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科學

優秀說課稿模板—科學|經典語錄大全

優秀說課稿模板—科學 寄語:一篇好的說課稿,所有的內容都要囊括,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重點是教學過程,最後是板書設計,缺一不可,時間靠自己把握,如果說課時間不充裕,著重教學過程,在說課過程中要突出科學的教育理念,希望我的分享能幫到大傢,歡迎閱讀。 尊敬的各位老師,上午好!我是 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 》(板書課題)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成語典故_“井水不犯河水”原指天文現象:三個星座互不幹擾

  “我們知道‘井水不犯河水’是用來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這個詞從字面上看也很好理解,屬地下水的井水和屬地表水的河水之間互不相通,自然互不侵犯。   但是,這‘井水’和‘河水’最初可並不是指地上的水而是天上的!”在華少的解讀下,似乎又有顛覆“三觀”的故事出現,原來,“井”原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位於現在的雙子座,也叫做東井,就在銀河附近,而“河”指的就是“銀河”,“在東井的東北和東南,還有兩個名叫‘北河’和‘南河’的著名星座,它們被古人視為銀河的守衛者,一旦發生什麼異變,人間就將遭殃。所以,古時人們說‘井水不犯河水’,指的就是‘東井’、‘北河’、‘南河’三個星座互不幹擾、和諧共處的天文現象。”   自李世民之後,本周的節目為觀眾解讀瞭漢太祖劉邦的故事。“現在不少影視文學作品中喜歡把出身市井的漢太祖劉邦塑造成地痞無賴的形象,而史書中也確實存在著關於劉邦無賴的記載,並且給予劉邦此評價的不是別人,正是劉邦的父親。”   不過,當時劉邦父親所說的“無賴”卻與現在大有不同,“但劉邦父親用這個詞指責劉邦時,卻是恨其沒有大志,不幹活沒有收入。原來,劉邦年少時十分我行我素,不愛勞動,沒有產業可以依仗。劉邦的父親看到兒子這樣十分焦急痛心,一時氣憤便責罵劉邦是無賴,還說他比不上他二哥。”原來“無賴”一詞到元代時才漸漸開始有瞭現在霸道、蠻橫的意思。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關於探索科學的名人名言

研究真理可以有三個目的:當我們探索時,就要發現到真理;當我們找到時,就要證明真理;當我們審查時,就要把它同謬誤區別開來。—帕斯卡(法國) 33.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時,這些弊病是很快就會消滅的,而謬誤的弊病則與謬誤始終相隨。—狄德羅(法國) 34.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為可貴。—愛因斯坦(美國) 35.追求客觀真理和知識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標。—愛因斯坦(美國) 36.在真理的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嬉笑中垮臺!—愛因斯坦(美國) 37.我要做的隻是以我微薄的力量為真理和正義服務,即使不為人喜歡也在所不惜。—愛因斯坦(美國)

關於科學的名人名言

1、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2、科學經歷的是一條非常曲折非常艱難的道路。——錢三強   3、生產力也包括科學。——馬克思  

有關科學的名言警句

  1、科學始終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個問題,也就永遠不能解決一個問題。 蕭伯納   2、科學如同大海,要求奮不顧身的拼搏。 蘭道   3、科學的未來隻能屬於勤奮而謙虛的年輕一代! 巴甫洛夫

關於科學的名人名言

  1、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因為她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學者是屬於祖國的。   2、在科學著作中,你最好讀最新的書,在文學著作中,你最好讀最老的書。古典文學作品永遠不會衰老。   3、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假定你們每個人有兩次生命,這對你們說來也還是不夠的。   4、科學是使人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途徑。   5、科學要求每個人有極緊張的工作和偉大的熱情。   6、要學會做科學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實,對比事實,積聚事實。

身為科學愛好者的康熙帝 為何對科學新知出爾反爾

  導讀:康熙皇帝生於1654年,去世於1723年。牛頓生於1642年,去世於1727年。牛頓比康熙皇帝大12歲,他們是生活在同時代的人,二人還有相似之處,就是對新知識的興趣。不過,兩人有著根本的不同。牛頓對待新知識是一種信念、一種人生、一種對科學的追求,而康熙皇帝對待新知識是一種好奇心理的驅使。  康熙皇帝對於一些西洋知識的偏好,我們不能忽視這麼一個小概率事件,那就是湯若望的進言。湯若望,德國傳教士。出生於德國科隆一貴族傢庭,取漢名為湯若望,是活躍於我明清之際的西方著名傳教士。還在大明王朝的l630年進京,繼任已故教士鄧玉函之職,協助徐光啟共同編成《崇禎歷書》,曾獲崇禎皇帝特賜“欽褒天學”匾額一塊。1644年,中國江山易主,滿清入主北京,八旗兵圈地占房,驅趕城中居民。湯若望據守在北京宣武門內天主堂(俗稱南堂)。他上書清帝,懇請仍居原寓,照舊虔修,理由是未竣歷書版片、天象儀器、書籍和教堂禮器等,不能在三日內悉數搬遷,且損壞後難於修復。湯若望遇到瞭開明的清攝政王多爾袞,第二天便得到旨諭:恩準西士湯若望等安居天主堂。後清於順治二年(1645)頒行新歷——《時憲歷》,並任湯若望為欽天監監正(五品官),類似於我們今天的中國天文臺臺長兼國傢氣象總局局長。湯若望深得順治皇帝福臨賞識,尊稱湯若望為“瑪法”,滿語意為“尚父”。順治病危時,議立嗣君。順治帝因皇子太小,想立皇弟為君。皇太後的意思是立皇三子,今天看來就是相當於還拽著父母衣襟要巧克力吃的適齡少年兒童,8歲的玄燁。當時湯若望秉持科學精神向順治進言,玄燁出過天花,現身體已康健如常,可終生免疫,宜立玄燁為君。這恐怕是古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外國人幹涉中國大政,而且幹涉的那個好啊還真值得我們慶幸!依據康熙帝與孝莊皇太後的親密關系,我們有理由猜測康熙帝知道湯若望的進言,愛屋及烏,開啟瞭他對近代西洋知識的好感之情。1669年,康熙帝在剪除鰲拜勢力親政後,和孝莊皇太後攜朝中大臣,親臨湯若望墓地,按照中國禮俗悼祭他,之前稱他“鞠躬盡瘁”,“恤死報勤”。   1688年11月18日,康熙二十七年十一月初六,就是牛頓發表其巨著的前一年,英國發生革命,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康熙帝在紫禁城親切接見來自法國的“國王數學傢”洪若翰、張誠、白晉、劉應等五位耶穌會傳教士,他們是以法王路易十四的數學傢身份、經過三年長途跋涉抵達北京的。五年後即1693年,康熙帝身患多年的尼疾,洪若翰、劉應用西藥奎寧(金雞納霜)治好他的病。康熙大悅,將原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的府邸及附近一塊地方賜給他們,以建立天主堂用,這又大大刺激瞭康熙帝對傳教士們帶來的西洋知識的興趣。後據白晉描寫:“康熙皇帝精通瞭幾何學原理,取得瞭很大進步,以至於一看到某個定律的幾何圖形,就能立即想到這個定律及其證明。”“有時他親自用幾何方法測量距離、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寬度”。他簡直可以和他的洋老師們比肩而坐探討問題,而康熙帝更感興趣的則是法國人帶來的天文望遠鏡,他把它們擺放在自己的房間裡,可以說是愛不釋手。法國科學傢巴斯加於1642年發明的手搖計算機,康熙皇帝令傳教士為他仿制成功,以便於計算。1713年康熙帝指定皇三子胤祉組織成立“蒙養齋算學館”,館址設在暢春園,它被譽為中國的“皇傢科學院”。在此之前的1662年英國倫敦皇傢學會、l666年的法國巴黎皇傢科學院相繼成立。英王、法王、康熙帝,同屬封建時代的帝王,但是中國的皇傢科學院隨著康熙的逝去而煙消雲散,英、法兩國的則源遠流長,直到今天。不過蒙養齋並非隻拿經費不結果的衙門,它融匯當時西方科學成就,編撰成瞭包含有天文數學樂理等內容的、中國科技史上高水平的總結性巨著《律歷淵源》。相關閱讀推薦:北方邊患決定長城的使命:康熙天下一統卻廢長城揭秘:誰曾被康熙皇帝稱為“天下清官第一”?揭秘:康熙帝的“左膀右臂”—索額圖與明珠之爭揭秘:康熙皇帝為何對爺爺輩的忠臣鰲拜痛下殺手誰是蒙蔽康熙帝二十年的幕後間諜?外國間諜是誰康熙晚年儲位之爭:歷史上康熙皇帝是死於非命嗎?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但是令當時在華西方學者也想不到的事情出現瞭,l715年,就是康熙皇帝下令禁止在科舉考試中出現任何與天文歷法有關的內容,也不允許主考官和考生涉及這些內容,這些近代科技的前哨人馬成為皇帝自己的一個業餘愛好把玩把玩而已。三年後的l718年,在康熙帝主持下,傳教士和大清學者型官員們不辭辛勞完成瞭一幅全國地圖《皇輿全覽圖》,它采用當時先進的經緯網、梯形投影法制成的地圖,令英國科技史專傢李約瑟博士贊嘆道:“它不僅是亞洲所有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所有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直到1934年,它一直是我國編繪各類地圖的主要藍本。當年法王路易十四在看到他的《法國地圖》後,不無幽默地說:“先生們,你們把我的王國砍掉瞭三分之一。”而我們的《皇輿全覽圖》之後被深鎖紫禁城,對於西方的新知識,康熙帝提出“節取其技能,而禁傳起學術”的基本原則,大清對科學的探求也就瞬間即逝。法國科學史傢詹嘉琳認為,中、法兩個最高級別的科學機構,“一個是為瞭取得新發現,一個是為瞭整合舊知識”,可謂一語中的。康熙帝還大規模地主持編修瞭《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明史》等共計60餘種,2萬餘卷圖書,為保存和弘揚中國古代文化做出瞭貢獻,這也成為盛世功勞簿上的一筆。而對於康熙皇帝,前國民黨大老邵力子於l944年這樣評價道:“對於西洋傳來的學問,他似乎隻想利用,隻知欣賞,而從不註意造就人才,更不註意改變風氣;梁任公曾批評康熙帝,‘就算他不是有心窒息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據我看,這‘窒息民智’的罪名,康熙帝是無法逃避的。”處在相同起點上的大清不僅不在闊步前進,一個令人作嘔的轉身舉起瞭鉗制思想的屠刀。  1684年11月,英國著名天文學傢哈雷前往劍橋大學拜會牛頓教授,將使世界震驚的那一年。康熙首次南巡北返,路經山東曲阜,親自拜祭孔廟,並行“三跪九叩禮”,奉孔子為“萬世師表”,我們今天一說起教師,就說人傢是為人師表的,也許與此有關。康熙帝會見瞭孔子的第64代孫、古典戲劇《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並關切地詢問瞭他的年齡、學業和傢世,合影留念估計是沒有條件,後人補繪一張《孔尚任引駕圖》以資紀念。康熙帝謙虛地聽孔尚任講述完《大學》首章後,連連贊嘆,並對陪同視察的近臣說:“皇宮內的國學教授不如尚任講得好”“此等人才宜破格任用”。不久朝廷部文來到,“從優升授國子監博士”,應該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社科院院士。四年後,任戶部員外郎(超編制的戶部官員,六品或七品銜),從此孔尚任步入仕途。這令孔尚任感激涕零,因為他曾參加科舉考試,在山東鄉試中名落孫山,看來類似於沒有通過我們今天的高考預選。不過“無心插柳柳成蔭”,孔尚任憑借一出“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戲劇《桃花扇》躋身於我國古代優秀戲劇作傢的行列。康熙皇帝尊孔的大動作還沒完,按餘秋雨先生在《一個王朝的背影》中的描述是:康熙朝“奇怪地流瀉出一種壓抑不住的對漢文化的熱忱”。康熙二十六年,即1687年,就是牛頓發表其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當年,康熙皇帝為在山東鄒縣的孟子廟親筆題詞:“孟子廟碑”;大力提倡程朱理學,使得程朱理學成為康雍乾三朝的絕對主旋律,朱熹說:“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傳子繼,道之經也。”康熙皇帝為《朱子全書》作序時強調:“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於天下”。雍正帝追封孔子的五代祖宗為“王爵”;為避孔子諱改“丘”字為“邱”,“邱氏傢族”是否源於此,還待考據學派傳人去弄吧;雍正皇帝好談佛法,曾白號“圓明居士”。乾隆帝九次南下曲阜朝拜孔廟,並將與聖賢皇後所生女兒嫁給孔子第七十代衍聖公孔憲培為妻。有次他前來拜祭孔子,看望女兒,為孔傢六代同堂而高興,題字“六代含飴”,意為六代人其樂融融,就像嘴裡含著高粱飴糖(當地特產)一樣甜蜜,“六代含飴”的高粱飴糖至今還在曲阜大街小巷包括孔府內叫賣。   如果你認為我們的大清王朝永遠就是這麼溫文爾雅,永遠有高粱飴糖吃,而沒有吃人的伶牙俐齒,那就有點不成熟。l733年1月,大清雍正十年十二月,浙江崇州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坡上,一群兵勇飛奔而來,他們撲到一座長滿蒿草的墳頭上,拿出鐵鍬,一頓狂拋。一具白骨被拋撒在瞭光天化日之下,全然不顧中國傳統文化所強調的死者入土為安的祖訓。在一陣刀斧之下,白骨化為瞭齏粉。死者名叫呂留良,已故去50年,生前主張反清復明,曾作詩言志“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這位理學人士哪曾料到死後遭此待遇,而他的在世親族或被斬殺或被充軍,傢中女眷一律抹去戶籍、貶為奴隸,正是“閉門傢中坐,禍從天上來”。又有乾隆年間,今河北一知識分子智天豹,本想拍拍馬屁,歌頌大清王朝國運長久,編寫《大清天定運數》一書,隻因寫到乾隆五十七年,書中還不避康熙皇帝玄燁的廟號“聖祖”,被認為“罪大惡極”而處死。如此種種,不勝枚舉,是為“文字獄”,即因文字買禍之意,要命的是並不全因知識分子批判朝廷,許多案子來自於朝廷的歪曲猜測,就可以將你殺頭。它橫貫康雍乾三世,從1661年康熙即位算起到l796年乾隆退位止,約l35年的光景,據不完全統計,大小案件有九十多起,它所要收拾的對象不僅是一些窮書生,還波及到朝臣大員中去。為什麼是這樣的一段時間呢?因為平定“三藩之亂”後,從軍事上再也無人能挑戰皇權,皇帝需要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做做工作保傢衛國;而大清自嘉慶道光年間起,國運衰微,嘉道兩人也沒有瞭康熙帝的雄風,常以“守成”自居,日漸放松對書生的控制。但是這一政策的惡果卻源遠流長,知識分子人人自危,大清舉國上下隻有一個愚笨而又自以為是的腦袋,再也不知道開拓創新的意思,雖然很有利於安定團結,而事實上等同於飲鴆止渴。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探索科學的名人名言

  1、科學賜予人類的最大禮物是什麼呢?是使人類相信真理的力量。   2、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   3、我堅持奮戰五十餘年,致力於科學的發展。用一個詞可以道出我最艱辛的工作特點,這個詞就是“失敗”。   4、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   5、要做的隻是以我微薄的力量為真理和正義服務,即使不為人喜歡也在所不惜。   6、科學是老老實實的東西,它要靠許許多多人民的勞動和

伽利略的故事:追求科學需要特殊的勇氣

  1564年2月15日,伽利略·伽利雷出生在意大利西海岸比薩城一個破落的貴族之傢。據說他的祖先是佛羅倫薩很有名望的醫生,但是到瞭他的父親伽利略·凡山杜這一代,傢境日漸敗落。凡山杜是個很有才華的作曲傢,生前出版過幾本牧歌和器樂作品,他的數學也很好,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但是美妙的音樂不能填飽一傢人的肚皮,他的數學才能也不能給他謀到一個好職位。大約在小伽利略出生不久,凡山杜在離比薩城不遠的佛羅倫薩開瞭一間賣毛織品的小鋪子,這完全是不得已的辦法。但是為瞭維持一傢人的生活,凡山杜隻好違背自己的意願去經商。小伽利略是凡山杜的長子,父親對兒子寄予很大希望。他發現,小伽利略非常聰明,從小對什麼事物都充滿強烈的好奇心,不僅如此,這個孩子心靈手巧,他似乎永遠閑不住,不是畫圖畫,就是彈琴,而且時常給弟弟妹妹做許多靈巧的機動玩具,玩得十分開心。小伽利略最初進瞭佛倫勃羅薩修道院的學校。在這所學校,他專心學習哲學和宗教,有段時間,小伽利略很想將來當一個獻身教會的傳教士。  但是凡山杜聽到這個情況後,立即把兒子帶回傢,他勸說伽利略去學醫,這是他為兒子的未來早已設計好的一條路。17歲那年,伽利略進瞭著名的比薩大學,按照父親的意願,他當瞭醫科學生。比薩大學是所古老的大學,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這很合伽利略的心意,但是伽利略對醫學並沒有多大興趣,他很少上課,一上課就對教授們教課的內容提出這樣那樣的疑問,使教授們難於回答,在教授們的眼裡,伽利略是個很不招人喜歡的壞學生。不過,伽利略隻是興趣不在醫學,他孜孜不倦地學習數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並且以懷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來被人們奉為經典的學說。要知道,伽利略生活的時代,正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文藝復興時代,而意大利又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當時,意大利的許多大城市,如佛羅倫薩、熱那亞和威尼斯,發展成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建起瞭商號、手工作坊和最早的銀行,出現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加上貿易往來的發達,印刷術的發明,新思想的傳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迅速。於是,人們對千百年來束縛思想的宗教神學和傳統教條開始產生瞭動搖。一個偶然的機會,伽利略聽瞭宮廷數學傢瑪竇·利奇的講課。這位青年數學傢淵博的學識,嚴密的邏輯性,特別是他在證明數學難題時的求證方法,使伽利略深深著迷。他眼睛亮瞭,仿佛發現瞭一個神奇無比的世界,這就是他夢寐以求的數學王國!他興奮極瞭,立即找到宮廷數學傢瑪竇·利奇,向他提出瞭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瑪竇·利奇原是跟隨托斯坎尼大公爵從佛羅倫薩來到比薩的,他給宮廷裡的侍童講數學,沒有想到會有一個熱心的聽眾,而且他提出的問題非常有趣,充分顯示出超群的智慧和深厚的學識功底。  當瑪竇·利奇聽說伽利略是比薩大學醫科學生時,不禁脫口而出:“啊,伽利略,你有天才,你會成為一個傑出的數學傢的。”伽利略的臉紅瞭,他談到自己對醫學的厭倦,談到父親對他的期望,也傾訴瞭自己因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學習的苦惱。“別泄氣。”瑪竇·利奇和藹地說:“你努力自學吧,有什麼困難,任何時候我都是你忠誠的朋友。”聽瞭瑪竇·利奇的鼓勵,伽利略越發刻苦鉆研數學和物理學,他把從宮廷數學傢那裡借來的每一本書,都用心地閱讀,像海綿吸水一樣地吸收下來。但是,他並不是那種迷信書本的人,那些人們認為是真理的權威結論,在伽利略的腦子裡常常帶來意想不到的疑問,他常常為此而感到苦惱,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有一次,伽利略信步來到他熟悉的比薩大教堂,他坐在一張長凳上,目光凝視著那雕刻精美的祭壇和拱形的廊柱,驀地,教堂大廳中央的巨燈晃動起來,是修理房屋的工人在那裡安裝吊燈。這本來是件很平常的事,吊燈像鐘擺一樣晃動,在空中劃出看不見的圓弧。可是,伽利略卻像觸瞭電一樣,目不轉睛地跟蹤著擺動的吊燈,同時,他用右手按著左腕的脈,計算著吊燈擺動一次脈搏跳動的次數,以此計算吊燈擺動的時間。這樣計算的結果,伽利略發現瞭一個秘密,這就是吊燈擺一次的時間,不管圓弧大小,總是一樣的。一開始,吊燈擺得很厲害,漸漸地,它慢瞭下來,可是,每擺動一次,脈搏跳動的次數是一樣的。伽利略的腦子裡翻騰開瞭,他想,書本上明明寫著這樣的結論,擺經過一個短弧要比經過長弧快些,這是古希臘哲學傢亞裡士多德的說法,誰也沒有懷疑過。難道是自己的眼睛出瞭毛病,還是怎麼回事。他像發瞭狂似的跑回大學宿舍,關起門來重復做這個試驗。他找瞭不同長度的繩子、鐵鏈,還有不知從哪裡搞到的鐵球、木球。在房頂上,在窗外的樹枝上,著迷地一次又一次重復,用沙漏記下擺動的時間。最後,伽利略不得不大膽地得出這樣的結論:亞裡士多德的結論是錯誤的,決定擺動周期的,是繩子的長度,和它末端的物體重量沒有關系。而且,相同長度的擺繩,振動的周期是一樣的。這,就是伽利略發現的擺的運動規律。伽利略不用說多麼高興瞭。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可是在當時,有誰會相信一個醫科大學生的科學發現,何況他的結論是否定瞭大名鼎鼎的亞裡士多德的權威說法。就在這時,凡山杜的鋪子裡越來越不景氣,聽說伽利略並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學習醫學,而是成天迷戀著不相幹的實驗,於是,嚴厲的父親決定停止伽利略繼續上大學,讓他回傢去當一個店員。伽利略灰心極瞭,他離開瞭比薩大學回到佛羅倫薩。但是他選擇的道路卻是不可動搖的。堅信科學佛羅倫薩一條不太熱鬧的街道,有一個門面不大、生意清淡的鋪子,這就是凡山杜開的毛織品商店。每天,當匆匆過往的行人經過這裡時,總是可以看見紅頭發的伽利略呆呆地坐在櫃臺前出神,或者旁若無人的在那裡擺弄著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像秤盤呀,鐵塊呀,盤子呀;而更多的時候,他是埋頭在書本裡,他看得那樣專心,就連他的父親大聲叫喚都聽不見。自從回到傢裡,伽利略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在父親的鋪子裡當一名店員,但是他的心裡一時一刻也沒有忘記數學和物理學。沒有起碼的學習條件,也沒有老師可以求教,他就想方設法找到一些自然科學的書籍,以頑強的毅力刻苦自學。他最喜歡的書是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和阿基米德的著作。《幾何原本》是世界上流傳下來最早的幾何學著作,而希臘科學傢阿基米德的著作,包含瞭豐富的數學與力學知識,特別是其中的一些物理實驗,對伽利略有很大的吸引力。談起實驗,伽利略的興趣最濃。還在比薩大學時,他就動手制作瞭一種“脈搏計”,這是他根據擺的運動規律設計的,可以用來測量病人的脈搏跳動的情況,很受醫生的歡迎。現在,在父親的鋪子裡,談不上實驗的條件,但他仍然用一些日常的器具來做實驗,盡管這樣做免不瞭又要挨父親的罵,他還是照幹不誤。他從阿基米德檢驗國王皇冠的實驗中受到啟發,一面重復這個實驗,一面想到這種方法的用途。當時歐洲各國的航海事業正在興起,航海業帶動瞭造船業和機械制造,采礦、冶金的發展,反過來又向科學技術提出許多新的問題。伽利略於是把他的註意力轉向合金的物理和力學性質的研究,不久,他通過測定物體在水中的重量發現,物體投入水中減輕的重量,剛好等於它排開的水的重量。  在這個重大發現的基礎上,伽利略發明瞭一種比重秤,可以很方便地測定各種合金的比重。他還寫瞭一篇論文,詳細地介紹瞭比重秤的構造原理和使用方法。這件事,很快就在佛羅倫薩和其他城市傳開瞭。1589年夏天,在佛羅倫薩的店鋪裡度過瞭4年自學生活的伽利略,由於得到宮廷數學傢瑪竇·利奇的鼓勵,特別是貴族蓋特保圖侯爵的推薦,他終於獲得瞭比薩大學數學和科學教授的職位。這時,他隻有25歲。現在,伽利略可以不必為生活發愁瞭,雖然工資不高,但是他可以在完成日常教學之外,專心從事他向往的科學研究。就在這不久,伽利略進行瞭本文一開頭介紹的自由落體實驗,他在比薩斜塔上扔下的鐵球(後來經過嚴謹的證明,伽利略並沒有來比薩斜塔上進行實驗),不僅證明瞭不同重量的物體由同一高度下落時速度是相同的,更重要的是,這個大膽的結論推翻瞭亞裡士多德的權威結論。在那些思想保守、頭腦僵化的人眼裡,這個舉動無異於挖瞭他們的祖墳,亞裡士多德的信徒們與伽利略開始勢不兩立瞭。在比薩大學呆瞭一個學期,伽利略又失去瞭職位。原因是他得罪瞭一個大公爵的親戚喬范尼。  這個喬范尼是個不學無術的人,他聲稱發明瞭一臺挖泥船,假惺惺地跑來征求伽利略的意見。當伽利略仔細觀察瞭挖泥船的模型後,直言不諱地告訴他,設計不合科學原理,根本不能使用。喬范尼碰瞭一鼻子灰,不但不接受伽利略的意見,反而固執地堅持下水實驗,結果船沉瞭。事實證明伽利略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但惱怒的喬范尼反而遷怒於伽利略,散佈流言蜚語,攻擊他是“陰險的人”。那些早就心懷不滿的亞裡士多德的信徒,乘機對他大肆攻擊,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雨。在這種氣氛中,伽利略無法在比薩大學呆下去瞭。伽利略再一次求助於蓋特保圖侯爵。這位珍惜人才的貴族再一次伸出友誼的手,他運用自己的影響,把伽利略推薦給帕多瓦大學,帕多瓦是意大利北部一個學術空氣濃厚的小城,距離美麗的海濱城市威尼斯不遠,屬於威尼斯共和國管轄。1592年,28歲的伽利略被任命為帕多瓦大學的數學、科學和天文學教授。從此,伽利略迎來瞭一生中的黃金時代。之後,伽利略在佛羅倫薩的宮廷裡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但是他的天文學發現以及他的天文學著作明顯的體現出瞭哥白尼日心說的觀點。因此,伽利略開始受到教會的註意。1616年開始,伽利略開始受到羅馬宗教裁判所長達二十多年的殘酷迫害。伽利略的晚年生活非常悲慘,照料他的女兒賽麗斯特竟然先於他離開人世。失去愛女的過分悲傷,使伽利略雙目失明。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科學研究工作。1642年1月8日,凌晨4時,偉大的伽利略——為科學、為真理奮鬥一生的戰士,科學巨人離開瞭人世,享年78歲。在他離開人世的前夕,他還重復著這樣一句話:“追求科學需要特殊的勇氣。”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裴秀簡介 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三國魏國裴秀生平

  裴秀(224—271年),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魏晉時期大臣、學者。少年時便頗有名氣,時人稱贊道:“後進領袖有裴秀。”  經度遼將軍毌丘儉推薦,被大將軍曹爽辟為掾屬,又世襲父裴潛爵位清陽亭侯,遷任黃門侍郎。曹爽被誅殺,裴秀因是其故吏而被罷免。不久後,出任廷尉正,歷任司馬昭的安東將軍及衛將軍司馬,參與謀劃軍國之政。後遷散騎常侍。在平定諸葛誕叛亂時為司馬昭出謀獻策,事後,因功轉任尚書,進封魯陽鄉侯。  曹奐繼位,進爵魯陽縣侯,遷任尚書仆射。咸熙初年,負責修改官制,提議恢復五等爵制,恢復五等制後,裴秀被封為濟川侯。又建議司馬昭立司馬炎為晉王世子。司馬炎繼位晉王,拜裴秀為尚書令、右光祿大夫,開府,加給事中。司馬炎建立西晉時,加其為左光祿大夫,封爵鉅鹿郡公。泰始三年(267年),升任司空,任內對時政多有建言。泰始七年(271年),因服食寒食散後飲冷酒而逝世,年僅四十八歲,謚號元。著有文集三卷。  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瞭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傢托勒密(PtolemaeusClaudius)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古代滴血認親究竟有科學依據嗎? 古人親子鑒定法

  揭中國古代親子鑒定:如何滴血認親?古代“滴血認親”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叫滴骨法,另一種叫合血法。滴骨法早在三國時期就有實例記載,是指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統關系;合血法,大約出現在明代,是指雙方都是活人時,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如凝為一體就說明存在親子兄弟關系。  猶太國王所羅門以善於斷案聞名。《聖經》中記載,有兩個妓女爭說一個男孩子是自己的,僵持不下時,所羅門下令把孩子殺掉,誰也別要瞭。這時有一婦人哭道別殺孩子,留下他,她願意自己死,於是所羅門就把孩子判給瞭她。因為真正愛這個男孩的人絕對是不忍心將自己的兒子劈開的。  在中國,也有類似的記載,北魏時李崇在揚州做判吏,縣民茍泰的兒子3歲時走失,以後在趙奉伯的傢中發現,但茍傢和趙傢都說兒子是自己傢的,又都有鄰證。郡縣斷不瞭這個案子。上級判吏李崇用瞭一計。他把兩個“父親”與兒子分別禁閉數日,然後突然讓獄史去告訴他們:“小兒子已得暴病死亡,快去辦喪事。”茍泰一聽,悲痛不已;趙奉伯隻是嘆瞭口氣,並無痛意。於是李崇將小兒還給茍泰,趙奉伯也叩頭伏罪。   親子關系的判定在古代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是一個難題,這兩個例子都是設法觀察父母對孩子的真情得到解決的,可以說是一種查情法。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出現瞭比這種察情法更有價值的方法——滴骨驗親法。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有一則故事,記敘山西有位商人把傢產全部托付給弟弟,自己外出經商。他客居在外,娶妻生子,十年後,妻子病死,他就帶著兒子回到山西老傢。這位商人的弟弟怕他回來索要傢產,就說哥哥帶來的孩子是抱養別人傢的,所以沒有繼承權,不能繼承哥哥的傢產。兄弟因此發生糾紛,打起瞭官司。審案的縣官是個昏庸之徒,他並不仔細詢問商人兒子的具體情況,而是照搬古人之制,采用“滴血認親”的做法來驗證父子的血緣關系,結果,父子滴血相吻合,縣令便把商人的弟弟打瞭一頓板子轟瞭出去。商人的弟弟不相信滴血驗親的結果。他與自己的兒子刺血相驗,結果血不相合。他以此為據上訴,告縣官滴血驗證哥哥和兒子的父子關系是不公正的。  鄉親們都厭惡他貪婪,便向官府作證說:“他媳婦長期與某人通奸,那兒子根本就不是他的,滴血驗親,理應不合,他還瞎鬧什麼?”  官府即把商人的弟弟之妻及所證奸夫某人拘來詢問,他們供認瞭通奸的罪證。至此,商人的弟弟慚愧而無地自容趕走瞭妻子和兒子,他自己也棄傢外逃,連自己的那份傢產也歸屬瞭他哥哥。鄉親們也都說理應如此。  對滴骨驗親的方法,紀曉嵐也提出瞭自己的看法。他提出,據老官吏講,骨肉滴血相結合在一般情況下可行。如果在寒冷的冬季,把驗血的容器放在冰雪上,溫度極低,或在夏天使用鹽或醋擦拭容器,使容器裡有酸咸的氣味,那麼,所滴之血一接觸容器,就會立即凝結,就是至親骨肉之血也不會結合。認為滴血驗親法在某種程度上可用,並不足以作為斷案餓依據,隻能做個參考。相關閱讀推薦:古代妻妾等級:古代妾和正房地位有什麼區別?揭秘古代宮女們如何為帝王守陵? 古代守陵制度隋唐男子為什麼盛行“人妖妝”?古代男子也簪花揭秘中國古代間諜工具:看看古人的竊聽器【圖】古人是怎麼上廁所的?看古人如何靠廁所致富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滴血認親”在中國傳統戲劇裡很常見,可以說是深入人心。  在三國人謝承寫的《會稽先賢傳》裡,魯迅先生輯錄的《會稽郡故書雜集》收錄瞭這則故事。大略雲:陳業的兄長渡海殞命,同船死者五六十人,因屍體腐爛無法辨認,陳業想起“親者血氣通”的古語,便將自己的胳膊劃破,讓血滴在他認為是兄長的屍體上。結果,血很快滲入骨內,據此陳業得以辨認兄屍。其他死者傢屬紛紛效仿。  滴骨驗親和合血法,按現代法醫學理論分析,都缺乏科學依據。骨骼無論保存在露天地,還是埋藏在泥土中,經過較長時間,一般情況下軟組織都會經過腐敗完全溶解消失,毛發、指(趾)甲脫落,最後僅剩下白骨化骨骼。白骨化瞭的骨骼,表層常腐蝕發酥,滴註任何人的血液都會浸入。而如果骨骼未幹枯,結構完整、表面還存有軟組織時,滴註任何人的血液都不會發生浸入的現象。因為人類的A型、B型血是能夠溶合在一起的,如果以所謂的“合血法”檢驗兩名分別是A、B血型的人,其血液雖能溶合卻沒有親子關系。   揭秘中國古代如何滴血認親?  近來,關於血型話題又多瞭起來,如在日本,相親求職招聘升遷,都要看血型。血型在日本如同中國人事檔案裡的姓別籍貫一樣,是基本資料之一。  ABABO四種類型,在現代被發現和確定,不過百餘年時間,但並不等古人不知道血型,而且重血型也不是日本人的習慣,中國古人很早就發現瞭血型的不同與遺傳關系,甚至對血液的好壞都標準,用之於祭祀。  如在商代,商王祭祀重要的神靈時,往往會選擇白牲取血,所謂白牲就是毛色純白動物犧牲。用人牲的血獻祭時,會選擇“白人”,即皮膚白皙的人(也有學者認為是“白種人”)。  在後來風俗中的“血祭地母”現象裡,往往也會選擇不同人的血來獻祭。著名人類學傢費雷澤在作品《金枝》一書中,便記錄瞭這樣的一個古代風俗:在歐洲的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中,祭祀地母神時便喜歡殺掉一名孕婦,取其血祭灑於地裡,祈求大地豐產。同時,在古代有的地方還有用童牲血祭祀神靈的現象,這都是古人在血的認識上的反映。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中國古人還很早知道血型的遺傳關系,並運用之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矛盾和難題。如過去民間常用的“滴血認親”,可以看成是最原始的DNA檢測法,而且有一定的準確性。  清代文人紀曉嵐所著的《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卷11)便收錄瞭這樣一個故事——  晉人有以資產托其弟而行商於外者,客中納婦,生一子,越十餘年,婦病卒,乃攜子歸。弟恐其索還資產也,誣其子抱養異姓,不得承父業,糾紛不決,竟鳴於官。官故憒憒,不牒其商所問其贗,而依古法滴血試,幸血相合,乃笞逐其弟。弟殊不信滴血事,自有一子,刺血驗之果不合,遂執以上訴。謂縣令所斷不足據。鄉人惡其貪媢,無人理。僉曰:其婦夙與其私昵,子非其子,血宜不合。眾口分明,具有征驗,卒證實奸狀,拘婦所歡鞫之,亦俯首引伏,弟愧不自容,竟出婦逐子,竄身逃去,資產反盡歸其兄,聞者快之。  此故事後來被現代劇作傢范紫東改編成秦腔《三滴血》,而廣為流傳。但情節有很大出入,滴血認親引出瞭一樁冤情。   “滴血認親”手段,如果是在世的人之間認親很好辦,取各自的血合到一起便見反應;如果一死一生則較麻煩,往往要取死者的骨頭,將之洗凈,然後將生者的血滴入骨上,如血很快沁進骨質內,則會被認為是親人,否則非然,這是“滴血認親”派生出來的手段,又叫“血骨認親”。  魯迅輯錄的《會稽郡故書雜集》中錄有《會稽先賢傳》一文,此文是三國時謝偉平所作。謝偉平即謝承,吳國皇帝孫權寵妃謝夫人的弟弟。謝文中便記載瞭一起“陳業滴血認親”的故事。陳業的兄長渡海殞命,同船死瞭五六十人,因為屍身腐爛無法辨認。陳業仰天痛哭,後想起瞭“吾聞親者血氣相通”的古話,便將自己的血滴到他認為是兄長的屍骨中。怪事發生瞭,血很快沁入骨內,據此兄屍遂得以辨認,其它遇難傢屬紛紛仿效。  因為存在血緣關系者血液相溶的現象,並在實踐中證明有一定的真實性,所以,古代法官常會如紀曉嵐文中提到的縣官一樣,采取“滴血認親”,或“血骨認親”的手段來斷案。宋代有名的刑辦官員——提刑官宋慈便常用這種方法,作為斷案的輔助手段,屢屢有效,電視劇《大宋提刑官》中再現瞭當年“滴血認親”情形。  中國歷史上最為滑稽的“血骨認親”事件,發生在南北朝時期,竟然掘墓殺人,這也是一起荒唐的皇傢醜聞。南朝梁武帝蕭衍有一個兒子叫蕭綜,蕭綜的母親叫吳景暉,本是南齊荒唐皇帝蕭寶卷的寵妃。蕭衍從蕭寶卷奪得皇權,坐上寶座後,將蕭寶卷的後宮女人也全部“接收”,戲劇性就出在這裡。  原來,蕭衍接收蕭寶卷後宮時,吳景暉已有身孕,女人懷胎九月,吳景暉七個月就生瞭,生下的便是蕭綜。蕭衍並沒有懷疑,視之如親子。誰想吳景暉後來把真相告訴瞭已近成人的兒子。蕭綜不相信,於是將蕭寶卷的墓掘開,挖出屍骨,“滴血認親”。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梁書·列傳第四十九》(卷第55)是這樣記載的:“然猶無以自信,聞俗說以生者血瀝死者骨,滲,即為父子。綜乃私發齊東昏墓,出骨,瀝臂血試之。”  新出版的《帝王秘事》比較詳細地談瞭蕭綜這件事。當時,雖然自己的血沁入蕭寶卷的骸骨內,但蕭綜仍不相信,又殘忍地殺害瞭一名不相幹的男子,進行“滴血試驗”,看結果的異同。在證明自己與蕭寶卷是“親生父子”後,蕭綜“自此常懷異志”,主動提出到邊遠的、別人都不想去的地方去任職服役。後來蕭綜反叛,客死北朝,蕭衍又派人去盜墓,將這個“兒子”弄回袝葬於蕭氏墓地。  紀曉嵐在《槐西雜志》也曾提到瞭“陳業滴血認親”一事說,但稱此事收錄於《汝南先賢傳》之中。紀氏認為,“滴血認親”也不能拘泥於古法,因為簡單做一下手腳便能“弄真成假”——  骨肉滴血必相合,論其常也;或冬月以器置冰雪上,凍使極冷,或夏月以鹽醋拭器,使有酸咸之味,則所滴之血,入器即凝,雖至親亦不合,故滴血不足成信讞。  另外,如果想讓兩種沒有親緣關系的血相溶,古人也一招,將白礬調於水中,雖非父子亦可相溶。  說到古人驗血做手腳,古代民間有一種鑒別處女的“秘術”,便是通過“驗經血”來處理的:將女人的經血滴入水中,如果沒有散開,而是凝結起來,便被認為是處女,否則此女已失身瞭。因為古人相信“處女之血,滴入水中不散而凝如珠。”   需要說明的,這種驗血鑒別處女之術並不可信,如果有博友看瞭我的文字後“試驗”自己的女友,就傻瞭,因為古人早就有招破之:如滴親認親一樣,如果事先在水裡悄悄地溶入白礬,經血也溶散,那不冤枉瞭姑娘?如果用鹽醋拭器,使有酸咸之味,經血入器即凝,雖非處女也“凝如珠”,這不又弄假成真瞭,如現代處女膜修復術一樣騙人?  現代科學已證明同型的血相溶的現象,但並非有血緣關系的親人的都相溶,沒有血緣關系的人隻要是同型的也不凝結,這道理現在小學生都明白瞭。  影視劇中的“滴血認親”  A  《甄嬛傳》中,甄嬛被告發與太醫溫實初有奸情。滴血認親的水碗裡被摻瞭明礬,滴血後溫實初與皇子血液相融,甄嬛提出水有問題。  B  電視劇《尋秦記》中,大殿滴血認親一幕,穿越到古代的項少龍也是利用“加料”的小動作,證明瞭假嬴政與秦王的親子關系。  C  《九品芝麻官》結尾,惡霸常威不肯招供強奸戚秦氏的事實,包大人掉包讓其與自己兒子滴血認親,兩滴血相融,騙得常威招供。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牛頓的故事:近代科學的開創者

  伊薩克·牛頓,於1642年的聖誕節出生於英格蘭林肯州活爾斯索浦。父親在他出生前3個月就去世瞭,母親改嫁後他隻得由外祖母和舅舅撫養。幼年的牛頓,學習平平,但卻非常喜歡手工制作。同時他還對繪畫有著非凡的才華。  牛頓12歲開始上中學,這時他的愛好由手工制作發展到愛搞機械小制作。他從小制作中體會到學好功課,特別是學好數學,對動手搞好制作大有益處。於是牛頓在學習加倍努力,成績大進。  牛頓15歲時,由於傢庭原因,被迫輟學務農。非常渴求知識的牛頓,仍然抓緊一切時間學習、苦讀。牛頓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感動瞭牛頓的舅舅。終於在舅舅的資助之下又回到學校復讀。  1661年,19歲的牛頓,考入瞭著名的劍橋大學。在學習期間,牛頓的第一任教授伊薩克·巴魯獨具慧眼,發現瞭牛頓具有深邃的觀察力、敏銳的理解力,於是將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傳授給瞭牛頓,並把他引向近代自然科學的研究。1664年經考試牛頓選為巴魯的助手。1665年,牛頓大學畢業,獲得學士學位。正準備留校繼續深造的時候,嚴重的鼠疫席卷英國,劍橋大學被迫關閉瞭。牛頓兩次回到故鄉避災,而這恰恰是牛頓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牛頓在傢鄉安靜的環境裡,專心致志地思考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問題,思想火山積聚多年的活力,終於爆發瞭,智慧的洪流,滾滾奔騰。短短的18個月,他就孕育成形瞭:流數術(微積分)、萬有引力定律和光學分析的基本思想。牛頓於1684年通過計算徹底解決瞭1666年發現的萬有引力。1687年,他45歲時完成瞭人類科學史上少有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繼承瞭開普勒、伽裡略,用數學方法建立起完整的經典力學體系,轟動瞭全世界。  牛頓的數學貢獻,最突出的有三項,即做為特殊形式的微積分的“流數術”,二項式定理及“廣義的算術”(代數學)。  牛頓為瞭解決運動問題,創立瞭一種和物理概念直接聯系的數學理論,即牛頓稱之為“流數術”的理論,這實際上就是微積分理論。牛頓在1665年5月20日的一份手稿中提到“流數術”,因此牛頓始創微積分的時間來說比現代微積分的創始人德國的數學傢萊佈尼茨大約早10年,但從正式公開發表的時間說牛頓卻比萊佈尼茨要晚。事實上,他們二人是各自獨立地建立瞭微積分。隻不過牛頓的“流數術”還存在著一些缺陷。  牛頓開始對二項式的研究是在從劍橋大學回故鄉避鼠疫的前夕。他在前人瓦裡士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瞭負指數的含義。牛頓研究得出的二項式級數展開式是研究級數論、函數論、數學分析、方程理論的有力工具。  《廣義算術》,則總結瞭符號代數學的成果,推動瞭初等數學的進一步發展。這本書關於方程論也有些突出的見解。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牛頓冪和公式”。  牛頓的數學貢獻還遠不止這些,他在解析幾何中的成就也是令人矚目的。他的“一般曲線直徑”理論,引起瞭解析幾何界的廣泛重視。  牛頓在其它科學領域的研究,毫不遜色於在數學上的貢獻。牛頓曾經說過:我不過就象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從這裡可以看出一代偉人的謙虛美德。這些美德和他的成就,都值得後人去繼承、去學習。

科學精神的經典名人名言

科學就是整理事實,以便從中得出普遍的規律或結論。 ——達爾文 科學是使人的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途徑。 ——佈魯諾 人借助於科學,就可糾正自然界的缺陷。 ——梅契尼科夫

科學理論名人名言

  1.如果我們過於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瞭我們非常接近於正確。——卡爾·波普爾   2.“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華羅庚(中國)   3.我真想發明一種具有那麼可怕的大規模破壞力的特質或機器,以至於戰爭將會因此而永遠變為不可能的事情。——諾貝爾(瑞典)   4.隻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培根(英國)   5.真理的大海,讓未發現的一切事物躺臥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尋。——牛頓(英國)   6.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時,這些弊病是很快就會消滅的,而謬誤的弊病則與謬誤始終相隨。——狄德羅(法國)

科學經典名言大全

  科學經典名言大全     ●要想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著什麼也不會知道。──巴甫洛夫   ●要迎著晨光實幹,不要面對晚霞幻想。──卡萊爾   ●一個不註意小事情的人,永遠不會成功大事業。──卡耐基

有關科學的名言名句

  1、科學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錯覺和失敗的歷史,是偉大的頑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進行工作的歷史。   2、科學是使人的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的途徑。   3、藝術屬於古老的世界,科學屬於現代的世界。   4、藝術和科學的價值在於沒有私欲的服務,在於為萬人的利益服務。   5、任何科學上的雛形,都有它雙重的形象:胚胎時人醜惡,萌芽時的美麗。   6、科學不能或者不願影響到自己的民族以外是不配做科學的。

關於科學的名言警句

1、科學尊重事實,服從真理,而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 童第周 2、科學研究的進展及其日益擴充的領域將喚起我們的希望。 諾貝爾 3、科學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巴甫洛夫

科學經典格言摘錄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罷!/──但丁 ●最有成就的科學傢都具有狂熱者的熱情。 ──貝弗裡奇 ●昨天不能喚回來,明天還不確實,而能確有把握的就是今天。今日一天,當明日兩天。 ──耶曼遜 ●隻有天才和科學結瞭婚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科學的名人名言

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阿卜·日·法拉茲 知識有重量,但成就有光澤。有人感覺到知識的力量,但更多的人隻看到成就的光澤。——切斯特菲爾德 天然的才能好象天然的植物,需要學問來修剪。——培 根 知識有兩種,其一是我們自己精通的問題;其二是我們知道在哪裡找到關於某問題的知識。——約翰生 自然賜給瞭我們知識的種子,而不是知識的本身。——寒涅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