝高歡生平

  北齊神武帝高歡(496年-547年),鮮卑名賀六渾,祖籍渤海調蓨(今河北景縣南)。北朝東魏權臣。因祖犯法,遂移居懷朔鎮(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北,一說內蒙古固陽),成為鮮卑化漢人。他曾參加杜洛周起義軍,繼歸葛榮,為親信都督。後判降爾朱榮,並收編六鎮餘部,鎮壓青州流民起義,任第三鎮酋長、晉州刺史。他竭力調和漢胡關系,依靠鮮卑族和漢土族高門,擴充政治實力。普泰二年(532),一舉消滅爾朱氏殘餘勢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逼走孝武帝,西奔長安依宇文泰,另立孝靜帝並挾其遷都鄴城。因鄴城殘破,他令仆射高隆之負責新建鄴城南城。城呈龜形,結構嚴謹、佈局合理、殿堂樓閣、豪華奢糜、殿旁有殿、樓後有樓、繁復迷離、不可勝數。仙都苑中建有五嶽五海。高歡專擅東魏朝政16年,死後,其子高洋代東魏稱齊帝,追高歡為神武帝。  高歡是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北齊的實際創建者。小字賀六渾。祖籍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東)人。其子高洋稱帝後,追尊為太祖獻武帝(後被改尊為高祖神武帝)。高歡的先祖因犯罪徙居懷朔鎮,世居北邊,生活習俗鮮卑化。東魏的建立,他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  高歡為人深沉,富於機謀。善用人,不問地位高低,唯才是舉。治軍嚴明,將士樂為效死。孝武帝想依靠據有關隴的宇文泰以消滅高歡,計劃不成,於永熙三年逃奔長安。高歡在洛陽立孝靜帝元善見,是為東魏。535年,宇文泰殺孝武帝,立文帝元寶炬,是為西魏。東西魏皇帝,實際是高歡、宇文泰分別操縱的傀儡。  他統治時期,梁雖然有北伐,但與東魏的關系仍以頻繁通使為主。高歡害怕北方士大夫望梁朝為正朔所在而投奔江南,也無意南向擴張疆土。魏分東西以後,彼此抗爭,柔然的傾向對東西魏有舉足輕重之勢。高歡娶柔然公主,表示對柔然結交求和。孝靜帝即位,高歡因此決定遷都於鄴,他多次與西魏作戰,雙方各有勝負。546年,高歡悉舉山東之眾攻西魏,圍攻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50餘日,士卒戰死病死者7萬人,被迫退軍。高歡智力皆困,而發病。次年高歡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