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秘史

揭秘讓漢武帝差點丟掉小命的兩件事:漢武帝秘史

  話說漢武帝當年之所以能戰勝一系列強有力的對手、最終登上太子寶座,離不開漢景帝的姐姐長公主的支持。如果他們不是聯手制造瞭一個令後人津津樂道的“金屋藏嬌”,如果不是走後宮的“勾股定理”,如果不是強強聯合,漢武帝就不會有今天君臨天下的風光。因此,飲水思源,漢武帝登基後,自然不會忘瞭“青梅竹馬”的陳阿嬌。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九月一日,漢武帝封陳阿嬌為皇後。長公主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看到自己的女兒堂而皇之地當上瞭皇後。而漢武帝也對這個陳阿嬌感恩戴德,因此,兩人相親相愛,倒也羨煞很多人。  然而,漢武帝畢竟年少輕狂,“獨尊儒術”的思想革命受挫之後,沒有實權,他也懶得再去管朝中的事瞭,隻是天天在傢陪著阿嬌。應該說這樣的生活是很多人向往的,但時間一長,新婚的新鮮感一過,漢武帝便感到瞭厭倦,於是無所事事的他,想到瞭“似曾相識雁歸來”。是啊,不提雁子,我差點忘瞭,此時秋高氣爽,正是打獵的好時機啊。  從此,漢武帝帶著經紀人韓嫣開始瞭樂此不疲的遊獵生活,漢武帝認為遊獵隻是自己的私人生活,不想驚動朝廷,於是他實行“微服私獵”。然而,這種“微服私獵”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愜意,沒過多久他便下令擴建上林苑。原因是因為他在四處私獵時遭遇兩次“險情”,這裡不妨來簡單看看這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終南山遭遇“守株待兔”。  當時正值十六七歲的漢武帝,在遭竇太後打擊後,打獵成瞭他排遣心中鬱悶的最佳方法。那時他獵無定所,想到哪兒就到哪兒去打獵。這一次到瞭終南山下,為瞭追一隻兔子,漢武帝帶著他的隨從,在農田裡對兔子展開瞭“千裡大追蹤”,結果兔子沒抓到,自己卻變成瞭一隻兔子。  原來農夫們看到自己的莊稼地被一群來路不明的不法分子糟蹋得不成樣子,於是紛紛操起鋤頭等農具,把漢武帝等一夥人圍瞭一個嚴嚴實實。幸虧當地官員聞訊及時趕來,阻止瞭這次“守株待兔”事件升級為“流血事件”。事後漢武帝隻呼“僥幸”二字。   第二件事是“新農民客棧”遭遇“四面埋伏”。  一次,漢武帝微服私獵到柏谷(現河南省靈寶縣)。見天色已晚,便找瞭個客棧住下。他們都忙碌瞭一天,個個饑渴難當,便大聲向店主索要湯喝。按理說客官向店主索要湯也無可厚非,人傢又沒說不付錢。  都說態度決定一切,但漢武帝手下那幫內侍平時驕橫跋扈慣瞭,此時大喝大嚷,仿佛把客棧當成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客棧老板就有脾氣瞭,沒好氣地回瞭六個字:“要湯沒,要命有。”  內侍們平常哪受過這樣的氣?個個義憤填膺,便要發作,但都被漢武帝止住瞭,他也說瞭六個字,不過隻有他的內侍們能聽見:“小不忍,亂大謀。”  內侍們忍住瞭,但客棧的老板卻忍不住瞭,他見這夥人佩劍帶刀,來路不明,懷疑是“非賊即盜”之人,於是他把當地的“地頭蛇”都召集起來,準備為民除害。正在這個節骨眼上,老板娘出現瞭,她對丈夫的沖動行為進行瞭勸告:“我看這群人來勢不凡,為首那人又氣宇軒昂,像是貴公子,不像是強盜啊。更何況他們人也不少,個個身佩刀劍,怕是不好惹的主啊,千萬別沖動行事。”  老板仗著自己的地盤,豈容別人在這裡撒野?他對妻子的話左耳進右耳出,還是要“為民除害”。  老板娘知道丈夫的牛脾氣,他認定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來,於是不再直接阻攔,而是采用瞭“迂回”戰術,教會瞭老板一招:放長線釣大魚。解析她的話就是:現在動手時機不太好,他們有所防備不說,弄不好還會傷及無辜。還是等到瞭深更半夜,這夥人都睡著瞭,再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吧!  老板覺得老板娘的話很有道理,心想,半夜下手可能更好些吧。老板娘乘機端上酒來,說是為他“壯壯膽”。結果這一壯就壯到雲裡霧裡去瞭,等第二天老板醒來時,漢武帝一夥早已人去樓空瞭。  漢武帝回到宮中後,很快就知道瞭這件“四面埋伏”的事,他認為老板娘護駕有功,賞給她黃金千斤;認為老板警惕性很高,封他做瞭宮廷裡的禁衛官。  這兩件事雖然“有驚無險”,但對年少輕狂的漢武帝來說卻是心有餘悸的。從這以後,他不敢再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瞭。於是決定建“上林苑”。這上林苑說白瞭就是把終南山和皇傢禦苑之間的農田全部劃為禦苑。再在其中每隔數十裡建一個供遊獵歇腳的行宮。這樣一來,即可避免外在遊獵和農民兄弟發生直接武裝沖突,也不會因為遊獵他鄉發生住宿安全問題。  竇太後對於漢武帝這種“玩物喪志”的遊獵活動自然很支持瞭。而丞相許昌等擁後派人士也沒有反對的理由,擴建上林苑的事似乎已成鐵板釘釘的事瞭。然而,就在這個節眼骨上,站出一個人來,他義正詞嚴地表示堅決反對擴建上林苑。這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一代才子東方朔。相關閱讀推薦:元宵節源於一場對漢武帝的欺騙?元宵為宮女名字漢武帝一生的功過評說:文治武功出色 瑕不掩瑜漢史疑雲:漢武帝的太子劉據為什麼會逐漸失寵?漢武帝時期留著逗樂的賢臣汲黯:用他的童言無忌漢武帝的儲位糾葛:從劉據被殺到立劉弗陵殺其母

揭秘古代歷史上婚前體驗秘史最早的皇後:梁女瑩

  我國古代為皇帝立正妻(即“皇後”),有一條極嚴格的婚前體檢制度。《漢雜事秘辛》記載:東漢桓帝要立大將軍梁商的女兒梁女瑩為皇後,未成婚前,桓帝派吳婀女官來到梁府,一進門先觀察梁女瑩的走路姿勢。接著,便跟梁商大將軍一傢說:要請梁女瑩進閨房,仔細檢查女公子的身體。出身豪門貴族的千金梁女瑩死活不依,吳婀無奈,隻得出示“尚方寶劍”,嚇唬說:這是皇上的聖旨,也是皇傢選後的規矩。企望當皇後的梁女瑩,才勉強走入閨房接受檢查。  吳婀女官先檢查梁女瑩身上有沒有腫瘤包塊;同時又用鼻子嗅嗅有沒有狐臭、有沒有鼻炎氣味。接下去檢查的是:看看肚臍的形狀深淺、肩膀的寬厚、腰圍、臀的彈性、大小腿膚色、長度以及手掌十指、腳板平凹與十腳趾的顏色,最後是婦科檢查及病史詢問。全部未見異常,又重新檢查五官與頭發濃密及顏色。查耳朵、齒、鼻梁、眼、眉。最後讓梁女瑩三呼“萬歲”,以檢查聲帶發音如何。公元147年(桓帝建和元年)六月,梁女瑩正式入宮;八月立為皇後。這可能是有文字記載的我國古代皇後最早的一例婚前檢查。 相關閱讀推薦:古代女子瘦身有什麼高招呢?盤點古代瘦身方法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那些使雙槍的名將都有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鬼怪大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打仗最兇猛的文弱書生:陳慶之古代知名醜女婚姻美滿:夫君都是著名的知名人士古代皇後為何自稱“哀傢” 皇帝為何自稱“朕”?

唐宮秘史:李治和武媚娘是如何扳倒長孫無忌的?

  長孫無忌是太宗留給李治的大唐江山的守護神,理由即為李治年少柔弱,恐難以維系太平盛世的輝煌。可是,再小的鴨子也會嚷嚷,再弱的病貓也會抓人。長孫無忌壞就壞在太在乎大唐江山永固,太貪戀權力富貴,一旦天子舅父、開國元勛、顧命大臣、當朝太尉、首席宰相的光環一閃,就完全把好哥們(太宗皇帝)和好妹妹(文德皇後)的警示和貞觀一朝的矜持厚重拋到瞭九霄雲外。  【天子李治的政治突圍】  永徽四年房遺愛謀反案落定之後,長孫無忌的權力達到瞭人生的巔峰,宰相班子中除瞭李世勣之外,其餘六人全部為長孫黨成員。而李世勣本為太宗托孤重臣之一,曾於貞觀二十三年太宗彌留之際被太宗以帝王術的手腕貶於外地,後高宗一登基即擢升為尚書左仆射,成為宰相班子成員。但迫於長孫無忌的壓力,老油條於永徽元年主動辭去尚書左仆射的宰相之位,隻保留瞭“同中書門下三品”和“開府儀同三司”榮譽銜。不過, “同中書門下三品”是宰相的代名詞,名義上仍然可以參與朝廷的最高決策的。也正是李世勣的急流勇退,為皇帝扳倒長孫無忌保留瞭一顆致命的棋子。  或許長孫無忌對房遺愛謀反案的打擊面過大、手段過狠,導致瞭天子李治的危機感加重。從永徽四年開始,天子逐步走上瞭政治突圍的道路。於是,天子擢升李世勣為司空,並命人重新繪制凌煙閣李世勣的畫像,親自提筆作序,加重其身份。天子試圖奪權的態度已經明朗,在後宮,寵幸政治超女武昭儀,疏遠王皇後。終於,皇後母舅中書令柳奭意識到王皇後即將失寵,便辭去瞭中書令之職,李治當即降其為吏部尚書。在朝堂,天子繼續埋怨朝臣不進諫,盡失貞觀遺風,試探朝臣的態度。  在後宮,武昭儀與李治這對政治搭檔密切配合,展開奪權之路。永徽六年,繼“女嬰猝死案”,武昭儀又對王皇後發動瞭一次致命的打擊——控告王皇後和她母親柳氏在暗中施行巫術。  天子未經調查就迫不及待地頒下瞭詔書,將皇後的母親柳氏驅逐出宮,並嚴禁她再踏進皇宮一步。次月,天子又將吏部尚書柳奭逐出朝廷。王皇後徹底陷入瞭勢單力孤的境地。接著,天子又打破貴、淑、德、賢四名一品妃的慣例,挖空心思地發明瞭一個宸妃的名號,準備以此冊封武媚,進封其位。但在長孫無忌的支持下,侍中韓璦與中書令來濟與天子面折廷爭,頂回瞭皇帝的旨意。   【朝廷的市場經濟學】  天子和武昭儀的失敗,讓他們不約而同地意識到,要戰勝長孫無忌,唯一的辦法隻能是——盡快在朝中打造一支自己的政治勢力。市場經濟有一條重要的依據——有需求就有供給,這同樣適用於政治領域。  而此時,朝廷早有一批政治敏銳的官員覺察到瞭天子的政治需求,已在待價而沽瞭——中書舍人李義府、衛尉卿許敬宗、禦史大夫崔義玄、中書舍人王德儉、大理丞袁公瑜等。其中李義府、許敬宗均為成名甚早但時運不濟之人,封閣拜相的機會也許就隻有這一次。時不我待,他們即刻加入瞭天子武媚政營,不惜一切代價開始瞭最偉大的事業——擁立武媚封後。  隨著勢力集團的逐步強大,天子召集幾個宰相商議武媚封後事件。“皇後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後,何如?”毫無疑問,遭到瞭宰相們的激烈反對。天子用賴皮戰術三番五次的折騰此事,結果褚遂良毫無顧忌地捅破瞭天窗——“武氏經事先帝,眾所共知,天下耳目,豈可蔽也?!”並表現過激,以頭觸柱,血染丹墀。最後,李世勣華麗地入宮面聖瞭,並聲稱:“此陛下傢事,何必更問外人?”於是許敬宗代表皇帝去勸長孫無忌改變立場被拒後,在朝中放言:“田舍翁多收十斛麥,尚欲易婦;況天子欲立一後,何豫諸人事而妄生異議乎?”這這段著名的“換妻理論”,成就瞭李治的輿論場。  九月,褚遂良被免去右仆射,貶為潭州都督。  【武昭儀封後】  永徽六年十月十三日,唐高宗李治頒佈瞭一道廢黜王皇後和蕭淑妃的詔書:“王皇後、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並除名,流嶺南。”(《資治通鑒》卷二百)  十月十九日,大唐帝國的文武百官聯名上疏,請求讓武昭儀正位中宮。同日,高宗李治頒佈瞭一道詔書,宣佈冊立武昭儀為皇後。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武則天落難寫求救詩觸動文學青年李治心房宋朝皇帝竟愛上賣唱女:娶為皇後險成武則天第二唐朝歷史上一代女皇武則天為何被比作是鸚鵡?武則天秘史:女皇武則天令人眼花繚亂的17個年號正史中的武則天:治國頗有成效 曾任使多名酷吏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在這道歷史上著名的《立武昭儀為皇後詔》中,李治冠冕堂皇地向天下人隆重推出瞭他的新皇後武媚,詔書稱:  〖武氏門著勛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後庭,譽重椒闈,德光蘭掖。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待從,弗離朝夕。宮壼之內,恒自飭躬;嬪嬙之間,未嘗迕目。聖情鑒悉,每垂賞嘆,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後。(《全唐文》卷十一)〗  不過很多人都知道,所謂“遂以武氏賜朕”隻不過是李治對天下人撒的一個彌天大謊。他試圖以此淡化武媚曾經是先帝侍妾的尷尬事實——隻要把武媚說成是先帝所賜,那麼她的身份就不再是李治的庶母,而是名正言順的妻妾瞭,立武媚為皇後的合法性依據也就有瞭。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一月初一,長安城仿佛迎來瞭一個盛大的節日。  這一天,太極宮隆重舉行瞭新皇後武媚的冊封大典。忙碌的禮官和辛勤的宮人們從十天前就開始精心籌備這場盛典,他們不僅竭盡全力讓太極宮的每個角落都變得煥然一新、流光溢彩,而且還從各地采集瞭數十萬朵金黃色的龍爪寒菊,把這座森嚴肅穆的皇宮裝點得嫵媚多姿、富麗堂皇。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驀然照破東方天際的斑斕雲靄,把溫暖的光芒灑向冬日的長安,太極宮中早已是萬眾雲集、旌旗飄揚。朝中的文武百官、外廷與內宮的誥命夫人以及在京的四夷酋長和各國使節,從天色微明的時候起就已經守候在皇宮的肅義門下,用一種畢恭畢敬的神態和望眼欲穿的目光,等待著朝見大唐帝國的新皇後武媚。   此刻,皇後的鑾駕和儀仗正浩浩蕩蕩地從內殿走向肅義門。佇立在道路兩側的後宮嬪妃們,紛紛帶著一半欣羨一半嫉妒的表情向新皇後行註目禮。她們看見華蓋下的皇後武媚頭戴鳳冠、身著霞帔,臉上始終蕩漾著一個雍容而華美的微笑。  當盛妝華服的皇後武媚終於出現在肅義門巍峨雄偉的城樓上時,整座太極宮霎時鐘鼓齊鳴,等待已久的人們懷著無限神往的心情紛紛把目光投向城樓。那天有風從終南山的方向吹來,人們看見皇後武媚的衣袂和裙裾在風中款款拂動,宛如一隻展翅欲飛的彩翼鳥。  許多初次目睹皇後儀容的官員和藩使都不約而同地在心裡發出瞭一聲驚嘆。讓他們感到訝異的是,這個新皇後的容貌雖然談不上什麼沉魚落雁、羞花閉月,但是她的氣質、風韻和神采卻分明讓人有一種超凡出塵、絕世驚艷之感,尤其是她身上自然散發出的那種攝人心魄的女性魅力,更是絕大多數婦人所沒有的。  在響徹雲霄的鐘鼓之聲中,司空李勣和左仆射於志寧代表朝廷向武媚奉上瞭皇後璽綬。這一刻,武媚的眼前忽然閃現出十七年前那個大雪飄飛的冬日。她看見那個十四歲的女孩被一駕馬車接進瞭皇宮,女孩的臉上一半矜持遮掩著一半憂傷,她聽見女孩說——見天子庸知非福?  這一刻,武媚耳旁又響起瞭感業寺的晨鐘暮鼓。她看見那個青絲落盡、素面朝天的女尼獨自一人從感業寺淒冷的庭院中走過,寬大的緇衣被大風鼓起,看上去就像一隻孤單的飛鳥;每當夜闌人靜的時候,徹夜無眠的女尼總是鋪開一紙素箋,任洶湧的淚水與淒涼的筆墨一齊落下,一遍遍傾訴著綿綿不絕的愛斷情傷……  這一刻,十七載的悲喜光陰恍如變幻的流雲一樣在武媚記憶的天空中飄浮,而永徽六年的真實陽光已經不可阻擋地刺破雲層,映紅瞭皇後武媚燦若桃花的臉龐,還有她頭上那頂金光閃閃的鳳冠。天子李治微笑著攜起皇後的手,一起向匍匐在他們腳下的萬千臣民揮舞致意,人群立刻報以潮湧般的歡呼和祝福。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想當年,十四歲的才人武媚隻是一株含苞待放的青澀花蕊,被隨意栽植在掖庭宮的某個角落裡寂寞成長;而今天,三十二歲的皇後武媚已經以一種母儀天下的姿態佇立在肅義門上,接受萬眾的頂禮膜拜。  這一天的冊封大典給很多人留下瞭難以磨滅的印象。尤其是那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鳳冠,就像是一朵嬌艷而豐滿的金黃牡丹,灼灼盛開在帝國的宮闕之巔,註定會讓許多大唐臣民終身難忘。  【除情敵 換太子】  武媚正位中宮後,被廢為庶人的王皇後和蕭淑妃被囚禁在暗無天日、蛛網盤結的冷宮別院中。但皇後武媚娘不會給他們重返天日的機會,隨後剁掉她們的手足,將人投入酒甕,“令二嫗骨醉!”並將其後代改姓,世代貶黜為奴。  隨後,許敬宗隨即上疏,稱:“永徽初年,國本(指武後之子李弘)未生,權且讓彗星超越瞭日月。而今,皇後已經正位,嫡子理應現身,讓太陽更加光明,讓殘餘的火星早日熄滅。決不能本末倒置、衣褲倒穿。臣深知父子之間的事,外人不好插嘴,但臣已經作好準備,就算下油鍋,把臣煎成肉膏,臣也心甘情願。”  許敬宗不愧是官場老油條,總能把枯燥的政治語言表述得這麼形象生動。李治見到奏疏後,立刻召見瞭他。許敬宗再次向天子強調,應該早日廢立太子,以安國本,否則“恐非宗廟之福”。李治答道:“忠兒自己已經提出辭讓瞭。”許敬宗趕緊說:“太子明智,請陛下早日幫他完成心願。”  顯慶元年(公元656年)正月,太子李忠被廢為梁王,任梁州(今陜西漢中市)刺史,年僅四歲的李弘被立為太子。二月,皇後武媚的亡父武士彟又被追贈為司徒,賜爵周國公。日後,女皇武曌選定的國號大周,正是源於武士彟的這個爵號。

武則天秘史:女皇武則天令人眼花繚亂的17個年號

  導讀:武則天(624~705年),籍貫並州文水,生於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後,武則天相繼廢掉兩個兒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瞭皇帝,並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武則天統治的前期,重用酷吏,嚴厲打擊反對她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壟斷高官的局面。世人據其尊號“則天大聖皇帝”,稱之為武則天。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當政後,以太後名義臨朝稱制時起瞭4個年號,當瞭大周皇帝後又起瞭13個年號。這麼多年號,武則天都是怎麼起的呢?武則天臨朝稱制第一年起的第一個年號是“光宅”,所謂臨朝,就是上朝處理政事;所謂稱制,就是自稱為“朕”,以皇帝制詔的名義發號施令。這是太後代君執政的合法形式。  “光宅”這個年號給人的感覺好比一個土財主搬進瞭大房子,並不大氣,但是值得註意的是。《尚書·堯典》裡有一個序,是說“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作《堯典》”。西晉著名才子左思的《魏都賦》裡面,則有“暨聖武之龍飛,肇受命而光宅”之句。“光宅”的意思,是指“使所居住的地方光彩熠熠”。《堯典》裡說的是堯禪位的事,而《魏都賦》說的那個“聖武”是指“魏太祖武皇帝”曹操!看到這個詞的淵源,就可以窺見武則天想當皇帝的念頭,在此時已經相當明確瞭!但是這個年號武則天用瞭三個多月,就廢掉瞭。   “垂拱”是武則天用的第二個年號,徐敬業叛亂被平定後,武則天將新的一年改元為“垂拱”。垂拱一詞,來自《尚書·武成》篇,原文為“諄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拱的意思就是“垂衣拱手”,形容做事毫不費力。這一年,武則天62歲,從少女時代奮鬥到此,她既有睨視當世的自信,也有不願再起風波的渴望。“垂拱”這個年號,恰好代表瞭她此時的心情。  垂拱四年的八月,瑯琊王李沖等李氏諸王謀反,被武則天消滅,武則天改元“永昌”。意思是永遠昌盛,但是,“永昌”的“昌”字,可拆成“二日”,這很容易給人這樣的聯想:兩個太陽,象征兩個皇帝,“永昌”—那不就是永遠有倆皇帝嗎?這可是武則天的大忌。所以,用瞭不到一年,武則天就又換瞭一個年號“載初”。這大概是因為永昌元年十一月,武則天下詔改用周歷。武則天認為這件大事,足以載入史冊。用“載初”做年號就是為瞭紀念這件大事吧!   武則天當皇帝後用的第一個年號是“天授”,公元690年七月,僧人懷義與法明等撰《大雲經疏》利用《大方等無想大雲經》中“有一天女,名曰凈光……當王國土,得轉輪王”、“爾時諸臣即奉此女以繼王嗣。女既承正,威伏天下!閻浮提(按指人世間)中所有國土,悉來奉承,無違拒者”的說法,將它附會為“佛”對武則天當女皇的“授記”,亦即預言。有瞭“佛”的“授記”,武則天自然就可以堂而皇之做皇帝。於是乎武則天便把《大雲經》頒於天下,令兩京與諸州各置大雲寺一座,各藏《大雲經》一本,由僧人講解,使天下咸知武則天是彌勒下生,應該取代李唐當皇帝。一陣緊鑼密鼓之後,武則天便於這一年九月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周。這個年號通俗易懂,武則天用這個年號向世人宣揚,不是我奪取瞭李傢王朝,而是上天的意思。相關閱讀推薦:正史中的武則天:治國頗有成效 曾任使多名酷吏尼姑武則天感恩寺破戒為皇帝生子:孩子是誰的?武則天書法:上位不僅靠宮鬥 女皇書法造詣也很高揭秘武則天與佛教的前世今生緣:武則天為何崇佛武則天和佛教關系:武則天如何利用佛教登上皇位揭秘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三大貢獻:科舉、水利和詩賦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公元692年,武則天改年號為“如意”,這可能是武則天在謀得瞭最高權力後,她覺得志得意滿,事事如意,所以以此為年號吧!但是,武則天在用年號“如意”不久,又改年號為“長壽”,這一年武則天68歲,一年中兩次改元,武則天給人的感覺好像還怕死去,同時是不是還希望大周“長壽”呢?  公元694年,武則天開始使用“延載”這個年號,“延載”順承“長壽”,其含義無非是大周江山永固、皇恩澤被萬世的意思。看來,此時的武則天,似乎仍然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晚年的武則天,篤信佛教。公元695年,遠赴印度,歷時25年,遊經30餘國的僧人義凈返回洛陽,帶回梵本經、律、論近400部。武則天聽說繼玄奘之後又一位西行取經的高僧滿載而歸,親自來到洛陽城東門外迎接,垂問賞賜,禮遇甚厚。武則天也改用出自佛教用語證成聖果中的“證聖”為年號。  繼之“證聖”,武則天用瞭“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三個年號,這三個年號沒什麼特別用意,隻是武則天的幕僚們阿諛奉承武則天所取。武則天用的第十三個年號:神功。關於用這個年號的原因,《舊唐書·則天皇後本紀》裡記載說:“(萬歲通天二年)九月,以契丹李盡滅等平,大赦天下,改元為神功。”   武則天所用的最後四個年號是:聖歷、久視、大足、長安。“聖歷”這個年號同樣是源於武則天追求“證成聖果”的心,共用瞭三年。用“久視”這個年號,其目的在《舊唐書·則天皇後本紀》裡也說得非常明白:“(聖歷三年)五月癸醜,上以所疾康復,大赦天下,改元為久視。”想必武則天得的是眼病,期望以後再也不受眼病折磨吧。  關於年號“大足”的來歷,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傳說。武則天當瞭皇帝後,刑嚴法峻,公元700年秋,朝裡又將處決一批“罪犯”。刑部的官員都知道這些“罪犯”中不少是冤枉的,為瞭救出這些人,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們知道,武則天很迷信,喜圖吉利,凡是獻瑞祥者都給予重賞。於是,就在獄墻內外偽造瞭許多長5尺的巨人腳印,到瞭傍晚,他們故意驚叫起來。宮內派內侍來打聽怎麼回事,刑官稱:“有聖人現,身長3丈,面黃金色,雲:‘汝等皆坐冤,然無憂,天子萬年,即有恩赦。’”武則天令內侍舉著火把在獄內外視察,果然看到許多巨人腳印。於是,武則天立即命令大赦天下,並在第二年改元為“大足”。但也有記載說武則天每一次使用新年號時,都“大赦天下”,唯獨這一次例外,不知什麼原因。  一年後,武則天大約感到“大足”這個年號有點不雅,又改瞭一個她認為更加吉祥的年號“長安”。《舊唐書·則天皇後本紀》裡說:“(大足元年)十月,幸京師,大赦天下,改元為長安。”起這個名字的本意,無非是為瞭紀念武則天的此次長安之行,歌頌皇恩浩蕩。可是,她並沒有從此“長安”,4年後被迫將帝位讓給瞭兒子李顯。而武則天自己真的就長久安眠在她最後的這個年號裡瞭。真是一語成讖!這,或許就是天意吧!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唐朝秘史:唐太宗最喜歡的女兒之晉陽公主李明達

  晉陽公主簡介:  晉陽公主(約633年-644年),其名於史無載,字明達,乳名兕子。是唐太宗最為喜愛的女兒,母為文德皇後長孫氏。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後去世後,被唐太宗帶在身邊親自撫養。  晉陽公主為人聰慧善良,性情溫和。每次李世民因故發怒,她都能明曉父親心理,慢慢勸解,對大臣起到瞭很好的庇護作用。  由於自幼由李世民親自帶大,晉陽公主學瞭一手好書法,尤其是飛白。她所寫的飛白書和她父親的相比,幾乎到瞭以假亂真的地步。  晉陽公主十二歲時因病去世,唐太宗十分悲痛。晉陽公主入葬後,下令在公主墓旁營建佛寺為女兒追福。  這一天是貞觀十六年七月三日,地點是長安太極宮,立政殿外的虔化門。  年僅14歲的晉王李治離開立政殿去上朝,同胞妹妹晉陽公主卻依依不舍,一直送他到虔化門。聰明的晉陽察覺到瞭這一次哥哥的離開與以往並不一樣,哥哥不再隻是單純的外出,而是穿著朝服要上朝列於朝臣之中瞭——哥哥已經長大瞭,就要離開自己瞭。而一想到自幼朝夕不離的哥哥不能再時時刻刻陪伴著自己,年幼的公主不禁淚眼婆娑地對自己的耶耶說道:“哥哥現在也要和大臣們一樣站班,不能再留在宮中瞭嗎?”唐太宗聽到女兒這麼說,頓時也為之老淚縱橫。   少年李治與年幼的晉陽公主這一依依惜別的場景,被史官收錄於《唐會要》與《新唐書·公主傳》等史書中。那麼晉陽公主緣何如此依戀自己的兄長,唐太宗又是為何忍不住潸然淚下呢?這一切,就要從頭開始說起瞭。  晉陽公主字明達,小字兕子,長孫皇後所生。  唐太宗與長孫皇後夫妻二人鶼鰈情深,唐太宗對長孫皇後所生育或撫養的子女更是疼愛非常,各種偏愛的事跡在史書上數不勝數。但當晉陽公主還在孩提時,長孫皇後就病逝瞭,唐太宗痛失23年來相濡以沫的妻子,悲慟之下做出瞭一個震驚世人的舉動——親自撫養瞭長孫皇後所生的晉王李治與晉陽公主。於是《唐會要》上就此留下瞭這樣一筆令人矚目的記載:“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試想中國上下五千年出過多少位皇帝,又冊封過多少位公主,卻從來沒有第二位公主能夠如同晉陽公主這般親自被皇帝撫養長大。  但唐太宗對這個女兒的寵愛遠遠不止於此。眾所周知,晉陽乃是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唐高祖李淵就曾說過:“朕起義晉陽,遂登皇極。”《舊唐書·地理志》中亦記載:“北京太原府……領晉陽、太原、榆次、太谷、祁、陽直、壽陽、盂、樂平、交城、石艾、文水、遼山、平城、烏河、榆社十六縣。”而晉陽這麼拉風的封號,就這樣被唐太宗封給瞭自己的女兒。  而唐太宗常常將寶貝女兒帶在身邊,不僅沒有增添麻煩,反而帶來瞭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比如在唐太宗手把手的教導下,晉陽習得瞭一手飛白體,小小年紀就能寫出風格遒勁的字體,甚至拿給周圍的人看,大傢都分辨不出哪個是皇帝寫的哪個是小公主寫的。  又比如晉陽看到父親對大臣們發火瞭,便上前嬌聲勸解,而唐太宗看著女兒與妻子幾乎是如出一轍的小模樣,立馬沒瞭火氣,因此朝中大臣們無不對小公主感到由衷的喜愛與感激。相關閱讀推薦: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生瞭幾個孩子?分別是誰新城公主怎麼死的:唐太宗嫡女新城公主暴卒之謎唐太宗待遇最差的兒子吳王李恪結局怎麼死的?唐太宗的14個兒子與生母介紹:哪個兒子最得寵?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格魅力:為什麼會被成為天可汗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事實上不僅晉陽公主敢常常在父親怒斥大臣的時候抓住時機為他們徐徐辯解,同樣自幼在父親的膝前耳濡目染的晉王李治也敢在父親大發雷霆欲斬苑西監穆裕時大膽進諫,唐太宗對此不僅不以為忤,反而得意地認為這就是兒子從小跟著自己耳濡目染的結果。  正因為兄妹二人在唐太宗的膝下朝夕相處,感情十分深厚,所以當李治離開立政殿前去上朝時,晉陽公主是依依不舍地送瞭又送,最後隻得淚眼婆娑地和哥哥揮淚告別,這樣傷感的一幕連唐太宗見瞭,都忍不住老淚縱橫下來。  不過雖然有父親和兄長的相伴,但時間長瞭,晉陽還是漸漸感覺到自己的生活與眾不同。父親雖然疼愛她,卻無法替代母愛,於是年僅五歲的晉陽開始思念起瞭母親,唐太宗帶著她去重遊妻子當年去過的地方,而看著母親的遺物,聽著旁人的講述,回憶著朦朧的印象,年幼的小公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傷,哀哀地哭瞭起來。  就這樣過瞭一日又一日,原本晉陽可以就這樣,在父親的嬌寵之下幸福安然地成長,直到有一天,帝都長安中某位幸運至極的貴族少年得以摘取皇帝陛下掌上的這顆明珠。然而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晉陽公主薨逝時,年僅十二歲,在這還沒來得及含苞待放的年華,便已奄然謝世。  失去瞭心愛的小公主後,唐太宗悲傷得不能自已,甚至一個多月都不能正常飲食,每日要哀傷數十次,身體也因此變得羸弱不堪。大臣們擔憂之下紛紛進諫勸慰,唐太宗則答道:“我又怎麼會不知道人死不能復生,如此悲傷根本無濟於事,也換不回我的女兒。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控制不住這種悲傷啊。”   最終唐太宗隻得強忍悲慟,強打精神,為瞭給自己一絲絲安慰,下詔給有關官員,將晉陽公主封邑所得的餘錢在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為女兒的往生祈禱。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晉陽公主不僅冊封得很早,而且同樣在很早以前就開始有瞭實封。因為按照唐制,公主隻有在出嫁時才能拿到實封,這一點哪怕是太平公主也不例外,但因為唐太宗對晉陽公主十分寵愛,早早就讓寶貝女兒開始拿實封瞭,所以晉陽公主12歲逝世時,才會有那麼多剩餘的實封能夠用來建造佛祠。  晉陽公主字明達,明達一詞為佛教常見詞匯,小名兕子,兕子是一種獨角母犀牛,長得十分兇猛壯碩。唐太宗為女兒取的這兩個小名和字,當真是用心良苦,必然是在希冀佛祖庇佑自己的小兕子,能夠健健康康地順利成長吧!  兕子已然仙去,但唐太宗將他的滿腔深情賦予瞭這座佛祠,就讓佛祖超度他的愛女,讓兕子在極樂世界裡,快樂到永遠……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唐宮秘史:弱勢的武則天後是如何打敗王皇後的?

  唐太宗逝世以後,按照一般的規定,作為先帝眾多嬪妃之一的武則天到感業寺出傢為尼。這些出傢的嬪妃,都是沒有兒子的,如果有兒子就可以隨從兒子生活。武則天年輕,但沒有為唐太宗生下子女,所以隻有隨眾多的嬪妃進入寺院。以後的生活和未來的前景一望可知,有生之年必將伴隨晨鐘暮鼓,孤燈讀經瞭。  然而,武則天的命運因為與高宗的感情關系,發生瞭戲劇性的轉變。大約是永徽元年(650),唐太宗去世周年的時候,唐高宗到感業寺上香,於是,跟武則天相遇。這可真是歷史時刻,兩人的深厚感情經過一段時間的兩地相思,充分發酵。  《唐會要》卷三的記載是:“上因忌日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潸然。”有淚無聲謂之泣。武則天的默默流淚,一定打動瞭唐高宗,於是皇帝也顧不得九五之尊,跟著潸然淚下。這個場面,看來有別人在場,感人肺腑。  關於武則天出傢的感業寺,歷史有記載,但很模糊,沒有誰知道感業寺的具體方位。  最近有學者懷疑,感業寺本身就是子虛烏有,那是根據另一個寺院“德業寺”編造的。於是,王皇後決定充分利用兩人的關系。王皇後當時的問題是在與蕭淑妃的爭風吃醋中,居於下風。蕭淑妃是唐初名臣蕭的族孫女,而蕭傢是南朝蕭齊的後裔,從政治的角度來看,血統高貴。她跟唐高宗感情很好,已經為高宗生瞭一兒兩女。王皇後出身太原王氏,在講究傢族出身的時代,這可是天大的資本。   當時中國有幾大姓為天下所寵信,這就是清河與博陵的崔氏、范陽的盧氏、趙郡與隴西的李氏、滎陽的鄭氏和太原王氏。以上姓氏別處也不少,但是隻有以上地區的這些姓氏才地位崇高。王皇後不僅出身於地位崇高的士族,她的傢族也與李唐皇室早有因緣。王皇後爺爺的兄弟就娶瞭同安長公主,而正是這位長公主出面向唐太宗介紹,才成就瞭這門婚事。王皇後在李治還是晉王的時候就嫁給瞭她,成為晉王妃。李治成瞭皇帝,她便晉升為皇後。但是,沒有資料詳細記載,唐高宗為什麼不喜歡王皇後。《舊唐書》的《王皇後傳》說王皇後“有美色”,《新唐書》的《王皇後傳》說她“婉淑”,兩者相加,正是賢惠美麗。有這麼多重要優點高宗還不喜歡,可能是因為性格與高宗不合。反正,高宗更喜歡蕭淑妃,而王皇後雖然身為皇後,但卻沒有機會為高宗生得兒女。  王皇後對於自己的後位還是很看重的,她在努力鬥爭,爭取贏來高宗的歡心。在她與蕭淑妃一對一的鬥爭不成功的背景下,得知高宗與武則天的關系,於是希望借助武則天離間皇帝跟蕭淑妃的感情。她利用自己管理後宮的權力,把武則天接進宮來,讓她秘密地蓄起頭發。大約同時,也對武則天進行瞭忠誠訓練和教育。對於武則天而言,出傢為尼是朝廷的規定,她自己即使不願意也是無力抗拒的,而現在命運出現瞭轉機,她必須抓住不放。王皇後雖然比武則天還小幾歲,但是人傢畢竟是皇後,決定著武則天的命運,武則天不管內心如何思想,行為上必須百分之百符合皇後的要求。當王皇後對武則天的一切都滿意以後,正式向唐高宗推薦武則天,唐高宗愉快地接納瞭武則天,也應該對皇後的開明大方表示瞭好感。  應該說,王皇後的用間政策成功瞭一半。武則天成功地離間瞭蕭淑妃與皇帝的關系,從此以後武則天跟唐高宗如膠似漆,親密無間,蕭淑妃果然被冷落在一旁,失去瞭往日的歡聲笑語和洋洋得意。王皇後這個時候一定得意非常,暗暗誇獎自己聰明能幹,手腕高明。但是,王皇後的理想不是僅僅離間,她要完整地奪回屬於自己的皇帝。按照她的設計,武則天完成離間任務以後就應該自動離開,把空出的位置留給自己。但是,她越觀察越發現,她最後的願望沒有希望達成,因為武則天沒有這個意思,她似乎要永久地占有皇帝。  我們今天無法瞭解,當初王皇後給武則天到底交代瞭什麼任務,武則天是否沒有完整地完成任務,或者是中途背叛。就像我們看到的間諜影片那樣,能幹的間諜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發現瞭真相,於是自己背叛瞭原來的組織,成為組織追殺的對象。王皇後現在決定對武則天展開鬥爭,並且與蕭淑妃建立瞭統一戰線,同仇敵愾,攜手打擊武昭儀。但是,高宗摯愛武則天,王皇後和蕭淑妃聯合起來也不能取勝。《資治通鑒》卷一九九記載:“後及淑妃寵皆衰,更相與共譖之,上皆不納。”她們的鬥爭方式似乎很單一,就是找機會說武則天的壞話,但是沒有什麼效果。在皇後和武昭儀之間,皇帝更加傾向於武則天。這裡,感情因素顯然是主要的。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看來是王皇後沒有想到的。那麼她最初的戰略設計,在這個時候也顯露出缺陷。她與唐高宗的問題,此前與蕭淑妃的競爭,後來與武則天的競爭,其實質都是感情競爭。在這個激烈的競爭中,重要的條件其實是唐高宗。  但是,她的戰略既考慮瞭唐高宗的感情,利用武則天就是看中瞭武則天與唐高宗的感情;同時又忽略瞭唐高宗的感情,他既然喜歡武則天,又怎麼會舍棄武則天回頭來找王皇後呢?難道這個世界上隻有蕭淑妃和你王皇後兩個女人不成?與此同時,她更沒有考慮武則天的感情。是不是王皇後認為武則天各方面的條件加起來是不利的,武則天沒有長久的競爭能力呢?完全有可能。  這說明,結婚多年的王皇後對於感情問題還相當無知,她一定更相信,門當戶對這些外在條件才是感情的基礎。所以在她看來,蕭淑妃有南朝皇傢背景,有蕭瑀這樣的爺爺,在競爭中擊敗自己是有必然性的;而武則天沒有任何傢世背景,父親雖然是唐朝開國功臣,但是已經去世很多年,武則天本人既當過太宗皇帝的才人,自身也年紀偏大,總之不該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相關閱讀推薦:唯一女皇帝武則天不叫“則天”真名是“武珝”還原歷史:武則天與李世民父子之間的真實關系多情唐玄宗與武則天孫侄女罕為人知的一段情史揭秘:女皇武則天是如何毒殺唐高宗的小情人的?武則天外甥賀蘭敏之:與外婆私通奸污太平公主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她說不定還認為,武則天這樣的人,在內宮找到一個安身之所已經是很大的奢望瞭,不該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想法,不可能不對皇後大人禮讓三分。王皇後在感情競爭方面,想的大約都是非感情的因素,所以當她發現武則天跟皇帝徹底好上瞭的時候,肯定是惱羞成怒的。自己的感情問題靠別人去解決,這是王皇後的根本問題所在,有人說她利用武則天是引狼入室,其實關鍵是她的方針政策的南轅北轍。這是王皇後自己犯的錯誤,不能怨武則天背信棄義。  過去,在這件事情上,人們似乎習慣指責武則天,其實就道德而言,王皇後的行為也不高尚。其一,她當然知道武則天的背景,知道武則天與高宗的結合有悖倫常,但是她為自己的利益還是利用瞭武則天。第二,武則天與高宗的感情也是感情,企圖用別人的感情為自己的感情服務,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利用甚至玩弄別人的感情在道德上也無立足之處。當然,本質上說,這是一個感情問題,不完全是道德問題。道德有是非,感情是無是非的。  另外,王皇後其人,有天然的缺陷,簡單地說就是太驕傲。《新唐書》卷七六《王皇後傳》說:“後性簡重,不曲事上下,而母(魏國夫人)柳奭見內人尚宮無浮禮。故昭儀伺後所薄,必款結之,得賜予,盡以分遺。由是後及妃所為必得,得輒以聞,然未有以中也。”《資治通鑒》卷一九九也說:“後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國夫人柳奭氏及舅中書令柳奭入見六宮,又不為禮。武昭儀伺後所不敬者,必傾心與相結,所得賞賜分與之。由是後及淑妃動靜,昭儀必知之,皆以聞於上。”   王皇後在傢世、出身、與皇室的關系以及年輕漂亮等等方面都擁有武則天比擬不瞭的優勢條件,但是,為什麼她就是競爭不過武則天呢?從他傢人的習慣行為,我們可以發現問題所在。他們是一個傲慢的傢族,在內宮之中,不禮待其他人,更不可能去討好別人。  而武則天既沒有驕人的傢族傳統,也沒有當朝的宰相舅舅。武則天的傢世沒有什麼可以依憑的,父親武士(尋+蒦)雖然早年參加瞭晉陽起兵,但如今已經去世多年,她的哥哥們也談不上什麼勢力。武則天在深宮之中,沒有任何依靠,她能依靠的隻有自己。她除瞭依靠跟皇帝的感情,還有什麼可以依靠呢?隻有用自己謙卑的姿態,籠絡身邊能夠籠絡的小人物。結果,她得到瞭眾多人的信任和支持。武則天對於王皇後鬥爭的勝利,從一個方面來說,是平民戰勝瞭貴族。  武則天在深宮之中獨立奮鬥,除瞭皇帝因為情感的關系能夠對她施加一定的保護以外,武則天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奮鬥。這場競爭對於武則天與對於王皇後等人而言競爭性質大有不同。對於王皇後、蕭淑妃而言,即使皇帝不愛,這麼多年的經驗證明損失也僅僅是部分而已。但對於武則天而言,如果皇帝跟她沒有瞭感情,她可能喪失一切。皇帝一旦不喜歡,武則天沒有朝廷內部力量的支持,隻能獨自受罪。  而後宮情感問題,畢竟也可以跟政治建立聯系。王皇後不就是通過舅舅和長孫無忌的努力,把李忠過繼給自己並立為太子,給自己加瞭一道安全索嗎?類似的行為沒有朝廷大臣的支持,無論如何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這場競爭是武則天的生死之戰,卻隻是皇後和蕭妃的爭寵之戰。性質不同,奮鬥的程度就會不同。武則天全力以赴,爭取所有的小人物,運用一切辦法加深與高宗的感情,終於取得瞭勝利。比較起來,武則天是弱勢的一方,這一點十分值得強調。後來武則天勝利瞭,她後來甚至很蠻橫,但開始的時候,她的確是弱勢的一方。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帝王秘史:史上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何專寵侏儒男?

  導讀:三代的時候,君主身邊就有禦用的樂師相隨,出行、遊樂也要把樂師帶上。這些樂師聰明、機敏,侍從君主,漸漸成為君主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後來,侍從君主的不僅僅限於樂師,凡有一技之長、能調笑取樂、風趣過人的均可侍從,稱之為優人、優伶。優伶們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詼諧逗趣,讓帝王高興。有瞭優伶,再緊張、煩躁的生活也會平添樂趣,帝王們感到輕松,漸漸地就離不開他們。優伶們除瞭取樂以外,有的還以詼諧的方式傳達下情,進諫君主,諷刺醜惡。他們往往含而不露,從容不迫,妙趣橫生。  優伶俑先秦至於秦代,優伶們都以優為姓氏。優孟即是楚莊王時的一位宮廷樂師,是侍從君主的一位古代有名的優伶。楚莊王有戀馬癖,給心愛的馬穿上繡有文采的衣,配上華鞍,席以露床,置之華屋,用棗脯等進行飼養。馬營養過剩瞭,終於太過肥胖,最後胖死瞭。莊王聽到死訊,大哭不止,隨後命群臣臨喪,並吩咐以大夫禮備棺行葬。大臣一致反對,都說這樣不好。莊王下令,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群臣再也無人敢說話。   優孟卻仰天大哭,奔進瞭宮殿。莊王很奇怪,問他是怎麼回事?優孟止住哭,鄭重地說道:“馬是大王所鐘愛的;楚國這樣大,什麼辦不瞭呢?大王所愛的馬死瞭,以大夫禮下葬,實在太薄,請以人君禮下葬!”莊王有些迷惑,問怎麼個葬法?優孟回答說:“請以雕玉為棺,文梓為槨,梗、楓、豫章為題湊;發甲率為穿壙,老弱負土,齊趙陪於前,韓魏翼衛其後,廟食太牢,奉以萬戶邑;諸侯聽說這些以後,便會都知道,大王賤人而貴馬。”莊王聽這一說,恍然大悟,自悔地說道:“我的過錯,竟到這種程度,那該怎麼辦?”優孟說道:“請大王以六畜葬之:以壟灶為槨,銅歷為棺,齋以薑棗,薦以木蘭,祭以粳稻,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就是說,同六畜的吃法一樣,把它吃掉。莊王沒有異議。  秦始皇以侏儒為優伶,最有名的一位名叫優旃。優旃會諧謔,隨機應變,頗有分寸,因此能長期在曠世梟雄的嬴政身邊周旋。有一次,嬴政在殿中飲酒。優旃陪侍。殿外下起瞭大雨。站在殿階的執簷衛士們全身都淋透瞭。優旃乘空走到衛士身邊,小聲說:“想休息嗎?”衛士們都點點頭。優旃告訴他們,等會兒喊他們時,要好生答應。酒宴繼續進行。群臣舉杯祝壽,山呼萬歲。  優旃突然在檻邊大聲喊,“陛簷郎!”衛士們應聲答應。殿內肅靜。嬴政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優旃從容地說道:“你們長這麼高,有什麼用?我雖然矮,卻能在這兒休息!”嬴政向外看看,見衛士們都在淋雨,便吩咐他們分為兩班,輪流護衛。秦皇嬴政不滿足於自己的宮室花園,設想加以擴大,東到函谷關,西至陳倉。嬴政將這種想法交內廷眾議。優旃插進說道:“擴大范圍?好啊!縱禽獸其中,一旦寇從東方來,令麋鹿阻擋就足夠瞭!”嬴政聞言感悟,便放棄瞭這一設想。相關閱讀推薦:秦始皇地宮陵墓地道陰兵之謎:秦陵地宮在哪裡?揭開趙高篡改秦始皇七字遺詔內幕:秦始皇遺詔之謎秦始皇給後人留下的九個謎團:巨大陵寢神秘莫測!十大神劍之泰阿劍的傳說 泰阿劍是秦始皇的劍嗎十大與死亡擦肩的名人: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差點死掉“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山東人嗎?秦始皇是哪裡人

西漢秘史:50歲館陶公主與18歲養子董偃的不倫戀

  導讀:董偃年方十八,血氣方剛,風華正茂,與館陶公主這個五十多歲的老孀天天交媾,深感索然無味,心中暗暗叫苦不迭。無奈主人對自己有五載的養育之恩,栽培之德,不敢也不忍違背,隻好自我鼓氣,強打精神,勉為效力,日夕承奉。  董偃是誰?  董偃,漢武帝時期人物,與館陶公主關系不一般。後得漢武帝寵幸,及後失寵,鬱鬱而終。董偃十三歲時便跟隨母親出入竇太主傢,竇太主見其容貌俊俏,遂留於自己府中,教其讀書、寫字、相馬、駕車和射箭。董偃為人溫柔可愛,竇太主十分喜愛;因為他與竇太主的關系很好,各位公卿貴族都與他交遊,稱其“董君”。及其死後,與竇太主合葬於霸陵。  駙馬離世,長公主豢養男寵  皇後陳阿嬌被囚於長門宮之初,曾多次傳書館陶公主,懇求母親搭救。館陶公主撫摸著淚痕斑斑的書簡,暗自傷心,卻不敢再向她的侄兒皇帝劉徹請命瞭。原來她的一樁穢聞正在宮中傳揚:堂堂大漢公主在傢中與一個十八歲的賣珠兒晝居一處,夜寢一室,卿卿我我,同床共枕!按照禮法,人臣不得私侍公主,凡違禮者,當斬。館陶公主自身尚且難保,何暇顧及女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山高萬丈非一石之壘。館陶公主與賣珠兒私通的事說來話長。  這個賣珠兒姓董名偃,其母親以賣珠為業,經常出入於館陶公主傢。董偃從娘胎裡帶來瞭一副討人喜歡的俊俏模樣,自幼便長得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左右鄰裡無不稱譽,遠近鄉親莫不羨慕,更有諸多方士都不約而同地說他命裡有福,長大必能青雲直上,飛黃騰達。  董偃的母親生有此兒,洋洋自得,樂不可支,經常帶著他出入於豪門顯貴和縉紳官宦之傢,希望使董偃得人青睞,為人賞識,從而脫穎而出,光耀門戶,盡享榮華富貴。  一年春天,看看又是姹紫嫣紅之時,館陶公主在花園中慢慢行走,忽聽外面傳來一位賣珠子的中年女子的喊聲。她近幾天來為把自己打扮得年輕美貌些,正想添置幾件首飾,便命侍女把那賣珠子的女人叫來。   這賣珠女就是董偃的母親,她知道要買她珠子的人是當今皇帝之姑,便立即拿出幾顆光閃閃的珠子,雙膝跪下奉給館陶公主。館陶公主見這幾顆珠子是她未見過的上等好珠,非常驚異,說道:“此等珠子從何而來?”相關閱讀推薦:嬖幸男寵讓武則天在晚年被逼下臺!武則天退位之謎歷史上有幾個館陶公主?館陶公主和陳阿嬌哪個先死?館陶公主是怎麼死的揭秘館陶公主的不倫之戀:開啟公主養男寵之風館陶公主劉嫖簡介 歷史上館陶公主是怎樣的一個人?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賣珠女說道:“我的祖上在秦朝為官,因侍奉始皇帝,得賜此珠,近日傢裡貧窮,不得已想賣瞭度日,既然太公主喜歡,就孝敬給您吧。”  館陶公主見這賣珠女說話十分得體,便跟她扯瞭一會傢常。賣珠女自言夫傢姓董,夫死多年,膝下唯有一子,年方十三。館陶公主聽到這裡,忽然靈機一動,便說道:“明日請帶你兒子來,我與他談談,我頂喜歡小孩子,謹望不要失約。”言畢,令侍女拿出數百金賜與賣珠女。這賣珠女望著光閃閃的金子,心中老大歡喜,又見從此可攀上館陶公主,自然更加高興,便歡天喜地去瞭。  第二天,賣珠女果然把兒子帶瞭來。那館陶公主見他面如冠玉,心中十分高興,她笑著對賣珠女說:“看你這兒子必定聰穎,可惜生在寒傢,縱有出人頭地之時,頂多當一個富商罷瞭。我有一個主意,你如果舍得,就令他來我傢讀書識字,將來長大,隻要對我忠心,給他弄個一官半職易同反掌。”  賣珠女暗自慶幸走瞭好運,連忙就地磕瞭幾個響頭,說道:“感謝太主天高地厚之恩。”  “多謝太主!多謝太主!”董偃不愧是他慧黠母親的慧黠兒子,聰穎異常,反應靈敏,不待母親指教便倏然而跪,鸚鵡學舌似地隨聲說道。   館陶公主見此情狀,不由得眉開眼笑,滿心歡喜,仿佛在路上揀瞭一顆小寶石似的。  從此,館陶公主便將董僵長留傢中,令人教他讀書、認字、識數及騎射、禦車、相馬等各種技藝,竭力栽培。董偃確實秀外慧中,凡師所授,無不一看就懂,心領神會。對館陶公主他也能忖度心思,揣摸好惡,畢恭畢敬猶如對待自己的母親一般。館陶公主見到董偃便眉開眼笑,高興得合不攏嘴巴。  朝來暮去,一轉眼五年過去瞭。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堂邑侯陳午去逝時,董偃挺身而出,親自料理喪葬之事,裡裡外外辦得井井有條。事後又日日與館陶公主形影不離,遊山玩水,觀星賞月,陪伴她排遣寂寞消愁解悶,館陶公主當然萬分感激。  奇特的境遇造就奇特的性格。館陶公主生於皇傢,長於皇傢,衣則緇衣羔裘,食則山珍海味,居則深宮巨第,行則出輿入輦,日日養尊處優,此時雖然年過半百,姿色尚如三十許人,性情也還似中年時候,豈耐孀居寡處?她想著如再這樣熬下去,也白活瞭一生。從此,她開始煞費苦心地在男人身上打主意。  館陶公主看上董偃  對象應該是誰?這令她大傷腦筋。滿朝朱紫,這班爺兒們一個個道貌岸然,顯然難以拉扯上。富商大賈,哪個傢中不養著美妾,她這個半老徐娘豈能讓人看上眼兒?那時街市上也沒有男娼,想微服去逛青樓的條件都不具備,思來想去也隻有自己傢中的幾個男傭人。可是這幾個男傭人都長得不夠俊俏,且幹著粗活,整日臭汗淋漓,怎舍得將一個千金之身獻給他們?而且,作為皇帝的姑姑,她也難以啟口。忽然,她想起瞭董偃,這年他一十八歲,已是一個風度翩翩的少年男子瞭。館陶公主想著董偃白皙稚嫩的臉,開始琢磨怎樣能不難為情地把董偃搞到手。  時隔不久,館陶公主以前趕馬車的人忽然得瞭場急病死去瞭,館陶公主立即想到瞭董偃。她問董偃是否願充此職,董偃一聽,慌忙叩頭說道:“此是小人求之不得之事,小人每日想著要效犬馬之勞,豈能不願?小人的一切都是太主所給,願一生一世不離太主左右,為太主當牛當馬。”   館陶公主聽瞭這話,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果子到手必須立刻品嘗。  一天晚上,館陶公主先領董偃到後花園房中,令下人給他沐浴。  館陶公主連忙回房,到東室去開啟檀香雕漆大櫃。此櫃裡裝有丈夫陳午少年時的衣物,已十幾年來未曾動過,所以鎖已生銹,不易打開,累得侍從滿頭大汗,鎖卻紋絲不動。館陶公主心急如焚,喚侍從拿來一柄利斧,連砍數下,櫃劈門裂。她心急手快地撿出一件翠藍色春衫、淡綠色錦褲、白底短靴和金花紗帽,這些東西因裡面放有防蛀藥物,皆嶄新耀目。  館陶公主將衣服拿到後花園時,董偃尚未出浴。她隔門縫覷看,但見他坐在盆沿上,背左面右,垂頭搓腿。由於熱氣的蒸騰,玉肌雪膚上泛起一層紅潤,香氣沁人,嫩脂溢彩,賞心悅目,充滿魅力。他忽然仰一下臉。呀!真似出水芙蓉,粉艷欲滴,稚氣可掬,妖媚動人……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他似乎有點累瞭,長出一口氣,用右手攏一下頭發,方拿起一條汗巾擦背,動作優美,似同粉蝶漫舞。最後他蹲下沖洗一遭,慢悠悠地站立起來。呀!魅力滿身,風流亂滾。  董偃洗浴以後換上新裝,妖媚倍增!莫說是春心蕩漾的館陶公主,即使是情竇初開的村女,也會為之動心。  董偃被館陶公主領入內閣,酒肴剛剛上齊。他舉目一望,全是秀女,感到十分拘謹,桃腮上剎那間飛起一層紅暈,愈加光彩照人。館陶公主為讓他盡快恢復平靜,連忙斥退左右。  “酒是色媒人”,三杯過後,董偃精神興奮,膽量漸漸大瞭起來,舉止也趨於自如。館陶公主再也按捺不住,撩撥道:“董偃,你年已十八,到瞭婚配的年紀,你欲求何樣的人兒呀?”  董偃十分乖巧,違心相答:“小生飽受饑寒之苦,隻想找一個富貴人傢的女子,至於年紀和相貌都不重要。”  館陶公主機靈剔透,尤善於察顏觀色,知他不是真心實言,於是又生一計,端起自己的酒杯喝瞭半口,假裝嗆瞭嗓子,又吐進瞭杯裡,遞給董偃:“請你替我飲瞭吧!”  董偃看她表情,似是故意試探自己,急忙接過來,一口而幹,隨之送瞭個秋波。   館陶公主早已意亂神迷,難以支持,立即佯稱:“我不勝酒力,扶我到裡面軒中稍憩可好?”  董偃激動而起,小心翼翼伸出雙手攙扶館陶公主亦步亦趨,向裡走去……  董偃年方十八,血氣方剛,風華正茂,與館陶公主這個五十多歲的老孀天天交媾,深感索然無味,心中暗暗叫苦不迭。無奈主人對自己有五載的養育之恩,栽培之德,不敢也不忍違背,隻好自我鼓氣,強打精神,勉為效力,日夕承奉。  館陶公主得此美貌少男,若老羊之食嫩草,心裡自然萬分愜意,當下大擺筵席,備極奢華,為瞭董偃行瞭冠禮。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民國秘史:民國高官五大最美貌的頂級“二奶”

  “二奶”泛指男人除原配夫人外,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或雖無夫妻之名但長期與有婦之夫保持情人關系的女人。她們與原配相比,一般比較青春、美貌、性感、溫柔。  據東漢《列女傳》記載,舜的兩個妻子就是堯的女兒,長女曰娥皇,次女曰女英,娥皇為後,女英為妃。兩人死於江湘之間,楚人習慣上稱之為湘君。而《博物志》和《述異記》則進一步勾勒瞭湘君、湘夫人與舜的愛情故事,說舜南巡,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追尋到湘江,聽說舜已死而葬蒼梧山,於是慟哭不已,淚灑青竹,竹皮上淚痕斑斕,成瞭“湘妃竹”。  由此可以看出,娥皇和女英是姐妹倆,都嫁給瞭舜作夫人。傳說當這姐妹倆過門後,舜的仆人無法稱呼這兩位夫人。於是,管傢就向舜反映瞭這個難題。舜說,娥皇就叫大奶奶,女英叫二奶奶吧。後來,二奶奶這個稱呼漸漸變成瞭“二奶”。  如今,包養“二奶”已經成為官場和豪門不堪的“時尚”。所謂“傢中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正是這種情況真實生動的寫照。這些“二奶”大都是為瞭錢財和地位才委身於官員和富豪的。但是,民國時期有許多官場“二奶”大都是為情所困,為情所累,尤其是哪些美貌與才情兼備的頂級“二奶”。因此,她們也成為瞭那個時代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裡擷取民國高官金屋藏嬌的五大最美貌的頂級“二奶”的故事,以饗廣大網友。  TOP1、胡蝶  胡蝶,生於1907年,上世紀上海灘電影皇後。早期與阮玲玉同為中國無聲電影的代表性演員,1931年主演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後轟動全國,甚至吸引眾多海外僑胞的目光。胡蝶雖是紅極一時的影星,但是一生歷經坎坷。胡蝶與丈夫潘有聲的感情本來非常好,但軍統局長戴笠在抗戰期間,於重慶幽禁胡蝶三年。  胡蝶與戴笠同居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所以一天到晚總是鬱鬱不樂。戴笠是個殺人魔王,他要殺死一個人,比踩死一個螞蟻還容易。因此,胡蝶表面上不得不應他,心中卻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潘有聲。而戴笠為瞭霸占胡蝶,特地送給潘有聲一張特別通行證,讓他在滇緬公路上運輸貨物,通行無阻。因而潘有聲行蹤不定,時而這裡,時而那裡,使戴笠有機可乘。 胡蝶  戴笠為博得胡蝶的歡心,想方設法在生活上滿足她。於是在附近的神仙洞畔,又造瞭一所更華麗的公館,作為他和胡蝶的新居。為瞭使胡蝶不爬坡,把平坦的馬路一直修到胡蝶的房門口。戴笠的部下沈醉為瞭討好她,采用強制的辦法,逼迫工人們通宵達旦地趕工。因為疲勞過度,精力不集中,3名石匠被砸死,12名工匠被砸成重傷,輕傷則天天不斷。潘有聲從外地歸來,得知嬌妻已被“鳩占鵲巢”,當時非常惱火,就直奔中二路羅傢灣19號軍統局本部,但連去幾次,都吃瞭閉門羹,又打聽不出胡蝶的住所。有一天,他正在皇後飯店生悶氣,戴笠的秘書王漢光去找瞭他,明確指出:“你要把胡蝶女士帶回去,這點萬萬做不到,你還是拿些錢,做個官算瞭,聰明人不吃眼前虧。”潘有聲知道雞蛋碰不過石頭,就獨個悻悻回到瞭上海。 戴笠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瞭。戴笠準備與胡蝶正式結婚,囑咐胡蝶飛往上海,先與潘有聲辦理離婚手續。潘有聲迫於權勢,同意與胡蝶解除婚姻關系。胡蝶掉著眼淚對丈夫說:“姓戴的隻能霸占我的身體,卻霸占不瞭我的心。有聲,我的心永遠屬於你。”正在這個節骨眼上,戴笠因飛機失事摔死於南京近郊,與胡蝶結婚即刻成為泡影。以後,胡蝶便與潘有聲一起,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上海到香港去瞭。相關閱讀推薦:民國十大驚天政治謀殺:蔣介石緣何現場撫屍痛哭殺手王亞樵:令蔣介石膽寒的民國殺手 死後遭剝皮細數民國十大絕美愛情故事:民國知名夫妻【圖】李鴻章外孫女為何78歲時才當新娘?民國剩女張茂淵民國外交奇才顧維鈞:美貌和智慧兼具的外交傢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TOP2、藍妮  藍妮(1912~1996)原名藍業珍,祖籍雲南建水,苗族。 民國不為人知的名門四女之一。  藍妮,從小就顯得美麗俊俏、聰明伶俐,加上一張不同於漢人的美麗臉龐與湛藍的眼睛,就像洋娃娃一樣,人稱“苗王公主”。她的父親藍世勛是江蘇省稅務局局長,經常在傢裡講孫中山先生的共和思想,給幼小的藍妮留下瞭深刻印象。藍妮長大後,以立法院院長孫科私人秘書的身份出現在南京。  作為私人秘書,藍妮將孫科的工作場所整理得井井有條,讓孫科少瞭很多煩勞;她瞭解到孫科的一些生活習慣,將孫科的日常飲食生活都細心設計,讓孫科感到傢的溫馨。交際場合,落落大方的藍妮給孫科增添瞭更多的歡笑。  孫科慢慢覺得,自己已離不開這位藍小姐瞭。藍妮對這位院長先生也有瞭瞭解,覺得孫先生雖位極權高,但天性溫柔,性情和藹,值得信賴。兩人感情與日俱增,成為形影不離的伴侶。隨後孫科決定娶藍妮為二夫人。婚後,孫科藍妮出雙入對,非常恩愛。為瞭表示自己對她的忠貞感情,他親筆給藍妮寫瞭一張字據:我隻有元配夫人陳氏與二夫人藍氏二位太太,此外決無第三人,特此立證,交藍巽宜二太太收執。 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TOP3、王映霞  王映霞,1908年生於杭州,當年的“杭州第一美人”,一生中的兩次婚事都轟動全城。1928年2月,她與鬱達夫在杭州西子湖畔大旅社舉行婚禮,那一年,她20歲,鬱達夫32歲。多年後離婚,於1942年4月4日,與鐘賢道在重慶舉行盛大的結婚典禮。  鬱達夫夫婦移居杭州後,與當時的上流社會有瞭很多的交往,極喜結交名人的王映霞也由此成為一顆交際明星。與其相識幾十年的汪靜之曾經說過:“王映霞最愛鬱達夫帶她去認識所有的朋友,專門同人傢交際。”1990年代初,鬱達夫的生前好友、著名詩人汪靜之撰文透露瞭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文中說王映霞曾經在武漢為軍統局長戴笠打過胎,此事連鬱達夫都不知道。     

秘史:雍正最小兒子被乾隆過繼 雍正有多少個兒子

  導語:弘曕生於雍正11年,當時雍正已55歲,是他的老來子。母親是謙妃劉氏。乾隆年間,果親王允禮去世。由於允禮他沒有兒子,乾隆作主,把弘曕過繼給果親王允禮當兒子,以繼承他龐大的財產。  大阿哥——端親王弘暉  弘暉生於康熙36年(1697年)三月十六曰子時。生母是雍正的元後——孝敬皇後。這是雍正唯一的嫡子,也是長子,論身份,比別的皇子高一頭。他出生時,胤禛20歲,福晉18歲,這時的胤禛還是個無爵的皇子,到瞭第二年,也就是康熙37年,才被封為貝勒。  弘暉於康熙43年六月初六卯時,薨。年8歲。這時,三阿哥弘時,僅僅隻有四個月大,而弘歷則是在7年之後才出生。  雍正十三年,乾隆上諭內閣:“朕兄大阿哥,乃皇妣孝敬皇後所生,今朕眷念手足之誼,著追封親王。  後弘暉被追封為端親王,葬於泰陵。   八阿哥——懷親王福惠  福惠生於康熙60年10月初9,死於雍正六年9月初9。也是享年八歲。生母是敦肅皇貴妃年氏。由於年妃身體病弱,所以生下的兒子大多先天不足,很小就夭折。福宜隻活瞭兩歲,而福沛生下來就死瞭。年妃於雍正三年死後,隻留下福惠一人。所以雍正對福惠格外呵護,隻可惜福惠還是沒長大,在雍正六年也死瞭。  雍正十三年,乾隆上諭內閣:“朕弟八阿哥,素為皇考所鐘愛,當曰曾以親王殯葬。今朕眷念手足之誼,著追封親王。  後福惠和弘暉同時被追封為親王,謚為懷親王。  這裡要說明一下,由於弘暉和福惠死時隻有8歲,按規定皇子一般要在15到20之間,才能請求封爵。所以他們去世時,都是無爵的皇子。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乾隆皇帝提拔侍衛出身的和珅的真實原因!為什麼奸臣和珅會受到乾隆寵幸?竟和皇上同榻而眠乾隆傳位之謎:為什麼會看中嘉慶帝永琰來繼位?雍正接瞭顆金頭!雍正的棺內為何隻有屍體沒有頭四阿哥雍正竟然是死於林黛玉之手?雍正最離奇死法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十阿哥——果郡王弘曕  弘曕生於雍正11年,當時雍正已55歲,是他的老來子。母親是謙妃劉氏。乾隆年間,果親王允禮去世。由於允禮他沒有兒子,乾隆作主,把弘曕過繼給果親王允禮當兒子,以繼承他龐大的財產。  不過,弘曕和乾隆的關系總也處不好。乾隆嫌弘曕性格乖張,像守財奴,對母親謙妃不夠孝敬。可弘曕怨乾隆偏心的太厲害,對弘晝母子的態度簡直和對弘曕母子的態度是天差地別。  乾隆三十年,弘曕去世。   雍正有多少個兒子?  第一子(1697一1704):弘暉生於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子時,母為孝敬憲皇後那拉氏,時為嫡福晉,卒於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初六卯時,時年8歲。  第二子(1697一1699):弘昐生於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子時,母為齊妃李氏,卒於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亥刻,時年3歲。  第三子(1700一1710):弘昀生於生於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初七日酉時,母為齊妃李氏,卒於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二十日,時年11歲。  第四子(1704一1727):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子時,母為齊妃李氏,時為側福晉,卒於雍正五年八月初五日申刻,時年24歲(《清皇室四譜》載為“八月初六”)。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第五子(1711一1799):弘歷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時,母為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時為格格,卒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時年89歲。  第六子(1711一1760):弘晝生於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未時,母為純愨皇貴妃耿氏,時為格格,卒於乾隆三十五年庚寅七月十三日申時,時年60歲。  第七子(1720一1721):福宜生於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寅時,卒於康熙六十年正月十三日醜刻,時年2歲,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時為側福晉。  第八子(1721一1728):福惠生於康熙六十年十月初九日未時,卒於雍正六年九月初九日未時,時年8歲,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時為側福晉。   第九子(1722一1722):福沛生於雍正元年五月初十日,旋殤,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時為側福晉。  第十子(1733一1765):弘曕生於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亥時,卒於乾隆三十年三月十一日,時年33歲,母為謙嬪劉氏。  其中序齒的阿哥有弘暉、弘昀、弘時、弘歷、弘晝、弘曕六位。  活到成年的有弘時、弘歷、弘晝、弘曕。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王昭君入宮三年緣何未得皇帝臨幸? 王昭君秘史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之“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約於西漢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秭歸地處著名的長江三峽,這裡江水湍急,日夜咆哮,兩岸懸崖峭壁,怪石嶙峋,戰國時這裡曾出過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景帝在永安三年(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擅彈琵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  王昭君出生時正值漢朝的輝煌盛世,百姓豐衣足食,但秭歸這裡比較荒僻,王昭君的父親,帶著兩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種小得可憐的幾塊山坡地,種些雜糧維持生計,仍然過著勉強溫飽的艱苦生活。有時還要替溯江而上的船隻拉纖貼補傢用。生活雖然清苦,但全傢和樂,與世無爭,更重要的是能夠始終保持先人的傳統,沒有忘記她們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詩禮門第。王昭君有一個哥哥叫王新,有一個弟弟叫王颯,出力的活兒輪不到她,她除瞭跟著母親嫻習女紅之外,更在父親的督促下讀書習字,雖然生長在窮鄉僻壤,卻饒有大傢閨秀的風范。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漢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6年),下詔征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年當二八,仿如空谷幽蘭,自然成為南郡首選。元帝劉奭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當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以“良傢子”的身份入選掖庭待詔,卻很長時間內一直沒有得到皇帝的召幸。   話說漢朝是一個特殊的朝代,戰爭與和親是處理對外關系最重要的兩種手段。漢朝公主遠嫁西域和匈奴在歷史上留下瞭濃重的一筆。這些女子忍辱負重遠嫁西域,經歷瞭種種苦難,為緩解中原王朝的統治危機和漢朝發展做出很大犧牲,也為民族文化交流做出瞭貢獻。漢代出塞和親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金枝玉葉的宗室公主。但她們的為人行事,很快都隨著歷史的長河流逝瞭,唯獨“良傢子”出身的昭君卻流芳千古,人們懷念不已。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漢元帝(前75~前33年),即劉奭,西漢皇帝。漢宣帝子。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愛好儒術。先後任貢禹、薛廣德、韋玄成、匡蘅等為丞相。宦官弘恭、石顯為中書令,賞賜達錢一萬萬。又重用外戚史氏、許氏。統治期間,賦役繁重,西漢開始由勝而衰。漢元帝竟寧元年春三月,匈奴呼韓邪單於,自請入朝,奏詔被批準。呼韓邪便由塞外啟程,直抵長安,見到瞭元帝,行過胡邦最敬之禮以後,仍乞求元帝降公主以和親。元帝正擔心邊疆生出是非,希圖暫時羈縻匈奴,省得勞民傷財,多動幹戈,當下慨然允諾。等得呼韓邪退出,元帝回到後宮,卻又躊躇起來,他一個人暗想前代曾有和親故事,都是私取宗室子女,充作公主,出嫁單於。歷朝以來,從沒一次敗露。現在呼韓邪親自來長安,隨從人等耳目眾多,況且呼韓邪已經投降,今非昔比,若仍照從前的辦法,必然露出破綻;但若以真的公主遣嫁蠻荒之地,於心不忍。元帝不禁愁眉不展。  當時馮昭儀在旁,她對漢元帝說:“後宮宮人上萬,十之八九從未見過陛下一面。陛下平時要幸宮人,都是按圖索驥,看見圖畫上面哪個美貌,就選哪個前來侍寢。這樣揀取,就是陛下聖壽萬年,也幸不完許多宮人。如今不妨選一個姿色平常的宮女即可。”原來元帝即位後,嫌後宮女子年長色衰,就下令挑選天下美女入宮,並讓畫工為她們摹畫形貌,以便他每晚看圖擇其美者召幸。元帝便命人把後宮美人圖,皆取至面前。元帝見瞭許多圖畫,哪有工夫細審,隨便選定瞭姿色較陋的一個,命有司代辦妝奩。到瞭第二天,元帝特意在金鑾殿上,設席宴請呼韓邪。酒至半酣,便命可將公主召出,以便與呼韓邪單於同赴客邸完婚。隻見一群宮女擁出一位美人,裊裊婷婷地輕移蓮步,走近禦座之前辭行。元帝不瞧猶可,瞧瞭一眼,直把他驚得魂飛天外。原來此人真是一位絕代佳人。但見“入宮數歲,不得見禦”的她雲鬟擁翠,嬌如楊柳迎風;粉頰噴紅,艷似荷花映日;兩道黛眉,淺顰微蹙,似乎有含著嗔怨的模樣,仿如空谷幽蘭,直令後宮粉黛失顏色。相關閱讀推薦:王昭君匈奴秘史:被逼嫁給前夫兒子 親子被殺!王昭君三嫁匈奴單於後服毒自盡?王昭君怎麼死的漢朝王昭君出塞後連嫁祖孔三代:王昭君嫁給瞭誰?歷史上真實的王昭君結局:歸漢不成服毒自盡王政君和王昭君是什麼關系?她們是同時代的嗎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元帝當下如丟瞭魂魄,忍不住輕輕地問道:“你叫什麼名字,何時入宮?”她柳腰輕折,緩啟珠喉,猶如嚦嚦鶯聲地奏道:“臣女王嬙,小字昭君,入宮已有三年瞭。”元帝聽瞭暗想該女入宮多年,為何並未見過?可惜如此美貌,反讓與外夷享受,本想把王嬙留下,另換一人賜與呼韓邪。回顧呼韓邪坐在殿上,隻把一雙眼睛盡管望著王嬙,不肯轉動。元帝又恐失信外夷,且被臣民謗以好色的訾議。沒辦法隻好鎮定心神,囑咐數語,閉著眼睛,將手一揮道:“這是朕負美人,你隻好出塞去瞭!”呼韓邪看見元帝恍惚的神情,還以為骨肉遠別而難舍,慌忙出座,向元帝跪奏道:“臣蒙陛下聖恩,竟將彩鳳隨鴉,請陛下放心,臣定會對公主優禮相待,子子孫孫,臣服天朝,決不再有貳心。”元帝聽呼韓邪這番說話,僅把他的頭連連點著,吩咐護送公主至客邸成婚,目送她起身出去,拂袖入宮。史載:“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心中怏怏地回宮後,元帝命將待詔宮女圖取來細看,王昭君的畫像十分中僅得形似兩三分,還是草草描成,毫無生氣。接著又把已經召幸的宮人畫像一看,畫工精美,比本人要勝過幾分,始知畫工作弊。便命有司將畫王嬙容貌的這個畫工緝拿審訊。有司將長安畫工,一律傳訊,當場查出,此人是杜陵毛延壽,為後宮畫像時索賄不成的,都故意把花容玉貌,繪作泥塑木雕一般瞭無生氣的平庸女人。案既審定,毛延壽欺君不道,綁出斬首。原來,當年從全國各地挑選人宮的美女數以千計,元帝無法一一見面,隻得先由畫工各畫肖像一幅呈奉禦覽。王嬙入宮以後,照例須由畫工畫瞭容貌,呈上禦覽,以備隨時召幸。毛延壽本是一名畫傢,寫生最肖。隻是生性貪鄙,屢次向宮女索賄,宮女都希望入宮見寵,大都傾囊相贈,毛延壽就從筆底上添出豐韻,能使醜易為西施、鄭旦的容顏。“畫人的傳神之筆在於點睛,是一點千金呀!”若沒有錢送他,便畫作嫫母、無鹽的醜陋相貌。隻有王昭君傢境寒素,更自恃美冠群芳,既無力賄賂,又生性奇傲未肯遷就,因此毛延壽刻意毀損。因此,幾年過去瞭,她仍是個待詔的宮女。後宮佳麗如雲,毛延壽多年這樣作弊,竟沒有人察覺。此時,王昭君隻得攜瞭她的琵琶,跟著呼韓邪淒涼地走向漫天黃沙的塞外去瞭。王昭君出塞以後,漢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齊接到長安,賜宅賜田,妥善安置。他的兄弟被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   王昭君因“貌醜”隻能久居深宮,直到她自願出塞,漢元帝才發現她的美貌。就在王昭君抵達匈奴王庭三個月後,年僅40歲的漢元帝在思念與懊惱的前提下,懨懨病榻,拖到初夏時節,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昭君遠嫁,也成為元帝一生心中之痛。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佈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幹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不幸的是,王昭君與呼韓邪單於結婚僅兩年(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就去世瞭。她和呼韓邪單於生瞭一個兒子,名叫伊屠智牙師。呼韓邪單於死後,按匈奴收繼制要求昭君必須改嫁呼韓邪單於第一閼氏所生的長子雕陶莫皋單於。王昭君不能接受,上書漢成帝,請求返回故土。但成帝令她遵從胡俗,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隻得下嫁。昭君與雕陶莫皋生有兩女,長女即須卜公主,小女即當於公主。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4歲的王昭君鬱鬱而終,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塚”。《筠廓偶筆》對其有解釋:“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雲青塚。”  昭君出塞後60年,是漢匈和睦相處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區在內的整個漠南和平發展的60年,這裡出現瞭“牛馬佈野人民熾盛”的繁榮景象。飽經戰亂之苦後享受瞭60年和平生活的漢匈各族人民,深深地愛戴著王昭君。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1963年,董必武同志作瞭一首詠昭君的詩,鐫刻在昭君墓前的石碑上:“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攄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不僅肯定瞭昭君出塞的歷史意義,也肯定瞭漢元帝的歷史眼光。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太平公主秘史:太平公主出嫁前為何出傢當道姑?

  導讀:史書中記載太平公主是一個模范孝女。根據《新唐書·公主傳》的記載,她為瞭替母親武則天給外祖母楊夫人盡孝,小小年紀出傢當瞭女道士。按推算,她那時最大也隻有七歲,當道士隻是順從母命走走過場。  不過,話說到瞭唐高宗時期,吐蕃請求與唐朝和親。那時候,唐高宗身邊待字閨中的隻有十二三歲的太平公主。吐蕃人事先摸清情況,開口便要太平公主和親。想到太平公主幼年時當過女道士,道教崇尚宗教獨身主義。於是武則天下令,馬上給太平公主修建一座道觀,就叫太平觀。十幾歲的小太平像模像樣地履行瞭受戒儀式,出傢瞭,這樣吐蕃沒話說瞭。雖然太平公主真的出傢,不過按照唐高宗和武則天當時的想法,一旦吐蕃徹底死心,便讓女兒還俗的。可是,當時高宗身體每況愈下,武則天忙著積聚勢力奪權,都沒心思管她。道觀中的太平公主,眼看著自己的大好青春悄悄溜走,心裡難免有些著急。  有一天,她想出瞭一條妙計。唐高宗在宮中設宴,宴請親族,太平公主忽然從天而降,她身穿紫袍,腰圍玉帶,頭戴黑巾,手持弓箭,走到唐高宗和武則天面前,深施一禮說:“父皇母後,我給你們跳舞助興吧。”說罷,載歌載舞起來。看著女兒英姿颯爽,一副青年武官的打扮,唐高宗和武則天哈哈大笑,說:“你一個女孩傢,又不是武官,怎麼打扮成這樣?”太平公主馬上說:“既然我不適合這樣打扮,那把這身行頭賜給我的駙馬好嗎?”就這樣,給太平公主選駙馬提上瞭議事日程。最終,唐高宗給太平公主選中瞭年輕英俊的薛紹。薛紹出身河東大族薛氏,與太平公主又是姑舅兄妹,父親也是駙馬,當過左奉宸衛將軍,母親是唐高宗的親姐姐城陽公主。   開耀元年(681年)七月,高宗夫婦為太平公主舉行瞭盛大而隆重的婚禮。婚禮禮堂設在萬年縣的縣衙。但太平公主的婚車實在太豪華太龐大瞭,萬年縣衙的大門根本進不去。高宗和武則天當即決定,拆墻!按照唐朝風俗,婚禮都在晚上舉行,可是當時街道也沒有路燈啊,隻能點火炬。結果從長安城最東北的大明宮(興安門)出來,一直到城東南的萬年縣衙,一路上火炬點成瞭一條火龍,把道邊的槐樹都給烤焦瞭。就這樣,太平公主通過自己的一番努力,終於如願以償嫁給瞭心愛的貴族少年。相關閱讀推薦:解讀:太平公主為何沒像母親武則天那樣當上女皇 揭秘:武則天到太平公主 唐朝女人都愛欺負男人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的恩怨情仇:為一個男人反目震驚!太平公主把自己情人送武則天做“間諜”揭秘:太平公主少女時代 太平公主為何少年出傢?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的關系如何?兩人為何有仇

王昭君匈奴秘史:被逼嫁給前夫兒子 親子被殺!

  她曾大膽地選擇瞭自己的命運,她紮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壯的野草,頑強地活瞭下來。她一嫁再嫁,生兒育女。12年,無邊歲月,遠比人們的想象更悲慘、更淒涼。  民間,把王昭君描繪成薛寶釵、林黛玉那樣的大傢閨秀:頭戴銀狐冠,身披紅鬥篷,懷抱一隻哀怨的琵琶,風情萬種地站在草原上。官方,則把她旌表為高瞻遠矚的“愛國者”,少女細瘦的“小蠻腰”,愣是挑起瞭“胡漢和親,邊塞安寧”的政治重擔。她深明大義的覺悟,酷似一名“黨代表”或者“政委”。絡繹不絕的文人騷客也七嘴八舌地抒情,好像王昭君原本就是全天下讀書人相識恨晚的“紅粉知己”……  後人,謬托知己,憑借甜膩俗爛的口味粗暴地打扮著王昭君。殊不知,這位聲名顯赫的古典美女,在無限風光的背後,還隱藏著滿肚子的黃連苦水。  從鮮花,到獵物  很早就聽過一條謎語:姐姐要回來(打一地名),謎底是“秭(姊)歸”。秭歸,水土養人,出過大詩人屈原,西漢時歸屬南郡。秭歸有座寶坪村,林木豐美,香溪環繞。公元前52年,一聲響亮的嬰啼使村裡那戶王姓人傢笑逐顏開。女孩兒落地瞭,取名王嬙,字“昭君”。   老來得女,爹娘樂顛顛地捧著、供著。兄嫂也疼進瞭骨縫兒裡,唯恐刮風吹掉小妹妹一根汗毛。親人環繞,嬌生慣養,俊俏的小女孩兒,蹦蹦跳跳,嘻嘻哈哈。荊楚的細雨滋潤她一天一天地長大……  公元前36年,西漢朝廷的日子越來越寬裕,不必再像文景時代那樣勒緊褲腰帶瞭。尤其是匈奴,窩裡鬥,分裂成南北兩部。南匈奴,靠近中原,好在既親近,又溫順;北匈奴,不服天朝管,幸而遠在漠北。沒戰亂,有錢花,真是太平盛世。漢元帝“飽暖思淫欲”,便動起瞭“選秀”的歪點子。說白瞭,就是把天下美女,都拽到他自己床上去。  巍巍漢宮,就是一口“活棺材”。人常說:宮門深似海。那種地方,人壓人、人踩人,鉤心鬥角,想熬出頭兒?難死瞭。女人,十月懷胎,可以生下一個孩子;倘若守在皇帝身邊,恐怕十個女人都受孕,最終一個也養不活。   王傢人當然知道皇宮是個“虎狼窩”,他們個個兒提心吊膽,生怕官府上門找茬。其實,怕也沒用,王昭君名冠南郡,連叫花子都知道:她定然是郡守大人和縣令老爺瞄準的第一獵物。  烏雲滾滾而來。果然,脅肩諂笑的官差叩響瞭王傢門環。朝廷是天,皇帝就是老天爺,他喜歡什麼就是什麼,想誰就是誰——無上權力,足以左右整個天下,區區一名小女子,又算得瞭什麼?  王昭君含淚微笑,向每個表情悲壯的親人拜辭。收拾收拾,走吧——這,就是命!  早春三月,滿山遍野的菜花,一片金黃。16歲的王昭君,緩緩登上瞭香溪岸邊的官船,她默默地禱告:“總有一天,我還要回來。”相關閱讀推薦:王昭君三嫁匈奴單於後服毒自盡?王昭君怎麼死的漢朝王昭君出塞後連嫁祖孔三代:王昭君嫁給瞭誰?揭秘:王昭君出塞後連嫁祖孫三代的悲情秘史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 王昭君為何被稱為落雁陳世美之冤與王昭君之痛 解讀被誤會的歷史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冷美人·辣妹子  披星戴月地走瞭三個月,隱隱約約望見瞭長安。迎候王昭君以及眾多“秀女”的並非漢傢宮闕,而是地地道道的監獄——“掖庭”。  “掖庭”,曾是一座皇傢監獄,高墻矮窗,關押犯罪的王室成員和宮女、太監,漢武帝專門增設“掖庭獄”。幾經演變,這座臨時看守所,被改裝成簡陋的“儲秀宮”,盡管地方不怎麼樣,可是便於管理。當傢人號稱“掖庭令”,職位不算高,卻執掌權衡,一手遮天。他輕蔑地瞥瞭瞥這群如花似玉、鄉音各異的小美人兒,暗自笑道:漂亮頂個屁!見不著當今皇上,休想當娘娘。奓刺兒?敢!都得聽老爺我的……  王昭君百無聊賴地守著一盞孤燈,她苦思冥想也弄不明白,究竟什麼叫做“出頭之日”。莫非就耗在這口不透氣的“活棺材”裡,等待哪天皇帝佬兒心血來潮,把自己召去“寵幸”一回?最後,領個或大或小的封號?倘若“青絲熬成白發”,一輩子見不著皇帝呢?難道朝廷還肯安置一個鶴發雞皮的老太婆嗎?笑話!大概,給皇帝當個小老婆,到頭兒瞭——這就是望眼欲穿的“出頭之日”。  夜深瞭,心涼瞭。王昭君斜臥在枕上,鬱鬱寡歡,蛾眉緊蹙。一天又一天,她空洞地捱著,俊美的大眼睛望不著一絲明天的曙光。  16歲,美,而且嬌慣,王昭君滿腹少女的優越感。她素面朝天,優雅地走在花枝搖曳的小姐妹中間,既不肯取悅誰,也不願屈尊俯就誰。最要命的是,她不買上邊的賬。漫說賄賂幾串銅錢一匹絹,就是淺淺的笑臉,也不給一個。“土皇帝”們當然沒好氣兒,隔三差五就話裡話外地“敲打”這個傲慢的“冷美人”。  日子一長,早就失去耐心的王昭君變得空前焦躁,她居然公開耍性子,和“掖庭令”唱起瞭對臺戲。  《後漢書》透露瞭這樣一個細節:“(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禦,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苦等三年,音空信渺。那個傳說中的“大救星”——當今皇帝陛下,到底在哪兒呢?有些小姐妹心眼兒靈活,明裡暗裡好一陣打點,旋即被召進內廷,侍奉天子。王昭君並不在乎能否侍寢,但她非常看中自己在“美人堆”裡的名次和地位。這種“名位”,絕非朝廷冊封的嬪妃等級,而是少女的自我認同和價值兌現。王昭君覺得:“我最出色。”然而殘酷的現實,偏偏把她丟進瞭殘花敗柳之中。驕矜的自尊與淺薄的虛榮,第一次遭受到瞭嚴重的挫傷。這正應瞭孔子那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青春年少、爭強好勝的王昭君,怎能保持心理平衡?她當然會“積悲怨”。小脾氣一上來,既不梳洗,也不打扮,弄得形容憔悴,蓬頭垢面——就是鬧!鬧完瞭,還會請示頭頭兒一聲:“我要回傢。”   回傢?天大的笑話!皇傢禁地可不是酒肆茶樓,想來就來,願走就走——老老實實呆著吧!“掖庭令”那一點報復心終於得到瞭滿足,他盼望這朵水靈靈的鮮花趕快蔫瞭、癟瞭,立刻變成豬不啃、貓不舔的廢物才好呢。  “掖庭令”鼠肚雞腸,並非“壞事兒”的關鍵。在皇帝和王昭君之間,還有一道橋梁——宮廷畫師毛延壽。王昭君哪肯把那種“狗腿子”放在眼裡,仍像對付“掖庭令”那樣,高掛一臉秋霜。想不到,毛延壽就是皇帝的眼睛。也許,他畫誰漂亮,未必得幸;但是畫誰粗鄙,則一定不會得幸。皇帝跟前的紅人,毀一個不服管教的小丫頭還不容易?畫筆輕輕一點,王昭君嫵媚的杏眼下,便多瞭一顆“亡夫淚痣”——妨人呀!誰要這種女人誰倒黴,何必呢?元帝漫不經心地扭過頭去,王昭君“掖庭待詔”,就成為一盤死棋。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嫁人,就是賭  歐洲人悲觀,把婚姻說成男女“摸黑走路”,彼此既不清楚攜手同行的是誰,也不知道氣喘籲籲地奔向什麼地方。說俗點兒,趕上什麼算什麼,婚姻就是湊合,稀裡糊塗地瞎過唄。  婚姻,的確有點賭博的意味。走投無路的王昭君淪落到瞭這一步。見皇上,沒門;待詔,等於慢性自殺。好歹挪挪窩兒,總比現在強。這一天,總算盼來瞭!  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韓邪單於第三次來朝,他附帶瞭一個政治條件——迎娶漢女,自請為婿。說來可笑,呼韓邪大約40歲,與漢元帝年齡相仿。本來雙方“相約為兄弟”,是平起平坐的好哥們兒,一旦結親,單於豈不小瞭一輩?  匈奴原是漢朝的死對頭。公元前201年,漢朝開國不久,劉邦便率領32萬大軍對匈奴用兵,結果,被40萬敵軍圍在瞭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南一帶),活活地困瞭七天七夜,劉邦服軟瞭。逃回長安之後,劉邦便千方百計討好匈奴人,靠送金銀佈帛、茶葉美女混日子。直到漢武帝時代,胳膊腿粗瞭,軍事和外交才占瞭上風。呼韓邪時期的南匈奴,已遠非昔日橫勇無敵的大匈奴,他們“一邊倒”,溫和親漢。這次,他興沖沖地跑進長安,就是要實施“和親大計”,迎娶一位漢室公主,替代剛剛過世的老婆。  漢元帝爽快地答應瞭這門政治婚姻,送幾個女人算什麼?天朝有的是。和親,是妥協的產物,如今不用那麼低三下四的瞭,漢朝皇帝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賞親”:傳旨,在宮中物色五名人選,供單於定奪——“掖庭”也被劃進瞭這個圈子。王昭君聞訊,應聲而起——嫁!哪怕天涯海角,隨雞隨狗,也強於這口活棺材。弱小的女子,敢在人生的牌桌上賭一把,相當不簡單!此刻,她隻屬於她自己,把全部籌碼押瞭上去。

被女皇武則天暗戀一輩子的男人是誰? 武則天秘史

  做為中國唯一的一個女皇,武則天的緋聞很多,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她跟狄人傑的那些故事,據說她經常親熱地叫狄仁傑為“國老”,而不稱呼他的大名。而且狄仁傑每次來朝見武則天,她都阻止狄仁傑行禮下拜,還說:“看見你下跪,朕的身子先痛瞭起來。”據記載,武則天對狄仁傑的信任和倚重是所有臣子都望塵莫及的,她經常親熱地叫狄仁傑為“國老”,而不稱呼他的大名。那歷史上武則天與狄仁傑真實關系如何?  神探法官的原型  狄仁傑,在小說《狄公案》和據此改編的一系列影視作品裡,是個斷案如神的神探,同包青天是一類的人物。歷史上的狄仁傑除瞭的的確確擔任過聞名全國的一流大法官外,還文武全才—文能治國輔政,一直被毒辣難纏的則天女皇器重,到死都是宰相;武能鎮守邊疆,擊退契丹。他是武則天當政時難得的正直官員,一度宦海沉浮,不過倒是做什麼都甚為出色,當縣長時,百姓在他活著時候就建造瞭生祠(紀念堂)。任宰相後,武則天對他十分器重,直至臨終,對武則天朝的弊政做瞭一定的匡正。武則天時代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之治,千古名相狄仁傑功不可沒。  狄仁傑,字懷英,唐代並州太原(今太原南郊區)人。他出生於官僚傢庭,少年時就進入仕途,表現不凡;在一次被人誣告後,反而得到上司的賞識,從此進入法律界,逐漸升遷到一級大法官的位置。狄仁傑是個工作狂,一年內就處理瞭前任積壓許久的諸多案子,釋放瞭上萬名冤枉的無辜百姓,頓時名揚海內外,成為明鏡高懸的神探級青天大老爺。因此得到武則天的賞識,在武則天稱帝後,做瞭宰相,備受重用。  真實的神探狄仁傑  狄仁傑出生於官宦之傢,祖父狄孝緒任唐太宗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官至夔州長史。他從小便受到嚴格的訓練,少年時參加明經科考試及第,順利進入仕途。   狄仁傑剛出道便表現不凡,擔任汴州參軍時,被人誣陷,這時的工部尚書閻立本(著名的畫傢宰相)作為中央考察大員巡視河南,受理此案。他不但發現狄仁傑清白無辜,還發現瞭狄仁傑德才兼備,大贊他實在是“滄海遺珠”,馬上舉薦他為並州法曹參軍,狄仁傑從此進入瞭法律界。狄仁傑被人誣告後反而得到意外的提拔,說明狄仁傑實在才德過人,即便在走黴運時都掩蓋不瞭他的閃閃金光。在任期內,狄仁傑逐漸通曉瞭兵法、刑罰、吏治等各方面典章制度,為他一生的政治活動打下瞭良好的根基。  狄仁傑才能賢德的名聲逐漸傳到唐高宗那裡,儀鳳元年(公元676年),被擢升為大理丞(最高法院的推事),掌管國傢刑法大權。他到任僅一年,就判決瞭以前積壓的幾千件案子,牽涉到一萬七千人。他公正廉明,明察善斷,英明果決,一下子名聲大震,朝野上下無不推崇這位斷案如神的大法官。大傢熟悉的《狄公案》裡那個包黑子一樣的青天大老爺狄仁傑,就是從他的這段經歷中演化出的。  狄仁傑絕不徇私枉法,為瞭維護法律,甚至敢於犯上直諫。一次,左威衛大將軍權善才、右監門中郎將范懷義兩位將軍誤砍瞭昭陵(唐太宗墓地)的柏樹,高宗大發脾氣,下令立即把他倆處斬。狄仁傑上奏說:“國傢已經制定瞭明確的法律,根據法律,兩位將軍不該判死刑。”高宗怒道:“他們害我做瞭不孝子,非得要處死!”狄仁傑堅持說:“按法不該判死刑而一定要判死刑,就因為誤砍瞭一棵柏樹,處死瞭兩位將軍,後世會議論陛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君主?我不敢陷陛下於無道!”唐高宗頓時悔悟,免瞭二人死罪,從此狄仁傑名震京城。相關閱讀推薦:破解大唐宰相狄仁傑的傢世之謎:狄氏是東羌豪族揭秘狄仁傑傢世之謎:十六國以來狄氏是東羌豪族武則天的神秘預言:狄仁傑為何罵武則天是鸚鵡?武則天與狄仁傑 一代女皇武則天暗戀名相狄仁傑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狄仁傑的當官技巧  後來,狄仁傑被提升為度支郎中(財政部司長),唐高宗偕武後出遊,派狄仁傑做知頓使(負責皇帝旅遊事宜的特派員),先去佈置途中食宿。皇帝的旅遊路線必須經過“妒女祠”,當地傳說,若是衣著華麗的人經過妒女祠,定會導致風波,當地的長官並州長史李沖玄就下令幾萬民夫重新修築禦道,以此取悅皇帝和皇後。狄仁傑不以為然,說:“天子巡遊,風伯會來吹去塵土,雨師會來灑濕道路,何得要避開妒女?”於是使幾萬人免去瞭沉重的勞役,避免瞭勞民傷財。唐高宗聽說後,稱贊說:“狄仁傑是真正的大丈夫!”狄仁傑既巧妙地稱贊瞭皇帝,又造福瞭百姓,上下兩邊的心都俘獲瞭,實在是非常有技巧。  武則天稱帝建立周朝後,任命狄仁傑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中書省)鸞臺(門下省)平章事,也就是入閣成為宰相之一,不過,為時很是短暫。一次女皇故意試探狄仁傑說:“你政績很不錯,不過有人在我面前說你壞話,你想不想知道是誰說的?”狄仁傑說:“陛下要是認為臣子什麼地方做錯瞭,臣當然會改;陛下要是明白臣子沒什麼過錯,那是做臣子的幸運。誰說過我的壞話,我不想知道。”連武則天都認為狄仁傑實在是個忠厚長者,胸懷坦蕩。  狄仁傑版“越獄”  狄仁傑雖然德才兼備,但這次當宰相的時間卻很短,因為當時正處於恐怖時期,滿街彌漫著告密風氣。狄仁傑當宰相一年後就被酷吏頭子來俊臣誣告為謀反。根據當時的法律,一經詢問馬上認罪的人,可以免去死罪。來俊臣審問狄仁傑的時候,大概狄仁傑當過大法官,對官兵(即便是來俊臣這種類似特務的)對待犯人的心理摸得很透,馬上回答說:“現在是大周朝,我是唐朝的舊臣,甘心被殺死,我的確參與瞭謀反。”來俊臣果然非常滿意,狄仁傑免去瞭皮肉之苦。不過狄仁傑雖然辦事不失圓通,大節上仍傾極端。有人跑來跟他說,隻要牽連另一位官員入獄,就可以減刑,狄仁傑馬上拒絕,並說:“皇天後土,我死都不做這樣的事情!”說完用頭猛撞監獄裡的柱子,血流滿臉,把來勸他的人嚇瞭個半死。   狄仁傑不愧是斷案如神的大法官,應對的辦法相當多,他趁著獄卒不註意的時候,偷偷拆被單,寫瞭個狀子,藏在自己的棉襖夾層裡,對獄卒說:“天氣已經變熱瞭,請你把這件棉襖交給我的傢人,拆掉棉絮再送回來。”獄卒也就傻乎乎地把棉襖交給狄仁傑的兒子狄遠光瞭。狄遠光看到狀子,馬上上訴。武則天親自召見狄仁傑說:“你怎麼沒有謀反卻承認瞭?”狄仁傑說:“不承認的話,早就被虐待死瞭。”於是武則天釋放瞭狄仁傑等人。狄仁傑運用自己的機警死裡逃生,居然活著從來俊臣的閻王殿裡出來瞭,這大概是萬分之一的幾率,不過他還是被貶瞭官,到地方上去做縣令。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硬要管女皇的傢務事  狄仁傑以他的宰相之才,在地方上當縣長,自然做得有聲有色,百姓感恩戴德。後來契丹騷擾河北地區,武則天趕緊又召狄仁傑出來,他兵不血刃,打退瞭契丹。因此歷史上的狄仁傑是個文韜武略的全才,是塊在哪兒都能閃閃發光的真金,不僅是野史小說裡的神探而已。武則天為瞭表彰他的功勛,親賜紫袍、龜帶,親筆在紫袍上題寫瞭“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金字。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狄仁傑被召回中央,很快恢復瞭宰相之職。  聖歷元年(公元698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好幾次派人遊說武則天,要求當太子。大臣李昭德等勸武則天說,姑侄沒有母子那麼親,應該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狄仁傑長期跟武則天相處,對這位女皇帝瞭解得很透徹,也乘機加瞭把料說:“陛下要是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那千秋萬歲,一直可以享受兒子在太廟給您的配食;要是立瞭侄兒,那可從來沒聽說過侄子當瞭皇帝在太廟祭祀姑姑的。”武則天有點煩惱,說:“這是朕的傢事,你別摻和。”狄仁傑是塊硬骨頭,不屈不撓地說:“當皇帝的人,傢及四海,什麼事情不是陛下的傢事!我是宰相,怎麼能不管?”武則天最後聽從瞭狄仁傑的意見,召回廬陵王立為皇嗣,延續瞭唐祚,沒落到武傢子侄手裡。後代史學傢都盛贊狄仁傑恢復唐室的功勞。  武則天暗戀狄仁傑?  狄仁傑文能當宰相,武能破契丹,還很會舉薦人才。武則天讓他推薦一個宰相之才,狄仁傑就稱贊說地方官張柬之有才德,武則天提拔張柬之當瞭洛州司馬(副州長)。過瞭一陣子,武則天又讓狄仁傑推薦將相之才,狄仁傑說:“我上次推薦的張柬之,您還沒任用呢!”武則天說已經把他提升瞭。狄仁傑說:“我推薦的人才,是當宰相的,不是當司馬的。”張柬之終於被調到中央,後經過幾番升遷,果然當瞭宰相,不過他那時都快八十歲瞭,武則天倒也沒嫌他老。   狄仁傑死後,老宰相張柬之發動宮廷政變,擁戴中宗恢復瞭唐朝國號,可以說,狄仁傑再次為恢復唐室做出瞭間接的貢獻。狄仁傑先後舉薦瞭姚崇、桓彥范等幾十位精明能幹的官員,這些人後來都成為唐代中興名臣。有人稱贊狄仁傑說:“天下的桃李,都在您的門下啊!”狄仁傑回答說:“我推薦賢才是為瞭國傢,不是為瞭我自己。”狄仁傑就是這麼一塊鐵板,對他講恭維話都很有難度。  武則天對狄仁傑的信任和倚重是所有臣子都望塵莫及的,她經常親熱地叫狄仁傑為“國老”,而不稱呼他的大名。狄仁傑脾氣硬,喜歡當著武則天的面在朝廷上就大聲爭論,武則天以女皇之尊,且以暴烈出名,倒經常屈從他的意見。狄仁傑好幾次要告老光榮離休,武則天總是不批準。狄仁傑每次來朝見她,她都阻止狄仁傑行禮下拜,說:“看見你下跪,朕的身子先痛瞭起來。”武則天怕狄仁傑年紀大瞭,不能過度操勞,還特意告誡朝中官員:“不是一等一的軍國大事,就不要拿去煩狄先生。”久視元年(公元700年),狄仁傑病故,武則天傷心痛哭說:“從此朝堂都空瞭!老天為什麼這麼早就奪走我的國老啊!”武則天以女上司如此寵信男下屬,被後來愛嚼舌根的八卦小說傢大大編排,硬說狄仁傑長得很帥,武則天一輩子都暗戀著他,被他凜然正氣地拒絕瞭。  狄仁傑的正氣凜然是公認的,至於其他的,就無正史可考瞭。分頁:3/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幾個關於狄仁傑的傳奇故事:    一、狄仁傑羞辱內寵   有一年南海有人獻瞭一件百鳥羽皮縫制的皮衣,名叫“集翠裘”。珍貴奇麗,世所罕見。女皇武則天就將這件珍品賞給瞭內寵張昌宗。  正巧,狄仁傑進宮面見女皇商討軍國大事,女皇就請狄仁傑與張昌宗坐下玩一種叫“雙陸”的遊戲,並要雙方下賭註。女皇問狄仁傑賭什麼東西,狄仁傑說:“就賭張昌宗的那件皮衣。”女皇問狄仁傑自己拿什麼下註。狄仁傑指指身上的衣服。女皇笑著說:“張昌宗的皮衣珍貴無比,你的衣服可比不上。”狄仁傑起身說道:“我這件紫袍,是大臣朝見皇上的朝服。張昌宗的衣服是皇上寵幸恩施的衣服。用我的和他的賭,我還覺得不情願呢!”  武則天隻好讓他們用各自的衣服為賭註。張昌宗被狄仁傑一頓奚落,心中羞愧,精神祖喪,在這種情況下,被狄仁傑連贏幾局。狄仁傑當著女皇的面扒下張昌宗那件皮衣,拜謝瞭女皇,轉身揚長而這件事傳開後,大長瞭大臣的志氣,大滅瞭內寵們的威風。  二、狄仁傑收納二義  狄仁傑早年為官期間,一直有兩個武藝高強的江湖義士追隨左右,保駕警衛。二人在狄仁傑偵破各種案件的過程中,立下過汗馬功勞。  這兩個義士名叫馬榮和喬泰。馬、喬二人是結義兄弟,兩人一直行俠仗義於江湖之上。有一次喬泰身染重病,急需用錢醫治。馬榮便去打劫,想劫些銀兩,救喬泰一命。誰知他搶的正是上任途中的狄仁傑。狄仁傑精通醫術,當他知道馬榮搶錢是為救義兄性命時,就主動提出前去診治。結果,手到病除救瞭喬泰性命。馬、喬二人,為報答相救之恩,決心追隨狄仁傑左右,聽憑驅使。狄仁傑見二人義氣深重,就收二人為自己的貼身衛士。從此以後,馬、喬二人就一直追隨狄仁傑。

武則天秘史:女皇武則天緣何能21年獨掌天下?

  重視、愛惜人才,是武則天執政的一大特色。光宅元年(684年)徐敬業據揚州(今江蘇揚州)起兵反抗武則天,到處散發駱賓王撰寫的《為徐敬業討伐武氏檄》,用極其惡毒的語言誣蔑、攻擊武則天,武則天看後因感嘆其文采飛揚,贊揚駱賓王“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認為這是“宰相之過”。清朝詩人丘逢甲在《題駱賓王集》詩中,贊嘆武則天的表現:“鳳閣鸞臺宰相忙,此才意令落蠻荒。若將文字論知己,惟有當時武媚娘。”      又例如,有一次武則天駕臨洛陽龍門,令從官賦詩,左史東方虯詩先成,則天賞賜他一件錦袍。不一會宋之問詩成,則天看其文采意境更好,便“奪虯錦袍以賞之。”這段“奪袍以賜”的佳話,不僅表現出武則天有過人的詩文鑒賞力,更可以看出武則天愛惜人才之甚。  那麼,國傢需要的人才哪裡去尋,如何使用?為此,武則天在她輔政、執政的45年(660~705),特別是獨掌政權的21年(684~705)間,形成瞭一套選拔人才、使用人才的機制。  武則天是盛唐文明的開拓者  武則天用人,主要是通過完善、發展科舉制度來培養和選拔人才。此前的科舉制度分常舉與制舉兩種:常舉是經常舉行的考試選官制度,主要有進士、明經、明法、明書、明算、秀才等科目;制舉是皇帝臨時特詔的科舉考試,不常進行。武則天不僅增加瞭常舉的難度、制舉的次數,而且於載初元年(690年)2月14日在神都洛陽創立瞭殿試。又於長安二年(702年)春正月,在重返長安大明宮期間“初設武舉”。從此,在應試的群體中,除雲集大批舞文弄墨的飽學之士,還湧動著許多舞槍弄箭的驍勇將材,足見武則天時期科舉制度的蓬勃發展。這裡僅以各朝進士及第者的增多為例。高祖朝56人,太宗朝205人,高宗朝(大部分時間武則天輔政)555人,則天朝464人。高宗、則天朝總共錄取進士1019人。賀知章、張九齡、張說等,就是這個時期金榜題名的。這些人才都參與瞭盛唐文明的創造,因此,可以說武則天是盛唐文明的開拓者。   武則天在用武力平定徐敬業叛亂,用酷吏打擊政敵的同時,還利用法律治理國傢,用正直法官抑制酷吏。隋唐法律的全稱為律、令、格、式,至唐高宗時法律已基本完備,這就是唐高宗命長孫無忌等人撰成的《唐律疏議》,並於永徽四年(653年)頒行全國。至武則天臨朝稱制時,唐律及其疏議已施行瞭30餘年。      因此,她認為律令,特別是格式有增刪的必要。於是在垂拱年間(685~688),武則天頒行瞭垂拱格式,而對律令本身隻改瞭24條,她本人親自作序,與律令等一道頒下。這不僅解決瞭唐律及其律疏在施行過程中的一些疑難問題,而且極大地豐富瞭唐律的內容。其後,雖有周興、來俊臣、索元禮、侯思止等酷吏濫用酷刑、踐踏法律,但也有徐有功、杜景儉等敢於秉公執法的好法官出來遏制酷吏的暴行。故時人稱“遇徐、杜必生,遇來、侯必死”。徐、杜二人之所以敢於同酷吏鬥爭,一是有武則天撐腰,二是有法律為依據。相關閱讀推薦:閩國皇後陳金鳳簡介:境遇頗似武則天的傳奇女子唐宮秘史:揭秘晚年唐太宗為何想要殺掉武則天?血雨腥風:唐朝歷史上武則天和唐高宗的大清洗邪乎!狄仁傑如何在死後把武則天逼下皇位的?揭秘: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私生活究竟觸犯到瞭誰?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用過宰相75人,為何最倚重狄仁傑  武則天用人任官,賞善罰惡十分明顯。首先能夠破格用人,甚至鼓勵有才能者自薦為官。她量才授職,進賢才,退不肖亦十分果斷。武則天不僅嚴格監控中樞官吏,而且對下面的官吏要求也很嚴。為統一賞善罰惡的標準,武則天指令北門學士撰成《百僚新誡》;由她出題、北門學士未曾完成的《臣軌》一書,於長壽二年(692年)由她自撰面世,從此賞善罰惡更有瞭具體的規范,該書的核心內容是要百官“事君以忠”。      武則天還以農業是否發展,作為獎懲地方官的標準。規定所轄州縣境內“田疇墾辟,傢有餘糧”,官吏則於升獎,如“為政苛濫,戶口流移”,則必加懲處,輕者降薪,重者隨時免官。所以武則天統治時期經濟是發展的,並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瞭物質基礎。  武則天器重諫官、監察官、法官等,但最倚重的則是宰相。武周朝共用過宰相75人,其中有姚崇、裴炎、狄仁傑等。而武則天最倚重的宰相,當屬狄仁傑。   狄仁傑(630~700),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高宗時他先後任大理丞、侍禦史及地方官多年,政績卓著。武則天獨掌政權後,擢拔狄仁傑為冬官侍郎。垂拱四年(688年)六月,時吳、楚之地多淫祠,仁傑奏毀1700餘所,這對於移風易俗、減輕百姓負擔,產生瞭很大影響。不久,武則天命狄仁傑為文昌左丞。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晉升為宰相。聖歷元年(698年),武則天經狄仁傑等人的多次勸說,終於打消立侄武承嗣為太子的念頭,派人去湖北迎回廬陵王李顯,復立為太子。從此大唐皇朝後繼有人。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用酷吏打擊政敵,為何又加快諫殺酷吏  武則天在《臣軌》中要大臣敢於“匡君之惡”,揭露她的過失。這是她說漂亮話騙人嗎?不是。武則天在用人上的最大過失,是重用酷吏,株連無辜,制造瞭許多冤假錯案。應該說,她為建立和鞏固武周政權,在一段時間內利用酷吏打擊政敵是必要的,隻是她的抑制機制不力,正直法官的權力太小,因而造成的冤案過多。然而,當她認為武周政權已經鞏固,便開始采納大臣的建議誅殺酷吏,平反冤假錯案。  天授二年正月,武則天命來俊臣審訊酷吏周興,這就是眾所周知的“請君入甕”故事,結果將酷吏周興流放嶺南,“在道,為仇傢所殺”。又將另一著名酷吏索元禮“殺之以慰人望”。長壽元年(692年)六月,諫官朱敬則上書建議掃除酷吏,使天下人心大快。武則天稱善,“賜帛三百段”。於是加快瞭誅殺酷吏的速度。神功元年(697年)六月,殺酷吏來俊臣。至此,武則天利用酷吏打擊政敵已成為歷史。  難能可貴的是,當時武則天已深感制造出許多冤假錯案,自己應負主要責任,因此,自長壽元年至神龍元年(705年)正月退位前,她下達減獄、洗冤之制(制即詔書,因避武瞾名諱故稱制)共達8次之多;並且在久視元年(700年)七月,她派道士胡超在嵩山極峰投放瞭一枚除罪金簡,上面刻寫著“大周國主武瞾,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嶽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瞾罪名。”1982年5月21日,金簡被一牧羊農民發現,後經專傢鑒定其為國傢一級珍貴文物,現藏河南博物院。

哪位臣子竟敢幹涉唐太宗私生活?揭秘唐太宗秘史

  貞觀初年的某一天,唐太宗很高興,散朝之後請幾個大臣喝酒。都有誰參加瞭這次宴會記載已經不很清楚,但是門下省的副長官王珪反正是參加瞭。王珪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門事變後,他也跟魏征一樣,接受李世民的招安,成為貞觀時代著名的大臣。  唐太宗請客,應該是在皇宮內的一個院落,有美人在側,幫助皇帝裡外張羅。  看著大傢疑惑的眼神,唐太宗就主動給大傢介紹:你們知道她是誰嗎?她啊,是廬江王李瑗的夫人。  唐高祖時,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爭奪未來皇權,彼此拉幫結夥。廬江王是李建成的人,李建成安排他當瞭幽州(今北京)都督。玄武門事變,李建成被殺,這一派算是失敗瞭。掌權的李世民派人通知李瑗到長安報到。李瑗沒瞭主意,找部下王君廓商量。在王君廓的忽悠下,李瑗決定起兵反抗李世民。他還沒準備好,王君廓就領人把他幹掉瞭。於是王君廓立功,成瞭幽州都督。而李瑗的夫人作為罪犯傢屬,沒入掖庭——那是專門給內宮服務的一個部門,負責宮裡的洗浣縫補等粗活。  李世民接著給大傢介紹廬江王夫人的來歷。原來,這位美人在屬廬江王之前已經嫁人。廬江王到幽州任都督後,殺其夫,將她奪瞭過來。李世民很有感觸地跟大傢說:“廬江不道,賊殺其夫而納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廬江王後來的失敗,是因為暴虐過分,不亡是不正常的。   美人的來歷清楚瞭。但是皇帝跟這位美人是一種什麼關系呢?很顯然,是一種不正當的男女關系。這位美人,用唐代的概念描述,就是唐太宗的“別宅婦”。所謂別宅婦,就是男人婚外的同居情人,如同現在的“二奶”。唐玄宗時,曾經專門發過文件:大官養別宅婦,是要受到貶官處分的。  看見皇帝美滋滋的樣子,在座大臣有點發暈。  王珪決定發表意見。他正襟危坐地問唐太宗:“陛下以為廬江王做得對,還是不對呢?”  太宗答:“殺其人而取其妻,卿乃問朕是非,什麼意思?”  王珪說,“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知道什麼是對的,但是不采用;知道什麼是錯的,但是不能改正。現在美人在側,說明皇上心裡是肯定廬江王的,而且是在繼續廬江王的行為。  如果唐太宗辯護,不是沒有理由。因為畢竟他沒有殺人奪妻。按照唐朝法律規定,廬江王的夫人也是罪人,李世民把她安排在自己身邊,對其個人來講,還是一種解放。在皇帝身邊伺候皇上,當然比在掖庭勞動好多瞭。她個人一定更願意選擇伺候皇上。  可是,聽瞭王珪的話,李世民沒有自我辯護,而是“稱為至善,遽令以美人還其親族”(《貞觀政要》卷二·納諫第五)。唐太宗稱贊瞭王珪,立刻把美人歸還給瞭她的傢族。  這件事情涉及皇帝的隱私。王珪作為一個臣下,去幹涉皇帝的私生活,是不是有一點過分?但是,奇怪的是王珪就是敢於諫議,而皇帝竟然沒有勃然大怒。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因為皇帝的形象就是國傢的形象,皇帝的作用就是榜樣的作用。王珪明白這個道理,皇帝也明白這個道理。君臣之間有這個共識,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相關閱讀推薦:唐宮秘史:揭秘晚年唐太宗為何想要殺掉武則天?賢君不賢:唐太宗篡改國史 貶低父親而抬高自己揭秘唐太宗35個命運多舛的兒女們:大都死得很慘!揭秘:玄武門唐太宗李世民殺兄與李淵脫不瞭幹系揭秘:唐太宗李世民為何改哥哥李建成的歷史形象

唐宮秘史:揭秘晚年唐太宗為何想要殺掉武則天?

  自古以來,在龍鳳呈祥中都是龍主鳳從,不管鳳的地位如何顯耀,都逃不過附屬的命運。而在諸多“真龍”執掌天下的中國歷史中,偏偏有一隻鳳不甘心命運的安排,躋身到瞭帝王的行列,並且成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唯一一位女皇帝,這隻耀眼的鳳凰就是武則天。  武則天登頂帝位,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跡。在一個男權社會,敢把男人踩在腳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且君臨天下的人唯她一人而已。她成就瞭一個神話,締造瞭一個時代。而她身後的宮廷則撲朔迷離,使原本就成為傳奇的她有瞭更多神秘色彩。這些神秘的色彩大多與伴隨其一生的龍脈有關。  兩山一川  中國是一個男權思想根深蒂固的國傢。在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中,男人才是社會的主宰,女人隻能處於從屬地位。但是武則天卻打破瞭這一神話,她不但將男人踩在腳下,而且,由鳳變龍,執掌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性“真龍天子”。穿越歷史,追溯武傢龍脈,我們或許能從武氏起源的山川風水中發現一點端倪。  武姓最早的發祥地在今河南省,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姓不斷繁衍,迅速向鄰近的山東、江蘇等地遷徙。大約到戰國時期,武姓之人已在中原一帶比較廣泛地活動瞭。  其中,在北方有一支武氏傢族遷入瞭現在的山西文水。武則天是這一傢族的第八代子孫。在地域上,文水在並州之內,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崛起於黃土高原。並州歷史悠久,早在堯、舜、禹時期,這片土地就成為人們繁衍生息的寶地。到瞭唐朝,並州改置縣郡,成為太原府,又為這片土地增輝不少。   並州西迎呂梁山,東倚太行山,形成“兩山夾一川”的獨特地理地貌。在古代堪輿傢看來,太行山和呂梁山是中國山脈北龍的一支,文水又恰好在這兩山之間,自然能受到“龍脈”的庇護和滋養,在這樣一個蘊含龍氳之氣的寶地,武氏傢族潛藏“龍脈”也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瞭。  龍起利州       武則天的父親叫武士彟,曾是一個商人。在那個時代,商人並不是一個值得誇耀的階層。所謂“士農工商”,商人被列在最末的一個行列。後來,武士彟經過一番思考,決定從軍。武士彟很有錢,這就幫助瞭他今後在從軍的路上順風順水。  武士彟是個很有頭腦的人,他看到天下大亂,群雄蜂起,預感到隋朝大廈將傾,他發覺李淵是個可以依靠的力量,於是從那時起,李武兩傢結下瞭不解之緣。  武士彟在隨李淵打天下的時候,傢裡的夫人和一個兒子相繼死去,而他忠於職守,沒有回傢。後來李淵知道此情況後,特下敕表揚,並打算為他續弦,既是恩賜,也是為瞭交情。李淵登九五之尊後,就把隋朝宰相楊達的女兒介紹給瞭武士彟。武士彟和楊氏結婚以後共生瞭三個女孩,武則天是他們的次女。相關閱讀推薦:血雨腥風:唐朝歷史上武則天和唐高宗的大清洗邪乎!狄仁傑如何在死後把武則天逼下皇位的?揭秘: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私生活究竟觸犯到瞭誰?李淳風預言女主武王:李世民為何不殺武則天?李世民為什麼沒殺武則天?誰當瞭她的替死鬼?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李淵稱帝後,武士彟被列為二等功臣,成為當時十四名開國功臣之一。後來武士彟又被加封為應國公,後被調任為利州、荊州都督。有人說,武則天能成為一代帝王,其興起之地就是利州。  利州位於中國西南腹地、嘉陵江的上遊,是進出四川的咽喉重地,歷來有“川北門戶”和“巴蜀金三角”之稱。利州地勢東北、西北高、中部低,形成北部中山區,中部河谷淺丘及平壩區,南部低山區的特殊地理環境。而嘉陵江流淌著長江奔流不息的氣勢,柔媚中透著剛毅,猶如一個有男兒氣魄的女子,巾幗不讓須眉。  唐朝時,四川北部的利州地區是一處交通要道,同時也是貿易集散中心。利州山水秀美,氣候溫和濕潤,唐人南下時多喜在此居住。古城利州具有兩千餘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是四川的進出門戶。唐武德七年,武則天就降生在瞭這片土地上。  武則天從小就生的氣質不凡。有一個故事很是玄妙,說她小時候生長在利州,當地有個相面大師叫袁天罡。當時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有一次袁天罡路過武則天傢,巧遇楊夫人,袁天罡一見就發現她骨法不凡,認定這種面相的人傢中必有貴子。楊夫人也想知道哪個孩子是貴子,就把袁天罡請到傢裡。他先看瞭武元慶和武元爽,說他們長得不錯,可以官至三品,但隻不過是能保傢的主兒,還不算大貴。楊氏又喚出武則天的姐姐,袁天罡稱“此女貴而不利夫”! 就是說她大福大貴之後,丈夫卻得不著好。最後由奶媽抱出穿著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則天,袁天罡一見襁褓中的武則天大為震驚,楊夫人和武士彟都感覺到瞭,馬上就問怎麼樣,袁天罡搖搖頭,說,看不好,你得讓她下地走兩步。武則天就走瞭兩步,他臉色驟然一變,說她“龍瞳鳳頸,極貴驗也”!但當時武則天穿著男孩兒衣服,他遺憾地說:“可惜是個男孩兒,如果是女孩兒,恐怕就是天下之主瞭!   武則天此時已被袁天罡相為將來貴為天子,其實在她出生之前,就已呈現出隱隱的祥瑞之兆。關於她的出生還有個傳說,說利州有一江潭,武則天之母楊氏一天從潭邊經過,突然從潭中飛出一條金色長龍,直撲其身,之後不久,楊氏就有身孕,產下武則天。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女主武王  武則天出生後不久,當地就流傳一種說法,說唐三代後,“武代李興”。這話不久就傳到瞭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裡。李世民對此種說法也是深信不疑。但是當時天下太平,國泰民安,他也沒有那麼多閑工夫理會傳說中的武姓真龍,這事就慢慢淡忘瞭。  貞觀二十二年,太白星顯現異時天象,李世民想起民間傳言不免有些心驚,於是他便秘密地把太史令李淳風召到宮裡,商量對策。唐代的太史令管天文歷法,也精通風水之學。李淳風說:“臣經過觀測與推算,發現這個女人已經在陛下的宮裡,恐怕就是皇帝的某一位眷屬。不出三十年後,她就要取代陛下,代掌陛下的大好河山,而且還要誅殺李唐皇室的子孫。”李世民聽瞭非常緊張,就想,既然預言和天象都一致瞭,那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可錯殺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網。必須徹底清理宮中,凡是姓武的、跟“武”沾邊的全都要殺死。  李淳風又說,這可不是上策,有一句話叫王者不死。上天既然派這麼一個人下來,就會保護她,不要說很難把她殺死,如果殃及無辜上天一定會怪罪。更可怕的是,就算您把她殺瞭,上天的意思如果沒有改變的話,他還會再派一個人來。現在存在的那個是陛下的眷屬,肯定已經是成年人,到三十年之後變老,內心說不定會比較仁慈,就會更有利於您,可能對陛下的子孫會留有餘地。如果您現在把她殺瞭,上天又生出一個新的人來,那這個人三十年之後可是年輕人,年輕人心狠,殺起陛下的子孫恐怕就毫不留情瞭。  這番話很有道理,但對於唐太宗來說,沒什麼比江山穩固更重要。此時,他殺心已起,結果玄武門守將李君羨就做瞭替死鬼。  李君羨的正式職位是左武衛將軍,這是唐代府兵制十六衛中左武衛的一員大將;而且還有爵位,是武連郡公;他的傢鄉是洺州武安,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武安市。玄武門是唐代長安城的正北門,扼守皇帝居住的大內,歷來為人所重,位置相當重要。唐太宗當年就是在玄武門設下伏兵,殺死瞭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再用武力逼迫父皇李淵退位,自己當上瞭皇帝,它的守將都非常驍勇,李君羨也是一員大將。玄武門守將、左武衛將軍、武連郡公、武安人,已經四個“武”字瞭。可是,這並未引起太大的註意,畢竟都是巧合。而真正要他命的是他自己說的一句話。

揭秘:道光皇帝與大6歲後媽孝和睿皇太後的秘史

  所謂太後,就是前一位皇帝的皇後,前一位皇帝去世後,這位前皇後自然升格為太後。所以,太後都是寡婦。雖然她與新一代皇帝在輩分上是母子關系,但也未必有血緣。不過依據清朝宗法禮制,皇帝即使與太後沒有血緣關系,也要對這位母親畢恭畢敬。  清朝道光皇帝的宮闈生活中,孝和睿皇太後不是道光皇帝的親媽,卻扮演著勝似親媽的極其重要的角色。  道光帝與孝和睿皇太後不是血緣上的母子,孝和睿皇太後僅比道光帝大6歲,而是宗法等級上的母子關系。  嘉慶帝的皇後是道光的生母孝淑睿皇後,但這位皇後福薄命淺,僅僅當瞭兩年就駕鶴西去,而嘉慶帝的貴妃孝和睿則步步高升,到嘉慶六年成為皇後,在嘉慶帝逝世後自然升格為皇太後。  她雖不是道光的生母,但備享尊榮,道光幾十年如一日地對其謹守孝道,言聽計從。   嘉慶二十五年,也就是1820年,嘉慶帝猝死承德。這時旻寧也在承德,雖然其為皇太子已是公開的秘密,但由於找不到嘉慶帝的立儲密旨,群臣也不敢貿然擁立。在一籌莫展之際,孝和睿皇後自北京傳懿旨命旻寧即位,指示:“恐倉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  孝和睿皇後能主持局面,擁護旻寧,對保證其順利登上皇帝寶座,實現政權的平穩過渡起瞭關鍵性的作用。而且,這位當時的皇後也有兩個已經成年的親生兒子,分別是嘉慶帝的三子與四子,也不能說沒有入承大統的資格,但她主持公道,母儀天下,這份胸襟、氣度和情分實在難得。假如孝淑睿皇後地下有知,對這位當年居於其下的側福晉當刮目相看。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清朝皇帝道光帝陵墓中到底埋藏瞭多少寶物道光三次遷陵內幕揭秘:道光帝陵寢東拆西建之謎林則徐虎門銷煙:道光帝為何任命林則徐銷煙?史上最摳門的皇帝 清代道光帝提倡節儉反誤國道光皇帝的妃子 揭秘道光皇帝的妃子皇後簡介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當然,日後的道光帝對孝和睿皇太後恭敬有加,言聽計從,固然與此有關,但若僅僅歸結於此,則未免顯得淺薄。道光帝一生謹守規矩,提倡孝道,身體力行,他能幾十年如一日地侍奉太後,也是值得肯定的。  不過,太後並沒有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幹預國傢政務。她是一位識大體、守祖訓的女人,不但不幹預政治,就是對宮闈之事也從不過問,宮中日常事務都由兒媳婦——皇後主持。道光嬪妃都愛圍著她轉,鬥紙牌、擲骰子,每日裡眾星捧月,哄得老太後也是其樂融融。但是,表面上脾氣隨和的她在宮中還是居於關鍵性的地位,如皇後的冊立、嬪妃的晉升,道光帝也要請示她。  道光帝對皇太後尊崇備至,每日問安,一絲不茍;生活起居,毫不馬虎。雖然自己崇尚節儉,皇後嬪妃也一同過“緊日子”,但他對太後的供應還是盡量滿足。皇太後久居深宮,百無聊賴,受太監的引誘吸食鴉片,以至成癮,每天吞雲吐霧,沉湎於此。  後來,道光帝嚴禁鴉片,掀起瞭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對宮中吸煙者嚴懲不貸,惟獨對皇太後不加過問。道光帝還未雨綢繆,為防止禁煙勝利後鴉片斷絕,他甚至密令北京地方官為太後準備一個秘密的鴉片來源,同時告誡宮中諸人向太後隱瞞外面禁煙之事,可見其用心之苦。   孝和睿皇太後逝世於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1850年1月23日),壽年七十四歲,這一年,道光自己知道自已已經六十八歲瞭。據《清史宣宗本紀》的記錄可以看到。孝和皇太後死後,道光在喪處“席地寢苫”,恪守孝子居喪的禮節,雖經王公大臣屢次奏請還宮,堅持不允。皇太後的靈柩移置綺春園迎暉殿後,道光仍居慎德堂的“苫次”。也由於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弱的老人瞭,哀毀勞頓,難免會損害自己的健康。何況他那時也有病在身,正是這兩種原因讓他有病開始不能起瞭。就在孝和皇太後逝世以後的一個多月,道光亦在慎德堂喪次崩駕。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唐朝皇帝每月最痛苦的那九個夜晚:古代後宮秘史

  唐朝是個很人性化的王朝,這一點在對待女性的問題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在婚姻上,她們如果覺得生活不夠美滿,可以主動提出離婚,甚至可以協議離婚;在著裝上,她們想穿男人衣服就穿男人衣服,想坦露胸部就露胸部,要多開放有多開放。民間的女子尚且如此,宮裡的女子的待遇就更不一般瞭。譬如在唐中宗的時候,皇帝的妃子可以在宮外建宅子自個兒單住,要零花錢有零花錢,要仆人有仆人,而不必住在皇宮裡面天天伺候皇帝。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後宮侍寢制度,無論是時間安排,還是人員選擇,都堪稱人性化的典范。  唐朝的大明宮規模巨大,是明清紫禁城的三倍。地方大瞭,裡面的人自然就會多,別的朝代是“後宮佳麗三千人”,唐朝的後宮人數達到瞭驚人的佳麗數萬。為瞭管理如此龐大的“娘子軍”,唐朝統治者實行瞭品級制,一共八級,與官員的管理模式異曲同工。皇後貴為國母,與皇帝一樣獨一無二,無需劃入品級制度,至於其他妃嬪等級如下:  正一品為夫人,包括: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類;正二品為九嬪,包括: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三品為婕妤,正四品為美人,正五品為才人,這三個等級人數均為九人,合在一起統稱二十七世婦;正六品為寶林,正七品為禦女,正八品為彩女,這三個品級的人數均為二十七人,合稱八十一禦妻。   根據品級的不同,各級宮妃享受的待遇也不同。第一等的夫人是除皇後之外最高等級的人,相當於宰相級別的人,服侍她們的人包括數目龐大的隨侍女官,宮女,針黹婦,雜役等等,加上負責後宮炊事用度的宮女,比一個宰相府的人還要多。另外,還有一些工作是宮女們不能勝任的,於是就出現瞭由太監們充當勞力的如下機構:   掖庭局:主要負責掌握後宮簿籍;奚宮局:負責管理後宮的疾病以及死亡;內仆局:這個機構比較有趣,主要負責後宮的照明系統,當時的照明用具是蠟燭,所以他們就負責管蠟;宮闈局:這個是最忙的部門,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秘書處,事無巨細,全要操心,包括有掌扇、給使等等職務;內宮局:類似於今天的財務部門,負責倉庫及出納。  除瞭這五大局外,為瞭把這些美女們養得白白胖胖的,皇宮裡還設置瞭內侍省,共有內侍(長官)四人,內常侍六人,內謁者,監六人,內給事八人,謁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及寺人二人。他們作為太監的管理機構,負責培訓、考核宦官,保證向後妃們提供一流的服務。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古代女官的職責:女官都為皇帝做些什麼?揭秘:中國歷史上酒量最大的皇帝是何許人也?為什麼說平民皇帝朱元璋是殺人狂魔?以殺人取樂中國歷史上最牛的母親:共生四個皇帝兩個皇後歷史上第一個自稱“萬歲”的皇帝:漢武帝劉徹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皇帝每月最痛苦的那九個夜晚  太監宮女們伺候後妃,後妃則伺候皇帝。她們的伺候時間集中在晚上,為瞭體現人人有份,又兼顧尊卑有別,皇帝每月的夜生活安排是按照月亮的陰晴圓缺來安排的:每個月的前十五天,月亮越來越圓,而後十五天則漸漸變缺,所以呢,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禦妻一直輪到最高的皇後,而十六到月底前則反過來由地位高的輪到低的。  其中,皇後的福氣最好,可以在十五、十六獨占皇帝兩天。而數量最多的八十一個禦妻隻能在每月二十二到三十的這九天裡,每九個人共同伺候皇帝一夜。可憐的皇帝們白天忙政務,晚上忙禦婦,一夜九人,而且要連續九天,那種痛苦是常人很難體會的。不過這也正體現瞭唐朝的人性化,試想在清朝,皇帝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翻牌子,如果他看不上的女人,一輩子都等不到見面的一天。  有清一代,不知道多少女子在皇宮裡守瞭一輩子活寡。而唐朝的輪崗侍寢制則取消瞭皇帝的選擇權,使每一個女子都有機會得到溫存,不管皇帝本人願不願意。男女平等的思想在這裡得到瞭一定程度的體現,也這正是由於這種思想的長期培育,所以武則天成就帝業才變得相對容易。   據《禮記·昏義》記載:古代後妃侍寢的規矩  人們常說,帝王的後宮擁有三千佳麗。其實,三千佳麗不過是個虛數。應該說,帝王的後宮擁有多少後妃是有一整套宮廷制度的。那麼按照制度,這些帝王的後宮究竟應該擁有多少嬪妃呢?  據《禮記·昏義》記載:“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就是說皇帝有名有分的嬪妃有一百二十一人,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宮女,隨時可供皇帝“臨幸”。後宮美女如雲,都是為瞭侍候皇帝一個人。  一夫多妻,妻妾成群,做帝王的怎麼樣才這麼多嬌妻美妾以及無數有如“板凳隊員”的宮女們過性生活呢?也就是說,古代的帝王們是如何臨幸、如何駕馭這後宮的三千佳麗的呢?   宋代文人周密的《齊東野語》卷19《後夫人進禦》中記有五代時期梁朝的國子博士崔靈恩的一套理論。乍一看,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再一想,崔靈恩那套理論既不符合常理,又幾乎沒有可操作性,顯然是一種理想化的設計。《後夫人進禦》中說道:  凡夫人進禦之義,從後而下十五日遍。……其九嬪已下,皆九人而禦,八十一人為九夕。世婦二十七人為三夕,九嬪九人為一夕,夫人三人為一夕,凡十四夕。後當一夕,為十五夕。明十五日則後禦,十六日則後復禦……凡九嬪以下,女禦以上,未滿五十者,悉皆進禦,五十則止。後及夫人不入此例,五十猶禦。故《內則》雲:“妾年未滿五十者,必與五日之禦。”則知五十之妾,不得進禦矣。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雖然帝王們有權利跟所有後宮女性發生性關系,但是有義務與這一百二十一個嬪妃定期過性生活。按照梁朝這位崔博士的說法,皇帝要完成規定的任務實在不容易。八十一禦妻,也稱女禦,分成九個晚上,每晚九個人。二十七世婦也是每晚九個,分為三天;九嬪是共享一天;三夫人也是共享一天,但畢竟共享此項權利,或者說是共盡義務的人數隻有前面幾個等級的三分之一瞭。隻有“皇後”是一個人獨享一晚。從初一輪到十五,從十六那天再開始新的一輪。  但是,崔靈恩又提出初一和十五這兩天不適合房事,那麼排序就會出現問題,眼巴巴等在那天的無論是九個人還是一個人,難道就白等瞭不成?一個月輪兩圈,如果不是每晚多人同時的話,一百二十一個人中的每個人一年也輪不上兩三回,前提是皇帝還得一天不能得閑,極為勤勉公正。皇上累得可憐,後妃們閑得可憐!  另外,除非到瞭“皇後”和“夫人”這個級別,五十歲以後就不能進禦瞭,倒不是出於年老色衰的考慮。的確實紅顏未老恩先斷,色未衰皇帝也未必就喜歡。主要是女人五十歲左右到瞭更年期,絕經以後不排卵,不能生育。帝王的性生活大都是以生兒育女為目的,不能生育就沒必要讓皇帝辛苦一番瞭。   不過,還是有問題,如果帝王在即位之初或者即位之後某個時間把後宮這一百二十一個編制配齊瞭,除非死一個新補一個,不把其中某些廢棄,那麼這些女性是會陪著皇帝一起慢慢變老的,那就很可能出現這些大小嬪妃陸續進入五十歲。皇後和夫人在五十歲以上仍舊侍寢,那嬪妃以下的一百一十七人到瞭五十歲是否要用新人替補?如何選擇這些替補?無論陸續換還是一起換,要想確保在編的一百二十一人總數不變,種種實際問題都不是想當然可以解決的。  再說瞭,“後宮佳麗三千人”,其實唐玄宗的時候後宮有四萬多美女呢!帝王們要是每天都照著崔博士給設計的這套規則,跟這一百多嬪妃輪瞭一圈又一圈,其他的宮女由該怎麼辦?分頁:3/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實際上,皇帝打算跟哪個後妃、宮女發生性關系是很難受到“禮制”約束的,而且擁有絕對的自主權,當然還有所謂的“進禦制度”之外的實際做法,最主要的是召幸和行幸兩種。行幸的做法是像晉武帝司馬炎在“羊車”內讓嬪妃們陪侍,召幸就是皇帝把後宮裡的嬪妃叫到自己的寢宮裡侍寢。  唐代詩人王建的《宮詞》之四十五中就曾寫道:“叢叢洗手繞金盆,旋拭紅巾入殿門。眾裡遙拋新橘子,在前收得便承恩。”皇帝向宮女群中拋擲橘子,搶到的人便可以承歡,也就是說得到陪侍皇帝的賞賜。有點拋繡球點女人的意思。  擲橘子選嬪妃也罷,拋繡球點女人也好,都不過是帝王們尋歡作樂的招數。有的宮廷受此啟發建立瞭翻牌子侍寢制度。但由於事關帝王們的喜厭好惡,再加上帝王們手中握有無限權力,因而這種翻牌子侍寢制度有時候也是形同虛設。  古代妃子侍寢全過程  骰子是一種du具,在唐開元年間,曾被宮中稱作『媒人』。原來,皇帝不耐煩為擇妃侍寢而費神,就讓嬪妃們擲骰子來定待寢者。

武則天秘史:殘殺兒孫 女皇武則天的嗜血人生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初年,天下漸平,諸事晏安。一日,忽然太白星白天顯現於天空,且一連多日不斷出現這種天文景象。古人迷信,唐太宗君臣一邊自我反省政事闕失,一面讓主管天文的太史“勾沉典籍”,進行推占。不知是查瞭《易經》還是“扶乩”所得,太史奏報:“女三昌”。面對如此玄玄乎乎三個字,太宗君臣商量瞭半天,也沒整出什麼頭緒。同時,民間又有讖言歌謠傳入內廷:“當有女武王者”——“女”瞭半天,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心多惡之”,總有不祥之兆的種預感。  唐太宗朝君臣關系十分歡洽,一天晚上,李世民在內廷宴請心腹武官多人,飛觴仰飲,大傢好不痛快。喝到一半,為瞭使氣氛更加融洽、歡快,太宗令諸將作酒令,各自報出自己兒時的小名,以此作引,以博戲樂。輪到左武衛將軍李君羨,這位將軍長身虎須,一臉絡腮,自報小名:“五娘子”。  話言剛落,殿內的武將們笑成一片,東倒西歪。太宗初聽李君羨的小名時也不禁發噱:“何物女子,如此勇猛!”  電光石火之間,太宗面色忽然一變,低頭沉吟。當然,與宴的諸位武將,包括李君羨自己在內,均未註意李世民當時面部表情的變化。美酒醉人,皇帝又是主人翁,天大的面子,誰能不盡醉方休!  李君羨,洺州武安人(一個“武”),封武連郡公(兩個“武”),時為左武衛將軍(三個“武”),值守玄武門(四個“武”,玄武門是宮城最重要的咽喉要地,因此有數次宮廷政變都在此處發生,包括洛陽宮的玄武門,均是“制高點”),當然,最要命的,當屬李君羨小名“五娘子”——“女三昌”、“女武王者”——莫非正是這位身為皇傢禁衛軍的李姓武將?  太宗宴畢,退至寢殿,細思李君羨為人。此人也是武藝絕倫之輩,本屬王世充貼身侍衛官(驃騎),因討厭王世充的為人,潛結數人從洛陽城中潛出,投靠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太宗引為左右,從討劉武周及王世充等,每戰必單騎先鋒陷陣,前後賜以宮女、馬牛、黃金、雜彩,不可勝數。”  就是這樣一個武功蓋世、一心事唐的壯士,神勇與尉遲敬德、秦數寶相匹的猛將軍,恰恰因為自己當年的一個小名“五娘子”,使得太宗皇帝浮想連翩,夜不能寐。  “會禦史奏(李)君羨與妖人員道信潛相謀結,相為不軌,遂下詔誅之。”史書為尊者諱,給人一種李君羨倒黴,有人牽告他。其實,肯定是太宗李世民殺心頓起,為後世天下計,派人誣引,殺掉瞭這個他認定符合讖謠中的“女武王”的將軍。人要倒黴,禍從天降,李君羨將軍正是這種倒瞭八輩子血黴的晦氣包,一人被殺不說,株連三族。上百人頭落地,起因竟在於兩三句的“歌詩讖言”。  沒過幾年,聽說工部尚書武士鷿女兒貌美,時年十四,太宗一時興起,召小姑娘入宮破瓜。女孩圓臉大眼,媚笑動人,太宗名之為“媚娘”。嘗瞭幾口,也覺平平,胖丫頭肉緊腮圓,雙目炯炯,不是太宗喜歡的那種溫柔類型,但畢竟是高祖李淵老友武大叔的女兒,怎麼也得給個“才人”封號。恰恰是這個武才人,才真正是那個應諺的“女武王”。日後,數百上千李姓鳳子龍孫,皆被這位當時的肥胖閨女弄死。她還化唐為周,差點讓唐朝三世而亡。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茅廬初出——武才人與太宗、高宗的父子“情緣”  說起武則天,筆者想起那位“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少女劉胡蘭。看客至此,可能大有曬然之意:武則天和劉胡蘭有什麼關系,難道這位女皇帝也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當然不是,武則天嗎,生的很胖,死的很差。老武與小劉的共同之處,在於兩個人皆是山西文水縣人,真正的老鄉。文水縣因境內有文峪河而得名,西依呂梁,東靠汾河,春秋時名平陵,戰國時稱大陵。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篡唐,自立“周”朝,便改自己老傢為“武興縣”,武興者,武氏由此興也。中宗復辟,神龍元年(公元705年),仍改回文水縣。可見,文水地氣,總是養育女英傑,不是出乎其類,就是撥乎其萃,連十五歲小姑娘,鐵血錚錚,楞是自己躺進大鍘刀下為“主義”獻身。  武則天當皇帝後,大肆宣揚其父武士鷿“興唐”的功業,其時,武老頭在隋煬帝大業末年隻是並州文水小地方的一個“鷹揚府隊正”,即當地派出所一個所長。由於“傢富於財”,高祖李淵“行軍於汾、晉,每休止其傢。”也就是說,當李淵還是隋臣時,就常因公事四出巡視時,歇在這位武“所長”傢。偏偏這位土財主“頗好交結”,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唐公李淵,乃當今聖上大表哥,往他身上使銀子,肯定不會白瞎。  眼見武“所長”很懂事,每次住他傢,又獻銀子又獻當地好閨女來“孝敬”,李淵很喜歡這個土財主。隋煬帝詔命李淵為太原留守,這位唐公一高興,就把這位小縣的“隊正”提拔為“行軍司鎧”,一下子撈到太原府內專管軍事後勒的肥缺,由一個副股級幹部躍升為“正處”瞭。  天下大亂,武士鷿“陰勸高祖舉兵,自進兵書及符瑞”,此舉,並非顯示出這麼個低級土豪多能“慧眼”識英雄,不過是亂世紛紛,人各思亂而已。推個頭頭出來,事成封侯,事敗斬之,說不定也能封侯。李淵很高興,但表面沒有太多表示,淡淡言道:“幸勿多言。兵書、符瑞皆是朝廷禁物,你能拿來給我,我知道你的心意瞭。日後富貴,當與君分享。”  李淵起事前,派其手下劉弘基、長孫順德分別以隋廷名義四處募兵。武士鷿當時不僅和李淵關系不錯,和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關系也不錯。錢能通神,誰和銀子都沒仇,老武深知世路難行,以錢作馬,自然和幾個上司都熱火打成一片。一次,三人飲酒、高、王二人就對老武說:“劉弘基等人假借詔命,四處征兵,我們得把他抓住,仔細鞠審。”武士鷿做慣瞭老好人,聞言,便從中斡旋:“那幾個人是唐公李淵的心腹門下,如果真把他們抓起來,會惹出大亂子呵。”  王威、高君雅一聽,也覺有理,“由是疑而不發。”  不久,幾個人又在一起吃吃喝喝,留守司兵(軍區司令手下的主力軍長)田德平在座,也提起劉弘基等人四處募兵的“怪事”,勸高、王二人抓捕劉弘基,審問他到底由誰指派,敢私下募征。宴後,武士鷿私下對田德平講:“討捕之權,應該都由唐公李淵說瞭算。王威、高君雅二人,畢竟是副手,他們怎能越權抓唐公手下人呢。”田德平一想,也覺老武好心,就不再“多事”。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雖多方回護李淵,但李氏父子、裴寂,劉文靜等人密謀定大事,根本沒告訴這麼一個人微言輕的老武。起事後,見老武人還不錯,李淵任他為大將軍府鎧曹,仍主管軍事後勤。由於從征長安有功,李淵稱帝後,封這位老友為太原郡公,拜光祿大夫。副股長級的土豪忽然成為部長級官員,老武喜望外,開始口無遮攔,逢人就講:“我從前一直做夢,夢見高祖入長安,自為天子!”  李淵聽見老武大嘴巴,忙命人把他喚至內宮,灌他幾杯老酒後,笑著數落他:“你這個老東西,當初你也是王威好哥們。今天賞給你官做,正因為當時你勸阻王威等人沒有深查劉弘基募兵一事。如今事成,你天天四處瞎白乎說自己早有識人之鑒,夢見我做皇帝,是想胡咧咧當更大的官吧。”老武臉一紅,忙跪下自稱“死罪”。  李淵對老武這種低出身沒啥政治頭腦的老友並無深忌之心,看見他在殿上叩頭如搗蒜,自己心中反到不忍瞭,又進封他為應國公,授以大州刺史。老武活得不錯,貞觀九年病死在任上,贈禮部尚書,謚曰“定”。不僅武士鷿一人得以優遇,他兩個哥哥也得很好待遇。大哥武士棱,也從李淵太原起義,官至司農少卿,封縣公,常在皇宮內殿搞後勤,“委以農囿之事”,怎麼也是皇帝傢的花農,很牛。貞觀中卒,贈潭州都督;二哥武士逸,在唐朝屢有戰功。有一陣子,他被劉武周俘獲,敵營好幾年,仍暗中派人向唐朝送報敵情。劉武周敗後,武士逸歸唐,累受李淵表揚。貞觀初,武士逸為韶州刺史,卒於官。  可見,武則天父親一輩,看準時機,太原從龍;李唐一傢投挑報李,對這一大傢子也可以說是仁至義盡。  太宗在世時,武才人雖被開苞,卻並非深受皇帝愛幸之人。倒是當時的太子李治,偶見武才人那豐腴的“胖倩影”,深記於心,所謂“各花入各眼”,言不虛也。  太宗駕崩,武才人削發為尼,在感業寺的青燈下熬瞭數日。已是皇帝的李治拜佛為名,在寺廟裡摟住這位小媽就是一頓亂親,互訴衷腸。召入宮中之後,武“才人”成為瞭武“昭儀”,不久,進號“宸妃”。此後故事,耳熟能詳,最讓人心驚肉跳的,莫過於武氏為瞭搞掉對手王皇後,竟然忍心親手掐死自己粉雕玉琢的小女兒,然後向高宗哭訴是王皇後所為,殘忍心機,讓人不寒而栗。  當然,廢掉皇後在高宗時代是天大的事情,看似“皇帝傢事”,實際涉及當時關、隴大族與庶族地主間的勾心鬥角與暗中角力。唐太宗時,對山東士族進行瞭不遺餘力的打擊,但對以武川軍閥為主的“自己人”關隴大族卻竭力維護、提攜。高宗正妻王皇後,名門大族之女,又是高祖李淵同母妹同安長公主的侄孫女,是太宗當時為兒子“禦選”的“佳妻”。長孫無忌作為帝舅,與韓瑗、於志寧(此人雖首鼠兩端,其實也是反對武氏為後的一派),褚遂良、來濟等關隴士族派系,明確反對高宗廢後。出身於庶族地主的許敬宗、李義府等人,屬於長期在政治上鬱鬱不得志的“寒族”,名義上是擁立武則天為皇後(其實武氏本人也屬關隴傢族),其實是想籍此提高自身的勢力,在政治上想來個大翻盤,如果“押寶”成功,就不僅僅是揚眉吐氣的事情,而且是扳倒敵對勢力的傾力一擊。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恰巧,唐高宗李治又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懼內蟲,對武氏寵幸正濃,怎麼看王皇後怎麼不順眼。當然,高宗素來懦弱,親舅與一幫重臣皆持反對意見,他還真不敢馬上就施以“龍威”。但李勣一句話,一下子讓高宗“茅塞頓開”:“此乃陛下傢事,不合問外人。”深諳宮廷政治之道的李勣老好人一個,自然不願得罪皇帝。有這麼一個重臣表態,高宗、武氏大喜過望,終於心中意決。  永徽六年十一月,高宗下詔,稱“王皇後、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並除名,流嶺南”。沒過幾日,奉承上意的“百官”一齊上表,請立中宮。水到渠成,武氏被立為皇後,“百官朝皇後於肅義門”,武媚娘終於嘗到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滋味(按理講應是二人“之下”,太宗、高宗是也)。[$HRgetPages$]  高宗遂願之後,眼見武後天天興高采烈,總算滿足瞭這位摯愛婦人的心願。懦人易生憐憫,笑語之閑,李治有時也念起被囚於深宮後院的王皇後與蕭妃,畢竟曾經雲雨枕席,結發情深。趁武後不註意,高宗帶幾個小內侍,溜至王後、蕭妃的囚所,發現二人的牢室連窗帶門都被封閉死,隻在墻上鑿出一個小洞“以通食器”,見此,李治不覺“惻然傷之”,低呼道:“皇後、淑妃,你們倆在裡面嗎?”  王後聞聽是高宗的聲音,哽咽不自勝,泣答:“妾等得罪,已為宮婢,怎敢勞陛下以昔日位號稱呼我們……希望至尊您看在往昔情份上,讓妾二人能重見日月,得以在院子裡活動就可以,當改此院名為‘回心院’”。  高宗聲中有顫,說:“朕會有處置。”  這位懦君“慈悲”,反而為王皇後、蕭淑妃招來立時的殺身之禍。  武後聞聽消息後,登時大怒,馬上派去一隊身強力壯的太監,把王皇後與蕭淑妃按在小裡屋,各擊大杖一百,並斷去兩人的手足,放在兩個大酒甕中,陰險笑道:“讓這兩個婆娘骨醉!”可憐花月美人,玉肌天眷,遍體傷痕,四肢被剁,被浸入於宮殿美酒之中,一時間受盡折磨,求死不得。酒精有殺菌、收斂、止血作用,故而二人“數日而死”。其中煎熬,令人想起都不寒而粟。就這樣,武後仍舊不依不饒,“又斬之”。如此陰毒婦人,高宗冊封她為皇後的詔冊中竟然稱其“譽重椒闈,德光蘭掖……嬪嬙之間,未嘗迕目”,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處死兩個“情敵”,武氏又下令改王姓為蟒氏,蕭氏為梟氏。  當時,即使是跪受杖刑、斬刑的“詔令”,王皇後嫻淑女人,仍舊起身再拜,聲稱:“願皇上萬歲,武昭儀承恩日隆,此去一死,本為吾命。”蕭妃則大罵:“阿武(武後)妖滑,是她陷我們於此地!願下輩子我生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食其肉!”  武後聽聞兩人死狀,高興之餘也懷驚恐。畢竟剛開始做壞事,心裡也不安穩,便下敕宮中不得養貓。“武後數見王、蕭為祟,被發瀝血如死時狀。後徙居蓬萊宮,復見之,故多在洛陽,終身不歸長安。”  除掉情敵,武後計謀長遠,又在李義府、許敬宗二人幫助下,陸續把褚遂良、長孫無忌、韓瑗、於志寧等人貶僻遠之地。諸人沒能在半路病死的,到瞭當地就被武後黨人活活弄死,斬草除根。  武後在宮廷政治鬥爭中屢屢得手,其中出力最大的,當屬許敬宗、李義府二人。  許敬宗,杭州新城人,其父許善心是隋朝禮部侍郎。隋煬帝被弒,宇文化及濫殺朝臣,許善心自然不免。當時,身為兒子的許敬宗“拜乞求哀”,為時人所恥。許敬宗乞得一命,投在瓦崗李密手下,當時與魏征“同為管記”,都是中下級幕僚。武德初年,秦王李世民知其有文名,召為秦府學士。貞觀十年,太宗文德皇後葬禮,追悼大會上,百官蕭穆,屏息悲哀(不裝也要裝)。大臣歐陽詢“狀貌醜異”,從許敬宗面前過,這位爺竟然“見而大笑”,為禦史所劾,貶至洪州。貞觀十七年,因他修撰唐朝《武德實錄》、《貞觀實錄》有功,又調回京城。唐太宗在駐蹕山大破高麗,許敬宗“立於馬前受旨草詔書,詞彩甚麗,深見嗟賞”,並得到日後成為皇帝的皇太子李治嘆賞。高宗嗣位,許敬宗代替於志寧為禮部尚書。不久,由於嫁女與嶺南蠻酋馮盎之子,多納金寶,為所司彈劾,貶為鄭州刺史。老小子外放心急,千方百計活動回城,力贊高宗廢王皇立武則天,並相繼讒構長孫無忌等人,深獲高宗、武後寵信。許敬宗晚年,主修國史,誰得罪過自己就編排誰傢的“罪惡過失”,誰給錢就給誰的先人大作“贊歌”,收銀無數。同時,老許頭好色無度,臨老又收其母婢為妾,此妾又與他的長子許昂私通,一傢亂倫,頗多穢聲。不過,壞人好報應,高宗顯亨三年,許敬宗善終於傢,年八十一。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李義府,瀛州饒陽人。太宗時代,也是因其文筆不俗,為劉洎、馬周(三人是同性戀夥伴)等人所薦,入朝中為監察禦史。進京後,李義府又除太子舍人,得與日後的高宗相往來,關系甚密,因參撰《晉書》有功,被太宗“優詔賜帛”。高宗時,遷為中書合人,加弘文館學士。為瞭更加飛黃騰達,李義府不遺餘力,力襄武氏成為皇後,出瞭不少非常好的“壞主意”。事成之後,擢拜中書侍郎,賜以男爵。李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嘻怡微笑,而褊忌陰賊”,笑裡藏刀的典故,正是出自這位李大人。“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時人稱其為“李貓”。由於恃寵無懼,一次看見大理寺監獄中有一個犯通奸罪的婦人淳於氏貌美,他竟敢讓大理丞(典獄長)畢正義把這婦人弄出來“昭雪其罪”,自已置個大宅把這淫婦養起來。他舒服不要緊,事泄,皇上下詔按問,畢正義倒因惶懼“自縊而死”。李義府一點事沒有。高宗夫婦為感激李義府,“諸子孩抱者並列清官,詔為造甲第,榮寵莫之能比。而(李)義府貪冒無厭,與母、妻、及諸子、女婿賣官鬻爵,其門如市。多引腹心,廣樹朋黨,傾動朝野”。可見,這一大傢子上上下下都不是好東西。  其後,李義府外任,也是貪污受賄,肆無忌憚。一次入朝,高宗都親口勸他:“聽說愛卿您的兒子、女婿多為不法,做事應謹慎些才好,我也替您多方回護,希望您囑誡他們小心點兒,別太過份。”李義府聞言,“勃然色變,腮頸俱起”,反問皇帝:“誰和您說的?”高宗說:“我隻是說說而己,您也別問誰告訴我的”。李義府不快,也不道歉,“緩步而去”。到這地步,“上亦優容之”,估計也是武後愛臣,高宗不敢拿他怎麼樣。李義府自慚自己祖上不是士族,便上奏改竄太宗時修編的《氏族志》,把自己傢描寫成“世代清貴”。  也是合該有事,有占卜者為李義府“望氣”,說李傢大宅“有獄氣,積錢二千萬乃可厭勝”,李義府聞知心急,“聚斂更急切”,並不時出城,白天黑夜登古墳四處瞭望。此舉怪異,被不少人告發,說他“窺覘災禍,陰懷異圖”。這可正觸皇傢痛處,高宗夫婦不再容忍,審訊過後,把他一傢子長流延州。畢竟有大功於皇帝皇後,以武後陰毒,竟能饒他一命。後來,因遇赦也未能放還,李義府“狀憤發疾卒”,死年五十餘歲。“自(李)義府流放後,朝士常憂懼,恐其復來,及聞其死,於是始安。”  從許敬宗,李義府兩人的人品以及他們所受的“寵遇”,可以想見高宗、武後兩人的喜惡愛憎及卑下格調。分頁:5/5頁  上一頁345下一頁